CN113230823A - 一种用于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多通道气流切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多通道气流切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30823A
CN113230823A CN202110524595.0A CN202110524595A CN113230823A CN 113230823 A CN113230823 A CN 113230823A CN 202110524595 A CN202110524595 A CN 202110524595A CN 113230823 A CN113230823 A CN 1132308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pe
disc
communicated
molecular siev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245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30823B (zh
Inventor
龙林
张尧
李小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Lianb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Lianb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Lianb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Lianb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2459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308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308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308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308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308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01D53/0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stationary adsorbents
    • B01D53/047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01D53/0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stationary adsorbents
    • B01D53/0407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adsorbing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13/00Oxygen; Ozone; Oxides or hydroxides in general
    • C01B13/02Preparation of oxygen
    • C01B13/0229Purification or separation processes
    • C01B13/0248Physical processing only
    • C01B13/0259Physical processing only by adsorption on sol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10/00Purification or separation of specific gases
    • C01B2210/0001S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processing
    • C01B2210/0009Physical processing
    • C01B2210/0014Physical processing by adsorption in solid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多通道气流切换装置,属于医用分子筛变压吸附制氧的领域,包括连通管道组件、驱动组件以及气流通道转换组件,所述连通管道组件以及驱动组件均安装在气流通道转换组件上,所述驱动组件用于控制气流通道转换组件内部的通道位置,所述连通管道组件用于对多个设备实现气体连通,且所述气流通道转换组件能够根据自身的角度转变量实现连通管道组件中不同通道之间的切换连通。本申请具有改善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的气流切换的可靠性问题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多通道气流切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用分子筛变压吸附制氧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多通道气流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已成为各大医院的最主要氧气源,各吸附塔的进气、排气以及均压的时序控制是制氧系统的核心工艺流程,吸附器的进、排气流程控气体切换阀组是实现该工艺的核心设备,其运行状况好坏直接决定该设备的可靠性、产氧能力及能耗。因此对气体切换阀组及其部件的可靠性、流体阻力损失有较高的要求。特别在VPSA(即正压吸附真空解析)低压无油工艺制氧系统中,要求切换阀门的阻力损失很低,否则吸附压力不足会造成气体浓度不达标、且能耗很高。
而相关技术中,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中气体切换阀组一般需要5个以上的阀门组成,并且这些阀门一般采用气动角座阀或双偏心气动碟阀。采用双偏心气动蝶阀操作时,首先需要压力为4bar-6bar的洁净驱动气体,接着需要通过气体切换阀组控制洁净驱动气体的流动再去控制各个阀门的气缸动作,从而实现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中的气流切换。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通过多个阀门切换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中的气流不仅能耗高,而且增加了设备投入与操作难度,从而导致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中的气流切换的可靠性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的气流切换的可靠性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多通道气流切换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多通道气流切换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多通道气流切换装置,包括连通管道组件、驱动组件以及气流通道转换组件,所述连通管道组件以及驱动组件均安装在气流通道转换组件上,所述驱动组件用于控制气流通道转换组件内部的通道位置,所述连通管道组件用于对多个设备实现气体连通,且所述气流通道转换组件能够根据自身的角度转变量实现连通管道组件中不同通道之间的切换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气流进行切换时,直接启动驱动组件,使得气流通道转换组件的角度进行改变,而连通管道组件能够根据气流通道转换组件的角度变换量实现不同通道之间的切换连通,从而使得气流切换变得更为简单;由于气流切换的操作和实现较为直观且方便,因此达到让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的气流切换的可靠性提高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连通管道组件包括连接管A、连接管B、连接管C、连接管D、连接管E以及连接管F,所述连接管A、连接管B、连接管C、连接管D、连接管E以及连接管F均与气流通道转换组件相连通;所述连接管E以及连接管F通过所述气流通道转换组件实现连通或截断;所述连接管A、连接管B、连接管C以及连接管D通过所述气流通道转换组件实现相邻两两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管A、连接管B、连接管C以及连接管D四根管体的相邻二者之间进行连通切换时,通过气流通道转换组件就能够实现;同样地,连接管E和连接管F也能够直接通过气流通道转换组件实现;因此让不同分支类型的管道能够同时在一个气流通道转换组件上实现切换,进而提升了气流切换的便捷性。
可选的,所述气流通道转换组件包括下静盘、连接座、动盘、上静盘以及连接件,所述连接座的一端开口且内部中空设置,所述连接座与下静盘连接形成一个容纳腔,所述动盘与上静盘均位于容纳腔内,所述动盘的一端与所述下静盘的盘面相贴合,所述上静盘贴合于动盘背离下静盘的一端;所述连接件用于将连接座与上静盘进行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连接座上且用于驱动动盘在容纳腔内转动;
所述动盘上靠近上静盘的一端开设有气体流道,所述连接管E以及连接管F均穿设在连接座上,所述上静盘上开设有两个螺纹通孔,所述连接管E的一端以及连接管F的一端分别通过螺纹通孔螺纹穿设在上静盘上;在所述动盘转动后,所述连接管E通过动盘上的气体流道与连接管F相连通;
所述动盘上靠近下静盘的一端开设有两个弧形通道,所述下静盘上开设有四个螺纹通孔,所述连接管A、连接管B、连接管C以及连接管D分别通过螺纹通孔螺纹穿设在下静盘上;在所述动盘转动后,当所述连接管A与连接管B通过其中一个弧形通道实现连通时,所述连接管C与连接管D通过另外一个弧形通道实现连通;当所述连接管A与连接管D通过其中一个弧形通道实现连通时,所述连接管B与连接管C通过另外一个弧形通道实现连通;当连接管A与连接管C分别同时处于两个弧形通道的中部时或者连接管B与连接管D分别同时处于两个弧形通道的中部时,连接管A、连接管B、连接管C以及连接管D均互不连通;
所述连接管A、连接管B、连接管C及连接管D都互不接通时,所述连接管E和连接管F接通;当所述连接管A与连接管D接通,连接管B与连接管C接通时,所述连接管E和连接管F不接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动盘开始在容纳腔内转动,此时动盘上的弧形通道与气体流道也会随着一起转动,当气体流道转动至使得连接管E的一端与连接管F的一端均与气体流道相连通时,由于上静盘贴合在动盘上,因此连接管E、气体流道以及连接管F会形成一个气体导通路线,使得气体能够正常地在由连接管E、气体流道以及连接管F组成的导通路线内正常流通。而当两个弧形通道随着动盘同步转动后,在连接管A的一端与连接管B的一端均正对弧形通道的内腔时,此时连接管A、连接管B以及弧形通道的内腔则能够形成一个通路,使得气流能够正常输送;同样地,连接管B、连接管C以及弧形通道;连接管A、连接管C以及弧形通道;连接管B、连接管D以及弧形通道,这四种通路均能够让气流正常输送;这样设置后,仅仅通过一个动盘的转动,便能够切换多种不同线路的管道,进而达到对气流通道切换较为方便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连接件包括调节螺杆以及限位螺杆,所述调节螺杆螺纹穿设在连接座上且一端延伸至容纳腔内,所述限位螺杆螺纹穿设在上静盘上,所述限位螺杆的一端插入到调节螺杆的内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限位螺杆的一端插入到调节螺杆的内孔内后,多组连接件同时能对连接座以及上静盘实现相对静止,即在动盘转动时,上静盘不会随着动盘同步转动,而是会与连接座保持相对静止,只让动盘自行转动,达到让上静盘在动盘转动的情况下稳定保持静止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限位螺杆上套设有压紧弹簧,所述压紧弹簧的一端与调节螺杆位于容纳腔内的一端相抵接、另一端与上静盘的盘面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旋动连接座上的调节螺杆并使得调节螺杆往容纳腔内的一侧移动,此时调节螺杆的一端会对压紧弹簧实施挤压力,此时压紧弹簧被压缩,压紧弹簧会把力传递给上静盘,上静盘受压会向靠近动盘侧移动,使得上静盘的盘面与动盘的盘面紧密抵触,而动盘此时又会把预紧力传递到下静盘上,使得动盘与下静盘实现紧密抵触,从而达到降低气体在传输过程中泄露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连接座上靠近自身开口端的外圈设置有一圈凸边,所述下静盘与所述凸边相贴合,所述下静盘与所述凸边通过螺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边的设置能够更加方便地将下静盘与连接座实现连接。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伺服电机、减速机以及传动轴,所述减速机安装在连接座靠近上静盘的外座面上,所述伺服电机安装于减速机上,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与传动轴同轴线连接,所述传动轴依次穿过连接座、上静盘以及动盘且与连接座和下静盘均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与动盘的转动中心通过键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伺服电机,使得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开始转动,从而带动减速机的输出轴转动,由于传动轴同轴线连接在减速机的输出轴上,因此传动轴也会开始转动,而传动轴与动盘的转动中心通过键连接,此时传动轴能够带动动盘同步转动,进而达到驱动动盘转动较为方便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连接座与下静盘上均嵌设有轴承,所述传动轴穿过两个轴承的内圈且与两个轴承均过盈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的设置使得传动轴在固定于连接座与下静盘之间时能够实现正常转动。
可选的,所述连接座的外侧安装有位置传感器,所述连接座的外壁上开设有与位置传感器相正对的开孔,所述动盘的外壁上安装有金属感应头;在所述动盘转动使得金属感应头与开孔相正对时,所述金属感应头也与位置传感器相正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置传感器能够在动盘转动过程中对金属感应头的位置进行定位,即当金属感应头与位置传感器相正对时,位置传感器能够感受到金属感应头的存在并且发出相应信号,因此能够将位置传感器的感应效果应用于对动盘的状态位置判定。
可选的,所述金属感应头与位置传感器相正对时,所述连接管A、连接管B、连接管C以及连接管D均处于互不连通的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预先设置金属感应头与位置传感器相正对的情况下,使得连接管A、连接管B、连接管C以及连接管D均处于互不连通,能够让使用者在使用本装置时,只需要注意金属感应头与位置传感器的位置就能够实现管道闭合,达到操作更为方便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对气流进行切换时,直接启动驱动组件,使得气流通道转换组件的角度进行改变,而连通管道组件能够根据气流通道转换组件的角度变换量实现不同通道之间的切换连通,从而使得气流切换变得更为简单;由于气流切换的操作和实现较为直观且方便,因此达到让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的气流切换的可靠性提高的效果;
2.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动盘开始在容纳腔内转动,此时动盘上的弧形通道与气体流道也会随着一起转动,当气体流道转动至使得连接管E的一端与连接管F的一端均与气体流道相连通时,由于上静盘贴合在动盘上,因此连接管E、气体流道以及连接管F会形成一个气体导通路线,使得气体能够正常地在由连接管E、气体流道以及连接管F组成的导通路线内正常流通。而当两个弧形通道随着动盘同步转动后,在连接管A的一端与连接管B的一端均正对弧形通道的内腔时,此时连接管A、连接管B以及弧形通道的内腔则能够形成一个通路,使得气流能够正常输送;同样地,连接管B、连接管C以及弧形通道;连接管A、连接管C以及弧形通道;连接管B、连接管D以及弧形通道,这四种通路均能够让气流正常输送;这样设置后,仅仅通过一个动盘的转动,便能够切换多种不同线路的管道,进而达到对气流通道切换较为方便的效果;
3.当旋动连接座上的调节螺杆并使得调节螺杆往容纳腔内的一侧移动,此时调节螺杆的一端会对压紧弹簧实施挤压力,此时压紧弹簧被压缩,压紧弹簧会把力传递给上静盘,上静盘受压会向靠近动盘侧移动,使得上静盘的盘面与动盘的盘面紧密抵触,而动盘此时又会把预紧力传递到下静盘上,使得动盘与下静盘实现紧密抵触,从而达到降低气体在传输过程中泄露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是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B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H-H的剖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展示动盘的两种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展示动盘在转动0°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展示动盘在转动45°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展示动盘在转动90°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展示动盘在转动135°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展示连接座内部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连通管道组件;11、连接管A;12、连接管B;13、连接管C;14、连接管D;15、连接管E;16、连接管F;2、驱动组件;21、伺服电机;22、减速机;23、传动轴;3、气流通道转换组件;31、下静盘;32、连接座;33、动盘;34、上静盘;35、连接件;351、调节螺杆;352、限位螺杆;36、气体流道;37、弧形通道;4、压紧弹簧;5、轴承;6、位置传感器;7、金属感应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多通道气流切换装置。参照图1,用于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多通道气流切换装置包括连通管道组件1、驱动组件2以及气流通道转换组件3;连通管道组件1用于连接各个设备从而对各个设备进行气体传输。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运用方式,连接的设备有制氧系统中的吸附塔、吸附塔的塔顶均压管路、真空泵进气管路以及空压机排气管路。连通管道组件1以及驱动组件2均安装在气流通道转换组件3上,驱动组件2用于控制气流通道转换组件内的通道位置,而气流通道转换组件3能够根据自身的角度转变量实现连通管道组件1中不同通道之间的切换连通。
如图1、2所示,连通管道组件1包括连接管A11、连接管B12、连接管C13、连接管D14、连接管E15以及连接管F16,连接管A11与制氧系统中的一个吸附塔连通,连接管B12与真空泵的进气管路连通,连接管C13与制氧系统中的另外一个吸附塔连通,连接管D14与空压机排气管路相连通,连接管E15与制氧系统中的一个吸附塔的塔顶均压管路相连通,连接管F16与制氧系统中的另一个吸附塔的塔顶均压管路相连通;而连通管道组件1中的六根管体的另一端均与气流通道转换组件3相连通,六根管体之间的切换连通则通过气流通道转换组件3实现;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连接管A11、连接管B12、连接管C13、连接管D14、连接管E15以及连接管F16的端口直径相等。
如图3所示,气流通道转换组件3包括下静盘31、连接座32、动盘33、上静盘34以及连接件35;在本实施例中,下静盘31、动盘33、上静盘34以及连接座32的截面形状均为圆形,从而能方便实现转动。连接座32为一个一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筒体,连接座32靠近自身开口端的外圈一体连接有一圈凸边,下静盘31的盘面面积大于连接座32的开口面积,下静盘31贴合在连接座32的开口侧的凸边上,并且下静盘31通过螺栓与连接座32的凸边实现连接;此时下静盘31与连接座32形成一个容纳腔,而动盘33与上静盘34便放置于容纳腔内。动盘33的形状为圆柱体形,动盘33的一端盘面贴合在下静盘31的盘面上,而上静盘34则贴合在动盘33背离下静盘31的盘面上,上静盘34的盘面将动盘33的盘面完全覆盖;驱动组件2则用于驱动动盘33在容纳腔内转动。连接件35设置有多个,多个连接件35用于将上静盘34与连接座32实现连接,使得贴合于动盘33的上静盘34不会随动盘33的转动而转动。
如图4、5所示,动盘33靠近上静盘34的端面上开设有气体流道36,气体流道36的中心位置与动盘33盘面的圆心相重合,连接管E15以及连接管F16均穿过连接座32的端面后延伸至容纳腔内;上静盘34上开设有两个螺纹通孔,连接管E15以及连接管F16分别通过螺纹通孔与上静盘34实现螺纹连接;并且,连接管E15的管口中心与连接管F16的管口中心的连线中点与动盘33盘面的圆心也相重合。气体流道36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连接管E15的管口与连接管F16的管口之间的最远距离。因此,当动盘33转动到使得气体流道36与连接管E15的管口中心与连接管F16的管口中心的连线相平行的位置时,气体流道36的一侧开口与连接管E15的管口以及连接管F16的管口实现正对,这时连接管E15的管口以及连接管F16的管口则通过气体流道36实现连通。
如图4、6所示,动盘33上靠近下静盘31的盘面上开设有两个弧形通道37,而下静盘31上也开设有四个螺纹通孔,两个弧形通道37分别位于气体流道36的两侧,弧形通道37的开口朝向与气体流道36的开口朝向相反;弧形通道37的两条环边弧度均与动盘33的外圈弧度一致,并且两个弧形通道37以动盘33的盘面中心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连接管A11、连接管B12、连接管C13以及连接管D14分别通过螺纹通孔螺纹穿设在下静盘31上,连接管A11与连接管B12的管口中心连接、连接管B12与连接管C13的中心管口中心连接、连接管C13以及连接管D14的管口中心连接和连接管D14以及连接管A11 的管口中心连线,四条中心连线形成一个正方形,并且这个正方形的中心点与动盘33的盘面中心相重合。而且,四条中心连线形成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等于两个弧形通道37的宽度中心的连线长度(此连线长度经过两个弧形通道37的对称中心)。因此,在转动盘33转动后,会出现以下四种情况但不限于以下四种情况:1、参见图7,动盘33处于调零状态,即动盘33转动角度为0°,此时连接管B12与连接管D14的管口端分别朝向两个弧形通道37的中心位置,而连接管A11、连接管B12、连接管C13以及连接管D14均处于互不连通的状态,整个设备也处于待机状态;2、参见图8,动盘33转动角度为45°时,此时连接管A11与连接管B12的管口同时朝向一个弧形通道37内,连接管C13与连接管D14的管口同时朝向另一个弧形通道37,连接管E15和连接管F16不接通,此时实现其中一个吸附塔抽真空和另外一个吸附塔的进气过程;3、参见图9,动盘33转动角度为90°时,此时连接管A11与连接管C13的管口端分别朝向两个弧形通道37的中心位置,连接管A11、连接管B12、连接管C13以及连接管D14均处于互不连通的状态,连接管E15和连接管F16接通,此时实现两个吸附塔的均压过程;4、参见图10,动盘33转动角度为135°时,此时连接管A11与连接管D14的管口同时朝向一个弧形通道37内,连接管B12与连接管C13的管口同时朝向另一个弧形通道37,连接管E15和连接管F16不接通,此时实现另一个吸附塔抽真空和其中一个吸附塔的进气过程。
如图3所示,连接件35包括调节螺杆351以及限位螺杆352,调节螺杆351螺纹穿设在连接座32上且一端延伸至容纳腔内,限位螺杆352螺纹穿设在上静盘34上,调节螺杆351上沿自身轴向方向开设有内孔,限位螺杆352的一端插入到调节螺杆351的内孔内;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连接件35设置有多个,多个连接件35能够让连接座32与上静盘34更为稳定地保持相对静止;当限位螺杆352的一端插入到调节螺杆351的内孔内后,多组连接件35同时能对连接座32以及上静盘34实现相对静止,即在动盘33转动时,上静盘34不会随着动盘33同步转动,而是会与连接座32保持相对静止,只让动盘33自行转动,达到让上静盘34在动盘33转动的情况下稳定保持静止的效果。
如图3所示,在限位螺纹杆上位于容纳腔的位置套设有压紧弹簧4,在本实施例中,压紧弹簧4采用碟形弹簧,压紧弹簧4的一端与调节螺杆351位于容纳腔内的一端相抵接、另一端与上静盘34的盘面相抵;当旋动连接座32上的调节螺杆351并使得调节螺杆351往容纳腔内的一侧移动,此时调节螺杆351的一端会对压紧弹簧4实施挤压力,此时压紧弹簧4被压缩,压紧弹簧4会把力传递给上静盘34,上静盘34受压会向靠近动盘33侧移动,使得上静盘34的盘面与动盘33的盘面紧密抵触,而动盘33此时又会把预紧力传递到下静盘31上,使得动盘33与下静盘31实现紧密抵触,从而达到降低气体在传输过程中泄露的效果。
如图3所示,驱动组件2包括伺服电机21、减速机22以及传动轴23;减速机22螺栓连接在连接座32靠近上静盘34的外座面上,伺服电机21螺栓连接在减速机22上,减速机22的输出轴与传动轴23同轴线连接,传动轴23依次穿过连接座32、上静盘34以及动盘33且与连接座32和下静盘31均转动连接,即连接座32与下静盘31上均嵌设有轴承5,传动轴23穿过两个轴承5的内圈且与两个轴承5均过盈配合;而动盘33的中心处轴向开设有插接孔,传动轴23穿过插接孔后与动盘33通过键连接,即传动轴23的表面焊接有键,而插接孔的内壁上开设有与键配合的键槽。
启动伺服电机21,使得伺服电机21的输出轴开始转动,从而带动减速机22的输出轴转动,由于传动轴23同轴线连接在减速机22的输出轴上,因此传动轴23也会开始转动,而传动轴23与动盘33的转动中心通过键连接,此时传动轴23能够带动动盘33同步转动,进而达到驱动动盘33转动较为方便的效果。
如图2、11所示,在连接座32的凸边上螺栓连接有位置传感器6,而连接座32的外壁上开设有与位置传感器6相正对的开孔,动盘33的外壁上螺栓连接有金属感应头7;在动盘33转动使得金属感应头7与开孔相正对时,金属感应头7也与位置传感器6相正对。在本实施例中,将金属感应头7与位置传感器6相正对的位置设定为动盘33的调零状态,即金属感应头7与位置传感器6相正对时,动盘33处于调零状态,即动盘33转动角度为0°,此时连接管B12与连接管D14的管口端分别朝向两个弧形通道37的中心位置,而连接管A11、连接管B12、连接管C13以及连接管D14均处于互不连通的状态,整个设备也处于待机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用于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多通道气流切换装置的实施原理为:首先旋动连接座32上的调节螺杆351并使得调节螺杆351往容纳腔内的一侧移动,让上静盘34、动盘33以及下静盘31实现相互压紧,接着启动伺服电机21,让动盘33转动:当动盘33处于0º位置时,所有管路均不连通,设备待机时处于此位置;当动盘33转动到45º位置时,通过动盘33上的两条弧形通道37,连接管A11与连接管B12接通,连接管C13与连接管D14接通,而连接管E15和连接管F16不接通,此时实现其中一个吸附塔抽真空和另外一个吸附塔进气过程;当动盘33转动到90º位置时,通过动盘33上的气体流道36让连接管E15和连接管F16接通,而连接管A11、连接管B12、连接管C13及连接管D14都互不接通,此时实现两个吸附塔的均压过程;当动盘33处于135º位置时,通过动盘33上的两个弧形通道37让连接管A11与连接管D14接通,连接管B12与连接管C13接通,而上部的连接管E15和连接管F16不接通,此时实现另一个吸附塔的抽真空和其中一个吸附塔的进气过程;然后再反转至90º位置实现均压过程,再反转至45º位置实现其中一个吸附塔抽真空和另外一个吸附塔的进气过程,然后再顺转至90º位置,如此循环动作,并通过伺服电机21程序控制转动速度和各位置停留时间,满足分子筛制氧工艺的需求。
最后,本申请能替代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中的切换阀组及其控制系统,因本申请结构简单且易损件及少,能提高气体切换部分及组件的可靠性和寿命且成本较低,从而提高制氧设备整机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本申请的气体流道36截面积大、阻力系数小,不仅可降低能耗,而且有利于降低空压机和真空泵工作负荷,提高其使用寿命;本申请的动力源仅采用了1台伺服电机21,在通过减速后直接驱动动盘33旋转,且伺服电机21本身效率高,可靠性高。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多通道气流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通管道组件(1)、驱动组件(2)以及气流通道转换组件(3),所述连通管道组件(1)以及驱动组件(2)均安装在气流通道转换组件(3)上,所述驱动组件(2)用于控制气流通道转换组件(3)内部的通道位置,所述连通管道组件(1)用于对多个设备实现气体连通,且所述气流通道转换组件(3)能够根据自身的角度转变量实现连通管道组件(1)中不同通道之间的切换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多通道气流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道组件(1)包括连接管A(11)、连接管B(12)、连接管C(13)、连接管D(14)、连接管E(15)以及连接管F(16),所述连接管A(11)、连接管B(12)、连接管C(13)、连接管D(14)、连接管E(15)以及连接管F(16)均与气流通道转换组件(3)相连通;所述连接管E(15)以及连接管F(16)通过所述气流通道转换组件(3)实现连通或截断;所述连接管A(11)、连接管B(12)、连接管C(13)以及连接管D(14)通过所述气流通道转换组件(3)实现相邻两两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多通道气流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转换组件(3)包括下静盘(31)、连接座(32)、动盘(33)、上静盘(34)以及连接件(35),所述连接座(32)的一端开口且内部中空设置,所述连接座(32)与下静盘(31)连接形成一个容纳腔,所述动盘(33)与上静盘(34)均位于容纳腔内,所述动盘(33)的一端与所述下静盘(31)的盘面相贴合,所述上静盘(34)贴合于动盘(33)背离下静盘(31)的一端;所述连接件(35)用于将连接座(32)与上静盘(34)进行连接;所述驱动组件(2)安装在连接座(32)上且用于驱动动盘(33)在容纳腔内转动;
所述动盘(33)上靠近上静盘(34)的一端开设有气体流道(36),所述连接管E(15)以及连接管F(16)均穿设在连接座(32)上,所述上静盘(34)上开设有两个螺纹通孔,所述连接管E(15)的一端以及连接管F(16)的一端分别通过螺纹通孔螺纹穿设在上静盘(34)上;在所述动盘(33)转动后,所述连接管E(15)通过动盘(33)上的气体流道(36)与连接管F(16)相连通;
所述动盘(33)上靠近下静盘(31)的一端开设有两个弧形通道(37),所述下静盘(31)上开设有四个螺纹通孔,所述连接管A(11)、连接管B(12)、连接管C(13)以及连接管D(14)分别通过螺纹通孔螺纹穿设在下静盘(31)上;在所述动盘(33)转动后,当所述连接管A(11)与连接管B(12)通过其中一个弧形通道(37)实现连通时,所述连接管C(13)与连接管D(14)通过另外一个弧形通道(37)实现连通;当所述连接管A(11)与连接管D(14)通过其中一个弧形通道(37)实现连通时,所述连接管B(12)与连接管C(13)通过另外一个弧形通道(37)实现连通;当连接管A(11)与连接管C(13)分别同时处于两个弧形通道(37)的中部时或者连接管B(12)与连接管D(14)分别同时处于两个弧形通道(37)的中部时,连接管A(11)、连接管B(12)、连接管C(13)以及连接管D(14)均互不连通;
所述连接管A(11)、连接管B(12)、连接管C(13)及连接管D(14)都互不接通时,所述连接管E(15)和连接管F(16)接通;当所述连接管A(11)与连接管D(14)接通,连接管B(12)与连接管C(13)接通时,所述连接管E(15)和连接管F(16)不接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多通道气流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5)包括调节螺杆(351)以及限位螺杆(352),所述调节螺杆(351)螺纹穿设在连接座(32)上且一端延伸至容纳腔内,所述限位螺杆(352)螺纹穿设在上静盘(34)上,所述限位螺杆(352)的一端插入到调节螺杆(351)的内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多通道气流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螺杆(352)上套设有压紧弹簧(4),所述压紧弹簧(4)的一端与调节螺杆(351)位于容纳腔内的一端相抵接、另一端与上静盘(34)的盘面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多通道气流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32)上靠近自身开口端的外圈设置有一圈凸边,所述下静盘(31)与所述凸边相贴合,所述下静盘(31)与所述凸边通过螺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多通道气流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包括伺服电机(21)、减速机(22)以及传动轴(23),所述减速机(22)安装在连接座(32)靠近上静盘(34)的外座面上,所述伺服电机(21)安装于减速机(22)上,所述减速机(22)的输出轴与传动轴(23)同轴线连接,所述传动轴(23)依次穿过连接座(32)、上静盘(34)以及动盘(33)且与连接座(32)和下静盘(31)均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23)与动盘(33)的转动中心通过键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多通道气流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32)与下静盘(31)上均嵌设有轴承(5),所述传动轴(23)穿过两个轴承(5)的内圈且与两个轴承(5)均过盈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多通道气流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32)的外侧安装有位置传感器(6),所述连接座(32)的外壁上开设有与位置传感器(6)相正对的开孔,所述动盘(33)的外壁上安装有金属感应头(7);在所述动盘(33)转动使得金属感应头(7)与开孔相正对时,所述金属感应头(7)也与位置传感器(6)相正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多通道气流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感应头(7)与位置传感器(6)相正对时,所述连接管A(11)、连接管B(12)、连接管C(13)以及连接管D(14)均处于互不连通的状态。
CN202110524595.0A 2021-05-13 2021-05-13 一种用于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多通道气流切换装置 Active CN1132308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24595.0A CN113230823B (zh) 2021-05-13 2021-05-13 一种用于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多通道气流切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24595.0A CN113230823B (zh) 2021-05-13 2021-05-13 一种用于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多通道气流切换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30823A true CN113230823A (zh) 2021-08-10
CN113230823B CN113230823B (zh) 2022-06-14

Family

ID=77134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24595.0A Active CN113230823B (zh) 2021-05-13 2021-05-13 一种用于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多通道气流切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30823B (zh)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8928556D1 (de) * 1988-11-02 1998-02-26 Colortronic Co Lufttrockner mit Adsorptionsmittel
CN1256959A (zh) * 1998-11-19 2000-06-21 普拉塞尔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双床真空变压吸附系统的回转阀
US6311719B1 (en) * 1999-08-10 2001-11-06 Sequal Technologies, Inc. Rotary valve assembly for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system
CN2668952Y (zh) * 2003-11-18 2005-01-05 虞寿仁 气体旋转换向阀
JP2005030418A (ja) * 2003-07-07 2005-02-03 Sanyo Electric Industries Co Ltd 流路切替器
US20060048644A1 (en) * 2004-09-07 2006-03-09 Dolensky Joseph T High output concentrator
JP2007007498A (ja) * 2005-06-28 2007-01-18 Shimadzu Corp 気体処理システム
CN201423231Y (zh) * 2009-06-24 2010-03-17 河北利康制氧设备有限公司 医用制氧机
JP2010084939A (ja) * 2008-09-08 2010-04-15 Fuji Koki Corp 四方切換弁
CN202469081U (zh) * 2012-02-17 2012-10-03 烟台东科高压氧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分子筛制氧设备的气体控制阀
CN203500526U (zh) * 2013-09-13 2014-03-26 南京鱼跃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气路分配阀
CN203948710U (zh) * 2014-06-30 2014-11-19 宁波朝阳家用燃气具有限公司 一种能两气互换的燃气阀
CN106984136A (zh) * 2017-05-17 2017-07-28 崔泽龙 制氧机氮氧分离塔
CN107084262A (zh) * 2017-05-17 2017-08-22 崔泽龙 制氧机进排气控制装置
CN109081312A (zh) * 2018-10-16 2018-12-25 成都联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子筛制氧设备
CN109442076A (zh) * 2018-11-09 2019-03-08 江苏昊泰气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多塔psa制氧机用旋转阀
CN109506014A (zh) * 2018-11-09 2019-03-22 江苏昊泰气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压吸附制氧机用多通道气路分配旋转阀
CN111943145A (zh) * 2020-08-28 2020-11-17 浙江勤策空分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变压吸附氧气设备的工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8928556D1 (de) * 1988-11-02 1998-02-26 Colortronic Co Lufttrockner mit Adsorptionsmittel
CN1256959A (zh) * 1998-11-19 2000-06-21 普拉塞尔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双床真空变压吸附系统的回转阀
US6311719B1 (en) * 1999-08-10 2001-11-06 Sequal Technologies, Inc. Rotary valve assembly for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system
JP2005030418A (ja) * 2003-07-07 2005-02-03 Sanyo Electric Industries Co Ltd 流路切替器
CN2668952Y (zh) * 2003-11-18 2005-01-05 虞寿仁 气体旋转换向阀
US20060048644A1 (en) * 2004-09-07 2006-03-09 Dolensky Joseph T High output concentrator
JP2007007498A (ja) * 2005-06-28 2007-01-18 Shimadzu Corp 気体処理システム
JP2010084939A (ja) * 2008-09-08 2010-04-15 Fuji Koki Corp 四方切換弁
CN201423231Y (zh) * 2009-06-24 2010-03-17 河北利康制氧设备有限公司 医用制氧机
CN202469081U (zh) * 2012-02-17 2012-10-03 烟台东科高压氧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分子筛制氧设备的气体控制阀
CN203500526U (zh) * 2013-09-13 2014-03-26 南京鱼跃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气路分配阀
CN203948710U (zh) * 2014-06-30 2014-11-19 宁波朝阳家用燃气具有限公司 一种能两气互换的燃气阀
CN106984136A (zh) * 2017-05-17 2017-07-28 崔泽龙 制氧机氮氧分离塔
CN107084262A (zh) * 2017-05-17 2017-08-22 崔泽龙 制氧机进排气控制装置
CN109081312A (zh) * 2018-10-16 2018-12-25 成都联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子筛制氧设备
CN109442076A (zh) * 2018-11-09 2019-03-08 江苏昊泰气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多塔psa制氧机用旋转阀
CN109506014A (zh) * 2018-11-09 2019-03-22 江苏昊泰气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压吸附制氧机用多通道气路分配旋转阀
CN111943145A (zh) * 2020-08-28 2020-11-17 浙江勤策空分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变压吸附氧气设备的工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应书: "《缺氧环境制氧供氧技术》", 30 November 2010,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pages: 54 - 5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30823B (zh) 202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86073B1 (en)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gas regulating valve for a gas stove
US3721265A (en) Three-way valve
WO2021180151A1 (zh) 香槟塔型多级节流控制阀
CN113230823B (zh) 一种用于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多通道气流切换装置
CN110440032B (zh) 一种多工位气动换向阀
CN201827439U (zh) 一种电动三通阀
CN201764073U (zh) 阀门气动控制系统
CN216279540U (zh) 多通控制阀
CN203743507U (zh) 四通过滤球阀
JP2003254462A (ja) マイクロロック弁
CN2921473Y (zh) 可变式接头轴封气动阀
CN218670743U (zh) 一种气控三通梭阀
CN218670760U (zh) 组合用球阀及组合球阀组
CN112249708A (zh) 真空吸附式输送生产线
CN218152485U (zh) 一种制氧机用进气出气阀
CN218326312U (zh) 双向密封旋球阀
CN216590089U (zh) 一种分流控制型高压球阀
CN116197425B (zh) 一种气动卡盘的配气装置
JPH02118202A (ja) 分岐回路ユニット
CN217482036U (zh) 一种旋转流量控制阀
CN217177525U (zh) 一种制氧机用旋转阀及高效制氧机
CN213929533U (zh) 一种多通道管路介质控制装置
CN115431054B (zh) 一种机床工作台以及双工作台机床
CN214534639U (zh) 制氧机用旋转换向阀系统
CN107930352A (zh) 一种含有组合阀的空气干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