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9065A - 一种贵州高海拔地区夏季佛手瓜架下种植大球盖菇出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贵州高海拔地区夏季佛手瓜架下种植大球盖菇出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29065A
CN113229065A CN202110603775.8A CN202110603775A CN113229065A CN 113229065 A CN113229065 A CN 113229065A CN 202110603775 A CN202110603775 A CN 202110603775A CN 113229065 A CN113229065 A CN 1132290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ing
annulata
chayote
stropharia rugoso
mel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0377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29065B (zh
Inventor
李裕荣
陈之林
黎瑞君
孙长青
刘炼
文林宏
张朝君
谭国飞
罗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Institute Of Horticulture (guizhou Horticul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stitute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Institute Of Horticulture (guizhou Horticul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stitute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Institute Of Horticulture (guizhou Horticul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stitute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Center) filed Critical Guizhou Institute Of Horticulture (guizhou Horticul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11060377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290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290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90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290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90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05Fruit crops, e.g. strawberries, tomatoes or cucumb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贵州高海拔地区夏季佛手瓜架下种植大球盖菇出菇的方法,属于作物栽培技术领域。所述种植方法包括:5~9月于佛手瓜架下套种大球盖菇,种植后40~50天出菇。本发明通过该种植方法能够满足大球盖菇对阴湿且弱光环境的需求,实现夏季出菇,产量达1700kg/亩,其价格是正季(3~5月)大球盖菇价格的3~5倍,比仅种佛手瓜增加近2万/亩的收入;栽培大球盖菇后,土壤有机质丰富,土质疏松,能够促进佛手瓜生长,次年佛手瓜产量增加20%。

Description

一种贵州高海拔地区夏季佛手瓜架下种植大球盖菇出菇的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贵州夏季高海拔地区佛手瓜架下种植大球盖菇出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佛手瓜,又名千金瓜、隼人瓜、安南瓜等是一种葫芦科佛手瓜属植物。佛手瓜清脆多汁,味美可口,营养价值较高,既可做菜,又能当水果生吃。具块状根的多年生宿根草质藤本,茎攀援或人工架生。佛手瓜大棚栽培可于3月上、中旬定植,露地栽植以4月中旬为宜。
大球盖菇又名赤松茸,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类新型食用菌,其所含粗蛋白、总糖、氨基酸的总量高于香菇和平菇,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品种之一。大球盖菇具有朵大、色泽艳丽、肉质细嫩、盖滑柄脆、清香可口等特点。主要采用露地或林下覆土栽培模式进行生产。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以10月下旬至12月初和3~4月上旬出菇多,夏季高温情况下,很多地方无法生产出高质量的菇,以及该菇的产出量很少,导致夏季市场上大球盖菇价格是春季价格的3~5倍。
目前,大球盖菇夏季多采用林下种植或大田覆盖遮阳网的方式生产,使用遮阳网覆盖栽培方式成本高,林下种植产出量低且质量差。且夏季大部分地区多雨,大田和林下种植易积水,造成该菇产出量更低。因此,为满足消费者夏季对大球盖菇的需求,找出一种可显著提高夏季大球盖菇产量的栽培方法是研究者们以及种植户急需解决的问题。贵州高山立体气候明显,冷凉气候突出,高海拔及林区面积大,为夏季大球盖菇的种植生产提供了优异的自然环境,利于发展高海拔夏季大球盖菇的种植及产业化。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解决大球盖菇夏季出菇少和难的问题,同时解决贵州高海拔地区只单纯种植佛手瓜且瓜架下不易生长其它作物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贵州高海拔地区佛手瓜架下大球盖菇夏季出菇的种植方法,该方法可达到大球盖菇夏季出菇的要求,满足市场夏季对大球盖菇的需求,同时提高佛手瓜产量和产值。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贵州高海拔地区夏季佛手瓜架下大球盖菇出菇的种植方法,5~9月于佛手瓜架下套种大球盖菇,种植后40~50天出菇。
优选的,所述大球盖菇可出菇4~5茬,每茬7~13天。
优选的,所述佛手瓜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4月种植,50~60株/亩,上竹架,空间覆盖;待瓜蔓生长30~40cm时,引蔓上架,每株留健壮主蔓1~2条,其余侧蔓全部剪出,待瓜蔓上到架顶后,不再打侧枝,让其在架上自由生长。
优选的,佛手瓜种植前立水泥柱,所述水泥柱埋地0.2~0.4m后净高1.8~2.0m。
优选的,佛手瓜种植期间,苗期施尿素或人畜粪水;结瓜期后每隔25~30天追施1次,整个生长期追肥4~5次,每次每亩追施复合肥5~6kg;开花期和结瓜期,每10~15天用0.3%的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溶液进行根外追肥。
优选的,所述大球盖菇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于佛手瓜架下每行间种植2~4行大球盖菇,行宽50~70cm,行长10~20m,行间距25~35cm,菌种用量500~750g/m2,进行覆土种植。
优选的,种植大球盖菇前将土地翻土平整,一次浇透水,并撒入20~30kg/亩石灰。
优选的,大球盖菇种植所用培养料原料组成包括:谷壳、玉米秸秆、薏仁米秸秆、巨菌草秸秆、蔗糖糖渣、竹屑竹粉、木屑。
优选的,所述培养料的用量为4~6吨/亩。
优选的,覆土后采用250~350kg/亩稻草或松针覆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贵州夏季高海拔地区佛手瓜瓜架下温度低、湿度大、遮光效果好,不易其他蔬菜作物的栽培,但能够满足大球盖菇对阴湿且弱光环境的需求,且较露地种植出菇品质更好。
2、贵州高海拔地区长期以来只单纯种植佛手瓜,经济收入低,夏季在佛手瓜架下种植大球盖菇,出菇产量达1750.78kg/亩,每亩可增加近2万元收入。
3、栽培大球盖菇后,土壤有机质丰富,土质疏松,能够促进佛手瓜生长,当年佛手瓜最高可增产7.0%,次年佛手瓜最高可增产15.2%,第三年佛手瓜最高可增产25%。
附图说明
图1为佛手瓜和大球盖菇种植模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贵州高海拔地区佛手瓜架下大球盖菇夏季出菇的种植方法,5~9月于佛手瓜架下套种大球盖菇,种植后40~50天出菇。
在本发明中,所述大球盖菇可出菇4~5茬,每茬7~13天。
在本发明中,所述佛手瓜的种植方法优选包括如下步骤:4月种植,50~60株/亩,上竹架,空间覆盖;待瓜蔓生长30~40cm时,引蔓上架,每株留健壮主蔓1~2条,其余侧蔓全部剪出。待瓜蔓上到架顶后,让其在架上自由生长。本发明在4月种植可满足佛手瓜的生长条件,使其瓜蔓快速生长,为后续大球盖菇的生长提供适宜的遮阴条件,佛手瓜合理的种植密度以及上架后瓜蔓的留剪,决定着瓜架上藤蔓的遮阴效果,可满足大球盖菇子实体生长期间50%~80%的遮阴需求。
在本发明中,佛手瓜种植前立水泥柱,所述水泥柱埋地0.2~0.4m后净高1.8~2.0m,所述水泥柱的规格优选为2.0~2.5m*0.05~0.10m*0.03~0.10m,中间加两根4~6.5mm钢筋,所述水泥柱的用量优选为110~130根/亩。本发明对水泥柱规格和埋地高度合理的设置可满足佛手瓜瓜架下阳光的摄入程度,若水泥柱太高,瓜蔓攀岩较慢,不能满足大球盖菇子实体生长期间的遮阴要求,若水泥柱太低瓜蔓攀岩较快,不能满足大球盖菇刚出菇时所需光照,也不易于田间农作。
在本发明中,佛手瓜种植期间,苗期施尿素或人畜粪水;结瓜期后每隔25~30天追施1次,整个生长期追肥4~5次,每次每亩追施复合肥5~6kg;开花期和结瓜期,每10~15天用0.3%的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溶液进行根外追肥。本发明苗期施尿素或人畜粪水可壮苗,使幼苗快速生长,生长期追肥可促瓜蔓、叶生长繁茂,为后期结瓜打下基础,同时为后期大球盖菇生长需要的遮阴打下基础,结瓜期适宜的施肥,可提高佛手瓜的产量和质量。
在本发明中,所述大球盖菇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于佛手瓜架下每行间种植2~4行大球盖菇,行宽50~70cm,行长10~20m,行间距25~35cm,菌种用量500~750g/m2,进行覆土种植。本发明大球盖菇合理的种植行数、行宽、行长、行间距可为大球盖菇生长提供适宜的空间,满足其对湿度和阳光的需求,同时利于采收瓜而又利于大球盖菇的采摘和必要的农事操作。若行数密、行宽窄、行长长、行间距窄易导致大球盖菇生长紧密,刚出菇期不能满足过多阳光的需求,子实体生长期因过度密集湿度过大,易腐烂且不能延展生长,使大球盖菇的品质下降;若行数少、行宽宽、行长短、行间距宽易导致种植地存留空间较大,不能合理利用空间,产量降低。本发明所述菌种用量在气温较高时应相应增大菌种量,因高温易生杂菌,通过增大播种量可竞争抑制杂菌生长。操作菌种过程应讲究卫生,佩戴手套,以及使用高锰酸钾水浸泡器具等措施,避免杂菌污染。
在本发明中,种植大球盖菇前将土地翻土平整,一次浇透水,并撒入20~30kg/亩石灰。本发明对大球盖菇种植土地撒入石灰目的是杀死土壤中的细菌和虫卵,以防后续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侵袭。
在本发明中,大球盖菇种植所用培养料原料组成优选包括:谷壳、玉米秸秆、薏仁米秸秆、巨菌草秸秆、蔗糖糖渣、竹屑竹粉、木屑等。所述培养料的用量优选为4~6吨/亩,所述培养料的含水量优选为65~70%。本发明中培养料均来自农作物废料,在使用上述培养料前可将其粉碎、水浸泡、沥水使其达到适宜的含水量,或采用喷淋法直到培养料完全湿透达到适宜的含水量,所述上述培养料可单独使用或随意混合使用。
本发明将上述含有适宜含水量的培养料进行翻堆发酵,翻堆2~3次培养料可完全发酵,18~25天可发酵完毕。将所述发酵好的培养料平铺种植大球盖菇的畦上,平铺宽度略窄于畦面,平铺厚度优选为1~5cm,于平铺的培养料上均匀播入大球盖菇菌种,再平铺10~12cm培养料,再次均匀播入大球盖菇菌种,最后再盖厚度5~8cm的培养料。
本发明在大球盖菇收获后可以种植育好苗的芹菜、白菜、撒草等作物。本发明在菌床上收获完大球盖菇后,不用翻犁土地,以大球盖菇生长时采用的培养料为蔬菜和草提供肥料,可以有效提高培养料的利用率,又增加一季收入。
在本发明中,覆土后采用250~350kg/亩稻草或松针覆盖。本发明所述覆土为直接覆土法,直接覆土有利于抑制杂菌生长,简化栽培管理,覆土后稻草或松针覆盖,可防止菌床水分过度散失。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种植地点:惠水县好花红镇和织金县大坪村种植地。
佛手瓜的种植,包括如下步骤:
1.种瓜选择及贮藏
1.1种瓜选择:佛手瓜原产于热带地区,性喜温暖,怕严寒。每个瓜只有一粒种子,一般采用完整的种瓜来育苗。种瓜标准:重250~300g,瓜形端正,个头肥大均匀,表面光滑润泽,蜡质多,芽眼凹陷,纹理明显,无外伤无冻伤。种瓜收获适期为采收中期,瓜龄25~30天,在生长健壮、高产、无病的植株上选。
1.2种瓜贮藏:9~11月,储备足量的优良种瓜,确保次年的春播用种。每亩按50株的优良种瓜进行储备(发芽率按80%估算)。贮藏的种瓜要剔除伤瓜(采摘碰伤或者机械伤害),以免感病。贮藏前进行消毒处理,贮藏室用硫磺或福尔马林熏一遍杀菌消毒,种瓜用650~800倍液多菌灵浸5分钟,捞出沥干以杀灭瓜体表面病菌。在蔬菜预冷保鲜库或蔬菜气调库保存。种瓜保存贮藏期要注意三个问题:①贮藏温度不能低于2.5℃,避免出现烂瓜;温度不能高于10℃,避免种瓜提前生根发芽,发生霉烂;②注意通风透气,避免引起种瓜腐烂;③保持85~90%的空气相对湿度。
2.育苗
2.1育苗设施:小拱棚、大棚和温室等设施均可。
2.2营养土选择:可选专用的蔬菜育苗基质或自配的营养土。自配的营养土一般选用3年以上未种过瓜类蔬菜的园土和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按照2:1的比例混合均匀,并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营养土消毒,一般每立方用量80~120g,兑水喷雾。
2.3药剂浸种:育苗过程中种瓜很容易腐烂,种瓜进行药剂处理,可以减少育苗期间烂苗、烂瓜现象。将无病无伤的种瓜浸入25%可湿性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中,5分钟后捞出沥干水分。
2.4催芽:将消毒后的种瓜置于15~20℃,空气湿度80%左右条件下进行催芽。经15天左右,种瓜顶端开裂,生出幼根,到20~25天瓜顶上部长出3~4条根,根长1~2cm时即可播种。
2.5播种:次年4月将催好芽的种瓜直栽或斜栽于营养袋(钵、杯)中,种瓜发芽端朝下,保证充分与营养土接触以保湿,瓜柄向上,四周填土,覆土3~5cm厚,压实,再将营养袋(钵、杯)密排于大棚或小拱棚内,浇透水。
2.6苗期管理:白天温度20~25℃,夜间温度15~18℃,湿度70%左右。约20天左右,出齐苗。齐苗后视墒情浇水,以防营养土过干而伤根和影响幼苗正常生长。苗期一般不需追肥,但对生长细弱的瓜苗,可喷洒1~2次0.2%尿素液加0.3%磷酸二氢钾,以促进瓜苗茁壮生长。一般苗高20~30cm,田间温度稳定在10℃以上即可定植。
3.整地施基肥
栽前翻犁,株行距4m×4m挖穴定植,施腐熟有机肥5~10kg和0.1~0.2kg复合肥作基肥,充分混匀,上层再覆盖10~15cm厚的表土,压实。
4.适时定植
佛手瓜断霜后即可定植,一般温度稳定在10℃以上,苗高20~30cm时即可定植,每亩50~60株。
5.田间管理
5.1水分管理前期适当控水,以促进根系深扎。进入高温季节后,生长迅速,需水量大,要勤浇水,同时可在根际覆盖5~10cm厚的稻草或麦秸。进入开花结果期,需水量大,应增加浇水次数。雨大时,要及时排水,定植穴内不能积水。
5.2追肥管理苗期可适当追施少量的尿素或人畜粪水,结瓜期后每隔25~30天追施1次,整个生长期追肥4~5次,每次每亩追施复合肥5~6kg,可环状沟施或兑水浇水。在开花期和结果期,每10~15天用0.3%的磷酸二氢钾+尿素溶液进行根外追肥。
5.3 6月份搭架引蔓瓜苗成活后及时用水泥柱及竹竿搭架,搭建高2m左右的平棚架以便于采摘和管理(水泥柱规格2.2m*0.08m*0.06m,中间加两根4~6.5mm钢筋,200根/亩;长3m以上,粗5cm以上的竹竿约400根/亩)。瓜蔓生长到30~40cm及时插杆引蔓上架,每株留健壮主蔓1~2条,其余侧蔓全部剪出。上到架顶后,不再打侧枝,但应注意调整茎蔓伸展方向,使其分布均匀,通风透光。
5.47~10月产瓜,11月中下旬打霜后清理枯萎藤蔓,用稻草对佛手瓜基部进行覆盖,稻草外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保温过冬。
5.5待第二年春季天气回暖后自行出芽,按前述种植佛手瓜的方式管理。
大球盖菇种植,包括如下步骤:
1.栽培场地选择及整理
将佛手瓜架下土地翻土平整,浇一次透水,撒入25kg/亩石灰。
2.栽培基质及处理
2.1选用培养料谷壳、玉米秆、水稻秆、薏仁米秆、巨菌草秆、蔗糖糖渣、竹屑竹粉、木屑,用量5吨/亩,将上述培养料适当粉碎至长度5cm左右,接种前浸泡1~3天,沥水12~24h,让其含水量达65~70%,待用。或采用喷淋法,边喷水边用铲子将培养料翻转混合(翻堆),间隔3~4h,重复喷水翻堆4~5次,直到培养料完全湿透。判断栽培料的含水量,手抓取一把栽培料,使劲挤压,能挤出不连续的水滴,则其含水量在65%左右,如挤出连续的水线,则含水量过高,需要继续沥水;如不能挤出水滴,则含水量过低,应该补充水分。
2.2翻堆一般建堆后每天观察堆温情况并记录,在堆温达到最高温度后维持3天后开始第一次翻堆。可在建堆的一端将外层栽培料翻入堆前空地,再将内部高温区栽培料翻到新堆表层。如培养料含水量较少,可适当补水。接下来继续建堆、打孔、记录温度,达到最高温度后维持3天再次翻堆。一般翻堆2~3次培养料可完全发酵好,发酵时间受温度影响较大,一般约需20天左右。
2.35~9月份制作菌床和播种
2.3.1在平整好的土地上按40cm走道、90~100cm畦面划线,将走道上的土翻到畦面上,修整成中间略高的龟背型;也可按60cm畦底宽,堆料20~30cm高后,畦面宽40cm,与地面呈梯形。
2.3.2将培养料平铺畦上(略窄于畦面),厚度1~5cm;菌种自袋中取出后用手掰成鸽子蛋大小,均匀播入菌种;然后再铺一层培养料,厚度10~12cm,均匀播入菌种;最后再盖一层培养料,厚度5~8cm。菌床做好后可以直接覆土,取走道上的土壤均匀覆盖到菌床上,厚度3~4cm,完成后走道约低于菌床底部10~12cm左右,自然形成排水沟。菌种用量一般按500~750g/平方米播种,气温较高时应相应增大菌种量,通过竞争抑制杂菌生长。操作过程应讲究卫生,采用佩戴手套,高锰酸钾水浸泡器具等措施,注意避免杂菌污染。
2.3.3将水稻秸秆或松针均匀地覆盖到菌床上,以刚刚看不到土为宜,不要太厚。完成后可向畦面上喷施一次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
2.4管理
建堆播种后应注意观察堆温,要求堆温在20~30℃,最好控制在25℃左右,这样菌丝生长快且健壮。如果堆温过高,畦面中部打孔,加强遮荫、喷雾等方式降温。
播种后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往覆盖物上喷施少量水。20天后,定期观察培养料情况,大雨时要注意排涝,水分不足时可适当浇水,平时注意向畦面喷雾保湿。
一般栽培30天左右,菌丝就能长满栽培料,1~2周后菌丝长出覆土即可出菇,保湿加强通风透气,不能随意加药、加肥或不明物。
出菇期菇体虽需求光照较多,但子实体生长期间需要50~80%遮阴,若光照过强,菇体生长后期颜色发白,并对菌床菌丝有一定的杀伤力,佛手瓜架下套种大球盖菇,因佛手瓜架上的瓜蔓未完全延展,可为大球盖菇刚出菇时提供充足的阳光,待子实体生长期,因佛手瓜架上适宜的瓜蔓密度为大球盖菇子实体提供适宜的遮阴需求。
3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虫害方面有少量蛞蝓(鼻涕虫)危害,可采用容器施放四聚乙醛诱杀,或采用“两网(防虫网)一板(黄板、蓝板)一灯(杀虫灯)”措施,不建议直接抛洒药物,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影响蘑菇品质。
4采收及上市
4.1采收标准:当子实体菌盖呈钟形,菌幕尚未破裂时,及时采收。根据成熟程度、市场需求及时采收。子实体从出菇到成熟高温期仅5~8天,低温期适当延长。
4.2采收方法:采收时用手指抓住菇脚轻轻扭转一下,松动后再用另一只手压住基物向上拔起,切勿带动周围小菇。采收后在菌床上留下的洞穴要用土填满。
4.3转茬管理:一茬菇采收结束后,清理床面,补平覆土,停水养菌3~5天,喷透以增湿利于出菇。发现原料中心偏干时,要采用两垄间多灌水,让两垄间水浸入料垄中心或采取料垄扎孔洞的方法,让水尽早浸入垄料中部,使偏干的中心料在适量水分作用下加速菌丝的繁生,形成大量菌丝束,满足下茬菇对营养的需求。但也不能过量大水长时间浸泡或一律重水喷灌,避免大水淹死菌丝体,使基质腐烂退菌。再按前述出菇期方法管理。
对比例1
种植地点同实施例1。
佛手瓜的种植步骤同实施例1。
无大球盖菇种植。
本发明采用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种植方法,分别在惠水县好花红镇和织金县大坪乡多块种植地进行佛手瓜+大球盖菇、佛手瓜对照试验(进行单因素对照实验,每组对照实验中仅作物不同,佛手瓜的具体种植步骤和参数均相同),分别对各块种植地连续三年的佛手瓜和大球盖菇的产值和产量进行评估(产量和产值均为每亩种植地的平均值,佛手瓜单价均按1元/kg计算、大球盖菇单价均按12元/kg计算),结果见表1。
表1佛手瓜下种植大球盖菇后产量效益比较
Figure BDA0003093716540000091
Figure BDA0003093716540000101
由表1可知,同时种植佛手瓜和大球盖菇时的佛手瓜产量显著高于单独种植的佛手瓜产量,当年可提高2.3~7.0%,第二年可提高8.0~15.2%,第三年可提高17.7~25.0%。表明大球盖菇与佛手瓜同时种植可改善土壤条件,进而有效提高佛手瓜产量,同时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大球盖菇对佛手瓜产量的增效也逐渐提高。
并且,仅种植佛手瓜需增加除草管护费,而佛手瓜架下套种大球盖菇的种植方法,无需除草管护,并且每亩增加约2万元收入。由此可知,本发明技术方案解决了贵州夏季高海拔地区仅种植佛手瓜的难题,且达到了大球盖菇夏季出菇或错峰出菇的目的,满足消费者夏季对大球盖菇的大量需求,提高了大球盖菇的产值,另外改善了佛手瓜架下土壤质量,提高佛手瓜的产量和产值,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贵州高海拔地区夏季佛手瓜架下种植大球盖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5~9月于佛手瓜架下套种大球盖菇,种植后40~50天出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所述大球盖菇可出菇4~5茬,每茬7~13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佛手瓜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月种植,50~60株/亩,上竹架,空间覆盖;待瓜蔓生长30~40cm时,引蔓上架,每株留健壮主蔓1~2条,其余侧蔓全部剪出,待瓜蔓上到架顶后,不再打侧枝,让其在架上自由生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种植前立水泥柱,所述水泥柱埋地0.2~0.4m后净高1.8~2.0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种植期间,苗期施尿素或人畜粪水;结瓜期后每隔25~30天追施1次,整个生长期追肥4~5次,每次每亩追施复合肥5~6kg;开花期和结瓜期,每10~15天用0.3%的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溶液进行根外追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球盖菇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于佛手瓜架下每行间种植2~4行大球盖菇,行宽50~70cm,行长10~20m,行间距25~35cm,菌种用量500~750g/m2,进行覆土种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种植大球盖菇前将土地翻土平整,一次浇透水,并撒入20~30kg/亩石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大球盖菇种植所用培养料原料组成包括:谷壳、玉米秸秆、薏仁米秸秆、巨菌草秸秆、蔗糖糖渣、竹屑竹粉、木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料的用量为4~6吨/亩。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覆土后采用250~350kg/亩稻草或松针覆盖。
CN202110603775.8A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贵州高海拔地区夏季佛手瓜架下种植大球盖菇出菇的方法 Active CN1132290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3775.8A CN113229065B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贵州高海拔地区夏季佛手瓜架下种植大球盖菇出菇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3775.8A CN113229065B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贵州高海拔地区夏季佛手瓜架下种植大球盖菇出菇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9065A true CN113229065A (zh) 2021-08-10
CN113229065B CN113229065B (zh) 2022-08-09

Family

ID=77135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03775.8A Active CN113229065B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贵州高海拔地区夏季佛手瓜架下种植大球盖菇出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2906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85767A (zh) * 2022-12-08 2023-04-04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分级发酵生产大球盖菇的方法以及大球盖菇与芹菜轮作的栽培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7520A (zh) * 2007-06-06 2008-12-10 赵春 塑料大棚菇菜瓜立体种植法
CN101919337A (zh) * 2010-08-05 2010-12-22 倪九派 三峡库区柑橘园大球盖菇套种栽培方法
CN104380935A (zh) * 2013-11-15 2015-03-04 融水苗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桑园套种大球盖菇的方法
CN105230347A (zh) * 2015-11-11 2016-01-13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一种茶园大球盖菇套作生态栽培方法
CN106305013A (zh) * 2015-06-23 2017-01-11 蔡寿阳 一种佛手瓜的立体种植方法
CN107371814A (zh) * 2017-09-13 2017-11-24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吊瓜园里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7520A (zh) * 2007-06-06 2008-12-10 赵春 塑料大棚菇菜瓜立体种植法
CN101919337A (zh) * 2010-08-05 2010-12-22 倪九派 三峡库区柑橘园大球盖菇套种栽培方法
CN104380935A (zh) * 2013-11-15 2015-03-04 融水苗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桑园套种大球盖菇的方法
CN106305013A (zh) * 2015-06-23 2017-01-11 蔡寿阳 一种佛手瓜的立体种植方法
CN105230347A (zh) * 2015-11-11 2016-01-13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一种茶园大球盖菇套作生态栽培方法
CN107371814A (zh) * 2017-09-13 2017-11-24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吊瓜园里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佘冬芳等: "大球盖菇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种子》 *
李法权等: "《名优食用菌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31 May 2011,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李裕荣等: "贵州佛手瓜无公害栽培技术", 《农技服务》 *
李裕荣等: "贵州大球盖菇无公害栽培技术", 《农技服务》 *
邱胜: "留洋博士教种佛手瓜", 《当代贵州》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85767A (zh) * 2022-12-08 2023-04-04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分级发酵生产大球盖菇的方法以及大球盖菇与芹菜轮作的栽培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9065B (zh) 202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72209A (zh) 葡萄园内套种球盖菇的方法
CN104303939A (zh) 生态梨的种植方法
CN107173054A (zh) 一种成龄胶园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
CN107047040A (zh) 一种樱桃树的种植方法
CN107148888A (zh) 一种冬枣树的设施栽培方法
CN112913594B (zh) 一种豇豆-辣椒-南瓜周年轮作栽培方法
CN113229065B (zh) 一种贵州高海拔地区夏季佛手瓜架下种植大球盖菇出菇的方法
CN108184590A (zh) 一种人参种质资源保存及种子种苗繁育方法
CN111096191A (zh) 一种坚果果树矮化密植高效栽培技术及其工艺方法
CN106358657A (zh) 一种桑园周年间作套种种植方法
CN110622794A (zh) 一种红薯尖高产栽培方法
CN1303868C (zh) 鞘蕊苏栽培方法
CN108293640B (zh) 一种有机香芹苗菜大棚栽培方法
CN108541541A (zh) 一种冬春季在北方大棚葡萄中套种南方红菜苔的栽培方法
CN103782745A (zh) 一种南方鲜食红枣高产栽培技术
CN109845571B (zh) 一种利用北方茶叶棚间作猕猴桃的种植方法
CN113348939A (zh) 一种桃树-鼠茅草-金蝉高效立体种养结合的方法
CN112425433A (zh) 一种塔罗科血橙的优质高产种植方法
CN112931018A (zh) 一种有机百香果的种植方法
CN112715293A (zh) 一种燕窝果套种凤梨高效高产栽培方法
CN112136613A (zh) 一种适用于烟区四连体大棚的西瓜栽培管理方法
CN105746281A (zh) 一种樱花栽培技术
CN111869529A (zh) 一种甘薯种植方法
CN111296153A (zh) 一种核桃林下套种木香的种植方法
CN108293710B (zh) 一种有机芥蓝苗菜露地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