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8922A - 一种谷物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谷物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28922A
CN113228922A CN202110572589.2A CN202110572589A CN113228922A CN 113228922 A CN113228922 A CN 113228922A CN 202110572589 A CN202110572589 A CN 202110572589A CN 113228922 A CN113228922 A CN 1132289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in
threshing
cylinder
sieve
tens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725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景�
张艺辉
李平
甄云祥
张兴明
冯向涛
武小伟
谭翠卿
张桂健
付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Lovol Heav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Lovol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Lovol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Lovol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7258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289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28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89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02Self-propelled comb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01D41/1208Tanks for grain or chaff
    • A01D41/1217Unloading mechanis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67/00Undercarriages or fram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Mechanisms for adjusting the frame; Platfor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69/00Driving mechanisms or parts thereof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69/00Driving mechanisms or parts thereof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 A01D69/06Gea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18Thresh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44Grain cleaners; Grain separators
    • A01F12/446Siev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48Air conduits or blowers for gra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18Threshing devices
    • A01F2012/188Rethreshing devic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谷物联合收割机,包括割台、行走系统、传动系统、脱粒清选系统和粮箱,所述脱粒清选系统固定架设于所述行走系统上,所述割台架设在所述行走系统前方,并与所述脱粒清选系统连通,所述粮箱固定架设在所述行走系统上,并位于所述脱粒清选系统前方,且与所述脱粒清选系统连通,所述传动系统包括发动机,且该发动机固定架设在所述行走系统的后端,所述发动机与所述割台和所述脱粒清选系统传动连接。本发明针对现有谷物联合收割机存在的整体结构布局不够合理,解决履带式收获机械无法突破高效率、大喂入量的难题,新设计整机布局,突破履带式收获机的收获效率的瓶颈,解决履带机重心偏移的短板,使履带式收获机械大型化发展成为可能。

Description

一种谷物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粮食收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谷物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受“土地流转整合”、“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等国家政策影响,土地以农场、合作社的方式集中管理以及人工成本提高,将对履带式收割机的市场结构产生较大影响,大型履带收割机或超大型收割机的市场占比将加大。
目前市场履带机以喂入量5-6公斤中小型产品为主,传统单侧纵轴流产品受到结构限制,粮箱与脱粒机体左右分布,重心位置变化较大。空粮箱时重心偏左,满粮时重心偏右。工作时驱动桥和变速箱的负荷收到重心影响较大,影响可靠性;其次,整机通过性受到重心变化明显,影响履带可靠性及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谷物联合收割机,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谷物联合收割机,包括割台、行走系统、传动系统、脱粒清选系统和粮箱,所述脱粒清选系统固定架设于所述行走系统上,所述割台架设在所述行走系统的前方,并与所述脱粒清选系统连通,所述粮箱固定架设在所述行走系统上,并位于所述脱粒清选系统前方,且与所述脱粒清选系统连通,所述传动系统包括发动机,且该发动机固定架设在所述行走系统的后端,所述发动机与所述割台和所述脱粒清选系统传动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行走系统包括底盘机架,所述底盘机架下部设置多个前后分布的支重轮,多个所述支重轮外套有履带,还包括履带张紧装置,包括支撑筒、连接筒和张紧轮,所述张紧轮安装在所述连接筒的一端,所述连接筒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支撑筒内并滑动配合,还包括油缸支撑座、张紧油缸和张紧锁定结构,所述油缸支撑座设有两个,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筒和所述连接筒上,所述张紧油缸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油缸支撑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张紧锁定结构安装在所述支撑筒上,用于锁定所述支撑筒与所述连接筒的相对位置,所述脱粒清选系统及粮箱均架设在所述底盘机架上。
进一步,所述脱粒清选系统包括固定架设于所述行走系统上的脱粒机体和设置在所述脱粒机体上的滚筒、凹板、清选风机、筛箱、籽粒搅龙和杂余搅龙,所述割台与所述滚筒前侧连通,所述滚筒的外侧套有凹板,其后侧设有排草口,在所述排草口处设有切碎器,所述筛箱设置在所述滚筒的下方,其上端设有清选筛,所述清选风机设置于所述筛箱的底部,所述筛箱底部前侧连通所述籽粒搅龙,所述籽粒搅龙连通所述粮箱,所述筛箱底部后侧连通所述杂余搅龙。
进一步,还包括杂余循环复脱机构,所述杂余循环复脱机构包括粮食提升器和复脱机构,所述粮食提升器装配于所述脱粒机体的一侧外部,其下端进料口与所述杂余搅龙的出料端连接并连通,所述复脱机构装配于所述脱粒机体的一侧上部,其进料口与所述粮食提升器的上端出料口连接并连通,所述复脱机构靠近脱粒机体的一侧设有籽粒出口,该籽粒出口穿过所述脱粒机体的一侧适配的开口,并伸至所述清选筛的一侧上方。
进一步,所述清选风机包括前风机和后风机,所述前风机设置于所述筛箱前侧,并位于所述清选筛的前侧下方,其出风方向自前向后倾斜向上贯通所述清选筛的前中部区域,所述后风机设置于所述筛箱后部,并位于所述清选筛的后段下方,其出风方向自前向后倾斜向上贯通所述清选筛的后部区域。
进一步,还包括副风机,所述副风机设置于所述筛箱前部,并位于所述前风机的后上方与所述清选筛的前部之间,其出风方向自前向后倾斜向上贯通所述清选筛的前部。
进一步,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包括前后水平设置的导风底板,所述导风底板中间区域的上部设有突出的三棱锥状的导风部,所述导风部的前端为锥点,其后端为锥底端,其左右两侧分别为两个左右对称的锥面,且两侧锥面分别形成导风面。
进一步,所述前风机包括机壳、转轴、多组横流叶片和多片贯流叶片,所述机壳的左右任意一端或两端设有进风口,其前侧设有朝其两端横向延伸的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处可拆卸的安装有堵板,所述转轴沿左右方向可转动的装配于所述机壳中,其一端伸出所述机壳的对应端,所述机壳上部设有径向进风口,并在该径向进风口处可拆卸的设有盖板,多组所述横流叶片沿轴向间隔装配于所述转轴上,多片所述贯流叶片分别可拆卸的安装于多组所述横流叶片的外围,并沿所述转轴的周向间隔分布,且每片所述贯流叶片均沿所述转轴的轴向延伸。
进一步,所述清选筛左右两侧分别可拆卸的装配有与其垂直的吊轴,所述吊轴穿过脱粒机体两侧适配的装配孔,且所述吊轴穿过装配孔的一端分别连接有与脱粒机体的对应侧上部活动连接的悬吊组件,所述装配孔处可拆卸的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上沿前后方向设有贯穿其的腰圆孔,所述吊轴穿过对应的所述腰圆孔,所述吊轴上套装有可沿其轴向弹性移动的密封遮挡组件,该密封遮挡组件与对应的所述盖板内侧贴合。
进一步,所述粮箱包括两个左右分布的侧部箱体,任一所述侧部箱体能够独立的向远离或接近另一所述侧部箱体的方向转动,两个所述侧部箱体相对的侧壁均敞口设置,且两个所述侧部箱体可转动至相对的侧壁互相抵接并连通的闭合状态,其中一个所述侧部箱体的上部设有用于籽粒搅龙连通的进粮口,所述进粮口能够相对于其所在的所述侧部箱体的一个侧壁翻转翻转。
进一步,所述切碎器可左右滑动的安装在行走系统的后端适配的架体上,并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架体固定住。
进一步,所述谷物联合收割机具有油箱,所述油箱包括主油箱,所述主油箱设置在行走系统的左右任意一侧,并通过翻转安装组件可转动的装配在所述行走系统左右任意一侧上部,且可在外力作用下左右翻转至支撑于所述行走系统一侧的上部或外侧。
进一步,还包括副油箱,所述副油箱安装在水稻机底盘的后侧,其油箱底壁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主油箱底壁的水平高度,且二者底部之间通过一根油管相互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针对现有谷物联合收割机存在的整体结构布局不够合理,解决履带式收获机械无法突破高效率、大喂入量的难题,新设计整机布局,突破履带式收获机的收获效率的瓶颈,解决履带机重心偏移的短板,使履带式收获机械大型化发展成为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谷物联合收割机的结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收割机底盘机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谷物联合收割机中导向轮与支撑筒连接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张紧轮及连接筒的正视图;
图5为本发明张紧轮及连接筒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收获机履带张紧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收获机履带张紧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6、7中支撑筒处的弧线围成区域内所展示的结构为透视其内部看到的结构。
图8为本发明的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脱粒清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A-A面的结构剖视图;
图11为图9中B-B面的结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的清选风机的布局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导风板的结构立体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导风板的结构侧视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导风板在筛箱中的装配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横流及贯流复合风机(前风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横流及贯流复合风机(前风机)在粮食脱粒机中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横流及贯流复合风机(前风机)在粮食脱粒机中装配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的筛箱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的密封遮挡组件与脱粒机体侧壁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中D部分结构放大图;
图22为本发明的筛箱在前期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的分体马鞍式可旋转粮箱前侧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的分体马鞍式可旋转粮箱后侧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的分体马鞍式可旋转粮箱开启或闭合状态的俯视图;
图26为本发明的分体马鞍式可旋转粮箱闭合状态的主视图;
图27为本发明的拉杆与机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的切碎器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的切碎器安装结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30为本发明的收割机侧方安装的结构简图;
图31为本发明中油箱在收到收割机侧方安装的结构侧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1、支撑筒;12、连接筒;13、张紧轮;14、张紧油缸;15、油缸支撑座;16、张紧螺杆;17、螺母套;18、定位套;19、U形连接板;110、导向轮;111、连接臂;112、底盘机架;113、履带;114、支重轮;
21、脱粒机体;22、滚筒;23、凹板;24、筛箱;25、籽粒搅龙;26、杂余搅龙;27、粮食提升器;28、复脱机构;29、清选筛;200、导料板; 281、脱粒滚筒;282、转轴;283、螺旋叶片;284、复脱齿;285、抛送板; 2811、壳体;2812、复脱凸条;
210、前风机;211、后风机;212、副风机;241、安装槽区;242、风量调节器;294、滚动件;
2101、机壳;2102、转轴;2103、横流叶片;2104、贯流叶片;2105、堵板;2106、盖板;2107、连接座;
4、导风板;41、导风底板;42、导风部;411、导流板;421、三角形板;
51、吊轴;52、悬吊组件;53、盖板;54、密封遮挡组件;55、滑道;511、安装法兰;521、吊杆;522、连接座;531、腰圆孔;541、弹性件; 542、压板;543、耐磨层;
61、侧部箱体;62、立柱;63、搭扣;65、拉杆;66、籽粒筒;67、固定机架;611、进粮口,621、连接杆,613、密封条,614、出粮口;661、抛洒口,662、输送机构、615、密封板;6111、封盖;
71、卸粮绞龙,72、储粮盒,73、传动齿轮;
8、切碎器;81、安装支架;82、紧固件;83、轨道;84、滑动件;811、斜撑;
91、主油箱;92、翻转安装组件;93、纵梁;94、副油箱;95、油管; 921、支撑杆;922、紧固件;923、锁紧件;924、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谷物联合收割机包括割台a、行走系统、传动系统、脱粒清选系统和粮箱c,所述脱粒清选系统固定架设于所述行走系统上,所述割台a架设在所述行走系统的前方,并与所述脱粒清选系统连通,所述粮箱c固定架设在所述行走系统上,并位于所述脱粒清选系统前方,且与所述脱粒清选系统连通,所述传动系统包括发动机b,且该发动机b固定架设在所述行走系统的后端,所述发动机b与所述割台a和所述脱粒清选系统传动连接。
该实施例中,整机空间布置合理、结构紧凑、重量轻,改善了现有机器的重心,使得机器工作时负荷更合理,机器运行更平稳,寿命更长。
实施例2
如图2至7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设计了比较合理的行走系统,具体包括底盘机架112,所述底盘机架112下部设置多个前后分布的支重轮 114,多个所述支重轮114外套有履带113,还包括履带张紧装置,所述履带张紧装置包括支撑筒11、连接筒12和张紧轮13,所述张紧轮13安装在所述连接筒12的一端,所述连接筒12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支撑筒11内并滑动配合,还包括油缸支撑座15、张紧油缸14和张紧锁定结构,所述油缸支撑座15设有两个,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筒11和所述连接筒12上,所述张紧油缸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油缸支撑座可15拆卸连接,所述张紧锁定结构安装在所述支撑筒11上,用于锁定所述支撑筒11与所述连接筒12 的相对位置,所述脱粒清选系统及粮箱c均架设在所述底盘机架上。
该实施例中,整机采用履带式行走机构,更利于多地形的良好通过,利用张紧油缸14先将张紧轮13推送到位,再利用张紧锁定结构将张紧轮13 定位,实现履带113张紧。具体的方式是提前预留张紧油缸14的安装位置,并安装好油缸支撑座15,在换装履带113时,把张紧油缸14的两端连接到在油缸支撑座15上,通过整车的液压系统,使张紧油缸14伸长达到履带113 张紧的目的,然后张紧锁定结构锁定,随后即可拆卸下张紧油缸14,在需要张紧时,通过油缸支撑座15安装预先准备好的便携式张紧油缸14,或将收获机上其他地方原有的油缸拆下来安装上,将整机的液压系统的液压油通过油路接口连接到安装好的油缸中执行张紧步骤,安装方便,单人可独立操作实现履带113张紧,成本也较低。本发明的履带张紧装置适用于履带式的收获机,尤其是水稻收获机,而且,还适用于其他需要张紧履带113的机器中。
针对张紧锁定结构,有以下两种可行方案:
(1)所述张紧锁定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筒11上的外插孔、沿轴向间隔排列设置在连接筒12上的多个内插孔以及插销,所述插销可插接在所述外插孔和其中任一个内插孔内。张紧锁定结构可以采用插销插接式,张紧油缸14将张紧轮13推送到位时,外插孔和其中一个内插孔对齐,插销直接插入外插孔和这个内插孔,锁定支撑筒11与连接筒12的相对位置,使二者不会发现相对位移,张紧轮13即可被固定在其所处的位置,完成张紧。不过该技术方案由于插销会承受侧向上履带113压迫张紧轮13的巨大压力,容易损坏,虽然操作最为简便,但是结构稳定性不足。
(2)所述张紧锁定结构包括张紧螺杆16和螺母套17,所述支撑筒11 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口,所述连接筒12的另一端从所述支撑筒11的另一端伸入其内,所述张紧螺杆16的一端可转动的穿过所述支撑筒11的一端并依次延伸至所述支撑筒11的内部和所述连接筒12的另一端的内部,所述张紧螺杆16在所述支撑筒11内部的部分上螺纹连接有螺母套17,所述螺母套 17随着所述张紧螺杆16的转动沿所述支撑筒11的轴向移动,并与所述连接筒12的另一端抵接,所述张紧螺杆16穿过所述支撑筒11一端的位置处固定的套有用于抵接在所述支撑筒11的一端内壁上的定位套18,所述张紧螺杆16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支撑筒11外。张紧锁定结构也可以是螺纹式的张紧螺杆16和螺母套17,张紧螺杆16通过定位套18将其自身抵在支撑筒11 的一端,拧动张紧螺杆16在外的另一端,使其转动,带动螺母套17沿所述支撑筒11的轴向移动,使其抵住连接筒12的另一端,由于履带113会通过张紧轮13压迫连接筒12的一端,连接筒12的位置即被固定下来,完成张紧。由于该方案承受履带113压迫张紧轮13的压力的是螺母套17,其与张紧螺杆16螺纹连接,而张紧螺杆16又被定位套18抵在支撑筒11的一端,力都是同轴作用的,没有侧向分散,只要保证各个部件的强度足够,即可保证张紧效果,不容易损坏,虽然操作略微复杂,但是仍然为优选方案。
如果没有张紧油缸14提前推送张紧轮13到位,单独采用该张紧锁定结构,也可以完成履带113的张紧,但是张紧螺杆16由于在定位套18和螺母套17处均有抵接,摩擦力较大,会影响张紧螺杆16的转动,需要非常大的力才能带动张紧螺杆16,而且由于其他结构的空间限制每次拧动的幅度较小,所需张紧时间太长,单人难以操作,张紧效果也不佳。所以先用张紧油缸14提前推送张紧轮13到位,再用该张紧锁定结构对张紧轮13进行锁定是最佳技术方案。
基于上述螺纹式的张紧锁定结构,所述张紧螺杆16的另一端设置为便于拧动的六角螺帽结构,其上还插设有定位销。张紧油缸14提前推送张紧轮13到位之后,张紧螺杆16上的定位套18和螺母套17由于在这个时候还没有抵接到位,其比较松,前期可以直接用手转动张紧螺杆16,等到定位套 18和螺母套17接近于抵接时,张紧螺杆16此时的拧动会比较吃力,需要用工具完成,基于此,可以将张紧螺杆16的另一端设置为便于拧动的六角螺帽结构,用扳手拧动最后几下,即可很快很方便的实现履带113张紧,张紧之后,还可以在六角螺帽结构上插上定位销进行定位。
基于上述螺纹式的张紧锁定结构,在张紧螺杆16转动时,其上螺纹连接的螺母套17不能随张紧螺杆16转动,在被限制转动之后,就可以沿着支撑筒11的轴向移动,抵住连接筒12端部实现履带113张紧,根据支撑筒11 和连接筒12形状可以设计相应的限位结构。
如果所述支撑筒11和所述连接筒12均为圆筒形,螺母套17在外边缘容易卡不出支撑筒11内壁,所以可以在所述支撑筒11上沿轴向设有条形孔,所述螺母套17上固定设有滑动连接在所述条形孔内的定位凸起,通过定位凸起卡在条形孔内,限制螺母套17随张紧螺杆16转动。
如果所述支撑筒11和所述连接筒12均为方筒形,那就可以直接在所述螺母套17固定连接有方形的定位板,定位板尺寸与支撑筒11内尺寸基本一致,定位板在周向上卡在支撑筒11内壁上,螺母套17就不会随张紧螺杆16 转动,而所述定位板与所述支撑筒11内壁可轴向滑动的抵接,定位板在轴向上与支撑筒11内壁滑动配合,螺母套17可以沿着支撑筒11的轴向移动抵住连接筒12端部。
优选的,两个所述油缸支撑座15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筒11远离所述张紧轮13的一端和所述连接筒12靠近所述张紧轮13的一端。采用张紧油缸 14提前推送张紧轮13的方式,需要预留足够的空间方式张紧油缸14,考虑到实际的空间及张紧油缸14的尺寸,将两个油缸支撑座15分别设置在轴向上距离较远的两端比较合适。
优选的,所述张紧轮13通过U形连接板19安装在所述连接筒12的一端,所述U形连接板19的封闭端与所述连接筒12的一端固定连接,其上固定连接有所述油缸支撑座15,所述张紧轮13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U形连接板19的敞口端之间。张紧轮13通过U形连接板19安装在连接筒12的一端,此时油缸支撑座15可以设置在U形连接板19上。
优选的,所述支撑筒11通过连接臂111连接有导向轮110,所述连接臂 111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筒1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臂111的另一端连接有可转动的所述导向轮110,所述连接臂111靠近所述张紧轮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所述油缸支撑座15,将履带113正常运行所需的导向轮110通过连接臂111 安装到支撑筒11上,此时,油缸支撑座15可以设在连接臂111上。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8所示,所述脱粒清选系统包括固定架设于所述行走系统上的脱粒机体21和设置在所述脱粒机体21上的滚筒22、凹板 23、清选风机、筛箱24、籽粒搅龙25和杂余搅龙26,所述割台a与所述22 前侧连通,所述滚筒22的外侧套有凹板23,其后侧设有排草口,在所述排草口处设有切碎器8,所述筛箱24设置在所述滚筒22的下方,其上端设有清选筛29,所述清选风机位于所述筛箱24的前端,其朝向清选筛29的后侧上方出风,并穿透清选筛29的筛面,所述筛箱24底部前侧连通所述籽粒搅龙25,所述籽粒搅龙25连通所述粮箱d,所述筛箱24底部后侧连通所述杂余搅龙26,所述籽粒搅龙25连通至所述滚筒22前侧。
本实施例不设置底盘机架112,以脱粒机体21与底盘机架合二为一形成供其他部件安装的结构框架,结构布置更加紧凑。
本实施例针对现有小型轴流轮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存在的整体结构布局不够紧凑的问题,进行整机布局的改变,合理的设置各个功能部件,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置更多的结构,使整机更符合小型化的要求。
实施例3中的传动连接指通过皮带或链条等传动部件进行各个部件的联动,实现各个部件自身的功能,连通是物料的传输,从一个部件至另一个部件。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如图9和10所示,还包括杂余循环复脱机构,所述杂余循环复脱机构包括粮食提升器27和复脱机构28,所述粮食提升器 27装配于所述脱粒机体21的一侧外部,其下端进料口与所述杂余搅龙26 的出料端连接并连通,所述复脱机构28装配于所述脱粒机体21的一侧上部,其进料口与所述粮食提升器27的上端出料口连接并连通,所述复脱机构28 靠近脱粒机体21的一侧设有籽粒出口,该籽粒出口穿过所述脱粒机体21的一侧适配的开口,并伸至所述清选筛的一侧上方。
具体的,收割的粮食进入滚筒22,在滚筒22中对粮食进行挤压脱粒,因凹板23上筛孔前密后稀,脱出的粒在凹板23前部及中部掉落在下方清选筛上29,过筛后掉落在筛箱24底部的籽粒收集区,脱粒后的杂余经凹板23 的后部掉落至筛箱24底部的杂余收集区,并经杂余搅龙26输送至粮食提升器27中,再由粮食提升器27提升输送至上方的复脱机构28内进行再次脱粒,脱离后,籽粒经籽粒出口掉落在清选上,杂余排出即可,整个过程脱粒机产生的杂余在复脱机构28中进行复脱,不影响脱粒机的正常脱粒,不会加重滚筒22和清选筛29的负荷,并且,能够有效的改善杂余排放至粮食损失的状况,整个装置复脱能力增强,可适应各种难脱水稻,防止杂余物料在筛箱及杂余之间往复循环。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地,籽粒收集区和杂余收集区均为底部渐缩的槽区。
优选的,上述杂余搅龙26为水平设置的螺旋输送机。
更具体地,杂余搅龙26采用常规的螺旋输送机,其位于杂余收集区中的部分壳体敞口设置,方便杂余进入其内部良好输送。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粮食提升器27为竖直设置的螺旋输送机。
该方案中,粮食提升器27采用常规的螺旋输送机,其输送效果比较稳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复脱机构28包括水平设置的脱粒滚筒 281、转轴282、螺旋叶片283、复脱齿284和抛送板285,上述脱粒滚筒281 一端设有进料口,且该进料口与上述粮食提升器27的出料口连接并连通,上述转轴282可转动的设置于上述脱粒滚筒281中,且其一端连接用于驱动其旋转的动力装置,上述转轴282对应上述粮食提升器27出料口的一端外周上设有螺旋状的上述螺旋叶片283,其另一端外周上沿其径向垂直设有多个上述抛送板285,且上述抛送板285均沿上述转轴282的周向垂直设置,上述转轴282位于上述螺旋叶片283和抛送板285之间的部位表面布满上述复脱齿284,上述脱粒滚筒281对应上述抛送板285的一端侧壁镂空设置,上述脱粒滚筒281靠近粮食脱粒机的一侧布满籽粒孔,上述籽粒孔共同构成上述籽粒出口。
该方案中,杂余经粮食提升器27进入脱粒滚筒281的一端进料口,再经转轴282上螺旋叶片283的旋转作用下,向脱粒滚筒281的另一端输送,输送过程中,经过转轴282的复脱齿284区,对杂余进行二次挤压脱粒,脱出的粒径籽粒出口过筛,掉在清选筛29上,其余部分在脱粒滚筒32的另一端经旋转的抛送板285抛出外排,整体结构比较合理,能有效的对杂余进行复脱。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脱粒滚筒281另一端背离脱粒机的一侧镂空设置,其另一侧封闭设置,确保二次脱粒后的杂余能够顺利的外排。
当然,在脱粒机的一侧可以设置用于装置脱粒滚筒281的安装区,该安装区可以是壳体结构。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杂余搅龙26、粮食提升器27和复脱机构28的轴可以通过皮带或链条传动副实现三者的联动,也就是实现三者共用一个动力装置,也可以分别单独设置供各个装置的轴旋转的动力机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1所示,上述脱粒滚筒281由两个截面为半圆环形的壳体2811相互拼接组成,其中一个上述壳体2811穿过上述粮食脱粒机的一侧适配的开口,其表面布满上述籽粒孔。
该实施方式中,脱粒滚筒281采用组合式壳体结构,其生产工艺简单,组装也比较方便。
优选的,上述脱粒滚筒281内壁上沿其周向均匀设有多个复脱凸条 2812,每个上述复脱凸条2812均沿上述脱粒滚筒281的轴向设置。
该方案中,复脱凸条2812的设计能够提升杂余二次脱粒的效果,脱粒更彻底。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导料板200,上述导料板200设置于上述粮食脱粒机的内部一侧,其一端位于上述复脱机构28的籽粒出口的下方,另一端倾斜向下延伸至上述清选筛29上方。
该实施方式中,导料板200的设置能够使得经籽粒出口过筛的粮食粒能够沿着导料板200顺利的滑落在清选筛29上,进行清选收集。
实施例5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如图12所示,所述清选风机包括前风机210和后风机211,所述前风210机设置于所述筛箱24前侧,并位于所述清选筛 29的前侧下方,其出风方向自前向后倾斜向上贯通所述清选筛29的前中部区域,所述后风机211设置于所述筛箱24后部,并位于所述清选筛29的后段下方,其出风方向自前向后倾斜向上贯通所述清选筛29的后部区域。
该实施例中,前风机210吹出的风覆盖清选筛29的前段及中部区域(附图中箭头所指为风向),确保对前段及中部的杂余进行吹扫清除,后风机211 吹出的风能够覆盖清选筛29的后段或是中后段,确保即就是增加脱粒机的喂入量,清选筛29的后段也能得到良好的清选覆盖,保证杂余清除的有效性,改善了现有设备的筛箱24后段杂余量多容易沉积而影响清选作业的状况。
具体的说:尾部增设后风机211,使得筛箱24后段的杂余部有向上气流,弥补流速损失和压力损失,提升清选能力。
实施例6
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如图12所示,还包括副风机212,上述副风机 212设置于上述筛箱前部,并位于上述前风机210的后上方与上述清选筛4 的前部之间,其出风方向自前向后倾斜向上贯通上述清选筛4的前部。
该实施方式中,副风机212吹出的风倾斜向后穿透清选筛的前段,能够有效的解决高产作物在筛面前部堆积现状,使得杂余清除效果更佳。
优选的,上述前风机210、后风机211和副风机212均采用现有技术的风机,直接安装于筛箱内部即可。
当然,无论是前风机210、后风机211和副风机212,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1个或者多个数量,当设置多个时,采用并排间隔分布的方式,或其他更为合理的方式布局。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筛箱24底部的后端设有内凹的安装槽区241,该安装槽区241的后侧上方形成其槽口,上述后风机211设置于上述安装槽区241中,且经上述安装槽区241的槽口出风。
该实施方式中,该安装槽区241的设置,利于后风机211的良好装配,并且,该安装槽区241限定了槽口为出风口,因此,也就是限定了后风机211 的大致出风方向,避免后风机211出风四散的状况,提升了后风机211清选的有效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安装槽区241的槽口处设有风向及风量调节器242,该风向及风量调节器242用于调节经上述安装槽区241的槽口吹出的风量大小及风向。
该实施方式中,风向及风量调节器242能够微调安装槽区241的槽口大小,具体的说,在槽口上沿位置固定的情况下,调节槽口下沿与上沿之间的间距,以及下沿的位置,能够起到调节经槽口出风的风量大小,以及微调出风的方向,操作比较灵活。
更具体地,上述风向及风量调节器242为设置于上述安装槽区241的槽口的后侧下部的阀板,上述阀板可上下移动调节上述安装槽区241的槽口的大小,从而调节上述安装槽区241的槽口吹出的风量大小及风向。
该方案中,风向及风量调节器242采用传统的阀板构件,其操作简单、方便。
最佳的,上述阀板朝向前侧上方倾斜,阀板向前侧上方倾斜的布局,使得槽口大小及槽口所在的平面在阀板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的调节,能够起到明显的微调风向的作用。
一般地,上述阀板左右任意一端连接有穿出上述粮食脱粒机外部的连杆,通过该连杆可驱使上述阀板沿上述安装槽区241的槽口后侧上下移动,通过该连杆可以在脱粒机外部操作阀板进行移动调节,操作更简单、方便、快捷。
一般地,上述筛箱底壁对应上述安装槽区241前侧的部位呈曲面朝向上述粮食脱粒机的后方倾斜向上延伸。
该方案中,原则上,筛箱底壁的走向趋势是沿脱粒机后端倾斜朝上沿伸,底壁整体大致呈倾斜设置有利于对前风机210吹出的风向的导引,使其保持向后侧上方倾斜吹出穿透清选筛,不会向下有分散损耗。
实施例7
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如图13、14、15所示,还包括导风板4,该导风板4安装于筛箱24中,并位于前风机210的出风口后方,导风板4包括前后水平设置的导风底板41所述导风底板41中间区域的上部设有突出的三棱锥状的导风部42,所述导风部42的前端为锥点,其后端为锥底端,其左右两侧分别为两个左右对称的锥面,且两侧锥面分别形成导风面,且所述导风部42的前端靠近所述前风机210的出风口的中部。
本实施例中,导风部42的左右两侧侧面相交的脊线(图中a指代)的两侧区域构成两个气流分压区,气流自导风底板41前端上表面进入,经过突出的脊线进行分流,分别流向两个气流分压区,最终经两个气流分压区沿两侧导风面的后方均匀的流出,此设计非常合理,结构设计合理,前端进入的气流在中部风压较高,在横向气流压力分布,气流在两侧气流分压区的后端流出时(压力)分布更均匀,减少后端两侧侧端的吸风区域,并且,导风板4整体呈朝向后方的上部倾斜的安装角度,该角度安装与前风机210的风向一致,能够减小风阻,并保障气流良好的分压效果,该导风板4的安装能够改善传统收割机在风机出风口截面普遍存在横向气流和压力分布不均的现象,从而提升收割机的粮食清选效果,提高了收获机械的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
优选的,上述导风部42为等腰三棱锥状构件,该导风部42的后端所在的平面与导风底板41的上表面为相互垂直的平面,导风部42的两侧侧面相互左右对称,形状设计比较合理,分流更均匀。
一般地,上述导风底板41采用为长方形板,且其前后两端边沿线均沿左右方向延伸。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导风部42包括两个规格一致的三角形板421,两个上述三角形板421左右对称设置,且二者的一边在上述导风底板41的中部上方沿前后方向相连(形成脊线s),两个上述三角形板421 的另一边分别与上述导风底板41的上部左右两侧相连,二者余下的一边所在的平面构成上述导风部42的锥底端。
该实施方式中,导风部42设计成相互拼接成型的中空的构件,其重量较轻,耗材较少,生产成本低,安装更方便。
一般地,导风底板41和三角形板421均为不锈钢钢板,相互之间焊接成型。
当然,上述导风底板41对应导风部42的区域也可以设计为镂空面,从而减少耗材。
此外,上述导风底板41可以只需要确保其上部为平面,其下部可以是突出的异形轮廓结构,以方便安装。
一般地,两个三角形板421后端上方的交点与导风底板41之间的垂足以及导风部42的前段锥点之间处于同一平面,并且,两个三角形板421后端上方的交点与脊线s之间形成45°-60°的夹角(具体参考图中角α)。
考虑到减小风阻的设计,各个面之间连接处均倒圆角处理。
优选的,上述导风底板41的后端沿其边沿线设有向其后方下部倾斜的导流板411。
该方案中,导流板411的设计能够一定程度上约束自导风板后端均匀分压后的气流的流向。
实施例8
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如图16、17、18所示,所述前风机210设置为横流及贯流复合风机,该横流及贯流复合风机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机壳2101、转轴2102、多组横流叶片2103和多片贯流叶片2104,上述机壳2101的任意一端或两端设有进风口,其一侧设有朝其两端横向延伸的出风口,上述进风口处可拆卸的安装有堵板2105,上述转轴2102横向可转动的装配于上述机壳2101中,其一端伸出上述机壳2101的对应端,上述机壳2101上部设有径向进风口,并在该径向进风口处可拆卸的设有盖板 53106,多组上述横流叶片2103沿轴向间隔装配于上述转轴2102上,多片上述贯流叶片2104分别可拆卸的安装于多组上述横流叶片2103的外围,并沿上述转轴2102的周向间隔分布,且每片上述贯流叶片2104均沿上述转轴 2102的轴向延伸。
本实施例的横流及贯流复合风机能够切换两种运行状态,具体如下:
1)作为横流离心风机使用,拆除堵板2105及所有的贯流叶片2104,并安装好盖板53106,确保风机自两端的进风口进风,从侧端的出风口出风,作为传统的横流风机使用。
2)作为贯流离心风机使用,安装堵板2105及贯流叶片2104,并拆除盖板53106,确保风机自径向进风口处进风,从侧端的出风口出风,作为简易的贯流风机使用。
该横流及贯流复合风机在粮食脱粒机中使用时,按照传前风机210位置进行安装,需要不同风量时,灵活的切换不同的模式(横流或贯流)使用即可,从而获得不同的风量和清选效果。
本实施例的风机能够实现一机灵活调节来实现两类风机的用途,整体结构设计合理,能够灵活调节横流或贯流两种进风及出风方式,从而适应不同场合的灵活使用,整体操作简单、方便。
优选的,上述贯流叶片2104的截面为曲面,且多片上述贯流叶片2104 规格一致,多片上述贯流叶片2104在上述横流叶片2103外围呈同向分布。
该方案中,贯流叶片2104在安装使用时其设计参考市面上现有的贯流叶片2104的形状,具体的说,采用截面为圆弧形的叶片设计,确保气流良好的流动。
最佳的,上述贯流叶片2104的截面为圆弧形。
上述贯流叶片2104在上述横流叶片2103外围呈同向分布是指:叶片4 的径向沿伸方向按照统一的顺时针或逆时针分布。
更佳的,每组上述横流叶片2103外围均沿其周向间隔设有多个与上述贯流叶片2104一一对应的连接座2107,上述贯流叶片2104分别通过螺栓与对应的上述连接座2107可拆卸连接。
该方案中,贯流叶片2104通过贯穿其的螺栓与连接座2107上对应的螺栓孔实现连接,二者连接方式简单、快捷。
最佳的,本实施例中,上述贯流叶片2104的数量为8-10片。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机壳2101包括相互拼接组合的上半壳和下半壳,上述下半壳的一侧设有上述出风口,上述上半壳构成上述盖板 53106。
该实施方式中,机壳2101采用组合式结构设计,其生产工艺简单,方便组装。
实施例9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如图19、20、21、22所示,所述清选筛29左右两侧分别可拆卸的装配有与其垂直的吊轴51,所述吊轴51穿过脱粒机体21 两侧适配的装配孔,且所述吊轴穿过装配孔的一端分别连接有与脱粒机体的对应侧上部活动连接的悬吊组件52,所述装配孔处可拆卸的安装有盖板53,所述盖板53上沿前后方向设有贯穿其的腰圆孔531,所述吊轴51穿过对应的所述腰圆孔531,所述吊轴51上套装有可沿其轴向弹性移动的密封遮挡组件54,该密封遮挡组件54与对应的所述盖板53内侧贴合。
该实施例中,一般地,在脱粒机体21外侧设有一个与吊轴连接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通过驱使吊轴51沿腰圆孔531前后摆动来实现清选筛29的振动筛选,在吊轴51移动过程中,密封遮挡组件54始终保持与盖板53的弹性紧密贴合状态,实现对腰圆孔531的良好密封,改善了传统设备密封不严实,容易破损的问题。
优选的,上述吊轴51的一端固定有安装法兰511,上述吊轴51一端伸入上述清选筛29对应侧的适配的轴孔中,且通过上述安装法兰511与上述清选筛29的对应侧连接固定。
该方案中,吊轴51通过安装法兰511与清选筛29连接装配,结构之间更牢固,具体的,安装法兰511通过贯穿其的多个螺栓与清选筛29装配。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密封遮挡组件54包括弹性件541和压板542,上述压板542沿前后方向竖直设置,并套装在对应的上述吊轴51 上,并与对应的上述盖板53内侧贴合,上述弹性件541连接于上述压板542 与上述清选筛29的对应侧之间。
该实施方式中,弹性件541始终处于压缩状态,确保压板542在其弹性作用下始终保持与盖板53内侧的紧密贴合状态,并且,不会二者还能够在清选筛29前后移动过程中正常的相对滑动,设计比较合理,密封较为严实。
最佳的,上述弹性件541为弹簧,该弹簧套设于上述吊轴51上,其两端分别与上述压板542和清选筛29的对应侧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压板542贴合上述盖板53的一面设有耐磨层543。
该实施方式中,耐磨层543的设计使得与盖板53之间的接触且相对滑动时更耐磨,降低维修次数。
优选的,上述耐磨层543为固定于上述压板542对应面的耐磨板,一般地,耐磨板采用塑料板。
具体的说:上述压板542和耐磨层543上均设有与吊轴51适配的通孔,利用通孔套装在吊轴51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悬吊组件52包括吊杆521和连接座522,上述吊杆521竖向设置,其一端连接有与上述吊轴51转动配合的轴承,上述吊杆521的上端与上述连接座522转动连接,且通过该连接座522与上述机体对应侧的上部装配连接。
该实施方式中,吊杆521上端与连接座522转动连接(活动连接),其下端于吊轴51上的轴承连接,借助轴承实现与吊轴51的相对转动,从而确保清选筛29能够顺畅的前后振动,清选筛29整体吊装比较稳定,结构更牢固。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两条滑道55,两条上述滑道55对称装配在上述机体的两侧内壁上,且上述滑道55的后端延伸至上述机体的后端杂余出口,上述清选筛29前端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与两条上述滑道55滚动配合的滚动件294,上述滑道55的装配高度低于上述清选筛29在机体内安装后滚动件294所处的高度。
该实施方式中,两条滑道55与滚动件294的配合非常利于清选筛29在前期于机体内部的快速且省力的安装,具体安装过程如下:
在安装前期,吊轴51是与清选筛29分离,清选筛29借助吊装机构吊起,并由机体后端的杂余出口喂进,在喂进时,使得清选筛29前端底部两侧的滚动件294分别滚动支撑于两条滑道55上,之后,一个工作人员即可将清选筛29沿滑道55推入机体内部,在清选筛29到达指定位置后,在清选筛29两侧安装好吊轴51及吊杆521,之后操作吊装机构吊起清选筛29使滚动件294脱粒滑道55,并且,将吊杆521与预先安装于机体两侧上部的连接座522连接好即可,最后,固定好盖板53,确保盖板53的内侧与密封遮挡组件54紧密接触,整个结构设计改善了传统的收获机筛箱安装需要依靠多个人力将筛箱推入机体内部,之后再吊起装配吊杆的状况,装配过程更简捷,省时省力,效率较高,同时,后期取出维修时也比较快捷、方便。
上述滑道55采用前后两段拼接的结构设计,前段滑道固定装配于机体内壁上,并朝前端下方略微倾斜,后段滑道的后端伸至杂余出口处,并整体向后端下方略微倾斜,方便筛箱的拆装。
最佳的,上述清选筛29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分别装配有上述吊轴51,且两侧的上述吊轴51左右对称分布,确保清选筛29两侧吊装受力均匀,前后运动更稳定、流畅。
实施例10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如图1、23、24、25、26、27所示,所述粮箱c 包括两个左右分布的侧部箱体61,任一所述侧部箱体61能够独立的向远离或接近另一所述侧部箱体61的方向转动,两个所述侧部箱体61相对的侧壁均敞口设置,且两个所述侧部箱体61可转动至相对的侧壁互相抵接并连通的闭合状态,其中一个所述侧部箱体61的上部设有用于籽粒搅龙25连通的进粮口611(籽粒搅龙25与进粮口611之间通过籽粒输入装置相连通,进行粮食输送),所述进粮口611能够相对于其所在的所述侧部箱体61的一个侧壁翻转翻转。
本发明的两个侧部箱体61转动时所绕轴的位置,可以分别位于粮箱c 的前、后两侧,也可以同时位于前侧和后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两个侧部箱体61的后侧设有固定装置,每个侧部箱体61分别与固定装置可转动的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优选的,固定装置为立柱62,每个侧部箱体61可转动的安装于一个立柱62上;两个立柱62之间固定有连接杆621,连接杆621 能够使两个立柱62之间的位置固定,从而使两个侧部箱体61分别绕立柱62 转动时保持稳定;并且在闭合状态时,连接杆621能够使两个侧部箱体61 之间的抵接更加紧密。
上述实施例中,优选的,侧部箱体61与立柱62之间通过转动连接件连接,该转动连接件包括但不限于合页、扭簧、转动轴承中的一种;进一步优选的,侧部箱体61与立柱62之间通过合页转动连接。
本发明的两个所述侧部箱体61之间相对的侧壁上设有紧固连接件,在所述闭合状态,两个侧部箱体61通过所述紧固连接件互相紧密连接。
上述紧固连接件包括但不限于卡接件、卡销以及扣接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紧固连接件为搭扣63;两个侧部箱体61之间相对的侧壁上边缘设有搭扣63,两个侧部箱体61通过搭扣63互相固定;通过设置搭扣63,能够使闭合状态时的两个侧部箱体61之间相互固定。
本发明的每个侧部箱体61的上设有拉杆65,每个拉杆65为其所对应的侧部箱体61提供朝向另一个侧部箱体61的拉力;使闭合状态时,两个侧部箱体61之间的抵接更加稳固和紧密,进一步防止籽粒泄漏于两个侧部箱体 61之间。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拉杆65,具体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任何能够维持将两个侧部箱体61闭合和抵接状态的结构,具体包括以下两个优选的实施例:拉杆65一端连接于侧部厢体61,另一端连接于固定的固定机架67 上。
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为,两个拉杆65之间可拆卸的连接。
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为,两个拉杆65分别可拆卸的连接至与该旋转粮箱连接的其他固定的机械结构上,并且固定的位置位于闭合状态时两个侧部箱体61之间。
本发明的两个侧部箱体61相对的侧壁中,至少一个侧壁上设有密封条613;在闭合状态时,密封条613能够使两个侧部箱体61的抵接得到进一步密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侧部箱体61的上部设有用于物料输入的进粮口611,进粮口611能够相对于其所在的侧部箱体61的一个侧壁翻转;进粮口611与籽粒输入装置固定连接,并且籽粒输入装置延伸至进粮口611内;使籽粒通过籽粒输入装置进入进粮口611;由于籽粒输入时,粮箱处于闭合状态,此时两个侧部箱体61的上部连通,由籽粒输入机构输入的籽粒能够进入两个侧部箱体61内。
上述实施例中,进粮口611与侧部箱体61之间抵接的边缘能够实现密封,但该密封不影响其现对于侧部箱体61的翻转,也不影响侧部箱体61自身的转动。
上述实施例中,优选的,籽粒输入装置与进粮口611通过密封板615密封连接;密封板615能够防止籽粒通过籽粒筒66与进粮口611的连接处可能存在的缝隙泄漏。
上述实施例中,优选的,籽粒输入装置为籽粒筒66,籽粒筒66的上端为抛洒口661,下端固定连接输送机构662;籽粒筒66的上部延伸至任一进粮口611内,并且籽粒筒66的外侧壁与所述进粮口611通过密封板615密封固定;籽粒通过输送机构662输送至籽粒筒66内,并通过抛洒口661抛洒。
上述实施例中,优选的,抛洒口661的位置与两个侧部箱体61敞口抵接的位置相对应,使由抛洒口661抛洒的籽粒能够同时进入两个侧部箱体61 内。
上述实施例中,优选的,两个侧部箱体61下部之间具有空隙,籽粒筒 66的下部以及输送机构662位于该空隙内。
上述实施例中,优选的,供籽粒筒66的上部延伸的进粮口611,能够相对于其所在的侧部箱体61的任一侧壁翻转;由于籽粒筒66延伸至进粮口611 内,在该侧的侧部箱体61开启时,籽粒筒66容易对其旋转造成阻碍;将该侧的进粮口611设置为可翻转的结构,可先将其相对于侧部箱体61向外翻转,使籽粒筒66脱离于该侧部箱体61,再将该侧部箱体61进行旋转,使旋转粮箱的开启能够顺利进行。
上述实施例中,优选的,籽粒筒66竖直布置,与籽粒筒66同侧的侧部箱体61接近籽粒筒66的侧壁上,具有向该侧部箱体61内凹陷的结构,该凹陷的结构与籽粒筒66向对应,使籽粒筒66能够容纳于该凹陷结构内,防止该侧部箱体61的侧壁阻碍籽粒筒66的竖直延伸结构。
上述实施例中,优选的,两个进粮口611的顶部设有封盖6111;两个进粮口611互相贯通的侧壁抵接处设置搭扣。
本发明的每个侧部箱体61上分别设有一个出粮口614;每个出粮口614 与卸粮机构固定连接;出粮口614位于侧部箱体61的前侧,卸粮机构与两个出粮口614的位置对应。
上述卸粮机构原则上包括各种形式的卸粮机构,根据不同的卸粮机构的具体结构,出粮口614与其连接的具体方式也不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卸粮机构包括卸粮绞龙71、储粮盒72以及多个传动齿轮73;储粮盒72位于两个出粮口614的下方,并且其端部的侧壁分别与两个出粮口614连通;卸粮绞龙71沿储粮盒72内长度方向延伸;两个侧部箱体61内的籽粒通过出粮口614进入储粮盒72内,并在卸粮绞龙 71的转动下移动至储粮盒72的一侧,在该侧设有出口,使籽粒卸出;两个出粮口614内设有翻转机构,每个翻转机构通过轴可转动的固定于出粮口 614的侧壁上,两个翻转机构的轴上设有传动齿轮73,传动齿轮73位于出粮口614的外部;两个传动齿轮73上套设有传动链,传动链能够传输动力使两个翻转机构能够翻转,在籽粒经过出粮口614时,翻转机构能够对籽粒进行搅拌抛送,防止在出粮口614内出现籽粒堵塞的情况。侧部箱体61内设有卸粮抖动装置,卸粮过程中的抖动防止籽粒在箱体内堆积,影响卸粮顺畅性。
优选的,本实施例收获机采用履带式收获机,通过设置分体马鞍式可旋转粮箱,在收割作业过程,进粮和卸粮时,仅整机重量增加,重心位置不会变化,突破现有履带式收割机烂地、田埂通过能力。
同时,履带式收割机的综合作业时间为T,进粮过程的作业时间为T1,卸粮过程的辅助作业时间为T2;在现有技术中,T1=60%T,T2=40%T;本发明的收获机,由于重心不改变,使得粮箱的容积可以设计的较大,一个实施例中,粮箱容积为5立方米,此时,T2=T*40%/3,进粮过程的作业时间提升至 T1=T-T2=86.7%,也就是说,安装分体马鞍式可旋转粮箱的收获机卸粮一次,普通收获机需要卸三次粮;因此,该收获机突破了现有履带机效率极限,产生较大的社会收益,意义巨大。
本发明的分体马鞍式可旋转粮箱,在维修和保养时,对两个侧部箱体61 的拆卸过程如下:
停止收获机的运行,并关闭旋转粮箱的各工作部分,并将卸粮机构拆卸。
拆卸拉杆65,使两个侧部箱体受到的拉力消失;打开进粮口611顶部的封盖6111,将搭扣63打开,解除两个侧部箱体61之间的抵接。
卸下密封板615,并将该侧的进粮口611向旋转粮箱外旋转,使籽粒筒 66脱离该侧的侧部箱体61;再将该侧的侧部箱体61向外旋转,使旋转粮箱开启,其内部暴露,从而可以进行维护和检修。
根据实际需要,也可进一步旋转开启另一侧的侧部箱体61,使旋转粮箱的开启空间增大,使维护和检修更加方便。
维护和检修后,倒序进行上述步骤,使旋转粮箱闭合。
本发明的分体马鞍式可旋转粮箱,通过设置可独立转动的侧部箱体61,使得在维修和保养时,对旋转粮箱的操作更加灵活,并且能够根据需要维修和保养的具体位置,对任一侧部箱体61进行开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整机拆卸才能够进行维修的问题。同时,本发明设置了搭扣63、拉杆65以及连接杆621,能够保证两个侧部箱体61之间抵接的紧密性,同时在抵接处还设置了密封条613,进一步增加了密闭性,在能够实现侧部箱体61灵活转动的同时,保障了闭合状态的密封性,防止籽粒进入两个侧部箱体61之间导致的机械故障等问题。
实施例11
在上述实施例1-10的基础上,如图1、8、28、29所示,所述切碎器8 可左右滑动的安装在行走系统的后端适配的安装支架81上,并可通过紧固件82与所述安装支架81固定住。
该实施例中,切碎器8采用左右滑动的装配方式,再开启时,仅需解除紧固件82的固定,并向行走系统的一侧滑动即可,开启过程不会占用较大的空间,尤其不会占用前端的较大空间,同时,整体滑动式装配结构更简单,方便切碎器8的拆装及维护。
优选的,行走系统的后端设有安装支架81,上述切碎器8装配在上述安装支架81上。
该方案中,切碎器8采用专用的安装支架81来安装,装配尺寸更匹配,结构之前配合更紧密。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安装支架81为L型的架体,其一端竖直,另一端水平,且竖直端垂直固定在上述行走系统的后端,上述安装支架 81的水平端位于其竖直端的后侧上部,上述切碎器8装配在上述安装支架 81的竖直端与水平端之间。
该实施方式中,安装支架81结构设计简单,切碎器8安装空间布局更合理。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安装支架81的水平端的下部沿左右方向设有轨道83,上述切碎器8的顶部固定有与上述轨道83滑动连接的滑动件84,上述切碎器8通过上述紧固件82与上述安装支架81的竖直端固定住。
该实施方式中,安装支架81采用吊至状态下的滑动,其安装结构比较简单、合理,方便快速的移动,整体再配合紧固件82的固定,结构也比较稳固。
优选的,上述切碎器8的后端面与上述安装支架81的竖直端相贴合。
该方案中,切碎器8与安装支架81相互贴靠,二者连接紧密,切碎器8 能得到较好的支撑,装配结构比较稳固。
优选的,上述切碎器8的后端面边缘处向其外侧延伸设有安装边板,该安装边板通过贯穿其的螺栓与上述安装支架81的竖直端固定住,上述螺栓构成上述紧固件82。
该方案中,在切碎器8(壳体)后端边缘设置安装边板,再配合螺栓将安装边板与安装支架81的竖直端进行贴合后固定,装配更简单、快捷,拆装比较方便。
更具体地,上述轨道83为槽型轨道,且其槽口朝后,上述滑动件84的上部设有伸入上述轨道83的槽内的钩状部,该钩状部与上述轨道83滑动配合。
该方案中,轨道83的槽型结构设计,配合滑动件84的钩状部,使得整个切碎器8在装配时,其竖直方向上的支撑依靠滑动件84与轨道83槽内腔的挂接配合,同时,二者的配合也能够允许二者之间发生左右方向的滑动,整体结构设计比较合理。
一般地,钩状部的末端是设有圆滑的向上弯折的凸起,其余轨道83的槽内腔接触时,圆滑的凸起设计能够降低二者之间接触并滑动配合的磨损。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安装支架81的竖直端与水平端之间连接有斜撑811,上述切碎器8的后端面的上部设为与该斜撑811相贴合的斜面。
该实施方式中,斜撑811的设计一是能够加固安装支架81的竖直端与水平端之间的结构强度,也就是加固整体安装支架81的结构强度,再者,切碎器8后端面上部的斜面设计,使得其后端面能够与斜撑811紧密的贴合,同时,其后端的下部平面与安装支架81的竖直端也紧密贴合,这就使得切碎器后端面整体上与安装支架81保持一个紧密的贴合状态,结构之间连接更紧凑,切碎器8装配时受力分布(与安装支架81之间的力分布)更均匀,也就是说装配更稳定、牢固。
实施例12
收割机一般配置有油箱,在上述实施例1-10的基础上,如图30所示,油箱设计时包括主油箱91,上述主油箱91设置在水稻机底盘的一侧,并通过翻转安装组件92可转动的装配在上述底盘左右任意一侧上部,且可在外力作用下左右翻转至支撑于上述底盘一侧的上部或外侧。
本实施例中,主油箱91采用左右侧翻的方式安装在底盘一侧,整体安装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安装方便、稳定,非常利于后期的维护及日常保养。
一般地,上述主油箱91为长方体型,其长边沿前后方向延伸,也就是说,主油箱91采用长方体型的大容量油箱,其一端的上部接入向发动机输送的送油管。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翻转安装组件92包括多个L型的支撑杆921,多个上述支撑杆921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并沿左右方向竖向设置,上述支撑杆921的拐点外侧分别与上述底盘一侧边缘处的的纵梁93转动连接,上述主油箱91贴合于上述支撑杆921的内侧,并与上述支撑杆921可拆卸连接,上述支撑杆921可在外力作用下左右翻转至其中一根杆体贴合支撑于上述底盘的一侧上部或远离。
该实施方式中,支撑杆921的内侧L型面贴合主油箱91的侧面及底面,翻转时,通过操作支撑杆921旋转即可实现主油箱91的翻转,操作比较方便。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上述支撑杆921内侧均设置有一个用于固定上述主油箱91的紧固件922。
利用上述紧固件922能够将主油箱91牢固的固定在支撑杆921的内侧区域,使得主油箱91不会发生晃动、移位等情况。
具体的,在纵梁93上可转动的套设设有与支撑杆921一一对应的套环 924,支撑杆921的拐点与对应的套环924连接固定。
优选的,上述紧固件922为抱箍,该抱箍贴合于上述主油箱91表面,且两端与上述支撑杆921的两根杆体的内侧连接。
该方案中,紧固件922采用现有的抱箍,该抱箍的形状以贴合主油箱91 上表面及另一侧面为最佳,确保主油箱91能够牢固的安装在多个支撑杆921 的内侧区域。
一般地,紧固件922采用L型的抱箍,配合L型的支撑杆921,使得主油箱91安装稳固。
最佳的,上述支撑杆921的其中一根杆体的末端设有用于与上述底盘锁紧的锁紧件923。
该实施方式中,锁紧件923的设计使得支撑杆921在翻转至抵靠于底盘一侧上部时(也就是主油箱91处于正常装配位),通过该锁紧件923与底盘的锁紧,确保主油箱91的正常装配使用位置固定,比较牢固,不会在使用过程中翻转、移动。
最佳的,上述锁紧件923为螺栓,在支撑杆921的末端(即就是远离其拐点的一端端部)设置螺栓孔,在底盘上梁体的对应位置设置匹配的螺栓孔,该锁紧件923(螺栓)在主油箱91处于正位后,贯穿两个螺栓孔,并配合螺母锁紧即可。
实施例13
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如图31所示,还包括副油箱94,上述副油箱 94安装在水稻机底盘的后侧,其油箱底壁的水平高度低于上述主油箱91底壁的水平高度,且二者底部之间通过一根油管95相互连通,其中,副油箱 94顶部接有向发动机供油的送油管路。
该实施方式中,副油箱94的设计意义在于:收割机在坡面上行驶时,一般主油箱91靠近车尾的一端上部接送油管路,其前端通过油管95与副油箱94连通,在平路正常行驶时,因副油箱94底壁低于主油箱91的底壁,因此,根据连通器原理,主油箱91和副油箱94内部油位高度相等,并且,副油箱94内油位的高度高于主油箱91内部油位,因此,在整体油位不足时,因二者高度差的设计,主油箱91内部在不能正常吸入油液的情况下,副油箱94依然能够正常供油,有效的改善了传统的收割机单油箱设计存在底油不能有效利用,实际载油量远大于油液有效使用量的状况。
另外,在在上坡时,主油箱91前端向上倾斜,内部燃油集中在其内腔以及副油箱94中,燃油能够被良好的抽吸供给,在下坡时,主油箱91前端向下倾斜,颞部然后集中在其内腔前端,因送油管95(油泵)在主油箱91 前端内部抽吸,因此,副油箱94的设计能够确保在下坡时,其内部因为高度差的存在依然具有一定油位可供正常抽吸供给,因此,不会发生因发动机局部无法吸油而熄火的状况。
最佳的,上述副油箱94横截面的面积小于上述主油箱91横截面的面积。
具体地说:主油箱91一般采用长度较长的大容量长方体型箱体,副油箱94采用长度较短的长房体型箱体,确保主油箱91内部油位较低时,副油箱94因连通器原理在其内部依然具有较为可观的油位供正常泵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谷物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割台、行走系统、传动系统、脱粒清选系统和粮箱,所述脱粒清选系统固定架设于所述行走系统上,所述割台架设在所述行走系统的前方,并与所述脱粒清选系统连通,所述粮箱固定架设在所述行走系统上,并位于所述脱粒清选系统前方,且与所述脱粒清选系统连通,所述传动系统包括发动机,且该发动机固定架设在所述行走系统的后端,所述发动机与所述割台和所述脱粒清选系统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谷物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系统包括底盘机架,所述底盘机架下部设置多个前后分布的支重轮,多个所述支重轮外套有履带,还包括履带张紧装置,所述履带张紧装置包括支撑筒、连接筒和张紧轮,所述张紧轮安装在所述连接筒的一端,所述连接筒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支撑筒内并滑动配合,还包括油缸支撑座、张紧油缸和张紧锁定结构,所述油缸支撑座设有两个,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筒和所述连接筒上,所述张紧油缸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油缸支撑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张紧锁定结构安装在所述支撑筒上,用于锁定所述支撑筒与所述连接筒的相对位置,所述脱粒清选系统及粮箱均架设在所述底盘机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谷物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粒清选系统包括固定架设于所述行走系统上的脱粒机体和设置在所述脱粒机体上的滚筒、凹板、清选风机、筛箱、籽粒搅龙和杂余搅龙,所述割台与所述滚筒前侧连通,所述滚筒的外侧套有凹板,其后侧设有排草口,在所述排草口处设有切碎器,所述筛箱设置在所述滚筒的下方,其上端设有清选筛,所述清选风机设置于所述筛箱底部,所述筛箱底部前侧连通所述籽粒搅龙,所述籽粒搅龙连通所述粮箱,所述筛箱底部后侧连通所述杂余搅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谷物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杂余循环复脱机构,所述杂余循环复脱机构包括粮食提升器和复脱机构,所述粮食提升器装配于所述脱粒机体的一侧外部,其下端进料口与所述杂余搅龙的出料端连接并连通,所述复脱机构装配于所述脱粒机体的一侧上部,其进料口与所述粮食提升器的上端出料口连接并连通,所述复脱机构靠近脱粒机体的一侧设有籽粒出口,该籽粒出口穿过所述脱粒机体的一侧适配的开口,并伸至所述清选筛的一侧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谷物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选风机包括前风机和后风机,所述前风机设置于所述筛箱前侧,并位于所述清选筛的前侧下方,其出风方向自前向后倾斜向上贯通所述清选筛的前中部区域,所述后风机设置于所述筛箱后部,并位于所述清选筛的后段下方,其出风方向自前向后倾斜向上贯通所述清选筛的后部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谷物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风机,所述副风机设置于所述筛箱前部,并位于所述前风机的后上方与所述清选筛的前部之间,其出风方向自前向后倾斜向上贯通所述清选筛的前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谷物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包括前后水平设置的导风底板,所述导风底板中间区域的上部设有突出的三棱锥状的导风部,所述导风部的前端为锥点,其后端为锥底端,其左右两侧分别为两个左右对称的锥面,且两侧锥面分别形成导风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谷物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机包括机壳、转轴、多组横流叶片和多片贯流叶片,所述机壳的左右任意一端或两端设有进风口,其前侧设有朝其两端横向延伸的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处可拆卸的安装有堵板,所述转轴沿左右方向可转动的装配于所述机壳中,其一端伸出所述机壳的对应端,所述机壳上部设有径向进风口,并在该径向进风口处可拆卸的设有盖板,多组所述横流叶片沿轴向间隔装配于所述转轴上,多片所述贯流叶片分别可拆卸的安装于多组所述横流叶片的外围,并沿所述转轴的周向间隔分布,且每片所述贯流叶片均沿所述转轴的轴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谷物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选筛左右两侧分别可拆卸的装配有与其垂直的吊轴,所述吊轴穿过脱粒机体两侧适配的装配孔,且所述吊轴穿过装配孔的一端分别连接有与脱粒机体的对应侧上部活动连接的悬吊组件,所述装配孔处可拆卸的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上沿前后方向设有贯穿其的腰圆孔,所述吊轴穿过对应的所述腰圆孔,所述吊轴上套装有可沿其轴向弹性移动的密封遮挡组件,该密封遮挡组件与对应的所述盖板内侧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谷物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粮箱包括两个左右分布的侧部箱体,任一所述侧部箱体能够独立的向远离或接近另一所述侧部箱体的方向转动,两个所述侧部箱体相对的侧壁均敞口设置,且两个所述侧部箱体可转动至相对的侧壁互相抵接并连通的闭合状态,其中一个所述侧部箱体的上部设有用于籽粒搅龙连通的进粮口,所述进粮口能够相对于其所在的所述侧部箱体的一个侧壁翻转翻转。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谷物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碎器可左右滑动的安装在行走系统的后端适配的架体上,并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架体固定住。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谷物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谷物联合收割机具有油箱,所述油箱包括主油箱,所述主油箱设置在行走系统的左右任意一侧,并通过翻转安装组件可转动的装配在所述行走系统左右任意一侧上部,且可在外力作用下左右翻转至支撑于所述行走系统一侧的上部或外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谷物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油箱,所述副油箱安装在水稻机底盘的后侧,其油箱底壁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主油箱底壁的水平高度,且二者底部之间通过一根油管相互连通。
CN202110572589.2A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谷物联合收割机 Pending CN1132289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2589.2A CN113228922A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谷物联合收割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2589.2A CN113228922A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谷物联合收割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8922A true CN113228922A (zh) 2021-08-10

Family

ID=77138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72589.2A Pending CN113228922A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谷物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2892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66667A (zh) * 2021-12-24 2022-01-25 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地面仿形的收获机割台自适应控制系统及收获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66667A (zh) * 2021-12-24 2022-01-25 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地面仿形的收获机割台自适应控制系统及收获机
CN113966667B (zh) * 2021-12-24 2022-03-15 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地面仿形的收获机割台自适应控制系统及收获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08835B2 (en) Grain reaper
BR112015014073B1 (pt) sistema de controle de agitação lateral de combinada e combinada
CN103369954B (zh)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CN110226415B (zh) 联合收割机以及装载在该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
CN205093171U (zh) 联合收割机
CN113228922A (zh) 一种谷物联合收割机
CN204466286U (zh) 联合收割机
WO2012077370A1 (ja)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CN108293331A (zh) 自走式小颗粒根茎作物收获机
CN205005489U (zh) 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CN215601954U (zh) 一种谷物联合收割机
CN1092920C (zh) 联合收割机
KR101403273B1 (ko) 탈곡 장치의 탈곡부 구조
WO2018016321A1 (ja) コンバイン
JP5837760B2 (ja) コンバイン
AU2017276265A1 (en) Improved slats for use within a material moving system of an agricultural combine
CN103369956A (zh)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CN203136581U (zh) 联合收割机
CN107922021B (zh) 履带行驶装置、联合收割机、收割机
CN1859839B (zh) 联合收割机
WO2022137791A1 (ja) サトウキビ収穫機
JP5788169B2 (ja) 作業車両
CN202354116U (zh) 联合收割机
JP2012120468A (ja) コンバイン
CN218244504U (zh) 轻简自卸粮小微型收割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61206 No. 192 South Beihai Road, Fangzi District, Shandong, Weifang

Applicant after: Weichai Lovol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1206 No. 192 South Beihai Road, Fangzi District, Shandong, Weifang

Applicant before: Weichai leiwo Heavy Industr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