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07024A - 在线课堂交互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在线课堂交互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07024A
CN113207024A CN202110477815.9A CN202110477815A CN113207024A CN 113207024 A CN113207024 A CN 113207024A CN 202110477815 A CN202110477815 A CN 202110477815A CN 113207024 A CN113207024 A CN 1132070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udent
online
class
classroom
stud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7781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祥亮
储征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Miluoxi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Miluoxi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Miluoxi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Miluoxi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7781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070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070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070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1Generation of visual interfaces for content selection or interaction;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render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5/00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 G09B5/08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providing for individual 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 to a plurality of student stations
    • G09B5/12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providing for individual 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 to a plurality of student stations different stations being capable of presenting different information simultaneously
    • G09B5/125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providing for individual 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 to a plurality of student stations different stations being capable of presenting different information simultaneously the stations being mobi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7End-user applications
    • H04N21/472End-user interface for requesting content, additional data or services; End-user interface for interacting with content, e.g. for content reservation or setting reminders, for requesting event notification, for manipulating displayed cont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7End-user applications
    • H04N21/475End-user interface for inputting end-user data, e.g.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 [PIN], preference data
    • H04N21/4756End-user interface for inputting end-user data, e.g.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 [PIN], preference data for rating content, e.g. scoring a recommended movi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3Control signaling related to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client,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Network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s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e.g. transmitting basic layer and enhancement layers over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aths, setting up a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via Internet between remote STB'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ddressing
    • H04N21/633Control signals issued by server directed to the network components or cli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3Control signaling related to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client,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Network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s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e.g. transmitting basic layer and enhancement layers over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aths, setting up a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via Internet between remote STB'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ddressing
    • H04N21/637Control signals issued by the client directed to the server or network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Electrically Operated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在线课堂交互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存储介质,涉及在线网络教育技术领域。该交互方法包括:接收学生终端发送的上课请求消息,上课请求消息包括:待上课的学生的身份信息、学生的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以及学生终端所采集的学生的视频数据,根据学生的身份信息以及学生的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从待选在线课堂中选择出目标在线课堂,将学生终端与目标在线课堂绑定,向学生终端发送分班结果信息。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实现动态地为待上课的学生分配与之身份信息相匹配的在线课堂,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学生因为某种原因临时不能来上课,造成班级资源浪费的问题。

Description

在线课堂交互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在线网络教育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在线课堂交互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在线学习的高效与便捷,学校学习之余,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在线网络课堂的学习。在线网络课堂指的是教师所在的教师端通过网络与学生所在的学生端进行通信,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远程授课。其中,对参与在线网络课堂学习的学生进行分班,是网络教学中需要完成的一项事项。
现有技术中,在线网络课堂均是根据学生报名的情况,由负责网络课堂的老师人工将班级预先分配好,即每个班级的人员都是预先固定好的。但是,使用现有技术这种预先分配好班级的方式,如果学生因为某种原因临时不能来上课,则会造成班级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在线课堂交互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便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于预先分配好的班级,学生临时无法上课,而造成课程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线课堂交互方法,应用于在线教学系统的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至少一个学生终端发送的上课请求消息,所述上课请求消息包括:待上课的学生的身份信息、所述学生的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以及所述学生终端所采集的所述学生的视频数据;
根据所述学生的所述身份信息以及所述学生的所述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从至少一个待选在线课堂中选择出目标在线课堂;
将所述学生终端与所述目标在线课堂绑定;
向所述学生终端发送分班结果信息,所述分班结果信息包括:与所述目标在线课堂绑定的各所述学生的终端信息,所述终端信息包括:所述学生终端对应的学生的视频数据以及身份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接收至少一个学生终端发送的上课请求消息之前,还包括:
根据在线报名人数和预设班级学生数量最大阈值,确定所述待选在线课堂的数量;
根据所述待选在线课堂的数量、教材信息、上课教师的信息,创建至少一个所述待选在线课堂。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根据所述学生的所述身份信息以及所述学生的所述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从至少一个待选在线课堂中选择出目标在线课堂,包括:
使用所述学生的所述身份信息生成待上课学生队列;
若所述学生的所述身份信息位于所述待上课学生队列的首位,则根据所述学生的所述身份信息以及所述学生的所述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从所述至少一个待选在线课堂中选择出目标在线课堂。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从至少一个待选在线课堂中选择出目标在线课堂,包括:
在至少一个所述待选在线课堂中查找至少一个第一待选在线课堂,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待选在线课堂为已进入的学生数量小于所述预设班级学生数量最大阈值的待选在线课堂;
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待选在线课堂中已进入的学生数量为最大的第一待选在线课堂,作为所述目标在线课堂。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向所述学生终端发送与所述目标在线课堂绑定的各所述学生的终端信息,包括:
向所述学生终端发送与所述目标在线课堂绑定的各所述学生的终端信息以及所述目标在线课堂的标识信息,所述目标在线课堂的标识信息包括:课件数据。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使用所述学生的所述身份信息生成待上课学生队列,包括:
按照所述学生终端发送所述上课请求消息的时间先后顺序,将所述学生的所述身份信息进行排列,形成待上课学生队列。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根据所述学生的所述身份信息以及所述学生的所述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从至少一个待选在线课堂中选择出目标在线课堂之前,还包括:
判断当前时间是否已到所述学生的预设进入课堂时间;
若否,则向所述学生终端发送未到进入课堂时间的消息;
若是,判断所述学生的身份是否有效;
若是,判断所述学生是否已经进入过课堂;
若是,则向所述学生终端发送与已经进入过的课堂绑定的各所述学生的终端信息,所述终端信息包括:所述学生终端对应的所述学生的视频数据以及身份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在线课堂交互方法,应用于在线教学系统的学生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待上课的学生对开始上课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所述学生的身份信息、所述学生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以及所述学生的视频数据;
向服务器发送上课请求信息,所述上课请求消息包括:待上课的学生的身份信息、所述学生的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以及所述学生终端所采集的所述学生的视频数据;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分班结果信息,所述分班结果信息包括:与目标在线课堂绑定的各所述学生的终端信息,所述目标在线课堂为所述学生所进入的在线课堂,各所述学生的所述终端信息包括:各所述学生终端对应的学生的视频数据以及身份信息;
根据所述分班结果信息,打开所述学生终端所在班级的课堂的上课界面。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打开所述学生终端所在班级的课堂的上课界面,包括: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与所述目标在线课堂绑定的各所述学生的终端信息以及所述目标在线课堂的标识信息,所述目标在线课堂的标识信息包括:课件数据;
根据各所述学生的终端信息以及所述目标在线课堂的标识信息,显示上课界面;
所述上课界面包括:上课教材的展示区域、上课教师的视频数据展示区域、班级学生的视频数据展示区域、所述班级学生的设置区域、所述上课教材的刷新区域。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开始答题的消息,所述消息包括题目类型和题目数据;
根据所述题目类型,将所述题目数据显示在与所述题目类型相匹配的答题区域,所述题目类型包括录音题、拖拽题、选择题,所述答题区域的类型包括:录音题答题区域、拖拽题答题区域、选择题答题区域;
响应所述学生对所述答题区域的触控操作;
接收答题倒计时到时的消息后,将答题结果数据发送给所述服务器进行处理;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处理后的答题结果数据;
根据所述处理后的答题结果数据,显示对所述答题结果数据的评价动画。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供一种在线课堂交互装置,应用于在线教学系统的服务器,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至少一个学生终端发送的上课请求消息,所述上课请求消息包括:待上课的学生的身份信息、所述学生的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以及所述学生终端所采集的所述学生的视频数据;
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学生的所述身份信息以及所述学生的所述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从至少一个待选在线课堂中选择出目标在线课堂;
绑定模块,用于将所述学生终端与所述目标在线课堂绑定;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学生终端发送分班结果信息,所述分班结果信息包括:与所述目标在线课堂绑定的各所述学生的终端信息,所述终端信息包括:所述学生终端对应的学生的视频数据以及身份信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在线课堂交互装置,应用于在线教学系统的学生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响应待上课的学生对开始上课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所述学生的身份信息、所述学生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以及所述学生的视频数据;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上课请求信息,所述上课请求消息包括:待上课的学生的身份信息、所述学生的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以及所述学生终端所采集的所述学生的视频数据;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分班结果信息,所述分班结果信息包括:与目标在线课堂绑定的各所述学生的终端信息,所述目标在线课堂为所述学生所进入的在线课堂,各所述学生的所述终端信息包括:各所述学生终端对应的学生的视频数据以及身份信息;
打开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班结果信息,打开所述学生终端所在班级的课堂的上课界面;
所述上课界面包括:上课教材的展示区域、上课教师的视频数据展示区域、班级学生的视频数据展示区域、所述班级学生的设置区域、所述上课教材的刷新区域。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和总线,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指令,当服务器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介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以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在线课堂交互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和总线,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指令,当终端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介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以执行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在线课堂交互方法的步骤。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在线课堂交互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线课堂交互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接收至少一个学生终端发送的上课请求消息,该上课请求消息包括待上课的学生的身份信息、学生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以及学生终端所采集的学生的视频数据,根据学生的身份信息和该学生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从至少一个待选在线课堂中选择出一个目标在线课堂,并将该学生与目标在线课堂绑定,其中,该待选在线课堂是与学生身份信息相匹配的在线课堂,在将学生与目标在线课堂绑定之后,向该学生所在的终端发送分班结果信息,该分班结果信息包括与目标在线课堂绑定的各学生的终端信息,终端信息包括学生终端对应的学生的视频数据以及身份信息。通过上述步骤,实现根据在线学生的身份信息和学生进入课堂的时间点,动态地为学生分配与之身份信息相匹配的目标课堂,而不需要预先将学生所在的班级分配好,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学生因为某种原因临时不能来上课,造成班级资源浪费的问题,节省了网络资源。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线课堂所应用的在线教学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线课堂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在线课堂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在线课堂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在线课堂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在线课堂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在线课堂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在线课堂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线课堂交互方法上课界面的界面示意图;
图9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线课堂交互方法上课界面的界面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在线课堂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线课堂交互装置的模块结构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在线课堂交互装置的模块结构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在线课堂交互装置的模块结构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在线课堂交互装置的模块结构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在线课堂交互装置的模块结构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本申请中附图仅起到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另外,应当理解,示意性的附图并未按实物比例绘制。本申请中使用的流程图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实现的操作。应该理解,流程图的操作可以不按顺序实现,没有逻辑的上下文关系的步骤可以反转顺序或者同时实施。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内容的指引下,可以向流程图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操作,也可以从流程图中移除一个或多个操作。
另外,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使用本申请内容,结合特定应用场景“进行在线课堂的交互”,给出以下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这里定义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其他实施例和应用场景。虽然本申请主要围绕对在线课堂交互这一场景进行描述,但是应该理解,这仅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会用到术语“包括”,用于指出其后所声明的特征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增加其它的特征。
请参见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线课堂所应用的在线教学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线教学系统10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学生终端101,网络102,服务器103,一个或者多个教师终端104。
网络102用于在多个学生终端101和多个教师终端104和服务器103之间提供通信链路,从而使服务器103和多个学生终端101、服务器103和多个教师终端进行数据的交换。网络102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光纤网络、远程通信网络、广域网、局域网等,或其任意组合。
应该理解的是,图1中的学生终端101、网络102、服务器103和教师终端104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学生终端101、网络102、服务器103和教师终端104。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103可以在云平台上实现,仅作为示例,云平台可以包括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社区云(community cloud)、分布式云、跨云(inter-cloud)、多云(multi-cloud)等,或者它们的任意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学生终端101和教师终端104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平板电脑、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终端等,或其任意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终端可以包括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电脑等,或其任意组合。
下面以服务器作为执行主体,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线课堂交互方法,进行详细的阐述。请参考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线课堂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S201,接收至少一个学生终端发送的上课请求消息。
可选地,学生终端是指待上课学生所使用的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具有显示屏和一个或者多个摄像头。
上课请求消息可以包括,待上课的学生的身份信息、待上课的学生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以及待上课学生使用的终端所采集的该学生的视频数据,其中,待上课学生的身份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该学生在在线教育系统注册的账号、手机号码、学生的名字和学生的年龄,学生的视频数据为学生终端使用摄像头采集的学生的图像数据。
待上课学生进入课堂的时间点可以指该学生点击终端设备界面上显示的“开始上课”按钮的时间。
可选地,学生在进入在线课堂之前,管理员系统会预先进行各种与待选在线课堂相关的配置,包括但不限于教材配置、班级配置和分班配置。
教材配置可以指配置上课使用的教材;班级配置可以指配置班级对应的在线课堂的开课时间、上课时长、排课计划以及班级学生数量最大阈值等;分班配置可以指配置学生年龄、配置科目类型以及配置课程资源。
可选的,配置学生年龄可以指,例如,将年龄段为0-3岁的学生分配至同一在线课堂,而将年龄段位3-5岁的学生分配至另外的同一在线课堂;配置课程资源可以指,根据学生购买的课程资源,分配其进入对应的在线课堂。
示例性的,如果学生小王购买了名称为《新概念英语-牛津剑桥外教》的课程资源,那么为小王后续分配在线课堂的时候,则将其分配至上课教材为《新概念英语-牛静剑桥外教》的在线课堂。
通过预先对教材和班级进行配置,可以后续在为待上课学生分配课堂的时候,更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待上课学生分配更合适的在线课堂。
步骤S202,根据该学生的身份信息以及该学生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从至少一个待选在线课堂中选择出目标在线课堂。
可选地,待选在线课堂可以为网络教育机构根据本机构的教育资质以及本机构内所有报名学生的学习需求,所创建的所有的在线课堂。示例性的,某机构有进行英语教学的资质,那么开设的课程为英语,再根据报名学生的年龄或者英语水平创建在线课堂,例如,英语开了A班、B班和C班,A班适合0-3岁学生进入学习、B班适合3-6岁学生进入学习,C班适合6-12岁学生进入学习,这里的A班、B班、C班即为所有的待选在线课堂。
本申请中,待选在线课堂可以预先自动创建,创建过程将在下述实施例中详细说明。
目标在线课堂是服务器为待上课学生分配的与其身份信息相匹配的课堂,继续上述举例,如果某学生的年龄为4岁,则服务器会将该学生分入B班。需要说明的是,A班、B班和C班的总人数是预先设置好的,在此不做限制。
步骤S203,将学生终端与目标在线课堂绑定。
服务器在将每个待上课学生分配至其适合的目标在线课堂之后,需要将每个学生使用的学生终端的标识信息与在线目标课堂关联,示例性的,学生终端的标识信息,可以是该学生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也可以是其它能够识别学生终端的信息,在此不做限制。
步骤S204,向学生终端发送分班结果信息。
分班结果即为对于每个学生对应的目标在线课堂,该目标在线课堂除了该学生本人,还应该有同在一个目标在线课堂上课的同伴,因此,分班结果信息可以包括:与目标在线课堂绑定的各待上课学生的终端信息,该终端信息可以包括:该学生终端采集的学生的视频数据以及该学生的身份信息,其中,学生的身份信息可以包括学生在在线教育系统注册的账号、手机号码、学生的名字和学生的年龄以及学生的用户积分等,但不限于此。
示例性的,学生甲被分配到了在线课堂a,假设在线课堂a的预设班级学生数量最大阈值为4人,那么还应该有三个学生也被分配至在线课堂a,例如分别为学生乙、学生丙和学生丁,那么分班结果信息需要包含学生甲、学生乙、学生丙和学生丁的视频数据和身份信息。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在线课堂的交互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服务器。首先,服务器接收至少一个学生终端发送的上课请求消息,该上课请求消息包括:待上课学生的身份信息、学生的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以及学生使用的终端所采集的学生的视频数据,接着再根据该学生的身份信息以及该学生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从至少一个待选在线课堂中选择出目标在线课堂,并将学生终端与选择出来的目标在线课堂绑定后,向学生终端发送分班结果信息,分班结果信息包括:与选定的目标在线课堂绑定的学生终端对应的学生的视频数据以及身份数据。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实现根据在线学生的身份信息和学生进入课堂的时间点,动态地为待上课的学生分配与之身份信息相匹配的目标在线课堂,而不需要预先将学生所在的班级分配好,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学生因为某种原因临时不能来上课,造成班级资源浪费的问题,节省了网络资源。
以下的实施例将详细阐述预先创建待选在线课堂的具体过程,请参考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在线课堂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上述步骤S201之前,如图3所示,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1,根据在线报名人数和预设班级学生数量最大阈值,确定待选在线课堂的数量。
在线报名人数为购买网络课程的所有学生的人数,预设班级学生数量最大阈值指的是每个在线课堂所能容纳的学生的最大数量,比如,预设班级学生数量最大阈值可以是4、5、6、8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服务器根据在线报名总人数和预设班级学生数量最大阈值,采用相关算法,确定待选在线课堂的数量,例如,假设在线报名总人数为m,每个班级预设最大学生数量为n,采用的算法为c=int(m/n)+1,那么,待选在线课堂的数量则为c。
示例性的,假设在线报名人数为15,每个班级预设最大学生数量为4,那么,计算得到的待选在线课堂的数量则为4,那么这15个学生经过分班之后,其中,有3个在线课堂的人数为4人,为满员在线课堂,有1个在线课堂的人数为3人,为未满员在线课堂,并且,在为所有报名的学生分配了在线课堂之后,未满员在线课堂的数量有且仅有一个。
步骤S302,根据待选在线课堂的数量、教材信息、上课教师的信息,创建至少一个待选在线课堂。
确定好待选在线课堂的数量之后,需要为每个待选的在线课堂设置教材信息和为其绑定上课教师的信息,教材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课使用的教材的课件数据,上课教师的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教师的名字、教师的视频数据。
在服务器创建了待选在线课堂之后,当学生终端响应学生点击开始上课的触控操作时,向服务器发送上课请求消息。
由于当接收到学生终端发送的上课请求消息之后,服务器才根据学生的身份信息和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为学生动态分配在线课堂,但是,创建在线课堂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所以,在为学生分配目标在线课堂之前,根据在线报名的人数和预设班级学生数量最大阈值,预先将待选在线课堂创建好,节省了创建在线课堂需要的时间,不会让学生在进入课堂的时候等得太久,提高了用户体验。
接下来的实施例,将详细说明服务器在接收到学生终端发送的上课请求消息之后,如何为每个待上课学生分配合适的在线课堂。
可选地,请参考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在线课堂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上述步骤S202包括:
步骤S401:使用待上课学生的身份信息生成待上课学生队列。
可选地,生成待上课学生队列可以按照如下的方式实现:按照学生终端发送上课请求消息的时间先后顺序,将学生的身份信息进行排列,形成待上课学生队列。
步骤S402:若该待上课学生的身份信息位于待上课学生队列的首位,则根据该学生的身份信息以及该学生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从至少一个待选在线课堂中选择出目标在线课堂。
因为在线学生的数量一般来说比较大,同一时间点,服务器可能接收到多个学生终端发送的上课请求消息,此时,服务器可以按照每个学生终端发送上课请求消息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处理这些消息,能够防止由于大量学生终端在同一时间点同时发送上课请求消息时,可能造成网络阻塞的问题,进一步减少了学生进入课堂可能等待的时间。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从至少一个待选在线课堂中选择出目标在线课堂的时候,除了考虑学生的身份信息和该学生进入课堂的时间点外,还需要考虑这些待选课堂中,哪些课堂的学生数量小于预设班级学生数量的最大阈值,则可以将该学生分配至这些小于预设班级学生数量的最大阈值的课堂,而对于已经达到预设班级学生数量的最大阈值的课堂,则不考虑,具体的分配方案请参考图5。
如图5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在线课堂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
步骤S501:在至少一个待选在线课堂中查找至少一个第一待选在线课堂。
该至少一个第一待选在线课堂为已进入的学生数量小于预设班级学生数量最大阈值的待选在线课堂。示例性的,假设待选在线课堂的数量为4个,分别为课堂a、课堂b、课堂c,课堂d,同时假设预设班级学生数量最大阈值为4个,如果在当前时刻,课堂a分配的人数为4人,课堂b的人数为2人,课堂c的人数为0人,课堂d的人数为0人,则至少一个第一待选在线课堂即为课堂b、课堂c和课堂d。
步骤S502:将该至少一个第一待选在线课堂中已进入的学生数量为最大的第一待选在线课堂,作为目标在线课堂。
继续上述举例,由于课堂b的学生数量是课堂b、课堂c和课堂d中已进入的学生数量最大的一个,那么将课堂b即作为目标在线课堂,于是,将下一个待分配课堂的学生即分配至课堂b,此时课堂b的人数为3人。
可选地,除了将与目标在线课堂绑定的各学生的终端信息发送至学生终端外,还需要将目标在线课堂的标识信息发送至学生终端,目标在线课堂的标识信息可以包括:课件数据,但不限于此。
根据学生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也即,只有当学生进入课堂的时候,才为其分配在线课堂,而且,每次将学生分配在已进入的人数大于0且未满员的在线课堂,只有当所有的目标在线课堂都满员时,才将学生分配至人数为0的在线课堂,也就是保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在线课堂是未满员的,而其它待选在线课堂人数要么为空,要么满员,这样,能够防止某些待上课学生因为临时不能来上课而造成班级资源浪费的问题。
可选地,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如果当前时间没有到达预先设置的可进入课堂的时间,那么,则不允许学生进入在线课堂,反之,如果当前时间已经到达预先设置的可进入课堂时间,那么,还需要对学生的身份是否有效进行验证。进一步的,由于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可以随时退出课堂,那么在为学生分配在线课堂的时候,需要考虑该学生是否已经进入过课堂,也即是否已经为学生分配过匹配的在线课堂,如果是,则不必再为该学生重新分配在线课堂,而使其进入退出之前所在的在线课堂。
请参考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在线课堂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步骤S202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01:判断当前时间是否已到学生的预设进入课堂时间。
若否,执行步骤S602。
预设进入课堂时间为学生在开课前能够进入课堂的时间段,例如,预设进入课堂时间为开课前10分钟,那么,如果当前时间到课堂开始的时间为12分钟,则表示当前时间未到学生的预设进入课堂时间。
步骤S602:向学生终端发送未到进入课堂时间的消息。
如果当前时间未到学生的预设进入课堂时间,那么向学生终端发送未到进入课堂时间的消息。
若是,执行步骤S603。
步骤S603:判断该学生的身份是否有效。
如果当前时间已到学生的预设进入课堂时间,则判断学生的身份是否有效,例如,判断学生身份是否有效,可以是判断该学生是否购买了该在线课堂对应的课程。
若是,执行步骤S604。
步骤S604:判断学生是否已经进入过课堂。
如果学生的身份有效,那么还需要判断该学生是否已经进入过课堂。
若是,执行步骤S605。
步骤S605:向学生终端发送与已经进入过的课堂绑定的各学生的终端信息。
因为学生有可能是在上课过程中退出了课堂,如果再进入,就需要将该学生分配至已经进入过的课堂,而不能分配到其他的在线课堂,那么就需要向学生终端发送与已经进入过的课堂绑定的各学生的终端信息,该终端信息可以包括:学生终端对应的学生的视频数据以及身份信息,但不限于此。
在为所有待上课学生分配好对应的课堂后,学生进入各自的在线课堂等待上课。当上课时间到时,发送上课时间到的消息给各学生终端,在线课堂开始正式上课。
需要说明的是,当各在线课堂正式开始上课后,服务器需要持续从各上课终端设备,其中,上课终端设备包括学生终端和教师终端,获取各在线课堂内,所有上课学生和上课教师的视频图像数据,同时,服务器还需要获取各在线课堂内所有上课学生和上课教师的音频数据,并根据之前的分班结果信息,将获取到的视频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发送至相应的终端设备。
示例性的,假设当前处于上课状态的在线课堂为课堂C1、课堂C2、课堂C3,课堂C1中有教师C1-T和学生C1-S1、C1-S2、C1-S3、C1-S4,课堂C2中有教师C2-T和学生C2-S1、C2-S2、C2-S3、C2-S4,课堂C3中有教师C3-T和学生C3-S1、C3-S2、C3-S3、C3-S4,那么,服务器需要持续获取所有上课教师C1-T、C2-T、C3-T和所有上课学生C1-S1、C1-S2、C1-S3、C1-S4、C2-S1、C2-S2、C2-S3、C2-S4、C3-S1、C3-S2、C3-S3、C3-S4的视频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
进一步的,例如对于课堂C1来说,服务器需要将教师终端C1-T的音视频数据发送给学生终端C1-S1、C1-S2、C1-S3、C1-S4,由于上课过程中,教师不需要听到学生的声音,因此,服务器只需要将学生终端C1-S1、C1-S2、C1-S3、C1-S4的视频数据发送给教师终端C1-T,同时,为了保证处于同一在线课堂的学生终端之间能互相看到和听到声音,例如对于学生C1-S1来说,服务器还需要将学生终端C1-S2、C1-S3、C1-S4的音视频数据发送给学生终端C1-S1,同理,对于学生终端C1-S2,服务器需要将学生终端C1-S1、C1-S3、C1-S4的音视频数据发送给学生终端C1-S2,对于C1-S3和C1-S4有同样的处理过程。
经过上述对各终端的音视频数据的处理过程,保证了在各在线课堂的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看到其所在的在线课堂内的所有学生的图像,而学生除了可以看到和听到上课教师的图像和声音外,同时也能看到和听到同一在线课堂内其他学生的图像和声音,而不会看到和听到其他在线课堂内教师和学生的图像和声音,而且,对于同一在线课堂内其他学生的图像和声音的打开或者关闭是可以进行设置的。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当网络环境较差时,优先保证学生终端与教师终端的音视频传输链路,而同一在线课堂的学生终端之间的音视频传输优先级可以降低。
以上的实施例均是以服务器为执行主体,对本申请的在线课堂交互方法进行了阐述,下面将以学生终端为执行主体,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线课堂交互方法,进行详细的阐述。请参考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在线课堂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
步骤S701:响应待上课的学生对开始上课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学生的身份信息、学生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以及学生的视频数据。
示例性的,学生终端的显示屏上可以有“开始上课”的按钮,学生点击该按钮后,学生终端获取该学生的身份信息、该学生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以及该学生的视频数据。
步骤S702:向服务器发送上课请求信息。
上课请求消息可以包括:待上课的学生的身份信息、学生的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以及学生终端所采集的学生的视频数据。
步骤S703: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分班结果信息。
此处的分班结果信息,是学生终端接收的来自服务器发送的分班结果信息,而在服务器部分的实施例中,已经对分班结果信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具体请参照服务器部分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704:根据分班结果信息,打开学生终端所在班级的课堂的上课界面。
在为所有待上课的学生分配了匹配的在线课堂后,学生进入相应的在线课堂准备上课,以下的实施例说明了打开上课界面的具体过程。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请参考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在线课堂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上述步骤S70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801:接收服务器发送的与目标在线课堂绑定的各学生的终端信息以及目标在线课堂的标识信息。
目标在线课堂的标识信息可以包括:课件数据和上课教师的名字,但不限于于此。
除了需要获得与该目标在线课堂绑定的各学生的身份信息和视频数据外,还需要获得上课教材对应的课件数据以及上课教师的名字。
步骤S802:根据各学生的终端信息以及目标在线课堂的标识信息,显示上课界面。
上课界面可以包括:上课教材的展示区域、上课教师的视频数据展示区域、班级学生的视频数据展示区域、班级学生的设置区域、上课教材的刷新区域,但不限于此,图9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线课堂交互方法上课界面的界面示意图,如图9a所示,上课界面包括上课教材的展示区域,在答题的时候,该区域用作答题区域、教师的视频区域和学生的视频区域。
如果图9a所示的界面的任何区域点击,则进入图9b所示的界面,图9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线课堂交互方法的又一上课界面的界面示意图,如图9b所示,除了图9a中所示的区域外,还包括了设置区域和刷新区域,点击设置区域,可以对同伴学生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进行开启或者关闭,点击刷新区域,可以对教材区域进行刷新。
学生进入各自的在线课堂后等待上课。当上课时间到时,接收上课时间到的消息,在线课堂开始正式上课。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会有答题互动的过程,下面的实施例将对互动答题的过程进行详细的阐述,但该互动过程不仅仅局限于答题的场景,任何对该互动过程的变形均应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考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在线课堂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答题互动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1: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开始答题的消息。
教师终端将上课教师点击“开始答题”的消息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将该消息发送给学生终端,该消息可以包括所答题目的题目类型和题目数据。
步骤S1002:根据题目类型,将题目数据显示在与题目类型相匹配的答题区域。
题目类型可以包括录音题、拖拽题、选择题,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类型也可以包括:录音题答题区域、拖拽题答题区域、选择题答题区域。
对于录音题,对应录音题答题区域,该区域可以显示题目内容和表示录音的图标,但不限于此。
对于拖拽题,对应拖拽题答题区域,该区域可以显示题目内容和拖拽目标区,但不限于此。
对于选择题,对应选择题答题区域,该区域可以显示题目内容和待选择的选项区,但不限于此。
步骤S1003:响应学生对答题区域的触控操作。
响应学生对答题区域的触控操作只针对拖拽题和选择题,对于录音题目,需要接收麦克风采集的学生的录音数据。
步骤S1004:接收答题倒计时到时的消息后,将答题结果数据发送给服务器进行处理。
服务器对答题结果数据的处理是指服务器对答题结果数据进行分析以及比对,根据比对结果输出答题结果数据对应的分数,再根据分数确定本次答题的准确率等级,将准确率等级作为处理后的答题结果数据。
步骤S1005: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处理后的答题结果数据。
处理后的答题结果数据即为本次答题的准确率等级。
步骤S1006:根据处理后的答题结果数据,显示对答题结果数据的评价动画。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与该在线课堂交互方法对应的一种在线课堂交互装置,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申请实施例上述在线课堂交互方法相似,因此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线课堂交互装置的模块结构图,该装置应用于在线教学系统的服务器,如图11所示,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1101,用于接收至少一个学生终端发送的上课请求消息,该上课请求消息包括:待上课学生的身份信息、待上课学生的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以及待上课学生的学生终端所采集的该学生的视频数据。
选择模块1102,用于根据待上课学生的身份信息以及待上课学生的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从至少一个待选在线课堂中选择出目标在线课堂。
绑定模块1103,用于将待上课学生终端与目标在线课堂绑定;
发送模块1104,用于向待上课学生的学生终端发送分班结果信息,该分班结果信息包括:与目标在线课堂绑定的各学生的终端信息,终端信息包括:学生终端对应的学生的视频数据以及身份信息。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在线课堂交互装置的模块结构图,该装置应用于在线教学系统的服务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该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1201,用于根据在线报名人数和预设班级学生数量最大阈值,确定待选在线课堂的数量;
创建模块1202,用于根据待选在线课堂的数量、教材信息、上课教师的信息,创建至少一个待选在线课堂。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在线课堂交互装置的模块结构图,该装置应用于在线教学系统的学生服务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该装置还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1301,用于判断当前时间是否已到待上课学生的预设进入课堂时间;
第二判断模块1302,用于判断待上课学生的身份是否有效;
第三判断模块1303,用于判断待上课学生是否已经进入过课堂。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选择模块1102具体用于:
按照学生终端发送上课请求消息的时间先后顺序,将待上课学生的身份信息进行排列,形成待上课学生队列;
若待上课学生的身份信息位于待上课学生队列的首位,则根据该待上课学生的身份信息以及该学生的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从至少一个待选在线课堂中选择出目标在线课堂。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选择模块1102还具体用于:
在至少一个待选在线课堂中查找至少一个第一待选在线课堂,至少一个第一待选在线课堂为已进入的学生数量小于预设班级学生数量最大阈值的待选在线课堂;
将至少一个第一待选在线课堂中已进入的学生数量为最大的第一待选在线课堂,作为目标在线课堂。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发送模块1104具体用于:
向学生终端发送与目标在线课堂绑定的各学生的终端信息以及目标在线课堂的标识信息,该目标在线课堂的标识信息包括:课件数据。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在线课堂交互装置的模块结构图,该装置应用于在线教学系统的学生终端。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401,用于响应待上课的学生对开始上课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该待上课学生的身份信息、该学生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以及该学生的视频数据。
第一发送模块1402,用于向服务器发送上课请求信息,上课请求消息包括:待上课学生的身份信息、该学生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以及该待上课学生的学生终端所采集的该学生的视频数据。
第一接收模块1403,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分班结果信息,分班结果信息包括:与目标在线课堂绑定的各待上课学生的终端信息,其中,目标在线课堂为待上课学生所进入的在线课堂,各待上课学生的终端信息包括:各学生终端对应的学生的视频数据以及身份信息。
打开模块1404,用于根据分班结果信息,打开待上课学生的学生终端所在班级课堂的上课界面。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在线课堂交互装置的模块结构图,该装置应用于在线教学系统的学生终端。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1501,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开始答题的消息,该消息包括题目类型和题目数据;
第一显示模块1502,用于根据题目类型,将题目数据显示在与题目类型相匹配的答题区域,题目类型包括录音题、拖拽题、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类型包括:录音题答题区域、拖拽题答题区域、选择题答题区域;
第二获取模块1503,用于响应学生对答题区域的触控操作;
第二发送模块1504,用于在接收答题倒计时到时的消息后,将答题结果数据发送给所述服务器进行处理;
第三接收模块1505,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处理后的答题结果数据;
第二显示模块1506,用于根据处理后的答题结果数据,显示对答题结果数据的评价动画。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打开模块1404具体用于:
接收服务器发送的与目标在线课堂绑定的各待上课学生的终端信息以及目标在线课堂的标识信息,目标在线课堂的标识信息包括:课件数据;
根据各待上课学生的终端信息以及目标在线课堂的标识信息,显示上课界面,该上课界面包括:上课教材的展示区域、上课教师的视频数据展示区域、班级学生的视频数据展示区域、班级学生的设置区域、上课教材的刷新区域。
上述装置用于执行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关于装置中的各模块的处理流程、以及各模块之间的交互流程的描述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简称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简称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简称SOC)的形式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1600,如图1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1600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处理器161、存储器162、和总线163。存储器162存储有处理器161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服务器1600运行时,处理器161与存储器162之间通过总线163通信,机器可读指令被处理器161执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服务器所执行的在线课堂交互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1700,如图1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1700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处理器171、存储器172、和总线173。存储器172存储有处理器171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终端1700运行时,处理器171与存储器172之间通过总线173通信,机器可读指令被处理器171执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终端所执行的在线课堂交互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在线课堂交互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具体地,该存储介质能够为通用的存储介质,如移动磁盘、硬盘等,该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能够执行上述在线课堂交互方法实施例。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英文: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在线课堂交互方法,应用于在线教学系统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至少一个学生终端发送的上课请求消息,所述上课请求消息包括:待上课的学生的身份信息、所述学生的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以及所述学生终端所采集的所述学生的视频数据;
根据所述学生的所述身份信息以及所述学生的所述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从至少一个待选在线课堂中选择出目标在线课堂;
将所述学生终端与所述目标在线课堂绑定;
向所述学生终端发送分班结果信息,所述分班结果信息包括:与所述目标在线课堂绑定的各所述学生的终端信息,所述终端信息包括:所述学生终端对应的学生的视频数据以及身份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至少一个学生终端发送的上课请求消息之前,还包括:
根据在线报名人数和预设班级学生数量最大阈值,确定所述待选在线课堂的数量;
根据所述待选在线课堂的数量、教材信息、上课教师的信息,创建至少一个所述待选在线课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学生的所述身份信息以及所述学生的所述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从至少一个待选在线课堂中选择出目标在线课堂,包括:
使用所述学生的所述身份信息生成待上课学生队列;
若所述学生的所述身份信息位于所述待上课学生队列的首位,则根据所述学生的所述身份信息以及所述学生的所述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从所述至少一个待选在线课堂中选择出目标在线课堂。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至少一个待选在线课堂中选择出目标在线课堂,包括:
在至少一个所述待选在线课堂中查找至少一个第一待选在线课堂,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待选在线课堂为已进入的学生数量小于所述预设班级学生数量最大阈值的待选在线课堂;
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待选在线课堂中已进入的学生数量为最大的第一待选在线课堂,作为所述目标在线课堂。
5.一种在线课堂交互方法,应用于在线教学系统的学生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待上课的学生对开始上课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所述学生的身份信息、所述学生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以及所述学生的视频数据;
向服务器发送上课请求信息,所述上课请求消息包括:待上课的学生的身份信息、所述学生的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以及所述学生终端所采集的所述学生的视频数据;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分班结果信息,所述分班结果信息包括:与目标在线课堂绑定的各所述学生的终端信息,所述目标在线课堂为所述学生所进入的在线课堂,各所述学生的所述终端信息包括:各所述学生终端对应的学生的视频数据以及身份信息;
根据所述分班结果信息,打开所述学生终端所在班级的课堂的上课界面。
6.一种在线课堂交互装置,应用于在线教学系统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至少一个学生终端发送的上课请求消息,所述上课请求消息包括:待上课的学生的身份信息、所述学生的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以及所述学生终端所采集的所述学生的视频数据;
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学生的所述身份信息以及所述学生的所述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从至少一个待选在线课堂中选择出目标在线课堂;
绑定模块,用于将所述学生终端与所述目标在线课堂绑定;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学生终端发送分班结果信息,所述分班结果信息包括:与所述目标在线课堂绑定的各所述学生的终端信息,所述终端信息包括:所述学生终端对应的学生的视频数据以及身份信息。
7.一种在线课堂交互装置,应用于在线教学系统的学生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响应待上课的学生对开始上课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所述学生的身份信息、所述学生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以及所述学生的视频数据;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上课请求信息,所述上课请求消息包括:待上课的学生的身份信息、所述学生的进入课堂的时间点以及所述学生终端所采集的所述学生的视频数据;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分班结果信息,所述分班结果信息包括:与目标在线课堂绑定的各所述学生的终端信息,所述目标在线课堂为所述学生所进入的在线课堂,各所述学生的所述终端信息包括:各所述学生终端对应的学生的视频数据以及身份信息;
打开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班结果信息,打开所述学生终端所在班级的课堂的上课界面。
8.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和总线,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指令,当服务器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介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以执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在线课堂交互方法的步骤。
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和总线,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指令,当终端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介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以执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在线课堂交互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在线课堂交互方法的步骤或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在线课堂交互方法的步骤。
CN202110477815.9A 2021-04-29 2021-04-29 在线课堂交互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2070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77815.9A CN113207024A (zh) 2021-04-29 2021-04-29 在线课堂交互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77815.9A CN113207024A (zh) 2021-04-29 2021-04-29 在线课堂交互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07024A true CN113207024A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29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77815.9A Pending CN113207024A (zh) 2021-04-29 2021-04-29 在线课堂交互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0702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9744A (zh) * 2021-09-16 2021-11-23 广州莱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教学系统
CN115460467A (zh) * 2022-08-23 2022-12-09 北京予洋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一种防挂机检测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7789A (zh) * 2015-12-22 2016-05-11 上海翼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教学服务系统及客户端
CN106781757A (zh) * 2017-02-06 2017-05-31 北京盒子鱼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教学的方法和装置
CN110503220A (zh) * 2019-06-20 2019-11-26 北京大米科技有限公司 排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017086A (zh) * 2020-08-31 2020-12-01 上海松鼠课堂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学生、教师和家长匹配分班方法
CN112102131A (zh) * 2020-11-06 2020-12-18 深圳英之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走动班级的自动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492327A (zh) * 2020-10-19 2021-03-12 深圳点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教育双直播间用户迁移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7789A (zh) * 2015-12-22 2016-05-11 上海翼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教学服务系统及客户端
CN106781757A (zh) * 2017-02-06 2017-05-31 北京盒子鱼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教学的方法和装置
CN110503220A (zh) * 2019-06-20 2019-11-26 北京大米科技有限公司 排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017086A (zh) * 2020-08-31 2020-12-01 上海松鼠课堂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学生、教师和家长匹配分班方法
CN112492327A (zh) * 2020-10-19 2021-03-12 深圳点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教育双直播间用户迁移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102131A (zh) * 2020-11-06 2020-12-18 深圳英之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走动班级的自动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国安主编: "《穿越时空的教育变革-华中科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纪实》",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9744A (zh) * 2021-09-16 2021-11-23 广州莱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教学系统
CN115460467A (zh) * 2022-08-23 2022-12-09 北京予洋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一种防挂机检测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227304A1 (en) Virtual school system and school city system
US10056002B2 (en) Technologies for students evaluating teachers
CN110597610B (zh) 在线教学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207024A (zh) 在线课堂交互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13115488A1 (ko) 클라우드 컴퓨팅 기반 n 스크린 스마트 교육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1218616A (zh) 语言学习的系统和方法
JP2004279808A (ja) 遠隔教育システム
CN113344754A (zh) 授课计划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30302774A1 (en) Cross-classroom and cross-institution item validation
US20150185966A1 (en) Spontaneous groups learning system
KR20130089962A (ko) 앱을 이용한 실시간 원격 영상 교육시스템
KR20200004708A (ko) 인공지능 제어 이러닝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KR101562012B1 (ko) 스마트 기기를 이용하여 군사 교육방법을 제공하는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3268512B (zh)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企业岗位职业技能培训系统
JP2002072846A (ja) 教育システム
CN110049124B (zh) 在线教育资源自动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KR20220074465A (ko) 온라인 캠스터디 수강생 학습 지도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1507581A (zh) 基于语速的课程匹配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de Witt et al. New communication and new learn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by mobile learning
KR20150068681A (ko) 모바일 상담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3810399B (zh) 一种远程教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197447B (zh) 基于通讯指数在线教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07992956A (zh) 课后预约方法和装置
JP2012039288A (ja) イーラーニング・テレビ会議システム及び方法、イーラーニングシステム
KR20130046465A (ko) 디지털 교과서에서 등급별 학습 콘텐츠의 제공이 가능한 원격 교육 시스템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