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03577A - 车门隔声检测结构及车门隔声贡献量的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车门隔声检测结构及车门隔声贡献量的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03577A
CN113203577A CN202110440708.9A CN202110440708A CN113203577A CN 113203577 A CN113203577 A CN 113203577A CN 202110440708 A CN202110440708 A CN 202110440708A CN 113203577 A CN113203577 A CN 1132035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sound insulation
vehicle door
transmission loss
compar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4070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一帆
阚培培
原孝菊
郏超
怀自力
汪东斌
方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44070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035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035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035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隔声检测结构及车门隔声贡献量的检测方法,车门隔声检测结构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分隔件,分隔件将箱体分为混响室隔间和全消声室隔间,分隔件包括设置于箱体相对两侧的隔声墙、分别与隔声墙连接的隔声工装以及安装于隔声工装的车门组件;混响室隔间内设置有声源,全消声室隔间设置有声音接收装置,声音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从声源通过车门组件穿过的声波信号。通过该车门隔声检测结构可以分别检测车门组件的不同部件的隔音效果,并且通过对车门的隔音改善措施进行检测对比,可以检测车门组件不同部件的改善对隔音效果的贡献量。

Description

车门隔声检测结构及车门隔声贡献量的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门隔声贡献量的检测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门隔声检测结构及车门隔声贡献量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的静谧性是很多人关注的一个要点。所谓的静谧性就是在行驶过程中车辆对声源的隔声性能(声源包括车辆自己的动力总成声音、风噪、路噪等,也包括附近车辆行驶传递过来的声音)。
经过研究表明,车门隔声的好坏对整车的隔声性能影响很大。车门隔声涉及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车门钣金、胶条、呢嘈、劈水条、三角窗、玻璃,以及车门内部的吸音棉、内饰板。目前无精细的测试手段来对各个位置的影响因素贡献量进行排查,因此在需要改进整车隔声性能时难以提供一种最佳的改善方案。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车门隔声检测结构及车门隔声贡献量的检测方法,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技术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门隔声检测结构及车门隔声贡献量的检测方法,以至少解决上述部分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隔声检测结构,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箱体分为混响室隔间和全消声室隔间,所述分隔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相对两侧的隔声墙、分别与所述隔声墙连接的隔声工装以及安装于所述隔声工装的车门组件;
所述混响室隔间内设置有声源,所述全消声室隔间设置有声音接收装置,所述声音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从所述声源通过所述车门组件穿过的声波信号。
可选地,所述车门组件包括门框和车门,所述门框安装于所述隔声工装,所述车门安装于所述门框。
可选地,所述车门隔声检测结构还包括采集装置,所述采集装置与所述声音接收装置信号连接,以接收从所述声音接收装置发送的信号。
可选地,所述车门隔声检测结构还包括升降驱动装置,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与所述声音接收装置连接,以驱动所述声音接收装置在靠近所述车门组件的位置移动。
可选地,所述声源为中高频体积声源,所述声源发出白噪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门隔声贡献量的检测方法,所述车门隔声贡献量的检测方法采用了上述所述的车门隔声检测结构,所述车门隔声检测结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箱体分为混响室隔间和全消声室隔间,所述分隔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相对两侧的隔声墙、分别与所述隔声墙连接的隔声工装和安装于所述隔声工装的车门组件;所述混响室隔间内设置有声源,所述全消声室隔间设置有声音接收装置;
定义未进行车门隔声改善的状态为基础状态,对车门进行一种隔声改善措施后的状态为改善状态;所述车门隔声贡献量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在基础状态所述混响室隔间输出的第一混响室声压级和消声室隔间测得的第一消声室声强级;
根据所述第一混响室声压级和所述第一消声室声强级得到声音在预设频率下的基础声音传递损失;
获取在改善状态所述混响室隔间输出的第二混响室声压级和消声室隔间测得的第二消声室声强级;
根据所述第二混响室声压级和所述第二消声室声强级得到声音在预设频率下的改善声音传递损失;
获取基础声音传递损失和改善声音传递损失的差值;
根据不同改善措施的差值进行计算,得到不同改善措施的车门隔声贡献量。
可选地,所述对车门进行隔声一种改善措施后的状态为改善状态中,所述改善措施包括对所述车门增加吸音棉、门框胶条加厚、封漏水扣、封防水膜、门板加厚和玻璃加厚。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混响室声压级和所述第一消声室声强级得到声音在预设频率下的基础声音传递损失的方法包括:根据下述公式获取基础声音传递损失:
TL1=SPL1source+L1receiver-6;
其中,TL1表示基础声音传递损失,SPL1source代表第一混响室声压级,L1receiver表示第一消声室声强级;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混响室声压级和所述第二消声室声强级得到声音在预设频率下的改善声音传递损失的方法包括:根据下述公式获取改善声音传递损失:
TL2=SPL2source+L2receiver-6;
其中,TL2表示改善声音传递损失,SPL2source代表第二混响室声压级,L2receiver表示第二消声室声强级。
可选地,所述预设频率的数量多个,所述获取基础声音传递损失和改善声音传递损失的差值的步骤包括:
获取每一预设频率下所述基础声音传递损失和改善声音传递损失的子差值,将所述子差值相加得到所述差值。
可选地,所述根据不同改善措施的差值进行计算,得到不同改善措施的车门隔声贡献量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不同改善措施的差值进行加权计算,得到不同改善措施的车门隔声贡献量。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中,一种车门隔声检测结构,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分隔件,分隔件将箱体分为混响室隔间和全消声室隔间,分隔件包括设置于箱体相对两侧的隔声墙、分别与隔声墙连接的隔声工装以及安装于隔声工装的车门组件;混响室隔间内设置有声源,全消声室隔间设置有声音接收装置,声音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从声源通过车门组件穿过的声波信号。通过分隔件的设置,将箱体分为混响室隔间和全消声室隔间,分隔件的隔声墙起隔音作用,车门隔声工装切割车门组件及附近钣金,利用木板、水泥、吸音棉等材料将其外部封死。声源发出的声音通过车门进入全消声室隔间,并通过设置在全消声室隔间的声音接收装置接收和检测声波信号。通过该车门隔声检测结构可以分别检测车门组件的隔音效果,并且通过对车门的隔音改善措施进行检测对比,可以检测车门组件不同部件的改善对隔音效果的贡献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门隔声贡献量的检测方法,车门隔声贡献量的检测方法采用了上述的车门隔声检测结构;
定义未进行车门隔声改善的状态为基础状态,对车门进行一种隔声改善措施后的状态为改善状态;车门隔声贡献量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在基础状态混响室隔间输出的第一混响室声压级和消声室隔间测得的第一消声室声强级;
根据第一混响室声压级和第一消声室声强级得到声音在预设频率下的基础声音传递损失;
获取在改善状态混响室隔间输出的第二混响室声压级和消声室隔间测得的第二消声室声强级;
根据第二混响室声压级和第二消声室声强级得到声音在预设频率下的改善声音传递损失;
获取基础声音传递损失和改善声音传递损失的差值;
根据不同改善措施的差值进行计算,得到不同改善措施的车门隔声贡献量。
实际测试过程中,通过限定变量法进行测定,即首先获取未改善状态即基础状态下的基础声音传递损失,然后每次对车门的一个部件进行改善,获取改善状态下的改善声音传递损失,然后通过改善声音传递损失和基础声音传递损失获取差值,通过不同改善措施的差值计算各部件对车门的隔声贡献量。改善措施的部位包括对车门增加吸音棉、门框胶条加厚、封漏水扣、封防水膜、门板加厚和玻璃加厚。该实施例计算各部件对车门的隔声贡献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车门隔声检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隔声工装、门框和车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车门各部件隔声贡献量的圆饼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车门隔声贡献量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混响室隔间;2、全消声室隔间;3、隔声墙;4、隔声工装;5、车门;6、声源;7、声音接收装置;8、门框。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并且,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见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隔声检测结构,包括:
箱体,箱体内设置有分隔件,分隔件将箱体分为混响室隔间1和全消声室隔间2,分隔件包括设置于箱体相对两侧的隔声墙3、分别与隔声墙3连接的隔声工装4以及安装于隔声工装4的车门组件;
混响室隔间1内设置有声源6,全消声室隔间2设置有声音接收装置7,声音接收装置7用于接收从声源6通过车门组件穿过的声波信号。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分隔件的设置,将箱体分为混响室隔间1和全消声室隔间2,分隔件的隔声墙3起隔音作用,车门5隔声工装4切割车门组件及附近钣金,利用木板、水泥、吸音棉等材料将其外部封死。声源6发出的声音通过车门5进入全消声室隔间2,并通过设置在全消声室隔间2的声音接收装置7接收声波信号。通过该车门隔声检测结构可以分别检测车门组件的隔音效果,并且通过对车门5的隔音改善措施进行检测对比,可以检测车门组件不同部件的改善对隔音效果的贡献量。具体检测方法将会在后文详细论述。
进一步地,车门组件包括门框8和车门5,门框8安装于隔声工装4,车门5安装于门框8。在具体组装过程中,是先将车门组件先拆解开,拆解成门框8和车门5,然后将门框8安装在隔声工装4上,最后将车门5安装在门框8上。这样安装有利于确保门框8和隔声工装4的隔音效果,并且在门框8和隔声工装4的密封过程中不会对车门5造成破坏性影响,造成检测效果不准确。
进一步地,车门隔声检测结构还包括采集装置9,采集装置9与声音接收装置7信号连接,以接收从声音接收装置7发送的信号。声音接收装置7可以由位于全消声室隔间2的操作者手持收集声波信号,采集装置9可以由位于箱体外的另一操作者操作,用于接收声音接收装置7传出的数据信号并进行计算。
进一步地,车门隔声检测结构还包括升降驱动装置,升降驱动装置与声音接收装置7连接,以驱动声音接收装置7在靠近车门组件的位置移动。这样可以实现声音接收装置7的自动移动和收集声音信号,减少人力。
进一步地,声源6为中高频体积声源6,声源6发出白噪声。
参照图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门隔声贡献量的检测方法,车门隔声贡献量的检测方法采用了上述的车门隔声检测结构,车门隔声检测结构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分隔件,分隔件将箱体分为混响室隔间和全消声室隔间,分隔件包括设置于箱体相对两侧的隔声墙、分别与隔声墙连接的隔声工装和安装于隔声工装的车门组件;混响室隔间内设置有声源,全消声室隔间设置有声音接收装置;
定义未进行车门隔声改善的状态为基础状态,对车门进行一种隔声改善措施后的状态为改善状态;车门隔声贡献量的检测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0,获取在基础状态混响室隔间输出的第一混响室声压级和消声室隔间测得的第一消声室声强级;
S200,根据第一混响室声压级和第一消声室声强级得到声音在预设频率下的基础声音传递损失;
S300,获取在改善状态混响室隔间输出的第二混响室声压级和消声室隔间测得的第二消声室声强级;
S400,根据第二混响室声压级和第二消声室声强级得到声音在预设频率下的改善声音传递损失;
S500,获取基础声音传递损失和改善声音传递损失的差值;
S600,根据不同改善措施的差值进行计算,得到不同改善措施的车门隔声贡献量。
实际测试过程中,可通过限定变量法进行测定,即首先获取未改善状态即基础状态下的基础声音传递损失,然后每次对车门的一个部件进行改善,获取改善状态下的改善声音传递损失,然后通过改善声音传递损失和基础声音传递损失获取差值,通过不同改善措施的差值计算各部件对车门的隔声贡献量。改善措施包括对车门增加吸音棉、门框胶条加厚、封漏水扣、封防水膜、门板加厚和玻璃加厚。该实施例计算各部件对车门的隔声贡献量。
进一步地,根据第一混响室声压级和第一消声室声强级得到声音在预设频率下的基础声音传递损失的方法包括:根据下述公式获取基础声音传递损失:
TL1=SPL1source+L1receiver-6;
其中,TL1表示基础声音传递损失,SPL1source代表第一混响室声压级,L1receiver表示第一消声室声强级;
根据第二混响室声压级和第二消声室声强级得到声音在预设频率下的改善声音传递损失的方法包括:根据下述公式获取改善声音传递损失:
TL2=SPL2source+L2receiver-6;
其中,TL2表示改善声音传递损失,SPL2source代表第二混响室声压级,L2receiver表示第二消声室声强级。
进一步地,预设频率的数量多个,获取基础声音传递损失和改善声音传递损失的差值的步骤包括:
获取每一预设频率下基础声音传递损失和改善声音传递损失的子差值,将子差值相加得到差值。
预设频率可以包括多个,分别获得在同一频率下的基础声音传递损失和改善声音传递损失,计算出子差值,然后子差值相加即得到差值。
进一步地,根据不同改善措施的差值进行计算,得到不同改善措施的车门隔声贡献量的步骤包括:
对不同改善措施的差值进行加权计算,得到不同改善措施的车门隔声贡献量。通过加权法计算各改善措施的车门隔声贡献量,有利于后续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
下面,对本发明车门隔声贡献量的检测方法做出具体描述:
(1)中高频体积声源发出白噪声、全消声试验室内的试验人员手持声音接收装置对从车门透过来的声音进行扫描,采集的数据由试验室外数据人员采集并处理。
(2)利用声压-声强法,计算出传递损失。公式如下:
TL=SPLsource+Lreceiver-6
TL是传递损失,SPLsource是混响室输出的声压级,Lreceiver是消声室测得的声强级。
测得TL举例如下表1。(表里的工况为在基础状态上增加措施测得数据)
Figure BDA0003034946520000091
表1
(3)对每个频带测试的差值进行叠加,得到每个措施变动量的权重。例如下表2工况02相对于01的变动量相加为36.56。
Figure BDA0003034946520000092
Figure BDA0003034946520000102
表2
(4)对每个工况所对应的权重进行计算,得以下表3。
Figure BDA0003034946520000101
表3
根据表3所得数据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各种工况的贡献量如图3所示。
经过各部位贡献量排查,贡献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玻璃加厚、门板加厚、增加吸音棉、封防水膜及门框胶条加厚、封漏水口。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门隔声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箱体分为混响室隔间和全消声室隔间,所述分隔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相对两侧的隔声墙、分别与所述隔声墙连接的隔声工装以及安装于所述隔声工装的车门组件;
所述混响室隔间内设置有声源,所述全消声室隔间设置有声音接收装置,所述声音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从所述声源通过所述车门组件穿过的声波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隔声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组件包括门框和车门,所述门框安装于所述隔声工装,所述车门安装于所述门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门隔声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隔声检测结构还包括采集装置,所述采集装置与所述声音接收装置信号连接,以接收从所述声音接收装置发送的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门隔声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隔声检测结构还包括升降驱动装置,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与所述声音接收装置连接,以驱动所述声音接收装置在靠近所述车门组件的位置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隔声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声源为中高频体积声源,所述声源发出白噪声。
6.一种车门隔声贡献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隔声贡献量的检测方法采用了上述所述的车门隔声检测结构,所述车门隔声检测结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箱体分为混响室隔间和全消声室隔间,所述分隔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相对两侧的隔声墙、分别与所述隔声墙连接的隔声工装和安装于所述隔声工装的车门组件;所述混响室隔间内设置有声源,所述全消声室隔间设置有声音接收装置;
定义未进行车门隔声改善的状态为基础状态,对车门进行一种隔声改善措施后的状态为改善状态;所述车门隔声贡献量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在基础状态所述混响室隔间输出的第一混响室声压级和消声室隔间测得的第一消声室声强级;
根据所述第一混响室声压级和所述第一消声室声强级得到声音在预设频率下的基础声音传递损失;
获取在改善状态所述混响室隔间输出的第二混响室声压级和消声室隔间测得的第二消声室声强级;
根据所述第二混响室声压级和所述第二消声室声强级得到声音在预设频率下的改善声音传递损失;
获取基础声音传递损失和改善声音传递损失的差值;
根据不同改善措施的差值进行计算,得到不同改善措施的车门隔声贡献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隔声贡献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车门进行隔声一种改善措施后的状态为改善状态中,所述改善措施包括对所述车门增加吸音棉、门框胶条加厚、封漏水扣、封防水膜、门板加厚和玻璃加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隔声贡献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混响室声压级和所述第一消声室声强级得到声音在预设频率下的基础声音传递损失的方法包括:根据下述公式获取基础声音传递损失:
TL1=SPL1source+L1receiver-6;
其中,TL1表示基础声音传递损失,SPL1source代表第一混响室声压级,L1receiver表示第一消声室声强级;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混响室声压级和所述第二消声室声强级得到声音在预设频率下的改善声音传递损失的方法包括:根据下述公式获取改善声音传递损失:
TL2=SPL2source+L2receiver-6;
其中,TL2表示改善声音传递损失,SPL2source代表第二混响室声压级,L2receiver表示第二消声室声强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门隔声贡献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频率的数量多个,所述获取基础声音传递损失和改善声音传递损失的差值的步骤包括:
获取每一预设频率下所述基础声音传递损失和改善声音传递损失的子差值,将所述子差值相加得到所述差值。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隔声贡献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不同改善措施的差值进行计算,得到不同改善措施的车门隔声贡献量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不同改善措施的差值进行加权计算,得到不同改善措施的车门隔声贡献量。
CN202110440708.9A 2021-04-23 2021-04-23 车门隔声检测结构及车门隔声贡献量的检测方法 Pending CN1132035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0708.9A CN113203577A (zh) 2021-04-23 2021-04-23 车门隔声检测结构及车门隔声贡献量的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0708.9A CN113203577A (zh) 2021-04-23 2021-04-23 车门隔声检测结构及车门隔声贡献量的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03577A true CN113203577A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28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40708.9A Pending CN113203577A (zh) 2021-04-23 2021-04-23 车门隔声检测结构及车门隔声贡献量的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0357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59762A (zh) * 2021-12-21 2022-06-24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零件隔音性能的测试设备和测试方法
CN114878183A (zh) * 2022-04-29 2022-08-09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整车隔声贡献度确定方法、系统
CN115047076A (zh) * 2022-08-17 2022-09-13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隔声箱性能测试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47899A (ja) * 2000-06-05 2001-12-18 Toyoda Spinning & Weaving Co Ltd 防音材
CN108333257A (zh) * 2018-02-12 2018-07-27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测试装置
CN109579980A (zh) * 2018-11-28 2019-04-05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混响室及消声室的轨道车辆门系统的隔声测试方法
CN109709213A (zh) * 2018-12-17 2019-05-03 合肥长安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多金属薄板白车门总成隔音量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12051335A (zh) * 2020-09-30 2020-12-08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隔声试验系统
CN112684008A (zh) * 2021-01-13 2021-04-20 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一种建筑构件隔声量智能实验室测量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47899A (ja) * 2000-06-05 2001-12-18 Toyoda Spinning & Weaving Co Ltd 防音材
CN108333257A (zh) * 2018-02-12 2018-07-27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测试装置
CN109579980A (zh) * 2018-11-28 2019-04-05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混响室及消声室的轨道车辆门系统的隔声测试方法
CN109709213A (zh) * 2018-12-17 2019-05-03 合肥长安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多金属薄板白车门总成隔音量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12051335A (zh) * 2020-09-30 2020-12-08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隔声试验系统
CN112684008A (zh) * 2021-01-13 2021-04-20 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一种建筑构件隔声量智能实验室测量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天宇: "基于贡献量与极差的声学包性能与轻量化平衡设计", 《噪声与振动控制》 *
苏世荣: "车身系统NVH设计研究", 《机械与电子》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59762A (zh) * 2021-12-21 2022-06-24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零件隔音性能的测试设备和测试方法
CN114878183A (zh) * 2022-04-29 2022-08-09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整车隔声贡献度确定方法、系统
CN115047076A (zh) * 2022-08-17 2022-09-13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隔声箱性能测试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03577A (zh) 车门隔声检测结构及车门隔声贡献量的检测方法
Crocker et al.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loss of panels by the direct determination of transmitted acoustic intensity
CN103698403B (zh) 一种材料及构件隔声量的测量方法及其测量装置
US725498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ducting an on-site measurement of the density of an insulation material
CN107907595A (zh) 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与隔声量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109307711B (zh) 基于混响室及消声室的列车贯通道隔声性能测试方法
CN107238660A (zh) 一种用于测试弯曲玻璃隔音性能的装置
CN109506962A (zh) 基于整车半消声室的轨道列车司机室内吸声系数测试方法
CN109307608B (zh) 整车半消声室环境下列车漏声部位的封堵修复方法
Oldham et al. Measurement of the sound transmission loss of circular and slit-shaped apertures in rigid walls of finite thickness by intensimetry
US5884436A (en) Reverberation room for acoustical testing
JP2001165815A (ja) 車体の吸遮音性能計測装置
Jonasson Sound intensity and sound reduction index
CN210051728U (zh) 一种可变尺寸的车辆声学包隔声性能测试窗
CN109307609B (zh) 基于整车半消声室的轨道列车客室内吸声系数测试方法
CN204882107U (zh) 一种门窗隔声性能的检测装置
CN115468776A (zh)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的隔音性能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10426460B (zh) 一种水声材料去耦特性参数的行波管测量装置与方法
Girdhar et al. Improved low-frequency sound measurements for impact insulation class (IIC) rating using a comparison technique
Berardi et al. Exploring acoustical approaches for pre-screening the airtightness of building enclosures
De Mey et al. Exploiting the laboratory measurement of sound transmission loss by the sound intensity technique
Assaf et al.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sound transmission through single, double and laminated glazing
Watts In situ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transmission loss of noise barriers
Fothergill An investigation of simple methods for assessing reverberation time
Van Zyl et al. Determination of sound reduction indices in the presence of flanking transmis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