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97258B - 富硒藤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富硒藤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97258B
CN113197258B CN202110526690.4A CN202110526690A CN113197258B CN 113197258 B CN113197258 B CN 113197258B CN 202110526690 A CN202110526690 A CN 202110526690A CN 113197258 B CN113197258 B CN 1131972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enium
vine tea
weight
parts
ri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266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97258A (zh
Inventor
卢梅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zhou Endianxi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zhou Endianxi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zhou Endianxi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zhou Endianxi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2669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972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97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72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972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72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34Tea substitutes, e.g. matè; Extracts or infusion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BPHOSPHATIC FERTILISERS
    • C05B7/00Fertilisers based essentially on alkali or ammonium orthophosph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05G3/50Surfactants; Emulsifi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5/00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5/20Liquid fertilis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硒藤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前处理:从藤茶叶采摘前一段时间开始,每天给藤茶苗木喷施富硒叶面肥;(2)采摘:采摘喷施富硒叶面肥的藤茶嫩叶,清洗,晾干,得到待处理藤茶嫩叶;(3)加工:向待处理藤茶嫩叶均匀喷洒富硒营养液,再依次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工序,得到富硒藤茶。本发明的富硒藤茶不仅原料绿色健康、方法简单易于操作,而且藤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同时还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降血糖等保健功效。

Description

富硒藤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富硒藤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硒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疾病防治、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和防止衰老等方面有重要意义,硒与人类生长、发育和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人体内缺硒会诱发多种疾病,如克山病、肠胃病、癌症、心脑血管病、关节炎等。无机硒毒性相对较强,生物活性低,而吸收率较低,有机硒生物活性高,毒性小,因此在补硒时以大分子有机硒为最安全有效的方法。硒在生物体内主要以有机硒的形式存在。植物有机硒是人类营养硒来源的基本途径,施硒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中的硒含量,而且可以有效改善作物其他品质。利用植物把人体无法直接利用的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通过食用富硒植物提高人体中硒的摄入量。
藤茶,即葡萄科蛇葡萄属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显齿蛇葡萄的幼嫩茎叶,俗称茅岩莓茶、神仙草、土甘草等,味甘性凉,其最为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黄酮,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抑菌、抗癌防癌等药理功效,为民间茶用和药用的两用植物。其中,富硒藤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活性物质、有机酸、糖甙类、酚性物质、类黄酮、水杨梅素等活性物质,具有清热解毒、提高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活力、预防治疗糖尿病、保肝护肝、抗菌消炎、降压降脂、利尿利便等功效,被誉为“血液的天然抗生素、血管的保护神和清除人体有害物质的清洁剂”。
申请号为200510031344.X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富硒藤茶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步骤如下:采摘的显齿蛇葡萄藤嫩叶清洗后风干表面水→杀青→揉捻→解块→喷洒亚硒酸钠溶液→搅拌烘干→加龙须绞股蓝茶及甘草混合→成品富有机硒藤茶;其主要通过在显齿蛇葡萄藤嫩叶上喷洒亚硒酸钠溶液,以增加藤茶的有机硒含量。然而该方法制备的藤茶中硒仍然是以无机硒为主,长期饮用,对人体会有副作用产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硒藤茶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富硒藤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采摘藤茶嫩叶,清洗,晾干,得到待处理藤茶嫩叶;
(2)加工:向待处理藤茶嫩叶均匀喷洒富硒营养液,所述待处理藤茶嫩叶与富硒营养液的质量比为(7-12):1,然后在相对湿度55-65%、20-30℃晾干8-12小时,再依次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工序,得到富硒藤茶。
藤茶施用硒肥的方式有基施和叶面喷施,以亚硒酸钠为代表的的无机硒,由于使用方便、价格便宜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硒肥;而硒肥的过量使用不仅对土壤酶活产生抑制作用,而且极易造成环境污染。与基施相比,叶面喷施的优势在于,直接的叶面吸收途径确保了植物的高度吸收同化,降低了由土壤吸附、化学或微生物介导转化引起的损失,同时也减少了土壤中无机硒的累积,是作物补硒的一种操作简单、经济有效、安全无污染的方法。
进一步地,一种富硒藤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前处理:从藤茶叶采摘前40-80天开始,每天下午5时给藤茶苗木喷施富硒叶面肥,喷施量为10-30千克/亩;若喷施后不足8小时下雨,应补喷一次;
(2)采摘:采摘喷施40-80天富硒叶面肥的藤茶嫩叶,清洗,晾干,得到待处理藤茶嫩叶;
(3)加工:向待处理藤茶嫩叶均匀喷洒富硒营养液,所述待处理藤茶嫩叶与富硒营养液的质量比为(7-12):1,然后在相对湿度55-65%、20-30℃晾干8-12小时,再依次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工序,得到富硒藤茶。
所述富硒叶面肥,采用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取45-60重量份花生粕、4-8重量分氯化钠、6-9重量份葡萄糖、5-8重量份糖蜜、12-16重量份硫酸铵、6-10重量份磷酸氢二钾、11-15重量份硫酸镁和280-320重量份水,混合均匀后调节pH至6-7,在118-123℃灭菌15-25min,冷却至室温后,加入8-15重量份发酵菌,在30-40℃下恒温培养30-40h,然后加入40-60重量份0.8-1.2mol/L的亚硒酸钠水溶液,混合均匀后继续在30-40℃下恒温培养90-100h,结束后将发酵产物进行过滤,得到滤液,再加入助剂与滤液混合,助剂与滤液的质量比为(0.8-1.2):1000,得到富硒叶面肥。
所述助剂为N-十二烷基-N-甲基葡萄糖酰胺、十二烷基糖苷、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助剂为N-十二烷基-N-甲基葡萄糖酰胺。
N-十二烷基-N-甲基葡萄糖酰胺,是一种含氮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助剂性能温和,刺激性小,生物降解性好,毒性低,对环境和生物安全性高,低泡沫,与植物叶面的粘附性强,从而促进藤茶对叶面肥的吸收。
所述发酵菌为嗜酸乳杆菌、双歧乳杆菌、蜡质芽孢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发酵菌为鼠李糖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混合物,其中鼠李糖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质量比为(1-3):(2-5)。
花生粕,是以花生为原料,经高温压榨提取油脂后的副产物,其蛋白质含量高达50%,富含多种氨基酸,如酸性氨基酸、疏水性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
本发明先将发酵菌与含有花生粕的液体基料进行发酵,促使花生粕中包裹在蛋白高级结构内部的含有芳香族的氨基酸残基的肽链释放出来,然后再加入亚硒酸钠进一步发酵,随着发酵的进行,发酵产物的水解度不断提高,导致从肽链上解离的氨基酸不断增多,而且亚硒酸钠能够通过硫酸盐作用进入发酵菌内部,一部分被还原成硒纳米粒子释放到发酵液中,另一部分与游离的氨基酸结合形成有机硒,提高了植物对硒的吸收效率以及发酵液中的有益物质含量,促进了植物生长以及营养价值的提升。
所述富硒营养液为纳米硒悬浮液、亚硒酸钠溶液中的一种。
所述亚硒酸钠溶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将1-3重量份亚硒酸钠溶于90-120重量份水中,得到亚硒酸钠溶液。
与有机硒和无机硒相比,纳米硒生物相容性更好,细胞毒性更低,生物利用度更高、生物活性更好。此外,硒纳米颗粒与其他纳米材料相同,还具有高的颗粒分散性以及大的表面积等特性。
生物合成是一种生物相容、安全、环保且可回收的制备硒纳米材料的方法。与传统化学方法合成的纳米硒相比,尺寸更均匀,耐高温,更稳定,且更易于被机体吸收、毒性小,具有无机硒盐与有机硒共有的功能,如抗肿瘤、抗氧化、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因此,本发明在藤茶的加工过程中通过喷洒纳米硒悬浮液来增加硒含量。
植物富含不同类型的天然化合物,如生物碱、酚类、黄酮类化合物和萜类化合物等。使用植物提取物作为碳水化合物,酚类,类黄酮,单宁和生物碱等天然化合物的广泛来源进行绿色合成,除了在整个过程中保持无菌环境的能力外,它们还可以作为安全的还原剂和稳定剂控制生物合成纳米材料的尺寸和形式。
优选的,所述富硒营养液为纳米硒悬浮液。
所述纳米硒悬浮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1)麻黄提取液制备:将麻黄茎用水洗净、烘干后粉碎,得到麻黄粉末;取16-22重量份麻黄粉末置于180-210重量份水中,然后在70-80℃下以600-1000rpm搅拌85-100min,再放入超声波频率为30-40kHz、超声功率为300-500W的超声中提取30-45min,结束后进行抽滤,收集滤液;将得到的滤液放到灭菌锅中,在118-123℃灭菌20-30min,取出后将其浓缩至原体积的三分之一,得到麻黄提取液;
2)硒纳米颗粒的制备:取1-3重量份亚硒酸钠溶于15-25重量份水中,形成溶液a;然后将溶液a加入上述步骤1)得到的全部麻黄提取液中,在室温下以1000-1500rpm的转速搅拌5-8h,结束后离心,并将沉淀用水洗涤三次,再将沉淀分散在90-120重量份水中备用,得到纳米硒悬浮液。
麻黄提取液中包含多种特有的次生代谢产物,如可用于还原的酚类化合物、类黄酮和单宁酸,它们是硒纳米粒子的稳定及绿色合成的潜在还原材料。其中,多酚化合物具有电子共振杂化作用,类黄酮是酚类的一个子类,难以被分解,因此本发明利用植物提取液还原制备硒纳米颗粒,这些生物分子聚集并结合在纳米颗粒表面,导致纳米颗粒表面带负电荷,然后通过电荷作用控制纳米颗粒的尺寸,同时防止其聚集并保证其稳定性。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1、本发明将亚硒酸钠水溶液和菌种及含有花生粕的液体基料共同发酵,再与助剂混合制备了含有氨基酸的富硒叶面肥,用于喷施藤茶植株,在将无机硒转化为植株易于吸收利用的有机硒同时,也增加了叶面肥中的氨基酸等有益物质的含量,从而保证了藤茶植株中的硒含量,也促进了植株生长,保证了藤茶的质量。
2、本发明在制备富硒叶面肥时,添加了N-十二烷基-N-甲基葡萄糖酰胺作为助剂,不仅能够降低藤茶叶面的表面张力,增加叶面肥与藤茶叶的粘附性,其自身还含有氮,能够软化叶面细胞的角质层,加速叶面肥中的营养物质渗入和吸收。
3、本发明在藤茶的加工过程中喷洒利用麻黄提取液制备的硒纳米颗粒,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藤茶中的硒含量,另一方面硒纳米颗粒表面结合了麻黄提取液中的生物分子,有利于藤茶抗氧化活性的提高。
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硒藤茶及其制备方法,不仅原料绿色健康、方法简单易于操作,而且制备的藤茶含有微量元素硒,同时还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降血糖等保健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
本申请中部分原料的介绍:
藤茶苗木,实施例中为种植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的定植三年的生长健壮(无干枯枝和病虫枝)、根系发达的藤茶苗木。
麻黄茎,采用市售3年树龄的木麻黄的茎,购于漳州绿正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N-十二烷基-N-甲基葡萄糖酰胺,CAS号:87246-22-8,购于广州市宸宇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花生粕,购于临沂市惠泽源油脂有限公司。
亚硒酸钠,CAS:10102-18-8,食品级,购于武汉聚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鼠李糖乳杆菌,菌株编号:-LR76,有效活菌数:3.0×1011CFU/g,购于仙农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枯草芽孢杆菌,有效活菌数:2000亿CFU/g,平台编号:bio-67659,购于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实施例1
一种富硒藤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采摘藤茶嫩叶,清洗,晾干,得到待处理藤茶嫩叶;
(2)加工:向待处理藤茶嫩叶均匀喷洒亚硒酸钠溶液,所述待处理藤茶嫩叶与亚硒酸钠溶液的质量比为9:1,然后在相对湿度60%、25℃晾干10小时,再依次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工序,得到富硒藤茶。
所述亚硒酸钠溶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将2重量份亚硒酸钠溶于100重量份去离子水中,得到亚硒酸钠溶液。
实施例2
一种富硒藤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前处理:从藤茶叶采摘前60天开始,每天下午5时给藤茶苗木喷施富硒叶面肥,喷施量为20千克/亩;若喷施后不足8小时下雨,应补喷一次;
(2)采摘:采摘喷施60天富硒叶面肥的藤茶嫩叶,清洗,晾干,得到待处理藤茶嫩叶;
(3)加工:向待处理藤茶嫩叶均匀喷洒亚硒酸钠溶液,所述待处理藤茶嫩叶与亚硒酸钠溶液的质量比为9:1,然后在相对湿度60%、25℃晾干10小时,再依次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工序,得到富硒藤茶。
所述富硒叶面肥,采用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取50重量份花生粕、5重量分氯化钠、8重量份葡萄糖、7重量份糖蜜、14重量份硫酸铵、8重量份磷酸氢二钾、13重量份硫酸镁和300重量份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调节pH至6.5,在120℃灭菌20min,冷却至室温后,加入10重量份鼠李糖乳杆菌,在35℃下恒温培养36h,然后加入50重量份1mol/L的亚硒酸钠水溶液,混合均匀后继续在35℃下恒温培养96h,结束后将发酵产物进行过滤,得到富硒叶面肥。
所述亚硒酸钠溶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将2重量份亚硒酸钠溶于100重量份去离子水中,得到亚硒酸钠溶液。
实施例3
一种富硒藤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前处理:从藤茶叶采摘前60天开始,每天下午5时给藤茶苗木喷施富硒叶面肥,喷施量为20千克/亩;若喷施后不足8小时下雨,应补喷一次;
(2)采摘:采摘喷施60天富硒叶面肥的藤茶嫩叶,清洗,晾干,得到待处理藤茶嫩叶;
(3)加工:向待处理藤茶嫩叶均匀喷洒亚硒酸钠溶液,所述待处理藤茶嫩叶与亚硒酸钠溶液的质量比为9:1,然后在相对湿度60%、25℃晾干10小时,再依次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工序,得到富硒藤茶。
所述富硒叶面肥,采用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取50重量份花生粕、5重量分氯化钠、8重量份葡萄糖、7重量份糖蜜、14重量份硫酸铵、8重量份磷酸氢二钾、13重量份硫酸镁和300重量份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调节pH至6.5,在120℃灭菌20min,冷却至室温后,加入10重量份鼠李糖乳杆菌,在35℃下恒温培养36h,然后加入50重量份1mol/L的亚硒酸钠水溶液,混合均匀后继续在35℃下恒温培养96h,结束后将发酵产物进行过滤,得到滤液,再加入N-十二烷基-N-甲基葡萄糖酰胺与滤液混合,N-十二烷基-N-甲基葡萄糖酰胺与滤液的质量比为1:1000,得到富硒叶面肥。
所述亚硒酸钠溶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将2重量份亚硒酸钠溶于100重量份去离子水中,得到亚硒酸钠溶液。
实施例4
一种富硒藤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前处理:从藤茶叶采摘前60天开始,每天下午5时给藤茶苗木喷施富硒叶面肥,喷施量为20千克/亩;若喷施后不足8小时下雨,应补喷一次;
(2)采摘:采摘喷施60天富硒叶面肥的藤茶嫩叶,清洗,晾干,得到待处理藤茶嫩叶;
(3)加工:向待处理藤茶嫩叶均匀喷洒亚硒酸钠溶液,所述待处理藤茶嫩叶与亚硒酸钠溶液的质量比为9:1,然后在相对湿度60%、25℃晾干10小时,再依次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工序,得到富硒藤茶。
所述富硒叶面肥,采用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取50重量份花生粕、5重量分氯化钠、8重量份葡萄糖、7重量份糖蜜、14重量份硫酸铵、8重量份磷酸氢二钾、13重量份硫酸镁和300重量份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调节pH至6.5,在120℃灭菌20min,冷却至室温后,加入10重量份枯草芽孢杆菌,在35℃下恒温培养36h,然后加入50重量份1mol/L的亚硒酸钠水溶液,混合均匀后继续在35℃下恒温培养96h,结束后将发酵产物进行过滤,得到滤液,再加入N-十二烷基-N-甲基葡萄糖酰胺与滤液混合,N-十二烷基-N-甲基葡萄糖酰胺与滤液的质量比为1:1000,得到富硒叶面肥。
所述亚硒酸钠溶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将2重量份亚硒酸钠溶于100重量份去离子水中,得到亚硒酸钠溶液。
实施例5
一种富硒藤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前处理:从藤茶叶采摘前60天开始,每天下午5时给藤茶苗木喷施富硒叶面肥,喷施量为20千克/亩;若喷施后不足8小时下雨,应补喷一次;
(2)采摘:采摘喷施60天富硒叶面肥的藤茶嫩叶,清洗,晾干,得到待处理藤茶嫩叶;
(3)加工:向待处理藤茶嫩叶均匀喷洒亚硒酸钠溶液,所述待处理藤茶嫩叶与亚硒酸钠溶液的质量比为9:1,然后在相对湿度60%、25℃晾干10小时,再依次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工序,得到富硒藤茶。
所述富硒叶面肥,采用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取50重量份花生粕、5重量分氯化钠、8重量份葡萄糖、7重量份糖蜜、14重量份硫酸铵、8重量份磷酸氢二钾、13重量份硫酸镁和300重量份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调节pH至6.5,在120℃灭菌20min,冷却至室温后,加入10重量份发酵菌,在35℃下恒温培养36h,然后加入50重量份1mol/L的亚硒酸钠水溶液,混合均匀后继续在35℃下恒温培养96h,结束后将发酵产物进行过滤,得到滤液,再加入N-十二烷基-N-甲基葡萄糖酰胺与滤液混合,N-十二烷基-N-甲基葡萄糖酰胺与滤液的质量比为1:1000,得到富硒叶面肥。
所述发酵菌为鼠李糖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混合物,其中鼠李糖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质量比为2:3。
所述亚硒酸钠溶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将2重量份亚硒酸钠溶于100重量份去离子水中,得到亚硒酸钠溶液。
实施例6
一种富硒藤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前处理:从藤茶叶采摘前60天开始,每天下午5时给藤茶苗木喷施富硒叶面肥,喷施量为20千克/亩;若喷施后不足8小时下雨,应补喷一次;
(2)采摘:采摘喷施60天富硒叶面肥的藤茶嫩叶,清洗,晾干,得到待处理藤茶嫩叶;
(3)加工:向待处理藤茶嫩叶均匀喷洒纳米硒悬浮液,所述待处理藤茶嫩叶与纳米硒悬浮液的质量比为9:1,然后在相对湿度60%、25℃晾干10小时,再依次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工序,得到富硒藤茶。
所述富硒叶面肥,采用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取50重量份花生粕、5重量分氯化钠、8重量份葡萄糖、7重量份糖蜜、14重量份硫酸铵、8重量份磷酸氢二钾、13重量份硫酸镁和300重量份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调节pH至6.5,在120℃灭菌20min,冷却至室温后,加入10重量份发酵菌,在35℃下恒温培养36h,然后加入50重量份1mol/L的亚硒酸钠水溶液,混合均匀后继续在35℃下恒温培养96h,结束后将发酵产物进行过滤,得到滤液,再加入N-十二烷基-N-甲基葡萄糖酰胺与滤液混合,N-十二烷基-N-甲基葡萄糖酰胺与滤液的质量比为1:1000,得到富硒叶面肥。
所述发酵菌为鼠李糖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混合物,其中鼠李糖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质量比为2:3。
所述纳米硒悬浮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1)麻黄提取液制备:将麻黄茎用去离子水洗净、烘干后粉碎,过60目筛,得到麻黄粉末;取20重量份麻黄粉末置于200重量份去离子水中,然后在75℃下以800rpm搅拌90min,再放入超声波频率为35kHz、超声功率为400W的超声中提取40min,结束后进行抽滤,收集滤液;将得到的滤液放到灭菌锅中,在121℃灭菌25min,取出后将其浓缩至原体积的三分之一,得到麻黄提取液;
2)硒纳米颗粒的制备:取2重量份亚硒酸钠溶于20重量份去离子水中,形成溶液a;然后将溶液a加入上述步骤1)得到的全部麻黄提取液中,在室温下以1200rpm的转速搅拌6h,结束后离心,并将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再将沉淀分散在100重量份去离子水中备用,得到纳米硒悬浮液。
测试例1
硒含量:将上述实施例制备的富硒藤茶用粉碎机粉碎,过40目筛,准确称取2g,根据GB 5009.93-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硒的测定第一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试本申请中的富硒藤茶的硒含量,测试结果见表1。
表1:硒含量测试结果
硒含量(mg/kg)
实施例1 1.86
实施例2 3.18
实施例3 3.57
实施例4 3.60
实施例5 3.95
实施例6 4.59
以上结果可知,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2在采摘前对藤茶植株进行喷施富硒叶面肥,其藤茶中的硒含量明显高于实施例1,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将亚硒酸钠水溶液和菌种及含有花生粕的液体基料共同发酵制备了含有氨基酸的富硒叶面肥,用于喷施藤茶植株,直接将无机硒转化为植株易于吸收利用的有机硒,促进了藤茶植株对富硒叶面肥的吸收利用,不仅保证了藤茶植株中的硒含量,还可以促进藤茶植株生长、保证富硒藤茶的质量。比较实施例2和3可见,实施例3在制备富硒叶面肥时,添加了N-十二烷基-N-甲基葡萄糖酰胺作为助剂,不仅降低了藤茶叶面的表面张力,增加叶面肥与藤茶叶的粘附性,其自身还含有氮,能够软化叶面细胞的角质层,加速叶面肥中的营养物质渗入和吸收,进而加速富硒叶面肥的吸收和转化。本发明实施例6在藤茶的加工过程中喷洒利用麻黄提取液制备的硒纳米颗粒,能够快速有效地提高富硒藤茶的硒含量。
测试例2
体内抗氧化测试:
富硒藤茶提取液的制备:分别称取实施例1-6制备的富硒藤茶2g,粉碎至40目,加入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100mL,于80℃下回流提取2次,每次2h,将提取液合并,静置30min后转移至100mL容量瓶,定容,再转移至离心管内,4000rpm离心10min,收集上清液,即得富硒藤茶提取液备用。
动物分组与模型建立:ICR小鼠(20g)饲养于清洁安静、温度适宜的SPF级动物实验房,饲养条件:25℃,相对湿度55%,每12h昼夜间断性照明,适应性饲养3d。取上述小鼠,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成8组,每组10只,即空白组、D-半乳糖氧化损伤模型组、实施例1-6富硒藤茶分别制备的富硒藤茶提取液各一组。除空白组小鼠外,其余各组小鼠建立小鼠D-半乳糖氧化损伤模型,即各组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生理盐水溶液300mg/kg(空白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注射30d。实验期间按设计剂量和分组同步灌胃给药,每日1次。各组小鼠末次给药后1h(禁食不禁水8h),小鼠眼眶取血并分离血清,冷冻备用。
抗氧化检测:按试剂盒说明书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测试结果见表2;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测定试剂盒(SOD)购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表2:体内抗氧化测试结果
SOD活性(U/mL)
空白组 105.78
模型组 66.82
实施例1 69.34
实施例2 78.69
实施例3 82.93
实施例4 83.36
实施例5 86.41
实施例6 91.57
以上可知,富硒藤茶中最为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黄酮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作用,以及富硒藤茶中的硒对于活性氧及活性氧衍生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实施例6制备的富硒藤茶具有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其原因可能是:1)藤茶中的硒含量较高,硒对于活性氧及活性氧衍生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2)在藤茶的加工过程中喷洒利用麻黄提取液制备的硒纳米颗粒,硒纳米颗粒的表面结合了麻黄提取液中的类黄酮和单宁酸等生物分子,促进了藤茶抗氧化活性的提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

1.富硒藤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前处理:从藤茶叶采摘前40-80天开始,每天下午5时给藤茶苗木喷施富硒叶面肥,喷施量为10-30千克/亩;
(2)采摘:采摘喷施40-80天富硒叶面肥的藤茶嫩叶,清洗,晾干,得到待处理藤茶嫩叶;
(3)加工:向待处理藤茶嫩叶均匀喷洒富硒营养液,所述待处理藤茶嫩叶与富硒营养液的质量比为(7-12):1,然后在相对湿度55-65%、20-30℃晾干8-12小时,再依次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工序,得到富硒藤茶;
所述富硒营养液为纳米硒悬浮液;所述纳米硒悬浮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1)麻黄提取液制备:将麻黄茎用水洗净、烘干后粉碎,得到麻黄粉末;取16-22重量份麻黄粉末置于180-210重量份水中,然后在70-80℃下以600-1000rpm搅拌85-100min,再放入超声波频率为30-40kHz、超声功率为300-500W的超声中提取30-45min,结束后进行抽滤,收集滤液;将得到的滤液放到灭菌锅中,在118-123℃灭菌20-30min,取出后将其浓缩至原体积的三分之一,得到麻黄提取液;
2)硒纳米颗粒的制备:取1-3重量份亚硒酸钠溶于15-25重量份水中,形成溶液a;然后将溶液a加入上述步骤1)得到的全部麻黄提取液中,在室温下以1000-1500rpm的转速搅拌5-8h,结束后离心,并将沉淀用水洗涤,再将沉淀分散在90-120重量份水中备用,得到纳米硒悬浮液;
所述富硒叶面肥,采用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取45-60重量份花生粕、4-8重量分氯化钠、6-9重量份葡萄糖、5-8重量份糖蜜、12-16重量份硫酸铵、6-10重量份磷酸氢二钾、11-15重量份硫酸镁和280-320重量份水,混合均匀后调节pH至6-7,在118-123℃灭菌15-25min,冷却至室温后,加入8-15重量份发酵菌,在30-40℃下恒温培养30-40h,然后加入40-60重量份0.8-1.2mol/L的亚硒酸钠水溶液,混合均匀后继续在30-40℃下恒温培养90-100h,结束后将发酵产物进行过滤,得到滤液,再加入助剂与滤液混合,助剂与滤液的质量比为(0.8-1.2):1000,得到富硒叶面肥;
所述助剂为N-十二烷基-N-甲基葡萄糖酰胺;
所述发酵菌为鼠李糖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混合物,其中鼠李糖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质量比为(1-3):(2-5)。
CN202110526690.4A 2021-05-14 2021-05-14 富硒藤茶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31972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26690.4A CN113197258B (zh) 2021-05-14 2021-05-14 富硒藤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26690.4A CN113197258B (zh) 2021-05-14 2021-05-14 富硒藤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97258A CN113197258A (zh) 2021-08-03
CN113197258B true CN113197258B (zh) 2023-10-31

Family

ID=77031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26690.4A Active CN113197258B (zh) 2021-05-14 2021-05-14 富硒藤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972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47381B (zh) * 2022-06-07 2024-03-12 张家界茅岩河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富硒绿莓茶的制备方法
CN115177648B (zh) * 2022-08-24 2023-11-24 暨南大学 一种快速促进采摘菊叶黄酮累积和富硒转化的方法及应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1928A (zh) * 2012-10-12 2013-04-03 恩施和诺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富硒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51000A (zh) * 2014-08-12 2014-11-19 武汉鼎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富硒发酵液叶面肥及应用
CN108383652A (zh) * 2018-03-21 2018-08-10 南通蛇类治疗研究所 农业废弃物培育富硒锗绿色有机元素营养肥
WO2019073092A1 (es) * 2017-10-09 2019-04-18 Fertinagro Biotech, S.L. Fertilizante foliar y utilización del mismo
CN110050861A (zh) * 2019-05-24 2019-07-26 龚士华 一种藤茶及其制作工艺
CN111937978A (zh) * 2020-08-20 2020-11-17 贵州开阳蓝芝茶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富硒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12370465A (zh) * 2020-10-29 2021-02-1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羊栖菜多糖功能化纳米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710822A (zh) * 2020-12-17 2021-04-27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食用菌多糖及其硒化衍生物的体外模拟消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1928A (zh) * 2012-10-12 2013-04-03 恩施和诺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富硒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51000A (zh) * 2014-08-12 2014-11-19 武汉鼎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富硒发酵液叶面肥及应用
WO2019073092A1 (es) * 2017-10-09 2019-04-18 Fertinagro Biotech, S.L. Fertilizante foliar y utilización del mismo
CN108383652A (zh) * 2018-03-21 2018-08-10 南通蛇类治疗研究所 农业废弃物培育富硒锗绿色有机元素营养肥
CN110050861A (zh) * 2019-05-24 2019-07-26 龚士华 一种藤茶及其制作工艺
CN111937978A (zh) * 2020-08-20 2020-11-17 贵州开阳蓝芝茶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富硒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12370465A (zh) * 2020-10-29 2021-02-1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羊栖菜多糖功能化纳米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710822A (zh) * 2020-12-17 2021-04-27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食用菌多糖及其硒化衍生物的体外模拟消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he Antimicrobial, Antioxidant, and Anticancer Activity of Greenly Synthesized Selenium and Zinc Composite Nanoparticles Using Ephedra aphylla Extract";Mustafa Mohsen El-Zayat,et al.;《Biomolecules》;第11卷(第470期);第1-1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97258A (zh) 2021-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97258B (zh) 富硒藤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23122B (zh) 一种具有抗疲劳功能的生物制剂及其制作方法
CN106912953A (zh) 虫草多糖复合物及其应用
CN102994305B (zh) 用蛹虫草、茧提取物制备保健食(疗)品之营养露酒的方法
CN101508961A (zh) 一种富铜酵母的制备方法
CN111662140A (zh) 一种改良大豆种植的植物发酵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59068B (zh) 一种利用食药真菌发酵三叶青获得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83840B (zh) 一种富硒藤茶
CN110616122A (zh) 一种壶瓶碎米荠富硒黄酒及其生产方法
KR101238968B1 (ko) 에르고티오닌이 함유된 산삼발효산물을 제조하는 방법
CN112535239B (zh) 一种用于禽畜日常保健促生长的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及应用
CN111955721A (zh) 一种天麻食用菌风味多酚液体植物酵素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75340A (zh) 一种松露菌活性肽的制备方法
CN105535035A (zh) 一种桦褐孔菌发酵培养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76236A (zh) 一种多糖纳米硒及其在富硒果蔬酵素中的应用
CN114190489A (zh) 一种基于杂交构树和艾草混合物的微生物发酵鸡用饲料制备方法
CN106260359A (zh) 一种雪莲培养物组合物灵芝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25033A (zh) 一种桑叶发酵组合物、制备方法、应用
CN107467569B (zh) 一种增强人体免疫力的香菇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632128A (zh) 来源于米曲霉的有机硒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85234A (zh) 一种猪饲料及投喂以增强免疫力的方法
CN105399558A (zh) 一种黑木耳培养基添加剂
CN113439838A (zh) 发酵方法、发酵产物及包含其的试剂盒
CN110713412A (zh) 一种生物硒复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TW565430B (en) Incubation method for obtaining solid culture of Zang Zhi, solid culture obtained therefro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