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95337A - 用于车辆的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95337A
CN113195337A CN201980084766.3A CN201980084766A CN113195337A CN 113195337 A CN113195337 A CN 113195337A CN 201980084766 A CN201980084766 A CN 201980084766A CN 113195337 A CN113195337 A CN 1131953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gear
torsion bar
steering device
gea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476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95337B (zh
Inventor
金应树
郑大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L Mand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nd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ndo Corp filed Critical Mand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195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53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953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53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09Electric motor acting on the steering colum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63Part of the steering column replaced by flexible means, e.g. cable or bel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00Steering gears
    • B62D3/02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 B62D3/12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of rack-and-pinion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03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common housing for motor and gear box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09Electric motor acting on the steering column
    • B62D5/0412Electric motor acting on the steering column the axes of motor and steering column being parallel
    • B62D5/0415Electric motor acting on the steering column the axes of motor and steering column being parallel the axes being coax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57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features of the drive means as such
    • B62D5/046Controlling the motor
    • B62D5/0463Controlling the motor calculating assisting torque from the motor based on driver inp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00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steering depending on driving conditions sensed and responded to, e.g. control circuits
    • B62D6/08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steering depending on driving conditions sensed and responded to, e.g. control circuits responsive only to driver input torque
    • B62D6/10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steering depending on driving conditions sensed and responded to, e.g. control circuits responsive only to driver input torque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sensing or determining torqu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施加到扭杆的扭矩被减弱,因而相对增加扭杆的刚度,从而提高对驾驶员方向盘操作的响应性能,增加响应扭矩范围,确保例如扭杆的组件的耐用性,并简化齿条相比于方向盘转数的移动距离的调整。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车辆的转向装置,更具体地,涉及用于车辆的转向装置,其可以减弱施加到扭杆的扭矩并因此相对增加扭杆的刚度,从而提高对驾驶员的方向盘操纵的响应性,增加响应扭矩范围,确保例如扭杆的部件的耐用性,并能够简化齿条相对于方向盘转数的移动距离的调整。
背景技术
转向轴设置有执行器(例如,马达)以产生辅助扭矩,从而允许驾驶员容易地操纵方向盘。执行器由设置在车辆中的电子控制单元控制。
电子控制单元从安装到车辆的传感器接收各种信息,例如车辆的速度或方向,并基于该信息发送用于控制执行器的电信号。
为了检测驾驶员的转向扭矩并将其发送到电子控制单元,在传统的转向装置中,与方向盘连接的输入轴和连接至与齿条啮合的小齿轮轴的输出轴经由扭杆联接在一起,联接到转向轴的扭矩传感器检测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的相位差,从而计算出驾驶员的转向扭矩并将转向扭矩发送到电子控制单元,并且执行器向输出轴产生由电子控制单元计算出的辅助扭矩。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扭杆的刚度较小,则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的相位差增加,从而降低对驾驶员的方向盘操作的响应性。因此,需要使用高刚性的扭杆。然而,在传统的转向装置中,扭杆与输入轴同轴设置。因此,扭杆的直径是有限的,因此其刚度的增加也是有限的。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在上述背景下进行的,并且旨在减弱施加到扭杆的扭矩,因而相对增加扭杆的刚度,从而提高对驾驶员的方向盘操纵的响应性,增加响应扭矩范围,确保例如扭杆的部件的耐用性,并能够简化齿条相对于方向盘转数的移动距离的调整。
本发明的目的不限于上述目的,并且根据以下详细描述,其它目的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车辆的转向装置,包括:输入轴,设置有输入轴齿轮;第一轴,设置有第一齿轮单元并通过输入轴旋转;第二轴,经由扭杆与所述第一轴联接并设置有第二齿轮单元;传感器,检测第一轴和第二轴之间的相位差;以及输出轴,设置有输出轴齿轮并通过第二轴旋转。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减弱施加到扭杆的扭矩,因而相对增加扭杆的刚度,从而提高对驾驶员的方向盘操纵的响应性,增加响应扭矩范围,确保例如扭杆的部件的耐用性,并能够简化齿条相对于方向盘转数的移动距离的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转向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的组装状态的平面图;
图3是图2的剖视图;
图4和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转向装置的剖视图;以及
图6至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转向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对本公开的示例或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参照附图,在附图中通过说明的方式示出了可以实施的具体示例或实施例,并且即使相同的附图标记和符号在彼此不同的附图中示出,它们也可以用于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组件。此外,在以下对本公开的示例或实施例的描述中,当确定描述可能使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主题不太清楚时,将省略并入本文的公知功能和组件的详细描述。本文中使用的诸如“包括”、“具有”、“包含”、“构成”、“组成”和“形成”的术语通常旨在允许添加其它组件,除非这些术语与术语“仅”一起使用。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旨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
本文中可以使用诸如“第一”、“第二”、“A”、“B”、“(A)”或“(B)”的术语来描述本公开的元件。这些术语中的每一个不是用于限定元件的本质、次序、顺序或数量等,而是仅用于将相应元件与其它元件区分开。
当提到第一元件“连接或联接到”、“接触或重叠”等第二元件时,应解释为,不仅第一元件可以“直接连接或联接到”或“直接接触或重叠”第二元件,而且第三元件也可以“插入”在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之间,或者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可以经由第四元件彼此“连接或联接”、“接触或重叠”等。此处,第二元件可以被包括在彼此“连接或联接”、“接触或重叠”等的两个或更多个元件中的至少一个中。
当诸如“之后”、“随后”、“接着”、“之前”等的与时间相关的术语用于描述元件或配置的过程或操作,或操作、处理、制造方法中的流程或步骤时,这些术语可以用于描述非连续或非顺序的过程或操作,除非术语“直接”或“立即”一起使用。
另外,当提到任何尺寸、相对尺寸等时,即使未指定相关描述,也应考虑元件的数值或特征或相应信息(例如,级别、范围等),包括可能由各种因素(例如,过程因素、内部或外部影响、噪音等)引起的容差或误差范围。此外,术语“可以”完全涵盖术语“能够”的所有含义。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转向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1的组装状态的平面图。图3是图2的剖视图。图4和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转向装置的剖视图。图6至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转向装置的剖视图。
根据本发明,车辆的转向装置100包括:输入轴102,设置有输入轴齿轮104;第一轴111,设置有第一齿轮单元113并通过输入轴102旋转;第二轴112,经由扭杆311与第一轴111联接并设置有第二齿轮单元114;传感器312,检测第一轴111和第二轴112之间的相位差;以及输出轴103,设置有输出轴齿轮105并通过第二轴112旋转。
参照图1和图2,输入轴102与方向盘101连接,并且驾驶员的转向扭矩被施加到输入轴102。输出轴103与跟齿条(未示出)啮合的小齿轮轴(未示出)连接以通过驾驶员的转向扭矩和马达301的扭矩而线性移动齿条(这将在下面描述),从而使车辆转向。
在这种情况下,输入轴102和输出轴103在轴向上彼此间隔开。设置了模块110,其经由第一皮带121和第二皮带122与输入轴102和输出轴103连接,以将动力从输入轴102传递到输出轴103。
换言之,模块110包括壳体115以容纳例如第一轴111、第二轴112、扭杆311、传感器312和马达301。施加到输入轴102的驾驶员转向扭矩通过输入轴102和第一轴111之间的齿轮比减弱,然后施加到扭杆311。传感器312根据第一轴111和第二轴112之间的相位差检测驾驶员的转向扭矩,并且马达301的扭矩通过第二轴112和输出轴103之间的齿轮比放大,然后施加到输出轴103。
尽管在附图中未示出,但壳体115联接到车身,并且模块110紧固到输入轴102和输出轴103,并且安装第一皮带121和第二皮带122。
根据本发明,在车辆的转向装置100中,由于模块110通过第一皮带121和第二皮带122连接到输入轴102和输出轴103,因此模块110可以被安装或拆卸,并且输入轴102和第一轴111之间的齿轮比以及输出轴103和第二轴112之间的齿轮比可以简单地改变,这在下面详细描述。
下面参照图3进行描述。
根据本发明,在车辆的转向装置100中,输入轴102和输出轴103经由第一轴111和第二轴112连接在一起。具体地,输入轴102设置有输入轴齿轮104,第一轴111设置有第一齿轮单元113,使得它们经由第一皮带121连接。输出轴103设置有输出轴齿轮105,第二轴112设置有第二齿轮单元114,使得它们经由第二皮带122连接。
第一轴111和第二轴112经由扭杆311联接,并且传感器312检测第一轴111和第二轴112之间的相位差,从而通过与扭杆311的刚度的关系来检测驾驶员的转向扭矩。
换言之,第一轴111、第二轴112和扭杆311具有与输入轴102和输出轴103的轴线不同的轴线,从而传感器312通过第一轴111和第二轴112之间的相位差,而不是通过输入轴102和输出轴103之间的相位差,来检测驾驶员的转向扭矩。
传感器312面向在下面描述的突起313,并将通过第一轴111和第二轴112之间的相位差检测到的驾驶员转向扭矩发送到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未示出),并且电子控制单元控制马达301(在下面描述),向第二轴112产生扭矩以帮助驾驶员操纵方向盘101。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齿轮单元113可以形成有小于输入轴齿轮104的直径D1的直径d1,并且第二齿轮单元114可以形成有小于输出轴齿轮105的直径D2的直径d2。
换言之,由于施加到输入轴102的转向扭矩通过第一齿轮单元113和输入轴齿轮104之间的齿轮比(以下称为第一齿轮比D1/d1)被减弱,因此施加到扭杆311的扭矩被减弱,因而扭杆311的刚度相对增加。
施加到扭杆311的扭矩被减弱,从而相对地增加刚度。因此,与扭杆与输入轴和输出轴同轴设置的传统转向装置相比,在相同扭杆刚度和转向扭矩的假设下,扭杆311的两个相对端扭转的角度减小,从而减小第一轴111和第二轴112之间的相位差。
换言之,由于第一轴111和第二轴112之间的相位差减小,因此输入轴102和输出轴103之间的相位差也减小,因而提高了对驾驶员的方向盘操纵的响应性。
此外,由于输入轴102和输出轴103之间的相位差减小,因此传感器312可测量的扭矩范围扩大,因而增加响应于驾驶员方向盘操纵的扭矩范围。
此外,由于施加到扭杆311的扭矩被减弱,因此扭杆311以及下面描述的销601和701可以确保耐用性。
随后,施加到输出轴齿轮105并传递到小齿轮轴的扭矩再次通过第二齿轮单元114和输出轴齿轮105之间的齿轮比(以下称为第二齿轮比D2/d2)被放大。
此外,由于通过马达301施加到第二轴112的扭矩也被第二齿轮比放大,因此即使在使用低功率马达时也可以容易地帮助驾驶员操纵方向盘。
换言之,驾驶员的转向扭矩和马达301的扭矩之和通过第二齿轮单元114和输出轴齿轮105之间的齿轮比放大并施加到输出轴103。
同时,虽然在附图中示出输入轴齿轮104和输出轴齿轮105以及第一齿轮单元113和第二齿轮单元114分别单独地形成并且联接到输入轴102和输出轴103以及第一轴111和第二轴112,但不限于此,它们可以与各自对应的轴一体形成。然而,为了改变齿轮比,优选地,输入轴齿轮104、输出轴齿轮105、第一齿轮单元113和第二齿轮单元114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单独地形成并联接到轴。
随后,输入轴齿轮104和第一齿轮单元113以及输出轴齿轮105和第二齿轮单元114可以彼此直接啮合或者可以分别经由第一皮带121和第二皮带122连接。
如上所述,由于容纳例如第一轴111和第二轴112的壳体115被设置为构成模块110,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转向装置100可以允许模块110经由第一皮带121和第二皮带122简单地安装到输入轴102和输出轴103或从输入轴102和输出轴103拆卸。
此外,第一齿轮比和第二齿轮比可以具有不同的值。由于第一齿轮比和第二齿轮比被设置为不同的值,因此输入轴102和输出轴103的旋转角度可以彼此不同。
换言之,如果第一齿轮比等于第二齿轮比,则输入轴102和输出轴103将以相同的角度旋转。然而,如果第一齿轮比大于第二齿轮比,则输出轴103的旋转多于输入轴102的旋转,而如果第一齿轮比小于第二齿轮比,则输出轴103的旋转少于输入轴102的旋转。
在传统转向装置中,为了改变齿条相对于方向盘转数的移动距离,需要改变小齿轮轴的直径和齿轮的齿数,这是非常困难的。然而,在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转向装置100中,可以通过改变第一齿轮比和第二齿轮比来简单地调整齿条相对于方向盘101的转数的移动距离。
然而,如果输入轴齿轮104与第一齿轮单元113直接啮合,并且输出轴齿轮105与第二齿轮单元114直接啮合,则考虑到车辆的内部空间,增大或减小齿轮直径可能受到限制,或者输入轴102和输出轴103可能无法同轴放置。通过经由第一皮带121和第二皮带122连接齿轮,可以容易地改变齿轮比而没有这些问题。
参照图4,与图3的实施例相比,输入轴齿轮104形成有较大的直径(D1'>D1),或者输出轴齿轮105形成有较小的直径(D2'<D2),使得第一齿轮比可以增加或第二齿轮比可以减小,从而增加齿条相对于方向盘101的转数的移动距离。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皮带121的长度增加,而第二皮带122的长度减小。
参照图5,与图3的实施例相比,可以通过形成具有较小直径(D1”<D1)的输入轴齿轮104或形成具有较大直径(D2”>D2)的输出轴齿轮105来减小第一齿轮比或增加第二齿轮比,从而减小齿条相对于方向盘101的转数的移动距离。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皮带121的长度减小,而第二皮带122的长度增加。
虽然附图示出改变输入轴齿轮104和输出轴齿轮105的直径的实施例,但也可以在改变第一齿轮单元113和第二齿轮单元114的直径的同时改变第一齿轮比和第二齿轮比。可选地,可以仅改变输入轴齿轮104和输出轴齿轮105中的一个的直径或仅改变第一齿轮单元113和第二齿轮单元114中的一个的直径。
换言之,虽然齿轮被替换为具有更大或更小直径的其它齿轮以改变第一齿轮比和第二齿轮比,但是可以通过调节皮带的长度来简单地连接输入轴齿轮104和第一齿轮单元113并连接输出轴齿轮105和第二齿轮单元114。因此,齿轮比可以容易地改变,并且输入轴102和输出轴103可以同轴地设置,从而最小化转向装置100在车身中占据的空间。
同时,第一轴111和第二轴112可以是中空的,并且扭杆311的第一端插入第一轴111中,扭杆311的第二端(与第一端相对)可以插入第二轴112中。
换言之,扭杆311的第一端固定到第一轴111,而第二端固定到第二轴112,使得扭杆311的两个相对端在施加转向扭矩时扭转,导致第一轴111和第二轴112之间的相位差,该相位差由传感器312检测。
参照图6和图7,扭杆311的第一端可以压配合到第一轴111中或通过销601联接到第一轴111,或者第二端也可以压配合到第二轴112中或通过销701联接到第二轴112。
在经由销601和销701联接的情况下,孔形成为穿过第一轴111和第二轴112的内周表面和外周表面,并且对应的孔形成在扭杆311中,使得销601和销701压配合到孔中,以将扭杆311的两个相对端固定到第一轴111和第二轴112。
当扭杆311通过销601和销701联接时,施加到扭杆311的扭矩通过如上所述的第一齿轮比减弱,从而施加到销601和销701的扭矩也可以减弱,因而增加销601和销701的耐用性。
同时,可以设置壳体115以容纳第一轴111和第二轴112。由于扭杆311插入在第一轴111和第二轴112中,因此扭杆311也设置在壳体115内。
由于壳体115如上所述设置,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转向装置100中,第一轴111、第二轴112、扭杆311以及下面描述的传感器312和马达301设置在壳体115中以构成模块110。
由于配置了这种模块110,因此可以如上所述地通过第一皮带121和第二皮带122简单地将模块110安装到输入轴102和输出轴103或从输入轴102和输出轴103拆卸。
为了将模块110安装在输入轴102和输出轴103上,第一轴111的第一端从壳体115突出,第一齿轮单元113设置在从壳体115突出的第一轴的第一端上,并且第二轴112的第二端从壳体115突出,第二齿轮单元114可以设置在从壳体115突出的第二轴112的第二端上。
换言之,第一齿轮单元113和第二齿轮单元114位于壳体115的外侧。因此,在改变第一齿轮比和第二齿轮比时,可以如上所述简单地从壳体115的外部改变第一齿轮单元113和第二齿轮单元114,而不需要拆卸模块110。
第一轴111和第二轴112可以经由轴承321联接到壳体115。
此外,如上所述,检测第一轴111和第二轴112之间的相位差,使得基于扭杆311的刚度检测驾驶员的转向扭矩。这种传感器312联接到第一轴111和第二轴112中的一个,并且沿直径方向突出以面向传感器312的突起313可以设置在另一个上。
换言之,传感器312可以设置在第一轴111和第二轴112彼此相邻的位置。作为示例,如图所示,传感器312可以联接到第二轴112的第一端,并且突起313可以设置在第一轴111的第二端上。
突起313与第一轴111一起旋转,并且传感器312与第二轴112一起旋转,使得传感器312可以检测突起313的旋转角度,从而获得两个第一轴111和第二轴112之间的相位差。
尽管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可以设置沿圆周方向彼此间隔开的两个或更多个突起313。
此外,如上所述,可以设置马达301以向第二轴112产生扭矩。马达301可以设置在壳体115内部以构成模块110的一部分。
马达301可以被设置为向输出轴103产生扭矩。然而,优选地,如上所述,马达301向第二轴112产生扭矩以向输出轴103提供通过第二齿轮比放大的扭矩。
马达301的马达轴可以与第二轴112一体地形成。换言之,扭杆311的第二端可以插入马达轴中。
在这种情况下,扭杆311插入马达轴的第一端,并且马达轴的第二端从马达301突出以提供第二齿轮单元114。
可选地,参照图8,马达301可以具有中空的马达轴801,使得第二轴112可以插入并联接到马达轴801中。换言之,扭杆311插入其中的第二轴112可以插入中空马达轴801中。
在这种情况下,传感器312和第二齿轮单元114可以如图所示设置在马达轴801的端部,或者尽管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第二轴112可以从马达轴801突出,使得传感器312和第二齿轮单元114可以设置在第二轴112的端部。
通过这种形状的车辆的转向装置,可以减弱施加到扭杆的扭矩,因而相对地增加扭杆的刚度并减小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的相位差,从而提高对驾驶员方向盘操纵的响应性,增加响应扭矩范围,确保例如扭杆的部件的耐用性,并且能够简化齿条相对于方向盘101转数的移动距离的调整。
通过这种形状的车辆的转向装置,可以减弱施加到扭杆的扭矩,从而相对地增加扭杆的刚度。因此,第一轴和第二轴之间的相位差可以减小,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的相位差也可以减小。因此,可以提高对驾驶员方向盘操纵的响应性。
此外,由于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的相位差减小,因此传感器可测量的扭矩范围可以扩大,从而响应于驾驶员方向盘操纵的扭矩范围可以增加。
此外,由于施加到扭杆的扭矩减弱,因此扭杆和销可以确保耐用性。
还可以在改变第一齿轮比和第二齿轮比的同时,简单地调整齿条相对于方向盘的转数的移动距离,而无需改变例如小齿轮轴的直径或齿轮尺寸。
已经提出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制定和使用本公开的技术思想,并且已经在特定应用及其要求的上下文中提供。对所描述的实施例的各种修改、添加和替换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思想和范围的情况下,本文限定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它实施例和应用。以上描述和附图仅出于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公开的技术思想的示例。也就是说,所公开的实施例旨在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符合与权利要求书一致的最宽范围。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基于所附权利要求书来解释,并且凡在权利要求的等同方案的范围内的技术思想均应被解释为包括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要求于2018年12月19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申请号为10-2018-0164709的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Claims (17)

1.一种车辆的转向装置,包括:
输入轴,设置有输入轴齿轮;
第一轴,设置有第一齿轮单元并通过所述输入轴旋转;
第二轴,经由扭杆与所述第一轴联接并设置有第二齿轮单元;
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之间的相位差;以及
输出轴,设置有输出轴齿轮并通过所述第二轴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齿轮单元的直径小于所述输入轴齿轮的直径,所述第二齿轮单元的直径小于所述输出轴齿轮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所述输入轴齿轮和所述第一齿轮单元经由第一皮带彼此连接,所述输出轴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单元经由第二皮带彼此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齿轮单元和所述输入轴齿轮之间的齿轮比与所述第二齿轮单元和所述输出轴齿轮之间的齿轮比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是中空的,并且其中所述扭杆的第一端插入所述第一轴中,所述扭杆的第二端插入所述第二轴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所述扭杆的第一端压配合到所述第一轴中或通过销联接到所述第一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所述扭杆的第二端压配合到所述第二轴中或通过销联接到所述第二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装置,进一步包括容纳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的壳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轴的第一端从所述壳体突出,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齿轮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轴的第一端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轴经由轴承联接到所述壳体。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轴的第二端从所述壳体突出,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齿轮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轴的第二端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轴经由轴承联接到所述壳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所述传感器联接到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中的任意一个。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突起设置在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中的另一个处,所述突起在直径方向上突出并面向所述传感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马达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以向所述第二轴产生扭矩。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所述马达的马达轴与所述第二轴一体地形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所述马达的马达轴是中空的,以允许所述第二轴插入并联接到所述马达轴。
CN201980084766.3A 2018-12-19 2019-12-12 用于车辆的转向装置 Active CN1131953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164709A KR102126225B1 (ko) 2018-12-19 2018-12-19 자동차의 조향장치
KR10-2018-0164709 2018-12-19
PCT/KR2019/017599 WO2020130488A1 (ko) 2018-12-19 2019-12-12 자동차의 조향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95337A true CN113195337A (zh) 2021-07-30
CN113195337B CN113195337B (zh) 2024-06-11

Family

ID=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88617A (ja) * 1992-04-13 1993-11-02 Kubota Corp トルクセンサ
US6328128B1 (en) * 1999-07-19 2001-12-11 Nsk Lt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US20030164060A1 (en) * 2002-03-04 2003-09-04 Ratko Menjak Hand wheel actuator having stationary hub
JP2008279808A (ja) * 2007-05-08 2008-11-20 Jtekt Corp 車両用操舵装置
CN105247330A (zh) * 2014-01-09 2016-01-13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扭矩传感器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05882740A (zh) * 2016-05-17 2016-08-24 山东汇川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CN107207036A (zh) * 2015-02-04 2017-09-26 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股份公司 用于将辅助扭矩引入至转向轴的装置
CN113195335A (zh) * 2018-12-14 2021-07-30 株式会社万都 车辆的转向柱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88617A (ja) * 1992-04-13 1993-11-02 Kubota Corp トルクセンサ
US6328128B1 (en) * 1999-07-19 2001-12-11 Nsk Lt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US20030164060A1 (en) * 2002-03-04 2003-09-04 Ratko Menjak Hand wheel actuator having stationary hub
JP2008279808A (ja) * 2007-05-08 2008-11-20 Jtekt Corp 車両用操舵装置
CN105247330A (zh) * 2014-01-09 2016-01-13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扭矩传感器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US20160282208A1 (en) * 2014-01-09 2016-09-29 Nsk Ltd. Torque Sensor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CN107207036A (zh) * 2015-02-04 2017-09-26 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股份公司 用于将辅助扭矩引入至转向轴的装置
CN105882740A (zh) * 2016-05-17 2016-08-24 山东汇川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CN113195335A (zh) * 2018-12-14 2021-07-30 株式会社万都 车辆的转向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63702A1 (en) 2022-03-03
KR102126225B1 (ko) 2020-06-25
DE112019006373T5 (de) 2021-09-02
WO2020130488A1 (ko) 2020-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01678B2 (e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CN110395312B (zh) 线控转向式动力转向装置
CN102795259B (zh) 齿条驱动型动力辅助转向装置
US8960364B2 (en) Pinion sensor assembly, pinion sensor cover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pipe
CN108372880B (zh) 电动助力转向设备的减速器
JP6020893B2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7278334B2 (e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CN103318253A (zh) 车辆用转向操作装置
US11897549B2 (en) Steer-by-wire type steering apparatus
CN110861700B (zh) 测量在用于线控转向系统的力反馈促动器中的转矩的装置
KR20170027170A (ko) 자동차의 조향컬럼
CN113195337B (zh) 用于车辆的转向装置
CN113195337A (zh) 用于车辆的转向装置
CN108284870B (zh) 用于车辆的转向柱
US20220355853A1 (en) Steer-by-wire steering apparatus
CN115402398A (zh) 线控转向式转向装置
CN115009352A (zh) 线控转向式转向设备
US20050061576A1 (en) Variable gear-ratio mechanism and steering control system using same
CN114641422A (zh) 线控转向式转向装置
JP3587614B2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257682B2 (ja) 揺動歯車装置、伝達比可変機構、および車両用操舵装置
JP5050414B2 (ja) 可変舵角操舵装置、その操舵トルク検出方法、および自動車
JP2008057589A (ja) 部品の軸への固定構造
KR100469075B1 (ko) 조향장치용 토션바의 토크 감지장치
JP2008195108A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after: Hanna Wandu Co.,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before: MANDO Corp.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