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94823B - 血压测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血压测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94823B
CN113194823B CN201980080281.7A CN201980080281A CN113194823B CN 113194823 B CN113194823 B CN 113194823B CN 201980080281 A CN201980080281 A CN 201980080281A CN 113194823 B CN113194823 B CN 1131948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ff
flow path
bag
wrist
blood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02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94823A (zh
Inventor
小野贵史
佐野佳彦
原田雅规
松冈贵之
西冈孝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mron Healthc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Omron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Omron Healthc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1948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48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948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48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1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 A61B5/02141Details of apparatus construction, e.g. pump units or housings therefor, cuff pressurising systems, arrangements of fluid conduits or circui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02Sensor mounted on worn items
    • A61B5/681Wristwatch-type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1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 A61B5/022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close blood vessels, e.g. against the skin; Ophthalmodynamometers
    • A61B5/02233Occlude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1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 A61B5/022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close blood vessels, e.g. against the skin; Ophthalmodynamometers
    • A61B5/02233Occlude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5/02241Occlude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of small dimensions, e.g. adapted to fing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13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a specific body part
    • A61B5/6824Arm or wri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44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distance between sensor and tissu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opera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Accessories for medical measuring apparatus
    • A61B2560/0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apparat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2/00Details of sensor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sensor housings or probes; Accessories for sensors
    • A61B2562/12Manufacturing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ducing sensors for in-vivo measur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2/00Details of sensor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sensor housings or probes; Accessories for sensors
    • A61B2562/16Details of sensor housings or probes; Details of structural supports for sensors
    • A61B2562/164Details of sensor housings or probes; Details of structural supports for sensors the sensor is mounted in or on a conformable substrate or carri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2/00Details of sensor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sensor housings or probes; Accessories for sensors
    • A61B2562/16Details of sensor housings or probes; Details of structural supports for sensors
    • A61B2562/168Fluid filled sensor hous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2/00Details of sensor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sensor housings or probes; Accessories for sensors
    • A61B2562/18Shielding or protection of sensors from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e.g. protection from mechanical dama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Surg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ysi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血压测定装置(1)具备:卡圈(5),具有将装置主体(3)固定于手腕(200)的手背侧的罩部(5a);按压袖带(71),包括第一袋状构造体(81)、以及通过将形成与卡圈(5)对置的第一袋状构造体(81)的两张片材构件(86)接合而第一袋状构造体(81)一体地形成并且使泵(14)与第一袋状构造体(81)流体连接的第一流路体(83);感测袖带(73),包括第二袋状构造体(91)、以及通过将形成第二袋状构造体(91)的两张片材构件(96)接合而一体地形成于第二袋状构造体(91)并且一端配置于罩部(5a)的手腕(200)侧的第二流路体(92);拉伸袖带(74),包括第三袋状构造体(101)。

Description

血压测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血压的血压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用于血压测定的血压测定装置不仅仅是在医疗设备中,在家庭中也被用作一种确认健康状态的方式。血压测定装置例如使卷绕于生物体的上臂或手腕等的袖带膨胀和收缩,通过压力传感器来检测袖带的压力,由此检测动脉壁的振动来测定血压。作为用于这种血压测定装置的袖带,例如已知一种像日本特开平11-309119号公报中公开的那样,使多个空气袋膨胀来压迫动脉的技术。
此外,作为血压测定装置,例如已知一种袖带与对袖带供给流体的装置主体构成为一体的被称为所谓一体型的血压测定装置。这样的血压测定装置存在当袖带产生褶皱、折痕等时,测定出的血压测定结果的精度降低这样的问题。此外,血压测定装置要求袖带向血管的压闭方向膨胀,膨胀时袖带紧贴于手腕。
因此,已知一种为了使膨胀的袖带紧贴于手腕,在带与袖带之间使用卡圈的技术。这样的血压测定装置通过带和卡圈使袖带紧贴于手腕后再使袖带膨胀,由此在袖带膨胀时,适当地压闭血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091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上述血压测定装置,也考虑到装戴于手腕的可穿戴设备,要求进一步的小型化。然而,当设置多个袖带时,需要用于配置连接袖带与泵的管等的空间、厚度。例如,如果将连接袖带与泵的管配置于卡圈的外表面,则存在设计性降低的问题。此外,还考虑到在卡圈与袖带之间配置其他袖带的管,但是如果管被配置于卡圈与袖带之间,管可能会妨碍袖带的膨胀或者管可能会被其他袖带按压而管使闭塞。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袖带适当地膨胀的血压测定装置。
技术方案
根据一个方案,提供了一种血压测定装置,其中,具备:装置主体,在内部具有泵和从所述泵向二次侧供给流体的流路部;卡圈,从手腕的手背侧开始通过所述手腕的一方的侧方至所述手腕的手心侧的至少有动脉存在的区域为止仿形于所述手腕的周向而弯曲,并且具有将所述装置主体固定于所述手腕的手背侧的罩部;带,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覆盖所述卡圈的外周面;按压袖带,包括第一袋状构造体、第一流路体以及第一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袋状构造体通过将两张由树脂材料形成的片材构件接合而形成,固定于所述卡圈的所述手腕的手心侧的内周面,通过从所述泵供给的流体而膨胀,所述第一流路体通过将形成与所述卡圈对置的所述第一袋状构造体的所述两张片材构件接合而一体地形成于所述第一袋状构造体,使所述泵与所述第一袋状构造体流体连接,顶端配置于所述罩部的所述手腕侧,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流路体的所述顶端,插通于所述罩部而连接于所述流路部;背板,固定于所述按压袖带的所述手腕侧的所述袋状构造体,仿形于所述手腕的周向而弯曲;感测袖带,包括第二袋状构造体、第二流路体以及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二袋状构造体通过将两张所述片材构件接合而形成,固定于所述背板的所述手腕侧的主面,通过从所述泵供给的流体而膨胀,所述事儿流路体通过将形成所述第二袋状构造体的所述两张片材构件接合而一体地形成于所述第二袋状构造体,使所述泵与所述第二袋状构造体流体连接,顶端配置于所述罩部的手腕侧,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流路体的所述顶端,插通于所述罩部而连接于所述流路部;以及拉伸袖带,包括第三袋状构造体以及第三连接部,其中,第三袋状构造体通过将两张所述片材构件接合而形成,固定于所述卡圈的所述手腕的手背侧的内周面,通过从所述泵供给的流体而膨胀,所述第三连接部设置于与所述卡圈对置的所述第三袋状构造体,插通于所述罩部而连接于所述流路部。
在此,流体包括液体和空气。袋状构造体因流体而膨胀,在流体是空气的情况下为空气袋。
根据该方案,在卡圈的设置有装置主体的手背侧设置拉伸袖带,在手心侧设置按压袖带和感测袖带,并且利用第一流路体和第二流路体连接了第一袋状构造体和第二袋状构造体与装置主体的流路部。此外,第一流路体和第二流路体通过将两张片材构件接合而构成。
因此,第一流路体的厚度与第二流路体的厚度成为两张片材构件的厚度。由于是这样的构成,在血压测定装置中,即使第一流路体和第二流路体被配置于卡圈与拉伸袖带之间,也能够防止第一流路体和第二流路体影响拉伸袖带的膨胀。此外,通过采用将两张片材构件接合的构成,第一流路体和第二流路体在其厚度方向的变形得到抑制,由此抑制了第一流路体和第二流路体因拉伸袖带的膨胀而闭塞。
此外,第一流路体和第二流路体配置于卡圈与拉伸袖带之间,因此能够尽量防止第一流路体和第二流路体露出到外部,因此能够使血压测定装置的设计性提高,并且能够小型化。此外,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被拉伸袖带按压于装置主体侧,因此能够防止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从流路部脱落。
提供了一种血压测定装置,其中,在上述一个方案的血压测定装置中,所述按压袖带包括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流路体的第一线状构件,所述感测袖带包括至少配置于所述第二流路体的第二线状构件。
根据该方案,将第一线状构件和第二线状构件配置于第一流路体和第二流路体,由此在构成第一流路体和第二流路体的两张片材构件之间产生间隙。因此,即使第一流路体和第二流路体因拉伸袖带的膨胀而被按压、或在将血压测定装置装戴于手腕时被手腕按压,两张片材构件之间也会通过第一线状构件和第二线状构件而产生间隙,因此能够防止第一流路体和第二流路体闭塞。
提供了一种血压测定装置,其中,在上述一个方案的血压测定装置中,所述第二线状构件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二流路体的第一线;以及形成为比所述第一线长,配置于所述第二流路体和所述第二袋状构造体的第二线。
根据该方案,能够在第二流路体和第二袋状构造体双方通过第一线和第二线而在片材构件之间形成间隙。因此,血压测定装置能够使感测袖带可靠且适当地膨胀,因此能实现更适当的血压测定。
提供了一种血压测定装置,其中,在上述一个方案的血压测定装置中,所述第二线状构件具有两根所述第一线和一根所述第二线。
根据该方案,在第二流路体配置有两根第一线和一根第二线,并且在第二袋状构造体配置有一根第二线,由此即使片材构件彼此因外力而被按压向紧贴的方向,在相邻线之间也会形成间隙。因此,能够通过三根线使第二流路体的容积减小,并且能在第二袋状构造体的片材构件之间形成间隙,而尽量不减小第二袋状构造体的容积。由此,血压测定装置能够使感测袖带的血压测定中所需的第二袋状构造体适当地膨胀。
提供了一种血压测定装置,其中,在上述一个方案的血压测定装置中,所述第一线状构件具有至少配置于所述第一流路体的两根线。
根据该方案,在第一流路体设置两根线,由此即使片材构件彼此因外力而被按压向紧贴的方向,在相邻线之间也会形成间隙。由此,血压测定装置能够使按压袖带适当地膨胀。
提供了一种血压测定装置,其中,在上述一个方案的血压测定装置中,所述第一袋状构造体在比所述第一袋状构造体的外周缘靠内侧接合成框状,并且在接合的接合部内侧流体连续,所述第一线状构件从所述第一流路体配置至所述接合部。
根据该方案,第一线状构件从第一流路体配置至将第一袋状构造体彼此接合的接合部,因此能够将空气供给至使第一袋状构造体彼此流体连续的部位,能够适当地使第一袋状构造体膨胀。
提供了一种血压测定装置,其中,在上述一个方案的血压测定装置中,所述第一线状构件和所述第二线状构件设定为线径为两张所述片材构件的厚度之和以下。
根据该方案,第一线状构件和第二线状构件的线径构成为在片材构件的厚度之和以下,由此能够防止按压袖带和感测袖带的表面因第一线状构件和第二线状构件而隆起。此外,当构成为进行血压测定的感测袖带紧贴于手腕时,能够防止感测袖带的触感降低,并且能够防止感测袖带的配置于袋状构造体的第二线状构件压迫手腕。
提供了一种血压测定装置,其中,在上述一个方案的血压测定装置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具有能供所述第一线状构件和所述第二线状构件插通的内径的管接头,所述第一线状构件和所述第二线状构件与所述片材构件分体形成。
根据该方案,能够从管接头插入第一线状构件和第二线状构件,因此容易制造。此外,按压袖带和感测袖带弯曲配置于卡圈的内周面侧,因此,通过两张片材构件的内外周差,第一线状构件和第二线状构件分别被两张片材构件夹住并保持,能够抑制第一线状构件和第二线状构件移动。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提供一种能够使袖带适当地膨胀的血压测定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分解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的构成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装戴于手腕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分解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的卡圈和袖带构造体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的卡圈和袖带构造体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的卡圈和袖带构造体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的拉伸袖带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的拉伸袖带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的卡圈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的袖带构造体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所述袖带构造体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的按压袖带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所述按压袖带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所述按压袖带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的感测袖带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20是表示所述感测袖带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21是表示所述感测袖带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的使用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装戴于手腕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装戴于手腕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装戴于手腕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2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装戴于手腕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按压袖带和感测袖带的构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至图21,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1的一个例子进行以下例示。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1的构成的立体图。图2是分解表示血压测定装置1的构成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血压测定装置1的构成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将血压测定装置1装戴于手腕200的状态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血压测定装置1的构成的框图。图6是省略血压测定装置1的一部分的构成而表示的立体图。图7是省略血压测定装置1的一部分的构成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表示血压测定装置1的卡圈5和袖带构造体6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表示血压测定装置1的卡圈5和袖带构造体6的构成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血压测定装置1的卡圈5和袖带构造体6的构成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血压测定装置1的拉伸袖带74的构成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血压测定装置1的拉伸袖带74的构成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血压测定装置1的卡圈5的构成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血压测定装置1的袖带构造体6的手腕200侧的构成的俯视图。图15是表示袖带构造体6的卡圈5的内周面侧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血压测定装置1的按压袖带71的构成的俯视图。图17是用图16中XVII-XVII线剖面来表示按压袖带71的构成的剖视图。图18是用图16中XVIII-XVIII线剖面来表示按压袖带71的构成的剖视图。图19是表示血压测定装置1的感测袖带73的构成的俯视图。图20是用图19中XX-XX线剖面来表示血压测定装置1的感测袖带73的构成的剖视图。图21是用图19中XXI-XXI线剖面来表示按压袖带73的构成的剖视图。
血压测定装置1是装戴于生物体的电子血压测定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采用装戴于生物体的手腕200的可穿戴设备的方案的电子血压测定装置来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血压测定装置1具备:装置主体3;带4,将装置主体3固定于手腕;卡圈5,配置于带4与手腕之间;袖带构造体6,具有按压袖带71、感测袖带73以及拉伸袖带74;流体回路7,将装置主体3与袖带构造体6流体连接;以及供电部8,设置于卡圈5。
如图1至图6所示,装置主体3例如具备壳体11、显示部12、操作部13、泵14、流路部15、开闭阀16、压力传感器17、电力供给部18、振动马达19以及控制基板20。装置主体3通过泵14、开闭阀16、压力传感器17以及控制基板20等,向袖带构造体6供给流体。
如图1至图3所示,壳体11具备:轮廓壳体31;风挡32,覆盖轮廓壳体31的与手腕200侧相反侧(外侧)的开口;基部33,设置于轮廓壳体31的内部的手腕200侧;背罩35,覆盖轮廓壳体31的手腕200侧;以及密封构件36,设置于背罩35的下表面。
轮廓壳体31形成为圆筒状。轮廓壳体31具备在外周面的周向上分别设置于对称位置的一对耳31a和分别设置于两个一对耳31a之间的弹簧杆31b。风挡32例如是圆形状的玻璃板。
基部33保持显示部12、操作部13、泵14、开闭阀16、压力传感器17、电力供给部18、振动马达19以及控制基板20。此外,基部33例如构成使泵14与袖带构造体6流体连续的流路部15的一部分。
背罩35构成为中央侧开口的环状。背罩35覆盖轮廓壳体31的手腕200侧的端部的外周缘侧。这样的背罩35与卡圈5组合成一体,由此中央开口被卡圈5覆盖,并且连同卡圈5一起构成覆盖轮廓壳体31的手腕200侧的端部的背盖。具体而言,背罩35被四个第一紧固构件35a固定于卡圈5,并且被四个第二紧固构件35b固定于轮廓壳体31的手腕200侧的端部。背罩35具有:四个孔部35c,设置于底部,供固定于卡圈5的第一紧固构件35a插通;以及四个孔部35d,供固定于外周部的四处向径向突出,设置于该突出的部位的轮廓壳体31的第二紧固构件35b插通。
第一紧固构件35a和第二紧固构件35b是螺丝、螺栓、小螺钉以及铆钉等将两个部件机械性紧固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紧固构件35a和第二紧固构件35b是螺钉。
密封构件36是形成为背罩35的与卡圈5接触的区域的形状的例如双面胶带。密封构件36存在于卡圈5与背罩35之间,由此将卡圈5与背罩35之间密封。
显示部12配置于轮廓壳体31的基部33上且风挡32的紧下方。如图5所示,显示部12与控制基板20电连接。显示部12例如是液晶显示器或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显示部12显示包括日期和时间、最高血压和最低血压等血压值、心率等测定结果的各种信息。
操作部13构成为能输入来自使用者的指令。例如,如图1和图5所示,操作部13具备设置于壳体11的多个按钮41、检测按钮41操作的传感器42以及设置于显示部12或风挡32的触摸面板43。操作部13由使用者进行操作,由此将指令转换成电信号。传感器42和触摸面板43与控制基板20电连接,向控制基板20输出电信号。
多个按钮41例如设置有三个。按钮41被基部33支承,并且从轮廓壳体31的外周面突出。多个按钮41和多个传感器42被基部33支承。触摸面板43例如与风挡32设置为一体。
泵14例如是压电泵。泵14对空气进行压缩,经由流路部15将压缩空气向袖带构造体6供给。泵14与控制基板20电连接。
如图5所示,流路部15构成从泵14向按压袖带71和拉伸袖带74连结的流路以及从泵14向感测袖带73连结的流路。此外,流路部15构成从按压袖带71和拉伸袖带74向大气连结的流路以及从感测袖带73向大气连结的流路。流路部15是由设置于基部33等的中空部、槽、流路箱以及管等构成的空气的流路。
开闭阀16对流路部15的一部分进行开闭。开闭阀16设置有多个,作为具体例,如图5所示,设置有四个,通过各开闭阀16的开闭组合,选择性开闭从泵14向按压袖带71和拉伸袖带74连结的流路、从泵14向感测袖带73连结的流路、从按压袖带71和拉伸袖带74向大气连结的流路以及从感测袖带73向大气连结的流路。作为具体例,四个开闭阀16由第一开闭阀16A、第二开闭阀16B、第三开闭阀16C以及第四开闭阀16D构成。第一开闭阀16A对将泵14与感测袖带73连接的流路进行开闭。第二开闭阀16B对将泵14与拉伸袖带74连接的流路进行开闭。第二开闭阀16B和第三开闭阀16C对将泵14与按压袖带71连接的流路进行开闭。第二开闭阀16B、第三开闭阀16C以及第四开闭阀16D对将泵14与大气连接的流路进行开闭。
压力传感器17至少对感测袖带73的压力进行检测。压力传感器17例如具备第一压力传感器17A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7B。压力传感器17将检测到的压力转换成电信号,向控制基板20输出。例如,第一压力传感器17A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7B设置于将流路部15的第一开闭阀16A与感测袖带73连接的流路。这些流路通过各开闭阀的开闭,使按压袖带71、感测袖带73以及拉伸袖带74与泵14连续,因此这些流路内的压力成为泵14所连结的按压袖带71、感测袖带73以及拉伸袖带74的内部空间的压力。
作为具体例,压力传感器17在第一开闭阀16A打开并且第二开闭阀16B关闭时对感测袖带73的压力进行检测,换言之,对将泵14与感测袖带73连接的流路部15的压力进行检测。此外,压力传感器17在第一开闭阀16A和第二开闭阀16B打开并且第三开闭阀16C关闭时,对感测袖带73和拉伸袖带74的压力进行检测,换言之,对将泵14、感测袖带73以及拉伸袖带74连接的流路部15的压力进行检测。而且,压力传感器17在第一开闭阀16A、第二开闭阀16B以及第三开闭阀16C打开并且第四开闭阀16D打开或关闭时,对按压袖带71、感测袖带73以及拉伸袖带74的压力进行检测,换言之,对将泵14、按压袖带71、感测袖带73以及拉伸袖带74连接的流路部15的压力进行检测。
电力供给部18例如是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如图5所示,电力供给部18与控制基板20电连接。电力供给部18对控制基板20供给电力。
如图5所示,控制基板20例如具备基板51、加速度传感器52、通信部53、存储部54以及控制部55。控制基板20通过将加速度传感器52、通信部53、存储部54以及控制部55安装于基板51而构成。
基板51被小螺钉等固定于壳体11的基部33。
加速度传感器52例如是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52将加速度信号向控制部55输出,该加速度信号表示装置主体3的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的加速度。例如,加速度传感器52用于根据检测出的加速度来测定装戴了血压测定装置1的生物体的活动量。
通信部53构成为能通过无线或有线与外部的装置收发信息。通信部53例如经由网络向外部的装置发送由控制部55控制的信息、测定出的血压值和脉搏等信息,此外,经由网络从外部的装置接收软件更新用的程序等并向控制部发送。
在本实施方式中,网络例如是互联网,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设置于医院内的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等网络,此外,还可以是与使用了具有USB等规定规格的端子的线缆等的外部的装置之间的直接通信。因此,通信部53也可以是包括多个无线天线和微型USB连接器等的构成。
存储部54预先存储用于控制血压测定装置1整体和流体回路7的程序数据、用于设定血压测定装置1的各种功能的设定数据、用于根据由压力传感器17测定出的压力来计算血压值、脉搏的计算数据等。此外,存储部54存储测定出的血压值、脉搏等信息。
控制部55由一个或多个CPU构成,控制血压测定装置1整体的动作和流体回路7的动作。控制部55与显示部12、操作部13、泵14、各开闭阀16以及各压力传感器17电连接,并且向其供给电力。此外,控制部55基于操作部13和压力传感器17所输出的电信号,来控制显示部12、泵14以及开闭阀16的动作。
例如,如图5所示,控制部55具有控制血压测定装置1整体的动作的主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控制单元)56和控制流体回路7的动作的副CPU57。例如,主CPU56根据压力传感器17所输出的电信号来求出最高血压和最低血压等血压值、心率等测定结果,并将与该测定结果对应的图像信号向显示部12输出。
例如,当从操作部13输入了进行测定血压的指令时,副CPU57驱动泵14和开闭阀16向按压袖带71和感测袖带73输送压缩空气。此外,副CPU57基于压力传感器17所输出的电信号,来控制泵14的驱动和停止以及开闭阀16的开闭。副CPU57通过控制泵14和开闭阀16,选择性地将压缩空气输送至按压袖带71和感测袖带73,并且选择性地对按压袖带71和感测袖带73进行减压。
如图1至图4所示,带4具备:第一带61,设置于一方的一对耳31a和弹簧杆31b;以及第二带62,设置于另一方的一对耳31a和弹簧杆31b。带4隔着卡圈5而卷绕于手腕200。
第一带61被称为所谓母带,构成能够与第二带62连结的带状。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带61具有带部61a和卡扣61b。带部61a构成为带状。带部61a由可弹性变形的树脂材料形成。此外,带部61a具有挠性,并且在内部具有抑制带部61a的长尺寸方向的伸缩的片状的插入构件。带部61a具有:第一孔部61c,形成于一方的端部,与带部61a的长尺寸方向正交;以及第二孔部61d,形成于另一方的端部,与第一带61的长尺寸方向正交。
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孔部61c设置于带部61a的端部。第一孔部61c具有能将弹簧杆31b插入且能使第一带61相对于弹簧杆31b旋转的内径。即,第一带61位于一对耳31a之间且在弹簧杆31b处配置有第一孔部61c,由此以可旋转的方式被保持于轮廓壳体31。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孔部61d设置于带部61a的末端。第二孔部61d处装配有卡扣61b。
如图1和图3所示,卡扣61b具有矩形框状的框状体61e和以可旋转的方式被装配于框状体61e的扣舌61f。框状体61e的装配有扣舌61f的一边插入于第二孔部61d,该框状体61e以可旋转的方式被装配于带部61a。
第二带62被称为所谓勾带,构成为具有能插入框状体61e的宽度的带状。第二带62由可弹性变形的树脂材料形成。此外,第二带62具有挠性,并且在内部具有抑制第二带62的长尺寸方向的伸缩的片状的插入构件。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带62具有多个供扣舌61f插入的小孔62a。此外,第二带62具有设置于一方的端部且与第二带62的长尺寸方向正交的第三孔部62b。第三孔部62b具有能将弹簧杆31b插入且能使第二带62相对于弹簧杆31b旋转的内径。即,第二带62位于一对耳31a之间且在弹簧杆31b处配置有第三孔部62b,由此以可旋转的方式被保持于轮廓壳体31。
这样的带4中,通过将第二带62插入于框状体61e,扣舌61f插入于小孔62a,第一带61与第二带62连接成一体,连同轮廓壳体31一起成为仿形于手腕200周向的环状。带4通过成为仿形于手腕200周向的环状,按压卡圈5而以仿形于血压测定装置1的装戴者的手腕的周向的方式使卡圈5弹性变形。
如图1至图4所示,卡圈5构成为仿形于手腕200的周向而弯曲的带状。卡圈5以一端与另一端分离的方式形成。卡圈5中例如一端侧的外表面固定于装置主体3的背罩35。卡圈5的一端和另一端配置于比背罩35向手腕200的一方的侧方侧突出的位置。由此,在将血压测定装置1装戴于手腕200时,卡圈5的一端和另一端配置于手腕200的侧方。此外,卡圈5的一端与另一端分开规定的距离的量而邻接。卡圈5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作为具体例,卡圈5由聚丙烯形成为1mm左右的厚度。
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具体例,卡圈5构成为仿形于手腕的周向而弯曲的带状。此外,卡圈5具有:圆板状的罩部5a,设置于与一端侧的手腕200的手背侧对置的位置,连同背罩35一起构成背盖;以及避让部5b,设置于罩部5a的周围,并且能使固定轮廓壳体31和背罩35的第二紧固构件35b移动。卡圈5中,例如罩部5a及其邻接的部位形成为平板状,并且与罩部5a相比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以规定的曲率弯曲而形成。并且,卡圈5形成为从罩部5a起至一端为止的长度比从罩部5a起至另一端为止的长度短。作为具体例,卡圈5中,从罩部5a起至一端为止的短尺寸侧配置于手腕的手背侧,并且从罩部5a起至另一端为止的长尺寸侧从手腕的手背侧开始穿过一方的侧方延伸至手腕200的手心侧。
此外,如图13所示,卡圈5形成为在一端与另一端接近时,一端位于另一端侧的内周面侧的形状。作为具体例,卡圈5的手腕200的宽度方向的宽度设定为卡圈5的手腕200的手背侧比卡圈5的手腕200的手心侧宽。而且,卡圈5设定为手腕200的手背侧的一端的曲率半径比手腕200的手心侧的另一端的曲率半径大。根据这样的构成,卡圈5中,当卡圈5的两端侧抵接时,一端比另一端配置于卡圈5的内方。此外,在卡圈5设有凹陷5c,该凹陷5c在罩部5a的一部分和从罩部5a起至一端侧的外表面,进一步而言,从罩部5a起延伸的短尺寸侧的外表面,与罩部5a邻接设置。
罩部5a包括被插入的加强用插入构件5d。罩部5a隔着被固定的背罩35而固定于轮廓壳体31的手腕200侧。罩部5a具有:螺丝孔5e,设置于与背罩35的四个孔部35c对置的位置,供固定背罩35的第一紧固构件35a螺合;以及三个孔部5f,用于将袖带构造体6连接于装置主体3。
避让部5b是在由第二紧固构件35b将背罩35从背罩35侧固定于轮廓壳体31时,用于以第二紧固构件35b与卡圈5不发生干涉的方式将第二紧固构件35b配置于背罩35并且用于配置使第二紧固构件35b旋转的工具的避让槽。
三个孔部5f是:形成为能够供按压袖带71的后述的连接部84插入的内径的第一孔部5f1、形成为能够供感测袖带73的后述的连接部93插入的内径的第二孔部5f2以及形成为能够供拉伸袖带74的后述的连接部103插入的内径的第三孔部5f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孔部5f2配置于比第一孔部5f1和第三孔部5f3靠罩部5a内的卡圈5的手心侧的另一端侧。
这样的卡圈5以一端和另一端与带4的第二带62对置的朝向而固定于轮廓壳体31。此外,卡圈5中,至少与手腕200的手心侧对置的位置沿着手腕200的手心侧沿着周向而弯曲,由此将与手腕200的手心侧对置的袖带构造体6以仿形于手腕200的手心侧形状而弯曲的状态进行保持。
此外,卡圈5具备有挠性和形状保持性的硬度。在此,挠性是指在将带4的外力施加于卡圈5时形状在径向上发生变形。例如,挠性是指在通过带4按压卡圈5时,侧面观察时的形状以接近于手腕、或沿着手腕的形状、或仿形于手腕的形状的方式变形。此外,形状保持性是指在不施加外力时,卡圈5能维持预先赋形的形状。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形状保持性是指卡圈5的形状能维持沿着手腕的周向而弯曲的形状。
卡圈5在内周面配置有袖带构造体6,而且沿着卡圈5的内周面形状来保持袖带构造体6。作为具体例,卡圈5在内周面配置有按压袖带71和拉伸袖带74,袖带构造体6通过设置于卡圈5与按压袖带71及拉伸袖带74之间的接合层75而被固定,由此保持袖带构造体6。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合层75是粘接剂、双面胶带。
如图1至图6、图14以及图15所示,袖带构造体6具备按压袖带71、背板72、感测袖带73以及拉伸袖带74。此外,袖带构造体6具备将各构成彼此以及卡圈5与袖带71、74接合的接合层75。袖带构造体6固定于卡圈5。袖带构造体6中,按压袖带71、背板72以及感测袖带73层叠地配置于卡圈5,拉伸袖带74与按压袖带71、背板72以及感测袖带73分离地配置于卡圈5。
作为具体例,如图4所示,袖带构造体6中,在卡圈5的手腕200的手心侧的内周面,从卡圈5的内周面朝向手腕200侧,按照按压袖带71、背板72以及感测袖带73的顺序层叠并固定。此外,袖带构造体6中,拉伸袖带74配置于卡圈5的手腕200的手背侧的内周面。袖带构造体6的各构件通过接合层75而被固定于在层叠方向上邻接的构件。
按压袖带71经由流路部15与泵14流体连接。按压袖带71通过膨胀而将背板72和感测袖带73按压于手腕200侧。如图9、图10、图14至图18所示,按压袖带71包括多个例如双层的空气袋81、设置于与卡圈5对置的空气袋81的被接合部82、与空气袋81连通的流路体(第一流路体)83、设置于流路体83的末端的连接部(第一连接部)84、以及至少设置于流路体83的第一线状构材85。这样的按压袖带71通过将多个片材构件86熔接成一体来构成。
在此,空气袋81是指袋状构造体(第一袋状构造体),在本实施方式中血压测定装置1是通过泵14使用空气的构成,因此使用空气袋进行说明,但在使用空气以外的流体的情况下,袋状构造体是因该流体而膨胀的液体袋即可。多个空气袋81被层叠,在层叠方向上流体连通。
空气袋81形成为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状的袋形状。此外,空气袋81的短尺寸方向的宽度设定为与卡圈5的短尺寸方向的宽度相同的宽度。空气袋81例如通过使两张片材构件86组合,如图9、图10、图14至图18中表示的熔接部81a那样,利用热来熔接为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矩形框状而构成。此外,双层的空气袋81通过利用热将两个空气袋81熔接而组合为一体,或者在将相邻的空气袋81的对置的片材构件86彼此熔接后熔接并形成空气袋81而构成。作为具体例,双层的空气袋81通过在相互对置的片材构件86设置的开口而流体连续。此外,双层的空气袋81中,使对置的片材构件86彼此桥接熔接成比位于外周缘的熔接部81a小的四边框状,以该桥接熔接部(接合部)81b包围多个开口,由此使相邻的空气袋81形成为一体,并且使其在桥接熔接部81b的内侧流体连续。在此桥接熔接以及桥接熔接部81b的桥接是指将相邻的空气袋81接合成一体的意思。
被接合部82在与卡圈5邻接配置的空气袋81的缘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被接合部82由构成空气袋81的片材构件86的一部分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至图10、图14至图18所示,使用在空气袋81的短尺寸方向的缘部各设置有一个被接合部82的例子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例如,被接合部82可以在空气袋81的长尺寸方向上被狭缝分割,此外,也可以在空气袋81的长尺寸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在按压袖带71配置于卡圈5的内周面时,被接合部82至少接合于卡圈5的外周面。此外,例如,两个被接合部82层叠并熔接。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被接合部82例如设定为使空气袋81的短尺寸方向的长度不同的长度。在该例子中,两个被接合部82在卡圈5的短尺寸方向的一端侧层叠并熔接。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两个被接合部82的末端能够配置于卡圈5的外周面,则该长度可适当设定,可以是可层叠的也可以是不可层叠的,但在设定为可层叠的长度的情况下,优选的是,不会使末端比卡圈5的外周面的外缘向外方延伸设置的长度。
如图7及图14至图18所示,流路体83在一个空气袋81例如与卡圈5邻接的空气袋81的长尺寸方向的一方的缘部的一部分设置为一体。作为具体例,流路体83设置于空气袋81的靠近装置主体3的端部。此外,流路体83以比空气袋81的短尺寸方向的宽度小的宽度形成为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形状,末端形成为圆形状。流路体83在末端具有连接部84。连接部84例如是管接头。如图5以及图7所示,设置于装置主体3的第三喷嘴34D3被插入于连接部84,由此流路体83与流路部15连接,构成装置主体3的流路部15与空气袋81之间的流路。
流路体83通过在两张片材构件86配置有连接部84的状态下,将片材构件86的与构成空气袋81的区域邻接的片材构件86的一部分利用热来熔接为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框状而构成。这样的流路体83配置于卡圈5的内周面与拉伸袖带74之间,末端配置于卡圈5的罩部5a所设置的区域的手腕200侧的主面并且与第一孔部5f1对置的位置。此外,流路体83的除了熔接部83a以外的宽度例如形成为3.8mm。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有流路体83的空气袋81构成为使将两张片材构件86熔接为矩形框状的熔接部81a的一部分不熔接,与构成流路体83的熔接部83a连接,由此使空气袋81与流路体83流体连续。
连接部84具有能供第一线状构件85插通的内径。连接部84设置于流路体83的末端。连接部84的末端从构成流路体83的两张片材构件86中的与卡圈5对置的片材构件86露出。连接部84插通于罩部5a的第一孔部5f1,与流路部15连接。
第一线状构件85例如是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尼龙线。第一线状构件85例如包括两根线85a。第一线状构件85至少配置于流路体83。具体而言,第一线状构件85从流路体83配置至将相邻的袋状构造体81彼此接合而成桥接熔接部(接合部)81b。
第一线状构件85(线85a)设定为线径为两张片材构件86的厚度之和以下。例如,一张片材构件86的厚度形成为0.15mm,并且第一线状构件85的线径设定为0.3mm。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线状构件85的截面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异形。此外,虽然说明了第一线状构件85的线径为片材构件86的厚度的2倍以下,但显而易见的是第一线状构件85、片材构件86制造时的尺寸偏差是被允许的。
作为具体例,如图9、图10以及图26所示,按压袖带71从手腕200侧起具备:第一片材构件86a;第二片材构件86b,与第一片材构件86a构成第一层的空气袋81;第三片材构件86c,与第二片材构件86b接合成一体,并且构成被接合部82;以及第四片材构件86d,与第三片材构件86c一起构成第二层的空气袋81和流路体83。需要说明的是,按压袖带71通过将相邻的片材构件86通过利用热的熔接而接合而构成为一体。
第一片材构件86a和第二片材构件86b构成为与空气袋81同样的矩形状,熔接四边的周缘部,由此构成空气袋81。第二片材构件86b与第三片材构件86c对置配置,分别具有使两个空气袋81流体连续的多个开口86b1、86c1。此外,第二片材构件86b与第三片材构件86c通过将多个开口86b1、86c1的周围利用热来熔接为比熔接空气袋81而成的四边小的四边框状来接合成一体。
第三片材构件86c例如构成为能够构成空气袋81、被接合部82以及流路体83的形状。第四片材构件86d例如构成为能够构成空气袋81和流路体83的形状。此外,第四片材构件86d例如具有能将连接部84的末端插入的孔部86d1。
第三片材构件86c与第四片材构件86d对置配置,以空气袋81与流路体83流体连续的方式,沿着空气袋81和流路体83的周缘形状利用热来熔接,裁断成规定的形状,由此构成空气袋81、被接合部82以及流路体83。
在第四片材构件86d的孔部86d1配置有连接部84,利用热将孔部86d1的周围与连接部84熔接。袋状构造体81、被接合部82、流路体83以及连接部84一体地形成后,从连接部84插入作为第一线状构件85的两根尼龙线。而且,第四片材构件86d经由接合层75接合于卡圈5的内周面,第三片材构件86c的被接合部82经由接合层75接合于卡圈5的外周面。
如图9、图10以及图26所示,背板72通过接合层75粘贴于按压袖带71的第一片材构件86a的外表面。背板72由树脂材料形成为板状。背板72例如由聚丙烯制成,形成为厚度为1mm左右的板状。背板72具有形状随动性。
在此,形状随动性是指背板72能够以仿形于所配置的手腕200的被接触部位的形状的方式变形的功能,手腕200的被接触部位是指背板72所对置的手腕200的区域。在此的接触包括直接接触和隔着感测袖带73的间接接触这两方。
例如,如图10所示,背板72在其两主面具有沿着与长尺寸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多个槽72a。多个槽72a在背板72的厚度方向上分别对置。此外,多个槽72a在背板72的长尺寸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
具有多个槽72a的部位比不具有槽72a的部位成为薄壁,由此具有多个槽72a的部位较容易变形,因此背板72具有仿形于手腕200的形状而变形,沿着手腕的周向延伸的形状随动性。背板72形成为覆盖手腕200的手心侧的长度。背板72在沿着手腕200的形状的状态下,将来自按压袖带7的按压力传递至感测袖带73的背板72侧主面。
背侧袖带73经由流路部15与泵14流体连接。感测袖带73固定于背板72的手腕200侧的主面。如图4和图26所示,感测袖带73与手腕200的动脈210存在的区域直接接触。在此,动脉210是指桡骨动脉和尺骨动脉。感测袖带73形成为在背板72的长尺寸方向和宽度方向上与背板72相同的形状或比背板72小的形状。感测袖带73通过膨胀来压迫手腕200的手心侧的动脉210存在区域。感测袖带73隔着背板72被膨胀的按压袖带71向背板72手腕200侧按压。
作为具体例,如图9、图10、图19至图21所示,感测袖带73包括一个空气袋91、与空气袋91连通的流路体(第二流路体)92、设置于流路体92的末端的连接部93以及至少设置于流路体92的第二线状构件94。感测袖带73中,空气袋91的一方的主面固定于背板72。例如,感测袖带73通过接合层75被接合于背板72的手腕200侧的主面。这样的感测袖带73通过将两张片材构件96熔接成一体而构成。
在此,空气袋91是指袋状构造体(第二袋状构造体),在本实施方式中血压测定装置1是通过泵14使用空气的构成,因此,使用空气袋进行说明,但在使用空气以外的流体的情况下,袋状构造体也可以是液体袋等。
空气袋91构成为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状。空气袋91例如通过使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两张片材构件96组合,如图9、图10、图14、图15、图19至图21中表示的熔接部91a那样,利用热来熔接为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矩形框状而构成。此外,空气袋91例如具有接合边91b,以确保用于使用接合层75将空气袋91接合于背板72的面积。接合边91b例如由与背板72对置的片材构件96形成。
流路体92成在空气袋91的长尺寸方向的一方的缘部的一部分设置为一体。作为具体例,流路体92设置于空气袋91的靠近装置主体3的末端。此外,流路体92以比空气袋91的短尺寸方向的宽度小的宽度形成为在一个方向上较长形状,末端形成为圆形状。流路体92在末端具有连接部93。连接部93例如是管接头。如图5以及图7所示,流路体92通过设置于装置主体3的第一喷嘴34D1而插入连接部93而与流路部15连接,构成装置主体3的流路部15与空气袋91之间的流路。
流路体92通过在将连接部93配置于两张片材构件96的状态下,将片材构件96的与构成空气袋91的区域邻接的片材构件96的一部分利用热来熔接为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框状而构成。需要说明的是,空气袋91构成为使将两张片材构件96熔接为矩形框状的熔接部91a的一部分非熔接,与构成流路体92的熔接部92a连接,由此将空气袋91与流路体92流体连续。这样的流路体92配置于卡圈5的内周面与拉伸袖带74之间,末端配置于卡圈5的罩部5a所设置的区域的手腕200侧的主面并且与第二孔部5f2对置的位置。此外,流路体92的除了熔接部92a以外的宽度例如形成为3.8mm。
连接部93具有能供第二线状构件94插通的内径。连接部93设置于流路体92的末端。此外,连接部93的末端从构成流路体92的两张片材构件96中的与卡圈5和背板72对置的片材构件96向外部露出。连接部93插通于罩部5a的第二孔部5f2,与流路部15连接。
第二线状构件94例如是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尼龙线。例如,第二线状构件94是根数和长度与第一线状构件85不同的构成。第二线状构件94例如设置为3根。作为具体例,第二线状构件94包括两根形成为相同长度的第一线94a、以及一根比第一线94a长的第二线94b。第一线94a配置于流路体92。第二线94b从流路体92配置至与空气袋91的设置有流路体92侧的相反侧的端部。
第二线状构件94(第一线94a,第二线94b)与第一线状构件85一样,设定为线径为两张片材构件96的厚度之和以下。例如,一张片材构件96的厚度形成为0.15mm,并且第二线状构件94的线径设定为0.3mm。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线状构件94的截面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异形。此外,虽然说明了第二线状构件94的线径为片材构件96的厚度的两倍以下,但显而易见的是,第二线状构件94、片材构件96制造时的尺寸偏差是被允许的。
作为具体例,如图9和图10所示,感测袖带73从手腕200侧起具备第五片材构件96a和第六片材构件96b。需要说明的是,感测袖带73通过使相邻的片材构件96通过利用热的熔接来接合而构成。
例如,第五片材构件96a和第六片材构件96b构成为能够构成空气袋91、接合边91b以及流路体92的形状。第五片材构件96a与第六片材构件96b对置配置,以使得空气袋91与流路体92流体连续的方式,沿着空气袋91和流路体92的周缘形状利用热来熔接,裁断成规定的形状,由此构成为空气袋91和流路体92。
此外,第六片材构件96b例如具有能够供连接部93末端插入的孔部96b1。在孔部96b1配置有连接部93,利用热将孔部96b1的周围与连接部93熔接。袋状构造体91、流路体92以及连接部93一体地形成后,从连接部93插入作为第二线状构件94的两根第一线94a和第二线94b。六片材构件96b隔着接合层75而接合于背板72的内周面。
拉伸袖带74经由流路部15与泵14流体连接。拉伸袖带74通过膨胀以从手腕200分离的方式按压卡圈5,由此将带4和卡圈5向手腕200的手背侧拉伸。拉伸袖带74包括多个例如六层的空气袋101、设置于与卡圈5对置的空气袋101的被接合部102、设置于与卡圈5对置的空气袋101的连接部(第三连接部)103、以及至少设置于与卡圈5对置的空气袋101的缺口部104。这样的拉伸袖带74通过将多个片材构件106熔接成一体而构成。此外,拉伸袖带74固定于设置有流路体83、92的区域以及包括罩部5a的卡圈5的手腕200的手背侧。即,按压袖带71的流路体83和感测袖带73的流路体92配置于卡圈5的手腕200的手背侧与拉伸袖带74之间。
此外,拉伸袖带74构成为在膨胀方向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与卡圈5和手腕200对置的方向上膨胀时的厚度比按压袖带71的膨胀方向上的膨胀时的厚度和感测袖带73的膨胀方向上的膨胀时的厚度厚。即,拉伸袖带74的空气袋101具有比按压袖带71的空气袋81和感测袖带73的空气袋91多的层构造,从卡圈5向手腕200膨胀时的厚度比按压袖带71和感测袖带73厚。
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六层的空气袋101的拉伸袖带74具备:第一外层111,由一个空气袋101构成;第一中间层112,由利用热来熔接并与第一外层111组合成一体的两层的空气袋101构成;第二中间层113,由利用热来熔接并与第一中间层112组合成一体的两层的空气袋101构成;以及第二外层114,由利用热来熔接并与第二中间层113组合成一体的一个空气袋101构成。
在此,空气袋101是指袋状构造体,在本实施方式中血压测定装置1是通过泵14使用空气的构成,因此使用空气袋进行说明,但在使用空气以外的流体的情况下,袋状构造体是因该流体而膨胀的液体袋即可。多个空气袋101被层叠,在层叠方向上流体连通。
空气袋101形成为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状的袋形状。此外,空气袋101的短尺寸方向的宽度设定为与卡圈5的短尺寸方向的宽度相同的宽度。空气袋101例如通过使两张片材构件106组合,如图11、图12、图14以及图15中表示的熔接部101a那样,利用热来熔接为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矩形框状而构成。六层的空气袋101通过设置于相互对置的片材构件106的开口而流体连续。
此外,六层的空气袋101中,第一外层111与第一中间层112、第一中间层112与第二中间层113以及第二中间层113与第二外层114的分别对置的片材构件106彼此熔接成比位于外周缘的熔接部81a小的四边框状,通过该桥接熔接部(接合部)101b包围多个开口,由此,使相邻的空气袋101形成为一体,而且在桥接熔接部101b的内侧流体连续。
第一外层111由配置于手腕200侧的一个空气袋101形成。第一外层111构成六层的空气袋101中的从手腕200侧起第一层的空气袋101。
第一中间层112层叠于第一外层111。第一中间层112由两层的空气袋101形成。第一中间层112构成六层的空气袋101中的从手腕200侧起第二层和第三层的空气袋101。第一中间层112通过两层的空气袋101在外周缘熔接成一体而构成。换言之,第一中间层112通过将四张片材构件106沿空气袋101的外周缘形状熔接成一体而形成。
第二中间层113层叠于第一中间层112。第二中间层113由两层的空气袋101形成。第二中间层113构成六层的空气袋101中的从手腕200侧起第四层和第五层的空气袋101。第二中间层113通过两层的空气袋101在外周缘熔接成一体而构成。换言之,第二中间层113通过将四张片材构件106沿空气袋101的外周缘形状熔接成一体而形成。
第二外层114由配置于卡圈5侧的一个空气袋101形成。第二外层114构成六层的空气袋101中的从手腕200侧起第六层的空气袋101。
被接合部102在与卡圈5邻接配置的空气袋(第六层的空气袋)101的缘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被接合部102由构成空气袋101的片材构件106的一部分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在空气袋101的短尺寸方向的各个缘部在空气袋101的长尺寸方向上分别设置有两个被接合部102的例子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例如被接合部102回避与卡圈5的罩部5a对置的位置而设置于空气袋101。此外,例如被接合部102在与设置于卡圈5的供电部8的后述的给电端子8b对置的部位,具有用于使给电端子8b向外部露出的避让部102a。避让部102a例如是能够使给电端子8b向外部露出的开口,作为一个例子为圆形状。
在拉伸袖带74配置于卡圈5的内周面时,被接合部102至少接合于卡圈5的外周面。此外,在空气袋101的短尺寸方向上配置于相同的位置的被接合部102被层叠并且熔接。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被接合部102例如设定为使空气袋101的短尺寸方向的长度不同的长度。在该例子中,两个被接合部102在卡圈5的短尺寸方向的一端侧被层叠熔接。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两个被接合部102的端部能够配置于卡圈5的外周面,其长度可适当设定,可以是可层叠的也可以是不可层叠的,但在设定为可层叠长度的情况下,优选的是,不会使末端比卡圈5的外周面的外缘向外方延伸设置的长度。
连接部103例如是管接头。连接部103设置于与卡圈5邻接配置的空气袋101的长尺寸方向上的中央侧并且与罩部5a的第三孔部5f3对置的位置。连接部103的末端从构成空气袋101的两张片材构件106中的与卡圈5对置的片材构件106露出。如图5和图7所示,连接部103通过与设置于装置主体3的第二喷嘴34D2连接,来连接于流路部15。
缺口部104设置于与卡圈5上所设避让部5b对置的位置。缺口部104设置于形成第二外层114的第六层的空气袋101。
作为具体例,如图11和图12所示,拉伸袖带74从手腕200侧起具备:第七片材构件106a、第八片材构件106b、第九片材构件106c、第十片材构件106d、第十一片材构件106e、第十二片材构件106f、第十三片材构件106g、第十四片材构件106h、第十五片材构件106i、第十六片材构件106j、第十七片材构件106k以及第十八片材构件106l。需要说明的是,拉伸袖带74通过将相邻的片材构件106通过利用热的熔接来接合而构成为一体。
第七片材构件106a至第十八片材构件106l构成为与空气袋101同样的矩形状。第七片材构件106a和第八片材构件106b沿空气袋101的四边的周缘部形状利用热来熔接,由此构成从手腕200侧起第一层(first layer)的空气袋101。即第七片材构件106a和第八片材构件106b构成第一外层111。
第八片材构件106b与第九片材构件106c对置配置,分别具有使两个空气袋101流体连续的多个开口106b1、106c1。此外,第八片材构件106b和第九片材构件106c通过将多个开口106b1、106c1的周围利用热来桥接熔接成比熔接空气袋101而成的四边小的四边框状来接合成一体。
第九片材构件106c和第十片材构件106d沿空气袋101的四边的周缘部形状利用热来熔接,由此构成从手腕200侧起第二层(second layer)的空气袋101。
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十片材构件106d与第十一片材构件106e对置配置,分别具有使两个空气袋101流体连续的多个开口106d1、106e1。第十一片材构件106e和第十二片材构件106f沿空气袋101的四边的周缘部形状利用热来熔接,由此构成从手腕200侧起第三层(third layer)的空气袋101。
需要说明的是,第九片材构件106c、第十片材构件106d、第十一片材构件106e以及第十二片材构件106f沿空气袋101的四边的周缘部形状利用热来熔接成一体,由此构成第二层和第三层的空气袋101形成为一体的第一中间层112。
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十二片材构件106f与第十三片材构件106g对置配置,分别具有使两个空气袋101流体连续的多个开口106f1、106g1。此外,第十二片材构件106f和第十三片材构件106g通过将多个开口106f1、106g1的周围利用热来桥接熔接成比熔接空气袋101的四边小的四边框状来接合成一体。
第十三片材构件106g和第十四片材构件106h沿空气袋101的四边的周缘部形状利用热来熔接,由此构成从手腕200侧起第四层(fourth layer)的空气袋101。
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十四片材构件106h与第十五片材构件106i对置配置,分别具有使两个空气袋101流体连续的多个开口106h1、106i1。第十五片材构件106i和第十六片材构件106j沿空气袋101的四边的周缘部形状利用热来熔接,由此构成从手腕200侧起第五层(fifth layer)的空气袋101。
需要说明的是,第十三片材构件106g、第十四片材构件106h、第十五片材构件106i以及第十六片材构件106j沿空气袋101的四边的周缘部形状利用热来熔接成一体,由此构成第四层和第五层的空气袋101形成为一体的第二中间层113。
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十六片材构件106j与第十七片材构件106k对置配置,分别具有使两个空气袋101流体连续的多个开口106j1、106k1。此外,第十七片材构件106k例如构成为能够构成空气袋101和被接合部102的形状。第十六片材构件106j和第十七片材构件106k通过将多个开口106j1、106kl的周围通过热来桥接熔接成比熔接空气袋101而成的四边小的四边框状来接合成一体。
第十七片材构件106k和第十八片材构件106l沿着空气袋101的四边的周缘形状利用热来熔接,裁断成规定的形状,由此构成从手腕200侧起第六层(sixth layer)的具有缺口部104的空气袋101和被接合部102。
此外,第十八片材构件106l例如具有能够将连接部103的末端插入的孔部106l1。第十八片材构件106l中,在孔部106l1配置有连接部103,并且利用热将孔部106l1的周围与连接部103熔接。此外,第十八片材构件106l经由接合层75接合于卡圈5的内周面,第十七片材构件106k的被接合部102经由接合层75接合于卡圈5的外周面。
此外,形成按压袖带71、感测袖带73以及拉伸袖带74的各片材构件86、96、106由热塑性树脂材料形成。热塑性树脂材料是热塑性弹性体。作为构成片材构件86、96、106的热塑性树脂材料,例如可以采用热塑性聚氨酯类树脂(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以下记为TPU)、氯乙烯树脂(PolyVinyl Chloride)、乙烯乙酸乙烯酯树脂(Ethylene-VinylAcetate)、热塑性聚苯乙烯类树脂(Thermoplastic PolyStyrene)、热塑性聚烯烃类树脂(Thermoplastic PolyOlefin)、热塑性聚酯类树脂(ThermoPlastic Polyester)以及热塑性聚酰胺树脂(Thermoplastic PolyAmide)。需要说明的是,按压袖带71和感测袖带73中,至少构成空气袋81、101的多个片材构件86、106中的至少与卡圈5熔接的片材构件86、106由与卡圈5同种的材料构成。
例如,片材构件86、96、106可以采用T模头挤出成型、注塑成型等成型方式。片材构件86、96、106在通过各成型方式成型后,上浆成规定形状,然后将上浆后的单片通过熔接等而接合,由此构成袋状构造体81、91、101。作为熔接的方式,可以采用高频焊接、激光熔接。
流体回路7由壳体11、泵14、流路部15、开闭阀16、压力传感器17、按压袖带71、感测袖带73以及拉伸袖带74构成。以下,对流体回路7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流体回路7例如具备:第一流路7a,经由第一开闭阀16A将泵14与感测袖带73、第一压力传感器17A以及第二压力传感器17B连接;第二流路7b,从泵14与第一开闭阀16A之间的第一流路7a分支而构成,依次经由第二开闭阀16B、第三开闭阀16C以及第四开闭阀16D将泵14与大气连接;第三流路7c,从第二流路7b的第二开闭阀16B与第三开闭阀16C之间的中途部分支而构成,从泵14连接拉伸袖带74;以及第四流路7d,从第二流路7b的第三开闭阀16C与第四开闭阀16D之间的中途部分支而构成,从泵14连接按压袖带71。
这样的流体回路7中,第二开闭阀16B和第三开闭阀16C打开,第一开闭阀16A和第四开闭阀16D关闭,由此从第二流路7b分支的第三流路7c和第四流路7d与泵14连接,泵14与按压袖带71和拉伸袖带流体连接。
流体回路7中,第一开闭阀16A、第二开闭阀16B以及第三开闭阀16C打开,并且第四开闭阀16D关闭,由此从第一流路7a、第二流路7b分支的第三流路7c和第四流路7d与泵14连接,泵14与按压袖带71和拉伸袖带以及泵14与感测袖带73流体连接。流体回路7中,第二开闭阀16B、第三开闭阀16C以及第四开闭阀16D打开,并且第一开闭阀16A关闭,由此第二流路7b、第三流路7c以及第四流路7d与泵14连接,泵14、按压袖带71、拉伸袖带74与大气流体连接。此外,流体回路7中,第一开闭阀16A、第二开闭阀16B、第三开闭阀16C以及第四开闭阀16D打开,由此第一流路7a、第二流路7b、第三流路7c以及第四流路7d与泵14连接,泵14、按压袖带71、感测袖带73以及拉伸袖带74与大气流体连接。
如图6和图8所示,供电部8设置于形成在从装置主体3突出的卡圈5的一端侧的外表面处的凹陷5c。例如,供电部8构成为能够与设置于充电器的充电线缆的连接器连接。
如图3、图6以及图8所示,供电部8具备布线部8a、给电端子8b以及配置于卡圈5的凹陷5c的覆盖布线部8a的罩8c。布线部8a的一端连接于给电端子8b,另一端连接于控制部55。给电端子8b例如由两个圆形状的端子构成。例如,布线部8a和给电端子8b由在聚酰亚胺等的基膜设置有导电性金属膜等的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柔性电路板)等形成。罩8c形成为与凹陷5c相同的形状,覆盖凹陷5c,并且在被设置于凹陷5c时,上表面与卡圈5的短尺寸侧的外表面成一面。
接着,使用图22至图25对使用了血压测定装置1的血压值的测定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22是表示使用血压测定装置1的血压测定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表示用户的动作和控制部55的动作双方。此外,图23至图25表示用户在手腕200装戴血压测定装置1的一个例子。
首先,用户在手腕200装戴血压测定装置1(步骤ST11)。作为具体例,例如,如图23所示,用户将手腕200的一方插入卡圈5内。
此时,血压测定装置1中,装置主体3和感测袖带73配置于卡圈5的相对的位置,因此感测袖带73配置于手腕200的手心侧的动脉210存在区域。由此,装置主体3和拉伸袖带74装配于手腕200的手背侧。接着,如图24所示,用户通过与佩戴有血压测定装置1的手相反的手,将第二带62穿过第一带61的卡扣61b的框状体61e。接着,用户拉伸第二带62,使卡圈5的内周面侧的构件,即袖带构造体6紧贴于手腕200,将扣舌61f插入于小孔62a。由此,如图4和图25所示,第一带61与第二带62连接,血压测定装置1被装戴于手腕200。
接下来,用户对操作部13进行操作,输入与血压值的测定开始所对应的指令。执行了指令的输入操作后的操作部13将与测定开始所对应的电信号输出给控制部55(步骤ST12)。当控制部55接收到该电信号时,例如打开第一开闭阀16A、第二开闭阀16B和第三开闭阀16C,并且关闭第四开闭阀16D,驱动泵14,经由第一流路7a、第二流路7b、第三流路7c以及第四流路7d向按压袖带71、感测袖带73以及拉伸袖带74供给压缩空气(步骤ST13)。由此,按压袖带71、感测袖带73以及拉伸袖带74开始膨胀。
第一压力传感器17A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7B对按压袖带71、感测袖带73以及拉伸袖带74的压力进行检测,并将与该压力对应的电信号输出给控制部55(步骤ST14)。控制部55基于接收到的电信号,来判断按压袖带71、感测袖带73以及拉伸袖带74的内部空间的压力是否达到用于血压测定的规定的压力(步骤ST15)。例如,在按压袖带71和拉伸袖带74的内压未达到规定压力且感测袖带73的内压达到了规定压力的情况下,控制部55关闭第一开闭阀16A,经由第二流路7b、第三流路7c、第四流路7d供给压缩空气。
在按压袖带71和拉伸袖带74的内压以及感测袖带73的内压全部达到了规定压力的情况下,控制部55停止对泵14的驱动(步骤ST15中为是)。此时,如图4中双点划线所示,按压袖带71和拉伸袖带74充分膨胀,膨胀的按压袖带71按压背板72。此外,拉伸袖带74将卡圈5向从手腕200分离的方向按压,因此带4、卡圈5以及装置主体3向从手腕200分离的方向移动,其结果是,按压袖带71、背板72以及感测袖带73向手腕200侧被拉伸。除此之外,在因拉伸袖带74的膨胀使得带4、卡圈5以及装置主体3向从手腕200分离的方向移动时,在带4和卡圈5向手腕200的两侧方移动并且紧贴于手腕200的两侧方的状态下,带4、卡圈5以及装置主体3移动。因此,紧贴于手腕200的皮肤的带4和卡圈5将手腕200的两侧方的皮肤向手背侧拉伸。需要说明的是,卡圈5若能拉伸手腕200的皮肤,则例如可以是隔着片材构件86、106间接接触手腕200的皮肤的构成。
而且,感测袖带73被供给规定的空气量而膨胀,使内压达到测定血压所需的压力,并且通过被按压于按压袖带71的背板72而被压向手腕200。因此,感测袖带73按压手腕200内的动脈210,如图26所示压闭动脈210。
此外,控制部55例如通过控制第三开闭阀16C,重复第三开闭阀16C的开闭,或者调整第三开闭阀16C的开度,由此对按压袖带71的内部空间的压力进行加压。基于在该加压过程中第二压力传感器17B所输出的电信号,控制部55求出最高血压和最低血压等血压值、心率等测定结果(步骤ST16)。控制部55将与求出的测定结果对应的图像信号输出给显示部12,并将测定结果显示于显示部12(步骤ST17)。此外,在血压测定结束后,控制部55打开第一开闭阀16A、第二开闭阀16B、第三开闭阀16C以及第四开闭阀16D。
显示部12在接收到图像信号时,将该测定结果显示于画面。使用者通过对显示部12进行视觉确认,来确认该测定结果。需要说明的是,使用者在测定结束后,从小孔62a拆下扣舌61f,从框状体61e拆下第二带62,从卡圈5拔出手腕200,由此将血压测定装置1由手腕200卸下。
像这样构成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1采用了将拉伸袖带74配置于设置在手腕200周围的卡圈5的设置有装置主体3的手背(罩部5a)侧,按压袖带71和感测袖带73设置在手心侧的构成。此外,血压测定装置1采用了通过流路体83来连接按压袖带71的空气袋81与流路部15,并且通过流路体92来连接感测袖带73的空气袋91与流路部15的构成。此外,流路体83、92分别通过将两张片材构件86、96熔接而构成。
因此,流路体83、92的厚度分别成为两张片材构件86、96的厚度。因此,即使流路体83、92被配置于拉伸袖带74与卡圈5之间,也能够防止流路体83、92影响拉伸袖带74的膨胀。此外,由于是将两张片材构件86、96接合的构成,因此,流路体83、92在其厚度方向的变形得到抑制,抑制了流路体83、92因拉伸袖带74的膨胀而闭塞。
此外,流路体83、92配置于卡圈5与拉伸袖带74之间,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流路体83、92露出到外部,因此能够使血压测定装置1的设计性提高,并且能够小型化。此外,连接部84、93被拉伸袖带74按压于装置主体3侧,因此能够防止连接部84、93从流路部15脱落。
此外,按压袖带71和感测袖带73具备至少设置在流路体83、92的线状构件85、94,因此使得构成流路体83、92的两张片材构件86、96之间分别因该线状构件85、94而产生间隙。因此,如图18、图21所示,即使流路体83、92因拉伸袖带74的膨胀而被按压、或在将血压测定装置1装戴于手腕200时被手腕200按压,两张片材构件86、96之间也会通过线状构件85、94而产生间隙。因此,血压测定装置1能够通过线状构件85、94防止流路体83、92闭塞。
即,血压测定装置1在流路体83、92设置线状构件85、94,由此能够确保构成从连接部84、93通往空气袋81,91的流路的间隙,因此能够将空气可靠地供给至袋状构造体81、91。由此,血压测定装置1能够进行适当的血压测定。
此外,至少在流路体83配置有两根第一线状构件85,因此即使片材构件86彼此因外力而被按压向紧贴的方向,在相邻线85之间也会形成间隙。由此,血压测定装置1能够使感测袖带71适当地膨胀。
此外,两层的空气袋81在比作为空气袋81的外周缘的周缘部的熔接部81a靠内侧熔接(接合)成矩形框状,并且在比桥接熔接的桥接熔接部81b靠内侧通过开口86c1、86b1流体连续。并且,第一线状构件85从流路体83配置至桥接熔接部81b。因此,能够将空气可靠地供给至使空气袋81彼此流体连续的开口处,能使两层的空气袋81适当地膨胀。
此外,设置于感测袖带73的第二线状构件94具备配置于流路体92的第一线94a,以及形成为比第一线94a长,配置于空气袋91和流路体92的第二线94b。因此,流路体92通过第一线94a和第二线94b而在片材构件86之间形成间隙,并且空气袋91通过第二线94b而在片材构件86之间形成间隙。因此,血压测定装置1能够使感测袖带73可靠且适当地膨胀,因此能进行更适当的血压测定。
此外,第二线状构件94包括两根第一线94a和一根第二线94b,因此在流路体92配置有两根第一线94a和一根第二线94b,并且在空气袋91配置有一根第二线94b。因此,即使片材构件96彼此因外力而被按压向紧贴的方向,在流路体92的相邻线之间也能够可靠地形成间隙。
除此之外,在流路体92配置有三根线94a、94b,因此能够使流路体92的容积减小,并且在空气袋91仅配置有一根线94b,因此能够尽量防止空气袋91的容积减小。因此,血压测定装置1能够使感测袖带73适当地膨胀,并且能够提高血压测定的精度。
此外,第一线状构件85和第二线状构件94使用设定线径为所述两张片材构件的厚度之和以下的线,由此能够防止按压袖带71和感测袖带73的表面因第一线状构件85和第二线状构件94而隆起。此外,当构成为进行血压测定的感测袖带73紧贴于手腕时,能够防止感测袖带73的触感降低,并且能够防止第二线状构件94的第二线94b压迫手腕200。
此外,将连接部84、93设为具有能供第一线状构件85和第二线状构件94插通的内径的管接头,将第一线状构件85和第二线状构件94设为与片材构件86、96分体的构成。根据这种构成,能够将第一线状构件85和第二线状构件94从管接头向流路体83、92插入,因此容易进行按压袖带71和感测袖带73的制造。此外,按压袖带71和感测袖带73弯曲着配置于卡圈5的内周面侧,因此在两张片材构件86、96处产生内外周差,第一线状构件85和第二线状构件94分别被两张片材构件86、96夹住并保持。因此,即使将第一线状构件85和第二线状构件94分别插入于流路体83、92后不另行固定,也能够抑制第一线状构件85和第二线状构件94在流路体83、92和空气袋81,91内移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1,能够使袖带适当地膨胀。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上述例子中,说明了第一线状构件85从流路体83配置至空气袋81的桥接熔接部81b,并且在第二线状构件94中,第一线94a配置于流路体92,第二线94b配置于流路体92和空气袋91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即,只要第一线状构件85和第二线状构件94至少配置于流路体83、92,就能够防止流路体83、92闭塞,因此能够将空气可靠地供给至空气袋81、91。此外,例如也可以是仅在感测袖带73设置线状构件94的构成。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说明了将第一线状构件85和第二线状构件94插入于流路体83、92内的构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第一线状构件85和第二线状构件94通过利用热的熔接、粘接剂等接合于流路体83、92或连接部84、93的构成。此外,如图27所示,例如也可以是第一线状构件85和第二线状构件94一体地形成于片材构件86、96的构成。例如,在采用这样的构成的情况下,在成型片材构件86、96时,成型线状构件85、94即可。
此外,对于第一线状构件85和第二线状构件94,其截面可以不是圆形而是异形,此外,只要能够追随袖带71、73的变形而弹性变形,也可以是树脂材料以外的材料。
即,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实施阶段中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此外,也可以使各实施方式适当地组合实施,在该情况下得到组合的效果。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包括各种阶段的发明,通过从公开的多个构成要件中选择出的组合可以提取各种发明。
附图标记说明
1……血压测定装置
3……装置主体
4……带
5……卡圈
5a……罩部
5b……避让部
5c……凹陷
5d……插入构件
5e……螺丝孔
5f……孔部
5f1……第一孔部
5f2……第二孔部
5f3……第三孔部
6……袖带构造体
7……流体回路
7a……第一流路
7b……第二流路
7c……第三流路
7d……第四流路
8……供电部
8a……布线部
8b……给电端子
8c……罩
11……壳体
12……显示部
13……操作部
14……泵
15……流路部
16……开闭阀
16A……第一开闭阀
16B……第二开闭阀
16C……第三开闭阀
16D……第四开闭阀
17……压力传感器
17A……第一压力传感器
17B……第二压力传感器
18……电力供给部
19……振动马达
20……控制基板
31……轮廓壳体
31a……耳
31b……弹簧杆
32……风挡
33……基部
34D1……第一喷嘴
34D2……第二喷嘴
34D3……第三喷嘴
35……背罩
35a……第一紧固构件
35b……第二紧固构件
35c……孔部
35d……孔部
36……密封构件
41……按钮
42……传感器
43……触摸面板
51……基板
52……加速度传感器
53……通信部
54……存储部
55……控制部
56……主CPU
57……副CPU
61……第一带
61a……带部
61b……卡扣
61c……第一孔部
61d……第二孔部
61e……框状体
61f……扣舌
62……第二带
62a……小孔
62b……第三孔部
71…按压袖带
72……背板
72a……槽
73……感测袖带
74……拉伸袖带
75……接合层
81……空气袋(袋状构造体、第一袋状构造体)
81a……熔接部
81b……桥接熔接部
82……被接合部
83……流路体(第一流路体)
83a……熔接部
84……连接部(第一连接部)
85……第一线状构件
85a……线
86……片材构件
86a……第一片材构件
86b……第二片材构件
86b1……开口
86c……第三片材构件
86c1……开口
86d……第四片材构件
86d1……孔部
91……空气袋(袋状构造体、第二袋状构造体)
91a……熔接部
91b……接合边
92……流路体(第二流路体)
92a……熔接部
93……连接部(第二连接部)
94……第二线状构件
94a……第一线
94b……第二线
96……片材构件
96a……第五片材构件
96b……第六片材构件
96b1……孔部
101……空气袋(袋状构造体、第三袋状构造体)
101a……熔接部
101b……桥接熔接部
102……被接合部
102a……避让部
103……连接部(第三连接部)
104……缺口部
106……片材构件
106a……第七片材构件
106b……第八片材构件
106b1……开口
106c……第九片材构件
106c1……开口
106d……第十片材构件
106d1……开口
106e……第十一片材构件
106e1……开口
106f……第十二片材构件
106f1……开口
106g……第十三片材构件
106g1……开口
106h……第十四片材构件
106h1……开口
106i……第十五片材构件
106i1……开口
106j……第十六片材构件
106j1……开口
106k……第十七片材构件
106k1……开口
106l……第十八片材构件
106l1……孔部
111……第一外层
112……第一中间层
113……第二中间层
114……第二外层
200……手腕
210……动脉

Claims (6)

1.一种血压测定装置,其中,具备:
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内部具有泵和从所述泵向二次侧供给流体的流路部;
卡圈,所述卡圈从手腕的手背侧开始通过所述手腕的一方的侧方至所述手腕的手心侧的至少有动脉存在的区域为止仿形于所述手腕的周向而弯曲,并且具有将所述装置主体固定于所述手腕的手背侧的罩部;
带,所述带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覆盖所述卡圈的外周面;
按压袖带,所述按压袖带包括第一袋状构造体、第一流路体以及第一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袋状构造体通过将两张由树脂材料形成的片材构件接合而形成,固定于所述卡圈的所述手腕的手心侧的内周面,通过从所述泵供给的流体而膨胀,所述第一流路体通过将形成与所述卡圈对置的所述第一袋状构造体的所述两张片材构件接合而一体地形成于所述第一袋状构造体,使所述泵与所述第一袋状构造体流体连接,顶端配置于所述罩部的手腕侧,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流路体的所述顶端,插通于所述罩部而连接于所述流路部;
背板,所述背板固定于所述按压袖带的所述手腕侧的所述第一袋状构造体,仿形于所述手腕的周向而弯曲;
感测袖带,所述感测袖带包括第二袋状构造体、第二流路体以及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二袋状构造体通过将两张所述片材构件接合而形成,固定于所述背板的所述手腕侧的主面,通过从所述泵供给的流体而膨胀,所述第二流路体通过将形成所述第二袋状构造体的所述两张片材构件接合而一体地形成于所述第二袋状构造体,使所述泵与所述第二袋状构造体流体连接,顶端配置于所述罩部的手腕侧,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流路体的所述顶端,插通于所述罩部而连接于所述流路部;以及
拉伸袖带,所述拉伸袖带包括第三袋状构造体以及第三连接部,其中,第三袋状构造体通过将两张所述片材构件接合而形成,固定于所述卡圈的所述手腕的手背侧的内周面,通过从所述泵供给的流体而膨胀,所述第三连接部设置于与所述卡圈对置的所述第三袋状构造体,插通于所述罩部而连接于所述流路部,
所述按压袖带包括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流路体的第一线状构件,
所述感测袖带包括至少配置于所述第二流路体的第二线状构件,
所述第二线状构件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二流路体的第一线;以及形成为比所述第一线长,配置于所述第二流路体和所述第二袋状构造体的第二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压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线状构件具有两根所述第一线和一根所述第二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压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线状构件具有至少配置于所述第一流路体的两根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压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袋状构造体接合成比所述第一袋状构造体的外周缘小的四边框状,并且在接合的接合部内侧流体连续,
所述第一线状构件从所述第一流路体配置至所述接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压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线状构件和所述第二线状构件设定为线径为两张所述片材构件的厚度之和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压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具有能供所述第一线状构件和所述第二线状构件插通的内径的管接头,
所述第一线状构件和所述第二线状构件与所述片材构件分体形成。
CN201980080281.7A 2018-12-27 2019-12-09 血压测定装置 Active CN1131948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6102A JP7094875B2 (ja) 2018-12-27 2018-12-27 血圧測定装置
JP2018-246102 2018-12-27
PCT/JP2019/048029 WO2020137476A1 (ja) 2018-12-27 2019-12-09 血圧測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94823A CN113194823A (zh) 2021-07-30
CN113194823B true CN113194823B (zh) 2024-02-13

Family

ID=71127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0281.7A Active CN113194823B (zh) 2018-12-27 2019-12-09 血压测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07626A1 (zh)
JP (1) JP7094875B2 (zh)
CN (1) CN113194823B (zh)
DE (1) DE112019005515T5 (zh)
WO (1) WO20201374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55162A (ja) * 2021-03-30 2022-10-13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ポンプ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5390427B (zh) * 2022-09-16 2023-08-18 深圳市纳晶云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旋转按键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7061A (zh) * 2003-01-22 2004-08-04 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手腕式血压计用袖带
JP2005177321A (ja) * 2003-12-22 2005-07-07 Nippon Koden Corp 血圧計用チューブの閉塞防止構造
CN1785116A (zh) * 2004-12-10 2006-06-14 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血压计用袖带以及具有该袖带的血压计
JP2010119447A (ja) * 2008-11-17 2010-06-03 Omron Healthcare Co Ltd 血圧情報測定装置用カフ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血圧情報測定装置
WO2011122259A1 (ja) * 2010-03-31 2011-10-06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手首式血圧計
CN202636922U (zh) * 2011-03-29 2013-01-02 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血压信息测定装置用袖带及该血压信息测定装置
CN104168822A (zh) * 2012-04-16 2014-11-26 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血压计
JP2017006488A (ja) * 2015-06-24 2017-01-12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流体袋、血圧測定用カフ、血圧計、および血圧測定方法
FR3048373A1 (fr) * 2016-03-07 2017-09-08 Coriolis Composites Procede de realisation de preformes avec application d'un liant sur fibre seche et machine correspondante
JP2018102859A (ja) * 2016-12-28 2018-07-0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血圧計および血圧測定方法並びに機器
JP2018102867A (ja) * 2016-12-28 2018-07-0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血圧計および血圧測定方法並びに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93203U (zh) * 1979-12-18 1981-07-24
JPH11309119A (ja) 1998-04-27 1999-11-09 Omron Corp 血圧計用カフ
JP5693203B2 (ja) 2010-12-17 2015-04-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896610B2 (ja) * 2017-12-28 2021-06-30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血圧測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7061A (zh) * 2003-01-22 2004-08-04 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手腕式血压计用袖带
JP2005177321A (ja) * 2003-12-22 2005-07-07 Nippon Koden Corp 血圧計用チューブの閉塞防止構造
CN1785116A (zh) * 2004-12-10 2006-06-14 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血压计用袖带以及具有该袖带的血压计
JP2010119447A (ja) * 2008-11-17 2010-06-03 Omron Healthcare Co Ltd 血圧情報測定装置用カフ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血圧情報測定装置
WO2011122259A1 (ja) * 2010-03-31 2011-10-06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手首式血圧計
CN202636922U (zh) * 2011-03-29 2013-01-02 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血压信息测定装置用袖带及该血压信息测定装置
CN104168822A (zh) * 2012-04-16 2014-11-26 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血压计
JP2017006488A (ja) * 2015-06-24 2017-01-12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流体袋、血圧測定用カフ、血圧計、および血圧測定方法
FR3048373A1 (fr) * 2016-03-07 2017-09-08 Coriolis Composites Procede de realisation de preformes avec application d'un liant sur fibre seche et machine correspondante
JP2018102859A (ja) * 2016-12-28 2018-07-0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血圧計および血圧測定方法並びに機器
JP2018102867A (ja) * 2016-12-28 2018-07-0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血圧計および血圧測定方法並びに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03631A (ja) 2020-07-09
WO2020137476A1 (ja) 2020-07-02
US20210307626A1 (en) 2021-10-07
CN113194823A (zh) 2021-07-30
JP7094875B2 (ja) 2022-07-04
DE112019005515T5 (de) 2021-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22975A (zh) 血压测定装置
CN113194822B (zh) 血压测定装置用袖带罩
CN113271843B (zh) 血压测定装置
CN111526783A (zh) 血压测量装置
CN113194823B (zh) 血压测定装置
CN113179627A (zh) 血压测定装置用袖带的制造方法
CN111511275B (zh) 血压测量装置
CN111511278A (zh) 血压测量装置
CN113164087B (zh) 血压测定装置
US20210307630A1 (en)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device
CN111565629B (zh) 血压测量装置
JP7175738B2 (ja) 血圧測定装置
CN112804939A (zh) 血压测定装置
JP7202885B2 (ja) 血圧測定装置
CN112788987A (zh) 血压测定装置
JP7202886B2 (ja) 血圧測定装置
JP7237574B2 (ja) 血圧測定装置
CN111526784A (zh) 血压测量装置
CN111511276A (zh) 血压测量装置
CN111565631A (zh) 血压测量装置
CN112689472A (zh) 血压测定装置
CN113423332A (zh) 袖带单元、袖带单元的制造方法以及血压测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