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83799A - 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充电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183799A CN113183799A CN202110588354.2A CN202110588354A CN113183799A CN 113183799 A CN113183799 A CN 113183799A CN 202110588354 A CN202110588354 A CN 202110588354A CN 113183799 A CN113183799 A CN 1131837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inlet
- charging
- air outlet
- sou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02—Cooling of charging equipmen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桩,包括桩体和充电组件,桩体包括风腔、进风口和出风口,充电组件容置于风腔,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风腔连通;空气由进风口进入风腔,经过充电组件后从出风口排出;进风口、风腔和出风口的底端齐平,且进风口、风腔和出风口在沿桩体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同。通过设置进风口、风腔和出风口的底端齐平,且在沿桩体的高度方向上,进风口、风腔和出风口的尺寸相同,使得空气在充电桩内流动时,其流经通道的截面在高度尺寸上保持一致,空气在流动时不会因风道高度尺寸的频繁变化而产生较大的局部压力损失,从而使得充电桩的内部气流阻力得到有效降低,充电桩的流通风量增加,进而充电组件的温度下降,提高了充电桩的充电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非车载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桩。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充电桩被安装在住宅区域和办公区域,因其产生噪音而导致的扰民问题越来越突出。现有的充电桩通常采用安装降噪部件的方式来实现降噪,然而,安装降噪部件来实现降噪会增加充电桩的内部气流阻力、减小充电桩的流通风量,从而充电桩内部的充电组件的温度上升,导致充电桩限功率运行且充电速度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桩,能够在满足相应降噪要求的同时,有效降低充电桩的内部气流阻力,从而使得充电组件的温度下降,提高了充电桩的充电效率。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桩,该充电桩包括桩体和充电组件,所述桩体包括风腔、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充电组件容置于所述风腔,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与所述风腔连通;空气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风腔,经过所述充电组件后从所述出风口排出;所述进风口、所述风腔和所述出风口的底端齐平,且所述进风口、所述风腔和所述出风口在沿所述桩体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同。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将所述充电组件的内部与所述风腔连通,自所述进风口进入的空气经所述第一开口进入所述充电组件,并由所述第二开口排出,且在沿所述桩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风腔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尺寸。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桩体内还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和所述充电组件共同将所述风腔分隔为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出风风道连通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所述隔板上和所述桩体的内壁上均设有第一吸音件,所述第一吸音件用于吸收所述充电桩产生的噪音。
一种实施方式中,位于所述进风风道内的所述第一吸音件的吸音总面积大于等于所述进风口的面积的4倍。
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进风口处还设有进风组件,所述进风组件包括固定件和过滤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覆盖所属于进风口,以用于过滤空气中的杂质。
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出风口处还设有出风组件,所述出风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吸音件和多个风机,在沿所述桩体的高度方向,多个所述风机并排且间隔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以用于将所述风腔内的空气抽出,且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风机之间设有所述第二吸音件。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风组件还包括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开设有多个子出风口,在沿所述桩体的高度方向,多个所述子出风口并排且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子出风口与多个所述风机相互错开。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风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三吸音件,每相邻两个所述子出风口之间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三吸音件,且多个所述第三吸音件和多个所述风机一一正对设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吸音件和所述第三吸音件的吸音总面积大于等于多个所述子出风口的总面积的3.5倍。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口的开口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进风风道呈曲折结构,以使噪音在经过所述进风风道时会进行多次反射。
本发明提供的充电桩,通过设置进风口、风腔和出风口的底端齐平,且在沿桩体的高度方向上,进风口、风腔和出风口的尺寸相同,使得空气在充电桩内流动时,其流经通道的截面在高度尺寸上保持一致,空气在流动时不会因风道高度尺寸的频繁变化而产生较大的局部压力损失,从而使得充电桩的内部气流阻力得到有效降低,充电桩的流通风量增加,进而充电组件的温度下降,提高了充电桩的充电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充电桩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充电桩的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充电桩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充电桩中的充电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充电组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所示充电组件中的进风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进风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充电桩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充电桩中的出风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出风组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出风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3,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桩10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充电桩1000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充电桩1000的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桩1000,该充电桩1000包括桩体100和充电组件200,充电组件200设于桩体100内,以实现相应充电功能,桩体100对充电组件200起到封装及保护的作用。其中,桩体100包括风腔101、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3,充电组件200容置于风腔101,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3将风腔101与外界连通,空气可由进风口102进入风腔101,并经过充电组件200后由出风口103排出,从而将充电组件200产生的热量带出至外界,以降低充电组件200的温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102、风腔101和出风口103的底端平齐,且在沿桩体100的高度方向上,上述三者的尺寸相同。在上述结构下,进风口102、风腔101和出风口103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高度尺寸均相同,空气在依次经过进风口102、风腔101和出风口103时,空气的流经通道的截面在高度尺寸上保持一致,仅在横向尺寸上存在一定的变化,从而使得空气在流动时不会因风道高度尺寸的频繁变化而产生较大的局部压力损失,有效降低了充电桩1000的内部气流阻力。
一种实施例中,充电桩1000还包括电器组件500,电器组件500设于桩体100内,电器组件500与充电组件200相配合,以用于对待充电的车辆进行充电,在此不对电器组件500的结构进行具体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桩1000,通过设置进风口102、风腔101和出风口103的底端齐平,且在沿桩体100的高度方向上,进风口102、风腔101和出风口103的尺寸相同,使得空气在充电桩1000内流动时,其流经通道的截面在高度尺寸上保持一致,空气在流动时不会因风道高度尺寸的频繁变化而产生较大的局部压力损失,从而使得充电桩1000的内部气流阻力得到有效降低,充电桩1000的流通风量增加,进而充电组件200的温度下降,提高了充电桩1000的充电效率。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6,图4是图1所示充电桩1000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充电桩1000中的充电组件2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充电组件200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一种实施例中,充电组件2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201和第二开口202,第一开口201和第二开口202将充电组件200的内部与风腔101连通,自进风口102进入的空气经第一开口201进入充电组件200,并由第二开口202排出,且在沿桩体100的高度方向上,风腔101的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一开口201的尺寸。可以理解的是,充电组件200在执行相应充电功能时,其内部发热严重,是主要的发热源,在本实施例中,充电组件200为贯通的结构,空气可通过第一开口201进入充电组件200的内部,再由第二开口202排出,以有效带出充电组件200的内部热量,从而达到较佳的散热效果。
还可以理解的是,当空气在充电组件200的内部进行流动以带走其内部的热量时,若空气在其内部各位置的流速不均匀,会导致充电组件200的内部各位置的散热效果不一致,且难以同时满足相应散热要求。而在本实施例中,沿桩体100的高度方向上,风腔101的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一开口201的尺寸,使得风腔101内的空气能够均匀的覆盖第一开口201,从而由第一开口201进入充电组件200内部各位置的空气的流速相同且均匀,充电组件200的内部各位置的散热效果能够同时满足相应散热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充电桩1000的散热效果,使得充电桩1000的充电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
请再次参阅图3,一种实施例中,桩体100内还设有隔板10,隔板10和充电组件200共同将风腔101分隔为进风风道1011和出风风道1012,进风风道1011连通进风口102和第一开口201,出风风道1012连通出风口103和第二开口202。可以理解的是,隔板10和充电组件200共同将桩体100内的风腔101分隔为多个相互连通的空间,如进风风道1011和出风风道1012,从而在保持桩体100体积不变的同时,增加了桩体100内部空间的表面积,使得充电桩1000内部产生的噪音可在桩体100的内部空间中进行多次反射,每经一次反射吸收,声能逐渐衰减,以达到较佳的降噪效果,且充电桩1000仍可保持较小的体积,以降低成本。
其中,隔板10上和桩体100的内壁上均设有第一吸音件20,第一吸音件20用于吸收充电桩1000产生的噪音。可以理解的是,在充电桩1000内,充电组件200为主要的噪音源,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组件200的内部仅通过第一开口201和第二开口202与外部连通,因此,充电组件200内部所产生的噪音仅能由第一开口201经进风风道1011传出至外界,或由第二开口202经出风风道1012传出至外界。在上述结构下,通过在隔板10和桩体100的内壁上设置第一吸音件20,使得进风风道1011和出风风道1012内覆盖有第一吸音件20,充电组件200内部产生的噪音在经过进风风道1011和出风风道1012时,会被第一吸音件20吸收,绝大部分噪音无法传出至外界,从而有效提高了充电桩1000的降噪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吸音件20包括但不限于吸音棉,还可以为其他任意具备吸音功能的结构,在此不对第一吸音件20的结构进行具体的限定。
一种实施例中,位于进风风道1011内的第一吸音件20的吸音总面积大于等于进风口102的面积的4倍。可以理解的是,当进风风道1011内的第一吸音件20的吸音总面积较大,且第一吸音件20与进风口102的面积比大于或等于4时,第一吸音件20可对经进风风道1011传出的噪音进行有效吸收,根据声强理论计算,上述结构可以降低噪音至少7db,以使充电桩1000能够有效实现相应降噪要求。
一种实施例中,进风风道1011呈曲折结构,以使噪音在经过进风风道1011时会进行多次反射。可以理解的是,进风风道1011连通进风口102和第一开口201,当由隔板10和充电组件200分隔形成的进风风道1011呈曲折结构时,噪音在曲折的进风风道1011内进行传播的过程中会发生多次反射,每一次反射均会使得噪音的声能衰减,从而达到较佳的降噪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7和图8,图7是图2所示充电组件200中的进风组件3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进风组件300的剖面示意图。
一种实施例中,在进风口102处还设有进风组件300,进风组件300包括固定件31和过滤件32,固定件31用于固定过滤件32,过滤件32覆盖进风口102,以用于过滤空气中的杂质。可以理解的是,进风组件300的存在,能够对将进入充电桩1000内部的空气进行有效过滤。其中,固定件31用于固定过滤件32,固定件31包括但不限于固定框体和压条,还可以为其他任意具备相应固定功能的结构,在此不对固定件31的种类进行具体的限定。同样的,过滤件32包括但不限于钢丝网和防尘棉,还可以为其他任意具备相应过滤功能的结构,在此不对过滤件32的种类进行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9至图12,图9是图1所示充电桩1000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充电桩1000中的出风组件4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所示出风组件400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示出风组件400的剖面示意图。
一种实施例中,在出风口103处还设有出风组件400,出风组件400包括第一固定板41、第二吸音件42和多个风机43,在沿桩体100的高度方向,多个风机43并排且间隔设于第一固定板41上,以用于将风腔101内的空气抽出,且至少两个相邻的风机43之间设有第二吸音件42。可以理解的是,多个风机43的存在,可将风腔101内的空气抽出,从而使得空气在充电桩1000的内部进行快速流动,以达到相应的降温效果。第一固定板41用于固定多个风机43,且在沿桩体100的高度方向上,多个风机43并排且间隔设于第一固定板41上,以实现多个风机43的均匀分布,从而使得风腔101内各位置的空气的流速相同,以达到均匀散热的目的。还可以理解的是,风机43同样是充电桩1000内部的主要噪音源之一,当多个风机43进行工作时,会产生噪音。因此,在至少两个相邻的风机43之间设置第二吸音件42,能够对多个风机43产生的噪音进行有效吸收,以实现相应降噪功能。
一种实施例中,出风组件400还包括第二固定板44,第二固定板44与第一固定板41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二固定板44上开设有多个子出风口401,在沿桩体100的高度方向,多个子出风口401并排且间隔设置,且多个子出风口401与多个风机43相互错开。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结构下,风腔101内的空气经多个风机43抽取后,由多个子出风口401排出至外界。并且,在沿桩体100的高度方向,多个子出风口401并排且间隔的开设于第二固定板44上,以实现多个子出风口401的均匀排布,从而风腔101内的空气可由多个子出风口401均匀的排出至外界,以达到均匀散热的目的。还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子出风口401与多个风机43相互错开,从而风机43工作所产生的噪音不会直接从子出风口401传出,而是会在二者相错开的空间内进行多次反射后再由子出风口401传出,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噪音的能量,达到了相应的降噪效果。
一种实施例中,出风组件400还包括多个第三吸音件45,每相邻两个子出风口401之间均设有一个第三吸音件45,且多个第三吸音件45和多个风机43一一正对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多个子出风口401与多个风机43之间相互错开,因此,可在每相邻两个子出风口401之间均设置一个第三吸音件45,并使得多个第三吸音件45与多个风机43之间一一正对设置,从而第三吸音件45可对多个风机43产生的噪音进行进一步吸收,进一步提高了充电桩1000的降噪效果,使得充电桩1000的充电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
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吸音件42和第三吸音件45的吸音总面积大于等于多个子出风口401的总面积的3.5倍。可以理解的是,当出风组件400中的第二吸音件42和第三吸音件45的吸音总面积较大,且二者与多个子出风口401的面积比大于或等于3.5时,第二吸音件42和第三吸音件45可对经风机43传出的噪音进行有效吸收,根据声强理论计算,上述结构可以降低噪音至少6.2db,以使充电桩1000能够有效实现相应降噪要求。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吸音件42和第三吸音件45包括但不限于吸音棉,还可以为其他任意具备吸音功能的结构,在此不对第二吸音件42和第三吸音件45的结构进行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桩体和充电组件,所述桩体包括风腔、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充电组件容置于所述风腔,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与所述风腔连通;空气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风腔,经过所述充电组件后从所述出风口排出;
所述进风口、所述风腔和所述出风口的底端齐平,且所述进风口、所述风腔和所述出风口在沿所述桩体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将所述充电组件的内部与所述风腔连通,自所述进风口进入的空气经所述第一开口进入所述充电组件,并由所述第二开口排出,且在沿所述桩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风腔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内还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和所述充电组件共同将所述风腔分隔为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出风风道连通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所述隔板上和所述桩体的内壁上均设有第一吸音件,所述第一吸音件用于吸收所述充电桩产生的噪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进风风道内的所述第一吸音件的吸音总面积大于等于所述进风口的面积的4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风口处还设有进风组件,所述进风组件包括固定件和过滤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覆盖所述进风口,以用于过滤空气中的杂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风口处还设有出风组件,所述出风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吸音件和多个风机,在沿所述桩体的高度方向,多个所述风机并排且间隔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以用于将所述风腔内的空气抽出,且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风机之间设有所述第二吸音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还包括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开设有多个子出风口,在沿所述桩体的高度方向,多个所述子出风口并排且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子出风口与多个所述风机相互错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三吸音件,每相邻两个所述子出风口之间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三吸音件,且多个所述第三吸音件和多个所述风机一一正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音件和所述第三吸音件的吸音总面积大于等于多个所述子出风口的总面积的3.5倍。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道呈曲折结构,以使噪音在经过所述进风风道时会进行多次反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88354.2A CN113183799A (zh) | 2021-05-28 | 2021-05-28 | 充电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88354.2A CN113183799A (zh) | 2021-05-28 | 2021-05-28 | 充电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83799A true CN113183799A (zh) | 2021-07-30 |
Family
ID=76985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588354.2A Pending CN113183799A (zh) | 2021-05-28 | 2021-05-28 | 充电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183799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247281A1 (zh) * | 2021-05-28 | 2022-12-01 | 深圳市永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充电桩 |
WO2023029318A1 (zh) * | 2021-09-06 | 2023-03-09 | 深圳市永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充电桩 |
-
2021
- 2021-05-28 CN CN202110588354.2A patent/CN113183799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247281A1 (zh) * | 2021-05-28 | 2022-12-01 | 深圳市永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充电桩 |
WO2023029318A1 (zh) * | 2021-09-06 | 2023-03-09 | 深圳市永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充电桩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4728276U (zh) | 充电桩 | |
CN113183799A (zh) | 充电桩 | |
CN210983288U (zh) | 一种低噪音式计算机散热机箱 | |
CN216709050U (zh) | 一种防水散热结构、防水散热系统和充电桩 | |
CN217197808U (zh) | 降噪充电桩 | |
CN111189128A (zh) | 一种空调室外机用消声隔音设备安装工艺 | |
CN212907892U (zh) |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包组件及混合动力车辆 | |
CN111520825B (zh) | 一种通风防护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 |
CN208094386U (zh) | 一种气候防护式电机用冷却器 | |
CN210948895U (zh) | 一种变频发电机的风冷进风道 | |
CN220156333U (zh) | 一种通风低噪声电机顶罩 | |
CN219413050U (zh) | 降噪机构及废排装置 | |
CN201034045Y (zh) | 一种柴油发电机组的机箱 | |
CN221757374U (zh) | 充电桩 | |
CN216591872U (zh) | 排风组件和集成灶 | |
CN221417966U (zh) | 一种充电桩的防尘型通风散热结构 | |
CN211429057U (zh) | 一种超静音发电机组结构 | |
CN212362130U (zh) | 一种油烟机的风道结构及油烟机 | |
CN217672219U (zh) | 一种大功率电动车用充电桩 | |
CN201623574U (zh) | 一种发电机组进风端罩结构 | |
CN202696328U (zh) | 一种数码发电机 | |
CN218661422U (zh) | 一种风冷充电系统的降噪风道结构 | |
CN109595632B (zh) | 一种近吸式吸油烟机 | |
CN214366916U (zh) | 一种磁悬浮离心压缩机隔音罩结构 | |
CN212627419U (zh) | 一种用于发电机的迷宫式防水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