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20825B - 一种通风防护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风防护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20825B
CN111520825B CN202010214014.9A CN202010214014A CN111520825B CN 111520825 B CN111520825 B CN 111520825B CN 202010214014 A CN202010214014 A CN 202010214014A CN 111520825 B CN111520825 B CN 1115208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wind
side plate
plate
plat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1401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20825A (zh
Inventor
董勇志
孙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1401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208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20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082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78063 priority patent/WO202119024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208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08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6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48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airflow, e.g. inlet or outlet air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56Casing or covers of 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fan guards
    • F24F1/58Separate protective covers for outdoor units, e.g. solar guards, snow shields or camoufla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风防护组件及空调室外机,通风防护组件包括板体以及分别罩设于板体两侧面的第一风罩部、第二风罩部,第一风罩部与板体之间形成第一风腔部,第二风罩部与板体之间形成第二风腔部,第一风罩部与第二风罩部错位设置,第一风罩部上及板体上至少被第一风罩部所罩设的部位分别形成有与第一风腔部相通的通风孔,第二风罩部上及板体上至少被第二风罩部所罩设的部位分别形成有与第二风腔部相通的通风孔。本发明设计第一风罩部、第二风罩部与板体之间形成的风腔部对经过的气流进行过滤、净化,并且利用模块化的设计,减少结构设计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开发成本,有效提高产品竞争力。

Description

一种通风防护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风防护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在空调室外机中,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电控箱,其内部电子器件在运行时会产生较多热量,如若得不到及时散热,极易缩短使用周期。此外,由于空调室外机通常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中,雨水、沙尘、昆虫等杂质进入电控箱内,亦会对电子器件的运行造成严重威胁。
为此,电控箱设计中需要考虑电子器件的散热及防护的问题。现有结构设计人员一般根据电控箱的箱体形状设计相适应的风道,利用风道进行通风散热的同时通过改变风向对雨水、沙尘、昆虫等杂质进行阻挡过滤。虽然借助风道改变风向,不进行直接对流,能够滤掉大部分杂质,但预留的风道还往往会成为蛇鼠等体型的爬行动物的栖息之地。此外,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一旦开发新的电控箱,就需要根据箱体形状重新布局合适的风道,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往往会增加开模成本,造成成本浪费,不利于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通风防护组件,以解决现有空调室外机电控箱在设计时存在的散热、防护功能与成本不能兼顾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通风防护组件,包括:
板体,其两侧面分别形成迎风面和背风面;
第一风罩部,罩设于所述板体的迎风面,与所述板体之间形成第一风腔部;
第二风罩部,罩设于所述板体的背风面,与所述板体之间形成第二风腔部;
其中,所述第一风罩部与所述第二风罩部错位设置,所述第一风罩部上及所述板体上至少被所述第一风罩部所罩设的部位分别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风腔部相通的通风孔,所述第二风罩部上及所述板体上至少被所述第二风罩部所罩设的部位分别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风腔部相通的通风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腔部包括多个第一风腔单元,
和/或所述第二风罩部包括多个第二风腔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风腔单元、所述第二风腔单元在垂直于所述板体的方向上形成变化的截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腔单元、第二风腔单元的所述截面先逐渐扩大后逐渐缩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罩部包括多个第一风罩单元,
和/或所述第二风罩部包括多个第二风罩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风罩单元、第二风罩单元彼此不重叠地交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罩单元呈长条形,包括:
第一罩顶板;
第一罩第一侧板,形成有所述通风孔;
第一罩第二侧板,相对所述第一罩第一侧板倾斜,并与所述第一罩第一侧板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罩顶板的相对两端;
和/或所述第二风罩单元呈长条形,包括:
第二罩顶板;
第二罩第一侧板,形成有所述通风孔;
第二罩第二侧板,相对所述第二罩第一侧板倾斜,并与所述第二罩第一侧板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二罩顶板的相对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罩顶板相对所述板体倾斜,其靠近所述板体的一端形成有所述第一罩第一侧板,
和/或所述第二罩顶板相对所述板体倾斜,其靠近所述板体的一端形成有所述第二罩第一侧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罩第一侧板、第一罩第二侧板中靠近彼此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板体,
和/或所述第二罩第一侧板、第二罩第二侧板中靠近彼此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板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罩第一侧板、第二罩第一侧板共面布置,
所述第一罩第二侧板、第二罩第二侧板共面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罩单元、第二风罩单元横向延伸,
所述第一罩顶板的上端形成有所述第一罩第一侧板,
所述第二罩顶板的下端形成有所述第二罩第一侧板。
基于上述的通风防护组件的结构设计,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其包括如上所述的通风防护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的通风防护组件中通过将第一风罩部扣罩在板体的迎风面,将第二风罩部扣罩在板体的背风面,分别在板体的两侧面形成了错位布置的第一风腔部、第二风腔部,利用开设在第一风罩部、第二风罩部以及板体的被罩设的部位上的通风孔,第一风腔部、第二风腔部在满足通风散热功能的基础上,能够利用自身的风腔结构对经过的气流进行过滤、净化,在应用到空调室外机的电控箱上时,当气流穿过通风孔进入第一风腔部、第二风腔部的同时,气流受到挤压,风向变得发散,气流中携带的雨水、沙尘以及昆虫等杂质被拍击或降速掉落到第一风罩部、第二风罩部以及板体上,从而有效避免了外界空气携带杂质进入电控箱内部,因而可以实现良好的防护功能。
2、本发明提供的通风防护组件作为一种模块化设计,既可以作为电控箱的箱体侧壁,通过替换掉现有技术中风道的设计方案,使得结构设计人员设计新的电控箱时省去风道的设计工作,提高了结构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也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成本竞争力,又可以作为已有电控箱中风道内的隔断,通过对风道进行多重防护,来进一步提升防护效果。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通风防护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通风防护组件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通风防护组件、箱侧板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3中通风防护组件、箱侧板的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通风防护组件100;
板体10;第一罩设部位11;第二罩设部位12;
第一风罩单元20;第一罩顶板21;第一罩第一侧板22;第一罩第二侧板23;
第二风罩单元30;第二罩顶板31;第二罩第一侧板32;第二罩第二侧板33;
第一风腔单元A;
第二风腔单元B;
第一过道C;
第二过道D;
箱侧板200;第一折弯边210;第二折弯边220;第三折弯边230;
空调室外机1;
电控箱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考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通风防护组件100,可以应用在现有的一些既需要保证通风又需要防水、防雪、防尘、防虫等防护条件的箱体上,包括板体10、第一风罩部、第二风罩部,在通风状态时,板体10的两侧面分别形成迎风面、背风面。其中,第一风罩部具体罩设在板体10的迎风面,其与板体10之间形成第一风腔部,在第一风罩部上及板体10上至少被第一风罩部所罩设的部位分别形成有与第一风腔部相通的通风孔。第二风罩部具体罩设在板体10的背风面与板体10之间形成第二风腔部,在第二风罩部上及板体10上至少被第二风罩部所罩设的部位分别形成有与第二风腔部相通的通风孔。为了更好地引风的同时增加气流流动路径的曲折性,第一风罩部、第二风罩部在板体10上错位设置。
当气流穿过第一风罩部进入第一风腔部时,气流在第一风腔部内形成多种不相同的流动路径,通过拍击、冲撞第一风罩部、板体10,形成振荡,使得气流中携带的雨水、沙尘以及昆虫等杂质降速,并被分离、阻隔在第一风腔部内,过滤后的气流将穿过板体10进入其背风面一侧。为了提高通风散热效率、避免风阻过大,本实施例中第一风罩部、第二风罩部在板体10上错位设置,且使得第一风罩部、第二风罩部在板体10上未重复罩设。由此,当气流穿过板体10上与第二风腔部相通的通风孔进入第二风腔部时,气流在第二风腔部内也形成多种不相同的流动路径,通过拍击、冲撞第二风罩部、板体10,形成振荡,使得气流中携带的雨水、沙尘以及昆虫等杂质降速,并被分离、阻隔在第二风腔部内,过滤后的气流将穿过第二风罩部上的通风孔流出第二风腔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过滤效率,可在板体10上形成被第一风罩部、第二风罩部同时罩设的部位,使得板体10上存在被重叠罩设的部位,气流由第一风腔部进入板体10的背风面一侧后可进入第二通风腔内实现再一次的过滤、除杂。
为了提高进风率的同时减少通风防护组件100的清理频率、扩大杂质的收集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腔部包括多个第一风腔单元A,第二风腔部包括多个第二风腔单元B。为了使得气流在第一风腔单元A、第二风腔单元B内流动路径更为曲折、复杂,在垂直于板体10的方向上,还可使得第一风腔单元A、第二风腔单元B形成持续变化的截面,气流在穿过风腔单元时,不断地发生挤压、释放,杂质之间发生更多地碰撞,运动速度降低,更多地杂质被拍击到或散落到风罩部及板体10上。
参考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风罩部包括多个第一风罩单元20,第二风罩部包括多个第二风罩单元30,第一风罩单元20、第二风罩单元30不重叠罩设并依次等间隔交替设置,既可避免风阻过大,还可对来风实施更为全面地过滤、净化。第一风罩单元20与板体10之间形成第一风腔单元A,第二风罩单元30与板体10之间形成第二风腔单元B。为便于阐述,板体10上被第一风罩单元20罩设的部位为第一罩设部位11,板体10上被第二风罩单元30罩设的部位为第二罩设部位12。第一风罩单元20呈长条形,包括第一罩顶板21、第一罩第一侧板22、第一罩第二侧板23,第一罩顶板21、第一罩第一侧板22、第一罩第二侧板23沿第一风罩单元2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罩第一侧板22与第一罩第二侧板23形成在第一罩顶板21的相对两端,第一罩第一侧板22形成有通风孔并相对第一罩第二侧板23倾斜。第二风罩单元30呈长条形,包括第二罩顶板31、第二罩第一侧板32、第二罩第二侧板33,第二罩顶板31、第二罩第一侧板32、第二罩第二侧板33沿第二风罩单元3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罩第一侧板32与第二罩第二侧板33形成在第二罩顶板31的相对两端,第二罩第一侧板32形成有通风孔并相对第二罩第二侧板33倾斜。
其中,第一罩第一侧板22和第一罩第二侧板23作为第一风罩单元20的侧壁相接在板体10上,故将通风孔开设在与板体10之间呈一定夹角的第一罩第一侧板22上,可防止穿过第一风罩单元20的气流在未经过拐弯、降速前直接由第一罩设部位11流出,第一罩第二侧板23不开设通风孔,不仅是为了挡风、改向,以及收集杂质,还可避免气流直接在第一罩第一侧板22、第一罩第二侧板23之间穿过,以致在板体10迎风面一侧形成无效流动。与将第一罩第一侧板22、第一罩第二侧板23平行布置相比,本实施例中第一罩第一侧板22、第一罩第二侧板23相对彼此倾斜的设置,不仅可避免风动能在第一罩第一侧板22、第一罩第二侧板23之间过度地往复折返损耗,防止流速过度降低,确保有效的散热通风,还可使得由第一罩第一侧板22进入第一风腔单元A内的气流更好地得到发散,能够引导气流拐弯进行折线流动,实现多次降速,有助于将气流中携带的杂质散落、阻隔在第一风腔单元A内。
同理,第二罩第一侧板32和第二罩第二侧板33作为第二风罩单元30的侧壁相接在板体10上,将通风孔开设在与板体10之间呈一定夹角的第二罩第一侧板32上,可防止穿过第二罩设部位12的气流在未经过拐弯、降速前直接由第二罩顶板31流出,有利于充分过滤气流,第二罩第二侧板33不开设通风孔,不仅是为了挡风、改向,还可避免气流出口总面积较大,避免气流在未充分过滤之前过快的穿过第二风腔单元B。与将第二罩第一侧板32、第二罩第二侧板33平行布置相比,本实施例中第二罩第一侧板32、第二罩第二侧板33相对彼此倾斜的布置方式,不仅可避免风动能在第二罩第一侧板32、第二罩第二侧板33之间过度地往复折返损耗,防止流速过度降低,确保有效的散热通风,可使得由第二罩设部位12进入第二风腔单元B内的气流更好地得到发散,通过引导气流拐弯进行折线流动,实现多次降速,以便气流中携带的杂质被散落、阻隔在第二风腔单元B内。
因携带杂质的气流进入第一风腔单元A内或者进入第二风腔单元B内之前,需先进入相邻两第一风罩单元20之间的过道,为了提高将风引入第一风腔单元A、第二风腔单元B内的效率,参考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将第一罩顶板21相对板体10倾斜布置,且第一罩顶板21与第一罩第一侧板22相接的一端朝向板体10倾斜靠近,第一罩顶板21与板体10之间夹角的度数可在30-45°之间优先选择,以保证良好的导流的效果。除了第一罩顶板21外侧面起到导流效果,多股气流穿过第一罩第一侧板22流向第一罩第二侧板23上后,拐弯朝向第一罩顶板21流动,在流动至第一罩顶板21后,借助第一罩顶板21内侧面的导向,将会再次改变方向朝着第一罩设部位11流动,并由此流进箱体内进行换热,在这个过程中风速降低、杂质得到过滤。
为了使得气流在多次改向后能够快速地流出第一风腔单元A,本实施例中还将第一罩第一侧板22、第一罩第二侧板23中靠近彼此的一端与板体10相接,也就是在朝向板体10的方向上,第一风腔单元A的空间越来越窄,既有利于压缩气流、增加气流运动的曲折性,还能避免流速降低过度,确保气流迅速排出。
当气流由第二罩设部位12上的通风孔进入第二风腔单元B后,为了避免气流遇到第二罩顶板31后改变方向再次朝向第二罩设部位12流出来而形成无效流动,参考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将第二罩顶板31相对板体10倾斜布置,且第二罩顶板31上与第二罩第一侧板32相接的一端朝向板体10倾斜靠近,第二罩顶板31与板体10之间夹角的度数可在30-45°之间优先选择,以保证良好的导流效果。具体来说,气流进入第二风腔单元B后,多股气流在流动至第二罩顶板31上后,通过第二罩顶板31内侧面的导向,改变方向朝向第二罩第二侧板33流动,之后借助该第二罩第二侧板33的导向,再次拐弯朝着第二罩第一侧板32流动,并由此流进箱体内进行换热,在这个过程中风速降低、杂质得到过滤。
为了第二罩设部位12外侧的气流更多地引入第二风腔单元B内,本实施例中还将第二罩第一侧板32、第二罩第二侧板33中靠近彼此的一端与板体10相接,使得第二罩第一侧板32、第二罩第二侧板33之间的截面在远离板体10的方向逐渐变大,有利于接收更多气流进入第二风腔单元B内部,也使得进入的气流能够更好地发散、降速。
在垂直于板体10的方向上,本实施例第一风罩单元20、第二风罩单元30的结构设计,形成了截面先逐渐变大后逐渐变小的第一风腔单元A、第二风腔单元B,有助于打乱气流、增加气流流动路径的复杂性,利于杂质的分离,参考图2所示。在此基础上,相邻第一风腔单元A之间形成了截面先逐渐变小再逐渐变大的第一过道C,气流在流经第一过道C的过程中,气流先逐渐受到挤压,后得以释放、发散,从而可以较为分散且快速地由第一罩第一侧板22进入第一风腔单元A或第二罩设部位12进入第二风腔单元B;在相邻第二风腔单元B之间也形成了截面先逐渐变小再逐渐变大的第二过道D,从第一罩设部位11、第二罩第一侧板32流出的气流先受到挤压,能够提高流速,从而快速地通过第二过道D,之后气流得以释放、发散,有利于气流分散地进入箱体内部,进行全面地换热。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在将第一风罩单元20、第二风罩单元30交替设置的同时,还将第一罩第一侧板22、第二罩第一侧板32共面布置,以及将第一罩第二侧板23、第二罩第二侧板33也共面布置,参考图2所示,第二过道D的截面顺延着第一风腔单元A的截面逐渐变小,在接收由第二风腔单元B流出的气流的同时可更好地压缩由第一风腔单元A流出的净化后的气流,有利于提高流速,使气流迅速排走。
此外,本实施例中还将共面的第一罩第二侧板23、第二罩第二侧板33垂直相接于板体10上,有助于收集杂质、加强通风防护组件100整体的结构强度。
由于多数通风防护组件100在应用到箱体上时,一般通过将板体10竖向放置来实现通风、防护,为了将杂质更好地过滤、收集在第一风腔单元A、第二风腔单元B内,本实施例将第一风罩单元20、第二风罩单元30左右横向延伸,参考图4所示。具体地,第一罩第一侧板22形成在第一罩顶板21的上端,有利于进入第一风腔单元A的杂质在降速过程中借助自身重力从气流中分离出来,与气流从第一罩顶板21的下端进入第一风腔单元A相比,则可增加气流在第一过道C中流动路径的复杂性,避免气流过快进入第一风腔单元A内,第二罩第一侧板32形成在第二罩顶板31的下端,有利于第二风腔单元B内除杂后的气流快速排出。
考虑到防护效果、通风性能以及工艺性能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中通风孔的孔径优选在5-7mm之间,通风孔的孔间距可在10-15mm范围内选择。为了方便制成的同时确保通风效果,还设计第一罩第一侧板22、第二罩第一侧板32以及板体10上的通风孔均匀分布。
为实现通风防护组件100在所对应防护箱体上的快速拆装,参考图3、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通风防护组件100卡装在两个箱侧板200之间。为了确保卡装的牢固性,箱侧板200的边缘折弯有三个折弯边,依次分别为:第一折弯边210、第二折弯边220、第三折弯边230,第一折弯边210、第三折弯边230相对齐并均与第二折弯边220错开布置。在安装后,第一折弯边210、第三折弯边230位于板体10的外侧,第二折弯边220位于板体10的内侧。
针对空调室外机1内电控箱300的通风、防护需求,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1,参考图5所示,包括电控箱300,电控箱300可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通风防护组件10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通风防护组件100作为电控箱300的箱体侧壁,形成在电控箱300的进风口,通过替换现有电控箱中风道的设计方案,简化结构设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通风防护组件100作为一种模块化设计,也降低了新产品的开发成本,有利于成本竞争力的提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通风防护组件100还可作为已有电控箱中风道内的隔断,来实现防护效果的再次提升。本实施例中通风防护组件100固定安装在电控箱300后侧,电控箱300后侧的外界气流在进入电控箱内之前,穿过通风防护组件100提前净化、除杂,过滤后的气流进入电控箱内进行换热,以保证空调室外机的正常运行。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位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通风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体,其两侧面分别形成迎风面和背风面;
第一风罩部,罩设于所述板体的迎风面,与所述板体之间形成第一风腔部;
第二风罩部,罩设于所述板体的背风面,与所述板体之间形成第二风腔部;
其中,所述第一风罩部与所述第二风罩部错位设置,所述第一风罩部上及所述板体上至少被所述第一风罩部所罩设的部位分别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风腔部相通的通风孔,所述第二风罩部上及所述板体上至少被所述第二风罩部所罩设的部位分别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风腔部相通的通风孔;
所述第一风腔部包括多个第一风腔单元,
和/或所述第二风腔部包括多个第二风腔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风腔单元、所述第二风腔单元在垂直于所述板体的方向上形成变化的截面,所述第一风腔单元、所述第二风腔单元的所述截面先逐渐扩大后逐渐缩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腔单元、第二风腔单元的所述截面先逐渐扩大后逐渐缩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罩部包括多个第一风罩单元,
和/或所述第二风罩部包括多个第二风罩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风罩单元、第二风罩单元彼此不重叠地交替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罩单元呈长条形,包括:
第一罩顶板;
第一罩第一侧板,形成有所述通风孔;
第一罩第二侧板,相对所述第一罩第一侧板倾斜,并与所述第一罩第一侧板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罩顶板的相对两端;
和/或所述第二风罩单元呈长条形,包括:
第二罩顶板;
第二罩第一侧板,形成有所述通风孔;
第二罩第二侧板,相对所述第二罩第一侧板倾斜,并与所述第二罩第一侧板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二罩顶板的相对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罩顶板相对所述板体倾斜,其靠近所述板体的一端形成有所述第一罩第一侧板,
和/或所述第二罩顶板相对所述板体倾斜,其靠近所述板体的一端形成有所述第二罩第一侧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罩第一侧板、第一罩第二侧板中靠近彼此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板体,
和/或所述第二罩第一侧板、第二罩第二侧板中靠近彼此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板体。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罩第一侧板、第二罩第一侧板共面布置,
所述第一罩第二侧板、第二罩第二侧板共面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罩单元、第二风罩单元横向延伸,
所述第一罩顶板的上端形成有所述第一罩第一侧板,
所述第二罩顶板的下端形成有所述第二罩第一侧板。
9.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风防护组件。
CN202010214014.9A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通风防护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Active CN1115208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14014.9A CN111520825B (zh)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通风防护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PCT/CN2021/078063 WO2021190243A1 (zh) 2020-03-24 2021-02-26 一种通风防护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14014.9A CN111520825B (zh)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通风防护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20825A CN111520825A (zh) 2020-08-11
CN111520825B true CN111520825B (zh) 2023-03-31

Family

ID=71901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14014.9A Active CN111520825B (zh)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通风防护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20825B (zh)
WO (1) WO20211902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0825B (zh) * 2020-03-24 2023-03-31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通风防护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97678A (en) * 1990-11-19 1992-03-24 Aubuchon Steven L Ventilating protective cover for top-discharge air conditioners
CN201363868Y (zh) * 2009-01-15 2009-12-16 阿尔西制冷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组装方便的防雨通风防护罩
CN202613665U (zh) * 2012-05-11 2012-12-19 刘权熠 一种节能通风器
CN103743003A (zh) * 2014-01-26 2014-04-23 山东创尔沃热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化霜结构的空调室外机罩
CN205825266U (zh) * 2016-06-01 2016-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防止网孔板堵塞的室外机
CN106524351A (zh) * 2016-11-15 2017-03-22 大道网络(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台通风管理系统
CN206695270U (zh) * 2017-04-12 2017-12-0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防护罩和空调器室外机
CN207688234U (zh) * 2017-08-21 2018-08-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挡风板、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859895U (zh) * 2017-12-22 2018-09-14 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 防水通风结构和车辆
CN209524578U (zh) * 2018-12-20 2019-10-22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电抗器罩壳及空调室外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7623A (zh) * 2009-01-15 2009-07-22 阿尔西制冷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防雨通风防护罩及组装方法
JP5446786B2 (ja) * 2009-11-30 2014-03-19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01742650U (zh) * 2010-07-13 2011-02-09 江苏香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户外通信机柜的防水装置
CN204853800U (zh) * 2015-07-11 2015-12-09 江西清华泰豪三波电机有限公司 电站淋雨状态下工作防雨进风装置
CN207881018U (zh) * 2018-02-22 2018-09-18 青岛恒文泽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外机用前护网组
CN111520825B (zh) * 2020-03-24 2023-03-31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通风防护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97678A (en) * 1990-11-19 1992-03-24 Aubuchon Steven L Ventilating protective cover for top-discharge air conditioners
CN201363868Y (zh) * 2009-01-15 2009-12-16 阿尔西制冷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组装方便的防雨通风防护罩
CN202613665U (zh) * 2012-05-11 2012-12-19 刘权熠 一种节能通风器
CN103743003A (zh) * 2014-01-26 2014-04-23 山东创尔沃热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化霜结构的空调室外机罩
CN205825266U (zh) * 2016-06-01 2016-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防止网孔板堵塞的室外机
CN106524351A (zh) * 2016-11-15 2017-03-22 大道网络(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台通风管理系统
CN206695270U (zh) * 2017-04-12 2017-12-0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防护罩和空调器室外机
CN207688234U (zh) * 2017-08-21 2018-08-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挡风板、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859895U (zh) * 2017-12-22 2018-09-14 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 防水通风结构和车辆
CN209524578U (zh) * 2018-12-20 2019-10-22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电抗器罩壳及空调室外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90243A1 (zh) 2021-09-30
CN111520825A (zh) 2020-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64495A (en) Separate-type air conditioner
US6698220B2 (en)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TMI982281A1 (it) Dispsositivo silenziatore e dispositivo di aspirazione dell'aria nel vano motore di una macchina da cantiere
EP2597393B1 (en) In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20140011440A1 (en) Vent cover
CN111520825B (zh) 一种通风防护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CN211345777U (zh) 底盘壳体、窗式空调器
CN111023545A (zh) 底盘壳体、窗式空调器
CN108375123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832222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7979061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CN108626148B (zh) 风机及屋顶机
CN112546736B (zh) 空气过滤装置及空气循环设备
CN211451178U (zh) 用于空调室外机内腔的散热结构
JP3608385B2 (ja) 空気調和機
JP3715515B2 (ja) 車両用制御装置
CN214411988U (zh) 用于方舱的通风降噪装置
CN107878147B (zh) 车辆的空调系统及车辆
CN217406904U (zh) 柜体通风件及户外机柜
CN1233965C (zh) 空调器用排水装置
CN218430891U (zh) 充电桩
CN2420554Y (zh) 空调装置吹出格栅的安装构造
CN219415164U (zh) 进出风格栅和空调器
CN21251144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7495856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充电桩散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