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83501B - 用于钢丝圈包胶系统的卸圈装置及卸圈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钢丝圈包胶系统的卸圈装置及卸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83501B
CN113183501B CN202110481047.4A CN202110481047A CN113183501B CN 113183501 B CN113183501 B CN 113183501B CN 202110481047 A CN202110481047 A CN 202110481047A CN 113183501 B CN113183501 B CN 1131835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steel wire
support
assembly
b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8104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83501A (zh
Inventor
张文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k-Asia Smar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k-Asia Smar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k-Asia Smar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k-Asia Smar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8104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835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83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835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835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835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48Bead-rings or bead-cores; Treatment thereof prior to building the ty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钢丝圈包胶系统的具有压圈功能的卸圈装置,其包括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滑轨;支架,所述支架通过滑块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滑轨上;第一驱动源,用于驱动所述支架沿所述滑轨移动;其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可适用于不同宽度钢丝圈的压圈组件,并可通过所述支架上的压圈组件将包胶后的钢丝圈夹紧并卸载。本发明通过设置支撑板、滑轨、支架、第一驱动源、钢丝圈剥离组件、以及可适用于不同宽度钢丝圈的压圈组件的结构及位置关系,以实现通过所述支架即可将不同宽度的包胶后的钢丝圈辊压缝合及剥离卸圈,具有卸圈效率高且防粘连,无需人工干预,以及缝合效果好且缝合效率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用于钢丝圈包胶系统的卸圈装置及卸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生产辅助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用于钢丝圈包胶系统的具有对包胶后钢丝圈进行辊压的卸圈装置以及钢丝圈辊压及卸圈方法。
背景技术
申请人于2020年6月12日申请一篇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2010532824.9,专利名称为“一种钢丝圈包胶系统及其包胶方法”。如附图1与附图2所示(本专利申请中的附图1与附图2是对应于202010532824.9号专利申请中说明书附图的图1与图8),202010532824.9号专利申请中通过将胶片300设置于鼓装置20表面的气囊23上,再将钢丝圈200放置于胶片300上,通过对气囊左右两侧分别充气并结合左右助推组件40先后将胶片300压合于钢丝圈200上,实现钢丝圈的包胶作业,然后将包胶后的钢丝圈通过抓手组件80转移至存圈处或者下一作业工序。
通常情况下,胶片300具有一定粘性,以便于同钢丝圈200较好的贴合。因此,通常做法是在与胶片相接触的气囊表面上,通过气囊的制作工艺预先设置一层与气囊为一体结构的防粘层,但在持续进行钢丝圈包胶工艺后,该防粘层容易脱落或失效,进而导致胶片300包覆于钢丝圈200后在卸圈时与气囊表面发生粘连,需人工干预卸圈,卸圈效率较低。
此外,在202010532824.9号专利申请中,在助推组件40先后将胶片300压合于钢丝圈200上后,是通过单独设置的缝合组件50对包裹后的胶片300进行辊压,以保证胶片300与钢丝圈200紧密结合,避免两者之间产生间隙而形成气泡。但该独立设置的缝合组件50需要占用一定的操作空间,且缝合组件50是分为两次分别对钢丝圈200左右两侧包覆的胶片进行辊压,缝合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钢丝圈包胶系统的卸圈装置,其包括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滑轨;支架,所述支架通过滑块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滑轨上;第一驱动源,用于驱动所述支架沿所述滑轨移动;其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可适用于不同宽度钢丝圈的压圈组件,并可通过所述支架上的压圈组件将包胶后的钢丝圈夹紧并卸载。
较佳地,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分别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滑轨上,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上分别设置有可适用于不同宽度钢丝圈的第一压圈组件与第二压圈组件。
较佳地,所述支撑板内设置有第一同步带轮、第二同步带轮以及同步带,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均与同步带固定连接,实现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同步移动。
较佳地,所述压圈组件包括具有受力发生形变的弹性压圈构件。
较佳地,所述压圈组件可以是多片压辊或者海绵构件或者橡胶构件。
较佳地,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将钢丝圈与胶囊相分离的钢丝圈剥离组件。
较佳地,所述钢丝圈剥离组件包括第二驱动源与剥离构件,所述剥离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源的驱动端,并由驱动端带动剥离构件延伸或复位。
较佳地,所述压圈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或者两端设置有成倾斜角度设置的第二连接板或者第二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并在所述第二连接板或者第二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上设置有弹性压圈构件。
较佳地,所述钢丝圈剥离组件在空间位置上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端之间。
较佳地,还包括横梁,以及设置于所述横梁上且可沿横梁往复移动的第一固定板,以及可沿第一固定板往复移动的第二固定板,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钢丝圈包胶系统的钢丝圈辊压及卸圈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将钢丝圈辊压及卸圈装置移动至胶片已通过左右胶囊分别包覆至钢丝圈后的鼓装置处,并通过第一驱动源驱动支架移动至钢丝圈处并通过压圈组件压紧钢丝圈;步骤(B):旋转鼓装置,通过压圈组件将钢丝圈左右包覆的胶片与钢丝圈压合紧;步骤(C):通过钢丝圈剥离组件施加压力作用于胶囊上,并将鼓装置旋转,以将包胶后的钢丝圈与胶囊相分离;步骤(D):通过钢丝圈辊压及卸圈装置上的支架将包胶后的钢丝圈夹紧并移出钢丝圈包胶工位。
较佳地,所述步骤(A)中的包括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在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上分别设置有可适用于不同宽度钢丝圈的第一压圈组件与第二压圈组件,通过第一压圈组件与第二压圈组件从多个位置将钢丝圈压紧。
较佳地,所述步骤(A)中的压圈组件包括具有受力发生形变的弹性压圈构件;在所述弹性压圈构件压紧钢丝圈时,弹性压圈构件在可根据不同的钢丝圈宽度适应性地发生形变,以适应不同宽度的钢丝圈。
较佳地,所述步骤(A)中的钢丝圈剥离组件包括第二驱动源与剥离构件,所述剥离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源的驱动端,当钢丝圈包胶完成后,通过第二驱动源驱动剥离构件向胶囊侧移动并推动胶囊下移,然后旋转鼓装置,以将包胶后的钢丝圈与胶囊相分离开。
通过上述公开的技术内容可知,本发明所述的用于钢丝圈包胶系统的卸圈装置,通过设置支撑板、滑轨、支架、第一驱动源、钢丝圈剥离组件、以及可适用于不同宽度钢丝圈的压圈组件的结构及位置关系,以实现通过所述支架即可将不同宽度的包胶后的钢丝圈辊压缝合及剥离卸圈,具有卸圈效率高且防粘连,无需人工干预,以及缝合效果好且缝合效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钢丝圈包胶系统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钢丝圈包胶系统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具有压圈功能的卸圈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具有压圈功能的卸圈装置另一状态的整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具有压圈功能的卸圈装置的卸圈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具有压圈功能的卸圈装置的部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具有压圈功能的卸圈装置中支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具有压圈功能的卸圈装置中弹性压圈构件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压圈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3至图9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钢丝圈包胶系统的卸圈装置1,其包括支撑板10;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0上的滑轨20;支架30,所述支架30通过滑块(未图示)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滑轨20上;第一驱动源31,用于驱动所述支架30沿所述滑轨20移动;其中,所述支架30上设置有可适用于不同宽度钢丝圈的压圈组件,并可通过所述支架30上的压圈组件将包胶后的钢丝圈50夹紧并卸载。
较佳地,本发明所述的支架包括第一支架301与第二支架302,所述第一支架301与第二支架302分别通过第一滑块(未图示)与第二滑块(未图示)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滑轨20上,所述第一支架301与第二支架302上分别设置有可适用于不同宽度钢丝圈的第一压圈组件40A与第二压圈组件40B。
此外,本发明所述的支撑板10内设置有第一同步带轮101、第二同步带轮102以及同步带103,所述第一支架301通过同步带固定件3011固定设置于同步带103A的上部位置,所述第二支架302通过同步带固定件3021固定设置于同步带103B的下部位置。通过上述设置以实现所述第一支架301与第二支架302同步向钢丝圈移动,即可适应不同直径规格的包胶后的钢丝圈并夹紧,或者实现所述第一支架301与第二支架302同步向远离钢丝圈方向移动,即释放钢丝圈,如在完成包胶辊压动作后将钢丝圈移动至存放处或者下一工序后释放钢丝圈。
本发明所述的压圈组件包括具有受力发生形变的弹性压圈构件401A(401B)。具体而言,所述弹性压圈构件401A(401B)可以是多片压辊或者海绵构件或者橡胶构件。其中,本发明仅以多片压辊为例进行阐述说明。如附图7至图9所示,本发明所述多片压辊401A为在单一压辊片4011中设置有弹性元件4012(如弹簧),所述弹性元件4012设置于横穿多片压辊401A的固定轴4013与压辊片4011之间;当在第一驱动源31的驱动下,所述支架301、支架302向钢丝圈移动,当多片压辊401A与钢丝圈相接触时,在第一驱动源31的推力作用下,多片压辊401A受到钢丝圈的阻挡,适合钢丝圈宽度的一片或者多片压辊片4011向多片压辊401A内部的固定轴4013方向移动,相对应的弹性元件4012受力后压缩呈凹槽状以匹配钢丝圈的宽度,如附图9所示;与此同时,没有受力的压辊片4011保持原状用以阻挡在钢丝圈的侧边处,防止钢丝圈发生晃动,当辊压结束后,弹性元件可恢复原状。需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的弹性压圈构件也可以是由气缸驱动顶块(顶块类似于弹性元件4012的作用),以实现通过气缸精确驱动类似于弹性压圈构件的方式,以匹配不同钢丝圈的宽度并进行辊压动作。
本发明所述支架30上还设置有用于将钢丝圈与胶囊相分离的钢丝圈剥离组件70,所述钢丝圈剥离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源71与剥离构件72,所述剥离构件72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源71的驱动端711,并由驱动端711带动剥离构件72延伸或复位,用于在钢丝圈50包胶后推压胶囊601远离钢丝圈,以实现包胶后的钢丝圈与胶囊相剥离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所述压圈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301上的第一连接板73,所述连接板73的一端设置有成倾斜角度设置的第二连接板74,并在所述第二连接板74上设置有第一弹性压圈构件401A;或者在所述连接板73的两端均设置有成倾斜角度设置的第二连接板74与第三连接板75,并在所述第二连接板74与第三连接板75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弹性压圈构件401A。同样地,可在第二支架302上设置有与第一支架301上相同的构件,仅在方向上与第一支架301的呈镜像设置,如图3所示,具体结构不再赘述。另外,所述钢丝圈剥离组件70在空间位置上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73的两端之间。同时,还可以在第一连接板73的两侧均设置有钢丝圈剥离组件70,提高钢丝圈与胶囊的剥离效果。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横梁80,以及设置于所述横梁80上且可沿横梁80往复移动的第一固定板801,以实现卸圈装置的前后移动;以及可沿第一固定板801往复移动的第二固定板802,以实现卸圈装置相对于横梁80的左右移动;本发明所述支撑板10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板802上。此外,本发明所述的各驱动源可以电机或者气缸等。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钢丝圈包胶系统的钢丝圈辊压及卸圈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将钢丝圈辊压及卸圈装置1移动至胶片已通过左右胶囊分别包覆至钢丝圈后的鼓装置60处,并通过第一驱动源31驱动支架30移动至钢丝圈处并将压圈组件40压紧于钢丝圈50;步骤(B):旋转鼓装置60,通过压圈组件40将钢丝圈50左右包覆的胶片与钢丝圈压合紧;步骤(C):通过钢丝圈剥离组件70施加推力作用于胶囊601上,并将鼓装置60旋转一周,以将包胶后的钢丝圈50与胶囊601相分离;步骤(D):通过钢丝圈辊压及卸圈装置1上支架30的压圈组件将包胶后的钢丝圈50夹紧并移出包胶工位。其中,在步骤A中所述第一驱动源31驱动支架30移动至钢丝圈处并将压圈组件压紧钢丝圈后,锁定第一驱动源保持该位置状态,即保持支架30与钢丝圈50的位置关系不动,防止第一驱动源31持续施加压力导致钢丝圈50发生变形;此外,所述压圈组件压紧钢丝圈是指压圈组件在压紧钢丝圈时压圈组件发生形变,即为适应于钢丝圈的宽度发生内凹状态,以充分包覆钢丝圈的圆周表面且固定住钢丝圈,进一步防止钢丝圈在压合时发生晃动,如附图9所示(图9仅以第一弹性压圈构件401A为例示意);同时,通过该结构在步骤B中旋转鼓装置时,压圈组件40仅一次辊压动作即可以将钢丝圈左右包覆的胶片与钢丝圈压合紧,以保证胶片与钢丝圈紧密结合,避免产生气泡。
此外,在本发明所述步骤(A)中的支架包括第一支架301与第二支架302,在所述第一支架301与第二支架302上分别设置有可适用于不同宽度钢丝圈的第一弹性压圈构件401A与第二弹性压圈构件401B,通过第一弹性压圈构件401A与第二弹性压圈构件401B从多个位置将钢丝圈50压紧卡固。
在本发明所述步骤(A)中的压圈组件40包括具有受力发生形变的弹性压圈构件401A,弹性压圈构件401A可以为多片压辊或者海绵构件或者橡胶构件;在所述弹性压圈构件压紧钢丝圈时,弹性压圈构件可根据不同的钢丝圈宽度适应性地发生形变,以适应不同宽度的钢丝圈,并锁定第一驱动源保持该位置状态,即保持支架30与钢丝圈50的位置关系不动,防止第一驱动源31持续施加压力导致钢丝圈50发生变形。
另外,在本发明所述步骤(A)中的钢丝圈剥离组件70包括第二驱动源71与剥离构件72,所述剥离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源的驱动端711,当钢丝圈包胶完成后,通过第二驱动源71驱动剥离构件72向胶囊601侧移动并推动胶囊下移实现与钢丝圈50分离,然后旋转鼓装置60一周,以将包胶后的钢丝圈50与胶囊601完全分离开,以防止钢丝圈与胶囊相互粘连。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用于钢丝圈包胶系统的卸圈装置,通过设置支撑板、滑轨、支架、第一驱动源、钢丝圈剥离组件、以及可适用于不同宽度钢丝圈的压圈组件的结构及位置关系,以实现通过所述支架即可将不同宽度的包胶后的钢丝圈辊压缝合及剥离卸圈,具有卸圈效率高且防粘连,无需人工干预,以及缝合效果好且缝合效率高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用于钢丝圈包胶系统的卸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滑轨;支架,所述支架通过滑块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滑轨上,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将钢丝圈与胶囊相分离的钢丝圈剥离组件;第一驱动源,用于驱动所述支架沿所述滑轨移动;其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可适用于不同宽度钢丝圈的压圈组件,并可通过所述支架上的压圈组件将包胶后的钢丝圈夹紧并卸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丝圈包胶系统的卸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分别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滑轨上,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上分别设置有可适用于不同宽度钢丝圈的第一压圈组件与第二压圈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钢丝圈包胶系统的卸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内设置有第一同步带轮、第二同步带轮以及同步带,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均与同步带固定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同步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丝圈包胶系统的卸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圈组件包括具有受力发生形变的弹性压圈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钢丝圈包胶系统的卸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压圈构件可以是多片压辊或者海绵构件或者橡胶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丝圈包胶系统的卸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圈剥离组件包括第二驱动源与剥离构件,所述剥离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源的驱动端,并由驱动端带动剥离构件延伸或复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丝圈包胶系统的卸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圈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或者两端设置有成倾斜角度设置的第二连接板或者第二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并在所述第二连接板或者第二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上设置有弹性压圈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钢丝圈包胶系统的卸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圈剥离组件在空间位置上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钢丝圈包胶系统的卸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梁,以及设置于所述横梁上且可沿横梁往复移动的第一固定板,以及可沿第一固定板往复移动的第二固定板,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
10.一种用于钢丝圈包胶系统的钢丝圈辊压及卸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钢丝圈辊压及卸圈装置移动至胶片已通过左右胶囊分别包覆至钢丝圈后的鼓装置处,并通过第一驱动源驱动支架移动至钢丝圈处并通过压圈组件压紧钢丝圈;
步骤(B):旋转鼓装置,通过压圈组件将钢丝圈左右包覆的胶片与钢丝圈压合紧;
步骤(C):通过钢丝圈剥离组件施加压力作用于胶囊上,并将鼓装置旋转,以将包胶后的钢丝圈与胶囊相分离;
步骤(D):通过支架上的压圈组件将包胶后的钢丝圈夹紧并移出钢丝圈包胶工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钢丝圈包胶系统的钢丝圈辊压及卸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的支架包括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在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上分别设置有可适用于不同宽度钢丝圈的第一压圈组件与第二压圈组件,通过第一压圈组件与第二压圈组件从多个位置将钢丝圈压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钢丝圈包胶系统的钢丝圈辊压及卸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的压圈组件包括具有受力发生形变的弹性压圈构件;在所述弹性压圈构件压紧钢丝圈时,弹性压圈构件可根据不同的钢丝圈宽度适应性地发生形变,以适应不同宽度的钢丝圈。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钢丝圈包胶系统的钢丝圈辊压及卸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的钢丝圈剥离组件包括第二驱动源与剥离构件,所述剥离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源的驱动端,当钢丝圈包胶完成后,通过第二驱动源驱动剥离构件向胶囊侧移动并推动胶囊下移,然后旋转鼓装置,以将包胶后的钢丝圈与胶囊相分离开。
CN202110481047.4A 2021-04-30 2021-04-30 用于钢丝圈包胶系统的卸圈装置及卸圈方法 Active CN1131835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1047.4A CN113183501B (zh) 2021-04-30 2021-04-30 用于钢丝圈包胶系统的卸圈装置及卸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1047.4A CN113183501B (zh) 2021-04-30 2021-04-30 用于钢丝圈包胶系统的卸圈装置及卸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83501A CN113183501A (zh) 2021-07-30
CN113183501B true CN113183501B (zh) 2022-05-20

Family

ID=76983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81047.4A Active CN113183501B (zh) 2021-04-30 2021-04-30 用于钢丝圈包胶系统的卸圈装置及卸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8350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353663A1 (ru) * 1986-07-02 1987-11-23 Всесоюз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 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По Оборудованию Для Шин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Станок дл изготовлени бортовых колец
US5735995A (en) * 1996-02-13 1998-04-07 The Steelastic Company, L.L.C. Apparatus for applying an apex filler to a bead ring
CN111873508B (zh) * 2020-06-12 2021-05-07 联亚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钢丝圈包胶系统及其包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83501A (zh) 2021-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09157A (zh) 一种网布剥离定位装置
KR20070011372A (ko) 시트 박리장치 및 박리방법
KR20110050647A (ko) 마운트 장치 및 마운트 방법
EP0299193A2 (en) A cleaning machine for a printer
CN113183501B (zh) 用于钢丝圈包胶系统的卸圈装置及卸圈方法
CN108436292A (zh) 一种圆柱电芯去护套的方法
CN112916448B (zh) 一种手机数据线表面用除垢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5360386U (zh) 覆盖膜离型纸分离机构
WO2003106152A1 (ja) タイヤ構成部材の貼着装置および貼着方法
CN214269547U (zh) 一种便于收卷的收卷装置
WO2021235050A1 (ja) 両面研磨装置の研磨パッド貼り付け方法
KR100819792B1 (ko) 반도체 팩키지 제조용 테이프 커버 박리 장치 및, 테이프커버 박리 방법
CN111591819B (zh) 一种铝箔纸生产制备点断切制装置及点断切制方法
JP2563870B2 (ja) タイヤ成形方法及びタイヤ成形装置
JPS62184844A (ja) タイヤ成形作業用圧着ロ−ラ−
JP4253453B2 (ja) データキャリヤを製造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JPH09197395A (ja) シート貼付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06198885A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における版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KR100466234B1 (ko) 타이어용 스티쳐의 구조
CN110594252A (zh) 贴胶装置
CN216917886U (zh) 一种粘性垫片自动剥离装置
CN214779698U (zh) 一种标签裁切机的收卷装置
CN210889621U (zh) 贴胶装置
CN219448682U (zh) 一种电子胶带加工用复卷机
KR100542567B1 (ko) 가스켓 접착 보호지 분리장치 및 이 장치를 이용한 분리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