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9911A - 线束、连接器及通信中继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线束、连接器及通信中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9911A
CN113169911A CN201980080168.9A CN201980080168A CN113169911A CN 113169911 A CN113169911 A CN 113169911A CN 201980080168 A CN201980080168 A CN 201980080168A CN 113169911 A CN113169911 A CN 1131699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relay
ethernet
relay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01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69911B (zh
Inventor
安则裕通
中條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169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99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699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99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supply of electrical power to vehicle subsystems or for
    • B60R16/03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supply of electrical power to vehicle subsystems or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al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06Archite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 H04L12/40032Details regarding a bus interface enhanc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supply of electrical power to vehicle subsystems or for
    • B60R16/0315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supply of electrical power to vehicle subsystems or for using multiplexing techniqu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5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cables except for flat or ribbon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2012/40208Bus network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bus standard
    • H04L2012/40215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2012/40267Bus for use in transportation systems
    • H04L2012/40273Bus for use in transportation systems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being a vehicle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期待车载装置的中继处理的负载的减少或车载装置的扩张性的提高等的线束、连接器及通信中继方法。本实施方式的线束具备:连接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于车载装置;多个通信线,连接于所述连接器;及中继部,设置于所述连接器内,对所述多个通信线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并对所述通信线与所述车载装置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

Description

线束、连接器及通信中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车载装置连接的线束、该线束具备的连接器、及基于线束的通信中继方法。
本申请主张基于在2018年12月11日提出申请的PCT国际申请PCT/JP2018/045387的优先权,并援引上述国际申请记载的全部的记载内容。
背景技术
车辆的多功能化及高功能化等不断进展,搭载于车辆的电子设备的数目增大。搭载于车辆的多个电子设备经由通信线连接,通过通信进行信息交换而协作,由此实现车辆的各种功能。由于电子设备的搭载数量的增加而设置于车辆的通信线的数目也增加,近年来多采用将网关等车载装置搭载于车辆,该车载装置对通信线间的通信进行中继这样的系统结构。
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对应于安装有中继连接单元的环境而能够自动设定成为基于中继连接单元的中继对象的消息的识别信息的车载LAN(Local Area Network)系统。在该系统中,电子控制单元在起动时发送表示成为接收对象的消息的识别信息的一览的一览信息消息。接收到来自电子控制单元的一览信息消息的中继连接单元要求应对消息进行中继的中继目的地端口,对记录有消息的识别信息及中继目的地端口的对应的中继信息进行更新。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282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进行通信的中继的车载装置中,连接的通信线的数目越增大,则中继处理的负载越升高,可能会阻碍中继处理以外的处理。而且,在由于车辆的车种展开、型号改变或选项装备的追加等而搭载于车辆的电子设备的数目或通信规格等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需要车载装置的变更。
本公开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作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期待车载装置的中继处理的负载的减少或车载装置的扩张性的提高等的线束、连接器及通信中继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形态的线束具备:连接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于车载装置;多个通信线,连接于所述连接器;及中继部,设置于所述连接器内,对所述多个通信线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并对所述通信线与所述车载装置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能够期待车载装置的中继处理的负载的减少或车载装置的扩张性的提高等。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载通信系统的概要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高功能ECU与线束的连接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高功能ECU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高功能ECU的结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高功能ECU的结构的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的高功能ECU的结构的框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的高功能ECU的结构的框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的高功能ECU的结构的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的电力供给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7的电力供给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8的电力供给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9的高功能ECU与通信线的连接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0的高功能ECU的结构的框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3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4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2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3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24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2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4的高功能ECU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6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高功能ECU的结构的框图。
图27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的高功能ECU的结构的框图。
图28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的通信卡的结构的框图。
图29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3的电力供给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30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4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31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高功能ECU的结构的框图。
图32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连接器的连接器基板的表面的IC配置例的示意图。
图33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连接器的连接器基板的背面的IC配置例的示意图。
图34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1的连接器的连接器基板的IC配置例的示意图。
图35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2的连接器的连接器基板的IC配置例的示意图。
图36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3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37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3的连接器的连接器基板的表面的IC配置例的示意图。
图38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4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39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4的线束的电路基板的表面的IC配置例的示意图。
图40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高功能ECU的结构的框图。
图41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变形例1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42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变形例2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43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变形例3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而且,也可以将以下记载的实施方式的至少一部分任意组合。
(1)本形态的线束具备:连接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于车载装置;多个通信线,连接于所述连接器;及中继部,设置于所述连接器内,对所述多个通信线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并对所述通信线与所述车载装置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
在本形态中,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于车载装置的线束具备连接器和连接于该连接器的多个通信线。在线束的连接器内设置对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部。中继部进行线束的多个通信线间的通信的中继和通信线与车载装置之间的通信的中继。
通过设置于线束的中继部进行通信的中继,车载装置不需要进行与中继有关的处理,能够减少处理负载。而且,对于通信的规格变更等,通过变更线束能够应对,因此能够提高车载装置的扩张性。
(2)优选的是,所述多个通信线包括:用于第一通信协议的通信的通信线;及用于第二通信协议的通信的通信线,所述中继部进行所述第一通信协议与所述第二通信协议之间的协议转换。
在本形态中,多个通信线包括用于第一通信协议的通信的通信线和用于第二通信协议的通信的通信线。第一通信协议及第二通信协议可采用例如CAN(Controller AreaNetwork)及以太网(注册商标)等通信协议。线束的中继部进行第一通信协议与第二通信协议之间的协议转换。由此,即使在不同的通信协议使用的通信线混杂的情况下,线束的中继部也能够进行通信的中继。
(3)优选的是,所述中继部进行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或所述第二通信协议与第三通信协议之间的协议转换,所述中继部在与所述车载装置之间进行使用了所述第三通信协议的通信。
在本形态中,线束的中继部在与车载装置之间进行使用了第三通信协议的通信,并进行第一通信协议或第二通信协议与第三通信协议之间的协议转换。由此,中继部对车载装置的外部的通信使用的通信协议和车载装置的内部的通信使用的通信协议进行转换,能够进行车载装置的内外的通信的中继。
(4)优选的是,所述车载装置具备从搭载于车辆的蓄电池供给的电力的电压转换电路,所述中继部被供给所述车载装置的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转换了电压值的电力。
在本形态中,车载装置具备对从车辆的蓄电池供给的电力的电压值进行转换的电力转换电路。线束的中继部利用从车载装置的电力转换电路供给的电力而动作。由此,线束不需要具备电力转换电路,因此能够期待线束的小型化等。
(5)优选的是,所述线束具备设置在所述连接器内并对从搭载于车辆的蓄电池供给的电力的电压值进行转换的电压转换电路,所述中继部被供给来自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电力,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将转换了电压值的电力向所述车载装置供给。
在本形态中,线束的连接器具备对从车辆的蓄电池供给的电力的电压值进行转换的电压转换电路。从电压转换电路向线束的中继部供给电力,通过被供给的电力而中继部进行动作。而且,线束的电压转换电路转换了电压值的电力向车载装置供给。由此,在车载装置不需要设置电力转换电路,因此能够期待车载装置的小型化等。
(6)优选的是,所述连接器包括:独立连接器,相对于通信线独立设置;及集成连接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有多个所述独立连接器,并且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于所述车载装置,所述独立连接器具有输入输出部,该输入输出部进行通信用的信号相对于所述通信线的输入输出,所述集成连接器具有所述中继部,在所述中继部与所述输入输出部之间进行与通信有关的信息的交接。
在本形态中,线束的连接器使用相对于通信线独立设置的独立连接器和将多个独立连接器集成的集成连接器构成。集成连接器将多个独立连接器连接成能够拆装,并能够拆装地连接于车载装置。在独立连接器设有输入输出部,该输入输出部进行通信用的信号相对于通信线的输入输出。在集成连接器设置中继部,连接于集成连接器的独立连接器的输入输出部与中继部进行信息的交接。由此,能够设置适合于每个通信线的输入输出部,因此能够提高具备中继功能的线束的扩张性。
(7)优选的是,所述线束具备多个输入输出部,该多个输入输出部进行通信用的信号相对于所述通信线的输入输出,所述中继部及所述多个输入输出部设置在一个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内。
在本形态中,将进行通信用的信号相对于通信线的输入输出的多个输入输出部和中继部设置于一个IC(Integrated Circuit)内,将该IC搭载于线束的连接器。由此,能够期待线束的小型化及低成本化等。
(8)优选的是,所述连接器具有:端子,电连接于所述车载装置;中继IC,包含所述中继部;第一输入输出IC,介于所述端子与所述中继部之间,进行通信用的信号相对于所述端子的输入输出;第二输入输出IC,介于所述通信线与所述中继部之间,进行通信用的信号相对于所述通信线的输入输出;及基板,搭载有所述中继IC、所述第一输入输出IC及所述第二输入输出IC,所述端子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端侧,所述通信线连接于所述基板的另一端侧,所述端子、所述第一输入输出IC及所述中继IC排列成直线状地配置。
在本形态中,端子、第一输入输出IC及中继IC在基板上排列成直线状地配置。由此,能够缩短端子与第一输入输出IC之间的通信路径、以及第一输入输出IC与中继IC之间的通信路径,能够期待通信中的延迟的减少等。
(9)优选的是,所述连接器具有:端子,电连接于所述车载装置;中继IC,包含所述中继部;第一输入输出IC,介于所述端子与所述中继部之间,进行通信用的信号相对于所述端子的输入输出;第二输入输出IC,介于所述通信线与所述中继部之间,进行通信用的信号相对于所述通信线的输入输出;及基板,搭载有所述中继IC、所述第一输入输出IC及所述第二输入输出IC,所述端子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端侧,所述通信线连接于所述基板的另一端侧,所述端子与所述中继IC相邻配置,所述第一输入输出IC与所述端子或所述中继IC相邻配置。
在本形态中,端子与中继IC相邻配置,第一输入输出IC与端子或中继IC相邻配置。由此,能够缩短端子与第一输入输出IC之间的通信路径、以及第一输入输出IC与中继IC之间的通信路径,能够期待通信中的延迟的减少等。
(10)优选的是,所述连接器具有:端子,电连接于所述车载装置;中继IC,包含所述中继部;第一输入输出IC,介于所述端子与所述中继部之间,进行通信用的信号相对于所述端子的输入输出;第二输入输出IC,介于所述通信线与所述中继部之间,进行通信用的信号相对于所述通信线的输入输出;及基板,搭载有所述中继IC、所述第一输入输出IC及所述第二输入输出IC,所述端子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端侧,所述通信线连接于所述基板的另一端侧,所述第一输入输出IC或所述第二输入输出IC搭载于与搭载有所述中继IC的基板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
在本形态中,第一输入输出IC或第二输入输出IC搭载于与搭载有中继IC的基板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由此,能够期待搭载第一输入输出IC、第二输入输出IC及中继IC等的基板的小型化等。
(11)优选的是,所述线束具备异常检测部,该异常检测部检测所述通信线的异常。
在本形态中,连接器具备检测通信线的异常的异常检测部。由此,能够进行更接近通信线的部位处的异常检测,因此能够期待更高精度地检测与通信线有关的异常。
(12)本形态的连接器连接有多个通信线,所述连接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于车载装置,所述连接器具备中继部,该中继部对所述多个通信线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并对所述通信线与所述车载装置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
在本形态中,与形态(1)同样,能够减少车载装置的处理负载,能够提高车载装置的扩张性。
(13)本形态的通信中继方法中,该通信中继方法使用线束,该线束连接有多个通信线并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于车载装置,设置于所述线束的中继部对所述多个通信线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所述中继部对所述通信线与所述车载装置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
在本形态中,与形态(1)同样,能够减少车载装置的处理负载,能够提高车载装置的扩张性。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线束、连接器及通信中继方法的具体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没有限定为上述的例示,由权利要求书公开,并意图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实施方式1>
图1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载通信系统的概要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载通信系统中,搭载于车辆1的高功能ECU2、3、车外通信装置4、多个ECU5、显示装置6、自动驾驶ECU7、相机8、多个传感器9及天线10等各种装置经由通信线适当地连接。通过这多个装置利用通信交换信息并协作而实现车辆1的自动驾驶等各种功能。
在图1例示的车载通信系统中,高功能ECU2、3经由通信线11连接,高功能ECU3及车外通信装置4经由通信线12连接,车外通信装置4及高功能ECU2经由通信线13连接。即,高功能ECU2、3及车外通信装置4连接成环状。高功能ECU2经由通信线14连接显示装置6。而且,在高功能ECU2上连接两个总线型的通信线15、16,在各通信线15、16分别连接多个ECU5。高功能ECU3经由通信线17连接自动驾驶ECU7,在自动驾驶ECU7经由通信线18连接相机8。而且,多个传感器9经由独立的通信线19连接于高功能ECU3。车外通信装置4经由通信线20连接天线10。
高功能ECU2进行搭载于车辆1的ECU5或显示装置6等的控制处理、以及通信线11、13、14、15、16之间的通信的中继处理等。高功能ECU3进行与车辆1的自动驾驶有关的控制处理、以及通信线11、12、17、19之间的中继处理等。车外通信装置4利用配置于车辆1的适当部位的天线10,进行经由手机通信网或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等无线网络的无线通信。高功能ECU2、3能够经由车外通信装置4与设置于车辆1的外部的服务器装置等之间进行通信。
显示装置6配置在车辆1的驾驶位附近,基于高功能ECU2的控制显示各种图像及消息等。显示装置6也可以是例如与车辆导航装置等共用的结构。ECU5可包含例如控制车辆1的发动机的动作的ECU、控制车门的锁定/解锁的ECU、控制灯的点亮/熄灭的ECU、控制气囊的动作的ECU、及控制ABS(Antilock Brake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动作的ECU等各种ECU。
自动驾驶ECU7是基于相机8拍摄到的图像及传感器9检测到的各种信息来实现车辆1的自动驾驶(或驾驶辅助)的ECU。相机8例如拍摄车辆1的前方,将通过拍摄而得到的图像向自动驾驶ECU7发送。传感器9是例如利用激光来计测速度的LiDAR(Light DetectionAnd Ranging:光检测和测距)。在车辆1中,在适当部位设置多个传感器9,传感器9的检测结果分别向高功能ECU3发送。
本实施方式的车载通信系统大体分为以高功能ECU2为中心的功能组和以高功能ECU3为中心的功能组。以高功能ECU3为中心的功能组包括自动驾驶ECU7、相机8及传感器9等,实现与车辆1的自动驾驶有关的功能。以高功能ECU2为中心的功能组包括多个ECU5及显示装置6等,实现车辆1的自动驾驶以外的功能。但是,在两个功能组间也进行需要的信息的交接,这通过经由通信线11的高功能ECU2、3的通信进行。
图2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高功能ECU2与线束的连接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高功能ECU2连接有多个通信线11、13、14、15、16。在本实施方式中,这多个通信线11、13、14、15、16被捆扎而作为一根线束51连接于高功能ECU2。线束51在通信线11、13、14、15、16的一端设置连接器52。连接器52是用于将线束51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于设置在高功能ECU2的连接器22的结构。
高功能ECU2例如在壳体的内部收容电路基板21,搭载(固定)于电路基板21的连接器22从壳体的一部分向外部露出。连接器22是用于将线束51连接成能够拆装的结构。通过将高功能ECU2的连接器22与线束51的连接器52连接而将高功能ECU2的电路基板21与线束51的通信线11、13、14、15、16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功能ECU2的连接器22是棒状的金属端子突出设置的形态的连接器,所谓阳型连接器。线束51的连接器52是具备接纳棒状的金属端子的筒状的金属端子的连接器,所谓阴型连接器。但是,阳型连接器及阴型连接器的关系也可以相反。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本实施方式的高功能ECU3,与图2所示的高功能ECU2的结构大致相同。关于高功能ECU3的结构,省略图示及说明。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将多个通信线11、13、14、15、16形成为一个线束51而连接于高功能ECU2的连接器22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将通信线11、13、14与通信线15、16分别捆扎成不同的线束,并将两个线束连接于高功能ECU2的连接器22的结构。即,与高功能ECU2的连接器22连接的线束可以为多个,各线束只要包含一个以上的通信线即可。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高功能ECU2的结构的框图。本实施方式的高功能ECU2如上所述具备电路基板21和连接器22。在电路基板21设有控制电路37、电源电路38及基板端子39等。控制电路37例如是如下电路: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MPU(Micro-Processing Unit)等运算处理装置、以及闪存器或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等非易失性的存储器元件,进行与车辆1的控制有关的各种处理。电源电路38是将从搭载于车辆1的蓄电池1a供给的例如12V的电力转换成3V或5V等的电力并输出的电路。控制电路37利用电源电路38输出的电力进行动作。而且,电源电路38输出的电力也向连接器22供给。基板端子39是连接有用于供给来自蓄电池1a的电力的电力线的端子,基板端子39与电源电路38电连接。
连接器22具备线束侧端子31、以太网PHY(在图3中仅记为PHY)32、CAN收发器(在图3中记为TR)33、以太网中继部34、CAN中继部35及车载装置侧端子36等。线束侧端子31是与线束51中包含的通信线11、13、14、15、16分别电连接的金属制的端子。例如在连接器22的外壳内并列配置有多个线束侧端子31。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线11、13、14、15、16分别由两根电线的组构成,对应于此,在连接器22设有十个线束侧端子31。需要说明的是,图3的左侧所示的十个白圈的记号分别相当于线束侧端子31。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线11、13、14是用于进行遵照以太网的通信协议的通信的通信线,通信线15、16是用于进行遵照CAN的通信协议的通信的通信线(所谓CAN总线)。以太网PHY32及CAN收发器33相对于通信线分别需要一个,在本例中,将三个以太网PHY32和两个CAN收发器33设置于连接器22。以太网PHY32及CAN收发器33分别连接于两个线束侧端子31的组。
以太网PHY32通过采样并取得与对应的线束侧端子31连接的通信线11、13、14的电位而接收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数据向以太网中继部34赋予。而且,以太网PHY32将从以太网中继部34赋予的发送用的数据作为电信号向线束侧端子31输出,由此进行数据向与线束侧端子31连接的通信线11、13、14的发送。
同样,CAN收发器33通过采样并取得与对应的线束侧端子31连接的通信线15、16的电位而接收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数据向CAN中继部35赋予。而且,CAN收发器33将从CAN中继部35赋予的发送用的数据作为电信号向线束侧端子31输出,由此进行数据向与线束侧端子31连接的通信线15、16的发送。
以太网中继部34进行在以太网PHY32、CAN中继部35和电路基板21之间中继数据的处理。例如以太网中继部34将从以太网PHY32赋予的接收数据向其他的以太网PHY32、CAN中继部35或电路基板21赋予。而且,例如以太网中继部34将从电路基板21赋予的数据向一个或多个以太网PHY32赋予。而且,例如以太网中继部34将从CAN中继部35赋予的数据向一个或多个以太网PHY32赋予。以太网中继部34具有例如将向数据赋予的ID与中继目的地建立了对应的表,按照该表,将被赋予的数据向适当的中继目的地赋予。
CAN中继部35进行在CAN收发器33、以太网中继部34和电路基板21之间中继数据的处理。例如CAN中继部35将从CAN收发器33赋予的接收数据向其他的CAN收发器33、以太网中继部34或电路基板21赋予。而且,例如CAN中继部35将从电路基板21赋予的数据向一个或多个CAN收发器33赋予。而且,例如CAN中继部35将从以太网中继部34赋予的数据向一个或多个CAN收发器33赋予。CAN中继部35具有例如将向数据赋予的ID与中继目的地建立了对应的表,按照该表,将被赋予的数据向适当的中继目的地赋予。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基板21与以太网中继部34和CAN中继部35的数据的交接例如按照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的通信协议进行。在SPI的通信协议下,通过四个信号的交接进行通信,因此在以太网中继部34和电路基板21之间、CAN中继部35和电路基板21之间分别交接四个信号。连接器22具备的多个车载装置侧端子36包含用于交接该SPI的信号的八个端子。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通过白色方形的记号表示多个车载装置侧端子36。而且,多个车载装置侧端子36中,除了SPI的通信用的端子之外,还包含来自电路基板21的电力供给用的两个端子。
另外,以太网中继部34为了进行以太网PHY32与电路基板21之间的数据中继而具有进行以太网的通信协议与SPI的通信协议之间的协议转换的功能。以太网中继部34对于从以太网PHY32赋予的遵照以太网的通信标准的数据进行协议转换而形成为遵照SPI的通信标准的数据,并将该数据向电路基板21赋予。而且,以太网中继部34对于从电路基板21赋予的遵照SPI的通信协议的数据进行协议转换而形成为遵照以太网的通信标准的数据,将该数据向以太网PHY32赋予。
同样,CAN中继部35为了进行CAN收发器33与电路基板21之间的数据中继而具有进行CAN的通信协议与SPI的通信协议之间的协议转换的功能。CAN中继部35对于从CAN收发器33赋予的遵照CAN的通信标准的数据进行协议转换而形成为遵照SPI的通信协议的数据,并将该数据向电路基板21赋予。而且,CAN中继部35对于从电路基板21赋予的遵照SPI的通信协议的数据进行协议转换而形成为遵照CAN的通信协议的数据,并将该数据向CAN收发器33赋予。
而且,为了在以太网中继部34与CAN中继部35之间交接数据,连接器22具备进行以太网的通信协议与CAN的通信协议之间的协议转换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以太网-CAN间的协议转换功能由以太网中继部34具备。以太网中继部34将从以太网PHY32赋予的遵照以太网的通信协议的数据转换成遵照CAN的通信协议的数据而向CAN中继部35赋予。而且,以太网中继部34将从CAN中继部35赋予的遵照CAN的通信协议的数据转换成遵照以太网的通信协议的数据而向以太网PHY32赋予。
但是,以太网-CAN间的协议转换功能也可以由CAN中继部35具备,或者也可以将进行该协议转换的功能块设置在以太网中继部34与CAN中继部35之间。或者,也可以不是在以太网的通信协议与CAN的通信协议之间直接进行协议转换而是进行向与以太网及CAN不同的中间协议的转换,在以太网中继部34与CAN中继部35之间进行该中间协议下的数据交接。即,以太网中继部34将从以太网PHY32赋予的遵照以太网的通信协议的数据转换成遵照中间协议的数据而向CAN中继部35赋予,将从CAN中继部35赋予的遵照中间协议的数据转换成遵照以太网的通信协议的数据而向以太网PHY32赋予。而且,CAN中继部35将从CAN收发器33赋予的遵照CAN的通信协议的数据转换成遵照中间协议的数据而向以太网中继部34赋予,将从以太网中继部34赋予的遵照中间协议的数据转换成遵照CAN的通信协议的数据而向CAN收发器33赋予。作为中间协议,可以采用例如SPI的通信协议。
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2中,上述的以太网PHY32、CAN收发器33、以太网中继部34及CAN中继部35作为通信用IC40而设置于一个IC内。向通信用IC40供给电路基板21的电源电路38输出的电力,基于该电力进行各部的动作。
图4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2的结构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2中,在长方体状的外壳内,棒状的多个线束侧端子31排列成一列地设置。线束侧端子31与在外壳内收容的连接器基板41连接,经由设置于连接器基板41的配线图案,与搭载于连接器基板41的通信用IC40电连接。连接器基板41是呈长方形的板状的电路基板,在其一边侧连接多个线束侧端子31,在相反边侧连接多个车载装置侧端子36。
车载装置侧端子36是弯折成大致L字型的棒状的端子。多个车载装置侧端子36以从连接器22的外壳的一面向外部突出的方式排列成一列地设置。车载装置侧端子36经由设置于连接器基板41的配线图案与通信用IC40电连接。例如在将车载装置侧端子36的端部插入于在电路基板21上形成的通孔的状态下进行软钎焊,从而将连接器22搭载于电路基板21。
以上的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2搭载于高功能ECU2的电路基板21,将捆扎多个通信线11、13、14、15、16而成的线束51连接成能够拆装。连接器22具备与电路基板21电连接的多个车载装置侧端子36和将线束51的通信线11、13、14、15、16电连接的多个线束侧端子31。而且,连接器22具备介于这些车载装置侧端子36和线束侧端子31之间的以太网中继部34及CAN中继部35。以太网中继部34及CAN中继部35进行线束51中包含的多个通信线11、13、14、15、16之间的通信的中继和通信线11,13、14、15、16与电路基板21之间的通信的中继。
连接器22具备的以太网中继部34及CAN中继部35进行通信的中继,由此,设置于高功能ECU2的电路基板21的控制电路37不需要进行与中继有关的处理,能够减少处理负载。而且,对于通信的规格变更等,通过变更高功能ECU2的连接器22能够应对,因此能够提高高功能ECU2的扩张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载通信系统中,线束51中包含的多个通信线11、13、14、15、16包括用于以太网的通信的通信线11、13、14和用于CAN的通信的通信线15、16。连接器22的以太网中继部34及CAN中继部35进行以太网的通信协议及CAN的通信协议之间的协议转换。由此,即使在线束51中包含不同的通信协议使用的通信线的情况下,连接器22的以太网中继部34及CAN中继部35也能够进行通信的中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2的以太网中继部34及CAN中继部35在与高功能ECU2的电路基板21之间进行使用了SPI的通信协议的通信。以太网中继部34进行以太网的通信协议与SPI的通信协议之间的协议转换,CAN中继部35进行CAN的通信协议与SPI的通信协议之间的协议转换。由此,连接器22对高功能ECU2的外部的通信使用的通信协议和高功能ECU2的内部的通信使用的通信协议进行转换,能够进行高功能ECU2的内外的通信的中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高功能ECU2在电路基板21具备对于从车辆1的蓄电池1a供给的电力的电压值进行转换的电源电路38。包含用于将电源电路38转换的电力向连接器22的多个车载装置侧端子36供给的端子。经由该端子从电源电路38向连接器22的以太网中继部34及CAN中继部35等供给电力,通过被供给的电力而各部进行动作。由此,连接器22无需具备电源电路,因此能够期待连接器22的小型化等。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2是将以太网中继部34及CAN中继部35和以太网PHY32及CAN收发器33设置于一个通信用IC40内、该通信用IC40搭载于连接器基板41的结构。由此,能够期待连接器22的小型化及低成本化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采用以太网、CAN及SPI作为通信协议的例子,但是也可以采用除此以外的通信协议。例如也可以取代以太网或CAN的通信协议而采用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或FlexRay等的通信协议。而且,也可以取代SPI的通信协议而采用MII(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RGMII(Reduced Gigabit MII)或SGMII(Serial Gigabit MII)等的通信协议。而且,也可以利用以太网或CAN的通信协议进行连接器22与电路基板21之间的通信。而且,也可以利用PoE(Power over Ethernet)的协议进行连接器22与电路基板21之间的通信及电力供给。
(变形例1)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高功能ECU2的结构的框图。变形例1的连接器22是具备以太网中继部34而不具备CAN中继部35的结构。变形例1的连接器22是用于连接将包含的通信线11、13、14、15、16全部使用于以太网的通信标准的通信的通信线即线束51的结构。变形例1的以太网中继部34进行五个通信线11、13、14、15、16之间的通信的中继和通信线11、13、14、15、16与电路基板21之间的通信的中继。
(变形例2)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高功能ECU2的结构的框图。变形例2的连接器22是具备CAN中继部35而不具备以太网中继部34的结构。变形例2的连接器22是用于连接将包含的通信线11、13、14、15、16全部使用于CAN的通信标准的通信的通信线即线束51的结构。变形例1的CAN中继部35进行五个通信线11、13、14、15、16之间的通信的中继和通信线11、13、14、15、16与电路基板21之间的通信的中继。
(变形例3)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的高功能ECU2的结构的框图。变形例3的高功能ECU2是在电路基板21未设置电源电路38而在连接器22设有电源电路38的结构。变形例3的连接器22具备的多个线束侧端子31包括将被供给来自车辆1的蓄电池1a的电力的电力线连接的端子。连接器22的电源电路38将从蓄电池1a供给的例如12V的电力转换成3V或5V等的电力并输出。电源电路38输出的电力向连接器22的通信用IC40供给并经由车载装置侧端子36向电路基板21的控制电路37供给。
以上的结构的变形例3的连接器22在多个线束侧端子31中包含连接从车辆1的蓄电池1a供给电力的电力线的端子。连接器22具备对于经由与该端子连接的电力线供给的电力的电压值进行转换的电源电路38。从电源电路38向连接器22的包含以太网中继部34及CAN中继部35等的通信用IC40供给电力,利用被供给的电力而通信用IC40动作。而且,连接器22的多个车载装置侧端子36包含被供给有电源电路38转换了电压值的电力的端子,经由该端子向高功能ECU2的电路基板21供给电力。由此,不需要在高功能ECU2的电路基板21设置电源电路38,因此能够期待电路基板21的小型化等。
(变形例4)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的高功能ECU2的结构的框图。变形例4的高功能ECU2是虽然在电路基板21设置电源电路38,但是来自蓄电池1a的电力线连接于连接器22的结构。变形例4的连接器22具备的多个线束侧端子31包含连接来自车辆1的蓄电池1a的电力线的端子。而且,变形例4的连接器22具备的多个车载装置侧端子36包括:用于将来自蓄电池1a的电力向电路基板21的电源电路38供给的端子;及用于被供给来自电源电路38的电力的端子。
在变形例4的高功能ECU2中,从蓄电池1a供给的例如12V的电力从连接器22的线束侧端子31向车载装置侧端子36通过,向电路基板21的电源电路38输入。电源电路38将该12V的电力转换成3V或5V等的电力并输出。电源电路38输出的电力向电路基板21的控制电路37赋予,并向连接器22的车载装置侧端子36输入,向连接器22内的通信用IC40赋予。
以上的结构的变形例4的高功能ECU2不需要将电源电路38设置于连接器22,因此能够期待连接器22的小型化等。而且,来自蓄电池1a的电力线能够连接于连接器22,能够将与外部的电线的连接汇集于连接器22。
(变形例5)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的高功能ECU2的结构的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中,关于电源电路38及与电源电路38关联的结构,省略图示。变形例5的高功能ECU2是将CAN收发器33设置于电路基板21的结构。与连接器22连接的线束51中包含用于遵照以太网的通信协议的通信的通信线11、13、15,不包含用于遵照CAN的通信协议的通信的通信线15、16。用于遵照CAN的通信协议的通信的通信线15、16连接于在电路基板21设置的基板端子39。在基板端子39电连接CAN收发器33,CAN收发器33进行对于与基板端子连接的通信线15、16的信号的收发。
变形例5的连接器22具备的多个线束侧端子31包含连接用于进行遵照以太网的通信协议的通信的通信线11、13、14的端子,不包含连接用于进行遵照CAN的通信协议的通信的通信线15、16的端子。连接器22具备的多个车载装置侧端子36包含用于在与设置于电路基板21的CAN收发器33之间交接信息的端子。由此,连接器22的CAN中继部35能够在与电路基板21的CAN收发器33之间交接发送数据及接收数据等。而且,变形例5的连接器22的通信用IC40是将以太网PHY32、以太网中继部34及CAN中继部35设为一个IC的结构。
(变形例6)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的电力供给装置2A的结构的框图。变形例6是取代高功能ECU2而将上述的结构适用于进行对搭载于车辆1的各种负载1b的电力供给的电力供给装置2A的例子。变形例6的电力供给装置2A将与图3所示的结构同样的结构的连接器22搭载于电路基板21。变形例6的电力供给装置2A的电路基板21除了控制电路37及电源电路38之外,还具备开关电路42。而且,电路基板21具备的多个基板端子39包括连接来自蓄电池1a的电力线的端子和连接用于供给向负载1b的电力的电力线的端子。
开关电路42是被供给来自电源电路38的电力而切换该电力的对于负载1b的供给/不供给的电路。开关电路42具备多个半导体开关或继电器等开关元件,按照控制电路37的控制来切换各开关元件的通电/切断,从而切换向各负载1b的电力的供给/不供给。控制电路37基于经由线束51的通信线11、13、14、15、16收发的数据,来控制对于车辆1的各负载1b的电力的供给/不供给的切换。
如变形例6的电力供给装置2A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2能够使用于高功能ECU2以外的各种车载装置。
(变形例7)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7的电力供给装置2A的结构的框图。变形例7的电力供给装置2A相当于将图8所示的变形例4的连接器22的结构适用于图10所示的变形例6的电力供给装置2A的结构。即,变形例7的电力供给装置2A在连接器22的线束侧端子31中包含连接通信线11、13、14、15、16的端子和连接来自车辆1的蓄电池1a的电力线的端子。而且,变形例7的连接器22具备的多个车载装置侧端子36包含用于在通信用IC40与电路基板21的控制电路37之间交接信息的端子、用于将来自蓄电池1a的电力向电路基板21的电源电路38供给的端子、用于被供给来自电源电路38的电力的端子。
即,在变形例7的电力供给装置2A设置有如下电力供给路径,该电力供给路径从连接来自蓄电池1a的电力线的线束侧端子31经由连接器22的内部、车载装置侧端子36及电路基板21的配线图案等而到达电路基板21的电源电路38。而且,在电力供给装置2A设有从电路基板21的电源电路38经由电路基板21的配线图案等、车载装置侧端子36及连接器22的内部而到达通信用IC40的电力供给路径。
在变形例7的电力供给装置2A中,从蓄电池1a供给的例如12V的电力从连接器22的线束侧端子31向车载装置侧端子36通过,向电路基板21的电源电路38输入。电源电路38将该12V的电力转换成3V或5V等的电力而输出。电源电路38输出的电力向电路基板21的控制电路37及开关电路42赋予,并向连接器22的车载装置侧端子36输入,向连接器22内的通信用IC40赋予。
以上的结构的变形例7的电力供给装置2A能够将来自蓄电池1a的电力线连接于连接器22,能够将该电力线和多个通信线11、13、14、15、16的连接汇集于连接器22。
(变形例8)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8的电力供给装置2A的结构的框图。变形例8的电力供给装置2A相对于变形例7的电力供给装置2A设为能够将供给向负载1b的电力的电力线连接于连接器22的结构。即,变形例8的电力供给装置2A在连接器22的线束侧端子31中包含连接通信线11、13、14、15、16的端子、连接来自车辆1的蓄电池1a的电力线的端子、连接向车辆1的负载1b的电力线的端子。而且,变形例8的连接器22的车载装置侧端子36包含用于在通信用IC40与电路基板21的控制电路37之间交接信息的端子、用于将来自蓄电池1a的电力向电路基板21的电源电路38供给的端子、用于被供给来自电源电路38的电力的端子、用于被供给来自电路基板21的开关电路42的电力的端子。
即,在变形例8的电力供给装置2A设有如下电力路径,该电力路径从电路基板21的电源电路38经由电路基板21的配线图案、开关电路42、车载装置侧端子36、连接器22的内部及线束侧端子31而到达连接有负载1b的电力线。
以上的结构的变形例8的电力供给装置2A能够将多个通信线11、13、14、15、16、来自蓄电池1a的电力线、向负载1b的电力线连接于连接器22,能够将这多个电线的连接汇集于连接器22。
(变形例9)
图13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9的高功能ECU2与通信线11、13、14、15、16的连接的示意图。在变形例9的高功能ECU2的连接器22上不连接将多个通信线11、13、14、15、16捆扎而成的线束51而分别连接多个通信线11、13、14、15、16。在各通信线11、13、14、15、16分别设置连接器52。高功能ECU2的连接器22将这多个通信线11、13、14、15、16的连接器52以能够独立拆装的方式连接。
变形例9的高功能ECU2进行的通信处理或中继处理等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高功能ECU2的处理同样。
需要说明的是,在变形例9中,设为在高功能ECU2分别连接五个通信线11、13、14、15、16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设为例如将用于遵照以太网的通信协议的通信的通信线11、13、14捆扎而形成为一个线束,将用于遵照CAN的通信协议的通信的通信线15、16捆扎而形成为一个线束,将这两个线束连接于高功能ECU2的连接器22的结构。与高功能ECU2的连接器22连接的通信线或线束的根数、线束中包含的通信线的根数等可根据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适当设定。
(变形例10)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0的高功能ECU2的结构的框图。变形例10的高功能ECU2在电路基板21的控制电路37与连接器22的以太网中继部34之间不进行遵照SPI的通信协议的通信而进行遵照PoE的通信协议的通信。
在PoE的协议下,能够利用共通线进行通信和电力供给。因此,在变形例10的高功能ECU2中,不是从搭载于电路基板21的电源电路38向连接器22的通信用IC40直接供给电力,而是从控制电路37向通信用IC40进行遵照PoE的协议的电力供给。
在变形例10的高功能ECU2中,电路基板21的控制电路37与连接器22的车载装置侧端子36通过用于进行PoE的通信及电力供给的共通线(设置于电路基板21的配线图案等)电连接。连接器22具备从共通线将电力和通信用的信号分离的分离部43。分离部43具有例如滤波电路等,从PoE的共通线将信号和电力分离并输出。由分离部43分离出的信号向以太网中继部34输入,电力向通信用IC40供给。
另外,在变形例10的高功能ECU2中,电路基板21的控制电路37与连接器22的CAN中继部35未进行直接性的通信。CAN中继部35将应向控制电路37发送的数据向以太网中继部34发送,以太网中继部34将该数据向控制电路37发送。而且,控制电路37将应向CAN中继部35发送的数据向以太网中继部34发送,以太网中继部34将该数据向CAN中继部35发送。但是,也可以是控制电路37与CAN中继部35进行遵照SPI等的通信协议的通信的结构。
另外,也可以设为例如将与高功能ECU2连接的以太网的通信线11、13、14中的一个或多个设为与PoE对应的通信线,高功能ECU2经由该通信线接受来自搭载于车辆1的其他的装置的电力供给的结构。在该情况下,高功能ECU2不需要具备电源电路38,将从PoE的通信线分离的电力向通信用IC40及控制电路37等供给。
<实施方式2>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车载通信系统在高功能ECU2的连接器22具备通信的中继功能。相对于此,实施方式2的车载通信系统在高功能ECU202的连接器222不具备通信的中继功能,在线束251的连接器252具备通信的中继功能。
实施方式2的线束251的连接器252是例如在长方体状的外壳内收容搭载有通信用IC40的连接器基板,在该连接器基板连接通信线11、13、14、15、16,将连接器基板上的通信用IC40与通信线11、13、14、15、16电连接的结构。用于遵照以太网的通信协议的通信的通信线11、13、14与通信用IC40具备的以太网PHY32分别电连接。用于遵照CAN的通信协议的通信的通信线15、16与通信用IC40具备的CAN收发器33分别电连接。
另外,在连接器252设有与设置于高功能ECU202的连接器222的线束侧端子231连接的多个端子253。连接器252的多个端子253包含通信用IC40具备的以太网中继部34与高功能ECU202的控制电路37用于进行遵照SPI的通信协议的通信的四个端子、CAN中继部35与控制电路37用于进行遵照SPI的通信协议的通信的四个端子、被供给来自高功能ECU202的电源电路38的电力的两个端子。
实施方式2的高功能ECU202的连接器222具备与线束251的连接器252的端子253对应的线束侧端子231。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222将线束侧端子231与对应的车载装置侧端子一体设置,将来自连接的线束251的连接器252的信号直接向电路基板21赋予,将来自电路基板21的信号直接向线束251的连接器252赋予。
以上的结构的实施方式2的车载通信系统在线束251的连接器252具备通信的中继功能。由此,即使在进行例如通信线的增减或通信速度的变更等的情况下,通过更换线束251,高功能ECU202也不用施加特别的变更或者通过施加微小的变更就能够应对。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方式2的车载通信系统可以同样地采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10所示的结构。例如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2同样,在实施方式2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线束251的连接器252仅设置以太网中继部34和CAN中继部35中的任一方。而且,例如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同样,将电源电路38设置于线束251的连接器252。而且,例如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同样,设为将来自蓄电池1a的电力线连接于线束251的连接器252,在高功能ECU202的电路基板21设置电源电路38,将来自蓄电池1a的电力经由连接器252及连接器222向电源电路38赋予的结构。而且,例如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同样,设为在高功能ECU202的电路基板21连接通信线15、16并设置CAN收发器33,设置于线束251的连接器252的CAN中继部35与设置于高功能ECU202的电路基板21的CAN收发器33进行信息的交接的结构。而且,例如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8同样,高功能ECU202是控制向负载1b的电力供给的结构。而且,例如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0同样,设为利用共用线进行通信及电力供给的结构。
(变形例1)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的车载通信系统是高功能ECU202不具备电源电路38且线束251在连接器252内具备电源电路38的结构。在变形例1的线束251的连接器252连接被供给来自车辆1的蓄电池1a的电力的电力线。连接器252的电源电路38将从蓄电池1a供给的例如12V的电力转换成3V或5V等的电力并输出。电源电路38输出的电力向连接器252的通信用IC40供给,并经由连接器252的端子253及高功能ECU202的连接器222的线束侧端子231向电路基板21的控制电路37供给。
以上的结构的变形例1的车载通信系统在线束251的连接器252具备电源电路38。电源电路38向连接器252的包含以太网中继部34及CAN中继部35等的通信用IC40供给电力,通过从电源电路38供给的电力而通信用IC40动作。连接器252的多个端子253包含输出电源电路38转换电压值后的电力的端子。高功能ECU202的连接器222的多个线束侧端子231包含用于接受来自线束251的电力供给的端子。来自线束251的电源电路38的电力经由这些端子向高功能ECU202的电路基板21供给。由此,在高功能ECU202的电路基板21不需要设置电源电路38,因此能够期待电路基板21的小型化等。
(变形例2)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变形例2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线束251是连接器252能够分离成一个集成连接器252A和多个独立连接器252B及252C的结构。独立连接器252B及252C针对线束251中包含的通信线11、13、14、15、16的每一个而设置各一个。独立连接器252B设置于用于遵照以太网的通信协议的通信的通信线11、13、14的前端部。独立连接器252C设置于用于遵照CAN的通信协议的通信的通信线15、16的前端部。
集成连接器252A能够将一个或多个独立连接器252B或252C连接成能够拆装。而且,集成连接器252A能够拆装地连接于高功能ECU202的连接器222。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8中,高功能ECU202的内部结构与图15同样,因此省略图示。变形例2的构成线束251的连接器252的独立连接器252B是例如在长方体状的外壳内收容搭载有以太网PHY32的连接器基板的结构。独立连接器252B在该连接器基板连接通信线11、13、14而进行与以太网PHY32的电连接。而且,在独立连接器252B设有用于进行与集成连接器252A的连接的端子255。端子255连接于连接器基板而与以太网PHY32电连接。
同样,独立连接器252C例如是在长方体状的外壳内收容搭载有CAN收发器33的连接器基板的结构。独立连接器252C在连接器基板连接通信线15、16而进行与CAN收发器33的电连接。而且,在独立连接器252C设置用于进行与集成连接器252A的连接的端子256。端子256连接于连接器基板而与CAN收发器33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独立连接器252B与独立连接器252C可以是外壳或端子255、256的形状等不同,也可以相同。
集成连接器252A是例如在长方体状的外壳内收容了搭载有具有以太网中继部34及CAN中继部35的通信用IC240的连接器基板的结构。在集成连接器252A设有用于进行与多个独立连接器252B及252C的连接的多个端子254。通过将集成连接器252A的端子254与独立连接器252B的端子255连接而将集成连接器252A的以太网中继部34与独立连接器252B的以太网PHY32电连接。同样,通过将集成连接器252A的端子254与独立连接器252C的端子256连接而将集成连接器252A的CAN中继部35与独立连接器252C的CAN收发器33电连接。
变形例2的线束251在集成连接器252A上连接了多个独立连接器252B及252C之后,作为与图15所示的线束251相同的结构来处理。
(变形例3)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3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变形例3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线束251与变形例2的车载通信系统同样是连接器252能够分离成一个集成连接器252A和多个独立连接器252B、252C及252D的结构。
但是,在变形例3的车载通信系统中,在被供给来自车辆1的蓄电池1a的电力的电力线257设置独立连接器252D。电力线257与通信线11、13、14、15、16一起连接于集成连接器252A。
换言之,变形例3的车载通信系统是将变形例2的车载通信系统的集成连接器及独立连接器的结构适用于图16所示的变形例1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系统。
(变形例4)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4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4的车载通信系统是取代高功能ECU202而将上述的结构适用于进行对搭载于车辆1的各种负载1b的电力供给的电力供给装置202A的例子。在变形例4的电力供给装置202A的电路基板21中,除了设有控制电路37及电源电路38之外,还设有开关电路42。开关电路42是从电源电路38被供给转换了电压值的电力,按照控制电路37的控制进行该电力的对于负载1b的供给/不供给的切换的电路。
在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4的线束251的连接器252上连接有被供给来自车辆1的蓄电池1a的电力的电力线和供给对于车辆1的负载1b的电力的电力线。这些电力线与连接器252具备的多个端子253中包含的若干的端子253分别电连接。而且,在电力供给装置202A具备的连接器222设有与设置于线束251的连接器252的端子253连接的多个线束侧端子231。
在线束251的连接器252与电力供给装置202A的连接器222被连接的情况下,连接器252的端子253与连接器222的线束侧端子231被连接。在此状态下,被供给来自蓄电池1a的电力的电力线电连接于电力供给装置202A的电源电路38,供给向负载1b的电力的电力线电连接于电力供给装置202A的开关电路42。
在线束251连接于电力供给装置202A的状态下,来自蓄电池1a的电力向电源电路38供给,利用电源电路38来转换电压值。由电源电路38转换了电压值的电力向电路基板21的控制电路37及开关电路42供给,并经由连接器222的线束侧端子231及连接器252的端子253向线束251的通信用IC40供给。而且,开关电路42根据控制电路37的切换控制将从电源电路38赋予的电力向负载1b供给/不供给。开关电路42输出的电力经由连接器222的线束侧端子231及连接器252的端子253和连接于线束251的电力线向负载1b供给。
即,在变形例4的电力供给装置202A设有如下电力供给路径,该电力供给路径从连接于蓄电池1a的电力线经由线束251的连接器252的内部、连接器252的端子253、电力供给装置202A的连接器222的线束侧端子231、连接器222的内部及电路基板21的配线图案等而到达电路基板21的电源电路38。而且,在电力供给装置202A设有如下电力供给路径,该电力供给路径从电路基板21的电源电路38经由电路基板21的配线图案、连接器222的内部、连接器222的线束侧端子231、线束251的连接器252的端子253及连接器252的内部等而到达通信用IC40。而且,在电力供给装置202A设有如下电力供给路径,该电力供给路径从电路基板21的电源电路38经由电路基板21的配线图案、开关电路42、连接器222的内部、连接器222的线束侧端子231、线束251的连接器252的端子253及连接器252的内部等而到达与负载1b连接的电力线。
以上的结构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4的电力供给装置202A能够将多个通信线11、13、14、15、16、来自蓄电池1a的电力线、向负载1b的电力线集中连接于线束251的连接器252。
实施方式2的车载通信系统的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车载通信系统同样,因此对同样的部位标注相同标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实施方式3>
图2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3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在实施方式3的车载通信系统中,在将多个通信线捆扎而成的线束351的端部设有电路基板352。电路基板352为长方形的板状,多个通信线从长度方向的一侧延伸出,在另一侧的端部设置端子353。实施方式3的车载通信系统的高功能ECU302具备长方体状的壳体,在壳体的一面形成有长方形状的开口。该开口是用于插入线束351的电路基板352的结构,贯穿基板装配部322,该基板装配部322将电路基板352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装配于高功能ECU302。
在实施方式3的车载通信系统中,不是基于连接器的连接而是通过将线束351的电路基板352装配于高功能ECU302的基板装配部322来进行高功能ECU302与线束351的连接。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实施方式3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与图15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大致相同。实施方式3的车载通信系统是取代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222而在高功能ECU302设有基板装配部322,取代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252而在线束351设有电路基板352的结构。
实施方式3的线束351的电路基板352搭载具有以太网PHY32、CAN收发器33、以太网中继部34及CAN中继部35的通信用IC40。通信用IC40的以太网PHY32及CAN收发器33与连接于电路基板352的通信线11、13、14、15、16电连接。在电路基板352设有用于进行与高功能ECU302的基板装配部322的电连接的多个端子353。多个端子353包含以太网中继部34及CAN中继部35按照SPI的通信协议与高功能ECU302的控制电路37分别进行通信用的端子、被供给来自高功能ECU302的电源电路38的电力的端子。多个端子353例如设置作为向电路基板352的表面露出的金属部分。
实施方式3的高功能ECU302的基板装配部322具备:将从壳体的开口插入的线束351的电路基板352进行保持并固定的机构(图示省略);及与设置于电路基板352的多个端子353连接的多个端子331。多个端子331例如是与在电路基板352的表面设置的多个端子353抵接的金属部件。多个端子331电连接于电路基板21的控制电路37及电源电路38。
在线束351的电路基板352装配于高功能ECU302基板装配部322的情况下,电路基板352的端子353与基板装配部322的端子331被连接。由此,电路基板352的以太网中继部34及CAN中继部35与高功能ECU302的控制电路37能够进行通信,从高功能ECU302的电源电路38向电路基板352的通信用IC40供给电力。
以上的结构的实施方式3的车载通信系统在线束351的电路基板352具备通信的中继功能。由此,即使在进行例如通信线的增减或通信速度的变更等的情况下,通过更换线束351,高功能ECU302也不用施加特别的变更或通过施加微小的变更就能够应对。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方式3的车载通信系统可以同样地采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10所示的结构、及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4所示的结构。例如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2同样,在实施方式3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线束351的电路基板352仅设置以太网中继部34和CAN中继部35中的任一方。而且,例如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及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同样,将电源电路38设置于线束351的电路基板352。而且,例如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同样,设为将来自蓄电池1a的电力线连接于线束351的电路基板352,并在高功能ECU302的电路基板21设置电源电路38,将来自蓄电池1a的电力经由电路基板352及基板装配部322向电源电路38赋予的结构。而且,例如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同样,设为在高功能ECU302的电路基板21连接通信线15、16并设置CAN收发器33,在线束351的电路基板352设置的CAN中继部35与在高功能ECU302的电路基板21设置的CAN收发器33进行信息的交接的结构。而且,例如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8及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4同样,高功能ECU302是控制向负载1b的电力供给的结构。而且,例如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9及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3同样,设为将具有设置了以太网PHY32或CAN收发器33的独立连接器的通信线11、13、14、15、16能够拆装地连接于线束351的电路基板352,设置于电路基板352的以太网中继部34及CAN中继部35对通信线11、13、14、15、16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结构。而且,例如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0同样,设为利用共用线进行通信及电力供给的结构。
(变形例1)
图23及图24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的车载通信系统是高功能ECU302不具备电源电路38而线束351在电路基板352具备电源电路38的结构。在变形例1的线束351的电路基板352连接有被供给来自车辆1的蓄电池1a的电力的电力线357。电路基板352的电源电路38将从蓄电池1a供给的例如12V的电力转换成3V或5V等的电力并输出。电源电路38输出的电力向电路基板352的通信用IC40供给,并经由电路基板352的端子353及高功能ECU302的基板装配部322的端子331向电路基板21的控制电路37供给。
以上的结构的变形例1的车载通信系统在线束351的电路基板352具备电源电路38。电源电路38向电路基板352的包含以太网中继部34及CAN中继部35等的通信用IC40供给电力,通过从电源电路38供给的电力而通信用IC40动作。电路基板352的多个端子353包含输出电源电路38转换了电压值的电力的端子。高功能ECU302的基板装配部322的多个端子331包含用于接受来自线束351的电力供给的端子。来自线束351的电源电路38的电力经由这些端子向高功能ECU302的电路基板21供给。由此,在高功能ECU302的电路基板21不需要设置电源电路38,因此能够期待电路基板21的小型化等。
实施方式3的车载通信系统的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车载通信系统同样,因此对同样的部位标注相同标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实施方式4>
图2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4的高功能ECU402的结构的示意图。实施方式4的高功能ECU402例如是在长方体状的壳体(图示省略)收容电路基板421,且在该电路基板421搭载有卡插槽460的结构。卡插槽460将汇集有通信功能的通信卡470装配成能够拆装。在图示的例子中,从卡插槽460的开口部插入通信卡470,在卡插槽460的内部设置的保持机构(图示省略)保持通信卡470,由此将通信卡470装配于卡插槽460。
通信卡470具有卡型的外壳470a,在外壳470a的表面设有多个端子471。外壳470a向卡插槽460的开口部插入且由卡插槽460的保持机构保持,由此能够拆装地装配于卡插槽460。在通信卡470装配于卡插槽460的情况下,通信卡470的端子471连接于在卡插槽460的内部设置的卡侧端子461(由图26图示),通信卡470与高功能ECU202的电路基板421被电连接。
通信卡470的外壳470a的尺寸及形状等、以及端子471的数目及配置等可采用与例如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卡或SD(Secure Digital)卡等已存的卡型装置同样的结构。由此,卡插槽460可以利用已存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在将通信卡470装配于卡插槽460的状态下,通信卡470的外壳470a的整体插入于卡插槽460的开口部的内部,外壳470a的一部分不从开口部向外突出。由此,能够期待防止装配于卡插槽460的通信卡470的破损等。
图26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高功能ECU402的结构的框图。实施方式4的高功能ECU402在具备控制电路37及电源电路38的电路基板421上搭载有用于连接捆扎了多个通信线11、13、14而成的线束51的连接器422和用于装配通信卡470的卡插槽460。在连接器422设有包括连接线束51的通信线11、13、14的端子及连接来自蓄电池1a的电力线的端子的多个线束侧端子431。在卡插槽460设有用于进行与通信卡470的电连接的多个卡侧端子461。多个卡侧端子461包括:与连接连接器422的通信线11、13、14的线束侧端子431电连接的端子;控制电路37在与通信卡470之间用于进行遵照SPI的通信协议的通信的端子;用于将电源电路38的电力向通信卡470供给的端子。
通信卡470具备:具有以太网PHY32及以太网中继部34等的通信用IC440;与卡插槽460的卡侧端子461对应的多个端子471。多个端子471包含通过卡插槽460的卡侧端子461、电路基板421及连接器422的线束侧端子431而将线束51的通信线11、13、14与通信用IC440的以太网PHY32电连接的端子(通信侧端子)。而且,多个端子471包括:通信用IC440的以太网中继部34在与电路基板421的控制电路37之间用于进行遵照SPI的通信协议的通信的端子(控制侧端子);从电源电路38向通信用IC440的电力供给用的端子(电源端子)。
在卡插槽460装配有通信卡470的状态下,通信卡470的以太网PHY32与通信线11、13、14被直接连接,以太网PHY32能够进行信号相对于通信线11、13、14的收发。通信卡470的以太网中继部34对通信线11、13、14间的通信进行中继,并对通信线11、13、14及控制电路37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而且,通信卡470接受来自电路基板421的电源电路38的电力供给,通过该电力而通信用IC440进行动作。
以上的结构的实施方式4的高功能ECU402通过被装配通信卡470而能够具备对通信线11、13、14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功能。通信卡470具备相对于高功能ECU202的卡插槽460能够拆装的外壳470a。在外壳470a的表面设有与高功能ECU202的电路基板421的控制电路37电连接的端子471和与连接于高功能ECU202的连接器422的多个通信线11、13、14电连接的多个端子471。在外壳470a的内部设有进行连接于高功能ECU202的多个通信线11、13、14之间的通信的中继和通信线11、13、14与控制电路37之间的通信的中继的以太网中继部34。通过设为与高功能ECU202不同的通信卡470进行通信的中继的结构,高功能ECU202的控制电路37不需要进行与中继有关的处理,能够减少处理负载。而且,例如在需要通信速度的变更等规格变更的情况下,通过更换通信卡470能够应对规格变更。
另外,通信卡470在多个端子与以太网中继部34之间具备进行通信用的信号相对于通信线的输入输出的多个以太网PHY32。这多个以太网PHY32和以太网中继部34设置于一个通信用IC440内,该通信用IC440设置于通信卡470。由此,能够期待通信卡470的小型化及低成本化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4中,将向高功能ECU202赋予通信的中继功能的装置设为通信卡470,但是并不局限于此。赋予中继功能的装置也可以为卡形状以外的形状。而且,在实施方式4中,通信卡470的通信用IC440设为进行遵照以太网的通信协议的通信,而不进行遵照CAN的通信协议的通信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与实施方式1~3同样,通信卡470也可以设为进行遵照以太网的通信协议的通信和遵照CAN的通信协议的通信,并进行这些协议间的通信的中继的结构。而且,通信卡470也可以是进行遵照CAN的通信协议的通信且不进行遵照以太网的通信协议的通信的结构。
(变形例1)
图27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的高功能ECU402的结构的框图。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的高功能ECU402在高功能ECU202的电路基板421设有以太网PHY32。因此,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的通信卡470不具有以太网PHY32。以太网PHY32进行信号相对于连接于连接器422的通信线11、13、14的收发,并在与装配于卡插槽460的通信卡470之间进行与通信有关的信息的交接。即,装配于卡插槽460的通信卡470的以太网中继部34经由设置于高功能ECU202的电路基板421的以太网PHY32而与连接于高功能ECU202的连接器422的通信线11、13、14电连接。
以上的变形例1的高功能ECU402在电路基板421具备进行通信用的信号相对于连接于连接器422的通信线11、13、14的输入输出的多个以太网PHY32。连接于高功能ECU402的连接器422的多个通信线11、13、14与通信卡470的以太网中继部34经由高功能ECU402的以太网PHY32电连接。由此,通信卡470不需要具备多个以太网PHY32,因此能够期待进一步的小型化及低成本化等。
(变形例2)
图28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的通信卡470的结构的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8中,省略高功能ECU402的结构的图示,并省略从高功能ECU402向通信卡470的电力供给路径的图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的通信卡470具备以太网PHY32、CAN收发器33、以太网中继部34及CAN中继部35。变形例2的通信卡470能够进行基于以太网中继部34的以太网的通信的中继和基于CAN中继部35的CAN的通信的中继。而且,以太网中继部34或CAN中继部35具有进行以太网的通信协议与CAN的通信协议的转换的功能,通过在以太网中继部34与CAN中继部35之间进行数据的交接而能够进行以太网的通信与CAN的通信之间的中继。
另外,以太网中继部34及CAN中继部35在与高功能ECU402之间分别独立地进行例如遵照SPI的通信协议的通信。因此,以太网中继部34具有进行以太网的通信协议与SPI的通信协议的转换的功能。同样,CAN中继部35具有进行CAN的通信协议与SPI的通信协议的转换的功能。
在变形例2的通信卡470具备的多个端子471包括连接于以太网PHY32且在通信卡470装配于卡插槽460的情况下与连接于高功能ECU402的连接器422的进行以太网的通信的通信线电连接的端子(通信侧端子)。而且,多个端子471包括连接于CAN收发器33且在通信卡470装配于卡插槽460的情况下与连接于高功能ECU402的连接器422的进行CAN的通信的通信线电连接的端子(通信侧端子)。而且,多个端子471包括:以太网中继部34在与高功能ECU402的控制电路37之间用于进行遵照SPI的通信协议的通信的端子(控制侧端子);CAN中继部35在与高功能ECU402的控制电路37之间用于进行遵照SPI的通信协议的通信的端子(控制侧端子)。
以上的变形例2的高功能ECU402连接有用于以太网的通信协议的通信的通信线和用于CAN的通信协议的通信的通信线。变形例2的通信卡470具备以太网中继部34及CAN中继部35,进行以太网及CAN之间的通信协议的转换,在以太网中继部34与CAN中继部35之间交接信息,由此进行以太网的通信及CAN的通信之间的中继。由此,变形例2的通信卡470即使在用于不同的通信协议的通信的通信线混杂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通信的中继。
另外,通信卡470的以太网中继部34及CAN中继部35在与高功能ECU402的控制电路37之间进行遵照SPI的通信协议的通信。以太网中继部34进行以太网的通信协议与SPI的通信协议之间的协议转换。同样,CAN中继部35进行CAN的通信协议与SPI的通信协议之间的协议转换。由此,通信卡470对高功能ECU402的外部的通信使用的以太网及CAN的通信协议和高功能ECU402的内部的通信使用的SPI的通信协议进行转换,能够进行高功能ECU402的内外的通信的中继。
(变形例3)
图29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3的电力供给装置402A的结构的框图。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3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6同样,是取代高功能ECU402而将上述的结构适用于进行对于搭载于车辆1的各种负载1b的电力供给的电力供给装置402A的例子。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3的电力供给装置402A将与图26所示的结构同样的结构的卡插槽460搭载于电路基板421。而且,变形例3的通信卡470是与图26所示的结构同样的结构,在图29中,省略详细的内部结构的图示。
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3的电力供给装置402A在电路基板421具备控制电路37及电源电路38、开关电路42。而且,在电力供给装置402A的连接器422具备的多个线束侧端子431包括连接通信线11、13、14且与装配于卡插槽460的通信卡470的端子471电连接的端子。而且,多个线束侧端子431包括连接来自蓄电池1a的电力线且与设置于电路基板421的电源电路38电连接的端子。而且,多个线束侧端子431包括连接用于供给向负载1b的电力的电力线且与设置于电路基板421的开关电路42电连接的端子。
开关电路42被供给来自电源电路38的电力。开关电路42具备多个开关元件,按照控制电路37的控制对开关元件的通电/切断进行切换,由此切换向各负载1b的电力的供给/不供给。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5中,省略从控制电路37向开关电路42的控制信号的传递路径的图示。
以上的变形例3的电力供给装置402A具备将赋予通信的中继功能的通信卡470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装配的卡插槽460。在电力供给装置402A的连接器422连接多个通信线11、13、14、从车辆1的蓄电池1a被供给电力的电力线、供给向车辆1的负载1b的电力的电力线。而且,电力供给装置402A具备对经由电力线从蓄电池1a供给的电力的电压值进行转换的电源电路38,电源电路38将变化了电压值的电力向车辆1的负载1b供给。而且,电源电路38向设置于电路基板421的控制电路37和装配于卡插槽460的通信卡470供给电力。通过上述的结构而变形例3的电力供给装置402A能够进行从蓄电池1a供给的电力的向负载1b的分配和使用了通信卡470的通信的中继。如变形例3的电力供给装置402A那样,实施方式4的通信卡470可以使用于高功能ECU402以外的各种车载装置。
(变形例4)
图30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4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在变形例4的车载通信系统中,高功能ECU402不具备电源电路38,而通信卡470具备电源电路38。
在高功能ECU402的连接器422连接被供给来自车辆1的蓄电池1a的电力的电力线。来自蓄电池1a的电力经由连接器422的线束侧端子431、电路基板421的配线图案、卡插槽460的卡侧端子461而从通信卡470的端子471向电源电路38供给。
电源电路38对电压值进行转换而输出的电力向通信用IC440供给,并从端子471输出。从通信卡470的端子471输出的电力经由高功能ECU402的卡插槽460的卡侧端子461向电路基板421的控制电路37赋予。
需要说明的是,在变形例4的车载通信系统中,设为在通信卡470设置电源电路38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按照PoE的协议利用共通线进行通信及电力供给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例如可以经由通信线11、13、14中的任一个被供给电力,也可以是高功能ECU402及通信卡470都不具备电源电路38的结构。
实施方式4的车载通信系统的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车载通信系统同样,因此对于同样的部位标注相同标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实施方式5>
图31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高功能ECU502的结构的框图。实施方式5的高功能ECU502与图1~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高功能ECU2同样,是将具备中继功能的连接器522搭载于电路基板21的结构。但是,在实施方式5的高功能ECU502中,在电路基板21的控制电路37与连接器522之间进行遵照以太网的通信协议的通信。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1中,关于电源电路及电力供给路径,省略图示。
实施方式5的连接器522具备经由五个通信线11、13~16用于进行通信的五个以太网PHY32和用于进行与电路基板21的控制电路37的通信的以太网PHY532。而且,在实施方式5的连接器522中,六个以太网PHY32、532不是设置于具有以太网中继部34的通信用IC的内部,而是分别作为独立的IC搭载于连接器522内的连接器基板。
图32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连接器522的连接器基板541的表面的IC配置例的示意图。而且,图33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连接器522的连接器基板541的背面的IC配置例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连接器基板541的表面设为图32,将背面设为图33,但是这是为了简便起见而确定了表背的情况,表背的关系也可以相反。而且,在图32及图33中,将在图31中两个一组地设置的线束侧端子31及车载装置侧端子36分别表示作为一个矩形块。
连接器522的连接器基板541是呈矩形的板状的构件。在连接器基板541的一端侧的边(在图32及图33中为右侧的边),在该边的大致中央设有一个车载装置侧端子36。在连接器基板541的另一端侧的边(在图32及图33中为左侧的边),五个线束侧端子31沿着该边并列设置。但是,五个线束侧端子31设置于连接器基板541的背面,一个车载装置侧端子36设置于连接器基板541的表面。
如图32所示,在连接器基板541的表面搭载通信用IC40、以太网PHY532及车载装置侧端子36。通信用IC40及以太网PHY532经由设置于连接器基板541的配线图案而电连接,以太网PHY532及车载装置侧端子36经由设置于连接器基板541的配线图案而电连接。通信用IC40、以太网PHY532及车载装置侧端子36在连接器基板541上排列成一直线地配置。即,以太网PHY532位于通信用IC40与车载装置侧端子36之间,配置在将通信用IC40与车载装置侧端子36连结的直线上。由此,能够进一步缩短从通信用IC40经由以太网PHY532到达车载装置侧端子36的通信路径,能够期待通信中的延迟的减少等。
如图33所示,在连接器基板541的背面搭载五个线束侧端子31及五个以太网PHY32。各线束侧端子31及以太网PHY32经由设置于连接器基板541的配线图案而电连接。而且,在连接器基板541的背面设置的五个以太网PHY32与在连接器基板541的表面设置的通信用IC40经由在连接器基板541的内部贯穿表背地设置的配线图案而电连接。五个线束侧端子31沿着连接器基板541的一边排列设置。五个以太网PHY32从五个线束侧端子31隔开规定的间隔地排列成一列设置。而且,五个中的若干的以太网PHY32的搭载位置为连接器基板541的表面中的通信用IC40的搭载位置的相反侧(背侧)。通过将以太网PHY32与通信用IC40以在表背重叠的方式配置,能够缩短以太网PHY32与通信用IC40的距离(配线长度),并能够期待连接器基板541的小型化。
以上的结构的实施方式5的连接器522将通信用IC40、以太网PHY532及车载装置侧端子36排列成一直线地配置于连接器基板541,由此能够期待通信中的延迟的减少等。而且,连接器522在连接器基板541的表面搭载通信用IC40,以搭载位置重叠的方式在连接器基板541的背面搭载以太网PHY32,由此能够期待通信中的延迟的减少及连接器基板541的小型化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5中,以采用了以太网作为通信协议时的连接器522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通信协议并不局限于以太网,也可以采用CAN或除此以外的通信协议,还可以是多个通信协议混杂。
另外,在本例中,将以太网PHY532及车载装置侧端子36搭载于连接器基板541的表面,并将以太网PHY32及线束侧端子31搭载于连接器基板541的背面,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以太网PHY532及车载装置侧端子36搭载于连接器基板541的背面,并将以太网PHY32及线束侧端子31与通信用IC40一起搭载于连接器基板541的表面。
实施方式5的车载通信系统的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车载通信系统同样,因此在同样的部位标注相同标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变形例1)
图34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1的连接器522的连接器基板541的IC配置例的示意图。图32及图33所示的连接器522是虽然在连接器基板541的表背搭载有IC的结构,但是图34所示的变形例1的连接器522是在连接器基板541的表面搭载有IC的结构。
变形例1的连接器522具备通信用IC40、五个线束侧端子31、一个车载装置侧端子36、五个以太网PHY32、一个以太网PHY532,将它们搭载于连接器基板541的一个面(表面)而构成。连接器基板541是呈矩形的板状的构件。在连接器基板541的一端侧的边(在图34中为右侧的边)中,在该边的大致中央设有一个车载装置侧端子36。在连接器基板541的另一端侧的边(在图34中为左侧的边)中,五个线束侧端子31沿着该边并列设置。
通信用IC40搭载于连接器基板541的中央。通信用IC40及以太网PHY532经由设置于连接器基板541的配线图案而电连接,以太网PHY532及车载装置侧端子36经由设置于连接器基板541的配线图案而电连接。通信用IC40、以太网PHY532及车载装置侧端子36在连接器基板541上排列成一直线地配置。即,以太网PHY532位于通信用IC40与车载装置侧端子36之间,配置在将通信用IC40与车载装置侧端子36连结的直线上。由此,能够进一步缩短从通信用IC40经由以太网PHY532到达车载装置侧端子36的通信路径,能够期待通信中的延迟的减少等。
各线束侧端子31及以太网PHY32经由设置于连接器基板541的配线图案而电连接,五个以太网PHY32及通信用IC40经由设置于连接器基板541的配线图案而电连接。五个线束侧端子31沿着连接器基板541的一边并列设置。五个以太网PHY32从五个线束侧端子31隔开规定的间隔地排列成一列设置。而且,关于五组的线束侧端子31及以太网PHY32中的至少一组,线束侧端子31、以太网PHY32及通信用IC40在连接器基板541上排列成一直线地配置。即,关于该一组,以太网PHY32位于线束侧端子31与通信用IC40之间,配置在将线束侧端子31与通信用IC40连结的直线上。由此,能够进一步缩短从线束侧端子31经由以太网PHY32到达通信用IC40的通信路径,能够期待通信中的延迟的减少等。
另外,变形例1的连接器522在呈矩形的板状的连接器基板541的相对的两条边(在图34中为左右的边)分别配置线束侧端子31及车载装置侧端子36。至少一个线束侧端子31及与之对应的以太网PHY32、通信用IC40、以太网PHY532及车载装置侧端子36在连接器基板541上排列成一直线地配置。
(变形例2)
图35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2的连接器522的连接器基板541的IC配置例的示意图。变形例2的连接器522与图34所示的变形例1的连接器522同样是在连接器基板541的表面搭载有IC的结构。而且,关于变形例2的连接器522的线束侧端子31、以太网PHY32及通信用IC40的配置,与变形例1的连接器522同样。
在变形例2的连接器522中,以太网PHY532没有配置在通信用IC40与车载装置侧端子36之间。在变形例2的连接器522中,在连接器基板541中能够使通信用IC40与车载装置侧端子36尽可能相邻(接近)配置。即,优选通信用IC40与车载装置侧端子36之间的间隔至少比以太网PHY532的配置所需的间隔窄地将通信用IC40与车载装置侧端子36接近配置。以太网PHY532在沿着设有车载装置侧端子36的连接器基板541的边(在图35中为右侧的边)的方向上与车载装置侧端子36并列地相邻配置。即,优选以太网PHY532与车载装置侧端子36之间的间隔至少比通信用IC40的配置所需的间隔窄地将以太网PHY532与车载装置侧端子36接近配置。但是,以太网PHY532也可以与通信用IC40相邻配置。
通信用IC40及以太网PHY532经由设置于连接器基板541的配线图案而电连接,以太网PHY532及车载装置侧端子36经由设置于连接器基板541的配线图案而电连接。而且,各线束侧端子31及以太网PHY32经由设置于连接器基板541的配线图案而电连接,五个以太网PHY32及通信用IC40经由设置于连接器基板541的配线图案而电连接。
变形例2的连接器522通过将通信用IC40与车载装置侧端子36相邻配置而能够期待连接器基板541的小型化等。而且,将在通信用IC40与车载装置侧端子36之间介于信号交接的以太网PHY532与通信用IC40或车载装置侧端子36并列地相邻配置,由此能够缩短以太网PHY532与通信用IC40之间的通信路径或以太网PHY532与车载装置侧端子36之间的通信路径,能够期待通信中的延迟的减少等。
(变形例3)
图36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3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变形例3的车载通信系统与图15~图20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车载通信系统同样是将具备具有中继功能的连接器522的线束521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于具备连接器222的高功能ECU502的结构。但是,在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3的车载通信系统中,在高功能ECU502的控制电路37与线束551的连接器552之间进行遵照以太网的通信协议的通信。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6中,关于电源电路及电力供给路径,省略图示。
变形例3的线束551的连接器552具备用于经由五个通信线11、13~16进行通信的五个以太网PHY32、用于进行与高功能ECU502的通信的以太网PHY532。而且,在变形例3的连接器552中,六个以太网PHY32、532不是设置于具有以太网中继部34的通信用IC的内部,而是分别作为独立的IC搭载于连接器552内的连接器基板。
图37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3的连接器552的连接器基板541的表面的IC配置例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连接器基板541的背面的结构,省略另行的图示,但是在图37中,关于配置于背面的IC等,利用虚线表示其位置。而且,在图37中,利用一个矩形块表示在图36中两个一组地设置的端子253。变形例3的连接器552的结构是与图32及图33所示的实施方式5的连接器522同样的结构。
变形例3的连接器552的连接器基板541是呈矩形的板状的构件。在连接器基板541的一端侧的边(在图37中为左侧的边),在背面连接多个通信线11、13~16。在连接器基板541的表面的另一端侧的边(在图37中为右侧的边),在该边的大致中央设有端子253。
在连接器基板541的表面搭载有通信用IC40、以太网PHY532及端子253。通信用IC40及以太网PHY532经由设置于连接器基板541的配线图案而电连接,以太网PHY532及端子253经由设置于连接器基板541的配线图案而电连接。通信用IC40、以太网PHY532及端子253在连接器基板541上排列成一直线地配置。即,以太网PHY532位于通信用IC40与端子253之间,配置在将通信用IC40与端子253连结的直线上。由此,能够进一步缩短从通信用IC40经由以太网PHY532而到达端子253的通信路径,能够期待通信中的延迟的减少等。
在连接器基板541的背面搭载有五个以太网PHY32。各以太网PHY32经由设置于连接器基板541的配线图案,与连接于连接器基板541的背面的通信线11、13~16分别电连接。而且,设置于连接器基板541的背面的五个以太网PHY32与设置于连接器基板541的表面的通信用IC40经由在连接器基板541的内部贯穿表背地设置的配线图案而电连接。五个以太网PHY32排列成一列地设置。而且,五个中的若干的以太网PHY32的搭载位置是连接器基板541的表面中的通信用IC40的搭载位置的相反侧(背侧)。通过将以太网PHY32与通信用IC40以在表背重叠的方式配置,能够缩短以太网PHY32与通信用IC40之间的距离(配线长度),并且能够期待连接器基板541的小型化。
需要说明的是,变形例3的线束551的连接器552采用与图32及图33所示的连接器522同样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线束551的连接器552也可以采用与图34所示的变形例1的连接器522或图35所示的变形例2的连接器522同样的结构。
(变形例4)
图38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4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变形例4的车载通信系统与图21~图24所示的实施方式3的车载通信系统同样,是将具备具有中继功能的电路基板352的线束521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装配于具备基板装配部322的高功能ECU502的结构。但是,在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4的车载通信系统中,在高功能ECU502的控制电路37与线束551的电路基板352之间进行遵照以太网的通信协议的通信。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8中,关于电源电路及电力供给路径,省略图示。
变形例4的线束551的电路基板352具备用于经由五个通信线11、13~16进行通信的五个以太网PHY32、用于进行与高功能ECU502的通信的以太网PHY532。而且,在变形例4的电路基板352中,六个以太网PHY32、532没有设置在具有以太网中继部34的通信用IC的内部而分别作为独立的IC搭载于电路基板352。
图39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4的线束551的电路基板352的表面的IC配置例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电路基板352的背面的结构,省略另行的图示,但是在图39中,关于配置于背面的IC等,利用虚线表示其位置。而且,在图39中,利用一个矩形块表示在图38中两个一组地设置的端子353。变形例4的电路基板352的结构是与图32及图33所示的实施方式5的连接器522的连接器基板541同样的结构。
变形例4的线束551的电路基板352是呈矩形的板状的构件。在电路基板352的表面的一端侧的边(在图39中为右侧的边),在该边的大致中央设置端子353。在电路基板352的另一端侧的边(在图39中为左侧的边),在背面连接多个通信线11、13~16。
在变形例4的电路基板352的表面搭载通信用IC40及以太网PHY532并设置端子353。通信用IC40及以太网PHY532经由设置于电路基板352的配线图案而电连接,以太网PHY532及端子353经由设置于电路基板352的配线图案而电连接。通信用IC40、以太网PHY532及端子353在电路基板352上排列成一直线地配置。即,以太网PHY532位于通信用IC40与端子353之间,配置在将通信用IC40与端子353连结的直线上。由此,能够进一步缩短从通信用IC40经由以太网PHY532而到达端子353的通信路径,能够期待通信中的延迟的减少等。
在电路基板352的背面搭载五个以太网PHY32。各以太网PHY32经由设置于电路基板352的配线图案,与连接于电路基板352的背面的通信线11、13~16分别电连接。而且,设置于电路基板352的背面的五个以太网PHY32与设置于电路基板352的表面的通信用IC40经由在电路基板352的内部贯穿表背地设置的配线图案而电连接。五个以太网PHY32排列成一列地设置。而且,五个中的若干的以太网PHY32的搭载位置为电路基板352的表面中的通信用IC40的搭载位置的相反侧(背侧)。通过将以太网PHY32与通信用IC40以在表背重叠的方式配置,能够缩短以太网PHY32与通信用IC40之间的距离(配线长度),并能够期待电路基板352的小型化。
需要说明的是,变形例4的线束551的电路基板352采用与图32及图33所示的连接器522的连接器基板541同样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变形例4的线束551的电路基板352也可以采用与图34所示的变形例1的连接器522的连接器基板541或图35所示的变形例2的连接器522的连接器基板541同样的结构。
<实施方式6>
图40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高功能ECU602的结构的框图。实施方式6的高功能ECU602是对于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高功能ECU2追加了检测通信线11、13~16的异常的功能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0中,关于电源电路及电力供给路径省略图示。
实施方式6的高功能ECU602是将具备中继功能的连接器22搭载于电路基板21的结构,在连接器22设有进行异常检测的异常检测部601。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0中,异常检测部601设置于通信用IC40的内部,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作为另外的IC而设置于通信用IC40的外部。
在连接通信线11、13~16的五个线束侧端子31与进行信号相对于连接的通信线11、13~16的输入输出的三个以太网PHY32及两个CAN收发器33之间的通信路径分别设置传感器682。传感器682是检测在构成通信路径的电线或配线图案等中流动的电流的传感器。检测电流的传感器682可采用例如使用分流电阻的CT(Current Transformer:电流互感器)方式的传感器、使用了霍尔元件的传感器、或使用了空芯线圈的罗氏线圈方式的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需要说明的是,传感器682也可以是检测通信路径中的电压值的传感器。而且,传感器682可以设置于线束侧端子31,也可以设置于以太网PHY32或CAN收发器33的内部。
分别设置在线束侧端子31与以太网PHY32或CAN收发器33之间的五个传感器682将与成为检测结果的电流值对应的信号分别向异常检测部681输出。异常检测部681基于从五个传感器682分别赋予的信号,进行检测各通信线11、13~16中的异常的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由异常检测部681进行的异常检测的方法可以是任意的方法。例如,异常检测部681基于传感器682检测出的电流值来算出通信路径的阻抗,在阻抗或其变化超过了阈值的情况下能够检测出异常。而且,例如异常检测部681基于传感器682检测出的电压值,算出通信的信号的变化所需的时间,即信号的上升或下降的圆整,在算出的圆整超过了阈值的情况下,能够检测为异常。而且,异常检测部681例如可以在进行通常的通信时进行异常检测,而且也可以在例如未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使以太网中继部34或CAN中继部35进行试验信号的发送,在进行该试验信号的收发时进行异常检测。
在任一通信线11、13~16中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异常检测部681向以太网中继部34或CAN中继部35通知检测到异常。被通知了检测到异常的以太网中继部34或CAN中继部35向控制电路37通知检测到异常。根据检测到异常的通知而控制电路37能够执行停止使用被检测到异常的通信线11、13~16的通信,或者进行与异常有关的更详细的信息的收集及验证等的处理。
以上的结构的实施方式6的高功能ECU602在连接器22设置异常检测部681及传感器682,异常检测部681进行与线束侧端子31连接的通信线11、13~16的异常检测。由此,高功能ECU602与例如在电路基板21上设置异常检测部681及传感器682的结构相比,能够进行更接近通信线11、13~16的部位的异常检测,因此能够更高精度地检测与通信线11、13~16有关的异常。
实施方式6的车载通信系统的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车载通信系统同样,因此对同样的部位标注相同标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变形例1)
图41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变形例1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变形例1的车载通信系统是对于图15~图20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车载通信系统追加了检测通信线11、13~16的异常的功能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1中,关于电源电路及电力供给路径,省略图示。
实施方式6的变形例1的车载通信系统是将具备具有中继功能的连接器252的线束651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于具备连接器222的高功能ECU602的结构。在线束651的连接器252设有进行通信线11、13~16的异常检测的异常检测部681。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1中,异常检测部681设置于通信用IC40的内部,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作为另外的IC而设置于通信用IC40的外部。
变形例1的线束651的连接器252例如是在外壳内收容搭载有通信用IC40的连接器基板,在该连接器基板上连接通信线11、13~16,经由设置于连接器基板的配线图案将通信用IC40与通信线11、13~16电连接的结构。在通信线11、13~16的连接器基板中的从连接部位至以太网PHY32或CAN收发器33的通信路径、或者与连接器基板连接的通信线11、13~16分别设有传感器682。传感器682是检测构成通信路径的电线或配线图案等的电流值或电压值等的传感器。
各传感器682将检测结果分别向异常检测部681输出。异常检测部681基于从五个传感器682分别赋予的检测结果,进行检测各通信线11、13~16的异常的处理。在任一个通信线11、13~16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异常检测部681向以太网中继部34或CAN中继部35通知检测到异常。被通知了检测到异常的以太网中继部34或CAN中继部35向高功能ECU602的控制电路37通知检测到异常。根据检测到异常的通知而控制电路37能够执行停止使用被检测到异常的通信线11、13~16的通信,或者进行与异常有关的更详细的信息的收集及验证等的处理。
(变形例2)
图42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变形例2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变形例2的车载通信系统是对于图21~图24所示的实施方式3的车载通信系统追加了检测通信线11、13~16的异常的功能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2中,关于电源电路及电力供给路径,省略图示。
实施方式6的变形例2的车载通信系统是将具备具有中继功能的电路基板352的线束651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装配于具备基板装配部322的高功能ECU602的结构。在线束651的电路基板352设有进行通信线11、13~16的异常检测的异常检测部681。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2中,异常检测部681设置于通信用IC40的内部,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作为另外的IC而设置于通信用IC40的外部。
变形例2的线束651的电路基板352例如为长方形的板状,从一端侧延伸出多个通信线11、13~16,在另一端侧设有端子353。在电路基板352连接通信线11、13~16,经由设置于电路基板352的配线图案将通信用IC40与通信线11、13~16电连接。在通信线11、13~16的电路基板352中的从连接部位至以太网PHY32或CAN收发器33的通信路径、或者连接于电路基板352的通信线11、13~16上分别设置传感器682。传感器682是检测构成通信路径的电线或配线图案等的电流值或电压值等的传感器。
各传感器682将检测结果分别向异常检测部681输出。异常检测部681基于从五个传感器682分别赋予的检测结果,进行检测各通信线11、13~16的异常的处理。在任一个通信线11、13~16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异常检测部681向以太网中继部34或CAN中继部35通知检测到异常。被通知了检测到异常的以太网中继部34或CAN中继部35向高功能ECU602的控制电路37通知检测到异常。根据检测到异常的通知而控制电路37能够执行停止使用被检测到异常的通信线11、13~16的通信或者进行与异常有关的更详细的信息的收集及验证等的处理。
(变形例3)
图43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变形例3的车载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变形例3的车载通信系统是对于图25~图30所示的实施方式4的车载通信系统追加了检测通信线11、13、14的异常的功能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3中,关于电源电路及电力供给路径,省略图示。
实施方式6的变形例3的车载通信系统通过在高功能ECU602具备的卡插槽460装配汇集了通信功能的通信卡670而高功能ECU602能够进行经由通信线11、13、14的通信。在通信卡670的内部具备的电路基板上设有进行通信线11、13、14的异常检测的异常检测部681。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3中,异常检测部681设置于通信用IC440的内部,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作为另外的IC而设置于通信用IC440的外部。
在变形例3的通信卡670设有用于进行与卡插槽460的电连接的多个端子471。这多个端子471中的若干通过将通信卡670装配于卡插槽460而与连接于高功能ECU602的连接器422的通信线11、13、14电连接。在变形例3的通信卡670中,在从与该通信线11、13、14电连接的端子471至以太网PHY32的通信路径分别设有传感器682。传感器682是检测构成通信路径的配线图案等的电流值或电压值等的传感器。
各传感器682将检测结果分别向异常检测部681输出。异常检测部681基于从五个传感器682分别赋予的检测结果,进行检测各通信线11、13、14的异常的处理。在任一个通信线11、13、14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异常检测部681向以太网中继部34通知检测到异常。被通知了检测到异常的以太网中继部34向高功能ECU602的控制电路37通知检测到异常。根据检测到异常的通知而控制电路37能够执行停止使用被检测到异常的通信线11、13、14的通信或者进行与异常有关的更详细的信息的收集及验证等的处理。
应考虑的是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全部的点上为例示而不是限制性内容。本公开的范围不是由上述的意思而是由权利要求书公开,并意图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标号说明
1 车辆
1a 蓄电池
1b 负载
2 高功能ECU
2A 电力供给装置
3 高功能ECU
4 车外通信装置
5 ECU
6 显示装置
7 自动驾驶ECU
8 相机
9 传感器
10 天线
11~19 通信线
21 电路基板
22 连接器
31 线束侧端子
32 以太网PHY
33 CAN收发器
34 以太网中继部
35 CAN中继部
36 车载装置侧端子
37 控制电路
38 电源电路
39 基板端子
40 通信用IC
41 连接器基板
42 开关电路
43 分离部
51 线束
52 连接器
202 高功能ECU
202A 电力供给装置
222 连接器
231 线束侧端子
251 线束
252 连接器
252A 集成连接器
252B、252C 独立连接器
253~256 端子
302 高功能ECU
322 基板装配部
331 端子
351 线束
352 电路基板
353 端子
402 高功能ECU
402A 电力供给装置
421 电路基板
460 卡插槽
470 通信卡
470a 外壳
502 高功能ECU
522 连接器
532 以太网PHY
541 连接器基板
551 线束
552 连接器
602 高功能ECU
651 线束
670 通信卡
681 异常检测部
682 传感器。

Claims (13)

1.一种线束,具备:
连接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于车载装置;
多个通信线,连接于所述连接器;及
中继部,设置于所述连接器内,对所述多个通信线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并对所述通信线与所述车载装置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多个通信线包括:用于第一通信协议的通信的通信线;及用于第二通信协议的通信的通信线,
所述中继部进行所述第一通信协议与所述第二通信协议之间的协议转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中继部进行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或所述第二通信协议与第三通信协议之间的协议转换,
所述中继部在与所述车载装置之间进行使用了所述第三通信协议的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车载装置具备从搭载于车辆的蓄电池供给的电力的电压转换电路,
所述中继部被供给所述车载装置的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转换了电压值的电力。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线束具备设置在所述连接器内并对从搭载于车辆的蓄电池供给的电力的电压值进行转换的电压转换电路,
所述中继部被供给来自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电力,
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将转换了电压值的电力向所述车载装置供给。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连接器包括:
独立连接器,相对于通信线独立设置;及
集成连接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有多个所述独立连接器,并且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于所述车载装置,
所述独立连接器具有输入输出部,该输入输出部进行通信用的信号相对于所述通信线的输入输出,
所述集成连接器具有所述中继部,
在所述中继部与所述输入输出部之间进行与通信有关的信息的交接。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线束具备多个输入输出部,该多个输入输出部进行通信用的信号相对于所述通信线的输入输出,
所述中继部及所述多个输入输出部设置在一个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内。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连接器具有:
端子,电连接于所述车载装置;
中继IC,包含所述中继部;
第一输入输出IC,介于所述端子与所述中继部之间,进行通信用的信号相对于所述端子的输入输出;
第二输入输出IC,介于所述通信线与所述中继部之间,进行通信用的信号相对于所述通信线的输入输出;及
基板,搭载有所述中继IC、所述第一输入输出IC及所述第二输入输出IC,
所述端子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端侧,所述通信线连接于所述基板的另一端侧,
所述端子、所述第一输入输出IC及所述中继IC排列成直线状地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连接器具有:
端子,电连接于所述车载装置;
中继IC,包含所述中继部;
第一输入输出IC,介于所述端子与所述中继部之间,进行通信用的信号相对于所述端子的输入输出;
第二输入输出IC,介于所述通信线与所述中继部之间,进行通信用的信号相对于所述通信线的输入输出;及
基板,搭载有所述中继IC、所述第一输入输出IC及所述第二输入输出IC,
所述端子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端侧,所述通信线连接于所述基板的另一端侧,
所述端子与所述中继IC相邻配置,
所述第一输入输出IC与所述端子或所述中继IC相邻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连接器具有:
端子,电连接于所述车载装置;
中继IC,包含所述中继部;
第一输入输出IC,介于所述端子与所述中继部之间,进行通信用的信号相对于所述端子的输入输出;
第二输入输出IC,介于所述通信线与所述中继部之间,进行通信用的信号相对于所述通信线的输入输出;及
基板,搭载有所述中继IC、所述第一输入输出IC及所述第二输入输出IC,
所述端子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端侧,所述通信线连接于所述基板的另一端侧,
所述第一输入输出IC或所述第二输入输出IC搭载于与搭载有所述中继IC的基板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线束具备异常检测部,该异常检测部检测所述通信线的异常。
12.一种连接器,其中,
所述连接器连接有多个通信线,
所述连接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于车载装置,
所述连接器具备中继部,该中继部对所述多个通信线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并对所述通信线与所述车载装置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
13.一种通信中继方法,其中,
该通信中继方法使用线束,该线束连接有多个通信线并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于车载装置,
设置于所述线束的中继部对所述多个通信线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
所述中继部对所述通信线与所述车载装置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
CN201980080168.9A 2018-12-11 2019-12-11 线束、连接器及通信中继方法 Active CN1131699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PCT/JP2018/045387 2018-12-11
PCT/JP2018/045387 WO2020121389A1 (ja) 2018-12-11 2018-12-11 ワイヤハーネス、コネクタ及び通信中継方法
PCT/JP2019/048558 WO2020122145A1 (ja) 2018-12-11 2019-12-11 ワイヤハーネス、コネクタ及び通信中継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9911A true CN113169911A (zh) 2021-07-23
CN113169911B CN113169911B (zh) 2023-07-07

Family

ID=71075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0168.9A Active CN113169911B (zh) 2018-12-11 2019-12-11 线束、连接器及通信中继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472353B2 (zh)
JP (1) JP6927412B2 (zh)
CN (1) CN113169911B (zh)
DE (1) DE112019006149T5 (zh)
WO (2) WO20201213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64622B2 (ja) * 2021-06-11 2023-10-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23038577A (ja) * 2021-09-07 2023-03-1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車載中継装置、車載中継方法および車載中継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80271A1 (en) * 2001-06-05 2002-12-05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Wire harness system
JP2003051350A (ja) * 2001-08-08 2003-02-21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車載用電子ユニット
CN101199134A (zh) * 2005-06-16 2008-06-11 三菱麻铁里亚尔株式会社 电力线通信系统及电力线通信方法
CN102666206A (zh) * 2009-12-15 2012-09-1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通信系统、中继装置及线束
CN102783093A (zh) * 2010-02-26 2012-11-14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通信连接器、通信线束及通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65704B1 (ko) * 1997-10-17 2000-09-15 윤종용 케이블 매니저 시스템 및 그것을 구비하는 컴퓨터
JP2006164706A (ja) * 2004-12-06 2006-06-22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コネクタおよび車載用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JP2007228232A (ja) 2006-02-23 2007-09-06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車載lanシステム、電子制御ユニットおよび中継接続ユニット
JP5022740B2 (ja) * 2007-03-09 2012-09-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中継コネクタユニット、ワイヤハーネス組付体、及び、電子機器制御システム
JP5286105B2 (ja) * 2009-02-20 2013-09-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通信中継コネクタ
JP2011093374A (ja) * 2009-10-28 2011-05-12 Yazaki Corp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電子機器制御システム
JP6140465B2 (ja) * 2013-02-06 2017-05-3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中継コネクタ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制御システム
JP2017005617A (ja) 2015-06-15 2017-01-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中継装置、電子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20180225681A1 (en) * 2015-08-06 2018-08-09 Nec Corporation User information estimation system, user information estimation method, and user information estimation program
DE112017003145B4 (de) 2016-06-24 2023-02-16 Yazaki Corporation Fahrzeugstromkreiskörper
JP7219238B2 (ja) * 2020-02-10 2023-02-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代行入出力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80271A1 (en) * 2001-06-05 2002-12-05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Wire harness system
JP2003051350A (ja) * 2001-08-08 2003-02-21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車載用電子ユニット
CN101199134A (zh) * 2005-06-16 2008-06-11 三菱麻铁里亚尔株式会社 电力线通信系统及电力线通信方法
CN102666206A (zh) * 2009-12-15 2012-09-1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通信系统、中继装置及线束
CN102783093A (zh) * 2010-02-26 2012-11-14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通信连接器、通信线束及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122145A1 (ja) 2021-02-15
WO2020121389A1 (ja) 2020-06-18
JP6927412B2 (ja) 2021-08-25
US20220048446A1 (en) 2022-02-17
CN113169911B (zh) 2023-07-07
US11472353B2 (en) 2022-10-18
WO2020122145A1 (ja) 2020-06-18
DE112019006149T5 (de) 2021-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40855B2 (en) USB isolation for vehicle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KR101430854B1 (ko) 통신 커넥터, 통신 하네스 및 통신 시스템
US20150105967A1 (en) Plug-in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CN113169911B (zh) 线束、连接器及通信中继方法
JP2010192382A (ja) 通信中継コネクタ
WO2020122144A1 (ja) コネクタ、車載装置及び通信中継方法
US20200180530A1 (en) Distributor and on-board system
EP2330564A2 (en)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conversion device
JP7056762B2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US20220416825A1 (en) Onboard relay apparatus
CN113169913B (zh) 线束及通信中继方法
WO2020122142A1 (ja) 中継装置、車載装置及び通信中継方法
WO2020121387A1 (ja) 車載装置及び通信線接続体
CN103457813B (zh) 配件用模块设备和用于在车辆总线上通信的方法
US10926721B2 (en) Control system
JP5986710B2 (ja) 導通検査装置、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構造体
US20040004130A1 (en) Identification module for mobile platform
CN117950389A (zh) 数据采集系统
EP2581988A1 (en) Adaptor and connection system
CN220440788U (zh) 一种双目摄像头模组和车载监控系统及车辆
EP1381164A1 (en) A system for the management of radio communications in a motor vehicle, including a plug-in electronic module for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radio signals
EP3838684A1 (en) Modular system for interconnecting vehicle ser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