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8760A - 天线组件、遥控器及遥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天线组件、遥控器及遥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8760A
CN113168760A CN202080006566.9A CN202080006566A CN113168760A CN 113168760 A CN113168760 A CN 113168760A CN 202080006566 A CN202080006566 A CN 202080006566A CN 113168760 A CN113168760 A CN 1131687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line
main body
wire
antenna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65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乾坤
左川露
严绍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168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87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08C17/0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using a radio link

Abstract

一种天线组件、遥控器(1000)及遥控系统(10),遥控器(1000)的抽拉结构(300)与设备本体(100)可活动连接,从而调整天线主体(200)与设备本体(100)间的距离;馈线(400)的一端与天线主体(200)电连接,另一端与电子器件电连接;在天线主体(200)靠近或远离设备本体(100)的过程中,馈线(400)相对线体收纳结构(500)的伸出长度发生改变。

Description

天线组件、遥控器及遥控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组件、遥控器及遥控系统。
背景技术
遥控飞机是一种可以通过遥控器远距离控制的飞行器。为了实现遥控器对飞行器的无线操控,通常会在遥控器上设置用于收发信号的天线结构,从而实现遥控器与飞行器之间的无线数据通信。然而,现有的天线结构与遥控器本体之间的距离通常不能改变。天线结构与遥控器本体距离太近会导致遥控器本体内的电子器件等含有金属材料的部分影响天线结构的传输信号的稳定性,而天线结构与遥控器本体距离太远会使遥控器的占用空间较大,不方便携带。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天线结构与遥控器本体之间的距离能够根据需要变化的遥控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天线组件、遥控器及遥控系统,旨在兼顾遥控器的便携性和天线主体的信号传输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遥控器,包括:设备本体,设有电子器件;天线主体;抽拉结构,所述天线主体设于所述抽拉结构上;所述抽拉结构与所述设备本体可活动连接,从而带动所述天线主体靠近或远离所述设备本体,以调整所述天线主体与所述设备本体间的距离;馈线,一端与所述天线主体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子器件电连接;线体收纳结构,设于所述设备本体上;其中,当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靠近所述设备本体时,至少部分所述馈线收容于所述线体收纳结构内;当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远离所述设备本体时,至少部分所述馈线从所述线体收纳结构伸出;在所述天线主体靠近或远离所述设备本体的过程中,所述馈线相对所述线体收纳结构的伸出长度发生改变。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天线组件,用于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上设有电子器件,所述天线组件包括:天线主体;抽拉结构,所述天线主体设于所述抽拉结构上;所述抽拉结构与所述设备本体可活动连接,从而带动所述天线主体靠近或远离所述设备本体,以调整所述天线主体与所述设备本体间的距离;馈线,一端与所述天线主体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子器件电连接;线体收纳结构,设于所述设备本体上;其中,当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靠近所述设备本体时,至少部分所述馈线收容于所述线体收纳结构内;当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远离所述设备本体时,至少部分所述馈线从所述线体收纳结构伸出;在所述天线主体靠近或远离所述设备本体的过程中,所述馈线相对所述线体收纳结构的伸出长度发生改变。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遥控系统,包括被遥控端;以及上述任一所述的遥控器,与所述被遥控端通信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组件、遥控器及遥控系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改变天线主体与设备本体之间的距离。在使用遥控器时,可以使得抽拉结构带动天线主体远离设备本体,以避免或减小设备本体上含有金属材料的器件对天线主体信号干扰,从而提高天线主体传输信号的稳定性。在不需要使用遥控器时,抽拉结构带动天线主体靠近设备本体,以尽可能减小遥控器的整体占用空间,利于小型化并提高了遥控器的便携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遥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遥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遥控器能够固持移动终端;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遥控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天线主体远离设备本体;
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遥控器在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天线主体远离设备本体;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遥控器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天线主体远离设备本体;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遥控器在又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天线主体远离设备本体;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遥控器的剖视图,其中天线主体远离设备本体;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遥控器的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天线主体靠近设备本体;
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遥控器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天线主体靠近设备本体;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遥控器的剖视图,其中天线主体靠近设备本体;
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遥控器的剖视图,其中天线主体靠近设备本体;
图1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遥控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天线主体远离设备本体;
图1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遥控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天线主体远离设备本体;
图1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遥控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天线主体靠近设备本体;
图1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线体收纳结构一角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线体收纳结构另一角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转向件一角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转向件又一角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转向件再一角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7中遥控器的部分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遥控器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22是图7中遥控器在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遥控系统;
1000、遥控器;
100、设备本体;110、壳体;111、容置空间;112、第一壳部;113、第二壳部;114、正面;115、第一侧面;116、第二侧面;120、轨道件;121、滑槽;130、限位部;140、容置部;150、第一定位结构;151、弹片;1511、卡合部;1512、收容槽;152、弹性支撑件;160、第一定位配合结构;
200、天线主体;210、介质基板;220、天线;230、反射板;
300、抽拉结构;310、装载件;311、天线收容腔;312、夹持部;320、连接机构;321、活动件;3211、导槽部;322、伸缩件;3221、第一伸缩子杆;3222、第二伸缩子杆;3223、滑移部;3224、线体通道;
400、馈线;410、第一段;420、第二段;
500、线体收纳结构;510、线体收纳部;511、收容空间;512、第一线体出口;513、第二线体出口;514、第一子板;515、连接部;520、凸起部;
600、转向件;610、曲面部;620、挡板;630、线体入口;
700、操控件;800、弹性件;900、电连接线容纳部;
2000、被遥控端;3000、移动终端;4000、电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遥控器,包括:设备本体,设有电子器件;天线主体;抽拉结构,所述天线主体设于所述抽拉结构上;所述抽拉结构与所述设备本体可活动连接,从而带动所述天线主体靠近或远离所述设备本体,以调整所述天线主体与所述设备本体间的距离;馈线,一端与所述天线主体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子器件电连接;线体收纳结构,设于所述设备本体上;其中,当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靠近所述设备本体时,至少部分所述馈线收容于所述线体收纳结构内;当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远离所述设备本体时,至少部分所述馈线从所述线体收纳结构伸出;在所述天线主体靠近或远离所述设备本体的过程中,所述馈线相对所述线体收纳结构的伸出长度发生改变。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天线组件,用于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上设有电子器件,所述天线组件包括:天线主体;抽拉结构,所述天线主体设于所述抽拉结构上;所述抽拉结构与所述设备本体可活动连接,从而带动所述天线主体靠近或远离所述设备本体,以调整所述天线主体与所述设备本体间的距离;馈线,一端与所述天线主体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子器件电连接;线体收纳结构,设于所述设备本体上;其中,当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靠近所述设备本体时,至少部分所述馈线收容于所述线体收纳结构内;当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远离所述设备本体时,至少部分所述馈线从所述线体收纳结构伸出;在所述天线主体靠近或远离所述设备本体的过程中,所述馈线相对所述线体收纳结构的伸出长度发生改变。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遥控系统,包括被遥控端;以及上述任一所述的遥控器,与所述被遥控端通信连接。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遥控系统10包括遥控器1000和被遥控端2000。该遥控器1000可以与被遥控端2000之间通信连接,使得遥控器1000能够控制被遥控端2000工作。遥控器1000能够接收被遥控端2000通过通信连接向遥控器1000发送的数据。遥控器1000还能够将从被遥控端2000接收的数据传输给移动终端3000进行预览以及分享到互联网或者分享给好友。
可以理解地,该被遥控端2000可以包括可移动平台、游戏主机、手持云台、机器人等中的至少一种。可移动平台可以包括飞行器、可移动车辆、可移动船舶等中的至少一种。移动终端3000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或者其他具有显示屏的设备等。
请参阅图3至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遥控器1000包括设备本体100、天线主体200、抽拉结构300、馈线400和线体收纳结构500。设备本体100上设有电子器件。天线主体200设于抽拉结构300上。抽拉结构300与设备本体100可活动连接,从而带动天线主体200靠近或远离设备本体100,以调整天线主体200与设备本体100间的距离。馈线400的一端与天线主体200电连接,馈线400的另一端与电子器件电连接。线体收纳结构500设于设备本体100上。
其中,请参阅图1至图7以及图12、图13,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远离设备本体100时,至少部分馈线400从线体收纳结构500伸出。请参阅图8至图11以及图14,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靠近设备本体100时,至少部分馈线400收容于线体收纳结构500内。请参阅图12至图14,在天线主体200靠近或远离设备本体100的过程中,馈线400相对线体收纳结构500的伸出长度发生改变。
可以理解地,天线主体200能够接收被遥控端2000通过通信连接向天线主体200发送的数据。天线主体200还能够将从被遥控端2000接收的数据通过馈线400传输给移动终端3000。设备本体100内的电子器件能够通过馈线400向天线主体200发送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馈线400相对线体收纳结构500可以改变的伸出长度假设为e,该e与移动终端2000的宽度大致相同,即与移动终端2000在图3和图4的Y方向上的尺寸大致相同。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遥控器1000,在天线主体200靠近或远离设备本体100的过程中,馈线400相对线体收纳结构500的伸出长度发生改变,因而能够在保证天线主体200与设备本体100内的电子器件通过馈线400可靠地电连接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求改变天线主体200与设备本体100之间的距离。
由于设备本体100上的电子器件等含有金属材料的部分与天线主体200间隔距离过小会干扰天线主体200的信号传输,为此,在使用天线主体200时,可以使抽拉结构300相对于设备本体100活动,以带动天线主体200远离设备本体100。此时,天线主体200与设备本体100之间具有合适的间隔距离,在该间隔距离下设备本体100上含有金属材料的器件对天线主体200信号干扰减小甚至消失,因而提高了天线主体200传输信号的稳定性。在不需要使用天线主体200时,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靠近设备本体100,以尽可能减小遥控器1000的整体占用空间,利于小型化并提高了遥控器1000的便携性。
请参阅图12至图14,可以理解地,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远离设备本体100时,位于线体收纳结构500内的部分馈线400能够从线体收纳结构500中伸出。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靠近设备本体100时,伸出线体收纳结构500外部的部分馈线400能够进入至线体收纳结构500内。
请参阅图12至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馈线400收容于线体收纳结构500内。具体地,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靠近或远离设备本体100时,线体收纳结构500内始终收纳有一部分馈线400。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靠近设备本体100时,线体收纳结构500内收纳有一部分馈线400;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远离设备本体100预设间隔距离时,线体收纳结构500内可以不收纳馈线400,即整个馈线400可以均位于线体收纳结构500的外部。
请参阅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靠近设备本体100时,馈线400的至少一段呈C形收容于线体收纳结构500内。具体地,馈线400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段410和第二段420。第一段410与电子器件电连接,第二段420与天线主体200电连接。
具体地,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远离设备本体100时,第二段420中的至少部分能够从线体收纳结构500中伸出。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靠近设备本体100时,至少部分第二段420收容于线体收纳结构500内,收容于线体收纳结构500内的第二段420可以呈C形。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靠近或者远离设备本体100的过程中,第二段420相对线体收纳结构500的伸出长度发生改变。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靠近设备本体100时,收容于线体收纳结构500内的第二段420也可以呈其他任意合适形状,比如S形、N形、其他任意规则形状或者不规则形状等。
请参阅图15和图16,结合图12至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线体收纳结构500包括线体收纳部510。线体收纳部510具有用于收容馈线400的收容空间511和与收容空间511连通的第一线体出口512。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靠近设备本体100时,馈线400的至少一段经第一线体出口512进入收容空间511内。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远离设备本体100时,馈线400的至少一段经第一线体出口512从收容空间511伸出。
请参阅图14,具体地,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靠近设备本体100时,第二段420的至少部分经第一线体出口512进入收容空间511内。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远离设备本体100时,第二段420的至少一段经第一线体出口512从收容空间511伸出。如此,馈线400相对线体收纳结构500的伸出长度能够跟随天线主体200靠近或者远离设备本体100而改变,使得天线主体200与设备本体100之间的距离增大时天线主体200也能够与设备本体100上的电子器件电连接,从而兼顾便携性,以及天线主体200与被遥控端2000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5和图16,结合图12至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线体收纳部510还具有第二线体出口513。第二线体出口513与收容空间511连通。至少部分馈线400经第二线体出口513伸出于收容空间511从而与电子器件电连接。具体地,馈线400的第一段410经第二线体出口513伸出于收容空间511从而与电子器件电连接,从而实现电子器件通过馈线400与天线主体200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靠近或远离设备本体100时,第一段410的长度不变,以使得馈线400与电子器件的连接处不会在抽拉结构300靠近或者远离设备本体100的过程中发生松动或者脱落,从而保证馈线400与电子器件可靠连接。示例性地,可以在第二线体出口513处将第一段410定位或者固定,以保证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靠近或远离设备本体100时,第一段410的长度不变。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靠近或远离设备本体100时,第一段410的长度也可以发生改变。
馈线40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例如一根、两根、三根或者更多。第二线体出口51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例如一个、两个、三个或者更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线体出口513的数量可以和馈线400的数量相同。示例性地,馈线400的数量为两根,第二线体出口513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根馈线400的第一段410从其中一个第二线体出口513穿出从而与电子器件电连接,另一根馈线400的第一段410从另一个第二线体出口513穿出从而与电子器件电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线体出口513的数量可以和馈线400的数量不同。示例性地,馈线400的数量为两根,第二线体出口513的数量为一个。两根馈线400的第一段410均可以从同一个第二线体出口513穿出而与电子器件电连接。
请参阅图15和图16,结合图12至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线体出口513位于第一线体出口512与天线主体200之间,以减小遥控器1000的体积,提高遥控器1000的便携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线体出口512也可以位于第二线体出口513与天线主体200之间。
请参阅图15和图16,结合图12至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线体收纳结构500还包括凸起部520。凸起部520设于线体收纳部510上,且凸起部520朝向收容空间511设置。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远离设备本体100直至馈线400相对第一线体出口512伸出第一预设长度时,至少部分馈线400贴合于凸起部520。
具体地,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相对设备本体100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运动。当天线主体200在抽拉结构300的带动下运动至第一极限位置时,第二段420相对第一线体出口512伸出第一预设长度,此时至少部分第二段420贴合于凸起部520,如图12和图13所示。此时,天线主体200与设备本体100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
请参阅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靠近设备本体100直至馈线400相对第一线体出口512伸出第二预设长度时,至少部分馈线400接触于线体收纳部510的内壁。
具体地,当天线主体200在抽拉结构300的带动下运动至第二极限位置时,第二段420相对第一线体出口512伸出第二预设长度,此时至少部分第二段420接触于线体收纳部510的内壁。此时,天线主体200与设备本体100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小。
可以理解地,第一预设长度和第二预设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只要第一预设长度大于第二预设长度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部520可以设置于线体收纳部510内的任意合适位置。请参阅图14,示例性地,凸起部520设于线体收纳部510的其中一侧内壁。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靠近设备本体100直至馈线400相对第一线体出口512伸出第二预设长度时,至少部分第二段420接触于线体收纳部510的其他侧内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远离设备本体100直至馈线400相对第一线体出口512伸出第一预设长度时,第二段420中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线体收纳部510,并且至少部分第二段420贴合于凸起部520的顶面,第二段420经第一线体出口512延伸并与天线主体200电连接,第一段410经第二线体出口513延伸并与电子器件电连接。
凸起部52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比如一个、两个、三个或者更多。示例性地,凸起部520的数量为两个。请参阅图15和图16,结合图12至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凸起部520沿线体收纳结构500中靠近抽拉结构300的一侧的内壁间隔设置。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靠近设备本体100直至馈线400相对第一线体出口512伸出第一预设长度时,至少部分第二段420接触于至少一个凸起部5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远离设备本体100直至馈线400相对第一线体出口512伸出第一预设长度时,馈线400相对第一线体出口512伸出最远极限位置,此时天线主体200与设备本体100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位于收容空间511内的馈线400无法继续经第一线体出口512伸出。
可以理解地,当馈线400相对第一线体出口512伸出第一预设长度时,馈线400经过第一线体出口512、凸起部520、第二线体出口513以连接天线主体200和设备本体内的电子器件。如此,位于第一线体出口512和第二线体出口513之间的馈线400不会在第一线体出口512处、第二线体出口513处以及第一线体出口512和第二线体出口513之间的区域发生严重的弯折,从而避免因馈线400在弯折处角度尖锐而容易损坏的问题,进而延长了馈线400的使用寿命。
线体收纳结构500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为任意合适的形状,比如为盒状结构、S形槽状结构等。
请参阅图15和图16,结合图12至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线体收纳部510包括第一子板514、第二子板(图未示)和连接部515。第一子板514和第二子板相对设置。连接部515设置于第一子板514和第二子板之间。第一子板514、第二子板以及连接部515配合形成收容空间511。具体地,第一子板514和第二子板均连接于连接部515。
请参阅图15和图16,结合图12至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线体出口512设于连接部515上。第二线体出口513设于连接部515上。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线体出口512也可以设于第一子板514或者第二子板上。第二线体出口513也可以设于第一子板514或者第二子板上。
线体收纳结构500的轮廓大致呈四边形,四边形的其中三个角为弧形角。具体地,线体收纳结构500的横截面轮廓大致呈四边形。该横截面平行于图12和图14中的X方向和Y方向。
可以理解地,线体收纳结构500的轮廓大致呈四边形是指,线体收纳结构500的轮廓为四边形或者近似四边形。比如若线体收纳结构500的轮廓的相邻两边为倒角过渡等也属于大致呈四边形的范围。
请参阅图17至图19,结合图12至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遥控器1000还包括转向件600,用于引导馈线400转向,以使馈线400的至少一段收容于线体收纳结构500。转向件600设于设备本体100上。
具体地,馈线400的第二段420中的其中一部分能够在转向件600的引导转向后收容于线体收纳结构500内。如此,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靠近设备本体100时,第二段420中的其中一部分能够顺利地伸入线体收纳结构500。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远离设备本体100时,位于线体收纳结构500内的部分第二段420能够顺利地从线体收纳结构500伸出。
请参阅图12至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靠近设备本体100时,馈线400的至少一段由转向件600引导转向后经第一线体出口512进入收容空间511内。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远离设备本体100时,馈线400的至少一段由第一线体出口512伸出后经转向件600引导转向而与天线主体200电连接。
具体地,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靠近设备本体100时,位于收容空间511外部的部分第二段420由转向件600引导转向后经第一线体出口512进入收容空间511内。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远离设备本体100时,位于收容空间511内的第二段420的其中一部分由第一线体出口512伸出后能够经转向件600引导转向而与天线主体200电连接。
请参阅图17至图19,结合图12至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向件600包括曲面部610,用于引导馈线400转向。曲面部610朝向天线主体200设置。具体地,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靠近设备本体100时,部分第二段420能够与曲面部610接触,以使该部分第二段420由曲面部610转向引导后能够经第一线体出口512进入收容空间51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靠近设备本体100时,部分第二段420能够与曲面部610接触,曲面部610会对与其接触的第二段420施加一第一作用力,以改变馈线400的方向,从而使得第二段420由曲面部610转向引导后能够经第一线体出口512进入收容空间511内。该第一作用力具有在如图3和图4中Y方向的正方向的分解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远离设备本体100时,部分第二段420能够与曲面部610接触,曲面部610会对与其接触的第二段420施加一朝向第一作用力,以改变馈线400的方向,使得第二段420由第一线体出口512伸出后能够经曲面部610转向引导,从而与天线主体200电连接。该第一作用力具有在如图3和图4中Y方向的正方向的第一分解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板620与曲面部610连接。
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靠近或者远离设备本体100时,部分第二段420能够与挡板620接触,挡板620会对与其接触的第二段420施加一第二作用力,以对馈线400起到一定支撑作用,避免馈线400向下掉落而发生弯折,从而延长馈线400的使用寿命。
请参见图3和图4,该第二作用力具有在Z方向的正方向的第二分解力,该第二分解力的方向朝向设备本体100的正面114,且该第二分解力垂直于图3和图4中X方向和Y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远离设备本体100时,第二段420中的其中一部分能够与曲面部610接触,以使该第二段420中的其中一部分由第一线体出口512伸出后能够经曲面部610转向引导而与天线主体200电连接。
请参阅图17至图19,结合图12至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向件600还包括挡板620,挡板620与曲面部610配合从而引导馈线400转向。馈线400能够在挡板620和曲面部610之间滑动,从而进入线体收纳结构500或从线体收纳结构500伸出。
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靠近设备本体100时,部分第二段420能够与曲面部610和/或挡板620接触,以使该部分第二段420由曲面部610和/或挡板620转向引导后能够经第一线体出口512进入收容空间51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远离设备本体100时,第二段420中的其中一部分能够与曲面部610和/或挡板620接触,以使该第二段420中的其中一部分由第一线体出口512伸出后能够经曲面部610和/或挡板620转向引导而与天线主体200电连接。
请参阅图17至图19,结合图12至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向件600上设有线体入口630。在曲面部610引导馈线400转向过程中,馈线400穿设第一线体出口512和线体入口630而与天线主体200电连接。
具体地,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靠近设备本体100时,位于收容空间511外部的部分第二段420由转向件600引导转向后依次经线体入口630和第一线体出口512进入收容空间511内。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远离设备本体100时,位于收容空间511内的第二段420的其中一部分由第一线体出口512伸出后穿设线体入口630并经转向件600引导转向而与天线主体200电连接。
线体入口630可以设计为任意合适的形状,比如封闭的环状或者非封闭的环状等,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阅图12至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线体出口512与线体入口630相对设置且邻近设置,以避免在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靠近或者远离设备本体100的过程中由于第一线体出口512与线体入口630间隔较远距离设置或者错位设置,部分馈线400容易发生过渡弯折或被卡住的问题,使得部分馈线400能够顺利经第一线体出口512进入收容空间511内或者经第一线体出口512顺利穿设线体入口630,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线体出口512与线体入口630之间的相对位置也可以是其他任意设计,比如第一线体出口512与线体入口630之间部分错位设置等。
请参阅图5、图6、图8、图9和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本体100包括壳体110。壳体110具有容置空间111,线体收纳结构500设于容置空间111内,以保证遥控器1000外形美观,并减小遥控器1000的占用空间。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部分线体收纳结构500位于容置空间111内,部分线体收纳结构500位置容置空间111外。
请参阅图5、图6、图8、图9和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包括第一壳部112和第二壳部113。第二壳部113与第一壳部112配合形成容置空间111,线体收纳结构500设于第二壳部113上。
第二壳部113可以与线体收纳部510一体成型。第二壳部113也可以与线体收纳部510分体设置。线体收纳部510可以与通过螺丝连接、胶粘连接、卡扣连接等任意合适的连接方式与第二壳部113连接。
请参阅图7和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本体100还包括轨道件120。轨道件120设于容置空间111内。轨道件120与抽拉结构300可滑动连接。如此,当需要使用遥控器1000时,抽拉结构300能够相对轨道件120滑动,以使得天线主体200与设备本体100之间具有合适的间隔距离,从而避免或减小设备本体100上含有金属材料的器件对天线主体200产生信号干扰。当不需要使用遥控器1000时,抽拉结构300能够相对轨道件120滑动,以避免抽拉结构300在遥控器1000不需要使用时造成较大的额外占用空间,从而减小遥控器1000的体积,便于遥控器1000携带。
请参阅图3至7、图10和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抽拉结构300包括装载件310和连接机构320。天线主体200设于装载件310上。连接机构320的一端与装载件310连接,连接机构320的另一端与设备本体100可活动连接。
具体地,连接机构320相对设备本体100活动以使得装载件310靠近或者远离设备本体100,从而使得在使用遥控器1000时天线主体200与设备本体100之间具有合适的间隔距离,避免或减小设备本体100上含有金属材料的器件对天线主体200产生信号干扰;在不需要使用遥控器1000时减小天线主体200与设备本体100之间的间隔距离,避免连接机构320和/或装载件310在遥控器1000不需要使用时造成较大的额外占用空间,从而减小遥控器1000的体积。
请参阅图7和图20,在一些实施例中,装载件310上设有天线收容腔311,天线主体200收容于天线收容腔311内。具体地,天线主体200可以全部收容于天线收容腔311内,以保护天线主体200。在其他实施例中,天线主体200也可以部分收容于天线收容腔311内。天线收容腔311可以设计为任意合适形状,只要天线主体200能够收容于天线收容腔311内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机构320的一端与装载件31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设备本体100可滑动连接。
请参阅图21,结合图7至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轨道件120设有滑槽121。连接机构320能够在滑槽121内滑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轨道件120固定在设备本体100上。当不需要使用遥控器1000时,至少部分抽拉结构300能够收纳于滑槽121内,至少部分轨道件120位于容置空间111内,以避免抽拉结构300在遥控器1000不需要使用时造成较大的额外占用空间,减小遥控器1000的体积,便于遥控器1000携带。当需要使用遥控器1000时,抽拉结构300中的至少部分能够在滑槽121内滑动而从容置空间111伸出,以使得天线主体200与设备本体100之间具有合适的间隔距离,从而避免或减小设备本体100上含有金属材料的器件对天线主体200产生信号干扰。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轨道件120与壳体110可滑动连接,当不需要使用遥控器1000时,至少部分抽拉结构300能够收纳于滑槽121内,至少部分轨道件120位于容置空间111内,以避免抽拉结构300在遥控器1000不需要使用时造成较大的额外占用空间,从而减小遥控器1000的体积,便于遥控器1000携带。当需要使用遥控器1000时,抽拉结构300和/或轨道件120中的至少部分能够从容置空间111伸出,以使得天线主体200与设备本体100之间具有合适的间隔距离,从而避免或减小设备本体100上含有金属材料的器件对天线主体200产生信号干扰。
具体地,轨道件120固定在第二壳部113上。轨道件120可以通过螺丝连接、卡扣连接、胶粘连接等方式与第二壳部113可拆卸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轨道件120也可以与第二壳部113或者壳体110一体成型。轨道件120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为任意合适形状,比如为筒状结构。
轨道件120可以设置于设备本体100的任意合适位置。比如,轨道件120位于设备本体100的中部,从而使遥控器1000的重心位于遥控器1000的中部。
请参阅图3至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机构320包括活动件321和伸缩件322。活动件321可滑动连接于设备本体100。伸缩件322的一端与装载件310连接,伸缩件322的另一端与活动件321可滑动连接。活动件321和伸缩件322配合以使装载件310靠近或远离设备本体100。
在需要使用遥控器1000时,伸缩件322和活动件321均能够相对于设备本体100滑动,以使得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远离设备本体100,如图3至图7、图12和图13,从而避免或减小设备本体100上含有金属材料的器件对天线主体200产生信号干扰。在不需要使用遥控器1000时,将伸缩件322相对活动件321滑动,活动件321相对轨道件120滑动,以使得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靠近设备本体100,如图8至图11、图14,从而使得至少部分活动件321收容于轨道件120或者容置空间111内,至少部分伸缩件322收容于活动件321内,进而有效减小遥控器1000的体积。
伸缩件322可以通过任意合适的连接方式与装载件310连接。比如,伸缩件322通过螺纹连接、螺丝连接、卡扣连接等中的至少一种连接于装载件310。
请参阅图3至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伸缩件322包括第一伸缩子杆3221和第二伸缩子杆3222。第一伸缩子杆322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装载件310和活动件321。第二伸缩子杆322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装载件310和活动件321。第一伸缩子杆3221与第二伸缩子杆3222间隔设置。
请参阅图7,具体地,第一伸缩子杆3221和第二伸缩子杆3222背离抽拉结构300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滑移部3223,该滑移部3223与活动件321可滑动配合,从而使第一伸缩杆3221和第二伸缩杆3222能够相对活动件321同步运动。当第一伸缩子杆3221和第二伸缩子杆3222相对活动件321滑动时,滑移部3223被带动而相对于活动件321滑动。当滑移部3223滑动至预设位置时,活动件321阻挡滑移部3223在其滑动方向上继续滑动,从而防止第一伸缩子杆3221和第二伸缩子杆3222脱出活动件321。示例性地,预设位置为图7中所示的位置。
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机构320可以为其他任意合适的结构,例如省略伸缩件322或者活动件321中的其中一者,活动件321或者伸缩杆的一端与装载件310连接,活动件321或者伸缩件322的另一端可滑动连接于轨道件120;又如伸缩件322为能够相对活动件321滑动的板状结构或者其他形状结构等。
请参阅图7和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伸缩件322具有线体通道3224。馈线400穿设线体通道3224而与天线主体200电连接。具体地,馈线400的第二段420穿设第一线体出口512和线体通道3224与天线主体200电连接。
请参阅图7、图12至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件321具有导槽部3211,伸缩件322与导槽部3211滑动配合。具体地,伸缩件322能够在导槽部3211内滑动,以带动装载件310靠近或者远离设备本体100。当不需要使用遥控器1000时,至少部分伸缩件322能够位于导槽部3211内,从而减小遥控器1000的占用空间。
请参阅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远离设备本体100时,线体通道3224与导槽部3211连通,馈线400穿设导槽部3211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线体通道3224而与天线主体200电连接。如此,能够使得馈线400位于遥控器1000内,以保护馈线400,避免馈线400散落在抽拉结构300外侧而影响外观或者容易磨损等问题,从而保证遥控器1000的外观整洁,并延长馈线400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3至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抽拉结构300相对设备本体100具有便于遥控器1000携带的收缩状态和用于固持移动终端3000的伸出状态。如此,抽拉结构300不仅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改变天线主体200与设备本体100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能够在伸出状态下用于固持移动终端3000,无需另外设置固持移动终端3000的其他部件,降低了生产成本、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兼顾天线主体200的信号传输稳定性、遥控器1000的便携性以及实用性。
具体地,抽拉结构300与设备本体100可活动连接,能够使得抽拉结构300具有收缩状态和伸出状态。收缩状态和伸出状态均可以包括一个、两个、三个或者更多的状态。示例性地,收缩状态为一个、伸出状态具有至少两个。抽拉结构300可以带动天线主体200相对设备本体100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运动。当天线主体200在抽拉结构300的带动下运动至第一极限位置时,天线主体200与设备本体100之间的距离最远,抽拉结构300位于其中一个伸出状态。当天线主体200在抽拉结构300的带动下运动至第二极限位置时,天线主体200与设备本体100之间的距离最近,抽拉结构300处于收缩状态。当天线主体200在抽拉结构300的带动下在第一极限位置运动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运动的过程中,抽拉结构300可以具有至少另一个伸出状态。
又如,抽拉结构300可以带动天线主体200相对设备本体1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请参阅图3至图7,当天线主体200在抽拉结构300的带动下运动至第一位置时,抽拉结构300处于其中一个伸出状态,移动终端3000固持于遥控器1000上,此时第一位置为上述第一极限位置。在该其中一个伸出状态下,设备本体100上含有金属材料的器件对天线主体200信号干扰减小甚至消失,天线主体200具有良好的信号传输稳定性。当天线主体200在抽拉结构300的带动下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过程中,抽拉结构300可以具有至少另一个伸出状态,此时第一位置为上述第一极限位置与上述第二极限位置之间的其中一个位置,以固持不同尺寸的移动终端3000。请参阅图8至图11,当天线主体200在抽拉结构300的带动下运动至第二位置时,抽拉结构300处于便于遥控器1000收纳的收缩状态,此时第二位置为上述第二极限位置。
下面以抽拉结构300处于第二位置、移动终端3000固持于遥控器1000上时所处的伸出状态为例进行说明。
在需要使用遥控器1000时,抽拉结构300能够相对于设备本体100活动,以使抽拉结构300处于伸出状态,如图图3至图7所示,从而使得移动终端3000能够被固持在遥控器1000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抽拉结构300能够对移动终端3000形成支撑,以提高固持移动终端3000的稳定性。在完成遥控操作或显示、传输数据之后,用户可将移动终端3000从遥控器1000上拆卸,并使抽拉结构300相对设备本体100活动,以使抽拉结构300处于收缩状态,如图8至图11所示,有效减小遥控器1000的占用空间,从而提高遥控器1000的便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抽拉结构300处于伸出状态时,天线主体200能够发射或接收信号。具体地,当抽拉结构300处于伸出状态时,天线主体200与设备本体100之间具有合适的间隔距离,天线主体200在该间隔距离下发射或者接收信号,设备本体100上含有金属材料的器件对天线主体200信号干扰减小甚至消失,为天线主体200稳定地传输信号提供了保障。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抽拉结构300由收缩状态切换至伸出状态的过程中,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远离设备本体100,馈线400从线体收纳结构500伸出的长度增大。当抽拉结构300由伸出状态切换至收缩状态的过程中,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靠近设备本体100,馈线400从线体收纳结构500伸出的长度减小。
具体地,当抽拉结构300由收缩状态切换至伸出状态的过程中,馈线400从线体收纳结构500伸出的长度增大,从而使得天线主体200能够在抽拉结构300的带动下远离设备本体100,以保证在伸出状态天线主体200与设备本体100之间具有合适的间隔距离,从而避免或减小设备本体100上含有金属材料的器件对天线主体200产生信号干扰。
当抽拉结构300由伸出状态切换至收缩状态的过程中,馈线400从线体收纳结构500伸出的长度减小,从而使得天线主体200能够在抽拉结构300的带动下靠近设备本体100,以减小遥控器1000的占用空间,提高遥控器1000的便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天线主体200靠近或远离设备本体100的过程中,馈线400相对线体收纳结构500的伸出长度逐渐减小或者逐渐增大。在天线主体200靠近设备本体100的过程中,馈线400相对线体收纳结构500的伸出长度逐渐减小。在天线主体200远离设备本体100的过程中,馈线400相对线体收纳结构500的伸出长度逐渐增大。
抽拉结构300相对设备本体100做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或者转动中的至少一者。
在一些实施例中,抽拉结构300与设备本体100可滑动连接,以使抽拉结构300在收缩状态和伸出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本实施例的遥控器1000,抽拉结构300靠近或远离设备本体100简单、方便,实用性强。
请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抽拉结构300处于伸出状态时,移动终端3000能够被固持在抽拉结构300与设备本体100之间。具体地,当抽拉结构300处于伸出状态时,抽拉结构300与设备本体100共同配合将移动终端3000固持在抽拉结构300与设备本体100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固持移动终端3000时,连接机构320能够对移动终端3000形成支撑,以提高移动终端3000的固持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固持移动终端3000时,轨道件120和/或连接机构320能够对移动终端3000形成支撑,以提高移动终端3000的固持稳定性。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抽拉结构300处于伸出状态时,抽拉结构300能够固持移动终端3000。示例性地,抽拉结构300包括至少两个夹爪部,天线主体200设于至少一个夹爪部上。至少两个夹爪部能够相对设备本体100转动,以使抽拉结构300在伸出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切换。当抽拉结构300处于伸出状态时,移动终端3000能够被至少两个夹爪部夹持。当抽拉结构300处于收缩状态时,至少两个夹爪部贴合于设备本体100上,从而减小遥控器1000的占用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载件310、连接机构320和转向件600沿图3和图4、图12中的Y方向依次排列设置。当抽拉结构300处于收缩状态时,线体收纳部510和抽拉结构300沿图3和图4、图12中的X方向排列设置。
请参阅图3至图6、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具有正面114以及连接该正面114的多个侧面。该多个侧面中的其中两个相对的侧面为第一侧面115和第二侧面116。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向件600邻近第二侧面116设置。装载件310邻近壳体110的第一侧面115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抽拉结构300和设备本体100配合能够将移动终端3000固持在靠近第一侧面115的位置,二者共同配合能够保证移动终端3000的固持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抽拉结构300处于伸出状态时,抽拉结构300也可以用于将移动终端3000固持在正面114上方、正面114下方或者靠近其他侧面位置。
请参阅图3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遥控器1000还包括设于壳体110上的操控件700。操控件700用于向遥控器1000输入控制命令。操控件700可以是摇杆、键盘等中的至少一种。操控件700可以设于壳体110的正面114、正面114下方或者任意一个侧面。
请参阅图4至图7,结合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抽拉结构300处于伸出状态时,移动终端3000能够被固持在装载件310与设备本体100之间。此时,装载件310与设备本体100间隔一定距离,因而装载件310上的天线主体200也与设备本体100之间具有合适的间隔距离。在天线主体200该间隔距离下发射或者接收信号时,设备本体100上含有金属材料的器件对天线主体200信号干扰减小甚至消失,保证了天线主体200的信号传输稳定性。此外,当抽拉结构300处于伸出状态时,移动终端3000被固持在装载件310与设备本体100之间,因而无需额外设计用于固持移动终端3000的结构即可固持移动终端3000,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请参阅图4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装载件310上设有夹持部312,设备本体100上设有限位部130,当抽拉结构300处于伸出状态时,移动终端3000能够被固持在夹持部312与限位部130之间。具体地,夹持部312朝向限位部130设置。限位部130设于壳体110的第一侧面115。
夹持部312和限位部130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为任意合适结构,在此不作限定。夹持部312和限位部130的结构和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二者配合能够固持移动终端3000即可。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移动终端3000也可以通过其他搭载结构固持于遥控器1000上,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阅图7、图10、图12至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线主体200包括介质基板210、天线220和反射板230。天线220设于介质基板210上。介质基板210和反射板230均设于抽拉结构300上。反射板230用于减少设备本体100上的金属对天线220工作的干扰;反射板230还用于通过反射天线220朝向设备本体100的辐射来实现天线220背离设备本体100方向的定向辐射(比如前向辐射性能)。
设备本体100内的电子器件通过馈线400电连接于介质基板210和/或天线220。当抽拉结构300相对设备本体100活动时,介质基板210和反射板230均会跟随抽拉结构300运动而靠近或者远离设备本体100,馈线400相对线体收纳结构500的伸出长度也会发生改变。
反射板230和介质基板210的形状和尺寸可以设计为任意合适的形状和尺寸,在此不作限制。反射板230和介质基板210的形状和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示例性地,反射板230和介质基板210的尺寸相同,形状大致为矩形。天线220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任意选择和设计。比如,天线220可以为双频天线,即可以发射两个不同频段的电磁波的天线;又比如,天线220可以是全向天线,也可以是定向天线等。
反射板230和介质基板210可以通过任意合适的固定方式固设于天线收容腔311上。示例性地,装载件310和反射板230中的其中一者上设有一个或者多个定位柱,装载件310和反射板230中的另一者上设有与定位柱数量相同的定位孔,通过定位柱与定位孔的配合实现反射板230的固定。同样地,也可以通过定位柱与定位孔的配合实现介质基板210的固定。
请参阅图7、图10、图12至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射板230与介质基板210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示例性地,第一方向为如图3和图4、图12中的Y方向。具体地,第一方向为抽拉结构300相对设备本体100运动的活动方向。反射板230与介质基板210沿第一方向的间隔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任意合适的数值。比如,天线220为双频天线,反射板230与介质基板210沿第一方向的间隔距离小于天线220的低频波长的1/12。
天线主体20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例如一个、两个、三个或者更多。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线主体20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天线主体200对称设于装载件310上。示例性地,天线主体2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天线主体200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方向不同于第一方向。具体地,第二方向为如图3和图4中的X方向。两个天线主体200对称设置在装载件310上。
请参阅图7、图10、图12至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抽拉结构300处于伸出状态时,反射板230位于天线220与设备本体100之间,从而避免或减小设备本体100上的金属干扰天线220的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抽拉结构300固持移动终端3000时,反射板230还用于减少移动终端3000上的金属对天线220工作的干扰。具体地,当抽拉结构300处于伸出状态并且抽拉结构300固持移动终端3000时,反射板230位于天线220与移动终端3000之间,从而避免移动终端3000上的金属干扰天线220的工作。
请参阅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抽拉结构300处于收缩状态时,至少部分天线主体200位于设备本体100内,以进一步减小遥控器1000的体积。当抽拉结构300处于伸出状态时,天线主体200位于设备本体100的外部,从而减小设备本体100上的电子器件等含有金属材料的部分对天线主体200的信号干扰。
请参阅图7和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本体100上设有容置部140,用于容置至少部分抽拉结构300,以减小遥控器1000在收缩状态下的占用空间,提高遥控器1000的便携性。具体地,当抽拉结构300处于收缩状态时,至少部分装载件310和至少部分天线主体200能够收容于该容置部140内。更为具体地,第一壳部112和第二壳部113配合形成容置部140。当抽拉结构300处于收缩状态时,至少部分装载件310能够贴合于容置部140的壁上,以防止抽拉结构300处于收缩状态时抽拉结构300整体进入滑槽121内部或者容置空间111内而不方便将其拉出。
请参阅图7、图10和图22,在一些实施例中,抽拉结构300还包括弹性件800。当抽拉结构300从收缩状态切换至伸出状态时,抽拉结构300能够压缩或拉伸弹性件800而使弹性件800变形。弹性件800可以为压缩弹簧或者拉伸弹簧等。示例性地,弹性件800的一端连接于连接机构320、另一端连接于设备本体100。
当抽拉结构300由伸出状态切换至收缩状态时,装载件310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向靠近设备本体100的方向运动,连接机构320的长度变短,直至装载件310至少部分贴在容置部140的壁上。该外力可以是用户施加的力,也可以是弹性件800的弹性力。示例性地,弹性件800连接于设备本体100和抽拉结构300。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靠近或者远离设备本体100时,弹性件800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以提供对抽拉结构300的弹性力。
请参阅图10,当抽拉结构300相对于设备本体100滑动而使装载件310远离设备本体100的过程中,弹性件800能够发生变形,该变形所产生的作用力能够作用于抽拉结构300,使得抽拉结构300保持向靠近设备本体100方向回缩的趋势。在固持移动终端3000时,由于弹性件800的作用力作用在抽拉结构300上,抽拉结构300能够对所固持的移动终端3000施加作用力,进而将移动终端3000固持在遥控器1000上,并增强对移动终端3000的固持稳定性。
完成遥控操作或显示、传输数据之后,用户可将移动终端3000从遥控器1000上拆卸。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800变形所产生的作用力能够使抽拉结构300相对于设备本体100活动直至抽拉结构300处于收缩状态,以尽可能减小装载件310与设备本体100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利于减小遥控器1000的体积,无需用户额外对抽拉结构300手动提供外部推力,提高了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抽拉结构300靠近设备本体100至装载件310位于某一位置以便于遥控器1000收纳时,抽拉结构300可以通过第一定位结构150与第一定位配合结构160的配合实现定位,避免在不需要使用遥控器1000时抽拉结构300容易相对设备本体100发生移动,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具体地,第一定位结构150设于设备本体100上,第一定位配合结构160设于装载件31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抽拉结构300远离设备本体100至装载件310位于另一位置以提高天线主体200的信号传输稳定性时,抽拉结构300可以通过第二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配合结构的配合实现定位,避免在需要使用遥控器1000时抽拉结构300容易相对设备本体100发生移动,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一定位结构150与第一定位配合结构160可以采用任意合适构造。比如第一定位结构150为弹片结构,第一定位配合结构160为卡槽,弹片结构与卡槽卡合实现抽拉结构300与设备本体100的定位。
为了使该弹片结构能够提供足够的弹性力来与该卡槽卡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该弹片结构上设置一个弹性支撑结构。具体地,请参阅图23,结合图5,该第一定位结构150可以包括弹片151和弹性支撑件152。弹片151与弹性支撑件152的材质不同。弹片151具有卡合部1511当弹片151受挤压变形时,弹性支撑件152向弹片151提供弹性支撑力,以使得第一定位配合结构160与弹片151的卡合部1511卡合,避免抽拉结构300在不需要使用时容易发生移动,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结构150设置于抽拉结构上,第一定位配合结构160设于设备本体100上。
请参阅图23,结合图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配合结构160设置于抽拉结构上,第一定位结构150设于设备本体100上。
可以理解地,由于弹性件100自身具有弹性以及弹性支撑件152能够向弹性件100提供弹性支撑力,因而,该弹性件100在受抽拉结构300挤压变形时具有较大的回弹力,从而实现第一定位结构150与抽拉结构300的精确定位。在需要调整第一定位结构150用于定位抽拉结构300所需提供的力时,或在研发过程中试验第一定位结构150所需提供的力时,无需调整弹性件100自身厚度或者更换材料以调整弹性件100的回弹力,无需修模或更换模具制备不同回弹力的弹性件100,只需根据需要选取弹性合适的弹性支撑件152,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研发成本。此外,由于当弹性件100在受挤压变形时,弹性支撑件152能够向弹性件100提供弹性支撑力,因而能够提供足够的弹性力以定位抽拉结构300,并且能够避免弹性件100因局部断裂等原因出现弹性失效的问题时第一定位结构150无法提供足够的弹性力以定位抽拉结构。
请参阅图2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配合结构160具有收容槽1512,至少部分弹性件100收容于收容槽1512内。
弹片151采用不锈钢等制成。弹性支撑件152可以采用任意具有合适弹性的材料制成,比如弹性支撑件152包括采用硅胶制成的支撑件等。
示例性地,图23中设备本体10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定位结构150,第一定位配合结构160对应也为两个。图23中所标示的第一定位结构150与图23中未示出的第一定位配合结构160卡合配合,图23中未示出的第一定位结构150与图23中所示出的第一定位配合结构160卡合配合。图23中所示出的第一定位结构150和图23中未示出的第一定位配合结构160设置于抽拉结构的相对两侧。
同样地,第二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配合结构可以采用任意合适构造,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5和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遥控器1000上设有电连接线容纳部900,用于收容电连接线4000。当抽拉结构300处于伸出状态时,设备本体100内的电子器件能够通过电连接线4000与移动终端3000电连接。当抽拉结构300处于收缩状态时,电连接线4000能够收容于电连接线容纳部900。
由此,移动终端3000能够通过电连接线4000向电子器件传输控制信号,电子器件能够通过电连接线4000将从被遥控端2000接收的数据传输给移动终端3000。当抽拉结构300处于收缩状态时,电连接线4000能够收容于电连接线容纳部900。因而,当不需要使用移动终端3000时,可以将电连接线4000收容于电连接线容纳部900,从而有效解决电连接线4000与设备本体100相对独立而容易遗落或丢失、忘记携带等问题,同时便于在不使用移动终端3000时收纳电连接线4000。
可以理解地,电连接线4000可以属于遥控器1000的一部分,即与遥控器1000电连接的一端固定于遥控器1000;也可以不属于遥控器1000,即独立于遥控器1000。
电连接线4000包括连接段(未标示)、第一连接端子(未标示)和第二连接端子(未标示)。连接段连接于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
设备本体100上设有电连接接口(未标示),该电连接接口用于与电连接线4000的第一连接端子配合,从而使得电子器件与电连接线4000电连接。电连接线4000的第二连接端子用于与移动终端3000的接口配合。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电连接接口也可以省略,电子器件直接与电连接线4000的第一连接端子连接。
电连接接口可以包括DC插座、标准插座、Mini USB接口、micro-USB接口、Type-C接口等中的任意一种,第一连接端子可以包括与电连接接口的类型相对应的插头,即包括DC插头、标准插头、Mini USB插头、micro-USB插头、Type-C插头等中的一种。
移动终端3000的接口可以包括DC插座、标准插座、Mini USB接口、micro-USB接口、Type-C接口等中的任意一种,第二连接端子可以包括与电连接接口的类型相对应的插头,即包括DC插头、标准插头、Mini USB插头、micro-USB插头、Type-C插头等中的一种。电连接线4000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配置,例如根据移动终端3000的接口的类型随时更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电连接线容纳部900属于容置部140的一部分。当抽拉结构300处于收缩状态时,电连接线4000的连接段能够被收容于容置部140的底壁与装载件310之间,且装载件310能够遮挡电连接线4000的连接段,避免连接段位于设备本体100或者抽拉结构300外而容易磨损等问题,从而更好地保护电连接线4000的连接段,延长电连接线4000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电连接线4000被收容于电连接线容纳部900内时,电连接线4000的连接段夹设在装载件310与设备本体100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电连接线4000被收容于电连接线容纳部900内时,电连接线4000环绕抽拉结构300。
电连接线容纳部900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设于设备本体100上,又如设于抽拉结构300上,再如抽拉结构300和设备本体100配合形成。当电连接线容纳部900设于设备本体100上时,电连接线容纳部900可以设于设备本体100的任意合适位置,比如环绕于设备本体100;又如设于设备本体100的表面。
电连接线容纳部900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例如方形槽、环形槽、圆形槽等。
请参阅图1至图22,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天线组件,用于控制设备,控制设备包括设备本体100,设备本体100上设有电子器件,天线组件包括天线主体200、抽拉结构300、馈线400和线体收纳结构500。天线主体200设于抽拉结构300上。抽拉结构300与设备本体100可活动连接,从而带动天线主体200靠近或远离设备本体100,以调整天线主体200与设备本体100间的距离。馈线400的一端与天线主体200电连接,馈线400的另一端与电子器件电连接。线体收纳结构500设于设备本体100上。
其中,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靠近设备本体100时,至少部分馈线400收容于线体收纳结构500内;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远离设备本体100时,至少部分馈线400从线体收纳结构500伸出;在天线主体200靠近或远离设备本体100的过程中,馈线400相对线体收纳结构500的伸出长度发生改变。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件,在天线主体200靠近或远离设备本体100的过程中,馈线400相对线体收纳结构500的伸出长度发生改变,因而能够在保证天线主体200与设备本体100内的电子器件通过馈线400可靠地电连接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求改变天线主体200与设备本体100之间的距离。
由于设备本体100上的电子器件等含有金属材料的部分与天线主体200间隔距离过小会干扰天线主体200的信号传输,为此,在使用天线主体200时,可以使得抽拉结构300能够相对于设备本体100滑动,以带动天线主体200远离设备本体100。此时,天线主体200与设备本体100之间具有合适的间隔距离,在该间隔距离下设备本体100上含有金属材料的器件对天线主体200信号干扰减小甚至消失,因而提高了天线主体200传输信号的稳定性。在不需要使用天线主体200时,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靠近设备本体100,以尽可能减小控制设备的整体占用空间,利于小型化并提高了控制设备的便携性。
可以理解地,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远离设备本体100时,位于线体收纳结构500内的部分馈线400能够从线体收纳结构500中伸出。当抽拉结构300带动天线主体200靠近设备本体100时,伸出线体收纳结构500外部的部分馈线400能够进入至线体收纳结构500内。
可以理解地,控制设备可以与被遥控端2000之间进行通信连接,使得控制设备能够控制被遥控端2000工作。控制设备能够接收被遥控端2000通过通信连接向控制设备发送的数据。控制设备还能够将从被遥控端2000接收的数据传输给移动终端3000进行预览以及分享到互联网或者分享给好友。
具体地,控制设备可以包括遥控器、游戏手柄等中的至少一种。该被遥控端2000可以包括可移动平台、游戏主机、手持云台、机器人等中的至少一种。可移动平台可以包括飞行器、可移动车辆、可移动船舶等中的至少一种。移动终端3000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或者其他具有显示屏的设备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线组件的具体结构设计可以参照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遥控器1000的对应设计,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于遥控器1000、天线组件或者遥控系统10各组成部分的命名仅是出于标识的目的,并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限制。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6)

1.一种遥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本体,设有电子器件;
天线主体;
抽拉结构,所述天线主体设于所述抽拉结构上;所述抽拉结构与所述设备本体可活动连接,从而带动所述天线主体靠近或远离所述设备本体,以调整所述天线主体与所述设备本体间的距离;
馈线,一端与所述天线主体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子器件电连接;
线体收纳结构,设于所述设备本体上;
其中,当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靠近所述设备本体时,至少部分所述馈线收容于所述线体收纳结构内;当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远离所述设备本体时,至少部分所述馈线从所述线体收纳结构伸出;在所述天线主体靠近或远离所述设备本体的过程中,所述馈线相对所述线体收纳结构的伸出长度发生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馈线收容于所述线体收纳结构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靠近所述设备本体时,所述馈线的至少一段呈C形收容于所述线体收纳结构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收纳结构包括:
线体收纳部,具有用于收容所述馈线的收容空间和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第一线体出口;当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靠近所述设备本体时,所述馈线的至少一段经所述第一线体出口进入所述收容空间内;当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远离所述设备本体时,所述馈线的至少一段经所述第一线体出口从所述收容空间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收纳部还具有:
第二线体出口,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至少部分所述馈线经所述第二线体出口伸出于所述收容空间从而与所述电子器件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线的数量为两根,所述第二线体出口的数量为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线的第一段经所述第二线体出口伸出于所述线体收纳部从而与所述电子器件电连接;当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靠近或远离所述设备本体时,所述第一段的长度不变。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体出口位于所述第一线体出口与所述天线主体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收纳结构还包括:
凸起部,设于所述线体收纳部上并朝向所述收容空间设置;当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远离所述设备本体直至所述馈线相对所述第一线体出口伸出第一预设长度时,至少部分所述馈线贴合于所述凸起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线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当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远离所述设备本体直至所述馈线相对所述第一线体出口伸出第一预设长度时,所述第二段中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所述线体收纳部,并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段贴合于所述凸起部的顶面,所述第二段经所述第一线体出口延伸并与所述天线主体电连接,所述第一段经所述第二线体出口延伸并与所述电子器件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数量为两个。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靠近所述设备本体直至所述馈线相对所述第一线体出口伸出第二预设长度时,至少部分所述馈线接触于所述线体收纳部的内壁。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收纳结构为盒状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收纳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之间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子板、第二子板以及所述连接部配合形成所述收容空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体出口设于所述连接部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收纳结构的轮廓大致呈四边形,所述四边形的其中三个角为弧形角。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遥控器还包括:
转向件,设于所述设备本体上,用于引导所述馈线转向,以使所述馈线的至少一段收容于所述线体收纳结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收纳结构包括线体收纳部,所述线体收纳部具有用于收容所述馈线的收容空间和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第一线体出口;当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靠近所述设备本体时,所述馈线的至少一段由所述转向件引导转向后经所述第一线体出口进入所述收容空间内;当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远离所述设备本体时,所述馈线的至少一段由第一线体出口伸出后经所述转向件引导转向而与天线主体电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件包括:
曲面部,朝向所述天线主体设置,用于引导所述馈线转向。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件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曲面部配合从而引导所述馈线转向;所述馈线能够在所述挡板和所述曲面部之间滑动,从而进入所述线体收纳结构或从所述线体收纳结构伸出。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件上设有线体入口,在所述曲面部引导所述馈线转向过程中,所述馈线穿设所述第一线体出口和所述线体入口而与所述天线主体电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结构包括:
装载件,所述天线主体设于所述装载件上;
连接机构,一端与所述装载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设备本体可活动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件上设有天线收容腔,所述天线主体收容于所述天线收容腔内。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装载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设备本体可滑动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上设有具有滑槽的轨道件,所述连接机构能够在所述滑槽内滑动。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件固定在所述设备本体上。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件位于所述设备本体的中部。
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
活动件,可滑动连接于所述设备本体;
伸缩件,一端与所述装载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动件可滑动连接;所述活动件和所述伸缩件配合以使所述装载件靠近或远离所述设备本体。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包括:
第一伸缩子杆,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装载件和所述活动件;
第二伸缩子杆,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装载件和所述活动件,所述第一伸缩子杆与所述第二伸缩子杆间隔设置。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具有线体通道,所述馈线穿设所述线体通道而与所述天线主体电连接。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具有导槽部,所述伸缩件与所述导槽部滑动配合。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具有线体通道,当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远离所述设备本体时,所述线体通道与所述导槽部连通,所述馈线穿设所述导槽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线体通道而与所述天线主体电连接。
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包括:
壳体,具有容置空间,所述线体收纳结构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第一壳部;
第二壳部,与所述第一壳部配合形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线体收纳结构设于所述第二壳部上。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还包括:
轨道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与所述抽拉结构可滑动连接。
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结构相对所述设备本体具有便于所述遥控器携带的收缩状态和用于固持移动终端的伸出状态。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抽拉结构由所述收缩状态切换至所述伸出状态的过程中,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远离所述设备本体,所述馈线从所述线体收纳结构伸出的长度增大;当所述抽拉结构由所述伸出状态切换至所述收缩状态的过程中,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靠近所述设备本体,所述馈线从所述线体收纳结构伸出的长度减小。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结构与所述设备本体可滑动连接,以使所述抽拉结构在所述收缩状态和所述伸出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抽拉结构处于所述伸出状态时,所述移动终端能够被固持在所述抽拉结构与所述设备本体之间。
40.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结构包括:
装载件,所述天线主体设于所述装载件上;
连接机构,一端与所述装载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设备本体可滑动连接;当所述抽拉结构处于所述伸出状态时,所述移动终端能够被固持在所述装载件与所述设备本体之间。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件上设有夹持部,所述设备本体上设有限位部,当所述抽拉结构处于所述伸出状态时,所述移动终端能够被固持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限位部之间。
42.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抽拉结构处于所述伸出状态时,所述天线主体能够发射或接收信号。
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主体包括:
介质基板,设于所述抽拉结构上;
天线,设于所述介质基板上;
反射板,设于所述抽拉结构上,所述反射板用于减少所述设备本体上的金属对所述天线工作的干扰;所述反射板还用于通过反射所述天线朝向所述设备本体的辐射来实现所述天线背离所述设备本体方向的定向辐射。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与所述介质基板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和/或,所述天线为双频天线;和/或,所述天线为全向天线。
4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主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天线主体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46.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结构具有伸出状态,当所述抽拉结构处于所述伸出状态时,所述反射板位于所述天线与所述设备本体之间;和/或,当所述抽拉结构处于所述伸出状态并且所述抽拉结构固持移动终端时,所述反射板位于所述天线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
4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抽拉结构处于所述收缩状态时,至少部分所述天线主体位于所述设备本体内;当所述抽拉结构处于所述伸出状态时,所述天线主体位于所述设备本体的外部。
48.一种天线组件,用于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上设有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包括:
天线主体;
抽拉结构,所述天线主体设于所述抽拉结构上;所述抽拉结构与所述设备本体可活动连接,从而带动所述天线主体靠近或远离所述设备本体,以调整所述天线主体与所述设备本体间的距离;
馈线,一端与所述天线主体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子器件电连接;
线体收纳结构,设于所述设备本体上;
其中,当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靠近所述设备本体时,至少部分所述馈线收容于所述线体收纳结构内;当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远离所述设备本体时,至少部分所述馈线从所述线体收纳结构伸出;在所述天线主体靠近或远离所述设备本体的过程中,所述馈线相对所述线体收纳结构的伸出长度发生改变。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馈线收容于所述线体收纳结构内。
50.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靠近所述设备本体时,所述馈线的至少一段呈C形收容于所述线体收纳结构内。
51.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收纳结构包括:
线体收纳部,具有用于收容所述馈线的收容空间和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第一线体出口;当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靠近所述设备本体时,所述馈线的至少一段经所述第一线体出口进入所述收容空间内;当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远离所述设备本体时,所述馈线的至少一段经所述第一线体出口从所述收容空间伸出。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收纳部还具有:
第二线体出口,与所述线体收纳部连通;至少部分所述馈线经所述第二线体出口伸出于所述线体收纳部从而与所述电子器件电连接。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线的数量为两根,所述第二线体出口的数量为两个。
54.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线的第一段经所述第二线体出口伸出于所述线体收纳部从而与所述电子器件电连接;当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靠近或远离所述设备本体时,所述第一段的长度不变。
55.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体出口位于所述第一线体出口与所述天线主体之间。
56.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收纳结构还包括:
凸起部,设于所述线体收纳部上并朝向所述收容空间设置;当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远离所述设备本体直至所述馈线相对所述第一线体出口伸出第一预设长度时,至少部分所述馈线贴合于所述凸起部。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线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当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远离所述设备本体直至所述馈线相对所述第一线体出口伸出第一预设长度时,所述第二段中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所述线体收纳部,并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段贴合于所述凸起部的顶面,所述第二段经所述第一线体出口延伸并与所述天线主体电连接,所述第二段经所述第二线体出口延伸并与所述电子器件电连接。
58.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数量为两个。
59.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靠近所述设备本体直至所述馈线相对所述第一线体出口伸出第二预设长度时,至少部分所述馈线接触于所述线体收纳部的内壁。
60.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收纳结构为盒状结构。
61.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收纳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之间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子板、第二子板以及所述连接部配合形成所述收容空间。
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体出口设于所述连接部上。
63.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收纳结构的轮廓大致呈四边形,所述四边形的其中三个角为弧形角。
64.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
转向件,设于所述设备本体上,用于引导所述馈线转向,以使所述馈线的至少一段收容于所述线体收纳结构。
65.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收纳结构包括线体收纳部,所述线体收纳部具有用于收容所述馈线的收容空间和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第一线体出口;当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靠近所述设备本体时,所述馈线的至少一段由所述转向件引导转向后经所述第一线体出口进入所述收容空间内;当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远离所述设备本体时,所述馈线的至少一段由第一线体出口伸出后经所述转向件引导转向而与天线主体电连接。
66.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件包括:
曲面部,朝向所述天线主体设置,用于引导所述馈线转向。
67.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件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曲面部配合从而引导所述馈线转向;所述馈线能够在所述挡板和所述曲面部之间滑动,从而进入所述线体收纳结构或从所述线体收纳结构伸出。
68.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件上设有线体入口,在所述曲面部引导所述馈线转向过程中,所述馈线穿设所述第一线体出口和所述线体入口而与所述天线主体电连接。
6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结构包括:
装载件,所述天线主体设于所述装载件上;
连接机构,一端与所述装载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设备本体可活动连接。
70.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件上设有天线收容腔,所述天线主体收容于所述天线收容腔内。
71.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装载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设备本体可滑动连接。
72.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上设有具有滑槽的轨道件,所述连接机构能够在所述滑槽内滑动。
73.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件固定在所述设备本体上。
74.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件位于所述设备本体的中部。
75.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
活动件,可滑动连接于所述设备本体;
伸缩件,一端与所述装载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动件可滑动连接;所述活动件和所述伸缩件配合以使所述装载件靠近或远离所述设备本体。
76.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包括:
第一伸缩子杆,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装载件和所述活动件;
第二伸缩子杆,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装载件和所述活动件,所述第一伸缩子杆与所述第二伸缩子杆间隔设置。
77.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具有线体通道,所述馈线穿设所述线体通道而与所述天线主体电连接。
78.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具有导槽部,所述伸缩件与所述导槽部滑动配合。
79.根据权利要求78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具有线体通道,当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远离所述设备本体时,所述线体通道与所述导槽部连通,所述馈线穿设所述导槽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线体通道而与所述天线主体电连接。
80.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包括:
壳体,具有容置空间,所述线体收纳结构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81.根据权利要求80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第一壳部;
第二壳部,与所述第一壳部配合形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线体收纳结构设于所述第二壳部上。
82.根据权利要求80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还包括:
轨道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与所述抽拉结构可滑动连接。
83.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结构相对所述设备本体具有便于所述控制设备携带的收缩状态和用于固持移动终端的伸出状态。
84.根据权利要求83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抽拉结构由所述收缩状态切换至所述伸出状态的过程中,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远离所述设备本体,所述馈线从所述线体收纳结构伸出的长度增大;当所述抽拉结构由所述伸出状态切换至所述收缩状态的过程中,所述抽拉结构带动所述天线主体靠近所述设备本体,所述馈线从所述线体收纳结构伸出的长度减小。
85.根据权利要求83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结构与所述设备本体可滑动连接,以使所述抽拉结构在所述收缩状态和所述伸出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86.根据权利要求83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抽拉结构处于所述伸出状态时,所述移动终端能够被固持在所述抽拉结构与所述设备本体之间。
87.根据权利要求83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结构包括:
装载件,所述天线主体设于所述装载件上;
连接机构,一端与所述装载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设备本体可滑动连接;当所述抽拉结构处于所述伸出状态时,所述移动终端能够被固持在所述装载件与所述设备本体之间。
88.根据权利要求87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件上设有夹持部,所述设备本体上设有限位部,当所述抽拉结构处于所述伸出状态时,所述移动终端能够被固持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限位部之间。
89.根据权利要求83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抽拉结构处于所述伸出状态时,所述天线主体能够发射或接收信号。
90.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主体包括:
介质基板,设于所述抽拉结构上;
天线,设于所述介质基板上;
反射板,设于所述抽拉结构上,所述反射板用于减少所述设备本体上的金属对所述天线工作的干扰;所述反射板还用于通过反射所述天线朝向所述设备本体的辐射来实现所述天线背离所述设备本体方向的定向辐射。
91.根据权利要求90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与所述介质基板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和/或,所述天线为双频天线;和/或,所述天线为全向天线。
92.根据权利要求90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主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天线主体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93.根据权利要求90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结构具有伸出状态,当所述抽拉结构处于所述伸出状态时,所述反射板位于所述天线与所述设备本体之间;和/或,当所述抽拉结构处于所述伸出状态并且所述抽拉结构固持移动终端时,所述反射板位于所述天线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
94.根据权利要求83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抽拉结构处于所述收缩状态时,至少部分所述天线主体位于所述设备本体内;当所述抽拉结构处于所述伸出状态时,所述天线主体位于所述设备本体的外部。
95.一种遥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被遥控端;以及
权利要求1-47任一项所述的遥控器,与所述被遥控端通信连接。
96.根据权利要求95所述的遥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被遥控端包括飞行器、可移动车辆、可移动船舶、机器人中的至少一种。
CN202080006566.9A 2020-04-27 2020-04-27 天线组件、遥控器及遥控系统 Pending CN1131687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087345 WO2021217384A1 (zh) 2020-04-27 2020-04-27 天线组件、遥控器及遥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8760A true CN113168760A (zh) 2021-07-23

Family

ID=76879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6566.9A Pending CN113168760A (zh) 2020-04-27 2020-04-27 天线组件、遥控器及遥控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68760A (zh)
WO (1) WO20212173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86383B (zh) * 2022-04-14 2023-04-14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一种智能控制行走机器人装置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7852A (zh) * 2004-12-27 2006-07-05 智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天线输出功率的天线系统
CN103700931A (zh) * 2013-12-13 2014-04-02 中科院杭州射频识别技术研发中心 一种加载开口谐振环的小型分形树杈抗金属标签天线
CN103978992A (zh) * 2014-06-13 2014-08-13 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能取得所安装设备温度的安装螺栓及其列车车轴
CN103985958A (zh) * 2014-04-01 2014-08-1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ebg结构的小型抗金属uhf标签天线
CN204070508U (zh) * 2014-08-01 2015-01-07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隐藏式充电接头的电子烟烟盒
CN104751223A (zh) * 2015-04-02 2015-07-01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七〇六所 智能交通系统的超高频射频识别电子标签
CN205488871U (zh) * 2016-01-08 2016-08-17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电缆收纳结构
CN107111929A (zh) * 2016-09-14 2017-08-2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遥控终端
CN107257009A (zh) * 2017-03-15 2017-10-17 杭州泽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抗金属标签天线及标签
CN206992289U (zh) * 2017-06-14 2018-02-09 昊翔电能运动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遥控器天线安装结构
CN207149060U (zh) * 2017-08-17 2018-03-2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无人机的遥控器
CN208352931U (zh) * 2018-07-24 2019-01-08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线缠绕组件及电线接头
CN109751263A (zh) * 2017-11-01 2019-05-14 夏普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
CN110323547A (zh) * 2018-03-31 2019-10-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12277371U (zh) * 2020-04-27 2021-01-0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遥控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02118B2 (en) * 2013-12-19 2017-10-31 Activision Publishing, Inc. Game controller with clamp for portable device
CN105678989B (zh) * 2015-12-31 2021-04-20 深圳一电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遥控器
EP3422318B1 (en) * 2016-04-15 2020-09-30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Remote controll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remote controller
WO2018053811A1 (zh) * 2016-09-23 2018-03-2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转轴组件、转动连接机构、夹持装置及手持设备
CN207967273U (zh) * 2017-12-27 2018-10-12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遥控器
CN208608359U (zh) * 2018-04-28 2019-03-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7852A (zh) * 2004-12-27 2006-07-05 智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天线输出功率的天线系统
CN103700931A (zh) * 2013-12-13 2014-04-02 中科院杭州射频识别技术研发中心 一种加载开口谐振环的小型分形树杈抗金属标签天线
CN103985958A (zh) * 2014-04-01 2014-08-1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ebg结构的小型抗金属uhf标签天线
CN103978992A (zh) * 2014-06-13 2014-08-13 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能取得所安装设备温度的安装螺栓及其列车车轴
CN204070508U (zh) * 2014-08-01 2015-01-07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隐藏式充电接头的电子烟烟盒
CN104751223A (zh) * 2015-04-02 2015-07-01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七〇六所 智能交通系统的超高频射频识别电子标签
CN205488871U (zh) * 2016-01-08 2016-08-17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电缆收纳结构
CN107111929A (zh) * 2016-09-14 2017-08-2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遥控终端
CN107257009A (zh) * 2017-03-15 2017-10-17 杭州泽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抗金属标签天线及标签
CN206992289U (zh) * 2017-06-14 2018-02-09 昊翔电能运动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遥控器天线安装结构
CN207149060U (zh) * 2017-08-17 2018-03-2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无人机的遥控器
CN109751263A (zh) * 2017-11-01 2019-05-14 夏普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
CN110323547A (zh) * 2018-03-31 2019-10-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08352931U (zh) * 2018-07-24 2019-01-08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线缠绕组件及电线接头
CN212277371U (zh) * 2020-04-27 2021-01-0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遥控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17384A1 (zh) 2021-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277371U (zh) 遥控器
US5664973A (en) Conductive contact
US20160320807A1 (en) Portable keyboard
US7396234B2 (en) Electrical outlets
EP2797093B1 (en) Slidable charging transmitter position adjusting structure of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EP1672878A1 (en) Antenna device in a slidable type mobile phone
KR101417806B1 (ko) 전자기기의 배터리 탈착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자기기
EP1814064A1 (en) Memory card connector
EP1246313A2 (en) Card connector unit provided with first accommodating position and second accommodating position
US2022041812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010043160A1 (en) PC card having an antenna unit
CN113168760A (zh) 天线组件、遥控器及遥控系统
CN111129827B (zh) 弹片组件及具有弹片组件的电子设备
CN109616817B (zh) 一种终端
CN212277372U (zh) 天线组件及控制设备
US7747009B2 (en) Retaining device for mobile user devices
CN110650223B (zh) 一种伸缩机构、摄像装置和终端
CN110323544B (zh)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KR20140113853A (ko) 단말기 케이스
KR200487132Y1 (ko) 스마트폰용 무선 충전 케이스
CN110323538B (zh) 可提升天线性能的电子装置
US7037119B2 (en) Coil spring extension mechanism for a PC card
JP4107992B2 (ja) 無線通信装置
CN212413543U (zh) 遥控器
CN216596515U (zh) 遥控器与遥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