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52649A - 一种新型市政道路环保清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市政道路环保清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52649A
CN113152649A CN202110603181.7A CN202110603181A CN113152649A CN 113152649 A CN113152649 A CN 113152649A CN 202110603181 A CN202110603181 A CN 202110603181A CN 113152649 A CN113152649 A CN 1131526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cylinder
driving
helical gear
hel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031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52649B (zh
Inventor
商拥辉
李婷婷
尹方芳
万文贤
商丽
安新芳
胡清堂
袁建伟
王晓晶
尹岩
何伟
周灿辉
王金涛
王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ghua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anghua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ghua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anghua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60318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526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52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526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526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526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7/00Other installations or implements for operating sewer systems, e.g.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stoppage; Emptying cesspools
    • E03F7/10Wheeled apparatus for emptying sewers or cesspoo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12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 C02F11/121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by mechanical de-watering
    • C02F11/127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by mechanical de-watering by centrifu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entrifugal Sepa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市政道路环保清淤装置,较好的解决了清淤时污水占据容器空间的问题,我们在车身上设置有离心筒,在清淤时,将吸附的淤泥输送进离心筒内,通过离心作用使得泥水,从而避免污水占据容器体积,然后通过输出斜齿条与传动斜齿轮的配合,使得离心筒翻转而使得离心后的淤泥倒入相应的容器内;本发明在收集箱开口处设置有伸缩板,在清淤的过程中,若是排污槽的尺寸发生变化,在第四弹簧的作用下使得伸缩板能够在开口处收缩,从而使得开口始终跟排污槽的侧壁贴合,避免了淤泥从排污槽与开口的缝隙流出而影响清淤效果,并且我们在收集箱上设置有限位装置,通过限位装置使得伸缩板在机器不使用时处于收纳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市政道路环保清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市政道路环保清淤装置。
背景技术
现如今,各大城市中的道路两旁均会设置排污槽,用来对雨水等的排放,但是在长时间的使用后,排污槽内不可避免的会堆积从路面以及空气中冲刷来的尘土而形成淤泥,若是不及时进行清理,淤泥就会堵塞排污槽,使得排污槽失效,因此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及时对排污槽进行清理;
现如今最常见的排污槽为矩形结构,在进行清淤时,将管口放置到排污槽内,然后采取绞龙或者负压吸附的方式,将淤泥从排污槽内清理出来,但是由于路面状况的不同,不同路况的排污槽的尺寸也会有所变化,若是在尺寸较大的排污槽内,管口无法与排污槽侧壁贴合,那么在清理的过程中,淤泥就会从缝隙中流出而不得不挪动管口对流出的淤泥清理,而在尺寸较小的排污槽内,管口将无法放置,另外,在清理淤泥时,排污槽内的污水也不可避免的被吸附进容器内,这样就会占据容器的空间,而使得吸附淤泥的体积变小,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在不同尺寸的排污槽使用并且能够进行泥水分离的装置就显得较为重要了。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较好的解决了清淤时污水占据容器空间的问题,我们在车身上设置有离心筒,在清淤时,将吸附的淤泥输送进离心筒内,通过离心作用使得泥水,从而避免污水占据容器体积,然后通过输出斜齿条与传动斜齿轮的配合,使得离心筒翻转而使得离心后的淤泥倒入相应的容器内。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市政道路环保清淤装置,包括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内竖向滑动安装有支撑板且支撑板上纵向转动安装有输入丝杠,所述输入丝杠由固定安装在支撑板上的第一电机驱动且输入丝杠上螺纹配合有与支撑板纵向滑动配合的输入斜齿条,所述输入斜齿条配合有转动安装在支撑板上的驱动斜齿轮且车身上转动有与驱动斜齿轮同轴心的离心筒,所述驱动斜齿轮与离心筒之间设置有分隔装置且分隔装置能够在驱动斜齿条与驱动斜齿轮脱离时将驱动斜齿轮与离心筒分离,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与驱动斜齿轮纵向间隔设置且与输入斜齿条配合的传动斜齿轮,所述传动斜齿轮经第一带传动连接有位于支撑板上方且竖向转动安装在车身上的输出丝杠,所述输出丝杠螺纹配合有与车身竖向滑动配合的输出齿条且输出齿条啮合有套固在离心筒转轴上的输出齿轮;
所述车身外设置有淤泥抽取装置且淤泥抽取装置能够将淤泥抽取到离心筒内。
优选的,所述淤泥抽取装置包括竖向滑动安装在车身外纵向一侧的收集箱且收集箱由固定安装在车身上的液压装置驱动,所述收集箱内竖向转动安装有绞龙且绞龙由固定安装在收集箱上的第二电机驱动,所述收集箱下端纵向两侧设置有定位杆且定位杆经限位装置与第二电机连接,所述收集箱横向面向车身行驶方向设置有开口且开口两侧滑动安装有两对称设置的伸缩板,两所述伸缩板与限位装置连接且限位装置使得在机器不工作时定位杆与伸缩板被收纳,所述收集箱开口处转动安装有转动轴且转动轴经第三带传动与第二电机连接,所述转动轴上轴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组旋耕刀片;
所述车身位于离心筒上方转动安装有分隔筒且分隔筒经间隔装置与驱动斜齿轮连接,所述间隔装置使得输入斜齿条复位时带动分隔筒转动一定角度,所述分隔筒与收集箱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且输送装置能够被绞龙抽取的淤泥传送到分隔筒内。
优选的,所述车身位于离心筒上方设置有承托板且分隔筒转动安装在承托板上,所述分隔筒内等间隔设置有若干空腔且每个空腔靠近分隔筒外圆面一侧设置有下料口,每个所述空腔内均设置有斜坡且斜坡使得淤泥往下料口流动,所述承托板使得在分隔筒保持稳定时仅有一个空腔的下料口与离心筒对应;
所述离心筒包括转动安装在车身上的外筒且外筒内同轴心转动安装有内筒,所述内筒圆周面上设置有若干分离孔且内筒下端通过分隔装置与驱动斜齿轮连接,所述输出齿轮套固在外筒的转轴上。
优选的,所述分隔装置包括与驱动斜齿轮的转轴轴向滑动配合的连接杆且连接杆与驱动斜齿轮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连接杆下端位于支撑板下方设置有上斜坡且上斜坡面向第一电机一侧抵触有与支撑板纵向滑动配合的抵接板,所述抵接板与支撑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输入斜齿条面向第一电机一侧下端设置有与上斜坡配合的下斜坡,所述连接杆上端与内筒下端轴向滑动配合,所述下斜坡面向抵接板一侧转动安装有顶板且顶板与下斜坡之间设置有扭簧;
所述支撑板远离第一电机一端螺纹配合有竖向转动安装在车身上的竖向丝杠且竖向丝杠经第二带传动与输出丝杠连接,所述输出丝杠与支撑板竖向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内筒内底壁上沿径向转动安装有驱动丝杠且驱动丝杠由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延伸丝杠螺纹配合有与内筒底壁滑动配合的两滑块且两滑块对称设置,两所述滑块均转动安装有下圆筒且下圆筒内同轴心转动安装有延伸丝杠,两所述延伸丝杠下端套固有延伸从动锥齿轮且延伸从动锥齿轮啮合有转动安装在下圆筒上的延伸主动锥齿轮,所述延伸主动锥齿轮经第四带传动连接有转动安装在滑块且与下圆筒同轴心转动的短轴,所述短轴经第五带传动连接有转动安装在滑块上的延伸齿轮且延伸齿轮啮合有设置在内筒底壁上的延伸齿系,两所述延伸丝杠螺纹配合有上圆筒且两上圆筒上端共同转动连接有与内筒内壁滑动配合的圆板。
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套固在第二电机输出轴上的限位主动斜齿轮且限位主动斜齿轮同时连接有转动安装在收集箱上的半齿轮和单向斜齿轮,所述半齿轮和单向斜齿轮同轴转动且轴向间隔设置,所述单向斜齿轮转轴两端均套固有第一线轮且第一线轮内设置有第一限位绳,两所述第一限位绳的伸出端经滑轮分别与两定位杆相对一侧连接且两定位杆相对一侧与收集箱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
两所述伸缩板伸入收集箱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绳且第二限位绳经滑轮变向后连接有套固在单向斜齿轮转轴上的第二线轮,所述伸缩板与收集箱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
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经第六带传动连接有转动安装在收集箱纵向靠近车身一侧的驱动主动锥齿轮且驱动主动锥齿轮啮合有转达安装在收集箱上的驱动从动锥齿轮,所述驱动从动锥齿轮经第七带传动与绞龙连接。
优选的,所述间隔装置包括与驱动斜齿轮啮合且转动安装在支撑板上的单向间隔斜齿轮,所述单向间隔斜齿轮经第八带传动与分隔筒连接。
优选的,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设置在收集箱面向车身一侧上端的出料口且车身上设置有与出料口配合的收纳口,所述车身位于收纳口下端设置有电动输送带且电动输送带末端与分隔筒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车身上且与外筒同轴心转动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远离外筒一端套固有转动安装在车身上的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啮合有转动安装在车身上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经链传动与外筒的转轴连接且驱动轴伸入外筒一端套固有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啮合有竖向滑动安装在外筒内壁上的异形齿条且异形齿条与外筒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所述异形齿条上端设置有L型板且L型板上转动安装有与第一斜齿轮配合的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二斜齿轮经第九带传动连接有转动安装在异形齿条向下延伸部位上的第三斜齿轮且第三斜齿轮配合有转动安装在内筒外壁上的双面端面齿轮,所述双面端面齿轮啮合有套固在驱动丝杠伸出内筒一端的第四斜齿轮且驱动丝杠与内筒侧壁之间连接有卷簧。
优选的,所述异形齿条包括竖向滑动安装在外筒内壁上的异形斜齿条且异形斜齿条竖向两端均竖向滑动安装有斜齿,两所述斜齿与异形斜齿条之间均连接有第五弹簧,所述L型板固定安装在异形斜齿条上端且第三斜齿轮转动安装在异形斜齿条下端延伸末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较好的解决了清淤时污水占据容器空间的问题,我们在车身上设置有离心筒, 在清淤时,将吸附的淤泥输送进离心筒内,通过离心作用使得泥水,从而避免污水占据容器体积,然后通过输出斜齿条与传动斜齿轮的配合,使得离心筒翻转而使得离心后的淤泥倒入相应的容器内;
(2)本发明在称身上设置有间隔装置,通过间隔装置使得淤泥在离心筒翻转的过程中不会进入离心筒;
(3)本发明还在离心筒内设置有圆台,在离心筒翻转的同时,通过延伸齿轮与延伸齿系的配合,使得圆台在离心筒内能够竖向移动,使得离心筒内的淤泥能够完全倒入收集容器内,并起到一定的清理作用;
(4)本发明在收集箱开口处设置有伸缩板,在清淤的过程中,若是排污槽的尺寸发生变化,在第四弹簧的作用下使得伸缩板能够在开口处收缩,从而使得开口始终跟排污槽的侧壁贴合,避免了淤泥从排污槽与开口的缝隙流出而影响清淤效果,并且我们在收集箱上设置有限位装置,通过限位装置使得伸缩板在机器不使用时处于收纳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等轴斜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收集箱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伸缩板与定位杆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收集箱仰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离心筒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离心筒装配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6中A处局部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局部离心筒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离心筒驱动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链传动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分隔筒驱动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异型齿条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离心筒剖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分离装置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圆板驱动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连接杆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上圆筒与下圆筒装配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输出斜齿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18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实施例1,参照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新型市政道路环保清淤装置,它包括车身1,参照附图6、附图7、附图8以及附图9所示,我们在车身1内竖向滑动安装有支撑板2,并且支撑板2上纵向转动安装有输入丝杠3,而且输入丝杠3由固定安装在支撑板2上的第一电机4驱动,而第一电机4连接有外接电源且电性连接有第一控制器(我们在车身1上放置有蓄电池,当外界环境无法供电时,可以给第一电机4和第二电机15供电),并且输入丝杠3上螺纹配合有与支撑板2纵向滑动配合的输入斜齿条5,而且我们在支撑板2上间隔转动安装有与输入斜齿条5配合的驱动斜齿轮6和传动斜齿轮8,该间隔使得输入斜齿条5先跟驱动斜齿轮6啮合、并在输入斜齿条5跟驱动斜齿轮6脱离后再跟传动斜齿轮8啮合,并且我们在车身1上转动有与驱动斜齿轮6同轴心设置的离心筒7,而且驱动斜齿轮6与离心筒7之间通过分隔装置连接,初始状态时,驱动斜齿轮6通过分隔装置与离心筒7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在输入斜齿条5与驱动斜齿轮6啮合的时候可以带动离心筒7转动,而在输入斜齿条5与驱动斜齿轮6脱离后将驱动斜齿轮6与离心筒7分离,而且我们在车身1外设置有淤泥抽取装置,通过淤泥抽取装置能够将淤泥抽取到离心筒7内,这样在离心筒7转动的过程中,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得泥水初步分离,从而减小了淤泥占据收集容器的体积(参照附图5所示,我们在车身1内设置有淤泥收集容器以及泥水收集容器,泥水收集容器为离心筒7所在区域,两区域之间设置有隔板来防止淤泥再次跟污水混合,优选的,为了扩大淤泥的存储容积,我们可以将离心筒7安装在车身1上端),另外传动斜齿轮8经第一带传动连接有位于支撑板2上方且竖向转动安装在车身1上的输出丝杠9,当输入斜齿条5与传动斜齿轮8啮合时,会带动输出丝杠9转动,从而使得与输出丝杠9螺纹配合的输出齿条10在车身1上向上滑动配合,而且输出齿条10啮合有套固在离心筒7转轴上的输出齿轮11,这样在输出齿条10竖向移动的过程中,通过与之啮合的输出齿轮11来带动离心筒7翻转,当输入斜齿条5纵向移动的到最大距离后(此时输入斜齿62轮仍跟传动斜齿轮8啮合),离心筒7翻转到最大角度,而在离心筒7翻转的过程中,离心筒7内的淤泥就会被倒入收集容器内,从而完成淤泥收集任务;
初始状态时,驱动斜齿轮6经分隔装置与离心筒7连接,输入斜齿条5位于输入丝杠3靠近第一电机4一端,在该机器使用时,我们将淤泥抽取装置放置到排污槽内,通过淤泥抽取装置将排污槽内的淤泥抽取到离心筒7内,然后通过第一电机4驱动输入丝杠3转动,从而使得输入斜齿条5在支撑板2上往远离第一电机4的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输入斜齿条5先跟驱动斜齿轮6啮合使其往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带动离心筒7逆时针转动(附图8视角),使得离心筒7内的淤泥通过离心作用而泥水分离,在输入斜齿条5与驱动斜齿轮6脱离后,离心筒7停止转动,并且在分隔装置的作用下,驱动斜齿轮6与离心筒7分隔,在输入斜齿条5继续移动的过程中,输入斜齿条5跟传动斜齿轮8啮合而带动传动斜齿轮8逆时针转动,在第一带传动的作用下使得输出丝杠9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输出齿条10竖向移动而使得输出齿轮11顺时针转动,此时由于驱动斜齿轮6与离心筒7分离,那么在输出齿轮11的作用下会带动离心筒7顺时针翻转,从而将分离后的淤泥倒入淤泥收集容器内,完成淤泥收集任务,并且在离心筒7翻转的过程中,淤泥抽取装置并不会将淤泥传输进离心筒7内,而在输入斜齿条5到达最大移动位置后,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4反转从而使得输入斜齿条5往初始位置移动,在这个过程中,输入斜齿条5带动传动斜齿轮8而使得传动斜齿轮8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得输出丝杠9顺时针转动,继而使得输出齿条10向下移动,此时在输出齿轮11的作用下,离心筒7逆时针翻转,在输入斜齿条5与传动斜齿轮8脱离后,离心筒7复位,并且在分隔装置的作用下,驱动斜齿轮6重新与离心筒7连接,而在输入斜齿条5重新与驱动斜齿轮6啮合的时候,淤泥抽取装置再一次往离心筒7内输送淤泥,这样在输入斜齿条5复位的过程中,离心筒7转动而对离心筒7内淤泥进行泥水分离,而在输入斜齿条5复位后,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4再次反转而使得输入斜齿条5往远离第一电机4的方向移动,如此往复,直至将排污槽内的淤泥清理干净,而且我们在车身1内设置有污水净化装置以及雾化装置,这样被分离出来的污水在经过明矾等净化处理后可以用来浇灌绿化带,或者是再通过雾化装置雾化后喷洒在空气中,来净化空气中的尘埃。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参照附图1和附图2所示,淤泥抽取装置包括竖向滑动安装在车身1外纵向一侧的收集箱12,并且我们在车身1上设置有液压装置13且液压装置13电性连接有第二控制器,通过控制液压装置13就可以控制收集箱12相对车身1的竖向移动,即初始状态时,收集箱12距离地面有一定高度,在车身1到达淤泥抽取位置后,通过液压装置13使得收集箱12下降,直至深入到排污槽内,我们在收集箱12内竖向转动安装有绞龙14,并且绞龙14由固定安装在收集箱12上的第二电机15驱动,而第二电机15连接有外接电源且与第二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绞龙14就可以使得淤泥从排污槽内被抽取出来,而且我们在车身1位于离心筒7上方转动安装有分隔筒19且分隔筒19与收集箱12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通过输送装置能够将被绞龙14抽取的淤泥传送到分隔筒19内,而且我们将分隔筒19与驱动斜齿轮6经间隔装置连接,这样在分隔筒19与分隔装置的配合下,就可以实现只有在输入斜齿条5复位的过程中跟驱动斜齿轮6啮合时,带动分隔筒19转动一定角度,并将分隔筒19内的淤泥传送到离心筒7内,从而实现淤泥的间隔传输工作;
参照附图3和附图4所示,我们在收集箱12下端纵向两侧设置有定位杆64,而且定位杆64经限位装置与第二电机15连接,通过定位杆64可以使得收集箱12在排污槽内始终处于靠近中间的位置,并且收集箱12横向面向车身1行驶方向设置有开口且开口两侧滑动安装有两对称设置的伸缩板16,而且两个伸缩板16均与限位装置连接,在限位装置的作用下,可以使得机器在不工作时定位杆64与伸缩板16处于收纳状态,并且在机器工作时限位装置不对伸缩板16以及定位杆64的伸缩产生影响;
排污槽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其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淤泥的堆积,甚至其中会产生较大体积、硬度的淤泥块,这样的淤泥块,无法通过绞龙14将其抽取,因此我们在收集箱12开口处转动安装有转动轴17,并且转动轴17经第三带传动与第二电机15连接,而且我们在转动轴17上轴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组旋耕刀片18,这样通过第二电机15驱动转动轴17转动,从而就可以带动若干组旋耕刀片18转动,如此就可以对淤泥块进行切割,方便绞龙14抽取。
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参照附图1和附图5所示,我们在车身1位于离心筒7上方设置有承托板20,此时分隔筒19转动安装在承托板20上,并且我们在分隔筒19内等间隔设置有若干空腔21且每个空腔21靠近分隔筒19外圆面一侧设置有下料口22,每个空腔21内均设置有斜坡,通过这个斜坡使得淤泥往下料口22的位置流动,而承托板20使得在分隔筒19保持稳定时仅有一个空腔21的下料口22与离心筒7对应,初始状态时,仅有一个空腔21跟输送装置连通,而在该空腔21内被输送淤泥后,只有将分隔筒19转动一定角度,才能将含有淤泥的空腔21跟离心筒7对应,但是在本专利中分隔筒19仅仅在输入斜齿条5复位的过程中才会转动,而在输入斜齿条5第一次我那个远离第一电机4方向移动时,分隔筒19是不会转动的,因此,离心筒7第一次转动和翻转的过程中,离心筒7内并没有淤泥,而在输入斜齿条5复位的过程中,通过间隔装置使得分隔筒19转动一定角度,而该角度正好使得一个空腔21转移到与离心筒7对应的位置;
参照附图13所示,离心筒7包括转动安装在车身1上的外筒23,而输出齿轮11套固在外筒23的转轴上,并且外筒23内同轴心转动安装有内筒24且内筒24下端通过分隔装置与驱动斜齿轮6连接,即离心筒7的转动为内筒24相对外筒23的转动,离心筒7的翻转为外筒23的翻转(外筒23翻转时,内筒24随之翻转),此时淤泥经淤泥抽取装置传递到内筒24内,如此就可以实现淤泥的离心,而且外筒23没有底壁、内筒24具有底壁(用来盛放淤泥),另外我们在内筒24圆周面上设置有若干分离孔,在离心转动的过程中,被离心的污水就可以通过这些分离孔从内筒24内流到外筒23内,实现泥水分离,而此时外筒23还起到防护的作用:避免分离的污水随内筒24的转动而四溅。
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参照附图11、附图14、附图16和附图18所示,分隔装置包括与驱动斜齿轮6的转轴轴向滑动配合的连接杆25且连接杆25与驱动斜齿轮6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而连接杆25上端与内筒24下端轴向滑动配合,另外我们在连接杆25下端设置有上斜坡27,并且在初始状态时(第一弹簧正常伸缩状态),上斜坡27位于支撑板2下方,而且上斜坡27面向第一电机4一侧抵触有与支撑板2纵向滑动配合的抵接板28,并且抵接板28与支撑板2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此时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另外输入斜齿条5面向第一电机4一侧的下端设置有与上斜坡27配合的下斜坡29,在输入斜齿条5往远离第一电机4方向移动时,输入斜齿条5会逐个跟驱动斜齿轮6与传动斜齿轮8啮合,而在输入斜齿条5与驱动斜齿轮6即将脱离时,上斜坡27与下斜坡29贴合而使得上斜坡27相对支撑板2往下移动,从而使得连接杆25在驱动斜齿轮6的转轴内向下滑动,此时第一弹簧被压缩,在在这个过程中,抵接板28会从上斜坡27的竖直面移动到上斜坡27的斜面上,并且抵接板28会随着输入斜齿条5的移动而在上斜坡27上延伸,当上斜坡27的顶部与下斜坡29的底部贴合时,抵接板28也伸展至上斜坡27的顶部,此时第二弹簧处于正常伸缩状态,这样在上斜坡27与下斜坡29分离时,在抵接板28的作用下,上斜坡27被限位而使得连接杆25无法复位,而此时连接杆25也与内筒24底端脱离,如此才不会对离心筒7的翻转造成影响;我们还在下斜坡29面向抵接板28一侧转动安装有顶板63且顶板63与下斜坡29之间设置有扭簧,在扭簧的作用下,初始状态时顶板63处于附图14所示状态,在输入斜齿条5往远离第一电机4方向移动的过程中,顶板63会跟抵接板28和支撑板2滑动配合部位接触而发生转动,顶板63在与之脱离后复位,而在输入斜齿条5复位的过程中,顶板63会先跟抵接板28接触,而使得抵接板28往初始位置移动,此时第二弹簧受力而被逐渐压缩,在抵接板28与上斜坡27顶端脱离之前,下斜坡29底端就会跟上斜坡27顶端接触,而后在输入斜齿条5继续移动的过程中,上斜坡27与下斜坡29从贴合逐渐分离,在这个过程中,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连接杆25逐渐往初始位置移动,而在上斜坡27与下斜坡29分离后,连接杆25不在受限制,但是内筒24在翻转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偏转,从而使得内筒24底端与连接杆25对应的孔槽不再跟连接杆25照应,那么此时连接杆25不受限制后就有可能抵在内筒24底端上,但是当输入斜齿条5与驱动斜齿轮6啮合后,会带动驱动斜齿轮6转动,从而使得连接杆25随之转动,而在转动的过程中,连接杆25会逐渐与这个孔槽照应,然后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使得连接杆25有重新跟内筒24连接,从而使得驱动斜齿轮6又可以带动内筒24转动;
参照附图9所示,我们在支撑板2远离第一电机4一端螺纹配合有竖向转动安装在车身1上的竖向丝杠26且竖向丝杠26经第二带传动与输出丝杠9连接,此时输出丝杠9与支撑板2竖向滑动配合,这样在输入斜齿62轮往远离第一电机4方向移动时,输入斜齿条5会跟传动斜齿轮8啮合而通过第一带传动带动输出丝杠9转动,最终带动离心筒7翻转,而在输出丝杠9转动的过程中,在第二带传动的作用下,竖向丝杆也随之转动,从而使得支撑板2竖向往远离离心筒7的方向移动,从而避免了离心筒7翻转时底壁跟支撑板2发生触碰,而在输入斜齿条5复位的过程中,输入斜齿条5带动输出丝杠9往之前相反的方向转动,而通过第二带传动使得竖向丝杠26也随之往之前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得支撑板2复位,值得注意的是,竖向丝杠26应满足自锁条件,即:螺纹升角小于螺旋副的当量摩擦角,使得在初始状态时(机器不工作时),支撑板2不会受自重而下降,而且竖向丝杠26与车身1转动配合部位应设置有摩擦阻尼,这是防止竖向丝杠26在不受来自第二带传动的力时而发生偏转。
实施例5,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参照附图8、附图12、附图15以及附图17所示,我们将内筒24的封闭底壁去掉,并且在内筒24内底壁上沿径向转动安装有驱动丝杠30且驱动丝杠30由驱动装置驱动,而且延伸丝杠33螺纹配合有与内筒24底壁滑动配合的两滑块31且两滑块31对称设置,我们在两个滑块31上都转动安装有下圆筒32,并且下圆筒32内同轴心转动安装有延伸丝杠33,我们在每个延伸丝杠33下端都套固有延伸从动锥齿轮35且延伸从动锥齿轮35啮合有转动安装在下圆筒32上的延伸主动锥齿轮34,并且延伸主动锥齿轮34经第四带传动连接有转动安装在滑块31且与下圆筒32同轴心转动的短轴36,而短轴36经第五带传动连接有转动安装在滑块31上的延伸齿轮37且延伸齿轮37啮合有设置在内筒24底壁上的延伸齿系38,这样在离心筒7翻转的过程中,通过驱动装置带动驱动丝杠30转动,从而使得两滑块31往内筒24轴心方向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在延伸齿系38的作用下带动延伸齿轮37顺时针转动(附图15所示视角),通过第五带传动带动短轴36顺时针转动,然后通过第四带传动带动延伸主动锥齿轮34顺时针转动,使得与延伸主动锥齿轮34啮合的延伸从动锥齿轮35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延伸丝杠33顺时针转动,继而带动与延伸丝杠33螺纹配合的上圆筒39从下圆筒32内伸出,而两个上圆筒39上端共同转动连接有与内筒24内壁滑动配合的圆板40,这样在两上圆筒39共同伸出的过程中,会带动圆板40往内筒24上端移动,这样就使得在离心筒7翻转的过程中圆板40推动内筒24内的淤泥往内筒24外移动,而在离心筒7翻转到最大角度后,淤泥在重力以及翻转的离心力共同作用下被倾倒进淤泥的收集区域内(车身1的车厢部位内设置的隔板应设置在离心筒7处于最终翻转位置时开口靠近车尾的方向),圆板40也从内筒24内底端转移到临近上端出口处,在这个过程中,圆板40不仅推动内筒24内底端的淤泥往筒外移动,使得内筒24内的淤泥尽可能的被倒入收集区域,而且还使得内筒24侧壁上沾上的淤泥被刮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清理作用,减少了后续工作人员的清理负担,在离心筒7翻转到最大角度后,第一电机4在第一控制器的控制下反向转动,使得离心筒7开始复位,而驱动丝杠30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开始往之前相反的方向转动,如此就使得两滑块31往初始位置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在延伸齿系38的作用下,使得延伸齿轮37逆时针转动,从而通过本实施例中的传动机构使得延伸丝杠33也逆时针转动,如此就使得上圆筒39逐渐往下圆筒32内收缩,从而使得圆板40开始往内筒24底端移动,在离心筒7复位后,圆板40也回到原位,优选的,由于此时内筒24也没有底壁,为了增加圆板40在内筒24转动时对淤泥的承载能力,我们可以在内筒24位于圆板40初始位置下端设置有凸台,这样在内筒24转动时,圆板40位于凸台上,就避免了此时圆板40以及淤泥的重量全压在上圆筒39和下圆筒32上,使得相关部件磨损加快。
实施例6,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参照附图3所示,限位装置包括套固在第二电机15输出轴上的限位主动斜齿轮41且限位主动斜齿轮41同时连接有转动安装在收集箱12上的半齿轮42和单向斜齿轮43,半齿轮42是一种不全齿的齿轮,而单向斜齿轮43与收集箱12转动安装部位之间经单向轴承连接,单向轴承的金属外壳里,包含很多个滚轴,滚针或者滚珠,而其滚动座(穴)的形状使它只能向一个方向滚动,而在另一个方向上会产生很大的阻力(所谓"单向"),即在一个方向上可以自由转动而空转,而在另一个方向上锁死而传动动力,半齿轮42和单向斜齿轮43同轴转动且轴向间隔设置,我们在单向斜齿轮43的转轴两端位于收集箱12两侧壁的位置都套固有第一线轮44且第一线轮44内设置有第一限位绳45,两根第一限位绳45的伸出端经滑轮变向后分别与两定位杆64相对一侧连接且两定位杆64相对一侧与收集箱12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初始状态时,定位杆64处于收纳状态、第三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同样第二线轮46上也设置有第二限位绳47,而第二限位绳47也经过滑轮变向后跟伸缩板16伸入收集箱12一端连接,并且伸缩板16与收集箱12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初始状态时,伸缩板16也处于收纳状态、第四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这样在单向斜齿轮43转轴转动的时候就可以同步带动两个第一线轮44和两个第二线轮46同步转动,然后通过第一限位绳45拉动定位杆64、第二限位绳47拉动伸缩板16,从而实现定位杆64的伸缩,另外我们还在单向斜齿轮43的转轴上还套固有第二线轮46;
参照附图3和附图4所示,第二电机15输出轴经第六带传动连接有转动安装在收集箱12纵向靠近车身1一侧的驱动主动锥齿轮48且驱动主动锥齿轮48啮合有转达安装在收集箱12上的驱动从动锥齿轮49,而驱动从动锥齿轮49经第七带传动与绞龙14连接,这样在第二电机15转动的时候就可以带动绞龙14转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主动锥齿轮48和驱动从动锥齿轮49安装位置以及相应的收集箱12底端构造如附图4所示;
初始状态时,限位主动斜齿轮41与半齿轮42以及单向斜齿轮43啮合,使得第一限位绳45和第二限位绳47在相应的第一线轮44和第二线轮46内处于收束状态,从而使得定位杆64、伸缩板16处于收纳状态,而第三弹簧与第四弹簧被压缩,此时需要第二电机15具有自锁性,即在不启动时第二电机15的输出轴不会转动,在开始清淤时,车身1处于相应位置后,通过液压装置13使得收纳箱伸入到排污槽内,然后通过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15转动,使得限位主动斜齿轮41开始转动,从而带动半齿轮42转动,当半齿轮42与限位主动斜齿轮41脱离后,由于单向斜齿轮43在限位主动斜齿轮41这个转动方向不传递动力,那么第一线轮44和第二线轮46失去限制,在第三弹簧以及第四弹簧的作用下,定位杆64以及伸缩板16伸出并抵在排污槽的侧壁上,从而使得在移动过程中,收集箱12更稳定且收集箱12的开口收集淤泥处不会跟排污槽之间有间隙,从而避免在抽取淤泥时淤泥不会从这样的缝隙中流到收集箱12后侧而无法被一次收集,这样需要再次往后移动收集箱12,对该位置收集,降低了工作效率,而在半齿轮42与限位主动斜齿轮41脱离后,第二电机15继续转动,然后通过第六带传动带动驱动主动锥齿轮48转动,从而带动驱动从动锥齿轮49转动,然后通过第七带传动驱动绞龙14转动,从而开始对淤泥进行抽取,而在清理任务结束之后,通过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15往之前相反方向转动,此时限位主动斜齿轮41也往之前相反的方向转动,此时单向斜齿轮43可以传递动力,从而带动与之同轴设置的第一线轮44和第二线轮46往之前相反的方向转动,如此就可以使得第一限位绳45和第二限位绳47收缩,从而带动定位杆64以及伸缩板16开始收缩,当定位杆64以及伸缩板16复位且限位主动斜齿轮41和半齿轮42处于啮合状态后,第二电机15停止转动,然后控制液压装置13收缩而使得收集箱12复位。
实施例7,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参照附图8和附图11所示,间隔装置包括与驱动斜齿轮6啮合且转动安装在支撑板2上的单向间隔斜齿轮50,单向间隔斜齿轮50与支撑板2之间也设置有单向轴承(特性与实施例6所述相同),而单向间隔斜齿轮50经第八带传动与分隔筒19连接,此时分隔筒19与支撑板2之间能够相对竖向移动,这样在输入斜齿条5往远离第一电机4方向移动而与驱动斜齿轮6啮合时,单向间隔斜齿轮50不传递动力,而在输入斜齿条5往初始位置移动而与驱动斜齿轮6啮合时,单向间隔斜齿轮50转,然后通过第八带传动带动分隔筒19转动一定角度,该角度使得分隔筒19转动一个空腔21的间距。
实施例8,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参照附图1和附图2所示,输送装置包括设置在收集箱12面向车身1一侧上端的出料口51且车身1上设置有与出料口51配合的收纳口52,并且出料口51始终位于收纳口52上方,即不论是初始位置、还是收集箱12放置到排污槽内后,出料口51始终位于收纳口52上方,优选的,为了避免在淤泥运输过程中淤泥从出料口51内出来后四溅,我们可以在出料口51与收纳口52之间连接可伸缩的管道,而且我们在车身1上位于收纳口52下端设置有电动输送带53,而电动输送带53连接有外界电源且跟第二控制器电性连接,并且电动输送带53末端与分隔筒19内连接,即不论分隔筒19如何转动,电动输送带53的末端始终位于其中一个空腔21的上方,这样在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15启动的同时就可以控制电动输送带53启动,这样被绞龙14抽取的淤泥从出料口51传递到收纳口52中后,通过电动输送带53就可以把淤泥传递给分隔筒19的一个空腔21内,在排污槽内淤泥被清理完毕后,第二电机15与电动输送带53仍旧工作一段时间,从而使得绞龙14与电动输送带53上的淤泥能够完全被传递到分隔筒19的空腔21内,然后再通过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15与电动输送带53关闭,并使得收集箱12复位,同样的,在只有分隔筒19以及离心筒7内的淤泥都转移到淤泥收集区域内才关闭第一电机4。
实施例9,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由于驱动丝杠30是转动安装在内筒24上,而内筒24在离心过程中是相对外筒23转动的,若是采取电子元件来带动驱动丝杠30转动,不仅会极大的占据外筒23与内筒24之间的空间,而且在泥水沿外筒23内壁流淌而与电子元件接触的时候,增大了短路的可能性,因此我们通过机械部件来为驱动丝杠30传递动力,参照附图7、附图10、附图12以及附图15所示,驱动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车身1上且与外筒23同轴心转动的驱动轴54,而驱动轴54与外筒23转动连接部位设置有摩擦阻尼,使得驱动轴54在机器不使用时不会轻易发生偏转,并且驱动轴54远离外筒23一端套固有转动安装在车身1上的第二齿轮66且第二齿轮66啮合有转动安装在车身1上的第一齿轮65,而且第一齿轮65经链传动与外筒23的转轴连接,使得驱动轴54在外筒23翻转的过程中同步转动,而且驱动轴54相对外筒23的转速由链传动的传动比决定,我们在驱动轴54伸入外筒23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斜齿轮55,这样第一斜齿轮55就可以随驱动轴54同步转动,而第一斜齿轮55啮合有竖向滑动安装在外筒23内壁上的异形齿条56且异形齿条56上端设置有L型板,并且异形齿条56与外筒23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从而使得在机器不运转时,异形齿条56能够在初始位置保持稳定,而且我们在L型板的水平延伸部位背离输出齿轮11的侧壁上转动安装有与第一斜齿轮55配合的第二斜齿轮57,并且第二斜齿轮57经第九带传动连接有转动安装在异形齿条56下端延伸末端的第三斜齿轮58,而且第三斜齿轮58配合有转动安装在内筒24外壁上的双面端面齿轮59且双面端面齿轮59啮合有套固在驱动丝杠30伸出内筒24一端的第四斜齿轮60,并且驱动丝杠30与内筒24侧壁之间设置有卷簧;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初始位置时,第一斜齿轮55与异形齿条56啮合、与第二斜齿轮57处于脱离状态,此时第三斜齿轮58与双面端面齿轮59处于分离状态,这样在内筒24转动过程中,双面端面齿轮59受力而不会转动,使得驱动丝杠30保持静止,而在外筒23顺时针翻转的过程中(附图7视角所示),通过链传动带动第一齿轮65顺时针转动,然后通过第二齿轮66带动驱动轴54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斜齿轮55逆时针转动,使得异形齿条56开始往下滑动,第六弹簧被压缩,当异形齿条56下移一定距离后,第二斜齿轮57与第一斜齿轮55啮合而开始顺时针转动,然后通过第九带传动带动第三斜齿轮58顺时针转动,同时第三斜齿轮58也与双面端面齿轮59啮合,从而带动双面端面齿轮59逆时针转动,并且通过异形齿条56与第一斜齿轮55的配合使得第二斜齿轮57的位置保持稳定,从而使得双面端面齿轮59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稳定转动,而在双面端面齿轮59转动的过程中,与之啮合的第四斜齿轮60就会开始转动,从而带动驱动丝杠30开始转动,使得两滑块31开始往内筒24轴心方向移动,此时卷簧开始蓄力而圆板40相对内筒24上移,而在外筒23复位过程中,通过链传动使得第一齿轮65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斜齿轮55顺时针转动,继而使得异形齿条56上移而复位,此时第二斜齿轮57与第一斜齿轮55脱离,第三斜齿轮58与双面端面齿轮59脱离,此时双面端面齿轮59不受来自第三斜齿轮58的驱动力,那么在卷簧的作用下,驱动丝杆开始往之前相反的方向转动,使得两滑块31开始往初始位置移动,当外筒23复位后,驱动丝杠30上的两滑块31也回到原位,使得圆板40复位,这样随着外筒23的往复翻转,这个过程也往复进行,从而使得每个过程中圆板40都可以在内筒24内往复移动。
实施例10,在实施例9的基础上,参照附图12所示,异形齿条56包括竖向滑动安装在外筒23内壁上的异形斜齿条61且异形斜齿条61竖向两端均竖向滑动安装有单个的斜齿62,两个斜齿62与异形斜齿条61之间均连接有第五弹簧,而此时L型板固定安装在异形斜齿条61上端且第三斜齿轮58转动安装在异形斜齿条61下端延伸末端,初始状态时,异形斜齿条61上端位于其竖向滑动范围的最上端,而第一斜齿轮55与下方的那个斜齿62啮合,在外筒23开始翻转时,第一斜齿轮55先顺时针转动,带动斜齿62下移,使得异形斜齿条61下移而使得第六弹簧被压缩,在下移一定距离后第二斜齿轮57与第一斜齿轮55啮合、第三斜齿轮58与双面端面齿轮59啮合,此时异形斜齿条61就不会再往下移动,而第一斜齿轮55上的齿就会跟上方的那个斜齿62啮合,在外筒23继续翻转的过程中,第一斜齿轮55就会带动第二斜齿轮57转动,而在这个过程中,第一斜齿轮55的齿就会不停的跟斜齿62轮啮合,而在第一斜齿轮55上的齿与斜齿62啮合时,斜齿62受力而往靠近异形斜齿条61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五弹簧被压缩,而在该齿与斜齿62脱离后,在第五弹簧的作用下,斜齿62复位,然后斜齿62就会跟第一斜齿轮55下一个齿啮合,这样就使得在保证异形斜齿条61稳定的情况下,即第三斜齿轮58与双面端面齿轮59啮合的情况下,第一斜齿轮55又可以给第二斜齿轮57传递动力,从而使得第三斜齿轮58可以带动双面端面齿轮59转动,而在外筒23复位的过程中,第一斜齿轮55顺时针转动,使得异形斜齿条61上移,当异形斜齿条61复位后,位于异形斜齿条61下方的那个斜齿62就会跟第一斜齿轮55啮合,从而又会重复的跟第一斜齿轮55上的齿啮合而相对异形斜齿条61往复的竖向移动,这样就使得在异形斜齿62轮复位后,不会对第一斜齿轮55的转动造成干涉。
在本专利的实施例中第一斜齿轮55、第二斜齿轮57、第三斜齿轮58、第四斜齿轮60、双面端面齿轮59、输入斜齿条5、驱动斜齿轮6、单向间隔斜齿轮50、传动斜齿轮8、异形斜齿条61、限位主动斜齿轮41、半齿轮42以及单向斜齿轮43均为斜齿62,这是利用斜齿62啮合是由点及面的啮合方式,避免了齿轮从脱离状态到啮合时发生撞齿的现象,并且在收集箱12上设置有传动部件应都用防护罩套住,避免淤泥堵塞而影响传动。
本发明较好的解决了清淤时污水占据容器空间的问题,我们在车身1上设置有离心筒7,在清淤时,将吸附的淤泥输送进离心筒7内,通过离心作用使得泥水,从而避免污水占据容器体积,然后通过输出斜齿62条与传动斜齿轮8的配合,使得离心筒7翻转而使得离心后的淤泥倒入相应的容器内;
本发明在称身上设置有间隔装置,通过间隔装置使得淤泥在离心筒7翻转的过程中不会进入离心筒7;
本发明还在离心筒7内设置有圆台,在离心筒7翻转的同时,通过延伸齿轮37与延伸齿系38的配合,使得圆台在离心筒7内能够竖向移动,使得离心筒7内的淤泥能够完全倒入收集容器内,并起到一定的清理作用;
本发明在收集箱12开口处设置有伸缩板16,在清淤的过程中,若是排污槽的尺寸发生变化,在第四弹簧的作用下使得伸缩板16能够在开口处收缩,从而使得开口始终跟排污槽的侧壁贴合,避免了淤泥从排污槽与开口的缝隙流出而影响清淤效果,并且我们在收集箱12上设置有限位装置,通过限位装置使得伸缩板16在机器不使用时处于收纳状态。
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应该理解为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发明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市政道路环保清淤装置,包括车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1)内竖向滑动安装有支撑板(2)且支撑板(2)上纵向转动安装有输入丝杠(3),所述输入丝杠(3)由固定安装在支撑板(2)上的第一电机(4)驱动且输入丝杠(3)上螺纹配合有与支撑板(2)纵向滑动配合的输入斜齿条(5),所述输入斜齿条(5)配合有转动安装在支撑板(2)上的驱动斜齿轮(6)且车身(1)上转动有与驱动斜齿轮(6)同轴心的离心筒(7),所述驱动斜齿轮(6)与离心筒(7)之间设置有分隔装置且分隔装置能够在驱动斜齿(62)条与驱动斜齿轮(6)脱离时将驱动斜齿轮(6)与离心筒(7)分离,所述支撑板(2)上设置有与驱动斜齿轮(6)纵向间隔设置且与输入斜齿条(5)配合的传动斜齿轮(8),所述传动斜齿轮(8)经第一带传动连接有位于支撑板(2)上方且竖向转动安装在车身(1)上的输出丝杠(9),所述输出丝杠(9)螺纹配合有与车身(1)竖向滑动配合的输出齿条(10)且输出齿条(10)啮合有套固在离心筒(7)转轴上的输出齿轮(11);
所述车身(1)外设置有淤泥抽取装置且淤泥抽取装置能够将淤泥抽取到离心筒(7)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市政道路环保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抽取装置包括竖向滑动安装在车身(1)外纵向一侧的收集箱(12)且收集箱(12)由固定安装在车身(1)上的液压装置(13)驱动,所述收集箱(12)内竖向转动安装有绞龙(14)且绞龙(14)由固定安装在收集箱(12)上的第二电机(15)驱动,所述收集箱(12)下端纵向两侧设置有定位杆(64)且定位杆(64)经限位装置与第二电机(15)连接,所述收集箱(12)横向面向车身(1)行驶方向设置有开口且开口两侧滑动安装有两对称设置的伸缩板(16),两所述伸缩板(16)与限位装置连接且限位装置使得在机器不工作时定位杆(64)与伸缩板(16)被收纳,所述收集箱(12)开口处转动安装有转动轴(17)且转动轴(17)经第三带传动与第二电机(15)连接,所述转动轴(17)上轴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组旋耕刀片(18);
所述车身(1)位于离心筒(7)上方转动安装有分隔筒(19)且分隔筒(19)经间隔装置与驱动斜齿轮(6)连接,所述间隔装置使得输入斜齿条(5)复位时带动分隔筒(19)转动一定角度,所述分隔筒(19)与收集箱(12)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且输送装置能够被绞龙(14)抽取的淤泥传送到分隔筒(19)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市政道路环保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1)位于离心筒(7)上方设置有承托板(20)且分隔筒(19)转动安装在承托板(20)上,所述分隔筒(19)内等间隔设置有若干空腔(21)且每个空腔(21)靠近分隔筒(19)外圆面一侧设置有下料口(22),每个所述空腔(21)内均设置有斜坡且斜坡使得淤泥往下料口(22)流动,所述承托板(20)使得在分隔筒(19)保持稳定时仅有一个空腔(21)的下料口(22)与离心筒(7)对应;
所述离心筒(7)包括转动安装在车身(1)上的外筒(23)且外筒(23)内同轴心转动安装有内筒(24),所述内筒(24)圆周面上设置有若干分离孔且内筒(24)下端通过分隔装置与驱动斜齿轮(6)连接,所述输出齿轮(11)套固在外筒(23)的转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市政道路环保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装置包括与驱动斜齿轮(6)的转轴轴向滑动配合的连接杆(25)且连接杆(25)与驱动斜齿轮(6)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连接杆(25)下端位于支撑板(2)下方设置有上斜坡(27)且上斜坡(27)面向第一电机(4)一侧抵触有与支撑板(2)纵向滑动配合的抵接板(28),所述抵接板(28)与支撑板(2)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输入斜齿条(5)面向第一电机(4)一侧下端设置有与上斜坡(27)配合的下斜坡(29),所述连接杆(25)上端与内筒(24)下端轴向滑动配合,所述下斜坡(29)面向抵接板(28)一侧转动安装有顶板(63)且顶板(63)与下斜坡(29)之间设置有扭簧;
所述支撑板(2)远离第一电机(4)一端螺纹配合有竖向转动安装在车身(1)上的竖向丝杠(26)且竖向丝杠(26)经第二带传动与输出丝杠(9)连接,所述输出丝杠(9)与支撑板(2)竖向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市政道路环保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24)内底壁上沿径向转动安装有驱动丝杠(30)且驱动丝杠(30)由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延伸丝杠(33)螺纹配合有与内筒(24)底壁滑动配合的两滑块(31)且两滑块(31)对称设置,两所述滑块(31)均转动安装有下圆筒(32)且下圆筒(32)内同轴心转动安装有延伸丝杠(33),两所述延伸丝杠(33)下端套固有延伸从动锥齿轮(35)且延伸从动锥齿轮(35)啮合有转动安装在下圆筒(32)上的延伸主动锥齿轮(34),所述延伸主动锥齿轮(34)经第四带传动连接有转动安装在滑块(31)且与下圆筒(32)同轴心转动的短轴(36),所述短轴(36)经第五带传动连接有转动安装在滑块(31)上的延伸齿轮(37)且延伸齿轮(37)啮合有设置在内筒(24)底壁上的延伸齿系(38),两所述延伸丝杠(33)螺纹配合有上圆筒(39)且两上圆筒(39)上端共同转动连接有与内筒(24)内壁滑动配合的圆板(4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市政道路环保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套固在第二电机(15)输出轴上的限位主动斜齿轮(41)且限位主动斜齿轮(41)同时连接有转动安装在收集箱(12)上的半齿轮(42)和单向斜齿轮(43),所述半齿轮(42)和单向斜齿轮(43)同轴转动且轴向间隔设置,所述单向斜齿轮(43)转轴两端均套固有第一线轮(44)且第一线轮(44)内设置有第一限位绳(45),两所述第一限位绳(45)的伸出端经滑轮分别与两定位杆(64)相对一侧连接且两定位杆(64)相对一侧与收集箱(12)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
两所述伸缩板(16)伸入收集箱(12)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绳(47)且第二限位绳(47)经滑轮变向后连接有套固在单向斜齿轮(43)转轴上的第二线轮(46),所述伸缩板(16)与收集箱(12)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
所述第二电机(15)输出轴经第六带传动连接有转动安装在收集箱(12)纵向靠近车身(1)一侧的驱动主动锥齿轮(48)且驱动主动锥齿轮(48)啮合有转达安装在收集箱(12)上的驱动从动锥齿轮(49),所述驱动从动锥齿轮(49)经第七带传动与绞龙(1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市政道路环保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装置包括与驱动斜齿轮(6)啮合且转动安装在支撑板(2)上的单向间隔斜齿轮(50),所述单向间隔斜齿轮(50)经第八带传动与分隔筒(19)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市政道路环保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设置在收集箱(12)面向车身(1)一侧上端的出料口(51)且车身(1)上设置有与出料口(51)配合的收纳口(52),所述车身(1)位于收纳口(52)下端设置有电动输送带(53)且电动输送带(53)末端与分隔筒(19)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市政道路环保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车身(1)上且与外筒(23)同轴心转动的驱动轴(54),所述驱动轴(54)远离外筒(23)一端套固有转动安装在车身(1)上的第二齿轮(66)且第二齿轮(66)啮合有转动安装在车身(1)上的第一齿轮(65),所述第一齿轮(65)经链传动与外筒(23)的转轴连接且驱动轴(54)伸入外筒(23)一端套固有第一斜齿轮(55),所述第一斜齿轮(55)啮合有竖向滑动安装在外筒(23)内壁上的异形齿条(56)且异形齿条(56)与外筒(23)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所述异形齿条(56)上端设置有L型板且L型板上转动安装有与第一斜齿轮(55)配合的第二斜齿轮(57),所述第二斜齿轮(57)经第九带传动连接有转动安装在异形齿条(56)向下延伸部位上的第三斜齿轮(58)且第三斜齿轮(58)配合有转动安装在内筒(24)外壁上的双面端面齿轮(59),所述双面端面齿轮(59)啮合有套固在驱动丝杠(30)伸出内筒(24)一端的第四斜齿轮(60)且驱动丝杠(30)与内筒(24)侧壁之间连接有卷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型市政道路环保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齿条(56)包括竖向滑动安装在外筒(23)内壁上的异形斜齿条(61)且异形斜齿条(61)竖向两端均竖向滑动安装有斜齿(62),两所述斜齿(62)与异形斜齿条(61)之间均连接有第五弹簧,所述L型板固定安装在异形斜齿条(61)上端且第三斜齿轮(58)转动安装在异形斜齿条(61)下端延伸末端。
CN202110603181.7A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市政道路环保清淤装置 Active CN1131526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3181.7A CN113152649B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市政道路环保清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3181.7A CN113152649B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市政道路环保清淤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52649A true CN113152649A (zh) 2021-07-23
CN113152649B CN113152649B (zh) 2022-08-19

Family

ID=76875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03181.7A Active CN113152649B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市政道路环保清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5264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77886A (zh) * 2021-08-05 2021-11-02 李志鹏 一种工业废水除泥的环保装置
CN113619541A (zh) * 2021-09-14 2021-11-09 李全星 一种卡接组装式新能源汽车固定装置
CN113802502A (zh) * 2021-09-29 2021-12-17 关晨 一种市政灾后道路清淤装置
CN114590920A (zh) * 2022-01-27 2022-06-07 奥朗博佳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工艺
CN115434271A (zh) * 2022-10-17 2022-12-06 江苏宏航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道路淤泥清理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24100A (ja) * 1998-05-14 1999-11-26 Teera Bunri:Kk 移動式脱水車
CN109736423A (zh) * 2019-01-25 2019-05-10 宁波绿茵市政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牵引式市政雨污井清淤设备
CN109853656A (zh) * 2019-04-04 2019-06-07 山东鲁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清淤装置
CN209482450U (zh) * 2018-11-27 2019-10-11 湖南长院悦诚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用吸污车
CN111779059A (zh) * 2020-07-30 2020-10-16 安徽绪稻康建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应用于水利工程的沟渠清淤方法
CN212641571U (zh) * 2020-05-14 2021-03-02 中咨集团生态技术研究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装置
CN112832312A (zh) * 2021-01-11 2021-05-25 杭州拓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泥水分离功能的水利清淤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24100A (ja) * 1998-05-14 1999-11-26 Teera Bunri:Kk 移動式脱水車
CN209482450U (zh) * 2018-11-27 2019-10-11 湖南长院悦诚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用吸污车
CN109736423A (zh) * 2019-01-25 2019-05-10 宁波绿茵市政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牵引式市政雨污井清淤设备
CN109853656A (zh) * 2019-04-04 2019-06-07 山东鲁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清淤装置
CN212641571U (zh) * 2020-05-14 2021-03-02 中咨集团生态技术研究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装置
CN111779059A (zh) * 2020-07-30 2020-10-16 安徽绪稻康建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应用于水利工程的沟渠清淤方法
CN112832312A (zh) * 2021-01-11 2021-05-25 杭州拓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泥水分离功能的水利清淤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77886A (zh) * 2021-08-05 2021-11-02 李志鹏 一种工业废水除泥的环保装置
CN113619541A (zh) * 2021-09-14 2021-11-09 李全星 一种卡接组装式新能源汽车固定装置
CN113802502A (zh) * 2021-09-29 2021-12-17 关晨 一种市政灾后道路清淤装置
CN114590920A (zh) * 2022-01-27 2022-06-07 奥朗博佳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工艺
CN115434271A (zh) * 2022-10-17 2022-12-06 江苏宏航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道路淤泥清理装置
CN115434271B (zh) * 2022-10-17 2023-09-15 江苏宏航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道路淤泥清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52649B (zh) 2022-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52649B (zh) 一种市政道路环保清淤装置
CN107989103B (zh) 一种煤矿水仓内淤泥清理装置
CN209923167U (zh) 一种快速固液分离的废水污泥处理设备
CN209901925U (zh) 一种固体垃圾分离装置
CN112452049B (zh) 一种搅拌车清洗废水回收系统
CN113136939A (zh) 一种立式城市餐厨废弃物排污井堵塞清淤设备
CN113184468B (zh) 一种高效的垃圾渗滤液预处理装置
CN211635353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
CN113235719B (zh) 一种市政排水系统
CN218653323U (zh) 食物垃圾倾倒式固液分离组件
CN215158569U (zh) 一种自清洗的水利施工输料装置
CN106277610B (zh) 一种挂式粪便污水固液分离装置
CN112973222B (zh) 一种建筑废水回收利用装置
CN210845546U (zh) 一种催化剂生产用离心装置
CN219290779U (zh) 一种重力式无阀过滤装置
CN207132681U (zh) 脱油桶装置
CN207468253U (zh) 一种单轮管式除油机
CN113069821A (zh) 一种砂石分离污水处理系统
CN206483754U (zh) 一种流水线式矿石清洗装置
CN217460428U (zh) 一种大容积的洗路车
CN221333055U (zh) 一种具有防堵塞结构的砂水分离器
CN105314072A (zh) 电力抢修装置
CN219186014U (zh) 一种环保型油泥回收处理装置
CN211644697U (zh) 脱油装置
CN115784401B (zh) 一种防堵塞的城市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