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37407B - 用于送风装置的风道部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送风装置的风道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37407B
CN113137407B CN202010060629.0A CN202010060629A CN113137407B CN 113137407 B CN113137407 B CN 113137407B CN 202010060629 A CN202010060629 A CN 202010060629A CN 113137407 B CN113137407 B CN 1131374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air
duct
air supply
bottom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606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37407A (zh
Inventor
张玮玮
余勇
胡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6062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37407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34221 priority patent/WO202114339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137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374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374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374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FPUMPING OF FLUID BY DIRECT CONTACT OF ANOTHER FLUID OR BY USING INERTIA OF FLUID TO BE PUMPED; SIPHONS
    • F04F5/00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 F04F5/4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F5/02 - F04F5/42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FPUMPING OF FLUID BY DIRECT CONTACT OF ANOTHER FLUID OR BY USING INERTIA OF FLUID TO BE PUMPED; SIPHONS
    • F04F5/00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 F04F5/14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the inducing fluid being elastic fluid
    • F04F5/16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the inducing fluid being elastic fluid displacing elastic flui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送风装置的风道部件,用于送风装置的风道部件包括:风道本体,所述风道本体内具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风道送风口;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设置在所述风道的与所述风道送风口相对的风道底壁上,所述导流结构用于将所述风道内的风通过导流作用引导至所述风道送风口并从所述风道送风口吹出,所述导流结构具有迎风面和背风面,所述迎风面与所述风道底壁的夹角小于所述背风面与所述风道底壁的夹角。由此,通过设置导流结构,能够使风道送风口的出风速度更加均匀,可以降低风道送风口的出风噪声,并且,风吹到用户身上后,能够使用户感到更加舒适,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用于送风装置的风道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送风装置的风道部件。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送风装置(即无叶风扇)由于其具有安全性、易清洁、美观等优点被广大用户使用,但送风装置的风道未设置有导流结构,使得风道送风口的风速不均匀,导致风道送风口噪声大,并且,风吹到用户身上后风感较差,会使用户感到不舒适,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送风装置的风道部件,该用于送风装置的风道部件能够使风道送风口的出风速度更加均匀,可以降低风道送风口的出风噪声,风吹到用户身上后,能够使用户感到更加舒适。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送风装置的风道部件包括:风道本体,所述风道本体内具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风道送风口;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设置在所述风道的与所述风道送风口相对的风道底壁上,所述导流结构用于将所述风道内的风通过导流作用引导至所述风道送风口并从所述风道送风口吹出,所述导流结构具有迎风面和背风面,所述迎风面与所述风道底壁的夹角小于所述背风面与所述风道底壁的夹角。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送风装置的风道部件,通过设置导流结构,能够使风道送风口的出风速度更加均匀,可以降低风道送风口的出风噪声,并且,风吹到用户身上后,能够使用户感到更加舒适,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迎风面与所述风道底壁的夹角α满足:10°≤α≤15°。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背风面与所述风道底壁的夹角β满足:45°≤β≤50°。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导流结构构造为三角形导流结构,且三角形的所述导流结构的高小于三角形的所述导流结构的底边,其中所述迎风面和所述背风面构成三角形的所述导流结构的两个侧边。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导流结构为多个且沿所述风道送风口的纵向间隔开布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风道送风口的长度为Hmm,n为导流结构的数量,所述H和所述n满足关系式:n≤H/50。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导流结构包括三个,由所述风道的下端至上端的方向,位于最下端的所述导流结构的下端与所述风道的下端间的间隔距离为H1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结构的下端间的间隔距离分别为H2、H3,满足关系式:H1<H2<H3。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风道本体的前部形成上下延伸的所述风道送风口,所述风道本体的后部由所述风道底壁封闭,所述风道本体的底部具有进风接口。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进风接口与所述风道送风口的夹角为80°-110°。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迎风面与所述进风接口面对,所述背风面背离所述进风接口。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迎风面的下端和所述背风面的上端与所述风道底壁连接,所述迎风面的上端和所述背风面的下端彼此连接,且所述风道的内侧为风道内壁,所述风道的外侧为风道外壁,所述迎风面和所述背风面中的每一个的内侧沿与所述风道内壁连接且外侧沿与所述风道外壁连接。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风道部件的截面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送风装置300;
风道部件200;
风道本体201;第一风道2011;第二风道2012;进风接口2015;风道送风口2019;风道底壁20191;风道内壁20192;风道外壁20193;
导流结构204;迎风面2041;背风面20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送风装置300的风道部件200,送风装置300可以为无叶风扇。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风道部件200,风道部件200可以设置于无叶风扇,风道部件200包括:风道本体201和导流结构204。风道本体201内具有风道,风道可以包括第一风道2011和第二风道2012,风道具有风道送风口2019,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风道2011和第二风道2012的结构相同,第一风道2011和第二风道2012均具有风道送风口2019,风道内的风可以从风道送风口2019吹出风道部件200。导流结构204设置在风道的与风道送风口2019相对的风道底壁20191上,导流结构204用于将风道内的风通过导流作用引导至风道送风口2019并从风道送风口2019吹出,导流结构204具有迎风面2041和背风面2042,迎风面2041与风道底壁20191的夹角小于背风面2042与风道底壁20191的夹角。
其中,风道沿上下方向延伸布置,风在风道内流动过程中,在风道内由下至上的方向,风道内的风量会逐渐减小,则会使风道中的风速越来越小,会导致风道内风速不均匀,风在风道内流动时会增加气体流动噪音,具体地,在风道内由下至上的方向,由于风速变小,则气流的动压变小,静压变大,风从风道送风口2019吹出后会不均匀,导致风道送风口2019噪音变大,而且风的吹出方向与水平面的出风夹角变大,风容易吹头,风吹到用户身上后,风感较差。
在本申请中,通过在风道底壁20191上设置导流结构204,风沿上下方向流动至导流结构204的迎风面2041后,能够改变气流的风速和流动方向,将风引导至风道送风口2019,能够减小气流的动压与静压的差值,风从风道送风口2019吹出后会更加均匀,可以降低风道送风口2019噪音,也可以增加风道送风口2019的送风距离,并且,在导流结构204的引导作用下,能够使风的吹出方向与水平面的出风夹角变小,风不容易吹头,风吹到用户身上后,能够使用户感到更加舒适,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由此,通过设置导流结构204,能够使风道送风口2019的出风速度更加均匀,可以降低风道送风口2019的出风噪声,并且,风吹到用户身上后,能够使用户感到更加舒适,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导流结构204构造可以设置为三角形导流结构204,需要说明的是,导流结构204的纵截面为三角形,纵截面沿上下方向平行,而且三角形的导流结构204的高小于三角形的导流结构204的底边,其中迎风面2041和背风面2042构成三角形的导流结构204的两个侧边,并且通过迎风面2041与风道底壁20191的夹角设置成小于背风面2042与风道底壁20191的夹角,能够使迎风面2041的设置面积大于背风面2042的设置面积,气流在风道内流动时,可以增加气流与迎风面2041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使风更加均匀地从风道送风口2019吹出,可以进一步降低风道送风口2019噪音。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迎风面2041与风道底壁20191的夹角α满足:10°≤α≤15°,背风面2042与风道底壁20191的夹角β满足:45°≤β≤50°,优选地:迎风面2041与风道底壁20191的夹角α设置为13°,背风面2042与风道底壁20191的夹角设置47°,如此设置能够实现使迎风面2041与风道底壁20191的夹角小于背风面2042与风道底壁20191的夹角,可以使夹角α和夹角β的设置数值更加合理,从而可以保证导流结构204的工作性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导流结构204可以设置为多个,而且多个导流结构204沿风道送风口2019的纵向间隔开布置,风道送风口2019的纵向是指风道部件200的上下方向,气流在风道内由下至上流动过程中,多个导流结构204能够在上下方向的多个位置对气流进行引导,可以使更多的风被导流结构204引导至风道送风口2019,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风的吹出方向与水平面的出风夹角,解决了容易吹头的问题,风吹到用户身上后,能够使用户感到更加舒适,可以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并且,也能够进一步减小气流的动压与静压的差值,风从风道送风口2019吹出后会更加均匀,可以进一步降低风道送风口2019噪音。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导流结构204可以包括三个,由风道的下端至上端的方向上,位于最下端的导流结构204的下端与风道的下端间的间隔距离为H1,而且由风道的下端至上端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导流结构204的下端间的间隔距离分别为H2、H3,满足关系式:H1<H2<H3,需要解释的是,三个导流结构204分别为第一导流结构、第二导流结构和第三导流结构,由风道的下端至上端的方向上,依次设置第一导流结构、第二导流结构和第三导流结构,第一导流结构的下端与风道的下端间的间隔距离为H1,第一导流结构的下端与第二导流结构的下端间的间隔距离分别为H2,第二导流结构的下端与第三导流结构的下端间的间隔距离分别为H3,满足关系式:H1<H2<H3,这样设置能够使风道送风口2019吹出的风更加均匀,可以更好地降低风道送风口2019噪音,从而可以使多个导流结构204的布置形式更加合理。但本发明不限于此,H1、H2、H3的数值可以相同,H1、H2、H3的数值可以根据风道部件200的实际出风风速与水平面的夹角确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风道送风口2019的长度设置为Hmm,即在上下方向风道送风口2019的高度设置为Hmm,n为导流结构204的数量,H和n满足关系式:n≤H/50,在上下方向上,如此设置能够使导流结构204的疏密程度更加适宜,在不同的高度处,可以保证气流能够与导流结构204的迎风面2041接触,从而可以保证每个导流结构204的工作性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风道本体201的前部形成上下延伸的风道送风口2019,风道本体201的后部由风道底壁20191封闭,风道本体201的底部具有进风接口2015,其中,风从进风接口2015流入风道内部后,在风道底壁20191上导流结构204的作用下可以使风从风道送风口2019吹出,可以避免风从风道底壁20191吹出,从而可以使风道本体201和风道底壁20191的整体结构形式更加合理。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进风接口2015与风道送风口2019的夹角可以设置为80°-110°,风从进风接口2015流入风道后,能够方便导流结构204将气流引导至风道送风口2019,可以减小气流对导流结构204的冲击力,从而可以降低气流在风道内的流动噪音,进而可以使进风接口2015与风道送风口2019的夹角设置数值更加合理,并且,风从风道送风口2019吹出后,能够进一步减小风的吹出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风不容易吹头,风吹到用户身上后,能够使用户感到更加舒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迎风面2041与进风接口2015面对设置,背风面2042背离进风接口2015设置,风从进风接口2015流入风道后,这样设置能够便于气流与迎风面2041接触,可以使气流更加方便被引导至风道送风口2019。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迎风面2041的下端和背风面2042的上端与风道底壁20191连接,迎风面2041的上端和背风面2042的下端彼此连接,且风道的内侧为风道内壁20192,风道的外侧为风道外壁20193,迎风面2041和背风面2042中的每一个的内侧沿与风道内壁20192连接且外侧沿与风道外壁20193连接,如此设置能够增大导流结构204的横截面积,单位时间内,导流结构204可以将更多的气流引导至风道送风口2019,从而可以提升导流结构204的工作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导流结构204可以由风道底壁20191朝向风道的风道送风口2019内凹形成,这样设置能够使导流结构204与风道底壁20191构造为一体成型件,可以提升导流结构204与风道底壁20191连接强度,也可以减少模具的开发,从而可以降低风道部件200的制造成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用于送风装置的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道本体,所述风道本体内具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风道送风口;
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设置在所述风道的与所述风道送风口相对的风道底壁上,所述导流结构用于将所述风道内的风通过导流作用引导至所述风道送风口并从所述风道送风口吹出,所述导流结构具有迎风面和背风面,所述迎风面与所述风道底壁的夹角小于所述背风面与所述风道底壁的夹角;
所述风道本体的前部形成上下延伸的所述风道送风口,所述风道本体的底部具有进风接口,所述进风接口与所述风道送风口的夹角为80°-110°;
所述背风面与所述风道底壁的夹角β满足:45°≤β≤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送风装置的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面与所述风道底壁的夹角α满足:10°≤α≤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送风装置的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构造为三角形导流结构,且三角形的所述导流结构的高小于三角形的所述导流结构的底边,其中所述迎风面和所述背风面构成三角形的所述导流结构的两个侧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送风装置的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为多个且沿所述风道送风口的纵向间隔开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送风装置的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送风口的长度为Hmm,n为导流结构的数量,所述H和所述n满足关系式:n≤H/5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送风装置的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包括三个,由所述风道的下端至上端的方向,位于最下端的所述导流结构的下端与所述风道的下端间的间隔距离为H1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结构的下端间的间隔距离分别为H2、H3,满足关系式:H1<H2<H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送风装置的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本体的后部由所述风道底壁封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送风装置的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面与所述进风接口面对,所述背风面背离所述进风接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送风装置的风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面的下端和所述背风面的上端与所述风道底壁连接,所述迎风面的上端和所述背风面的下端彼此连接,且所述风道的内侧为风道内壁,所述风道的外侧为风道外壁,所述迎风面和所述背风面中的每一个的内侧沿与所述风道内壁连接且外侧沿与所述风道外壁连接。
CN202010060629.0A 2020-01-19 2020-01-19 用于送风装置的风道部件 Active CN1131374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60629.0A CN113137407B (zh) 2020-01-19 2020-01-19 用于送风装置的风道部件
PCT/CN2020/134221 WO2021143393A1 (zh) 2020-01-19 2020-12-07 风道部件以及送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60629.0A CN113137407B (zh) 2020-01-19 2020-01-19 用于送风装置的风道部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37407A CN113137407A (zh) 2021-07-20
CN113137407B true CN113137407B (zh) 2022-10-25

Family

ID=76808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60629.0A Active CN113137407B (zh) 2020-01-19 2020-01-19 用于送风装置的风道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3740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104909A (ko) * 2011-03-14 2012-09-24 정원포 원형링형 분사부를 갖는 선풍기
CN103486009B (zh) * 2013-09-27 2016-02-24 张伟 近风型无叶风扇
CN206290465U (zh) * 2016-12-09 2017-06-30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扇头及无叶风扇
CN107965458B (zh) * 2017-12-19 2023-11-24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扇头组件及无叶吹风设备
CN209761879U (zh) * 2019-05-05 2019-12-10 宋振明 一种均匀出风的风道结构及涡轮风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37407A (zh) 2021-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82437A1 (zh) 空调出风结构和空调器
CN105546780B (zh)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CN103307721A (zh) 一种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CN105509280B (zh)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CN208011912U (zh) 天花机及空调器
CN106885316B (zh) 一种导风圈及空调器室外机
CN112212491A (zh) 一种蜗壳、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550083U (zh) 送风装置
CN205316619U (zh)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CN113137407B (zh) 用于送风装置的风道部件
CN106403242B (zh) 空调器及其面板支架和前壳体组件
CN107238189A (zh) 一种出风结构、壁挂机以及空调器
CN105444388B (zh)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CN211550077U (zh) 用于送风装置的风道部件以及送风装置
CN211550051U (zh) 用于送风装置的风道部件以及送风装置
CN207262677U (zh) 挡风板和空调室内机
CN21265778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5316620U (zh)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CN210292246U (zh) 一种蜗舌结构、底座及空调器
CN113137738A (zh) 风道部件以及送风装置
CN205372948U (zh)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CN211345523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1041161U (zh) 一种出风结构及室内空调
WO2021143393A1 (zh) 风道部件以及送风装置
CN113137385A (zh) 用于送风装置的风道部件以及送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