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45523U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45523U
CN211345523U CN201922281963.4U CN201922281963U CN211345523U CN 211345523 U CN211345523 U CN 211345523U CN 201922281963 U CN201922281963 U CN 201922281963U CN 211345523 U CN211345523 U CN 2113455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low
volute
deflector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8196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晓庆
谢宝臣
王伟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8196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455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455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455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室内机,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引导改变气流方向,解决导风板下侧易凝露的问题。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蜗壳、设置于机壳上的出风口以及位于出风口处的导风板,蜗壳限定机壳内的风道,且蜗壳包括位于风道上侧的上蜗壳和位于风道下侧的下蜗壳;导风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导风板位于第一位置时,导风板进风端与下蜗壳之间的缝隙最小,导风板位于第二位置时,导风板进风端与下蜗壳之间的缝隙最大;其中,下蜗壳上设有导风结构,导风结构用于引导导风板进风端与下蜗壳之间所送出的气流的流向,以使导风板进风端与下蜗壳之间所送出的气流可沿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导风板的下侧面流动。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调节空气参数。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是一种换热设备,包括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安装在室内,主要用于调节室内的温度。目前,随着空调在居民生活中的普及,用户对于舒适性的要求逐渐提高。其中,风道角度通常为下旋的设计,这样当天气寒冷时,空调热风可以吹向地面,靠近地面的受热空气在浮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在室内形成对流,更有利于形成舒适的环境。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换热器01、风扇02、蜗壳03以及导风板04,在风扇02旋转的作用下,空气从外部环境经过换热器01,再通过风扇02后沿着风道曲线从出风口05吹向室内。其中,导风板04位于出风口处,用于控制出风角度,可根据用户需求调节出风的方向。当天气炎热时,通常利用导风板04控制出风角度,使得空调冷风吹向房间的上部,此时,由于冷空气的密度大,位于房间上方的冷空气会从房间的上部向下运动,室内形成对流,能够更好的降低房间温度,给人体带来舒适感。
但是,当天气炎热时,利用导风板控制出风角度,使得空调冷风吹向房间的上部,在导风板的下侧会产生严重的凝露现象,长时间的凝露汇集形成水珠并滴落到地面,用户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引导改变气流方向,解决导风板下侧易凝露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机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蜗壳,设置于机壳内,由蜗壳限定机壳内的风道,且蜗壳包括位于风道上侧的上蜗壳和位于风道下侧的下蜗壳;风机,设置于机壳内,由风机将气流由进风口引入并由出风口送出;导风板,设置于出风口处,由导风板的转动控制经由出风口所送出的气流的流向;导风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导风板位于第一位置时,导风板进风端与下蜗壳之间的缝隙最小,导风板位于第二位置时,导风板进风端与下蜗壳之间的缝隙最大;下蜗壳上设有导风结构,导风结构用于引导导风板进风端与下蜗壳之间所送出的气流的流向,以使导风板进风端与下蜗壳之间所送出的气流可沿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导风板的下侧面流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包括蜗壳、出风口以及位于出风口处的导风板,气流可以从导风板与位于风道下侧的下蜗壳之间的间隙中通过,导风板用于控制出风口所送出的气流的流向,当导风板控制出风口所送出的气流吹向最接近竖直向上的方向时,导风板进风端与下蜗壳之间的缝隙最小,即导风板位于第一位置。其中,下蜗壳上设有导风结构,导风结构用于引导导风板进风端与下蜗壳之间所送出的气流的流向,以使导风板进风端与下蜗壳之间所送出的气流可沿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导风板的下侧面流动。此时,无论导风板摆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任一位置,导风板与下蜗壳之间的气流均可以吹到导风板的下侧的表面,使得气流沿着导风板的下侧贴壁流动,气流的流速及流量较大,有利于“吹掉”在导风板的下侧的壁面上依附的水汽,减少水汽积聚的程度,进而防止凝露的现象发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下蜗壳上设导风结构,改变了现有技术中导风板与下蜗壳之间的气流直接向下运动的趋势,使气流向上运动,直接吹向导风板的下侧面,这样在气流的作用下,使得导风板下侧积聚水汽的现象得到缓解,解决了导风板下侧易凝露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气流的流速分布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导流板的空调室内机的导流板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4中B处的气流的流速分布图。
附图标记:
01-换热器;02-风扇;03-蜗壳;04-导风板;05-出风口;1-机壳;11-进风口;12-出风口;2-蜗壳;21-上蜗壳;22-下蜗壳;3-风机;4-导风板;41-导风板出风端;42-导风板进风端;5-导风结构;51-曲面;511-曲面出风端;512-曲面进风端;52-导流板;521-导流板出风端;弯折处-5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参照图1和图2,风道盖03的出风口05处的壁面为直线形式,相较于导风板04,其朝向更为偏向下方。当导风板04转至图1中所示的角度(即冷风的出风方向与竖直向上的方向的最小夹角)时,导风板04同蜗壳03之间的间隙至最小。此时,较小的间隙不利于气流经过,气流的流速较小;另外,根据康达效应,参照图3,气流在蜗壳03的直边位置贴附蜗壳03的直边的表面流动,并会沿着直线方向吹出,这样便造成导风板04的下侧前端的位置极少具有一定速度的气流流过,从而导致导风板04的下侧会产生严重的凝露现象,长时间的凝露会汇集成水珠并滴落下来,用户体验较差。
其中,康达效应亦称附壁作用或者科恩达效应,具体是指:流体(水流或者气流)有离开本来的流动方向,改为随着凸出的物体表面流动的倾向,当流体与它流过的物体表面之间存在表面摩擦时(也可以说是流体的粘性),只要物体的凸出表面的曲率不大,流体会顺着物体的表面流动。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以解决导风板下侧易凝露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参照图4和图5,包括:机壳1,机壳1上设置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蜗壳2,设置于机壳1内,由蜗壳2限定机壳1内的风道,且蜗壳2包括位于风道上侧的上蜗壳21和位于风道下侧的下蜗壳22;风机3,设置于机壳1内,由风机3将气流由进风口11引入并由出风口12送出;导风板4,设置于出风口12处,由导风板4的转动控制经由出风口12所送出的气流的流向;导风板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导风板4位于第一位置时,导风板进风端42与下蜗壳22之间的缝隙最小,导风板4位于第二位置时,导风板进风端42与下蜗壳22之间的缝隙最大;下蜗壳22上设有导风结构5,导风结构5用于引导导风板进风端42与下蜗壳22之间所送出的气流的流向,以使导风板进风端42与下蜗壳22之间所送出的气流可沿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导风板4的下侧面流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参照图4和图5,包括蜗壳2、出风口12以及位于出风口12处的导风板4,气流可以从导风板4与位于风道下侧的下蜗壳22之间的间隙中通过,导风板4用于控制出风口12所送出的气流的流向,当导风板4控制出风口12所送出的气流吹向最接近竖直向上的方向时,导风板进风端42与下蜗壳22之间的缝隙最小,即导风板4位于第一位置。其中,下蜗壳22上设有导风结构5,导风结构5用于引导导风板进风端42与下蜗壳22之间所送出的气流的流向,以使导风板进风端42与下蜗壳22之间所送出的气流可沿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导风板4的下侧面流动。此时,该气流的流动方向参照图7,无论导风板4摆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任一位置,导风板4与下蜗壳22之间的气流均可以吹到导风板4的下侧的表面,使得气流沿着导风板4的下侧贴壁流动,气流的流速及流量较大,有利于“吹掉”在导风板4的下侧的壁面上依附的水汽,减少水汽积聚的程度,进而防止凝露的现象发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下蜗壳22上设导风结构5,改变了现有技术中导风板4与下蜗壳22之间的气流直接向下运动的趋势,使气流向上运动,直接吹向导风板4的下侧面,这样在气流的作用下,使得导风板4下侧积聚水汽的现象得到缓解,解决了导风板4下侧易凝露的问题。
为了增大气流沿着导风板4的下侧贴壁流动的流速,减少气流与导风板4的下侧碰撞造成的动能损失,参照图4和图5,上述导风结构5用于将导风板进风端42与下蜗壳22之间所送出的气流向第一方向引流,第一方向与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导风板4的下侧面平行。这样的话,当导风板4控制位于导风板4上方的气流吹向最接近竖直向上的方向时,即第一位置时,气流的流动方向平行于导风板4的下侧面,气流直接沿着导风板4的下侧贴壁流动,避免了碰撞导风板4的下侧损失一部分动能之后再沿着导风板4的下侧贴壁流动,气流的流速较大,更有利于“吹掉”在导风板4的下侧的壁面上依附的水汽,防止凝露的现象发生。另外,第一方向与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导风板4的下侧面平行的方案与第一方向与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导风板4的下侧面相交的方案相比,当导风板4摆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其它位置时,前者气流的方向与导风板出风端41的延伸方向的夹角较小,导风板4对气流的阻挡效果降低,气流碰撞导风板4的下侧损失的动能较少,气流的流速较大,更有利于“吹掉”在导风板4的下侧的壁面上依附的水汽,防止凝露的现象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上述导风结构5为下蜗壳22朝远离导风板4的方向凹陷形成的曲面51,沿气流的流动方向,曲面出风端511位于导风板进风端42的下游,且曲面出风端511的切线与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导风板4的下侧面相交或平行,以保证曲面出风端511的气流可以吹向导风板4的下侧。应理解,上述切线与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导风板4的下侧面相交时,交点应位于曲面出风端511出风方向的一侧。根据康达效应,曲面出风端511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与曲面出风端511的切线的延伸方向一致,因此,曲面出风端511的切线的延伸方向即曲面出风端511的气流的流动方向,那么上述曲面出风端511的切线与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导风板4的下侧面相交或平行,即等同于曲面出风端511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与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导风板4的下侧面相交或平行。基于此,曲面出风端511的气流可以吹向导风板4的下侧,该气流的流动方向如图7所示;同时,曲面51对气流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能够减小气流方向改变时受到的阻力,且使得气流的紊流状态减少,使得曲面出风端511的气流吹向导风板4并沿着导风板4的下侧贴壁流动时的流速较大,从而降低凝露的现象发生的概率。另外,上述朝远离导风板4的方向凹陷形成的曲面51,还增加了导风板进风端42与下蜗壳22之间的间隙,利于气流从导风板进风端42与下蜗壳22之间经过,进而增大了导风板4的下侧面贴壁流动的气流的流量,进一步的降低凝露的现象发生的概率。由上述可知,曲面51仅需在下蜗壳22对应导风板4处朝远离导风板4的方向进行凹陷处理,以弧线形式的结构呈现在下蜗壳22的内侧面,这样可以在结构变更极小的情况下,解决了导风板4下侧易凝露的问题,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不易被观察到,不影响空调室内机的美观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曲面进风端512的切线的延伸方向与进入曲面51的气流方向平行,可减小气流进入曲面51时,曲面进风端512对气流的阻力,降低气流流经曲面进风端512时的动能损失。
其中,导风板进风端42与曲面51上的最低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不唯一,为了使得导风板进风端42与下蜗壳22之间的进风间隙最大,使得导风板进风端42与下蜗壳22之间的气流的流量较大,参照图4和图5,曲面51的最底端和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导风板进风端42的连线与曲面51的最底端的切线垂直,以使导风板进风端42与曲面之间的间隙最大。在这种情况下,相较于其它位置,曲面51的最底端和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导风板进风端42的连线与曲面51的最底端的切线垂直时,导风板进风端42与下蜗壳22之间的进风间隙最大,利于气流从导风板进风端42与下蜗壳22之间经过,进而增大了导风板4的下侧面贴壁流动的气流的流量,从而降低凝露的现象发生的概率。
应理解,上述导风结构5并不唯一,参照图4和图6,例如,上述导风结构5为出风处的下蜗壳22朝靠近导风板4的方向弯折形成的导流板52,沿气流的流动方向,导流板出风端521位于导风板进风端42的下游,且导流板出风端521的延长线与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导风板4的下侧面相交或平行。根据康达效应,导流板出风端521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与导流板出风端521的延伸方向一致,因此,导流板出风端521的延伸方向即曲面出风端511的气流的流动方向,那么上述导流板出风端521的延长线与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导风板4的下侧面相交或平行,即等同于导流板出风端521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与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导风板4的下侧面相交或平行。基于此,导流板出风端521的气流可以吹向导风板4的下侧,使得气流沿着导风板4的下侧贴壁流动,从而降低凝露的现象发生的概率。
其中,上述导流板52与上述下蜗壳22的弯折处522圆滑过渡,圆滑过渡可以对气流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对气流的方向进行改变时,不仅可以减小气流受到的阻力,而且使得气流的紊流状态减少,保证从导流板52的表面流过的气体流速较大,进而使得导流板出风端521的气流吹向导风板4并沿着导风板4的下侧贴壁流动时的流速较大,从而降低凝露的现象发生的概率。
上述导流板52与下蜗壳22的弯折处522与上述导风板进风端42的相对位置并不唯一,为了使得导风板进风端42与下蜗壳22之间的进风间隙最大,使得导风板进风端42与下蜗壳22之间的气流的流量较大,参照图4和图6,沿气流的流动方向,导流板52与下蜗壳22的弯折处522位于导风板进风端42的下游。在这种情况下,相较于弯折处522位于导风板进风端42的上游,导风板进风端42与下蜗壳22之间的进风间隙较大,利于气流从导风板进风端42与下蜗壳22之间经过,进而增大了导风板4的下侧面贴壁流动的气流的流量,从而降低凝露的现象发生的概率。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上述导风结构5为设置在出风口2处的下蜗壳22上的导风件,此时,导风件的外形设计比较容易,可以根据所需的强度自由设计导风件的厚度、形状等,便于加工。其中,沿气流的流动方向,导风件出风端位于导风板进风端的下游,导风件的迎风面为引流面,引流面为曲面或平面。当引流面为曲面时,曲面出风端的切线与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导风板4的下侧面相交或平行。应理解,上述切线与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导风板4的下侧面相交时,交点应位于曲面出风端出风方向的一侧。根据康达效应,曲面出风端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与曲面出风端的切线的延伸方向一致,因此,曲面出风端的切线的延伸方向即曲面出风端的气流的流动方向,那么上述曲面出风端的切线与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导风板4的下侧面相交或平行,即曲面出风端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与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导风板4的下侧面相交或平行。此时,曲面出风端的气流可以吹向导风板4的下侧,使得气流沿着导风板4的下侧贴壁流动,从而降低凝露的现象发生的概率。当引流面为平面时,平面出风端的延长线与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导风板4的下侧面相交或平行。根据康达效应,平面出风端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与平面出风端的延伸方向一致,因此,平面出风端的延伸方向与平面出风端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一致,那么上述平面出风端的延长线与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导风板4的下侧面相交或平行,即等同于平面出风端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与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导风板4的下侧面相交或平行。基于此,平面出风端的气流可以吹向导风板4的下侧,使得气流沿着导风板4的下侧贴壁流动,从而降低凝露的现象发生的概率。
应理解,上述导风件与上述下蜗壳22可以一体成型,上述导风件与上述下蜗壳22也可以通过卡接或螺接等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例如,上述导风件与下蜗壳22一体成型,其加工过程简单,可以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其中,注塑成型只是提供了一种相对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加工方式,并不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加工方式。又例如,上述导风件与上述下蜗壳22可拆卸连接,这样在天气寒冷时,导风板4的下侧并不会产生凝露问题,无需改变导风板4与下蜗壳22之间的气流的流向,故可以将导风件拆卸下来,以使得尽可能多的热风吹向地面,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蜗壳,设置于所述机壳内,由所述蜗壳限定所述机壳内的风道,且所述蜗壳包括位于所述风道上侧的上蜗壳和位于所述风道下侧的下蜗壳;
风机,设置于所述机壳内,由所述风机将气流由所述进风口引入并由所述出风口送出;
导风板,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由所述导风板的转动控制经由所述出风口所送出的气流的流向;所述导风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导风板进风端与所述下蜗壳之间的缝隙最小,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导风板进风端与所述下蜗壳之间的缝隙最大;
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蜗壳上设有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用于引导所述导风板进风端与所述下蜗壳之间所送出的气流的流向,以使所述导风板进风端与所述下蜗壳之间所送出的气流可沿位于第一位置时的所述导风板的下侧面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结构用于将所述导风板进风端与所述下蜗壳之间所送出的气流向第一方向引流,所述第一方向与位于第一位置时的所述导风板的下侧面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结构为所述下蜗壳朝远离所述导风板的方向凹陷形成的曲面,沿气流的流动方向,曲面出风端位于所述导风板进风端的下游,且所述曲面出风端的切线与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的所述导风板的下侧面相交或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的最底端和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的所述导风板进风端的连线与所述曲面的最底端的切线垂直,以使所述导风板进风端与所述曲面之间的间隙最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结构为所述出风处的所述下蜗壳朝靠近所述导风板的方向弯折形成的导流板,沿气流的流动方向,导流板出风端位于所述导风板进风端的下游,且所述导流板出风端的延长线与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的所述导风板的下侧面相交或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与所述下蜗壳的弯折处圆滑过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沿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导流板与所述下蜗壳的弯折处位于所述导风板进风端的下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的所述下蜗壳上的导风件,沿气流的流动方向,导风件出风端位于所述导风板进风端的下游,所述导风件的迎风面为引流面,所述引流面为曲面或平面;
其中,所述引流面为曲面,曲面出风端的切线与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的所述导风板的下侧面相交或平行;
所述引流面为平面,平面出风端的延长线与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的所述导风板的下侧面相交或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与所述下蜗壳一体成型;
或;
所述导风件与所述下蜗壳可拆卸连接。
CN201922281963.4U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13455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81963.4U CN211345523U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81963.4U CN211345523U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45523U true CN211345523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03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81963.4U Active CN211345523U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455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3650A (zh) * 2019-12-17 2020-04-03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3650A (zh) * 2019-12-17 2020-04-03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07721B (zh) 一种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CN112032847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0360665A (zh) 窗机空调
CN216080080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8613257B (zh) 空调器
CN111351130A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638160U (zh) 用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0056961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1351127A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080079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WO2021190200A1 (zh) 空调室内机
CN208059069U (zh) 空调器
CN212227228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板
CN211345523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06765600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百叶
CN216143823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182273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25284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25284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252841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0953650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2720224U (zh) 导风板和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3623737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1650476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252873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