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37042B - 一种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37042B
CN113137042B CN202110463424.1A CN202110463424A CN113137042B CN 113137042 B CN113137042 B CN 113137042B CN 202110463424 A CN202110463424 A CN 202110463424A CN 113137042 B CN113137042 B CN 1131370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rod
bottom plate
sleeve
outer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6342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37042A (zh
Inventor
李喜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46342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370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370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370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370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370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00Scaffolds primarily resting on the ground
    • E04G1/15Scaffolds primarily resting on the ground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pecial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forming platforms; Platfor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00Scaffolds primarily resting on the ground
    • E04G1/18Scaffolds primarily resting on the ground adjustable in height
    • E04G1/22Scaffolds having a platform on an extensible substructure, e.g. of telescopic type or with lazy-tongs mechanis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5/00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scaffol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5/00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scaffolds
    • E04G5/10Steps or lad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caffol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5/00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scaffolds
    • E04G5/12Canop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及其施工方法,涉及施工设备领域。一种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包括底板和套式平台,套式平台包括相互套设的内套和外套,内套和外套之间设置有伸缩组件,外套与底板之间设置有节段式的主杆,最上一节的主杆与外套连接,相邻两个主杆之间可拆卸连接,最下一节的主杆与底板可拆卸连接,内套与底板之间设置有节段式的付杆,最上一节的付杆与内套连接,相邻两个付杆之间可拆卸连接,最下一节的付杆与底板可拆卸连接。本发明利用套式平台的伸缩,交替配合下部支撑的主杆或付杆,实现整体平台的升降,其升降高度的跨度较大,且平台面积也不受限制,因此具有更宽泛的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施工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施工现场常搭设各种临时性的操作台或操作架,进行各种砌筑、装修、粉刷和吊装等作业,一般来说,可在一定工期内用于承载物料,并在其中进行各种操作的构架式平台,称之为操作平台。操作平台制作前都要由专业技术人员按所用的材料,依照现行的相应规范进行设计,计算书或图纸要编入施工组织设计,要在操作平台上显著地标明它所允许的荷载值。使用时,操作人员和物料总重量不得超过设计的允许荷载,且要配备专人监护。操作平台应具有必要的强度和稳定性,使用过程中,不得晃动。
为了方便提高操作平台在不同高度下的适用性,现有的操作平台多被设计为升降式的,但是现有的升降式操作平台多为折叠伸展的结构,其升降高度具有一定的限制,不能满足大跨度的升降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其能够解决现有升降平台升降高度和平台大小有限制、且平台承受力不足的问题。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的施工方法,可以简单有效地对升降平台进行操作。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包括底板和套式平台,套式平台包括内套和外套,内套和外套之间设置有伸缩组件,外套与底板之间设置有节段式的主杆,最上一节的主杆与外套连接,相邻两个主杆之间可拆卸连接,最下一节的主杆与底板可拆卸连接,内套与底板之间设置有节段式的付杆,最上一节的付杆与内套连接,相邻两个付杆之间可拆卸连接,最下一节的付杆与底板可拆卸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内套包括顶部平台和内套支撑杆,顶部平台设置在内套支撑杆的顶部,内套支撑杆与外套套设配合,内套支撑杆与最上一节的付杆连接,顶部平台上设置有起重设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外套包括操作平台,操作平台上设置有套设内套的中心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内套和外套之间设置有爬梯和锁紧组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节上述主杆包括多组相对设置的配合杆,每组配合杆包括位于相对两侧的两根支杆,任意两个相邻主杆的布置方向相互错开。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底板上设置有付杆座,付杆座与付杆的底部套设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外套与主杆可拆卸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主杆上设置有爬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上述主杆之间设置有活动平台。
一种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底板和套式平台运到安装场地,底板就位固定,套式平台就位;
步骤二:在内套与底板之间加装付杆,或在外套与底板之间加装主杆;
步骤三:内套以付杆为支撑,内套通过伸缩组件的缩回,带动外套升起,在外套的下方形成新的空间,或外套以主杆为支撑,外套通过伸缩组件的伸长,带动内套升起,在内套的下方形成新的空间;
步骤四:在外套与底板之间加装主杆,外套以主杆为支撑,外套通过伸缩组件的伸长,带动内套升起,在内套的下方形成新的空间,在内套与底板之间加装付杆;或在内套与底板之间加装付杆,内套以付杆为支撑,内套通过伸缩组件的缩回,带动外套升起,在外套的下方形成新的空间,在外套与底板之间加装主杆;
步骤五:依次交替循环步骤三和步骤四,直至套式平台到设计高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三和步骤四中加装主杆或付杆时,先拆除最下一节与底板的连接关系,并将新的连接在最下一节与底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二中,在内套与底板之间加装付杆;
步骤二与步骤三之间,还需要挂接活动平台,挂接活动平台的步骤为:内套以付杆为支撑,内套通过伸缩组件的缩回,带动外套升起,在底板上设置辅助杆,以辅助杆为支撑,内套伸长,顶起付杆,在底板增加付杆,重复上述步骤从而在外套的下方形成新的空间,将活动平台推入外套的下方并将与外套连接;
步骤三中,内套以付杆为支撑,内套通过伸缩组件的缩回,带动外套升起,在外套的下方形成新的空间;
步骤四中,在外套与底板之间加装主杆,外套以主杆为支撑,外套通过伸缩组件的伸长,带动内套升起,在内套的下方形成新的空间,在内套与底板之间加装付杆。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二与步骤三之间,活动平台安装时,内套以付杆为支撑,内套通过伸缩组件的缩回,带动外套升起,在外套的下方形成新的空间,在外套与底板之间加装辅助杆,外套以辅助杆为支撑,外套通过伸缩组件的伸长,带动内套升起,在内套的下方形成新的空间,内套与底板之间加装付杆,依次交替循环上述步骤,直至内套的下方形成安装活动平台的空间,然后外套以辅助杆为支撑,外套通过伸缩组件的缩回,带动内套下降,将活动平台与付杆锁死,然后伸缩组件伸长,将活动平台靠近外套并与外套连接,活动平台与付杆的锁死脱开,加装付杆和主杆,拆除辅助杆。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四中,由下到上依次展开活动平台,先将本级的活动平台与上一级的活动平台之间的连接件拆除,然后以本级的活动平台为基础,在本级的活动平台与上一级的活动平台之间加装一节主杆,然后以下一级的活动平台为基础,在本级的活动平台与下一级的活动平台之间加装主杆,直至本级的活动平台至设计高度,将本级的活动平台固定并与付杆锁死。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发明升降平台利用套式平台的伸缩,交替配合下部支撑的主杆或付杆,通过增加或拆除主杆和付杆的节数,从而实现整体平台的升降,具有简单方便的优点。
同时本发明升降平台的升降高度的跨度较大,平台面积不受限制,平台还可承受较大的动载荷,可为一些超高起重设备提供支撑,并且便于移动,不受地域的限制,具有更宽泛的适用范围,因此具有较大的经济实用性,值得应用和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单级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级平台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级平台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级平台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级平台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级平台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级平台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标:1-底板;2-主杆;3-辅助杆;4-付杆;5-付杆座;6-内套;7-外套; 8-顶部平台;9-操作平台;10-活动平台;11-爬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中的“多组”为至少两组。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7,图1为本实施例中单级升降平台结构示意图;图2~7 均为本实施例中多级升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多级升降平台的主视图,图3~7为多级升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多级升降平台的主杆由1级主杆、2级主杆……N级主杆和N+1级主杆从下至上组成,其中N指设置了 N个活动平台。
一种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包括底板1和套式平台,套式平台包括相互套设的内套6和外套7,内套6和外套7之间设置有伸缩组件,伸缩组件为液压缸、电动缸或电动葫芦等,为内套6和外套7之间能够往复伸缩提供动力。
外套7与底板1之间设置有节段式的主杆2,最上一节的主杆2与外套 7通过螺栓连接,相邻两个主杆2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最下一节的主杆2与底板1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从而可以不断的在外套7的下方加设主杆2,以对外套7进行不断的垫高。
内套6与底板1之间设置有节段式的付杆4,最上一节的付杆4与内套 6通过螺栓连接,相邻两个付杆4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最下一节的付杆4与底板1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从而可以在付杆4的下方加设新的付杆4,以对内套6进行不断的垫高。
另外,外套7的底部设置有车轮组。外套7与车轮组可拆卸连接,车轮组用于外套7的灵活转场,在套式平台移动时固定在外套7的下方。车轮组带动整个套式平台运动至安装位置后对车轮组进行拆除,然后进行主杆2的安装。如果后期平台进行拆除,在主杆2拆除完全后,再将车轮组固定在外套7的下方。
当需要对平台进行升高时,内套6以付杆4作为支撑,通过伸缩组件对外套7进行收缩,提起主杆2,在最下一节主杆2的底部添加新的主杆2,用螺栓进行连接固定,然后外套7以主杆2为支撑,内套6伸长,顶起付杆4,在最下一节付杆4的底部添加新的付杆4,外套7再次以付杆4为支撑进行收缩,再次提起主杆2,在最下一节主杆2的底部添加新的主杆2,用螺栓连接固定,循环往复伸缩动作,至平台升到设定的高度。
当需要对平台进行下降时,先拆除最下一节的主杆2,以付杆4为支撑,通过伸缩组件对外套7进行伸长,主杆2下落到底板1上,拆除最下一节的付杆4,以主杆2为支撑,内套6收缩,付杆4下落至底板1,拆除最下一节的主杆2,循环往复伸缩动作,至主杆2拆除完成。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请参照图1~7,其与实施例 1所述的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基本相同,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内套6包括顶部平台8和内套支撑杆,顶部平台8设置在内套支撑杆的顶部,内套支撑杆与外套7套设配合,内套支撑杆与最上一节的付杆4连接,顶部平台8上设置有起重设备。
起重设备为悬臂吊、单梁吊或塔吊,顶部平台8在四边中部设置有开口,以便于下部部件(主杆2)组装时吊装。顶部平台8下面还设置有吊耳,用于固定液压缸(电动缸)的伸缩杆。
内套支撑杆的下部设置有螺栓孔,用于与付杆4连接,起到固定作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请参照图1~7,其与实施例 1所述的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基本相同,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外套7包括操作平台9,操作平台9的中心设置有套设内套6的中心孔。
通过中心孔可以实现内套支撑杆与操作平台9的套设配合,中心孔设置有活动盖板,提高升杆(降杆)操作时的稳定性。操作平台9的每个方向都设置有人孔,人孔下平面设置有螺栓孔,用于挂接主杆2的活动平台 10。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操作平台9在四边中部设置有开口,以便于下部部件(主杆2)组装时吊装。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请参照图1~7,其与实施例 1所述的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基本相同,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在内套6和外套7之间设置有爬梯11和锁紧组件。
内套6和外套7之间设置有爬梯11,内套6和外套7上的爬梯11形成伸缩梯,可作为套式平台的通道。
锁紧组件能够实现内套6和外套7之间的锁紧或分离。在不需要升降时,内套6和外套7之间锁紧,使付杆4和主杆2形成整体,增加付杆4 的稳定性,在升杆(降杆)操作时,需要脱开锁紧装置。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请参照图1~7,其与实施例 1所述的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基本相同,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每节主杆2包括多组相对设置的配合杆,每组配合杆包括位于相对两侧的两根支杆。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任意两个相邻主杆2的布置方向相互错开,使得主杆2的四面均连接稳定,保证主杆2的可靠性。
另外,主杆2上设置有爬梯11,用于工作人员的上下。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请参照图1~7,其与实施例 1所述的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基本相同,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底板1上设置有付杆座5,付杆座5与付杆4的底部套设配合。
付杆座5对付杆4进行支撑,增加较高状态时付杆4的稳定性。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请参照图1~7,其与实施例 1所述的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基本相同,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相邻主杆2之间固定设置有活动平台10。
针对多级的升降平台,相邻主杆2之间设置有活动平台10,从而在整个跨度上设置多级的平台,以针对不同高度的作业面进行施工。外套7与辅助杆3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辅助杆3是为协助主杆2安装而设置的,辅助杆3将外套7临时撑起,从而将活动平台10安装固定在主杆2的下方。
实施例8
一种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针对单级的升降平台,请参照图1,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底板1和套式平台运到安装场地,底板1就位固定,套式平台就位;
步骤二,内套6与外套7之间的锁紧组件脱开,在内套6与底板1之间加装付杆4;
步骤三,内套6以付杆4为支撑,内套6通过伸缩组件的缩回,带动外套7升起,拆除外套7上的车轮组,在外套7的下方形成新的空间;
步骤四,在外套7与底板1之间加装主杆2,外套7以主杆2为支撑,外套7通过伸缩组件的伸长,带动内套6升起,在内套6的下方形成新的空间,在内套6与底板1之间加装付杆4;
步骤五,依次交替循环步骤三、步骤四,直至套式平台到设计高度。
对于单级的升降平台来说,步骤三和四中,加装主杆2或付杆4时,先拆除最下一节与底板1的连接关系,并将新的连接在最下一节与底板1 之间,实现在地面上对主杆2或付杆4的加装。
实施例9
一种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针对多级的升降平台,请参照图1~7,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底板1和套式平台运到安装场地,底板1就位固定,套式平台就位;
步骤二中,内套6与外套7之间的锁紧组件脱开,在内套6与底板1 之间加装付杆4;
步骤二与三之间,在内套6以付杆4为支撑,内套6通过伸缩组件的缩回,带动外套7升起,拆除外套7上的车轮组,在外套7的下方形成新的空间,将活动平台10推入外套7的下方并将与外套7连接;
具体的,步骤二与三之间,活动平台10安装时,内套6以付杆4为支撑,内套6通过伸缩组件的缩回,带动外套7升起,在外套7的下方形成新的空间,在外套7与底板1之间加装辅助杆3,外套7以辅助杆3为支撑,外套7通过伸缩组件的伸长,带动内套6升起,在内套6的下方形成新的空间,内套6与底板1之间加装付杆4,依次交替循环上述步骤,直至内套 6的下方形成安装活动平台10的空间,然后外套7以辅助杆3为支撑,外套7通过伸缩组件的缩回,带动内套6下降,将活动平台10与付杆4锁死,然后伸缩组件伸长,将活动平台10靠近外套7并与外套7连接,活动平台 10与付杆4的锁死脱开,加装付杆4和主杆2,拆除辅助杆3;
步骤三,内套6以付杆4为支撑,内套6通过伸缩组件的缩回,带动外套7升起,在外套7的下方形成新的空间;
步骤四,在外套7与底板1之间加装主杆2,外套7以主杆2为支撑,外套7通过伸缩组件的伸长,带动内套6升起,在内套6的下方形成新的空间,在内套6与底板1之间加装付杆4。
具体的,步骤四中,由下到上依次展开活动平台10,先将本级的活动平台10与上一级的活动平台10的连接件拆除,然后以本级的活动平台10 为基础,在本级的活动平台10与上一级的活动平台10之间加装主杆2,形成本级平台的作业空间,然后以下一级的活动平台10为基础,在本级的活动平台10与下一级的活动平台10之间加装主杆2,直至本级的活动平台 10至设计高度,将本级的活动平台10与附近建筑物固定或加挣绳固定,并本级的活动平台10与付杆4锁死,本级的活动平台10可以作为上一级的活动平台10加装主杆2和付杆4的基础。
主杆2用套式平台上部的起重机吊装,从顶部和操作平台9组中间的吊装孔进入放到活动平台10上。
步骤五,依次交替循环步骤三、步骤四,直至套式平台到设计高度。
另外,多级主杆2中,从一级依次展开升起,每一级主杆2展开升到设定的高度,与附近的构筑物进行固定,从而正价下一级升杆的稳定性。
综上,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利用套式平台的伸缩,交替配合下部支撑的主杆2或付杆4,通过增加或拆除主杆2和付杆4的节数,从而实现整体平台的升降,具有简单方便的优点。
同时本发明升降平台的升降高度的跨度较大,还可以在主杆2的外侧进行挂接平台,最终形成大型平台,因此平台面积不受限制,平台还可承受较大的动载荷,可为一些超高起重设备提供支撑,并且便于移动,不受地域的限制,具有更宽泛的适用范围,因此具有较大的经济实用性,值得应用和推广。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套式平台,所述套式平台包括内套和外套,所述内套和所述外套之间设置有伸缩组件,所述外套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节段式的主杆,最上一节的所述主杆与所述外套连接,相邻两个所述主杆之间可拆卸连接,最下一节的所述主杆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内套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节段式的付杆,最上一节的所述付杆与所述内套连接,相邻两个所述付杆之间可拆卸连接,最下一节的所述付杆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
其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底板和套式平台运到安装场地,底板就位固定,套式平台就位;
步骤二:在内套与底板之间加装付杆;还需要挂接活动平台,挂接活动平台的步骤为:内套以付杆为支撑,内套通过伸缩组件的缩回,带动外套升起,在底板上设置辅助杆,以辅助杆为支撑,内套伸长,顶起付杆,在底板增加付杆,重复上述步骤从而在外套的下方形成新的空间,将活动平台推入外套的下方并将与外套连接;
步骤三:内套以付杆为支撑,内套通过伸缩组件的缩回,带动外套升起,在外套的下方形成新的空间;
步骤四:在外套与底板之间加装主杆,外套以主杆为支撑,外套通过伸缩组件的伸长,带动内套升起,在内套的下方形成新的空间,在内套与底板之间加装付杆;
步骤五:依次交替循环步骤三和步骤四,直至套式平台到设计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包括顶部平台和内套支撑杆,所述顶部平台设置在所述内套支撑杆的顶部,所述内套支撑杆与所述外套套设配合,所述内套支撑杆与最上一节的所述付杆连接,所述顶部平台上设置有起重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包括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上设置有套设内套的中心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和所述外套之间设置有爬梯和锁紧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每节所述主杆包括多组相对设置的配合杆,每组配合杆包括位于相对两侧的两根支杆,任意两个相邻所述主杆的布置方向相互错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付杆座,所述付杆座与所述付杆的底部套设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主杆之间设置有活动平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和步骤四中加装主杆或付杆时,先拆除最下一节与底板的连接关系,并将新的连接在最下一节与底板之间。
CN202110463424.1A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Active CN1131370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3424.1A CN113137042B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3424.1A CN113137042B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37042A CN113137042A (zh) 2021-07-20
CN113137042B true CN113137042B (zh) 2022-06-07

Family

ID=76816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63424.1A Active CN113137042B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370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25080B (zh) * 2023-06-15 2023-09-22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双层钢桁架的整体提升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310041C (en) * 1988-06-14 1992-11-10 John C. Preston Scaffolding
CA2317987A1 (en) * 2000-09-11 2002-03-11 Jean G. Robillard Improved self-raising platform assembly
BRPI0216036A2 (pt) * 2002-11-27 2009-11-24 Roberto Gerdzijauskas mecanismo elevatório da casa blindada móvel
CN2597604Y (zh) * 2003-02-12 2004-01-07 秦维辉 自动升降式桥型脚手架
US7971408B2 (en) * 2004-05-27 2011-07-05 Hayes Sr Richard Stairtower and method for erecting the same
US7878338B2 (en) * 2006-11-07 2011-02-01 Maxson Don F Transport and storage container for scaffold frames and braces
CA2625313A1 (en) * 2008-03-11 2009-09-11 Hydro Mobile Inc. Elevating platform assembly
CN101603375B (zh) * 2009-07-01 2010-12-01 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多层套叠式伸缩立体舞台
CN202302300U (zh) * 2011-09-03 2012-07-04 鞍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组合式管道安装作业平台
CN103669832B (zh) * 2013-12-13 2016-06-29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标准型贝雷架装配式顶升模架体系
CN105155828B (zh) * 2015-09-24 2017-11-14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平台及其四立柱导轨架
CN205488460U (zh) * 2016-01-04 2016-08-17 深圳市顶一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一种带升降功能的短波天线立柱系统
CN106836768A (zh) * 2017-04-16 2017-06-13 全南县韬寻机械设备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可以调节高度的脚手架
CN214693178U (zh) * 2021-04-23 2021-11-12 李喜海 一种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37042A (zh) 2021-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74465B2 (en) Tower erection and climbing systems
CN100480481C (zh) 四角锥球面网壳无脚手架施工型钢托撑式吊装机具
CN113137042B (zh) 一种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KR102250517B1 (ko) 붐포스트 회동식 갠트리 크레인 조립체
KR102059105B1 (ko) 다단 적층형 마스트를 갖는 타워 크레인
CN202689495U (zh) 自升式烟囱水塔施工塔架
EP3812337A1 (en) Tower system for performing work on an elongated structure
CN214693178U (zh) 一种自动底升式升降平台
FI3301064T3 (fi) Laitteisto raskaiden kuormien nostamiseksi ja menetelmä raskaiden kuormien nostamista varten olevan laitteiston kokoamiseksi ja purkamiseksi
CN216587766U (zh) 一种大跨度悬挑钢结构构件的吊装设施及吊装结构
CN108222484A (zh) 塔筒施工装置及其自升降方法
US11724919B2 (en) System for repositioning a crane
US11754048B2 (en) Tower erection system
CN109812117B (zh) 一种移动式智能升降雷达塔及其安装方法
CN210859054U (zh) 风力发电机预制混凝土塔筒筒节的吊装作业平台
JP3379014B2 (ja) プッシュアップ工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WO2023015967A1 (zh) 一种操作室升降台及工程机械
KR101372294B1 (ko) 잭 장치를 이용한 기상타워 인상 시공방법
JP3859442B2 (ja) 送電鉄塔の建替え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15326593U (zh) 一种可叠放多用途塔机通道平台
CN112533859A (zh) 起重机、用于组装起重机的方法和用于拆卸起重机的方法
CN113321141A (zh) 自拆装带载变位的配重装置及其起重机
JP3864189B2 (ja) 塔状構造物解体装置とそれによる解体工法
EP3375747A1 (en) Tower crane
CN214090916U (zh) 一种球形油罐内壁全方位施工吊篮大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