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331A - 开关 - Google Patents
开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1331A CN1131331A CN95118732A CN95118732A CN1131331A CN 1131331 A CN1131331 A CN 1131331A CN 95118732 A CN95118732 A CN 95118732A CN 95118732 A CN95118732 A CN 95118732A CN 1131331 A CN1131331 A CN 113133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tch
- side terminal
- strip side
- operation strip
- mov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26—Snap-action arrangements depending upon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26—Snap-action arrangements depending upon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 H01H13/36—Snap-action arrangements depending upon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using flexing of blade sprin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58—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contacts; Terminals
- H01H1/5805—Connections to printed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20—Driving mechanisms
Landscapes
- Slide Switche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安装于电子设备的印刷线路板的开关,其大致弯折成L字形的可动片侧端子13以植入方式设于开关壳体11,而可动切换板16、板弹簧15及切换部件14相对绝缘壳体11的底面大致平行地横向配置。所以,可以提供离印刷线路板的面的高度较低的开关。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所使用的开关,尤其涉及装在印刷线路板等处的开关。
参照图17、18说明传统的开关。在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制成的开关壳体1上,以植入方式设有带触头10A的固定端子2及支承可动切换板6用的可动片侧端子3。在可动片侧端子3的图中上部缺口部分设有上支点部3A和下支点部3B。在开关壳体1的上部配设有可沿箭头M方向移动的合成树脂等的绝缘物制成的滑动体7。可动切换板6的上端部6A卡止在滑动体7的凹部7A内。可动切换板6的下端部有与可动片侧端子3的触头固定部3C接触的触头10B。
板弹簧5是大致为V字形的弹簧部件,上部在图17、18的卡合点(B)处与可动切换板6结合,下端卡合于上述可动片侧端子3的下支点部3B。切换部件4是大致为L字形的板状部件,上端在可动片侧端子3的上支点部3A处以图18的卡合点(C(固定点))卡合,下端在图17的卡合点(A)与可动切换板6卡合。
螺旋弹簧9始终向滑动体7施加箭头L方向的作用力。金属罩8覆盖开关壳体1的开口部分。该开关一般是将固定端子2和可动片侧端子3插入印刷线路板25的孔内,再通过软钎焊把它们安装在印刷线路板上的。
关于上述传统开关的动作,通过图18的(a)、(b)、(c)所示的可动切换板6、板弹簧5和切换部件4的可动部分的动作示意图进行说明。图18(a)示出开关断开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若将滑动体7的推杆7C向箭头M方向推压,则可动切换板6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连接卡合点(A)和(B)的线6L向箭头N方向移动而靠近卡合点(C)。在图18(b)中线6L位于卡合点(C)上。再推动滑动体7,则如图18(c)所示,当线6L越过卡合点(C)时,可动切换板6迅速向左移动,触头10B与设在固定端子2上的触头10A抵接,开关成闭合状态。
但是,在上述传统开关中,可动切换板6相对印刷线路板25的面是纵向配置的。因此存在必须解决从固定端子2至金属罩8的尺寸大,当安装在印刷线路板上时,开关离印刷线路板25的表面的高度较高这一问题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传统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降低离印刷线路板等的安装面的高度的开关。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的开关,可动片侧端子做成大致L字形,并且,将可动切换板、板弹簧和切换部件相对开关壳体的底面大致平行且横向配置。
本发明方案1提供的开关,包括:
开关壳体,其中央有空间部,并以植入方式设有固定端子,以及弯成大致L字形、可保持可动部件的可动片侧端子;
在设于所述可动片侧端子上部的缺口部的相对位置分别设置的支承点,以及一端与其中一个支承点卡合的弯曲的板弹簧;
一端与所述支承点中的另一个卡合的切换部件;
可动切换板,其中央有空间部,相对所述开关壳体内的空间的底面大致平行地横向配置,所述板弹簧的另一端可转动地与所述空间部内侧的一端部卡合,同时,所述切换部件的另一端可转动地与所述空间部内侧的另一端部卡合;
与所述可动切换板的端部卡合且可自油滑动地装在所述开关壳体内的滑动部件。
本发明方案2提供的开关,包括:
在一端部有固定触头、在另一端部有连接外部配线的连接部的固定端子;
保持设有与所述固定触头离、合的可动触头的可动切换板用的L字形可动片侧端子,该L字形可动片侧端子的一端部设有连接外部配线的连接部,另一端部具有凸出部及设于凸出部的基部的缺口部;
开关壳体,它在保持所述固定端子和可动片侧端子间的电气绝缘的状态下,使所述固定端子和可动片侧端子的对外部配线的连接部从同一个面向外伸出并将其保持;
板弹簧,其一端与设于所述可动片侧端子的缺口部内的第2支承部卡合,并且,在设于中央部的槽孔内可插入所述可动片侧端子的凸出部;
切换部件,其一端与设于所述可动片侧端子的缺口部内的、位于所述第2支承部相对位置处的第1支承部卡合;
可动切换板,其一端部有可动触头,中央部有槽孔,同时,它与将所述固定端子和可动片侧端子对所述外部配线的连接部以伸出状态保持的所述开关壳体的面大致平行地配置,所述板弹簧的另一端可转动地卡合于它的所述槽孔的远离所述可动触头的一端部,同时,所述切换部件的另一端可转动地卡合于它的所述槽孔的靠近所述可动触头的一端部;
滑动部件,它与所述可动切换板的另一端部卡合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开关壳体内。
本发明第3方案提供的开关,是在上述开关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板弹簧槽孔的与所述可动片侧端子的凸出部接触的端部处,设有当固定触头和可动触头分离时与所述凸出部抵靠的弯折部。
本发明第4方案提供的开关,是在上述开关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可动切换板槽孔的接近可动触头的端部设有卡止部,所述切换部件的端部卡合于所述卡止部。
本发明第5方案提供的开关,是在上述开关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可动片侧端子的所述缺口部设有插入所述切换部件的槽缝内的凸起。
本发明第6方案提供的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个开关壳体内设有两个由所述固定端子、可动片侧端子、板弹簧、切换部件和可动切换板组成的开关单元,所述两个开关单元与一个滑动体卡合,两个开关单元同时动作。
根据本发明,因为将可动片侧端子做成大致为L字形,并将可动切换板、板弹簧和切换部件相对开关壳体的底面大致平行且横向配置,所以,能降低开关的高度。
附图简介:
图1是本发明开关第1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a)是图1所示开关重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2(b)是图2(a)所示部分装配后的立体图。
图3(a)是图1所示开关的局部剖视图。
图3(b)是图1所示开关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开关的动作说明图。
图5(a)是本发明开关第2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5(b)是图(a)所示开关装配后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开关第2实施例闭合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开关第2实施例断开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8(a)是本发明开关第3实施例重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8(b)是图8(a)所示部分装配后的立体图。
图9(a)是本发明开关第3实施例中的可动切换板和切换部件的俯视图。
图9(b)是图9(a)所示部件装配后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开关第3实施例闭合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开关第3实施例中的可动切换板和切换部件的装配图。
图12是本发明开关第3实施例中的切换部件与可动片侧端子的装配顺序图。
图13是本发明开关第3实施例中的切换部件与可动片侧端子的装配图。
图14是本发明开关第3实施例中的板弹簧的装配顺序图。
图15是本发明开关第3实施例中的开关单元的装配图。
图16是本发明开关第3实施例中的开关单元的装配图。
图17是传统开关的侧剖视图。
图18是说明传统开关动作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首先利用图1-4对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开关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在开关壳体11内装入两组开关单元40的双电路开关结构。两组开关单元40的各自的结构及动作完全相同。因此,在以后的说明中,对其中一组开关机构进行的说明同样适用于另一组开关机构。
图1中,由合成树脂等的绝缘材料构成的开关壳体11的底板11C上开有长孔11B和11D。一端部设有固定触头20A、另一端部有连接部12A的固定端子12的连接部12A插入在长孔11B内。连接部12A贯穿过底板11的长孔11B并伸出到外部,当例如安装在印刷线路板上时,与印刷线路板的导电层连接。孔11D内插入有设于L字形可动片侧端子13一端部的连接部13E。连接部13E与连接部12A一样与印刷线路板的导电层连接。可动片侧端子13和装配在可动片侧端子13上的其他构件的详细结构如图2所示。
L字形的可动片侧端子13的另一端部有第1凸出部13C和比第1凸出部13C短的第2凸出部13G。在第1凸出部13C和第2凸出部13G之间设有缺口部13D。在缺口部13D的相对位置处分别设有作为第1支承部13A和第2支承部13B起作用的一对凹部。
在第2支承部13B上卡合着设于大致呈U字形弯曲的板弹簧15端部的凹部15B,而第1支承部13A上卡合着设于切换部件14端部的凹部14A。切换部件14呈设有凹部14A的端部为分叉基部的双股叉形,在叉形的槽缝14C内插入有可动片侧端子13的第2凸出部13G。
板弹簧15的另一端15A与设有可动切换板16的槽孔16D一端部的凹部16A可转动地卡合。而设于可动切换板16的槽孔16D另一端部的凹部16B上可转动地卡合着设于切换部件14顶端部的凹部14B。因此,可动切换板16相对开关壳体11的底板11C基本上平行配置。在可动切换板16的端部16E上设有可动触头20B。
如图1、图3(a)和图3(b)所示,滑动体1 7具有与可动切换板16的端部16C卡合的凹部17A,并在上述开关壳体11内可沿箭头M方向滑动。框架18是把滑动体17保持在开关壳体11内用的罩盖,覆盖了开关壳体11的开口部分。螺旋弹簧19被压缩收容在滑动体17的内部空间17E内,其一端卡止在上述开关壳体11的弹簧卡止部11A上,另一端抵设在上述滑动体17的上述内部空间端部17C上,从而使滑动体17始终受到箭头N方向的作用力。
如图2(b)所示,装配时,通过切换部件14的凹部14A与可动片侧端子13的第1支承部13A卡合,并在板弹簧15的槽孔15D内插入可动片侧端子13的第1凸出部13C,从而防止切换部件14和板弹簧15在箭头P方向发生位置偏移。图2(b)所示的装配件称为开关单元。通过将开关单元插入开关壳体11的底板11C的孔11D(图1)内而组成开关。
以下说明动作。在图3(a)中,若将滑动体17向箭头M方向推压使其移动,则与滑动体17的凹部17A卡合的可动切换板16的端部16C被推向箭头M方向,可动切换板16的可动触头20B与固定端子12的触头20A抵接,开关闭合。
参照图4详细说明上述动作。图4简化示出了构成开关的切换部件14、板弹簧15及可动切换板16。图中的卡止点(A)表示切换部件14的凹部14B和可动切换板16的凹部16B的卡合部。卡止点(B)表示板弹簧15的另一端15A与可动切换板16的凹部16A的卡合部。此外,卡止点(C)表示切换部件14的凹部14A与可动片侧端子13的第1支承部13A的卡合部。卡止点(A)和(B)在开关的开、合动作中是移动的,但卡止点(C)不移动。
图4(a)示出了开关断开时的状态。一旦使滑动体17向箭头M方向移动,则由卡止点(A)和(B)的连接线所表示的可动切换板16被滑动体17推压其端部16C而向箭头M的方向移动。此时卡止点(A)以卡止点(C)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所以,可动切换板16向压缩板弹簧15的方向稍许移动。
图4(b)示出了可动切换板16来到卡止点(C)上时的状态。此时板弹簧15处于受到最大压缩的状态。若进一步使滑动体17再向箭头M方向移动,则如图4(c)所示,一旦可动切换板16越过卡止点(C),则由于被压缩的板弹簧15的复原力,切换部件14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其结果是,卡止点(A)也迅速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使可动切换板16向箭头M方向移动,触头20B与固定端子12的触头20A抵接而闭合。一旦放开滑动体17,滑动体17因螺旋弹簧19的力而恢复原来的位置,通过与上述动作相反的动作,开关断开。
如图1和图3(a)所示,具有相同结构的两个可动切换板16通过滑动体17的操作而同时动作,将两个开关电路同时闭合或断开。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当将滑动体17向箭头M方向推时开关闭合,当放开时断开,但也可以做成与此不同的例子,通过组装入未图示的公知的锁定机构,能制成每推一下滑动体17,交替变成闭合、断开状态的机构。此外,当不使用螺旋弹簧19时,也可制成推时闭合并保持该状态、拉时断开的机构。
如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将弯成大致L字形的可动片侧端子13植入设在开关壳体11内,将可动切换板16、板弹簧15和切换部件14相对开关壳体11的底板11C大致平行配置,从而能提供从底板11C至框架18的尺寸较小的薄型开关。如图1和图3所示,即使设有两个以上联动型开关电路时,从底板11C至框架18的尺寸与单一开关装置的相比也不会增加,能制成有多个开关电路的薄型开关。
现参照图5、图6和图6对本发明第2实施例中的开关进行说明。在第2实施例中,如图5(a)所示的分解立体图所示,仅可动片侧端子23和板弹簧25与第1实施例中的不同。其他的构成要素与第1实施例中的对应要素相同,所以标上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在可动片侧端子23中,第1凸出部23C的长度比图2(a)所示的可动片侧端子13的第1凸出部13C的长度要短,其他部分基本上与可动片侧端子13相同。此外,板弹簧25在其从凹部15B附近至中央部分的细长槽孔25D的远离凹部15B的端部处设有弯折部25C。弯折部25C向着弯成大致U字形的板弹簧25的U字形内侧弯折。图5(b)示出了第2实施例中的开关单元的装配图。在图中,槽孔25D内插入有可动片侧端子23的第1凸出部23C。
参照图6和图7说明第2实施例的开关动作。图6是开关闭合状态的俯视图。滑动体17移动到箭头M的方向,设于可动切换板16的可动触头20B与固定触头20A抵接。此时,可动片侧端子23的第1凸出部23C插入在板弹簧25的槽孔25D内。
图7是滑动体17向箭头N方向移动、开关呈断开状态的俯视图。由于滑动体17向上方移动,可动切换板1 6向上方移动,可动触头20B离开固定触头20A。随着可动切换板16的向上方移动,板弹簧25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板弹簧25转动到其弯折部25C与可动片侧端子23的第1凸出部23C抵靠时停止转动,同时可动切换板16的移动也停止。
图5(b)所示第2实施例中的开关单元和图2(b)所示第1实施例中的开关单元相比较,图2(b)中第1凸出部13C比图5(b)中第1凸出部23C要长,伸出于板弹簧15的面。与此相比,图5(b)中第1凸出部23C与板弹簧25的面位于基本相等的位置。其原因是,因为板弹簧25的弯折部25C向板弹簧25的U字形的内侧伸出,该伸出的弯折部25C与第1凸出部23C抵靠,所以,没有必要将第1凸出部23C做到穿过板弹簧25的槽孔25D并伸出的长度。因为可以缩短第1凸出部23C的长度,所以可节约制造可动片侧端子23时的材料,并可进一步缩小开关的尺寸。
再参照图8、图9和图10,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开关进行说明。图8所示的第3实施例中的开关单元,其可动片侧端子33和可动切换板26与图5所示第2实施例的开关单元中的各可动片侧端子23和可动切换板16不同。第3实施例的开关的其他要素与第2实施例开关的对应要素相同,所以标上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8(a)中,可动片侧端子33的弯成L字形部件的一端部设有向外部配线连接用的连接部13E,在另一部分有第1凸出部23C和比第1凸出部23C短的第2凸出部13G。在该第1凸出部23C和第2凸出部13G之间设有比第2凸出部13G更短的第3凸出部33F。
图8(b)是第3实施例开关单元的装配图。如图8(b)所示,第3凸出部33F插入在切换部件14的槽孔14D内。按不妨碍切换部件14、板弹簧25和可动切换板26动作的要求选择第3凸出部33F的位置、形状及尺寸,如图8(a)所示,可动切换板26在槽孔26D的接近可动触头20B的端部处设有卡止部26F,卡止部26F具有两个钩状部。
图9(a)是可动切换板26和卡止在可动切换板26的卡止部26F上的切换部件14在卡止之前的俯视图。在图中使切换部件14向图的箭头方向移动,将切换部件14的各具有凹部14B的两个端部压入各卡止部26F内。因为切换部件14设有槽缝14D,所以具有弹性,通过上述的压入,能如图9(b)所示,使卡止部26F与凹部14B卡合。因为卡止部26F有钩状部,所以卡止部26F一呈插入凹部14B,切换部件14就不容易脱出。即,切换部件14成暂时卡止在可动切换板26上的状态。由于上述结构,如图10所示,在第3实施例的开关单元收容在开关壳体11内的状态下,即使受到箭头F方向的强烈冲击,可动切换板26也不会与切换部件14脱开。此外,第3凸出部33F插入在切换部件14的槽缝14D内。因此,当受到箭头F方向的冲击时,切换部件14由第3凸出部33F保持。因此,切换部件14不会向箭头F方向错位,可动切换板26的端部16C也不会与滑动体17的凹部17A脱开。因此,可防止可动切换板26与切换部件14脱开时板弹簧15被压缩而产生的板弹簧15的变形。其结果,可始终保持稳定的最佳触头压力,可获得可靠性高且寿命长的开并。
图1至图16示出了第3实施例开关的装配顺序。如图11所示,首先,把切换部件14的凹部14B插入可动切换板26的卡止部26F内使其暂时卡止。图12示出了将在图11中暂时卡止了的部件与可动片侧端子33组合之前的状态。接着如图13所示,把切换部件14的凹部14A卡合在可动片侧端子33的第1支承部13A和第3凸出部33F之间。然后如图14所示,把板弹簧15的凹部15B卡止在可动片侧端子33的第2支承部13B处。最后如图15所示,把板弹簧15的另一端15A与可动切换板26的凹部16A卡合,装配结束。如上所述,利用可动切换板26的卡止部26F和可动片端子33的上述第3凸出部33F,可将各切换部件14和可动切换板26暂时卡止在可动片侧端子33上,所以装配作业方便。此外,因为装配作业可以从图的上方至下方的一个方向来完成,因此装配作业方便,从而也可进行自动装配。
此外,图16是使可动切换板26处于开关呈断开状态时的开关单元的图,在该状态装在开关壳体11内。
如上所述,因为本发明的开关将可动片侧端子做成侧视图大致为L字形的形状,并将可动切换板、板弹簧和切换部件在开关壳体的平面图上大致平行地配置,所以能降低开关离印刷线路板安装面的高度。
此外,板弹簧25设有弯折部25C的装置,当开关断开时,该弯折部25C与可动片侧端子33的第1凸出部23C抵靠,使板弹簧25停止,所以可缩短可动片侧端子33的第1凸出部23C的长度。因此,可节约可动片侧端子33的材料,并能减小开关的外形。
此外,对于利用切换部件14本身的弹性把切换部件14的另一端14B压入并卡止在设于可动切换板26的槽孔26D端部的卡止部26F上的装置,因为利用卡止部可将切换部件暂时卡止在可动切换板上,所以装入作业容易,可减少作业工时数。
此外,对于在可动片侧端子33的相对支点之间设有凸起33F的装置来说,即使对开关施加强烈冲击,切换部件14也抵靠在该凸出部33F上,能防止切换部件14的脱落。
Claims (6)
1.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开关壳体,其中央有空间部,并以植入方式设有固定端子,以及弯成大致L字形、可保持可动部件的可动片侧端子;
在设于所述可动片侧端子上部的缺口部的相对位置分别设置的支承点,
一端与其中一个支承点卡合的弯曲的板弹簧;
一端与所述支承点中的另一个卡合的切换部件;
可动切换板,其中央有空间部,相对所述开关壳体内的空间的底面大致平行地横向配置,所述板弹簧的另一端可转动地与所述空间部内侧的一端部卡合,同时,所述切换部件的另一端可转动地与所述空间部内侧的另一端部卡合;
与所述可动切换板的端部卡合且可自油滑动地装在所述开关壳体内的滑动部件。
2.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在一端部有固定触头、在另一端部有连接外部配线的连接部的固定端子;
保持设有与所述固定触头离、合的可动触头的可动切换板用的L字形可动片侧端子,该L字形可动片侧端子的一端部设有连接外部配线的连接部,另一端部具有凸出部及设于凸出部的基部的缺口部;
开关壳体,它在保持所述固定端子和可动片侧端子间的电气绝缘的状态下,使所述固定端子和可动片侧端子的对外部配线的连接部从同一个面向外伸出并将其保持;
板弹簧,其一端与设于所述可动片侧端子的缺口部内的第2支承部卡合,并且,在设于中央部的槽孔内可插入所述可动片侧端子的凸出部;
切换部件,其一端与设于所述可动片侧端子的缺口部内的、位于所述第2支承部相对位置处的第1支承部卡合;
可动切换板,其一端部有可动触头,中央部有槽孔,同时,它与将所述固定端子和可动片侧端子对所述外部配线的连接部以伸出状态保持的所述开关壳体的面大致平行地配置,所述板弹簧的另一端可转动地卡合于它的所述槽孔的远离所述可动触头的一端部,同时所述切换部件的另一端可转动地卡合于它的所述槽孔的靠近所述可动触头的一端部;
滑动部件,它与所述可动切换板的另一端部卡合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开关壳体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弹簧槽孔的与所述可动片侧端子的凸出部接触的端部处,设有当固定触头和可动触头分离时与所述凸出部抵靠的弯折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在可动切换板槽孔的接近可动触头的端部设有卡止部,所述切换部件的端部卡合于所述卡止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动片侧端子的所述缺口部设有插入所述切换部件的槽缝内的凸起。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个开关壳体内设有两个由所述固定端子、可动片侧端子、板弹簧、切换部件和可动切换板组成的开关单元,所述两个开关单元与一个滑动体卡合,两个开关单元同时动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51911/94 | 1994-10-18 | ||
JP25191194 | 1994-10-18 | ||
JP230510/95 | 1995-09-07 | ||
JP7230510A JPH08171832A (ja) | 1994-10-18 | 1995-09-07 | スイッチ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331A true CN1131331A (zh) | 1996-09-18 |
CN1094642C CN1094642C (zh) | 2002-11-20 |
Family
ID=26529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51187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4642C (zh) | 1994-10-18 | 1995-10-18 | 开关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808248A (zh) |
JP (1) | JPH08171832A (zh) |
KR (1) | KR100234488B1 (zh) |
CN (1) | CN1094642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087552B2 (ja) | 2000-10-24 | 2008-05-21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スイッチ装置 |
CN102623227B (zh) * | 2012-03-30 | 2015-07-08 | 叶春林 | 拉线滑动式信号触通的方法及其构成 |
JP5898564B2 (ja) * | 2012-05-16 | 2016-04-06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押圧型スイッチ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651690A (en) * | 1950-06-17 | 1953-09-08 | Ranco Inc | Electric snap switch |
US2688058A (en) * | 1952-07-28 | 1954-08-31 | Allen Bradley Co | Snap switch apparatus |
DE1242735B (de) * | 1965-04-21 | 1967-06-22 | Marquardt J & J | Durch einen Stoessel betaetigbarer elektrischer Schnappschalter |
US3497649A (en) * | 1967-06-28 | 1970-02-24 | Appliance Mfg Co Inc | Snap-action switch |
JPS4963475U (zh) * | 1972-09-14 | 1974-06-04 | ||
US3965316A (en) * | 1973-09-07 | 1976-06-22 | Mcgill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c. | Low force switch mechanism |
DE2409604B2 (de) * | 1974-02-26 | 1978-04-27 | Rudolf Schadow Gmbh, 1000 Berlin | Schiebetasten-Schnappschalter |
DE7801399U1 (de) * | 1978-01-19 | 1978-05-11 | Bsg Schalttechnik Gmbh & Co Kg, 7460 Balingen | Schnappschalter |
FR2597658B1 (fr) * | 1986-04-16 | 1992-09-11 | Vialy Roger | Commutateur miniature a rupture brusque |
US4835348A (en) * | 1988-03-07 | 1989-05-30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Electrical switch device |
JPH0287337A (ja) * | 1988-09-22 | 1990-03-28 | Canon Inc | 光ヘッド |
JPH0443051A (ja) * | 1990-06-08 | 1992-02-1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熱転写プリンタ装置 |
JP2924353B2 (ja) * | 1991-09-17 | 1999-07-26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スイッチ |
-
1995
- 1995-09-07 JP JP7230510A patent/JPH08171832A/ja active Pending
- 1995-10-14 KR KR1019950035455A patent/KR100234488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5-10-17 US US08/544,188 patent/US5808248A/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5-10-18 CN CN95118732A patent/CN109464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5808248A (en) | 1998-09-15 |
KR960015627A (ko) | 1996-05-22 |
KR100234488B1 (ko) | 1999-12-15 |
CN1094642C (zh) | 2002-11-20 |
JPH08171832A (ja) | 1996-07-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17450C (zh) | 用于连接两个智能卡的智能卡连接器 | |
CN1143337C (zh) | 键盘装置 | |
CN1215608C (zh) | 电插座 | |
CN1734847A (zh) | 扁平型电缆用电连接器 | |
CN1741321A (zh) | 带切换器的同轴连接器 | |
US7210953B2 (en) | Socket for electrical parts | |
KR20100091156A (ko) | 소켓 | |
US20080050941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taining shell | |
CN1236465C (zh) | 电开关器件 | |
CN1909131A (zh) | 常闭类型的微型电开关 | |
KR100280856B1 (ko) | 층상 스프링 구조 및 이를 합체한 가요성 회로커넥터 | |
CN1230946C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1577671A (zh) | 开关装置 | |
US20190173205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992440A (zh) | 凸轮结构及使用该凸轮结构的连接器 | |
CN1622399A (zh) | 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卡夹持结构 | |
CN1094642C (zh) | 开关 | |
US7473134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7922512B2 (en) | Socket connector having movable frame with actuating member | |
CN1913254A (zh) | 改进静电保护可靠性的连接器 | |
US5588861A (en) | ZIF chip socket | |
CN1531169A (zh) | 压缩机的端子保护装置、压缩机及冷却储藏库 | |
US6200151B1 (en) | Lower surface contact type contact | |
CN1237559C (zh) | 开关 | |
CN1230849C (zh) | 滑动式电气部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1120 Termination date: 20091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