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26355A - 液晶显示装置和偏光板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和偏光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26355A
CN113126355A CN202110381422.8A CN202110381422A CN113126355A CN 113126355 A CN113126355 A CN 113126355A CN 202110381422 A CN202110381422 A CN 202110381422A CN 113126355 A CN113126355 A CN 1131263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ing plate
film
liquid crystal
less
polyester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8142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早川章太
村田浩一
佐佐木靖
向山幸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b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126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263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31Polar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polariser or analyser ax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具有在蓝色区域(400nm以上且低于495nm)、绿色区域(495nm以上且低于600nm)和红色区域(600nm以上且780nm以下)的各波长区域中分别具有发光光谱的峰顶,红色区域(600nm以上且780nm以下)中的峰的半值宽度较窄的背光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使用聚酯薄膜作为偏振片保护膜的情况下,虹斑也得到抑制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偏光板。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背光光源、2个偏光板和配置于所述2个偏光板之间的液晶单元,所述背光光源为具有Mn4+活化氟化物络合物荧光体的白色发光二极管,所述偏光板中的至少一个偏光板是在偏振片的至少一个面上层叠具有1500nm~30000nm的延迟量的聚酯薄膜而得到的,与所述偏振片的透光轴平行的方向的、所述聚酯薄膜的折射率为1.53~1.62。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和偏光板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07月11日、申请号为2016800408677、发明名称为“液晶显示装置和偏光板”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和偏光板。详细而言,涉及可减轻虹状色斑的产生的液晶显示装置和偏光板。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CD)中使用的偏光板通常为用2张偏振片保护膜夹持偏振片的构成,所述偏振片是在聚乙烯醇(PVA)等上染有碘而得到的,作为偏振片保护膜,通常使用三醋酸纤维素(TAC)薄膜。近年来,伴着LCD的薄型化,要求偏光板的薄层化。但是,若为此而使作为保护膜使用的TAC薄膜的厚度变薄,则无法获得足够的机械强度,另外,会发生透湿性恶化的问题。另外,TAC薄膜非常昂贵,作为低廉的替代原材料,虽然提出了聚酯薄膜(专利文献1~3),但存在观察到虹状色斑的问题。
在偏振片的单侧配置具有双折射性的取向聚酯薄膜的情况下,从背光单元或偏振片射出的直线偏振光在通过聚酯薄膜时偏振状态会变化。透射的光根据作为取向聚酯薄膜的双折射与厚度的积的延迟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干涉色。因此,若使用冷阴极管、热阴极管等不连续的发光光谱作为光源,则根据波长而显示出不同的透射光强度并形成虹状色斑(参照:第15次微光学会议论文集、第30~31项)。
作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提出了使用白色发光二极管那样的具有连续的且较宽的发光光谱的白色光源作为背光光源,进而使用具有一定延迟量的取向聚酯薄膜作为偏振片保护膜(专利文献4)。白色发光二极管在可见光区域内具有连续的且较宽的发光光谱。因此,提出了着眼于基于透射双折射体的透射光的干涉色光谱的包络线形状时,通过控制取向聚酯薄膜的延迟量,可以得到与光源的发光光谱相似的光谱,可以抑制虹斑。
通过使取向聚酯薄膜的取向方向与偏光板的偏振方向正交、或者平行,自偏振片射出的直线偏振光即使通过取向聚酯薄膜也维持偏振状态不变地通过。另外,通过控制取向聚酯薄膜的双折射,提高单轴取向性,自倾斜方向入射的光也维持偏振状态不变地通过。自斜向观察取向聚酯薄膜时,与从正上方观察时相比,取向主轴方向上产生偏移,但单轴取向性高时,从斜向观察时的取向主轴方向的偏移变小。因此认为,直线偏振光的方向与取向主轴方向的偏移变小,不易产生偏振状态的变化。如此认为,通过控制光源的发光光谱与双折射体的取向状态、取向主轴方向,可抑制偏振状态的变化,不会产生虹状色斑,显著改善可视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1632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1962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205773号公报
专利文献4:WO2011/162198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近年来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色域扩大要求提高,因此,开发了使用有由白色发光二极管(例如具有蓝色发光二极管、和作为荧光体的至少K2SiF6:Mn4+等氟化物荧光体的白色发光二极管等)形成的背光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白色发光二极管具有如下发光光谱:蓝色区域(400nm以上且低于495nm)、绿色区域(495nm以上且低于600nm)和红色区域(600nm以上且780nm以下)的各波长区域中分别具有发光光谱的峰顶,红色区域(600nm以上且780nm以下)中的峰的半值宽度较窄(低于5nm)。
采用使用聚酯薄膜作为偏振片保护膜的偏光板在工业上生产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偏振片的透光轴与聚酯薄膜的快轴方向通常以彼此垂直的方式进行配置。这是由于,作为偏振片的聚乙烯醇薄膜进行纵向单轴拉伸而制造,结果作为其保护膜的聚酯薄膜进行纵向拉伸后,进行横向拉伸而制造,因此,聚酯薄膜取向主轴方向成为横向,使这些长尺寸物粘贴来制造偏光板时,聚酯薄膜的快轴与偏振片的透光轴通常成为垂直方向。上述情况下,作为聚酯薄膜,使用具有特定延迟量的取向聚酯薄膜,作为背光光源,例如使用以由组合有蓝色发光二极管与钇·铝·石榴石系黄色荧光体的发光元件形成的白色LED为代表的、具有连续且宽幅的发光光谱的光源,从而虹状色斑得到大幅改善,但是发现:使用由具有红色区域(600nm以上且780nm以下)中的峰的半值宽度较窄(低于5nm)的发光光谱的白色发光二极管形成的背光光源情况下,存在仍然产生虹斑的新的课题。
即,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具有由白色发光二极管形成的背光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白色发光二极管具有如下发光光谱:蓝色区域(400nm以上且低于495nm)、绿色区域(495nm以上且低于600nm)和红色区域(600nm以上且780nm以下)的各波长区域中分别具有发光光谱的峰顶,红色区域(600nm以上且780nm以下)中的峰的半值宽度较窄(低于5nm),在所述液晶显示装置中,即使在使用聚酯薄膜作为偏振片保护膜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虹斑的液晶显示装置和偏光板。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代表性的本发明如以下所述。
项1.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背光光源、2个偏光板和配置于前述2个偏光板之间的液晶单元,
前述背光光源为具有如下发光光谱的白色发光二极管:在400nm以上且低于495nm、495nm以上且低于600nm和600nm以上且780nm以下的各波长区域中分别具有发光光谱的峰顶,且600nm以上且78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的峰强度最高的峰的半值宽度低于5nm,
前述偏光板中的至少一个偏光板是在偏振片的至少一个面上层叠聚酯薄膜而得到的,与前述偏振片的透光轴平行的方向的、前述聚酯薄膜的折射率为1.53~1.62。
项2.
根据项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对于前述背光光源的发光光谱,
400nm以上且低于495nm的波长区域中的峰强度最高的峰的半值宽度为5nm以上,
495nm以上且低于600nm的波长区域中的峰强度最高的峰的半值宽度为5nm以上。
项3.
根据项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前述偏振片的透光轴方向上的折射率跟与前述偏振片的透光轴平行的方向上的前述聚酯薄膜的折射率之差为0.12以下。
项4.
一种具有由白色发光二极管形成的背光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偏光板,其是在偏振片的至少一个面上层叠聚酯薄膜而得到的偏光板,
与前述偏振片的透光轴平行的方向的、前述聚酯薄膜的折射率为1.53~1.62,
所述白色发光二极管具有如下发光光谱:在400nm以上且低于495nm、495nm以上且低于600nm和600nm以上且780nm以下的各波长区域中分别具有发光光谱的峰顶,且600nm以上且78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的峰强度最高的峰的半值宽度低于5nm。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和偏光板在任意观察角度下均可以确保虹状色斑的产生被显著抑制的良好的可视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一般来说,液晶显示装置从与背光光源对置的一侧起向显示图像的一侧(可视侧)依次由后面模块、液晶单元和前面模块构成。后面模块和前面模块一般由透明基板、形成于该液晶单元侧表面的透明导电膜、和配置于其相反侧的偏光板构成。此处,对于偏光板,在后面模块中,配置于与背光光源对置的一侧,在前面模块中,配置于显示图像的一侧(可视侧)。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至少以背光光源、2个偏光板和配置于前述2个偏光板之间的液晶单元作为构成构件。
另外,液晶显示装置也可以适宜具有除了背光光源、偏光板、液晶单元之外的其他构成,例如滤色器、透镜薄膜、扩散片、防反射膜等。也可以在光源侧偏光板与背光光源之间设置亮度提高薄膜。作为亮度提高薄膜,例如可以举出使一个直线偏振光透射、将与其正交的直线偏振光反射的反射型偏光板。作为反射型偏光板,例如可以适当地使用Sumitomo 3MLimited制的DBEF(注册商标)(Dual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系列的亮度提高薄膜。需要说明的是,反射型偏光板通常以反射型偏光板的吸收轴与光源侧偏光板的吸收轴平行的方式配置。
配置于液晶显示装置内的2个偏光板中的至少一个偏光板是在聚乙烯醇(PVA)等上染有碘的偏振片的至少一个面上层叠聚酯薄膜而得到的。与偏振片的透光轴平行的方向的、前述聚酯薄膜的折射率优选为1.53~1.62。在偏振片的另一个面上优选层叠有以TAC薄膜、丙烯酸类薄膜、降冰片烯系薄膜为代表的无双折射的薄膜(3层构成的偏光板),但未必在偏振片的另一个面上层叠薄膜(2层构成的偏光板)。需要说明的是,使用聚酯薄膜作为偏振片两侧的保护膜的情况下,两个聚酯薄膜的慢轴优选为彼此大致平行。
偏振片可以适宜选择该技术领域中使用的任意偏振片(偏光薄膜)而使用。作为代表性的偏振片,可以举出在聚乙烯醇薄膜等上染有碘等二色性材料的偏振片,但不限定于此,可以适宜选择公知和今后能开发的偏振片而使用。
PVA薄膜可以使用市售品,例如可以使用“Kuraray vinylon(株式会社Kuraray制)”、“Tohcello vinylon(Tohcello株式会社制)”、“日合vinylon(日本合成化学株式会社制)”等。作为二色性材料,可以举出碘、重氮化合物、聚甲炔染料等。
偏振片可以以任意的方法得到,例如可以如下得到:将用二色性材料染有PVA薄膜的物质在硼酸水溶液中进行单轴拉伸,保持拉伸状态不变地进行清洗和干燥,从而得到。单轴拉伸的拉伸倍率通常为4~8倍左右,但没有特别限制。其他制造条件等可以依据公知的方法而适宜设定。
作为背光的构成,可以为以导光板、反射板等作为构成构件的侧光方式,也可以为直下型方式,本发明中,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光源,优选为由具有如下发光光谱的白色发光二极管形成的背光光源:在400nm以上且低于495nm、495nm以上且低于600nm、和600nm以上且780nm以下的各波长区域中分别具有发光光谱的峰顶,且600nm以上且78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的峰强度最高的峰的半值宽度低于5nm。600nm以上且78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的具有峰强度最高的峰的半值宽度的上限优选低于5nm、更优选低于4nm、进一步优选低于3.5nm。下限优选1nm以上、更优选1.5nm以上。峰的半值宽度低于5nm时,液晶显示装置的色域扩展,故优选。另外,峰的半值宽度低于1nm时,有发光效率变差的担心,不优选。从要求的色域与发光效率的均衡性出发,设计发光光谱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半值宽度是指,峰顶的波长中的峰强度的、1/2的强度中的峰宽(nm)。
具备具有上述特征的发光光谱的背光光源对LCD的应用是由于近年来的色域扩大要求提高而备受关注的技术。使用以往使用的白色LED(例如组合有蓝色发光二极管与钇·铝·石榴石系黄色荧光体的发光元件)作为背光光源的LED中,仅可以重现人的眼睛能识别的光谱的20%左右的颜色。与此相对,使用具备具有上述特征的发光光谱的背光光源的情况下,可以说能重现60%以上的颜色。
前述400nm以上且低于495nm的波长区域更优选430nm以上且470nm以下。前述495nm以上且低于600nm的波长区域更优选510nm以上且560nm以下。前述600nm以上且780nm以下的波长区域更优选600nm以上且700nm以下、进一步更优选610nm以上且680mn以下。
发光光谱的400nm以上且低于495nm、495nm以上且低于600nm的各波长区域的峰顶中的峰半值宽度(各波长区域中的具有峰强度最高的峰的半值宽度)没有特别限定,400nm以上且低于495nm的波长区域中的具有峰强度最高的峰的半值宽度优选5nm以上、495nm以上且低于600nm的波长区域中的具有峰强度最高的峰的半值宽度优选5nm以上。从确保适当的色域的观点出发,400nm以上且低于495nm、495nm以上且低于600nm的各波长区域的峰顶中的峰半值宽度(各波长区域中的具有峰强度最高的峰的半值宽度)的上限优选140nm以下、优选120nm以下、优选100nm以下、更优选80nm以下、进一步优选60n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50nm以下。
作为具备具有上述特征的发光光谱的白色光源,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组合有蓝色发光二极管与荧光体的荧光体方式的白色发光二极管。作为前述荧光体中的红色荧光体,例如可以举出组成式为K2SiF6:Mn4+的氟化物荧光体(也称为“KSF”)等。Mn4+活化氟化物络合物荧光体是以Mn4+为活化剂、以碱金属、胺或碱土金属的氟化物络合物盐为母体晶体的荧光体。形成母体晶体的氟化物络合物中包括配位中心为3价金属(B、Al、Ga、In、Y、Sc、镧系元素)的物质、4价金属(Si、Ge、Sn、Ti、Zr、Re、Hf)的物质、5价金属(V、P、Nb、Ta)的物质,在其周围配位的氟原子的数量为5~7。
作为Mn4+活化氟化物络合物荧光体的适合例,有:A2[MF6]:Mn(A为选自Li、Na、K、Rb、Cs、NH4中的一种以上;M为选自Ge、Si、Sn、Ti、Zr中的一种以上)、E[MF6]:Mn(E为选自Mg、Ca、Sr、Ba、Zn中的一种以上;M为选自Ge、Si、Sn、Ti、Zr中的一种以上)、Ba0.65、Zr0.35F2.70:Mn、A3[ZrF7]:Mn(A为选自Li、Na、K、Rb、Cs、NH4中的一种以上)、A2[MF5]:Mn(A为选自Li、Na、K、Rb、Cs、NH4中的一种以上;M为选自Al、Ga、In中的一种以上)、A3[MF6]:Mn(A为选自Li、Na、K、Rb、Cs、NH4中的一种以上;M为选自Al、Ga、In中的一种以上)、Zn2[MF7]:Mn(M为选自Al、Ga、In中的一种以上)、A[In2F7]:Mn(A为选自Li、Na、K、Rb、Cs、NH4中的一种以上)等。
优选的Mn4+活化氟化物络合物荧光体之一为以碱金属的六氟络合物盐为母体晶体的A2MF6:Mn(A为选自Li、Na、K、Rb、Cs、NH4中的一种以上;M为选自Ge、Si、Sn、Ti、Zr中的一种以上)。其中优选例是A为选自K(钾)或Na(钠)中的1种以上、M为Si(硅)或Ti(钛)的物质。其中,特别优选的是,A为K(K占A总量的比率为99摩尔%以上)、M为Si的物质。活化元素期望Mn(锰)为100%,可以以相对于活化元素的总量低于10摩尔%的范围包含Ti、Zr、Ge、Sn、Al、Ga、B、In、Cr、Fe、Co、Ni、Cu、Nb、Mo、Ru、Ag、Zn、Mg等。M为Si的情况下,Si与Mn的合计中的Mn的比率期望为0.5摩尔%~10摩尔%的范围内。作为其他优选的Mn4+活化氟化物络合物荧光体,可以举出化学式A2+xMyMnzFn(A为Na和K;M为Si和Al;-1≤x≤1且0.9≤y+z≤1.1且0.001≤z≤0.4且5≤n≤7)所示的物质。
背光光源中,优选具有蓝色发光二极管和作为荧光体的至少氟化物荧光体的白色发光二极管,特别优选具有蓝色发光二极管和作为荧光体的至少为K2SiF6:Mn4+的氟化物荧光体的白色发光二极管。例如可以使用作为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白色LED的NSSW306FT等市售品。
另外,作为前述荧光体中的绿色荧光体,例如可以举出以β-SiAlON:Eu等为基本组成的塞隆系荧光体、以(Ba,Sr)2SiO4:Eu等为基本组成的硅酸盐系荧光体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400nm以上且低于495nm的波长区域、495nm以上且低于600nm的波长区域、或600nm以上且78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的任意波长区域中存在多个峰的情况下,考虑如下。
在多个峰为分别独立的峰的情况下,峰强度最高的峰的半值宽度优选为上述范围。进而,对于具有最高峰强度的70%以上的强度的其他峰,半值宽度也同样地更优选为上述范围的方案。
对于具有多个峰重叠的形状的一个独立的峰,在能够直接测定多个峰中的峰强度最高的峰的半值宽度的情况下,使用其半值宽度。此处,独立的峰是指,在峰的短波长侧、长波长侧这两侧具有达到峰强度的1/2强度的区域的峰。即,在多个峰重叠、各个峰在其两侧不具有达到峰强度的1/2的强度的区域的情况下,将该多个峰作为整体,视为一个峰。对于这样的具有多个峰重叠的形状的一个峰,将其中的最高峰强度的1/2的强度的峰的宽度(nm)作为半值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峰中,将峰强度最高的峰作为峰顶。
需要说明的是,400nm以上且低于495nm的波长区域、495nm以上且低于600nm的波长区域、或600nm以上且78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各个波长区域中的具有最高峰强度的峰与其他波长区域的峰优选处于相互独立的关系。特别是,在495nm以上且低于600nm的波长区域具有最高峰强度的峰与在600nm以上且780nm以下的区域具有最高峰强度的峰之间的波长区域中,存在强度为在600nm以上且780nm以下的波长区域具有最高峰强度的峰的峰强度的1/3的区域,在色彩鲜明性的方面是优选的。
背光光源的发光光谱可以利用Hamamatsu Photonics K.K.制的多通道分光器PMA-12等分光器来测定。
本发明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具有如上述背光光源那样、由白色发光二极管形成的背光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白色发光二极管在蓝色区域(400nm以上且低于495nm)、绿色区域(495nm以上且低于600nm)和红色区域(600nm以上且780nm以下)的各波长区域中分别具有发光光谱的峰顶、红色区域(600nm以上且780nm以下)中的峰的半值宽度较窄、低至5nm,采用使用聚酯薄膜作为偏振片保护膜的偏光板的情况下,如果与构成偏光板的偏振片的透光轴平行的方向的、聚酯薄膜的折射率处于1.53以上且1.62以下的范围,则可以显著地抑制虹斑。通过上述方案抑制虹状色斑产生的机制考虑如下。
在偏振片的单侧配置取向聚酯薄膜的情况下,自背光单元、或偏振片射出的直线偏振光通过聚酯薄膜时偏振状态发生变化。偏振状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认为是空气层与取向聚酯薄膜的界面中的折射率差、或偏振片与取向聚酯薄膜的界面中的折射率差影响的可能性。入射至取向聚酯薄膜的直线偏振光在通过各界面时,由于界面中的折射率差而使光的一部分反射。此时,射出光、反射光的偏振状态均发生变化,认为其成为产生虹状色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认为,通过减小入射的直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透光轴方向)中的空气层与取向聚酯薄膜的折射率差、和偏振片与取向聚酯薄膜的折射率差,能够抑制各界面处的反射,能够抑制虹状色斑。为了减小入射的直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透光轴方向)中的、空气层与取向聚酯薄膜的折射率差、和偏振片与取向聚酯薄膜的折射率差,可以通过将与前述透光轴平行的方向中的聚酯薄膜的折射率调节低至1.53~1.62左右来达成。
如以上,本发明中,具有由白色发光二极管形成的背光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白色发光二极管在蓝色区域(400nm以上且低于495nm)、绿色区域(495nm以上且低于600nm)和红色区域(600nm以上且780nm以下)的各波长区域分别具有发光光谱的峰顶,红色区域(600nm以上且780nm以下)中的峰的半值宽度较窄、低至5nm,即使采用使用聚酯薄膜作为偏振片保护膜的偏光板,也不会产生虹状色斑,可以具有良好的可视性。
本发明的偏光板中,在偏振片的至少一个面上层叠由聚酯薄膜形成的偏振片保护膜。与偏振片的透光轴方向平行的方向的、聚酯薄膜的折射率优选以成为1.53以上且1.62以下的范围的方式较低地调节。由此,可以抑制空气层与聚酯薄膜的界面、偏振片与聚酯薄膜的界面中的反射,可以抑制虹状色斑。折射率超过1.62时,自倾斜方向观察时有时产生虹状色斑。优选为1.61以下,更优选为1.6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9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58以下。
另一方面,折射率的下限值为1.53。折射率低于1.53时,聚酯薄膜的结晶化变得不充分,尺寸稳定性、力学强度、耐化学药品性等由拉伸而得到的特性变得不充分,故不优选。优选为1.54以上,更优选为1.5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6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1.57以上。
为了将与偏振片的透光轴方向平行的方向的、聚酯薄膜的折射率设定为1.53以上且1.62以下的范围,本发明的偏光板优选的是,偏振片的透光轴与聚酯薄膜的快轴(与慢轴垂直方向)为大致平行。聚酯薄膜的快轴方向(与慢轴垂直方向)的折射率可以通过后述的制膜工序中的拉伸处理调节为1.53~1.62的范围。而且,通过使聚酯薄膜的快轴方向与偏振片的透光轴方向大致平行,可以制造与偏振片的透光轴方向平行的方向的聚酯薄膜的折射率为1.53~1.62的偏光板。此处大致平行是指,偏振片的透光轴与偏振片保护膜的快轴所成的角优选为-15°~15°,更优选为-10°~10°,进一步优选为-5°~5°,更进一步优选为-3°~3°,进一步优选为-2°~2°,特别优选为-1°~1°。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大致平行是实质上平行。此处实质上平行是指,使偏振片与保护膜贴合时,以允许不可避免地产生的偏离的程度、透光轴与快轴平行。慢轴的方向可以利用分子取向计(例如,Oji ScientificInstruments Co.,Ltd.制,MOA-6004型分子取向计)测定而求出。
即,本发明中使用的聚酯薄膜的快轴方向的折射率优选为1.53以上且1.62以下,通过将偏振片的透光轴与聚酯薄膜的快轴以大致平行的方式进行层叠,可以制造与偏振片的透光轴平行的方向的、聚酯薄膜的折射率为1.53以上且1.62以下的偏光板。
构成偏光板的偏振片的透光轴方向上的折射率跟与偏振片的透光轴平行的方向上的聚酯薄膜的折射率之差优选0.12以下、优选0.10以下、优选0.09以下、优选0.08以下、优选0.07以下、优选0.06以下、优选0.05以下。折射率差越小,越抑制聚酯薄膜界面处的反射,可以抑制虹斑,故优选。下限为0。
偏振片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聚乙烯醇(PVA)等上染有碘的偏振片等以往公知的偏振片。偏振片的透光轴方向上的折射率优选为1.41~1.56,更优选为1.44~1.55,进一步更优选为1.47~1.54。
另外,偏振片保护膜中使用的聚酯薄膜优选具有1500~30000nm的延迟量。延迟量如果处于上述范围,则有容易进一步降低虹斑的倾向,为优选。优选的延迟量的下限值为3000nm,接着优选的下限值为3500nm,更优选的下限值为4000nm,进一步优选的下限值为6000nm,更进一步优选的下限值为8000nm。优选的上限为30000nm,具有其以上的延迟量的聚酯薄膜中,厚度变得相当大,有作为工业材料的操作性降低的倾向。
需要说明的是,延迟量也可以测定薄膜上的正交的2轴方向的折射率和厚度而求出,或者也可以使用KOBRA-21ADH(Oji Scientific Instruments Co.,Ltd.)之类的市售的自动双折射测定装置而求出。需要说明的是,折射率可以利用阿贝折射率计(测定波长589nm)而求出。
聚酯薄膜的延迟量(Re:面内延迟量)与厚度方向的延迟量(Rth)之比(Re/Rth)优选0.2以上、更优选0.5以上、进一步优选0.6以上。上述延迟量与厚度方向延迟量之比(Re/Rth)越大,双折射的作用越增加各向同性,有由观察角度导致的虹状色斑的发生变得难以产生的倾向。完全的1轴性(1轴对称)薄膜中,上述延迟量与厚度方向延迟量之比(Re/Rth)变为2.0,因此上述延迟量与厚度方向延迟量之比(Re/Rth)的上限优选为2.0。需要说明的是,厚度方向相位差是指,将自厚度方向截面观察薄膜时的2个双折射△Nxz、△Nyz分别乘以薄膜厚度d而得到的相位差的平均。
由上述聚酯薄膜形成的偏振片保护膜可以用于入射光侧(光源侧)和射出光侧(可视侧)这两者的偏光板。配置于入射光侧的偏光板中,由上述聚酯薄膜形成的偏振片保护膜可以以该偏振片为起点配置于入射光侧,也可以配置于液晶单元侧,还可以配置于两侧,但优选至少配置于入射光侧。对于配置于射出光侧的偏光板,由上述聚酯薄膜形成的偏振片保护膜可以以该偏振片为起点配置于液晶侧,也可以配置于射出光侧,还可以配置于两侧,但优选至少配置于射出光侧。
聚酯薄膜中使用的聚酯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也可以包含其他共聚成分。这些树脂的透明性优异,并且热特性、机械特性也优异,可以通过拉伸加工容易地控制延迟量。特别是,对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由于固有双折射大、且通过拉伸薄膜而可以较低地抑制快轴(与慢轴方向垂直)方向的折射率,以及即使薄膜的厚度薄也可以较容易地得到大的延迟量,因此是最适合的原材料。
另外,为了抑制碘色素等光学功能性色素的劣化,对于聚酯薄膜,理想的是波长380nm的透光率为20%以下。380nm的透光率更优选15%以下、进一步优选10%以下、特别优选5%以下。前述透光率为20%以下时,能够抑制光学功能性色素的由紫外线引起的变质。需要说明的是,透射率是对薄膜的平面以垂直方向进行测定的,可以使用分光光度计(例如日立U-3500型)进行测定。
为了使聚酯薄膜的波长380nm的透射率为20%以下,理想的是对紫外线吸收剂的种类、浓度、及薄膜的厚度进行适宜调节。本发明中使用的紫外线吸收剂为公知的物质。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举出有机系紫外线吸收剂和无机系紫外线吸收剂,从透明性的观点出发,优选有机系紫外线吸收剂。作为有机系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举出苯并三唑系、二苯甲酮系、环状亚氨基酯系等及其组合,只要为上述吸光度的范围就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从耐久性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苯并三唑系、环状亚氨基酯系。在组合使用2种以上紫外线吸收剂的情况下,能够同时吸收各个波长的紫外线,因此能够进一步改善紫外线吸收效果。
作为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丙烯腈系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以举出: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2,4-二叔丁基-6-(5-氯苯并三唑-2-基)苯酚、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5-氯(2H)-苯并三唑-2-基)-4-甲基-6-(叔丁基)苯酚、2,2’-亚甲基双(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等。作为环状亚氨基酯系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以举出:2,2’-(1,4-亚苯基)双(4H-3,1-苯并噁嗪-4-酮)、2-甲基-3,1-苯并噁嗪-4-酮、2-丁基-3,1-苯并噁嗪-4-酮、2-苯基-3,1-苯并噁嗪-4-酮等。但是不特别限定于这些。
另外,除了紫外线吸收剂以外,在不妨碍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含有除催化剂以外的各种添加剂也是优选的方式。作为添加剂,例如可以举出:无机颗粒、耐热性高分子颗粒、碱金属化合物、碱土金属化合物、磷化合物、抗静电剂、耐光剂、阻燃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抗凝胶化剂、表面活性剂等。另外,为了发挥高的透明性,也优选在聚酯薄膜中实质上不含有颗粒。“实质上不含有颗粒”是指:例如在无机颗粒的情况下,通过荧光X射线分析对无机元素进行定量时为50ppm以下、优选10ppm以下、特别优选检测限以下的含量。
为了防止反光、抑制眩光、抑制划痕等,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偏振片保护膜即聚酯薄膜的表面上设置各种功能层、即硬涂层、防眩层、防反射层等也是优选的方案。设置各种功能层时,聚酯薄膜优选在其表面上具有易粘接层。此时,从抑制由反射光所导致的干涉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将易粘接层的折射率调整至功能层的折射率与聚酯薄膜的折射率的几何平均值附近。易粘接层的折射率的调整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以通过在粘结剂树脂中含有钛、锗、其他金属物质来容易地进行调整。
为了使与偏振片的粘接性良好,也可以对聚酯薄膜实施电晕处理、涂布处理、火焰处理等。
在本发明中,为了改良与偏振片的粘接性,优选在本发明的薄膜的至少单面具有将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或聚丙烯酸类树脂中的至少1种作为主成分的易粘接层。此处,“主成分”是指为构成易粘接层的固体成分中的50质量%以上的成分。本发明的易粘接层的形成中使用的涂布液优选包含水溶性或水分散性的共聚聚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及聚氨酯树脂中的至少1种的水性涂布液。作为这些涂布液,例如可以举出:日本专利第3567927号公报、日本专利第3589232号公报、日本专利第3589233号公报、日本专利第3900191号公报、日本专利第4150982号公报等中公开的水溶性或水分散性共聚聚酯树脂溶液、丙烯酸类树脂溶液、聚氨酯树脂溶液等。
易粘接层可以通过将前述涂布液涂布在纵向的单轴拉伸薄膜的单面或双面后,在100~150℃下进行干燥、进而沿横向进行拉伸,从而得到。最终的易粘接层的涂布量优选管理为0.05~0.20g/m2。若涂布量小于0.05g/m2,则有时与得到的偏振片的粘接性不充分。另一方面,若涂布量超过0.20g/m2,则有时抗粘连性降低。在聚酯薄膜的双面设置易粘接层时,双面的易粘接层的涂布量可以相同或不同,可以分别独立地在上述范围内进行设定。
为了赋予易滑动性,优选在易粘接层中添加颗粒。优选使用微粒的平均粒径为2μm以下的颗粒。若颗粒的平均粒径超过2μm,则颗粒变得容易从被覆层脱落。作为易粘接层中含有的颗粒,例如可以举出:氧化钛、硫酸钡、碳酸钙、硫酸钙、二氧化硅、氧化铝、滑石、高岭土、粘土、磷酸钙、云母、锂蒙脱石、氧化锆、氧化钨、氟化锂、氟化钙等无机颗粒、苯乙烯系、丙烯酸系、三聚氰胺系、苯并胍胺系、有机硅系等有机聚合物系颗粒等。它们可以单独添加到易粘接层中,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而添加。
另外,作为对涂布液进行涂布的方法,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逆转辊涂布法、凹版涂布法、吻合涂布法、辊刷法、喷涂法、气刀涂布法、线棒涂布法和管式刮刀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单独进行或者组合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颗粒的平均粒径的测定是通过下述方法进行的。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对颗粒拍摄照片,以1个最小的颗粒的大小达到2~5mm的倍率,测定300~500个颗粒的最大直径(最远的2点间的距离),将其平均值作为平均粒径。
作为偏振片保护膜使用的聚酯薄膜可以通过通常的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进行制造。例如可以举出如下方法:将使聚酯树脂熔融并挤出成形为片状的无取向聚酯在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的温度下,利用辊的速度差沿纵向进行拉伸后,利用拉幅机沿横向进行拉伸,并实施热处理。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酯薄膜可以为单轴拉伸薄膜也可以为双轴拉伸薄膜,使用双轴拉伸薄膜作为偏振片保护膜的情况下,从薄膜面的正上观察也未见虹状色斑,但从斜向观察时有时观察到虹状色斑,因此应注意。
对聚酯薄膜的制膜条件进行具体说明时,纵向拉伸温度、横向拉伸温度优选为80~135℃,更优选为80~130℃,特别优选为90~120℃。以慢轴成为TD方向的方式使薄膜取向时,纵向拉伸倍率优选为1.0~3.5倍,特别优选为1.0倍~3.0倍。另外,横向拉伸倍率优选为2.5~6.0倍,特别优选为3.0~5.5倍。以慢轴成为MD方向的方式使薄膜取向时,纵向拉伸倍率优选为2.5倍~6.0倍,特别优选为3.0~5.5倍。另外,横向拉伸倍率优选为1.0倍~3.5倍,特别优选为1.0倍~3.0倍。
为了将聚酯薄膜的快轴方向的折射率或延迟量控制为上述范围,优选控制纵向拉伸倍率与横向拉伸倍率的比率。纵横的拉伸倍率的差过小时,有聚酯薄膜的快轴方向的折射率超过1.62的倾向,另外,延迟量难以提高,故不优选。另外,将拉伸温度设定为较低时,提高延迟量是优选的应对。接着的热处理中,处理温度优选为100~250℃,特别优选为180~245℃。
为了抑制延迟量的变动,优选薄膜的厚度不均要小。由于拉伸温度、拉伸倍率对薄膜的厚度不均造成较大影响,因此从厚度不均的观点出发,必须进行制膜条件的最佳化。特别是,为了提高延迟量、降低纵向拉伸倍率时,有时纵厚度不均变差。纵向的厚度不均在拉伸倍率的某特定的范围有变得非常差的区域,因此理想的是在脱离该范围后设定制膜条件。
聚酯薄膜的厚度不均优选5.0%以下、进一步优选4.5%以下、更进一步优选4.0%以下、特别优选3.0%以下。
如前所述,为了将聚酯薄膜的延迟量控制在特定范围,可以通过适宜设定拉伸倍率、拉伸温度、薄膜的厚度来进行。例如,拉伸倍率越高、拉伸温度越低、薄膜的厚度越厚,越容易得到高的延迟量。相反,拉伸倍率越低、拉伸温度越高、薄膜的厚度越薄,越容易得到低的延迟量。但是,若增厚薄膜的厚度,则厚度方向相位差容易变大。因此,理想的是薄膜厚度适宜设定为后述的范围。另外,需要在控制延迟量的基础上,对加工所必须的物性等进行研究来设定最终的制膜条件。
聚酯薄膜的厚度任意,优选为15~300μm的范围、更优选为15~200μm的范围。即使是低于15μm的厚度的薄膜,原理上也能得到1500nm以上的延迟量。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薄膜的力学特性的各向异性变得显著、变得容易产生裂纹、破损等,作为工业材料的实用性显著降低。特别优选的厚度的下限为25μm。另一方面,若偏振片保护膜的厚度的上限超过300μm,则偏光板的厚度将会变得过厚,不优选。从作为偏振片保护膜的实用性的观点出发,厚度的上限优选为200μm。特别优选厚度的上限为与通常的TAC薄膜同等程度的100μm。为了在上述厚度范围内,将延迟量控制为本发明的范围,作为薄膜基材使用的聚酯适合的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另外,作为向聚酯薄膜中配混紫外线吸收剂的方法,可以组合公知的方法来采用,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方法等进行配混:预先使用混炼挤出机,将经干燥的紫外线吸收剂和聚合物原料混合制作母料,在薄膜制膜时将规定的该母料和聚合物原料混合。
对于此时母料的紫外线吸收剂浓度,为了使紫外线吸收剂均匀地分散、并且经济地配混,优选设为5~30质量%的浓度。作为制作母料的条件,优选使用混炼挤出机、在挤出温度为聚酯原料的熔点以上且290℃以下的温度下挤出1~15分钟。超过290℃时会增大紫外线吸收剂的减少,另外,母料的粘度降低变大。在挤出时间1分钟以下时,紫外线吸收剂变得难以均匀混合。此时,可以根据需要添加稳定剂、色调调整剂、抗静电剂。
另外,优选将聚酯薄膜制成至少3层以上的多层结构,并在薄膜的中间层中添加紫外线吸收剂。中间层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3层结构的薄膜具体可以如下地进行制作。将作为外层用的聚酯的颗粒单独、将作为中间层用的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母料和聚酯的颗粒以规定的比例混合、干燥之后,供给到公知的熔融层叠用挤出机中,由狭缝状的模具挤出为片状,在铸造辊上冷却固化,从而制作未拉伸薄膜。即,使用2台以上的挤出机、3层的歧管或合流块(例如具有方型合流部的合流块),将构成两外层的薄膜层、构成中间层的薄膜层层叠,从管头挤出3层的片,利用铸造辊进行冷却,从而制作未拉伸薄膜。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将成为光学坏点的原因的、原料聚酯中所含有的异物除去,优选在熔融挤出时进行高精度过滤。熔融树脂的高精度过滤中使用的滤材的过滤颗粒尺寸(初始过滤效率95%)优选为15μm以下。若滤材的过滤颗粒尺寸超过15μm,则20μm以上的异物的除去容易变得不充分。
实施例
以下,参照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也可以在可适合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加以适宜变更来实施,这些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实施例中的物性的评价方法如下。
(1)聚酯薄膜的折射率
使用分子取向计(Oji Scientific Instruments Co.,Ltd.制,MOA-6004型分子取向计),求出薄膜的慢轴方向,以慢轴方向与测定用样品长边成为平行的方式,切出4cm×2cm的长方形,作为测定用样品。对于该样品,利用阿贝折射率计(ATAGO CO.,LTD,制,NAR-4T,测定波长589nm)求出正交的双轴的折射率(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快轴(与慢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Nx)、和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
(2)延迟量(Re)
延迟量为由薄膜上的正交的双轴的折射率的各向异性(△Nxy=|Nx-Ny|)与薄膜厚度d(nm)的积(△Nxy×d)定义的参数,是表示光学的各向同性、各向异性的标准。双轴的折射率的各向异性(△Nxy)通过以下方法求出。使用分子取向计(Oji ScientificInstruments Co.,Ltd.制、MOA-6004型分子取向计),求出薄膜的慢轴方向,以慢轴方向与测定用样品长边成为平行的方式,切出4cm×2cm的长方形,作为测定用样品。对于该样品,利用阿贝折射率计(ATAGO CO.,LTD,制、NAR-4T、测定波长589nm)求出正交的双轴的折射率(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与慢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Nx)、和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将前述双轴的折射率差的绝对值(|Nx-Ny|)作为折射率的各向异性(△Nxy)。对于薄膜的厚度d(nm),使用电测微计(Fine Liu off Corp.,制、Miritoron 1245D)进行测定,将单位换算为nm。根据折射率的各向异性(△Nxy)与薄膜的厚度d(nm)的积(△Nxy×d)求出延迟量(Re)。
(3)厚度方向延迟量(Rth)
厚度方向延迟量为表示从薄膜厚度方向截面观察时的2个双折射△Nxz(=|Nx-Nz|)、△Nyz(=|Ny-Nz|)分别乘以薄膜厚度d而得到的延迟量的平均的参数。利用与延迟量的测定同样的方法,求出Nx、Ny、Nz和薄膜厚度d(nm),算出(△Nxz×d)与(△Nyz×d)的平均值,求出厚度方向延迟量(Rth)。
(4)背光光源的发光光谱的测定
各实施例中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使用东芝株式会社制的REGZA43J10X。使用Hamamatsu Photonics K.K.制多通道分光器PMA-12测定该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光源(白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光谱,结果在450nm、535nm、630nm附近观察到具有峰顶的发光光谱。对于各峰顶的半值宽度(各波长区域中的具有峰强度最高的峰的半值宽度),分别地450nm的峰为17nm、535nm的峰为45nm、630nm的峰为2nm。需要说明的是,该光源中,在600nm以上且78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具有多个峰,但在该区域中以峰强度最高的630nm附近的峰来评价半值宽度。另外,光谱测定时的曝光时间设为20msec。
(5)虹斑观察
从正面和倾斜方向在暗处对各实施例中得到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目视观察,对于虹斑的发生有无,如以下那样进行判定。
○:未观察到虹斑
△:稍微观察到虹斑
×:观察到虹斑
××:明显观察到虹斑
(6)偏振片的折射率
利用阿贝折射计(ATAGO CO.,LTD,制,NAR-4T SOLID,测定波长589nm)测定偏振片的透光轴方向的折射率。
(制造例1-聚酯A)
对酯化反应罐进行升温,在到达200℃的时刻,投入对苯二甲酸86.4质量份及乙二醇64.6质量份,边搅拌边投入作为催化剂的三氧化锑0.017质量份、乙酸镁四水合物0.064质量份、三乙胺0.16质量份。接着,进行加压升温,在表压0.34MPa、240℃的条件下进行加压酯化反应后,使酯化反应罐恢复到常压,添加磷酸0.014质量份。进而,用15分钟升温至260℃,添加磷酸三甲酯0.012质量份。接着15分钟后,用高压分散机进行分散处理,15分钟后,将所得酯化反应产物移送到缩聚反应罐中,在280℃下、减压下进行缩聚反应。
缩聚反应结束后,用95%截止直径为5μm的NASLON制过滤器进行过滤处理,从喷嘴挤出为股线状,使用预先进行了过滤处理(孔径:1μm以下)的冷却水进行冷却、固化,切割成颗粒状。所得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A)的特性粘度为0.62dl/g,实质上不含有非活性颗粒及内部析出颗粒。(以后缩写为PET(A)。)
(制造例2-聚酯B)
将干燥的紫外线吸收剂(2,2’-(1,4-亚苯基)双(4H-3,1-苯并噁嗪-4-酮)10质量份、不含有颗粒的PET(A)(特性粘度为0.62dl/g)90质量份混合,使用混炼挤出机,得到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B)。(以后缩写为PET(B))
(制造例3-粘接性改性涂布液的制备)
通过常规方法进行酯交换反应及缩聚反应,制备作为二羧酸成分的(相对于二羧酸成分整体)对苯二甲酸46摩尔%、间苯二甲酸46摩尔%及5-磺基间苯二甲酸钠8摩尔%、作为二醇成分的(相对于二醇成分整体)乙二醇50摩尔%及新戊二醇50摩尔%的组成的水分散性含磺酸金属盐基的共聚聚酯树脂。接着,将水51.4质量份、异丙基醇38质量份、正丁基溶纤剂5质量份、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0.06质量份混合后,进行加热搅拌,达到77℃后,加入上述水分散性含磺酸金属盐基的共聚聚酯树脂5质量份,继续搅拌至树脂的块变没后,将树脂水分散液冷却至常温,得到固体成分浓度5.0质量%的均匀的水分散性共聚聚酯树脂液。进而,使聚集体二氧化硅颗粒(FUJI SILYSIA CHEMICAL LTD.制、SILYSIA 310)3质量份分散于水50质量份后,向上述水分散性共聚聚酯树脂液99.46质量份中加入SILYSIA 310的水分散液0.54质量份,边搅拌边加入水20质量份,得到粘接性改性涂布液。
(偏振片)
将碘水溶液中连续地染色过的厚度80μm的卷状的聚乙烯醇薄膜沿输送方向进行5倍拉伸,干燥,得到长条的偏振片。制作得到的偏振片的透光轴方向上的折射率为1.51。
(偏振片保护膜1)
将作为基材薄膜中间层用原料的不含颗粒的PET(A)树脂颗粒90质量份和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PET(B)树脂颗粒10质量份在135℃下进行6小时减压干燥(1Torr)后,向挤出机2(中间层II层用)供给,另外,通过常规方法将PET(A)干燥并分别向挤出机1(外层I层及外层III用)供给,在285℃下溶解。将该2种聚合物分别用不锈钢烧结体的滤材(公称过滤精度10μm颗粒95%截止)进行过滤,利用2种3层合流块进行层叠,自管头挤出为片状后,使用静电施加铸造法缠绕在表面温度30℃的铸造筒上进行冷却固化,制作未拉伸薄膜。此时,以I层、II层、III层的厚度的比成为10:80:10的方式调整各挤出机的排出量。
接着,通过逆转辊法以干燥后的涂布量为0.08g/m2的方式将上述粘接性改性涂布液涂布到该未拉伸PET薄膜的双面上后,在80℃下干燥20秒。
将该形成有涂布层的未拉伸薄膜导入到拉幅拉伸机中,边用夹具夹持薄膜的端部,边导入到温度125℃的热风区域,沿宽度方向拉伸至4.0倍。接着,在宽度方向保持拉伸的幅度的状态下,在温度225℃下处理10秒钟,进而在宽度方向进行3.0%的松弛处理,得到薄膜厚度约100μm的单轴拉伸PET薄膜。所得薄膜的Re为10300nm,Rth为12350nm,Re/Rth为0.83,Nx=1.588,Ny=1.691。
(偏振片保护膜2)
改变线速度并改变未拉伸薄膜的厚度,除此以外,与偏振片保护膜1同样地操作,进行制膜,得到薄膜厚度为约80μm的单轴拉伸PET薄膜。所得薄膜的Re为8080nm,Rth为9960nm,Re/Rth为0.81,Nx=1.589,Ny=1.690。
(偏振片保护膜3)
改变线速度并改变未拉伸薄膜的厚度,除此以外,与偏振片保护膜1同样地操作,进行制膜,得到薄膜厚度为约60μm的单轴拉伸PET薄膜。所得薄膜的Re为6060nm,Rth为7470nm,Re/Rth为0.81,Nx=1.589,Ny=1.690。
(偏振片保护膜4)
改变线速度并改变未拉伸薄膜的厚度,除此以外,与偏振片保护膜1同样地操作,进行制膜,得到薄膜厚度为约40μm的单轴拉伸PET薄膜。所得薄膜的Re为4160nm,Rth为4920nm,Re/Rth为0.85,Nx=1.587,Ny=1.691。
(偏振片保护膜5)
使用经过加热的辊组和红外线加热器,将由与偏振片保护膜1同样的方法制作的未拉伸薄膜加热至105℃,之后利用有圆周速度差的辊组沿行进方向拉伸1.5倍后,导入至温度130℃的热风区域,沿宽度方向拉伸4.0倍,利用与偏振片保护膜1同样的方法,得到薄膜厚度约100μm的双轴拉伸PET薄膜。所得薄膜的Re为7820nm,Rth为13890nm,Re/Rth为0.56,Nx=1.608,Ny=1.686。
(偏振片保护膜6)
使用经过加热的辊组和红外线加热器,将由与偏振片保护膜1同样的方法制作的未拉伸薄膜加热至105℃,之后利用有圆周速度差的辊组沿行进方向拉伸2.0倍后,导入至温度135℃的热风区域,沿宽度方向拉伸4.0倍,利用与偏振片保护膜1同样的方法,得到薄膜厚度约100μm的双轴拉伸PET薄膜。所得薄膜的Re为6400nm,Rth为14600nm,Re/Rth为0.44,Nx=1.617,Ny=1.681。
(偏振片保护膜7)
使用经过加热的辊组和红外线加热器,将由与偏振片保护膜1同样的方法制作的未拉伸薄膜加热至105℃,之后利用有圆周速度差的辊组沿行进方向拉伸2.8倍后,导入至温度140℃的热风区域,沿宽度方向拉伸4.0倍,利用与偏振片保护膜1同样的方法,得到薄膜厚度约100μm的双轴拉伸PET薄膜。所得薄膜的Re为5400nm,Rth为15900nm,Re/Rth为0.34,Nx=1.631,Ny=1.685。
(偏振片保护膜8)
使用经过加热的辊组和红外线加热器,将由与偏振片保护膜1同样的方法制作的未拉伸薄膜加热至105℃,之后利用有圆周速度差的辊组沿行进方向拉伸3.3倍后,导入至温度140℃的热风区域,沿宽度方向拉伸4.0倍,利用与偏振片保护膜1同样的方法,得到薄膜厚度约100μm的双轴拉伸PET薄膜。所得薄膜的Re为4800nm,Rth为16700nm,Re/Rth为0.29,Nx=1.640,Ny=1.688。
使用偏振片保护膜1~8如后述那样制成液晶显示装置。
(实施例1)
在包含PVA和碘的偏振片的单侧以偏振片的透光轴与薄膜的快轴成为平行的方式贴附偏振片保护膜1,在其相反的面贴附TAC薄膜(Fujifilm Corporation制,厚度80μm),制成偏光板1。将东芝株式会社制的REGZA43J10X的可视侧的偏光板以聚酯薄膜成为与液晶相反侧(远端)的方式置换为上述偏光板1,制成液晶显示装置。需要说明的是,以偏光板1的透光轴的方向与置换前的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相同的方式进行置换。
(实施例2)
在包含PVA和碘的偏振片的单侧以偏振片的透光轴与薄膜的快轴成为平行的方式贴附偏振片保护膜2,在其相反的面贴附TAC薄膜(Fujifilm Corporation制,厚度80μm),制成偏光板2。将偏光板1改变为偏光板2,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成液晶显示装置。
(实施例3)
在包含PVA和碘的偏振片的单侧以偏振片的透光轴与薄膜的快轴成为平行的方式贴附偏振片保护膜3,在其相反的面贴附TAC薄膜(Fujifilm Corporation制,厚度80μm),制成偏光板3。将偏光板1改变为偏光板3,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成液晶显示装置。
(实施例4)
在包含PVA和碘的偏振片的单侧以偏振片的透光轴与薄膜的快轴成为平行的方式贴附偏振片保护膜3,在其相反的面贴附TAC薄膜(Fujifilm Corporation制,厚度80μm),制成偏光板3。将东芝株式会社制的REGZA43J10X的光源侧的偏光板以聚酯薄膜成为与液晶相反侧(远端)的方式置换为上述偏光板3,制成液晶显示装置。需要说明的是,以偏光板3的透光轴的方向与置换前的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相同的方式进行置换。
(实施例5)
在包含PVA和碘的偏振片的单侧以偏振片的透光轴与薄膜的快轴成为平行的方式贴附偏振片保护膜3,在其相反的面贴附TAC薄膜(Fujifilm Corporation制,厚度80μm),制成偏光板3。将东芝株式会社制的REGZA43J10X的可视侧和光源侧的偏光板以聚酯薄膜成为与液晶相反侧(远端)的方式置换为上述偏光板3,制成液晶显示装置。需要说明的是,以偏光板3的透光轴的方向与置换前的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相同的方式进行置换。
(实施例6)
在包含PVA和碘的偏振片的单侧以偏振片的透光轴与薄膜的快轴成为平行的方式贴附偏振片保护膜4,在其相反的面贴附TAC薄膜(Fujifilm Corporation制,厚度80μm),制成偏光板4。将偏光板1改变为偏光板4,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成液晶显示装置。
(实施例7)
在包含PVA和碘的偏振片的单侧以偏振片的透光轴与薄膜的快轴成为平行的方式贴附偏振片保护膜5,在其相反的面贴附TAC薄膜(Fujifilm Corporation制,厚度80μm),制成偏光板5。将偏光板1改变为偏光板5,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成液晶显示装置。
(实施例8)
在包含PVA和碘的偏振片的单侧以偏振片的透光轴与薄膜的快轴成为平行的方式贴附偏振片保护膜6,在其相反的面贴附TAC薄膜(Fujifilm Corporation制,厚度80μm),制成偏光板6。将偏光板1改变为偏光板6,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成液晶显示装置。
(比较例1)
在包含PVA和碘的偏振片的单侧以偏振片的透光轴与薄膜的快轴成为垂直的方式贴附偏振片保护膜1,在其相反的面贴附TAC薄膜(Fujifilm Corporation制,厚度80μm),制成偏光板7。将东芝株式会社制的REGZA43J10X的可视侧的偏光板以聚酯薄膜成为与液晶相反侧(远端)的方式置换为上述偏光板7,制成液晶显示装置。需要说明的是,以偏光板7的透光轴的方向与置换前的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相同的方式进行置换。
(比较例2)
在包含PVA和碘的偏振片的单侧以偏振片的透光轴与薄膜的快轴成为垂直的方式贴附偏振片保护膜2,在其相反的面贴附TAC薄膜(Fujifilm Corporation制,厚度80μm),制成偏光板8。将偏光板7改变为偏光板8,除此之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操作,制成液晶显示装置。
(比较例3)
在包含PVA和碘的偏振片的单侧以偏振片的透光轴与薄膜的快轴成为垂直的方式贴附偏振片保护膜3,在其相反的面贴附TAC薄膜(Fujifilm Corporation制,厚度80μm),制成偏光板9。将偏光板7改变为偏光板9,除此之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操作,制成液晶显示装置。
(比较例4)
在包含PVA和碘的偏振片的单侧以偏振片的透光轴与薄膜的快轴成为垂直的方式贴附偏振片保护膜3,在其相反的面贴附TAC薄膜(Fujifilm Corporation制,厚度80μm),制成偏光板9。将东芝株式会社制的REGZA43J10X的光源侧的偏光板以聚酯薄膜成为与液晶相反侧(远端)的方式置换为上述偏光板9,制成液晶显示装置。需要说明的是,以偏光板9的透光轴的方向与置换前的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相同的方式进行置换。
(比较例5)
在包含PVA和碘的偏振片的单侧以偏振片的透光轴与薄膜的快轴成为垂直的方式贴附偏振片保护膜3,在其相反的面贴附TAC薄膜(Fujifilm Corporation制,厚度80μm),制成偏光板9。将东芝株式会社制的REGZA43J10X社制的可视侧和光源侧的偏光板以聚酯薄膜成为与液晶相反侧(远端)的方式置换为上述偏光板9,制成液晶显示装置。需要说明的是,以偏光板9的透光轴的方向与置换前的偏光板的透光轴的方向相同的方式进行置换。
(比较例6)
在包含PVA和碘的偏振片的单侧以偏振片的透光轴与薄膜的快轴成为垂直的方式贴附偏振片保护膜4,在其相反的面贴附TAC薄膜(Fujifilm Corporation制,厚度80μm),制成偏光板10。将偏光板7改变为偏光板10,除此之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操作,制成液晶显示装置。
(比较例7)
在包含PVA和碘的偏振片的单侧以偏振片的透光轴与薄膜的快轴成为平行的方式贴附偏振片保护膜7,在其相反的面贴附TAC薄膜(Fujifilm Corporation制,厚度80μm),制成偏光板11。将偏光板7改变为偏光板11,除此之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操作,制成液晶显示装置。
(比较例8)
在包含PVA和碘的偏振片的单侧以偏振片的透光轴与薄膜的快轴成为平行的方式贴附偏振片保护膜8,在其相反的面贴附TAC薄膜(Fujifilm Corporation制,厚度80μm),制成偏光板12。将偏光板7改变为偏光板12,除此之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操作,制成液晶显示装置。
对于各实施例中得到的液晶显示装置,将测定虹斑观察的结果示于以下的表1。
[表1]
Figure BDA000301314453000028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和偏光板可以确保在任意观察角度下虹状色斑的产生均被显著抑制的良好的可视性,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极其高。

Claims (8)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背光光源、2个偏光板和配置于所述2个偏光板之间的液晶单元,
所述背光光源为具有Mn4+活化氟化物络合物荧光体的白色发光二极管,
所述偏光板中的至少一个偏光板是在偏振片的至少一个面上层叠具有1500nm~30000nm的延迟量的聚酯薄膜而得到的,与所述偏振片的透光轴平行的方向的、所述聚酯薄膜的折射率为1.53~1.6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Mn4+活化氟化物络合物荧光体的组成式为K2SiF6:Mn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偏振片的透光轴方向上的折射率跟与所述偏振片的透光轴平行的方向上的所述聚酯薄膜的折射率之差为0.12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与所述偏振片的透光轴平行的方向的、所述聚酯薄膜的折射率为1.53~1.617。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与所述偏振片的透光轴平行的方向的、所述聚酯薄膜的折射率为1.53~1.61。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与所述偏振片的透光轴平行的方向的、所述聚酯薄膜的折射率为1.53~1.60。
7.一种具有由白色发光二极管形成的背光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偏光板,其是在偏振片的至少一个面上层叠聚酯薄膜而得到的偏光板,
所述聚酯薄膜具有1500nm~30000nm的延迟量,
与所述偏振片的透光轴平行的方向的、所述聚酯薄膜的折射率为1.53~1.62,
所述白色发光二极管具有Mn4+活化氟化物络合物荧光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由白色发光二极管形成的背光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用偏光板,其中,所述Mn4+活化氟化物络合物荧光体的组成式为K2SiF6:Mn4+
CN202110381422.8A 2015-07-16 2016-07-11 液晶显示装置和偏光板 Pending CN1131263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41978 2015-07-16
JP2015141978 2015-07-16
JP2016052398 2016-03-16
JP2016-052398 2016-03-16
CN201680040867.7A CN107850805B (zh) 2015-07-16 2016-07-11 液晶显示装置和偏光板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0867.7A Division CN107850805B (zh) 2015-07-16 2016-07-11 液晶显示装置和偏光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26355A true CN113126355A (zh) 2021-07-16

Family

ID=5775733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0867.7A Active CN107850805B (zh) 2015-07-16 2016-07-11 液晶显示装置和偏光板
CN202110381422.8A Pending CN113126355A (zh) 2015-07-16 2016-07-11 液晶显示装置和偏光板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0867.7A Active CN107850805B (zh) 2015-07-16 2016-07-11 液晶显示装置和偏光板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3) JP6965746B2 (zh)
KR (2) KR102501923B1 (zh)
CN (2) CN107850805B (zh)
TW (2) TWI774173B (zh)
WO (1) WO20170104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01923B1 (ko) * 2015-07-16 2023-02-23 도요보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편광판
JP7070539B2 (ja) * 2017-02-28 2022-05-18 東洋紡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WO2018159568A1 (ja) * 2017-02-28 2018-09-07 東洋紡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WO2020071282A1 (ja) * 2018-10-02 2020-04-09 東洋紡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偏光板およ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CN112694845A (zh) * 2020-12-24 2021-04-23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幕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JP7136401B1 (ja) 2021-03-24 2022-09-13 東洋紡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におけるバックライト光源と偏光板の組合せを選択する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33114A (ja) * 2006-03-02 2007-09-13 Nippon Zeon Co Ltd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1059488A (ja) * 2009-09-11 2011-03-24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2981203A (zh) * 2012-01-27 2013-03-2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层积体、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3547961A (zh) * 2011-05-18 2014-01-29 东洋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偏光板和偏振片保护膜
JP2015055680A (ja) * 2013-09-10 2015-03-2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偏光板、偏光板の製造方法、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偏光板の光透過率改善方法
CN104508545A (zh) * 2012-07-30 2015-04-08 东洋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偏光板和偏振片保护膜
US20150131043A1 (en) * 2013-11-13 2015-05-14 Nichia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selecting color fil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79306B1 (ko) * 2000-03-23 2007-11-23 다이셀 가가꾸 고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투과형 광산란 쉬이트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JP4341163B2 (ja) 2000-10-10 2009-10-0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製造方法、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205773A (ja) 2002-12-25 2004-07-22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偏光板、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4352705B2 (ja) 2003-01-14 2009-10-28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と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300210A (ja) * 2003-03-28 2004-10-2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その塗膜、反射防止膜、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6276697A (ja) * 2005-03-30 2006-10-1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位相差フィルム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1242294B1 (ko) * 2005-08-30 2013-03-13 코니카 미놀타 어드밴스드 레이어즈 인코포레이티드 셀룰로오스에스테르 필름, 편광판 및 표시 장치
JP5682104B2 (ja) * 2008-09-05 2015-03-11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蛍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と、その蛍光体を用いた蛍光体含有組成物及び発光装置、並びに、その発光装置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JP2011186290A (ja) * 2010-03-10 2011-09-2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798189B2 (en) 2010-06-22 2017-10-24 Toyobo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polarizer and protective film
JP2012203211A (ja) 2011-03-25 2012-10-22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1947854B1 (ko) * 2011-11-29 2019-02-13 도요보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액정표시장치, 편광판 및 편광자 보호 필름
JP5804079B2 (ja) * 2011-11-29 2015-11-04 東洋紡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偏光板およ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KR101273789B1 (ko) * 2012-04-19 2013-06-11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방현성 필름,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US20130335677A1 (en) 2012-06-15 2013-12-19 Apple Inc. Quantum Dot-Enhanced Display Having Dichroic Filter
JP5615987B2 (ja) * 2013-02-07 2014-10-2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膜を有する光学積層体
KR20150027684A (ko) * 2013-08-29 2015-03-1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편광판,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6155993B2 (ja) 2013-09-05 2017-07-05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及び発光装置の組合せの選択方法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150035065A (ko) * 2013-09-27 2015-04-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불소계 형광체를 사용한 표시 장치
JP6448182B2 (ja) 2013-09-30 2019-01-0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偏光板複合体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セットの製造方法、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の視認性改善方法
JP6151373B2 (ja) 2013-11-08 2017-06-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KR20150135935A (ko) * 2014-05-26 2015-12-04 우리이앤엘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170042668A (ko) * 2014-09-30 2017-04-19 코니카 미놀타 가부시키가이샤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JP6441636B2 (ja) * 2014-10-14 2018-12-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用モジュー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7077025B (zh) * 2014-10-30 2021-07-20 东洋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和偏光板
KR102501923B1 (ko) 2015-07-16 2023-02-23 도요보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편광판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33114A (ja) * 2006-03-02 2007-09-13 Nippon Zeon Co Ltd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1059488A (ja) * 2009-09-11 2011-03-24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3547961A (zh) * 2011-05-18 2014-01-29 东洋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偏光板和偏振片保护膜
CN102981203A (zh) * 2012-01-27 2013-03-2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层积体、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4508545A (zh) * 2012-07-30 2015-04-08 东洋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偏光板和偏振片保护膜
JP2015055680A (ja) * 2013-09-10 2015-03-2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偏光板、偏光板の製造方法、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偏光板の光透過率改善方法
CN105518496A (zh) * 2013-09-10 2016-04-2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偏光片、偏光片的制造方法、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偏光片的透光率改善方法
US20150131043A1 (en) * 2013-11-13 2015-05-14 Nichia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selecting color fil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10444A1 (ja) 2017-01-19
TWI774173B (zh) 2022-08-11
KR20180023953A (ko) 2018-03-07
KR20220027274A (ko) 2022-03-07
TW202115442A (zh) 2021-04-16
JP2021144247A (ja) 2021-09-24
JP2023153884A (ja) 2023-10-18
TW201704825A (zh) 2017-02-01
CN107850805B (zh) 2021-03-23
JP7331886B2 (ja) 2023-08-23
JP6965746B2 (ja) 2021-11-10
KR102501923B1 (ko) 2023-02-23
TWI715600B (zh) 2021-01-11
CN107850805A (zh) 2018-03-27
JPWO2017010444A1 (ja) 2018-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0102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7003562B (zh) 液晶显示装置和偏光板
CN107656332B (zh) 液晶显示装置、偏振板及偏振片保护膜
CN107850805B (zh) 液晶显示装置和偏光板
CN107077025B (zh) 液晶显示装置和偏光板
CN110300918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10312961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10446954B (zh) 液晶显示装置、偏光板和偏振片保护膜
CN108169955B (zh) 液晶显示装置
KR102531940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편광판
JP2016157116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687429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687429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6157117A (ja) 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