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14802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14802A
CN113114802A CN202110345937.2A CN202110345937A CN113114802A CN 113114802 A CN113114802 A CN 113114802A CN 202110345937 A CN202110345937 A CN 202110345937A CN 113114802 A CN113114802 A CN 1131148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display
electronic device
lens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4593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14802B (zh
Inventor
谢正雄
曾海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4593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148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14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148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148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148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本体,具有第一显示屏;第二显示屏,与所述本体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模式下,所述第二显示屏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屏;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使用模式下,所述第二显示屏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显示屏错开,所述第二显示屏的显示面的朝向在所述第一使用模式和所述第二使用模式相同。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是人们经常使用的结构。然而,电子设备主要通过显示屏显示,电子设备的显示模式单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本体,具有第一显示屏;
第二显示屏,与所述本体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模式下,所述第二显示屏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屏;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使用模式下,所述第二显示屏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显示屏错开,所述第二显示屏的显示面的朝向在所述第一使用模式和所述第二使用模式相同。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显示屏是透明显示屏,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模式下,所述第一显示屏能够透过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使用模式下,所述第二显示屏的至少部分能够显示。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本体,至少部分凸出所述本体的表面;所述第二显示屏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本体可转动地连接;
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包括镜头;所述镜头设置于所述连接件内,所述镜头与所述第一显示屏位于所述本体的同侧,所述镜头处于显露状态。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连接导线,设置于所述连接件内;所述第二显示屏通过所述连接导线与所述本体电连接;
第三显示屏,覆盖所述镜头,具有透明状态和显示状态;其中,所述镜头工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显示屏呈透明状态;所述镜头非工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显示屏能够呈显示状态;
其中,所述第三显示屏贴设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三显示屏设置于第二显示屏的第三通孔内;或,所述第二显示屏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三显示屏。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包括镜头;所述镜头设置于所述本体,所述镜头与所述第一显示屏位于所述本体的同侧,所述镜头处于显露状态;
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模式下,外界环境的光线能够透过所述第二显示屏进入所述镜头。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摄像头处于工作状态、以及第二显示屏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显示屏的第二区域处于透明状态,所第二显示屏的其余区域处于显示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第二显示屏与所述镜头对应的区域。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显示屏与所述本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控制器,与所述检测组件电连接,用于基于所述检测组件检测到的所述第二显示屏与所述本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控制所述第二显示屏的第一区域具有显示功能,控制所述第二显示屏的其余区域具有触控功能;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二显示屏与所述第一显示屏错开的区域,所述第二显示屏的其余区域的触控制功能与其覆盖的所述第一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对应。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模式下,所述第二显示屏和所述本体之间的夹角为0度;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使用模式下,所述第二显示屏和所述本体之间的夹角为180度;
所述第二显示屏包括:
显示部,与所述本体可转动地连接,具有显示功能;
金属框体,围设于所述显示部的周部,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部。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二使用模式下,所述第二显示屏能够向靠近所述第一显示屏侧移动至与所述第二显示屏满足共面条件。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使用模式下,所述第一显示屏用于触控操作,所述第二显示屏的至少部分用于显示;
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使用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二显示屏的触控功能能够触控所述第一显示屏的对应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本体,具有第一显示屏;第二显示屏,与所述本体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模式下,所述第二显示屏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屏;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使用模式下,所述第二显示屏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显示屏错开,所述第二显示屏的显示面的朝向在所述第一使用模式和所述第二使用模式相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爆炸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爆炸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爆炸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二示屏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爆炸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1、第一通孔;102、第二通孔;103、第二通槽;110、本体;111、第一显示屏;112、调整件;113、沉槽;120、第二显示屏;121、显示部;122、金属框体;123、第二区域;130、连接件;131、固定部分;132、活动部分;140、摄像头;141、镜头;150、连接导线;160、第三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申请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记载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第三”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本体110和第二显示屏120。本体110具有第一显示屏111;第二显示屏120与所述本体110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模式下,所述第二显示屏120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屏111;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使用模式下,所述第二显示屏120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显示屏111错开,所述第二显示屏120的显示面的朝向在所述第一使用模式和所述第二使用模式相同;电子设备能够通过第一显屏和第二显屏显示,增加了电子设备的显示模式,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适应能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也可以为游戏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本体11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本体110可以为长方体状结构。又例如,本体110可以为板状结构。作为一示例,本体110为手机的处理器所在的本体110。
这里,第一显示屏111可以用于显示信息,第一显示屏111也可以用于输入操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屏120可以用于显示信息,也可以用于输入操作。
这里,第二显示屏120的结构不作限定,只要第二显示屏120能够显示信息即可。作为一示例,第二显示屏120整体均为显示屏结构。作为又一示例,如图9所示,第二显示屏120可以包括:显示部121和金属框体122。显示部121与所述本体110可转动地连接,显示部121具有显示功能;金属框体122围设于所述显示部121的周部,金属框体122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部121;以便通过金属框体122提高第二显示屏120的强度。
这里,第二显示屏120与本体110可转动地连接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例如,第二显示屏120与本体110可以通过转轴结构实现可转动地连接。
这里,第二显示屏120的面积和第一显示屏111的面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作为一示例,第二显示屏120的面积比第一显示屏111的面积大,第二显示屏120的面积与本体110设置第一显示屏111的面的面积相同。
这里,第二显示屏120可以是透明显示屏,也可以是常规不透明显示屏。
需要注意是,第二显示屏120是透明显示屏的情况,第二显示屏120在无信息显示的情况下,第二显示屏120类似于透明盖板;第二显示屏120在有显示信息的情况下,第二显示屏120为非透明结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模式下,所述第二显示屏120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屏111;这里,所述第二显示屏120可以完全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屏111,以便第二显示屏120和第一显示屏111形成层叠的模式,减小电子设备的占用空间,便于电子设备的携带。
这里,第二显示屏120是透明显示屏,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模式下,所述第一显示屏111能够透过所述第二显示屏120显示;这里,第二显示屏120作为保护盖板,能够保护第一显示屏111,防止第一显示屏111被磕碰。
这里,第二显示屏120也可以具有触控功能,以便通过第二显示屏120触控所述第一显示屏111的对应显示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显示屏120的触控制功能可以基于第二显示屏120内的导线实现,这里的导线直径小于设定值使光线能够绕过导线,具有触控功能的第二显示屏120能够处于透明状态。
这里,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模式下,所述第二显示屏120和所述本体110之间的夹角可以为0度,也可以大体为0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使用模式下,所述第二显示屏120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显示屏111错开,以便通过第一显示屏111和第二显示屏120能够同时显示,增大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面积。
这里,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使用模式下,所述第二显示屏120和所述本体110之间的夹角不作限定。例如,如图2和图3所法,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使用模式下,所述第二显示屏120和所述本体110之间的夹角可以为180度。又例如,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使用模式下,所述第二显示屏120和所述本体110之间的夹角可以为90度。
这里,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显示屏120的显示面的朝向在所述第一使用模式和所述第二使用模式相同;也即,第二显示屏120的显示面一直处于能够显示状态。
作为一示例,第二显示屏120与本体110可以通过转轴结构实现可转动地连接。转轴结构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二显示屏120的厚度方向相同,转轴结构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本体110的厚度方向相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检测组件和控制器。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显示屏120与所述本体110之间的相对位置;控制器与所述检测组件电连接,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检测组件检测到的所述第二显示屏120与所述本体110之间的相对位置,控制所述第二显示屏120的第一区域具有显示功能,控制所述第二显示屏120的其余区域具有触控功能;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二显示屏120与所述第一显示屏111错开的区域,所述第二显示屏120的其余区域的触控制功能与其覆盖的所述第一显示屏111的显示内容对应,以便既能够通过第二显示屏120的第一区域显示,又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显示屏120的其余区域触控第一显示屏111。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二显示屏120和第一显示屏111电连接,所述第二显示屏120的其余区域的触控制功能与其覆盖的所述第一显示屏111的显示内容对应,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显示屏120的其余区域的触控制功能触控第一显示屏111的对应显示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第二显示屏120的其余区域为透明状态。
在本实现方式中,检测组件的结构不作限定,只要能够检测所述第二显示屏120与所述本体110之间的相对位置即可。例如,检测组件可以包括角度传感器,通过角度传感器检测第二显示屏120相对于本体110转动的角度而确定所述第二显示屏120与所述本体110之间的相对位置。又例如,检测组件还可以包括距离传感器,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第二显示屏120的第一位置和本体110的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而确定所述第二显示屏120与所述本体110之间的相对位置;第二显示屏120的第一位置为非第二显示屏120和本体110转动连接处的位置。本体110的第二位置为非本体110和第二显示屏120转动连接处的位置。
在本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二显示屏120与所述第一显示屏111错开的区域,第二显示屏120与所述本体110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同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区域不同,控制器中可以存储有第二显示屏120与所述本体110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第一区域对应关系,控制器能够基于第二显示屏120与所述本体110之间的相对位置确定第一区域,控制所述第二显示屏120的第一区域具有显示功能,以便通过第二显示屏120的第一区域显示;同时,控制器能够基于第二显示屏120与所述本体110之间的相对位置确定第二显示屏120的其余区域,控制所述第二显示屏120的其余区域具有触控功能,以便通过第二显示屏120触控第一显示屏111。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连接件130,连接件130设置于所述本体110,连接件130的至少部分凸出所述本体110的表面;所述第二显示屏120通过所述连接件130与所述本体110可转动地连接。
在本实现方式中,连接件13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连接件130可以为柱状结构,连接件130的第一端固定于本体110,连接件130的第二端凸出所述本体110的表面。当然,连接件130也可以为设置于本体110的凸台结构。
例如,如图4所示,第二显示屏120设置有第一通孔101,连接件130凸出所述本体110的表面的部分插设于第一通孔101内,连接件130凸出所述本体110的表面的部分为柱状结构,第二显示屏120通过连接件130凸出所述本体110的表面的部分插设于第一通孔101而与所述本体110可转动地连接。
又例如,如图5和图6所示,连接件130可以包括固定部分131和活动部分132;活动部分132设置有第二通孔102,活动部分132通过第二通孔102套设于固定部分131之外而相对于固定部分131能够转动,活动部分132的表面与第二显示屏120的背面连接;第二显示屏120通过活动部分132相对于固定部分131转动而相对于本体110能够转动。
在本示例中,活动部分132的表面与第二显示屏120的背面连接的方式不作限定。例如,活动部分132的表面与第二显示屏120的背面通过粘接胶固定连接。作为一示例,活动部分132的表面与第二显示屏120的背面通过点胶方式固定连接。
这里,第二显示屏120的显示面是指第二显示屏120远离本体110侧的表面,第二显示屏120的背面是指第二显示屏120靠近本体110侧的表面;第二显示屏120的显示面和第二显示屏120的背面背对设置。
在本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摄像头140。所述摄像头140包括镜头141。所述镜头141与所述第一显示屏111位于所述本体110的同侧,镜头141处于显露状态,以便镜头141能够采集第一显示屏111的显示方向的图像。
这里,摄像头140用于通过镜头141采集图像。
这里,镜头141处于显露状态是指镜头141处的外界光线未被遮挡,以便外界光线能够进入镜头141而成像。镜头141的外表面可以凸出于本体110的表面,镜头141的外表面也可以凹陷于本体110的表面,镜头141的外表面也可以与本体110的表面满足共面条件。这时,共面条件是指共面或大体共面。
这里,镜头141的设置位置不作限定。
示例一,镜头141可以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30内,以便连接件130既用于连接第二显示屏120和本体110,又用于容纳镜头141。
在示例一中,摄像头140除去镜头141的部分可以设置于本体110内。
在示例一中,镜头141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30内的方式不作限定。
例如,如图4所示,连接件130内可以设置有第一通槽,镜头141插设于第一通槽内。
在本示例中,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三显示屏160,第三显示屏160贴设于所述连接件130的第一表面,第三显示屏160覆盖所述镜头141,第三显示屏160具有透明状态和显示状态;其中,所述镜头141工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显示屏160呈透明状态,以便通过第三显示屏160保护镜头141,防止杂物进入镜头141的表面,影响镜头141采集图像;所述镜头141非工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显示屏160能够呈显示状态,以便第三显示屏160也能够显示信息,增大电子设备显示屏的面积。
当然,也可以通过在所述连接件130的第一表面设置透明盖板来保护镜头141。
这里,第三显示屏160位于第一通孔101内,第三显示屏160的外表面可以与第二显示屏120的显示面满足共面条件。
在本示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连接导线150,连接导线150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30内;所述第二显示屏120通过所述连接导线150与所述本体110电连接。
这里,连接导线150可以设置于第一通槽内。
这里,连接导线150与所述第二显示屏120连接的方式不作限定。例如,连接导线150与第二显示屏120的背面连接,这里,连接导线150可以与第二显示屏120的背面靠近所述第一通孔101的区域连接。又例如,连接件130凸出所述本体110的表面的部分设置有第一连接凸点,连接导线150与第一连接凸点电连接,第二显示屏120具有设置于第一通孔101内的第二连接凸点,第二连接凸点与第二显示屏120电连接,第二连接凸点和第一连接凸点对接而电连接。
又例如,如图5和图6所示,固定部分131内可以设置有第二通槽103,镜头141插设于第二通槽103内。
在本示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显示屏120可以设置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与第二通槽103的位置对应。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三显示屏160,第三显示屏160设置于所述第三通孔内,第三显示屏160覆盖所述镜头141,第三显示屏160具有透明状态和显示状态;其中,所述镜头141工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显示屏160呈透明状态,以便通过第三显示屏160保护镜头141,防止杂物进入镜头141的表面,影响镜头141采集图像;所述镜头141非工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显示屏160能够呈显示状态,以便第三显示屏160也能够显示信息,增大电子设备显示屏的面积。
当然,也可以通过在所述第三通孔内设置透明盖板来保护镜头141。
在本示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显示屏120也可以不设置有第三通孔,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三显示屏160,其中,第二显示屏120与第二通槽103对应的部分形成第三显示屏160;第三显示屏160覆盖所述镜头141,第三显示屏160具有透明状态和显示状态;其中,所述镜头141工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显示屏160呈透明状态,以便通过第三显示屏160保护镜头141,防止杂物进入镜头141的表面,影响镜头141采集图像;所述镜头141非工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显示屏160能够呈显示状态,以便第三显示屏160也能够显示信息,增大电子设备显示屏的面积;同时,由于第二显示屏120与第二通槽103对应部分形成第三显示屏160,第二显示屏120的其余部分和第三显示屏160为同一显示屏的不同部分,在不使用镜头141的情况下,第三显示屏160和第二显示屏120的其余部分能够无分隔线整体显示。这里,第二显示屏120的其余部分是指第二显示屏120除去第三显示屏160的剩余部分。
在本示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连接导线150,连接导线150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30内;所述第二显示屏120通过所述连接导线150与所述本体110电连接。
这里,连接导线150可以设置于第二通槽103内。
这里,连接导线150与所述第二显示屏120连接的方式不作限定。例如,连接导线150与第二显示屏120的背面连接,这里,连接导线150可以与第二显示屏120的背面靠近第二通槽103的区域连接。又例如,固定部分131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三连接凸点,连接导线150与第三连接凸点电连接,活动部分132具有设置于第二通孔102内的第四连接凸点,第四连接凸点和第三连接凸点对接而电连接,第四连接凸点与第二显示屏120电连接。
需要注意的是,图4、图5和图6为电子设备的爆炸图,摄像头140除去镜头141的剩余部分均设置于本体110内,摄像头140除去镜头141的剩余部分并未显露于本体110的表面。
示例二,所述镜头141设置于所述本体110;也即,镜头141没有设置于连接件130内。
在示例二中,镜头141的具体位置不作限定。作为一示例,镜头141位于靠近连接件130侧。
在示例二中,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模式下,外界环境的光线能够透过所述第二显示屏120进入所述镜头141。
在示例二中,摄像头140工作的情况下,第二显示屏120可以整个屏处于透明状态,第二显示屏120也可以仅有第二区域123处于透明状态,以便摄像头140工作和第二显示屏120显示互不影响。
这里,第二区域123是指第二显示屏120与镜头141对应的区域。
作为一示例,如图7所示,摄像头140处于工作状态、以及第二显示屏120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控制器控制第二区域123处于透明状态。这里,控制器通过控制第二区域123处于非显示状态而处于透明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第二显示屏120相对于本体110能够转动,第二区域123为非固定区域,第二显示屏120相对于本体110转动的角度不同,第二区域123不同。
这里,能够通过控制器和检测组件确定第二区域123。例如,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显示屏120与所述本体110之间的相对位置;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检测组件检测到的所述第二显示屏120与所述本体110之间的相对位置确定第二区域123,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二区域123处于透明状态,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显示屏120的其余区域处于显示状态。
在示例二中,连接件130的部分可以插设于第二显示屏120,如图7所示。连接件130也可以未插设于第二显示屏120内,如图8所示。作为一示例,第二显示屏120的背面与活动部分132的表面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二使用模式下,所述第二显示屏120能够向靠近所述第一显示屏111侧移动至与所述第二显示屏120满足共面条件;以便第二显示屏120和第一显示屏111能够在同一面上同时显示。
在本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二使用模式下,所述第二显示屏120和所述本体110之间的夹角可以为180度。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二显示屏120能够向靠近所述第一显示屏111侧移动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
例如,如图10所示,本体110设置有沉槽113,第二显示屏120能够以第一方向移动至所述第二显示屏120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沉槽113内;其中,第一方向为所述本体110的厚度方向。
在本示例中,第二显示屏120的第一部分为第二显示屏120与本体110在第一方向重叠的部分。
在本示例中,第二显示屏120能够以第一方向移动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
作为一示例,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连接件130的情况下,连接件130相对于本体110能够以第一方向;这里,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连接件130以第一方向移动,控制器与第一驱动件电连接,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显示屏120与所述本体110之间的相对位置,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检测组件检测到的所述第二显示屏120与所述本体110之间的相对位置确定电子设备处于第二使用模式,控制第一驱动件驱动连接件130以第一方向,第二显示屏120随着连接件130移动而移动。
这里,第一驱动件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一驱动件可以为第一电机。
当然,也可以通过外力使连接件130相对于本体110移动。
这里,连接件130可以通过滑道结构相对于本体110以第一方向移动。
又例如,如图11所示,第二显示屏120能够以第二方向移动至所述第二显示屏120与本体110在第一方向错开;第二显示屏120和本体110错的情况下,第二显示屏120能够以第一方向移动至与第一显示屏111共面;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在本示例中,第二显示屏120能够以第二方向移动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
作为一示例,如图11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连接件130的情况下,本体110具有调整件112,调整件112相对于本体110能够以第二方向移动,连接件130设置于调整件112,连接件130相对于调整件112能够以第一方向;这里,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连接件130以第一方向移动,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调整件112以第二方向移动,控制器分别与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电连接,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显示屏120与所述本体110之间的相对位置,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检测组件检测到的所述第二显示屏120与所述本体110之间的相对位置确定电子设备处于第二使用模式,控制第二驱动件驱动调整件112以第二方向至所述第二显示屏120与本体110在第一方向错开,再控制连接件130以第一方向移动至第二显示屏120与第一显示屏111共面。
这里,第一驱动件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一驱动件可以为第一电机。
这里,第二驱动件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二驱动件可以为第二电机。
当然,也可以通过外力使调整件112相对于本体110移动,使连接件130相对于调整件112移动。
这里,调整件112可以通过第一滑道结构相对于本体110以第二方向移动。
这里,连接件130可以通过第二滑道结构相对于调整件112以第一方向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本体110,具有显示屏;透明盖体,与所述本体110可转动地连接,具有显示功能;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模式下,所述透明盖体覆盖所述显示屏,所述显示屏透过所述透明盖体能够显示;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使用模式下,所述透明盖体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显示屏错开,所述透明盖体的至少部分能够显示,电子设备能够通过第一显屏和第二显屏显示,增加了电子设备的显示模式,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适应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本体,具有第一显示屏;
第二显示屏,与所述本体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模式下,所述第二显示屏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屏;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使用模式下,所述第二显示屏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显示屏错开,所述第二显示屏的显示面的朝向在所述第一使用模式和所述第二使用模式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二显示屏是透明显示屏,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模式下,所述第一显示屏能够透过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使用模式下,所述第二显示屏的至少部分能够显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本体,至少部分凸出所述本体的表面;所述第二显示屏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本体可转动地连接;
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包括镜头;所述镜头设置于所述连接件内,所述镜头与所述第一显示屏位于所述本体的同侧,所述镜头处于显露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连接导线,设置于所述连接件内;所述第二显示屏通过所述连接导线与所述本体电连接;
第三显示屏,覆盖所述镜头,具有透明状态和显示状态;其中,所述镜头工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显示屏呈透明状态;所述镜头非工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显示屏能够呈显示状态;
其中,所述第三显示屏贴设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三显示屏设置于第二显示屏的第三通孔内;或,所述第二显示屏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三显示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包括镜头;所述镜头设置于所述本体,所述镜头与所述第一显示屏位于所述本体的同侧,所述镜头处于显露状态;
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模式下,外界环境的光线能够透过所述第二显示屏进入所述镜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摄像头处于工作状态、以及第二显示屏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显示屏的第二区域处于透明状态,所第二显示屏的其余区域处于显示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第二显示屏与所述镜头对应的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显示屏与所述本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控制器,与所述检测组件电连接,用于基于所述检测组件检测到的所述第二显示屏与所述本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控制所述第二显示屏的第一区域具有显示功能,控制所述第二显示屏的其余区域具有触控功能;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二显示屏与所述第一显示屏错开的区域,所述第二显示屏的其余区域的触控制功能与其覆盖的所述第一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模式下,所述第二显示屏和所述本体之间的夹角为0度;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使用模式下,所述第二显示屏和所述本体之间的夹角为180度;
所述第二显示屏包括:
显示部,与所述本体可转动地连接,具有显示功能;
金属框体,围设于所述显示部的周部,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使用模式下,所述第二显示屏能够向靠近所述第一显示屏侧移动至与所述第二显示屏满足共面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使用模式下,所述第一显示屏用于触控操作,所述第二显示屏的至少部分用于显示;
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使用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二显示屏的触控功能能够触控所述第一显示屏的对应内容。
CN202110345937.2A 2021-03-31 2021-03-31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1148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5937.2A CN113114802B (zh) 2021-03-31 2021-03-31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5937.2A CN113114802B (zh) 2021-03-31 2021-03-31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14802A true CN113114802A (zh) 2021-07-13
CN113114802B CN113114802B (zh) 2023-01-06

Family

ID=76712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45937.2A Active CN113114802B (zh) 2021-03-31 2021-03-31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1480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49728U (zh) * 2014-05-30 2014-09-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屏电子设备
CN111711718A (zh) * 2020-05-07 2020-09-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468626A (zh) * 2020-11-30 2021-03-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49728U (zh) * 2014-05-30 2014-09-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屏电子设备
CN111711718A (zh) * 2020-05-07 2020-09-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468626A (zh) * 2020-11-30 2021-03-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14802B (zh) 2023-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12414B2 (ja) 携帯端末装置
JP4102834B2 (ja) 携帯電子機器
JP4260568B2 (ja) カメラ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制御方法
US8692921B2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display apparatus capable of changing the angle of a display unit
US6483445B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hidden keyboard
JP2004310659A (ja) 情報処理装置
US20040017479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rotatable camera
CN108848296B (zh) 一种摄像头组件、一种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050047773A1 (en) Portable device
US20100091178A1 (en) Imaging device housing
JP2009222951A (ja) 表示装置
JP2009171085A (ja) 電子機器
CN113114802B (zh) 电子设备
KR20050025364A (ko) 카메라를 구비한 이동단말기의 화상자동반전장치
JP4242723B2 (ja) 電子装置
JP5088742B2 (ja) 電子機器
US20220272266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KR20120131130A (ko) 접이식 터치스크린패드가 구비된 차량용 영상정보장치
JPH10336502A (ja) 電子カメラ
JP4507816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デジタルカメラ付き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9284082A (ja) 電子機器
JP2011066908A (ja) 電子機器
JP4166605B2 (ja) 携帯端末装置
JP2011259166A (ja) 撮像装置
JP2005051431A (ja) 電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