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14430A - 一种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确定方法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确定方法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14430A
CN113114430A CN202010028842.3A CN202010028842A CN113114430A CN 113114430 A CN113114430 A CN 113114430A CN 202010028842 A CN202010028842 A CN 202010028842A CN 113114430 A CN113114430 A CN 1131144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data frame
time
frame
b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288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14430B (zh
Inventor
郭宇宸
李云波
黄国刚
淦明
杨懋
李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2884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14430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70471 priority patent/WO2021139681A1/zh
Priority to JP2022542310A priority patent/JP7383161B2/ja
Priority to KR1020227027616A priority patent/KR20220124253A/ko
Priority to EP21738392.6A priority patent/EP4075698A4/en
Publication of CN113114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14430A/zh
Priority to US17/860,212 priority patent/US20220345247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144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144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21Group acknowledgement,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defining a range of identifiers, e.g. of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8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4Multichannel or multilink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04L1/000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by modifying the frame length
    • H04L1/0008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by modifying the frame length by supplementing frame payload, e.g. with padding b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28List acknowledgements,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consisting of a list of identifiers, e.g. of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35Cumulative acknowledgement,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applying to all previous mess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85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in response to a specific request, e.g. to a polling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Time-ou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4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data link layer [OSI layer 2], e.g. HDL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83Formatting with frames or packets; Protocol or part of protocol for 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3Point-to-multi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确定方法及第一多链路设备,方法包括:在多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通过该多条链路中的第一链路接收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BA帧,BA帧中的比特位图用于指示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以及用于指示该多条链路中的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基于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确定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第一时间为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发送时间,第二时间为BA帧的接收时间;第一比特为比特位图中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帧对应的比特,且其取值为第一值。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应用于802.11ax、802.11be等WLAN网络中,有利于提高确定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确定方法及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确定方法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无线设备支持多频段通信,例如,同时在2.4GHz,5GHz以及60GHz频段上进行通信,或者同时在同一频段(或不同频段)的不同信道上通信,提高设备之间的通信速率。这种设备通常称为多频段设备,或称为多链路设备,有时也称为多链路实体或多频段实体。下文以多链路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多链路设备通常包含多个站点(station,STA),每个站点工作在一个特定的频段上,或信道上。多链路设备可以是接入点设备,也可以是站点设备。如果多链路设备是接入点设备,则多链路设备中包含一个或多个接入点(access point,AP);如果多链路设备是站点设备,则多链路设备中包含一个或多个非接入点类的站点(none access pointstation,non-AP STA)。例如,如图1所示,多链路接入点设备包括AP1~APn,多链路站点设备包括STA1~STAn。AP1与STA1对应链路1,AP1与STA1对应链路2,APn与STA1对应链路n。多链路接入点设备可通过链路1~链路n向多链路站点设备发送数据帧。多链路站点设备接收数据帧之后,可在一条链路上可向多链路接入点设备发送包括其他链路上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的块确认(block ACK,BA)帧。然而多链路接入点设备接收该BA帧之后,基于该BA帧只能确定本链路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可能无法准确地确定其他链路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确定方法及通信装置,有利于提高确定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的准确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多链路设备在多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第一多链路设备通过该多条链路中的第一链路接收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BA帧,该BA帧中携带比特位图,该比特位图用于指示该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以及用于指示该多条链路中的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第一多链路设备基于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确定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该第一时间为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发送时间,该第二时间为BA帧的接收时间;第一比特为比特位图中,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帧对应的比特,且其取值为第一值。可选的,该第一值可以为0。基于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有利于提高确定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的准确性,从而避免第一多链路设备将第二多链路设备已接收成功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确定为接收失败,对数据帧做无谓的重传。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多链路设备基于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确定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的具体实施方式为:若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则第一多链路设备确定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为接收失败。在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时,说明在第二多链路设备生成BA帧之前,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第二链路的站点有充分的时间将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传递到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第一链路的站点。因此,在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时,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为接收失败。可见,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准确地确定出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失败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小于第二门限值,则第一多链路设备确定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链路对应的站点未获取到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其中,该第二门限值小于第一门限值。在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小于第二门限值时,说明在第二多链路设备生成BA帧之前,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二链路的站点没有充足的时间将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传递到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链路的站点。因此,在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小于第二门限值时,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为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链路对应的站点未获取到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可见,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准确地确定出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链路对应的站点未获取到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T=t2-t1,或T=f(t2-t1)。该T为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t2为第二时间,t1为第一时间。f()表示T是关于(t2-t1)的函数。即T=t2-t1时,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为: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发送时间与BA帧的接收时间之间的持续时间。通过将(t2-t1)或f(t2-t1)作为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有利于提高确定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T=t2-t1-t3,或T=f(t2-t1-t3)。该T为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t2为第二时间,t1为第一时间。f()表示T是关于(t2-t1-t3)的函数。即T=t2-t1-t3时,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为: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发送时间与BA帧的发送时间之间的持续时间,或,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时间与BA帧的接收时间之间的持续时间。通过将(t2-t1-t3)或f(t2-t1-t3)作为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有利于提高确定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T=t2-t1-2*t3,或T=f(t2-t1-2*t3)。f()表示T是关于(t2-t1-2*t3)的函数。该T为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t2为第二时间,t1为第一时间,t3为第一多链路设备与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的传播时延。即T=t2-t1-2*t3时,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为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时间与BA帧的发送时间之间的持续时长。通过将(t2-t1-2*t3)或f(t2-t1-2*t3)作为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有利于提高确定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多链路设备在多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之前,第一多链路设备还可接收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携带第一门限值。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可以预先协商第一门限值,能够更灵活地为第二链路设置第一门限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包括多个第一门限值,该多个第一门限值中的每个第一门限值对应一条链路。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每个第二链路都可对应一个第一门限值,有利于满足不同链路的门限值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多链路设备在多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之前第一多链路设备还可接收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该第二多链路设备通过第二链路接收数据帧之后,该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第一链路的站点在第一门限值时间内是否能够确定通过该第二链路接收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也可以理解为:如果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该第二多链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链路接收数据帧之后,该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第一链路的站点在第一门限值时间内能够确定通过该第二链路接收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则表示第二链路支持第一门限值,否则,表示第二链路不支持第一门限值。可选的,在该可能的实现中,第一门限值可以是一个固定值,例如,可以是协议预先规定好的固定值。该第一门限值不一定是第二链路所支持的。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多链路设备能够提前获知第二链路是否支持第一门限值,从而确定是否基于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和第一门限值来确定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发送时间为该数据帧所在的下行协议数据单元PPDU的发送结束时间,或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发送时间为该数据帧的最后一个比特所在的符号的发送结束时间。通过将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所在的下行协议数据单元PPDU的发送结束时间或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最后一个比特所在的符号的发送结束时间作为第一时间,有利于提高确定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若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大于第二门限值,且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小于第一门限值,则第一多链路设备在重传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之前,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请求BAR帧或数据帧。若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大于第二门限值,且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小于第一门限值,则表示无法确定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即第一比特具有二义性。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在第一多链路设备在重传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之前,先消除第一比特的二义性。在确定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接收失败时再重传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这样有利于避免重传已经接收成功的数据帧,造成传输资源的浪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BA帧中包括反馈接收状态的数据帧的起始序列号,该起始序列号小于或等于第一序列号,该第一序列号为未确认收到的数据帧的序列号中的最小值。基于该可能的实现,能够使比特位图指示未确认收到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多链路设备可向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其传输多链路BA帧的能力信息。该能力信息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能力级别。多链路BA帧是指BA帧中包含多条链路所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可选的,该能力信息可携带于ADDBA (增加块确认)响应帧或者关联请求(association request)/重新关联请求(re-association request)/认证(authentication)/探测请求(probe request)帧的EHT capabilities信息单元中,发送至第一多链路设备。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有利于第一多链路设备获知第二多链路设备传输多链路BA帧的能力,如此,第一多链路设备采用正确的解析方式解析BA帧中比特位图指示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能力信息可包括以下3个能力级别中的一个或多个能力级别,以数据帧为MPDU为例。
能力级别1:第二多链路设备不支持传输多链路BA帧。在该级别中,BA帧只携带同一链路上发送的MPDU的接收状态,而不携带其他链路上发送的MPDU的接收状态。
能力级别2:第二多链路设备支持传输基于PPDU的多链路BA帧。
在此级别中,BA帧携带在同一链路上发送的MPDU的接收状态,此外,BA帧还携带满足如下条件的其他链路上发送的MPDU的接收状态:该MPDU所在的PPDU的结束时间到BA帧的发送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第一门限值。第一门限值可以协议预先规定的,例如,第一门限值可以为多链路帧间间隔(multi-link inter frame space,MLIFS)。该MLIFS可以为短帧间隔(short inter-frame space,SIFS),或点协调功能帧间间隔(PCF InterframeSpace,PIFS),或分布式帧间间隙(distributed inter-frame spacing,DIFS)。或者,第一门限值可以为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预先协商的时间阈值M。例如,在此级别中,BA帧携带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的MPDU的接收状态,此外,BA帧还携带满足如下条件的第二链路上发送的MPDU的接收状态:该MPDU所在的PPDU的结束时间到BA帧的发送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第一门限值。
能力级别3:第二多链路设备支持传输基于MPDU的多链路BA帧。
在此级别中,BA帧携带在同一链路上发送的MPDU的接收状态,此外,BA帧还携带满足如下条件的其他链路上发送的MPDU的接收状态:该MPDU所在的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中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的结束时间到BA帧的发送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第一门限值。能力级别3中的第一门限值可以参见能力级别2中第一门限值的介绍,在此不赘述。例如,BA帧携带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的MPDU的接收状态,此外,BA帧还携带满足如下条件的第二链路上发送的MPDU的接收状态:该MPDU所在的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中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的结束时间到BA帧的发送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第一门限值。可选的,能力级别2和能力级别3中BA帧的发送时间也可以替换为BA帧的接收时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多链路设备在多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第一多链路设备通过该多条链路中的第一链路接收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BA帧,该BA帧中携带比特位图,该比特位图用于指示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以及多条链路中的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第一多链路设备确定第二链路发送的第一数据帧,该第一数据帧为数据帧集合中发送时间最晚的数据帧,该数据帧集合包括由第二链路发送的且已被正确接收的数据帧;第一多链路设备确定第二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为接收失败,该第二数据帧为第二链路在第一数据帧之前发送的数据帧,且该第二数据帧对应的比特位图中的比特值为第一值。基于第二方面所描述的方法,有利于提高确定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在重传第三数据帧之前,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请求BAR帧或数据帧,该第三数据帧在比特位图中对应的比特值为第一值,且该第三数据帧为第二链路在第一数据帧之后发送的数据帧。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在第一多链路设备在重传第三数据帧之前,先消除第三数据帧在比特位图中对应的比特的二义性。在确定第三数据帧接收失败时再重传第三数据帧,这样有利于避免重传已经接收成功的数据帧,造成传输资源的浪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BA帧中包括反馈接收状态的数据帧的起始序列号,该起始序列号小于或等于第一序列号,该第一序列号为未确认收到的数据帧的序列号中的最小值。基于该可能的实现,能够使比特位图指示未确认收到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数据帧集合包括由多条第二链路发送的,已被第二链路设备正确接收的数据帧。基于该可能的实现,能够从多条第二链路发送的数据帧中确定第一数据帧,不需要针对每个第二链路均确定一个第一数据帧,有利于节省计算资源。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块确认帧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多链路设备在多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第一多链路设备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请求BAR帧,该BAR帧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请求的块确认BA帧的类型;第一多链路设备接收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的第一BA帧,该第一BA帧为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类型的BA帧。基于第三方面所描述的方法,第一多链路设备能够根据不同需求,灵活地获取不同类型的BA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指示信息处于BAR帧的BAR类型字段中。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通过现有的字段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有利于节省BAR帧的比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BAR帧中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多条链路中的一条或多条链路,该第一BA帧用于指示该一条或多条链路发送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多链路设备能够向第二多链路设备指示需要反馈哪些链路发送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请求的BA帧的类型为多链路BA帧,数据帧的传输结束时间与BAR帧的传输起始时间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间隔。该多链路BA帧是指一个BA帧中包括多条链路发送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有利于消除BA帧的比特位图中比特的二义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多链路设备在多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之前,第一多链路设备还可接收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的BA帧的回复方式,该BA帧的回复方式为延迟回复或立即回复。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多链路设备能够确定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的BA帧的回复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BAR帧的传输结束时间到第一BA帧的传输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预设门限。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有利于第二多链路设备有充分的时间生成BA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BAR帧后具有填充位,该填充位使得BAR帧的传输结束时间到第一BA帧的传输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预设门限。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使得BAR帧的传输结束时间到第一BA帧的传输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预设门限。
其中,第三方面所描述的方法和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单独实现,或者第三方面所描述的方法和可能的实现方式也可以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描述的方法相结合。例如,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描述的方法中,第一多链路设备在多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之后,第一多链路设备通过该多条链路中的第一链路接收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BA帧之前,第一多链路设备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请求BAR帧,该BAR帧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请求的块确认BA帧的类型为多链路BA帧。可选的,该第一指示信息处于BAR帧的BAR类型字段中。可选的,该第一指示信息的值可以为现有标准中BAR类型字段的预留值。可选的,也可在BAR帧中添加新的字段,该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位于BAR帧的新字段中。可选的,BAR帧中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多条链路中的一条或多条第二链路,第一链路发送的BA帧中的比特位图用于指示第一链路和该一条或多条第二链路发送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可选的,第一多链路设备在多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之前,第一多链路设备还可接收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的BA帧的回复方式,该BA帧的回复方式为延迟回复或立即回复。可选的,BAR帧的传输结束时间到BA帧的传输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预设门限。可选的,BAR帧后具有填充位,该填充位使得BAR帧的传输结束时间到BA帧的传输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预设门限。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块确认帧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二多链路设备在多条链路上接收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的数据帧;第二多链路设备接收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的块确认请求BAR帧,该BAR帧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请求的块确认BA帧的类型;第二多链路设备向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第一BA帧,该第一BA帧为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类型的BA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指示信息处于BAR帧的BAR类型字段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BAR帧中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多条链路中的一条或多条链路,该第一BA帧用于指示一条或多条链路发送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请求的块确认BA帧的类型为多链路BA帧,数据帧的传输结束时间与BAR帧的传输起始时间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间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多链路设备在多条链路上接收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的数据帧之前,第二多链路设备还可向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BA帧的回复方式,该BA帧的回复方式为延迟回复或立即回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BAR帧的传输结束时间到第一BA帧的传输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预设门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BAR帧后具有填充位,该填充位使得BAR帧的传输结束时间到第一BA帧的传输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预设门限。
第四方面的有益效果可参见第三方面的有益效果,在此不赘述。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帧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多链路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通过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帧所在的PPDU与通过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帧所在的PPDU的传输结束时间相同;第一多链路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和/或第二链路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请求BAR帧;第一多链路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和/或第二链路接收BA帧。基于第五方面所描述的方法,通过使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帧与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帧的传输结束时间相同,有利于避免TXOP中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帧后具有填充位,该填充位使得通过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帧所在的PPDU与通过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帧所在的PPDU的传输结束时间相同。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使通过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帧与通过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帧的传输结束时间相同。
其中,第五方面所描述的方法和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单独实现,或者第五方面所描述的方法和可能的实现方式也可以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所描述的方法相结合。例如,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描述的方法中,第一多链路设备在多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其中,每条链路发送的数据帧所在的PPDU的结束时间相同。第一多链路设备在多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之后,第一多链路设备通过该多条链路中的第一链路接收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BA帧之前,第一多链路设备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BAR帧。可选的,至少一条链路发送的数据帧后具有填充位,该填充位使得每条链路发送的数据帧所在的PPDU的结束时间相同。再如,在第三方面所描述的方法中,第一多链路设备在多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其中,每条链路发送的数据帧所在的PPDU的结束时间相同。第一多链路设备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的BAR帧指示BA帧类型为多链路BA帧。可选的,至少一条链路发送的数据帧后具有填充位,该填充位使得每条链路发送的数据帧所在的PPDU的结束时间相同。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帧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二多链路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接收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的数据帧,通过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帧所在的PPDU与通过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帧所在的PPDU的传输结束时间相同;第二多链路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和/或第二链路接收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的块确认请求BAR帧;第二多链路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和/或第二链路向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BA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帧后具有填充位,该填充位使得通过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帧所在的PPDU与通过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帧所在的PPDU的传输结束时间相同。
第六方面的有益效果可参见第五方面的有益效果,在此不赘述。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第一多链路设备,也可以是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第一多链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该通信装置可执行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的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该单元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该通信装置执行的操作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所述的方法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第二多链路设备,也可以是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第二多链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该通信装置可执行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的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该单元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该通信装置执行的操作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所述的方法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一多链路设备或芯片系统,所述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当所述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时,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第一多链路设备执行的方法被执行。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二多链路设备或芯片系统,所述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当所述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时,如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第二多链路设备执行的方法被执行。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一多链路设备或芯片系统,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第一多链路设备执行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二多链路设备或芯片系统,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第二多链路设备执行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一多链路设备,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信号或者发送信号;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第一多链路设备执行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一多链路设备,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信号或者发送信号;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第二多链路设备执行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一多链路设备或芯片系统,所述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处理器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第一多链路设备执行的方法。
第十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二多链路设备或芯片系统,所述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计算机程序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如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第二多链路设备执行的方法。
第十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得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第一多链路设备执行的方法被实现。
第十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得如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第二多链路设备执行的方法被实现。
第十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得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第一多链路设备执行的方法被实现。
第二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得如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第二多链路设备执行的方法被实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链路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帧和BA帧传输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确定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帧和BA帧传输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DDBA响应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ADDBA响应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确定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BA帧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BAR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BAR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BAR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ADDBA响应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帧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帧传输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帧传输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分板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计分板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帧和BA帧传输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帧和BA帧传输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帧和BA帧传输的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帧和BA帧传输的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ADDBA响应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5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5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系统架构进行说明:
请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系统架构包括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其中,第一多链路设备为接入点(accesspoint,AP),第二多链路设备为非接入点类的站点(none access point station,non-APSTA)。或者,第一多链路设备为non-AP STA,第二多链路设备为AP。或者,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均为non-AP STA。第一多链路设备中包括多个站点,第二多链路设备包括多个站点。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每个站点工作在特定的频段或信道上。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多个站点可以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或该多个站点位于同一个物理设备中。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多个站点可以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或该多个站点位于同一个物理设备中。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有多条链路。如图2所示,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站点1与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站点1之间的链路为链路1。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站点2与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站点2之间的链路为链路2。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站点3与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站点3之间的链路为链路3。图2以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有三条链路为例进行说明,当然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链路还可以为两条或大于三条。
其中,AP可以为终端设备(如手机)进入有线(或无线)网络的AP,主要部署于家庭、大楼内部以及园区内部,典型覆盖半径为几十米至上百米,当然,也可以部署于户外。AP相当于一个连接有线网和无线网的桥梁,主要作用是将各个无线网络客户端连接到一起,然后将无线网络接入以太网。具体的,AP可以是带有无线保真(wreless-fidelity,WiFi)芯片的终端设备(如手机)或者网络设备(如路由器)。AP可以为支持802.11be制式的设备。AP也可以为支持802.11ax、802.11ac、802.11n、802.11g、802.11b及802.11a等多种当前以及未来的802.11家族的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制式的设备。
non-AP STA可以为无线通讯芯片、无线传感器或无线通信终端等。例如,non-APSTA可以为支持WiFi通讯功能的移动电话、支持WiFi通讯功能的平板电脑、支持WiFi通讯功能的机顶盒、支持WiFi通讯功能的智能电视、支持WiFi通讯功能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支持WiFi通讯功能的车载通信设备和支持WiFi通讯功能的计算机等等。可选地,non-AP STA可以支持802.11be制式。non-AP STA也可以支持802.11ax、802.11ac、802.11n、802.11g、802.11b及802.11a等多种当前以及未来的802.11家族的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WLAN)制式。
例如,AP和non-AP STA可以是应用于车联网中设备,物联网(internet ofthings,IoT)中的物联网节点、传感器等,智慧家居中的智能摄像头,智能遥控器,智能水表电表等,以及智慧城市中的传感器等。
第一多链路设备可通过多条链路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该数据帧可以为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协议数据单元(MAC protocol data unit,MPDU)。第二多链路设备接收到数据帧之后需要通过BA帧向第一多链路设备反馈数据帧的接收状态,该接收状态可以为接收成功或接收失败。该接收状态也可以成为确认状态。第一多链路设备基于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确定是否向第二多链路设备重传该数据帧。通常第二多链路设备可在一条链路发送的BA帧中包含本链路和其他链路所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该BA帧可称为多链路BA帧。目前第一多链路设备基于多链路BA帧可能无法准确地确定某些链路所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第一多链路设备有可能将第二多链路设备已接收成功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确定为接收失败,从而导致对数据帧做无谓的重传。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示例对第一多链路设备基于该多链路BA帧无法准确地确定某些链路所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的原因进行介绍:
举例来说,以数据帧为MPDU为例。如图3所示,第一多链路设备通过链路1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MPDU1~MPDU3,并通过链路2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MPDU4~MPDU6,并通过链路3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MPDU7~MPDU9。第一多链路设备的站点1可将MPDU1~MPDU3可聚合为A-MPDU,并将其承载于PPDU中发送至第二多链路设备的站点1。第一多链路设备的站点2可将MPDU4~MPDU6可聚合为A-MPDU,并将其承载于PPDU中发送至第二多链路设备的站点2。第一多链路设备的站点3可将MPDU7~MPDU9可聚合为A-MPDU,并将其承载于PPDU中发送至第二多链路设备的站点3。第二多链路设备通过链路1向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BA帧,该BA帧中携带比特位图。该比特位图中包括9个比特,该9个比特的比特值分别为111111110。其中,第一个比特对应MPDU1,第二个比特对应MPDU2,…,以此类推,第九个比特对应MPDU9。第二多链路设备中链路1对应的站点1将正确接收的MPDU对应的比特值设置为1,将其余的MPDU对应的比特值设置为0。第一多链路设备接收BA帧之后,确定比特值1对应的MPDU接收成功,但无法准确地确定比特值0对应的MPDU9的接收状态。值为0的比特存在二义性。原因如下:由于需要由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站点1生成包括多条链路的MPDU的接收状态的BA帧。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站点2和站点3在接收到MPDU之后,需要将MPDU的接收状态传递给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站点1,以便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站点1生成包括链路1~链路3传输的MPDU的接收状态的BA帧。由于传输时延,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站点1在生成BA帧时,虽然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站点2已经对MPDU9接收成功,但该站点2有可能还未来得及将MPDU9的接收状态传递至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站点1。由于未接收到MPDU9的接收状态,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站点1将MPDU9对应的比特值设置为0。时延问题在非共址(non-collocated)场景下尤为明显。所谓non-collocated场景,指的是第二多链路设备是一个逻辑设备,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站点1和站点2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并不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中。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站点1和站点2之间可能是通过有线电缆,或其他的方式(某种无线技术)进行连接的。也就是说,第二多链路设备在以下两种情况中任意一种情况发生时都会将MPDU9对应的比特设置为0。一种情况是MPDU9接收失败,另一种情况是第二多链路设备的站点2未及时将MPDU9的接收状态发送至第二多链路设备的站点1。因此,MPDU9对应的比特值为0时,存在二义性,一种情况是表示MPDU9的接收状态为接收失败,另一种情况表示未携带MPDU9的接收状态。第一多链路设备无法准确地确定MPDU9的接收状态是接收失败还是第二多链路设备的站点2未及时将MPDU9的接收状态发送至第二多链路设备的站点1。
为了能够提高确定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的准确性,避免第一多链路设备对数据帧做无谓的重传,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确定方法及第一多链路设备。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确定方法及第一多链路设备进一步进行介绍:
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401~步骤403,图4所示的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或者,图4所示的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芯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芯片。图4以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为执行主体为例进行说明。
401、第一多链路设备在多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至少两个站点分别在自己工作的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至少两个站点发送数据帧。该不同链路的数据帧可以是同步发送的,也可以不同步发送的。
举例来说,以数据帧为MPDU为例。如图5所示,第一多链路设备可通过链路1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MPDU4~MPDU6,通过链路2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MPDU7~MPDU9,通过链路3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MPDU10~MPDU12。第一多链路设备的站点1可将MPDU4~MPDU6可聚合为A-MPDU,并将其承载于PPDU中发送至第二多链路设备的站点1。第一多链路设备的站点2可将MPDU7~MPDU9可聚合为A-MPDU,并将其承载于PPDU中发送至第二多链路设备的站点2。第一多链路设备的站点3可将MPDU10~MPDU12可聚合为A-MPDU,并将其承载于PPDU中发送至第二多链路设备的站点3。其中,各条链路发送的MPDU的序列号(sequence number)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非连续的。
402、第二多链路设备通过多条链路中的第一链路向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blockACK,BA)帧。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多链路设备通过多条链路接收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的数据帧之后,可通过多条链路中的一条或多条链路向第一多链路设备回复BA帧。本文中,第一链路为回复BA帧的任意一条链路。第一链路回复的BA帧中携带比特位图,该比特位图用于指示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以及用于指示多条链路中的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也就是说,第一链路回复的BA帧为多链路BA帧。该第二链路为该多条链路中除第一链路之外的链路。该比特位图具体可用于指示一条或多条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比特位图中的比特与数据帧一一对应。数据帧对应的比特用于指示该数据帧的接收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BA帧中包括反馈接收状态的数据帧的起始序列号,该起始序列号小于或等于第一序列号,该第一序列号为未确认收到的数据帧的序列号中的最小值。可选的,该第一序列号也可以设置为小于所述未确认收到的数据帧的序列号中的最小值的值。可选的,未确认收到的数据帧包括已发送的且还未反馈接收状态的数据帧、已发送的且接收失败的数据帧、已发送的且不能准确确定接收状态的数据帧。比特位图中的比特与数据帧一一对应。序号为X的数据帧对应第(X-第一序列号+1)个比特。例如,第一序列号为K,则比特位图中第一个比特对应数据帧K,第二个比特对应数据帧K+1,第三个比特对应数据帧K+2,以此类推。可选的,BA帧中还可携带比特位图的长度。或者,比特位图中不携带比特位图的长度,比特位图的长度可以是固定的,例如比特位图的固定长度为64或256。
举例来说,如图5所示,第二多链路设备通过多条链路接收MPDU之后,通过链路1发送BA帧1。该BA帧1的比特位图用于指示链路1传输的MPDU的接收状态以及用于指示链路2和链路3传输的MPDU的接收状态。由于第二多链路设备确认MPDU1~MPDU3均接收成功。BA帧1中携带的MPDU的起始序列号为4,BA帧1中携带比特位图的长度为9。比特位图中的第一个比特对应的MPDU的序列号为4,比特位图的第二个比特对应的MPDU的序列号为5,…,比特位图的第九个比特对应的MPDU的序列号为12。其中,如果第二多链路设备的站点1确定MPDU接收成功,则可将该MPDU对应的比特的值设置为1。如果第二多链路设备的站点1确定MPDU接收失败或者第二多链路设备的站点1还未确定该MPDU的接收状态,则可将MPDU对应的比特的值设置为0。或者,如果第二多链路设备的站点1确定MPDU接收成功,则可将该MPDU对应的比特的值设置为0。如果第二多链路设备的站点1确定MPDU接收失败或者第二多链路设备的站点1还未确定该MPDU的接收状态,则可将MPDU对应的比特的值设置为1。图5以如果第二多链路设备的站点1确定MPDU接收成功,则MPDU对应的比特的值为1,否则,MPDU对应的比特的值为0为例。
为了进一步增强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的可靠性,第二多链路设备还通过链路2发送BA帧2,通过链路3发送BA帧3。该BA帧2的比特位图用于指示链路2传输的MPDU的接收状态以及用于指示链路1和链路3传输的MPDU的接收状态。该BA帧3的比特位图用于指示链路2传输的MPDU的接收状态以及用于指示链路1和链路2传输的MPDU的接收状态。BA帧2和BA帧3的生成原理与BA帧1相同;在第一多链路设备处,通过解析BA帧1,BA帧2,BA帧3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确定数据帧的接收状态,其原则与前述的通过BA帧1确定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类似,在此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多链路设备中包括一个或多个计分板(scoreboard)。该计分板用于记录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信息。例如,第二多链路设备包括多个计分板,每条链路均对应一个计分板,该计分板用于记录对应的链路所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或者,第二多链路设备中包括一个计分板,该计分板用于记录所有链路所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
举例来说,以第二链路设备的每条链路对应一个计分板为例。如图17所示,第二链路设备的链路1对应计分板1,链路2对应计分板2,链路3对应计分板3。其中,计分板1~计分板3各具有9个比特。第1个比特对应MPDU4,第2个比特对应MPDU5,…,以此类推,第9个比特对应MPDU12。计分板1的前3个比特位用于记录链路1传输的MPDU4~MPDU6的接收状态,如果MPDU接收成功,就将其对应的比特设置为1,否则将其对应的比特设置为0。计分板1的第4个比特~第9个比特的值为0。计分板2的第4个比特~第6个比特用于记录链路2传输的MPDU7~MPDU9的接收状态,其他比特的值为0。计分板3的第7个比特~第9个比特用于记录链路3传输的MPDU10~MPDU12的接收状态,其他比特的值为0。第二链路设备的站点1在生成BA帧1时,第二链路设备的站点1从计分板2中获取MPDU7~MPDU9的接收状态,并从计分板3中获取MPDU10~MPDU12的接收状态。站点1基于计分板1记录的MPDU4~MPDU6的接收状态,以及MPDU7~MPDU12的接收状态来生成BA帧1。
再举例来说,以第二链路设备只有一个计分板为例。如图18所示,第二链路设备具有计分板,该计分板具有9个比特位。第1个比特位对应MPDU4,第2个比特位对应MPDU5,…,以此类推,第9个比特位对应MPDU12。计分板的前3个比特位用于记录链路1传输的MPDU4~MPDU6的接收状态,如果MPDU接收成功,就将其对应的比特位设置为1,否则将其对应的比特位设置为0。计分板的第4~第6个比特位用于记录链路2传输的MPDU7~MPDU9的接收状态。计分板的第7~第9个比特位用于记录链路3传输的MPDU10~MPDU12的接收状态。第二链路设备的站点1在生成BA帧1时,第二链路设备的站点1从计分板中获取记录的MPDU4~MPDU6的接收状态,以基于MPDU4~MPDU12的接收状态来生成BA帧1。
其中,第二多链路设备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回复BA帧,当然第二多链路设备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回复BA帧,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方式一:第二多链路设备可以在通过第一链路接收到数据帧之后,隔一段固定的时间间隔,再通过第一链路向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BA帧。该固定的时间间隔可以为短帧间间隔(shortinter-frame space,SIFS)。
方式二:第一多链路设备在多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之后,第一多链路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BAR帧。第二多链路设备通过第一链路接收该BAR帧之后通过第一链路向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BA帧。
403、第一多链路设备基于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确定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多链路设备通过多条链路中的第一链路接收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BA帧之后,基于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确定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该第一时间为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发送时间,该第二时间为BA帧的接收时间。其中,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在第二链路上发送,且第一比特对应的比特值为第二值。
对应比特位图中的某个比特可以有以下四种情况:
情况1:比特对应的数据帧是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的。在这种情况下,该比特的值为1,则表示该比特对应的数据帧接收成功。该比特的值为0,则表示该比特对应的数据帧接收失败。或者,该比特的值为0,则表示该比特对应的数据帧接收成功。该比特的值为1,则表示该比特对应的数据帧接收失败。
情况2:比特对应的数据帧还未发送。在这种情况下,该比特的值表示该比特对应的数据帧还未发送。由于数据帧由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因此,第一多链路设备能够确定哪些数据帧已经发送。例如,比特对应的数据帧从未发送过时,该比特的值为0。
情况3:比特对应的数据帧在第二链路上发送,且该比特对应的比特值为第二值。第二值为第二多链路设备在确定数据帧接收成功时为该数据帧对应的比特设置的值。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多链路设备确定该比特对应的数据帧接收成功。第一值与第二值不相同。例如,第二值为1,第一值为0。或者,第二值为0,第一值为1。
情况4:比特对应的数据帧在第二链路上发送,且比特对应的比特值为第一值。在这种情况下,该比特为第一比特。第二多链路设备有可能由于比特对应的数据帧接收失败,而将比特对应的比特值为第一值,或者有可能由于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第一链路的站点未获取到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而将比特对应的比特值作为第一值。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多链路设备基于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确定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本申请实施例中,重点对情况4下第一多链路设备如何确定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进行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发送时间为该数据帧所在的下行协议数据单元(PHY protocol data unit,PPDU)的发送结束时间,或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发送时间为该数据帧的最后一个比特所在的符号的发送结束时间。通过将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所在的下行协议数据单元PPDU的发送结束时间或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最后一个比特所在的符号的发送结束时间作为第一时间,有利于提高确定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多链路设备基于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确定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的具体实施方式为:若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则第一多链路设备确定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为接收失败。
在第二多链路设备生成BA帧之前,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第二链路的站点有充分的时间将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传递到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第一链路的站点。因此,在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时,在充分的时间之外,如果第二链路的站点传递到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链路的站点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不是成功,即可判断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为接收失败。可见,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准确地确定出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失败状态。
下面对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进一步进行介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T=t2-t1-2*t3,该T为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t2为第二时间(即BA帧的接收时间),t1为第一时间(即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发送时间),t3为第一多链路设备与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的传播时延。即T=t2-t1-2*t3时,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为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时间与BA帧的发送时间之间的持续时长。或者,T也可以等于f(t2-t1-2*t3),f()表示T是关于(t2-t1-2*t3)的函数。如果(t2-t1-2*t3)或f(t2-t1-2*t3)大于第一门限值,则表示在第二多链路设备生成BA帧之前,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第二链路的站点有充分的时间将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传递到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第一链路的站点。因此,若(t2-t1-2*t3)或f(t2-t1-2*t3)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则第一多链路设备确定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为接收失败。通过将(t2-t1-2*t3)或f(t2-t1-2*t3)作为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有利于提高确定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的准确性。
可选的,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时间可以为该数据帧所在的PPDU的接收结束时间,或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时间为该数据帧的最后一个比特所在的符号的接收结束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T=t2-t1-t3。该T为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t2为第二时间,t1为第一时间,t3为第一多链路设备与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的传播时延。即T=t2-t1-t3时,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为: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发送时间与BA帧的发送时间之间的持续时间,或,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时间与BA帧的接收时间之间的持续时间。或者T=f(t2-t1-t3),f()表示T是关于(t2-t1-t3)的函数。如果(t2-t1-t3)或f(t2-t1-t3)大于第一门限值,则表示在第二多链路设备生成BA帧之前,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第二链路的站点有充分的时间将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传递到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第一链路的站点。因此,通过将(t2-t1-t3)或f(t2-t1-t3)作为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有利于提高确定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T=t2-t1或者T=f(t2-t1)。其中,该T为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t2为第二时间,t1为第一时间,f()表示T是关于(t2-t1)的函数。即T=t2-t1时,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为: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发送时间与BA帧的接收时间之间的持续时间。如果(t2-t1)或f(t2-t1)大于第一门限值,则表示在第二多链路设备生成BA帧之前,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第二链路的站点有充分的时间将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传递到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第一链路的站点。因此,通过将(t2-t1)或f(t2-t1)作为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有利于提高确定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的准确性。
下面对第一门限值进一步进行介绍:
第一多链路设备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获取第一门限值,或者,第一多链路设备可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取第一门限值,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方式一:第一门限值是第一多链路设备与第二多链路设备预先协商好的。在方式一下,第一多链路设备可在通过多条链路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之前,接收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携带第一门限值。可选的,第一信息可以为ADDBA(增加块确认)响应帧,或者关联请求(association request)/重新关联请求(re-association request)/认证(authentication)/探测请求(probe request)帧的EHTcapabilities信息单元。
例如,第一多链路设备可在通过多条链路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之前,先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ADDBA请求帧。第二多链路设备接收ADDBA请求帧之后,向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ADDBA响应帧。第一信息可以为该ADDBA响应帧,该ADDBA响应帧中携带第一门限值。例如,如图6所示,第二多链路设备可在ADDBA响应帧的帧主体(frame body)字段中增加一个字段用以携带第一门限值。或者,第二多链路设备可在ADDBA响应帧的其他字段中携带第一门限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多条链路对应同一个第一门限值,即第一信息中只包括一个第一门限值。在确定各个链路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时,使用的第一门限值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中包括多个第一门限值,一个第一门限值对应一条链路。第一多链路设备基于第一时间、第二时间以及第二链路对应的第一门限值确定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每个第二链路都可对应一个第一门限值,有利于满足不同链路的门限值需求。例如,如图7所示,可以在ADDBA响应帧的帧主体(frame body)字段中增加一个或多个链路信息字段,每个链路信息字段对应一条链路。第一门限值可处于对应的链路的链路信息字段中。例如,链路信息字段1对应链路1,链路1对应的第一门限值处于链路信息字段1中。链路信息字段2对应链路2,链路2对应的第一门限值处于链路信息字段2中。链路信息字段3对应链路3,链路3对应的第一门限值处于链路信息字段3中。可选的,链路信息字段中还可包括对应链路的标识。第一多链路设备接收BA帧之后,如果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为链路1发送的数据帧,则第一多链路设备基于第一时间、第二时间以及链路1对应的第一门限值确定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如果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为链路2发送的数据帧,则第一多链路设备基于第一时间、第二时间以及链路2对应的第一门限值确定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如果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为链路3发送的数据帧,则第一多链路设备基于第一时间、第二时间以及链路3对应的第一门限值确定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
方式二:第一门限值可以是协议预先规定好的。协议可以规定多条链路对应同一个第一门限值。或者,不同的链路对应的第一门限值可以不同,协议可以规定每个链路对应的第一门限值。可选的,第一门限值可以为多链路帧间间隔(multi-link inter framespace,MLIFS)。MLIFS可以为短帧间间隔(short inter-frame space,SIFS),或点协调功能帧间间隔(PCFInterframe Space,PIFS),或分布式帧间间隙(distributed inter-framespacing,DIFS)。第一门限值可由接入点确定,并通过信标帧(Beacon frame)广播出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在方式二下,第一多链路设备在多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之前第一多链路设备还可接收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该第二多链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链路接收数据帧之后,该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第一链路的站点在第一门限值时间内是否能够确定通过该第二链路接收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也可以理解为:如果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该第二多链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链路接收数据帧之后,该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第一链路的站点在第一门限值时间内能够确定通过该第二链路接收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则表示第二链路支持第一门限值,否则,表示第二链路不支持第一门限值。由于第一门限值是协议预先规定好的固定值,该第一门限值不一定是第二链路所支持的。第二链路支持第一门限值时,第一多链路设备基于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和第一门限值能够准确地确定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失败状态。否则,第一多链路设备基于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和第一门限值不能准确地确定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失败状态。因此,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多链路设备能够提前获知第二链路是否支持第一门限值,从而确定是否基于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和第一门限值来确定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指示信息可位于ADDBA响应帧中。第一多链路设备可在通过多条链路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之前,先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ADDBA(增加块确认)请求帧。第二多链路设备接收ADDBA请求帧之后,向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ADDBA响应帧。该ADDBA响应帧中携带该指示信息。
下面基于BA帧携带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的4种方式,对若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则第一多链路设备确定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为接收失败的具体实现方式进一步进行介绍,以数据帧为MPDU为例:
方式1:如果一个MPDU被携带于一个PPDU中,并且PPDU的结束时间至BA帧的发送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超过MLIFS,则该MPDU的确认状态(或接收状态)被携带于BA帧中(if anMPDU is carried in a PPDU,and the duration from the ending of the PPDU to thetransmission time of the BA has exceeded MLIFS(multi-link inter frame space),then the ACK status of that MPDU is carried in the BA frame)。其中,PPDU的结束时间可以为PPDU的发送结束时间或PPDU的接收结束时间。
相应地,如果第一比特对应的MPDU所在的PPDU的结束时间与BA帧的发送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超过MLIFS,则第一多链路设备确定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为接收失败。即上述第一时间与第二时间之间的时延为第一比特对应的MPDU所在的PPDU的结束时间与BA帧的发送时间之间的持续时间。第一门限值为MLIFS。该MLIFS可以为SIFS或PIFS或DIFS。关于第一门限值的获取方式可参见上述第一门限值的获取方式二。
举例来说,如图19所示,链路2传输的PPDU中携带了MPDU7~MPDU9。由于链路2传输的PPDU的结束时间与BA帧1的发送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超过MLIFS。因此,BA帧1中携带MPDU7~MPDU9的接收状态。如果MPDU接收成功,该MPDU在BA帧1中对应的比特值为1。MPDU接收失败,该MPDU在BA帧1中对应的比特值为0。第一多链路设备接收BA帧1之后,确定比特值为0的MPDU8所在的PPDU的结束时间与BA帧1的发送时间之间的间隔大于MLIFS。因此,第一多链路设备确定BA帧1中携带MPDU8的接收状态。由于MPDU8对应的比特值为0,因此第一多链路设备确定MPDU8的接收状态为接收失败。
由于链路3传输的PPDU的结束时间与BA帧1的发送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未超过MLIFS。因此,BA帧1中不携带MPDU10~MPDU12的接收状态。第一多链路设备接收BA帧1之后,确定比特值为0的MPDU10~MPDU12所在的PPDU的结束时间与BA帧1的接收时间之间的间隔小于MLIFS。因此,第一多链路设备确定BA帧1中未携带MPDU10~MPDU12的接收状态。
方式2:如果一个MPDU被携带于PPDU中的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中,并且携带该MPDU的最晚的OFDM的结束时间至BA帧的发送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超过MLIFS,则该MPDU的确认状态(或接收状态)被携带于BA帧中(if an MPDU is carried in one or more OFDMsymbols of a PPDU,and the duration from the ending of the last OFDM symbolthat carries the MPDU to the transmission time of the BA has exceeded MLIFS,then the ACK status of that MPDU is carried in the BA frame)。携带该MPDU的最晚的OFDM的结束时间也可以理解为该数据帧的最后一个比特所在的OFDM符号的结束时间。OFDM的结束时间可以为OFDM的发送结束时间或OFDM的接收结束时间。
相应地,如果携带第一比特对应的MPDU的最晚的OFDM的结束时间至BA帧的传输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超过MLIFS,则第一多链路设备确定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为接收失败。即上述第一时间与第二时间之间的时延为携带第一比特对应的MPDU的最晚的OFDM的结束时间与BA帧的传输时间之间的持续时间。第一门限值为MLIFS。该MLIFS可以为SIFS或PIFS或DIFS。关于第一门限值的获取方式可参见上述第一门限值的获取方式二。
举例来说,如图20所示,链路2传输的PPDU中包括符号(Symbol)1~符号(Symbol)3。其中,符号1携带MPDU7和MPDU8,符号2携带MPDU9和MPDU10,符号3携带MPDU11和MPDU12。由于链路2传输的符号1的结束时间与BA帧1的传输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超过MLIFS。因此,BA帧1中携带MPDU7和MPDU8的接收状态。由于链路2传输的符号2的结束时间与BA帧1的传输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超过MLIFS。因此,BA帧1中携带MPDU9和MPDU10的接收状态。由于链路2传输的符号3的结束时间与BA帧1的传输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未超过MLIFS。因此,BA帧1中不携带MPDU11和MPDU12的接收状态。
如果MPDU接收成功,该MPDU在BA帧1中对应的比特值为1。MPDU接收失败,该MPDU在BA帧1中对应的比特值为0。第一多链路设备接收BA帧1之后,确定比特值为0的MPDU8所在的符号1的结束时间与BA帧1的接收时间之间的间隔大于MLIFS。因此,第一多链路设备确定BA帧1中携带MPDU8的接收状态。由于MPDU8对应的比特值为0,因此第一多链路设备确定MPDU8的接收状态为接收失败。同理,第一多链路设备确定比特值为0的MPDU10所在的符号2的结束时间与BA帧1的接收时间之间的间隔大于MLIFS。因此,第一多链路设备确定BA帧1中携带MPDU10的接收状态为接收失败。第一多链路设备确定比特值为0的MPDU11和MPDU12所在的符号3的结束时间与BA帧1的接收时间之间的间隔小于MLIFS。因此,第一多链路设备确定BA帧1中不携带MPDU11和MPDU12的接收状态。
方式3:如果一个MPDU被携带于一个PPDU中,并且PPDU的结束时间至BA帧的传输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超过时间阈值M,则该MPDU的确认状态(或接收状态)被携带于BA帧中(ifan MPDU is carried in a PPDU,and the duration from the ending of the PPDU tothe transmission time of the BA has exceeded a time threshold M,then the ACKstatus of that MPDU is carried in the BAframe)。PPDU的结束时间可以为PPDU的发送结束时间或OFDM的接收结束时间。
相应地,如果第一比特对应的MPDU所在的PPDU的结束时间与BA帧的传输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超过时间阈值M,则第一多链路设备确定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为接收失败。即上述第一时间与第二时间之间的时延为第一比特对应的MPDU所在的PPDU的结束时间与BA帧的传输时间之间的持续时间,第一门限值为时间阈值M。关于第一门限值的获取方式可参见上述第一门限值的获取方式一。例如,如图21所示,图21的具体实现原理与图19相同,将图19中的MLIFS替换为了时间阈值M,在此不赘述。
方式4:如果一个MPDU被携带于PPDU中的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中,并且携带该MPDU的最晚的OFDM的结束时间至BA帧的传输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超过时间阈值M,则该MPDU的确认状态(或接收状态)被携带于BA帧中(if an MPDU is carried in one or more OFDMsymbols of a PPDU,and the duration from the ending of the last OFDM symbolthat carries the MPDU to the transmission time of the BA has exceeded a timethreshold M,then the ACK status of that MPDU is carried in the BA frame)。其中,MPDU的确认状态即MPDU的接收状态。携带该MPDU的最晚的OFDM的结束时间也可以理解为该数据帧的最后一个比特所在的OFDM符号的结束时间。OFDM的结束时间可以为OFDM的发送结束时间或OFDM的接收结束时间。
相应地,如果携带第一比特对应的MPDU的最晚的OFDM的结束时间至BA帧的传输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超过时间阈值M,则第一多链路设备确定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为接收失败。即上述第一时间与第二时间之间的时延为携带第一比特对应的MPDU的最晚的OFDM的结束时间与BA帧的传输时间之间的持续时间。第一门限值为时间阈值M。关于第一门限值的获取方式可参见上述第一门限值的获取方式一。例如,如图22所示,图22的具体实现原理与图20相同,将图20中的MLIFS替换为了时间阈值M,在此不赘述。
可选的,也可以将上述BA帧携带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的4种方式中的BA帧的发送时间替换为BA帧的接收时间,替换后的具体实现原理相同,在此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多链路设备可向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其传输多链路BA帧的能力信息。该能力信息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能力级别。多链路BA帧是指BA帧中包含多条链路所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可选的,该能力信息可携带于ADDBA(增加块确认)响应帧或者关联请求(association request)/重新关联请求(re-association request)/认证(authentication)/探测请求(probe request)帧的EHT capabilities信息单元中,发送至第一多链路设备。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有利于第一多链路设备获知第二多链路设备传输多链路BA帧的能力,如此,第一多链路设备采用正确的解析方式解析BA帧中比特位图指示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能力信息可包括以下3个能力级别中的一个或多个能力级别,以数据帧为MPDU为例。
能力级别1:第二多链路设备不支持传输多链路BA帧。在该级别中,BA帧只携带同一链路上发送的MPDU的接收状态,而不携带其他链路上发送的MPDU的接收状态。
能力级别2:第二多链路设备支持传输基于PPDU的多链路BA帧。
在此级别中,BA帧携带在同一链路上发送的MPDU的接收状态,此外,BA帧还携带满足如下条件的其他链路发送的MPDU的接收状态:该MPDU所在的PPDU的结束时间到BA帧的发送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第一门限值。例如,在此级别中,BA帧携带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的MPDU的接收状态,此外,BA帧还携带满足如下条件的第二链路上发送的MPDU的接收状态:该MPDU所在的PPDU的结束时间到BA帧的发送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第一门限值。
举例来说,以第一门限值为MLFS为例。在能力级别2下,如图19所示,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的BA帧1中携带在链路1上发送的MPDU4~MPDU6的接收状态。此外,由于链路2发送的MPDU7~MPDU9所在的PPDU的结束时间到BA帧的发送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MLFS,BA帧1还携带链路2发送的MPDU7~MPDU9的接收状态。
再举例来说,以第一门限值为时间阈值M为例。在能力级别2下,如图21所示,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的BA帧1中携带在链路1上发送的MPDU4~MPDU6的接收状态。此外,由于链路2发送的MPDU7~MPDU9所在的PPDU的结束时间到BA帧的发送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时间阈值M,BA帧1还携带链路2发送的MPDU7~MPDU9的接收状态。
能力级别3:第二多链路设备支持传输基于MPDU的多链路BA帧。
在此级别中,BA帧携带在同一链路上发送的MPDU的接收状态,此外,BA帧还携带满足如下条件的其他链路发送的MPDU的接收状态:该MPDU所在的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中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的结束时间到BA帧的发送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第一门限值。例如,BA帧携带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的MPDU的接收状态,此外,BA帧还携带满足如下条件的第二链路上发送的MPDU的接收状态:该MPDU所在的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中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的结束时间到BA帧的发送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第一门限值。
举例来说,以第一门限值为MLFS为例。在能力级别3下,如图20所示,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的BA帧1中携带在链路1上发送的MPDU4~MPDU6的接收状态。此外,由于链路2发送的MPDU7~MPDU10所在的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中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的结束时间到BA帧的发送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MLFS,BA帧1还携带链路2发送的MPDU7~MPDU10的接收状态。
再举例来说,以第一门限值为时间阈值M为例。在能力级别3下,如图22所示,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的BA帧1中携带在链路1上发送的MPDU4~MPDU6的接收状态。此外,由于链路2发送的MPDU7~MPDU10所在的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中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的结束时间到BA帧的发送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时间阈值M,BA帧1还携带链路2发送的MPDU7~MPDU10的接收状态。
可选的,能力级别2和能力级别3中BA帧的发送时间也可以替换为BA帧的接收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小于第二门限值,则第一多链路设备确定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链路对应的站点未获取到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其中,该第二门限值小于第一门限值。在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小于第二门限值时,说明在第二多链路设备生成BA帧之前,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二链路的站点没有充分的时间将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传递到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链路的站点。因此,在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小于第二门限值时,第一多链路设备确定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链路对应的站点未获取到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可见,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准确地确定出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一链路对应的站点未获取到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若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大于第二门限值,且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小于第一门限值,则第一多链路设备在重传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之前,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请求BAR帧或数据帧。若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大于第二门限值,且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小于第一门限值,则表示无法确定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即第一比特具有二义性。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在第一多链路设备在重传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之前,先消除第一比特的二义性。在明确确定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接收失败时再重传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这样有利于避免重传已经接收成功的数据帧,造成传输资源的浪费。
可见,基于图4所描述的方法,有利于提高确定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的准确性。
请参见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801~步骤804,图8所示的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或者,图8所示的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芯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芯片。图8以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为执行主体为例进行说明。
801、第一多链路设备在多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
802、第二多链路设备通过多条链路中的第一链路向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blockACK,BA)帧。该BA帧中携带比特位图,该比特位图用于指示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以及多条链路中的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BA帧中包括反馈接收状态的数据帧的起始序列号,该起始序列号小于或等于第一序列号,该第一序列号为未确认收到的数据帧的序列号中的最小值。
关于步骤801~步骤80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上述步骤401和步骤402的具体实现方式,在此不赘述。
803、第一多链路设备确定第二链路发送的第一数据帧。
其中,第一多链路设备接收BA帧之后,确定第二链路发送的第一数据帧。该第一数据帧为数据帧集合中发送时间最晚的数据帧,该数据帧集合包括由第二链路发送的且已被正确接收的数据帧。已被正确接收的由第二链路发送的数据帧对应的比特值为第二值。
804、第一多链路设备确定第二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为接收失败。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多链路设备确定第二链路发送的第一数据帧之后,确定第二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为接收失败。该第二数据帧为第二链路在第一数据帧之前发送的数据帧,且第二数据帧对应的比特位图中的比特值为第一值。该第一值与第二值不相同。第二值表示数据帧接收成功,例如,第一值为0,第二值为1。或者,第一值为1,第二值为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在执行步骤801~步骤804之前,第二多链路设备可以向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的第一值表示第二多链路设备在步骤802中发送的BA帧中携带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可选的,该指示信息可携带于ADDBA(增加块确认)响应帧或者关联请求(association request)/重新关联请求(re-associationrequest)/认证(authentication)/探测请求(probe request)帧的EHT capabilities信息单元中发送至第一多链路设备。可选地,该指示信息可以是1bit信息,携带于ADDBA(增加块确认)响应帧中的块确认参数集(block ack parameter set)字段中的第6个比特(B5),例如,如图23所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在重传第三数据帧之前,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请求BAR帧或数据帧,该第三数据帧在比特位图中对应的比特值为第一值,且该第三数据帧为第二链路在第一数据帧之后发送的数据帧。
举例来说,以第一值为0,第二值为1为例。如图5所示,以BA帧为BA帧1为例。BA帧1的比特位图中比特值为1表示MPDU接收成功。第二链路有两条,分别为链路2和链路3。其中,第4个比特~第6个比特对应链路2传输的MPDU7~MPDU9。第7个比特~第9个比特对应链路3传输的MPDU10~MPDU12。
针对链路2,第一多链路设备从MPDU7~MPDU9中确定已被成功接收的MPDU为MPDU7和MPDU9。其中,MPDU9为MPDU7和MPDU9中最晚发送的,且已成功接收到的MPDU,因此MPDU9为第一数据帧。由于MPDU8在第一MPDU之前发送,且MPDU8对应的比特值为0,因此MPDU8为第二数据帧。第一多链路设备确定MPDU8的接收状态为接收失败。
针对链路3,第一多链路设备从MPDU10~MPDU12中确定已被成功接收的MPDU为MPDU11。因此MPDU11为第一数据帧。由于MPDU10在第一数据帧之前发送,且MPDU10对应的比特值为0,因此MPDU10为第二数据帧。第一多链路设备确定MPDU10的接收状态为接收失败。MPDU12对应的比特值为0,且MPDU12在MPDU11之后发送,因此MPDU12为第三数据帧。第一多链路设备暂时还不能确定MPDU12的接收状态。因此,需要先消除MPDU12对应的比特的二义性,再确定是否重传MPDU12。消除MPDU12对应的比特的二义性的方法可以为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请求BAR帧或继续发送后续的MP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第一数据帧为数据帧集合中发送时间最晚的数据帧,该数据帧集合包括已被正确接收的由多条第二链路发送的数据帧。可选的,每条链路对应的时间t4与时间t5之间的时间间隔相同或相近。时间t4为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第二链路的站点接收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时间,时间t5为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第二链路的站点成功将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传递到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第一链路的站点的时间。基于该可能的实现,能够从多条第二链路发送的数据帧中确定第一数据帧,不需要针对每个第二链路均确定一个第一数据帧,有利于节省计算资源。
举例来说,如图5所示,以BA帧为BA帧1为例。BA帧1的比特位图中比特值为1表示MPDU接收成功。第二链路有两条,分别为链路2和链路3。其中,第4个比特~第6个比特对应链路2传输的MPDU7~MPDU9。第7个比特~第9个比特对应链路3传输的MPDU10~MPDU12。由于链路2和链路3中已成功接收的最晚发送的MPDU为MPDU11,因此,MPDU11为第一数据帧。MPDU8和MPDU10为第二数据帧。MPDU12为第三数据帧。因此,第一多链路设备确定MPDU8和MPDU10的接收状态为接收失败。
可见,基于图8所描述的方法,有利于提高确定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的准确性,从而避免第一多链路设备将第二多链路设备已接收成功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确定为接收失败,对数据帧做无谓的重传。
请参见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块确认帧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块确认帧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901~步骤903,图9所示的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或者,图9所示的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芯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芯片。图9以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为执行主体为例进行说明。
901、第一多链路设备在多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
关于步骤901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上述步骤401的具体实现方式,在此不赘述。
902、第一多链路设备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请求BAR帧。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多链路设备在多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之后,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请求BAR帧,该BAR帧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请求的块确认BA帧的类型。
其中,BA帧的类型可以为单链路BA帧类型或多链路BA帧类型。单链路BA帧类型是指,BA帧中只包含一条链路所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多链路BA帧类型是指,BA帧中只包含多条链路所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指示信息处于BAR帧的BAR类型字段中。例如,BAR帧的BAR类型字段可如图10所示。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通过现有的字段携带第一指示信息,有利于节省BAR帧的比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请求的BA帧的类型为多链路BA帧时,第一指示信息的值可以为现有标准中BAR类型字段的预留值。例如,第一指示信息的值可以为4或5或11~15中的任意一个值。
例如,如下表1所示,BAR类型字段的值为4时,表示请求的BA帧的类型为多链路BA帧。其中,BAR类型的值为0时,表示BAR类型为基础类型。BAR类型的值为1时,表示BAR类型为扩展压缩类型。BAR类型的值为2时,表示BAR类型为压缩类型。BAR类型的值为3时,表示BAR类型为多业务类型。BAR类型的值5为预留的值。BAR类型的值为6时,表示BAR类型为组播重传类型。BAR类型的值7~9为预留的值。BAR类型的值为10时,表示BAR类型为通用链路组播重传类型。BAR类型的值11~15为预留的值。
表1
Figure BDA0002363503420000221
Figure BDA0002363503420000231
再如,如下表2所示,BAR类型字段的值为11~14中的任意一个值时,表示请求的BA帧的类型为多链路BA帧。其中,BAR类型的值为11时,表示BAR类型为基础类型,且RAR用于索取多链路BA帧。BAR类型的值为12时,表示BAR类型为扩展压缩类型,且RAR用于索取多链路BA帧。BAR类型的值为13时,表示BAR类型为压缩类型,且RAR用于索取多链路BA帧。BAR类型的值为14时,表示BAR类型为多业务类型,且RAR用于索取多链路BA帧。
表2
Figure BDA0002363503420000232
Figure BDA000236350342000024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也可在BAR帧中添加新的字段,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位于BAR帧的新字段中。例如,如图11所示,可以在BAR帧的BAR控制字段中添加一个字段来携带第一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BAR帧中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多条链路中的一条或多条链路,该第一BA帧用于指示该一条或多条链路发送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可选的,如图12所示,第二指示信息处于BAR帧的BAR控制字段。第二指示信息具体可以为链路比特位图。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多链路设备能够向第二多链路设备指示需要反馈哪些链路发送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请求的BA帧的类型为多链路BA帧,数据帧的传输结束时间与BAR帧的传输起始时间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间隔。该多链路BA帧是指一个BA帧中包括多条链路发送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数据帧的传输结束时间与BAR帧的传输起始时间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间隔,则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反馈BA帧的站点有足够的时间接收到其他链路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这样就不存在由于第二多链路设备未接收到其他链路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而将数据帧对应的比特设置为0的情况,避免了数据帧对应的比特存在二义性。有利于第一多链路设备提高确定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的准确性,从而避免第一多链路设备将第二多链路设备已接收成功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确定为接收失败,对数据帧做无谓的重传。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多链路设备包括多个计分板,每条链路均对应一个计分板,该计分板用于记录对应的链路所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这样第二多链路设备就能区分不同链路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以便反馈不同类型的BA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多链路设备在多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之前,第一多链路设备还可接收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的BA帧的回复方式,该BA帧的回复方式为延迟回复或立即回复。例如,如图13所示,可以在ADDBA响应帧的帧主体字段中携带BA帧的回复方式。可选的,BA帧的回复方式可携带于ADDBA响应帧的帧主体字段的块确认参数集(Block Ack Parameter Set)中。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多链路设备能够确定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的BA帧的回复方式。
903、第二多链路设备向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第一BA帧,该第一BA帧为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类型的BA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BAR帧的传输结束时间到第一BA帧的传输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预设门限。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有利于第二多链路设备有充分的时间生成BA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BAR帧后具有填充位,该填充位使得BAR帧的传输结束时间到第一BA帧的传输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预设门限。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使得BAR帧的传输结束时间到第一BA帧的传输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预设门限。
可见,基于图9所描述的方法,第一多链路设备能够根据不同需求,灵活地获取不同类型的BA帧。图9所描述的块确认帧传输方法可以单独实现。或者,图9所描述的需求汇报方法也可以与前述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确定方法对应的实施例相结合。例如,在前述图4或图8所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确定方法中,第一多链路设备在多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之后,第一多链路设备通过该多条链路中的第一链路接收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BA帧之前,第一多链路设备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请求BAR帧,该BAR帧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请求的块确认BA帧的类型为多链路BA帧。可选的,该第一指示信息处于BAR帧的BAR类型字段中。可选的,该第一指示信息的值可以为现有标准中BAR类型字段的预留值。可选的,也可在BAR帧中添加新的字段,该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位于BAR帧的新字段中。可选的,BAR帧中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多条链路中的一条或多条第二链路,该BA帧用于指示该一条或多条第二链路发送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可选的,第一多链路设备在多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之前,第一多链路设备还可接收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的BA帧的回复方式,该BA帧的回复方式为延迟回复或立即回复。可选的,BAR帧的传输结束时间到BA帧的传输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预设门限。可选的,BAR帧后具有填充位,该填充位使得BAR帧的传输结束时间到BA帧的传输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预设门限。
请参见图14,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帧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数据帧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401~步骤1403,图14所示的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或者,图14所示的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芯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芯片。图14以第一多链路设备和第二多链路设备为执行主体为例进行说明。
1401、第一多链路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通过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帧所在的PPDU与通过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帧所在的PPDU的传输结束时间相同。
例如,如图15所示,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帧所在的PPDU的结束时间为t1。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帧所在的PPDU的结束时间为t2。t1与t2相同。
1402、第一多链路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和/或第二链路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请求BAR帧。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多链路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结束之后,通过第一链路和/或第二链路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请求BAR帧。
1403、第二多链路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和/或第二链路向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BA帧。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多链路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和/或第二链路接收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的BAR帧之后,通过第一链路和/或第二链路向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BA帧。该BA帧包括多条链路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多链路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和/或第二链路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请求BAR帧之后,可通过第一链路和/或第二链路接收BA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链路发送的数据帧后具有填充位,该填充位使得通过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帧所在的PPDU与通过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帧所在的PPDU的传输结束时间相同。例如,如图16所示。
基于图14所描述的方法,通过使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帧所在的PPDU与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帧所在的PPDU的传输结束时间相同,有利于避免传输机会(transmitopportunity,TXOP)中断。图14所描述的数据帧传输方法可以单独实现。或者,图14所描述的数据帧传输方法也可以与前述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确定方法对应的实施例相结合。例如,在前述图4或图8所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确定方法中,第一多链路设备在多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其中,每条链路发送的数据帧所在的PPDU的结束时间相同。第一多链路设备在多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之后,第一多链路设备通过该多条链路中的第一链路接收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BA帧之前,第一多链路设备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BAR帧。可选的,至少一条链路发送的数据帧后具有填充位,该填充位使得每条链路发送的数据帧所在的PPDU的结束时间相同。
或者,图14所描述的数据帧传输方法也可以与前述图9所描述的块确认帧传输方法相结合。例如,在前述图9所描述的块确认帧传输方法中,第一多链路设备在多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其中,每条链路发送的数据帧所在的PPDU的结束时间相同。第一多链路设备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的BAR帧指示BA帧类型为多链路BA帧。可选的,至少一条链路发送的数据帧后具有填充位,该填充位使得每条链路发送的数据帧所在的PPDU的结束时间相同。
请参见图24,图2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4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4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一多链路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该装置可以是第一多链路设备,也可以是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第一多链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图24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包括通信单元2401和处理单元2402。该通信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或者该通信单元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处理单元2402,用于进行数据处理。其中:
通信单元2401,用于在多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通信单元2401,还用于通过多条链路中的第一链路接收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BA帧,BA帧中携带比特位图,比特位图用于指示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以及用于指示多条链路中的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处理单元2402,用于基于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确定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一时间为所述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发送时间,所述第二时间为所述BA帧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一比特为所述比特位图中,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帧对应的比特,且其取值为第一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单元2402基于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确定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的方式具体为:若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则确定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为接收失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T=t2-t1,或T=t2-t1-t3,或T=t2-t1-2*t3,其中,T为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t2为第二时间,t1为第一时间,t3为第一多链路设备与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的传播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通信单元2401,还用于在通过多条链路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之前,接收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携带第一门限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包括多个第一门限值,多个第一门限值中的每个第一门限值对应一条链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通信单元2401,还用于在通过多条链路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之前,接收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多链路设备能否在第一门限值时间内确定通过第二链路接收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发送时间为该数据帧所在的下行协议数据单元PPDU的发送结束时间,或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发送时间为该数据帧的最后一个比特所在的符号的发送结束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通信单元2401,还用于当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大于第二门限值,且第二时间与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小于第一门限值时,在重传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之前,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请求BAR帧或数据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BA帧中包括反馈接收状态的数据帧的起始序列号,起始序列号小于或等于第一序列号,第一序列号为未确认收到的数据帧的序列号中的最小值。
请参见图24,图2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4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8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一多链路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该装置可以是第一多链路设备,也可以是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第一多链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图24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包括通信单元2401和处理单元2402。该通信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或者该通信单元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处理单元2402,用于进行数据处理。其中:
通信单元2401,用于在多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通信单元2401,还用于通过多条链路中的第一链路接收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BA帧,BA帧中携带比特位图,比特位图用于指示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以及多条链路中的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处理单元2402,用于确定第二链路发送的第一数据帧,第一数据帧为数据帧集合中发送时间最晚的数据帧,该数据帧集合包括由所述第二链路发送的且已被正确接收的数据帧;
处理单元2402,还用于确定第二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为接收失败,第二数据帧为第二链路在第一数据帧之前发送的数据帧,且第二数据帧对应的比特位图中的比特值为第一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通信单元2401,还用于在重传第三数据帧之前,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请求BAR帧或数据帧,第三数据帧在比特位图中对应的比特值为第一值,且第三数据帧为第二链路在第一数据帧之后发送的数据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BA帧中包括反馈接收状态的数据帧的起始序列号,起始序列号小于或等于第一序列号,第一序列号为未确认收到的数据帧的序列号中的最小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数据帧集合包括由多条第二链路发送的,已被第二链路设备正确接收的数据帧。
请参见图24,图2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4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9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一多链路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该装置可以是第一多链路设备,也可以是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第一多链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图24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包括通信单元2401和处理单元2402。该通信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或者该通信单元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处理单元2402,用于进行数据处理。其中:
通信单元2401,用于在多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通信单元2401,还用于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请求BAR帧,该BAR帧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请求的块确认BA帧的类型;通信单元240,还用于接收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的第一BA帧,该第一BA帧为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类型的BA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指示信息处于BAR帧的BAR类型字段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BAR帧中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多条链路中的一条或多条链路,该第一BA帧用于指示该一条或多条链路发送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请求的BA帧的类型为多链路BA帧,数据帧的传输结束时间与BAR帧的传输起始时间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间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多链路设备在多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之前,通信单元2401,还用于接收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的BA帧的回复方式,该BA帧的回复方式为延迟回复或立即回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BAR帧的传输结束时间到第一BA帧的传输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预设门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BAR帧后具有填充位,该填充位使得BAR帧的传输结束时间到第一BA帧的传输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预设门限。
请参见图24,图2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4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9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二多链路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该装置可以是第二多链路设备,也可以是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第二多链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图24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包括通信单元2401和处理单元2402。该通信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或者该通信单元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处理单元2402,用于进行数据处理。其中:
通信单元2401,用于在多条链路上接收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的数据帧;通信单元2401,还用于接收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的块确认请求BAR帧,该BAR帧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请求的块确认BA帧的类型;通信单元2401,还用于向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第一BA帧,该第一BA帧为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类型的BA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指示信息处于BAR帧的BAR类型字段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BAR帧中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多条链路中的一条或多条链路,该第一BA帧用于指示一条或多条链路发送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请求的块确认BA帧的类型为多链路BA帧,数据帧的传输结束时间与BAR帧的传输起始时间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间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多链路设备在多条链路上接收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的数据帧之前,第二多链路设备还可向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BA帧的回复方式,该BA帧的回复方式为延迟回复或立即回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BAR帧的传输结束时间到第一BA帧的传输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预设门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BAR帧后具有填充位,该填充位使得BAR帧的传输结束时间到第一BA帧的传输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预设门限。
请参见图24,图2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4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14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一多链路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该装置可以是第一多链路设备,也可以是第一多链路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第一多链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图24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包括通信单元2401和处理单元2402。该通信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或者该通信单元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处理单元2402,用于进行数据处理。其中:
通信单元2401,用于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通过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帧所在PPDU与通过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帧所在PPDU的传输结束时间相同;通信单元2401,还用于通过第一链路和/或第二链路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请求BAR帧;通信单元2401,还用于通过第一链路和/或第二链路接收BA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帧后具有填充位,该填充位使得通过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帧所在PPDU与通过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帧所在PPDU的传输结束时间相同。
请参见图24,图2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4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14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二多链路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该装置可以是第二多链路设备,也可以是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第二多链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图24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包括通信单元2401和处理单元2402。该通信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或者该通信单元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处理单元2402,用于进行数据处理。其中:
通信单元2401,用于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接收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的数据帧,通过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帧所在PPDU与通过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帧所在PPDU的传输结束时间相同;通信单元2401,用于通过第一链路和/或第二链路接收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的块确认请求BAR帧;通信单元2401,用于通过第一链路和/或第二链路向第一多链路设备发送BA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帧后具有填充位,该填充位使得通过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帧所在PPDU与通过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帧所在PPDU的传输结束时间相同。
如图25a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250,用于实现上述图4、图8、图9或图14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一多链路设备的功能;或,用于实现上述图4、图8、图9或图14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二多链路设备的功能;该装置可以是第一多链路设备或第二多链路设备,或该装置可以是用于第一多链路设备的装置或用于第二多链路设备的装置。用于第一多链路设备或第二多链路设备的装置可以为第一多链路设备或第二多链路设备内的芯片系统或芯片。其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通信装置25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525,用于实现本申请上述第一多链路设备或第二多链路设备的数据处理功能。
装置25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2510,用于实现本申请上述第一多链路设备或第二多链路设备的收发操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用于通过传输介质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例如,通信接口2510用于装置250中的装置可以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处理器2525利用通信接口2510收发数据,并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装置25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2530,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存储器2530和处理器2525耦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处理器2525可能和存储器2530协同操作。处理器2525可能执行存储器2530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于处理器中。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通信接口2510、处理器2525以及存储器2530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25a中以存储器2530、通信接口2525以及通信接口2510之间通过总线2540连接,总线在图25a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25a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装置250具体是用于第一多链路设备或第二多链路设备的装置时,例如装置250具体是芯片或者芯片系统时,通信接口2510所输出或接收的可以是基带信号。装置250具体是第一多链路设备或第二多链路设备时,通信接口2510所输出或接收的可以是射频信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作为示例,图2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2500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是第一多链路设备或第二多链路设备。该通信装置可执行上述图4、图8、图9或图14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一多链路设备或第二多链路设备所执行的操作。
为了便于说明,图25b仅示出了通信装置的主要部件。如图25b所示,通信装置2500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射频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整个站点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例如用于支持通信装置执行图4、图8、图9或图14所描述的流程中第一多链路设备或第二多链路设备所执行的操作。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射频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天线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通信装置250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种类的站点可以不具有输入输出装置。
当站点开机后,处理器可以读取存储单元中的软件程序,解释并执行软件程序的,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当需要通过无线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站点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图25b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站点中,可以存在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基带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CPU主要用于对整个站点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可选的,该处理器还可以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处理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存储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5b所示,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射频电路视为站点2500的通信单元2501,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站点2500的处理单元2502。
通信单元2501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收发单元等,用于实现收发功能。可选的,可以将通信单元2501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通信单元2501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通信单元2501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示例性的,接收单元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单元2501、处理单元2502可能集成为一个器件,也可以分离为不同的器件,此外,处理器与存储器也可以集成为一个器件,或分立为不同器件。
其中,通信单元2501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多链路设备或第二多链路设备的收发操作。处理单元2502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多链路设备或第二多链路设备的数据处理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处理器上运行时,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多链路设备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处理器上运行时,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二多链路设备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处理器上运行时,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多链路设备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处理器上运行时,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二多链路设备执行的方法。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各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相似,因此各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为简洁描述,在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本申请提供的各实施例的描述可以相互参照,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例如关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装置、设备的功能以及执行的步骤可以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各方法实施例之间、各装置实施例之间也可以互相参考、结合或引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8)

1.一种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多链路设备在多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
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通过所述多条链路中的第一链路接收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BA帧,所述BA帧中携带比特位图,所述比特位图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以及用于指示所述多条链路中的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
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基于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确定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一时间为所述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发送时间,所述第二时间为所述BA帧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一比特为所述比特位图中,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帧对应的比特,且其取值为第一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基于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确定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包括:
若所述第二时间与所述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则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为接收失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T=t2-t1,或T=t2-t1-t3,或T=t2-t1-2*t3,其中,所述T为所述第二时间与所述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所述t2为所述第二时间,所述t1为所述第一时间,所述t3为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与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的传播时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在多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接收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携带所述第一门限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多个第一门限值,所述多个第一门限值中的每个第一门限值对应一条链路。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在多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接收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链路接收数据帧之后,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中第一链路的站点在所述第一门限值时间内是否能够确定通过所述第二链路接收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发送时间为所述数据帧所在的下行协议数据单元PPDU的发送结束时间,或所述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发送时间为所述数据帧的最后一个比特所在的符号的发送结束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时间与所述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大于第二门限值,且所述第二时间与所述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值,则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在重传所述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之前,向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请求BAR帧或数据帧。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A帧中包括反馈接收状态的数据帧的起始序列号,所述起始序列号小于或等于第一序列号,所述第一序列号为未确认收到的数据帧的序列号中的最小值。
10.一种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多链路设备在多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
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通过所述多条链路中的第一链路接收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BA帧,所述BA帧中携带比特位图,所述比特位图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以及所述多条链路中的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
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链路发送的第一数据帧,所述第一数据帧为数据帧集合中发送时间最晚的数据帧,所述数据帧集合包括由所述第二链路发送的且已被正确接收的数据帧;
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确定第二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为接收失败,所述第二数据帧为所述第二链路在所述第一数据帧之前发送的数据帧,且所述第二数据帧对应的所述比特位图中的比特值为第一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重传第三数据帧之前,向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请求BAR帧或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在所述比特位图中对应的比特值为所述第一值,且所述第三数据帧为所述第二链路在所述第一数据帧之后发送的数据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A帧中包括反馈接收状态的数据帧的起始序列号,所述起始序列号小于或等于第一序列号,所述第一序列号为未确认收到的数据帧的序列号中的最小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帧集合包括由多条所述第二链路发送的,已被所述第二链路设备正确接收的数据帧。
14.一种第一多链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在多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多条链路中的第一链路接收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BA帧,所述BA帧中携带比特位图,所述比特位图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以及用于指示所述多条链路中的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
处理单元,用于基于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确定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一时间为所述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发送时间,所述第二时间为所述BA帧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一比特为所述比特位图中,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帧对应的比特,且其取值为第一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第一多链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基于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确定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的方式具体为:
若所述第二时间与所述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为接收失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第一多链路设备,其特征在于,T=t2-t1,或T=t2-t1-t3,或T=t2-t1-2*t3,其中,所述T为所述第二时间与所述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所述t2为所述第二时间,所述t1为所述第一时间,所述t3为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与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的传播时延。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第一多链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在通过多条链路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之前,接收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携带所述第一门限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第一多链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多个第一门限值,所述多个第一门限值中的每个第一门限值对应一条链路。
19.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第一多链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在通过多条链路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之前,接收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能否在所述第一门限值时间内确定通过所述第二链路接收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
20.根据权利要求14~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第一多链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发送时间为所述数据帧所在的下行协议数据单元PPDU的发送结束时间,或所述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的发送时间为所述数据帧的最后一个比特所在的符号的发送结束时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5~2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第一多链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二时间与所述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大于第二门限值,且所述第二时间与所述第一时间之间的时延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值时,在重传所述第一比特对应的数据帧之前,向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请求BAR帧或数据帧。
22.根据权利要求15~2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第一多链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BA帧中包括反馈接收状态的数据帧的起始序列号,所述起始序列号小于或等于第一序列号,所述第一序列号为未确认收到的数据帧的序列号中的最小值。
23.一种第一多链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链路设备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在多条链路上向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帧;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多条链路中的第一链路接收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BA帧,所述BA帧中携带比特位图,所述比特位图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以及所述多条链路中的第二链路传输的数据帧的接收状态;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二链路发送的第一数据帧,所述第一数据帧为数据帧集合中发送时间最晚的数据帧,所述数据帧集合包括由所述第二链路发送的且已被正确接收的数据帧;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第二数据帧的接收状态为接收失败,所述第二数据帧为所述第二链路在所述第一数据帧之前发送的数据帧,且所述第二数据帧对应的所述比特位图中的比特值为第一值。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第一多链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在重传第三数据帧之前,向所述第二多链路设备发送块确认请求BAR帧或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在所述比特位图中对应的比特值为所述第一值,且所述第三数据帧为所述第二链路在所述第一数据帧之后发送的数据帧。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第一多链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BA帧中包括反馈接收状态的数据帧的起始序列号,所述起始序列号小于或等于第一序列号,所述第一序列号为未确认收到的数据帧的序列号中的最小值。
26.根据权利要求23~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第一多链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帧集合包括由多条所述第二链路发送的,已被所述第二链路设备正确接收的数据帧。
27.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通信接口;
所述处理器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9或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使如权利要求1~9或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CN202010028842.3A 2020-01-11 2020-01-11 一种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确定方法及通信装置 Active CN1131144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28842.3A CN113114430B (zh) 2020-01-11 2020-01-11 一种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确定方法及通信装置
PCT/CN2021/070471 WO2021139681A1 (zh) 2020-01-11 2021-01-06 一种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确定方法及通信装置
JP2022542310A JP7383161B2 (ja) 2020-01-11 2021-01-06 データフレームの受信状況を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KR1020227027616A KR20220124253A (ko) 2020-01-11 2021-01-06 데이터 프레임들의 수신 상태를 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통신 장치
EP21738392.6A EP4075698A4 (en) 2020-01-11 2021-01-06 METHOD FOR DETERMINING DATA FRAME RECEIPT STATUS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17/860,212 US20220345247A1 (en) 2020-01-11 2022-07-08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eceiving Status of Data Frame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28842.3A CN113114430B (zh) 2020-01-11 2020-01-11 一种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确定方法及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14430A true CN113114430A (zh) 2021-07-13
CN113114430B CN113114430B (zh) 2023-06-23

Family

ID=76708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28842.3A Active CN113114430B (zh) 2020-01-11 2020-01-11 一种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确定方法及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45247A1 (zh)
EP (1) EP4075698A4 (zh)
JP (1) JP7383161B2 (zh)
KR (1) KR20220124253A (zh)
CN (1) CN113114430B (zh)
WO (1) WO202113968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60125A (zh) * 2022-09-05 2022-12-09 苏州盛科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Multi-Link网络中孤岛问题的方法和装置
WO2023284263A1 (zh) * 2021-07-15 2023-01-19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多链路冗余传输控制方法与装置、多链路设备
WO2023019581A1 (zh) * 2021-08-20 2023-02-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记分板状态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93264A1 (zh) * 2022-04-08 2023-10-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36566B2 (en) * 2020-12-18 2024-03-19 Dish Wireless L.L.C. Intelligent router bonding 5G telephony and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services
US12004050B2 (en) * 2021-07-22 2024-06-04 Apple Inc. Group cast with retries (GCR) in a multi-link WLAN syste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57471A1 (en) * 2010-09-08 2012-03-08 Broadcom Corporation Acknowledgment and/or receiver recovery mechanisms for scheduled responses within multiple user, multiple access, and/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6487736A (zh) * 2015-09-02 2017-03-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ofdma的下行多用户ba帧的等帧长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7925520A (zh) * 2015-08-18 2018-04-1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协作接收中的响应帧的技术
CN110247738A (zh) * 2018-03-07 2019-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确认方法及装置
CN110572244A (zh) * 2019-09-06 2019-12-13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数据接收响应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X2008001797A (es) * 2005-08-12 2008-04-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odo y aparato para transmitir y/o recibir datos via red inalambrica y un dispositivo inalambrico.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57471A1 (en) * 2010-09-08 2012-03-08 Broadcom Corporation Acknowledgment and/or receiver recovery mechanisms for scheduled responses within multiple user, multiple access, and/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7925520A (zh) * 2015-08-18 2018-04-1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协作接收中的响应帧的技术
CN106487736A (zh) * 2015-09-02 2017-03-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ofdma的下行多用户ba帧的等帧长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10247738A (zh) * 2018-03-07 2019-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确认方法及装置
CN110572244A (zh) * 2019-09-06 2019-12-13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数据接收响应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84263A1 (zh) * 2021-07-15 2023-01-19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多链路冗余传输控制方法与装置、多链路设备
WO2023019581A1 (zh) * 2021-08-20 2023-02-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记分板状态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93264A1 (zh) * 2022-04-08 2023-10-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60125A (zh) * 2022-09-05 2022-12-09 苏州盛科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Multi-Link网络中孤岛问题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14430B (zh) 2023-06-23
JP2023510339A (ja) 2023-03-13
KR20220124253A (ko) 2022-09-13
EP4075698A4 (en) 2023-01-25
JP7383161B2 (ja) 2023-11-17
EP4075698A1 (en) 2022-10-19
US20220345247A1 (en) 2022-10-27
WO2021139681A1 (zh) 2021-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972170B1 (en) Multi-link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13114430B (zh) 一种数据帧的接收状态确定方法及通信装置
EP253859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k transmission in a wlan
US1009168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acket relaying
CN118234062A (zh) 一种多链路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JP2023528106A (ja) 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装置、データ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WO2021139709A1 (zh) 一种设备到设备d2d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0999467A (zh) 多业务标识符的聚合媒体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传输
CN107710803A (zh) 传输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接入点和站点
US2022021779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txop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ing same
CN113573359A (zh) 一种多链路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US20200367295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11528585B2 (en) Scalable and reliable multicast protocols
CN112788623B (zh) 修改ba协议参数的方法及设备
CN113923798A (zh) 链路的错误恢复方法及装置
US20230043522A1 (en) Receive chain enabled state switching method and first multi-link device
CN114760012A (zh) 组播反馈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4001676A1 (zh) 一种波束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12470527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4067517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206655A1 (zh)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WO2023036050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0253637A1 (zh) 一种响应帧的发送方法和接收节点
CN116489781A (zh) 一种载波的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