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03505A - 一种垫子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垫子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03505A
CN113103505A CN202110383029.2A CN202110383029A CN113103505A CN 113103505 A CN113103505 A CN 113103505A CN 202110383029 A CN202110383029 A CN 202110383029A CN 113103505 A CN113103505 A CN 1131035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ilica gel
mold
polyurethane
substrat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830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佛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ng'an Mengkang Graphene Househol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ng'an Mengkang Graphene Househo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ng'an Mengkang Graphene Househol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ng'an Mengkang Graphene Househo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8302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035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03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0350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0001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choice of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75/00Use of PU, i.e.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moulding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垫子的制备方法,涉及地垫加工技术领域,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放置表面层,表面层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二表面朝上;注胶,在第二表面上注入硅胶,形成硅胶层,硅胶层的粘度为1100‑7000cps;形成基材层,基材层设置在硅胶层上,利用硅胶层将表面层与基材层复合在一起。本申请克服现有技术中复合型地垫生产工艺复杂的问题,同时保证表面层与基材层之间的粘接强度,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垫子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垫子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垫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地垫被常用于需要长时间站立劳作的场合,用于缓解站立在地垫上的人员的脚部血液流通压力,能够减轻其腰部、腿部、膝盖等部位的负担,适用于厨房、收银台、讲台、站立式办公等环境。传统的抗疲劳地垫一般由高密度发泡材料(如聚氨酯)制成,但泡沫垫具有容易脆化、老化等缺点。
基于上述观点,提出一种复合材料型地垫,即在以聚氨酯为主的基材表面复合一层皮革等耐磨损、易清理的材料,能够克服上述泡沫垫的缺点。但在复合型地垫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皮革和聚氨酯材料复合在一起,生产工艺复杂,且对皮革与聚氨酯材料之间的粘接强度要求高,亟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垫子的制备方法,克服现有技术中复合型地垫生产工艺复杂的问题,同时保证表面层与基材层之间的粘接强度,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垫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放置表面层,表面层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二表面朝上;注胶,在第二表面上注入硅胶,形成硅胶层,硅胶层的粘度为1100-7000cps;形成基材层,基材层设置在硅胶层上,利用硅胶层将表面层与基材层复合在一起。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使用硅胶将表面层和基材层复合在一起,为以聚氨酯为主的基材添附一层外表面,解决了表面层与聚氨酯基材复合困难的问题,简化现有的工艺步骤,同时在本申请中,添加的硅胶层的粘度为1100-7000cps,保证了表面层与基材层之间的粘接强度,防止在经过长久使用后,表面层与基材层分离,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表面层为面料。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面料为皮革、棉布、涤纶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第一表面设置有颜色,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地垫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硅胶包括以下组分:A1:异氰酸酯;B1:聚氨酯。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组分A1与组分B1的重量分比为200-350:1000。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硅胶层的厚度为2mm-2cm。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基材层为聚氨酯材料。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在注入聚氨酯材料时,使用异氰酸酯与聚氨酯材料混合,调整聚氨酯材料的硬度。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聚氨酯材料和异氰酸酯的重量分之比为32-60:100。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基材层在模具中成型。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在放置表面层的步骤中,将表面层放置在模具的下模上。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在形成基材层步骤之前,在模具的上模表面喷涂脱模剂。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基材成型温度为40℃-50℃,模压为0.7mpa。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在注胶步骤之前,先在第二表面上铺设硅胶花型模具。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注胶后熟化1分钟。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垫子,采用上述的制备方法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使用硅胶将表面层和基材层复合在一起,为以聚氨酯为主的基材添附一层外表面,解决了表面层与聚氨酯基材复合困难的问题,简化现有的工艺步骤,同时在本申请中,添加的硅胶层的粘度为1100-14000cps,保证了表面层与基材层之间的粘接强度,防止在经过长久使用后,表面层与基材层分离,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一”、“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出于简明和说明的目的,实施例的原理主要通过参考例子来描述。在以下描述中,很多具体细节被提出用以提供对实施例的彻底理解。然而明显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这些实施例在实践中可以不限于这些具体细节。在一些实例中,没有详细地描述公知方法和结构,以避免无必要地使这些实施例变得难以理解。另外,所有实施例可以互相结合使用。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垫子的制备方法,主要用于制备复合型地垫,包括以下步骤:
放置表面层,其中,表面层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二表面朝上放置;
注胶,在第二表面上注入硅胶材料,硅胶材料均匀地分布在第二表面上,并形成硅胶层,该硅胶层的粘度为1100-7000cps;
形成基材层,其中,基材层设置在硅胶层上,利用硅胶层的粘度,将表面层和基材层复合在一起。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表面层具体采用面料材料制成,选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皮革、棉布、涤纶。在本申请中,具体采用皮革作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皮革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防污性能,能够有效地提高地垫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表面设置有颜色,以便与第二表面区分开来。第一表面层作为地垫的上表面层,在制备地垫时,第一表面层一直朝下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硅胶由组分A1和组分B1混合而成,其中组分A1为异氰酸酯,组分B1为聚氨酯,相对于1000重量分的组分B1,组分A1的重量分为200-350。本申请通过控制异氰酸酯的含量来调整硅胶的粘度,具体地:若异氰酸酯的含量低于200重量分,则硅胶的粘度低于1100cps,不能够保证表面层和基材层之间的粘接强度;若异氰酸酯的含量大于350重量分,虽然能够增加硅胶的粘度,但相应地也会增加硅胶凝结后的硬度,进而影响地垫的回弹性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硅胶层的厚度为2mm-2cm。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硅胶层主要起到黏合表面层和基材层作用,硅胶层虽然也具有一定的减压抗疲劳功能,但最主要的还是基材层,所以,硅胶层的厚度不能够太厚(大于2cm),导致影响基材层发挥其效用。但是,硅胶层的厚度也不能够太薄(小于2mm),太薄会导致硅胶层在第二表面上涂抹不均匀,进而影响表面层与基材层的复合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基材层为聚氨酯材料,在注入聚氨酯材料之前,使用异氰酸酯与聚氨酯混合,以调整聚氨酯材料的硬度,其中,相对于100重量分的聚氨酯材料,异氰酸酯的中重量分为32-60。若异氰酸酯的含量小于32重量分,则会导致聚氨酯材料的硬度太小,最终使地垫的支撑性不够,不能给人体的脚掌足够的支撑力,影响其抗疲劳效果。若异氰酸酯的含量大于60重量分,则会导致聚氨酯材料的硬度太大,最终使地垫的回弹性能差,同样会影响其抗疲劳效果。
此外,在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垫子的制备方法中,使用模具对基材层进行加工成型。具体地操作步骤为:
放置表面层,将表面层放置在模具的下模上,其中,第一表面朝下,第二表面朝上;在放置表面层时,对表面层进行定位,保证表面层不纬斜;
注胶,在第二表面上注入硅胶材料,使硅胶材料均匀地分布在第二表面上,熟化1分钟,形成硅胶层;
形成基材层,在上模表面喷涂脱模剂,在硅胶层上注入聚氨酯材料,注料位置为模具中间;然后,关上模具,等待3-8分钟,待基材层成型后,进行取模,最后将制备完成的地垫进行修边检查工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基材成型的温度为40℃-50℃,模压为0.7mpa。
此外,在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垫子的制备方法中,在注胶步骤之前,可以先在第二表面上铺设硅胶花型模具,使表面层(即地垫成品的上表面)形成纹路,增加地垫的防滑性能。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垫子,采用上述方法制成。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说明,但本申请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设置模具温度为45℃,气压为0.7mpa。
放置表面层,将皮革作为表面层放置在模具的下模上,其中,第一表面朝下,第二表面朝上;在放置皮革时,对皮革进行定位,保证皮革不纬斜。
注胶,在第二表面上注入硅胶材料,硅胶材料为200重量分异氰酸酯和1000重量分聚氨酯的混合物,并使硅胶材料均匀地分布在第二表面上,熟化1分钟,形成硅胶层,硅胶层的厚度为1cm。
形成基材层,首先在上模表面喷涂脱模剂;在硅胶层上注入聚氨酯复合材料,聚氨酯复合材料为40重量分异氰酸酯和100重量分聚氨酯的混合物,注料位置为模具中间;然后,关上模具,等待5分钟,待基材层成型后,进行取模,最后将制备完成的地垫进行修边检查工序。
实施例2
设置模具温度为45℃,气压为0.7mpa。
放置表面层,将皮革作为表面层放置在模具的下模上,其中,第一表面朝下,第二表面朝上;在放置皮革时,对皮革进行定位,保证皮革不纬斜。
注胶,在第二表面上注入硅胶材料,硅胶材料为220重量分异氰酸酯和1000重量分聚氨酯的混合物,并使硅胶材料均匀地分布在第二表面上,熟化1分钟,形成硅胶层,硅胶层的厚度为1cm。
形成基材层,首先在上模表面喷涂脱模剂;在硅胶层上注入聚氨酯复合材料,聚氨酯复合材料为40重量分异氰酸酯和100重量分聚氨酯的混合物,注料位置为模具中间;然后,关上模具,等待5分钟,待基材层成型后,进行取模,最后将制备完成的地垫进行修边检查工序。
实施例3
设置模具温度为45℃,气压为0.7mpa。
放置表面层,将皮革作为表面层放置在模具的下模上,其中,第一表面朝下,第二表面朝上;在放置皮革时,对皮革进行定位,保证皮革不纬斜。
注胶,在第二表面上注入硅胶材料,硅胶材料为240重量分异氰酸酯和1000重量分聚氨酯的混合物,并使硅胶材料均匀地分布在第二表面上,熟化1分钟,形成硅胶层,硅胶层的厚度为1cm。
形成基材层,首先在上模表面喷涂脱模剂;在硅胶层上注入聚氨酯复合材料,聚氨酯复合材料为40重量分异氰酸酯和100重量分聚氨酯的混合物,注料位置为模具中间;然后,关上模具,等待5分钟,待基材层成型后,进行取模,最后将制备完成的地垫进行修边检查工序。
实施例4
设置模具温度为45℃,气压为0.7mpa。
放置表面层,将皮革作为表面层放置在模具的下模上,其中,第一表面朝下,第二表面朝上;在放置皮革时,对皮革进行定位,保证皮革不纬斜。
注胶,在第二表面上注入硅胶材料,硅胶材料为260重量分异氰酸酯和1000重量分聚氨酯的混合物,并使硅胶材料均匀地分布在第二表面上,熟化1分钟,形成硅胶层,硅胶层的厚度为1cm。
形成基材层,首先在上模表面喷涂脱模剂;在硅胶层上注入聚氨酯复合材料,聚氨酯复合材料为40重量分异氰酸酯和100重量分聚氨酯的混合物,注料位置为模具中间;然后,关上模具,等待5分钟,待基材层成型后,进行取模,最后将制备完成的地垫进行修边检查工序。
实施例5
设置模具温度为45℃,气压为0.7mpa。
放置表面层,将皮革作为表面层放置在模具的下模上,其中,第一表面朝下,第二表面朝上;在放置皮革时,对皮革进行定位,保证皮革不纬斜。
注胶,在第二表面上注入硅胶材料,硅胶材料为280重量分异氰酸酯和1000重量分聚氨酯的混合物,并使硅胶材料均匀地分布在第二表面上,熟化1分钟,形成硅胶层,硅胶层的厚度为1cm。
形成基材层,首先在上模表面喷涂脱模剂;在硅胶层上注入聚氨酯复合材料,聚氨酯复合材料为40重量分异氰酸酯和100重量分聚氨酯的混合物,注料位置为模具中间;然后,关上模具,等待5分钟,待基材层成型后,进行取模,最后将制备完成的地垫进行修边检查工序。
实施例6
设置模具温度为45℃,气压为0.7mpa。
放置表面层,将皮革作为表面层放置在模具的下模上,其中,第一表面朝下,第二表面朝上;在放置皮革时,对皮革进行定位,保证皮革不纬斜。
注胶,在第二表面上注入硅胶材料,硅胶材料为300重量分异氰酸酯和1000重量分聚氨酯的混合物,并使硅胶材料均匀地分布在第二表面上,熟化1分钟,形成硅胶层,硅胶层的厚度为1cm。
形成基材层,首先在上模表面喷涂脱模剂;在硅胶层上注入聚氨酯复合材料,聚氨酯复合材料为40重量分异氰酸酯和100重量分聚氨酯的混合物,注料位置为模具中间;然后,关上模具,等待5分钟,待基材层成型后,进行取模,最后将制备完成的地垫进行修边检查工序。
实施例7
设置模具温度为45℃,气压为0.7mpa。
放置表面层,将皮革作为表面层放置在模具的下模上,其中,第一表面朝下,第二表面朝上;在放置皮革时,对皮革进行定位,保证皮革不纬斜。
注胶,在第二表面上注入硅胶材料,硅胶材料为320量分异氰酸酯和1000重量分聚氨酯的混合物,并使硅胶材料均匀地分布在第二表面上,熟化1分钟,形成硅胶层,硅胶层的厚度为1cm。
形成基材层,首先在上模表面喷涂脱模剂;在硅胶层上注入聚氨酯复合材料,聚氨酯复合材料为40重量分异氰酸酯和100重量分聚氨酯的混合物,注料位置为模具中间;然后,关上模具,等待5分钟,待基材层成型后,进行取模,最后将制备完成的地垫进行修边检查工序。
实施例8
设置模具温度为45℃,气压为0.7mpa。
放置表面层,将皮革作为表面层放置在模具的下模上,其中,第一表面朝下,第二表面朝上;在放置皮革时,对皮革进行定位,保证皮革不纬斜。
注胶,在第二表面上注入硅胶材料,硅胶材料为350重量分异氰酸酯和1000重量分聚氨酯的混合物,并使硅胶材料均匀地分布在第二表面上,熟化1分钟,形成硅胶层,硅胶层的厚度为1cm。
形成基材层,首先在上模表面喷涂脱模剂;在硅胶层上注入聚氨酯复合材料,聚氨酯复合材料为40重量分异氰酸酯和100重量分聚氨酯的混合物,注料位置为模具中间;然后,关上模具,等待5分钟,待基材层成型后,进行取模,最后将制备完成的地垫进行修边检查工序。
对比实施例1
设置模具温度为45℃,气压为0.7mpa。
放置表面层,将皮革作为表面层放置在模具的下模上,其中,第一表面朝下,第二表面朝上;在放置皮革时,对皮革进行定位,保证皮革不纬斜。
注胶,在第二表面上注入硅胶材料,硅胶材料为150重量分异氰酸酯和1000重量分聚氨酯的混合物,并使硅胶材料均匀地分布在第二表面上,熟化1分钟,形成硅胶层,硅胶层的厚度为1cm。
形成基材层,首先在上模表面喷涂脱模剂;在硅胶层上注入聚氨酯复合材料,聚氨酯复合材料为40重量分异氰酸酯和100重量分聚氨酯的混合物,注料位置为模具中间;然后,关上模具,等待5分钟,待基材层成型后,进行取模,最后将制备完成的地垫进行修边检查工序。
对比实施例2
设置模具温度为45℃,气压为0.7mpa。
放置表面层,将皮革作为表面层放置在模具的下模上,其中,第一表面朝下,第二表面朝上;在放置皮革时,对皮革进行定位,保证皮革不纬斜。
注胶,在第二表面上注入硅胶材料,硅胶材料为450重量分异氰酸酯和1000重量分聚氨酯的混合物,并使硅胶材料均匀地分布在第二表面上,熟化1分钟,形成硅胶层,硅胶层的厚度为1cm。
形成基材层,首先在上模表面喷涂脱模剂;在硅胶层上注入聚氨酯复合材料,聚氨酯复合材料为40重量分异氰酸酯和100重量分聚氨酯的混合物,注料位置为模具中间;然后,关上模具,等待5分钟,待基材层成型后,进行取模,最后将制备完成的地垫进行修边检查工序。
下面将各实施例及对比例的对比情况汇总到表1
表1
Figure BDA0003013666000000081
如表1所示,相对于1000重量分的聚氨酯而言,在异氰酸酯的重量分为200-350的范围内,随着异氰酸酯的含量的增加,硅胶的粘度上升,硬度也随之上升,其中,取用240重量分的异氰酸酯为最优实施例。
尽管上面对本申请说明性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不仅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只要各种变化只要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申请精神和范围内,一切利用本申请构思的申请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Claims (10)

1.一种垫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放置表面层,所述表面层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朝上;
步骤2:注胶,在所述第二表面上注入硅胶,形成硅胶层,所述硅胶层的粘度为1100-7000cps,注胶后熟化1分钟;
步骤3:形成基材层,所述基材成型温度为40℃-50℃,模压为0.7mpa,所述基材层设置在所硅胶层上,利用所述硅胶层将所述表面层与所述基材层复合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垫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层为面料,所述面料为皮革、棉布、涤纶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垫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颜色,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垫子的上表面,注胶前,先在所述第二表面上铺设硅胶花型模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垫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包括以下组分:A1:异氰酸酯;B1:聚氨酯;所述组分A1与组分B1的重量分比为200-350:10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垫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层的厚度为2mm-2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垫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为聚氨酯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垫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注入所述聚氨酯材料时,使用异氰酸酯与所述聚氨酯材料混合,调整所述聚氨酯材料的硬度;所述异氰酸酯和所述聚氨酯材料的重量分之比为32-60:1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垫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在模具中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垫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放置表面层的步骤中,将表面层放置在所述模具的下模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垫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基材层步骤之前,在所述模具的上模表面喷涂脱模剂。
CN202110383029.2A 2021-04-09 2021-04-09 一种垫子的制备方法 Withdrawn CN1131035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83029.2A CN113103505A (zh) 2021-04-09 2021-04-09 一种垫子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83029.2A CN113103505A (zh) 2021-04-09 2021-04-09 一种垫子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03505A true CN113103505A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15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83029.2A Withdrawn CN113103505A (zh) 2021-04-09 2021-04-09 一种垫子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0350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61051A (zh) * 2021-12-24 2022-04-01 东莞市达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面料弹力的制作工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10413A (zh) * 2016-05-24 2017-03-22 厦门绵羊抗疲劳垫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防滑地垫
CN106565931A (zh) * 2016-08-03 2017-04-19 广州艾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降解慢回弹鞋材的配方及制备方法
CN107541175A (zh) * 2017-08-23 2018-01-05 武汉长盈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固化的高粘性低密度灌注胶
CN207870726U (zh) * 2017-01-22 2018-09-18 艾贝斯纳米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复合抗疲劳垫
CN110753710A (zh) * 2017-06-27 2020-02-04 巴斯夫欧洲公司 具有改善的透气性的软质聚氨酯泡沫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10413A (zh) * 2016-05-24 2017-03-22 厦门绵羊抗疲劳垫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防滑地垫
CN106565931A (zh) * 2016-08-03 2017-04-19 广州艾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降解慢回弹鞋材的配方及制备方法
CN207870726U (zh) * 2017-01-22 2018-09-18 艾贝斯纳米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复合抗疲劳垫
CN110753710A (zh) * 2017-06-27 2020-02-04 巴斯夫欧洲公司 具有改善的透气性的软质聚氨酯泡沫
CN107541175A (zh) * 2017-08-23 2018-01-05 武汉长盈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固化的高粘性低密度灌注胶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文广: "《聚合物改性原理》", 31 March 2018,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61051A (zh) * 2021-12-24 2022-04-01 东莞市达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面料弹力的制作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57370B1 (ko) 표피를가지는다층이경도좌석및그제조방법
CN101392592B (zh) 制造复合地板的模具和应用该模具制造复合地板的方法
CN105295256A (zh) 一种新型pvc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0294860B (zh) 弹性复合材制程及其成品
CN113103505A (zh) 一种垫子的制备方法
EP4039909A1 (en) Stone plastic composite (spc) floor comprising decorative surface
CN104987485A (zh) 一种用于制作鞋垫的pu自结皮含炭泡绵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57555A (zh) 一种抗菌防螨复合床垫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23571A (zh) 一种软质布鞋及其生产工艺
KR101593423B1 (ko) 신발창의 제조방법
CN107518515A (zh) 复合式鞋垫及其制造方法
KR100936326B1 (ko) 수분 흡수력이 향상된 폴리염화비닐계 인조피혁
CN102837468A (zh) 一种耐磨装饰木片及其加工方法和利用其制成的复合板材
CN112457554A (zh) 一种含竹纤维的环保型复合床垫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40011A (zh) 一种聚合物一体成型鞋大底及其制备方法
CN207136366U (zh) 覆膜爆米花鞋材
CN1596789A (zh) 一次成型聚氨酯发泡鞋
US11926079B2 (en) Foam fabric
KR102170652B1 (ko) 내열수축 특성이 우수한 연질 고탄성 발포 소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7034688A (zh) 一种克重可控的弹性足球外皮的制造方法
CN110185232A (zh) 一种磁性吸附的石塑地板
CN204850312U (zh) 陶瓷复合聚氨酯保温装饰一体化板
TWI604802B (zh) Composite insol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CN206204672U (zh) 一种弹性足球外皮
CN220468540U (zh) 一种高拔脱力防滑人造草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