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99645A - 一种交流稳压器的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流稳压器的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99645A
CN113099645A CN202110205593.5A CN202110205593A CN113099645A CN 113099645 A CN113099645 A CN 113099645A CN 202110205593 A CN202110205593 A CN 202110205593A CN 113099645 A CN113099645 A CN 1130996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ing
controllable switch
terminal
modul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0559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99645B (zh
Inventor
陈立帆
黄宏波
郑金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Kehua Dat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Kehua Dat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Kehua Data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0559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996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996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96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996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96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37Channels
    • H02G3/045Channels provided with perforations or slots permitting introduction or exit of wi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c-Ac Conver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流稳压器的开关装置,其接入交流电和变压器,并控制变压器对交流电输出补偿电压以对交流电稳压,包括:壳体,其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容纳槽;容纳槽开口于壳体表面,其设有第一槽壁;接线模块,其包括嵌设于第一槽壁的连接器和沿第一方向布设于第一槽壁内表面的若干接线排;吸收模块,其装设于容纳槽内,其包括若干吸收单元;各吸收单元的两端分别电连接对应的接线排和连接器上对应的端子;和开关模块,其可拆卸地盖设于容纳槽的开口,其靠近第一槽壁设有与各接线排对应电连接的连接端口。本发明的开关装置接线操作便捷,拆装便捷,便于维护。

Description

一种交流稳压器的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流稳压器的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交流稳压器广泛应用于各行业中,用于对交流输入的电压进行稳压,现有的交流稳压器通常包括多个串联的变压器,开关装置根据待补偿的电压大小控制各补偿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施加电压的大小,根据待补偿的电压方向控制各补偿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施加电压的方向,以在各变压器的次级绕组得到对交流输入的电压进行补偿的补偿电压,如专利CN11338411A中的交流稳压器及交流供电设备。
开关装置主要由吸收模块和开关模块等功率器件构成,在工作时发热严重,且由于功率器件之间电连接时飞线较多,当功率器件发生故障时,需要对整个开关装置进行维护,若空间布局不合理,不仅会使得散热效率较低,且过多的飞线还会使得安装时较为费时费力,而在维护时需要将飞线一一拆除,再将各功率器件一一拆卸,拆卸也费时费力。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拆卸便捷,便于维护的交流稳压器的开关装置。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一,一种交流稳压器的开关装置,其接入交流电和变压器,并控制变压器对交流电输出补偿电压以对交流电稳压,包括壳体,其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开口于壳体表面,其设有第一槽壁;接线模块,其包括嵌设于第一槽壁的连接器和沿第一方向布设于第一槽壁内表面的若干接线排;所述连接器包括若干用于电连接变压器和交流电的端子,各接线排分别与对应的端子电连接;吸收模块,其装设于容纳槽内,其包括若干吸收单元;各吸收单元的两端分别电连接对应的接线排和连接器上对应的端子,以与变压器电气耦合并吸收变压器的反峰电压;和开关模块,其可拆卸地盖设于容纳槽的开口,其靠近第一槽壁设有与各接线排对应电连接的连接端口,以与变压器电气耦合并控制变压器的补偿电压。
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二,技术方案二中,所述壳体还靠近各接线排沿第一方向布设有若干第一过线孔,所述第一过线孔用于引出各接线排的飞线以与对应的连接端口电连接。
基于技术方案二,还设有技术方案三,技术方案三中,所述壳体还设有盖板;所述容纳槽还设有与第一槽壁平行且相对的第二槽壁;所述盖板与第一槽壁的开口端连接并朝向第二槽壁延伸,所述第一过线孔开设于所述盖板上。
基于技术方案三,还设有技术方案四,技术方案四中,每个吸收单元包括电连接的第一功能模组和第二功能模组,各第一功能模组沿第一方向布设于容纳槽的槽底上,各第二功能模组沿第一方向布设于容纳槽的第二槽壁的内表面;第一功能模组与对应的接线排电连接,第二功能模组与连接器上对应的端子电连接。
基于技术方案四,还设有技术方案五,技术方案五中,所述开关模块包括散热单元和开关单元;所述散热单元包括支撑板和散热器,所述支撑板盖设于容纳槽的开口并与盖板相衔接,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插口;所述散热器避让所述接线模块和吸收模块固接于支撑板背面,并与第一功能模组沿第二方向相间隔,所述第二方向为容纳槽的开口方向;所述插口被散热器的基板封闭;所述开关单元承载于散热器的基板上,所述连接端口设于所述开关单元上。
基于技术方案五,还设有技术方案六,技术方案六中,所述容纳槽还设有相对且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三槽壁和第四槽壁,所述第三槽壁和第四槽壁上均对称设有第一过风口和第二过风口;所述第一过风口的位置与第一功能模组相对应,所述第二过风口的位置与散热器相对应。
基于技术方案六,还设有技术方案七,技术方案七中,所述壳体还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且依次连接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与容纳槽的槽底围合形成散热腔,所述第二隔板与容纳槽的槽底相对;所述第一功能模组位于散热腔内;所述第二隔板开设有第二过线孔,所述第二过线孔用于引出第一功能模组的飞线以使第一功能模组和第二功能模组及对应的接线排电连接。
基于技术方案七,还设有技术方案八,技术方案八中,所述壳体还包括安置槽,所述安置槽靠近容纳槽的第二槽壁;所述交流稳压器的开关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装设于安置槽内,所述控制模块与开关单元信号连接并用于控制其运行。
基于技术方案八,还设有技术方案九,技术方案九中,所述开关模块还包括连接单元和驱动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第一汇接排、第二汇接排和第三汇接排;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布设于支撑板上的第一驱动板、第二驱动板和第三驱动板;各驱动板靠近安置槽并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用于控制开关单元的运行;所述连接器的若干端子分别为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第四端子、第五端子、第六端子和第七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分别用于接入三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端子用于统一接入三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端子用于接入火线,所述第六端子和第七端子均用于接入零线;所述若干接线排分别为第一接线排、第二接线排、第三接线排、第四接线排、第五接线排、第六接线排、第七接线排、第八接线排、第九接线排和第十接线排;第一接线排和第八接线排电连接,第二接线排和第九接线排电连接,第三接线排和第十接线排电连接,第四接线排和第七接线排电连接;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可控开关、第二可控开关、第三可控开关、第四可控开关、第五可控开关、第六可控开关、第七可控开关、第八可控开关、第九可控开关和第十可控开关;各可控开关的第一端靠近盖板,第二端靠近驱动单元;第一可控开关、第二可控开关、第三可控开关、第四可控开关、第五可控开关的第二端通过第一汇接排电连接;第六可控开关、第七可控开关、第八可控开关、第九可控开关和第十可控开关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汇接排电连接;第五可控开关和第六可控开关的第一端通过第三汇接排电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一端,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一端,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一端,第四可控开关的第一端,第五可控开关和第六可控开关的公共端,第六可控开关、第七可控开关、第八可控开关、第九可控开关和第十可控开关的公共端,第七可控开关的第一端,第八可控开关的第一端,第九可控开关的第一端和第十可控开关的第一端分别形成与各接线排一一对应电连接的连接端口,并分别与第一接线排、第二接线排、第三接线排、第四接线排、第五接线排、第六接线排、第七接线排、第八接线排、第九接线排和第十接线排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若干吸收单元分别为第一吸收单元、第二吸收单元和第三吸收单元;第一接线排、第一可控开关和第一吸收单元位于第一方向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吸收单元的第一功能模组、第二吸收单元的第一功能模组、第三吸收单元的第一功能模组分别与第一接线排、第二接线排和第三接线排电连接,所述第一吸收单元的第二功能模组、第二吸收单元的第二功能模组和第三吸收单元的第二功能模组电连接;所述第一端子接入第一接线排或第八接线排,所述第二端子接入第二接线排或第九接线排,所述第三端子接入第三接线排或第十接线排,所述第四端子接入第六接线排,所述第五端子接入第四接线排或第七接线排,所述第六端子接入第五接线排,所述第七端子接入第一吸收单元的第二功能模组、第二吸收单元的第二功能模组或第三吸收单元的第二功能模组。
基于技术方案九,还设有技术方案十,技术方案十中,所述安置槽开口于壳体表面;所述支撑板还盖设于安置槽的开口,并对应安置槽的槽底布设有三个第三过线孔,以引出控制模块的飞线使控制模块与驱动单元信号连接。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技术方案一中,安装时,先将接线排与连接器电连接,将吸收模块和接线模块电连接,将各接线排的飞线引出后,将开关模块盖设于容纳槽的开口,由于开关模块设有与各接线排对应的连接端口,将飞线与连接端口电连接即使得整个开关装置的接线完成,需要对装置维护时,将连接端口上的飞线拆卸,再将开关模块拆卸即可,随后即可对吸收模块进行维护。采用本技术方案,由于开关模块可整个拆卸,便于对接线模块内部接线,以及对接线模块和吸收模块接线,将各接线排的飞线引出与开关模块的连接端口电连接,也便于对接线模块和开关模块的接线,整个装置的接线操作便捷,拆装时省时省力,且便于维护;接线模块和吸收模块安装于容纳槽内,开关模块盖设于容纳槽的开口,空间利用率高。
2、技术方案二中,设置第一过线孔,在将开关模块盖设于容纳槽的开口之前,各接线排引出的飞线可由第一过线孔加以定位,便于安装人员快速识别出与各连接端口对应的飞线,避免了接线错误。
3、技术方案三中,第一过线孔开设于盖板上,安装时,盖板迎向安装人员的视线,进一步方便了安装人员的接线操作。
4、技术方案四中,各第一功能模组沿第一方向布设于容纳槽的槽底上,各第二功能模组沿第一方向布设于容纳槽的第二槽壁的内表面,提高了对容纳槽的空间利用率,且便于第一功能模组和第二功能模组的散热。
5、技术方案五中,开关模块包括散热单元和开关单元,散热器可为开关单元散热,提高了开关单元的散热效率,散热器的位置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对于容纳槽的空间利用率。
6、技术方案六中,第三槽壁和第四槽壁上均设有第一过风口和第二过风口,第一过风口的位置与第一功能模组相对应,第二过风口的位置与散热器相对应,提高了第一功能模组和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7、技术方案七中,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与容纳槽的槽底围合形成散热腔,第一功能模组位于散热腔内,使得第一功能模组位于一独立的散热风道内,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功能模组的散热效率;第二隔板开设第二过线孔,便于第一功能模组与接线排和第二功能模组的接线操作。
8、技术方案八中,控制模块位于独立的安置槽内,便于对于控制模块的维护。
9、技术方案九中,对应的接线排短接后接入连接器的端子,三个第二功能模组短接后接入第七端子,使得飞线的数量大大减少,整体布局更为美观整洁,且接线操作便捷。
10、技术方案十中,支撑板还盖设于安置槽的开口,安置时,先将控制模块引出的飞线穿过第三过线孔,再将开关模块盖设于容纳槽和安置槽的开口,安装便捷;拆卸时,则先将开关模块的驱动单元的飞线拆卸,再使飞线退出第三过线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壳体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隐藏部分壳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支撑板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剖视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11、容纳槽,111、第一槽壁,112、第二槽壁,113、第三槽壁,114、第四槽壁,115、第一过风口,116、第二过风口,12、安置槽,13、盖板,131、第一过线孔,14、第一隔板,15、第二隔板,151、第二过线孔,16、第三隔板;
20、接线模块,211、第一接线排,212、第二接线排,213、第三接线排,214、第四接线排,215、第五接线排,216、第六接线排,217、第七接线排,218、第八接线排,219、第九接线排,210、第十接线排;22、连接器;
30、吸收模块,31、第一功能模组,32、第二功能模组;
40、开关模块,41、散热单元,411、支撑板,4111、插口,4112、第三过线孔,412、散热器,42、开关单元,421、第一可控开关,422、第二可控开关,423、第三可控开关,424、第四可控开关,425、第五可控开关,426、第六可控开关,427、第七可控开关,428、第八可控开关,429、第九可控开关,420、第十可控开关;43、驱动单元,431、第一驱动板,432、第二驱动板,433、第三驱动板,44、连接单元,441、第一汇接排,442、第二汇接排,443、第三汇接排;
50、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参见图1-7,图1-7示出了一种交流稳压器的开关装置,该开关装置接入交流电和变压器,并控制变压器对交流电输出补偿电压以对交流电稳压。开关装置包括壳体10、接线模块20、吸收模块30、开关模块40和控制模块50。
如图2-3所示,壳体10为矩形,其由钣金围接而成。壳体10设有容纳槽11、安置槽12、盖板13、第一隔板14、第二隔板15和第三隔板16。
容纳槽11为条形,其沿第一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还为壳体10的长度方向,容纳槽11开口于壳体10上表面,容纳槽11具有第一槽壁111、第二槽壁112、第三槽壁113和第四槽壁114,第一槽壁111、第三槽壁113、第二槽壁112和第四槽壁114依次连接并围接,第一槽壁111和第二槽壁112彼此相对并平行于第一方向,第三槽壁113和第四槽壁114彼此相对并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三槽壁113和第四槽壁114上均对称设有第一过风口115和第二过风口116,其中第二过风口116位于第一过风口115上方。
盖板13与第一槽壁111的开口端连接并朝向第二槽壁112延伸,第一槽壁111的开口端即第一槽壁111的顶端,盖板13上沿第一方向布设有若干第一过线孔131。在本实施例中,盖板13的长度与容纳槽11的长度相等,盖板13的宽度小于容纳槽11的宽度,第一过线孔131的数量为八个。
第一隔板14、第二隔板15和第三隔板16依次连接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隔板14、第二隔板15、第三隔板16与容纳槽11的槽底围合形成散热腔,第二隔板15与容纳槽11的槽底相对,第二隔板15上沿第一方向布设有三个第二过线孔15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板14、第二隔板15和第三隔板16还均与容纳槽11的第三槽壁113和第四槽壁114连接。其中,第一过风口115的位置与散热腔的位置相对应。应理解,第一隔板14与第一槽壁111之间存在间隙,第三隔板16与第二槽壁112之间存在间隙以满足安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第一隔板14、第二隔板15和第三隔板16拆卸时较为便捷。
安置槽12为条形,其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开口于壳体10上表面,安置槽12靠近容纳槽11的第二槽壁112。
在实际应用中,容纳槽11的第一槽壁111、第三槽壁113、第四槽壁114和槽底均由壳体10的钣金形成,安置槽12的槽底和除靠近容纳槽11的第二槽壁112外的其他槽壁也均由壳体10的钣金形成,容纳槽11的第二槽壁112由第五隔板形成,安置槽12靠近容纳槽11的第二槽壁112的槽壁由第六隔板形成。即容纳槽11和安置槽12的长度均与壳体10的长度相等,容纳槽11的宽度和安置槽12的宽度的和与壳体10的宽度相等。
如图1和图4所示,接线模块20包括若干接线排和连接器22,连接器22包括用于电连接变压器和交流电的端子,在本实施例中,接线模块20包括十个接线排,分别为第一接线排211、第二接线排212、第三接线排213、第四接线排214、第五接线排215、第六接线排216、第七接线排217、第八接线排218、第九接线排219和第十接线排210,该十个接线排沿第一方向布设于容纳槽11的第一槽壁111的内表面,连接器22嵌设于第一槽壁111,在本实例中,十个接线排分设于连接器22的两侧。十个接线排及连接器22均高于第二隔板15。
如图6所示,吸收模块30包括若干吸收单元,在本实例中,若干吸收单元分别为第一吸收单元、第二吸收单元和第三吸收单元;每个吸收单元包括第一功能模组31和第二功能模组32,在本实例中,各第一功能模组31沿第一方向装设于散热腔内,各第二功能模组32沿第一方向装设于容纳槽11的第二槽壁112上。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功能模组31为电阻,第二功能模组32为吸收板和承载于吸收板上的电容,第一功能模组31的飞线通过第二隔板15上的第二过线孔151引出。第二功能模组32的接线口高于第二隔板15。
如图4所示,开关模块40包括散热单元41、开关单元42、驱动单元43和连接单元44。
散热单元41包括支撑板411和散热器412,支撑板411盖设于容纳槽11的开口、安置槽12的开口并与盖板13相衔接,支撑板411上设有插口4111和三个沿第一方向布设的第三过线孔4112,三个第三过线孔4112与安置槽12的槽底相对。散热器412避让接线模块20和吸收模块30固接于支撑板411背面,并与第二隔板15沿第二方向相间隔,第二方向为容纳槽11的开口方向,插口4111被散热器412的基板封闭。应理解,散热器412为常规散热器412,即具有散热基板和散热齿。
开关单元42承载于散热器412的基板上,包括第一可控开关421、第二可控开关422、第三可控开关423、第四可控开关424、第五可控开关425、第六可控开关426、第七可控开关427、第八可控开关428、第九可控开关429和第十可控开关420;各可控开关的第一端靠近盖板13,第二端远离盖板13。
驱动单元43靠近安置槽12,包括沿第一方向布设于支撑板411上的第一驱动板431、第二驱动板432和第三驱动板433,其中第一驱动板431控制第一可控开关421、第二可控开关422和第三可控开关423的运行,第二驱动板432控制第四可控开关424、第五可控开关425、第六可控开关426和第七可控开关427的运行,第三驱动板433控制第八可控开关428、第九可控开关429和第十可控开关420的运行。
连接单元44包括第一汇接排441、第二汇接排442和第三汇接排44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线排211、第一吸收单元、第一可控开关421和第一驱动板431位于第一方向的同一侧。
控制模块50装设于安置槽12内,控制模块50引出的飞线穿过第三过线孔4112接入第一驱动板431、第二驱动板432和第三驱动板433,以控制其运行,控制模块50位于独立的安置槽12内,便于对于控制模块50的维护。
接线模块20、吸收模块30和开关模块40的电连接关系如下:
连接器22的若干端子分别为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第四端子、第五端子、第六端子和第七端子,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分别用于接入三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端,第四端子用于统一接入三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二端,第五端子用于接入火线,第六端子和第七端子均用于接入零线;
第一接线排211和第八接线排218电连接,第二接线排212和第九接线排219电连接,第三接线排213和第十接线排210电连接,第四接线排214和第七接线排217电连接;
第一可控开关421、第二可控开关422、第三可控开关423、第四可控开关424、第五可控开关425的第二端通过第一汇接排441电连接;第六可控开关426、第七可控开关427、第八可控开关428、第九可控开关429和第十可控开关420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汇接排442电连接;第五可控开关425和第六可控开关426的第一端通过第三汇接排443电连接;
第一可控开关421的第一端,第二可控开关422的第一端,第三可控开关423的第一端,第四可控开关424的第一端,第五可控开关425和第六可控开关426的公共端,第六可控开关426、第七可控开关427、第八可控开关428、第九可控开关429和第十可控开关420的公共端,第七可控开关427的第一端,第八可控开关428的第一端,第九可控开关429的第一端和第十可控开关420的第一端分别形成与各接线排一一对应电连接的连接端口,并分别与第一接线排211、第二接线排212、第三接线排213、第四接线排214、第五接线排215、第六接线排216、第七接线排217、第八接线排218、第九接线排219和第十接线排210一一对应电连接;
第一吸收单元的第一功能模组31、第二吸收单元的第一功能模组31、第三吸收单元的第一功能模组31分别与第一接线排211、第二接线排212和第三接线排213电连接,第一吸收单元的第二功能模组32、第二吸收单元的第二功能模组32和第三吸收单元的第二功能模组32电连接;
第一端子接入第一接线排211或第八接线排218,第二端子接入第二接线排212或第九接线排219,第三端子接入第三接线排213或第十接线排210,第四端子接入第六接线排216,第五端子接入第四接线排214或第七接线排217,第六端子接入第五接线排215,第七端子接入第一吸收单元的第二功能模组32、第二吸收单元的第二功能模组32或第三吸收单元的第二功能模组32。
电连接完成后,连接器的接入变压器和交流电,吸收模块30与变压器电气耦合并吸收变压器的反峰电压,开关模块40与变压器电气耦合并控制变压器的补偿电压
安装过程如下:
将控制模块50安装于第六隔板上,将各第二功能模组32安装于第五隔板上,将接线模块20安装于第一槽壁111上,并将接线模块20内的飞线预先接好,将各第一功能模组31装设于容纳槽11的槽底后,将第一隔板14、第二隔板15、第三隔板16与容纳槽11的槽底围接形成散热腔,各第一功能模组31即位于散热腔内,各第一功能模组31引出的飞线分别穿过对应的第二过线孔151接入对应的第二功能模组32和接线排,将第二功能模组32电连接,并各第二功能模组32的公共端的飞线接入第七端子,将各接线排的飞线通过第一过线孔131引出,将开关模块40盖设于容纳槽11的开口和安置槽12的开口,盖设之前将控制模块50的飞线通过第三过线孔4112引出,随后将第一过线孔131引出的飞线接入开关单元42的各连接端口,将第三过线孔4112引出的飞线接入第一驱动板431、第二驱动板432和第三驱动板433,整个安装过程即完成。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由于开关模块40可整个拆卸,便于对接线模块20内部接线,以及对接线模块20和吸收模块30接线,对应的接线排短接后接入连接器22的端子,三个第二功能模组32短接后接入第七端子,使得飞线的数量大大减少,整体布局更为美观整洁;将各接线排的飞线引出后与开关模块40的连接端口电连接,也便于对接线模块20和开关单元42的接线,将控制模块50的飞线引出后便于对控制模块50和驱动单元43接线,整个装置的接线操作便捷,安装时省时省力;接线模块20和吸收模块30安装于容纳槽11内,开关模块40盖设于容纳槽11的开口,便于拆装,空间利用率高,且这种空间布局使得发热量大的第一功能模组31位于独立的散热腔内,第一过风口115通过的风流可对第一功能模组31散热,第二过风口116通过的风流为散热器412散热,从而为散热器412基板上的开关单元42散热。第一过线孔131可对各接线排引出的飞线加以定位,且迎向安装人员的视线,便于安装人员快速识别出与各连接端口对应的飞线,避免了接线错误。
当需要拆装维护时,将各连接端口的飞线拆卸,将驱动单元43的第一驱动板431、第二驱动板432、第三驱动板433上的飞线拆卸,随后将支撑板411拆卸即可使得整个开关模块40被拆卸;若是第二功能模组32需要维护,将第二功能模组32取出即可,若是第一功能模组31需要维护,则将第一隔板14、第二隔板15和第三隔板16拆卸即可。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维护时拆卸步骤少,拆卸便捷。
因此,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仅提高了对整个壳体的空间利用率,且使得飞线的数量大大减少,接线操作便捷,拆装便捷,便于维护,且提高了整个开关装置的散热效率。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发明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发明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发明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交流稳压器的开关装置,其接入交流电和变压器,并控制变压器对交流电输出补偿电压以对交流电稳压,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开口于壳体表面,其设有第一槽壁;接线模块,其包括嵌设于第一槽壁的连接器和沿第一方向布设于第一槽壁内表面的若干接线排;所述连接器包括若干用于电连接变压器和交流电的端子,各接线排分别与对应的端子电连接;
吸收模块,其装设于容纳槽内,其包括若干吸收单元;各吸收单元的两端分别电连接对应的接线排和连接器上对应的端子,以与变压器电气耦合并吸收变压器的反峰电压;和
开关模块,其可拆卸地盖设于容纳槽的开口,其靠近第一槽壁设有与各接线排对应电连接的连接端口,以与变压器电气耦合并控制变压器的补偿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稳压器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靠近各接线排沿第一方向布设有若干第一过线孔,所述第一过线孔用于引出各接线排的飞线以与对应的连接端口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流稳压器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设有盖板;
所述容纳槽还设有与第一槽壁平行且相对的第二槽壁;
所述盖板与第一槽壁的开口端连接并朝向第二槽壁延伸,所述第一过线孔开设于所述盖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交流稳压器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吸收单元包括电连接的第一功能模组和第二功能模组,各第一功能模组沿第一方向布设于容纳槽的槽底上,各第二功能模组沿第一方向布设于容纳槽的第二槽壁的内表面;
第一功能模组与对应的接线排电连接,第二功能模组与连接器上对应的端子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交流稳压器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散热单元和开关单元;
所述散热单元包括支撑板和散热器,所述支撑板盖设于容纳槽的开口并与盖板相衔接,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插口;所述散热器避让所述接线模块和吸收模块固接于支撑板背面,并与第一功能模组沿第二方向相间隔,所述第二方向为容纳槽的开口方向;所述插口被散热器的基板封闭;
所述开关单元承载于散热器的基板上,所述连接端口设于所述开关单元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交流稳压器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还设有相对且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三槽壁和第四槽壁,所述第三槽壁和第四槽壁上均对称设有第一过风口和第二过风口;所述第一过风口的位置与第一功能模组相对应,所述第二过风口的位置与散热器相对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交流稳压器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且依次连接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与容纳槽的槽底围合形成散热腔,所述第二隔板与容纳槽的槽底相对;所述第一功能模组位于散热腔内;所述第二隔板开设有第二过线孔,所述第二过线孔用于引出第一功能模组的飞线以使第一功能模组和第二功能模组及对应的接线排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交流稳压器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安置槽,所述安置槽靠近容纳槽的第二槽壁;所述交流稳压器的开关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装设于安置槽内,所述控制模块与开关单元信号连接并用于控制其运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交流稳压器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还包括连接单元和驱动单元;
所述连接单元包括第一汇接排、第二汇接排和第三汇接排;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布设于支撑板上的第一驱动板、第二驱动板和第三驱动板;
各驱动板靠近安置槽并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用于控制开关单元的运行;
所述连接器的若干端子分别为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第四端子、第五端子、第六端子和第七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分别用于接入三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端子用于统一接入三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端子用于接入火线,所述第六端子和第七端子均用于接入零线;
所述若干接线排分别为第一接线排、第二接线排、第三接线排、第四接线排、第五接线排、第六接线排、第七接线排、第八接线排、第九接线排和第十接线排;第一接线排和第八接线排电连接,第二接线排和第九接线排电连接,第三接线排和第十接线排电连接,第四接线排和第七接线排电连接;
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可控开关、第二可控开关、第三可控开关、第四可控开关、第五可控开关、第六可控开关、第七可控开关、第八可控开关、第九可控开关和第十可控开关;各可控开关的第一端靠近盖板,第二端靠近驱动单元;
第一可控开关、第二可控开关、第三可控开关、第四可控开关、第五可控开关的第二端通过第一汇接排电连接;第六可控开关、第七可控开关、第八可控开关、第九可控开关和第十可控开关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汇接排电连接;第五可控开关和第六可控开关的第一端通过第三汇接排电连接;
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一端,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一端,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一端,第四可控开关的第一端,第五可控开关和第六可控开关的公共端,第六可控开关、第七可控开关、第八可控开关、第九可控开关和第十可控开关的公共端,第七可控开关的第一端,第八可控开关的第一端,第九可控开关的第一端和第十可控开关的第一端分别形成与各接线排一一对应电连接的连接端口,并分别与第一接线排、第二接线排、第三接线排、第四接线排、第五接线排、第六接线排、第七接线排、第八接线排、第九接线排和第十接线排一一对应电连接;
所述若干吸收单元分别为第一吸收单元、第二吸收单元和第三吸收单元;
第一接线排、第一可控开关和第一吸收单元位于第一方向的同一侧;
所述第一吸收单元的第一功能模组、第二吸收单元的第一功能模组、第三吸收单元的第一功能模组分别与第一接线排、第二接线排和第三接线排电连接,所述第一吸收单元的第二功能模组、第二吸收单元的第二功能模组和第三吸收单元的第二功能模组电连接;所述第一端子接入第一接线排或第八接线排,所述第二端子接入第二接线排或第九接线排,所述第三端子接入第三接线排或第十接线排,所述第四端子接入第六接线排,所述第五端子接入第四接线排或第七接线排,所述第六端子接入第五接线排,所述第七端子接入第一吸收单元的第二功能模组、第二吸收单元的第二功能模组或第三吸收单元的第二功能模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交流稳压器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置槽开口于壳体表面;所述支撑板还盖设于安置槽的开口,并对应安置槽的槽底布设有三个第三过线孔,以引出控制模块的飞线使控制模块与驱动单元信号连接。
CN202110205593.5A 2021-02-24 2021-02-24 一种交流稳压器的开关装置 Active CN1130996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05593.5A CN113099645B (zh) 2021-02-24 2021-02-24 一种交流稳压器的开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05593.5A CN113099645B (zh) 2021-02-24 2021-02-24 一种交流稳压器的开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9645A true CN113099645A (zh) 2021-07-09
CN113099645B CN113099645B (zh) 2022-10-14

Family

ID=76667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05593.5A Active CN113099645B (zh) 2021-02-24 2021-02-24 一种交流稳压器的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99645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84570B1 (en) * 2001-12-14 2004-08-31 Perkins Technical Services, Inc. Integrated power supply and platform for military radio
CN204498013U (zh) * 2015-04-01 2015-07-22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一种光伏并网逆变装置
CN204859007U (zh) * 2015-08-28 2015-12-09 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新型牵引逆变功率单元
US20180017242A1 (en) * 2016-07-12 2018-01-18 Abl Ip Holding Llc Wall mounted battery-powered wireless device
CN207399040U (zh) * 2017-10-28 2018-05-22 中山市电星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三相稳压装置
CN110198129A (zh) * 2019-06-26 2019-09-03 洪道绿 一种大功率同步整流高频开关电源
CN111338411A (zh) * 2020-03-30 2020-06-26 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稳压器及交流供电设备
CN211236727U (zh) * 2019-12-30 2020-08-11 江苏奥衍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优良型饼圈式交流稳压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84570B1 (en) * 2001-12-14 2004-08-31 Perkins Technical Services, Inc. Integrated power supply and platform for military radio
CN204498013U (zh) * 2015-04-01 2015-07-22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一种光伏并网逆变装置
CN204859007U (zh) * 2015-08-28 2015-12-09 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新型牵引逆变功率单元
US20180017242A1 (en) * 2016-07-12 2018-01-18 Abl Ip Holding Llc Wall mounted battery-powered wireless device
CN207399040U (zh) * 2017-10-28 2018-05-22 中山市电星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三相稳压装置
CN110198129A (zh) * 2019-06-26 2019-09-03 洪道绿 一种大功率同步整流高频开关电源
CN211236727U (zh) * 2019-12-30 2020-08-11 江苏奥衍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优良型饼圈式交流稳压器
CN111338411A (zh) * 2020-03-30 2020-06-26 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稳压器及交流供电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9645B (zh) 2022-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1160594A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02271484A (zh) 带整体式散热器的固态开关器件
JP2005531118A (ja) 減光パック
US6653802B1 (en) Standard electronics rack-mounted dimming control system with plug-in power modules and common plug-in control module
CN113099645B (zh) 一种交流稳压器的开关装置
CN213817242U (zh) 直流供电装置和变压整流供电系统
CN111133401B (zh) 数据处理设备
WO2023273275A1 (zh) 一种液冷机柜
WO2023016253A1 (zh) 接线座、电控盒及空调器
CN216357975U (zh) 光伏逆变器
CN215872320U (zh) 安装板组件、电控盒和空调器
CN210608899U (zh) 变流器功率单元
CN212827943U (zh) 充电系统及直流充电装置
CN217607711U (zh) 变频器的功率装置和变频器
CN213548151U (zh) 一种电源散热装置及电源装置
CN211403275U (zh) 一种紧凑型单相调功器模块
CN218124539U (zh) 功率装置和电能路由器
CN219329686U (zh) 一种交流转直流电源转换装置外壳
CN215892519U (zh) 一种取暖器
CN219164955U (zh) 一种电控盒及空调
CN220067196U (zh) 壳体装置、储能变流装置及储能逆变组合设备
CN216121458U (zh) 电源设备和电源柜
CN214338264U (zh) 光伏配电网用有源滤波装置
CN218941625U (zh) 电源产品的布局结构、以及电源产品
CN216216757U (zh) 分体式接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