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7196U - 壳体装置、储能变流装置及储能逆变组合设备 - Google Patents

壳体装置、储能变流装置及储能逆变组合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7196U
CN220067196U CN202320234621.0U CN202320234621U CN220067196U CN 220067196 U CN220067196 U CN 220067196U CN 202320234621 U CN202320234621 U CN 202320234621U CN 220067196 U CN220067196 U CN 2200671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sub
module
mounting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3462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密
陈熙
王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flow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flow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3462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71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71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71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装置、储能变流装置及储能逆变组合设备,壳体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分层设置有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第一安装位具有相互分隔的第一子位和第二子位。第二安装位对应第一子位和第二子位连成的区域。通过将箱体设置分层的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并在第一安装位分隔出第一子位和第二子位,以便将配电模组装配在第一子位,将第一滤波模组装配在第二子位,将第二滤波模组和逆变模组装配在第二安装位,使得逆变模组和第一滤波模组与配电模组和第二滤波模组能够分层设置在箱体内,以避免因配电模组的相关器件和逆变模组的相关器件分别装配在箱体的一侧而导致空间利用率低,进而减少箱体的整体体积。

Description

壳体装置、储能变流装置及储能逆变组合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壳体装置、储能变流装置及储能逆变组合设备。
背景技术
储能变流装置可以控制供电设备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变换,在无电网情况下可以将供电设备中的直流电转为交流电为交流负载供电。
储能变流装置的壳体内通常会配备逆变器件以及配电器件,但相关技术的壳体内的逆变器件和配电器件往往分别分布在一侧,导致逆变器件布局紧密,配电设备布局松散,壳体较大,占用空间较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壳体装置、储能变流装置及储能逆变组合设备,旨在合理布置箱体内的模组,减少箱体的整体体积。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装置,应用于储能变流装置,储能变流装置包括配电模组、第一滤波模组、第二滤波模组以及逆变模组。壳体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分层设置有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第一安装位具有相互分隔的第一子位和第二子位,第一子位用于供配电模组装配,第二子位用于供第一滤波模组装配。第二安装位对应于第一子位和第二子位连成的区域,且用于供第二滤波模组和逆变模组装配。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将箱体设置分层的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并在第一安装位分隔出第一子位和第二子位,以便将配电模组装配在第一子位,将第一滤波模组装配在第二子位,将第二滤波模组和逆变模组装配在第二安装位,使得逆变模组和第一滤波模组与配电模组和第二滤波模组能够分层设置在箱体内,以避免因配电模组的相关器件和逆变模组的相关器件分别装配在箱体的一侧而导致空间利用率低,进而减少箱体的整体体积。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安装位具有开口,开口用于供逆变模组的发热器件显露于箱体。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逆变模组的发热器件显露于箱体,能够减少热量聚集于箱体内,有利于降低箱体内的温度,同时能够减少占据箱体内的空间,有利于减小箱体的体积。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壳体装置具有第三安装位,第三安装位位于第二安装位相背,且用于安装储能变流装置的散热器。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三安装位形成于箱体的侧壁且位于箱体外,在将散热器装配于第三安装位后,散热器能够被固定于箱体外,以避免占据箱体内的空间,从而减小箱体的体积。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壳体装置还包括挡板,挡板安装于第三安装位,并围合形成容置储能变流装置的散热器的容纳腔。
上述实施例中,在将散热器设于容纳腔内后,挡板能够对散热器进行围挡,减少外界物体对散热器的碰撞,进而对散热器进行防护。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壳体装置具有支架,支架与箱体的侧壁连接,并形成放置腔,且支架具有第一子位,第一子位位于放置腔内。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具有放置腔的支架连接于箱体上,在将配电模组置于放置腔内并固定在支架上后,能够将配电模组装配于第一子位,以便于将配电模组合理布置于箱体内。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壳体装置还包括固定板和固定柱,固定板背离第二安装位的一面具有第二子位,且与箱体的侧壁连接,固定板面向第二安装位的一面连接有固定柱,固定柱远离固定板的一端用于与储能变流装置的散热器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固定板直接连接箱体的同时再通过固定柱将固定板间接连接箱体,能够提高固定板与箱体的连接强度,以提高装配于第二子位中的第一滤波模组在箱体内的稳定性。另外,固定柱穿过箱体的侧壁与储能变流装置的散热器连接,能够将储能变流装置的散热器装配于第三安装位,无需额外设置安装结构,以减少零部件,降低成本的同时便于装配。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箱体的侧壁向箱体的内部凹陷以形成插接部,插接部开设有供储能变流装置的接线端子装配的固定孔。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接线端子的一端固定在插接部上,能够使接线端子的另一端朝向箱体中与插接部相邻的侧壁,以当该侧壁贴于墙面时,接线端子能够靠近墙面,以便于位于接线端子出口处的导线能直接被引导至墙面,减少导线被悬空或被弯折的几率,有利于保护导线。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储能变流装置,包括配电模组、第一滤波模组、第二滤波模组、逆变模组、散热器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壳体装置,配电模组设于壳体装置的第一子位,第一滤波模组设于壳体装置的第二子位,第二滤波模组和逆变模组间隔设于壳体装置的第二安装位,散热器设于壳体装置的第三安装位。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散热器具有装配槽,装配槽与壳体装置的开口连通,用于容置储能变流装置的电感器件。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装配槽容置储能变流装置的电感器件,能够避免将储能变流装置的电感器件置于箱体内,以便于减小箱体的体积,同时散热器能够对储能变流装置的电感器件进行散热。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储能逆变组合设备,储能逆变组合设备包括供电装置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储能变流装置,供电装置电连接储能变流装置。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将箱体设置分层的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并在第一安装位分隔出第一子位和第二子位,以便将配电模组装配在第一子位,将第一滤波模组装配在第二子位,将第二滤波模组和逆变模组装配在第二安装位,使得逆变模组和第一滤波模组与配电模组和第二滤波模组能够分层设置在箱体内,以避免因配电模组的相关器件和逆变模组的相关器件分别装配在箱体的一侧而导致空间利用率低,进而减少箱体的整体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储能逆变组合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储能变流装置的一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储能变流装置的一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储能变流装置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储能变流装置的又一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储能变流装置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储能变流装置的一剖视示意图。
图8为图6中储能变流装置的另一剖视示意图。
图9为图2中散热器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9000、储能逆变组合1000、储能变流装置;100、壳体装置;
设备;
10、箱体; 11、第一侧板; 12、第二侧板;
121、第一子侧板; 122、第二子侧板; 1221、固定孔;
123、插接部; 13、第三侧板; 131、连接块;
132、连接孔; 14、第一安装位; 141、第一子位;
142、第二子位; 15、第二安装位; 151、开口;
16、第三安装位; 20、挡板; 21、容纳腔;
30、支架; 31、安装部; 311、放置腔;
32、连接板; 321、贯穿孔; 40、固定板;
50、固定柱; 60、固定片; 70、盖板;
200、配电模组; 300、第一滤波模组;400、第二滤波模组;
500、逆变模组; 510、电感器件; 520、发热器件;
600、散热器; 610、散热板; 611、散热片;
612、第一翅片; 620、散热罩; 621、装配槽;
622、第二翅片; 700、接线端子; 2000、供电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储能变流装置1000可以控制供电装置2000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变换,请参照图1和图2,储能变流装置1000能够与供电装置2000进行结合并形成储能逆变组合设备9000。当需要储能逆变组合设备9000供电时,通过储能变流装置1000将供电装置2000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并向外界的照明设备、空调和加热设备等电器供电,当需要储能逆变组合设备9000储能时,通过储能变流装置1000将并网发电系统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输送至供电装置2000,并通过供电装置2000将直流电进行储存。
储能变流装置1000的壳体内通常会配备逆变器件以及配电器件,但相关技术的壳体内的逆变器件和配电器件往往分别分布在一侧,导致逆变器件布局紧密,配电设备布局松散,为完全布局完所有的逆变器件,则需要增加壳体内的容积,导致壳体较大,占用空间较多。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装置100,应用于储能变流装置1000,储能变流装置1000包括配电模组200、第一滤波模组300、第二滤波模组400以及逆变模组500。壳体装置100包括箱体10,箱体10内分层设置有第一安装位14和第二安装位15。第一安装位14具有相互分隔的第一子位141和第二子位142,第一子位141用于供配电模组200装配,第二子位142用于供第一滤波模组300装配。第二安装位15对应于第一子位141和第二子位142连成的区域,且用于供第二滤波模组400和逆变模组500装配。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将箱体10设置分层的第一安装位14和第二安装位15,并在第一安装位14分隔出第一子位141和第二子位142,以便将配电模组200装配在第一子位141,将第一滤波模组300装配在第二子位142,将第二滤波模组400和逆变模组500装配在第二安装位15,使得逆变模组500和第一滤波模组300与配电模组200和第二滤波模组400能够分层设置在箱体10内,以避免因各配电模组200的相关器件和逆变模组500的相关器件分别装配在箱体10的同一侧而导致空间利用率低,进而减少箱体10的整体体积。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一些实施例做出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照图1,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逆变组合设备9000,储能逆变组合设备9000包括供电装置2000及储能变流装置1000,供电装置2000与储能变流装置1000电连接。显然,供电装置2000与储能变流装置1000可以通过有线和无线的方式进行连接,只要供电装置2000与储能变流装置1000之间能够实现电流的传输即可。
储能逆变组合设备9000为储能系统的核心设备,能够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并存储至供电设备2000内,也能够将供电设备2000中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供用电设备实用或者输入到市电网里。
请参照图2至图5,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变流装置1000包括配电模组200、第一滤波模组300、第二滤波模组400、逆变模组500、散热器600以及壳体装置100。
请参照图3至图5,壳体装置100包括箱体10,箱体10用以供第一滤波模组300、第二滤波模组400、配电模组200和逆变模组500装配。
箱体10包括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和第三侧板13,第二侧板12和第三侧板13分别连接第一侧板11,以围合形成装配空间(未示出)。其中,该装配空间内分层设置有第一安装位14和第二安装位15,第一安装位14具有相互分隔的第一子位141和第二子位142,第一子位141用于供配电模组200装配,第二子位142用于供第一滤波模组300装配。第二安装位15对应于第一子位141和第二子位142连成的区域,且用于供第二滤波模组400和逆变模组500装配。
第二安装位15具有开口151,开口151用于供逆变模组500的发热器件520显露于箱体10。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安装位15形成于第一侧板11,且第二安装位15位于箱体10内,开口151大致对应第二子位142,且开口151朝向背离第二子位142的方向,当逆变模组500装配于第二安装位15时,逆变模组500的发热器件520通过开口151穿过第一侧板11,并显露于箱体10外。通过将逆变模组500的发热器件520显露于箱体10,能够减少热量聚集于箱体10内,有利于降低箱体10内的温度,同时能够减少占据箱体10内的空间,有利于减小箱体10的体积。
请参照图3,壳体装置100具有第三安装位16,第三安装位16用于安装储能变流装置1000的散热器600。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安装位16形成于第一侧板11,第三安装位16相邻于第二安装位15且位于箱体10外,第三安装位16通过开口151与第二安装位15连通,第三安装位16用以安装散热器600。通过将第三安装位16形成于第一侧板11且位于箱体10外,在将散热器600装配于第三安装位16后,散热器600能够被固定于箱体10外,以避免占据箱体10内的空间,从而减小箱体10的体积。
请参照图3和图4,壳体装置100还包括挡板20,挡板20安装于第三安装位16,并围合形成容置储能变流装置1000的散热器600的容纳腔21。在将散热器600设于容纳腔21内后,挡板20能够对散热器600进行围挡,减少外界物体对散热器600的碰撞,进而对散热器600进行防护。
在一实施例中,挡板20固定于第一侧板11,以便将挡板20安装于第三安装位16,容纳腔21通过开口151与第二安装位15连通,以便逆变模组500的发热器件520通过开口151伸入容纳腔21内并与散热器600接触。可选的,挡板20大致呈龙门状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挡板20的安装,挡板20通过螺栓或螺钉等连接件固定于第一侧板11的壁面。
请参照图5和图6,壳体装置100具有支架30,支架30与箱体10的侧壁连接,并形成放置腔311,且支架30具有第一子位141,第一子位141位于放置腔311内。通过将具有放置腔311的支架30连接于箱体10上,在将配电模组200置于放置腔311内并固定在支架30上后,能够将配电模组200装配于第一子位141,以便于将配电模组200合理布置于箱体10内。
请参照图6,支架30包括安装部31和连接板32,安装部31通过连接板32连接第二侧板12和第三侧板13,以将安装部31安装在箱体10上。安装部31具有放置腔311,通过将配电模组200置于放置腔311内,能够便于将配电模组200安装在安装部31上。
在一实施例中,安装部31为大致呈方形的盒体,该盒体具有放置腔311。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部31为安装板,该安装板向箱体10的内部凹陷以形成放置腔311。
请参照图6和图7,连接板32环绕安装部31设置,连接板32设有多个贯穿孔321,第二侧板12和第三侧板13分别设有多个连接块131,每一连接块131均设有连接孔132,通过连接杆(未示出)穿过贯穿孔321并插入连接孔132内,能够将连接板32紧固在第二侧板12的连接块131和第三侧板13的连接块131上,进而实现将安装部31安装于箱体10。可选的,连接杆可以是螺栓或螺钉等,只要能够将连接板32紧固于连接块131即可。
请参照图5和图7,壳体装置100还包括固定板40和固定柱50,固定板40与箱体10的侧壁连接,固定板40用以安装第一滤波模组300。固定柱50的一端连接固定板40,固定柱50的另一端连接箱体10的侧壁,以提高固定板40与箱体10的连接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固定板40背离第二安装位15的一面具有第二子位142,且固定板40与第一侧板11或第二侧板12连接,或者固定板40同时与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连接,通过将第一滤波模组300安装于固定板40,能够将第一滤波模组300装配于第二子位142。
请参照图7,壳体装置100还包括固定片60,固定片60的一端连接第二侧板12或第三侧板13,固定片60的另一端连接固定板40,以将固定板40与第二侧板12或第三侧板13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固定片60大致呈L形,即两个片状结构大致垂直连接,当固定片60与固定板40及第二侧板12或第三侧板13连接时,两个片状结构分别贴于固定板40及第二侧板12或第三侧板13,以便于固定片60与第二侧板12或第三侧板13之间为面接触,及固定片60与固定板40之间为面接触,提高固定片60与固定板40及第二侧板12或第三侧板13的连接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固定板40面向第二安装位15的一面连接有固定柱50,固定柱50远离固定板40的一端穿过或避让逆变模组500并固定于第一侧板11。在其他实施例中,逆变模组500可以连接于固定柱50,提高逆变模组500与第一侧板11的连接强度,以增强逆变模组500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固定柱50远离固定板40的一端穿过第一侧板11与散热器600连接,以将散热器600安装于第一侧板11,从而实现散热器600装配于第三安装位16,无需额外设置安装结构,以减少零部件,降低成本的同时便于装配。
请参照图4和图8,箱体10的侧壁向箱体10的内部凹陷以形成插接部123,插接部123开设有供储能变流装置1000的接线端子700装配的固定孔1221。其中,接线端子700用以将箱体10内的导线有序地引导至箱体10外。
请参照图4和图8,第二侧板12包括第一子侧板121和第二子侧板122,第一子侧板121的两侧分别连接支架30和第一侧板11,第一子侧板121连接第二子侧板122,且第二子侧板122在第一子侧板121上向箱体10内部倾斜,以形成插接部123。第二子侧板122设有固定孔1221,通过将接线端子700的一端插入固定孔1221,能够将接线端子700固定在第二子侧板122上,同时接线端子700的另一端朝向第一侧板11所在平面或箱体10中与第一侧板11相对的一侧板所在平面。
当将箱体10沿墙面摆放且第一侧板11或箱体10中与第一侧板11相对的一侧板贴于墙面时,接线端子700能够靠近墙面,以便于位于接线端子700出口处的导线能直接被引导至墙面,减少导线被悬空或被弯折的几率,有利于保护导线。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三侧板13上形成插接部123,只要能够接线端子700的固定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固定片60与插接部123设于箱体10的不同侧,避免固定片60干涉接线端子700或接线端子700中的导线,以便于接线端子700中的导线走线,优化箱体10内的布局。例如,固定片60固定在第二侧板12,插接部123设于第三侧板13,或者固定片60固定在第三侧板13,插接部123设于第二侧板12。
请参照图4,壳体装置100还包括盖板70,盖板70设于箱体10与第一侧板11相对的一侧,且盖板70与箱体10转动连接。当需要操作配电模组200时,打开盖板70,向用户呈现显露于位于第一子位141中的配电模组200,或者位于第一子位141中的配电模组200和位于第二子位142中的第一滤波模组300,当结束配电模组200的操作时,合上盖板70,以对箱体10内的元器件进行封装。
在一实施例中,配电模组200设于壳体装置100的第一子位141,第一滤波模组300设于壳体装置100的第二子位142,第二滤波模组400和逆变模组500间隔设于壳体装置100的第二安装位15,散热器600设于壳体装置100的第三安装位16。在将配电模组200和第一滤波模组300分别装配在第一子位141和第二子位142,且将第二滤波模组400和逆变模组500装配在第二安装位15后,使得逆变模组500和第一滤波模组300与配电模组200和第二滤波模组400能够分层设置在箱体10内,以避免因各配电模组200的相关器件和逆变模组500的相关器件分别装配在箱体10的同一侧而导致空间利用率低,减少箱体10的整体体积,进而减小储能变流装置1000的尺寸。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滤波模组400和逆变模组500分别安装于第一侧板11,第二滤波模组400装配于第二安装位15对应第一子位141的位置,逆变模组500装配于第二安装位15对应第二子位142的位置,避免第二滤波模组400和逆变模组500因重叠而产生干涉,以有序设置第二滤波模组400和逆变模组500。
请参照图9,散热器600包括散热板610和散热罩620,散热板610连接散热罩620,散热板610贴于逆变模组500的发热器件520,以对逆变模组500的发热器件520进行散热。
请参照图9,散热板610的一侧设有散热片611,散热板610的另一侧设有多个第一翅片612,多个第一翅片612间隔设置,以通过多个第一翅片612将散热板610中的热量传导至空气中。其中,散热片611的导热系数大于散热板610的导热系数,且散热片611贴于散热板610对应逆变模组500的发热器件520的位置,以将散热片611贴于逆变模组500的发热器件520,提高散热速率。可选的,散热片611可以为导热系数大的金属片,例如银片、铜片和铝片等,也可以是银、铜和铝等合金片。
请参照图3和图9,散热罩620设有装配槽621,装配槽621与壳体装置100的开口151连通,用以容置电感器件510。
在一实施例中,电感器件510设于逆变模组500中,电感器件510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在将电感器件510伸出开口151并置于装配槽621内后,散热罩620能够对电感器件510进行散热。另外,能够避免将电感器件510置于箱体10内,以便于减小箱体10的体积。
在一实施例中,散热罩620设有多个第二翅片622,多个第二翅片622间隔设置,且多个第二翅片622设于散热罩620背离装配槽621的侧壁,以通过多个第二翅片622将散热罩620中的热量传导至空气中。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二翅片622设于散热罩620背离装配槽621的多个侧壁,以加快散热罩620中的热量传导至空气中。
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壳体装置,应用于储能变流装置,所述储能变流装置包括配电模组、第一滤波模组、第二滤波模组以及逆变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装置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内分层设置有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具有相互分隔的第一子位和第二子位,所述第一子位用于供所述配电模组装配,所述第二子位用于供所述第一滤波模组装配;所述第二安装位对应于所述第一子位和所述第二子位连成的区域,且用于供所述第二滤波模组和所述逆变模组装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位具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供所述逆变模组的发热器件显露于所述箱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装置具有第三安装位,所述第三安装位位于所述第二安装位相背,且用于安装所述储能变流装置的散热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装置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位,并围合形成容置所述储能变流装置的散热器的容纳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装置具有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箱体的侧壁连接,并形成放置腔,且所述支架具有第一子位,所述第一子位位于放置腔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装置还包括固定板和固定柱,所述固定板背离所述第二安装位的一面具有所述第二子位,且与所述箱体的侧壁连接,所述固定板面向所述第二安装位的一面连接有所述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用于与所述储能变流装置的散热器连接。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壳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侧壁向所述箱体的内部凹陷以形成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开设有供所述储能变流装置的接线端子装配的固定孔。
8.一种储能变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电模组、第一滤波模组、第二滤波模组、逆变模组、散热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壳体装置,所述配电模组设于所述壳体装置的第一子位,所述第一滤波模组设于所述壳体装置的第二子位,所述第二滤波模组和所述逆变模组间隔设于所述壳体装置的第二安装位,所述散热器设于所述壳体装置的第三安装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变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具有装配槽,所述装配槽与所述壳体装置的开口连通,用于容置储能变流装置的电感器件。
10.一种储能逆变组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逆变组合设备包括供电装置及如权利要求8至9任一项所述的储能变流装置,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所述储能变流装置。
CN202320234621.0U 2023-02-03 2023-02-03 壳体装置、储能变流装置及储能逆变组合设备 Active CN2200671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34621.0U CN220067196U (zh) 2023-02-03 2023-02-03 壳体装置、储能变流装置及储能逆变组合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34621.0U CN220067196U (zh) 2023-02-03 2023-02-03 壳体装置、储能变流装置及储能逆变组合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7196U true CN220067196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67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34621.0U Active CN220067196U (zh) 2023-02-03 2023-02-03 壳体装置、储能变流装置及储能逆变组合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71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95128B2 (en)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JP5704760B2 (ja) 急速充電器
CN114144017B (zh) 电动总成的控制器和电动总成
CN112042092B (zh) 电源装置
CN213846302U (zh) 电子终端充电器
JP2016082626A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6486443B1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220067196U (zh) 壳体装置、储能变流装置及储能逆变组合设备
CN205283995U (zh) 电动车控制器
CN205320440U (zh) 电动车控制器
CN116566026A (zh) 一种多口大功率电源
CN207819187U (zh) 一种插线式配电盒
CN105578845A (zh) 电动车控制器
JP3755812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15515344A (zh) 一种控制器壳体、中央控制器和汽车
JP2013085399A (ja) 急速充電器
CN210608899U (zh) 变流器功率单元
CN209823635U (zh) 一种便于安装维护的igbt功率模块
CN217607711U (zh) 变频器的功率装置和变频器
CN210898142U (zh) 一种变频一体机用进线电源箱
CN215497560U (zh) 一种具有排线功能的散热配电箱
JP2016219283A (ja) 蓄電システム
CN213818332U (zh) 充电桩
CN217435531U (zh) 一体式有线无线充电控制系统
CN219107282U (zh) 功率单元、功率单元级联结构和电力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Factory Building 401, Runheng Industrial Plant 1, Fuyuan Road, Zhancheng Community, Fuhai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1st Floor, Building E, Jiehe Industrial City, Shuitia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