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93413B - 视角控制单元及具有该视角控制单元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视角控制单元及具有该视角控制单元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93413B
CN113093413B CN201911340197.2A CN201911340197A CN113093413B CN 113093413 B CN113093413 B CN 113093413B CN 201911340197 A CN201911340197 A CN 201911340197A CN 113093413 B CN113093413 B CN 1130934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conductive layer
control unit
angle control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4019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93413A (zh
Inventor
石井正宏
深海彻夫
香山幸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to CN20191134019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93413B/zh
Priority to US16/794,915 priority patent/US11022834B1/en
Publication of CN1130934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34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934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34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2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a switchable viewing angl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electrical, optical, physical properties; materials therefor; method of mak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02F1/13458Terminal pad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视角控制单元及具有该视角控制单元的显示装置,视角控制单元包括:设置在液晶显示单元表面一侧的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液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密封单元,围绕所述液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将所述液晶层与外界密封隔离。本发明中,所述密封单元的至少部分由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方向上堆叠的密封部和遮光部构成,因此遮光部能够至少部分吸收密封部产生的散射光,进而减少视角控制单元的加装对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的影响。

Description

视角控制单元及具有该视角控制单元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视角控制单元及具有该视角控制单元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一般而言,液晶显示单元为了能让多个观看者从不同角度一起观看,通常具有广视角的显示效果;然而,在某些情况或场合,例如在公开场合流览私人网页或机密资讯或输入密码时,广视角的显示效果却反而容易使机密资讯被旁人所窥视而造成机密资讯外泄。为了达到防窥需求,例如中国专利200580033721.1所公开的,通常在现有的液晶显示单元的显示面上加装能够调整液晶显示单元的视角的视角控制单元,使液晶显示单元可以依照操作需求来选择或调整显示画面的视角宽窄。
然而,由两个基板贴合构成的视角控制单元加装后,贴合在两个基板之间的密封部,因为会使得由液晶显示单元背光源发出的光散射的特点,因此会导致加装视角控制单元后的液晶显示单元的显示性能下降。特别是,当在密封部中混入导电性材料时,密封部所引起的光的散射会更加明显,存在因光的散射而影响液晶显示单元显示效果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视角控制单元,其通常与液晶显示单元配合使用,具体地,视角控制单元能够装配在液晶显示单元的显示侧,并能够利用电控的方式控制视角,使液晶显示单元可以依照操作需求来选择或调整显示画面的视角宽窄,本发明所提供的视角控制单元的发明目的在于,保证在加装了视角控制单元后,解决因密封部引起的光散射而导致显示性能下降的问题,以使得加装视角控制单元后的液晶显示单元,降低来自密封部光散射的影响,具有较好的显示性能,据此对现有的视角控制单元进行了改进:
本发明提供的视角控制单元包括:设置在液晶显示单元表面一侧的第一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液晶层,设置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密封单元,围绕液晶层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将液晶层与周围环境密封隔离,其中,密封单元的至少部分由在垂直于第一基板的方向上堆叠的密封部和遮光部构成。
本发明中,设置在视角控制单元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密封单元,至少部分由密封部和遮光部构成,且密封部和遮光部是在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垂直的方向上堆叠而成的。因此,因进入密封部而发生散射后的光线,因为遮光部的设置,被阻挡进入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垂直的方向、亦即用户的观察方向。同时,当遮光部是由可吸收可见光的黑色材料构成时,遮光部还能够吸收至少部分因密封部而产生的散射光,进一步减少视角控制单元因自身的密封部引起的光线散射而导致的显示性能下降。
在本发明的较优技术方案中,遮光部设置在第二基板面向第一基板的一侧上,密封部形成于遮光部与第一基板面向第二基板的一侧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规定了遮光部和密封部的堆叠方向,其中,由于第二基板为视角控制单元加装至液晶显示单元后形成的新的显示面,因此,将遮光部设于第二基板面向第一基板的一侧,不仅能够实现遮光部对因密封部而产生的散射光的吸收,而且由于遮光部本身的设置位置具有的遮光效应,将其设置在视角控制单元的显示侧能够更大程度的减小密封部产生的散射光对显示性能的影响。
在本发明的较优技术方案中,在沿围绕液晶层的方向上,至少局部的密封单元中,遮光部的宽度大于密封部的宽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至少在局部的密封单元中,遮光部的宽度大于密封部的宽度,使得密封部的边缘部分产生的散射光也可以更大几率被遮光部阻挡或吸收,能够提高遮光部的遮光性能。另一方面如果设计密封部和遮光部的宽度相同,则在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进行压合封装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密封部的部分材料溢出至遮光部的侧面(特别是内侧面)的问题,增加了密封部发生散射的区域的表面积,并且该部分的散射光不易被遮光部阻挡,进而影响显示性能。
在本发明的较优技术方案中,密封部由导电粘合材料构成。
在该技术方案中,密封部由导电粘合材料构成,具体地,密封部可以为环氧树脂组合物,环氧树脂组合物可以由环氧树脂、固化促进剂、无机填料等组合而成,其具有粘接强度高、密封性能好、膨胀系数与缩短率较小、优异的耐化学药品功用、电气功用优异等优点,为电路连接关系的多样化设计提供了条件。
在本发明的较优技术方案中,密封部具有各向异性导电性,并且仅在基本垂直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方向上导电。
在该技术方案中,密封部具有各向异性导电性,换言之,密封部为各向异性导电胶,各向异性导电胶为只在一个方向导电,而在其它方向电阻很大或几乎不导电的特殊导电胶,其能够使近距离两个导电性连接点不会产生线路间的短路,其组份可以包括树脂层以及分布在树脂层内的导电粒子,导电粒子通常具有磁性,并能够经磁场作用形成多个定向排列的导电通路。
在本发明的较优技术方案中,视角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一透光导电层,设置在第一基板的与第二基板对置的一侧表面;第二透光导电层,设置于第二基板的与第一基板对置的一侧表面,并隔着液晶层与第一透光导电层相对设置;第一电源端子,与第一透光导电层电性连接;以及第二电源端子,与第二透光导电层电性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隔着液晶层设置有一对的透光导电层即第一透光导电层和第二透光导电层,该第一透光导电层和第二透光导电层分别电性连接有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二电源端子。因此当向第一透光导电层和第二透光导电层之间施加电压时,液晶层中的液晶会发生转动,扰乱影像光的偏振光部分(直线偏振光),从而使得在侧面看时,影像不易看到。
另一方面,从正面看时,液晶层的长轴方向与影像光的偏振方向一致,所以,影像光不会受到视角控制单元的影响而透过,确保正面正常看到影像。
在本发明的较优技术方案中,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二电源端子设置在第一基板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二电源端子均设置在第一基板上,实现了电性元件的集中化排布,有利于制造工艺的简化并为视角控制单元的封装提供了便利。
在本发明的较优技术方案中,对应于密封单元的局部,还包括第一电源端子布线区域和第二电源端子布线区域,对应于第二电源端子布线区域,第二透光导电层具有从遮光部向视角控制单元的外部延伸的延伸导电层,并且密封部至少部分以电性连接到延伸导电层的形式、设置于遮光部的外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密封部以其部分地位于遮光部的外部、与第二透光导电层的延伸导电层电性连接的方式,建立了第二透光导电层和密封部之间的电性连接,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第二透光导电层可以通过密封部与位于第一基板的第二电源端子之间建立电性连接。同时,因为该部分的密封部是位于遮光部的外部,所以该部分的密封部所导致的散射光在靠近液晶层侧的显示方向上,被遮光部吸收或阻挡,不会对显示性能产生影响。
在本发明的较优技术方案中,遮光部具有凹口,用于供第二透光导电层在第二电源端子布线区域中伸出。
在该技术方案中,凹口的设置为第二透光导电层在第二电源端子布线区域中伸出提供了便利。
在本发明的较优技术方案中,对应于第二电源端子布线区域,还包括第三透光导电层,形成于第一基板并与第一透光导电层电性隔离,且第三透光导电层与第二电源端子电性连接。
根据该技术方案,对应于第二电源端子布线区域,形成于第一基板并与第二电源端子电性连接的第三透光导电层,可以通过密封部与位于第二基板的第二透光导电层建立电性连接,从而使得设置在第一基板的第二电源端子与设置在第二基板的第二透光导电层电性连接,通过这一简单的结构,实现第二电源端子也设置在第一基板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较优技术方案中,对应于第一电源端子布线区域,第一透光导电层延伸设置于密封单元与第一基板之间,并与第一电源端子电性连接。
根据该技术方案,对应于第一电源端子布线区域,第一透光导电层延伸设置于密封单元与第一基板之间亦即密封部与第一基板之间,可以简单的结构和工艺确保建立第一电源端子与第一透光导电层之间的电性连接,同时,因为密封单元中的遮光部设置在第二基板一侧,不会形成电性导通而导致控制电路异常。
在本发明的较优技术方案中,第一透光导电层和第三透光导电层形成在同一层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透光导电层和第三透光导电层虽然分隔设置,但是将其设置在同一层,能够实现在制程过程中对第一透光导电层和第三透光导电层同时进行刻蚀制程,简化了制程的步骤,提高了产能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
在本发明的较优技术方案中,第二透光导电层与密封单元间隔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透光导电层与遮光部和密封部间隔设置,能够防止第二透光导电层通过密封部误与第一透光导电层导通,造成电路的异常。
在本发明的较优技术方案中,遮光部的内表面比密封部的内表面,更加靠近视角控制单元的内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遮光部的内表面比密封部的内表面,更加靠近视角控制单元的内侧,能够对密封部提供一定的保护,即在各制程步骤中,若用于形成第二基板的各功能层的材料溢出时,也会由于遮光部的阻挡,其不直接与密封部接触,进而避免密封部的密封性受到该溢出材料的影响。
在本发明的较优技术方案中,遮光部为黑色矩阵。
现有液晶显示制备工艺中,为分割相邻色阻,遮挡色彩的空隙,防止漏光或者混色而在阵列基板制备有黑色矩阵(BlackMatrix),该工艺及材料技术成熟稳定,利用现有的黑色矩阵材料及制备工艺,形成本发明的遮光部,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工效。
在本发明的较优技术方案中,遮光部与密封部在堆叠方向上的厚度比为1:1.5-1:3.0范围。
遮光部在密封单元中所占的比例过大亦即密封部所占比例过小,则不利于确保密封性能,而遮光部在密封单元中所占的比例过小亦即密封部所占比例过大,则不利于确保遮光性能。根据该技术方案,优选遮光部与密封部在堆叠方向上的厚度比为1:1.5-1:3.0时,可以在确保密封单元的密封性能的同时,确保遮光部可以有效阻挡和吸收来自密封部的散射光。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单元,本实施方式中液晶显示单元包括上述视角控制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视角控制单元和液晶显示单元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视角控制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视角控制单元去除第二基板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视角控制单元去除第二透光导电层、液晶层、柱状间隔物、第一配向层以及第二配向层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视角控制单元去除遮光部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的视角控制单元沿A-A方向剖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的视角控制单元沿B-B方向剖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的视角控制单元沿C-C方向剖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6中的视角控制单元将遮光部和密封部的位置调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视角控制单元沿A-A方向剖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视角控制单元沿B-B方向剖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视角控制单元沿C-C方向剖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8中的视角控制单元在密封部在压合时部分溢出至遮光部侧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视角控制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的视角控制单元去除第二基板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的视角控制单元去除第二透光导电层、液晶层、柱状间隔物、第一配向层以及第二配向层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的视角控制单元去除密封部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4中的视角控制单元沿A-A方向剖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4中的视角控制单元沿B-B方向剖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4中的视角控制单元沿C-C方向剖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4中的视角控制单元将第二透光导电层去除后沿D-D方向剖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二延伸导电层的外侧面与密封层的内侧面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视角控制单元;200-液晶显示单元;300-视角控制单元;400-显示装置;1-第一基板;2-第二基板;3-液晶层;4-密封单元,41-密封部,42-遮光部,421-凹口;5-第一透光导电层,51-第一延伸导电层;6-第二透光导电层,61-第二延伸导电层;7-第一配向层;8-第二配向层;9a-第一电源端子布线区域,9b-第二电源端子布线区域;9-电源端子,91-第一电源端子,92-第二电源端子;10-柱状间隔物;11-第三透光导电层。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下面的实施方式,而是包括在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内的各种改变、替代和变形。
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解释的目的,层和区域的尺寸可以被放大。术语“第一”、“第二”等可以用于解释各种元件,元件的个数并不受这样的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只是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区分开。因此,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被称为第一元件的元件可以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被称为第二元件。除非上下文有另外的要求,否则单数形式不排除复数形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术语“包括”或“包含”用于表示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部分或其组合而不排除其他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部分或其组合。应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板的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之上”或“之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在其间存在一个或多个居间元件。此外,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则在其间不存在居间层。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视角控制单元100,其通常与液晶显示单元200配合使用,具体地,视角控制单元100能够装配在液晶显示单元200的显示侧,并能够利用电控的方式控制视角,使液晶显示单元200可以依照操作需求来选择或调整显示画面的视角宽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视角控制单元100利用电控的方式控制视角是现有技术,
本实施方式中对其具体工作原理不做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视角控制单元100的目的在于,为了保证在加装了视角控制单元100后,解决因密封部41引起的光散射而导致显示性能下降的问题,以使得加装视角控制单元100后的液晶显示单元200,降低来自密封部41光散射的影响,具有较好的显示性能,本实施方式据此对现有的视角控制单元100进行了改进:
图2至图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视角控制单元在各种情况下的俯视示意图及局部剖视示意图。如图2至图8所示的视角控制单元100的主要结构包括:第一基板1、第二基板2、液晶层3、密封单元4、第一透光导电层5、第二透光导电层6、第一配向层7、第二配向层8、电源端子9以及多个柱状间隔物10。
具体地,如图6所示,视角控制单元100的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相对设置,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相互平行且间隔一定距离,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之间设置有多个柱状间隔物10以保持该间隔距离,进一步的,当将视角控制单元100装配至液晶显示单元200时,第一基板1位于靠近液晶显示单元200的一侧,相应地,第二基板2位于远离液晶显示单元200的一侧,也即第二基板2为液晶显示单元200和视角控制单元100组成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用户自显示面观看到经视角控制单元100调控过视角的图像,该图像的清晰程度一方面与液晶显示单元200本身的显示性能有关,另一方面与视角控制单元100的显示性能有关,本实施方式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减小因视角控制单元100的显示性能对显示装置的影响。
第一透光导电层5、第二透光导电层6由通过其传导电力的金属材料例如ITO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制成,并且产生用于改变构成液晶层3的液晶分子(未图示)的排列的电场,此外,第一透光导电层5、第二透光导电层6可以由透明材料形成,并且可以透射从外部入射的光,第一透光导电层5设置在第一基板1的与第二基板2相对侧的表面上,第二透光导电层6设置在第二基板2的与第一基板1相对侧的表面上;液晶层3设置在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之间,进一步的,液晶层3设置在第一透光导电层5和第二透光导电层6之间,为了使形成液晶层3的液晶分子的初始配向保持一致,第一透光导电层5和第二透光导电层6上还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配向层7以及第二配向层8,液晶层3设置在第一配向层7与第二配向层8之间。
如图2至图5所示,电源端子9包括用于向第一透光导电层5供电的第一电源端子91以及用于向第二透光导电层6供电的第二电源端子92,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源端子91设置在第一基板1上,第二电源端子92设置在第二基板2上。密封单元4围绕液晶层3设置在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之间的外缘部分并将液晶层3与周围环境密封隔离,本实施方式中,密封单元4的至少部分由密封部41和遮光部42构成,并且密封部41和遮光部42在与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相垂直的方向上堆叠设置。
对应于所述密封单元4的局部区域,视角控制单元100还包括第一电源端子布线区域9a和第二电源端子布线区域9b,第一电源端子布线区域9a和第二电源端子布线区域9b的位置分别与第一电源端子91和第二电源端子92相对应,第一透光导电层5具有经密封部41向视角控制单元100外部延伸的延伸导电层,也即第一延伸导电层51,第一延伸导电层51穿过第一电源端子布线区域9a并与第一电源端子91电性连接;第二透光导电层6具有经遮光部42向视角控制单元100外部延伸的延伸导电层,也即第二延伸导电层61,第二延伸导电层61穿过第二电源端子布线区域9b并与第二电源端子92电性连接,在第一电源端子布线区域9a内,第一透光导电层5延伸设置于密封单元4与第一基板1之间亦即密封部41与第一基板1之间,可以简单的结构和工艺确保建立第一电源端子91与第一透光导电层5之间的电性连接,同时,因为密封单元4中的遮光部42设置在第二基板2一侧,不会形成电性导通而导致控制电路异常。
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41可以为环氧树脂组合物,环氧树脂组合物可以由环氧树脂、固化促进剂、无机填料等组合而成,其具有粘接强度高、密封性能好、膨胀系数与缩短率较小、优异的耐化学药品功用、电气功用优异等优点;遮光部42的材料并无特殊限制,只要是能够实现密封及遮光或者吸收光线的材料均可,工艺也没有特别限制。本实施方式中举例遮光部42由通常被称为黑色矩阵(BlackMatrix)的光阻挡部件形成,由于现有液晶显示制备工艺中,为分割相邻色阻,遮挡色彩的空隙,防止漏光或者混色而在阵列基板制备有黑色矩阵,该工艺及材料技术成熟稳定,利用现有的黑色矩阵材料及制备工艺,形成本发明的遮光部42,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工效。
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41和遮光部42基本沿垂直于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的方向堆叠形成,具体地,密封部41形成于第一基板1,遮光部42形成于第二基板2与密封部41之间以形成堆叠结构。
现有技术中的密封单元,通常并未设置遮光部而仅包括密封部例如密封胶,由于密封胶的主要构成成分树脂层具有使光散射的特点,特别是当密封胶为了兼具电气性能时,其内部通常掺杂有导电粒子(未图示),在这种情况下,因密封胶而产生的光散射现象会更加明显,因此也影响了液晶显示单元的显示性能。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通过遮光部42的设置,能够阻挡或者吸收至少部分因密封部41而产生的散射光,减少视角控制单元100因自身的密封部41引起的光线散射而导致的显示性能下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规定了遮光部42和密封部41的堆叠方向,其中,由于第二基板2为视角控制单元100加装至液晶显示单元200后形成的新的显示面,因此,将遮光部42设于于第二基板2面向第一基板1的一侧,不仅能够实现遮光部42对因密封部41而产生的散射光的吸收,而且由于遮光部42本身具有的阻挡遮光效应,将其设置在视角控制单元100的显示侧能够更大程度的减小密封部41产生的散射光对显示性能的影响,具体而言,如果如图9所示,将密封部41设置在第二基板2面向第一基板1的一侧时,虽然部分散射光能够被遮光部42吸收,但是另外还有部分散射光会自密封部41与第二基板2的接触面直接向外(显示侧)透射,这样就不能最大限度消除散射光对显示性能造成的影响,但是,由于该实施方式对视角控制单元100的显示性能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用户根据实际需求也可以将密封单元4设置成如图9所示的结构,以上实施方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6所示,在第一电源端子布线区域9a内,密封部41直接形成于第一透光导电层5上,遮光部42直接形成于第二基板2上。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7所示,在第二电源端子布线区域9b内,密封部41直接形成于第一基板1上,遮光部42直接形成于第二透光导电层6上。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8所示,在第一电源端子布线区域9a和第二电源端子布线区域9b以外,密封部41直接形成于第一基板1上,遮光部42直接形成于第二基板2上。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可为绝缘基板,例如玻璃基板或聚合物基板,并且聚合物基板可由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聚酰亚胺、或其组合制成,但是不限于此。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光导电层5以及第二透光导电层6可以由具有高导电率和在可见光区域中具有良好光透射率的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等形成,另外,第一透光导电层5以及第二透光导电层6也可以由石墨烯等形成,其透明度足以透射98%或更多的光,并且其导电率为铜(Cu)的100倍或更多,此外,第一透光导电层5、第二透光导电层6可以通过沉积工艺、光刻工艺、刻蚀工艺等分别形成在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上,并无特别限制第一透光导电层5、第二透光导电层6的制备工艺。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向层7和第二配向层8由包含含氧杂环化合物的配向剂制成,其所制备的配向膜具有较佳的内聚力和附着力,液晶分子的配向方法包括接触型摩擦方法和光配向方法,接触型摩擦方法通过使用辊来施加物理压力配向层,光配向方法通过照射紫外(UV)光到配向层来形成预倾斜角。
本实施方式中,柱状间隔物10可以但不限为一种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在选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作为柱状间隔物10时,其至少含有感光性聚合物、多官能度单体和光聚合引发剂,并具有较强的粘着性和弹性恢复能力。
本实施方式中,遮光部42的材料优选可以包含黑色多孔二氧化钛离子,该粒子的孔隙率高,对光有很好的漫反射效果及较低的镜面反射率。
第二实施方式
图10-1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视角控制单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第二实施方式中,除有特别说明的之外,各个结构及附图标记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0至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方式中,沿围绕液晶层3的方向,遮光部42的至少一部分宽度比密封部41的宽度大,这样设置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首先,遮光部42设置的较宽,能够更大程度地吸收经密封部41散射产生的散射光,特别是确保密封部41的边缘部分产生的散射光也可以更大几率被遮光部42所阻挡或吸收。其次,由于本发明提供的视角控制单元100与现有的视角控制单元100存在着结构上的差异,相对应地,在制造工艺中,其也存在着制程上的差别,具体地,由于遮光部42的存在,为了实现对液晶层3的密封,首先,需要在第二基板2上形成遮光部42,并在第一基板1上与遮光部42相对应的位置形成密封部41,并将第二基板2与第一基板1对置压合,通过感光或升温等方式,将密封部41固化,完成液晶层3的密封,在此过程中,若将密封部41和遮光部42的宽度设计为相同宽度,则可能出现如图13所示,密封部41部分因压合而溢出至遮光部42的侧面的问题,这将造成工艺不良的同时,也会因为溢出至遮光部42侧面的密封部41的部分材料,增加了密封部41发生散射的区域面积,且该部分的密封部材料而引起的散射,不易被遮光部42所吸收或阻挡,进而影响视角控制单元100的显示性能,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将遮光部42的至少一部分宽度设置成大于密封部41的宽度,作为优选,可以将遮光部42在各部分的宽度均设置成大于密封部41的宽度,如此设置,在密封部41和遮光部42进行压合时,即使密封部41出现轻微的形变,也不会使密封部41影响遮光部42的侧面,特别是内侧面,进而实现了对视角控制单元100的显示性能的改善。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遮光部42与密封部41在堆叠方向上的厚度比为1:1.5-1:3.0范围,遮光部42在密封单元4中所占的比例过大亦即密封部41所占比例过小,则不利于确保密封性能,而遮光部42在密封单元4中所占的比例过小亦即密封部41所占比例过大,则不利于确保遮光性能。根据该技术方案,优选遮光部42与密封部41在堆叠方向上的厚度比为1:1.5-1:3.0时,可以在确保密封单元4的密封性能的同时,确保遮光部42可以有效阻挡和吸收来自密封部41的散射光。
第三实施方式
图14-图20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视角控制单元的各种情况下的俯视示意图和部分结构示意图,第三实施方式中,除有特别说明的之外,各个结构及附图标记均与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如图15至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视角控制单元300,其第一电源端子91和第二电源端子92均设置于第一基板1上,第二基板2上并不设置电源端子结构。如此设置,可以使视角控制单元300的元件分布更为集中,不仅使视角控制单元300的边框封装更为便利,也简化了制造工艺。
本实施方式设计了一种连接结构,不仅实现了当第二电源端子92设置在第一基板1上时,第二透光导电层6与第二电源端子92的电性连接,又保证了在第二透光导电层6与第二电源端子92电性连接的区域内,遮光部42能够吸收至少部分因密封部41的导致的散射光。
具体地,如图14至图20所示,视角控制单元300的主要结构包括:第一基板1、第二基板2、液晶层3、密封单元4、第一透光导电层5、第二透光导电层6、第一配向层7、第二配向层8、电源端子9以及多个柱状间隔物10,密封单元4至少包括密封部41和遮光部42,在对应密封单元4的局部区域,视角控制单元100还包括第一电源端子布线区域9a和第二电源端子布线区域9b,第一电源端子布线区域9a和第二电源端子布线区域9b的位置分别与第一电源端子91和第二电源端子92相对应,第一透光导电层5具有经密封部41向视角控制单元100外部延伸的延伸导电层,也即第一延伸导电层51,第一延伸导电层51穿过第一电源端子布线区域9a并与第一电源端子91电性连接;第二透光导电层6具有经遮光部42向视角控制单元100外部延伸的延伸导电层,也即第二延伸导电层61,第二延伸导电层61穿过第二电源端子布线区域9b并与第二电源端子92电性连接。以上部件的材质和功能与其他实施当时中的视角控制单元100中与之名称相对应的部件基本相同,下文仅对其结构上与视角控制单元100的区别进行说明,如图17和图19所示,视角控制单元300还包括对应于第二电源端子布线区域9b设置的第三透光导电层11,第三透光导电层11形成于第一基板1并与第一透光导电层5电性隔离,第三透光导电层11与第二电源端子92电性连接,并且密封部41至少部分地位于遮光部42的外部,以便与第二透光导电层6电性连接,具体地,在第二电源端子布线区域9b中,第二延伸导电层61的内侧形成有遮光部42,外侧形成有密封部41,如此设置,即保证了密封部41产生的散射光至少部分被遮光部42吸收和阻挡,又实现了第二透光导电层6与密封部41的电性连接,进一步的,第三透光导电层11一方面与密封部41电性连接,另一方面与第二电源端子92电性连接,由此,最终实现了第二透光导电层6与第二电源端子92的电性连接。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41以其部分地位于遮光部42的外部、并与第二透光导电层6的延伸导电层即第二延伸导电层61电性连接的方式,不仅通过第二透光导电层6和密封部41之间的电性连接,实现了第二透光导电层6可以通过密封部41与位于第一基板1的第二电源端子92之间建立电性连接。以简单的结构,即可实现第二电源端子92也可设在第一基板1上。
同时,因为该部分的密封部41是位于遮光部42的外部,所以该部分的密封部41所导致的散射光在靠近液晶层侧的显示方向上,被遮光部42吸收或阻挡,不会对显示性能产生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41由导电粘合材料构成,具体地,密封部41优选为各向异性导电胶,各向异性导电胶为只在一个方向导电,而在其它方向电阻很大或几乎不导电的特殊导电胶,其能够使近距离两个导电性连接点不会产生线路间的短路,其组份优选可以包括树脂层(未图示)以及分布在树脂层内的导电粒子(未图示),导电粒子通常具有磁性,并能够经磁场作用形成多个定向排列的导电通路,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41仅在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1和所述第二基板2的方向上导电。
做为优选,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形成于第二延伸导电层61内侧的遮光部42的宽度大于形成于第二延伸导电层62外侧的密封部41的宽度,如此设置,能够增加遮光部42对密封部41产生的散射光的吸收量。
第四实施方式
如图21所示,本实施方式与第一、第二或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在第二电源端子布线区域9b内,遮光部42具有供第二透光导电层6的部分伸出的凹口421,凹口421沿遮光部42环绕液晶层3的方向贯穿设置,且凹口421的尺寸与第二延伸导电层61相适配,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所指的“伸出”具体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中,如图19所示,第二延伸导电层61延伸至其与第一基板1相对侧的表面与密封部41相接触以实现第二延伸导电层61与密封部41的电性连接,第二种情况中,如图22所示,第二延伸导电层61延伸至外侧的表面与密封部41靠近内侧的表面相接触即可实现第二延伸导电层61与密封部41的电性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在遮光部42形成时为第二延伸导电层61预留了供其伸出的凹口421,为制程提供了更为多样的选择,也为第二延伸导电层61与密封部41电性连接提供了便利。
第五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或第四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光导电层5和第三透光导电层11设置在同一层上。如此设置,能够简化制程工艺,具体地,以第一透光导电层5和第三透光导电层11均由氧化铟锡(ITO)制成,并至少通过刻蚀工艺形成于第一基板1上为例进行说明,首先,在第一基板1上的指定区域上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溅射透明氧化铟锡(ITO)导电薄膜镀层,为了适应所需各种像素的精细图像,需要对氧化铟锡(ITO)导电薄膜镀层进行刻蚀处理,也即在第一透光导电层5和第三透光导电层11上分别涂覆光刻胶,接着通过曝光和显影,得到所需的图案,再用蚀刻液进行蚀刻,最终在第一基板1上形成透明的电极图案,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光导电层5和第三透光导电层11虽然分隔设置,但是由于设置在同一层上,无需分别作业,例如,在曝光步骤中,无需对第一透光导电层5和第三透光导电层11分别进行曝光,简化了制程的步骤,提高了产能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
第六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与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二透光导电层6与遮光单元4间隔设置,具体是指,在第二电源端子布线区域9b以外,第二透光导电层6与遮光单元4间隔设置,以防止第二透光导电层6通过密封部41误与第一透光导电层5导通,造成电路的异常,具体而言,为了实现视角的宽窄调整,需要向液晶层3的液晶分子施加一定的电压,该电压由第一透光导电层5和第二透光导电层6之间的压差决定,若,第二透光导电层6与第一透光导电层5误导通,则相当于电路发生了短路,不仅无法实现液晶分子的正常偏转,甚至可能损毁电路。
第七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遮光部42的内表面比密封部41的内表面,更加靠近视角控制单元300的内侧,以对密封部41提供一定的保护,本说明书中所提到的保护,主要是指对密封部41的密封性能的保护,由于在各制程步骤中,容易因制程的偏差发生材料的溢出,例如,在第二基板2上形成第二配向层8时,由于第二配向层8的原材料基本呈液态,若在制程过程中,其未及时固化,以至于当第二基板2和第一基板1进行压合封装时,第二配向层8可能会溢出时,由于遮光部42的内表面比密封部41的内表面,更加靠近视角控制单元300的内侧,也会由于遮光部42的阻挡,第二配向层8的溢出材料不直接与密封部41接触,进而避免密封部41的密封性受到该溢出材料的影响,即为密封部41提供了保护。
第八实施方式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400,其至少包括一液晶显示单元200以及加装于其显示面上的至少一视角控制单元,其中,视角控制单元可以为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七实施方式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中所展示的视角控制单元100或视角控制单元300。
在本实施方式中,液晶显示单元200可以为市售的现有液晶显示屏。
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400可以应用于手机、电脑、电视或其它具有液晶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以满足用户保护隐私或其它视角差异性显示需求。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基本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上述实施方式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视角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基板;
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
液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密封单元,围绕所述液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密封单元将所述液晶层与周围环境密封隔离;
第一透光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与所述第二基板对置的一侧表面;
第二透光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与所述第一基板对置的一侧表面,并隔着所述液晶层与所述第一透光导电层相对设置;
第一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一透光导电层电性连接;
第二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二透光导电层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密封单元的至少部分由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堆叠的密封部和遮光部构成;
所述遮光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上,所述密封部形成于所述遮光部与所述第一基板面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之间;
所述密封部由导电粘合材料构成;
对应于所述密封单元的局部,还包括第一电源端子布线区域和第二电源端子布线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布线区域,所述第二透光导电层具有从所述遮光部向所述视角控制单元的外部延伸的延伸导电层,并且所述密封部至少部分以电性连接到所述延伸导电层的形式、设置于所述遮光部的外部;
所述遮光部具有凹口,用于供所述第二透光导电层在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布线区域中伸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角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沿围绕所述液晶层的方向上,至少局部的密封单元中,所述遮光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密封部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角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分具有各向异性导电性,并且仅在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方向上导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角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和所述第二电源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角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布线区域,还包括第三透光导电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并与所述第一透光导电层电性隔离,且所述第三透光导电层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电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角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布线区域,所述第一透光导电层设置于所述密封单元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并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电性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视角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导电层和所述第三透光导电层形成在同一层中。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视角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布线区域以外,所述第二透光导电层与所述密封单元间隔设置。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视角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的内表面比所述密封部的内表面,更加靠近所述视角控制单元的内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角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为黑色矩阵。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角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与所述密封部在堆叠方向上的厚度比为1:1.5-1:3.0范围。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视角控制单元。
CN201911340197.2A 2019-12-23 2019-12-23 视角控制单元及具有该视角控制单元的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0934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40197.2A CN113093413B (zh) 2019-12-23 2019-12-23 视角控制单元及具有该视角控制单元的显示装置
US16/794,915 US11022834B1 (en) 2019-12-23 2020-02-19 Viewing angle control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40197.2A CN113093413B (zh) 2019-12-23 2019-12-23 视角控制单元及具有该视角控制单元的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3413A CN113093413A (zh) 2021-07-09
CN113093413B true CN113093413B (zh) 2023-11-24

Family

ID=76094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40197.2A Active CN113093413B (zh) 2019-12-23 2019-12-23 视角控制单元及具有该视角控制单元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022834B1 (zh)
CN (1) CN1130934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00568B2 (en) * 2021-06-18 2023-03-07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Layouts for conductive layers in integrated circuit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7423A (zh) * 2002-07-24 2004-02-25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WO2012004922A1 (ja) * 2010-07-08 2012-01-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システム及び液晶表示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2012211992A (ja) * 2011-03-31 2012-11-01 Citizen Finetech Miyota Co Ltd 液晶表示素子
CN103576376A (zh) * 2012-07-30 2014-02-12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液晶显示装置
CN109752877A (zh) * 2018-12-26 2019-05-1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42933B (en) * 1996-12-19 2003-07-21 Sharp Kk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WO2006038574A1 (ja) 2004-10-04 2006-04-1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8199139B2 (en) * 2007-03-16 2012-06-1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Viewing angle control device and display provided with the same
KR20140133589A (ko) * 2012-03-30 2014-11-19 샤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액정 표시 패널
KR20170061201A (ko) * 2015-11-25 2017-06-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TWI607364B (zh) * 2016-09-22 2017-12-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面板及其驅動方法
US20180307079A1 (en) * 2017-04-24 2018-10-25 HKC Corporation Limit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7423A (zh) * 2002-07-24 2004-02-25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WO2012004922A1 (ja) * 2010-07-08 2012-01-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システム及び液晶表示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2012211992A (ja) * 2011-03-31 2012-11-01 Citizen Finetech Miyota Co Ltd 液晶表示素子
CN103576376A (zh) * 2012-07-30 2014-02-12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液晶显示装置
CN109752877A (zh) * 2018-12-26 2019-05-1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91189A1 (en) 2021-06-24
CN113093413A (zh) 2021-07-09
US11022834B1 (en) 202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18797B1 (en) Switchable privacy screen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9285637B2 (en) Liquid-crystal display
KR102628939B1 (ko) 액정 표시장치
US783049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3512665B2 (ja) カラー液晶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795216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JP545732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3093413B (zh) 视角控制单元及具有该视角控制单元的显示装置
CN11325350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7593082B2 (en) Rubbing membrane materia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5736913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KR101066410B1 (ko) 어레이 기판,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08203448A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20100003565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US11699709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2215764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CN109445202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封装方法
JP2003215556A (ja) 液晶表示素子
CN11315672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5084231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181961B1 (ko) 수평 전계형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3483278B2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
JP2013130607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WO2021184508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1021915A (ja) Cfオンtft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27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ddress before: Hyogo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