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85483B - 一种双区空调温度同步控制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区空调温度同步控制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85483B
CN113085483B CN202110451669.2A CN202110451669A CN113085483B CN 113085483 B CN113085483 B CN 113085483B CN 202110451669 A CN202110451669 A CN 202110451669A CN 113085483 B CN113085483 B CN 1130854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position
temperature
main driving
air conditioner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516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85483A (zh
Inventor
王雷
党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him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mart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art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mart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5166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854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85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854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854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854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60H1/007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by detection of the vehicle occupants' presence; by detection of conditions relating to the body of occupants, e.g. using radiant heat de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357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H1/00385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vehicles having an electrical drive, e.g. hybrid or fuel cell
    • B60H1/00392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vehicles having an electrical drive, e.g. hybrid or fuel cell for electric vehicles having only electric drive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7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区空调温度同步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环境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在位信息;管理模块,用于根据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在位信息判断是否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发出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信号,并根据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在位信息判断同步驾驶位,发出同步驾驶位信号;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信号和同步驾驶位信号,以及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的设定温度信号,控制双区空调中至少一区的用电器件执行同步操作。本发明能节约能耗,提升双区空调智能化程度。

Description

一种双区空调温度同步控制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区空调温度同步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双区空调制冷工况中,当主驾驶侧和副驾驶侧空调温度设定不一致时,需要通过暖风芯体给高温区出风补热。在传统燃油车中,以发动机冷却水作为补热热源,无需考虑能耗问题,但电动汽车只能通过电加热器来进行空调补热。双区空调可以对不同驾驶位提供不同温度的空调风,满足不同驾驶位上的乘员需求,但在现实用车情况中,即使是在一些无需进行双区控温的情况下,双区空调也在以正常工况持续运行,经常造成不必要的电耗。例如,当不同驾驶位设定温度存在温差,且某一驾驶位乘员离开或无温差需求后,空调无法进行自动温度调节,将造成能源的浪费。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智能化的双区空调温度同步控制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化的双区空调温度同步控制系统,能解决上述双区空调无法自动调节温度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区空调温度同步控制系统,包括:
环境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在位信息;
管理模块,用于根据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在位信息判断是否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发出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信号,并根据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在位信息判断同步驾驶位,发出同步驾驶位信号;
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信号和同步驾驶位信号,以及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的设定温度信号,控制双区空调中至少一区的用电器件执行同步操作;
所述环境信号采集模块还包括红外温度传感单元,所述管理模块在主驾驶位或副驾驶位的温度不在第一预设范围时,发出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的信号。
可选地,还包括:输入模块,用于向管理模块或控制模块发送中止自动温度同步功能的信号,或向管理模块或控制模块发送开启自动温度同步的信号,并设定命令持续时间,管理模块和控制模块优先执行输入模块发送的指令。
可选地,所述输入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管理模块发送同步驾驶位信息,所述管理模块根据所述同步驾驶位信息向控制模块发送对应指令,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接收的指令,控制对应区域的用电器件执行同步操作。
可选地,所述环境信号采集模块包括驾驶位重力感应单元,所述管理模块在所述驾驶位重量感应单元检测到主驾驶位或副驾驶位的承载物重量不在第二预设范围时,发出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的信号。
可选地,所述环境信号采集模块包括驾驶位车门开闭传感单元,所述管理模块在所述驾驶位车门开闭传感单元检测到主驾驶位或副驾驶位发生车门开启和关闭动作,且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单元检测到对应驾驶位的温度不在第一预设范围时和/或所述驾驶位重量感应单元检测到对应驾驶位的乘员重量不在第二预设范围时,发出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的信号;所述输入模块包括准确度设置单元,所述准确度设置模块能够关闭所述环境信号采集模块中的任一单元。
可选地,所述用电器件包括蒸发器、电加热器和混合风门,当主驾驶侧空调设定温度低于副驾驶侧空调设定温度,且以主驾驶为同步驾驶位时,自动温度同步动作为:控制模块关闭所述电加热器,副驾驶侧混合风门关闭通向副驾驶侧电加热器的风路,使副驾驶侧出风温度与主驾驶侧一致;
和/或当主驾驶侧空调设定温度低于副驾驶侧空调设定温度,且以主驾驶为同步驾驶位时,自动温度同步动作为:控制模块关闭所述电加热器,主驾驶侧混合风门关闭通向主驾驶侧电加热器的风路,使主驾驶侧与副驾驶侧出风温度一致,并降低压缩机转速,使经过蒸发器的气体温度上升至主驾驶侧空调的设定温度需求;
和/或当主驾驶侧空调设定温度低于副驾驶侧空调设定温度,且以副驾驶为同步驾驶位时,自动温度同步动作为:控制模块关闭所述电加热器,副驾驶侧混合风门关闭通向副驾驶侧电加热器的风路,使副驾驶侧与主驾驶侧出风温度一致,并降低压缩机转速,控制经过蒸发器的气体温度上升至副驾驶侧空调的设定温度需求;
和/或当主驾驶侧空调设定温度高于副驾驶侧空调设定温度,且以副驾驶为同步驾驶位时,自动温度同步动作为:控制模块关闭所述电加热器,主驾驶侧混合风门关闭通向主驾驶侧电加热器的风路,使副驾驶侧出风温度与主驾驶侧一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双区空调温度同步控制方法,包括:
使用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双区空调温度同步控制系统采集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在位信息;
根据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在位信息判断是否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并根据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在位信息判断同步驾驶位;
根据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信号和同步驾驶位信号,以及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的设定温度信号,控制双区空调中至少一区的用电器件执行同步操作。
可选地,所述同步操作包括控制主驾驶侧混合风门或副驾驶侧混合风门转动、控制主驾驶侧或副驾驶侧的电加热器开始或停止工作、控制降低主驾驶侧或副驾驶侧的蒸发器压缩机转速。
可选地,根据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在位信息判断是否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包括:
判断主驾驶位或副驾驶位的温度是否在第一预设范围;
判断主驾驶位或副驾驶位的乘员重量是否在第二预设范围;
判断主驾驶位或副驾驶位是否发生车门开启和关闭动作;
在主驾驶位或副驾驶位的温度不在第一预设范围、主驾驶位或副驾驶位的乘员重量不在第二预设范围、或者主驾驶位或副驾驶位发生车门开启和关闭动作,且对应驾驶位的温度不在第一预设范围时和/或对应驾驶位的乘员重量不在第二预设范围时,发出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的信号。
综上所述,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节约能耗。
2、提升双区空调智能化程度,给乘员以良好的乘车体验。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发明的双区空调的双区隔板的位置示意图。
图2为采用本发明的双区空调的风道的示意图。
图3为采用本发明的双区空调的部分元件的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双区空调的混合风门关闭时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双区空调的混合风门开启时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区空调温度同步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蒸发器,2-混合风门,21-第一风门,22-第二风门,3-电加热器,4-双区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区空调温度同步控制系统,用于实现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温度的自动同步,采用该双区空调温度同步控制系统的双区空调的用电器件分布如图1-图5所示,包括蒸发器1、混合风门2、电加热器3和双区隔板4。空气进入双区空调后,将首先通过蒸发器1,再进入风道。在双区空调中,风道包括由双区隔板4分隔开的主驾驶侧风道I和副驾驶侧风道II,主驾驶侧风道I或副驾驶侧风道II是两条相互独立的风道,空气进入主驾驶侧风道I或副驾驶侧风道II后,来到主驾驶侧风道I中的主驾驶侧混合风门或副驾驶侧风道II中的副驾驶侧混合风门处,此时若此时主驾驶侧混合风门或副驾驶侧混合风门处于图4所示的关闭状态,则空气将不经过电加热器3,直接吹向对应驾驶位,若主驾驶侧混合风门或副驾驶侧混合风门处于图5所示的开启状态,则空气将经过被风道壁三面围绕的电加热器3,吹向对应驾驶位。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主驾驶侧风道I与副驾驶侧风道II的形态构造基本一致,分别位于其中的主驾驶侧混合风门与副驾驶侧混合风门之间的形态构造亦一致,为避免赘述,在下述描述中,将以混合风门2为概括示例,对主驾驶侧混合风门与副驾驶侧混合风门的构造,以及主驾驶侧混合风门与副驾驶侧混合风门在各自对应驾驶位风道中的动作策略进行描述。
具体地,蒸发器1设置在车辆鼓风机(图中未示出)前端,用于最先接触受鼓风机作用进入双区空调系统中的空气,并对空气进行初步的温度处理。如图1-3所示,蒸发器1与双区隔板4相连,且蒸发器1后方的风道被双区隔板4划分为了两个相互独立的区域,这两个区域分别为主驾驶侧风道I与副驾驶侧风道II。需要说明的是,在空气不通过电加热器3的情况下,经过蒸发器1后的空气的温度即为最终吹向对应驾驶位乘员的空气温度。
如上所述,以下将对混合风门2的构造与动作策略进行描述,以说明主驾驶侧混合风门和副驾驶侧混合风门的构造与动作策略:
混合风门2设置在电加热器3附近,用于控制通向电加热器3的风路的通断。混合风门2包括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第一风门21和第二风门22,第一风门21和第二风门22能够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发生转动,与风道壁相抵接,以封闭或开启主驾驶侧风道I或副驾驶侧风道II中通往电加热器3与离开电加热器3的风路。
图4为混合风门2关闭时的示意图。此时,第一风门21和第二风门22分别与电加热器3两侧的风道壁相抵接,使得离开蒸发器1的空气无法通往电加热器3,电加热器3周侧空气也无法离开电加热器3,此时空气不流入或流出电加热器3,驾驶位的出风温度取决于蒸发器1的设定温度。
图5为混合风门2开启时的示意图。此时,第一风门21远离风道壁,第二风门22与直接通向驾驶位风道的风道壁相抵接,使离开蒸发器1的空气必须经过电加热器3,此时驾驶位出风温度取决于蒸发器1的设定温度和电加热器3的补热。
如图2所示,电加热器3与双区隔板4相连,且被双区隔板4划分为了两个相互独立的区域,这两个区域分别对应主驾驶侧与副驾驶侧;即,进入主驾驶侧风道I与副驾驶侧风道II的空气,也将相互独立地进出入电加热器3。
如图1所示,双区隔板4的作用是分隔主驾驶侧风道I和副驾驶侧风道II,以便进行独立的温度调控,在双区隔板4的分隔下,离开蒸发器1的空气部分进入主驾驶侧风道I,部分进入副驾驶侧风道II。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用电器件进行工作的双区空调温度同步控制系统,包括环境信号采集模块、管理模块、控制模块、显示模块和输入模块。
其中,环境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驾驶位在位信息,这里的驾驶位在位信息包括主驾驶位在位信息和副驾驶位在位信息;在本实施例中,环境信号采集模块包括红外温度传感单元、驾驶位重力感应单元和驾驶位车门开闭传感单元,分别用于采集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的温度、重力以及车门开闭情况。
管理模块用于根据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在位信息判断是否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发出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信号,并根据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在位信息判断同步驾驶位,发出同步驾驶位信号;在本实施例中,管理模块包括整车控制器,整车控制器用于接收的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在位信息,判断是否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并判断同步驾驶位。默认地,每次车辆启动时,将以主驾驶位做为同步驾驶位,将副驾驶位作为目标驾驶位,使主驾驶位温度能够自动调整为与副驾驶位温度同步。如此设计的原因是,在实际用车工况中,副驾驶位乘员上下车的频率要高于主驾驶位乘员。
具体地,当管理模块在判定主驾驶位或副驾驶位的温度不在第一预设范围时,判断该驾驶位的乘员不在位,确定开始自动温度同步功能,发出开启自动同步温度功能的信号。当管理模块在判定主驾驶位或副驾驶位的乘员重量不在第二预设范围时,判断该驾驶位的乘员不在位,确定开始自动温度同步功能,发出开启自动同步温度功能的信号。当然地,除乘员外,也可以是其他承载物。当管理模块在判定主驾驶位或副驾驶位发生车门开启和关闭动作,且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单元检测到对应驾驶位的温度不在第一预设范围时和/或所述驾驶位重量感应单元检测到对应驾驶位的乘员重量不在第二预设范围时,判断乘员不在位,发出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的信号。
控制模块包括空调控制器和大屏控制器,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信号和同步驾驶位信号,以及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的设定温度信号,控制双区空调中至少一区的用电器件执行温度同步的操作。显示模块包括大屏显示,显示模块用于显示自动温度同步功能是否开启,和/或具体的温度同步情况。
具体地,空调控制器用于根据自动温度同步信号控制用电器件进行相应的操作,如控制主驾驶侧混合风门和副驾驶侧混合风门转动、控制电加热器3开始或停止工作、控制降低蒸发器压缩机转速等;大屏控制器用于接收整车控制器传输的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的信号,点亮大屏上显示的对应图标,示意乘员自动温度同步功能已开启;大屏控制器还用于接收整车控制器传输的同步温度,使大屏显示上显示对应的同步温度;大屏显示用于接收大屏控制器传输的信息,在自身上可视化地显示自动温度同步功能是否开启,和/或自动同步温度,和/或同步驾驶位信息。
输入模块,用于根据用户操作向管理模块或控制模块发送中止自动温度同步功能的信号,或向管理模块或控制模块发送开启自动温度同步的信号,并设定命令持续时间,管理模块和控制模块将优先执行输入模块发送的信号。具体地,乘员可以通过输入模块直接发送中止或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的信号,并设定命令持续时间,管理模块和控制模块将优先执行输入模块发送的指令。例如,若管理模块接收到环境信号采集模块反馈的信息后判断应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此后又接收到输入模块发送的中止自动温度同步功能的信号,则自动温度同步中止,且在命令持续时间内不再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上述命令持续时间,可以以具体时间为参数,也可以是某几种预先设定好的模式,如直至双区空调下次启动前,或车门开关闭若干次后等,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自行灵活设置的。
进一步地,上述大屏控制器也用于接收输入模块传输的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的信号,点亮大屏显示上的对应图标,示意乘员自动温度同步功能已开启。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预设范围可通过输入模块进行设置,以扩充双区空调温度同步控制系统的适用场景,并给乘员更多选择余地,例如,当放置物为带温度体(如乘员离位后放在驾驶位上的热水袋或饭菜),而该温度体无空调温差需求时,通过将第一预设范围设置为人体温度范围,可使系统自动识别当前场景,发出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的信号。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预设范围也可通过输入模块进行设置,以扩充双区空调温度同步控制系统的适用场景,并给乘员更多选择余地。
进一步地,输入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管理模块发送同步驾驶位信息。显示模块向乘员发出确认同步驾驶位的提示,管理模块根据输入模块的反馈确定进行自动温度同步的同步驾驶位,并向控制模块发出对应指令,控制模块根据接收的指令,控制对应区域的用电器件执行同步操作。此设置是为了给乘员留下操作余地,主驾驶位的乘员离位或无温差需求后,副驾驶位乘员可以以自身驾驶位为同步主体,进行自动温度同步操作。
进一步地,上述大屏控制器也用于接收输入模块传输的同步驾驶位信息,点亮显示模块中大屏显示上的对应图标,示意乘员自动温度同步功能是以哪个驾驶位为主体进行温度同步。
优选地,上述输入模块还包括有准确度设置单元,准确度设置单元能关闭环境信号采集模块中的任一单元。例如,乘员可通过准确度设置单元,关闭驾驶位车门开闭传感单元,此时控制系统将只启用驾驶位重力感应单元和红外温度传感单元进行检测,即,管理模块能以环境信号采集模块中的任一单元的独立检测结果为判断依据,也能联合多个单元的检测结果为判断依据,以提高判断的准确度。
可选地,乘员可通过在特定的接收设备输入命令,以语音或触屏或按钮或无接触式动作判定的方式设置输入模块的相关参数。此处的接收设备可以是触摸屏、按钮、带有动作判定功能的监控摄像头等,因通过对接收设备输入命令达到设置参数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故此处不再赘述如何对接收设备发送命令,以设定参数的系统设定方法,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的。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双区空调温度同步控制方法,包括:
采集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在位信息;
根据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在位信息判断是否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并根据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在位信息判断同步驾驶位;
根据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信号和同步驾驶位信号,以及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的设定温度信号,控制双区空调中至少一区的用电器件执行同步操作。
综合上述双区空调温度同步控制系统与方法,将该双区空调温度同步控制系统实际作业情况举例如下:
1、当主驾驶侧空调设定温度低于副驾驶侧空调设定温度时,主驾驶侧风道处于如图4状态,副驾驶侧风道处于如图5状态。当以主驾驶为同步驾驶位,且乘客不使用输入模块发出开启或关闭自动温度同步信号时,此种状态下的自动温度同步动作为:信号采集模块采集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在位信息,管理模块根据收到的信息判断是否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和同步驾驶位,控制模块根据自动温度同步功能开启信号、同步驾驶位信号、以及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的设定温度信号,控制副驾驶侧的用电器件执行同步操作,具体为,利用空调控制器关闭电加热器3,利用驱动机构驱动副驾驶侧混合风门,关闭通向副驾驶侧电加热器3的风路,使副驾驶侧出风温度与主驾驶侧一致。
2、当主驾驶侧空调设定温度高于副驾驶侧空调设定温度时,主驾驶侧风道处于图5状态,副驾驶侧风道处于图4状态。当以主驾驶为同步驾驶位,且乘客不使用输入模块发出开启或关闭自动温度同步信号时,自动温度同步策略为:信号采集模块采集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在位信息,管理模块根据收到的信息判断是否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和同步驾驶位,控制模块根据自动温度同步功能开启信号、同步驾驶位信号、以及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的设定温度信号,控制副驾驶侧的用电器件执行同步操作,具体为,空调控制器关闭电加热器3,利用驱动机构驱动主驾驶侧混合风门,关闭通向主驾驶侧电加热器3的风路,使主驾驶侧与副驾驶侧出风温度一致,并降低压缩机转速,使经过蒸发器1的气体温度上升至主驾驶侧空调的设定温度需求。
3、当主驾驶侧空调设定温度低于副驾驶侧空调设定温度,主驾驶侧风道处于图4状态,副驾驶侧风道处于图5状态。当以副驾驶为同步驾驶位,且乘客不使用输入模块发出开启或关闭自动温度同步信号时,自动温度同步策略为,信号采集模块采集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在位信息,管理模块根据收到的信息判断是否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和同步驾驶位,控制模块根据自动温度同步功能开启信号、同步驾驶位信号、以及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的设定温度信号,控制副驾驶侧的用电器件执行同步操作,具体为,空调控制器关闭电加热器3,利用驱动机构驱动副驾驶侧混合风门,关闭通向副驾驶侧电加热器3的风路,使副驾驶侧与主驾驶侧出风温度一致,并降低压缩机转速,控制经过蒸发器1的气体温度上升至副驾驶侧空调的设定温度需求。
4、当主驾驶侧空调设定温度高于副驾驶侧空调设定温度,主驾驶侧风道处于图5状态,副驾驶侧风道处于图4状态。当以副驾驶为同步驾驶位,且乘客不使用输入模块发出开启或关闭自动温度同步信号时,自动温度同步策略为,信号采集模块采集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在位信息,管理模块根据收到的信息判断是否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和同步驾驶位,控制模块根据自动温度同步功能开启信号、同步驾驶位信号、以及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的设定温度信号,控制副驾驶侧的用电器件执行同步操作,具体为,控制模块中的空调控制器关闭电加热器3,利用驱动机构驱动主驾驶侧混合风门,关闭通向主驾驶侧电加热器3的风路,使副驾驶侧出风温度与主驾驶侧一致。
当然,除上述作业方式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需要调整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后用电器件各自的动作策略,例如令主驾驶侧和副驾驶侧两区的用电器件同时进行动作等。
通过采集主副驾驶位的在位信息,并根据特定逻辑判断是否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上述技术方案能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1、节约能耗,尤其是当非同步驾驶位的温度高于同步驾驶位时。
2、提升双区空调智能化程度,给乘员以良好的乘车体验。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双区空调温度同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境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在位信息;
管理模块,用于根据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在位信息判断是否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发出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信号,并根据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在位信息判断同步驾驶位,发出同步驾驶位信号;
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信号和同步驾驶位信号,以及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的设定温度信号,控制双区空调中至少一区的用电器件执行同步操作;
所述环境信号采集模块还包括红外温度传感单元,所述管理模块在主驾驶位或副驾驶位的温度不在第一预设范围时,发出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的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区空调温度同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模块,用于向管理模块或控制模块发送中止自动温度同步功能的信号,或向管理模块或控制模块发送开启自动温度同步的信号,并设定命令持续时间,管理模块和控制模块优先执行输入模块发送的指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区空调温度同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管理模块发送同步驾驶位信息,所述管理模块根据所述同步驾驶位信息向控制模块发送对应指令,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接收的指令,控制对应区域的用电器件执行同步操作。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区空调温度同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信号采集模块包括驾驶位重力感应单元,所述管理模块在所述驾驶位重量感应单元检测到主驾驶位或副驾驶位的承载物重量不在第二预设范围时,发出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的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区空调温度同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信号采集模块包括驾驶位车门开闭传感单元,所述管理模块在所述驾驶位车门开闭传感单元检测到主驾驶位或副驾驶位发生车门开启和关闭动作,且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单元检测到对应驾驶位的温度不在第一预设范围时和/或所述驾驶位重量感应单元检测到对应驾驶位的乘员重量不在第二预设范围时,发出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的信号;
所述输入模块包括准确度设置单元,所述准确度设置模块能够关闭所述环境信号采集模块中的任一单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区空调温度同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器件包括蒸发器、电加热器和混合风门,当主驾驶侧空调设定温度低于副驾驶侧空调设定温度,且以主驾驶为同步驾驶位时,自动温度同步动作为:控制模块关闭所述电加热器,副驾驶侧混合风门关闭通向副驾驶侧电加热器的风路,使副驾驶侧出风温度与主驾驶侧一致;
和/或当主驾驶侧空调设定温度低于副驾驶侧空调设定温度,且以主驾驶为同步驾驶位时,自动温度同步动作为:控制模块关闭所述电加热器,主驾驶侧混合风门关闭通向主驾驶侧电加热器的风路,使主驾驶侧与副驾驶侧出风温度一致,并降低压缩机转速,使经过蒸发器的气体温度上升至主驾驶侧空调的设定温度需求;
和/或当主驾驶侧空调设定温度低于副驾驶侧空调设定温度,且以副驾驶为同步驾驶位时,自动温度同步动作为:控制模块关闭所述电加热器,副驾驶侧混合风门关闭通向副驾驶侧电加热器的风路,使副驾驶侧与主驾驶侧出风温度一致,并降低压缩机转速,控制经过蒸发器的气体温度上升至副驾驶侧空调的设定温度需求;
和/或当主驾驶侧空调设定温度高于副驾驶侧空调设定温度,且以副驾驶为同步驾驶位时,自动温度同步动作为:控制模块关闭所述电加热器,主驾驶侧混合风门关闭通向主驾驶侧电加热器的风路,使副驾驶侧出风温度与主驾驶侧一致。
7.一种双区空调温度同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用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双区空调温度同步控制系统采集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在位信息;
根据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在位信息判断是否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并根据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在位信息判断同步驾驶位;
根据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信号和同步驾驶位信号,以及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的设定温度信号,控制双区空调中至少一区的用电器件执行同步操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区空调温度同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操作包括控制主驾驶侧混合风门或副驾驶侧混合风门转动、控制主驾驶侧或副驾驶侧的电加热器开始或停止工作、控制降低主驾驶侧或副驾驶侧的蒸发器压缩机转速。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区空调温度同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在位信息判断是否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包括:
判断主驾驶位或副驾驶位的温度是否在第一预设范围;
判断主驾驶位或副驾驶位的乘员重量是否在第二预设范围;
判断主驾驶位或副驾驶位是否发生车门开启和关闭动作;
在主驾驶位或副驾驶位的温度不在第一预设范围、主驾驶位或副驾驶位的乘员重量不在第二预设范围、或者主驾驶位或副驾驶位发生车门开启和关闭动作,且对应驾驶位的温度不在第一预设范围时和/或对应驾驶位的乘员重量不在第二预设范围时,发出开启自动温度同步功能的信号。
CN202110451669.2A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双区空调温度同步控制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30854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1669.2A CN113085483B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双区空调温度同步控制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1669.2A CN113085483B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双区空调温度同步控制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85483A CN113085483A (zh) 2021-07-09
CN113085483B true CN113085483B (zh) 2022-07-22

Family

ID=76679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51669.2A Active CN113085483B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双区空调温度同步控制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8548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5262A (zh) * 2008-08-20 2010-02-24 汉拏空调株式会社 车用双区式空调器以及该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4374038A (zh) * 2013-08-15 2015-02-25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自动模式下的车载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7074063A (zh) * 2014-12-02 2017-08-18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车用左/右独立的空调装置
CN107839429A (zh) * 2017-10-31 2018-03-27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双区空调温度调节系统及调节方法
CN209534679U (zh) * 2019-01-30 2019-10-25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汽车的温度调节系统及电动汽车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5262A (zh) * 2008-08-20 2010-02-24 汉拏空调株式会社 车用双区式空调器以及该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4374038A (zh) * 2013-08-15 2015-02-25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自动模式下的车载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7074063A (zh) * 2014-12-02 2017-08-18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车用左/右独立的空调装置
CN107839429A (zh) * 2017-10-31 2018-03-27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双区空调温度调节系统及调节方法
CN209534679U (zh) * 2019-01-30 2019-10-25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汽车的温度调节系统及电动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85483A (zh) 2021-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22481U (zh) 一种用于汽车空调的温度控制装置
CN104773047B (zh) 电动车空调面板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6002105A (en)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apparatus for vehicles
US5325286A (en) Micro-computer operated control device for air-conditioning system
CN102371867A (zh) 安装在电动车辆上的空气调节控制设备
CN101259824A (zh) 一种智能型空调系统
CN111137105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整车一体式热管理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4432298U (zh) 电动车空调系统
CN109405190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13085483B (zh) 一种双区空调温度同步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7487144B (zh) 一种用于车辆空调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US5113665A (en) Control device for air conditioner
US5718120A (en)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CN101232760A (zh) 照明设备控制器、空调控制器、以及控制空调系统的方法
CN112880148A (zh) 用于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883544A (zh) 发动机冷却风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JPH1073300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0065415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6553496A (zh) 汽车报警系统和方法
JPH11230600A (ja) 空調換気装置
CN110657549B (zh) 温控器、风机盘管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11731485B2 (en) Control system of manual-type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CN115214732B (zh) 一种应用于轨道车辆的送风切换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09492351U (zh) 一种纯电动客车空调控制器
JPH01121650A (ja) 空気調和機のインジェクション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15

Address after: 315336 zone B, building I, No. 7, Zhongchuang Second Road, Hangzhou Bay New Area,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Zhim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336 818 Binhai two road, Hangzhou Bay New District, Ningbo,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Smart motor Automobil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