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72743B - 一种多孔模块辅助控制装置用耐高温加热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孔模块辅助控制装置用耐高温加热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72743B CN113072743B CN202110366122.2A CN202110366122A CN113072743B CN 113072743 B CN113072743 B CN 113072743B CN 202110366122 A CN202110366122 A CN 202110366122A CN 113072743 B CN113072743 B CN 11307274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wcnts
- heat
- modified
- conductive material
- modified mwcn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04—Ingredients treated with organic substanc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6—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3/10—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8G73/1003—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73/1007—Preparatory processes from tetra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and diamin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6—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3/10—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8G73/1067—Wholly aromatic polyimides, i.e. having both tetracarboxylic and diamino moieties aromatically bound
- C08G73/1071—Wholly aromatic polyimides containing oxygen in the form of ether bonds in the main chai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4—Carbon
- C08K3/041—Carbon nanotub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02—Ingredients treated with inorganic substanc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模块辅助控制装置用耐高温加热板,属于导热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性MWCNTs,包括:表面上含有酯键结构接枝物的改性MWCNTs,酯键结构接枝物中的羰基与MWCNTs相连;以及,含有改性MWCNTs的导热材料;以及含有导热材料的耐高温导热板。本发明获得的改性MWCNTs的水分散性好;本发明采用改性MWCNTs制备得到的导热材料的力学性能好,拉伸强度为120MPa以上,断裂伸长率为40%以上;导热性能好,导热系数为0.30W/mK以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导热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孔模块辅助控制装置用耐高温加热板。
背景技术
设备加热时,为了使加热电缆产生的热的利用效果最大,需要使用导热材料,导热材料可以使热传递稳定、均匀,防止温度的剧烈变化。
近年来,因加热部件的高密度化、集成化,所要求的导热率提高。另外,在产品的小型化、薄膜化的要求高、且要求高使用温度,并且对稳定性也有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聚合物的导热率,大部分研究者采取直接向聚合物基体中添加高导热的填料(比如石墨(Gt),碳纳米管(CNT),氮化硼(BN)以及石墨烯(rGO)的方法制备出具有优良导热性能的填充型导热聚合物,而且这也成为了一种经济有效地解决散热问题的方案。
碳纳米管具有极髙热导率和髙长径比,是提高聚合物导热性能的理想填料。但由于碳纳米管和聚合物之间的界面热阻高,使得碳纳米管/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并不理想。通过改善碳纳米管与聚合物之间的界面可以降低复合材料的界面热阻,方法主要包括非共价功能化和共价功能化等。其中,共价功能化主要是接枝一些化学官能团(氨基、偶联剂和聚合物等)在碳纳米管表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分散性好、可用于导热材料、加热设备、散热设备中的改性MWCNTs。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改性MWCNTs,包括:表面上含有酯键结构接枝物的改性MWCNTs,酯键结构接枝物中的羰基与MWCNTs相连,改性MWCNTs的改性度为0.25-10wt%。
优选地,酯键结构接枝物去除羰基后为至少失去一个氢的1,4-酸酐-D-木糖醇。通过将酯键结构接枝到MWCNTs上得到改性MWCNTs后,阻止了MWCNTs之间相互缠绕,并且增强MWCNTs间的静电排斥作用,防止在水中形成大的团聚体。改性MWCNTs的表面与试剂相互作用形成界面层,在粒子之间形成了空间屏障,在聚合物成型时,改性MWCNTs均匀分布于聚合物内部,可以提高形成的导热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导热性能。
优选地,改性MWCNTs上含有酰氯基团。
一种改性MWCNTs的制备方法,包括:通过羧基化试剂对MWCNTs进行羧基化工序处理得到羧基化MWCNTs;将羟基试剂与羧基化MWCNTs通过改性工序处理得到改性MWCNTs。
优选地,羧基化工序下羧基化MWCNTs制备中,将MWCNTs加入羧基化试剂中,在50-70℃的温度下搅拌10-60min,冷却,分离,洗涤至滤液呈中性,干燥后得到羧基化MWCNTs。
更优选地,羧基化试剂为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液,羧基化试剂中浓硫酸与浓硝酸以体积比1:0.1-0.5的比例混合。
更优选地,MWCNTs的添加量为羧基化试剂的1-3wt%。
优选地,改性工序下改性MWCNTs制备中,将羧基化MWCNTs加入DMF中,超声分散10-30min,搅拌下加入二氯亚砜,在60-80℃的温度下搅拌反应8-24h,冷却,抽滤,DMF洗涤得到酰氯化MWCNTs,然后将酰氯化MWCNTs加入羟基试剂溶液中,再加入TEA,在40-60℃的温度下搅拌反应18-48h,冷却,抽滤,去离子水洗涤,干燥后得到改性MWCNTs。
更优选地,羧基化MWCNTs的添加量为DMF的2-8wt%。
更优选地,二氯亚砜的添加量为DMF的180-360wt%。
更优选地,羟基试剂溶液为含有1,4-酸酐-D-木糖醇的DMF溶液,羟基试剂溶液中1,4-酸酐-D-木糖醇的质量分数为0.05-0.5wt%。
更优选地,酰氯化MWCNTs的添加量为羟基试剂溶液的5-20wt%。
更优选地,TEA的添加量为羟基试剂溶液的15-30w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MWCNTs在导热材料和/或导电材料中的用途。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力学性能好、导热性能好的导热材料。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导热材料,包括:含有上述的改性MWCNTs的导热材料。
优选地,导热材料的基体材料为聚酰亚胺。
更优选地,聚酰亚胺由均苯四甲酸酐与4,4’-二氨基二苯醚聚合得到。
优选地,导热材料中改性MWCNTs的含量为2-31wt%。
优选地,导热材料中含有聚乙烯醇。聚乙烯醇在导热材料中,与改性MWCNTs相互作用,使改性MWCNTs与聚合物基体间的孤立状态进一步降低,降低了改性MWCNTs与聚合物基体间的界面热阻,提高导热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导热材料的导热性能。
优选地,导热材料中含有聚乙烯醇和安息香正丁醚。聚乙烯醇和安息香正丁醚进一步降低改性MWCNTs与聚合物基体间的界面热阻,提高导热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导热材料的导热性能。
一种导热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通过导热材料制备工序将改性MWCNTs引入聚酰亚胺得到导热材料。
优选地,导热材料制备中,将改性MWCNTs加入DMAc中,超声分散2-5h,然后加入4,4’-二氨基二苯醚,搅拌至溶解,再加入均苯四甲酸酐,通氮气,保持在氮气氛围中,在20-30℃的温度下搅拌反应16-48h,消泡,转移至模具中,于60-120℃的温度下的温度下处理5-16h除溶剂,然后在200-300℃的温度下热胺化处理1-5h,冷却,剥离得到导热材料。
更优选地,改性MWCNTs的添加量为DMAc的0.3-2wt%。
更优选地,4,4’-二氨基二苯醚的添加量为DMAc的3-8wt%。
更优选地,均苯四甲酸酐的添加量为DMAc的3-9wt%。
更优选地,DMAc中含有聚乙烯醇和安息香正丁醚,聚乙烯醇的含量为DMAc的0.5-3wt%,安息香正丁醚的含量为DMAc的0.2-2w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板。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耐高温加热板,
加热器件;以及,
通过粘合剂相对粘合于加热器件上的上述导热材料。
优选地,加热器件为碳纤维发热电缆。
优选地,粘合剂为含有固化剂的环氧树脂。
优选地,加热器件上相对粘合有隔热材料。
一种加热板的制备方法,将粘合剂均匀涂布于导热材料与隔热材料表面,然后将碳纤维发热电缆固定于涂布有粘合剂的导热材料与隔热材料间,在20-30℃的温度下反应固化18-48h,得到耐高温加热板。
优选地,隔热材料为发泡聚丙烯。
优选地,粘合剂为含有10-30wt%固化剂T31的环氧树脂E-5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模块辅助控制装置用耐高温加热板。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含有酯键结构的改性MWCNTs制备得到导热材料,其中,改性MWCNTs由羧基化MWCNTs经酰氯化后与1,4-酸酐-D-木糖醇酯化得到,因而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改性MWCNTs的水分散性好;采用改性MWCNTs制备得到的导热材料的力学性能好,拉伸强度为120MPa以上,断裂伸长率为40%以上;导热性能好,导热系数为0.30W/mK以上。因此,本发明是一种水分散性好、可用于导热材料和/或导电材料中的改性MWCNTs,以及,一种力学性能好、导热性能好的导热材料,以及一种采用导热材料制备得到的耐高温加热板。
附图说明
图1为加热板示意图;
图2为红外对比图;
图3为改性MWCNTs的水分散性测试结果图;
图4为导热材料的拉伸强度测试结果图;
图5为导热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测试结果图;
图6为导热材料的导热性能测试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改性MWCNTs的制备方法,
羧基化MWCNTs:将MWCNTs加入羧基化试剂中,在60℃的温度下搅拌30min,冷却,分离,洗涤至滤液呈中性,干燥后得到羧基化MWCNTs。羧基化试剂为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液,羧基化试剂中浓硫酸与浓硝酸以体积比1:0.3的比例混合,MWCNTs的添加量为羧基化试剂的2wt%。
改性MWCNTs:将羧基化MWCNTs加入DMF中,超声分散15min,搅拌下加入二氯亚砜,在70℃的温度下搅拌反应16h,冷却,抽滤,DMF洗涤得到酰氯化MWCNTs,然后将酰氯化MWCNTs加入羟基试剂溶液中,再加入TEA,在50℃的温度下搅拌反应36h,冷却,抽滤,去离子水洗涤,干燥后得到改性MWCNTs。羧基化MWCNTs的添加量为DMF的6wt%,二氯亚砜的添加量为DMF的300wt%,羟基试剂溶液为含有1,4-酸酐-D-木糖醇的DMF溶液,羟基试剂溶液中1,4-酸酐-D-木糖醇的质量分数为0.08wt%,酰氯化MWCNTs的添加量为羟基试剂溶液的10wt%,TEA的添加量为羟基试剂溶液的20wt%。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仅在于,改性MWCNTs制备中,羟基试剂溶液中1,4-酸酐-D-木糖醇的质量分数为0.15wt%。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仅在于,改性MWCNTs制备中,羟基试剂溶液中1,4-酸酐-D-木糖醇的质量分数为0.25wt%。
实施例4:
一种导热材料的制备方法,
导热材料的制备:将改性MWCNTs加入DMAc中,超声分散3h,然后加入4,4’-二氨基二苯醚,搅拌至溶解,再加入均苯四甲酸酐,通氮气,保持在氮气氛围中,在25℃的温度下搅拌反应24h,消泡,转移至模具中,于120℃的温度下的温度下处理9h除溶剂,然后在250℃的温度下热胺化处理3h,冷却,剥离得到导热材料。改性MWCNTs为实施例3的方法制备得到的产物,改性MWCNTs的添加量为DMAc的0.8wt%,4,4’-二氨基二苯醚的添加量为DMAc的5wt%,均苯四甲酸酐的添加量为DMAc的6wt%。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相比,不同之处仅在于,导热材料的制备中,改性MWCNTs的添加量为DMAc的1.2wt%。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相比,不同之处仅在于,导热材料的制备中,改性MWCNTs的添加量为DMAc的1.6wt%。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相比,不同之处仅在于,导热材料的制备中,DMAc中含有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的含量为DMAc的1.2wt%。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相比,不同之处仅在于,DMAc中含有聚乙烯醇和安息香正丁醚,聚乙烯醇的含量为DMAc的1.2wt%,安息香正丁醚的含量为DMAc的0.8wt%。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相比,不同之处仅在于,DMAc中含有安息香正丁醚,安息香正丁醚的含量为DMAc的0.8wt%。
实施例10:
一种加热板的制备方法,
加热板的制备:将粘合剂均匀涂布于导热材料表面,然后将碳纤维发热电缆固定于涂布有粘合剂的导热材料上,在30℃的温度下反应固化24h,得到耐高温加热板。导热材料为实施例4任一方法制备得到的产物,粘合剂为含有20wt%固化剂T31的环氧树脂E-51。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0相比,不同之处仅在于,导热材料为实施例5方法制备得到的导热材料。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0相比,不同之处仅在于,导热材料为实施例6方法制备得到的导热材料。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0相比,不同之处仅在于,导热材料为实施例7方法制备得到的导热材料。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0相比,不同之处仅在于,导热材料为实施例8方法制备得到的导热材料。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0相比,不同之处仅在于,导热材料为实施例9方法制备得到的导热材料。
实施例16:
一种加热板的制备方法,
加热板的制备:将粘合剂均匀涂布于导热材料与隔热材料表面,然后将碳纤维发热电缆固定于涂布有粘合剂的导热材料与隔热材料间,在30℃的温度下反应固化24h,得到耐高温加热板。导热材料为实施例4任一方法制备得到的产物,隔热材料为发泡聚丙烯,粘合剂为含有20wt%固化剂T31的环氧树脂E-51。
本实施例所得加热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11为导热材料,12为加热层,13为隔热材料,121为碳纤维发热电缆,122为固化环氧树脂。
实施例1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6相比,不同之处仅在于,导热材料为实施例5方法制备得到的导热材料。
实施例1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6相比,不同之处仅在于,导热材料为实施例6方法制备得到的导热材料。
实施例1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6相比,不同之处仅在于,导热材料为实施例7方法制备得到的导热材料。
实施例2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6相比,不同之处仅在于,导热材料为实施例8方法制备得到的导热材料。
实施例2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6相比,不同之处仅在于,导热材料为实施例9方法制备得到的导热材料。
试验例1:
1.红外光谱表征
测试样品:按实施例1方法制备得到的改性MWCNTs以及经羧基化处理后的MWCNTs。
测试方法:用红外光谱仪对测试样品进行分析,分辨率:4cm-l,扫描频率:32次/min,制样方法:KBr压片法。扫描范围500-4000cm-1。
红外图谱如图2所示,其中,a为羧基化处理后的MWCNTs,b为改性MWCNTs,改性MWCNTs与羧基化处理后的MWCNTs相比,在753cm-1处出现酰氯的吸收峰,在1772cm-1处出现酰氯的倍频峰,1683cm-1处为羰基吸收峰,3185cm-1处为羟基吸收峰,表明成功得到改性MWCNTs。
2.水分散性
测试样品:实施例1-3任一方法制备得到的改性MWCNTs以及未改性的MWCNTs作为对照组。
测试方法:将0.6wt%测试样品加入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15min,进行Zeta电位测试。
改性前后的MWCNTs的Zeta电位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实施例1-3与对照组相比,表明经过改性后得到的改性MWCNTs的水分散性好,稳定性好;实施例1-3之间相互比较,表明随着1,4-酸酐-D-木糖醇使用量的增加,改性MWCNTs的水分散性提高,稳定性提高;未改性的MWCNTs的水分散性很差,放置后便会沉降。
试验例2:
1.力学性能测试
测试样品:实施例4-9任一方法制备得到的导热材料以及作为对照组的导热材料。对照组为与实施例4相比,将改性MWCNTs替换为未改性MWCNTs。
测试方法:将测试样品裁剪成标准哑铃型样条,使用拉伸试验机进行力学性能测试。测试温度为25℃,拉伸速率为10mm/min。
导热材料的拉伸强度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对照组的拉伸强度为117MPa,实施例4的拉伸强度为125MPa,实施例4-6与对照组相比,表明经过1,4-酸酐-D-木糖醇改性的改性MWCNTs制备得到导热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实施例7与实施例6相比,表明使用聚乙烯醇制备的导热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聚乙烯醇的使用具有提高导热材料拉伸强度的效果;实施例8与实施例7相比,表明聚乙烯醇和安息香正丁醚的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导热材料的拉伸强度;实施例9与实施例6-8相比,表明在聚乙烯醇存在的条件下,安息香正丁醚具有提高导热材料拉伸强度的效果,在聚乙烯醇未存在的条件下,安息香正丁醚不具有提高导热材料拉伸强度的效果,表明聚乙烯醇和安息香正丁醚共同使用时,对导热材料拉伸强度的提高有最佳的效果。
本发明得到的导热材料的拉伸强度为120MPa以上。
导热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测试结果如图5所示,对照组的断裂伸长率为37.6%,实施例4的断裂伸长率为42.5%,实施例4-6与对照组相比,表明经过1,4-酸酐-D-木糖醇改性的改性MWCNTs制备得到导热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提高;实施例7与实施例6相比,表明使用聚乙烯醇制备的导热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提高,聚乙烯醇的使用具有提高导热材料断裂伸长率的效果;实施例8与实施例7相比,表明聚乙烯醇和安息香正丁醚的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导热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实施例9与实施例6-8相比,表明在聚乙烯醇存在的条件下,安息香正丁醚具有提高导热材料断裂伸长率的效果,在聚乙烯醇未存在的条件下,安息香正丁醚不具有提高导热材料断裂伸长率的效果,表明聚乙烯醇和安息香正丁醚共同使用时,对导热材料断裂伸长率的提高有最佳的效果。
本发明得到的导热材料的断裂伸长率为40%以上。
2.导热性能测试
测试样品:实施例4-9任一方法制备得到的导热材料以及作为对照组的导热材料。对照组为与实施例4相比,将改性MWCNTs替换为未改性MWCNTs。
测试方法:采用导热仪在25℃的温度下进行。
导热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K=q/[4π(dΔT/dlnt)]
其中,K为导热系数,W/mK;q为单位长度金属线所产生的热量;ΔT为金属线温度变化;t为测试时间。
导热材料的导热性能测试如图6所示,对照组的导热系数为0.26W/mK,实施例4的导热系数为0.32W/mK,实施例4-6与对照组相比,表明经过1,4-酸酐-D-木糖醇改性的改性MWCNTs制备得到导热材料的导热系数提高,即导热性能好;实施例7与实施例6相比,表明使用聚乙烯醇制备的导热材料的导热系数提高,聚乙烯醇的使用可以提高导热材料导热性能;实施例8与实施例7相比,表明聚乙烯醇和安息香正丁醚的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导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导热性能提高;实施例9与实施例6-8相比,表明在聚乙烯醇存在的条件下,安息香正丁醚可以提高导热材料导热系数,导热性能提高,在聚乙烯醇未存在的条件下,安息香正丁醚不能提高导热材料导热系数,不能提高导热性能,表明聚乙烯醇和安息香正丁醚共同使用时,对导热材料导热系数的提高有最佳的效果。
本发明得到导热材料的导热性能好,导热系数为0.30W/mK以上。
3.热稳定性
测试样品:实施例4-9任一方法制备得到的导热材料以及作为对照组的导热材料。对照组为与实施例4相比,将改性MWCNTs替换为未改性MWCNTs。
测试方法:通过在一定条件下,测试样品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来实现热稳定性检测。通过热重分析仪在N2气氛围下测量测试样品的热失重图。测试温度范围为25-800℃,加热速率为10℃/min。记录失重率在5%的温度。
上述导热材料的失重率达到5%时的温度均为500℃以上。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8)
1.一种改性MWCNTs,包括:表面上含有酯键结构接枝物的改性MWCNTs,所述酯键结构接枝物中的羰基与MWCNTs相连,所述改性MWCNTs的改性度为0.25-10wt%;所述酯键结构接枝物去除羰基后为至少失去一个氢的1,4-酸酐-D-木糖醇;所述改性MWCNTs上含有酰氯基团。
2.权利要求1所述改性MWCNTs在制备 导热材料和/或导电材料中的用途。
3.一种导热材料,包括: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MWCNTs的导热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导热材料,其特征是:所述导热材料的基体材料为聚酰亚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导热材料,其特征是:所述导热材料中改性MWCNTs的含量为2-31wt%。
6.一种耐高温加热板,包括:
加热器件;以及,
通过粘合剂相对粘合于加热器件上的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热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耐高温加热板,其特征是:所述粘合剂为含有固化剂的环氧树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耐高温加热板,其特征是:所述加热器件上相对粘合有隔热材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66122.2A CN113072743B (zh) | 2021-04-06 | 2021-04-06 | 一种多孔模块辅助控制装置用耐高温加热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66122.2A CN113072743B (zh) | 2021-04-06 | 2021-04-06 | 一种多孔模块辅助控制装置用耐高温加热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72743A CN113072743A (zh) | 2021-07-06 |
CN113072743B true CN113072743B (zh) | 2022-08-30 |
Family
ID=76614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366122.2A Active CN113072743B (zh) | 2021-04-06 | 2021-04-06 | 一种多孔模块辅助控制装置用耐高温加热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072743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04668A (zh) * | 2006-07-12 | 2008-01-16 | 同济大学 | 一种功能化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CN105271166A (zh) * | 2015-10-10 | 2016-01-27 | 浙江大学 | 一种以木糖醇为碳源制备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
CN111592738A (zh) * | 2020-06-16 | 2020-08-28 | 郑州大学 | 一种EP/h-BN/MWCNTs@Al2O3导热绝缘导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NL1015119C2 (nl) * | 2000-05-04 | 2001-11-06 | Inst Agrotechnologisch Onderzoek Ato Dlo | Verbeterde synthese van anhydroglycitol-esters met verbeterde kleur. |
TW201041218A (en) * | 2009-05-08 | 2010-11-16 | Univ Yuan Ze | Fabrication of polymer grafted carbon nanotubes/polypropylene composite bipolar plates for fuel cell |
US20130197122A1 (en) * | 2010-03-02 | 2013-08-01 | Total Petrochemicals Research Feluy | Nanocomposites with improved homogeneity |
-
2021
- 2021-04-06 CN CN202110366122.2A patent/CN11307274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04668A (zh) * | 2006-07-12 | 2008-01-16 | 同济大学 | 一种功能化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CN105271166A (zh) * | 2015-10-10 | 2016-01-27 | 浙江大学 | 一种以木糖醇为碳源制备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
CN111592738A (zh) * | 2020-06-16 | 2020-08-28 | 郑州大学 | 一种EP/h-BN/MWCNTs@Al2O3导热绝缘导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72743A (zh) | 2021-07-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511533B (zh) | 聚醚醚酮/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醚共聚物/短切石英纤维材料、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4854087B (zh) | 一种具备双导热网络的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4481355A (zh) | 一种基于六方氮化硼制备导热绝缘膜的方法 | |
CN112679770B (zh) | 一种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672025B (zh) | 一种电性能可控的聚酰亚胺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5260763B (zh) | 一种具有高绝缘强度的聚酰亚胺黑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4181529A (zh) | 一种高导热的改性六方氮化硼/水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 | |
CN115806685A (zh) | 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4103305B (zh) | 一种高Tg高导热的金属基覆铜板及其加工工艺 | |
CN111777801A (zh) | 一种绝缘电缆用硅橡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Ge et al. | Diisocyanate-modified graphene oxide/hydroxyl-terminated silicone rubber composites for improved thermal conductivity | |
CN111621253A (zh) | 一种基于石墨的高强导热环氧树脂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072743B (zh) | 一种多孔模块辅助控制装置用耐高温加热板 | |
CN111004507B (zh) | 一种交联型聚醚酰亚胺基介电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11592669B (zh) | 一种多交联碳纳米管接枝聚酰亚胺导热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5558292B (zh) | 一种高导热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应用 | |
CN115125634B (zh) | 基于静电纺丝技术制备高导热电磁屏蔽聚芳醚复合纤维的方法、聚芳醚复合材料和应用 | |
CN112094425A (zh) | 表面致密型低介电常数多孔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5505269B (zh) | 一种高导热超软垫片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8185500A (zh) | 一种高频低损耗的绝缘胶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8006143B (zh) | 一种低界面热阻氮化硼导热骨架及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16587705B (zh) | 用于印刷电路板的高导热、高耐热复合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913010B (zh) | 耐高温高介电Mxene-聚芳醚腈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 |
KR102479378B1 (ko) | 아미노-관능성 나노다이아몬드로 강화된 에폭시 복합소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118359811A (zh) | 一种可溶性聚酰亚胺及利用其制备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