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64512A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64512A
CN113064512A CN202110265895.1A CN202110265895A CN113064512A CN 113064512 A CN113064512 A CN 113064512A CN 202110265895 A CN202110265895 A CN 202110265895A CN 113064512 A CN113064512 A CN 1130645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chip
display device
electrode
touch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658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超
刘旭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6589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645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64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45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ctive external devices, e.g. active pens, for transmitting changes in electrical potential to be received by the digiti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多个触控电极和多条触控走线。基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触控电极设置有多个,多个触控电极呈阵列排布于基板上。触控走线设置于基板上,触控走线设置有多条,触控电极和触控走线位于不同层,触控电极和相应的触控走线通过过孔连接。其中,多条触控走线中的部分触控走线包括相连的第一支线和第二支线,第一支线自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至相应的触控电极,以与相应的触控电极连接,第二支线位于与该第二支线相连接的触控电极对应的区域内,所述第二支线用于调整所述触控走线的长度。本申请能够避免位于同一列的多个触控电极对应的多条触控走线之间发生短路,从而提高产品良率。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技术的发展,具有触控功能的电子设备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成为显示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现有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结构包括外挂式触控结构、面板上触控(touch on cell)结构以及面内触控结构(touch incell)。
其中,面板上触控结构和面内触控结构可大大降低触控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现有的面板上触控结构和面内触控结构均可分为自容式触控(self-capacitance)和互容式触控(mutual-capacitance)。为了减小多条触控走线之间的阻抗差异,自容式触控中的触控走线常采用等长设计。但是,该设计易导致位于同一列的多个触控电极对应的多条触控走线之间发生短路,进而导致触控显示面板的良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为了减小多条触控走线之间的阻抗差异,等长设置的多条触控走线之间易发生短路,进而导致显示装置良率降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触控电极呈阵列排布于所述基板上;以及
触控走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触控走线设置有多条,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走线位于不同层,所述触控电极和相应的所述触控走线通过过孔连接;
其中,多条所述触控走线中的部分所述触控走线包括相连的第一支线和第二支线,所述第一支线自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延伸至相应的所述触控电极,以与相应的所述触控电极连接,所述第二支线位于与所述第二支线相连接的所述触控电极对应的区域内,所述第二支线用于调整所述触控走线的长度。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触控走线的长度相等。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走线之间设有一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具有多个所述过孔,多个所述过孔对应所述触控电极设置;
每一所述触控走线均通过至少一所述过孔与相应的所述触控电极连接。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触控走线的宽度相等,和/或,相邻两条所述第一支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位于同一列的所述触控电极中,与所述触控电极对应的所述第一支线的长度沿行方向逐渐增大或者逐渐减小。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线在与所述第二支线相连接的所述触控电极对应的区域内呈曲线状排布。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覆晶薄膜和触控芯片,所述覆晶薄膜与所述基板绑定,所述触控芯片设置于所述覆晶薄膜上;
每一所述触控走线均与所述触控芯片连接。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源极驱动芯片和多条连接线,所述源极驱动芯片和所述连接线均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位于所述覆晶薄膜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
其中,多条所述连接线分别位于所述源极驱动芯片的两侧,每一所述触控走线均通过相应的所述连接线与所述触控芯片连接。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覆晶薄膜连接;
其中,所述覆晶薄膜上设有第一金属引脚和第二金属引脚,所述第一金属引脚和所述第二金属引脚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金属引脚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第二金属引脚的两侧;
所述连接线与所述第一金属引脚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所述连接线均通过所述第一金属引脚与所述触控芯片连接,所述源极驱动芯片通过所述第二金属引脚与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
相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在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基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多个触控电极呈阵列排布于基板上,多条触控走线与触控电极位于不同层,且每一触控电极均和相应的触控走线通过过孔连接。其中,多条触控走线中的部分触控走线包括相连的第一支线和第二支线,第一支线自基板的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至相应的触控电极,以与相应的触控电极连接,第二支线位于与该第二支线相连接的触控电极对应的区域内,每一条触控走线的长度相等。本申请通过将第二支线设置在与该第二支线相连接的触控电极对应的区域内,在减小多条触控走线之间的长度差异的同时,能够避免位于同一列的多个触控电极对应的多条触控走线排布过于密集造成的短路,从而提高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触控走线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触控走线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触控走线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二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的显示装置沿AA’处的第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三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显示装置沿B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的显示装置沿AA’处的第二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四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平面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中,显示装置100包括基板10、触控电极20以及触控走线30。
其中,基板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0a和第二端10b。触控电极20设置有多个。多个触控电极20呈阵列排布于基板10上。触控走线30设置于基板10上。触控走线30设置有多条。触控电极20和触控走线30位于不同层。触控电极20和相应的触控走线30通过过孔120连接。
其中,多条触控走线30中的部分触控走线30包括相连的第一支线31和第二支线32。第一支线31自第一端10a向第二端10b延伸至相应的触控电极20,以与相应的触控电极20连接。第二支线32位于与该第二支线32相连接的触控电极20对应的区域内。第二支线32用于调整触控走线30的长度。
可以理解的是,触控走线30的长度为第一支线31和第二支线32的长度之和。由于每一条第一支线31自第一端10a向第二端10b延伸至相应的触控电极20,以与相应的触控电极20连接,则位于同一列的多个触控电极20对应的多条第一支线31的长度不同。本申请设置第二支线32,通过调整第二支线32的长度可以调整每一触控走线30的长度。
具体的,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可通过调整第二支线32的长度使得每一触控走线30的长度相等,进而使得每一触控走线30的阻抗保持一致,提高触控信号的一致性。
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可通过调整第二支线32的长度减小多条触控走线30之间的长度差异。可以理解的是,当面板尺寸较大时,为了保证每一触控走线30的长度相等,可能出现第二支线32过长的情况,进而导致在与第二支线32相连接的触控电极20对应的区域内排布第二支线32的工艺难度较高。因此,本实施例能够结合实际,通过第二支线32减小多条触控走线30之间的长度差异即可,在改善多条触控走线30的阻抗一致性的同时,降低工艺制程的难度。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100属于双层自容式触控。其中,自容式触控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是一种通过电极和人体特性结合来感应触摸信号的触控模式。在人体(手指)触摸显示装置100的屏幕时,由于人体电场作用,手指与触控电极20之间会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导致触控电极20的电容变化,根据电容的变化从而能够判断出手指触摸的位置。
此外,自容式触控还包括单层自容式触控。单层自容式触控只有单层触控电极,且触控走线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工艺较简单。然而,单层自容式触控不支持主动笔,而本申请提供的是触控电极20和触控走线30位于不同层的双层自容式触控,其能够支持主动笔的项目。其中,主动笔即为电容主动笔,笔里设置有电路。主动笔能够发射信号给显示装置100的触摸屏,来检测笔的坐标,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100中,多条触控走线30中的部分触控走线30包括相连的第一支线31和第二支线32。第一支线31自基板10的第一端10a向第二端10b延伸至相应的触控电极20,以与相应的触控电极20连接,进而实现触控信号的传输。第二支线32位于与该第二支线32相连接的触控电极20对应的区域内,一方面,通过调整第二支线32的长度,使得每一条触控走线30的长度相等或者减小多条触控走线30之间的长度差,以减小多条触控走线30之间的阻抗差异,进而保证触控信号的一致性;另一方面,第二支线32设置在与其相连接的触控电极20对应的区域内,降低了相邻触控走线30的排布密度,能够避免位于同一列的多个触控电极20对应的多条触控走线30排布过于密集造成的短路,从而提高触控灵敏度以及提高显示装置100的产品良率。
在本申请中,触控电极20的平面结构可以是图1中所示的矩形。在其它实施例中,触控电极20的平面结构也可以是菱形、三角形或者其他异型形状,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中,触控电极20的个数可以根据显示装置100的尺寸以及用户对显示装置100的触控灵敏度的要求进行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中,触控电极20的材料为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具体的,触控电极20采用的材料可以为银(Ag)、铝(Al)、镍(Ni)、铬(Cr)、钼(Mo)、铜(Cu)、钨(W)或钛(Ti)中的任一种。上述金属的导电性好,成本较低,在保证触控电极20的导电性的同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触控电极20采用的材料还可以为铟镓锌氧化物(IGZO)、铟锌锡氧化物(IZTO)、铟镓锌锡氧化物(IGZTO)、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铟铝锌氧化物(IAZO)、铟镓锡氧化物(IGTO)或锑锡氧化物(ATO)中的任一种。上述透明金属氧化物材料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透明性,并且厚度较小,不会影响显示装置100的整体厚度。
其中,触控走线30的材料也可以采用上述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中的任一种,在此不再赘述。此外,触控电极20和触控走线30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在本申请中,请继续参阅图1,多条触控走线30中的部分触控走线30仅由第一支线31构成。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位于同一列的触控电极20而言,与最靠近第二端10b的触控电极20相连接的触控走线30的长度最长。因此,该长度最长的触控走线30仅由第一支线31构成,第一支线31沿第一端10a向第二端10b延伸至最靠近第二端10b的触控电极20即可。进一步的,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可以以该长度最长的触控走线30的长度为基准,调整其它触控走线30对应的第二支线32的长度,以减小多条触控走线30之间的长度差异。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每一触控走线30的宽度相等。对于同一条触控走线30而言,第一支线31和第二支线32的宽度相同。在每一触控走线30的长度相同的基础上,该设置使得每一触控走线30的阻抗更加一致,进一步提高了触控信号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条第一支线31之间的距离相等。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第一支线31均在沿第一端10a向第二端10b的方向上呈直线状分布。因此,设置相邻两条第一支线31之间的距离相等,可以保证任意相邻两条第一支线31之间的信号干扰程度一致,避免相邻两条第一支线31之间发生短路或者信号干扰,从而提高触控检测的精度。需要说明的是,相邻两条第一支线31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触控电极20的尺寸以及排布密度进行设定,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中,请同时参阅图2、图3以及图4。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触控走线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触控走线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触控走线的第三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第一支线31呈直线状排布。第二支线32可以呈脉冲型、之字形、锯齿形或者其它不规则曲线状排布。具体的,可根据第二支线32的长度,以及与触控电极20对应的区域的尺寸进行设计第二支线32的排布方式,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中,在位于同一列的触控电极20中,与触控电极20对应的第一支线31的长度沿行方向X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1。在位于同一列的触控电极20中,与触控电极20对应的第一支线31的长度沿行方向X逐渐增大。该设置使得第一支线31和第二支线32均能够按照一定规律排布在基板10上,从而降低工艺制程的难度。并且规则的走线排布能够降低各走线之间发生信号串扰以及短路的几率,从而提升显示装置100的品质。
当然,图1中第一走线31的排布方式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在满足每一触控走线30的长度相等以及每一第二支线32均位于与其相连接的触控电极20对应区域内的基础上,第一支线31和第二支线32也可按照其他走线方式进行排布。比如,请参阅图5,在位于同一列的触控电极20中,与触控电极20对应的第一支线31的长度没有沿行方向X逐渐增大。
请参阅图6,图6是图1中的显示装置沿AA’处的第一剖面结构示意图。显示装置100包括基板10、功能层11、触控电极20、绝缘层12以及触控走线30。
其中,功能层11设置在基板10上。触控电极20设置在功能层11远离基板10的一侧。绝缘层12设置在触控电极20远离基板10的一侧。触控走线30设置在绝缘层12远离基板10的一侧。
其中,绝缘层12具有多个过孔120。多个过孔120对应触控电极20设置。每一触控走线30均通过至少一过孔120与相应的触控电极20连接。
具体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每一触控走线30均通过一个过孔120与相应的触控电极20连接。在实现触控走线30和触控电极20连接的同时,可以减少过孔120的数量,从而降低工艺难度,减少制程成本。此外,在每一触控走线30均通过一个过孔120与相应的触控电极20连接时,可以增大过孔120的尺寸,从而提高接触良率。
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同时参阅图7和图8。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三平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的显示装置沿B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与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中,每一触控走线30均通过两个过孔120与相应的触控电极20连接。该设置可以增加触控走线30和相应的触控电极20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触控走线30和触控电极20之间线路断开造成触控信号错误的几率。当然,在不同的面板需求中,过孔120也可以设置为3个、4个或者更多,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9,图9是图1中的显示装置沿AA’处的第二剖面结构示意图。与图6所示的显示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触控电极20位于触控走线30远离基板10的一侧。可知,本申请提供的触控电极20和触控走线30的位置关系设置较为灵活,可根据显示装置100的制程工艺灵活设置。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中,可将触控电极20和触控走线30设置于封装层上。因此,功能层11包括但不限于设置于基板10上的遮光层,设置在基板10上并覆盖遮光层的缓冲层,从下到上依次层叠于缓冲层上的有源层、栅极绝缘层和栅极层,位于缓冲层上方并覆盖有源层、栅极绝缘层和栅极的层间介质层。有源层包括沟道区以及位于沟道区两侧的源极区和漏极区,位于层间介质层上的源极和漏极,源极与漏极分别和源极区和漏极区电性连接。源极和漏极上还覆盖有平坦化层。平坦层上设置有封装层。功能层11的具体膜层设置在附图中未示出,且功能层11的结构及其具体设置是本领域常用的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不限制功能层11中形成的薄膜晶体管的结构,薄膜晶体管可以为顶栅型薄膜晶体管,也可以为底栅型薄膜晶体管,可以为双栅极型薄膜晶体管,也可以为单栅极型薄膜晶体管。对于薄膜晶体管的具体结构在本申请中不再赘述。
当然,在本申请其它实施例中,也可将触控电极20和触控走线30设置在功能层11内。比如功能层11可以包括栅极图案层、源漏极图案层或者公共电极层等金属膜层。触控电极20可以和栅极图案层或源漏极图案层同层设置。触控电极20也可以和公共电极复用,在显示时段,公共电极与触控电极20接收公共电极驱动信号;在触控时段,触控电极20接收触控驱动信号,即触控电极20在显示时段复用为公共电极。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四平面结构示意图。与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100还包括覆晶薄膜40和触控芯片50。覆晶薄膜40与基板10绑定,触控芯片50设置于覆晶薄膜40上。每一触控走线30均与触控芯片50连接。
本申请利用覆晶薄膜40将触控芯片50设置在基板10上,可通过覆晶薄膜40将触控芯片50弯折至基板10的背面,从而省去触控芯片50在基板10上的占用空间,减小显示装置100的下边框。
进一步的,显示装置100还包括源极驱动芯片60和多条连接线33。源极驱动芯片60和连接线33均设置于基板10上,且位于覆晶薄膜50靠近基板10的一侧。其中,多条连接线33分别位于源极驱动芯片60的两侧,每一触控走线30均通过相应的连接线33与触控芯片50连接。
其中,连接线33可以和触控走线30同层设置,以方便连接。当然,连接线33也可以和触控电极20同层设置,则连接线33通过过孔120和相应的触控走线30连接。
本申请将源极驱动芯片60直接设置于基板10上,以与基板10上的数据线(图中未标示)连接,并传输数据信号至基板10中。且通过将源极驱动芯片60设置于基板10上,以及将触控芯片50设置于覆晶薄膜40上,可以将源极驱动芯片60和触控芯片50均设置在显示装置100的同一侧,以减少显示装置100的其他边框宽度。此外,本申请通过将多条连接线33设置于源极驱动芯片60的两侧,可以避免触控信号和数据信号之间产生干扰。
进一步的,显示装置100还包括柔性电路板70。柔性电路板70和覆晶薄膜40连接。其中,覆晶薄膜40上设有第一金属引脚61和第二金属引脚62。第一金属引脚61和第二金属引脚62均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金属引脚61分别位于多个第二金属引脚62的两侧。
其中,连接线33与第一金属引脚61一一对应设置。每一连接线33均通过第一金属引脚61与触控芯片50连接。源极驱动芯片60通过第二金属引脚62与柔性电路板70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100中的覆晶薄膜40、触控芯片50、源极驱动芯片60以及柔性电路板70均位于基板10的第一端10a。通过设置多条连接线33设置于源极驱动芯片60的两侧以及多个第一金属引脚61分别位于多个第二金属引脚62的两侧,能够实现触控信号以及数据信号的良好传输。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智能手表、摄像机、游戏机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相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具体可参阅以上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smartphone)、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computer)、移动电话(mobile phone)、视频电话机、电子书阅读器(e-book reader)、台式计算机(desktop PC)、手提电脑(laptop PC)、上网本(netbook computer)、工作站(workstation)、服务器、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便携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ultimedia player)、MP3播放器、移动医疗机器、照相机、游戏机、数码相机、车载导航仪、电子广告牌、自动取款机或可穿戴设备(wearable device)中的至少一个。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多个触控电极和多条触控走线。基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触控电极设置有多个,多个触控电极呈阵列排布于基板上。触控走线设置于基板上,触控走线设置有多条,触控电极和触控走线位于不同层,触控电极和相应的触控走线通过过孔连接。其中,多条触控走线中的部分触控走线包括相连的第一支线和第二支线,第一支线自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至相应的触控电极,以与相应的触控电极连接,第二支线位于与该第二支线相连接的触控电极对应的区域内,第二支线用于调整触控走线的长度。本申请能够避免位于同一列的多个触控电极对应的多条触控走线之间发生短路,从而提高产品良率。
以上对本申请提供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触控电极呈阵列排布于所述基板上;以及
触控走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触控走线设置有多条,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走线位于不同层,所述触控电极和相应的所述触控走线通过过孔连接;
其中,多条所述触控走线中的部分所述触控走线包括相连的第一支线和第二支线,所述第一支线自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延伸至相应的所述触控电极,以与相应的所述触控电极连接,所述第二支线位于与所述第二支线相连接的所述触控电极对应的区域内,所述第二支线用于调整所述触控走线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触控走线的长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走线之间设有一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具有多个所述过孔,每一所述过孔均与相应的所述触控电极对应设置;
每一所述触控走线均通过至少一所述过孔与相应的所述触控电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触控走线的宽度相等,和/或,相邻两条所述第一支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位于同一列的所述触控电极中,与所述触控电极对应的所述第一支线的长度沿行方向逐渐增大或者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线在与所述第二支线相连接的所述触控电极对应的区域内呈曲线状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覆晶薄膜和触控芯片,所述覆晶薄膜与所述基板绑定,所述触控芯片设置于所述覆晶薄膜上;
每一所述触控走线均与所述触控芯片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源极驱动芯片和多条连接线,所述源极驱动芯片和所述连接线均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位于所述覆晶薄膜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
其中,多条所述连接线分别位于所述源极驱动芯片的两侧,每一所述触控走线均通过相应的所述连接线与所述触控芯片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覆晶薄膜连接;
其中,所述覆晶薄膜上设有第一金属引脚和第二金属引脚,所述第一金属引脚和所述第二金属引脚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金属引脚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第二金属引脚的两侧;
所述连接线与所述第一金属引脚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连接线均通过所述第一金属引脚与所述触控芯片连接,所述源极驱动芯片通过所述第二金属引脚与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2110265895.1A 2021-03-11 2021-03-11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30645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5895.1A CN113064512A (zh) 2021-03-11 2021-03-11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5895.1A CN113064512A (zh) 2021-03-11 2021-03-11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4512A true CN113064512A (zh) 2021-07-02

Family

ID=76560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65895.1A Pending CN113064512A (zh) 2021-03-11 2021-03-11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6451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94876A (zh) * 2022-03-02 2022-06-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移动终端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74227A (zh) * 2018-06-29 2018-11-2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880679A (zh) * 2020-06-24 2020-11-03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12201165A (zh) * 2020-10-23 2021-01-08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74227A (zh) * 2018-06-29 2018-11-2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880679A (zh) * 2020-06-24 2020-11-03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12201165A (zh) * 2020-10-23 2021-01-08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94876A (zh) * 2022-03-02 2022-06-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移动终端
CN114594876B (zh) * 2022-03-02 2023-06-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移动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27727A1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9798412B2 (en) Touch sensor device
US20180210575A1 (en) Touch scre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ouch screen,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8946578B2 (en) Touch panel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8646946B (zh) 柔性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柔性触控显示器
TWI471789B (zh) 觸控面板
JP5439565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725463A2 (en) Metal mesh type touch screen panel
TWI394067B (zh) Multi - sensor touchpad
US20140111707A1 (en) Touch Screen Panel
EP2277102A1 (en) Flex circuit with single sided routing and double sided attach
TWI620103B (zh) 觸控面板
CN113436541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201512914A (zh)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CN11185741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5487736A (zh) 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触控模组及触控电子装置
US10620735B2 (en) Force touch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917962B (zh) 触控面板
CN113064512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JP3182005U (ja) タッチパネル
CN111399693A (zh) 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
CN114185454B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511376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3423919U (zh) 自容触控装置、自电容屏和电子设备
CN114594876A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