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62932B - 一种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的油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的油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62932B
CN113062932B CN202010001861.7A CN202010001861A CN113062932B CN 113062932 B CN113062932 B CN 113062932B CN 202010001861 A CN202010001861 A CN 202010001861A CN 113062932 B CN113062932 B CN 1130629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oil
input shaft
oil circuit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018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62932A (zh
Inventor
王泽伦
周安武
刘维
张新桂
余子林
刘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0186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629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62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29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629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29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1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or withi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pipes, grooves, channels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22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13/38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clutching surfaces, e.g. discs
    • F16D13/52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2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的油路系统,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包括内输入轴、外输入轴,均与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相连,用以将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的扭矩传递给所述变速器齿轮组,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包括平衡腔,所述油路系统包括冷却润滑油路和平衡腔油路,所述冷却润滑油路用以冷却润滑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所述平衡腔油路用以为所述平衡腔供油,所述油路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内输入轴内部以连接外部油路的油道,所述油道为所述润滑油路和所述平衡腔油路共用的进油端。本发明公开的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的油路系统,通过将冷却润滑油路和平衡腔油路从内输入轴进入离合器,有效减少了离合器壳体的厚度,减小主轮毂轴向长度。

Description

一种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的油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的油路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车辆设备性能要求除舒适性外,还对换挡速度快、无换挡冲击感,燃油经济性等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动变速器中,在换挡的过程中,发动机到车轮没有连续的动力输出,导致“换挡冲击”或“扭矩中断”现象。双离合器变速器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消除了手动变速器在换挡时的扭矩中断感,使驾驶更灵敏。根据离合器的润滑和执行方式来分,离合器分为干式和湿式。湿式是指双离合安装在一个充满液压油的封闭油腔里,用油压来控制换档。除压力油路之外,湿式双离合器还包括润滑油路和平衡腔油路,现有方案压力油路、润滑油路和平衡腔油路均从离合器壳体前端进入离合器,这种结构设计不紧凑,使得离合器壳体厚度增加,容易在内部产生如气孔的缺陷,不利于工程化,且轴向长度增加,增大了成本和整体体积。
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小离合器壳体厚度的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的油路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的油路系统,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包括内输入轴、外输入轴,均与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相连,用以将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的扭矩传递给所述变速器齿轮组,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包括平衡腔,所述油路系统包括冷却润滑油路和平衡腔油路,所述冷却润滑油路用以冷却润滑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所述平衡腔油路用以为所述平衡腔供油,所述油路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内输入轴内部以连接外部油路的油道,所述油道为所述润滑油路和所述平衡腔油路共用的进油端。
进一步地,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还包括C1输出毂和第一轴承,所述C1输出毂与所述外输入轴相连,用以将扭矩传递给所述外输入轴,所述第一轴承用以轴向定位所述C1输出毂,所述冷却润滑油路包括设在所述内输入轴上的内输入轴第一油孔和所述C1输出毂上的C1输出毂油孔,用以使所述油通过所述油道进入所述内输入轴和所述外输入轴之间,再通过所述C1输出毂油孔进入所述第一轴承,用以冷却润滑所述第一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还包括C1离合器片组、C2离合器片组、C2输出毂和第二轴承,所述C2输出毂与所述C2离合器片组、所述内输入轴均固定连接,用以将所述C2离合器片组的扭矩传递给所述内输入轴,所述C1输出毂与所述C1离合器片组、所述外输入轴均固定连接,用以将所述C1离合器片组的扭矩传递给所述外输入轴,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所述C1输出毂与所述C2输出毂之间,用以轴向定位所述C1输出毂和所述C2输出毂,所述冷却润滑油路包括所述C1输出毂和所述C2输出毂之间通道,使所述内外输入轴之间的所述油经所述通道进入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内,冷却润滑所述第二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还包括主轮毂、离合器支撑,所述主轮毂与发动机、所述离合器支撑均相连,用以将所述发动机的扭矩传递给所述离合器支撑,所述离合器支撑后端延伸入所述C1离合器片组与所述C2离合器片组之间,所述冷却润滑油路包括设在所述C2输出毂上的C2输出毂油孔,用以使所述油进入所述C2离合器片组,冷却润滑所述C2离合器片组;所述冷却润滑油路包括设在所述离合器支撑上的离合器支撑油孔,用以使所述C2离合器中的所述冷却润滑油进入所述C1离合器片组,冷却润滑所述C1离合器片组。
进一步地,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还包括所述C1离合器片组、C2离合器片组、C1离合器活塞、C2离合器活塞和离合器壳体,所述离合器活塞用以在内部有压力时将所述离合器片组中的摩擦片压紧,所述离合器壳体与所述C1离合器活塞以及所述C2离合器活塞之间形成所述平衡腔,用以平衡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旋转中所述离合器活塞内的离心力对所述离合器活塞运行产生的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还包括主轮毂和第三轴承,所述主轮毂与发动机相连,用以传递所述发动机扭矩,所述第三轴承位于所述主轮毂与所述内输入轴之间,用以支撑所述主轮毂,所述平衡腔油路包括设在所述内输入轴上的内输入轴第二油孔,用以使所述油进入所述内输入轴和所述主轮毂之间,冷却润滑所述第三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还包括离合器支撑,所述离合器支撑与所述主轮毂相连,用以传递所述主轮毂扭矩,所述C1离合器活塞和所述C2离合器活塞均固定在所述离合器支撑上,所述平衡腔油路还包括设在所述主轮毂上的主轮毂第一油孔,用以使所述内输入轴和所述主轮毂之间的所述油进入所述主轮毂和所述离合器支撑之间,进而进入所述平衡腔。
进一步地,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还包括主轮毂、离合器支撑、C1离合器片组、C2离合器片组、C1离合器活塞、C2离合器活塞和离合器壳体,所述主轮毂与发动机、所述离合器支撑均相连,用以将所述发动机的扭矩传递给所述离合器支撑,所述C1离合器活塞和所述C2离合器活塞均固定在所述离合器支撑上,所述离合器活塞用以在内部有压力时将对应的所述离合器片组压向所述离合器支撑,使的所述离合器支撑的扭矩传递给所述离合器片组,所述离合器壳体用以包覆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其余各部件,所述油路系统还包括C1离合器压力油路和C2离合器压力油路,用以将所述油注入所述活塞中运用油压推动所述活塞,所述离合器压力油路进油口均设在所述离合器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C1离合器压力油路包括设在所述主轮毂上的所述主轮毂第一油槽和设在所述离合器支撑上的所述离合器支撑第一油槽,所述主轮毂第一油槽连通所述离合器壳体进油口和所述离合器支撑第一油槽,所述离合器支撑第一油槽连通所述C1离合器活塞,用以将所述离合器壳体进油口进入的所述油注入所述C1离合器活塞中,推动压紧所述C1离合器片组;所述C2离合器压力油路包括设在所述主轮毂上的所述主轮毂第二油槽和设在所述离合器支撑上的所述离合器支撑第二油槽,所述主轮毂第二油槽连通所述离合器壳体进油口和所述离合器支撑第二油槽,所述离合器支撑第二油槽连通所述C2离合器活塞,用以将所述离合器壳体进油口进入的压力油注入所述C2离合器活塞中,推动压紧所述C2离合器片组。
本发明提供一种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的油路系统,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包括内输入轴、外输入轴,均与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相连,用以将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的扭矩传递给所述变速器齿轮组,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包括主轮毂、离合器支撑、C1离合器片组、C2离合器片组、C1离合器活塞、C2离合器活塞、C1输出毂、C2输出毂和离合器壳体;所述主轮毂与发动机、所述离合器支撑均相连,用以将所述发动机的扭矩传递给所述离合器支撑;所述离合器支撑后端延伸入所述C1离合器片组与所述C2离合器片组之间,所述C1离合器活塞和C2离合器活塞均固定在所述离合器支撑上,所述离合器活塞用以在内部有压力时将对应的所述离合器片组压向所述离合器支撑,使的所述离合器支撑的扭矩传递给所述离合器片组;所述离合器壳体用以包覆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其余各部件,所述离合器壳体与所述离合器活塞之间形成平衡腔,用以平衡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旋转中所述离合器活塞内的离心力对所述离合器活塞运行产生的影响;所述C2输出毂与所述C2离合器片组、所述内输入轴均固定连接,用以将所述C2离合器片组的扭矩传递给所述内输入轴;所述C1输出毂与所述C1离合器片组、所述外输入轴均固定连接,用以将所述C1离合器片组的扭矩传递给所述外输入轴;所述油路系统包括冷却润滑油路和平衡腔油路,所述冷却润滑油路用以冷却润滑所述C1离合器片组与所述C2离合器片组,所述平衡腔油路用以为所述平衡腔供油,所述油路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内输入轴内部以连接外部油路的油道,所述油道为所述润滑油路和所述平衡腔油路共用的进油端。
本发明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的油路系统,通过将冷却润滑油路和平衡腔油路的进油端合并,且从前端的离合器壳体移到后端的内输入轴进入,有效减少了离合器壳体的厚度,制造难度降低,减小主轮毂轴向长度,节约成本、减小体积,且考虑到各个零部件的润滑需求,提高整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的油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请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的油路系统,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变速器包括内输入轴1、外输入轴(未标出),均与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相连,用以将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的扭矩传递给变速器齿轮组。外输入轴内部中空,内输入轴1容纳于外输入轴内,且内外输入轴无固定连接,可独立旋转。湿式双离合器总成包括主轮毂3、离合器支撑9、C1离合器片组14、C2离合器片组13、C1离合器活塞16、C2离合器活塞17、C1输出毂4、C2输出毂8、离合器壳体10、驱动电机输出毂18、离合器缸套(未画出)和多个轴承组成的轴承组。主轮毂3与发动机(未画出)、离合器缸套均相连,离合器缸套与离合器支撑9通过花键连接并传递扭矩,主轮毂3用以将发动机的扭矩传递给离合器缸套,进而传递给离合器支撑9。离合器支撑9后端延伸入C1离合器片组14与C2离合器片组13之间,C1离合器活塞16和C2离合器活塞17均固定在离合器支撑9上,离合器活塞用以在内部有压力时将对应的离合器片组压向离合器支撑9,使的离合器支撑的扭矩传递给离合器片组。离合器壳体10用以包覆湿式双离合器总成其余各部件,离合器壳体10与离合器活塞之间形成平衡腔(未标出),用以平衡湿式双离合器总成旋转中离合器活塞内的离心力对离合器活塞运行产生的影响。C2输出毂8通过花键与C2离合器片组13固定连接,通过卡簧与内输入轴1固定连接,用以将C2离合器片组13的扭矩传递给内输入轴1。C1输出毂4通过花键与C1离合器片组14固定连接,通过卡簧与外输入轴固定连接,用以将C1离合器片组14的扭矩传递给外输入轴。本实施例中使用的花键和卡簧等紧固件,承载能力高、受力均匀。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用别的紧固方式替代。
上述轴承组包括第一轴承7、第二轴承6、第三轴承(3-1、3-2)、轴承5、轴承11、轴承12、轴承15。第一轴承7、轴承12位于C1输出毂4与离合器壳体10之间,第一轴承7用以轴向定位C1输出毂4与离合器壳体10,轴承12用以支撑C1输出毂4。第二轴承6位于C1输出毂4与C2输出毂8之间,用以轴向定位C1输出毂4和C2输出毂8。第三轴承(3-1、3-2)位于内输入轴1与主轮毂3之间,用以支撑主轮毂。轴承5位于C2输出毂8与离合器支撑9之间,用以轴向定位C2输出毂8与离合器支撑9。轴承11位于离合器支撑9与离合器壳体10之间,用以轴向定位离合器支撑9与离合器壳体10。轴承15位于主轮毂3与离合器壳体10之间,用以轴向定位主轮毂3与离合器壳体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承7、第二轴承6、轴承5、轴承11、轴承15均为推力轴承,用以承受轴向载荷。第三轴承(3-1、3-2)、轴承12为滚针轴承,除起到支撑作用外,外径尺寸较一般轴承小,节省了空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轴承数量,及选择轴承具体种类。与第一轴承7、轴承12接触的离合器壳体10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为变速器壳体。
油路系统包括冷却润滑油路、平衡腔油路、C1离合器压力油路和C2离合器压力油路,离合器压力油路用以将油注入活塞中运用油压推动活塞,离合器压力油路进油口均设在离合器壳体10上。冷却润滑油路用以冷却润滑湿式双离合器总成,平衡腔油路用以为平衡腔供油。内输入轴1内部为通孔,尽头用钢球2封住,通孔连接外部油路形成油道1-C,油道1-C为润滑油路和平衡腔油路共用的进油端。将润滑油路和平衡腔油路的进油端合并,从离合器壳体10移到内输入轴1进入,有效减薄了离合器壳体10的壁厚,进而减短主轮毂3的轴向长度,利于离合器壳体10的制造和加工。内输入轴1采用内部通孔,顶端钢球2封口设计,利于加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用其他形式封口,或是制造时,不将孔完全打通。
冷却润滑油路包括设在内输入轴1上的内输入轴第一油孔1-b、内输入轴1和外输入轴之间通道、设在C1输出毂4上的C1输出毂油孔4-a、设在C2输出毂8上的C2输出毂油孔8-a和设在离合器支撑9上的离合器支撑油孔9-a。内输入轴第一油孔1-b用以使油道1-c中的油进入内外输入轴之间,冷却润滑第二轴承6的同时通过C1输出毂油孔4-a进入C1输出毂4与离合器壳体10之间,冷却润滑第一轴承7和轴承12。经过第二轴承6之后的油进入湿式双离合器总成内,通过C2输出毂油孔8-a进入C2离合器片组,冷却润滑C2离合器片组13中的各个摩擦片。进而再通过离合器支撑油孔9-a进入C1离合器片组,冷却润滑C1离合器片组14中的各个摩擦片。
平衡腔油路包括设在内输入轴1上的内输入轴第二油孔1-a、设在主轮毂3上的主轮毂第一油孔3-f、主轮毂油孔3-h和主轮毂油孔3-g。内输入轴第二油孔1-a用以使油道1-c中的油进入内输入轴1和主轮毂3之间,冷却润滑第三轴承(3-1、3-2)。内输入轴1和主轮毂3之间的油通过主轮毂第一油孔3-f进入主轮毂3和离合器支撑9之间,进而进入平衡腔。同时,内输入轴1和主轮毂3之间的油通过主轮毂油孔3-h和主轮毂油孔3-g,为轴承11、轴承15冷却润滑。冷却润滑油路和平衡腔油路综合考虑离合器各部件的润滑需求,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离合器实际结构和零部件,改变各个油孔的具体位置。
C1离合器压力油路和C2离合器压力油路用以将油注入离合器活塞中运用油压推动活塞,离合器压力油路进油口均设在离合器壳体10上。且与车辆控制单元相连,根据需求控制C1离合器压力油路和C2离合器压力油路中油量,进而控制C1离合器活塞16、C2离合器活塞17的推动与放松。C1离合器压力油路包括设在离合器壳体10上的离合器壳体油槽10-a、设在主轮毂3上的主轮毂第一油槽3-b、主轮毂内部第一油槽3-a和主轮毂油槽3-d、离合器支撑第一油槽(未画出)。离合器壳体油槽10-a通过进油口连通外部油路,主轮毂第一油槽3-b前端与离合器壳体油槽10-a连通,后端通过主轮毂内部第一油槽3-a与主轮毂油槽3-d连通。离合器支撑第一油槽与主轮毂油槽3-d、C1离合器活塞16连通,用以将油注入C1离合器活塞16中。C2离合器压力油路包括设在离合器壳体10上的离合器壳体油槽10-b、设在主轮毂3上的主轮毂第二油槽3-c、主轮毂内部第二油槽(未画出)和主轮毂油槽3-e、离合器支撑第二油槽(未画出)。离合器壳体油槽10-b通过进油口连通外部油路,主轮毂第二油槽3-c前端与离合器壳体油槽10-b连通,后端通过主轮毂内部第二油槽与主轮毂油槽3-e连通。离合器支撑第二油槽与主轮毂油槽3-e、C2离合器活塞17连通,用以将油注入C2离合器活塞17中。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离合器实际结构和零部件,改变各个油槽的具体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的湿式双离合总成适用于混动车型,包括驱动电机输出毂18,驱动电机输出毂18分别与驱动电机主体、C1输出毂4固定连接,用以将驱动电机主体的扭矩传递给C1输出毂4,进而通过外输入轴传递给变速器。使得车辆在保证传统双离合器可实现的换挡功能基础上,实现车辆的混动化,也可进一步增加纯电模式,起步助力,动能回收等功能。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车辆具体情况,增减驱动电机输出毂18,或调整位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的油路系统,通过将冷却润滑油路和平衡腔油路的进油端合并,且从前端的离合器壳体移到后端的内输入轴进入,实现一路多用,有效减少了离合器壳体的厚度,制造难度降低,减小主轮毂轴向长度,节约成本、减小体积。且考虑到各个零部件的润滑需求,提高整体效率。在保证传统双离合器可实现的换挡功能基础上,实现车辆的混动化。
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会夸大层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应当理解的是,当元件例如层、区域或基板被称作“形成在”、“设置在”或“位于”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设置在所述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形成在”或“直接设置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在本文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本文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描述方便,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元件的序列形容词“第一”、“第二”等仅仅是为了区别属性类似的元件,并不意味着这样描述的元件必须依照给定的顺序,或者时间、空间、等级或其它的限制。
在本文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的油路系统,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包括内输入轴、外输入轴,均与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相连,用以将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的扭矩传递给所述变速器齿轮组,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包括平衡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系统包括冷却润滑油路和平衡腔油路,所述冷却润滑油路用以冷却润滑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所述平衡腔油路用以为所述平衡腔供油,所述油路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内输入轴内部以连接外部油路的油道,所述油道为所述润滑油路和所述平衡腔油路共用的进油端;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还包括C1输出毂和第一轴承,所述C1输出毂与所述外输入轴相连,用以将扭矩传递给所述外输入轴,所述第一轴承用以轴向定位所述C1输出毂,所述冷却润滑油路包括设在所述内输入轴上的内输入轴第一油孔和所述C1输出毂上的C1输出毂油孔,用以使所述油通过所述油道进入所述内输入轴和所述外输入轴之间,再通过所述C1输出毂油孔进入所述第一轴承,用以冷却润滑所述第一轴承;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还包括C1离合器片组、C2离合器片组、主轮毂、离合器支撑、C2输出毂和第三轴承,所述主轮毂与发动机、所述离合器支撑均相连,用以将所述发动机的扭矩传递给所述离合器支撑,所述离合器支撑后端延伸入所述C1离合器片组与所述C2离合器片组之间,所述冷却润滑油路包括设在所述C2输出毂上的C2输出毂油孔,用以使所述油进入所述C2离合器片组,冷却润滑所述C2离合器片组;所述冷却润滑油路包括设在所述离合器支撑上的离合器支撑油孔,用以使C2离合器中的所述冷却润滑油进入所述C1离合器片组,冷却润滑所述C1离合器片组;所述主轮毂与发动机相连,用以传递所述发动机扭矩,所述第三轴承位于所述主轮毂与所述内输入轴之间,用以支撑所述主轮毂,所述平衡腔油路包括设在所述内输入轴上的内输入轴第二油孔,用以使所述油进入所述内输入轴和所述主轮毂之间,冷却润滑所述第三轴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的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还包括第二轴承,所述C2输出毂与所述C2离合器片组、所述内输入轴均固定连接,用以将所述C2离合器片组的扭矩传递给所述内输入轴,所述C1输出毂与所述C1离合器片组、所述外输入轴均固定连接,用以将所述C1离合器片组的扭矩传递给所述外输入轴,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所述C1输出毂与所述C2输出毂之间,用以轴向定位所述C1输出毂和所述C2输出毂,所述冷却润滑油路包括所述C1输出毂和所述C2输出毂之间通道,使所述内外输入轴之间的所述油经所述通道进入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内,冷却润滑所述第二轴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的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还包括C1离合器活塞、C2离合器活塞和离合器壳体,所述离合器活塞用以在内部有压力时将所述离合器片组中的摩擦片压紧,所述离合器壳体与所述C1离合器活塞以及所述C2离合器活塞之间形成所述平衡腔,用以平衡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旋转中所述离合器活塞内的离心力对所述离合器活塞运行产生的影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的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支撑与所述主轮毂相连,用以传递所述主轮毂扭矩,所述C1离合器活塞和所述C2离合器活塞均固定在所述离合器支撑上,所述平衡腔油路还包括设在所述主轮毂上的主轮毂第一油孔,用以使所述内输入轴和所述主轮毂之间的所述油进入所述主轮毂和所述离合器支撑之间,进而进入所述平衡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的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还包括C1离合器活塞、C2离合器活塞和离合器壳体,所述C1离合器活塞和所述C2离合器活塞均固定在所述离合器支撑上,所述离合器活塞用以在内部有压力时将对应的所述离合器片组压向所述离合器支撑,使得所述离合器支撑的扭矩传递给所述离合器片组,所述离合器壳体用以包覆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其余各部件,所述油路系统还包括C1离合器压力油路和C2离合器压力油路,用以将所述油注入所述活塞中运用油压推动所述活塞,所述离合器压力油路进油口均设在所述离合器壳体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的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1离合器压力油路包括设在所述主轮毂上的主轮毂第一油槽和设在所述离合器支撑上的离合器支撑第一油槽,所述主轮毂第一油槽连通所述离合器壳体进油口和所述离合器支撑第一油槽,所述离合器支撑第一油槽连通所述C1离合器活塞,用以将所述离合器壳体进油口进入的所述油注入所述C1离合器活塞中,推动压紧所述C1离合器片组;所述C2离合器压力油路包括设在所述主轮毂上的主轮毂第二油槽和设在所述离合器支撑上的离合器支撑第二油槽,所述主轮毂第二油槽连通所述离合器壳体进油口和所述离合器支撑第二油槽,所述离合器支撑第二油槽连通所述C2离合器活塞,用以将所述离合器壳体进油口进入的压力油注入所述C2离合器活塞中,推动压紧所述C2离合器片组。
7.一种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的油路系统,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包括内输入轴、外输入轴,均与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相连,用以将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的扭矩传递给所述变速器齿轮组,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包括主轮毂、离合器支撑、C1离合器片组、C2离合器片组、C1离合器活塞、C2离合器活塞、C1输出毂、C2输出毂和离合器壳体;所述主轮毂与发动机、所述离合器支撑均相连,用以将所述发动机的扭矩传递给所述离合器支撑;所述离合器支撑后端延伸入所述C1离合器片组与所述C2离合器片组之间,所述C1离合器活塞和C2离合器活塞均固定在所述离合器支撑上,所述离合器活塞用以在内部有压力时将对应的所述离合器片组压向所述离合器支撑,使得所述离合器支撑的扭矩传递给所述离合器片组;所述离合器壳体用以包覆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其余各部件,所述离合器壳体与所述离合器活塞之间形成平衡腔,用以平衡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旋转中所述离合器活塞内的离心力对所述离合器活塞运行产生的影响;所述C2输出毂与所述C2离合器片组、所述内输入轴均固定连接,用以将所述C2离合器片组的扭矩传递给所述内输入轴;所述C1输出毂与所述C1离合器片组、所述外输入轴均固定连接,用以将所述C1离合器片组的扭矩传递给所述外输入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系统包括冷却润滑油路和平衡腔油路,所述冷却润滑油路用以冷却润滑所述C1离合器片组与所述C2离合器片组,所述平衡腔油路用以为所述平衡腔供油,所述油路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内输入轴内部以连接外部油路的油道,所述油道为所述润滑油路和所述平衡腔油路共用的进油端;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还包括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用以轴向定位所述C1输出毂,所述冷却润滑油路包括设在所述内输入轴上的内输入轴第一油孔和所述C1输出毂上的C1输出毂油孔,用以使所述油通过所述油道进入所述内输入轴和所述外输入轴之间,再通过所述C1输出毂油孔进入所述第一轴承,用以冷却润滑所述第一轴承;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总成还包括第三轴承,所述冷却润滑油路包括设在所述C2输出毂上的C2输出毂油孔,用以使所述油进入所述C2离合器片组,冷却润滑所述C2离合器片组;所述冷却润滑油路包括设在所述离合器支撑上的离合器支撑油孔,用以使C2离合器中的所述冷却润滑油进入所述C1离合器片组,冷却润滑所述C1离合器片组;所述主轮毂与发动机相连,用以传递所述发动机扭矩,所述第三轴承位于所述主轮毂与所述内输入轴之间,用以支撑所述主轮毂,所述平衡腔油路包括设在所述内输入轴上的内输入轴第二油孔,用以使所述油进入所述内输入轴和所述主轮毂之间,冷却润滑所述第三轴承。
CN202010001861.7A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的油路系统 Active CN1130629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01861.7A CN113062932B (zh)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的油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01861.7A CN113062932B (zh)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的油路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2932A CN113062932A (zh) 2021-07-02
CN113062932B true CN113062932B (zh) 2023-08-15

Family

ID=76559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01861.7A Active CN113062932B (zh)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的油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6293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06840A1 (de) * 2001-07-11 2003-01-23 Zf Sachs Ag Mehrfach-kupplungs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doppel-kupplungseinrichtung
DE102004013265A1 (de) * 2004-03-18 2005-03-10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Doppelkupplung
DE102007022420A1 (de) * 2007-05-10 2008-11-13 Borgwarner Inc., Auburn Hills Doppelkupplungsanordnung mit axial kurz bauender Schachtelung von Arbeits- und Ausgleichsraum
CN101457797A (zh) * 2007-12-13 2009-06-17 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为变速箱的湿运行离合器供应液压流体和冷却及润滑剂的方法
CN103133557A (zh) * 2011-11-10 2013-06-05 博格华纳公司 平行双离合装置以及用于运行此类平行双离合装置的方法
CN105387094A (zh) * 2014-09-03 2016-03-09 Valeo离合器公司 具有湿式双离合器机构的传动系统
EP3366941A1 (fr) * 2017-02-28 2018-08-29 Valeo Embrayages Mecanisme d'embrayage humide dont la lubrification est ameliore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06840A1 (de) * 2001-07-11 2003-01-23 Zf Sachs Ag Mehrfach-kupplungs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doppel-kupplungseinrichtung
DE102004013265A1 (de) * 2004-03-18 2005-03-10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Doppelkupplung
DE102007022420A1 (de) * 2007-05-10 2008-11-13 Borgwarner Inc., Auburn Hills Doppelkupplungsanordnung mit axial kurz bauender Schachtelung von Arbeits- und Ausgleichsraum
WO2008138506A1 (de) * 2007-05-10 2008-11-20 Borgwarner Inc. Doppelkupplungsanordnung mit axial kurz bauender schachtelung von arbeits- und ausgleichsraum
CN101457797A (zh) * 2007-12-13 2009-06-17 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为变速箱的湿运行离合器供应液压流体和冷却及润滑剂的方法
CN103133557A (zh) * 2011-11-10 2013-06-05 博格华纳公司 平行双离合装置以及用于运行此类平行双离合装置的方法
CN105387094A (zh) * 2014-09-03 2016-03-09 Valeo离合器公司 具有湿式双离合器机构的传动系统
EP3366941A1 (fr) * 2017-02-28 2018-08-29 Valeo Embrayages Mecanisme d'embrayage humide dont la lubrification est ameliore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2932A (zh) 2021-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13935B2 (en) Launch / disconnect clutch for P2 hybrid powertrain
US8997956B2 (en) Vehicle drive device
US20110239818A1 (en) Hybrid drive device
EP2351942B1 (en) Dry clutch
CN108819699B (zh) 车辆的离合器装置
CN108278335B (zh) 多离合器模块、离合器供油系统及电控液力式自动变速器
EP3543556B1 (en) Triple clutch and actuator thereof
WO2008139305A2 (en) Hybrid drive device
CN108422852B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动力耦合系统集成装置
JP7122397B2 (ja) 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
CN110671471B (zh) 一种具有液压离合器的分动箱总成
CN107054047B (zh) 混合动力系统
CN102943828B (zh) 一种amt 变速器制动装置
CN113108031B (zh) 一种用于工程机械的变速箱及装载机
CN113062932B (zh) 一种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的油路系统
CN211423213U (zh) 一种湿式三离合器
US12083894B2 (en) Hybrid drive device
CN102947622B (zh) 泵组件
CN110735918A (zh) 一种自动变速箱换挡装置及其换挡控制方法
CN113464585B (zh) 用于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离合组件及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CN211918368U (zh) 混合动力耦合系统和车辆
CN210068902U (zh) 一种电驱动总成
CN202946585U (zh) 一种amt变速器制动装置
CN220242985U (zh) 离合器驱动总成以及车辆
CN215673541U (zh) 一种汽车变速器的中间支撑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