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59993A - 全地形车 - Google Patents

全地形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59993A
CN113059993A CN202110292058.8A CN202110292058A CN113059993A CN 113059993 A CN113059993 A CN 113059993A CN 202110292058 A CN202110292058 A CN 202110292058A CN 113059993 A CN113059993 A CN 1130599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rain vehicle
radiator
air
cab
front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920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9205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599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59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9993A/zh
Priority to US17/697,429 priority patent/US20220297531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B60K1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adiators, radiator shutters, or radiator bli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全地形车包括:车架;驾驶室,驾驶室设置于车架;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动力单元内设置有冷却通道,所述动力单元包括发动机、进气管路和空滤器,所述进气管路连接在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空滤器之间;货箱,货箱设置于车架且位于驾驶室的后方;散热器,散热器位于货箱和驾驶室之间且与冷却通道相连通。由此,通过将散热器设置于驾驶室和货箱之间,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全地形车上的可用空间,可以提升全地形车的空间利用率,而且可以保证散热器安装设置的牢固性,还可以提升全地形车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全地形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全地形车以其良好的通过性以及出众的驾驶乐趣慢慢得到人们的认可,正在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在相关技术中,全地形车的散热器一般均布置在车身的前侧,以对发动机散热降温,但是在车身前侧进风不足的情况下,散热器将无法对全地形车的发动机进行有效的散热,这样会导致发动机的温度过高,造成损坏或发生自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在驾驶室后侧设置散热器,有效地提升了散热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地形车,包括:车架;驾驶室,所述驾驶室设置于所述车架;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动力单元内设置有冷却通道,所述动力单元包括发动机、进气管路和空滤器,所述进气管路连接在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空滤器之间;货箱,所述货箱设置于所述车架且位于所述驾驶室的后方;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货箱和所述驾驶室之间且与所述冷却通道相连通。
由此,通过在全地形车的驾驶室后侧设置散热器,并且将散热器设置于驾驶室和货箱之间,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全地形车上的可用空间,可以提升全地形车的空间利用率,可以防止散热器的设置影响其他部件的安装设置,而且还可以保证散热器安装设置的稳定性与牢固性。另外,这样还可以提升全地形车对动力单元的散热效果,从而可以提升全地形车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驾驶室包括:后背板,所述后背板连接于所述货箱的前侧,所述后背板和所述货箱之间限定出容纳槽,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背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搭接在所述货箱的前侧上且相对所述货箱可拆卸地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驾驶室包括:后背板,所述后背板位于所述散热器的前侧,所述后背板上开设有第一风口,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散热器正对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背板在所述全地形车的横向方向上形成有主座椅区、间隔区和副座椅区,所述第一风口位于所述间隔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货箱的前侧开设有第二风口,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散热器正对设置,所述第一风口为进风口且所述第二风口为出风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货箱包括:箱体和前盖板,所述箱体的前侧开设有通孔,所述前盖板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通孔处,所述前盖板开设有所述第二风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箱体的前侧壁设置有第一挂设部,所述前盖板设置有第二挂设部,所述第一挂设部和所述第二挂设部中的一个为挂钩且另一个为挂孔,所述挂钩与所述挂孔挂设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盖板包括:盖体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连接于所述盖体的顶部,所述第二翻边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前侧壁的顶部,所述箱体的前侧壁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翻边设置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中的一个为定位柱且另一个为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定位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风口内设置有导风条,所述导风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风口的相对两侧,所述导风条包括:顶板部、前板部和底板部,所述顶板部和所述底板部间隔设置,所述前板部连接在所述顶板部的前端和所述底板部的前端之间,所述顶板部、所述前板部和所述底板部之间形成空腔。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局部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第一方向上的局部剖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第二方向上的局部剖面图;
图5是图3中A区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全地形车;
10-车架;11-底架;12-支撑架;
20-驾驶室;21-后背板;211-第一翻边;212-第一风口;213-主座椅区;214-副座椅区;215-间隔区;22-容纳槽;23-导风条;231-顶板部;232-前板部;233-底板部;234-空腔;24-过滤网;241-通风孔;
30-货箱;31-箱体;311-通孔;32-前盖板;321-第二挂设部;322-盖体;323-第二翻边;3231-第二定位部;33-第二风口;34-前侧壁;341-第一挂设部;342-第一定位部;
40-散热器;
50-动力单元;60-水壶;70-前置散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地形车100。
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地形车100,包括:车架10、驾驶室20、动力单元50、货箱30和散热器40,其中,驾驶室20、动力单元50和货箱30均设置于车架10上,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驾驶室20、动力单元50和货箱30在全地形车100上安装设置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而且可以使全地形车100的结构更加紧凑。
结合图2-图4所示,货箱30设置于驾驶室20的后方,货箱主要用于放置一些货物和工具等,这样可以方便用户运输和出行,动力单元50可以为全地形车100提供动力,动力单元50在工作时内部会产生热量,为了保证动力单元50的工作温度能够保持在合理区间内,动力单元50内设置有冷却通道,动力单元50包括发动机、进气管路和空滤器,进气管路连接在发动机和空滤器之间,空滤器可以过滤空气,然后空气再通过进气管路进入发动机的气缸中。冷却通道内可以流动有用于冷却的液体介质,液体介质在冷却通道内流动时,其可以与动力单元50进行换热,从而可以带走动力单元50的热量,进而可以使的动力单元50的工作温度得以保持在合理区间内。
散热器40与动力单元50的冷却通道相连通。也就是说,散热器40内部的散热通道可以与动力单元50的冷却通道之间可以形成循环回路,液体介质可以在循环回路内循环流动。其中,循环回路上还可以设置有水泵,水泵可以提供给液体介质循环的动力,水泵可以与动力单元50传动连接,即动力单元50可以在工作时带动水泵同时工作,从而可以保证液体介质在动力单元50刚开始工作时即可参与到换热工作中。
在动力单元50高功率工作时,动力单元50的产热量较大,液体介质可以在散热器40内的散热通道内进行散热,降低温度后再次进入冷却通道与动力单元50换热,从而可以有效且持续地带走动力单元50的热量。
当然,在动力单元50冷启动时,冷却通道内的液体介质也可以不经过散热通道,而是快速回流到冷却通道内,这样可以使得动力单元50的温度快速升高,处于合理区间内。
如图2和图3所示,散热器40位于货箱30和驾驶室20之间,具体地,将货箱30设置于驾驶室20的后方,并且使货箱30与驾驶室20之间存在间隔空间,将散热器40设置于货箱30和驾驶室20之间的间隔空间中,可以合理利用货箱30和驾驶室20之间的间隔空间,从而与仅带有前置散热器70的全地形车区别开,这样可以提供多个散热器40的安装位置,增加了全地形车100的布置灵活性,以及可以保证散热器40的安装位置的稳定性。
由此,通过在全地形车100设置散热器40,并且将散热器40设置于驾驶室20和货箱30之间,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全地形车100上的可用空间,可以提升全地形车100的空间利用率,可以防止散热器40的设置影响其他部件的安装设置,而且还可以保证散热器40安装设置的牢固性。另外,这样还可以提升全地形车100对动力单元50的散热效果,从而可以提升全地形车100的可靠性。
另外,结合图1所示,全地形车100在车架10前侧还可以设置有前置散热器70,也用于对动力单元50进行散热,即全地形车100可以在原有前置散热器70的基础上,在货箱30和驾驶室20之间增设散热器40,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对动力单元50的散热效果,从而可以提升动力单元50以及全地形车100的可靠性。其中,前置散热器70可以作为主散热器,货箱30和驾驶室20之间增设的散热器40可以为辅助散热器,主散热器与辅助散热器可以同时工作,从而可以更加快速地降低动力单元50的温度。当然,在主散热器能够满足动力单元50的散热需求时,辅助散热器可以处于停工状态。主散热器和辅助散热器之间可以串联连接,也可以并联连接。
结合图1-图4所示,驾驶室20可以主要包括:后背板21,后背板21连接于货箱30的前侧,后背板21和货箱30之间限定出容纳槽22,散热器40设置于容纳槽22内。具体地,后背板21可以起到安装座椅的作用,座椅可以为两个,即主驾驶座椅和副驾驶座椅。通过将后背板21与货箱30的前侧相互连接,这样可以限定出容纳槽22,将散热器40设置于容纳槽22中,可以提升散热器40在全地形车100中安装设置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车架10的一部分可以位于容纳槽22内,这样散热器40可以安装在该部分车架10上,这样可以解决散热器40的安装问题。
另外,后背板21的设置可以将散热器40与驾驶室20中的驾驶人员和乘客间隔开,可以防止全地形车100在进行颠簸路面剧烈抖动地行驶时,散热器40撞击或挤压驾驶室20内的人员,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全地形车100的可靠性,可以保证驾驶室20内人员的安全性与驾驶体验。
还有,散热器40在进行散热时,换热后的空气会向周围散发,后背板21的设置可以阻止大部分的空气向前散发,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热量传递给驾驶人员和乘客,从而可以保证驾驶人员和乘客的驾乘舒适性。在全地形车100处于行驶状态时,气流会相对全地形车100从前向后流动,从而可以向后带走热量。
结合图2-图4所示,后背板2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翻边211,第一翻边211搭接在货箱30的前侧上,并且第一翻边211相对货箱30可以拆卸地连接。具体地,通过在后背板21的顶部设置第一翻边211,可以使后背板21与货箱30前侧限定出的容纳槽22的顶部得以密封,可以使容纳槽22相对密闭,从而可以使容纳槽22对散热器40起到保护的作用,不仅可以防止外界异物与散热器40接触,损坏散热器40,而且还可以防止外力撞击或挤压散热器40,造成散热器40损坏,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散热器40的结构可靠性与稳定性。另外,将散热器40设置于相对密闭的容纳槽22中,还可以保证散热器40安装设置的稳定性与牢固性,防止全地形车100在进行颠簸路面剧烈抖动地行驶时,散热器40与全地形车100发生脱离,从全地形车100上甩出,这样可以进一步地保证散热器40的结构可靠性。
还有,散热器40大体竖向设置,第一翻边211在散热器40的上方与货箱30的前侧相搭接,也不会影响散热器40的散热。
进一步地,将第一翻边211相对货箱30可以拆卸地连接,不仅可以方便第一翻边211与货箱30的连接设置,而且还可以方便第一翻边211相对货箱30的拆卸,从而可以方便用户打开容纳槽22,对容纳槽22中的散热器40进行维修更换,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可以为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需要时可以取出紧固件即可完成拆卸,紧固件可以为螺栓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为通过卡扣结构固定连接,例如,第一翻边211可以设置有卡扣,货箱30的前侧可以设置有卡槽,卡扣卡接在卡槽内。当然,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为上述两种方式的组合。
结合图1-图4所示,驾驶室20可以主要包括:后背板21,后背板21位于散热器40的前侧,后背板21上开设有第一风口212,第一风口212与散热器40正对设置。具体地,通过在后背板21上开设第一风口212,并且使第一风口212与散热器40的后侧正对设置,容纳槽22中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一风口212与外界的空间进行交换,这样可以进一步地保证容纳槽22中空气的流通性,可以进一步地防止容纳槽22中的空气温度较高,影响容纳槽22中散热器40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地,通过将第一风口212与散热器40正对设置,可以使经过散热器40的高温气体直接从第一风口212流出,可以提升容纳槽22中的空气与外界空气的交换效率,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散热器40的散热效果。
结合图2所示,后背板21在全地形车100的横向方向上形成有主座椅区213、间隔区215和副座椅区214,第一风口212位于间隔区215。具体地,在全地形车100正常行驶的过程中,后背板21的主座椅区213和副座椅区214上分别乘坐有驾驶员与乘坐人员,将第一风口212设置于间隔区215,可以防止主座椅区213和副座椅区214上的驾驶员与乘坐人员遮挡住第一风口212,从而影响第一风口212的通风性,这样可以使全地形车100的结构设置更加合理,可以优化全地形车100的结构设计。其中,为了符合不同国家的驾驶规定,主座椅区213和副座椅区214的位置可以互换。
结合图2-图4所示,货箱30的前侧开设有第二风口33,第二风口33与散热器40正对设置,第一风口212为进风口,并且第二风口33为出风口。具体地,通过在货箱30的前侧开设第二风口33,可以使容纳槽22内的空气通过第二风口33与外界空气相互交换,这样可以保证容纳槽22中空气的流通性,可以防止容纳槽22中的空气温度较高,影响容纳槽22中散热器40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地,通过将第二风口33与散热器40正对设置,可以使经过散热器40的高温气体直接从第二风口33流出,可以提升容纳槽22中的空气与外界空气的交换效率,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散热器40的散热效果。
结合图2-图4所示,货箱30可以主要包括:箱体31和前盖板32,箱体31的前侧开设有通孔311,前盖板32可拆卸地安装在通孔311处,前盖板32开设有第二风口33。具体地,通过在箱体31的前侧开设通孔311,并且使前盖板32可拆卸地安装设置在通孔311处,不仅可以方便前盖板32的安装,而且可以方便用户打开前盖板32,通过通孔311对散热器40进行维修,进一步地,将第二风口33开设在前盖板32上,并且将第二风口33开设成蜂窝状风口或格栅风口,如此,在保证第二风口33通风性能的前提下,可以防止外界较大的异物通过第二风口33进入容纳槽22,损坏散热器40,这样可以进一步地保证散热器40的结构可靠性。
另外,结合图2所示,第二风口33与第一风口212分别在散热器40的后侧与前侧正对设置,这样可以使容纳槽22前后通风,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容纳槽22中的空气与外界的交换效率,进一步地,将第一风口212开设成蜂窝状风口或格栅风口,如此,在保证第一风口212通风性能的前提下,可以防止外界较大的异物通过第一风口212进入容纳槽22,损坏散热器40,这样可以进一步地保证散热器40的结构可靠性。进一步地,在全地形车100正常行驶的过程中,全地形车100周围的空气气流整体向后加速流动,所以将第一风口212开设在后背板21的间隔区215,外界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一风口212加速进入容纳槽22,并且加速容纳槽22中高温空气从第二风口33的流出,从而可以加速容纳槽22的内外空气的循坏,进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散热器40的散热效率。
结合图2和图3所示,箱体31的前侧壁34设置有第一挂设部341,前盖板32设置有第二挂设部321,第一挂设部341和第二挂设部321中的一个为挂钩,并且另一个为挂孔,挂钩与挂孔挂设配合。具体地,通过挂钩和挂孔的挂设配合,可以使前盖板32安装设置在箱体31的前侧壁34上,如此设置,在保证前盖板32在前侧壁34上的安装设置稳定牢固的前提下,不仅可以降低前盖板32在箱体31前侧壁34上的安装设置的难度,可以方便前盖板32的安装设置,而且还可以方便将前盖板32从前侧壁34上拆卸。
结合图2、图3和图4所示,前盖板32可以主要包括:盖体322和第二翻边323,第二翻边323连接于盖体322的顶部,第二翻边323设置于箱体31的前侧壁34的顶部,箱体31的前侧壁34设置有第一定位部342,第二翻边323设置有第二定位部3231,第一定位部342和第二定位部3231中的一个为定位柱,并且另一个为定位孔,定位柱与定位孔定位配合。具体地,通过将定位柱伸入定位孔进行定位配合,可以快速准确地实现第二翻边323在箱体31前侧壁34顶部的安装设置,从而可以在第一挂设部341与第二挂设部321挂设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提升前盖板32在箱体31上安装设置的稳定性与牢固性。
另外,盖体322顶部的第二翻边323设置在箱体31前侧壁34的顶部,可以将箱体31前侧的通孔311的顶部遮挡密封,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外界异物通过通孔311顶部进入通孔311,损坏通孔311中的相应部件,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货箱30的可靠性。
结合图3和图5所示,第一风口212内设置有导风条23,导风条2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风口212的相对两侧,导风条23不仅可以对通过第一风口212的风进行导向,使风流向后背板21后侧的指定部件,可以防止风流向错误的方向或向其他方向扩散,而且经过导向条23的导向作用,还可以进一步地提升经过第一风口212的风的流速,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单位时间内向后背板21后侧的部件送风的风量。另外,导风条23的设置还可以起到加强第一风口212结构强度的作用,可以避免第一风口212的结构过于脆弱出现破损。
结合图3和图5所示,导风条23可以主要包括:顶板部231、前板部232和233底板部,顶板部231和底板部233间隔设置,间隔方向为上下方向,前板部232连接在顶板部231的前端和底板部233的前端之间,顶板部231、前板部232和底板部233之间形成空腔234。具体地,将顶板部231和底板部233向风口的前侧凸出间隔设置,并且将前板部232连接在顶板部231和底板部233前端的间隔空间中,这样可以使导风条23整体凸出于第一风口212,不仅可以起到提示的作用,可以防止用户在不注意的情况下将其遮挡,而且还可以提升导风条23对风的导向的长度,可以防止风回流至后背板21的前侧,从而可以提升导风条23的效果。进一步地,顶板部231、前板部232和底板部233之间的空腔234可以降低导风条23的重量,从而不仅可以使导风条23更加轻量化,而且可以提升导风条23在第一风口212上安装设置的稳定性与牢固性。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全地形车100的驾驶室20还可以主要包括:过滤网24,过滤网24设置于第一风口212,过滤网24上开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通风孔241。具体地,将过滤网24设置于第一风口212的后侧,可以使过滤网24将后背板21后侧的部件与后背板21前侧隔开,这样可以防止后背板21前侧较大的异物与风一起通过第一风口212,撞击后背板21后侧的部件,使后背板21后侧的部件受损,这样可以保证后背板21后侧部件的安全性,可以进一步地提升第一风口212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在过滤网24上开设多个间隔分布的通风孔241,可以在保证过滤网24将第一风口212与后背板21前侧隔开的前提下,提升第一风口212的通风性,防止过滤网24阻隔或减慢风从第一风口212流至后背板21后侧的部件。其中,过滤网24可以全面分布有通风孔241,即在对应导风条23的部分也设置有通风孔241,这样通风孔241可以采用均匀分布的方式布置在过滤网24上,可以降低过滤网24的制造难度。或者,过滤网24可以局部分布有通风孔241,即在对应导风条23的部分未设置有通风孔241,这样通风孔241仅设置在对应导风条23之间的通风间隙中,这样可以提高过滤网24的结构强度。
结合图1和图2所示,车架10可以主要包括:底架11和支撑架12,驾驶室20和动力单元50分别设置于底架11,支撑架12设置于底架11的上方,并且位于驾驶室20和货箱30之间,散热器40设置于支撑架12。具体地,将支撑架12设置于底架11的上方,并且使散热器40安装设置于支撑架12上,不仅可以提升散热器40安装设置的稳定性与牢固性,而且可以使第二风口33、散热器40和第一风口212的间隔方向与全地形车100的行驶方向始终保持平行,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散热器40的散热效率。
结合图2和图4所示,全地形车100还可以主要包括:水壶60,水壶60设置于散热器40的一侧,水壶60与散热器40相连通,当散热器40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水壶60中的水可以对散热器40进行进一步地降温处理,这样可以使散热器40的温度维持在相对正常的区域内,从而保证散热器40可以持续稳定地对动力单元50进行降温,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散热器40的可靠性。
结合图1所示,动力单元50设置于货箱30的正下方,动力单元50可以主要包括:发动机和/或电动机,发动机或电动机在工作时温度会升高,散热器40可以与动力单元50的冷却通道相连接,从而对发动机或电动机进行散热降温,进而可以使发动机或电动机可以正常工作,防止发动机或电动机的温度过高,导致结构的损坏或发生自燃,这样可以提升全地形车100的可靠性。
另外,与发动机或电动机的冷却通道相连接的还有全地形车100车架10前侧的前置散热器70,前置散热器70与驾驶室20和货箱30之间的散热器40可以共同对发动机或电动机进行散热,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动力单元50的冷却降温的速度,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全地形车100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
驾驶室,所述驾驶室设置于所述车架;
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动力单元内设置有冷却通道,所述动力单元包括发动机、进气管路和空滤器,所述进气管路连接在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空滤器之间;
货箱,所述货箱设置于所述车架且位于所述驾驶室的后方;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货箱和所述驾驶室之间且与所述冷却通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包括:后背板,所述后背板连接于所述货箱的前侧,所述后背板和所述货箱之间限定出容纳槽,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搭接在所述货箱的前侧上且相对所述货箱可拆卸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包括:后背板,所述后背板位于所述散热器的前侧,所述后背板上开设有第一风口,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散热器正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板在所述全地形车的横向方向上形成有主座椅区、间隔区和副座椅区,所述第一风口位于所述间隔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货箱的前侧开设有第二风口,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散热器正对设置,所述第一风口为进风口且所述第二风口为出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货箱包括:箱体和前盖板,所述箱体的前侧开设有通孔,所述前盖板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通孔处,所述前盖板开设有所述第二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地形车的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前侧壁设置有第一挂设部,所述前盖板设置有第二挂设部,所述第一挂设部和所述第二挂设部中的一个为挂钩且另一个为挂孔,所述挂钩与所述挂孔挂设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地形车的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板包括:盖体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连接于所述盖体的顶部,所述第二翻边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前侧壁的顶部,所述箱体的前侧壁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翻边设置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中的一个为定位柱且另一个为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定位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口内设置有导风条,所述导风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风口的相对两侧,所述导风条包括:顶板部、前板部和底板部,所述顶板部和所述底板部间隔设置,所述前板部连接在所述顶板部的前端和所述底板部的前端之间,所述顶板部、所述前板部和所述底板部之间形成空腔。
CN202110292058.8A 2021-03-18 2021-03-18 全地形车 Pending CN1130599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92058.8A CN113059993A (zh) 2021-03-18 2021-03-18 全地形车
US17/697,429 US20220297531A1 (en) 2021-03-18 2022-03-17 All-Terrain Vehic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92058.8A CN113059993A (zh) 2021-03-18 2021-03-18 全地形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59993A true CN113059993A (zh) 2021-07-02

Family

ID=76562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92058.8A Pending CN113059993A (zh) 2021-03-18 2021-03-18 全地形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59993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24028A1 (en) * 2002-09-05 2004-07-01 Daniel Lachapelle Convection cooled radiator for an all terrain vehicle
FR2912349A1 (fr) * 2007-02-14 2008-08-15 Jungo Voirie Soc Par Actions S Vehicule de voirie articule en deux chassis avec radiateur a l'avant du chassis arriere
CN201176124Y (zh) * 2008-03-28 2009-01-07 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 全地形车用散热系统
CN209369916U (zh) * 2018-12-24 2019-09-10 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串联冷却系统
CN210317533U (zh) * 2019-06-13 2020-04-14 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
CN210309907U (zh) * 2019-06-13 2020-04-14 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24028A1 (en) * 2002-09-05 2004-07-01 Daniel Lachapelle Convection cooled radiator for an all terrain vehicle
FR2912349A1 (fr) * 2007-02-14 2008-08-15 Jungo Voirie Soc Par Actions S Vehicule de voirie articule en deux chassis avec radiateur a l'avant du chassis arriere
CN201176124Y (zh) * 2008-03-28 2009-01-07 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 全地形车用散热系统
CN209369916U (zh) * 2018-12-24 2019-09-10 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串联冷却系统
CN210317533U (zh) * 2019-06-13 2020-04-14 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
CN210309907U (zh) * 2019-06-13 2020-04-14 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25926B1 (ko) 자동차 프론트엔드부의 듀얼 에어덕트
EP1676739B1 (en) Cool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engine
US20070240431A1 (en) Cooling Apparatus of a Fuel Cell Vehicle
KR20010066914A (ko) 스키드 스티어 로더용 난방, 통기 및 공조 시스템
WO2008027127A1 (en) Engine noise reduction apparatus
CN218343651U (zh) 全地形车
CN113059993A (zh) 全地形车
CN211764903U (zh) 一种纯电动车的冷却模块
CN209895255U (zh) 一种风液混合散热机箱
CN214728165U (zh) 全地形车
CN212907892U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包组件及混合动力车辆
CN210390758U (zh) 全地形车
US20220297531A1 (en) All-Terrain Vehicle
JP2014043225A (ja) 車両用バッテリパックの冷却構造
CN215155275U (zh) 全地形车
CN214729171U (zh) 全地形车的驾驶室和全地形车
CN208247960U (zh) 发动机机舱的散热系统
CN213175810U (zh) 散热装置和车辆
JPH0370645B2 (zh)
CN107662657B (zh) 用于车辆的气动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1009620U (zh) 一种高防护隔离和散热快的消防应急电源
CN217705479U (zh) 混合动力全地形车
CN213861839U (zh) 一种组合式冷却模块
JP2006248333A (ja) 車両用のクーリングシステム
CN213861842U (zh) 一种四组合散热器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