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56192B - 捕虫器 - Google Patents

捕虫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56192B
CN113056192B CN201980075874.4A CN201980075874A CN113056192B CN 113056192 B CN113056192 B CN 113056192B CN 201980075874 A CN201980075874 A CN 201980075874A CN 113056192 B CN113056192 B CN 1130561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insect trap
mortar
insect
shaped ref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587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56192A (zh
Inventor
弘田宪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hoto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hoto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hoto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hotobio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056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61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561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61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2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with devices or substances, e.g. food, pheronones attracting the insects
    • A01M1/04Attracting insects by using illumination or colou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6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a suction effe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8Attracting and 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combined illumination or colours and suction effe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10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Tra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10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Traps
    • A01M1/106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Traps for flying inse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2200/00Kind of animal
    • A01M2200/01Insec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3/00Fishing, trapping, and vermin destroy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通过有效地引诱对象害虫,能够提高对象害虫的捕获、驱除概率,使农作物的生产量增大的捕虫器。因此,本发明的捕虫器(100)包括:放射使虫产生趋光性的光的光源(200);配置于上述光源(200)的铅垂下方,且将从上述光源(200)发出的光向铅垂上方反射的研钵状反射部(160);配置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160)的铅垂下方,且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160)延伸的圆筒部(170);产生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160)向上述圆筒部(170)内吸引的气流的风扇(190);以及配置于上述风扇(190)的铅垂下方,捕获虫的捕获网(310),该捕虫器(100)的特征在于,上述光源的放射波长在560nm附近或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上述研钵状反射部(160)具有在芒塞尔颜色体系中色相为10YR~10Y的范围内的同系色的塗膜。

Description

捕虫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农场中为了减少害虫对耕作物的虫害而将其引诱并驱除的捕虫器。
背景技术
作为农场中的害虫防除,第一具有撒布杀虫剂,但虫具备杀虫剂抵抗性,该效果近年来降低,需要改变杀虫剂一边倒的害虫的防除体系。
因此,通过光引诱、捕获这些害虫而进行防除的方法也作为害虫防除措施之一最近备受关注。在这样的害虫防除方法中,以往,作为引诱光源,具有蓝色荧光灯。这样的蓝色荧光灯的放射波长域为从300nm到550nm,主要使夜行性昆虫产生正趋光性,从而引诱并捕获虫。
作为使用了上述的蓝色荧光灯的害虫防除措施,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49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害虫捕获卫生环境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波长300~600nm的光源和配设于上述光源的周围的害虫光引诱陷阱,且接近上述害虫光引诱陷阱地设有支撑由上述光源激励的光催化剂的光催化剂支撑成形物。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成为西红柿、土耳其桔梗等的黄化卷叶病、甜瓜、黄瓜等的葫芦科的退绿黄化病的原因的甘薯粉虱或成为葫芦科、菊科的黄化萎缩病的原因的南黄蓟马等被450nm以上的长波长域的光引诱,因此在使用主要引诱夜行性昆虫的蓝色荧光灯作为光源的情况下,存在以下问题:对象害虫的引诱效率未必高,捕获、驱除的概率降低,会产生大的捕虫遗漏。
上述的黄化卷叶病、退绿黄化病、黄化萎缩病等以害虫为媒介传染给农作物,因此若害虫的捕获、驱除概率降低,则存在对农作物的生产量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的问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这样的问题,提供一种捕虫器,其使用了有效地引诱粉虱类、蓟马类、蚜虫类(有翅)、农杆菌类、苍蝇类的光源。
因此,本发明的捕虫器包括:光源,其放射使虫产生趋光性的光;研钵状反射部,其配置于上述光源的铅垂下方,且将从上述光源发出的光向铅垂上方反射;圆筒部,其配置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的铅垂下方,且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延伸;风扇,其产生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向上述圆筒部内吸引的气流;以及网,其配置于上述风扇的铅垂下方,捕获虫,上述捕虫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光源的放射波长在560nm附近或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具有在芒塞尔颜色体系中色相为10YR~10Y的范围内的同系色的塗膜。
另外,本发明的捕虫器包括:光源,其放射使虫产生趋光性的光;研钵状反射部,其配置于上述光源的铅垂下方,且将从上述光源发出的光向铅垂上方反射;圆筒部,其配置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的铅垂下方,且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延伸;风扇,其产生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向上述圆筒部内吸引的气流;以及网,其配置于上述风扇的铅垂下方,捕获虫,上述捕虫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光源的放射波长在500nm附近至650nm附近具有两个局部的放射峰值,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具有在芒塞尔颜色体系中色相为10YR~10Y的范围内的同系色的塗膜。
另外,本发明的捕虫器包括:光源,其放射使虫产生趋光性的光;研钵状反射部,其配置于上述光源的铅垂下方,且将从上述光源发出的光向铅垂上方反射;圆筒部,其配置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的铅垂下方,且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延伸;风扇,其产生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向上述圆筒部内吸引的气流;以及网,其配置于上述风扇的铅垂下方,捕获虫,上述捕虫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光源的放射波长在545nm附近、及575nm附近具有两个局部的放射峰值,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具有在芒塞尔颜色体系中色相为10YR~10Y的范围内的同系色的塗膜。
另外,本发明的捕虫器的特征在于,在将上述光源的545nm附近的放射强度设为A,且将575nm附近的放射强度设为B时,比率A/B具有0.7<A/B<1.7的关系。
另外,本发明的捕虫器包括:光源,其放射使虫产生趋光性的光;研钵状反射部,其配置于上述光源的铅垂下方,且将从上述光源发出的光向铅垂上方反射;圆筒部,其配置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的铅垂下方,且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延伸;风扇,其产生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向上述圆筒部内吸引的气流;以及网,其配置于上述风扇的铅垂下方,捕获虫,上述捕虫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光源的放射波长在545nm附近、565nm附近以及575nm附近具有三个局部的放射峰值,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具有在芒塞尔颜色体系中色相为10YR~10Y的范围内的同系色的塗膜。
另外,本发明的捕虫器的特征在于,在将上述光源的545nm附近的放射强度设为A,且将575nm附近的放射强度设为B时,比率A/B具有0.7<A/B<1.7的关系。
另外,本发明的捕虫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光源由实施了塗膜的荧光灯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捕虫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光源由LED元件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捕虫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研钵状反射部的虫的吸引空间配置有网眼大小不足5mm的网状物。
另外,本发明的捕虫器的特征在于,还具有放射波长在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的辅助光源。
另外,本发明的捕虫器的特征在于,上述辅助光源由LED元件构成。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捕虫器利用450nm以上的长波长域的光源、更详细而言,在560nm附近或566n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的光源引诱、捕获粉虱类、蓟马类、蚜虫类(有翅)、农杆菌类、苍蝇类等对象害虫。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捕虫器具备具有在芒塞尔颜色体系中色相为10YR~10Y的范围内的同系色的塗膜的研钵状反射部,通过与光源的协同效应,有效地引诱对象害虫,从而能够提高对象害虫的捕获、驱除概率,使农作物的生产量增大。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概要的图。
图2是抽出表示配置于研钵状反射部160与圆锥状部150之间的吸引空间的网状物140的图。
图3是说明用于验证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源200的效果的结构的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概要的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配置关系的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概要的图。
图7是说明用于验证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辅助光源220的效果的结构的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使用的光源200的结构的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使用的光源200的光谱特性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使用的光源200的光谱特性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使用的光源200的光谱特性图。
图12是本发明的捕虫器100使用的光源200及辅助光源220的光谱特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概要的图。
设想本发明的光源200使粉虱类、蓟马类、蚜虫类(有翅)、农杆菌类、苍蝇类等对象害虫基本上产生正趋光性,从而进行引诱。但是,另一方面,该光源200也使其它种类的虫(例如,夜蛾类、臭虫类等)产生负趋光性。
使用了光源200的捕虫器100例如设想通过利用悬垂线110将其悬垂来使用。捕虫器100的主要结构为以悬垂线110通过的假想轴OO’为中心大致对称的结构。例如,光源200形成大致环状的形态。
悬垂线110将圆锥状部150悬垂。从圆锥状部150的周面的上侧三部位与从该周面伸出的方式设有固定夹具151,通过三个固定夹具151支撑光源200。
此外,设于圆锥状部150的周面的固定夹具151的数量并非如上述的限定为三个。
上述的光源200是在利用未图示的稳定器发光的荧光管(白色的荧光灯:色温度4200K)的管表面形成有塗膜而得到的。光源200当发光时,作为引诱对象害虫的光源发挥功能。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光源200使用了环状的荧光灯,但也能够使用直管、双管荧光灯等。
荧光管的管表面的塗膜作为光学过滤器发挥功能,遮蔽比500nm附近短的波长的放射光,使比起长的波长域的放射光高效地透过。通过将含羟基丙烯酸树脂与苯并咪唑酮的混合物、环氧胶树脂、清漆、固化剂(异氰酸酯化合物)、稀释剂的混合物涂布于荧光管,形成这样的塗膜。
实施上述这样的塗膜而成的光源200优选放射波长具有545nm附近、以及575nm附近两个局部的放射峰值,光源200也可以放射波长在从500nm附近至650nm附近具有两个局部的放射峰值。
在将545nm附近的放射强度设为A、且将575nm附近的放射强度设为B时,在本发明的光源200中,优选比率A/B具有0.7<A/B<1.7的关系。
作为本发明的光源200,更优选具有1.0<A/B<1.5的关系。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的光源200,进一步更优选具有1.1<A/B<1.4的关系。
如上述地,根据放射波长具有545nm附近、及575nm附近的两个局部的放射峰值的光源200,能够有效地引诱粉虱类、蓟马类、蚜虫类(有翅)、农杆菌类、苍蝇类。
在捕虫器100中,从圆锥状部150的底部的三个部位伸出未图示的支撑杆,通过这些支撑杆将研钵状反射部160和圆锥状部150连结。另外,从研钵状反射部160的底部向铅垂下方延伸有圆筒部170。
圆锥状部150的底部与研钵状反射部160之间的支撑杆以外的空间(吸引空间)为间隙,能够从该间隙吸引害虫,或者使来自光源200的光进入下方侧。
在作为研钵状反射部160与圆锥状部150之间的间隙的吸引空间配置有网眼大小不足5mm的格子状部件。作为这样的格子状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形成有沿着圆锥状部150的外周缘的孔部145的网状物140。图2抽出表示配置于研钵状反射部160与圆锥状部150之间的吸引空间的网状物140图。
在作物的授粉使用蜜蜂、熊蜂的情况下,若假设未设置网状物140,则通过捕获网310从吸引空间捕获蜜蜂、熊蜂,存在对作物的授粉产生影响的可能性。本发明的捕虫器100中,在吸引空间配置网状物140,且其网眼大小不足5mm,由此可防止体长比对象害虫大的蜜蜂通过吸引空间被捕获网310捕获。即,将该网状物140作为蜜蜂的保护用网发挥功能。
研钵状反射部160、圆锥状部150、圆筒部17等使用铁、不锈钢等材料构成。进一步地,优选在这些各部件对具有耐候性的塗料进行涂膜。
另外,优选网状物140在芒塞尔颜色体系中色相为10YR~10Y的范围内的同系色的发色。
特别是优选在研钵状反射部160、圆锥状部150实施在芒塞尔颜色体系中色相为10YR~10Y的范围内的同系色的塗膜。在芒塞尔颜色体系中色相为10YR~10Y的范围内的同系色为视觉上相当于桔色、黄色的中间色~黄色的颜色。
本发明的捕虫器100中,通过450nm以上的长波长域的光源200、更详细地、放射波长具有545nm附近、及575nm附近的两个局部的放射峰值的光源200引诱、捕捉粉虱类、蓟马类、蚜虫类(有翅)、农杆菌类、苍蝇类等对象害虫。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捕虫器100具备具有在芒塞尔颜色体系中色相为10YR~10Y的范围内的同系色的塗膜的研钵状反射部160、圆锥状部150,通过利用与光源200的协同效应有效地引诱对象害虫,提高对象害虫的捕获、驱除概率,使农作物的生产量增大。
在圆筒部170内中,设有通过未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的风扇190。通过上述的风扇190旋转,在圆锥状部150与研钵状反射部160之间的网状物140的部位产生向研钵状反射部160内的铅垂下方吸引的气流。
通过利用风扇190产生的从研钵状反射部160的开口向圆筒部170内吸引的气流,被光源200引诱的害虫经由圆筒部170引导至捕获网310。
通过光源200发光,配置于光源200的铅垂下方的圆锥状部150的斜线部作为反射面发挥功能,由此形成反射光r1。
另外,通过光源200发光,配置于光源200的铅垂下方的研钵状反射部160的内表面部作为反射面发挥功能,由此形成反射光r2。
另外,通过光源200发光,形成从圆筒部170的下方的照射光t。通过照射光t,处于研钵状反射部160的下方的区域的害虫也被引诱光源引诱,并被通过风扇190产生的气流吸引、捕获。
另外,通过研钵状反射部160、圆锥状部150的在芒塞尔颜色体系中色相为10YR~10Y的范围内的同系色的塗膜,与光源200的发光一起能够通过协同效应有效地引诱对象害虫。
这样,根据本发明的捕虫器100,经由透明长条圆筒部180,来自光源200的光到达下方侧的区域,因此处于该区域的害虫被光源200引诱,并被捕获、驱除,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害虫的驱除概率,能够抑制害虫对果树、蔬菜、作物的损害。
另外,照射光t对作物赋予与日照时间的增加同样的作用,因此也能够有助于作物的生产量增加。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光源200形成大致环状的形态,但在本发明的捕虫器100中,光源的形状不限定于此。
本发明的捕虫器100中,可以使用捕获网310的网眼(的大小)为0.1mm~0.3mm左右的网。或者,也能够将捕获网310的网眼(的大小)不同的网重叠两层来使用。
此外,优选将捕获蓟马类的捕获网310的网眼(的大小)设为0.13mm。另外,对于蓟马类以外的虫,优选捕获网310的网眼(的大小)设为0.2mm×0.4mm左右。
例如,作为捕获网310,将网眼(的大小)为0.1mm~0.3mm左右的网和网眼(的大小)为5mm左右的网重叠两层也是合适的实施方式。即使在捕获比较大型的昆虫的情况下,网眼粗的部位不会被该昆虫咬破而产生孔,因此捕获的害虫不会从上述网逃脱,可以进一步提高害虫的驱除概率,能够抑制害虫对果树、蔬菜、作物的损害。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捕虫器100通过悬垂线110悬垂,使假想轴OO’与铅垂方向平行的设置形态进行了说明,根据果树、蔬菜、作物的种类,也能够通过以捕虫器100的假想轴OO’与水平平行的方式设置捕虫器100的形态来利用。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源200的效果进行了验证,因此对其进行说明。图3是说明英语验证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源200的效果的结构的图。
通过图3所示的结构,验证光源200的放射强度的最佳的比率。
图3中,在相距光源200为3m的距离且上方1m的部位设置有装入200只温室粉虱的成虫的容器。在该容器的一面诶只有能够使虫自由出入的网状物材。温室粉虱使用了预先饲养的温室粉虱。
该一面朝向光源侧,温室粉虱仅能从光源200侧飞翔。接近了光源200的温室粉虱被捕虫器100吸引,且捕到捕获网310。调查从设置上述的容器及捕虫器100起四小时后的捕虫数。实验在25℃的暗室进行。表1表示该结果。
[表1]
Figure BDA0003070698250000081
如表1所示,将545nm附近的放射强度设为A、将575nm附近的放射强度设为B时,比率A/B为1.2时的捕虫数最高,因此将A/B=1.2的捕虫数设为1进行标准化。
在本发明的光源200中,若参照表1,则可知,若具有比率A/B为0.7<A/B<1.7的关系,则可以进行捕虫器100对对象害虫的捕获。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的光源200,若具有1.0<A/B<1.5的关系,则能够实现A/B=1.2的捕虫数的8成以上的捕虫数。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的光源200,若具有1.1<A/B<1.4的关系,则能够实现A/B=1.2的捕虫数的九成以上的捕虫数。
以上,本发明的捕虫器100通过450nm以上的长波长域的光源、更详细地、放射波长在545nm附近、以及575nm附近两处具有局部的放射峰值的光源引诱、捕捉粉虱类、蓟马类、蚜虫类(有翅)、农杆菌类、苍蝇类等对象害虫。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捕虫器100具备具有在芒塞尔颜色体系中色相为10YR~10Y的范围内的同系色的塗膜的研钵状反射部160、圆锥状部150,利用与光源的协同效应,通过有效地引诱对象害虫,能够提高对象害虫的捕获、驱除概率,使农作物的生产量增大。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概要的图。
在夜间使用捕虫器100时,具有需要抑制对作物的光的照射的作物。例如,在称为菊、或草莓的作物中,因夜间的捕虫器100的光源200的点亮而引起的特别是对花蕾分化的影响非常大。
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中,构成为尽量抑制来自光源200的光向捕虫器100下方侧泄漏。
图5是抽出表示图4的主要部分的图,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配置关系的图。图5中,线A-A’示出了研钵状反射部160的上方的包含开口端部的水平面含有的线。线B-B’示出了光源200的成为铅垂方向的中间的面含有的线。
第二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中,特征在于,线B-B’以配置于比线A-A’靠铅垂下方的方式设置。进一步地,与这样的配置一起,作为捕获网310,使用黑色的网,通过捕获网310吸收光,极力抑制光向捕虫器100的下方侧的作物的泄漏。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作物侧的照度能够设为1lux以下。
这样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除了在第一实施方式说明的效果,还可以有效地用于容易受到捕虫器100的夜间点灯的影响的菊、草莓这样的作物。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概要的图。第三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作为光源,除了光源200,还在悬垂线110的途中配置有辅助光源220。
辅助光源220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光源200种类不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光源200使用对荧光灯实施了预定的塗膜的光源。另一方面,辅助光源220使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元件。
辅助光源220例如优选配置于悬垂线110的途中,但配置这样的辅助光源220的形态不限于此。辅助光源220使用多个LED元件223。一般而言,从LED元件223射出的光具有指向性。若具有指向性,则无法进行有效的害虫的引诱,因此设有透明的光扩散树脂23作为用于扩散从LED元件223射出的光的光扩散单元。本发明中可以使用的光扩散单元不限于透明树脂,也能够使用玻璃等导光材料。
第三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含有的辅助光源220如上述地由LED元件223构成。本发明的光源200的辅助光源220使用的LED元件223优选使用放射波长在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的元件。
如上述地,根据由放射波长在545nm附近、及575nm附近两处具有局部的放射峰值的光源200和放射波长在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的辅助光源220构成的光源,能够更有效地引诱粉虱类、蓟马类、蚜虫类(有翅)、农杆菌类、苍蝇类。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中,捕获网310由第一捕获网330和包围该第一捕获网330的外周的第二捕获网340构成。能够对本发明的捕虫器100的全部实施方式应用这样构成捕获网310的方式。第一捕获网330的网眼优选与第二捕获网340的网眼相同。
在本发明的捕虫器100中,在虫不活跃地飞翔的温度条件(15℃~20℃)以下不工作。为了使在捕虫器100工作时用捕获网310捕获到的虫不会在捕虫器100非工作时逃出,捕获网310的上方优选采用通过第一捕获网330和第二捕获网340成为二重构造的所谓返回构造。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源200含有的辅助光源220的效果进行了验证,因此对其进行说明。图7是说明用于验证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辅助光源220的效果的结构的图。
图7所示的验证中,通过模拟辅助光源220的各种波长的LED元件调查温室粉虱的引诱效果。
在平板固定12个LED元件223,在其之上安装吹送粘结喷剂的透明的包裹件。调查被LED元件223引诱并被该包裹件粘结捕获的温室粉虱的捕虫数。
在相距LED元件223为3m的距离且上方1m的部位设置进入200只温室粉虱的成虫的容器。在该容器的一面配置有能够使虫自由出入的网状物材。温室粉虱使用预先饲养的温室粉虱。
该一面朝向光源侧,温室粉虱能够仅从光源侧飞翔。
从光源侧飞来的温室粉虱被上述的粘结喷剂形成的粘结材捕获。调查从设置上述的容器及光源起四个小时后的捕虫数。实验在25℃的暗室进行。表2表示该结果。
[表2]
Figure BDA0003070698250000111
如表2所示,在辅助光源220的峰值波长为565nm时,捕虫数最高。将此时的捕虫数设为1进行标准化。
作为本发明的辅助光源220,如表2的结果所示地,使用辅助光源220的峰值波长为565nm的光源时为最佳的实施方式。
此外,在本说明书的说明中,例如在将辅助光源220的峰值波长精确地提及为565nm的情况下,包括该波长的±15nm左右的任一个。即,根据表2,也能够换言之为,作为辅助光源220,在放射波长在565nm附近(565nm±15nm)具有最大放射峰值时,捕虫数最高。本说明书中,如上述地,将波长的范围固定在指定的波长及该波长的±15nm的范围,这样划定范围规定波长的理由是,即使是相同种类的虫,根据地域等也具有多样性,针对光源的波长的捕虫效果例如产生地域差。
另外,根据表2,作为本发明的辅助光源220,在使用了辅助光源220的峰值波长为525nm~612nm的光源时也能够期待充分的捕虫效果。
另外,表2所示的数据也能够用于设计作为在本发明中主要使用的光源的光源200时,光源200也优选使用峰值波长为525nm~612nm的光源。
以上,本发明的光源200、及使用了这样的光源200的捕虫器100通过450nm以上的长波长域的光有效地引诱、捕获粉虱类、蓟马类、蚜虫类(有翅)、农杆菌类、苍蝇类等对象害虫。
而且,根据这样的本发明的光源200、及使用了这样的光源200的捕虫器100,通过有效地引诱对象害虫,能够提高对象害虫的捕获、驱除概率,使农作物的生产量增大。
第三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除了放射波长在545nm附近及575nm附近两处具有局部的放射峰值的光源200,还使用放射波长在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的辅助光源220,从而更有效地引诱粉虱类、蓟马类、蚜虫类(有翅)、农杆菌类、苍蝇类等对象害虫,由此能够提高对象害虫的捕获、驱除概率,使农作物的生产量进一步增大。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至此之前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光源200使用了对荧光灯实施了预定的塗膜的光源。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中,取代具有这样的塗膜的荧光灯,采用了使用LED元件的光源200。能够将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使用的光源200取代为使用了以下说明的LED元件的光源200。
以下,对使用了这样的LED元件的光源200进行说明。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使用的光源200的结构的图。另外,图9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光源200的光谱特性图。
第四实施方式的光源200具有环状的环状基材400、配置于该环状基材400的外周缘的多个LED元件410以及以包围环状基材400和多个LED元件410的方式设置的光扩散树脂430。光扩散树脂430是分散、扩散由LED元件410照射的具有指向性的光的大致透明的光扩散单元。作为这样的光扩散单元,也能够取代光扩散树脂430使用玻璃材料等。
多个LED元件410至少包括放射波长在54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的LED元件以及在57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的LED元件这两种LED元件。此外,本发明附带说了作为LED元件410,也可以使用在560nm附近或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的一种LED元件。
图9表示由上述那样的两种LED元件构成的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光源200的光谱特性,作为整个光源200,在545nm附近及575nm附近具有局部的峰值。另外,在图9中形成为,在将整个光源200的545nm附近的放射强度设为A,将575nm附近的放射强度设为B时,以比率A/B具有0.7<A/B<1.7的关系的方式配置两种LED元件。
如第四实施方式所示地,也可以通过使用了一种或两种以上的LED元件的光源200代替在白色的荧光灯实施了塗膜的光源(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源)。根据使用了第四实施方式的光源200的捕虫器100,可以一边利用低耗电、长寿命的光源200,一边得到之前的效果。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之前说明的实施方式中,作为主要的光源,使用放射波长在545nm附近以及575nm附近两处具有局部的放射峰值的光源。取代使用在这样的两处具有局部的放射峰值的光源,在第五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中使用的光源200使用放射波长为545nm附近、及575nm附近(或585nm附近)的平均的放射波长、即在560nm附近或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的光源。
更详细而言,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光源200的放射波长在450nm以上的长波长域且在560nm附近或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使用的光源200的光谱特性图。作为放射具有这样的光谱特性的光的光源,能够列举LED元件。另一方面,放射具有在560nm附近(或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的这样的光谱特性的光的荧光灯可以通过适当地选择涂布于荧光灯的管内壁的荧光体来实现。
通过使用这样的在560nm(或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光源200,也可能构成本发明的捕虫器100,通过这样的捕虫器100,也能够得到之前的效果。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6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中,使用放射波长在545nm附近、及575nm附近两处具有局部的放射峰值的主要的光源200和放射波长在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的辅助光源220这两个光源。
另一方面,作为在第六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使用的光源200,使用放射波长在545nm附近、565nm附近以及575nm附近三处具有局部的放射峰值的光源。
图11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使用的光源200的光谱特性图。显示这样的光谱特性的光源200能够组合放射波长在54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的LED元件、放射波长在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的LED元件、以及在57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的LED元件三种LED元件而构成。
更详细而言,在第六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光源200为在放射波长为500nm附近至650nm附近具有三个局部的放射峰值的光源。进一步地,三个局部的放射峰值位于545nm附近、565nm附近以及575nm附近,在将545nm附近的放射强度设为A、将575nm附近的放射强度设为B时,比率A/B具有0.7<A/B<1.7的关系。
作为第六实施方式的光源200,更优选具有1.0<A/B<1.5的关系。进一步地,作为第六实施方式的光源200,进一步更优选具有1.1<A/B<1.4的关系。
根据以上那样的使用了放射波长在545nm附近、565nm附近、以及575nm附近三处具有局部的放射峰值的光源200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具有能够更有效地引诱粉虱类、蓟马类、蚜虫类(有翅)、农杆菌类、苍蝇类这样的效果。另外,根据这样的捕虫器100,能够一边利用低耗电、长寿命的光源200,一边得到之前的效果。
此外,作为第六实施方式的光源200,通过组合三种LED元件构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这样的光源也能够通过荧光灯单体、实施了塗膜的荧光灯实现。
以上,本发明的捕虫器通过450nm以上的长波长域的光源、更详细而言,在450nm以上的长波长域且在560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的光源引诱、捕获粉虱类、蓟马类、蚜虫类(有翅)、农杆菌类、苍蝇类等对象害虫。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捕虫器具备具有在芒塞尔颜色体系中色相为10YR~10Y的范围内的同系色的塗膜的研钵状反射部,通过与光源的协同效应,有效地引诱对象害虫,由此能够提高对象害虫的捕获、驱除概率,使农作物的生产量增大。
以下,对本发明使用的光源200进行总结。图12是本发明的捕虫器100使用的光源200及辅助光源220的光谱特性的示意图。
图12(A)至图12(E)示出了光源200优选的光谱特性,图12(F)示出了辅助光源220优选的光谱特性。
光源200的图12(A)至图12(E)所示的光谱特性能够通过荧光灯和LED元件双方实现。另一方面,辅助光源220的图12(F)所示的光谱特性基本上通过LED元件实现。
图12(A)是在450nm以上的长波长域且560nm(或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的光谱特性。使虫产生有效的趋光性的光基本上在560nm(或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
图12(B)是在545nm附近、及575nm附近(或585nm附近)两处具有局部的放射峰值的光谱特性的模型。本模型的情况下,作为峰值的545nm与575nm(或585nm)的算术平均为560nm(或565nm),这样的模型的光谱特性也使虫产生有效的趋光性。
图12(C)是在波长α[nm]附近、及波长β[nm]附近两处具有局部的放射峰值的光谱特性的模型。其中,选择满足(α+β)/2=560(或565)的α、β。在该模式下,两个峰值波长(α、β)的平均值为560nm(或565nm)。
图12(D)是在545nm附近、560nm附近(或565nm附近)、以及575nm附近(或585nm附近)三处具有局部的放射峰值的光谱特性的模型。三个峰值中的两侧的峰值波长的平均值为560nm(或565nm)。
图12(E)是在波长α[nm]附近、560nm附近(或565nm附近)以及波长β[nm]附近三处具有局部的放射峰值的光谱特性。其中,选择满足(α+β)/2=560(或565)的α、β。在该模型下,两个峰值波长(α、β)的平均值为560nm(或565nm)。
图12(F)是在560nm(或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的光谱特性。作为辅助光源220的光谱特性,在560nm(或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对于使虫产生有效的趋光性是重要的。
生产上的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为了在农场中减少害虫对耕作物的虫害而将其引诱并驱除的捕虫器。在这样的捕虫器中,以往使用引诱夜行性昆虫的蓝色荧光灯等作为光源,对象害虫的引诱效率未必良好,捕获、驱除的概率降低,发生大的捕虫遗漏。与之相对,在本发明中,利用450nm以上的长波长域的光源、更具体而言,在560nm附近或566n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的光源引诱、捕获粉虱类、蓟马类、蚜虫类(有翅)、农杆菌类、苍蝇类等对象害虫。而且,本发明的捕虫器具备具有在芒塞尔颜色体系中色相为10YR~10Y的范围内的同系色的塗膜的研钵状反射部。这样,本发明通过光源与塗膜的协同效应,有效地引诱对象害虫,从而能够提高对象害虫的捕获、驱除概率,使农作物的生产量增大,生产上的利用性非常大。
符号说明
100—捕虫器,110—悬垂线,140—网状物,145—孔部,150—圆锥状部,151—固定夹具,160—研钵状反射部,170—圆筒部,190—风扇,200—光源,220—辅助光源,223—LED元件,230—光扩散树脂(光扩散单元),310—捕获网,330—第一捕获网,340—第二捕获网,400—环状基材,410—LED元件,430—光扩散树脂(光扩散单元)。

Claims (16)

1.一种捕虫器,其包括:
光源,其针对粉虱类、蓟马类、蚜虫类、苍蝇类的虫放射产生趋光性的光,其中蚜虫类有翅;
研钵状反射部,其配置于上述光源的铅垂下方,且将从上述光源发出的光向铅垂上方反射;
圆筒部,其配置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的铅垂下方,且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延伸;
风扇,其产生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向上述圆筒部内吸引的气流;以及
网,其配置于上述风扇的铅垂下方,捕获虫,
上述捕虫器的特征在于,
上述光源的放射波长在545nm附近、及575nm附近具有两个局部的放射峰值,
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具有在芒塞尔颜色体系中色相为10YR~10Y的范围内的同系色的塗膜,
在将上述光源的545nm附近的放射强度设为A,并将575nm附近的放射强度设为B时,比率A/B具有0.7<A/B<1.7的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虫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源由实施了塗膜的荧光灯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虫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源由LED元件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捕虫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研钵状反射部的虫的吸引空间配置有网眼大小不足5mm的网状物。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捕虫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放射波长在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的辅助光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捕虫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放射波长在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的辅助光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捕虫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辅助光源由LED元件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捕虫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辅助光源由LED元件构成。
9.一种捕虫器,其包括:
光源,其针对粉虱类、蓟马类、蚜虫类、苍蝇类的虫放射产生趋光性的光,其中蚜虫类有翅;
研钵状反射部,其配置于上述光源的铅垂下方,且将从上述光源发出的光向铅垂上方反射;
圆筒部,其配置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的铅垂下方,且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延伸;
风扇,其产生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向上述圆筒部内吸引的气流;以及
网,其配置于上述风扇的铅垂下方,捕获虫,
上述捕虫器的特征在于,
上述光源的放射波长在545nm附近、565nm附近以及575nm附近具有三个局部的放射峰值,
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具有在芒塞尔颜色体系中色相为10YR~10Y的范围内的同系色的塗膜,
在将上述光源的545nm附近的放射强度设为A,且将575nm附近的放射强度设为B时,比率A/B具有0.7<A/B<1.7的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捕虫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源由实施了塗膜的荧光灯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捕虫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源由LED元件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捕虫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研钵状反射部的虫的吸引空间配置有网眼大小不足5mm的网状物。
13.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捕虫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放射波长在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的辅助光源。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捕虫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放射波长在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的辅助光源。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捕虫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辅助光源由LED元件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捕虫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辅助光源由LED元件构成。
CN201980075874.4A 2018-12-07 2019-05-22 捕虫器 Active CN1130561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9608 2018-12-07
JP2018229608A JP6785284B2 (ja) 2018-12-07 2018-12-07 捕虫器
PCT/JP2019/020202 WO2020115927A1 (ja) 2018-12-07 2019-05-22 捕虫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56192A CN113056192A (zh) 2021-06-29
CN113056192B true CN113056192B (zh) 2023-03-17

Family

ID=70975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5874.4A Active CN113056192B (zh) 2018-12-07 2019-05-22 捕虫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3892094A4 (zh)
JP (1) JP6785284B2 (zh)
KR (1) KR102457324B1 (zh)
CN (1) CN113056192B (zh)
TW (1) TWI789530B (zh)
WO (1) WO20201159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24460B1 (ko) 2020-08-25 2023-04-21 김민정 해충몰이 망텐트
US20220132824A1 (en) * 2020-10-30 2022-05-05 19 Thrasio Nineteen, Inc. Insect capture device
CN112790174B (zh) * 2021-02-07 2022-04-15 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一种定时蚊虫采集装置
WO2022201495A1 (ja) 2021-03-26 2022-09-29 株式会社光バイオ 捕虫器
KR102353666B1 (ko) 2021-05-18 2022-01-20 이다애 포충기구 및 포충기구를 구비한 포충장치
KR20230069371A (ko) 2021-11-12 2023-05-19 이다애 포충기구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98925B2 (ja) * 1989-03-17 1998-01-1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クワシロカイガラムシの雄成虫の誘引方法
JP2000000049A (ja) 1998-06-15 2000-01-07 Nitto Denko Corp 害虫捕獲衛生環境維持装置
JP2001258454A (ja) * 2000-03-17 2001-09-25 N Bii T Kk 昆虫の行動抑制光源からなる防虫器
JP2005046018A (ja) * 2003-07-30 2005-02-24 Yanmar Co Ltd 飛来害虫防除システム
JP2005229997A (ja) * 2004-02-23 2005-09-02 N Bii T Kk 終日点灯型光防虫器
JP2006180855A (ja) * 2004-12-25 2006-07-13 N Bii T Kk 光を用いた移動式昆虫捕獲器
JP4009658B1 (ja) * 2006-12-20 2007-11-21 カモ井加工紙株式会社 捕虫方法
JP6082228B2 (ja) * 2012-10-25 2017-02-15 株式会社 光バイオ 捕虫器
WO2016203787A1 (ja) * 2015-06-18 2016-12-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
KR102536680B1 (ko) * 2016-07-04 2023-05-26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포충기
JP6579660B2 (ja) * 2016-12-29 2019-09-25 みのる産業株式会社 捕虫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92094A4 (en) 2022-08-31
TWI789530B (zh) 2023-01-11
TW202021463A (zh) 2020-06-16
JP2020089327A (ja) 2020-06-11
KR20200070224A (ko) 2020-06-17
EP3892094A1 (en) 2021-10-13
KR102457324B1 (ko) 2022-10-21
JP6785284B2 (ja) 2020-11-18
CN113056192A (zh) 2021-06-29
WO2020115927A1 (ja) 2020-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56192B (zh) 捕虫器
US8844192B2 (en) Insect pest-controlling apparatus
CN111386040A (zh) 昆虫捕捉器
CN1659960A (zh) 昼夜照明型光防虫器
JP6082228B2 (ja) 捕虫器
GB2583338A (en) An insect trap
JP2014083006A (ja) 捕虫器
US20100088948A1 (en) Device for catching phototaxis flying insects
JP2006180855A (ja) 光を用いた移動式昆虫捕獲器
WO2020225944A1 (ja) 捕虫器
JP2014083005A (ja) 捕虫器
US11968971B2 (en) Trapping method,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trapping device for adult moths belonging to indoor Phycitinae subfamily
JP7340260B2 (ja) 捕虫器
WO2022201495A1 (ja) 捕虫器
JP7109073B2 (ja) 捕虫装置及び当該捕虫装置を用いた捕虫方法
JP2010193754A (ja) 害虫防除装置
KR102580341B1 (ko) 써라운드 포충 장치
KR20170003859A (ko) 자외선 광원 및 이를 이용한 포충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