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55873A - 设备间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设备间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55873A
CN113055873A CN202110264973.6A CN202110264973A CN113055873A CN 113055873 A CN113055873 A CN 113055873A CN 202110264973 A CN202110264973 A CN 202110264973A CN 113055873 A CN113055873 A CN 1130558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ultra
electronic equipment
electronic device
mobile 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6497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55873B (zh
Inventor
朱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6497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558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55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58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558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58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29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protocols designed for non-contact record carriers such as RFIDs NFCs, e.g. ISO/IEC 14443 and 18092
    • G06K7/1030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protocols designed for non-contact record carriers such as RFIDs NFCs, e.g. ISO/IEC 14443 and 18092 ultra wide b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设备间的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包含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的配对广播信息且扫描预设范围内的超宽带标签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扫描所述配对广播信息中的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通过已建立的通信连接发送控制命令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所述控制命令用于请求获取扫描的超宽带标签信息;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返回的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从所述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识别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采用本方法能够实现设备间快速有效的识别。

Description

设备间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设备间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技术是一种无线载波通信技术,主要用于军用雷达、定位和低截获率、低侦测率的通信系统中。由于UWB技术具有数据传输速率高、抗多径干扰能力强、功耗低、成本低、穿透能力强、截获率低、与目前其他无线通信系统共享频谱等特点,UWB技术成为无线个人局域网通信技术的首选技术,各个厂商已经开始在电子设备中集成UWB功能。
然而,目前设备间的识别方式中,当需要使用UWB功能时,需要使用带有UWB的电子设备,而相关的电子设备厂商和功能协议并不统一,容易导致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之间无法识别。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间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实现设备间快速有效的识别。
一种设备间的识别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包含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的配对广播信息且扫描预设范围内的超宽带标签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扫描所述配对广播信息中的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通过已建立的通信连接发送控制命令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所述控制命令用于请求获取扫描的超宽带标签信息;
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返回的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
从所述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识别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
上述设备间的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在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包含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的配对广播信息且扫描预设范围内的超宽带标签的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扫描配对广播信息中的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通过已建立的通信连接发送控制命令至第二电子设备,控制命令用于请求获取扫描的超宽带标签信息。接收第二电子设备返回的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从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识别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由此使得,第一电子设备在第二电子设备的协助下识别了超带宽标签,并根据超带宽标签与目标设备之间的关联信息,快速准确的确定目标设备,即使在电子设备厂商和功能协议并不统一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设备间的有效识别,准确识别用户想要控制的目标设备,解决了不同厂商设备间无法进行识别的问题,为用户带来了便捷。
一种设备间的识别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供电的情况下,发送包含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的配对广播信息,以及扫描预设范围内的超宽带标签;
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配对广播信息发送的配对请求,根据所述配对请求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通过已建立的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命令;
根据所述控制命令将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以指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从所述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识别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
上述设备间的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在第一电子设备对第二电子设备供电的情况下,发送包含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的配对广播信息,以及扫描预设范围内的超宽带标签。接收第一电子设备根据配对广播信息发送的配对请求,根据配对请求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通过已建立的通信连接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命令,根据控制命令将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以指示第一电子设备从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识别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由此使得,第一电子设备在第二电子设备的协助下识别了超带宽标签,并根据超带宽标签与目标设备之间的关联信息,快速准确的确定目标设备,即使在电子设备厂商和功能协议并不统一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设备间的有效识别,准确识别用户想要控制的目标设备,解决了不同厂商设备间无法进行识别的问题,为用户带来了便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设备间的识别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设备间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扫描配对广播信息中的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步骤的流程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手机终端与UWB手机壳进行绑定的界面显示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将选定的物联网设备信息与超宽带标签进行关联步骤的流程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超宽带标签与物联网设备进行绑定的界面显示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设备间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手机终端、UWB手机壳以及UWB TAG设备之间通信连接的时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设备间的识别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0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设备间的识别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客户端称为第二客户端,且类似地,可将第二客户端称为第一客户端。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两者都是客户端,但其不是同一客户端。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设备间的识别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应用环境包括第一电子设备102、第二电子设备104、超宽带标签106以及物联网设备108。第一电子设备102通过网络与第二电子设备104通过网络进行通信。第二电子设备104通过网络与超宽带标签106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在第二电子设备104发送包含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的配对广播信息且扫描预设范围内的超宽带标签的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102扫描配对广播信息中的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与第二电子设备104建立通信连接。第一电子设备102通过已建立的通信连接发送控制命令至第二电子设备104,控制命令用于请求获取扫描的超宽带标签信息。第一电子设备102接收第二电子设备104返回的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第一电子设备102从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识别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即为超宽带标签106对应的信息。其中,第一电子设备102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第二电子设备104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具有超带宽模块的佩戴壳,可佩戴在第一电子设备102上。超宽带标签106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软件狗(SoftwareDongle)、蓝牙适配器、无线发射器等硬件,超宽带标签106可以外挂或者贴附在物联网设备108上。物联网设备108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智能家居设备,包括空调、风扇、扫地机器人、电视机以及台灯等。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设备间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的设备间的识别方法,以运行于图1中的第一电子设备上为例进行描述。如图2所示,设备间的识别方法包括步骤202至步骤208。
步骤202,在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包含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的配对广播信息且扫描预设范围内的超宽带标签的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扫描配对广播信息中的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超宽带(UWB,Ultra Wide Band)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线通信技术。超宽带技术解决了困扰传统无线技术多年的有关传播方面的重大难题,它具有对信道衰落不敏感、发射信号功率谱密度低、低截获能力、系统复杂度低、能提供数厘米的定位精度等优点。超宽带技术为无线局域网LAN和个人局域网PAN的接口卡和接入技术带来低功耗、高带宽并且相对简单的无线通信技术,UWB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能够进行空间感知,例如室内定位。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利用UWB技术可以拓展场景功能用于指向控制、追踪寻物以及室内导航等。其中,指向控制在智能家居控制场景中空间较大,借助于精准的空间感知力,可以提升对智能家居设备(物联网设备)的控制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具体的,在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包含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的配对广播信息且扫描预设范围内的超宽带标签的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扫描配对广播信息中的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其中,电子设备是指由集成电路、晶体管、电子管等电子元器件组成,应用电子技术(包括)软件发挥作用的设备,包括电子计算机以及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数控或程控系统等。例如,本申请中的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穿戴式设备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穿戴式设备可以为不同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设备。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不同功能的具有UWB功能的物件,该物件在使用时贴附在第一电子设备上。该物件可以为佩戴壳、贴片等形式,佩戴壳(贴片)中内置有UWB芯片以实现UWB功能。此外,佩戴壳还可以佩戴在第一电子设备上,例如,内置有UWB芯片的手机壳可以佩戴在手机上。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第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佩戴壳、贴片等形式,只要能够实现贴附在第一电子设备上,对其形式不做限定。
其中,在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包含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的配对广播信息且扫描预设范围内的超宽带标签的情况下,即第二电子设备处于正常工作模式的情况下。用户可以将第二电子设备佩戴或者贴附在第一电子设备上,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响应于用户的触发操作,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供电,以使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包含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的配对广播信息且扫描预设范围内的超宽带标签。此外,第二电子设备也可以自身供电或者借助其他设备对其进行供电,以使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包含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的配对广播信息且扫描预设范围内的超宽带标签信息。其中,触发操作是指用户进行的操作,可以触发移动终端中的触发事件即屏幕输入事件(Input事件)。触发事件可以包括单击事件(click事件)、触摸事件(touch类事件)、触碰事件(tap类事件)、滑动事件(swipe类事件)等,也就是用户可以对第一电子设备进行不同的触发操作,例如点击操作、滑动操作、长按操作以及摇一摇等触发操作。供电是指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上电操作。设备标识信息用于识别唯一的设备。配对广播信息是指按照预设的协议,设备周期性的发送广播中的报文信息。例如,设备每次广播时,可以在不同广播信道上发送相同的报文,这些报文被称为一个广播事件。超宽带标签是指内置有UWB芯片的可以外挂或者贴附在物联网设备上使用的硬件,可以包括软件狗(Software Dongle)、蓝牙适配器、无线发射器等。
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的第一触发操作,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供电,或者第二电子设备也可以自身供电,以使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包含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的配对广播信息且扫描预设范围内的超宽带标签之后,即在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包含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的配对广播信息且扫描预设范围内的超宽带标签的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扫描配对广播信息中的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其中,设备标识信息用于标识唯一的设备。本申请中的标识信息用于识别设备间的身份认证信息,例如,标识信息可以为字符串、二进制字段或者自定义的标识信息。终端根据特定的标识信息,判断是否建立通信连接,即终端按照预设协议或者规则,当扫描到的标识信息符合预设规则或者匹配条件时,则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的设备建立通信连接。设备间建立通信连接之后,所有的数据通信都是在连接事件(Connection Events)中进行的。
例如,以手机终端识别超宽带标签为例进行说明。假设第一电子设备为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为手机终端,第二电子设备为手机佩戴壳,当用户触发对手机佩戴壳的供电操作时,则手机终端扫描配对广播信息中的手机佩戴壳标识信息,与手机佩戴壳建立通信连接。同时,手机佩戴壳还可以根据UWB协议,扫描预设范围内的超宽带标签信息。其中,蓝牙配对广播信息即采用蓝牙无线连接的方式,蓝牙是指蓝牙低能耗(Bluetooth Low Energy,BLE)技术。
具体的,当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终端,第二电子设备为手机佩戴壳A时,手机佩戴壳A可以发送包含手机佩戴壳A标识信息的蓝牙配对广播信息,进入广播状态。手机终端可以通过实时扫描进入扫描状态,即手机终端主动寻找正在广播的蓝牙设备,并根据广播信息中的手机佩戴壳A的标识信息与手机终端本地记录的标识信息进行匹配。若手机终端本地中记录了手机佩戴壳A的标识信息,表明手机终端与该手机佩戴壳A具有关联关系或者绑定关系,则手机终端可以根据扫描到的配对广播信息中的手机佩戴壳A的标识信息,与该手机佩戴壳A建立通信连接。若本地中未记录手机佩戴壳A的标识信息,表明手机终端与该手机佩戴壳A不具有绑定关系或者不具有关联关系,则手机终端可以将扫描到的配对广播信息中的该手机佩戴壳A的标识信息与手机终端对应的标识信息进行绑定,在绑定成功后与该手机佩戴壳A建立通信连接,并将该手机佩戴壳A的标识信息存储在手机终端的本地存储中。其中,标识信息为手机佩戴壳A的唯一硬件标识,通信连接可以采用蓝牙无线连接的方式,本申请中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例如wifi的P2P连接方式等。其中,手机佩戴壳A可以为UWB手机壳,则UWB手机壳发送的BLE广播中携带有特定的设备识别码,表明当前设备类型为UWB手机壳。手机终端针对此识别码进行解析过滤,在连接过程中,可以只关注UWB手机壳设备。
步骤204,通过已建立的通信连接发送控制命令至第二电子设备,控制命令用于请求获取扫描的超宽带标签信息。
第一电子设备扫描配对广播信息中的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之后,第一电子设备通过已建立的通信连接发送控制命令至第二电子设备,控制命令用于请求获取扫描的超宽带标签信息。其中,在第二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即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根据UWB协议,实时扫描预设范围内的超宽带标签的情况下,当用户想要触发定位识别物联网设备时,用户的触发操作可以为指向操作,该指向操作所对应的角度信息需要满足预设的角度阈值条件,例如,角度阈值条件为使得超宽带标签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角度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比如该指向操作使得超宽带标签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角度在正负30度范围内。例如,用户将佩戴有手机佩戴壳的手机终端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正负30度)指向某个物联网设备时,则手机终端可以自动通过已建立的通信连接发送控制命令至佩戴壳,控制命令用于请求获取扫描的超宽带标签信息,以识别出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
步骤206,接收第二电子设备返回的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
第一电子设备通过已建立的通信连接发送控制命令至第二电子设备之后,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第二电子设备返回的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其中,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是指第二电子设备扫描到的预设距离范围内的多个超宽带标签信息。
具体的,以第二电子设备为UWB手机壳为例进行说明。假设用户将佩戴有UWB手机壳的手机终端以预设角度范围内指向某个物联网设备时,则手机终端可以通过已建立的通信连接自动发送控制命令至UWB手机壳,当UWB手机壳接收到手机终端发送的控制命令时,UWB手机壳将扫描到的预设范围内的超宽带标签信息返回至手机终端。其中,UWB手机壳是根据预设的UWB协议,扫描环境中预设范围内的所有超宽带标签信息。
步骤208,从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识别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
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第二电子设备返回的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之后,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从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识别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其中,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包含贴附有候选超宽带标签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的距离信息、角度信息等。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根据UWB协议,计算得到环境中预设范围内的所有贴附有候选超宽带标签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的距离信息、角度信息等。角度信息是指佩戴有UWB手机壳的手机终端与不同的贴附有超宽带标签的物联网设备之间的角度信息。例如,角度信息可以为第一电子设备的水平方向与贴附有超宽带标签的物联网设备水平方向之间的偏移角度。
具体的,以手机终端识别超宽带标签为例进行说明。假设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终端,第二电子设备为UWB手机壳时,假设用户将佩戴有UWB手机壳的手机终端以预设角度范围内指向某个目标物联网设备(该物联网设备上贴附有超宽带标签)时,即当用户触发定位识别物联网设备的操作时,则手机终端可以通过已建立的通信连接自动发送控制命令至UWB手机壳,当UWB手机壳接收到手机终端发送的控制命令时,UWB手机壳将根据预设的UWB协议,扫描到的预设范围内的超宽带标签信息返回至手机终端,手机终端接收到UWB手机壳返回的超宽带标签信息之后,手机终端可以根据多个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的角度信息,从多个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识别出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即手机终端识别出用户将佩戴有UWB手机壳的手机终端指向的某个贴附有目标超宽带标签的目标物联网设备。
进一步的,手机终端从多个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识别出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之后,手机终端可以自动向与该识别出的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具有关联关系的目标物联网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即手机终端识别出贴附有该目标超宽带标签的目标物联网设备,该控制指令用于控制目标物联网设备。例如,用户将佩戴有UWB手机壳的手机终端以预设角度范围内指向贴附有目标超宽带标签的空调A时,可以快速调起空调A的控制界面。假设用户将佩戴有UWB手机壳的手机终端以预设角度范围内指向贴附有目标超宽带标签的空调A时,手机终端接收到UWB手机壳返回的超宽带标签信息为TAG 1的角度信息为40度、TAG2的角度信息为29度以及TAG3的角度信息为60度,则手机终端根据预设的角度信息(角度阈值为正负30度范围内),从多个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识别出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即手机终端从TAG1、TAG 2以及TAG 3中识别出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为TAG 2,TAG 2与空调A具有关联关系,TAG 2可以贴附在空调A上,则手机终端可以自动向贴附有TAG 2的空调A发送控制指令,并在手机终端的显示界面中显示空调A对应的控制界面。此外,手机终端还可以在调起的空调A的控制界面中,通过网络向识别出的该目标物联网设备即空调A发送自定义的控制命令,以切换空调A的工作模式。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超宽带标签只是贴附在物联网设备上,起到定位识别的作用,目标超宽带标签与物联网设备没有建立任何通信连接,并不是通过超宽带标签实现对物联网设备的控制的。
另外,若手机终端根据预设角度阈值,从多个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的角度信息中识别出多个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时,则手机终端可以根据预设的识别规则,进一步从多个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中选定符合识别规则的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例如,预设角度阈值为正负30度范围内,手机终端接收到UWB手机壳返回的超宽带标签信息为TAG 1的角度信息为20度、TAG2的角度信息为29度以及TAG3的角度信息为60度,则手机终端根据预设角度阈值(角度阈值为正负30度范围内),从TAG 1、TAG 2以及TAG 3中识别出两个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即手机终端识别出TAG 1和TAG 2均符合预设角度阈值条件,则手机终端可以进一步根据预设识别规则,假设识别规则为符合角度阈值的最小角度信息,则手机终端可以根据该识别规则从TAG 1和TAG 2中,选定最小角度信息的TAG 1作为最终的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识别规则不限于识别符合角度阈值条件的最小角度信息,还可以为根据扫描的超宽带标签信息的时间先后顺序,或者可以将识别出的多个贴附有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的物联网设备的控制界面均显示在屏幕中等,识别规则可以由用户自定义进行设置。
传统的设备间的识别方式中,不同厂商在手机中集成UWB功能,即手机内部集成了UWB硬件,UWB硬件在本机使用时,需要发现对端设备,而约定的协议字段已经被定义好,不可能随意更改,由于市场上手机厂商和功能协议并不统一,因此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用户,无法满足不同用户之间基于UWB技术的交互,导致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识别。
而本实施例中的设备间的识别方法,在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包含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的配对广播信息且扫描预设范围内的超宽带标签的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扫描配对广播信息中的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通过已建立的通信连接发送控制命令至第二电子设备,控制命令用于请求获取扫描的超宽带标签信息。接收第二电子设备返回的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从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识别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由此使得,第一电子设备在第二电子设备的协助下识别了超带宽标签,并根据超带宽标签与目标设备之间的关联信息,快速准确的确定目标设备,即使在电子设备厂商和功能协议并不统一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设备间的有效识别,准确识别用户想要控制的目标设备,解决了不同厂商设备间无法进行识别的问题,为用户带来了便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扫描配对广播信息中的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供电的步骤,具体包括:
响应于用户的第一触发操作,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供电,以使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包含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的配对广播信息且扫描预设范围内的超宽带标签。
用户可以将第二电子设备佩戴或者贴附在第一电子设备上,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的第一触发操作,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供电,以使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包含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的配对广播信息且扫描预设范围内的超宽带标签。例如,以手机终端识别超宽带标签为例进行说明。假设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终端,第二电子设备为手机佩戴壳,当用户触发对手机佩戴壳的供电操作时,则手机终端可以响应于用户的触发操作,手机终端对手机佩戴壳进行供电。其中,用户的第一触发操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敲击操作、点击操作、长按操作以及摇一摇操作等。用户可通过双击已戴上佩戴壳的手机来触发手机终端对手机佩戴壳进行供电,即手机终端响应于用户的双击操作,对手机佩戴壳进行无线供电,支持手机佩戴壳的UWB模块正常工作。手机终端对手机佩戴壳进行供电之后,使得手机佩戴壳能够进入UWB模块的正常工作状态,手机佩戴壳可以发送包含自身设备标识信息的蓝牙配对广播信息,也可以根据UWB协议,扫描预设范围内的超宽带标签。由此使得,通过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供电,使得第二电子设备能够进入UWB模块的正常工作状态,能够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快速有效的通信连接,同时也能够实时扫描预设范围内的超宽带标签。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检测到供电时长达到时长阈值的情况下,停止对第二电子设备供电。以手机终端识别超宽带标签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终端,第二电子设备为UWB手机壳,当用户触发对UWB手机壳的供电操作时,手机终端通过打开无线充电功能,给UWB手机壳供电以支持UWB模块工作并启动蓝牙模块发送BLE广播,以便被手机终端发现进行配对连接。同时,UWB手机壳还可以根据UWB协议,实时扫描预设范围内的超宽带标签。其中,用户触发定位识别操作的方式可以为用户通过双击戴上UWB手机壳的手机来触发。该交互方式可自定义设置,即触发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双击戴上UWB手机壳的手机的方式,还可以为其他触发方式。进一步的,手机终端在检测到供电时长达到时长阈值的情况下,停止对UWB手机壳供电。其中,用户可以在设置界面中预先设置供电时长阈值,例如设置为10秒,则当手机终端在检测到供电时长达到时长阈值10秒的情况下,停止对UWB手机壳供电。一般情况下,UWB手机壳在上电以后,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而为了防止没有及时关闭无线反冲功能,则手机终端会一直给UWB手机壳供电,导致手机终端的功耗浪费。若两台带有UWB手机壳的设备同时工作,并且靠的很近,可能会被对方的手机终端发现自己的UWB手机壳,进行信号干扰,导致设备识别超时的增加。通过设置时长阈值,仅让UWB手机壳工作极短的时间,可在时间上尽量避免使用时段的配对信号干扰。由此使得,通过设置时长阈值的方式,防止UWB手机壳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干扰其他用户进行相同场景的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扫描配对广播信息中的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步骤,包括:
步骤302,获取配对广播信息中的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
步骤304,在本地存储中查找到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则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步骤306,在本地存储中未查找到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则将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与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进行绑定,在绑定成功后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并将第二电子设备标识存储在本地存储中。
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的第一触发操作,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供电,以使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包含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的配对广播信息且扫描预设范围内的超宽带标签之后,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扫描配对广播信息中的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具体的,第一电子设备可以获取配对广播信息中的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并查询本地中记录的绑定信息。若第一电子设备在本地存储中查找到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则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若第一电子设备在本地存储中未查找到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则将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与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进行绑定,在绑定成功后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并将第二电子设备标识存储在本地存储中。此外,以第二电子设备为UWB手机壳为例进行说明。用户可以预先设置手机终端与UWB手机壳建立通信连接时的连接规则,例如在首次绑定UWB手机壳时,在本地存储该UWB手机壳的唯一硬件标识。若本地已经绑定UWB手机壳,则只连接该硬件标识的UWB手机壳,避免了两个同时工作的UWB手机壳同时被发现,而无法区分用户想要连接哪一个UWB手机壳。若第一电子设备查询本地中记录的绑定信息为另一个UWB手机壳时,则第一电子设备返回未扫描到已绑定的UWB手机壳的提示消息。
以手机终端识别超宽带标签为例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为手机终端与UWB手机壳进行绑定的界面显示图。当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终端,第二电子设备为UWB手机壳时,手机终端可以获取配对广播信息中的UWB手机壳标识信息,并查询本地中记录的绑定信息。若手机终端在本地存储中查找到UWB手机壳标识信息,则与UWB手机壳建立通信连接。若手机终端在本地存储中未查找到UWB手机壳标识信息,则将UWB手机壳标识与当前手机终端的设备标识进行绑定,在绑定成功后与UWB手机壳建立通信连接,并将UWB手机壳存储在本地存储中。此外,假设UWB手机壳的标识信息为008,手机终端在本地存储中查找到UWB手机壳标识信息为090,则手机终端返回未扫描到已绑定的UWB手机壳的提示消息显示在界面中。由此使得,通过UWB手机壳发送携带有特定的设备识别码的广播,表明当前设备类型为UWB手机壳。手机终端针对此识别码进行解析过滤,在连接过程中,只关注UWB手机壳设备,避免了其他设备的信息干扰,即通过将感设备类型信息作为标识信息,能够实现设备间的准确识别与配对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可支持随意更换手机壳,软件协议可按需进行更新或者下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中携带设备类型信息,获取配对广播信息中的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之后,该方法还包括确定第二电子设备为超宽带设备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根据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携带的设备类型信息确定第二电子设备为超宽带设备的情况下,执行在本地存储中查找到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的步骤。
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扫描配对广播信息中的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具体的,第一电子设备可以获取配对广播信息中的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中携带设备类型信息。第一电子设备获取配对广播信息中的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之后,第一电子设备在根据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携带的设备类型信息确定第二电子设备为超宽带设备的情况下,执行在本地存储中查找到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的步骤。
例如,以手机终端识别超宽带标签为例进行说明。当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终端,第二电子设备为UWB手机壳时,手机终端可以获取配对广播信息中的UWB手机壳的标识信息。假设手机终端获取到配对广播信息中的UWB手机壳的标识信息为UWB手机壳通过BLE协议传递过来的二进制字段。在该字段的某特定字节段中,表明该UWB手机壳的身份信息。该特定信息指定当前UWB设备的设备类型。例如,UWB手机壳和UWB标签使用相同格式的广播,但携带的设备类型信息不同。即手机终端扫描UWB手机壳时,为了避免其他BLE设备的信息干扰,需要从众多BLE设备中,过滤出设备类型信息为UWB手机壳的设备。其中,UWB手机壳通过BLE协议传递过来的二进制字段具体包含的信息如下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972082890000131
此外,在使用UWB手机壳时,可以支持增加自定义信息类型的方式,还可以增加用户主动绑定设备的交互逻辑,以提示用户与新的UWB手机壳建立绑定关系,绑定后在手机终端中保存UWB手机壳唯一蓝牙硬件特征码,在下一次使用时,仅与此特征码的UWB手机壳建立连接,保证连接的专一性。相应的也可以提供解绑操作,允许用户更换新的UWB手机壳。其中,蓝牙硬件特征码为UWB手机壳的蓝牙MAC地址。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拓展到任何支持BLE的拓展外设中,进行丰富的功能定制而不仅仅局限于UWB手机壳。
本实施例中,解决了手机终端设备中没有UWB芯片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用UWB手机壳进行通信,并且保证了UWB手机壳与手机终端关联的唯一性。用户可灵活进行绑定或者解绑UWB手机壳,降低了更换硬件的成本。同时,也能够帮助手机厂商在市场上快速部署UWB产品,并根据市场反馈来灵活调整产品策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为具有超带宽模块的物件,该物件在被使用时贴附在第一电子设备上。以手机终端识别超宽带标签为例进行说明。当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终端,第二电子设备为UWB手机壳时,UWB手机壳可佩戴在手机终端上。超宽带标签可外挂或者贴附在物联网设备(即IOT智能设备)上。IOT即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手机终端指向智能家居所形成的角度,即为UWB手机壳指向UWB标签设备(UWB TAG设备)的角度。由于手机终端没有测量角度的能力,该能力来源于佩戴在手机上的手机壳,从用户的使用方式角度,即佩戴着UWB手机壳的手机指向贴附着UWB标签的物联网设备。角度的确定来源于UWB协议,即可以将UWB手机壳的垂直正方向作为0角度,UWB设备与UWB手机壳之间的连线,与UWB手机壳正方向之间的夹角即为获取到的角度信息。通过该角度信息,手机终端可以判断UWB手机壳正方向与UWB设备之间的指向性。UWB手机壳与UWB TAG设备之间根据UWB的协议进行识别。角度,距离等信息通过UWB协议的规定,而ID信息即标识信息则是在UWB协议转递信息时,携带的设备识别码信息。手机终端与UWB手机壳之间可以采用蓝牙连接的方式,UWB手机壳通过BLE上报UWB数据给手机终端,UWB手机壳蓝牙上报数据格式如下:2Byte(TYPE:0xAA04)+2Byte(VALUE_Length)+UWB数据长度可变(VALUE)+2Byte(CRC)。其中,VALUE_Length包含VALUE和CRC结果总长度,即size of(VALUE+CRC),VALUE中包括2Byte(REAL_VALUE_TYPE)+2Byte(REAL_VALUE_Length)+可变长(REAL_VALUE…)。其中,UWB手机壳上报的UWB数据含义如下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2972082890000141
Figure BDA0002972082890000151
此外,UWB手机壳通过BLE上报UWB数据给手机终端时,可以按照预设的不同的工作模式上报数据。例如默认为UWB水平测角模式进行数据上报。UWB手机壳默认工作在Case模式(仅接收UWB事件:默认只有水平角信息),UWB标签设备(UWB TAG设备)默认工作在Dongle模式(仅发送UWB事件),UWB手机壳通过UWB扫描UWB TAG信息,手机终端通过BLE请求从UWB手机壳获取所有扫描得到的所有UWB TAG信息。由此使得,通过采用BLE连接的方式,使得手机终端与UWB手机壳建立连接传输数据,并通过逻辑与交互的优化,使得UWB手机壳在使用过程中,简化了与手机终端之间的配对操作,能够实现设备间快速有效的识别。
在一个实施例中,从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识别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的步骤,包括:
响应于用户的第二触发操作,将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的角度信息与预设角度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从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识别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第二触发操作为指向操作。
其中,角度信息为具有超带宽模块的物件与不同的超宽带标签之间的夹角信息,预设角度阈值可以为用户自定义设置的角度范围,例如,预设角度阈值为正负30度范围内。在第二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的第二触发操作,将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的角度信息与预设角度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从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识别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其中,第二触发操作为指向操作,指向操作的目的是用户为了对物联网设备进行指向识别或者指向控制。指向识别或者控制即手机终端以预设角度阈值范围内指向某一设备时,可以实现对该设备的快速识别和控制。例如,手机终端以预设角度阈值范围内指向空调,则手机终端可以从众多物联网设备中识别出该空调设备以及快速调起空调的控制界面;手机终端以预设角度阈值范围内指向扫地机器人,即可控制扫地机器人启动进行打扫。
具体的,以手机终端识别超宽带标签为例进行说明。当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终端,第二电子设备为UWB手机壳时,用户将佩戴有UWB手机壳的手机终端以预设角度阈值范围内指向某个贴附有UWB标签的物联网设备时,则手机终端可以通过已建立的通信连接自动获取UWB手机壳扫描到的所有的超宽带标签信息。即手机终端接收到UWB手机壳返回的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之后,手机终端可以将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的角度信息与预设角度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从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识别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角度信息为UWB手机壳与各个超宽带标签设备之间的夹角信息。例如,UWB手机壳作为第一设备,其内部有天线,且排布结构以手机终端竖屏正向方向作为0角度,第二设备为某个贴附有UWB标签的物联网设备,第二设备与该UWB手机壳直接连线与正方向的夹角为角度信息,连线长度为距离信息。若佩戴有UWB手机壳的手机终端,与当前空间内的UWB TAG之间的夹角满足产品定义的在某一角度范围内,例如正负15度,则判定用户正在用该佩戴有UWB手机壳的手机终端,指向了该UWB TAG设备,即手机终端可以根据角度信息识别出该贴附有UWB标签的UWBTAG设备。由此使得,解决了手机终端设备中没有UWB芯片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用UWB手机壳进行通信,实现设备间的有效识别,准确识别用户想要控制的目标设备,解决了不同厂商设备间无法进行识别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为用户带来了便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超宽带标签位于物联网设备上,扫描配对广播信息中的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之前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将选定的物联网设备信息与超宽带标签进行关联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502,响应于用户的第三触发操作,展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询问是否绑定超宽带标签。
步骤504,响应于用户对提示信息的确认操作,显示可绑定的物联网设备信息。
步骤506,响应于用户的选定操作,将选定的物联网设备信息与超宽带标签进行关联。
第一电子设备扫描配对广播信息中的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之前,用户可以预先将选定的物联网设备信息与超宽带标签进行关联。具体的,以手机终端识别贴附有超宽带标签(TAG)的物联网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为超宽带标签(TAG)与物联网设备(智能家居IOT设备)进行绑定的界面显示图。用户可以预先将超宽带标签(TAG)贴附在选定的物联网设备上,手机终端响应于用户的第三触发操作,展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询问是否绑定超宽带标签。其中,用户可以通过长按TAG上的按键,开启TAG的工作模式,即TAG进入可绑定状态(比如指示灯会同步闪烁),TAG与某一设备绑定后,也可通过长按TAG上的按键,重新进入可绑定状态。第三触发操作可以为用户将佩戴有UWB手机壳的手机终端指向TAG并双击,手机终端响应于用户的上述触发操作,弹出一个弹窗,展示提示信息,提示用户检测到一个TAG,询问是否绑定该超宽带标签(TAG)。进一步的,手机终端响应于用户对提示信息的确认操作,显示可绑定的物联网设备信息。例如,用户在弹窗界面中点击是的按钮,则手机终端弹出已绑定的智能家居设备列表,以提供用户进行勾选。手机终端响应于用户的选定操作,将选定的物联网设备信息与超宽带标签进行关联,如图6所示,当用户选定显示列表中的物联网设备为风扇,并点击确定按钮,则手机终端将选定的风扇与该超宽带标签(TAG)进行关联,完成该超宽带标签(TAG)与风扇的绑定。其中,用户可以预先将超宽带标签(TAG)贴附在选定的风扇上。由此使得,解决了手机终端设备中没有UWB芯片的情况下,无法与物联网设备进行识别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为用户带来了便捷。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设备间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的设备间的识别方法,以运行于图1中的第二电子设备上为例进行描述。如图7所示,设备间的识别方法包括步骤702至步骤708。
步骤702,在第一电子设备对第二电子设备供电的情况下,发送包含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的配对广播信息,以及扫描预设范围内的超宽带标签。
步骤704,接收第一电子设备根据配对广播信息发送的配对请求,根据配对请求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步骤706,通过已建立的通信连接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命令。
步骤708,根据控制命令将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以指示第一电子设备从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识别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
以手机终端识别超宽带标签为例进行说明。当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终端,第二电子设备为UWB手机壳时,用户可以通过双击手机壳的操作触发无线反冲,即打开手机终端的无线充电功能,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给UWB手机壳来供电。手机终端双击检测,触发无线反充,UWB手机壳接收到无线反充后立即启动BLE并发送BLE广播。即在手机终端对UWB手机壳供电的情况下,UWB手机壳发送包含UWB手机壳的标识信息的配对广播信息,以及扫描预设范围内的超宽带标签。当UWB手机壳接收手机终端根据配对广播信息发送的配对请求时,UWB手机壳根据配对请求与该手机终端建立蓝牙通信连接。UWB手机壳通过已建立的蓝牙通信连接接收该手机终端发送的控制命令,UWB手机壳根据控制命令将扫描到的所有的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发送给手机终端,以指示手机终端从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识别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可以理解的是,双击手机壳触发对应的业务流程,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触发,例如在手机终端中增加点按的UI交互,触发该业务流程。由此使得,即使在手机厂商和功能协议并不统一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设备间的有效识别,准确识别用户想要控制的目标设备,解决了不同厂商设备间无法进行识别的问题,为用户带来了便捷。
在一个实施例中,以手机终端识别超宽带标签为例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为手机终端、UWB手机壳以及UWB TAG设备之间通信连接的时序图。当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终端,第二电子设备为UWB手机壳时,用户可以通过双击手机壳的操作触发无线反冲,即打开手机终端的无线充电功能,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给UWB手机壳来供电。手机终端双击检测,触发无线反充,同时手机终端开始进行BLE扫描。UWB手机壳接收到无线反充获得电量后启动,立即启动BLE并发送BLE广播,同时根据UWB协议,开始扫描当前环境中的UWB TAG设备。当手机终端扫描到UWB手机壳发送的广播信息时,通过BLE连接UWB手机壳。在手机终端与UWB手机壳蓝牙连接成功之后,手机终端通过BLE发送控制命令(0xAABC04)的二进制字符串到UWB手机壳,请求获取TAG扫描信息。UWB手机壳将扫描到的UWB TAG设备信息,通过BLE发送至手机终端,发送协议如表1所示的数据协议,例如当前发送的是(0xAA05)的数据格式。在UWB手机壳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当用户想要触发定位识别物联网设备时,用户可以将佩戴UWB手机壳的手机终端指向目标UWB TAG设备,手机终端响应于用户的指向操作,将接收到的UWB手机壳返回的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的角度信息与预设角度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从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识别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即手机终端可以通过角度信息识别用户指向的目标UWB TAG设备。由此使得,解决了手机终端设备中没有UWB芯片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用UWB手机壳进行通信,实现设备间的有效识别,准确识别用户想要控制接的目标设备,同时也解决了不同厂商设备间无法进行识别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为用户带来了便捷。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8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1-8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图9为一个实施例的设备间的识别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9所示,提供了一种设备间的识别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建立模块902、第一发送模块904、第一接收模块906和识别模块908,其中:
第一连接建立模块902,用于在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包含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的配对广播信息且扫描预设范围内的超宽带标签的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扫描配对广播信息中的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第一发送模块904,用于通过已建立的通信连接发送控制命令至第二电子设备,控制命令用于请求获取扫描的超宽带标签信息。
第一接收模块906,用于接收第二电子设备返回的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
识别模块908,用于从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识别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供电模块。
供电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的第一触发操作,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供电,以使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包含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的配对广播信息且扫描预设范围内的超宽带标签。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
检测模块用于在检测到供电时长达到时长阈值的情况下,停止对第二电子设备供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获取模块和查找模块。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配对广播信息中的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查找模块用于在本地存储中查找到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则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在本地存储中未查找到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则将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与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进行绑定,在绑定成功后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并将第二电子设备标识存储在本地存储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执行模块。
执行模块用于在根据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携带的设备类型信息确定第二电子设备为超宽带设备的情况下,执行在本地存储中查找到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比较模块。
比较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的第二触发操作,将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的角度信息与超宽带协议中的角度阈值进行比较,识别模块还用于根据比较结果从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识别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展示模块、显示模块和关联模块。
展示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的第三触发操作,展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询问是否绑定超宽带标签。显示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对提示信息的确认操作,显示可绑定的物联网设备信息。关联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的选定操作,将选定的物联网设备信息与超宽带标签进行关联。
图10为另一个实施例的设备间的识别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10所示,提供了一种设备间的识别装置,包括:第二发送模块1002、扫描模块1004、第二连接建立模块1006和第二接收模块1008,其中:
第二发送模块1002,用于在第一电子设备对第二电子设备供电的情况下,发送包含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的配对广播信息。
扫描模块1004,用于扫描预设范围内的超宽带标签。
第二连接建立模块1006,用于接收第一电子设备根据配对广播信息发送的配对请求,根据配对请求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第二接收模块1008,用于通过已建立的通信连接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命令。
第二发送模块1002还用于根据控制命令将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以指示第一电子设备从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识别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
上述设备间的识别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用于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设备间的识别装置按照需要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以完成上述设备间的识别装置的全部或部分功能。
关于设备间的识别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设备间的识别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设备间的识别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第一电子设备或者第二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该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支撑整个电子设备的运行。存储器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内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所执行,以用于实现以下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设备间的识别方法。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提供高速缓存的运行环境。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POS(Pointof Sales,销售终端)、车载电脑、穿戴式设备等任意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设备间的识别装置中的各个模块的实现可为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该计算机程序可在终端或服务器上运行。该计算机程序构成的程序模块可存储在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上。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个或多个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设备间的识别方法的步骤。
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设备间的识别方法。
本申请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它用作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 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设备间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包含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的配对广播信息且扫描预设范围内的超宽带标签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扫描所述配对广播信息中的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通过已建立的通信连接发送控制命令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所述控制命令用于请求获取扫描的超宽带标签信息;
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返回的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
从所述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识别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扫描所述配对广播信息中的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用户的第一触发操作,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供电,以使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包含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的配对广播信息且扫描预设范围内的超宽带标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供电时长达到时长阈值的情况下,停止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所述配对广播信息中的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包括:
获取所述配对广播信息中的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
在本地存储中查找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则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在本地存储中未查找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则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进行绑定,在绑定成功后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并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标识存储在所述本地存储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中携带设备类型信息;
所述获取所述配对广播信息中的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根据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携带的设备类型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超宽带设备的情况下,执行所述在本地存储中查找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具有超带宽模块的物件,所述物件在被使用时贴附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识别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包括:
响应于用户的第二触发操作,将所述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的角度信息与预设角度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从所述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识别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所述第二触发操作为指向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宽带标签位于物联网设备上;
所述扫描所述配对广播信息中的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用户的第三触发操作,展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询问是否绑定超宽带标签;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提示信息的确认操作,显示可绑定的物联网设备信息;
响应于用户的选定操作,将选定的物联网设备信息与所述超宽带标签进行关联。
9.一种设备间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供电的情况下,发送包含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的配对广播信息,以及扫描预设范围内的超宽带标签;
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配对广播信息发送的配对请求,根据所述配对请求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通过已建立的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命令;
根据所述控制命令将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以指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从所述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识别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
10.一种设备间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在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包含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的配对广播信息且扫描预设范围内的超宽带标签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扫描所述配对广播信息中的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通过已建立的通信连接发送控制命令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所述控制命令用于请求获取扫描的超宽带标签信息;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返回的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
识别模块,用于从所述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识别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
11.一种设备间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第一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供电的情况下,发送包含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标识信息的配对广播信息;
扫描模块,用于扫描预设范围内的超宽带标签;
第二连接建立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配对广播信息发送的配对请求,根据所述配对请求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通过已建立的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命令;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命令将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以指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从所述候选超宽带标签信息中识别目标超宽带标签信息。
12.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蓝牙设备间的连接方法的步骤。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110264973.6A 2021-03-11 2021-03-11 设备间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0558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4973.6A CN113055873B (zh) 2021-03-11 2021-03-11 设备间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4973.6A CN113055873B (zh) 2021-03-11 2021-03-11 设备间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55873A true CN113055873A (zh) 2021-06-29
CN113055873B CN113055873B (zh) 2022-09-09

Family

ID=76511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64973.6A Active CN113055873B (zh) 2021-03-11 2021-03-11 设备间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55873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66615A (zh) * 2021-08-12 2021-12-07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设备功耗的方法及系统
CN114143908A (zh) * 2021-11-17 2022-03-04 武汉领普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配对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449683A (zh) * 2022-02-08 2022-05-06 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通信连接建立方法、通信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4554522A (zh) * 2022-01-29 2022-05-27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5278551A (zh) * 2022-06-14 2022-11-01 广东逸动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远控端、智能终端、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5442917A (zh) * 2022-08-17 2022-12-06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695631A (zh) * 2021-07-26 2023-02-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73366A1 (zh) * 2022-03-17 2023-09-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设备发现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itation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53999A1 (en) * 2007-08-22 2009-02-26 Wiquest Communications, Inc. Wireless ethernet adapter
US20090106366A1 (en) * 2007-10-17 2009-04-23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sualizing threaded communication across multipl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using a mobile web server
CN203708247U (zh) * 2013-12-13 2014-07-09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uwb转蓝牙装置
US8825124B1 (en) * 2013-04-22 2014-09-02 Matthew P. Davies Interactive protective smart case with touchscreen display and laser pointer for the display and broadcast of images, video, and audio respectively from a smartphone
CN204697125U (zh) * 2015-05-21 2015-10-07 张东明 一种手机壳保护套
CN105187282A (zh) * 2015-08-13 2015-12-2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
CN105228224A (zh) * 2015-10-29 2016-01-0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网络的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5516183A (zh) * 2015-12-30 2016-04-2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设备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05636237A (zh) * 2015-12-24 2016-06-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网络的方法、无线设备和系统
US20170094587A1 (en) * 2015-09-28 2017-03-30 Xiaomi Inc. Message transmission method, message recep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07484169A (zh) * 2017-08-11 2017-12-15 北京安云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连接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208724217U (zh) * 2018-06-15 2019-04-09 深圳市微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uwb定位的信息传输系统
US20200034588A1 (en) * 2018-07-20 2020-01-30 Hand Held Products, Inc. Scanning apparatus and modular power source
CN110972123A (zh) * 2019-12-04 2020-04-07 上海肇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实现无线连接的方法、硬件及计算机介质
CN110972063A (zh) * 2019-10-25 2020-04-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距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介质
CN210381013U (zh) * 2019-11-30 2020-04-21 景冬(广州)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壳
CN111212182A (zh) * 2019-12-01 2020-05-29 深圳市纽瑞芯科技有限公司 用嵌uwb模块的手机直接遥控uwb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CN111542128A (zh) * 2020-04-14 2020-08-14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uwb的设备交互方法、装置及设备
CN211321513U (zh) * 2020-02-26 2020-08-21 深圳云里物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网关室内定位实现装置
US20200305142A1 (en) * 2019-03-19 2020-09-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providing periodic positioning communication vi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
CN111970672A (zh) * 2020-08-31 2020-1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查找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40466A (zh) * 2020-09-10 2020-12-04 成都拟合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蓝牙设备进行联网的方法、控制终端及系统
CN112163061A (zh) * 2020-10-10 2021-0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户定位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WO2021027702A1 (zh) * 2019-08-09 2021-02-18 北京海益同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超宽带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12384823A (zh) * 2018-03-23 2021-02-19 艾克索纳科技公司 使用超宽带(uwb)雷达检测目标模式的系统和方法
CN112396709A (zh) * 2020-11-13 2021-02-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超宽带通信的终端交互方法及装置、介质、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53999A1 (en) * 2007-08-22 2009-02-26 Wiquest Communications, Inc. Wireless ethernet adapter
US20090106366A1 (en) * 2007-10-17 2009-04-23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sualizing threaded communication across multipl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using a mobile web server
US8825124B1 (en) * 2013-04-22 2014-09-02 Matthew P. Davies Interactive protective smart case with touchscreen display and laser pointer for the display and broadcast of images, video, and audio respectively from a smartphone
CN203708247U (zh) * 2013-12-13 2014-07-09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uwb转蓝牙装置
CN204697125U (zh) * 2015-05-21 2015-10-07 张东明 一种手机壳保护套
CN105187282A (zh) * 2015-08-13 2015-12-2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
US20170094587A1 (en) * 2015-09-28 2017-03-30 Xiaomi Inc. Message transmission method, message recep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05228224A (zh) * 2015-10-29 2016-01-0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网络的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5636237A (zh) * 2015-12-24 2016-06-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网络的方法、无线设备和系统
CN105516183A (zh) * 2015-12-30 2016-04-2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设备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07484169A (zh) * 2017-08-11 2017-12-15 北京安云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连接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2384823A (zh) * 2018-03-23 2021-02-19 艾克索纳科技公司 使用超宽带(uwb)雷达检测目标模式的系统和方法
CN208724217U (zh) * 2018-06-15 2019-04-09 深圳市微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uwb定位的信息传输系统
US20200034588A1 (en) * 2018-07-20 2020-01-30 Hand Held Products, Inc. Scanning apparatus and modular power source
US20200305142A1 (en) * 2019-03-19 2020-09-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providing periodic positioning communication vi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
WO2021027702A1 (zh) * 2019-08-09 2021-02-18 北京海益同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超宽带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10972063A (zh) * 2019-10-25 2020-04-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距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介质
CN210381013U (zh) * 2019-11-30 2020-04-21 景冬(广州)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壳
CN111212182A (zh) * 2019-12-01 2020-05-29 深圳市纽瑞芯科技有限公司 用嵌uwb模块的手机直接遥控uwb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CN110972123A (zh) * 2019-12-04 2020-04-07 上海肇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实现无线连接的方法、硬件及计算机介质
CN211321513U (zh) * 2020-02-26 2020-08-21 深圳云里物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网关室内定位实现装置
CN111542128A (zh) * 2020-04-14 2020-08-14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uwb的设备交互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970672A (zh) * 2020-08-31 2020-1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查找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40466A (zh) * 2020-09-10 2020-12-04 成都拟合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蓝牙设备进行联网的方法、控制终端及系统
CN112163061A (zh) * 2020-10-10 2021-0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户定位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2396709A (zh) * 2020-11-13 2021-02-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超宽带通信的终端交互方法及装置、介质、电子设备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95631A (zh) * 2021-07-26 2023-02-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66615A (zh) * 2021-08-12 2021-12-07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设备功耗的方法及系统
CN114143908A (zh) * 2021-11-17 2022-03-04 武汉领普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配对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554522A (zh) * 2022-01-29 2022-05-27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4554522B (zh) * 2022-01-29 2023-12-19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4449683A (zh) * 2022-02-08 2022-05-06 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通信连接建立方法、通信系统及电子设备
WO2023173366A1 (zh) * 2022-03-17 2023-09-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设备发现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5278551A (zh) * 2022-06-14 2022-11-01 广东逸动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远控端、智能终端、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5278551B (zh) * 2022-06-14 2023-10-13 广东逸动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远控端、智能终端、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5442917A (zh) * 2022-08-17 2022-12-06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55873B (zh) 2022-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55873B (zh) 设备间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271806B2 (en) Network configuration method of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s and related devices
CN101536434B (zh) 用于移动设备的配对系统和方法
KR101807286B1 (ko) 근거리 통신을 이용한 휴대 단말기의 기능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KR101156321B1 (ko) 발견된 디바이스 리스트를 우선순위화하기 위한 방법, 시스템 및 모바일 디바이스
CN109257071B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022571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toring receiving and/or retrieving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or data and/or pairing information or data between accessories or associated products and smart electronic devices into and/or from any distinct server or storage media
US20070178933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selection
CN112423238B (zh) 电子设备、控制终端、存储介质和设备连接方法
CN106302730B (zh) 防丢器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13179487B (zh) 工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130307665A1 (en) Control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ccessories of mobile device
CN114390501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0959143B2 (en)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CN113207034B (zh) 手机与电视投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KR101517027B1 (ko) 근거리 유저 식별용 디텍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근거리 유저 식별 시스템
KR101921207B1 (ko) 근거리 통신을 이용한 휴대 단말기의 기능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CN107592418B (zh) 一种移动终端手电筒的开启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828290A (zh) 处理业务事件的终端选择方法及装置
EP3136744B1 (en)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home network system
US2017012463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home smart and simple purchasing service based on barcode scanning
US1095207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for
CN107734634B (zh) 传感器注册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189698B (zh) Uwb标签、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4270731A (zh) 通信功能转移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