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78551B - 控制方法、远控端、智能终端、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控制方法、远控端、智能终端、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78551B
CN115278551B CN202210676938.XA CN202210676938A CN115278551B CN 115278551 B CN115278551 B CN 115278551B CN 202210676938 A CN202210676938 A CN 202210676938A CN 115278551 B CN115278551 B CN 1152785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lligent terminal
information
remote control
broadcast
control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7693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78551A (zh
Inventor
张龙龙
陶师正
万小康
屈晓峰
杨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ePropul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ePropul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ePropul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ePropul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7693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785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785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85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785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85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0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broadcaste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04W84/20Master-slave selection or change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控制方法、远控端、智能终端、通信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扫描到的智能终端的广播信息;判断广播信息中是否包含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若是,则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以对智能终端进行控制。通过这种方式,本申请能够解决多个主机与多个从机交叉连接及交叉通信的问题,进而能够降低通信干扰及安全风险。

Description

控制方法、远控端、智能终端、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方法、远控端、智能终端、通信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可以采用一主多从的Mesh式组网方案进行组网,即Mesh组网。例如主机A连接从机A1-An,主机B连接从机B1-Bn。通过这种Mesh组网可以保证在不同的物理空间内,主机A和从机A1-An,主机B和从机B1-Bn之间的无干扰通信。但是在同一个物理空间内,这种Mesh组网则会存在主机A连接从机B1-Bn,主机B连接从机A1-An的问题,导致同一物理空间内的多个主从机间出现交叉连接及通信的问题,存在通信干扰及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控制方法、远控端、智能终端、通信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多个主机与多个从机交叉连接及交叉通信的问题,降低通信干扰及安全风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用于远控端,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扫描到的智能终端的广播信息;判断广播信息中是否包含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若是,则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以对智能终端进行控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用于智能终端,控制方法包括:向外广播广播信息,以使远控端基于广播信息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并对智能终端进行控制,广播信息中包含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用于远控端,控制方法包括:扫描广播广播信息的智能终端;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将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发送至智能终端,以使智能终端基于预设信息更新广播信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用于智能终端,控制方法包括:向外广播广播信息以与扫描到广播信息的远控端建立连接;接收远控端发送的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基于预设信息更新广播信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用于用于通信系统,通信系统包括远控端及智能终端,控制方法包括:智能终端向外广播广播信息;远控端获取广播信息;远控端判断广播信息中是否包含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若广播信息中包含预设信息,则远控端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以对智能终端进行控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用于通信系统,通信系统包括远控端及智能终端,控制方法包括:智能终端向外广播广播信息;远控端扫描到广播信息并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远控端发送与其关联的预设信息;智能终端接收预设信息;智能终端基于预设信息更新广播信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远控端。该远制端包括处理电路,处理电路用于:获取扫描到的智能终端的广播信息;判断广播信息中是否包含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若是,则控制远控端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以使远控端对智能终端进行控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智能终端。该智能终端包括:通信组件,向外广播广播信息,以使远控端基于广播信息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并对智能终端进行控制,广播信息中包含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远控端。该远制端包括通信电路,通信电路用于:扫描广播广播信息的智能终端;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将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发送至智能终端,以使智能终端基于预设信息更新广播信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智能终端。该智能终端包括:通信组件,用于向外广播广播信息以与扫描到广播信息的远控端建立连接,并接收远控端发送的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处理芯片,用于基于预设信息更新广播信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远控端及智能终端;远控端包括处理电路,智能终端包括通信组件;通信组件用于向外广播广播信息;处理电路用于:获取广播信息;判断广播信息中是否包含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若广播信息中包含预设信息,则控制远控端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以使远控端对智能终端进行控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远控端及智能终端;远控端包括通信电路,智能终端包括通信组件及处理芯片;通信组件用于向外广播广播信息;通信电路用于:扫描到广播信息并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发送与其关联的预设信息;通信组件还用于接收预设信息;处理芯片用于基于预设信息更新广播信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指令,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的控制方法用于远控端,远控端先获取扫描到的智能终端的广播信息,并判断广播信息中是否包含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若是,则远控端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以对智能终端进行控制。通过这种方式,本申请在远控端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之前,先判断智能终端的广播信息中是否包含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以筛选出广播信息中包含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的智能终端,并与筛选获得的智能终端建立连接,因此,本申请的远控端并不会与其它与无关联,即不在同一组网内的其它智能终端建立连接,因此,不会出现多个主机与多个从机交叉连接及通信的问题,因此,本申请能够解决多个主机与多个从机交叉连接及通信的问题,降低通信干扰及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中步骤S12的一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中步骤S12的另一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4是图1实施例中步骤S13的一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5是图4实施例中步骤S42的一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6是图5实施例中步骤S53的一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7是图4实施例中步骤S42的另一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远控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远控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智能终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智能终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通信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本申请首先提出一种控制方法,用于远控端,如图1所示,图1是本申请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获取扫描到的智能终端的广播信息。
本实施例的智能终端可以是可穿戴智能设备,如智能手环等,智能终端还可以是手机等移动终端或者其智能它电子设备。本实施例的远控端可以是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的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远操盒等。
智能终端开启后会向外广播(即发送)广播信息。远控端开启后会进行广播信息的扫描。在远控端开启时,如果有智能终端正在向外广播广播信息,则远控端可以扫描到该广播信息。
步骤S12:判断广播信息中是否包含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
若是,执行步骤S13;若否,执行步骤S14。
远控端判断广播信息中是否包含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
其中,广播信息包括广播名及广播内容,预设信息包括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可以是远控端的MAC地址,但并不限于此,任何能够作为远控端的唯一标识的信息均可以作为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如图2所示的方法实现步骤S12。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步骤S21至步骤S23。
步骤S21:判断广播名是否包含第一设备信息。
若是,执行步骤S22;若否,执行步骤S23。
其中,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可以在远控端与智能终端首次建立连接后发送给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基于与自身建立连接的,作为主机的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设置其广播名,并在之后的广播中,均广播包含该设置后的广播名的广播信息。具体地,智能终端具有终端标注名,将第一设备信息与终端标注名形成预设广播名。远控端判断广播名是否与预设广播名一致,若是,则确认广播名包含第一设备信息。
例如,假设智能手环的终端标注名为“ep”,远操盒的第一设备信息为“远操盒的MAC地址”,则预设广播名为“ep+远操盒的MAC地址”。远操盒判断扫描到的智能终端的广播信息中的广播名是否为“ep+远操盒的MAC地址”,如果是,则确认扫描到的智能终端的广播信息中的广播名与预设广播名一致,扫描到的智能终端的广播信息包含第一设备信息。
步骤S22:确认广播信息中包含预设信息。
若广播名包含第一设备信息,则确认广播信息中包含预设信息。
步骤S23:确认广播信息中不包含预设信息。
若广播名不包含第一设备信息,则确认广播信息中不包含预设信息。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智能终端对外广播的广播信息还可以包括智能终端自身的第二设备信息,如智能终端自身的MAC地址等。
在另一实施例中,智能终端对外广播的广播信息包括广播内容,预设信息包括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如图3所示的方法实现步骤S12。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步骤S31至步骤S33。
步骤S31:判断广播内容中是否包含第一设备信息。
其中,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可以在远控端与智能终端首次建立连接后发送给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基于与自身建立连接的,作为主机的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设置其广播内容。
例如,第一设备信息为远操盒的MAC地址。远操盒判断扫描到的智能终端的广播信息中的广播内容是否包含远操盒的MAC地址,若包含,则确认广播名包含第一设备信息。
若是,执行步骤S32;若否,执行步骤S33。
步骤S32:确认广播信息中包含预设信息。
若广播内容包含第一设备信息,则确认广播信息中包含预设信息。
步骤S33:确认广播信息中不包含预设信息。
若广播内容包含第一设备信息,则确认广播信息中不包含预设信息。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智能终端对外广播的广播信息还可以包括智能终端自身的第二设备信息,如智能终端自身的MAC地址等。
本实施例与图2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图2实施例是在智能终端的广播信息的广播名中设置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以使得远控端对广播名进行判断,来确定广播信息中是否包含预设信息,图2实施例所示方式为不可连接的无定向广播方式,这种广播方式下智能终端不回应连接请求,有利于降低智能终端的功耗,并且,在采用这种不可连接的无定向广播方式之后,同一物理空间内的主机只能被动接收智能终端广播的广播信息,但不能发起连接,由此,可以避免智能终端连接到与其处于同一物理空间内的其他主机(如非用于智能手环监控的手机等多媒体设备);而图3实施例是在智能终端的广播信息的广播内容中设置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以使得远控端对广播内容进行判断,以确定广播信息中是否包含预设信息,图3实施例所示方式是可连接的定向广播方式,采用这种定向广播方式,智能终端只能被指定的主机(即预设信息关联的主机)连接,即使智能终端所处物理空间内存在其他主机(如非用于智能手环监控的手机等多媒体设备),这些主机也会将该智能终端的广播信息过滤掉,从而不会与该智能终端连接,由此,可以避免智能终端连接到与其处于同一物理空间内的其他主机,并且,这种定向广播方式下,智能终端与对应主机的连接速度更快。
步骤S13: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以对智能终端进行控制。
若广播信息中包含预设信息,远控端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以对智能终端进行控制。
步骤S14:提示连接失败。
若广播信息中不包含预设信息,远控端提示连接失败信息。
本实施例在远控端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之前,先判断智能终端的广播信息中是否包含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以筛选出广播信息中包含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的智能终端,并与筛选获得的智能终端建立连接,因此,本实施例的远控端并不会与无关联,即不在同一组网内的其它智能终端建立连接,因此,不会出现多个主机与多个从机交叉连接及通信的问题,因此,本实施例能够解决多个主机与多个从机交叉连接及通信的问题,降低通信干扰及安全风险。
以远控端为远操盒、智能终端为智能手环为例,若同一物理空间内存在远操盒A及远操盒B两个主机,智能手环A1及智能手环B1两个从机,由于智能手环A1广播的广播信息中携带有远操盒A的第一设备信息,智能手环B1广播的广播信息中携带有远操盒B的第一设备信息,由此,远操盒A在扫描到智能手环A1和智能手环B1广播的广播信息时,判断智能手环A1携带有本机的第一设备信息,智能手环B1未携带有本机的第二设备信息,由此,远操盒A会将智能手环B1过滤掉,从而使得远操盒A只会连接到智能手环A1,而不会连接到智能手环B1。远操盒B的连接、过滤方式与远操盒A的连接、过滤方式相同,由此,远操盒B只会连接到智能手环B1,而不会连接到智能手环A1。如此,不会出现多个主机与多个从机交叉连接及通信的问题。
可选地,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如图4所示的方法实现步骤S13,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步骤S41及步骤S42。
步骤S41:从广播信息中获取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且获取当前时间戳,其中,当前时间戳是远控端扫描到智能终端的广播信息的时间点。
智能终端对外广播的广播信息包含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如MAC地址等。远控端从智能终端的广播信息中获取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且获取远控端扫描到智能终端的广播信息的时间点。
步骤S42:基于第二设备信息及其对应的当前时间戳对智能终端进行监控。
例如,远操盒扫描过滤符合“ep+远操盒MAC地址”广播名的智能手环后,从智能手环的广播信息中获取智能手环的MAC地址,同时附加上当前时间戳。远控端可以基于该智能手环的MAC地址及对应的当前时间戳对该智能终端进行控制。
可选地,可以通过如图5所示的方法实现步骤S42,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步骤S51至步骤S55。
S51:判断是否存在已监控的智能终端。
在远控端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后,远控端会保存该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及当前时间戳到数据缓存中,以标记该智能终端为已监控的智能终端。因此,每次远控端扫描到智能终端时,可以先判断数据缓存中是否存在有至少一个第二设备信息,若是,则确定存在已监控的智能终端。若不存在任何第二设备信息,则确定不存在已监控的智能终端。
S52:若否,则保存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及当前时间戳,并增加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数量。
若不存在任何第二设备信息,说明当前的智能终端为与远控端建立连接的第一个智能终端,此时,需要保存该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及当前时间戳。
S53:若是,则判断智能终端是否为已监控的智能终端。
若存在至少一个第二设备信息,则确定存在已监控的智能终端,并判断当前的智能终端是否为已监控的智能终端。
在一个例子中,可以通过如图6所示的方法实现步骤S53,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步骤S61至S63。
S61:将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与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进行比对。
由于在远控端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后,远控端会保存该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及当前时间戳到数据缓存中,以标记该智能终端为已监控的智能终端。因此,可以通过判断当前的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是否已经存储在数据缓存中来判断该智能终端是否为已监控的智能终端,也即将该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与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进行比对。
S62:若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中存在与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一致的第二设备信息,则确认智能终端为已监控的智能终端。
若数据缓存中存在与当前的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一致的第二设备信息,则确认该智能终端为已监控的智能终端。
S63:若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中不存在与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一致的第二设备信息,则确认智能终端为未监控的智能终端。
若数据缓存中不存在与当前的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一致的第二设备信息,则确认该智能终端为未监控的智能终端。
S54:若是,则对智能终端的当前时间戳信息进行更新,且保持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数量不变。
若当前的智能终端为已监控的智能终端,则基于扫描到的当前的智能智能终端的广播信息的时间点对数据缓存中保存的上一次扫描到该智能终端的广播信息的时间点进行更新,从而更新该智能终端的当前时间戳,且保持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数量不变。
S55:若否,则保存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及当前时间戳,且增加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数量。
若当前的智能终端为未监控的智能终端,则保存该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及当前时间戳,并且增加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数量。
可选地,还可以通过如图8所示的方法实现步骤S42,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步骤S71至步骤S78。
步骤S71:判断是否存在已监控的智能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阅上述实施例。
步骤S72:若否,则保存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及当前时间戳,并增加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数量。
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阅上述实施例。
步骤S73:若是,则判断智能终端是否为已监控的智能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阅上述实施例。
步骤S74:若是,则对智能终端的当前时间戳信息进行更新,且保持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数量不变;
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阅上述实施例。
步骤S75:若否,则保存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及当前时间戳,且增加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数量。
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阅上述实施例。
步骤S76:判断是否存在任意一个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当前时间戳在预设时长内未更新;
远控端每与一个智能终端建立连接以对该智能终端进行监控,远控端均需每隔预设时长判断该智能终端的当前时间戳是否更新。预设时长计时的起始时间点为最新扫描到该智能终端的广播信息的时间点。
步骤S77:若是,则确定未在预设时长内更新当前时间戳的已监控的智能终端遗失,并减少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数量。
若存在任意一个智能终端在预设时长内未更新当前时间戳,则确定远控端在预设时长内未扫描到该智能终端,可以认为远控端在预设时长内没有监控到该智能终端,远控端确定该智能终端遗失,并减少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数量。
步骤S78:若否,则保持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数量不变。
如果每个智能终端的当前时间戳均在预设时长内做了更新,则确定远控端在预设时长内有扫描到所有已监控的智能终端,不存在遗失的已监控的智能终端。此时,保持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数量不变。
例如,远操盒每再一次扫描到已监控的智能手环时,都更新该智能手环的当前时间戳。若在2秒(预设时长还可以是3s、5s10s等,不作限定)内远操盒未更新该智能手环的当前时间戳,则认为远操盒2秒内未扫描到该智能手环,可以认为远操盒在2秒内没有监控到该智能手环,确定该智能手环遗失,此时进入紧急处理程序。
本实施的技术方案可以用于人体落水安全监测场景,智能手环作为人体落水预警装置的一部分,对保障船员人身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远操盒实现对智能手环的远程监控,以实现对船员人身安全的远程监控。当有船员落水后,其佩戴的智能手环在水下信号被屏蔽,即无法与远操盒进行通信,若通信中断时间超过了预设时长,远操盒便可以确定佩戴智能手环的船员落水,此时远操盒可以控制船体停止前进(如停机并复位油门)或发出告警,以提示安全员或船上的其他成员实施营救。
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一种控制方法,用于智能终端,如图8所示,图8是本申请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81:向外广播广播信息,以使远控端基于广播信息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并对智能终端进行控制,广播信息中包含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
本实施例在远控端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之前,智能终端向外广播包含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以使远控端能够基于该预设信息筛选出广播信息中包含该预设信息的智能终端,并与筛选获得的智能终端建立连接,因此,使得远控端并不会与其它与无关联,即不在同一组网内的其它智能终端建立连接,因此,不会出现多个主机与多个从机交叉连接及通信的问题,因此,本实施例能够解决多个主机与多个从机交叉连接及通信的问题,以降低通信干扰及安全风险。
在执行步骤S81之前,智能终端已与远控端建立过首次连接,具体地,智能终端向外广播信息,远控端可以以第一扫描参数扫描多个智能终端发出的广播信息,该第一扫描参数可以是智能终端的预设广播名等。智能终端与远控端建立过首次连接后,远控端后续可与这些与其建立过首次连接的智能终端进行再次连接,以对再次建立连接的智能终端进行控制。
远控端与智能终端之间的首次连接可以确定远控端与智能终端之间的主从控制关联,在后续的再次连接(一次或者多次)后,远控端可以对智能终端进行具体控制。
其中,预设信息包括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广播信息包括广播名及广播内容,广播名包含第一设备信息。
远控端可以判断广播名中是否包含第一设备信息,以与广播名包含第一设备信息的智能终端建立连接,并对该智能终端进行控制。
可选地,智能终端具有终端标注名,广播名包含终端标注名及第一设备信息。
例如,远操盒的第一设备信息可以是远操盒的MAC地址等。智能手环对外广播的广播信息的广播名可以为“ep+远操盒的MAC地址”,其中,“ep”为智能手环的终端标注名。
在另一实施例中,预设信息包括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广播信息包括广播内容,广播内容包含第一设备信息。
远控端可以判断广播内容中是否包含第一设备信息,以与广播内容包含第一设备信息的智能终端建立连接,并对该智能终端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的一些扩展描述及远控端的具体执行方法等可以参阅图1至图7实施例。
本申请提出另一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可以用于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远控端及智能终端。如图9所示,图9是本申请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91:智能终端向外广播广播信息。
在执行步骤S91之前,智能终端已与远控端建立过首次连接,以确定远控端与智能终端之间的主从控制关联,即确定作为智能终端的主机的远控端,智能终端作为该远控端的从机。
其中,广播信息包含广播名及广播内容,广播名或者广播内容中包括与该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
步骤S92:远控端获取广播信息。
远控端扫描到智能终端广播的广播信息后,获取该智能终端的广播信息。
步骤S93:远控端判断广播信息中是否包含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
远控端判断获取的广播信息的广播名或者广播内容中是否包含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
步骤S94:若广播信息中包含预设信息,则远控端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以对智能终端进行控制。
若广播名或者广播内容中包含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则控端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以对智能终端进行控制。
若广播名或者广播内容中不包含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则提示连接失败。
本实施例在远控端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之前,先判断智能终端对外广播的广播信息中是否包含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以筛选出广播信息中包含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的智能终端,并与筛选获得的智能终端建立连接,因此,本实施例的远控端并不会与其它与无关联,即不在同一组网内的其它智能终端建立连接,因此,不会出现多个主机与多个从机交叉连接及通信的问题,因此,本实施例能够解决多个主机与多个从机交叉连接及通信的问题,以降低通信干扰及安全风险。
可选地,广播信息包括广播名及广播内容。预设信息包括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步骤S93远控端判断广播信息中是否包含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包括:远控端判断广播名是否包含第一设备信息;若是,则远控端确认广播信息中包含预设信息。
可选地,智能终端具有终端标注名,第一设备信息与终端标注名形成预设广播名;远控端判断广播名是否包含第一设备信息,包括:远控端判断广播名是否与预设广播名一致;若是,则远控端确认广播名包含第一设备信息。
可选地,步骤S94中远控端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包括:远控端从广播信息中获取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且获取当前时间戳;远控端基于第二设备信息及其对应的当前时间戳对智能终端进行监控。其中,当前时间戳是远控端扫描到智能终端的广播信息的时间点。
可选地,远控端基于第二设备信息及其对应的当前时间戳对智能终端进行监控,包括:远控端判断是否存在已监控的智能终端;若存在已监控的智能终端,则远控端保存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及当前时间戳,并增加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数量。
可选地,远控端基于第二设备信息及其对应的当前时间戳对智能终端进行监控,还包括:若存在已监控的智能终端,则远控端判断智能终端是否为已监控的智能终端;若智能终端为已监控的智能终端,则远控端对智能终端的当前时间戳信息进行更新,且保持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数量不变;若智能终端为未监控的智能终端,则远控端保存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及当前时间戳,且增加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数量。
可选地,远控端判断智能终端是否为已监控的智能终端,包括:远控端将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与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进行比对;若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中存在与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一致的第二设备信息,则远控端确认智能终端为已监控的智能终端;若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中不存在与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一致的第二设备信息,则远控端确认智能终端为未监控的智能终端。
可选地,远控端基于第二设备信息及其对应的当前时间戳对智能终端进行监控,还包括:远控端判断是否存在任意一个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当前时间戳在预设时长内未更新;若是,则远控端确定未在预设时长内更新当前时间戳的已监控的智能终端遗失,并减少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数量;若否,则远控端保持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数量不变。
本实施例的用于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扩展描述可以参阅图1至图8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提出另一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可以用于远控端,该控制方法在远控端第一次连接智能手环时执行。如图10所示,图10是本申请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扫描广播广播信息的智能终端。
远控端上电后可以开始扫描通信范围内的广播广播信息的智能终端。
例如,智能手环出厂时可以使用其芯片的MAC地址作为其唯一的标识ID,该标识ID能够保证智能手环具有全球唯一性。多个智能手环可以统一使用“ep”作为智能手环的终端标注名,使用“ep_band”作为智能终端的广播信息的广播名。在远操盒与智能手环第一次连接的过程中,用户可以长按智能手环的按键使得智能手环进入连接使能状态,进入使能状态的智能手环能够广播广播名为“ep_band”的广播信息,且能够被远操盒连接。用户还可以在远操盒选择配对的菜单选项以使远操盒进入设置模式。在远操盒进入设置模式后,远操盒开始扫描通信范围内的多个广播名为“ep_band”的智能手环,其中,扫描间隔可以为400ms(还可以为300ms、500ms等,此处不作限制),扫描时间可以为100ms(还可以为50ms、150ms、200ms等,此处不作限制)。
步骤S102: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
例如,在远操盒扫描到智能手环后,远操盒可以向智能手环发起连接请求,以与智能手环建立首次连接。
步骤S103:将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发送至智能终端,以使智能终端基于预设信息更新广播信息。
其中,预设信息可以包括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以远控端为远操盒、智能终端为智能手环为例,远操盒将自身的第一设备信息,如MAC地址发送至首次连接的智能手环,以使智能手环基于该第一设备信息更新其广播信息,从而使远操盒可基于该广播信息与这些与其建立过首次连接的智能终端进行再次连接,并实现对这些智能手环的控制。
远操盒将本机的第一设备信息发送至智能终端后,远操盒可以退出菜单模式,并进入扫描模式。在扫描模式下,远操盒再次扫描智能终端的广播信息。由于与该远操盒建立过首次连接的智能终端在更新广播信息后,其后续广播的广播信息变为更新后的携带有该远操盒的第一设备信息的广播信息,因此,该远操盒在获取到智能终端的广播信息后,可以通过判断该广播信息是否携带有该远操盒的第一设备信息来决定是否与该智能终端建立连接,对于携带有该远操盒的第一设备信息的广播信息,远操盒与广播该广播信息的智能终端建立二次连接。
本实施例能够实现远控端与智能终端的首次连接,且能够实现向智能终端发送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从而使得智能终端能够基于该预设信息更新后续的广播信息。由此,确定了远控端与智能终端之间的主从控制关联,避免后续智能终端连接上其他的主机。
本申请提出另一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可以用于智能终端,如图11所示,图11是本申请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1:向外广播广播信息以与扫描到广播信息的远控端建立连接。
智能终端上电后可以向外广播广播信息,其中,广播信息包括广播名及广播内容。广播名可以包括智能终端的终端标注名。
例如,智能手环以“ep”为终端标注名,“ep_band”为广播信息的广播名。智能终端向外广播广播名为“ep_band”的广播信息。
步骤S112:接收远控端发送的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
远控端扫描广播广播信息的智能终端,并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远控端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后,接收远控端发送的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预设信息包括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例如为远控端的MAC地址。
步骤S113:基于预设信息更新广播信息。
具体地,本实施例可以基于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更新智能终端对外广播的广播信息中的广播名,以使该广播名包含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
可选地,本实施例可以基于智能终端的终端标注名及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更新智能终端对外广播的广播信息中的广播名,以使该广播名包含终端标注名及第一设备信息。其中,智能终端对外广播的广播信息中的广播内容可以包括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如智能终端的MAC地址等。
例如,智能手环更新对外广播的广播信息的广播名为“ep+远操盒的MAC地址”,其中,“ep”为智能手环的终端标注名,“远操盒的MAC地址”为远操盒的第一设备信息。
基于第一设备信息更新广播名的方式为不可连接的非定向广播方式。采用该方式可以使得智能终端只与远操盒连接,且能够降低智能终端的功耗。
在另一实施例中,智能终端还可以基于第一设备信息更新对外广播的广播信息中的广播内容,以使广播内容包含第一设备信息。
例如,智能手环将对外广播的广播信息的广播内容设为“远操盒的MAC地址”。
基于第一设备信息更新广播内容的广播方式为可连接的定向广播方式。采用该方式可可以使得智能终端只与远操盒连接,且连接速度更快。
本实施例能够实现智能终端与远控端之间的首次连接,及智能终端的广播信息的更新。由此,确定了远控端与智能终端之间的主从控制关联,避免后续智能终端连接上其他的主机。
本申请进一步提出另一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用于通信系统,通信系统包括远控端及智能终端。如图12所示,图12是本申请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包括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21:智能终端向外广播广播信息。
智能终端上电后可以向外广播广播信息,其中,广播信息包括广播名及广播内容。
步骤S122:远控端扫描到广播信息并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
远控端上电后可以开始扫描通信范围内的广播广播信息的智能终端,并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从而完成远控端与智能终端的首次连接。
步骤S123:远控端发送与其关联的预设信息。
其中,预设信息可以包括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
步骤S124:智能终端接收预设信息。
步骤S125:智能终端基于预设信息更新广播信息。
智能终端基于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更新其广播信息,从而使远控端可基于该广播信息与这些与其建立过首次连接的智能终端进行再次连接,实现对智能终端的控制。
可选地,预设信息包括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广播信息包括广播名及广播内容,步骤S125智能终端基于预设信息更新广播信息,包括:
智能终端基于第一设备信息更新广播名,以使广播名包含第一设备信息。
可选地,智能终端具有终端标注名,智能终端基于第一设备信息更新广播名,包括:
智能终端基于终端标注名及第一设备信息更新广播名,以使广播名包含终端标注名及第一设备信息。
可选地,预设信息包括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广播信息包括广播内容,步骤S125智能终端基于预设信息更新广播信息,包括:
智能终端基于第一设备信息更新广播内容,以使广播内容包含第一设备信息。
本实施例的用于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扩展描述可以参阅图10至图11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在远操盒与智能手环首次连接的过程中,远操盒扫描广播名为“ep_band”的智能手环;用户长按智能手环按键进入与远操盒的连接状态;远操盒发送自身的MAC地址到智能手环,智能手环记录该MAC地址;智能手环更新广播名为“ep+远操盒的MAC地址”。由此,在远操盒与智能手环首次连接时完成了对智能手环的广播名的设置。
随后,远操盒可以和与其建立过首次连接的智能手环进行二次连接。具体地,远操盒退出设置并开始扫描过滤广播名为“ep+远操盒的MAC地址”的智能手环;远控盒过滤符合规则的智能手环的广播信息,保存该智能手环的mac地址并添加时间戳(当前时间戳)。由此,即完成远操盒和与其建立过首次连接的智能手环的二次连接。此时,远操盒可以对这些智能手环进行监控。具体地,远操盒每扫描到一次广播信息符合规则的智能手环,均判断当前扫描的符合规则的智能手环与存储的智能手环是否相同;若否,则将连接的智能手环的个数加1;若是,则对该智能手环的当前时间戳进行更新。此外,在远操盒对智能手环的监控过程中,远操盒还判断已监控的智能手环当前时间戳更新是否超时;若未超时,则继续更新当前时间戳,保持连接的智能手环的个数不变;若超时,则将连接的智能手环的个数减1,并控制船体停止,且复位油门(如人体落水安全监测场景)。
本实施例的智能手环开机即用,不需要再次设置以使得只能连接到对应的远操盒,远操盒判断智能手环的个数也不需要认为设置,智能手环和远操盒之间的连接不需要相互确认。
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一种远控端,该远控端可以是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的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远操盒等。如图14所示,图14是本申请远控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远控端14包括处理电路141,处理电路141用于:获取扫描到的智能终端的广播信息;判断广播信息中是否包含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若是,则控制远控端14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以使远控端14对智能终端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的处理电路141可以是处理器、处理芯片或者非集成的处理电路等。
可选地,广播信息包括广播名及广播内容,预设信息包括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处理电路141还用于:判断广播名是否包含第一设备信息;若是,则确认广播信息中包含预设信息。
可选地,智能终端具有终端标注名,第一设备信息与终端标注名形成预设广播名。处理电路141还用于:判断广播名是否与预设广播名一致;若是,则确认广播名包含第一设备信息。
可选地,广播信息包括广播内容,预设信息包括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处理电路141还用于:判断广播内容中是否包含第一设备信息;若是,则确认广播信息中包含预设信息。
可选地,处理电路141还用于:判断广播名是否与预设广播名一致;若是,则确认广播名包含第一设备信息。
可选地,处理电路141还用于:从广播信息中获取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且获取当前时间戳;基于第二设备信息及其对应的当前时间戳对智能终端进行监控。其中,当前时间戳是远控端扫描到智能终端的广播信息的时间点。
可选地,处理电路141还用于:判断是否存在已监控的智能终端;若存在已监控的智能终端,则保存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及当前时间戳,并增加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数量。
可选地,处理电路141还用于:若存在已监控的智能终端,则判断智能终端是否为已监控的智能终端;若智能终端为已监控的智能终端,则对智能终端的当前时间戳信息进行更新,且保持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数量不变;若智能终端为未监控的智能终端,则保存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及当前时间戳,且增加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数量。
可选地,处理电路141还用于:将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与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进行比对;若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中存在与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一致的第二设备信息,则确认智能终端为已监控的智能终端;若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中不存在与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一致的第二设备信息,则确认智能终端为未监控的智能终端。
可选地,处理电路141还用于:判断是否存在任意一个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当前时间戳在预设时长内未更新;若是,则确定未在预设时长内更新当前时间戳的已监控的智能终端遗失,并减少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数量;若否,则保持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数量不变。
本实施例的远控端14的工作原理可以参阅上述实施例,且本实施例的远控端14还用于实现上述图1至图7实施例的控制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图15是本申请远控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远控端15包括通信电路151,通信电路151用于:扫描广播广播信息的智能终端;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将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发送至智能终端,以使智能终端基于预设信息更新广播信息。
本实施例的通信电路151可以是蓝牙模组等通信模组。
可选地,预设信息包括远控端15的第一设备信息。
本实施例的远控端15的工作原理可以参阅上述图10所示控制方法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一种智能终端,该智能终端可以是可穿戴智能设备,如智能手环等。如图16所示,图16是本申请智能终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智能终端16包括通信组件161,通信组件161向外广播广播信息,以使远控端基于广播信息与智能终端16建立连接,并对智能终端16进行控制,广播信息中包含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
本实施例的通信电路161可以是蓝牙模组等通信模组。
可选地,预设信息包括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广播信息包括广播名及广播内容,广播名包含第一设备信息。
可选地,智能终端具有终端标注名,广播名包含终端标注名及第一设备信息。
可选地,预设信息包括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广播信息包括广播内容,广播内容包含第一设备信息。
本实施例的智能终端16的工作原理可以参阅上述图8所示控制方法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图17是本申请智能终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智能终端17包括通信组件171及处理芯片172;其中,通信组件171用于向外广播广播信息以与扫描到广播信息的远控端建立连接,并接收远控端发送的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处理芯片172用于基于预设信息更新广播信息。
本实施例的通信电路171可以是蓝牙模组等通信模组。
可选地,预设信息包括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广播信息包括广播名及广播内容。处理芯片172还用于基于第一设备信息更新广播名,以使广播名包含第一设备信息。
可选地,智能终端具有终端标注名。处理芯片172还用于基于终端标注名及第一设备信息更新广播名,以使广播名包含终端标注名及第一设备信息。
可选地,预设信息包括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广播信息包括广播内容。处理芯片172还用于基于第一设备信息更新广播内容,以使广播内容包含第一设备信息。
本实施例的智能终端17的工作原理可以参阅上述图11所示控制方法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一种通信系统,如图18所示,图18是本申请通信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8包括远控端181及智能终端182;其中,远控端181包括处理电路(图未示),智能终端182包括通信组件(图未示);通信组件用于向外广播广播信息;处理电路用于:获取广播信息;判断广播信息中是否包含与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若广播信息中包含预设信息,则控制远控端181与智能终端182建立连接,以使远控端181对智能终端182进行控制。
可选地,广播信息包括广播名及广播内容。预设信息包括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处理电路还用于:判断广播名是否包含第一设备信息;若是,则确认广播信息中包含预设信息。
可选地,智能终端具有终端标注名,第一设备信息与终端标注名形成预设广播名;处理电路还用于:判断广播名是否与预设广播名一致;若是,则确认广播名包含第一设备信息。
可选地,处理电路还用于:判断广播名是否与预设广播名一致;若是,则确认广播名包含第一设备信息。
可选地,处理电路还用于:从广播信息中获取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且获取当前时间戳;基于第二设备信息及其对应的当前时间戳对智能终端进行监控。其中,当前时间戳是远控端扫描到智能终端的广播信息的时间点。
可选地,处理电路还用于:判断是否存在已监控的智能终端;若存在已监控的智能终端,则保存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及当前时间戳,并增加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数量。
可选地,处理电路还用于:若存在已监控的智能终端,则判断智能终端是否为已监控的智能终端;若智能终端为已监控的智能终端,则对智能终端的当前时间戳信息进行更新,且保持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数量不变;若智能终端为未监控的智能终端,则保存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及当前时间戳,且增加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数量。
可选地,处理电路还用于:将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与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进行比对;若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中存在与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一致的第二设备信息,则确认智能终端为已监控的智能终端;若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中不存在与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一致的第二设备信息,则确认智能终端为未监控的智能终端。
可选地,处理电路还用于:判断是否存在任意一个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当前时间戳在预设时长内未更新;若是,则确定未在预设时长内更新当前时间戳的已监控的智能终端遗失,并减少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数量;若否,则保持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数量不变。
本实施例的远控端181可以参阅图14实施例的远控端14;本实施例的智能终端182可以参阅图16实施例的智能终端16。
在另一实施例中,通信系统的远控端包括通信电路,智能终端包括通信组件及处理芯片;通信组件用于向外广播广播信息;通信电路用于:扫描到广播信息并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发送与其关联的预设信息;通信组件还用于接收预设信息;处理芯片用于基于预设信息更新广播信息。
本实施例的远控端可以参阅图15实施例的远控端17;本实施例的的智能终端可以参阅图15实施例的智能终端17。
可选地,广播信息包括广播名及广播内容。处理芯片还用于基于第一设备信息更新广播名,以使广播名包含第一设备信息。
可选地,智能终端具有终端标注名,处理芯片还用于基于终端标注名及第一设备信息更新广播名,以使广播名包含终端标注名及第一设备信息。
可选地,预设信息包括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广播信息包括广播内容。处理芯片还用于基于第一设备信息更新广播内容,以使广播内容包含第一设备信息。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保证同一个物理空间内,多个远控端(主机)和多组智能终端(从机)不会交叉连接和交叉通信,即使相互靠近也不干扰。
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图19所示,图19是本申请计算机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19其上存储有程序指令191,程序指令191被处理器(图未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控制方法。
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U盘,SD卡,PD光驱,移动硬盘,大容量软驱,多媒体记忆卡,服务器,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8)

1.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远控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扫描到的智能终端的广播信息;
判断所述广播信息中是否包含与所述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
若是,则与所述智能终端建立连接,以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控制,所述智能终端及所述远控端用于所述智能终端的佩戴者的落水安全监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广播信息包括广播名及广播内容,所述预设信息包括所述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所述判断所述广播信息中是否包含与所述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包括:
判断所述广播名是否包含所述第一设备信息;
若是,则确认所述广播信息中包含所述预设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具有终端标注名,所述第一设备信息与所述终端标注名形成预设广播名;所述判断所述广播名是否包含所述第一设备信息,包括:
判断所述广播名是否与所述预设广播名一致;
若是,则确认所述广播名包含所述第一设备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广播信息包括广播内容,所述预设信息包括所述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所述判断所述广播信息中是否包含与所述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包括:
判断所述广播内容中是否包含所述第一设备信息;
若是,则确认所述广播信息中包含所述预设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所述智能终端建立连接,包括:
从所述广播信息中获取所述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且获取当前时间戳;
基于所述第二设备信息及其对应的所述当前时间戳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监控;
其中,所述当前时间戳是所述远控端扫描到所述智能终端的广播信息的时间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设备信息及其对应的所述当前时间戳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监控,包括:
判断是否存在已监控的智能终端;
若否,则保存所述智能终端的所述第二设备信息及所述当前时间戳,并增加所述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设备信息及其对应的所述当前时间戳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监控,还包括:
若是,则判断所述智能终端是否为所述已监控的智能终端;
若是,则对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时间戳信息进行更新,且保持所述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数量不变;
若否,则保存所述智能终端的所述第二设备信息及所述当前时间戳,且增加所述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智能终端是否为所述已监控的智能终端,包括:
将所述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与所述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进行比对;
若所述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中存在与所述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一致的第二设备信息,则确认所述智能终端为所述已监控的智能终端;
若所述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中不存在与所述智能终端的第二设备信息一致的第二设备信息,则确认所述智能终端为未监控的智能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设备信息及其对应的所述时间戳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监控,还包括:
判断是否存在任意一个所述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当前时间戳在预设时长内未更新;
若是,则确定未在所述预设时长内更新所述当前时间戳的已监控的智能终端遗失,并减少所述已监控的智能终端的数量。
10.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智能终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向外广播广播信息,以使远控端基于所述广播信息与所述智能终端建立连接,并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控制,所述广播信息中包含与所述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所述智能终端及所述远控端用于所述智能终端的佩戴者的落水安全监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信息包括所述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所述广播信息包括广播名及广播内容,所述广播名包含所述第一设备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具有终端标注名,所述广播名包含所述终端标注名及所述第一设备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信息包括所述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所述广播信息包括广播内容,所述广播内容包含所述第一设备信息。
14.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远控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扫描广播广播信息的智能终端;
与所述智能终端建立首次连接;
将与所述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发送至所述智能终端,以使所述智能终端基于所述预设信息更新所述广播信息;
获取扫描到的智能终端的更新后的广播信息;
判断所述更新后的广播信息中是否包含与所述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
若是,则与所述智能终端再次建立连接,以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控制,所述智能终端及所述远控端用于所述智能终端的佩戴者的落水安全监测。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信息包括所述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
16.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智能终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向外广播广播信息以与扫描到所述广播信息的远控端建立首次连接;
接收所述远控端发送的与所述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
基于所述预设信息更新所述广播信息;
向外广播更新后的广播信息,以使所述远控端基于所述更新后的广播信息与所述智能终端再次建立连接,并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控制,所述智能终端及所述远控端用于所述智能终端的佩戴者的落水安全监测。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信息包括所述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所述广播信息包括广播名及广播内容,所述基于所述预设信息更新所述广播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设备信息更新所述广播名,以使所述广播名包含所述第一设备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具有终端标注名,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设备信息更新所述广播名,包括:
基于所述终端标注名及所述第一设备信息更新所述广播名,以使所述广播名包含所述终端标注名及所述第一设备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信息包括所述远控端的第一设备信息,所述广播信息包括广播内容,所述基于所述预设信息更新所述广播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设备信息更新所述广播内容,以使所述广播内容包含所述第一设备信息。
20.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远控端及智能终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智能终端向外广播广播信息;
所述远控端获取所述广播信息;
所述远控端判断所述广播信息中是否包含与所述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
若所述广播信息中包含所述预设信息,则所述远控端与所述智能终端建立连接,以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控制,所述智能终端及所述远控端用于所述智能终端的佩戴者的落水安全监测。
21.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远控端及智能终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智能终端向外广播广播信息;
所述远控端扫描到所述广播信息并与所述智能终端首次建立连接;
所述远控端发送与其关联的预设信息;
所述智能终端接收所述预设信息;
所述智能终端基于所述预设信息更新所述广播信息;
所述智能终端向外广播更新后的广播信息;
所述远控端获取所述更新后的广播信息;
所述远控端判断所述更新后的广播信息中是否包含与所述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
若所述更新后的广播信息中包含所述预设信息,则所述远控端与所述智能终端再次建立连接,以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控制,所述智能终端及所述远控端用于所述智能终端的佩戴者的落水安全监测。
22.一种远控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用于:
获取扫描到的智能终端的广播信息;
判断所述广播信息中是否包含与所述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
若是,则控制所述远控端与所述智能终端建立连接,以使所述远控端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控制,所述智能终端及所述远控端用于所述智能终端的佩戴者的落水安全监测。
23.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组件,向外广播广播信息,以使远控端基于所述广播信息与所述智能终端建立连接,并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控制,所述广播信息中包含与所述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所述智能终端及所述远控端用于所述智能终端的佩戴者的落水安全监测。
24.一种远控端,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电路,所述通信电路用于:
扫描广播广播信息的智能终端;
与所述智能终端建立首次连接;
将与所述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发送至所述智能终端,以使所述智能终端基于所述预设信息更新所述广播信息;
所述远控端还包括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用于:
获取扫描到的智能终端的更新后的广播信息;
判断所述更新后的广播信息中是否包含与所述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
若是,则控制所述远控端与所述智能终端再次建立连接,以使所述远控端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控制,所述智能终端及所述远控端用于所述智能终端的佩戴者的落水安全监测。
25.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组件,用于向外广播广播信息以与扫描到所述广播信息的远控端建立首次连接,并接收所述远控端发送的与所述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
处理芯片,用于基于所述预设信息更新所述广播信息;
所述通信组件还用于向外广播更新后的广播信息,以使所述远控端基于所述更新后的广播信息与所述智能终端再次建立连接,并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控制,所述智能终端及所述远控端用于所述智能终端的佩戴者的落水安全监测。
26.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远控端及智能终端;所述远控端包括处理电路,所述智能终端包括通信组件;所述通信组件用于向外广播广播信息;
所述处理电路用于:
获取所述广播信息;
判断所述广播信息中是否包含与所述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
若所述广播信息中包含所述预设信息,则控制所述远控端与所述智能终端建立连接,以使所述远控端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控制,所述智能终端及所述远控端用于所述智能终端的佩戴者的落水安全监测。
27.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远控端及智能终端;所述远控端包括通信电路和处理电路,所述智能终端包括通信组件及处理芯片;
所述通信组件用于向外广播广播信息;
所述通信电路用于:
扫描到所述广播信息并与所述智能终端建立首次连接;
发送与其关联的预设信息;
所述通信组件还用于接收所述预设信息;
所述处理芯片用于基于所述预设信息更新所述广播信息;
所述处理电路还用于:
获取更新后的广播信息;
判断所述更新后的广播信息中是否包含与所述远控端关联的预设信息;
若所述更新后的广播信息中包含所述预设信息,则控制所述远控端与所述智能终端再次建立连接,以使所述远控端对所述智能终端进行控制,所述智能终端及所述远控端用于所述智能终端的佩戴者的落水安全监测。
2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21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CN202210676938.XA 2022-06-14 2022-06-14 控制方法、远控端、智能终端、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2785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76938.XA CN115278551B (zh) 2022-06-14 2022-06-14 控制方法、远控端、智能终端、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76938.XA CN115278551B (zh) 2022-06-14 2022-06-14 控制方法、远控端、智能终端、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8551A CN115278551A (zh) 2022-11-01
CN115278551B true CN115278551B (zh) 2023-10-13

Family

ID=83762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76938.XA Active CN115278551B (zh) 2022-06-14 2022-06-14 控制方法、远控端、智能终端、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78551B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4535A (zh) * 2014-09-29 2014-12-24 深圳市国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灯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盒
CN104375497A (zh) * 2014-12-15 2015-02-25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及其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05159121A (zh) * 2015-09-14 2015-12-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及其开关机控制方法和系统及智能设备
CN105187282A (zh) * 2015-08-13 2015-12-2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
CN108989994A (zh) * 2018-07-13 2018-12-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更新方法、电子标签、控制端及系统
CN109417758A (zh) * 2016-06-27 2019-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连接的方法及终端
CN109699019A (zh) * 2019-02-01 2019-04-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广播扫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0891298A (zh) * 2019-12-18 2020-03-17 惠州拓邦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连接方法、装置、蓝牙设备及系统
KR102114032B1 (ko) * 2019-07-12 2020-05-22 주식회사 페이크럭스컴퍼니 라우터를 이용한 캣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WO2020156256A1 (zh) * 2019-02-01 2020-08-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包转发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0191570A1 (zh) * 2019-03-25 2020-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KR20200127402A (ko) * 2019-05-02 2020-1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단말 직접 통신시스템에서 패킷 송수신 영역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CN112492569A (zh) * 2020-11-09 2021-03-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13055873A (zh) * 2021-03-11 2021-06-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设备间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125837A (zh) * 2020-08-31 2022-03-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设备配网方法、装置、智能台灯及存储介质
CN114554469A (zh) * 2022-02-24 2022-05-27 盒马(中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蓝牙通信装置、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98167B1 (ko) * 2010-09-10 2014-05-2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종의 무선통신시스템을 위한 방송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CN112423238B (zh) * 2019-08-22 2022-09-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控制终端、存储介质和设备连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4535A (zh) * 2014-09-29 2014-12-24 深圳市国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灯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盒
CN104375497A (zh) * 2014-12-15 2015-02-25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及其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05187282A (zh) * 2015-08-13 2015-12-2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
CN105159121A (zh) * 2015-09-14 2015-12-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及其开关机控制方法和系统及智能设备
CN109417758A (zh) * 2016-06-27 2019-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连接的方法及终端
CN108989994A (zh) * 2018-07-13 2018-12-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更新方法、电子标签、控制端及系统
CN109699019A (zh) * 2019-02-01 2019-04-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广播扫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WO2020156256A1 (zh) * 2019-02-01 2020-08-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包转发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0191570A1 (zh) * 2019-03-25 2020-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KR20200127402A (ko) * 2019-05-02 2020-1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단말 직접 통신시스템에서 패킷 송수신 영역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KR102114032B1 (ko) * 2019-07-12 2020-05-22 주식회사 페이크럭스컴퍼니 라우터를 이용한 캣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10891298A (zh) * 2019-12-18 2020-03-17 惠州拓邦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连接方法、装置、蓝牙设备及系统
CN114125837A (zh) * 2020-08-31 2022-03-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设备配网方法、装置、智能台灯及存储介质
CN112492569A (zh) * 2020-11-09 2021-03-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13055873A (zh) * 2021-03-11 2021-06-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设备间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554469A (zh) * 2022-02-24 2022-05-27 盒马(中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蓝牙通信装置、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8551A (zh)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17758B (zh) 一种蓝牙连接的方法及终端
CN111372325B (zh) 建立Wi-Fi点对点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DE60117145T2 (de) Kommunikationseinheit und zugehöriges steuerungsverfahren
CN113163379A (zh) 一种发现及配网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0996405A (zh) 耳机连接方法、终端、耳机盒子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262652A (zh) 一种网络家电的网络配置方法
WO2023284454A1 (zh) 蓝牙连接的提示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3316131A (zh)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EP4247031A1 (en) Access method and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856086A (zh) 音响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CN115278551B (zh) 控制方法、远控端、智能终端、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6349205A (zh) 一种批量配置家居设备的方法及设备
US10080000B2 (en) Intercom system
CN113965889B (zh) 数据处理、过滤信息数量确定与配置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3543276A (zh) 网络接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7440350A (zh) 一种实现蓝牙设备低功耗运行方法及相关装置
JP2010239572A (ja) 端末、及び端末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9152062B (zh) 信标帧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382393B (zh) 蓝牙连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475189A (zh) 一种升级方法、头戴设备、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1435906A (zh) 一种参考值的确定方法及终端
CN115022872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CN114846831B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JP2602877B2 (ja) 無線電話装置
CN116528209B (zh) 蓝牙扫描方法、设备、芯片系统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