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55058B - 一种基站、多天线收发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站、多天线收发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55058B
CN113055058B CN201911378945.6A CN201911378945A CN113055058B CN 113055058 B CN113055058 B CN 113055058B CN 201911378945 A CN201911378945 A CN 201911378945A CN 113055058 B CN113055058 B CN 1130550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antenna
correction
downlink
up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7894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55058A (zh
Inventor
张亚龙
付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137894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55058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3020 priority patent/WO2021129098A1/zh
Priority to EP20905904.7A priority patent/EP4080778A4/en
Priority to KR1020227025145A priority patent/KR20220116540A/ko
Publication of CN1130550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50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550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50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1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for calibration; for correcting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04B1/0483Transmitters with multiple parallel path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04B17/12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of transmit antennas, e.g. of the amplitude or ph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Equal gain combining, only phase adjust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Weighted combining using weights depending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predetermined weights or beam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04B17/14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of the whol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ath, e.g. self-test loop-b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04B2001/0408Circuits with power amplifiers
    • H04B2001/0425Circuits with power amplifiers with linearisation using predistor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站、多天线收发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装置为:IQ交换模块接收第一校正信号并发送或接收第二校正信号并发送DSP;数字中频处理模块接收第一校正信号发送至下行业务通道或接收上行业务通道的第二校正信号发至IQ交换模块;接口关系模块将第一校正信号从下行业务通道耦合至天线校正链路,发送至DSP,或将第二校正信号从天线校正链路耦合至上行业务通道;DSP发送第一校正信号和第二校正信号,以及根据接收的第一校正信号和所述第二校正信号计算第一校正系数和第二校正系数。本发明不仅使得下行链路的天线校正功能的调试、使用和维护不需要再做跨部门协作,提高效率和可靠性;而且省了载波信号与基带的传输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基站、多天线收发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站、多天线收发装置、多天线收发装置的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多天线技术主要用在波束赋形基站和MIMO(多进多出)基站。多天线基站在提高频谱利用率、提高基站用户容量和提高用户通信速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多天线正常工作需要满足各个天线通道之间幅相一致,为了满足这一前提,现有多天线基站引入了天线校正技术。
目前,多天线基站天线校正装置结构,主要包括基带处理单元(BBU)、IQ(In-pase/Quadrature,同相正交)交换模块以及每个天线通道的数字中频处理模块、业务通道、接口关系模块、双工器以及天线。天线校正功能即:将IQ交换之后不同天线通道之间的中频处理模块、业务通道、射频接口、双工器和天线的幅相特性对齐。其中,在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时,校正信号从BBU发出经过IQ交换模块之后,进入每个天线通道的数字中频处理模块、下行业务通道、接口关系模块、双工器到达天线,再由天线耦合进入天线校正链路,并经由IQ交换模块后,将经过下行链路的校正信号送回给BBU,BBU根据经过下行链路的校正信号计算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权值;在天线通道的上行时,校正信号从BBU出发经过IQ交换模块和天线校正链路到达天线,再从天线经由双工器、射频接口、上行业务通道、数字中频处理模块到达IQ交换模块,最后由IQ交换模块将经过上行链路的校正信号送回给BBU,BBU根据经过上行链路的校正信号计算天线通道的上行校正权值。
可见,在天线校正时,原始的校正信号的发出端和校正权值的计算端为BBU,校正信号与天线校正链路的耦合端设在天线,致使整个天线校正信号的链路需要从BBU贯穿至天线,不仅链路过长,而且涉及BBU、收发信模块TRX等多个不同领域部门模块,在开发和调试天线校正功能时需要多个领域跨部门协作,不仅效率很低,易出故障,而且载波信号与基带的传输资源占用大。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多天线收发装置、多天线收发装置的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将天线校正链路缩短,并与基带处理部分脱离关系,完全由收发信模块来完成,使得天线校正功能的调试、使用和维护不需要再做跨部门协作,不仅提高效率和可靠性,而且节省了载波信号与基带的传输资源。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天线收发装置,包括IQ交换模块、数字中频处理模块、接口关系模块、天线校正链路和数字信号处理模块DSP,其中:
所述DSP,用于产生第一校正信号,并发送至所述IQ交换模块;
所述IQ交换模块,用于将接收的所述第一校正信号发送至天线通道的数字中频处理模块;
所述数字中频处理模块,用于将接收的所述第一校正信号发送至下行业务通道;
所述接口关系模块,用于将来自所述下行业务通道的所述第一校正信号耦合进入所述天线校正链路;
所述天线校正链路,用于将接收的所述第一校正信号发送至所述DSP;
所述DSP,用于根据接收的所述第一校正信号计算第一校正系数,并将所述第一校正系数发送至所述IQ交换模块,由所述IQ交换模块发送至基带处理单元BBU;或者,
所述DSP,还用于产生第二校正信号,并发送至所述天线校正链路;
所述天线校正链路,还用于将接收的第二校正信号发送至天线通道的所述接口关系模块;
所述接口关系模块,还用于将接收的所述第二校正信号耦合灌入上行业务通道;
所述数字中频处理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上行业务通道的所述第二校正信号,并发送至所述IQ交换模块;
所述IQ交换模块,还用于将接收的所述第二校正信号发送至所述DSP;
所述DSP,还用于根据接收的所述第二校正信号计算第二校正系数,并将所述第二校正系数发送至所述IQ交换模块,由所述IQ交换模块发送至所述BBU。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多天线收发装置。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天线收发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
所述DSP将产生的第一校正信号发送至所述IQ交换模块;
所述IQ交换模块将所述第一校正信号发送至天线通道的所述数字中频处理模块;
所述数字中频处理模块将所述第一校正信号发送至所述下行业务通道;
所述接口关系模块将所述第一校正信号从所述下行业务通道耦合至所述天线校正链路;
所述天线校正链路将所述第一校正信号发送至所述DSP;
所述DSP根据所述第一校正信号计算得到第一校正系数,并由所述IQ交换模块将所述第一校正系数发送至BBU;
或者,
天线通道的上行校正:
所述DSP将产生的第二校正信号发送至所述天线校正链路;
所述天线校正链路将所述第二校正信号发送至所述接口关系模块;
所述接口关系模块将所述第二校正信号耦合至所述上行业务通道;
所述数字中频处理模块从所述上行业务通道接收所述第二校正信号,并发送至所述IQ交换模块;
所述IQ交换模块将所述第二校正信号发送至所述DSP;
所述DSP根据所述第二校正信号计算得到第二校正系数,并由所述IQ交换模块将所述第二校正系数发送至BBU。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第三方面所述的多天线收发装置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天线校正信号的耦合端由原来的天线改为接口关系模块处,并由DSP产生天线的校正信号和计算天线的校正系数,不但天线校正链路缩短,而且校正信号的产生和校正系数的计算与BBU脱离关系,完全由天线收发装置完成,只向BBU上传计算得到校正系数,不再反复上传接收上下行链路的校正信号,减小信号传输量的同时,使得天线校正功能的调试、使用和维护不需要再做跨部门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天线校正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天线收发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IQ交换模块数据交互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频分双工FDD通信模式时接口关系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时分双工TDD通信模式时接口关系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在频分双工FDD通信模式时接口关系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在时分双工TDD通信模式时接口关系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频分双工FDD通信模式时天线校正链路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时分双工TDD通信模式时天线校正链路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通道的校正方法的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通道的校正方法的天线通道的上行校正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下行链路工作时序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行链路工作时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目前,多天线基站天线校正方案中,原始校正信号的发出端和校正权值的计算端为BBU,校正信号与天线校正链路的耦合端设在天线,致使天线校正链路需要从BBU贯穿至天线,不仅链路过长,而且涉及BBU、收发信模块TRX等多个不同领域部门模块,在开发和调试天线校正功能时需要多个领域跨部门协作,不仅效率很低,易出故障,而且载波信号与基带的传输资源占用大。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基站、多天线收发装置、多天线收发装置的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将天线校正信号链路缩短,并与基带处理部分脱离关系,完全由收发信单板来完成,使得天线校正功能的调试、使用和维护不需要再做跨部门协作,不仅提高效率和可靠性,而且节省了载波信号与基带的传输资源。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天线收发装置的结构框图,该多天线收发装置包括IQ交换模块10、每个天线通道的数字中频处理模块20、每个天线通道的接口关系模块30、天线校正链路40以及数字信号处理模块(DSP)50,上述多天线收发装置的各部都分集成在TRX(收发信)单板内,校正信号的产生和校正系数的计算都是通过DSP50,使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天线收发装置可以单独实现天线校正。
在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时:
DSP50产生第一校正信号,并发送至IQ交换模块10。
IQ交换模块10将接收的第一校正信号发送至每个天线通道的数字中频处理模块20。
数字中频处理模块20将接收的第一校正信号发送至对应的下行业务通道。
接口关系模块30连通业务通道(包括下行业务通道和上行业务通道)和双工器60,包括连接TRX单板与双工器60的射频接口;将来自下行业务通道的第一校正信号耦合进入天线校正链路40,进入天线校正链路40的第一校正信号为经过天线通道下行链路后的第一校正信号,经过天线通道下行链路后的第一校正信号与没有经过天线通道下行链路(IQ交换模块10发送给每个天线通道之前的第一校正信号)时相比,信号没有变,但可能存在幅相差异。
天线校正链路40从每个天线通道的接口关系模块30接收第一校正信号,并发送至DSP50。
DSP50从天线校正链路40接收经过天线通道下行链路的第一校正信号,并根据经过天线通道下行链路的第一校正信号和发送给该天线通道的第一校正信号(即发送给IQ交换模块10的第一校正信号)计算第一校正系数,发送至IQ交换模块10,由IQ交换模块10将第一校正系数发送给BBU,供BBU使用,实现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可见第一校正信号的产生和第一校正系数的计算都不再由BBU进行,BBU只接收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系数(第一校正系数)的计算结果。
在天线通道的上行校正时:
DSP50产生第二校正信号,并发送至天线校正链路40。
天线校正链路40将接收的第二校正信号发送至每个天线通道的接口关系模块30。
接口关系模块30将来自天线校正链路40的第二校正信号耦合灌入上行业务通道;可见在天线通道的下行、上行校正中,将天线校正信号(第一校正信号和第二校正信号)的耦合端放在接口关系模块30,即耦合端在连接TRX单板与双工器60的射频接口处,不再从天线耦合,移至TRX单板内。
数字中频处理模块20接收来自对应上行业务通道的第二校正信号,并发送至IQ交换模块10。
IQ交换模块10从每个天线通道数字中频处理模块20接收第二校正信号,接收的该第二校正信号为经过天线通道上行链路后的第二校正信号,经过天线通道上行链路后的第二校正信号与没有经过天线通道上行链路(从天线校正链路40耦合进入上行业务通道之前的第二校正信号)时相比,信号没有变,但可能存在幅相差异,并发送;
DSP50从IQ交换模块10接收经过天线通道上行链路的第二校正信号,并根据第二校正信号和发送给该天线通道上行链路的第二校正信号(发送给天线校正链路40的第二校正信号)计算第二校正系数,发送至IQ交换模块10,由IQ交换模块10将第一校正系数发送给BBU,供BBU使用,实现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可见第二校正信号的产生和第二校正系数的计算都不再由BBU进行,BBU只接收天线通道的上行校正系数(第二校正系数)的计算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DSP50产生的第一校正信号和第二校正信号为IQ信号,在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中,为了在天线校正链路40合路为一路后能够对其进行区分,为每个天线通道下行校正产生不同的第一校正信号,在计算校正系数时,因为第一校正信号由DSP50产生,N路第一校正信号间的差异DSP已知,会对差异进行补偿,保证计算第一校正系数时使用的N路第一校正信号相同。
本实施例将天线校正信号的耦合端由原来的天线改为接口关系模块处,并由DSP产生天线的校正信号和计算天线的校正系数,不但天线校正链路缩短,而且校正信号的产生和校正系数的计算与BBU脱离关系,完全由天线收发装置完成,只向BBU上传计算得到校正系数,不再反复上传接收上下行链路的校正信号,减小信号传输量的同时,使得天线校正功能的调试、使用和维护不需要再做跨部门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天线校正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IQ交换模块10还从BBU接收调制有天线校正信令的下行业务信号,接收到该信令后,DSP50开始发送第一校正信号和第二校正信号,IQ交换模块10接收DSP50发送给每个天线通道的第一校正信号,并分别插入发送给每个天线通道的下行业务信号中,同时发送至每个天线通道的数字中频处理模块20,经下行业务通道后,经由接口关系模块30分为两路,一路经双工器60发至天线,一路耦合进入天线校正链路40,最终由天线校正链路40进入DSP50,DSP50对从接收的下行业务信号和第一校正信号中提取出第一校正信号,用于计算第一校正系数。其中,将接收的第一校正信号插入下行业务信号为:在时间上连续传输的下行业务信号颗粒中插入第一校正信号。
另一方向,第二校正信号通过接口关系模块30耦合灌入上行业务通道,与天线接收的上行业务信号叠加,合为一路上行信号,所以在天线通道的上行校正中,每个天线通道的数字中频处理模块20发送的信号为上行信号,IQ交换模块10接收来自数字中频处理模块20的上行信号,一路直接将上行业务信号和第二校正信号发送至DSP50,DSP50在接收的上行信号中提取出第二校正信号,用于第二校正系数的计算;另一路,将从DSP50接收的校正系数以信令形式插入上行信号,发送至BBU,供BBU使用,实现天线通道的幅相调整,使所有天线通道幅相保持一致。其中,校正系数包括第一校正系数或第二校正系数。
可见,本实施例的BBU通过在下行业务信号调制信令向天线收发装置下发天线校正指令,天线收发装置也通过在上行业务信号插入信令形式向BBU上传校正系数,不再需要专门光纤、载波与BBU进行交互,节省了载波信号与基带的传输资源。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天线收发装置还能够实现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而且不再通过每个天线通道设置在数字中频处理模块20与接口关系模块30之间的反馈通道传送反馈信号,将反馈链路全部集成在一个天线校正链路上,即N个天线通道的下行功率检测、驻波检测和DPD后向采数全部集成在天线校正链路40中,省去了N个反馈通道,降低收发装置复杂度和硬件成本;而本实施例的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包括两种情况。
(一)第一种情况: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的反馈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数字预失真DPD后向采数;
前向功率检测信号FWD。
在该情况下,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收发装置具有数字预失真DPD功能和功率检测功能,不具有驻波检测功能,此时,为了实现该种情况的下行反馈,本实施例的接口关系模块30还用于将来自下行业务通道的反馈信号耦合进入天线校正链路40;其中,当反馈信号包括DPD后向采数和FWD时,两个信号同时耦合进入天线校正链路40。
天线校正链路40还用于将逐个从每个天线通道接口关系模块30接收的反馈信号依次发送至DSP50。
DSP50还用于接收来自天线校正链路40的反馈信号;如果接收的反馈信号包括DPD后向采数,根据DPD前向采数和DPD后向采数计算DPD系数,并将DPD系数发送至数字中频处理模块20,供数字中频处理模块20使用;其中,DPD前向采数由数字中频处理模块20从对应下行业务通道采集,然后发送给DSP50;如果接收的反馈信号包括FWD,根据FWD判断功率状态,并将异常状态信息发送至多天线收发装置的CPU进行存储,CUP会把异常事件作为告警记录下来,并以日志形式提供给工作人员查看。
在该种情况下,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天线收发装置,通信模式可以为频分双工FDD,也可以为时分双工TDD,即本实施例适用于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通信系统,下面分别对两种通信模式下接口关系模块30和天线校正链路30的实现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在频分双工FDD通信模式,如图3所示,接口关系模块30包括第一射频接口311、第一定向耦合器313、第二射频接口312和第二定向耦合器314;在频分双工FDD通信模式,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和天线通道的上行校正采用完全分开的两套链路(天线通道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实现,所以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和天线通道的上行校正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不同时进行,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定。
(1)在天线通道的下行链路方向,包括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和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和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因为采用同一下行链路实现,所以不能同时进行,可以先进行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也可以先进性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本实施例不对其顺序进行限定。
在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时:
第一定向耦合器313由输入端口接收来自下行业务通道的下行信号;其中,下行信号为下行业务信号和插入下行业务信号发送的第一校正信号的统称;并分别:
由直通输出端口将下行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射频接口311;
由耦合输出端口将下行信号耦合进入天线校正链路40。
第一射频接口311将从第一定向耦合器313接收的下行信号经双工器60发送至天线。
或者,
在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时:
第一定向耦合器313由输入端口接收来自下行业务通道的反馈信号;并分别:
由直通输出端口将反馈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射频接口311;
由耦合输出端口将反馈信号耦合进入天线校正链路40。
第一射频接口311将从第一定向耦合器313接收的反馈信号经双工器60发送至天线。
(2)在天线通道的上行链路方向,只包括天线通道的上行校正。
在天线通道的上行校正时:
第二射频接口312从双工器60接收来自天线的上行业务信号,并发送至第二定向耦合器314。
第二定向耦合器314由隔离端口接收来自第二射频接口312的上行业务信号,并将上行业务信号发送至耦合输出端口;由输入端口接收来自天线校正链路40的第二校正信号,并将该第二校正信号耦合至耦合输出端口,与上行业务信号叠加,合为一路上行信号,然后由耦合输出端口发送至上行业务通道,使第二校正信号灌入上行业务通道;其中,该上行信号为叠加后的上行业务信号和第二校正信号统称。
在时分双工TDD通信模式,如图4所示,接口关系模块30包括射频接口321、第一二选一开关322和定向耦合器323;在时分双工TDD通信模式,下行链路与上行链路不同时工作;在业务信号发射时隙,第一二选一开关322的第一选择端置于固定端,接口关系模块30将下行业务通道与双工器连通,下行链路接通,开始工作;在业务信号接收时隙,第一二选一开关322的第二选择端置于固定端接口关系模块30将上行业务通道与双工器连通,上行链路接通,开始工作。
(1)在天线通道的下行链路方向,包括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和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即在业务信号发射时隙进行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和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和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因为采用同一下行链路实现,所以不能同时进行,可以先进行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也可以先进性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本实施例不对其顺序进行限定。
在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时:
第一二选一开关322由第一选择端接收来自下行业务通道的下行信号,并由固定端发送至定向耦合器323,即控制第一二选一开关322的第一选择端置于固定端,接口关系模块30将下行业务通道与双工器连通,处于业务信号发射时隙,将下行信号分别发送至天线和天线校正链路。
定向耦合器323由第一端口(输入端口)接收来自第一二选一开关322的下行信号;并分别:
由第二端口(直通输出端口)将下行信号发送至射频接口321;
由第三端口(耦合输出端口)将下行信号耦合进入天线校正链路40。
射频接口321将从定向耦合器323接收的下行信号经双工器60发送至天线。
或者,
在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时:
第一二选一开关322由第一选择端接收来自下行业务通道的反馈信号,并由固定端发送至定向耦合器323,即控制第一二选一开关322的第一选择端置于固定端,接口关系模块30将下行业务通道与双工器连通,处于业务信号发射时隙,将反馈信号分别发送至天线和天线校正链路。
定向耦合器323由第一端口(输入端口)接收来自第一二选一开关322的反馈信号;并分别:
由第二端口(直通输出端口)将所述反馈信号发送至射频接口321;
由第三端口(耦合输出端口)将反馈信号耦合进入天线校正链路40。
射频接口321将从定向耦合器323接收的反馈信号经双工器60发送至天线。
(2)在天线通道的上行链路方向,只包括天线通道的上行校正,即在业务信号接收时隙进行天线通道的上行校正。
在天线通道的上行校正时:
射频接口321从双工器60接收来自天线的上行业务信号,并发送至定向耦合器323。
定向耦合器323由第二端口(隔离端口)接收来自射频接口321的上行业务信号,并传送至定向耦合器323的第一端口(耦合输出端口);由第三端口(输入端口)接收来自天线校正链路40的所述第二校正信号,并将第二校正信号耦合至第一端口,与上行业务信号叠加,合为一路上行信号,然后由第一端口(耦合输出端口)发送至第一二选一开关322,经第一二选一开关322使第二校正信号灌入上行业务通道。
第一二选一开关322由固定端接收来自定向耦合器323的上行信号,并由第二选择端将上行信号发送至所述上行业务通道,即当控制第一二选一开关322的第二选择端置于固定端,接口关系模块30将上行业务通道与双工器连通,处于业务信号接收时隙,将上行信号发送至上行业务通道。
(二)第二种情况: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的反馈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数字预失真DPD后向采数;
前向功率检测信号FWD;
驻波检测信号REV。
在该情况下,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收发装置具有数字预失真DPD功能、功率检测功能和驻波检测功能,此时,为了实现该种情况的下行反馈,本实施例的接口关系模块30还用于将来自下行业务通道的反馈信号发送至天线校正链路40。
天线校正链路40还用于将逐个从每个天线通道接口关系模块30接收的反馈信号依次发送至DSP50。
DSP50还用于接收来自天线校正链路40的反馈信号;如果接收的反馈信号包括DPD后向采数,根据DPD前向采数和DPD后向采数计算DPD系数,并将DPD系数发送至数字中频处理模块20,供数字中频处理模块20使用;其中,DPD前向采数由数字中频处理模块20从对应下行业务通道采集,然后发送给DSP50;如果接收的反馈信号包括FWD,根据FWD判断功率状态,并将异常状态信息发送至多天线收发装置的CPU进行存储;如果接收的反馈信号包括REV,根据REV判断驻波状态,并将异常状态信息发送至多天线收发装置的CPU进行存储;CUP会把功率异常和驻波异常事件作为告警记录下来,并以日志形式提供给工作人员查看。
在该种情况下,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天线收发装置通信模式可以为频分双工FDD,也可以为时分双工TDD,即本实施例适用于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通信系统,下面分别对两种通信模式下接口关系模块30和天线校正链路30的实现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在频分双工FDD通信模式,如图5所示,接口关系模块30包括第一射频接口311、第二射频接口312、第一定向耦合器313、第二定向耦合器314、衰减器315、环形器316和三选一开关317;在频分双工FDD通信模式,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和天线通道的上行校正采用完全分开的两套链路(天线通道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实现,所以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和天线通道的上行校正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不同时进行,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定。
(1)在天线通道的下行链路方向,包括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和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和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因为采用同一下行链路实现,所以不能同时进行,可以先进行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也可以先进性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本实施例不对其顺序进行限定。在进行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时,三选一开关317的第二选择端始终置于固定端;在进行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时,三选一开关317的第一选择端、第二选择端按照预设顺序置于固定端,完成该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然后第三选择端一直置于固定端,直到多天线收发装置的其他天线通道都完成下行反馈。
在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时:
环形器316接收来自下行业务通道的下行信号,将下行信号发送至第一定向耦合器313。
第一定向耦合器313由输入端口接收下行信号;并分别:
由直通输出端口将下行信号发送至第一射频接口311;
由耦合输出端口将下行信号耦合至三选一开关317。
第一射频接口311将来自第一定向耦合器313的下行信号经双工器60发送至天线。
三选一开关317由第二选择端接收来自第一定向耦合器313的下行信号,并由固定端发送至天线校正链路40;在进行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时,为保证将第一校正信号发送至天线校正链路,三选一开关317的第二选择端始终置于固定端,直到本轮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结束。
或者,
在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时:
环形器316接收来自下行业务通道的反馈信号;将反馈信号中的REV分离出来,发送至衰减器315;将反馈信号中的DPD后向采数和/或FWD发送至第一定向耦合器313;如果反馈信号中没有REV,只将DPD后向采数和/或FWD发送至第一定向耦合器313。
衰减器315将接收的REV衰减至预设值,并发送至三选一开关317;因为如果驻波异常时信号较大,所以为了避免损坏链路,对获得的驻波检测信号进行衰减处理。
第一定向耦合器313由输入端口接收DPD后向采数和/或FWD;并分别:
由直通输出端口发送DPD后向采数和/或FWD至第一射频接口311;
由耦合输出端口发送耦合得到的DPD后向采数和/或FWD至三选一开关317。
第一射频接口311将来自第一定向耦合器313的DPD后向采数和/或FWD经双工器发送至天线。
三选一开关317当第一选择端置于固定端时,由第一选择端接收来自衰减器315的REV,并由固定端发送至所述天线校正链路40;或者,当第二选择端置于固定端时,由第二选择端接收来自第一定向耦合器313的DPD后向采数和/或FWD,并由固定端发送至天线校正链路40,可见当反馈信号包括DPD后向采数和FWD时,DPD后向采数和FWD是同时耦合进入天线校正链路的;或者,当第三选择端置于固定端时,由第三选择端接入负载,该天线通道不进行下行反馈,也就是说,天线通道的反馈是逐个通道进行的,在一个通道进行天线反馈时,其他天线通道的三选一开关317第三选择端置于固定端,接入负载,不工作。
所以本实施例利用一个三选一开关317实现了下行反馈的三种状态,即REV状态、DPD后向采数和/或FWD状态和负载状态,每个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按照一定顺序执行完REV状态、DPD后向采数和/或FWD状态后,一直执行负载状态,直到多天线收发装置的其他天线通道都依次按照一定顺序执行完REV状态、DPD后向采数和/或FWD状态;然后开始下一个下行反馈循环。
(2)在天线通道的上行链路方向,只包括天线通道的上行校正。
在天线通道的上行校正时:
第二射频接口312从双工器接收来自天线的上行业务信号,并发送第二定向耦合器314。
第二定向耦合器314由隔离端口接收来自第二射频接口312的上行业务信号,并发送至耦合输出端口;由输入端口接收来自天线校正链路40的所述第二校正信号,并耦合至耦合输出端口,与上行业务信号叠加,合为一路上行信号;由耦合输出端口将上行信号发送至上行业务通道,使第二校正信号灌入上行业务通道,进行天线通道的上行校正。
在时分双工TDD通信模式,如图6所示,接口关系模块30包括射频接口321、定向耦合器323、衰减器315、环形器316、三选一开关317和第一二选一开关323。在时分双工TDD通信模式,下行链路与上行链路不同时工作;在业务信号发射时隙,第一二选一开关323的第一选择端置于固定端,接口关系模块30将下行业务通道与双工器连通,下行链路接通,开始工作;在业务信号接收时隙,第一二选一开关323的第二选择端置于固定端,接口关系模块30将上行业务通道与双工器连通,上行链路接通,开始工作。
(1)在天线通道的下行链路方向,包括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和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即在业务信号发射时隙进行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和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和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因为采用同一下行链路实现,所以不能同时进行,可以先进行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也可以先进性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本实施例不对其顺序进行限定。对三选一开关317的选择端连接控制与FDD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时:
环形器316接收来自下行业务通道的下行信号,并发送至定向耦合器323。
定向耦合器323由第一端口(输入端口)接收下行信号,并分别:
由第二端口(直通输出端口)将下行信号发送至射频接口321;
由第三端口(耦合端口)将耦合得到的下行信号发送至三选一开关317。
射频接口321将接收的下行信号经双工器60发送至天线。
三选一开关317由第二选择端接收来自定向耦合器316的下行信号,并由固定端发送至天线校正链路40;在进行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时,为保证将第一校正信号发送至天线校正链路,三选一开关317的第二选择端始终置于固定端,直到本轮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结束。
或者,
在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时:
环形器316接收来自下行业务通道的反馈信号,并将REV分离出来发送至第一二选一开关322,将DPD后向采数和/或FWD发送至所述定向耦合器。
第一二选一开关322由固定端接收来自环形器316发送的REV,并由第一选择端发送至衰减器315。
衰减器315将来自第一二选一开关的REV衰减至预设值,并发送至三选一开关317。
定向耦合器323由第一端口(输入端口)接收DPD后向采数和/或FWD;并分别:
由第二端口(直通输出端口)将DPD后向采数和/或FWD发送至射频接口321;
由第三端口(耦合输出端口)发送耦合得到的DPD后向采数和/或FWD至三选一开关317。
射频接口321将接收的DPD后向采数和/或FWD经双工器发送至天线。
三选一开关317当第一选择端置于固定端时,由第一选择端接收来自衰减器315的REV,并由固定端发送至天线校正链路40;当第二选择端置于固定端时,由第二选择端接收来自定向耦合器323的DPD后向采数和/或FWD,并由固定端发送至天线校正链路40;当第三选择端置于固定端时,由第三选择端接入负载,该天线通道在下行反馈时不反馈任何信号。
(2)在天线通道的上行链路方向,只包括天线通道的上行校正,即在业务信号接收时隙进行天线通道的上行校正,在进行天线通道的上行校正时,三选一开关317的第二选择端始终置于固定端,将定向耦合器323与天线校正链路40接通,保证天线校正链路40中的第二校正信号能够进入定向耦合器323。
在天线通道的上行校正时:
射频接口321从双工器接收来自天线的上行业务信号,并发送至定向耦合器323。
三选一开关317由固定端接收来自天线校正链路40的第二校正信号,并由第二选择端发送至定向耦合器323。
定向耦合器323由第二端口(隔离端口)接收来自射频接口321的上行业务信号,并传送至第一端口(耦合输出端口);由第三端口(输入端口)接收第二校正信号,并耦合至第一端口(耦合输出端口),与上行业务信号叠加,合为一路上行信号;由第一端口将上行信号发送至环形器316,最终通过第一二选一开关322使第二校正信号灌入上行业务通道。
环形器316接收来自定向耦合器323的上行信号,并发送至第一二选一开关322。
第一二选一开关322由固定端接收来自环形器316的上行信号,并由第二选择端发送至上行业务通道。
本实施例将下行反馈功能集成在天线校正链路40上,省去了N个反馈通道,降低了多天线收发装置的复杂度和硬件成本;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天线校正链路40包括合路单元、数控衰减器和ADDA转换器。
(1)在天线通道的下行链路方向上,包括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和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和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因为采用同一天线校正链路进行传输,所以不能同时进行,可以先进行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也可以先进性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只要与接口关系模块30相互对应即可,本实施例不对其顺序进行限定。
在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时:
合路单元同时从每个天线通道对应的接口关系模块30接收下行信号,并将多路下行信号合并为一路,发送至下行校正接收链路。
数控衰减器对来自下行校正接收链路的下行信号进行衰减,并发送至ADDA转换器。
ADDA转换器对来自所述数控衰减器的下行信号数模转换,并发送至DSP50。
在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时:
合路单元逐个从每个天线通道对应的接口关系模块30接收反馈信号,相应的,逐个发送至下行校正接收链路。
数控衰减器对来自下行校正接收链路的反馈信号进行衰减,并发送至所述ADDA转换器。
ADDA转换器对来自数控衰减器的反馈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并发送至DSP50。
本实施例在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时,要将多路下行信号合为一路,信号较大,而在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时,为单路循环传输,信号较小,而ADDA转换器具有门限限制,当信号过大或过小,超过门限,ADDA转换器无法采集到信号,为了提高天线校正链路传输可靠性,本实施例的数控衰减器在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时按照第一预设衰减幅度对合路后的下行信号进行衰减,此时衰减幅度较大,保证信号不会太大超过门限;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时,按照第二预设衰减幅度对反馈信号进行衰减,此时衰减幅度较小,保证信号不会太小超过门限。
(2)在天线通道的上行链路方向上,只有天线通道的上行校正。
在天线通道的上行校正时:
ADDA转换器对来自DSP50的第二校正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并发送至上行校正发射链路。
合路单元将来自上行校正发射链路的第二校正信号分为多路,并同时发送至每个天线通道对应的接口关系模块30。
在本实施例中,天线校正链路40还包括点检口和功分器或耦合器,其中:
点检口,为一个对外接口,用于连接对应测试设备,检测未合路的N个天线校正链路的幅相差异值(第二幅相差异值)、天线通道的下行链路的状态和质量以及上行链路的状态和性能。在本实施例中,如果以N个天线通道的定向耦合器为天线校正链路的起点,在N个天线通道的定向耦合器与合路单元之间实际存在N个天线校正链路未合路的部分,而在实际中,这部分的N个天线校正链路可能会存在幅相差异,为了提高天线校正精度,需要测试未合路的每个天线校正链路的第二幅相差异值,将未合路的每个天线校正链路的第二幅相差异值与对应校正系数叠加。
功分器或耦合器,其第一端口连接合路器,第二端口连接下行校正接收链路或上行校正发射链路,第三端口连接点检口,将点检口在合路器与下行校正接收链路或上行校正发射链路之间接入天线校正链路,用于从合路单元接收合路后的下行业务信号,并将下行业务信号从点检口输出至外接检测设备;或者,从点检口接收外接监测设备输入的测试信号,将测试信号发送至合路单元,由合路单元分为多路分别发送至每个天线通道的定向耦合单元。由于天线校正链路与每个天线通道相同,所以通过点检口可以对天线通道进行各种检测,点检口作用包括但不限于检测未合路的N个天线校正链路的第二幅相差异值、天线通道的下行链路的状态和质量以及上行链路的状态和性能。
(1)本实施例通过点检口检测未合路的N个天线校正链路的幅相差异值的方法包括:
在收发信装置不工作时(在无源条件下),将矢量网络分析仪一端接入点检口,另一端分别点测每个天线通道的测试点,测得未合路的每个天线校正链路(包括未合路的上行校正发射链路和下行校正接收链路)的第二幅相差异值,并保存在DSP50中,DSP50在计算得到校正系数时,叠加对应未合路的每个天线校正链路的第二幅相差异值。其中,在下行链路,测试点设置在定向耦合器的输入端口处;在上行链路,测试点设置在定向耦合器的耦合端口处。
(2)本实施例通过点检口检测N个天线通道的下行链路的状态和质量的方法包括:
在收发信装置工作时,合路单元接收从每个下行链路的定向耦合器耦合出的下行业务信号,并合并为一路下行业务信号输出,功分器或耦合器从合路单元接收下行业务信号,并分为两路,一路发送至下行校正接收链路,另一路从点检口输出,通过对点检口输出的下行业务信号检测得到天线通道下行链路的状态和质量。
(3)本实施例通过点检口检测N个天线通道的上行链路的状态和质量的方法包括:
在收发信装置工作时,外接监测设备从点检口输入测试信号,功分器或耦合器将测试信号输入合路单元,合路单元将测试信号分为N路,分别发送至每个定向耦合器,定向耦合器将测试信号灌入上行链路,通过对点检口输入的测试信号测试天线通道上行链路的状态和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在频分双工FDD通信模式,如图7所示,合路单元包括第一合路器411和第二合路器412,其中:
第一合路器411,在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或者下行反馈中,用于接收来自每个天线通道对应所述接口关系模块的下行信号或者反馈信号,并发送至下行校正接收链路。在第一合路器411与下行校正接收链路通过第一功分器或耦合器413接入第二二选一开关414的第一选择端,其固定端连接点检口。
第二合路器412,在天线通道的上行校正中,用于将来自上行校正发射链路的第二校正信号分为多路,并发送至每个天线通道对应的所述接口关系模块。在第二合路器411与上行校正发射链路通过第二功分器或耦合器415接入第二二选一开关414的第二选择端,其固定端连接点检口416。
在本实施例中,在时分双工TDD通信模式,如图8所示,合路单元包括合路器421;其中:
合路器421,在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或者下行反馈中,用于接收来自每个天线通道对应所述接口关系模块的下行信号或者反馈信号,并发送至下行校正接收链路;或者,
在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或者下行反馈中,用于将来自上行校正发射链路的第二校正信号分为多路,并发送至每个天线通道对应的所述接口关系模块。下行校正接收链路和上行校正发射链路分别接第三二选一开关424的两个选择端,固定端与功分器或耦合器423第一端连接,功分器或耦合器423第二端接合路器421.第三端连接点检口416。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天线通道的校正方法,应用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多天线收发装置,包括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和天线通道的上行校正。
如图9所示,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00、DSP产生的第一校正信号,并将第一校正信号发送至IQ交换模块;可见,进行下行校正的第一校正信号不再由BBU产生校正信号,以避免下行校正跨部门协作。
步骤A200、IQ交换模块将第一校正信号同时发送至每个天线通道的数字中频处理模块。
步骤A300、天线通道的数字中频处理模块将第一校正信号发送至下行业务通道。
步骤A400、连接下行业务通道和双工器的接口关系模块将第一校正信号从下行业务通道耦合进入天线校正链路;可见,本实施例不再以天线作为耦合端,不仅缩短天线校正链路长度,而且与下行反馈耦合端一致,使天线校正和下行反馈集成在一个天线校正链路上传输成为可能。
步骤A500、天线校正链路将来自每个天线通道接口关系模块的第一校正信号发送至DSP,此时的第一校正信号是经过天线通道下行链路的第一校正信号,与步骤A100、A200中的第一校正信号相比,可能存在幅相差异,其他没有改变。
步骤A600、DSP根据每个天线通道的第一校正信号计算得到每个天线通道的第一校正系数,并由IQ交换模块发送至BBU;BBU根据每个天线通道的第一校正系数对天线通道参数进行调整,使每个天线通道下行链路之间的幅相一致,这样无论第一校正信号的产生还是第一校正系数的计算都与BBU无关,只将最后计算结果发送给BBU,不仅避免了跨部门协作,而且还大量的减少了多天线收发装置与BBU的信号交互量。
如图10所示,天线通道的上行校正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100、DSP产生的第二校正信号,并将第二校正信号发送至天线校正链路;可见,进行上行校正的第二校正信号不再由BBU产生校正信号,以避免上行校正跨部门协作。
步骤B200、天线校正链路将第二校正信号同时发送至每个天线通道的接口关系模块。
步骤B300、接口关系模块将第二校正信号耦合至上行业务通道,开始天线通道上行链路校正;可见,本实施例不再以天线作为耦合端,缩短天线校正链路长度。
步骤B400、数字中频处理模块从上行业务通道接收第二校正信号,并发送至IQ交换模块。
步骤B500、IQ交换模块将从每个天线通道接收的第二校正信号发送至DSP;此时的第二校正信号是经过天线通道上行链路的第二校正信号,与步骤B100、B200中的第一校正信号相比,可能存在幅相差异,其他没有改变。
步骤B600、DSP根据经过下行链路的第二校正信号计算得到第二校正系数,并由IQ交换模块发送至BBU;BBU根据每个天线通道的第二校正系数对天线通道参数进行调整,使每个天线通道上行链路之间的幅相一致,这样无论第二校正信号的产生还是第二校正系数的计算都与BBU无关,只将最后计算结果发送给BBU,不仅避免了跨部门协作,而且还大量的减少了多天线收发装置与BBU的信号交互量。
利用多天线收发装置的DSP产生第二校正信号,并发送第二校正信号至天线校正链路,不由BBU产生校正信号。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通道的校正方法,通过将天线校正信号的耦合端由原来的天线改为接口关系模块处,并由DSP产生天线的校正信号和计算天线的校正系数,不但天线校正链路缩短,而且校正信号的产生和校正系数的计算与BBU脱离关系,完全由天线收发装置完成,只向BBU上传计算得到校正系数,不再反复上传接收上下行链路的校正信号,减小信号传输量的同时,使得天线校正功能的调试、使用和维护不需要再做跨部门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天线校正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A20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从BBU接收调制有天线校正信令的下行业务信号;
将从DSP接收的每个天线通道的第一校正信号插入下行业务信号,并发送至对应天线通道的数字中频处理模块,开始下行链路校正,可见此时进入每个天线通道的包括下行业务信号和第一校正信号,统称为下行信号,该下行信号在步骤A400,会由接口关系模块分两路发送,一路经双工器发送至天线,另一路耦合至天线校正链路,有天线校正链路发送至DSP后,由DSP从下行信号中提取第一校正信号,并根据其计算第一校正系数。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B50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从每个天线通道的数字中频处理模块接收上行信号,并分为两路,两路上行信号分别:
一路发送至DSP,由DSP从一路上行信号提取第二校正信号,并根据第二校正信号计算第二校正系数。
另一路将从DSP接收的校正系数以信令形式插入上行信号,并发送至BBU。
其中,校正系数为第一校正系数或第二校正系数;上行信号包括上行业务信号和第二校正信号。
本实施例的天线通道的校正方法适用于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通信系统,下面分别对两种模式下步骤A400、步骤B300的处理过程进行说明。
在频分双工FDD通信模式下,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接口关系模块实现步骤A400和步骤B300,分别为:
(1)应用于接口关系模块包括第一射频接口、第一定向耦合器、第二射频接口和第二定向耦合器的多天线收发装置;此时,本实施例的步骤A400包括:
第一定向耦合器由输入端口接收来自天线下行业务通道的下行信号;并将接收的下行信号分别:
由直通输出端口发送至第一射频接口,由第一射频接口经双工器发送至天线;
由耦合输出端口耦合进入天线校正链路。
本实施例的步骤B300包括:
第二射频接口从双工器接收来自天线的上行业务信号,并发送第二定向耦合器;
第二定向耦合器将由隔离端口接收的上行业务信号发送至耦合输出端口;由输入端口接收来自天线校正链路的第二校正信号,并耦合至耦合输出端口,与上行业务信号叠加,合为一路上行信号;由耦合输出端口将所述上行信号发送至上行业务通道。
(2)应用于所述接口关系模块包括第一射频接口、第二射频接口、第一定向耦合器、第二定向耦合器、衰减器、环形器和三选一开关的多天线收发装置;此时,本实施例的步骤A400包括:
环形器接收来自下行业务通道的下行信号,并发送至第一定向耦合器;
第一定向耦合器由输入端口接收下行信号,并分别由直通输出端口发送至第一射频接口,由耦合输出端口耦合至三选一开关;
第一射频接口将下行信号经双工器发送至天线;
三选一开关第二选择端置于固定端,将接收的下行信号发送至天线校正链路。
本实施例的步骤B300包括:
第二射频接口从双工器接收来自天线的上行业务信号,并发送至第二定向耦合器;
第二定向耦合器将由隔离端口接收的上行业务信号发送至耦合输出端口;将由输入端口从天线校正链路接收的第二校正信号耦合至耦合输出端口,与上行业务信号叠加,合为一路上行信号;由耦合输出端口将所述上行信号发送至上行业务通道。
在频分双工TDD通信模式下,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接口关系模块实现步骤A400和步骤B300,分别为:
(1)应用于所述接口关系模块包括射频接口、第一二选一开关和定向耦合器的多天线收发装置;此时,本实施例的步骤A400包括:
第一二选一开关在第一选择端置于固定端,将来自下行业务通道的下行信号发送至定向耦合器;
定向耦合器用于由第一端口接收所述下行信号,并分别由第二端口发送至射频接口,由第三端口耦合进入所述天线校正链路;
射频接口将接收的所述下行信号经双工器发送至天线。
本实施例的步骤B300包括:
射频接口从双工器接收来自天线的上行业务信号,并发送至定向耦合器;
定向耦合器将由第二端口接收的上行业务信号发送至第一端口;由第三端口接收来自天线校正链路的所述第二校正信号,并耦合至第一端口,与上行业务信号叠加,合为一路上行信号;由第一端口发送所述上行信号;
第一二选一开关在第二选择端置于固定端,将来自所述定向耦合器的上行信号发送至所述上行业务通道。
(2)应用于所述接口关系模块包括射频接口、定向耦合器、衰减器、环形器、三选一开关和第一二选一开关的多天线收发装置;此时,本实施例的步骤A400包括:
环形器接收来自下行业务通道的下行信号,并发送至所述定向耦合器;
定向耦合器由第一端口接收所述下行信号,并分别由第二端口发送至射频接口,由第三端口耦合至三选一开关;
射频接口将接收的下行信号经双工器发送至天线;
三选一开关第二选择端置于固定端,将接收的下行信号发送至所述天线校正链路。
此时,本实施例的步骤B300包括:
射频接口从双工器接收来自天线的上行业务信号,并发送至定向耦合器;
三选一开关第二选择端置于固定端,将来自天线校正链路的第二校正信号发送至定向耦合器;
定向耦合器将由第二端口接收的上行业务信号发送至第一端口;将由第三端口接收的所述第二校正信号耦合至第一端口,与上行业务信号叠加,合为一路上行信号;并由第一端口将所述上行信号发送至所述环形器;
环形器将接收的所述上行信号发送至第一二选一开关;
第一二选一开关第二选择端置于固定端,将接收的所述上行信号发送至所述上行业务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A50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接收来自每个天线通道对应接口关系模块的下行信号,并合为一路;
对合为一路的下行信号按照第一预设衰减幅度进行衰减;因为在下行校正为多路合为一路信号较大,所以第一预设衰减幅度较大,保证衰减后的信号不超过ADDA转换器门限;
对衰减后的下行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并发送至所述DSP。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B20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对来自DSP的第二校正信号进行模数转换;
将第二校正信号分为多路,并同时发送至每个天线通道对应的接口关系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校正信号耦合端已经不包含双工器和天线,因此双工器和天线部分的幅相差异性需要预先测出保存下来,最后这部分差异性需要叠加在计算出的校正权值上。
另外,定向耦合器为天线校正链路(下行校正接收链路和上行校正发射链路)的起点,在实际应用中,N个通道在出定向耦合器后,存在N路未合路的天线校正链路部分,N路未合路的天线校正链路部分会存在幅相差异,这部分差异性也需要测试出来,即通过实施例一中的点检口和图中的测试点测得。可以在计算得到的校正系数上叠加上述任意一种幅相差异,对校正系数计算结果进行优化,最优方案为同时叠加上述两种幅相差异,对校正系数计算结果进行优化。
所以,在本实施例的步骤A600中,DSP根据所述第一校正信号计算得到第一校正系数,包括:
根据第一校正信号计算得到初始第一校正系数;
将初始第一校正系数与对应天线通道的幅相差异值进行叠加,得到第一校正系数;
其中,幅相差异值为第一幅相差异值和/或第二幅相差异值(最佳方案为第一幅相差异值和第二幅相差异值);第一幅相差异值为天线通道的双工器和天线部分的幅相差异值;第二幅相差异值为每个天线通道对应的天线校正链路未合路部分的幅相差异值,有效提高了第一校正系数精度。
在本实施例的步骤B600中,DSP根据所述第二校正信号计算得到第二校正系数,包括:
根据第二校正信号计算得到初始第二校正系数;
将初始第二校正系数与对应天线通道的幅相差异值进行叠加,得到第二校正系数;
其中,幅相差异值为第一幅相差异值和/或第二幅相差异值;第一幅相差异值为天线通道的双工器和天线部分的幅相差异值;第二幅相差异值为每个天线通道对应的天线校正链路未合路部分的幅相差异值。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应用于如实施例所述的多天线收发装置,但根据反馈信号不同,提供了两种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方法。
(1)反馈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数字预失真DPD后向采数;
前向功率检测信号FWD。
此时,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方法,包括:
接口关系模块将来自所述下行业务通道的反馈信号耦合进入所述天线校正链路;
天线校正链路所述反馈信号发送至所述DSP;
DSP接收反馈信号,根据DPD前向采数和所述DPD后向采数计算DPD系数,将DPD系数发送至所述数字中频处理模块;根据FWD判断功率状态,并将异常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多天线收发装置的CPU;其中,DPD前向采数由所述数字中频处理模块从对应下行业务通道采集,并发送至所述DSP。
在频分双工FDD通信模式,采用接口关系模块包括第一射频接口、第一定向耦合器、第二射频接口和第二定向耦合器的多天线收发装置实现,此时,接口关系模块将来自所述下行业务通道的反馈信号耦合进入所述天线校正链路包括:
第一定向耦合器由输入端口接收来自下行业务通道的反馈信号;并分别由直通输出端口发送至所述第一射频接口,由耦合输出端口耦合进入所述天线校正链路;
第一射频接口将接收的所述反馈信号经双工器发送至天线。
在时分双工TDD通信模式,采用接口关系模块包括射频接口、第一二选一开关和定向耦合器的多天线收发装置实现,此时,接口关系模块将来自所述下行业务通道的反馈信号耦合进入所述天线校正链路包括:
第一二选一开关第一选择端置于固定端,将来自下行业务通道的反馈信号发送至所述定向耦合器;
定向耦合器由第一端口接收所述反馈信号,并分别由第二端口发送至所述射频接口,由第三端口耦合进入所述天线校正链路;
射频接口将接收的所述反馈信号经双工器发送至天线。
在本实施例中,天线校正链路所述反馈信号发送至所述DSP包括但不限于:
接收来自每个天线通道对应接口关系模块的反馈信号;
对反馈信号按照第二预设衰减幅度进行衰减;因为在下行反馈时,反馈信号为单通道循环,信号较小,所以此时衰减幅度要小,来保证衰减后的反馈信号不超过ADDA转换器门限,所以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预设衰减幅度一定小于实施例二中的第一预设衰减幅度。
对衰减后的反馈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并发送至所述DSP。
(2)反馈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数字预失真DPD后向采数;
前向功率检测信号FWD;
驻波检测信号REV。
此时,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方法,包括:
接口关系模块将来自所述下行业务通道的反馈信号发送至所述天线校正链路;
天线校正链路将反馈信号发送至所述DSP;
DSP接收反馈信号,根据DPD前向采数和所述DPD后向采数计算DPD系数,将所述DPD系数发送至所述数字中频处理模块;根据FWD判断功率状态,并将异常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多天线收发装置的CPU;根据REV判断驻波状态,并将异常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多天线收发装置的CPU;
其中,所述DPD前向采数由所述数字中频处理模块从对应下行业务通道采集,并发送至所述DSP。
在频分双工FDD通信模式,采用接口关系模块包括第一射频接口、第二射频接口、第一定向耦合器、第二定向耦合器、衰减器、环形器和三选一开关的多天线收发装置实现,此时,接口关系模块将来自所述下行业务通道的反馈信号发送至所述天线校正链路包括:
环形器接收来自下行业务通道的反馈信号;将反馈信号中的REV发送至衰减器,将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发送至所述第一定向耦合器;
衰减器将REV衰减至预设值,并发送至所述三选一开关;
第一定向耦合器由输入端口接收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并分别由直通输出端口发送至所述第一射频接口,由耦合输出端口耦合至所述三选一开关;
第一射频接口将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经双工器发送至天线;
三选一开关在第一选择端置于固定端,将接收的REV发送至所述天线校正链路;在第二选择端置于固定端,将接收的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FWD发送至所述天线校正链路;在第三选择端置于固定端,入负载,直到所有天线通道都完成下行反馈。
在时分双工TDD通信模式,采用接口关系模块包括所述接口关系模块包括射频接口、定向耦合器、衰减器、环形器、三选一开关和第一二选一开关的多天线收发装置实现,此时,接口关系模块将来自所述下行业务通道的反馈信号发送至所述天线校正链路包括:
环形器接收来自下行业务通道的反馈信号;将REV发送至第一二选一开关,将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发送至定向耦合器;
第一二选一开关第一选择端置于固定端,将接收的所述REV发送至衰减器;
衰减器将所述REV衰减至预设值,并发送至三选一开关;
定向耦合器由第一端口接收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并分别由第二端口发送至射频接口,由第三端口耦合至所述三选一开关;
射频接口将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经双工器发送至天线;
三选一开关在第一选择端置于固定端,将接收的所述REV发送至天线校正链路;在第二选择端置于固定端,将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发送至天线校正链路;在第三选择端置于固定端,接入负载,直到所有天线通道都完成下行反馈。
在本实施例中,天线校正链路将反馈信号发送至所述DSP包括但不限于:
接收来自每个天线通道对应接口关系模块的所述REV;
将所述REV按照第二预设衰减幅度进行衰减;
将衰减后的所述REV进行数模转换,并发送至所述DSP;
或者,
接收来自每个天线通道对应接口关系模块的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
将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按照第二预设衰减幅度进行衰减;
将衰减后的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进行数模转换,并发送至所述DSP。
可见,反馈信号中的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是同时耦合进入天线校正链路的,REV并不与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同时进入天线校正链路;本实施例不对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以及REV谁先进入天线校正链路进行限定,两者谁先进入取决于接口关系模块的三选一开关的三个选择端置于固定端的控制顺序。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实施例一所述多天线收发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实现如实施例二所述的天线通道的校正方法的控制流程,包括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和天线通道的上行校正;当IQ交换模块从接收BBU接收到调制有信令(包括进行天线校正的指令)的下行业务信号时,开始执行该控制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实施例一所述多天线收发装置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实现如实施例三所述的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方法的控制流程。
在本实施例中,天线通道间的校正为多个天线通道同时进行;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为每个天线通道在下行链路逐个进行,即该控制方法在天线通道的下行链路方向,控制多个天线通道同时进行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控制多个天线通道逐个进行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
在天线通道的上行链路方向,控制多个天线通道同时进行天线通道的上行校正。
进一步地,在天线通道的下行链路方向,控制多个天线通道同时进行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控制多个天线通道逐个进行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包括:
周期性的在天线通道下行链路上进行下行链路校正;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校正包括所述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和所述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所述下行链路校正的周期为预设次数下行反馈循环和一次所述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所述下行反馈循环为所有天线通道逐个完成一次所述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
在天线通道的上行链路方向,控制多个天线通道同时进行天线通道的上行校正包括周期性的在天线通道上行链路上进行天线通道的上行校正。
由于天线校正是通过IQ交换模块10、接口关系模块30、天线校正链路40和DSP50实现天线校正,获取每个天线通道校正系数;下行天线通道(下行链路)的反馈是通过接口关系模块30、天线校正链路40和DSP50实现获取DPD系数、功率异常状态和/或驻波异常状态的;可见在下行天线通道实现天线校正和反馈同时共用上述模块,天线校正与反馈不是同时进行,所以在所述下行链路校正的周期中,所述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和所述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的工作时序为:完成预设次数下行反馈循环进行一次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当然也可以先进行一次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再完成预设次数下行反馈循环,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每个天线通道的反馈包括REV反馈状态、DPD和FWD反馈状态以及负载Load状态;因为天线通道的反馈为每个天线通道在下行链路逐个进行,所以当一个天线通道在REV反馈状态或DPD和FWD反馈状态时,其他天线通道在负载Load状态。
因为在天线通道的上行链路,不需要进行相关信号的反馈,所以只需在上行业务正常进行时循环做天线校正即可,所以上行链路天线校正工作时序为:每个预设时间进行一次上行链路的天线校正。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的工作时序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为天线通道下行链路的工作时序示意图;横向为时间轴,Channel_i表示第i天线通道,i为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第一行Channel_i表示反馈和天线校正的状态,包括:REV反馈状态、DPD和FWD反馈状态以及负载Load状态、以及天线校正状态CAL。
当天线通道Channel_i在REV反馈状态或DPD和FWD反馈状态时,其他天线通道处在Load状态,当N个天线通道都逐个做完一次反馈,完成一次反馈循环,当做预设次数m次反馈循环后,进行一次天线校正,这样m次反馈循环和1次天线校正组成一次下行链路的校正周期;整个下行链路的校正周期持续不断地进行,对于TDD模式下则在TX时隙内下行链路的校正周期不断地进行。
如图12所示,为天线通道上行链路的工作时序示意图;因为在天线通道的上行链路,不需要进行相关信号的反馈,所以只需在上行业务正常进行时循环做天线校正即可,所以上行链路天线校正工作时序为:每隔预设时间进行一次上行链路的天线校正,在间隔的预设时间内只有上行业务信号。这样预设时间和1次天线校正组成一次上行链路的校正周期,整个上行链路的校正周期持续不断地进行,对于TDD模式下则在RX时隙内上行链路的校正周期不断地进行。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BBU和RRU,还包括如实施例一所述多天线收发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如如实施例二提供的天线通道的校正方法、实施例三提供的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方法或者实施例四提供的多天线收发装置的控制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39)

1.一种多天线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IQ交换模块、数字中频处理模块、接口关系模块、天线校正链路和数字信号处理模块DSP,其中,
所述DSP,用于产生第一校正信号,并发送至所述IQ交换模块;
所述IQ交换模块,用于将接收的所述第一校正信号发送至天线通道的数字中频处理模块;
所述数字中频处理模块,用于将接收的所述第一校正信号发送至下行业务通道;
所述接口关系模块,用于将来自所述下行业务通道的所述第一校正信号耦合进入所述天线校正链路;
所述天线校正链路,用于将接收的所述第一校正信号发送至所述DSP;
所述DSP,用于根据接收的所述第一校正信号计算第一校正系数,并将所述第一校正系数发送至所述IQ交换模块,由所述IQ交换模块发送至基带处理单元BBU;或者,
所述DSP,还用于产生第二校正信号,并发送至所述天线校正链路;
所述天线校正链路,还用于将接收的第二校正信号发送至天线通道的所述接口关系模块;
所述接口关系模块,还用于将接收的所述第二校正信号耦合灌入上行业务通道;
所述数字中频处理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上行业务通道的所述第二校正信号,并发送至所述IQ交换模块;
所述IQ交换模块,还用于将接收的所述第二校正信号发送至所述DSP;
所述DSP,还用于根据接收的所述第二校正信号计算第二校正系数,并将所述第二校正系数发送至所述IQ交换模块,由所述IQ交换模块发送至所述BBU。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天线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IQ交换模块,还用于从所述BBU接收调制有天线校正信令的下行业务信号,将从所述DSP接收的所述第一校正信号插入所述下行业务信号,并将包括所述下行业务信号和所述第一校正信号的下行信号发送至所述数字中频处理模块;或者,
所述IQ交换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数字中频处理模块的上行信号;将所述上行信号发送至所述DSP,以及将从所述DSP接收的校正系数以信令形式插入所述上行信号,发送至所述BBU;
其中,所述上行信号包括上行业务信号和所述第二校正信号;所述校正系数为第一校正系数或第二校正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天线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关系模块还用于将来自所述下行业务通道的反馈信号耦合进入所述天线校正链路;其中,所述反馈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数字预失真DPD后向采数;
前向功率检测信号FWD;
所述天线校正链路还用于将所述反馈信号发送至所述DSP;
所述DSP还用于接收所述反馈信号;根据DPD前向采数和所述DPD后向采数计算DPD系数,将所述DPD系数发送至所述数字中频处理模块;根据所述FWD判断功率状态,并将异常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多天线收发装置的CPU;
其中,所述DPD前向采数由所述数字中频处理模块从对应下行业务通道采集,并发送至所述DSP。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天线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频分双工FDD通信模式,所述接口关系模块包括第一射频接口、第一定向耦合器、第二射频接口和第二定向耦合器;
天线通道的下行链路方向:
所述第一定向耦合器,用于从输入端口接收来自所述下行业务通道的下行信号;并通过直通输出端口将所述下行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射频接口,通过耦合输出端口将所述下行信号耦合进入所述天线校正链路;其中,所述下行信号包括下行业务信号和所述第一校正信号;
所述第一射频接口,用于将接收的所述下行信号经双工器发送至天线;
或者,
所述第一定向耦合器,还用于从所述输入端口接收来自所述下行业务通道的所述反馈信号;并通过所述直通输出端口将所述反馈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射频接口,通过所述耦合输出端口将所述反馈信号耦合进入所述天线校正链路;
所述第一射频接口,还用于将接收的所述反馈信号经所述双工器发送至天线;
或者,
天线通道的上行链路方向:
所述第二射频接口,用于从所述双工器接收来自天线的上行业务信号,并发送;
所述第二定向耦合器,用于从隔离端口接收来自所述第二射频接口的所述上行业务信号,并将所述上行业务信号发送至耦合输出端口;从输入端口接收来自天线校正链路的所述第二校正信号,并将所述第二校正信号耦合至所述耦合输出端口,与所述上行业务信号叠加,合为一路上行信号;通过所述耦合输出端口将所述上行信号发送至所述上行业务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多天线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时分双工TDD通信模式,所述接口关系模块包括射频接口、第一二选一开关和定向耦合器;
天线通道的下行链路方向:
所述第一二选一开关,用于从第一选择端接收来自所述下行业务通道的下行信号,并通过固定端将所述下行信号发送至所述定向耦合器;其中,所述下行信号包括下行业务信号和所述第一校正信号;
所述定向耦合器,用于从第一端口接收所述下行信号,并通过第二端口将所述下行信号发送至所述射频接口,通过第三端口将所述下行信号耦合进入所述天线校正链路;
所述射频接口,用于将接收的所述下行信号经双工器发送至天线;
或者,
所述第一二选一开关,还用于从所述第一选择端接收来自所述下行业务通道的所述反馈信号,并通过固定端将所述反馈信号发送至所述定向耦合器;
所述定向耦合器,还用于从所述第一端口接收所述反馈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将所述反馈信号发送至所述射频接口,通过所述第三端口耦合进入所述天线校正链路;
所述射频接口,还用于将接收的所述反馈信号经所述双工器发送至天线;
或者,
天线通道的上行链路方向:
所述射频接口,还用于从所述双工器接收来自天线的上行业务信号,并发送;
所述定向耦合器,还用于由所述第二端口接收来自所述射频接口的所述上行业务信号,并将所述上行业务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端口;从所述第三端口接收来自所述天线校正链路的所述第二校正信号,并将所述第二校正信号耦合至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上行业务信号叠加,合为一路上行信号;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送所述上行信号;
所述第一二选一开关,还用于从固定端接收来自所述定向耦合器的所述上行信号,并通过第二选择端发送至所述上行业务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天线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关系模块还用于将来自所述下行业务通道的反馈信号发送至所述天线校正链路;其中,所述反馈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数字预失真DPD后向采数;
前向功率检测信号FWD;
驻波检测信号REV;
所述天线校正链路还用于将反馈信号发送至所述DSP;
所述DSP还用于接收反馈信号;根据DPD前向采数和所述DPD后向采数计算DPD系数,将所述DPD系数发送至所述数字中频处理模块;根据所述FWD判断功率状态,并将异常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多天线收发装置的CPU;和/或,根据所述REV判断驻波状态,并将异常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多天线收发装置的所述CPU;
其中,所述DPD前向采数由所述数字中频处理模块从对应下行业务通道采集,并发送至所述DSP。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天线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频分双工FDD通信模式,所述接口关系模块包括第一射频接口、第二射频接口、第一定向耦合器、第二定向耦合器、衰减器、环形器和三选一开关;
天线通道的下行链路方向:
所述环形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下行业务通道的下行信号,并发送至所述第一定向耦合器;其中,所述下行信号包括下行业务信号和所述第一校正信号;
所述第一定向耦合器,用于从输入端口接收所述下行信号,并通过直通输出端口将所述下行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射频接口,通过耦合输出端口将所述下行信号耦合至所述三选一开关;
所述第一射频接口,用于将接收的所述下行信号经双工器发送至天线;
所述三选一开关,用于从第二选择端接收所述下行信号,并通过固定端发送至所述天线校正链路;
或者,
所述环形器,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下行业务通道的所述反馈信号;将所述REV发送至所述衰减器,将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发送至所述第一定向耦合器;
所述衰减器,还用于将接收的所述REV衰减至预设值,并发送至所述三选一开关;
所述第一定向耦合器,还用于从所述输入端口接收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并通过所述直通输出端口将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发送至所述第一射频接口,通过所述耦合输出端口将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耦合至所述三选一开关;
所述第一射频接口,还用于将接收的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经所述双工器发送至天线;
所述三选一开关,还用于从第一选择端接收来自所述衰减器的所述REV,并通过所述固定端发送至所述天线校正链路;或者,从所述第二选择端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定向耦合器的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FWD,并通过所述固定端发送至所述天线校正链路;或者,通过第三选择端接入负载;
或者,
天线通道的上行链路方向:
所述第二射频接口,用于从所述双工器接收来自天线的上行业务信号,并发送;
所述第二定向耦合器,用于从隔离端口接收来自所述第二射频接口的所述上行业务信号,并发将所述上行业务信号送至所述耦合输出端口;从输入端口接收来自所述天线校正链路的所述第二校正信号,并将所述第二校正信号耦合至所述耦合输出端口,与所述上行业务信号叠加,合为一路上行信号;通过所述耦合输出端口将所述上行信号发送至所述上行业务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天线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时分双工TDD通信模式,所述接口关系模块包括射频接口、定向耦合器、衰减器、环形器、三选一开关和第一二选一开关;
在天线通道的下行链路方向:
所述环形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下行业务通道的下行信号,并发送至所述定向耦合器;其中,所述下行信号包括下行业务信号和所述第一校正信号;
所述定向耦合器,用于从第一端口接收所述下行信号,并通过第二端口将所述下行信号发送至所述射频接口,通过第三端口将下行信号耦合至所述三选一开关;
所述射频接口,用于将接收的所述下行信号经双工器发送至天线;
所述三选一开关,用于从第二选择端接收所述下行信号,并通过固定端发送至所述天线校正链路;
或者,
所述环形器,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下行业务通道的所述反馈信号;将所述REV发送至所述第一二选一开关,将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发送至所述定向耦合器;
所述第一二选一开关,用于从固定端接收所述REV,并通过第一选择端发送至所述衰减器;
所述衰减器,用于将接收的所述REV衰减至预设值,并发送至所述三选一开关;
所述定向耦合器,还用于从所述第一端口接收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并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将所述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发送至所述射频接口,通过所述第三端口将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耦合至所述三选一开关;
所述射频接口,还用于将接收的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经所述双工器发送至天线;
所述三选一开关,还用于由第一选择端接收所述REV,并通过所述固定端发送至所述天线校正链路;或者,从所述第二选择端接收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并通过固定端发送至所述天线校正链路;或者,通过第三选择端接入负载;
或者,
在天线通道的上行链路方向:
所述射频接口,还用于从所述双工器接收来自天线的上行业务信号,并发送;
所述三选一开关,还用于从所述固定端接收来自所述天线校正链路的所述第二校正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选择端发送;
所述定向耦合器,还用于从所述第二端口接收来自所述射频接口的所述上行业务信号,并将所述上行业务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端口;从所述第三端口接收来自所述三选一开关的所述第二校正信号,并将所述第二校正信号耦合至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上行业务信号叠加,合为一路上行信号;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送所述上行信号;
所述环形器,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定向耦合器的所述上行信号,并发送;
所述第一二选一开关,还用于从所述固定端接收来自所述环形器的所述上行信号,并通过第二选择端发送至所述上行业务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多天线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校正链路包括合路单元、数控衰减器和ADDA转换器;
在天线通道的下行链路方向:
所述合路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每个天线通道对应接口关系模块的下行信号,并合为一路,发送至下行校正接收链路;其中,所述下行信号包括下行业务信号和所述第一校正信号;
所述数控衰减器,用于对来自所述下行校正接收链路的所述下行信号进行衰减,并发送;
所述ADDA转换器,用于对来自所述数控衰减器的所述下行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并发送至所述DSP;
或者,
所述合路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每个天线通道对应接口关系模块的所述反馈信号,并发送至所述下行校正接收链路;
所述数控衰减器,还用于对来自所述下行校正接收链路的所述反馈信号进行衰减,并发送;
所述ADDA转换器,还用于对来自所述数控衰减器的所述反馈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并发送至所述DSP;
或者,
在天线通道的上行链路方向:
所述ADDA转换器,还用于对来自所述DSP的所述第二校正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并发送至上行校正发射链路;
所述合路单元,还用于将来自所述上行校正发射链路的所述第二校正信号分为多路,发送至每个天线通道对应的接口关系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天线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控衰减器按照第一预设衰减幅度对所述下行信号进行衰减,按照第二预设衰减幅度对所述反馈信号进行衰减。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天线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校正链路还包括:
点检口,为对外接口;
功分器或耦合器,用于在所述合路单元与所述下行校正接收链路,或者所述合路单元与所述上行校正发射链路之间将所述点检口接入所述天线校正链路。
12.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多天线收发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多天线收发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
所述DSP将产生的第一校正信号发送至所述IQ交换模块;
所述IQ交换模块将所述第一校正信号发送至天线通道的所述数字中频处理模块;
所述数字中频处理模块将所述第一校正信号发送至所述下行业务通道;
所述接口关系模块将所述第一校正信号从所述下行业务通道耦合至所述天线校正链路;
所述天线校正链路将所述第一校正信号发送至所述DSP;
所述DSP根据所述第一校正信号计算得到第一校正系数,并由所述IQ交换模块将所述第一校正系数发送至BBU;
或者,
天线通道的上行校正:
所述DSP将产生的第二校正信号发送至所述天线校正链路;
所述天线校正链路将所述第二校正信号发送至所述接口关系模块;
所述接口关系模块将所述第二校正信号耦合至所述上行业务通道;
所述数字中频处理模块从所述上行业务通道接收所述第二校正信号,并发送至所述IQ交换模块;
所述IQ交换模块将所述第二校正信号发送至所述DSP;
所述DSP根据所述第二校正信号计算得到第二校正系数,并由所述IQ交换模块将所述第二校正系数发送至BBU。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Q交换模块将所述第一校正信号发送至天线通道的所述数字中频处理模块,包括:
从所述BBU接收调制有天线校正信令的下行业务信号;
将从所述DSP接收的所述第一校正信号插入所述下行业务信号,并将包括所述下行业务信号和所述第一校正信号的下行信号发送至所述数字中频处理模块。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Q交换模块将所述第二校正信号发送至所述DSP,包括:
从所述数字中频处理模块接收上行信号;其中,所述上行信号包括上行业务信号和所述第二校正信号;
将所述上行信号发送至所述DSP,以及将从所述DSP接收的校正系数以信令形式插入所述上行信号,并发送至所述BBU;其中,所述校正系数为所述第一校正系数或所述第二校正系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校正链路将所述第一校正信号发送至所述DSP包括:
接收来自每个天线通道对应接口关系模块的下行信号,并合为一路;其中,所述下行信号包括下行业务信号和所述第一校正信号;
对合为一路的所述下行信号按照第一预设衰减幅度进行衰减;
对衰减后的所述下行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并发送至所述DSP。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校正链路将所述第二校正信号发送至所述接口关系模块包括:
对来自所述DSP的所述第二校正信号进行模数转换;
将模数转换后的所述第二校正信号分为N路,并发送至每个天线通道对应的接口关系模块;其中,N为天线通道数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SP根据所述第一校正信号计算得到第一校正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校正信号计算得到初始第一校正系数;
将所述初始第一校正系数与对应天线通道的幅相差异值进行叠加,得到所述第一校正系数;
其中,所述幅相差异值为第一幅相差异值和/或第二幅相差异值;所述第一幅相差异值为天线通道双工器和天线部分的幅相差异值;所述第二幅相差异值为每个天线通道对应的天线校正链路未合路部分的幅相差异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天线通道的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SP根据所述第二校正信号计算得到第二校正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校正信号计算得到初始第二校正系数;
将所述初始第二校正系数与对应天线通道的幅相差异值进行叠加,得到所述第二校正系数;
其中,所述幅相差异值为第一幅相差异值和/或第二幅相差异值;所述第一幅相差异值为天线通道双工器和天线部分的幅相差异值;所述第二幅相差异值为每个天线通道对应的天线校正链路未合路部分的幅相差异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所述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包括:
所述接口关系模块将来自所述下行业务通道的反馈信号耦合进入所述天线校正链路;其中,所述反馈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数字预失真DPD后向采数;
前向功率检测信号FWD;
所述天线校正链路将所述反馈信号发送至所述DSP;
所述DSP接收所述反馈信号,根据DPD前向采数和所述DPD后向采数计算DPD系数,将所述DPD系数发送至所述数字中频处理模块;根据FWD判断功率状态,并将异常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多天线收发装置的CPU;
其中,所述DPD前向采数由所述数字中频处理模块从对应下行业务通道采集,并发送至所述DSP。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频分双工FDD通信模式,所述接口关系模块将所述第一校正信号从所述下行业务通道耦合至所述天线校正链路,包括:
第一定向耦合器从输入端口接收来自所述下行业务通道的下行信号;并通过直通输出端口将所述下行信号发送至第一射频接口,通过耦合输出端口将所述下行信号耦合进入所述天线校正链路;其中,所述下行信号包括下行业务信号和所述第一校正信号;
所述第一射频接口将接收的所述下行信号经双工器发送至天线。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频分双工FDD通信模式,所述接口关系模块将所述第二校正信号耦合至所述上行业务通道,包括:
第二射频接口从双工器接收来自天线的上行业务信号,并发送第二定向耦合器;
所述第二定向耦合器从隔离端口接收所述上行业务信号,并将所述上行业务信号发送至耦合输出端口;从输入端口接收来自所述天线校正链路的所述第二校正信号,并将所述第二校正信号耦合至所述耦合输出端口,与所述上行业务信号叠加,合为一路上行信号;通过所述耦合输出端口将所述上行信号发送至所述上行业务通道。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频分双工FDD通信模式,所述接口关系模块将来自所述下行业务通道的反馈信号耦合进入所述天线校正链路,包括:
第一定向耦合器从输入端口接收来自所述下行业务通道的所述反馈信号;并通过直通输出端口将所述反馈信号发送至第一射频接口,通过耦合输出端口将所述反馈信号耦合进入所述天线校正链路;
所述第一射频接口将接收的所述反馈信号经双工器发送至天线。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时分双工TDD通信模式,所述接口关系模块将所述第一校正信号从所述下行业务通道耦合至所述天线校正链路,包括:
第一二选一开关第一选择端置于固定端,将来自所述下行业务通道的下行信号发送至定向耦合器;其中,所述下行信号包括下行业务信号和所述第一校正信号;
所述定向耦合器从第一端口接收所述下行信号,并通过第二端口将所述下行信号发送至射频接口,通过第三端口将所述下行信号耦合进入所述天线校正链路;
所述射频接口将接收的所述下行信号经双工器发送至天线。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时分双工TDD通信模式,所述接口关系模块将所述第二校正信号耦合至所述上行业务通道,包括:
射频接口从双工器接收来自天线的上行业务信号,并发送至定向耦合器;
所述定向耦合器从第二端口接收所述上行业务信号,并将所述上行业务信号发送至第一端口;从第三端口接收来自所述天线校正链路的所述第二校正信号,并将所述第二校正信号耦合至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上行业务信号叠加,合为一路上行信号;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将所述上行信号发送至第一二选一开关;
所述第一二选一开关第二选择端置于固定端,将来自所述定向耦合器的所述上行信号发送至所述上行业务通道。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时分双工TDD通信模式,所述接口关系模块将来自所述下行业务通道的反馈信号耦合进入所述天线校正链路,包括:
第一二选一开关第一选择端置于固定端,将来自所述下行业务通道的所述反馈信号发送至定向耦合器;
所述定向耦合器从第一端口接收所述反馈信号,并通过第二端口将所述反馈信号发送至射频接口,通过第三端口将所述反馈信号耦合进入所述天线校正链路;
所述射频接口将接收的所述反馈信号经双工器发送至天线。
27.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校正链路将所述反馈信号发送至所述DSP包括:
接收来自每个天线通道对应接口关系模块的所述反馈信号;
对所述反馈信号按照第二预设衰减幅度进行衰减;
对衰减后的所述反馈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并发送至所述DSP。
2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所述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包括:
所述接口关系模块将来自所述下行业务通道的反馈信号耦合进入所述天线校正链路;其中,所述反馈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数字预失真DPD后向采数;
前向功率检测信号FWD;
驻波检测信号REV;
所述天线校正链路将所述反馈信号发送至所述DSP;
所述DSP接收反馈信号,根据DPD前向采数和所述DPD后向采数计算DPD系数,将所述DPD系数发送至所述数字中频处理模块;根据所述FWD判断功率状态,并将异常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多天线收发装置的CPU;根据所述REV判断驻波状态,并将异常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多天线收发装置的所述CPU;
其中,所述DPD前向采数由所述数字中频处理模块从对应下行业务通道采集,并发送至所述DSP。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频分双工FDD通信模式,所述接口关系模块将所述第一校正信号从所述下行业务通道耦合至所述天线校正链路,包括:
环形器接收来自所述下行业务通道的下行信号,并发送至第一定向耦合器;其中,所述下行信号包括下行业务信号和所述第一校正信号;
所述第一定向耦合器从输入端口接收所述下行信号,并通过直通输出端口将所述下行信号发送至第一射频接口,通过耦合输出端口将所述下行信号耦合至三选一开关;
所述第一射频接口将所述下行信号经双工器发送至天线;
所述三选一开关第二选择端置于固定端,将所述下行信号发送至所述天线校正链路。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频分双工FDD通信模式,所述接口关系模块将所述第二校正信号耦合至所述上行业务通道,包括:
第二射频接口从双工器接收来自天线的上行业务信号,并发送至第二定向耦合器;
所述第二定向耦合器从隔离端口接收所述上行业务信号,并将所述上行业务信号发送至耦合输出端口;从输入端口接收来自所述天线校正链路的第二校正信号,并将所述第二校正信号耦合至所述耦合输出端口,与所述上行业务信号叠加,合为一路上行信号;通过所述耦合输出端口将所述上行信号发送至所述上行业务通道。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频分双工FDD通信模式,所述接口关系模块将来自所述下行业务通道的反馈信号耦合进入所述天线校正链路,包括:
环形器接收来自所述下行业务通道的所述反馈信号;将所述REV发送至衰减器,将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发送至第一定向耦合器;
所述衰减器将所述REV衰减至预设值,并发送至三选一开关;
所述第一定向耦合器从输入端口接收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并通过直通输出端口将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发送至第一射频接口,通过耦合输出端口将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耦合至所述三选一开关;
所述第一射频接口将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经双工器发送至天线;
所述三选一开关在第一选择端置于固定端,将所述REV发送至所述天线校正链路;在第二选择端置于所述固定端,将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FWD发送至所述天线校正链路;在第三选择端置于所述固定端,接入负载。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时分双工TDD通信模式,所述接口关系模块将所述第一校正信号从所述下行业务通道耦合至所述天线校正链路,包括:
环形器接收来自所述下行业务通道的下行信号,并发送至定向耦合器;其中,所述下行信号包括下行业务信号和所述第一校正信号;
所述定向耦合器从第一端口接收所述下行信号,并通过第二端口将所述下行信号发送至射频接口,通过第三端口将所述下行信号耦合至三选一开关;
所述射频接口将所述下行信号经双工器发送至天线;
所述三选一开关第二选择端置于固定端,将所述下行信号发送至所述天线校正链路。
33.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时分双工TDD通信模式,所述接口关系模块将所述第二校正信号耦合至所述上行业务通道,包括:
射频接口从双工器接收来自天线的上行业务信号,并发送至定向耦合器;
三选一开关第二选择端置于固定端,将来自所述天线校正链路的所述第二校正信号发送至所述定向耦合器;
所述定向耦合器从第二端口接收所述上行业务信号,并将所述上行业务信号发送至第一端口;从第三端口接收所述第二校正信号,并将所述第二校正信号耦合至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上行业务信号叠加,合为一路上行信号;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将所述上行信号发送至环形器;
所述环形器将所述上行信号发送至第一二选一开关;
所述第一二选一开关第二选择端置于固定端,将所述上行信号发送至所述上行业务通道。
34.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时分双工TDD通信模式,所述接口关系模块将来自所述下行业务通道的反馈信号耦合进入所述天线校正链路,包括:
环形器接收来自所述下行业务通道的所述反馈信号;将所述REV发送至第一二选一开关,将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发送至定向耦合器;
所述第一二选一开关第一选择端置于固定端,将所述REV发送至衰减器;
所述衰减器将所述REV衰减至预设值,并发送至三选一开关;
所述定向耦合器从第一端口接收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并通过第二端口将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发送至射频接口,通过第三端口将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耦合至所述三选一开关;
所述射频接口将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经双工器发送至天线;
所述三选一开关在第一选择端置于固定端,将所述REV发送至所述天线校正链路;在第二选择端置于固定端,将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发送至所述天线校正链路;在第三选择端置于固定端,接入负载。
35.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校正链路将所述反馈信号发送至所述DSP包括:
接收来自每个天线通道对应接口关系模块的所述REV;
将所述REV按照第二预设衰减幅度进行衰减;
将衰减后的所述REV进行数模转换,并发送至所述DSP;
或者,
接收来自每个天线通道对应接口关系模块的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
将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按照第二预设衰减幅度进行衰减;
将衰减后的所述DPD后向采数和/或所述FWD进行数模转换,并发送至所述DSP。
36.根据权利要求20或2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方法在天线通道的下行链路方向,控制多个天线通道同时进行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控制多个天线通道逐个进行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
在天线通道的上行链路方向,控制多个天线通道同时进行天线通道的上行校正。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天线通道的下行链路方向,控制多个天线通道同时进行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控制多个天线通道逐个进行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包括:
周期性的在天线通道下行链路上进行下行链路校正;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校正包括所述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和所述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所述下行链路校正的周期为预设次数下行反馈循环和一次所述天线通道的下行校正;所述下行反馈循环为所有天线通道逐个完成一次所述天线通道的下行反馈。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天线通道的上行链路方向,控制多个天线通道同时进行天线通道的上行校正包括:
周期性的在天线通道上行链路上进行天线通道的上行校正。
3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3至3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天线收发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01911378945.6A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基站、多天线收发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0550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78945.6A CN113055058B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基站、多天线收发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CT/CN2020/123020 WO2021129098A1 (zh) 2019-12-27 2020-10-22 一种基站、多天线收发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P20905904.7A EP4080778A4 (en) 2019-12-27 2020-10-22 BASE STATION AND MULTI-ANTENNA TRANSCEIVER AND METHOD OF CONTROL THEREOF
KR1020227025145A KR20220116540A (ko) 2019-12-27 2020-10-22 기지국, 멀티 안테나 송수신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78945.6A CN113055058B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基站、多天线收发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55058A CN113055058A (zh) 2021-06-29
CN113055058B true CN113055058B (zh) 2023-09-08

Family

ID=76506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78945.6A Active CN113055058B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基站、多天线收发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080778A4 (zh)
KR (1) KR20220116540A (zh)
CN (1) CN113055058B (zh)
WO (1) WO20211290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16044A (zh) * 2021-10-22 2023-04-25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装置以及信号传输方法
CN114189260B (zh) * 2021-10-26 2023-08-08 江苏通鼎宽带有限公司 用于pRRU的功率放大器及pRRU功率放大一体机
CN115483943A (zh) * 2022-08-31 2022-12-16 上海麦腾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天线系统及其天线补偿器和补偿方法
CN117811679A (zh) * 2022-09-30 2024-04-02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天线校正的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117286A1 (en) * 2004-05-31 2005-12-08 Zte Corporation An calibration apnaratus and methnd for a receiving link of array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304279A (zh) * 2008-06-30 2008-11-12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射频拉远装置及基站系统
WO2009019526A1 (en) * 2007-08-09 2009-02-12 Nokia Corporation Calibration ofsmart antenna systems
CN101383647A (zh) * 2007-09-06 2009-03-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对工作天线进行校准的方法及装置
CN101945417A (zh) * 2010-06-28 2011-01-12 深圳市华为安捷信电气有限公司 计算多条接收链路/发射链路增益的方法及装置
WO2011132100A1 (en) * 2010-04-21 2011-10-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elf-calibrating multi-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405555A (zh) * 2010-06-10 2012-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天线波束成型系统中接收链路的校准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3123753A1 (zh) * 2012-02-21 2013-08-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源天线多收发通道同步校准的装置和方法
CN106033984A (zh) * 2015-03-11 2016-10-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天线下行通道、上行通道校准的方法和系统
WO2017186116A1 (zh) * 2016-04-26 2017-1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机及其实现信号处理的方法
WO2017215467A1 (zh) * 2016-06-17 2017-12-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装置、bbu、rru及天线校正方法
WO2018232556A1 (en) * 2017-06-19 2018-12-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CALIB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565134A1 (en) * 2017-01-24 2019-11-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ntenna corr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5966B (zh) * 2008-06-30 2012-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天线校正方法、多天线收发装置及基站系统
GB2485543B (en) * 2010-11-17 2014-03-12 Socowave Technologies Ltd Mimo antenna calibration device,integrated circuit and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phase mismatch
JP5726696B2 (ja) * 2011-09-28 2015-06-03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及び補正値算出方法
CN103117786B (zh) * 2013-01-18 2015-10-0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阵列校准方法和系统
GB2517218B (en) * 2013-08-16 2017-10-04 Analog Devices Global Communication unit and method of antenna array calibration
CN104468425B (zh) * 2013-09-13 2019-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远端射频单元通道校正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5085510A1 (en) * 2013-12-11 2015-06-1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calibration
CN105337646B (zh) * 2014-08-06 2019-07-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天线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6176626A1 (en) * 2015-04-30 2016-11-03 Ntt Docomo, Inc. Transciever calibration for large-scale and massive mimo deployments
CN107528620B (zh) * 2016-06-22 2021-10-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通道的校正信号发送方法、装置和基站
EP3484070B1 (en) * 2016-07-30 2021-05-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calibrating antenna array
US10601529B2 (en) * 2017-01-24 2020-03-24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Suppressing an uplink radio frequency (RF) interference signal(s) in a remote unit in a wireless distribution system (WDS) using a correction signal(s) relative to the uplink RF interference signal(s)
CN209710099U (zh) * 2019-07-30 2019-11-29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通道校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117286A1 (en) * 2004-05-31 2005-12-08 Zte Corporation An calibration apnaratus and methnd for a receiving link of array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9019526A1 (en) * 2007-08-09 2009-02-12 Nokia Corporation Calibration ofsmart antenna systems
CN101383647A (zh) * 2007-09-06 2009-03-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对工作天线进行校准的方法及装置
CN101304279A (zh) * 2008-06-30 2008-11-12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射频拉远装置及基站系统
WO2011132100A1 (en) * 2010-04-21 2011-10-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elf-calibrating multi-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405555A (zh) * 2010-06-10 2012-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天线波束成型系统中接收链路的校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945417A (zh) * 2010-06-28 2011-01-12 深圳市华为安捷信电气有限公司 计算多条接收链路/发射链路增益的方法及装置
WO2013123753A1 (zh) * 2012-02-21 2013-08-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源天线多收发通道同步校准的装置和方法
CN106033984A (zh) * 2015-03-11 2016-10-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天线下行通道、上行通道校准的方法和系统
WO2017186116A1 (zh) * 2016-04-26 2017-1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机及其实现信号处理的方法
WO2017215467A1 (zh) * 2016-06-17 2017-12-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装置、bbu、rru及天线校正方法
EP3565134A1 (en) * 2017-01-24 2019-11-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ntenna corr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18232556A1 (en) * 2017-06-19 2018-12-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CALIB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TE下行MIMO信号调制质量校准技术的研究;赵海宁;《计量技术》;第1卷(第1期);7-1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80778A1 (en) 2022-10-26
KR20220116540A (ko) 2022-08-23
EP4080778A4 (en) 2023-05-31
WO2021129098A1 (zh) 2021-07-01
CN113055058A (zh) 2021-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55058B (zh) 一种基站、多天线收发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997352B (zh) 有源天线相关设备、系统及收发校准方法
US8208963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US10454594B2 (en) Massive MIMO channel emulator
KR20120138651A (ko) 시험 대상 장치를 검증하기 위해 단일 벡터 신호 발생기를 사용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2624471A (zh) 一种有源天线通道异常检测和修复的方法及装置
CN106330346B (zh) 射频拉远单元及其测试方法
KR20160051848A (ko) 인터리빙 장치 설정 및 테스트를 이용한 데이터 패킷 신호 트랜시버 테스트 방법
JP2016195331A (ja) アレーアンテナ送受信装置及び校正値算出方法
WO2013187811A1 (en) Calibration coupleing unit, ccu, and a method therein for enabling calibration of base station
CN110868736B (zh) 一种基站测试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US20130260699A1 (en) Generating test measurement values for automatic calibration using an internal testing load
JP7308152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端末
US9853800B2 (en) Method and radio node for controlling change of communication mode
EP276463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erformance in a radio node
CN111385009B (zh) 功率调节方法及装置、阵列天线、存储介质
US11689299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th calibration
CN113285741B (zh) 信号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KR20230048248A (ko) 송신 상태 잠금 방법 및 장치
US10944489B2 (en) Active antenna system, communication device, calibration method of active antenna system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11492600B (zh) 一种射频通道连接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4650559A (zh) 相位信息获取方法、反馈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EP4117198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tenna detection method and user device
WO2016090548A1 (zh) 一种确定校准权值系数的方法及基站
KR101542551B1 (ko) 이동통신용 광중계시스템의 지연제어 장치 및 그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