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85741B - 信号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号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85741B
CN113285741B CN202010103341.7A CN202010103341A CN113285741B CN 113285741 B CN113285741 B CN 113285741B CN 202010103341 A CN202010103341 A CN 202010103341A CN 113285741 B CN113285741 B CN 1132857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information
frequency
channel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033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85741A (zh
Inventor
刘云
钱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0334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857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857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57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857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57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Weighted combining using weights depending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predetermined weights or beamform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信号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一种信号传输方法中,网络设备在获得调度请求SR或调度请求SR相关的信息(如BSR、起始部分PUSCH资源承载的PUSCH)时,还能获得计算码本所需的信息(如通道之间的相位差),从而,网络设备能够为终端设备配置以支持上行波束赋形的码本,由于该码本是终端设备具有上行传输需求或进行上行传输时确定的,故此时终端设备不会重启通道导致相位跳变,确定的相位差相对稳定,也就是说,该码本能够保证上行波束赋形的效果。另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可采用一些器件消除通道重启所导致的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中变频处理所采用的射频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从而也能够保证上行波束赋形的效果。

Description

信号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了实现上行覆盖增强,与传统的单天线上行传输相比,可采用多天线传输,每个天线都有独立的功率放大器,两个天线上的信号在接收端同向叠加,从而实现功率增益的提高。该上行传输的处理过程可以称为上行波束赋形。
另外,上行波束赋形过程中,为了消除各天线之间,即各通道之间的影响,基站可根据终端设备各通道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SRS,为终端设备配置相应的码本。这样,终端设备利用该码本进行波束成型的上行传输,能够大大降低各通道之间的影响。
然而,由于终端设备为了省电会将上行传输的通道进行断电、重启的操作,导致通道的相位产生跳变,从而使得基站配置的码本可能导致通道之间出现深衰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有利于避免通道重启对上行波束赋形效果的影响。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号传输系统,该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终端设备用于在第一频域资源上利用第一通道发送第一信息,以及在第二频域资源上利用第二通道发送第二信息;网络设备用于在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上接收来自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信息,以及在所述第二频域资源上接收来自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信息;网络设备,还用于根据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估计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的相位差;以及,根据相位差确定并发送码本指示信息;终端设备还用于接收码本指示信息,并确定所述码本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码本,进而根据该码本利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进行波束成型的上行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为调度请求SR、缓存情况上报BSR或上行传输所占的时域资源中第一个时隙承载的信息;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与所述第二频域资源之间的间隔小于预设值。
可见,由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是终端设备具有上行传输需求或进行上行传输时发送的,故此时终端设备不会重启通道导致相位跳变,确定的相位差相对稳定。另外,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不同的通道传输第一信息、第二信息,从而使得网络设备能够测量到各通道的相位差,使得网络设备能够基于该相位差确定码本,进而终端设备能够基于该码本实现更好的上行波束赋形效果。
其中,第一频域资源为第一时频资源在频域上所占的资源,第二频域资源为第二时频资源在频域上所占的资源,第一时域资源为第一时频资源在时域上所占的资源,第二时域资源为第二时频资源在时域上所占的资源;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为传输第一信息所占的时频资源,第二时频资源为传输第二信息所占的时频资源。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与所述第二频域资源相同时,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二时域资源不同;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与所述第二频域资源不相同时,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二时域资源不同或相同。可见,该实施方式有利于网络设备区分不同通道传输的信息,以便于估计出通道之间的相位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均为调度请求SR时,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相同;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均为缓存情况上报BSR或上行传输所占的时域资源中第一个时间单元承载的信息时,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不相同。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SR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承载的一种信息,BSR为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承载的一种信息。可选的,第一信息、第二信息还可以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承载的其他信息。由于SR或BSR是终端设备在上行传输前必须向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因此,该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可基于SR、BSR确定当前时刻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的相位差,即使在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传输之前,终端设备因省电造成了两个通道的相位跳变,也可以通过SR、BSR估计出相位差。
由于终端设备利用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传输了第一个时隙上的PUSCH后,网络设备可基于该第一时间单元上传输的PUSCH,估计出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的相位差,因此,即使在第一个时间单元上的PUSCH之前,终端设备因省电造成了两个通道的相位跳变,也可以通过该第一个时间单元上的PUSCH估计出相位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还用于在第一频域资源上利用第一通道发送第一信息,以及在第二频域资源上利用第二通道发送第二信息之前,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网络设备,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标识为预设标识时,执行所述的在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上接收来自所述第一通道的所述第一信息,以及在所述第二频域资源上接收来自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第二信息的步骤。可见,该实施方式有利于网络设备获知终端设备是否支持本申请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
其中,所述标识为设备标识或预留字段对应的标识。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还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标识为预设标识时,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资源指示信息,所述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传输第一信息所占的第一频域资源和传输第二信息所占的第二频域资源;所述终端设备,用于根据所述资源指示信息,执行所述的在第一频域资源上利用第一通道发送第一信息,以及在第二频域资源上利用第二通道发送第二信息的操作。
其中,所述资源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一频域资源和第二频域资源是周期性的或是非周期性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频域资源上利用第一通道发送第一信息,以及在第二频域资源上利用第二通道发送第二信息之后,以及根据所述码本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码本,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进行波束成型的上行传输之前,所述终端设备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处于通路状态,或者不会产生重启,进一步保证了本申请中所估计的相位差的稳定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码本确定系统,该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终端设备,用于在第三时域资源上发送调度请求SR,以及在第一时域资源、第二时域资源上分别利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网络设备,用于在所述第三时域资源上接收所述SR,以及在第一时域资源、第二时域资源上接收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分别发送的所述SRS;网络设备,用于根据所述SRS,估计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之间的相位差;以及根据所述相位差和所述SR确定并发送码本指示信息;终端设备,还用于接收所述码本指示信息,并确定该码本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码本,以及根据该码本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进行波束成型的上行传输。
其中,第三时域资源的时域位置位于第一时域资源和第二时域资源的时域位置之前,且三者位于同一个时间单元。可选的,时间单元可以为时隙、符号或微时隙等。
可见,网络设备接收到SR后,可利用接收的SRS为本次SR确定码本指示信息。该信号传输方法能够避免上行传输的码本,可能会因终端设备重启通道导致上行波束赋形效果差的问题。也就是说,本申请中,终端设备是在发送SR之后发送SRS的,即终端设备自身已有数据传输需求,不会产生终端设备在没有传输需求为了节能而关闭通道的情况,因此,本申请中,网络设备基于此时接收的SRS获得的相位差比较稳定,进而确定的码本能够保证上行传输的波束赋形效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还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标识;所述网络设备,用于在所述标识为预设标识时,执行所述的在第三时域资源上接收调度请求SR,以及在第一时域资源、第二时域资源上接收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分别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SRS的步骤。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还用于在所述标识为预设标识时,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资源指示信息,所述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和第二时频资源;所述终端设备,用于根据所述资源指示信息,执行所述的在第三时域资源上发送调度请求SR,以及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分别利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的操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时域资源、第一时域资源和第二时域资源是周期性的或是非周期性的。也就是说,SR资源和SRS资源可以配置在同一个时隙,从而使得终端设备在有上行传输时,可以分别利用SR资源、SRS资源发送SR、SRS,以便于网络设备在一个时隙内获得SR外还能够接收到SRS,以估计到双通道之间的相位差,从而有利于网络设备在配置PUSCH资源时将码本也配置给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标识为设备标识或预留字段对应的标识。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利用第一通道发送SRS,以及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利用第二通道发送SRS之后,以及根据所述码本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码本,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进行波束成型的上行传输之前,终端设备中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处于通路状态,或者不会产生重启,进一步保证了本申请中所估计的相位差的稳定性。
其中,第二方面所述的内容中与第一方面相同的部分,可参见第一方面的相关阐述,此处不再详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该信号传输方法是从网络设备的角度进行阐述的。网络设备在第一频域资源上接收来自第一通道的第一信息,以及在第二频域资源上接收来自第二通道的第二信息;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估计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之间的相位差;网络设备基于相位差发送码本指示信息,码本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利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进行波束成型的上行传输时采用的码本。
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为调度请求SR、缓存情况上报BSR或上行传输所占的时域资源中第一个时间单元承载的信息;所述第一频率资源与所述第二频域资源之间的间隔小于预设值。其中,时间单元可以为时隙、符号或微时隙等。
可见,网络设备确定的码本指示信息是参考了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的相位差获得的,因此,有利于保证上行波束赋形的效果。另外,该相位差是基于SR、BSR或上行传输的信息进行确定的,这些信息表示终端设备已有上行传输的需求,故不会出现终端设备在没有传输需求为了节能而关闭通道的情况,因此,本申请中,网络设备此时基于SRS获得的通道之间的相位差比较稳定,进而确定的码本能够保证上行传输的波束赋形效果。
本申请中,第一频域资源为第一时频资源在频域上所占的资源,第二频域资源为第二时频资源在频域上所占的资源,第一时域资源为第一时频资源在时域上所占的资源,第二时域资源为第二时频资源在时域上所占的资源;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为传输第一信息所占的时频资源,第二时频资源为传输第二信息所占的时频资源。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与所述第二频域资源相同时,所述第一通道对应的第一时域资源与所述第二通道对应的第二时域资源不同;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与所述第二频域资源不相同时,所述第一通道对应的第一时域资源与所述第二通道对应的第二时域资源不同或相同。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均为调度请求SR时,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相同;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均为缓存情况上报BSR或上行传输所占的时域资源中第一个时间单元承载的信息时,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不相同。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SR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承载的一种信息,BSR为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承载的一种信息。可选的,第一信息、第二信息还可以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承载的其他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获取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标识为预设标识时,执行所述的在第一频域资源上接收来自第一通道的第一信息,以及在第二频域资源上接收来自第二通道的第二信息的步骤。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获取终端设备的标识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资源指示信息,所述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传输第一信息所占的第一时频资源和传输第二信息所占的第二时频资源。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资源指示信息指示的时频资源是周期性的或是非周期性的。可见,网络设备可为终端设备配置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的第一时频资源和第二时频资源,从而有利于终端设备在有上行传输需求时,利用该第一时频资源和第二时频资源执行本申请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从而能够保证上行传输的波束赋形效果。
也就是说,与现有技术中单纯配置SRS资源的方式相比,本申请能够避免网络设备利用通道重启之前测量的SRS,确定重启之后的上行传输的码本所导致的波束赋形效果差的问题。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标识为设备标识或预留字段对应的标识。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频域资源上利用第一通道发送第一信息,以及在第二频域资源上利用第二通道发送第二信息之后,以及根据所述码本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码本,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进行波束成型的上行传输之前,所述终端设备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处于通路状态,或者不会产生重启,进一步保证了本申请中所估计的相位差的稳定性。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该信号传输方法是从网络设备的角度阐述的。该方法中,网络设备在第三时域资源上接收调度请求SR,以及在第一时域资源、第二时域资源上接收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分别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SRS;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SRS,估计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相位差发送码本指示信息,所述码本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进行波束成型的上行传输时采用的码本。
其中,所述第三时域资源的时域位置位于第一时域资源、第二时域资源的时域位置之前,且三者位于同一个时间单元。可选的,时间单元可以为时隙、符号或微时隙等。
可见,网络设备接收到SR后,可利用接收的SRS为本次SR确定码本指示信息。该信号传输方法能够避免上行传输的码本,可能会因终端设备重启通道导致的上行波束赋形效果差的问题。也就是说,本申请中,终端设备是在发送SR之后发送SRS的,即终端设备自身已有数据传输需求,不会产生终端设备在没有传输需求为了节能而关闭通道的情况,因此,本申请中,网络设备基于此时接收的SRS获得的相位差比较稳定,进而确定的码本能够保证上行传输的波束赋形效果。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获取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标识为预设标识时,执行所述的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调度请求SR,以及在第二时域资源上接收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分别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SRS的步骤。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获取终端设备的标识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资源指示信息,所述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三时域资源、第一时域资源和所述第二时域资源。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资源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三时域资源、所述第一时域资源和所述第二时域资源是周期性的或是非周期性的。
可见,网络设备可为终端设备配置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的第三时频资源、第一时频资源和第二时频资源,从而有利于终端设备在有上行传输需求时,利用该第三时频资源、第一时频资源和第二时频资源执行本申请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从而能够保证上行传输的波束赋形效果。
也就是说,与现有技术中单纯配置SRS资源的方式相比,本申请能够避免网络设备利用通道重启之前测量的SRS确定通道重启之后的上行传输的码本,进而也就避免了所导致的波束赋形效果差的问题。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标识为设备标识或预留字段对应的标识。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该方法是从终端设备的角度进行阐述的。终端设备在第一频域资源上利用第一通道发送第一信息,以及在第二频域资源上利用第二通道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为调度请求SR、缓存情况上报BSR或上行传输所占的时域资源中第一个时间单元承载的信息;所述第一频率资源与所述第二频域资源之间的间隔小于预设值;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码本指示信息,并确定该码本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码本;终端设备根据该码本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进行波束成型的上行传输,所述码本指示信息是根据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的相位差确定的,所述相位差是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的。
本申请中,第一频域资源为第一时频资源在频域上所占的资源,第二频域资源为第二时频资源在频域上所占的资源,第一时域资源为第一时频资源在时域上所占的资源,第二时域资源为第二时频资源在时域上所占的资源;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为传输第一信息所占的时频资源,第二时频资源为传输第二信息所占的时频资源。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与所述第二频域资源相同时,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二时域资源不同;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与所述第二频域资源不相同时,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二时域资源不同或相同。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均为调度请求SR时,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相同;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均为缓存情况上报BSR或上行传输所占的时域资源中第一个时间单元承载的信息时,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不相同。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SR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承载的一种信息,BSR为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承载的一种信息。可选的,第一信息、第二信息还可以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承载的其他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接收资源指示信息,所述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传输第一信息所占的第一时频资源和传输第二信息所占的第二时频资源。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标识,所述标识为预设标识时,执行所述的接收资源指示信息的步骤。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资源指示信息指示的时频资源是周期性的或是非周期性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标识为设备标识或预留字段对应的标识。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频域资源上利用第一通道发送第一信息,以及在第二频域资源上利用第二通道发送第二信息之后,以及根据所述码本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码本,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进行波束成型的上行传输之前,所述终端设备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处于通路状态,或者不会产生重启,进一步保证了本申请中所估计的相位差的稳定性。
可选的,该方面所述的内容可与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结合实现,从而保证波束成型的效果。
第六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该方法是从终端设备的角度进行阐述的。该方法中,终端设备在第三时域资源上发送调度请求SR,以及在第一时域资源、第二时域资源上分别利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码本指示信息,并确定码本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码本;终端设备根据该码本利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进行波束成型的上行传输。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获取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标识为预设标识时,执行所述的在第三时域资源上接收调度请求SR,以及在第一时域资源、第二时域资源上接收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分别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SRS的步骤。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获取终端设备的标识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资源指示信息,所述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三时域资源、第一时域资源和所述第二时域资源。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资源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三时域资源、第一时域资源和所述第二时域资源是周期性的或是非周期性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标识为设备标识或预留字段对应的标识。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利用第一通道发送SRS,以及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利用第二通道发送SRS之后,以及根据所述码本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码本,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进行波束成型的上行传输之前,所述终端设备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处于通路状态,或者不会产生重启,进一步保证了本申请中所估计的相位差的稳定性。
第七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五方面至第六方面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示例中终端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比如通信装置的功能可具备本申请中的部分或全部实施例中的功能,也可以具备单独实施本申请中的任一个实施例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模块。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的结构中可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支持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提供的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收发单元用于支持终端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其他设备可以是网络设备。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存储单元用于与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耦合,其保存终端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
收发单元,用于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利用第一通道发送第一信息,以及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利用第二通道发送第二信息;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码本指示信息,所述码本指示信息是根据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之间的相位差确定的,所述相位差是根据发送的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估计获得的;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码本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码本;
所述收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码本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进行波束成型的上行传输;
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为调度请求SR、缓存情况上报BSR或上行传输所占的时域资源中第一个时隙承载的信息时,所述第一时频资源所占的频域资源与所述第二时频资源所占的频域资源之间的间隔小于预设值;
或者,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为探测参考信号SRS时,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在第三时频资源上发送调度请求SR,所述第三时频资源所占的时域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之前,且所述第三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二时频资源分别所占的时域资源位于同一个时隙中。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中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
收发单元,用于在第三时域资源上发送调度请求SR,以及在第一时域资源、第二时域资源上分别利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以及接收码本指示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码本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码本;
收发单元,还用于根据该码本利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进行波束成型的上行传输。
可选的,该方面的相关内容,也可参见上述方面所述的相关内容。
第八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三方面至第四方面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示例中网络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比如,通信装置的功能可具备本申请中网络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实施例中的功能,也可以具备单独实施本申请中的任一个实施例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模块。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的结构中可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支持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第三方面至第四方面任一方面提供的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收发单元用于支持网络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其他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存储单元用于与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耦合,其保存网络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一种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
收发单元,用于在第一时频资源上接收来自第一通道的第一信息,以及在第二时频资源上接收来自第二通道的第二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估计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之间的相位差,以及根据所述相位差确定码本指示信息,所述码本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进行波束成型的上行传输所采用的码本;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发送所述码本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为调度请求SR、缓存情况上报BSR或上行传输所占的时域资源中第一个时隙承载的信息时,所述第一时频资源所占的频域资源与所述第二时频资源所占的频域资源之间的间隔小于预设值;
或者,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为探测参考信号SRS时,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在第三时频资源上接收调度请求SR,所述第三时频资源所占的时域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之前,且所述第三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二时频资源分别所占的时域资源位于同一个时隙中。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中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
收发单元,用于在第三时域资源上接收调度请求SR,以及在第一时域资源、第二时域资源上接收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分别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SRS;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SRS,估计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之间的相位差;
收发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相位差发送码本指示信息,所述码本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进行波束成型的上行传输时采用的码本。
其中,所述第三时域资源的时域位置位于第一时域资源、第二时域资源的时域位置之前,且三者位于同一个时隙中。
可选的,该方面的相关内容,也可参见上述方面所述的相关内容。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终端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方法的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所涉及的程序。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网络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方法的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所涉及的程序。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五方面至第六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用于支持终端实现第第五方面至第六方面所涉及的功能,例如,确定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终端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用于支持网络设备实现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所涉及的功能,例如,确定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网络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频资源传输SR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频资源传输PUSCH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频资源传输SR、SRS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号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号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号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号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下述各实施例的描述清楚简洁,首先给出相关概念或技术的简要介绍:
波束赋形是根据特定场景调整天线阵列的发送方向或接收方向,从而使得某些角度的信号获得同向叠加。波束赋形可应用发射端,也可以应用于接收端。比如,上行传输中,终端设备中每个天线均有独立的功率放大器和相对独立的相位,如果各天线上的信号在接收端同向叠加,可实现功率增益,该过程也可以称为上行波束赋形或波束成型。
为了实现上行波束赋形,可采用层映射和预编码对信道编码后的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实现多天线发射以及消除信道之间的影响。层映射是指按照一定规则,将信道编码后的数据映射到多个层上,从而获得多个空间数据流。预编码处理可通过将多个空间数据流乘以预编码矩阵映射到多个天线端口上。每个天线端口可对应一个或多个物理天线。
预编码矩阵是基于信道状态信息进行确定的。信道状态信息是对参考信号进行测量估计获得的。预编码矩阵也可称为码本。如表1所示,表1为各预编码矩阵索引或发射预编码矩阵指示(transmitted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TPMI)对应的预编码矩阵。TPMIindex为0、1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可用于选择天线端口;TPMI index为2、3、4、5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可用于上行波束赋形。本申请中,资源指示信息可以包括如表1所示的TPMI index。
表1上行两个天线端口的码本
Figure BDA0002387604070000101
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用于测量上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网络设备可为终端设备配置周期性的或非周期性的SRS资源,从而终端设备可利用SRS资源发送SRS。其中SRS的发送是采用多通道发送的,即每个天线端口可对应一个物理天线(本文简称为天线),从而网络设备可根据每个天线发送的SRS进行信道估计,获得信道状态信息。进而,终端设备具有数据传输需求时,网络设备可基于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为终端设备指示TPMI,进而终端设备采用TPMI所指示的码本进行波束成型的上行传输。
由于SRS的发送时间和波束成型的上行传输时间两者不同,故标准中会进一步规定在该两个时间对应的时长内,相对于最近一次SRS的测量结果,信道的相对相位误差变化(Difference of relative phase error)、相对功率误差变化(Difference of relativepower error)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例如,如表2所示,表2在一给定的时间窗口20毫秒(msec)内,信道的相对相位误差变化应该在40度(degree)内,相对功率误差变化应该在4dB内。
表2
Figure BDA0002387604070000102
一个物理天线可对应一个通道,该通道可称为射频通道、传输通道或通路。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通道的波束赋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第一通道可包括第一分频器、第一变频器、第一射频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第一功率检测器和第一天线等器件,第二通道包括第二分频器、第二变频器、第二射频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第二功率检测器和第二天线等器件。
上行波束赋形的信号传输方法可包括:
第一分频器接收的第一射频信号与第二分频器接收的第二射频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可通过锁相环PLL进行消除;
第一射频信号经过第一分频器的第一分频处理,获得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第二射频信号经过第二分频器的第二分频处理,获得第二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
第一变频器利用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对基带信号进行第一变频处理,获得第一信号;第二变频器利用第二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对基带信号进行第二变频处理,获得第二信号;
第一信号经过第一射频放大器、第一功率检测器处理后,通过第一天线发送,第二信号经过第二射频放大器、第二功率检测器处理后,通过第二天线发送。
其中,第一变频处理对基带信号进行变频处理后,还会采用码本中第一通道对应的元素对变频处理后的信号进行映射,获得第一信号;相应的,第二变频处理对基带信号进行变频处理后,还会采用码本中第二通道对应的元素对变频处理后的信号进行映射,获得第二信号。由于上行波束赋形时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与第二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的频率范围相同,因此,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与采用的码本有关,从而有利于消除信号传输过程中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之间的干扰。
然而,由于终端设备处于节省功率的考虑,会在参考信号传输结束后关掉通道;在具有传输需求时,重新启动通道。而通道的重启会引起通道的相位发生变化。比如,通道中锁相环(Phase Locked Loop,PLL)的重启会导致相位360度随机跳变;通道中分频器的重启会导致通道的相位产生{0度、90度、270度、180度}中之一的跳变。从而导致如图1所示的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之间的相位差受到干扰,导致在给定的时间范围内信道的相对相位误差变化不能满足上述表2所述的要求,从而导致变频处理时采用的码本不再合适,无法实行上行波束赋形。
例如,网络设备根据SRS测量得到两个天线端口对应的上行通道分别是[1,1],进而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选择的码本为
Figure BDA0002387604070000111
然而,在数据发送时刻,因为通道关电重启造成通道对应的信道跳变为[1,-1],此时数据发送仍使用该码本
Figure BDA0002387604070000112
计算如下:
Figure BDA0002387604070000113
可见,该过程会导致上行波束赋形时在接收端出现相位相消,信号深衰的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该信号传输方法中,网络设备可在终端设备具有上行传输需求时,基于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或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获得通道之间的相位差,从而确定并向终端设备指示该上行传输对应的码本。可见,该信号传输方法中,信道状态信息或码本是在终端设备具有上行传输需求时确定的,从而避免了终端设备没有传输需求而关闭、重启通道所带来的相位跳变。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具体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中。例如,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可用于未来网络,如5G系统,也可以称为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或者可用于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系统,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machine,M2M)系统等等。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可包括但不限于一个网络设备和一个终端设备,图2所示的设备数量和形态用于举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实际应用中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络设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终端设备。其中,图2中的网络设备以传输接收点TRP为例,终端设备以手机为例。
本申请中,网络设备可为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或可设置于网络设备的芯片,该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或者transmission point,TP)等,还可以为5G,如,NR,系统中的gNB,或,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BBU,或,分布式单元(DU,distributed unit)等,前述的V2N车联网中网络设备或网络设备类型的RSU。
在一些部署中,gNB或传输点可以包括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DU。gNB还可以包括射频单元(radio unit,RU)。CU实现gNB或传输点的部分功能,DU实现gNB或传输点的部分功能,比如,CU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功能,DU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和物理(physical,PHY)层的功能。由于RRC层的信息最终会变成PHY层的信息,或者,由PHY层的信息转变而来,因而,在这种架构下,高层信令,如RRC层信令或PHCP层信令,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RU发送的。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可以为CU节点、或DU节点、或包括CU节点和DU节点的设备。此外,CU可以划分为接入网RAN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将CU划分为核心网CN中的网络设备,在此不做限制。
本申请中,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前述的V2X车联网中的无线终端或无线终端类型的RSU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的”一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的一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of)”,“相应的(relevant)”,“关联的”和“对应的(correspond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还可以描述为一个或多个,多个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本申请不做限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一种技术特征,通过“第一”、“第二”、“第三”、“A”、“B”、“C”和“D”等区分该种技术特征中的技术特征,该“第一”、“第二”、“第三”、“A”、“B”、“C”和“D”描述的技术特征间无先后顺序或者大小顺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相关阐述。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信号传输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101、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利用第一通道发送第一信息,以及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利用第二通道发送第二信息;
102、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接收来自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信息,以及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上接收来自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信息;
其中,第一时频资源为传输第一信息所占的时频资源,第二时频资源为传输第二信息所占的时频资源。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为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缓存情况上报(buffer status report,BSR)、或上行传输所占的时域资源中第一个时间单元承载的信息。
SR用于向网络设备告知终端设备具有上行传输需求。例如,网络设备可为终端设备配置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的SR资源,从而,终端设备可在具有上行传输需求时,利用SR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SR。
BSR用于向网络设备告知终端设备上行传输的传输量。SR属于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承载的信息,BSR属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 channel,PUSCH)承载的信息。
上行传输所占的时域资源中第一个时间单元承载的信息。例如,以时间单元为时隙为例,上行传输为PUSCH,PUSCH所占的时域资源为两个时隙,则网络设备可在第一个时隙上接收到PUSCH。
所述第一频率资源与所述第二频域资源之间的间隔小于预设值。
可选的,第一频域资源与所述第二频域资源相同时,传输所述第一信息所占的第一时域资源与传输所述第二信息所占的第二时域资源不同。第一频域资源与第二频域资源不相同时,传输所述第一信息所占的第一时域资源与传输所述第二信息所占的第二时域资源不同或相同。这样,网络设备可区分出利用第一通道发送的第一信息和利用第二通道发送的第二信息。其中,第一频域资源为第一时频资源在频域上所占的资源,第二频域资源为第二时频资源在频域上所占的资源;第一时域资源为第一时频资源在时域上所占的资源,第二时域资源为第二时频资源在时域上所占的资源。
可选的,第一时域资源和第二时域资源还可以满足位于同一个时隙中,从而有利于保证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获得的相位差更加接近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的真实相位差。
103、网络设备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估计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的相位差,以及根据相位差确定并发送码本指示信息;
第一频域资源与第二频域资源相近或相同,同一通道在第一频域资源和第二频域资源上的相位近似,因此,第一通道发送的第一信息在第一频域资源上估计的信道,可用于估计第一通道在第二频域资源上的相位;相应的,第二通道发送的第二信息在第二频域资源上估计的信道,可用于估计第二通道在第二频域资源上的相位,从而可获得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的相位差。
其中,第一频域资源也可称为第一跳频部分,第二频域资源可称为第二跳频部分。
104、终端设备接收码本指示信息,确定码本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码本的(codebook);
105、终端设备根据该码本利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进行波束成型的上行传输。
例如,第一通道的解调参考信号的信道响应为a,第二通道的信道响应为-a,网络设备通过码本指示信息配置给终端设备使用的码本为[1,-1],则此时两个信道正向叠加可为a*1+(-a)*(-1)=2a。从而使得上行传输能够通过波束成型实现功率的增益。
其中,网络设备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估计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的相位差,包括:网络设备估计第一信息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以及第二信息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网络设备根据估计的两个信道状态信息可确定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的相位差。由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是终端设备具有上行传输需求时发送的,终端设备在发送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后不会关闭通道,故不会因为终端设备重启导致相位跳变,确定的相位差相对稳定。相应的,步骤103中,网络设备确定的码本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码本能够实现更好的上行波束赋形的效果。
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均为调度请求SR时,第一信息与第二信息相同;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均为缓存情况上报BSR或上行传输所占的时域资源中第一个时间单元承载的信息时,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不相同。
由于SR或BSR是终端设备在上行传输前必须向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因此,网络设备可基于SR、BSR确定当前时刻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的相位差,即使在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传输之前,终端设备因省电造成了两个通道的相位跳变,也可以通过SR、BSR估计出相位差,从而,利用上述103、104修正码本。
由于终端设备传输了第一个时间单元上的PUSCH后,网络设备可基于该第一时间单元上传输的PUSCH,估计出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的相位差,因此,即使在第一个时间单元上的PUSCH之前,终端设备因省电造成了两个通道的相位跳变,也可以通过该第一个时间单元上的PUSCH估计出相位差,从而,利用上述103、104修正码本,以便于剩余PUSCH资源上的PUSCH传输具有更好的波束赋形效果。
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在第一频域资源上利用第一通道发送第一信息,以及在第二频域资源上利用第二通道发送第二信息之后,以及根据所述码本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码本,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进行波束成型的上行传输之前,终端设备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处于通路状态,或者不会产生重启,进一步保证了本申请中所估计的相位差的稳定性。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不同的通道传输第一信息、第二信息,从而使得网络设备能够测量到各通道的相位差。又由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是终端设备具有上行传输需求或进行上行传输时发送的,故此时终端设备不会重启通道导致相位跳变,确定的相位差相对稳定。故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确定的码本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码本能够实现更好的上行波束赋形的效果。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图4所示的信号传输方法与图3相比,终端设备执行步骤101之前,还需要向网络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标识,从而使得网络设备能够获知终端设备支持图3所示的信号传输方法,或者终端设备有能力于网络设备联合支持图3所示的信号传输方法。
如图4所示,201、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标识;
202、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利用第一通道发送第一信息,以及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利用第二通道发送第二信息;
203、网络设备确定该标识为预设标识时,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接收来自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信息,以及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上接收来自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信息;
204、网络设备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估计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的相位差,以及根据相位差确定并发送码本指示信息;
205、终端设备接收码本指示信息并确定该码本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码本;
206、终端设备根据该码本,利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进行波束成型的上行传输。
其中,图4中步骤202至步骤206的相关阐述,可参见上述图3中的步骤101至步骤105,此处不再详述。例如,第一信息、第二信息、第一时频资源、第二时频资源等概念的阐述可参见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相关阐述。
另外,步骤202、步骤203中各操作的执行顺序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例如,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标识,可在网络设备识别该标识后,终端设备再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利用第一通道发送第一信息,以及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利用第二通道发送第二信息,进而网络设备可分别接收该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
其中,预设标识可为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或预留字段对应的标识。例如,该设备标识或预留字段对应的标识可表示预设的厂商信息,该预设的厂商信息可表示终端设备可与网络设备联合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可选的,步骤201的操作可在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过程中,或连接建立之后发送,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5所示的信号传输方法与图4所示的信号传输方法相比,网络设备还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资源指示信息,以指示传输第一信息所占的第一频域资源和传输第二信息所占的第二频域资源。
也就是说,如图5所示,301、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资源指示信息,所述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传输第一信息所占的第一时频资源和传输第二信息所占的第二时频资源;
302、终端设备根据资源指示信息,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利用第一通道发送第一信息,以及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利用第二通道发送第二信息。
其中,网络设备可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频域资源和第二频域资源,所配置的第一频域资源和第二频域资源可是周期性的或是非周期性的。若为周期性的,终端设备可在具有上行传输需求时,执行步骤302;步骤301可在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后,通过高层信令,如RRC信令、MAC-CE信令,执行。可选的,网络设备也可以通过动态信令发送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频域资源和第二频域资源。
303、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上接收来自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信息,以及在所述第二频域资源上接收来自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信息;
304、网络设备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估计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的相位差,以及根据相位差确定并发送码本指示信息;
305、终端设备接收码本指示信息并确定该码本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码本;
306、终端设备根据该码本,利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进行波束成型的上行传输。
其中,步骤302至305的相关阐述,可参见图3所示的步骤101至步骤104,此处不再详述。例如,第一信息、第二信息、第一时频资源、第二时频资源等概念的阐述可参见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相关阐述。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6所示的信号传输方法可包括图4所示的步骤201和图5所示的步骤301。如图6所示,该信号传输方法可包括:
401、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标识;
402、网络设备识别该标识为预设标识时,向终端设备发送资源指示信息。
该资源指示信息如图5所示实施例的阐述,此处不再详述。
403、终端设备根据该资源指示信息,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利用第一通道发送第一信息,以及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利用第二通道发送第二信息;
404、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频资源上接收来自第一通道的第一信息,以及在第二时频资源上接收来自第二通道的第二信息;
其中,图3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信息与第二信息是否同时发送,可根据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二时域资源是否相同,若相同,则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可同时发送;若不相同,则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可不同时发送。相应的,网络设备可同时接收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也可不同时接收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
405、网络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估计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之间的相位差;以及,根据所述相位差确定并发送码本指示信息;
406、终端设备接收码本指示信息,确定该码本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码本;
407、终端设备根据该码本,利用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进行波束成型的上行传输。
其中,步骤302至305的相关阐述,可参见图3所示的步骤101至步骤104,此处不再详述。例如,第一信息、第二信息、第一时频资源、第二时频资源等概念的阐述可参见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相关阐述。
如图7所示,图7以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为SR,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二时域资源在时域位置上相邻,第一频域资源与第二频域资源相邻为例,第一时频资源如图7中斜线所示的时频资源,第二时频资源如图7中方格所示的时频资源。由于图7中第一时频资源相近,故可用斜线所示的时频资源上传输的SR估计第一通道的相位,方格所示的时频资源传输的SR估计第二通道的相位,从而获得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的相位差,确定码本指示信息。
再例如,以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为第一个时隙上传输的PUSCH为例,如图8所示,PUSCH在第一个时隙中PRB1上采用第一通道传输,在第一个时隙中PRB2上采用第二通道传输。这样,网络设备可采用步骤404、405确定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的相位差以及码本指示信息,从而使得终端设备根据该码本指示信息确定码本,终端设备可利用该码本在剩余时隙(如图8中网格所示的时频资源,也就是其余的PUSCH资源)上采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进行波束成型的PUSCH传输。可见,图8所示的信号传输方法中,第一个时隙(如PUSCH资源的起始部分资源)上分别采用两个通道来传输PUSCH以便于获得用于波束成型的码本,进而在剩余的时隙上利用该码本进行波束成型的上行传输。
另外,图3至图8所示的信号传输方法中,第一时频资源和第二时频资源分别所占的频域资源之间的间隔小于预设值之外,还可以限定第一射频资源和第二时频资源分别所占的时域资源之间的间隔小于另一预设值,从而有利于使得网络设备估计获得的相位差更加接近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的真实相位差,进一步的改善波束赋形的效果。
为了避免了终端设备重启通道所带来的相位跳变对上行传输过程中波束赋形效果的影响,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该信号传输方法中,终端设备可在第三时频资源上发送SR,在第一时频资源、第二时频资源上利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发送SRS,从而使得网络设备接收到SR后,可利用接收的SRS为本次SR确定码本指示信息。可见,该信号传输方法能够避免上行传输的码本,可能会因终端设备重启通道导致的上行波束赋形效果差的问题。
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信号传输方法可以包括:
501、终端设备在第三时域资源上发送调度请求SR,以及在第一时域资源、第二时域资源上分别利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
502、网络设备在第三时域资源上接收SR,以及在第一时域资源、第二时域资源上接收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分别发送的SRS;
其中,第三时域资源的时域位置位于第一时域资源和第二时域资源之前,且三者位于同一个时间单元,从而使得基于SRS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能够更加符合信道的真实情况。其中,第一时域资源为第一时频资源在时域上所占的资源,第二时域资源为第二时频资源在时域上所占的资源,第三时域资源为第三时频资源在时域上所占的资源,第三时频资源为调度请求SR所占的时频资源。另外,第一时频资源、第二时频资源等概念的阐述可参见图3至图6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相关阐述,此处不再详述。该实施例中,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均为SRS。
503、网络设备根据SRS估计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的相位差,以及根据所述相位差和SR确定并发送码本指示信息;
504、终端设备接收码本指示信息并确定码本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码本;
505、终端设备根据该码本,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进行波束成型的上行传输。
其中,SRS所占的第一时域资源对应第一通道,SRS所占的第二时域资源对应第二通道,从而有利于网络设备识别出第一通道对应的SRS和第二通道对应的SRS,估计出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的相位差。
可选的,网络设备确定并发送码本指示信息之外,还可以确定并发送上行传输的PUSCH资源,从而使得终端设备可利用该码本指示信息指示的码本,在PUSCH资源上发送PUSCH。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时域资源可称为SR资源;SRS资源可包括第一时域资源和第二时域资源。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R资源和SRS资源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SR资源和SRS资源位于同一个时隙内,SRS资源能够进行双通道的传输,这样,网络设备能够在一个时隙内获取到SR需求并可基于SRS估计出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的相位差。进而,网络设备根据SR为终端设备配置PUSCH资源时可把码本指示信息或码本也配置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基于码本指示信息指示的码本,在PUSCH资源上发送PUSCH,达到波束赋形的效果。
可选的,图9所示的信号传输方法中,终端设备可向网络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标识,相应的,网络设备识别该标识为预设标识时,可以执行步骤502的操作。
可选的,图9所示的信号传输方法中,网络设备还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资源指示信息;相应的,终端设备可根据资源指示信息执行步骤501,其中,该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SR所占的第三时域资源以及SRS所占的第一时域资源、第二时域资源,或者,该资源指示信息用于SR资源以及SRS资源。
可选的,图9所示的信号传输方法中,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标识;网络设备识别该标识为预设标识时,发送资源指示信息,该资源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上文所述的第三时域资源、第一时域资源和第二时域资源,从而使得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分别执行步骤501至505的相关操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时域资源、第一时域资源和第二时域资源位于同一时隙内之外,第三时域资源、第一时域资源和第二时域资源是周期性的或是非周期性的。也就是说,SR资源和SRS资源可以配置在同一个时隙,从而使得终端设备在有上行传输时,可以分别利用SR资源、SRS资源发送SR、SRS,以便于网络设备在一个时隙内获得SR外还能够接收到SRS,以估计到双通道之间的相位差,从而有利于网络设备在配置PUSCH资源时将码本也配置给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利用第一通道发送SRS,以及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利用第二通道发送SRS之后,以及根据所述码本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码本,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进行波束成型的上行传输之前,终端设备中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处于通路状态,或者不会产生重启,进一步保证了本申请中所估计的相位差的稳定性。
可见,网络设备接收到SR后,可利用接收的SRS为本次SR确定码本指示信息。该信号传输方法能够避免上行传输的码本,可能会因终端设备重启通道导致上行波束赋形效果差的问题。也就是说,本申请中,终端设备是在发送SR之后发送SRS的,即终端设备自身已有数据传输需求,不会产生终端设备在没有传输需求为了节能而关闭通道的情况,因此,本申请中,网络设备基于此时接收的SRS获得的相位差比较稳定,进而确定的码本能够保证上行传输的波束赋形效果。
上述图3至图10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采用端管协作,即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协作的方式,使得网络设备能够在获得SR、或BSR、或起始部分PUSCH资源承载的PUSCH时,还能估计出双通道之间的相位差,即网络设备可在获得PUSCH调度请求或PUSCH调度请求相关信息时还能获得计算码本所需的信息(如相位差),因此,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PUSCH资源时还能为终端设备配置相应的码本以支持上行波束赋形。其中,资源指示信息或资源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码本均可称为码本。另外,图3至图10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不限于双通道的信号传输方法,也可以适用于多通道场景,具体操作与双通道的信号传输方法类似,在此不再详述。
为了避免了终端设备重启通道所带来的相位跳变对上行传输过程中波束赋形效果的影响,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该信号传输方法可消除两个通道之间因为重启产生的相位差,进而能够保证两个通道进行波束赋形的效果。以下结合附图进行阐述。
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信号传输方法中,针对第一射频信号进行第一分频处理,获得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利用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对基带信号进行第一变频处理,获得第一信号;利用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对基带信号进行第二变频处理,获得第二信号;控制第一信号通过第一天线发送,控制第二信号通过第二天线发送。
可见,图11所示的信号传输方法中,基带信号在第一变频处理和第二变频处理中采用的射频信号是来自同一分频处理获得的,避免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受终端设备重启通道时分频处理不同导致的相位跳变的影响。进而,使得第一变频处理和第二变频处理中分别采用码本的不同元素映射获得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具有更好的波束赋形效果。
请参阅图12,图12所示的信号传输方法的示意图与图11所示的信号传输方法的示意图相比,还可以包括选择处理,即当信号传输方式为上行波束赋形时,可以选择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对基带信号进行第二变频处理,即采用图11所示的信号传输方法,避免分频处理不同导致的相位跳变对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之间相位差的影响;当信号传输方式为非上行波束赋形时,可以对第二射频信号进行第二分频处理,获得第二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并选择第二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对基带信号进行第二变频处理,获得第二信号。进而,控制第一天线发射第一信号,控制第二天线发送第二信号。
可选的,图11所示的信号传输方法可采用图13所示的信号传输装置。如图13所示,该信号传输装置可包括第一分频器、第一变频器、第二变频器、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其中,第一分频器接收第一射频信号,针对第一射频信号进行第一分频处理,获得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第一变频器电性连接第一分频器,第一变频器利用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对基带信号进行第一变频处理,获得第一信号;第二变频器利用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对基带信号进行第二变频处理,获得第二信号;第一天线电性连接第一变频器,第一天线发射第一信号;第二天线电性连接第二变频器,第二天线发射第二信号。
其中,第一变频器和第二变频器采用的是同一射频信号进行变频处理的,因此,避免了不同的分频器重启造成的相位差对变频处理的影响。进而,该信号传输装置使得变频处理过程中采用的码本具有更好的上行波束赋形效果。
可选的,图12所示的信号传输方法可采用图14所示的信号传输装置。图14所示的信号传输装置与图13所示的信号传输装置相比,还可以包括第二分频器和选择器,该选择器分别电性连接第一分频器、第二分频器以及第二变频器。
当信号传输方式为上行波束赋形时,选择器选择第一分频器输出的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并输入给第二变频器,使得第一变频器和第二变频器采用相同的射频信号对基带信号进行变频处理,避免第一分频器和第二分频器因重启导致的相位差对变频处理的影响,从而使得变频处理中采用的码本具有更好的波束赋形效果。
当信号传输方式为非上行波束赋形时,第二分频器可对第二射频信号进行第二分频处理,获得第二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进而,选择器可选择该第二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输入到第二变频器,从而使得第二变频器对基带信号进行变频处理,获得第二信号。由于非上行波束赋形时,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采用的频域资源可不同,每个通道可采用自身的分频器进行分频处理。
可选的,图14所示的信号传输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功率放大器、第二功率放大器、第一功率检测器和第二功率检测器。
第一功率放大器电性连接第一变频器,第一功率放大器用于对第一信号进行放大,获得放大后的第一信号;第一功率检测器电性连接第一功率放大器,检测放大后的第一信号的功率;第一天线电性连接第一功率检测器,第一天线在放大后的第一信号的功率满足要求时,发射第一信号。
第二功率放大器电性连接第二变频器,第二功率放大器用于对第二信号进行放大,获得放大后的第二信号;第二功率检测器电性连接第二功率放大器,检测放大后的第二信号的功率;第二天线电性连接第二功率检测器,第二天线在放大后的第二信号的功率满足要求时,发射第二信号。
为了避免了终端设备重启通道所带来的相位跳变对波束赋形效果的影响,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该信号传输方法可消除两通道中分频器等器件重启产生的相位跳变对波束赋形效果的影响。
请参阅图15,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针对第一射频信号进行第一分频处理,获得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针对第二射频信号进行第二分频处理,获得第二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利用第二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对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执行相位差消除处理,获得处理后的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利用处理后的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对基带信号进行第一变频处理,获得第一信号;利用第二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对基带信号进行第二变频处理,获得第二信号;控制第一信号通过第一天线发射,以及控制第二信号通过第二天线发射。
可见,图15所示的信号传输方法可以消除两个通道重启导致分频处理获得的信号之间出现的相位差,使得第一变频处理和第二变频处理分别采用的射频信号之间没有相位差,消除了通道重启对波束赋形效果的影响。
请参阅图16,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示意图。图16所示的信号传输方法与图15相比,还可包括:利用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对第二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执行相位差消除处理,获得处理后的第二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图15中利用第二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对基带信号进行第二变频处理,获得第二信号,包括:利用处理后的第二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对待发送的基带信号进行第二变频处理,获得第二信号。
可见,图16所示的信号传输方法中,两个通道的变频处理采用的射频信号之间相位差可通过两个相位差消除处理的操作进行消除,从而进一步的确保消除分频处理重启产生的相位差对波束赋形效果的影响。
请参阅图17,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号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该信号传输装置包括第一分频器、第二分频器、第一变频器、第二变频器、第一锁相环、第一天线以及第二天线。第一分频器接收第一射频信号,针对第一射频信号进行第一分频处理,获得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第二分频器接收第二射频信号,针对第二射频信号进行第二分频处理,获得第二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第一锁相环电性连接第一分频器和第二分频器,第一锁相环利用第二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对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执行相位差消除处理,获得处理后的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第一变频器电性连接第一锁相环,第一变频器利用处理后的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对基带信号进行变频处理,获得第一信号;第二变频器电性连接第二分频器,第二变频器利用第二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对基带信号进行第二变频处理,获得第二信号;第一天线电性连接第一变频器,第一天线发射第一信号;第二天线电性连接第二变频器,第二天线发射第二信号。
可见,图17所示的信号传输装置中,第一锁相环能够消除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与第二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从而使得第一分频器和第二分频器重启产生的相位差被消除,避免了其对上行波束赋形的效果的影响。
可选的,图18所示的信号传输装置与图17所示的信号传输装置相比,还可以包括第二锁相环、第一射频放大器、第二射频放大器、第一功率检测器和第二功率检测器。如图18所示,第二锁相环电性连接第一分频器和第二分频器,第二锁相环利用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对第二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执行相位差消除处理,获得处理后的第二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第二变频器电性连接第二锁相环,第二变频器利用处理后的第二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对基带信号执行第二变频处理,获得第二信号。可见,该信号传输装置中,可采用第一锁相环和第二锁相环分别对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和第二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进行相位差消除操作,从而进一步的避免分频器及分频器之前的器件重启造成的相位差对变频处理的影响,也就是说,避免了器件重启造成的相位差对上行波束赋形效果的影响。
可选的,图15、图16所示的信号传输方法中,相位差消除处理还可以加上开关处理,当信号传输方式为波束赋形方式时,该开关处理可以开启,从而可消除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与第二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当信号传输方式为非波束赋形方式时,该开关处理可以关闭,由于非波束赋形方式,两个通道采用的频率范围可以不同,故不必消除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与第二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之间的相位差。
相应的,图17、图18所示的信号传输装置中,第一锁相环,或第一锁相环、第二锁相环之前均可以加开关器件。当信号传输方式为波束赋形方式时,该开关器件为通路状态,从而可利用第一锁相环,或者第一锁相环、第二锁相环消除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与第二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当信号传输方式为非波束赋形方式时,该开关器件为断路状态,即不必利用第一锁相环,或者第一锁相环、第二锁相环消除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与第二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之间的相位差。
为了避免了终端设备重启通道所带来的相位跳变对波束赋形效果的影响,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该信号传输方法可消除两通道中分频器等器件重启产生的相位差对波束赋形效果的影响。
请参阅图19,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9所示,该信号传输方法,可利用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对基带信号进行第一变频处理,获得第一信号;利用第二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对基带信号进行第二变频处理,获得第二信号;计算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利用该相位差对基带信号进行相位补偿,获得相位补偿后的基带信号;利用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对相位补偿后的基带信号进行第一变频处理,获得第三信号;控制第三信号通过第一天线发射,控制第二信号通过第二天线发射。
可见,该信号传输方法利用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的相位差对基带信号进行相位补偿后,再采用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进行第一变频处理,从而使得第三信号和第二信号之间能够消除因分频器等器件重启产生的相位差。
其中,相位差的计算可以是选择性的,比如,当信号传输方式为上行波束赋形方式时,可计算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的相位差,以对基带信号进行补偿后,再进行第一变频处理获得第三信号;当信号传输方式为非上行波束赋形方式时,由于两个通道可采用不同的频率范围,因此不必计算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的相位差,各自发送信号即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计算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包括:对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加和处理,获得加和处理后的信号;识别加和处理后的信号的功率,获得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可见,两个通路重启后相位若有跳变,两个通道发送的信号进行加和处理时,相位相同或相近时可获得正向叠加的结果,相位差异较大时可获得反向叠加的结果,进而,可体现到功率的变化上。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检测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加和处理后的信号的功率,可获得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之间的相位差。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假设PUSCH资源包括两个时隙,当两个通道在第一个时隙上传输的PUSCH时,可计算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进而将该相位差补偿到基带信号上,从而使得第二个时隙上采用双通道传输的PUSCH可消除该相位差,也消除了通道重启导致的相位跳变对波束赋形效果的影响。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行波束赋形时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可以为0度、90度、180度和270度,可采用三个增益门限判断加和处理后的信号的功率,进而获得对应的相位差。其中,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为0度时,加和处理后的信号的功率可增长四倍,即幅度正向叠加;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为90度或270度时,加和处理后的功率为增长两倍,即第一信号的幅度与第二信号的幅度间隔90度叠加;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为180度时,加和处理后的功率为零。
由于馈线电路会引入少量的相差和插损,因此,假设对于馈线插损,第一信号的幅度降为x,第二信号的幅度为1,那么,相位差为0度时加和处理后的信号的功率为(1+x)2,相位差为90度时加和处理后的信号的功率为1+x2,相位差为180度时加和处理后的信号的功率为(1-x)2,相位差为270度时加和处理后的信号的功率为1+x2,因此,可设定增益门限为(1-x+x2)和(1+x+x2)。
为了区分相位差为90度还是270度,可对相位差进行相位补偿后再做判断。例如,假设对第一变频处理采用的基带信号加入45度的相位补偿,那么,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为45度或135度。假设第一信号经过馈线电路(即第一信号输入到加和处理单元的过程)损耗幅度降为x,第二信号的幅度为1,则相位差为45度时加和处理后的信号的功率为
Figure BDA0002387604070000211
相位差为135度时加和处理后的信号的功率为
Figure BDA0002387604070000212
因此,可采用增益门限为(1+x2)。
也就是说,利用加和处理后的信号的功率确定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包括:当加和处理后的信号的功率小于或等于(1-x+x2)时,确定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为180度;当加和处理后的信号的功率大于(1-x+x2),且小于(1+x+x2)时,确定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为90度或270度;当加和处理后的信号的功率大于(1+x+x2)时,确定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为0度;其中,第一信号经过馈线损耗后的幅度降为x。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信号传输方法中,可利用45度对第一变频处理采用的基带信号进行相位补偿,获得补偿后的基带信号;利用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对补偿后的基带信号进行第一变频处理,获得第一信号。利用加和处理后的信号的功率确定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为90度或270度,包括:当加和处理后的信号的功率小于(1+x2)时,确定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为90度;当加和处理后的信号的功率大于(1+x2)时,确定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为270度。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信号传输方法中在变频处理过程中各通道的元素之间的相位差为零的码本。从而,通过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可消除第三信号与第二信号之间因通道重启导致的相位跳变。
请参阅图20,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号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0所示,该信号传输装置包括第一分频器、第二分频器、第一变频器、第二变频器、选择性相位差计算单元、相位差补偿单元、第一天线以及第二天线。第一分频器接收第一射频信号,并对第一射频信号进行第一分频处理,获得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第二分频器接收第二射频信号,并对第二射频信号进行第二分频处理,获得第二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第一变频器电性连接第一分频器,第一变频器利用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对基带信号进行第一变频处理,获得第一信号;所述第二变频器电性连接第二分频器,第二变频器利用第二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对所述基带信号进行第二变频处理,获得第二信号;所述选择性相位差计算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变频器和所述第二变频器,所述相位差计算单元计算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相位差补偿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相位差计算单元,所述相位差补偿单元利用所述相位差对所述基带信号进行相位补偿,获得相位补偿后的基带信号;所述第一变频器利用所述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对相位补偿后的基带信号进行第一变频处理,获得第三信号;第一天线连接第一变频器,控制所述第三信号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发射,以及第二天线电性连接第二变频器,所述第二信号通过所述第二天线发送;所述第三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之间的相位相等。
可选的,当信号传输方式为上行波束赋形方式时,选择性相位差计算单元计算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并将相位差输入到相位差补偿单元,由相位差补偿单元处于通路状态,对基带信号进行补偿,获得补偿后的基带信号;进而利用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对补偿后的基带信号进行变频处理,获得第三信号;当信号传输方式为非上行波束赋形方式时,选择性相位差计算单元处于断路状态,即不计算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两个通道可分别发送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
可选的,如图21所示,与图20所示的信号传输装置相比,该选择性相位差计算单元可包括开关器件、加和处理器件、第二功率检测器。开关器件电性连接第一变频处理器和第二变频处理器,可在信号传输方式为上行波束赋形时处于通路状态,对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加和处理,获得加和处理后的信号;第二功率检测器可识别加和处理后的信号的功率,获得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开关器件可在信号传输方式为上行波束赋形时处于断路状态,不对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加和处理。
可选的,第二功率检测器可为MRx回路,用于检测信号功率是否满足传输要求。
可选的,如图21所示,两个通道还可包括第一射频放大器、第二射频放大器、第一功率检测器。
第一射频放大器电性连接第一变频处理器,第一射频放大器对第一信号或第三信号进行放大,获得放大后的第一信号或放大后的第三信号;第一功率检测器电性连接第一射频放大器,第一功率检测器对放大后的第一信号或放大后的第三信号进行功率检测;第一天线电性连接第一功率检测器,第一天线发射功率检测后的第一信号或第三信号。
第二射频放大器电性连接第二变频处理器,第二射频放大器对第二信号进行放大,获得放大后的第二信号;加和处理器件电性连接第二射频放大器和第二功率检测器,加和处理器件在信号传输方式为上行波束赋形方式时,可对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加和处理,获得加和处理后的信号;加和处理器在信号传输方式为非上行波束赋形方式时,将输入的第二信号输出;第二功率检测器电性连接加和处理器,第二功率检测器在信号传输方式为上行波束赋形方式时检测加和处理后的信号的功率,获得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并输入给相位差补偿单元,由相位差补偿单元对基带进行补偿,获得补偿后的基带信号;第二功率检测器在信号传输方式为非上行波束赋形方式时对第二信号的功率进行检测,并通过第二天线发射。
可见,本申请中,图3至图10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通过端管联合,即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协作的方式,避免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重启,进而保证波束赋形的效果。图11至图21通过信号传输方式的改进,消除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重启产生的相位差对波束赋形的影响。其中,图11至图21中,信号传输方式为上行波束赋形时,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与第二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之间的频率范围可相同;信号传输方式为非上行波束赋形时,第一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与第二频率范围的射频信号之间的频率范围可不同。
为了实现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3至图10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中的各功能,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硬件结构、软件模块,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各功能。上述各功能中的某个功能可以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者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方式来执行。
请参见图22,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2的通信装置2200可包括通信单元2201和处理单元2202。通信单元2201可包括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发送单元用于实现发送功能,接收单元用于实现接收功能,通信单元2201可以实现发送功能和/或接收功能。通信单元也可以描述为收发单元。
通信装置2200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终端设备中的装置,还可以是能够与终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通信装置2200包括通信单元2201和处理单元2202;
通信单元2201,用于在第一频域资源上利用第一通道发送第一信息,以及在第二频域资源上利用第二通道发送第二信息,以及接收所述码本指示信息;
处理单元2202,用于确定码本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码本;
通信单元2201,还用于根据该码本利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进行波束成型的上行传输。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是终端设备具有上行传输需求时发送的,终端设备在发送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后不会关闭通道,故不会因为终端设备重启导致相位跳变,确定的相位差相对稳定,进而基于该相位差确定的码本,能够保证上行波束赋形的效果。
其中,码本指示信息是由网络设备根据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的相位差进行确定的,该相位差是根据接收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估计的。
其中,该实施方式的相关内容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通信装置2200中:
通信单元2201,用于在第三时域资源上发送调度请求SR,以及在第一时域资源、第二时域资源上分别利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所述第三时域资源的时域位置位于第一时域资源和第二时域资源的时域位置之前,且三者位于同一个时间单元;
通信单元2201,还用于接收所述码本指示信息;
处理单元2202,用于确定码本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码本;
通信单元2201,还用于根据该码本利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进行波束成型的上行传输。
其中,码本指示信息是由网络设备根据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的相位差进行确定的,该相位差是根据接收的SRS进行估计的。
其中,该实施方式的相关内容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可见,网络设备接收到SR后,可利用接收的SRS为本次SR确定码本指示信息。该信号传输方法能够避免上行传输的码本,可能会因终端设备重启通道导致上行波束赋形效果差的问题。也就是说,本申请中,终端设备是在发送SR之后发送SRS的,即终端设备自身已有数据传输需求,不会产生终端设备在没有传输需求为了节能而关闭通道的情况,因此,本申请中,网络设备基于此时接收的SRS获得的相位差比较稳定,进而确定的码本能够保证上行传输的波束赋形效果。
通信装置2200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中的装置,还可以是能够与网络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通信装置2200中,
通信单元2201,用于在第一频域资源上接收来自第一通道的第一信息,以及在第二频域资源上接收来自第二通道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为调度请求SR、缓存情况上报BSR或上行传输所占的时域资源中第一个时间单元承载的信息;所述第一频率资源与所述第二频域资源之间的间隔小于预设值;
处理单元22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估计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之间的相位差;以及,根据所述相位差确定码本指示信息;
通信单元2202,还用于发送该码本指示信息。
其中,该实施方式的相关内容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通信装置2200中,
通信单元2202,用于在第三时域资源上接收所述SR,以及在第一时域资源、第二时域资源上接收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分别发送的SRS;所述第三时域资源的时域位置位于第一时域资源和第二时域资源的时域位置之前,且三者位于同一个时间单元;
处理单元2201,用于根据所述SRS,估计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之间的相位差;以及根据所述相位差和所述SR确定码本指示信息;
通信单元2202,还用于发送该码本指示信息。
可见,终端设备是在发送SR之后发送SRS的,即终端设备自身已有数据传输需求,不会产生终端设备在没有传输需求为了节能而关闭通道的情况,因此,本申请中,网络设备基于此时接收的SRS获得的相位差比较稳定,进而确定的码本能够保证上行传输的波束赋形效果。
请参阅图23,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通信装置2300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支持网络设备实现上述方法的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等,还可以是支持终端设备实现上述方法的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等。该装置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具体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
所述通信装置23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301。所述处理器23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处理器等。例如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装置(如,基站、基带芯片,终端、终端芯片,DU或CU等)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
可选的,所述通信装置2300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2302,其上可以存有指令2304,所述指令可在所述处理器2301上被运行,使得所述通信装置23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选的,所述存储器2302中还可以存储有数据。所述处理器2301和存储器2302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起。
可选的,所述通信装置23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2305、天线2306。所述收发器2305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或收发电路等,用于实现收发功能。收发器2305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接收器可以称为接收机或接收电路等,用于实现接收功能;发送器可以称为发送机或发送电路等,用于实现发送功能。
所述通信装置2300为终端设备:收发器2305用于执行图3中的步骤101、104、105;或图4中的步骤201、202、205、206;或图5中的步骤301、302、305、306;或图6中的步骤401、402、403、406、407。
所述通信装置2300为网络设备:处理器2301用于执行图3中的步骤103;或图4中的步骤204;或图5中的步骤304;或图6中的步骤404。其中,收发器2305执行图3中的步骤102、103;或图4中的步骤203、205;或图5中的步骤303、305;或图6中的步骤404、405。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2301中可以包括用于实现接收和发送功能的收发器。例如该收发器可以是收发电路,或者是接口,或者是接口电路。用于实现接收和发送功能的收发电路、接口或接口电路可以是分开的,也可以集成在一起。上述收发电路、接口或接口电路可以用于代码/数据的读写,或者,上述收发电路、接口或接口电路可以用于信号的传输或传递。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处理器2301可以存有指令2303,指令2303在处理器2301上运行,可使得所述通信装置23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指令2303可能固化在处理器2301中,该种情况下,处理器2301可能由硬件实现。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2300可以包括电路,所述电路可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发送或接收或者通信的功能。本申请中描述的处理器和收发器可实现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模拟IC、射频集成电路RFIC、混合信号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board,PCB)、电子设备等上。该处理器和收发器也可以用各种IC工艺技术来制造,例如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nMetal-oxide-semiconductor,NMOS)、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ositive channel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PMOS)、双极结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双极CMOS(BiCMOS)、硅锗(SiGe)、砷化镓(GaAs)等。
以上实施例描述中的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但本申请中描述的通信装置的范围并不限于此,而且通信装置的结构可以不受图14的限制。通信装置可以是独立的设备或者可以是较大设备的一部分。例如所述通信装置可以是:
(1)独立的集成电路IC,或芯片,或,芯片系统或子系统;
(2)具有一个或多个IC的集合,可选的,该IC集合也可以包括用于存储数据,指令的存储部件;
(3)ASIC,例如调制解调器(Modem);
(4)可嵌入在其他设备内的模块;
(5)接收机、终端、智能终端、蜂窝电话、无线设备、手持机、移动单元、车载设备、网络设备、云设备、人工智能设备等等;
(6)其他等等。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功能。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申请中各表所示的对应关系可以被配置,也可以是预定义的。各表中的信息的取值仅仅是举例,可以配置为其他值,本申请并不限定。在配置信息与各参数的对应关系时,并不一定要求必须配置各表中示意出的所有对应关系。例如,本申请中的表格中,某些行示出的对应关系也可以不配置。又例如,可以基于上述表格做适当的变形调整,例如,拆分,合并等等。上述各表中标题示出参数的名称也可以采用通信装置可理解的其他名称,其参数的取值或表示方式也可以通信装置可理解的其他取值或表示方式。上述各表在实现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数据结构,例如可以采用数组、队列、容器、栈、线性表、指针、链表、树、图、结构体、类、堆、散列表或哈希表等。
本申请中的预定义可以理解为定义、预先定义、存储、预存储、预协商、预配置、固化、或预烧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5)

1.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时频资源上接收来自第一通道的第一信息,以及在第二时频资源上接收来自第二通道的第二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估计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之间的相位差,以及根据所述相位差确定并发送码本指示信息,所述码本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进行波束成型的上行传输所采用的码本;
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为调度请求SR、缓存情况上报BSR或上行传输所占的时域资源中第一个时隙承载的信息时,所述第一时频资源所占的频域资源与所述第二时频资源所占的频域资源之间的间隔小于预设值;
或者,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为探测参考信号SRS时,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第三时频资源上接收调度请求SR,所述第三时频资源所占的时域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之前,且所述第三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二时频资源分别所占的时域资源位于同一个时隙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二时频资源分别所占的频域资源相同时,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二时频资源分别所占的时域资源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度请求SR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承载的一种信息;
所述缓存情况上报BSR为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承载的一种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终端设备的标识;
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标识为预设标识时,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资源指示信息,所述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和第二时频资源,或者用于指示第三时频资源、第一时频资源和第二时频资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第一时频资源和第二时频资源,或者所述资源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第三时频资源、第一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二时频资源,是周期性的或是非周期性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为设备标识或预留字段对应的标识。
7.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利用第一通道发送第一信息,以及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利用第二通道发送第二信息;
接收码本指示信息,所述码本指示信息是根据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之间的相位差确定的,所述相位差是根据发送的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估计获得的;
确定所述码本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码本,根据所述码本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进行波束成型的上行传输;
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为调度请求SR、缓存情况上报BSR或上行传输所占的时域资源中第一个时隙承载的信息时,所述第一时频资源所占的频域资源与所述第二时频资源所占的频域资源之间的间隔小于预设值;
或者,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为探测参考信号SRS时,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第三时频资源上发送调度请求SR,所述第三时频资源所占的时域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之前,且所述第三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二时频资源分别所占的时域资源位于同一个时隙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二时频资源分别所占的频域资源相同时,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二时频资源分别所占的时域资源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度请求SR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承载的一种信息;
所述缓存情况上报BSR为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承载的一种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网络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标识;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返回的资源指示信息,所述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和第二时频资源,或者用于指示第三时频资源、第一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二时频资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第一时频资源和第二时频资源,或者所指示第三时频资源、第一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二时频资源是周期性的或是非周期性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为设备标识或预留字段对应的标识。
13.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频域资源上利用第一通道发送第一信息,以及在第二频域资源上利用第二通道发送第二信息之后,以及根据所述码本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码本,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进行波束成型的上行传输之前,所述终端设备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处于通路状态。
14.一种信号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所述终端设备,用于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利用第一通道发送第一信息,以及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利用第二通道发送第二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用于在第一时频资源上接收来自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信息,以及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上接收来自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估计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之间的相位差,以及根据所述相位差确定并发送码本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还用于接收所述码本指示信息,并确定所述码本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码本,以及根据所述码本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进行波束成型的上行传输;
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为调度请求SR、缓存情况上报BSR或上行传输所占的时域资源中第一个时隙承载的信息时,所述第一时频资源所占的频域资源与所述第二时频资源所占的频域资源之间的间隔小于预设值;
或者,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为探测参考信号SRS时,所述终端设备还用于在第三时频资源上发送调度请求SR,所述第三时频资源所占的时域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之前,且所述第三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二时频资源分别所占的时域资源位于同一个时隙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二时频资源分别所占的频域资源相同时,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二时频资源分别所占的时域资源不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还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标识;
所述网络设备,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标识为预设标识时,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资源指示信息,所述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和第二时频资源,或者用于指示第三时频资源、第一时频资源和第二时频资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第一时频资源和第二时频资源,或者所指示第三时频资源、第一时频资源和所述第二时频资源是周期性的或是非周期性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为设备标识或预留字段对应的标识。
19.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频域资源上利用第一通道发送第一信息,以及在第二频域资源上利用第二通道发送第二信息之后,以及根据所述码本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码本,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进行波束成型的上行传输之前,所述终端设备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处于通路状态。
20.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收发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2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收发器实现如权利要求7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22.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
所述处理器用于或用于通过所述接口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
所述处理器用于或用于通过所述接口实现如权利要求7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7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103341.7A 2020-02-19 2020-02-19 信号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32857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3341.7A CN113285741B (zh) 2020-02-19 2020-02-19 信号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3341.7A CN113285741B (zh) 2020-02-19 2020-02-19 信号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5741A CN113285741A (zh) 2021-08-20
CN113285741B true CN113285741B (zh) 2022-09-16

Family

ID=77275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03341.7A Active CN113285741B (zh) 2020-02-19 2020-02-19 信号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857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73963A (zh) * 2021-08-27 2023-05-05 上海推络通信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7640312A (zh) * 2022-08-24 2024-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相位校准方法及通信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7684A (zh) * 2009-04-28 2010-11-0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矩阵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4303442A (zh) * 2013-03-08 2015-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反馈方法、接收端和发射端
CN104767702A (zh) * 2014-01-08 2015-07-08 北京邮电大学 单载波相干光通信系统的相位跳变消除方法及装置
CN105453465A (zh) * 2013-08-06 2016-03-3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基站装置以及调度方法
WO2019028834A1 (en) * 2017-08-11 2019-0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OF TRANSMISSION RANK AND PRECODER IN NON-UPLINK CODE TRANSMISSION
WO2019098935A1 (en) * 2017-11-17 2019-05-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s and methods regarding frequency-selective srs transmission and pusch precoding
CN110121847A (zh) * 2017-01-04 2019-08-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方法、终端与网络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7684A (zh) * 2009-04-28 2010-11-0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矩阵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4303442A (zh) * 2013-03-08 2015-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反馈方法、接收端和发射端
CN105453465A (zh) * 2013-08-06 2016-03-3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基站装置以及调度方法
CN104767702A (zh) * 2014-01-08 2015-07-08 北京邮电大学 单载波相干光通信系统的相位跳变消除方法及装置
CN110121847A (zh) * 2017-01-04 2019-08-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方法、终端与网络设备
WO2019028834A1 (en) * 2017-08-11 2019-0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OF TRANSMISSION RANK AND PRECODER IN NON-UPLINK CODE TRANSMISSION
WO2019098935A1 (en) * 2017-11-17 2019-05-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s and methods regarding frequency-selective srs transmission and pusch preco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5741A (zh) 2021-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37082B2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CN111510267B (zh) 波束指示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1895054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CN110661556B (zh) 发送和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0103793A1 (zh) 波束上报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035441B (zh) 确定波束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1511010B (zh) 发送和接收指示的方法和装置
CN111436147B (zh) 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US11658849B2 (en) Methods for indicating and determination large-scale channel parameter,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3316902B (zh) 用于确定相控阵天线的动态波束对应的方法和装置
US2021029788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20220174719A1 (en) Antenna panel status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586858A (zh) 信号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1963205B2 (en)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285741B (zh) 信号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5191101A (zh) 一种传输配置指示状态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12422245B (zh) 发送和接收指示的方法和装置
CN116171617B (zh) 用于信道状态信息开销减少的大规模终端分组
WO2023216166A1 (zh) 相干带宽的测量方法和装置
RU2783388C2 (ru) Способ подстройки луча,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истем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бработки, машиночитаемый носитель информации и компьютерный программный продукт
WO2024092790A1 (en) Overhead reduction for channel correlation report
WO2024095210A1 (en) Device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of coherent joint transmission
CN115735349A (zh) 一种信息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321933A (zh) 一种轨道角动量oam模态的确定方法及其装置
CN116193519A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