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43757B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43757B
CN113043757B CN202011566915.0A CN202011566915A CN113043757B CN 113043757 B CN113043757 B CN 113043757B CN 202011566915 A CN202011566915 A CN 202011566915A CN 113043757 B CN113043757 B CN 1130437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pressing member
recording
pressing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6691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43757A (zh
Inventor
古泽拓郎
吉野哲史
玉井健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318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1107287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0437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437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437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437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6Flat page-size platens or smaller flat platens having a greater size than line-size plat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05Curl smoothing, i.e. smoothing down corrugated printing material, e.g. by pressing means acting on wrinkled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B41J13/0018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in the sheet input section of automatic paper handl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45Guides for printing material
    • B41J11/005Guides in the printing zone, e.g. guides for preventing contact of conveyed sheets with printh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4Roller plat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8Bar or like line-size plat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B41J13/002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in the printing section of automatic paper handl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28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downwardly on flat surfaces, e.g. of books, drawings, boxes, envelopes, e.g. flat-bed ink-jet prin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1Printing on disk-shaped media, e.g. CD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记录装置,其抑制介质的翘起,能够避免介质与记录部接触。记录装置具备:进给部,进给介质(M);输送部(40),向输送方向(Y0)输送进给的介质(M);记录部,对输送部(40)所输送的介质(M)进行记录;支承部件(50),具有支承记录部所记录的介质(M)的支承面。记录装置在比记录部的记录位置更靠输送方向(Y0)的上游的位置具备朝向支承部件(50)按压介质(M)的按压部件(81)。按压部件(81)设置为能够在与支承面交叉的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装置,该记录装置具备输送介质的输送部、支承介质的支承部以及对支承于支承部的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头。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记录装置,该记录装置具备:输送部,沿着输送路向输送方向输送介质;记录头,为了对被输送的介质记录图像而从喷嘴喷出墨等液体;以及支承部件,在输送路中以与记录部对置的位置支承介质。
输送部具备:输送辊对,配置在记录部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以及排出辊对,配置在记录部的输送方向的下游。支承部件能够向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移动,该第二位置比第一位置更远离包含喷嘴面的虚拟平面。支承部件具备第一抵接部件、抵接部、第一施力部件。第一抵接部件在宽度方向上配置在相邻的排出辊之间。在支承部件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向输送路突出的突出端位于比排出辊对夹持介质的夹持位置更靠近包含记录头的喷嘴面的虚拟平面的位置。抵接部在支承部件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抵接于排出辊轴。第一施力部件朝向第一位置对支承部件施力。
支承部件对抗第一施力部件的施加力而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从而夹持位置与第一抵接部件的突出端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动。由此,能够赋予与介质的刚性相应的波形状。另一方面,支承部件以排出辊轴为基准而定位到第一位置,因此高精度地定位第一位置处的夹持位置和第一抵接部件的突出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60025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记录装置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支承部件是进行升降的机构,因此介质与记录头的距离不稳定,记录质量有可能会降低。
发明内容
关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记录装置,记录装置具备:进给部,进给介质;输送部,向输送方向输送进给的所述介质;记录部,对所述输送部所输送的所述介质进行记录;支承部件,具有支承所述记录部所记录的所述介质的支承面;以及按压部件,在比所述记录部的记录位置更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的位置,朝向所述支承部件按压所述介质,所述按压部件设置为能够在与所述支承面交叉的方向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处于打开罩的状态下的记录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处于卸除壳体的状态下的记录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处于卸除壳体的状态下的记录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输送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输送部和记录部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输送部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输送部的一部分的正剖视图。
图9是示出介质引导机构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介质引导机构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按压部件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介质引导机构和按压部件的侧剖视图。
图13是示出按压部件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14是说明按压部件的作用的正剖视图。
图1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示出插入磁盘用托盘的过程的输送部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6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按压部件的按压头的放大立体图。
图18是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插入磁盘用托盘时的按压部件的课题的立体图。
图19是示出插入磁盘用托盘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的作用的立体图。
图20是说明介质歪斜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的课题的主视图。
图21是示出介质歪斜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的作用的主视图。
图22是说明在双面记录时反向输送介质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的课题的侧视图。
图23是示出在双面记录时反向输送介质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的作用的侧视图。
图24是示出变更例中的按压部件的侧剖视图。
图25是示出与图24不同的变更例中的按压部件的侧剖视图。
图26是示出与图25不同的变更例中的按压部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记录装置、12…装置主体、13…罩、15…操作面板、16…电源按钮、17…液体供给源、18…容纳部、18a…供给罩、19…窗部、20…进给罩、21…进给部、22…进给托盘、22A…边缘引导件、23…记录部、24…滑架、25…记录头、26…排出罩、27…堆叠件、28…磁盘用托盘、280…主体、281…被放置部、282…延伸部、283…第一延伸部、284…第二延伸部、284A…角部、285…第三延伸部、30…主架、30A…引导轨、31…移动机构、32…滑架电机、33…定时带、34…线性编码器、37…间隙调整机构、40…输送部、41…输送辊对、410…作为驱动辊的一例的输送驱动辊、42…排出辊对、420…排出驱动辊、43…从动辊、44…从动辊、45…介质引导部件、46…介质引导机构、47…引导部件、471…支轴、48…施力部件、50…支承部件、51…第一支承部、52…第二支承部、53…第三支承部、54…第一肋、54A…支承面、55…第二肋、56…第三肋、57…基板部、58…液体吸收体、59…凹区域、60…维修装置、61…盖、62…擦拭件、63…吸引泵、64…废液管、65…废液箱、71…输送电机、72…动力传递机构、74…旋转编码器、741…旋转刻度、742…光学传感器、75…排出口、76…介质检测器、81…按压部件、811…臂、812…按压头、812A…上表面、812N…按压头、813…凹部、814…凹部、815…抵接部、816…第一诱导面、817…第二诱导面、817A…第一面、818…止挡部、819…侧面、821…第二面、822…第三面、823…上表面、82…施力机构、83…弹性部件、91…作为按压部件的一例的翼、92…转动轴、93…抵接部、95…构成按压部件的一例的辊、97…按压部件、98…臂、100…控制部、M…介质、Ms…侧端、Mr…后端、HP…原始位置、AH…反原始位置、Y0…输送方向、Y1…第一输送方向、Y2…第二输送方向、Z1…铅直方向、PD…按压方向、N1…夹持位置、GA…区域、LD…磁盘、SL…虚拟线、F1,F2,F3,F4,F5…力、H1…高度尺寸、H2…高度尺寸、WC…宽度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记录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在图1中,使记录装置11放置于水平面上,将相互正交的三个虚拟轴设为X轴、Y轴和Z轴。X轴是与后述的记录头的扫描方向平行的虚拟轴,Y轴是与记录时的介质的输送方向平行的虚拟轴。另外,Z轴是与铅直方向Z1平行的虚拟轴。与Y轴平行的一方向是指记录头对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位置处的介质的输送方向。将记录头25对介质进行记录时的介质的输送方向设为第一输送方向Y1,将与第一输送方向Y1相反的方向设为第二输送方向Y2。需要指出,在Y轴上,将记录装置11中的配置有后述的操作面板15的面侧设为前,与前相反一侧称为后。另外,输送介质M的输送路径并非在整个区域中与Y轴平行,根据输送路径上的介质M的位置,输送方向Y0发生变化。
记录装置的结构
图1所示的记录装置11是串行记录方式的喷墨打印机。如图1所示,记录装置11具备装置主体12和罩13,罩13在装置主体12的上部设置为能够开闭。记录装置11整体为大致长方体状。
记录装置11在前表面具备操作面板15。操作面板15具有:操作部,包括对记录装置11给予各种指示时所操作的操作按钮等;以及显示部,显示各种菜单和记录装置11的动作状况等(操作部和显示部均省略图示)。另外,在装置主体12的前表面设置有电源按钮16。需要指出,也能够由触摸面板构成显示部,带来由触摸面板操作的操作功能而构成操作部。
另外,在装置主体12的前部右侧,设置有容纳至少一个(本实施方式中为六个)液体供给源17(参照图2)的容纳部18。容纳部18具有与各液体供给源17对应的至少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六个)窗部19。窗部19为透明或半透明的由树脂制造的部件,用户通过窗部19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容纳于液体供给源17的液体的液面水平。
另外,在记录装置11的后部上侧,进给罩20设置为能够开闭。进给罩20通过以后端为中心转动而开闭。在装置主体12中处于图1所示的闭位置的进给罩20的内侧容纳有进给部21。进给部21进给纸张等介质M。进给部21具有用于载置介质M的进给托盘22(参照图2)。用户将介质M载置于进给罩20处于开位置时露出的进给托盘22(参照图2)。
在装置主体12内,容纳有用于对从进给托盘22进给来的介质M进行记录的记录部23。记录部23例如是串行记录方式。串行记录方式的记录部23具备:滑架24,能够在扫描方向X往复移动;以及记录头25,保持在滑架24的下部。记录头25与沿着输送路径输送的介质M对置的面为多个喷嘴(省略图示)开口的喷嘴面(参照图6)。液体供给源17与记录部23通过液体供给管(省略图示)连接,从液体供给源17通过液体供给管对记录头25供给液体。
记录头25与滑架24一起移动,同时从多个喷嘴朝向介质M喷出液体。通过交替重复进行记录动作和输送动作,从而对介质M记录文字或图像,其中,记录动作为该滑架24移动一次则记录头25进行一进程份的记录的动作,输送动作为将介质M输送至下个记录位置的动作。需要指出,记录部23也可以为行式记录方式。行式记录方式的记录部23具备由行式头形成的记录头25,该行式头具有能够向最大宽度的介质的宽度整个区域同时喷出液体的多个喷嘴。以介质M的宽度整个区域为喷出对象,从由行式头形成的记录头25的喷嘴对以一定速度输送的介质M喷出液体,因此实现图像等的高速的记录。
另外,在记录装置11的前表面下部,排出罩26设置为能够开闭。排出罩26以下端为中心转动。在装置主体12中,处于图1所示的闭位置的排出罩26的里侧,收纳有为了接受记录后的介质M而使用的堆叠件27(参照图4)。在将排出罩26打开至开位置的状态下,使堆叠件27向输送方向Y0滑动,能够延伸至接受介质M的接受位置。
记录装置11具备掌管各种控制的控制部100。控制部100掌管滑架24和记录头25的控制、介质M的输送控制、操作面板15的显示控制、电源控制等。
接下来,参照图2、图3来说明记录装置11内部的详细结构。
如图2所示,在装置主体12内,主架30在宽度方向X延伸。主架30具有对滑架24进行导向的一对引导轨30A(也参照图3)。一对引导轨30A沿着扫描方向相互平行延伸。滑架24通过一对引导轨30A而支承为能够以铅直方向Z1的两个部位在扫描方向(宽度方向X)移动。滑架24通过被一对引导轨30A导向,从而在扫描方向往复移动。在主架30与滑架24之间,设置有使滑架24向扫描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31。移动机构31例如为带驱动方式,具备:滑架电机32,是滑架24的驱动源;以及环状的定时带33,沿着扫描方向架设。滑架24固定于定时带33的一部分。通过滑架电机32进行正反向旋转,从而滑架24经由定时带33在扫描方向往复移动。
另外,主架30设置有沿着扫描方向延伸的线性编码器34。线性编码器34具备:沿着扫描方向延伸的线性刻度和附着在滑架24的传感器(省略图示)。传感器检测线性刻度,并输出包含与滑架24的移动量成比例的数量的脉冲的脉冲信号。
容纳部18设置有将其上部开闭的供给罩18a。在本例中,液体供给源17是容纳液体的罐。用户若通过窗部19确认到存在余量变少的液体供给源17,则打开罩13和供给罩18a,从液体瓶向液体供给源17的注入口(省略图示)注入液体。需要指出,液体供给源17不限于用户从液体瓶补充液体的液体补充方式的罐,也可以是容纳液体的液体袋(例如,墨袋)或液体盒(例如,墨盒)。另外,液体供给源17是设置于装置主体12的滑架脱离型,但也可以是搭载于滑架24的滑架结合型。
如图3所示,在载置介质M的进给托盘22设置有一对端部引导件22A。载置于进给托盘22的介质M通过被一对边缘引导件22A夹着,从而在宽度方向X被定位。进给部21具备进给电机35作为驱动源。进给部21沿着输送路径在第一输送方向Y1进给载置于进给托盘22的介质M。第一输送方向Y1是对介质M进行记录时的输送方向。
如图3所示,记录装置11具备向输送方向Y0输送从进给部21进给的介质M的输送部40。另外,记录装置11具备支承记录部23所记录的部分的介质M的支承部件50。支承部件50是在宽度方向X延伸的长条状的部件,并具有能够支承最大宽度的介质M的宽度方向整个区域的长度。记录部23对输送的介质M中被支承部件50支承的部分进行记录。
记录装置11具备间隙调整机构37,该间隙调整机构37调整记录部23与支承部件50之间的间隙。间隙调整机构37是使记录头25的高度位置变化的机构。间隙调整机构37通过使记录头25的高度位置变化来调整间隙。控制部100控制间隙调整机构37,以调整为与介质M的种类相应的间隙。介质M例如是纸张时,介质M的种类包括:普通纸(薄纸、厚纸)、相纸、信封、CDR(CD-Recordable)等磁盘等。需要指出,普通纸等介质M是刚性小的第一介质,相纸等介质M是刚性大于第一介质的第二介质。
在图3中由双点划线示出的滑架24位于不进行记录时的待机位置即原始位置HP。在与支承部件50沿宽度方向X上相邻的位置,在与处于原始位置HP的滑架24对置的下方位置配置有进行记录头25的维修的维修装置60。维修装置60具备:盖61,遮盖滑架24处于原始位置HP时的记录头25;以及擦拭件62,擦拭记录头25的喷嘴面。记录头25被盖61遮盖,从而抑制记录头25的喷嘴内的墨等液体的增稠、干燥。喷嘴内的液体增稠、或喷嘴内的液体存在气泡、或喷嘴因纸屑等异物而塞住时,会因喷嘴的堵塞而发生从喷嘴无法正常喷出液体的喷出不良。
为了消除或预防这种喷出不良,维修装置60清洁记录头25的喷嘴。维修装置60具备与盖61连通的吸引泵63。在维修装置60在盖61包围喷嘴的状态时接触记录头25的喷嘴面的遮盖状态下,驱动吸引泵63。当驱动吸引泵63时,由于在喷嘴面与盖61之间的密闭空间导入的负压,从而从喷嘴强制性地吸引排出液体。通过从喷嘴强制性地吸引排出增稠的液体、气泡、纸屑等异物,喷嘴从喷出不良中得以恢复。
另外,记录部在对介质M进行记录的记录动作的途中,通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原始位置HP移动,并从所有喷嘴朝向盖61喷出与记录无关的液滴的空喷出(也称为“冲洗”),从而预防记录中的喷出不良。通过清洁和空喷出,从喷嘴排出的液体(废液)通过吸引泵63的驱动经由废液管64被送至废液罐65。废液罐65相对于输送部40位于输送方向Y0的下游区域的上方。用户打开罩13时,废液罐65位于靠前侧,因此用户能够从记录装置11的前侧更换废液罐65。
如图4~图6所示,输送部40具备输送方向Y0上夹着支承部件50的两侧输送辊对中配置在上游侧的位置的输送辊对41和配置在下游侧的位置的排出辊对42。如图5、图6所示,输送辊对41为由输送驱动辊410和从动辊43成对的结构。详细地,输送辊对41由一个输送驱动辊410和与输送驱动辊410抵接的多个从动辊43的对形成。排出辊对42由多个排出驱动辊420(参照图6)和多个从动辊44的对形成。从动辊44例如是沿着其外周具有多个齿的星轮。
如图4、图5所示,输送部40具备:板状的介质引导部件45,支承进给的介质M的背面;介质引导机构46,配置在介质引导部件45的上方。如图5所示,介质引导机构46具有:作为转动部件的一例的引导部件47,能够沿着输送路径转动而对介质M进行导向;多个从动辊43,在输送方向Y0上支承于引导部件47的下游侧端部;以及施力部件48,在从动辊43向输送驱动辊410靠近的方向对引导部件47施力。
如图4所示,记录装置11具备:输送电机71,是输送部40的驱动源;以及动力传递机构72,将输送电机71的动力传递至驱动辊410、420(参照图6)。动力传递机构72包括:将输送电机71的动力传递至输送驱动辊410的齿轮列、将输送驱动辊410的旋转传递至排出驱动辊420的定时带等。记录装置11设置有检测输送驱动辊410的旋转的旋转编码器74。旋转编码器74具备:旋转刻度741,固定在输送驱动辊410的旋转轴的端部;以及光学传感器742,检测旋转刻度741的旋转。旋转编码器74输出包含与输送驱动辊410的旋转量成比例的数量的脉冲的脉冲信号。
如图4所示,堆叠件27具有四边形板状的载置部271。堆叠件27在图4所示的退避位置与从退避位置向输送方向Y0的下游滑动的接受位置之间进行移动。排出口75在堆叠件27的上方开口,记录后的介质M从排出口75排出。从排出口75排出的记录完的介质M载置在处于接受位置的堆叠件27上。堆叠件27也可以为通过电动电机的动力来驱动的电动式,也可以为用户通过手动来滑动的手动式。
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1具有对CDR等磁盘的标签面进行记录的标签记录功能。将磁盘作为介质M,在进行对其标签面进行记录的标签记录时,用户将磁盘放置在板状的专用托盘(省略图示),从排出口75插入该专用托盘。专用托盘被输送辊对41和排出辊对42夹持。由此,磁盘被输送至记录部23所能够记录的记录位置。记录部23对磁盘的标签面记录图像等。
如图5、图6所示,支承部件50具备:第一支承部51,位于输送方向Y0的上游端部;主要部件第二支承部52,位于第一支承部51的输送方向Y0的下游;以及第三支承部53,位于第二支承部52的输送方向Y0的下游。第一支承部51支承从输送辊对41送出后紧跟的部分的介质M。第二支承部52配置在与记录头25的移动区域对置的区域。第二支承部52支承从记录头25的喷嘴喷出的液体所着落的记录区域的介质M。第一支承部51支承位于比记录区域更靠输送方向Y0的上游的区域的介质M。第三支承部53支承记录完毕的部分的介质M。第一支承部51、第二支承部52和第三支承部53在宽度方向X上比输送最大宽度的介质M的区域稍宽的整个区域上延伸。
第一支承部51具备在宽度方向X隔开间隔排列的状态下向上方突出的多个第一肋54。第二支承部52具备在宽度方向X隔开间隔排列的状态下向上方突出的多个第二肋55。第三支承部53具备在宽度方向X隔开间隔排列的状态下向上方突出的多个第三肋56。第一肋54、第二肋55和第三肋56在宽度方向X配置在相同的位置。因此,相对于第一肋54,第二肋55位于输送方向Y0的下游位置,相对于第三肋56,第二肋55位于输送方向Y0的上游位置。第二肋55设置为在为排列有第一肋54的范围的外侧的两侧分别多出一个。因此,第二肋55的数量比第一肋54的数量多两个。需要指出,各肋54~56的宽度方向X上的位置在支承规定尺寸的介质M时,根据介质M的宽度尺寸而设定成能够支承该介质M的宽度方向X的两端部。因此,只要是规定尺寸,何种尺寸的介质M在输送过程中都由肋54~56支承宽度方向X的两端部。
如图5、图7所示,第二支承部52具备:基板部57,有一个或两个第二肋55突出;液体吸收体58,配置成包围基板部57。液体吸收体58由多孔质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吸收墨等液体。液体吸收体58在规定尺寸的介质M支承于第二肋55时,配置在与介质M的宽度尺寸相应的位置,以能够吸收从记录头25的喷嘴喷出的从介质M的宽度方向X的两端部向外侧溢出的液体。因此,记录装置11所能够对应的规定尺寸的介质M的周缘部不留白地对图像进行记录为无边缘记录,在进行无边缘记录时,从介质M的宽度方向X的两端部溢出的液体通过液体吸收体58而被吸收。即避免在无边缘记录时向介质M的外侧溢出并喷出的液体附着于第二肋55。因此,避免附着到第二肋55的液体转印到输送中的介质M的背面,因液体而使介质M脏污。
如图5、图7所示,引导部件47由第一引导部件47A和第二引导部件47B构成。在本例中,引导部件47由两个第一引导部件47A和两个第二引导部件47B构成。两个第一引导部件47A配置在宽度方向X的两侧,两个第二引导部件47B在宽度方向X上以两个并列配置在两个第一引导部件47A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引导部件47A是相同的构件,实现了构件的通用化。需要指出,构成引导部件47的构件数量不限于四个,也可以为适当的多个。
如图5、图7所示,在引导部件47中,在宽度方向X的中央部安装有检查介质M的介质检测器76。介质检测器76在输送辊对41的输送方向Y0的上游位置检查有无介质M。
如图6、图7所示,在记录部23的移动区域与排出辊对42之间,在成为输送路径的上方的位置设置有与介质M相抵后旋转的从动辊49。从动辊49例如由星轮形成。
如图5~图7所示,在介质引导机构46中,在宽度方向X隔开间隔的多个部位设置有多个按压部件81,该按压部件81朝向支承部件50按压输送中的介质M。如图6所示,按压部件81具备:抵接部815,在按压介质M时与介质M抵接;以及支轴471,是位于比抵接部815靠输送方向Y0的上游的转动支点。按压部件81设置为在后端部支承于构成介质引导机构46的引导部件47的支轴471的状态下,能够以支轴471为中心并在预定角度范围进行转动。按压部件81设置为能够在与支承面54A(参照图13)交叉的方向移动。按压部件81通过构成施力机构82的弹性部件83(参照图9、图12),从而向其顶端部的抵接部815能够按压输送中的介质M的表面的按压方向施力。本例的按压部件81按压介质M的按压方向PD是能够将介质M按压至支承部件50的支承面54A的方向。在图6中,按压方向PD是以支轴471为中心的抵接部815的圆弧轨迹中、与包含输送辊对41的夹持点N1的水平面交叉的交点处的与该圆弧轨迹的切线平行的方向。需要指出,按压方向PD只要是将输送中的介质M按压至支承面54A的方向即可。
如图6所示,按压部件81具有抵接部815,该抵接部815与其顶端部的按压对象的介质M的表面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部815在输送方向Y0位于记录头25的上游且输送辊对41的夹持位置N1的下游的范围内。即,按压部件81在输送辊对41的夹持位置N1的输送方向Y0的下游,按压进行记录之前的部分的介质M的表面。例如,若按压介质M中的进行记录后的部分,则墨转印到按压部件,该转印的墨附着至介质M而成为使图像、介质M脏污的原因。与此相对,在本例中,按压部件81按压介质M的记录前的部分的表面,因此在按压时墨等脏污不会转印到按压部件81,因此不用担心使介质M脏污。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81配置在能够使抵接部815位于上述范围内的位置,这成为按压部件81的配置位置条件。
如图7、图8所示,按压部件81在支承部件50的宽度方向X上在肋54间的凹区域59,配置在抵接部815所对置的位置。也就是,按压部件81配置在与宽度方向X上具有凹凸形状的支承部件50的并非凸部的肋54的凹区域59在铅直方向Z1对置的位置,因此,在宽度方向X上,肋54位于相邻的两个抵接部815间。多个按压部件81通过抵接部815在宽度方向X夹着肋54的两侧的位置按压介质M的表面,从而使输送中的介质M在图14所示的宽度方向X弯曲为起伏的波形状。
在此,用于使介质M弯曲为波形状所需要的力在靠近成为介质M的自由端的宽度方向X的侧端部的部分较小也可。另一方面,在远离介质M的自由端的宽度方向X的中央部,需要大的力以使介质M弯曲。换言之,介质M的宽度方向X的中央部是通过按压部件81难以弯曲的位置。另外,如图7所示,在引导部件47的宽度方向X的中央部配设有介质检测器76。该介质检测器76的周边区域难以确保配置按压部件81的空间。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多个按压部件81配置在除了介质引导机构46的宽度方向X的中央部之外的区域。
多个按压部件81中的位于宽度方向X最外侧的一对按压部件81按压图14所示的最大宽度的介质M的宽度方向X的两端部。也就是,如图14所示,位于宽度方向X最外侧的一对按压部件81在宽度方向X上位于支承最大宽度的介质M的多个肋54中位于最外侧的肋54与最大宽度的介质M的侧端Ms之间。按压部件81至少设置在成为支承最大宽度的介质M的宽度方向X的两端部的最外侧的肋54与位于该肋54的宽度方向X的内侧相邻的肋54之间的位置。
如图7、图8所示,介质引导机构46具备:一对第一引导机构46A,配置在宽度方向X两侧;以及第二引导机构46B,配置在宽度方向X的中央部。引导部件47由构成一对第一引导机构46A的一对第一引导部件47A和构成第二引导机构46B的第二引导部件47B构成。一对第一引导部件47A由共用的构件形成。需要指出,引导部件47的与介质M的输送路径对置的下表面成为对介质M进行导向的引导面47C(参照图6、图9)。
如图9所示,一个第一引导机构46A具有在宽度方向X对半分的两个区域GA大致相同的构造。第一引导部件47A具有在宽度方向X对半分的两个区域GA大致相同的构造。第一引导部件47A的两个区域GA组装有:两个从动辊43,在输送方向Y0的下游侧端部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两个施力部件48,由螺旋弹簧形成,通过将输送方向Y0的上游端部朝向铅直方向Z1的上方拉伸,从而朝向铅直方向Z1的下方对两个从动辊43施力。在第一引导部件47A的两个区域GA中,两个施力机构82配置在输送方向Y0上从动辊43与施力部件48之间所夹着的位置。另外,在第一引导部件47A中,在宽度方向X之间夹着两个从动辊43的位置支承有三个按压部件81。
如图10所示,施力机构82在输送方向Y0上分成两个的两侧的部分具有180度旋转对称的构造。即,施力机构82具备:一对弹簧支承部84,具有在第一引导部件47A形成的输送方向Y0上面对称的构造;以及两个弹性部件83,由分别装配于一对弹簧支承部84的扭转螺旋弹簧形成。一对弹簧支承部84在输送方向Y0朝向相互相反的方向突出。两个弹性部件83装配为两个弹簧支承部84插入各自的螺旋部的状态。在两个弹性部件83中,两条弹簧腿中的一侧弹簧腿卡止在第一引导部件47A的预定部位,另一侧弹簧腿的每一条弹簧腿83A在宽度方向X上向相互相反方向延伸。各弹簧腿83A的端部在向铅直方向Z1的下方推压位于在宽度方向X夹着施力机构82的两侧的两个按压部件81的臂811的状态下卡止在其凹部813。这种构造的第一引导机构46A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宽度方向X夹着第二引导机构46B的两侧配置有两个,但在大型的记录装置11中,通过在宽度方向X并列配置三个以上的多个,从而实现构成介质引导机构46的构件的共用化。另外,一个第一引导机构46A也可以具有三个以上的多个大致相同构造的区域GA。
如图11所示,按压部件81具备:长条状的臂811和按压头812,该按压头812向臂811的顶端部突出设置。臂811在其上表面的预定位置具有凹部813,该凹部813卡止弹性部件83的弹簧腿83A(参照图10)的端部的。臂811在其后端部下表面具有插装支轴471的内周面凹设为圆弧面状的凹部814。在臂811的长边方向上,弹簧卡止用的凹部813比支轴插装用的凹部814更靠顶端一侧。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弹簧卡止用的凹部813在臂811的长边方向,位于支轴插装用的凹部814与按压头812之间的大致中央部。
按压头812具有在臂811的顶端部向宽度方向X的两侧突出设置的锤头形状。按压头812具有用于使其下端部按压介质M并与介质M的表面抵接的抵接部815。也就是,按压部件81具有在臂811的顶端部按压介质M时与介质M抵接的抵接部815。抵接部815具有相比于臂811在宽度方向X突出设置的宽阔的形状。在输送方向Y0上夹着抵接部815的两侧形成相对于按压方向PD倾斜的斜面,通过该斜面形成:第一诱导面816,将介质M的顶端诱导至抵接部815;以及第二诱导面817,将介质M的后端诱导至抵接部815。需要指出,在臂811的下表面,在弹簧卡止用的凹部813与按压头812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止挡部818。止挡部818在按压部件81处于图12所示的待机位置时,以能够限制按压头812向按压方向PD移动更多的方式与止挡件472抵接。止挡件472设置在与按压部件81的止挡部818对应的引导部件47的部分。
如图12所示,按压部件81被支承为能够以支轴471为中心转动。按压部件81具有:第一诱导面816,将输送方向Y0所输送的介质M的顶端诱导至抵接部815;以及第二诱导面817,将朝向输送方向Y0的上游而反向输送的介质M的后端诱导至抵接部815。介质M的顶端与第一诱导面816相抵时,以第一诱导面816从介质M接受的力的朝向成为使按压部件81向上转动的朝向的方式来设定按压部件81处于图12所示的待机位置时的第一诱导面816的角度。
按压部件81处于图12所示的待机位置时,以相比于连结作为转动支点的支轴471与第二诱导面817上的预定位置的点的虚拟线SL,介质M的后端与第二诱导面817相抵时第二诱导面817从介质M接受的力F1的朝向更加向上的方式,来设定第二诱导面817相对于输送方向Y0的倾斜角。也就是,按压部件81处于图12所示的待机位置时,以介质M的后端与第二诱导面817相抵时第二诱导面817从介质M接受的力F1的朝向成为使按压部件81向上转动的朝向的方式,来设定第二诱导面817的倾斜角。
如图13所示,按压部件81处于向按压方向PD移动最多的待机位置时,按压部件81的抵接部815与肋54的支承面54A在输送方向Y0以重叠距离Ly重合,在与支承面54A正交的铅直方向Z1以重叠距离Lz重合。也就是,在从与输送方向Y0交叉的宽度方向X观察的图13所示的侧视视图中,按压部件81处于待机位置时,抵接部815具有与肋54在支承面54A的部分处在输送方向Y0和铅直方向Z1这两个方向重叠的部分。为了满足该重叠条件,例如,对于普通纸等刚性较小的介质M,通过按压部件81向下方按压与按压部件81相抵的部分。由于刚性小,介质M发生挠曲,抬起按压部件的力较小。其结果是,如图14所示,介质M在宽度方向X弯曲为起伏的波形状。在该宽度方向X形成起伏的波形状对介质M赋予输送方向Y0的张力(張り)。由于该张力,介质M难以向顶端部翘起的方向弯曲。也就是,抑制介质M的顶端部的翘起。
记录装置的电结构
控制部100进行包括对记录装置11的记录控制在内的各种控制。控制部100具备按照计算机程序(软件)进行动作的一个以上处理器。处理器包括CPU、以及RAM和ROM等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程序代码或指令,该程序代码或指令构成为使CPU执行处理。控制部100不限于进行软件处理。例如,控制部100也可以具备针对自身所执行的处理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硬件处理的专用的硬件电路(例如,面向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ASIC)。
控制部100作为输出系,电连接有进给电机35、输送电机71、滑架电机32、记录头25和间隙调整机构37。控制部100控制进给电机35、输送电机71、滑架电机32、记录头25和间隙调整机构37。另外,控制部100作为输入系,电连接有介质检测器76、线性编码器34和旋转编码器74。
线性编码器34具备未图示的线性刻度和设置于滑架24的光学传感器,通过光学传感器以光学方式读取线性刻度,而输出包含与滑架24的移动量成比例的数量的脉冲的检测信号。另外,旋转编码器74输出包含与输送辊对41的旋转量成比例的数量的脉冲的检测信号。
控制部100将通过介质检测器76检查到由进给部21进给的介质M的顶端时介质M的位置设为原点位置,计算与介质M的顶端或后端的位置相当的值。控制部100以计算介质M的顶端或后端的位置为基础,控制输送系的电机35、71来控制介质M的进给、输送和排出。
控制部100例如在指示了双面记录时,首先,在进行介质M的第一面的记录时,通过使输送电机71正转驱动并使输送辊对41和排出辊对42正转驱动,使介质M向第一输送方向Y1输送。在该输送过程中,对介质M的第一面记录图像等。控制部100当终止介质M的第一面的记录时,通过使输送电机71反转驱动并使输送辊对41和排出辊对42反转驱动,从而使介质M向第二输送方向Y2反向输送。反向输送的介质M通过未图示的翻转路径,翻转为与第一面相反一侧的第二面为记录对象的记录面的朝向,翻转后的介质M向第一输送方向Y1再进给。这样,在进行双面记录时,控制部100使输送电机71正转驱动而将介质M向第一输送方向Y1输送,通过记录部23对第一面进行记录,在第一面的记录结束后使输送电机71反转驱动,使介质M向第二输送方向Y2反向输送从而使其翻转。然后,对于向第一输送方向Y1再进给的介质M的第二面通过记录部23进行记录。被双面记录后的介质M从排出口75排出,并载置于堆叠件27。
控制部100计算将滑架24与原始位置HP一侧的末端位置接触而到达原点位置时作为起点,从线性编码器34输入的检测信号的脉冲边沿的数量,从而获取以滑架24的原点位置为基准的扫描方向X上的滑架位置。控制部100通过以滑架位置的计算值为基础对滑架电机32进行控制,从而进行滑架24的速度控制和位置控制。
控制部100将当前的间隙存储于存储器。另外,存储器存储有表示介质种类与间隙的对应关系的参照数据。控制部100当接收到记录数据时,获取该记录数据所包含的介质种类信息。控制部100通过以获取的介质种类信息为基础对参照数据进行参照,从而获取应设定的间隙。控制部100在进行调整应设定的间隙的间隙调整控制时,控制滑架24而使滑架24进行间隙切换控制。将记录头25的喷嘴面25A与支承部件50的肋54、55之间的间隙调整为目标间隙。
接下来,对记录装置11的作用进行说明。
例如,在进行双面记录时,进给部21所进给的介质M如图6所示,通过输送辊对41而输送到第一输送方向Y1。通过输送辊对41的介质M与按压部件81的抵接部815相抵而按压向下方。普通纸等刚性小的介质M的顶端沿着图13所示的第一诱导面816被诱导到抵接部815。刚性小的介质M在宽度方向X在多个部位被多个按压部件81按压。多个按压部件81在宽度方向X配置在与没有肋54的凹区域59对应的位置,因此介质M在宽度方向X隔开间隔的多个部位被按压。
如图13所示,按压部件81的抵接部815与肋54的支承面54A在输送方向Y0上以重叠距离Ly重合,在铅直方向Z1上以重叠距离Lz重合。因此,例如,普通纸等刚性小的介质M中由按压部件81向下方按压的部分发生挠曲,如图14所示,介质M在宽度方向X弯曲为起伏的波形状。由该张力而在宽度方向X形成起伏的波形状对介质M赋予输送方向Y0的张力。由于该张力,介质M难以向顶端部翘起的方向弯曲。其结果是,抑制介质M的顶端部的翘起。
例如,若介质M的顶端部翘起,则有时该顶端部与记录头25接触。若介质M的顶端部与记录头25的喷嘴面25A接触,介质M因墨而脏污。另外,若介质M的顶端部翘起,则在宽度方向X移动中的记录头25与介质M的顶端部接触,这就是产生介质M堵塞的原因。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抑制了介质M的顶端部的翘起,因此能够避免介质M的顶端部接触记录头25的喷嘴面25A所导致的介质M的脏污和堵塞。
另外,例如,对于相纸等刚性较大的介质M,通过其顶端与第一诱导面816相抵,从而抬起按压头812。其结果是,按压部件81对抗弹性部件83的施加力而被抬起,因此不损伤刚性大的相纸等介质M的表面。其结果是,对相纸记录高精细的图像。
另一方面,在双面记录时,当第一面的记录终止时,介质M向第二输送方向Y2反向输送。第二输送方向Y2上输送的介质M的后端与图13所示的第二诱导面817相抵。例如,对于普通纸等刚性小的介质M,通过按压部件81向下方按压与按压部件81相抵的部分。由于刚性小,因而介质M发生挠曲,抬起按压部件81的力较小。其结果是,如图14所示,介质M在宽度方向X弯曲为起伏的波形状。该在宽度方向X形成起伏的波形状对介质M赋予输送方向Y0的张力。由于该张力,介质M难以向后端部翘起的方向弯曲。也就是,抑制介质M的后端部的翘起。
例如,相纸等刚性较大的介质M通过其顶端与第二诱导面817相抵,从而按压部件81以支轴471为中心抬起按压头812。其结果是,向第二输送方向Y2反向输送的介质M不会钩挂于按压部件81,而顺利地被反向输送。此时,不易损伤记录完的记录面。
然后,翻转后的介质M向第一输送方向Y1再进给。与第一面被记录时相同,例如,普通纸等刚性小的介质M由按压部件81而形成波形状。因而,与对第一面进行记录时相同,抑制介质M的顶端部的翘起。另外,例如,即使对于相纸等刚性大的介质M,也通过与第一面的记录时同样地抬起按压部件81,从而不易损伤介质M的表面。因而,对相纸的第二面也记录高精细的图像。
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得到如下所述的效果。
(1)记录装置11具备:支承部件50,具有支承记录部23所记录的部分的介质M的支承面54A;以及按压部件81,在比记录部23的记录位置更靠输送方向Y0的上游的位置,朝向支承部件50按压介质M。按压部件81在与支承面54A交叉的方向设置为能够移动。因而,通过按压部件81按压介质M,能够抑制介质M的翘起,因此能够减少介质M的翘起所引起的与记录部23的接触。另外,由于按压比介质M的记录位置靠向输送方向Y0的上游的记录前的位置,因此不损伤记录后的图像。另外,不会对按压部件81转印记录用的墨等脏污,因此能够避免转印于按压部件81的脏污转印到其它介质M,使其它介质M脏污。另外,按压部件81能够在与支承面54A交叉的方向移动,因此例如对于刚性大的介质M,通过向远离支承面54A的方向退避,从而不易损坏介质M。
(2)具备弹性部件83,该弹性部件83对按压部件81向靠近支承部件50的方向即按压方向PD施力。因而,设置为能够向与支承面54A交叉的方向移动的按压部件81向按压方向PD施力,因而例如对于刚性大的介质M,通过向远离支承面54A的方向退避,从而不易损坏介质M。
(3)输送部40具备驱动辊410与从动辊43成对的输送辊对41。具备:引导部件47,被支承为能够在将从动辊43支承于输送方向Y0的下游侧端部的状态下转动;以及施力部件48,将从动辊43靠近驱动辊410的方向对引导部件47施力。按压部件81设置为在引导部件47的输送方向Y0的下游侧端部由弹性部件83向按压方向PD施力的状态。因而,利用支承从动辊43的引导部件47,能够将按压部件81配置在与支承部件50的肋54对应的位置。
(4)按压部件81具有:抵接部815,按压介质M时与介质M抵接;第一诱导面816,将向输送方向Y0输送的介质M的顶端诱导到抵接部815。因而,即使在输送方向Y0输送的介质M的顶端部翘起,其顶端部沿着按压部件81的第一诱导面816诱导到抵接部815。因而,能够抑制介质M的顶端部翘起而与记录部23接触。另外,抵接部815相对于支承面54A位于远离喷嘴面25A的方向即铅直方向Z1的下方,在铅直方向Z1与肋54重叠的结构中,抵接部815位于远离夹持位置N1并远离喷嘴面25A的位置。该情况下,普通纸等刚性小的介质M的顶端通过沿着第一诱导面816移动从而诱导至抵接部815,能够使介质M弯曲为波形状。另外,相纸等刚性大的介质M的顶端通过沿着第一诱导面816移动从而抬起抵接部815,因此不易损伤介质M。
(5)按压部件81具有将朝向输送方向Y0的上游反向输送的介质M的后端诱导至抵接部815的第二诱导面817。因而,即使反向输送的介质M的后端部翘起,其后端部也沿着按压部件81的第二诱导面817诱导至抵接部815。因而,即使反向输送的介质M的后端翘起,也能够顺利地反向输送介质M。
(6)第二诱导面817设定为如下角度:相比连结第二诱导面817上的预定位置与成为转动支点的支轴471的虚拟线SL,在预定位置处与第二诱导面817正交的向上的方向成为上侧。因而,反向输送的刚性大的介质M的后端通过沿着第二诱导面817移动,从而能够抬起按压部件81。另外,反向输送的刚性小的介质M的后端通过沿着第二诱导面817移动,从而能够将介质M的后端诱导至抵接部。因而,能够顺利地反向输送介质M。另外,比抵接部815靠输送方向Y0的下游的区域配置记录时的记录部23,难以确保按压部件81的配置空间。按压部件81配置为成为转动支点的支轴471位于比抵接部815靠输送方向Y0的上游的状态,因此容易确保按压部件81的配置空间。
(7)支承部件50具备:多个肋54,在端面具有在宽度方向X隔开间隔配置的支承面54A;以及多个凹区域59,除多个肋54以外的高度低于肋54的高度的区域。按压部件81的抵接部815配置在与支承部件50的凹区域59对置的位置。因而,能够防止按压部件81与肋54接触。例如,若肋54因墨等而脏污,脏污被转印至与肋54接触的按压部件81,然后,从按压部件81对介质M转印脏污。能够防止由于这种原因而使介质M脏污。另外,能够将介质M按压至比肋54的支承面54A更深。例如,能够使介质M弯曲为波形状。
(8)按压部件81处于向按压方向PD移动最多的位置时,抵接部815与肋54的支承面54A在与支承面54A正交的铅直方向Z1和输送方向Y0重叠。因而,多个按压部件81将与凹区域59对应的介质M的部分按压至比肋54的支承面54A更深,从而能够使介质M弯曲为波形状。因而,能够减少输送中介质M翘起所导致的与记录部23的接触。
(9)按压部件81至少设置为位于支承最大宽度的介质M的宽度方向X的两端部的最外侧的肋54与位于该肋54的宽度方向X内侧相邻的肋54之间。因而,介质M易形成波的端部能够形成波,因此,不对介质M给予过大的负荷,对介质M可靠地形成适当大小的波,能够抑制输送中的介质M从支承面翘起。需要指出,介质M的宽度方向X中央部比介质M的宽度方向X端部在按压介质M时难以挠曲。介质M中按压靠近作为其自由端的端部的部分这方易挠曲,易形成波。
(10)按压部件81具有臂811和抵接部815,抵接部815在将介质M按压臂811的顶端部时与介质M抵接。抵接部815具有向宽度方向X突出设置的宽阔的形状。因而,相比于按压部件的抵接部与臂构成为宽度方向的尺寸相同的结构,能够按压介质M的更宽阔的部分。例如,不会对介质M造成小的折损、破损等推压痕,能够使介质M弯曲为适当的波形状。
(11)例如,若按压部件81固定在不能与介质引导机构46一起位移的框架等,则越是厚的介质M,被按压部件81按入的按入量越深,厚的介质M易损伤。与此相对,由于按压部件81设置于介质引导机构46,因此根据输送辊对41所夹持的介质M的厚度,介质引导机构46向上方位移。因此,按压部件81按入介质M的表面的按入量为恒定的,而与介质M的厚度无关。因而,相比于按压部件81固定于框架等的结构,相纸等厚介质M不易损伤。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第二实施方式中按压部件的顶端部的按压头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下面,参照图15~图23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按压部件81的配置位置基本上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按压部件81设置为能够向与支承部件50的支承面54A交叉的方向移动。本例的按压部件81也通过弹性部件83的施加力而向按压方向PD施力。本例的按压部件81也通过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转动,从而其顶端部的抵接部815向按压方向PD(参照图16)按压介质M。
如图15所示,多个按压部件81在按压头812N位于构成支承部件50的第一支承部51的上方位置的状态下,在宽度方向X隔开间隔配置。按压头812N在宽度方向X位于与肋54间的凹区域59对应的位置。
图15所示的按压部件81设置为能够以支轴471(参照图12)为中心转动。对于按压部件81的抵接部815,按压至其下侧的对象的介质M不存在时,通过弹性部件83(参照图9、图10)的施加力转动至下限,位于高度低于肋54的支承面54A的位置。因此,按压部件81将被支承面54A支承的介质M在宽度方向X上肋54间的凹区域59的位置,从上侧按压至比支承面54A更下方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81的特征之一在于解决如下课题:在对CDR或DVD等磁盘LD进行标签记录时,将放置磁盘LD的磁盘用托盘28放置于记录装置11时磁盘用托盘28与按压部件81发生干涉。在本例中,通过形成按压部件81的按压头812N的形状,来解决当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81的按压头812的形状时所发生的上述课题。图15示出在进行标签记录时放置磁盘LD的磁盘用托盘28从在记录装置11的前方开口的排出口75(图4参照)的附近沿着堆叠件27的上表面的引导,而插入装置主体12内的过程的状态。需要指出,向装置主体12插入磁盘用托盘28既也可以通过由用户的手动,也可以通过未图示的电机等致动器的动力自动地进行。
磁盘用托盘28具有:四边形板状的主体280,具有能够放置磁盘LD的圆形的被放置部281;以及延伸部282,延伸向主体280中的装置主体12的插入方向的顶端部。
如图15所示,在放置由磁盘LD的磁盘用托盘28被插入装置主体12的过程中,延伸部282被构成输送部40的输送辊对41夹持。对于磁盘用托盘28,延伸部282被输送辊对41夹持,并且插入至第二输送方向Y2上预定的记录开始位置。若磁盘LD与磁盘用托盘28一起插入至预定的记录开始位置,从该记录开始位置开始向磁盘LD记录标签面。该记录中,磁盘用托盘28由输送辊对41和排出辊对42输送至第一输送方向Y1。在该输送过程中,通过由记录头25喷射液体,从而进行对磁盘LD的标签面进行记录的标签记录。
如图15所示,磁盘用托盘28的延伸部282呈易于夹持于输送辊对41的板状的形状。延伸部282由延伸长度不同的多个延伸部283~285等构成。假如,延伸部282设为与宽度方向X的位置无关而延伸长度恒定的单纯的四边形板状,则成为延伸部282的宽度整个区域同时被输送辊对41夹持,因此抬起多个从动辊43的负荷变得非常大。该情况下,用户为了放置磁盘用托盘28而按入的负荷过大,或者在自动插入磁盘用托盘28时,作为其驱动源的电机等所担的负荷过大。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磁盘用托盘28的延伸部282由延伸长度不同的多个延伸部283~285构成,以被输送辊对41徐徐地阶段性地夹持。即,延伸部282具有延伸长不同的第一延伸部283、第二延伸部284和第三延伸部285等。第一延伸部283位于宽度方向X的中央部并且延伸长度最长。一对第二延伸部284位于第一延伸部283宽度方向X两侧,并且延伸长度比第一延伸部283短。一对第三延伸部285位于一对第二延伸部284的宽度方向X的外侧,并且延伸长度比第二延伸部284短。需要指出,第一延伸部283在宽度方向X的不同的位置具有多个凹部。多个延伸部283~285的宽度方向X的位置为与多个从动辊43大致对应的位置。磁盘用托盘28插入装置主体12时,首先,第一延伸部283被输送辊对41夹持,接着,第二延伸部284被输送辊对41夹持,最后,第三延伸部285被输送辊对41夹持。因此,减轻磁盘用托盘28插入到记录开始位置时的负荷。
各延伸部283~285呈阶段性延伸长度不同的形状,因此宽度方向X的外侧端部具有角部。在插入磁盘用托盘28的过程中,第二延伸部284的角部284A处于能够与两个按压部件81的按压头812N接触的位置。本例的角部284A中其外周面形成为圆弧面状。因此,若两个按压部件81的按压头812N与两个角部284A的圆弧状的外周面相抵,则按压头812N随着磁盘用托盘28的插入的进行,沿着角部284A的外周面被推向宽度方向X的外侧。在图15中,在处于与两个角部284A对应的位置的两个按压部件81中,左侧的一方被推向第一方向X1,右侧的另一方被推向第二方向X2。
图16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81的整体。如图16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81具有臂811和按压头812N,该按压头812N在臂811的输送方向Y0的顶端部突出设置。按压头812N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按压头812的形状不同。按压头812N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具有相对于臂811向宽度方向X的两侧突出的突出形状。按压头812N具有第一诱导面816和第二诱导面817。需要指出,臂811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具有:凹部813,卡止弹性部件83的弹簧腿83A;凹部814,插装支轴471;止挡部818,能够与止挡件472抵接。
如图17所示,按压头812具有相对于宽度中心WC在宽度方向X对称的形状。按压头812N不是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按压头812,具有:第一面817A、第二面821和第三面822。
按压部件81在与第二诱导面817在上侧相邻的位置,具有与第二诱导面817相同的朝向倾斜的第一面817A。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面817A与水平所成的角度大于第二诱导面817与水平所成的角度。这是因为通过使第一面817A的上端的位置尽量远离输送方向Y0的上游,从而确保用于避免按压头812N与记录部23的接触所需要的间隔。需要指出,也可以将第一面817A与第二诱导面817设为相同的倾斜角。
在此,将图2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81的按压头812与图23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81的按压头812N进行比较。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按压头812中,与第二诱导面817的上侧相邻的上表面812A为越向输送方向Y0的下游越朝向下降的方式倾斜的斜面。该上表面812A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例如为30度以上的预定角度。因此,第二诱导面817的铅直方向Z1的高度尺寸H1比较的短。
另一方面,如图23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81的按压头812N的上表面823大致水平地延伸。上表面823也可以为越向输送方向Y0的下游越朝向下降的方式倾斜的斜面,但即使在该情况下,上表面823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例如小于20度。因此,在第二诱导面817与上表面823之间追加第一面817A,该第一面817A与第二诱导面817的上侧相邻,是与第二诱导面817相同的朝向倾斜的面。通过追加该第一面817A,确保了第二诱导面817和第一面817A配合的诱导面的铅直方向Z1的高度尺寸H2大于图22中的第二诱导面817的高度尺寸H1。需要指出,按压头812N的上表面823也可以是相对于水平朝向上的倾斜的面。
另外,如图17所示,按压部件81在按压头812N中的宽度方向X上夹着宽度中心WC的两侧具有一对第二面821。第二面821遍及包括与磁盘用托盘28被输送辊对41夹持的延伸部282的角部284A相抵的高度位置在内的高度的范围而形成,第二面821越向输送方向Y0的下游(第一输送方向Y1)且越向下方,就越朝向靠近宽度中心WC倾斜。
而且,如图17所示,按压部件81在按压头812N中的宽度方向X上夹着宽度中心WC的两侧的侧面具有一对第三面822。第三面822与第一诱导面816在宽度方向X相邻,位于作为与宽度方向交叉的面的侧面,遍及包含输送介质M时的高度位置在内的高度范围而形成,是越向下方越朝向靠近按压部件81的宽度中心WC倾斜的面。需要指出,确定第二面821与第三面822的形成位置的“包含高度位置的高度范围”以按压部件81处于待机位置时的状态为基准来决定。
接下来,关于上述那样构成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81的作用,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81比较的同时进行说明。
首先,对将磁盘用托盘28插入装置主体12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18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81在将磁盘用托盘28插入第二输送方向Y2的过程中,角部284A的外周面与按压头812的侧面819相抵,按压头812接受宽度方向X的力F2。因此,与其转动方向不同的无用的力会施加到按压部件81。
另一方面,如图19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81中,在将磁盘用托盘28插入第二输送方向Y2的过程中,角部284A的外周面与按压头812N的第二面821相抵。其结果是,按压头812N接受与第二面821垂直的方向的力F3。通过该力F3,按压头812N向上方避开。因此,对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81,与其转动方向不同的无用的力难以起作用。
接下来,对介质M进行记录时的作用进行说明。按压部件81设定位于介质M的侧端Ms所不相抵的位置,但当介质M发生歪斜时,有时介质M的侧端Ms会与按压部件81的按压头812的侧面相抵。尤其,在双面记录时,已终止记录表面的介质M向第二输送方向Y2回转输送,在记录头25的上游位置沿着未图示的辊翻转后,使介质M以背面向上的方式被再进给。相比于记录表面时的介质M的进给时,记录其背面时的介质M的再进给时介质M易发生大的歪斜。
如图20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81中,在对介质M进行记录时,若介质M发生歪斜,则介质M的侧端Ms在宽度方向X移动,主体与处于不相抵的位置的按压头812的侧面819相抵。按压头812其侧面819接受宽度方向X(在图20中为第二方向X2)的力F4。因此,与其转动方向不同的无用的力对按压部件81起作用。另外,介质M的侧端Ms被强按于按压头812的侧面819而发生变形。
另一方面,如图21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81中,若在对介质M进行记录时介质M发生歪斜,则介质M的侧端Ms向宽度方向X移动。此时,按压头812N的第三面822处于与记录中的介质M相同的高度,且成为越向下方越朝向靠近宽度中心WC倾斜的面,因此按压头812N从介质M的侧端Ms接受与第三面822垂直的方向的力F5。因此,按压头812N向上方避开。其结果是,对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81,与其转动方向不同的无用的力难以起作用。另外,介质M的侧端Ms不会变形。
接下来,对在双面记录时回转输送介质M时的作用进行说明。在双面记录时,若介质M的表面的记录终止,则介质M的后端Mr多时,位于比按压部件81的按压头812更靠输送方向Y0的下游的位置。从该状态其开始向第二输送方向Y2反向输送介质M的回转输送。该情况下,有时介质M的后端Mr由于卷曲而会翘起。
如图22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81在表面被记录后的介质M向第二输送方向Y2反向输送时,当介质M的后端Mr由于卷曲而翘起超过预定高度时,在按压头812中形成有第二诱导面817的高度尺寸只有尺寸H1,因此介质M的后端Mr与第二诱导面817的上侧相抵。该情况下,介质M的后端Mr不会通过第二诱导面817诱向下方。其结果是,介质M的后端Mr与按压部件81的按压头812碰撞,或者会冲上按压头812的上侧。该情况下,有可能发生介质M的堵塞。
另一方面,如图23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81在双面记录中,在表面被记录后的介质M向第二输送方向Y2反向输送时,即使介质M的后端Mr由于卷曲而翘起超过预定高度,介质M的后端Mr也与第一面817A相抵。即,在按压头812N中,第二诱导面817和第一面817A相加的高度尺寸H2大于尺寸H1,因此介质M的后端Mr与第一面817A相抵。并且,介质M的后端Mr沿着第一面817A诱导到第二诱导面817,然后,从第二诱导面817诱导到下方的抵接部815。其结果是,介质M通过按压头812的下侧而被输送辊对41夹持,然后,通过输送辊对41向第二输送方向Y2反向输送。并且,介质M在记录头25的上游的位置沿着未图示的辊翻转后,在使背面向上的状态下通过输送辊对41朝向与记录头25的扫描域对置的记录位置被再进给。因而,在双面记录时,介质M的反向输送不会失败,能够适当地进行双面记录。
因而,根据第二实施方式,除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效果(1)~(11)之外,还能够得到以下效果(12)~(14)。
(12)按压部件81在与第二诱导面817在上侧相邻的位置,具有以与第二诱导面817相同的朝向倾斜的第一面817A。因此,在双面记录时终止表面的记录后,在进行背面的记录前,即使反向输送的介质M的后端Mr因卷曲等而翘起到高过第二诱导面817,也沿着第一面817A诱导至第二诱导面817后,再沿着第二诱导面817诱导至抵接部815。因而,即使反向输送的介质M的后端Mr因卷曲等而过度地翘起,也能够使介质M在通过按压部件81的下侧的正规的路径中反向输送。
(13)构成为放置有成为标签记录的对象的磁盘LD的磁盘用托盘28通过由输送部40从输送方向Y0的下游朝向上游反向输送从而被插入。磁盘用托盘28具有朝向输送方向Y0的上游延伸的延伸部282。按压部件81具有第二面821,该第二面821遍及包括与磁盘用托盘28插入于输送辊对41的延伸部282相抵的高度位置在内的高度的范围而形成,第二面821越向输送方向Y0的下游且越向下方,越朝向靠近按压部件81的宽度中心WC倾斜。因此,为了进行标签记录,磁盘用托盘28的延伸部282被输送辊对41夹持的过程中,通过延伸部282的角部284A的外周面与按压部件81的第二面821相抵,从而按压部件81向上方避开。因而,能够避免对按压部件81施加无用的力。
(14)与按压部件81的第一诱导面816在宽度方向X相邻的侧部具有第三面822,该第三面822遍及包括介质M被输送时的高度位置在内的高度范围而形成,越向下方越朝向靠近按压部件81的宽度中心WC倾斜。因此,由于介质M的歪斜而向宽度方向X位移,同时被输送的介质M的侧端Ms与按压部件81的第三面822接触。其结果是,按压部件81向上方避开。因而,基于按压部件81不会从介质M施加无用的朝向的力,能够抑制介质M的侧端Ms的变形。
需要指出,上述实施方式还能够变更为如下所述的变更例的形态。而且,既能够将适当组合上述实施方式和如下所述的变更例作为更进一步的变更例,还能够将适当组合如下所述的变更例彼此的变更例作为更进一步的变更例。
·如图24所示,按压部件也可以是作为转动部件的一例的引导部件47的输送方向Y0的下游侧端部设置为能够转动的翼91。翼91在引导部件47的顶端部被支承为能够以转动轴92为中心转动。翼91的顶端部成为抵接部93。本例的翼91例如以凭自重向铅直方向Z1垂下的、图24中由实线示出的姿势进行待机。翼91被限制不能从图24中由实线示出的待机位置向同图中的顺时针方向向其以上旋转。另外,翼91允许从图24中由实线示出的待机位置向同图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按压部件的宽度方向X的配置位置条件、以及对于肋54的抵接部93的重叠条件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在第一输送方向Y1输送的介质M在宽度方向X以多个部位被多个翼91的抵接部93按压,宽度方向X弯曲为起伏的波形状。其结果是,抑制介质M的翘起,能够避免介质M擦过头而引起的墨脏污和堵塞。另外,在双面记录时向第二输送方向Y2反向输送的介质M的后端按压翼91,将图24中由双点划线示出的退避位置作为最大位置而使其向同图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能够不妨碍将介质M输送至第二输送方向Y2。需要指出,通过在向第一输送方向Y1输送时,普通纸等刚性小的第一介质即使按压翼91也不能使其从待机位置位移,而相纸等刚性大的第二介质按压翼91能够使其从待机位置位移的强度的弹性部件(省略图示),也可以向图24中的逆时针方向对翼91施力。
·如图25所示,按压部件81也可以构成为具备按压介质M的部分能够旋转的辊95。即,在按压部件81的臂811的顶端部安装能够旋转的辊95,来代替所述实施方式的按压头812。辊95通过与在输送方向Y0输送的介质M的表面摩擦而进行旋转。所述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81的抵接部815在介质M的表面滑动,因此介质M的表面易损伤。与此相对,辊95在介质M的表面滚动,因此介质M的表面不易损伤。在此,图25所示的按压部件81的宽度方向X的配置位置条件、以及肋54与辊95的重叠条件与所述实施方式中的抵接部815相同。因而,通过在宽度方向X由多个辊95按压介质M,不会损伤介质M而弯曲为波形状,从而能够抑制介质M的翘起。需要指出,也可以设为在臂811的顶端部支承为能够滚动的球来代替辊95。
·如图26所示,也可以为按压部件97从作为构成介质引导机构46的转动部件的一例的引导部件47的输送方向Y0的下游侧端部延伸的构成。详细地,按压部件97具有:臂98,从引导部件47的输送方向Y0的下游侧端部延伸;以及按压头812,与在臂98的顶端部向宽度方向X突出设置的所述实施方式相同。在按压头812的铅直方向Z1的下部具有向臂98的宽度方向X突出设置的宽阔的形状的抵接部815(参照图11)。根据该构成,利用支承从动辊43的引导部件47,能够将按压部件81支承在与支承部件50的肋54对应的位置。另外,能够将按压部件97与引导部件47一体成形。另外,按压部件97的移动由引导部件47的转动机构兼顾进行,通过介质引导机构46的施力部件48给予向按压部件97的按压方向的施加力,因此不需要弹性部件83,从而能够减少构件。另外,不需要将按压部件97组装在引导部件47的组装作业。因而,能够减少构件数量,能够减少包含按压部件97的介质引导机构46的制造成本。
·在所述实施方式和图24~图26所示的变更例中,在与所有凹区域59对置的位置也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按压部件。
·在图26中,也可以设置图25所示的辊95来代替按压头812。
·按压部件81不限定于设置在作为转动部件的一例的引导部件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支承于框架。该情况下,按压部件81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框架进行移动。另外,也可以设置向按压方向对按压部件81施力的弹性部件83。
·按压部件81处于待机位置时的抵接部815的高度位置也可以是支承介质M的肋54的支承面54A的上方的位置。按压部件81的抵接部815只要是比记录头25更靠近支承部件50一侧的位置即可。该情况下,能够限制介质M翘起至与记录头25接触的位置。
·按压方向PD不限于将介质M按压向支承面54A的方向,也可以是按压输送中的介质M的翘起的方向。
·按压部件的配置位置不限定为抵接部815与支承部件50对置的位置。例如,只要是在比输送辊对41的夹持位置N1更靠输送方向Y0的下游且比记录头25更靠上游的范围不存在支承部件的区域,也可以为在该区域中抵接部815所对置的位置。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弹性部件83的施加力越靠近宽度方向X的中央部越强。根据该构成,能够使介质在宽度方向X的中央部附近也弯曲为适当的波形状。
·也可以通过控制部100来控制按压部件81。例如,对于刚性大的介质M,也可以使按压部件81退避至支承面54A上方的退避位置。例如,由作为驱动源的电动电机的动力驱动按压部件81。控制部100控制电动电机,使按压部件81向退避位置和按压位置移动。控制部100获取印擦拭件数据所包含的介质种类信息,使按压部件向退避位置和按压位置中的与基于介质种类信息而确定的介质种类相应的一方移动。例如,控制部100当介质种类为相纸时,使按压部件81退避至退避位置。其结果是,按压部件不会擦过相纸,因此相纸不易损伤。当介质种类为普通纸时,将按压部件81配置在按压位置。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介质M的翘起。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具备第一诱导面816而不具备第二诱导面817的构成。例如,关于在双面记录时使介质M反向输送的反向输送路径是除记录时的输送路径之外的路径的构成的记录装置11,只要具备第一诱导面816就足够。另外,在没有双面记录功能的记录装置中,只要具备第一诱导面816就足够。在此,反向输送路径可列举:经由输送路径上方的路径、或经由输送路径下方的路径。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没有一对第二面821中的一方。也可以将第二面821设为只有延伸部282的一个角部284A所抵的一侧的一个面,相抵的角部284A仅一个的结构中,第二面821也可以只有一个。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没有一对第三面822中的一方。也可以将第三面822设为只有介质M的侧端Ms所抵的一侧的一个面,相抵的侧端Ms仅一个的结构中,第三面822也可以只有一个。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按压部件81可以构成为只具备第一面817A、第二面821和第三面822中的一个,也可以构成为只具备两个。例如,按压部件81也可以构成为只具备第一面817A。另外,多个按压部件81也可以混合存在只具有第一面817A的按压部件81、只具有第二面821的按压部件81、只具有第三面822的按压部件81。
·支承部件50也可以为无肋的结构。该情况下,处于待机位置时的按压部件81的抵接部815位于支承介质M的支承面上方且记录头25下方即可。
·按压部件81不限定于配置在与在宽度方向X具有凹凸形状的支承部件50的不是凸部的凹区域在铅直方向Z1对置的位置。按压部件81也可以使抵接部815配置在与支承部件50的肋54对置的位置。
·按压部件也可以为一个。例如,抵接部815构成为配置在高于支承面54A的待机位置,也可以构成为将按压头812在宽度方向X联结为一条。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宽度方向X的中央部设置有一个按压部件81。这些结构也能够抑制介质M的翘起。
·输送部40也可以是带输送方式,以代替辊输送方式。
·记录装置11不限定为记录部23在扫描方向X往复移动的串行打印机,记录部23也可以是能够向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这两个方向移动的横向(lateral)式打印机。而且,记录装置11也可以是行式打印机。
·记录装置11也可以是搭载读取单元的多功能机。
·介质M不限于纸张,也可以是可挠性的塑料膜、布帛、不织布等,还可以是层压板。
·记录装置11不限定为对纸张等介质进行印擦拭件的记录装置,也可以是对布进行印擦拭件的印染机。
·记录装置11不限定为喷墨方式,也可以是线冲式的记录装置、热转印式的记录装置。在这些记录装置中,也能够减少从支承面翘起的介质与记录头的接触。
·记录装置不限定于印擦拭件用的打印机。例如,喷出功能材料的粒子分散或混合于液体形成的液状体,也可以在作为介质的一例的基板形成电气布线图案或制造液晶、EL(电致发光)和面发光等各种方式的显示器的像素。
将从所述实施方式和变更例理解的技术构思与其作用效果一起记载如下。
(A)记录装置具备:进给部,进给介质;输送部,向输送方向输送进给的所述介质;记录部,对所述输送部所输送的所述介质进行记录;支承部件,具有支承所述记录部所记录的所述介质的支承面;以及按压部件,在比所述记录部的记录位置更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的位置,朝向所述支承部件按压所述介质,所述按压部件设置为能够向与所述支承面交叉的方向移动。
根据该结构,通过按压部件按压介质,能够抑制介质的翘起,因此能够减少因介质的翘起引起与记录部的接触。另外,按压比介质的记录位置更靠输送方向的上游的记录前的位置,因此不会损伤记录后的图像。另外,不会对按压部件转印记录用的墨等脏污,因此能够避免转印到按压部件的脏污转印至其它介质,使其它介质脏污。另外,按压部件能够在作为介质翘起的方向的与支承面交叉的方向移动,因此例如对于刚性大的介质,通过向远离支承面的方向退避,从而不易使介质破损。
(B)上述记录装置也可以具备向靠近所述支承部件的方向即按压方向对所述按压部件施力的弹性部件。
根据该结构,设置为能够在与支承面交叉的方向移动的按压部件向按压方向施力,因此例如对于刚性大的介质,通过向远离支承面的方向退避,从而不易使介质破损。
(C)在上述记录装置中,所述输送部具备由驱动辊和从动辊成对的输送辊对,所述记录装置具备:转动部件,被支承为能够在将所述从动辊支承在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端部的状态下转动;以及施力部件,向所述从动辊靠近所述驱动辊的方向对所述转动部件施力,所述按压部件也可以在所述转动部件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端部,设置为通过所述弹性部件向所述按压方向施力的状态。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支承从动辊的转动部件,将按压部件配置在与支承部件的肋对应的位置。
(D)在上述记录装置中,所述按压部件也可以具有:抵接部,在按压所述介质时与该介质抵接;以及第一诱导面,将在所述输送方向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顶端诱导至所述抵接部。
根据该结构,即使向输送方向输送的介质的顶端部翘起,其顶端部沿着按压部件的第一诱导面诱导至抵接部。因而,能够抑制介质的顶端部翘起而与记录部接触。
(E)在上述记录装置中,所述按压部件也可以具有将朝向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反向输送的所述介质的后端诱导至所述抵接部的第二诱导面。
根据该结构,即使反向输送的介质的后端部翘起,其后端部沿着按压部件的第二诱导面诱导至抵接部。因而,即使反向输送的介质的后端翘起,能够顺利地反向输送介质。
(F)在上述记录装置中,所述按压部件具备:抵接部,在按压所述介质时与该介质抵接;以及转动支点,位于比所述抵接部更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所述第二诱导面也可以设定为如下角度:相比于将该第二诱导面上的预定位置与所述转动支点相连的虚拟线,在所述预定位置与所述第二诱导面正交的向上的方向更朝向上侧。
根据该结构,在介质被反向输送时,反向输送的刚性大的介质的后端通过沿着第二诱导面移动,能够抬起按压部件。另外,反向输送的刚性小的介质M的后端通过沿着第二诱导面移动,从而能够将介质的后端诱导至抵接部。因而,能够顺利地反向输送介质M。
(G)在上述记录装置中,所述按压部件也可以在与所述第二诱导面在上侧相邻的位置,具有向与所述第二诱导面相同的朝向倾斜的第一面。
根据该结构,在双面记录时终止表面的记录后,进行背面的记录前,即使反向输送的介质的后端因卷曲等而翘起高过第二诱导面,沿着与第二诱导面的上侧相邻的第一面诱导至第二诱导面后,再沿着第二诱导面诱导至抵接部。因而,即使反向输送的介质的后端因卷曲等而过度地翘起,也能够使介质在通过按压部件的下侧的正规的路径中反向输送。
(H)在上述记录装置中,构成为放置成为对磁盘的标签面进行记录的标签记录的对象的所述磁盘的磁盘用托盘通过所述输送部从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朝向上游反向输送,所述磁盘用托盘具有朝向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延伸的延伸部,所述按压部件也可以具有第二面,所述第二面遍及包括在由所述输送部反向输送所述磁盘用托盘时与所述延伸部相抵的高度位置在内的高度的范围而形成,越向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且越向下方,越朝向靠近所述按压部件的宽度中心倾斜。
根据该结构,为了进行标签记录而插入放置有磁盘的磁盘用托盘时,使该磁盘用托盘的延伸部被输送辊对夹持的过程中,通过延伸部的角部与按压部件的第二面相抵,从而按压部件向上方避开。
(I)在上述记录装置中,所述按压部件的与所述第一诱导面在宽度方向相邻的侧部也可以具有第三面,所述第三面遍及包含输送所述介质时的高度位置在内的高度范围而形成,越向下方越朝向靠近所述按压部件的宽度中心倾斜。
根据该结构,由于介质的歪斜向宽度方向位移,同时输送的介质的侧端与按压部件的第三面接触。其结果是,按压部件向上方避开。因而,基于按压部件不从介质施加无用的朝向的力,能够抑制介质的侧端的变形。
(J)在上述记录装置中,所述支承部件具备:多个肋,在端面具有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隔开间隔配置位置的所述支承面;以及多个凹区域,为高度低于除多个所述肋以外的该肋的区域,多个所述按压部件具有在按压所述介质时与该介质抵接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也可以配置在与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凹区域对置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按压部件与肋接触。例如,若肋因墨等而脏污,则对肋所接触的按压部件转印脏污,然后,从按压部件对介质转印脏污。能够防止基于这种原因使介质脏污。另外,能够将介质按压得比肋的支承面更深。例如,能够使介质弯曲为波形状。
(K)在上述记录装置中,所述支承部件具备在端面具有所述支承面的多个肋,所述按压部件处于向所述按压方向移动最多的位置时,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肋的所述支承面也可以在与所述支承面正交的正交方向和所述输送方向重叠。
根据该结构,多个按压部件与除支承部件的肋以外的凹区域对置,因此通过将介质按压比支承面更深,能够使介质弯曲为波形状。因而,能够减少因输送中的介质翘起引起的与记录部的接触。
(L)在上述记录装置中,所述按压部件也可以至少设置在支承最大宽度的介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最外侧的肋与位于该肋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相邻的肋之间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介质易形成波的端部形成波,因此不对介质给予过大的负荷,在介质中可靠地形成适当的大小的波,能够抑制从输送中的介质的支承面翘起。需要指出,相比于介质的宽度方向端部,介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在按压介质时不易挠曲。介质中按压靠近作为自由端的端部的部分易挠曲,易使介质弯曲波形状。
(M)在上述记录装置中,所述输送部具备由驱动辊和从动辊成对的输送辊对,所述记录装置具备:转动部件,将所述从动辊支承在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端部,并且支承为能够转动;以及施力部件,在使所述从动辊向所述驱动辊靠近的方向对所述转动部件施力,所述按压部件也可以从所述转动部件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端部延伸。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支承从动辊的转动部件,在与支承部件的肋对应的位置支承按压部件。另外,通过施力部件给予按压部件的施加力,因此不需要弹性部件而能够减少构件。
(N)在上述记录装置中,所述按压部件具有臂和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在所述臂顶端部按压所述介质时与该介质抵接,所述抵接部也可以具有相对于所述臂向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突出设置的宽阔的形状。
根据该结构,按压部件的抵接部相对于臂向宽度方向突出设置,因此相比于按压部件的抵接部与臂为宽度方向的尺寸相同的构成,能够按压介质的更宽阔的部分。例如,不会对介质造成小的折损、破损等推压痕,能够使介质弯曲为适当的波形状。
(O)在上述记录装置中,所述按压部件也可以具备在按压所述介质的部分能够旋转的辊。
根据该结构,通过辊按压介质,因此不易损伤介质。
(P)在上述记录装置中,所述按压部件也可以是能够转动的翼。
根据该结构,基于介质被翼按压,当强按于介质时翼进行转动,因此不易损伤介质。

Claims (22)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进给部,进给介质;
输送部,向输送方向输送被进给的所述介质;
记录部,对所述输送部所输送的所述介质进行记录;
支承部件,具有支承所述记录部所记录的所述介质的支承面;以及
按压部件,在比所述记录部的记录位置更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的位置,朝向所述支承部件按压所述介质,
所述按压部件设置为能够在与所述支承面交叉的方向移动,
所述按压部件具有:抵接部,在所述按压部件按压所述介质时与该介质抵接;以及第一诱导面,将向所述输送方向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顶端诱导至所述抵接部,
所述记录装置构成为:磁盘用托盘通过所述输送部从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朝向上游反向输送,其中,所述磁盘用托盘中放置作为对磁盘的标签面进行记录的标签记录的对象的所述磁盘,
所述磁盘用托盘具有朝向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延伸的延伸部,
所述按压部件具有第二面,所述第二面遍及包括在由所述输送部反向输送所述磁盘用托盘时与所述延伸部相抵的高度位置的高度的范围而形成,所述第二面越向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且越向下方,就越朝向靠近所述按压部件的宽度中心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向靠近所述支承部件的方向即按压方向对所述按压部件施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部具备由驱动辊和从动辊成对的输送辊对,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
转动部件,被支承为能够在将所述从动辊支承在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端部的状态下转动;以及
施力部件,向所述从动辊靠近所述驱动辊的方向对所述转动部件施力,
所述按压部件在所述转动部件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端部,设置为通过所述弹性部件向所述按压方向施力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件具有第二诱导面,所述第二诱导面将朝向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反向输送的所述介质的后端诱导至所述抵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件具备转动支点,所述转动支点位于比所述抵接部更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的位置,
所述第二诱导面设定为承受如下向上的力的角度:相比于将所述第二诱导面上的中间位置与所述转动支点相连的虚拟线,在所述中间位置处所述介质的后端与所述第二诱导面抵接时所承受的与所述第二诱导面正交的方向上的力的朝向更朝向上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件在与所述第二诱导面在上侧相邻的位置,具有向与所述第二诱导面相同的朝向倾斜的第一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按压部件的所述第一诱导面在宽度方向相邻的侧部具有第三面,所述第三面遍及包含输送所述介质时的高度位置的高度范围而形成,所述第三面越向下方,就越朝向靠近所述按压部件的宽度中心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件具备:多个肋,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隔开间隔配置,在所述多个肋的端面具有所述支承面;以及多个凹区域,除多个所述肋以外的高度低于所述肋的高度的区域,
所述抵接部配置在与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凹区域对置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件处于向按压方向移动最多的位置时,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肋的所述支承面在与所述支承面正交的正交方向和所述输送方向上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件至少设置在支承最大宽度的介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最外侧的肋与位于所述最外侧的肋在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相邻的肋之间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部具备由驱动辊和从动辊成对的输送辊对,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
转动部件,被支承为能够将所述从动辊支承在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端部的同时进行转动;以及
施力部件,向使所述从动辊靠近所述驱动辊的方向对所述转动部件施力,
所述按压部件从所述转动部件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端部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件具有臂,在所述臂的顶端部按压所述介质,
所述抵接部具有相对于所述臂向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突出设置的宽度大的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件具备在按压所述介质的部分能够旋转的辊。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件是能够转动的翼。
15.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进给部,进给介质;
输送部,向输送方向输送被进给的所述介质;
记录部,对所述输送部所输送的所述介质进行记录;
支承部件,具有支承所述记录部所记录的所述介质的支承面;以及
按压部件,在比所述记录部的记录位置更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的位置,朝向所述支承部件按压所述介质,
所述按压部件设置为能够在与所述支承面交叉的方向移动,
所述按压部件具有:抵接部,在所述按压部件按压所述介质时与该介质抵接;以及第一诱导面,将向所述输送方向输送的所述介质的顶端诱导至所述抵接部,
在与所述按压部件的所述第一诱导面在宽度方向相邻的侧部具有第三面,所述第三面遍及包含输送所述介质时的高度位置的高度范围而形成,所述第三面越向下方,就越朝向靠近所述按压部件的宽度中心倾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件具备:多个肋,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隔开间隔配置,在所述多个肋的端面具有所述支承面;以及多个凹区域,除多个所述肋以外的高度低于所述肋的高度的区域,
所述抵接部配置在与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凹区域对置的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件处于向按压方向移动最多的位置时,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肋的所述支承面在与所述支承面正交的正交方向和所述输送方向上重叠。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件至少设置在支承最大宽度的介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最外侧的肋与位于所述最外侧的肋在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相邻的肋之间的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部具备由驱动辊和从动辊成对的输送辊对,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
转动部件,被支承为能够将所述从动辊支承在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端部的同时进行转动;以及
施力部件,向使所述从动辊靠近所述驱动辊的方向对所述转动部件施力,
所述按压部件从所述转动部件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端部延伸。
20.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件具有臂,在所述臂的顶端部按压所述介质,
所述抵接部具有相对于所述臂向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突出设置的宽度大的形状。
21.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件具备在按压所述介质的部分能够旋转的辊。
22.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件是能够转动的翼。
CN202011566915.0A 2019-12-27 2020-12-25 记录装置 Active CN1130437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38605 2019-12-27
JP2019238605 2019-12-27
JP2020-131888 2020-08-03
JP2020131888A JP2021107287A (ja) 2019-12-27 2020-08-03 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43757A CN113043757A (zh) 2021-06-29
CN113043757B true CN113043757B (zh) 2022-12-13

Family

ID=76508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66915.0A Active CN113043757B (zh) 2019-12-27 2020-12-25 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433693B2 (zh)
CN (1) CN113043757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12364A (ja) * 2002-01-23 2003-07-30 Seiko Epson Corp 記録媒体搬送用トレイ、位置決め用アダプタ、記録装置
JP2012176625A (ja) * 2012-05-16 2012-09-13 Brother Industries Ltd 画像記録装置
CN108215531A (zh) * 2016-12-22 2018-06-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30777B1 (en) * 1991-09-03 1997-04-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US6609791B1 (en) * 1999-06-17 2003-08-26 Canon Finetech Inc. Ink jet type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10030770A (ja) * 2008-07-30 2010-02-12 Seiko Epson Corp 給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6020792B2 (ja) * 2012-03-30 2016-11-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216257B2 (ja) * 2014-02-04 2017-10-18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印刷装置
JP6390307B2 (ja) 2014-09-25 2018-09-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6443116B2 (ja) * 2015-02-20 2018-12-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
JP6477018B2 (ja) 2015-02-27 2019-03-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919341B2 (ja) * 2017-05-31 2021-08-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7070088B2 (ja) * 2018-05-23 2022-05-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12364A (ja) * 2002-01-23 2003-07-30 Seiko Epson Corp 記録媒体搬送用トレイ、位置決め用アダプタ、記録装置
JP2012176625A (ja) * 2012-05-16 2012-09-13 Brother Industries Ltd 画像記録装置
CN108215531A (zh) * 2016-12-22 2018-06-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海德堡CD-102印刷故障解决;侯兰勋;《印刷技术》;20140301(第05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97586A1 (en) 2021-07-01
US11433693B2 (en) 2022-09-06
CN113043757A (zh) 2021-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4257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934488B2 (ja) 記録装置
JP4455430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
US8094180B2 (en)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10814633B2 (e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CN111516395B (zh) 卡片打印机、卡片输送器及其使用方法
US10843467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689650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10479088B2 (en)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KR100413990B1 (ko) 잉크 제트 기록 장치
JP596256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3095501A (ja)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3652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8973357B (zh) 记录装置
CN113043757B (zh) 记录装置
JP4409305B2 (ja) 平板状プラテン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4042374A (ja) 記録装置
US7905486B2 (en) Transportation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transportation target medium,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JP200619330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21107287A (ja) 記録装置
CN113787830B (zh) 记录装置
JP448314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136753B2 (ja) 被記録材支持装置、記録装置
JP5043327B2 (ja) 記録装置
JP201914729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