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33863B - 共乘支援系统及共乘支援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共乘支援系统及共乘支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33863B
CN113033863B CN202011525312.6A CN202011525312A CN113033863B CN 113033863 B CN113033863 B CN 113033863B CN 202011525312 A CN202011525312 A CN 202011525312A CN 113033863 B CN113033863 B CN 1130338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ing
ride
vehicle
occupant
ho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253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33863A (zh
Inventor
田部博之
森巧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23486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8652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0338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38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338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38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共乘支援系统及共乘支援方法,能够防止车辆的共乘者的私人场所的位置信息被其他共乘者知晓。在共乘支援系统(1)中,上下车地点信息取得部(13)取得作为第1共乘希望者(U2)的乘车或下车地点的第1上下车地点(P2)的信息、以及作为第2共乘希望者(U3)的乘车或下车地点的第2上下车地点(P3)的信息。上下车地点间距离计算部(14)计算(P2)与(P3)之间的距离、即上下车地点间距离。共乘匹配部(15)在上下车地点间距离为规定距离以下的情况下,去除第1共乘希望者与第2共乘希望者的组合而进行多个共乘希望者的匹配,由此决定车辆(90)的共乘者。

Description

共乘支援系统及共乘支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共乘支援系统及共乘支援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日志信息公开系统中提出了如下结构:在从利用者投递的日志信息中包括通过利用者的私人区域的移动路径的情况下,公开变更后的移动路径,使得避开私人区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7825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374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述日志信息公开系统那样,作为伴随着从利用者提供的路径信息、位置信息的公开的服务,提供了共乘的匹配服务。在共乘的匹配服务中,利用车辆的移动的提供者公开出发地和目的地的信息,希望乘坐车辆的乘车希望者公开乘车地点和下车地点的信息。而且,针对利用车辆的移动的提供者和乘车希望者,确认所公开的出发地和目的地以及乘车地点和下车地点,挑选适合于希望条件的共乘者,由此,决定乘坐车辆的共乘者。
但是,在像这样公开了共乘中的车辆的出发地、目的地、乘车地点及下车地点时,共乘者的自己家等私人区域的位置信息有可能被他人知晓。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车辆的共乘者的私人区域的位置信息被其他共乘者知晓的共乘支援系统及共乘支援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作为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第1方案,举出一种共乘支援系统,其支援希望车辆的共乘的多个共乘希望者的匹配,其中,所述共乘支援系统具备:上下车地点信息取得部,其针对作为多个所述共乘希望者中的任意共乘希望者的第1共乘希望者及第2共乘希望者,取得第1上下车地点信息和第2上下车地点信息,该第1上下车地点信息是从由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使用的第1希望者终端发送的、包括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在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和下车地点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信息在内的上下车地点信息,该第2上下车地点信息是从由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使用的第2希望者终端发送的、包括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在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和下车地点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信息在内的上下车地点信息;上下车地点间距离计算部,其基于所述第1上下车地点信息及所述第2上下车地点信息,计算上下车地点间距离,该上下车地点间距离是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的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与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的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之间的距离;以及共乘匹配部,在所述上下车地点间距离为规定距离以下的情况下,去除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与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的组合而进行多个所述共乘希望者的匹配,由此决定所述车辆的共乘者。
在上述共乘支援系统中也可以构成为,即便所述上下车地点间距离为所述规定距离以下,当成为所述上下车地点间距离的计算对象的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的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及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的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均不在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或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的私人区域内时,所述共乘匹配部也不去除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与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的组合而进行多个所述共乘希望者的匹配。
在上述共乘支援系统中也可以构成为,具备:车辆位置识别部,其识别所述车辆的位置;以及车辆位置信息提供部,其向由通过所述共乘匹配部匹配的所述车辆的共乘者使用的共乘者终端发送表示由所述车辆位置识别部识别的所述车辆的位置的车辆位置信息。
在上述共乘支援系统中也可以构成为,具备车辆位置报知禁止部,该车辆位置报知禁止部在由所述车辆位置识别部识别的所述车辆的位置在多个所述共乘者中的任意共乘者的私人区域内时,禁止其他所述共乘者的所述共乘者终端中的基于所述车辆位置信息的所述车辆的位置的报知。
在上述共乘支援系统中也可以构成为,作为所述共乘希望者的私人区域,设定有所述共乘希望者的自己家、工作地点、学校地点及就诊地点中的至少任意一个所处的区域。
作为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第2方案,举出一种共乘支援方法,其由共乘支援系统执行,该共乘支援系统支援希望车辆的共乘的多个共乘希望者的匹配,其中,所述共乘支援方法包括:上下车地点信息取得步骤,针对作为多个所述共乘希望者中的任意共乘希望者的第1共乘希望者及第2共乘希望者,取得第1上下车地点信息和第2上下车地点信息,该第1上下车地点信息是从由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使用的第1希望者终端发送的、包括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在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信息在内的上下车地点信息,该第2上下车地点信息是从由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使用的第2希望者终端发送的、包括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在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信息在内的上下车地点信息;上下车地点间距离计算步骤,基于所述第1上下车地点信息及所述第2上下车地点信息,计算上下车地点间距离,该上下车地点间距离是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在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与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在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之间的距离;以及共乘匹配步骤,在所述上下车地点间距离为规定距离以下的情况下,去除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与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的组合而进行多个所述共乘希望者的匹配,由此决定所述车辆的共乘者。
发明的效果
在上述共乘支援系统中,第1共乘希望者及第2共乘希望者考虑徒步移动的负担减轻等,设想为将第1上下车地点信息及第2上下车地点信息的乘车地点和下车地点设定在自己家附近等私人区域内。因此,当第1共乘希望者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与第2共乘希望者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之间的距离较短时,在第1共乘希望者与第2共乘希望者的重复的私人区域内设定双方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的可能性变高。
而且,像这样在第1共乘希望者与第2共乘希望者的重复的私人区域内设定了双方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的情况下,当第1共乘希望者在地理上熟悉的自身的私人区域内识别出乘车或下车的第2共乘希望者时,第2共乘希望者的私人区域的位置信息可能被第1共乘希望者知晓。同样,当第2共乘希望者在地理上熟悉的自身的私人区域内识别出乘车或下车的第1共乘希望者时,第1共乘希望者的私人区域的位置信息可能被第2共乘希望者知晓。
对此,本发明的共乘支援系统针对希望车辆的共乘的第1共乘希望者及第2共乘希望者,在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之间的距离为规定距离以下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及第2共乘希望者从共乘匹配部的匹配组合中去除。由此,能够防止将乘上共乘的车辆的乘车地点或从车辆下车的下车地点较近的第1共乘希望者与第2共乘希望者匹配而导致共乘者的私人区域的位置信息被其他共乘者知晓。
附图说明
图1是共乘支援系统对共乘的支援方式的说明图。
图2是共乘支援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共乘希望者终端中的共乘的预约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共乘支援系统中的共乘的匹配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预约申请列表的说明图。
图6是共乘运行表的说明图。
图7是基于共乘支援系统的运行支持处理的第1流程图。
图8是基于共乘支援系统的运行支持处理的第2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共乘支援系统,10…CPU,11…利用者登记部,12…预约管理部,13…上下车地点信息取得部,14…上下车地点间距离计算部,15…共乘匹配部,16…车辆位置识别部,17…车辆位置信息提供部,18…车辆位置报知禁止部,30…存储器,31…控制用程序,32…利用者数据库,33…预约数据库,40…通信部,51~55…利用者的自己家,61~65…便携终端,61a~65a…便携终端的显示部,90…车辆,91…车载装置,100…预约申请列表,110…共乘运行表,Ar1~Ar5…私人区域,U1~U5…利用者。
具体实施方式
[1.基于共乘支援系统的共乘的匹配方式的说明图]
参照图1,对由本实施方式的共乘支援系统1提供的共乘(车辆共乘)的支援方式进行说明。
图1示出如下方式:共乘支援系统1将第1利用者U1、第2利用者U2、第3利用者U3、第4利用者U4及第5利用者U5这样的5个利用者作为对象,来匹配直至作为共同的目的地点的X公司Y工厂300的所在地点Pg为止的车辆90的共乘。共乘支援系统1在与第1利用者U1~第5利用者U5分别使用的便携终端61~65之间,经由通信网络500进行通信。
第1利用者U1~第5利用者U5通过便携终端61~65执行共乘应用,将包括共乘的希望利用条件的预约申请信息RS_r向共乘支援系统1发送,由此进行共乘的预约。图1中示出第1利用者U1发送预约申请信息RS_r的例子。共乘支援系统1接收从第1利用者U1~第5利用者U5的便携终端61~65发送的预约申请信息RS_r,并保存于利用者DB(database:数据库)32。像这样申请共乘的预约的第1利用者U1~第5利用者U5相当于本发明的共乘希望者。
在预约申请信息RS_r中,作为共乘的希望利用条件,包括角色、出发地、目的地、出发日期时间及自己家位置。角色是提供共乘车辆并负责直至目的地为止的驾驶的驾驶员、或者同乘于共乘车辆的搭乘者。另外,也能够指定成可作为驾驶员和搭乘者中的任一角色。在该情况下,例如,将角色优先设为驾驶员而进行匹配。
对于驾驶员,出发地是利用共乘车辆来开始移动的乘车地点,对于搭乘者,出发地是乘上去往目的地的共乘车辆的乘车地点。对于驾驶员,目的地是使共乘车辆结束移动的地点,对于搭乘者,目的地是从共乘车辆下车的下车地点。对于驾驶员,出发日期时间是使共乘车辆开始移动的日期时间,对于搭乘者,出发日期时间是在乘车地点乘上共乘车辆的日期时间。
自己家位置是为了设定各利用者的私人区域而使用的,共乘支援系统1将以自己家位置为中心的例如半径200m左右的范围设定为私人区域。在图1中,针对第1利用者U1,设定了以第1利用者U1的自己家51的位置H1为中心的私人区域Ar1。
同样,针对第2利用者U2,设定了以第2利用者U2的自己家52的位置H2为中心的私人区域Ar2,针对第3利用者U3,设定了以第3利用者U3的自己家53的位置H3为中心的私人区域Ar3。此外,针对第4利用者U4,设定了以第4利用者U4的自己家54的位置H4为中心的私人区域Ar4,针对第5利用者U5,设定了以第5利用者U5的自己家55的位置H5为中心的私人区域Ar5。
共乘支援系统1为了避免第1利用者U1~第5利用者U5的私人信息、即自己家51~55所处的区域的信息被其他利用者知晓,进行考虑了以下方面的匹配而决定乘坐车辆90的共乘组。即,共乘支援系统1针对共乘的运行路线Rt中的第1利用者U1~第5利用者U5的出发地点P1及乘车地点P2~P5,确认有无希望满足以下的条件1及条件2的两个相邻的出发地点或乘车地点的利用者的组合(禁止组合)。
条件1:相邻的两个乘车地点间的距离、即上下车地点间距离M为规定距离Mth以下。规定距离Mth例如被设定为200m左右。
条件2:成为条件1的计算对象的两个乘车地点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位于私人区域Ar1~Ar5的范围内。
而且,共乘支援系统1在存在禁止组合的情况下,避免禁止组合而进行共乘的匹配。在图1的例子中,关于乘车地点P2和P3,上下车地点间距离M1为规定距离Mth以下。此外,乘车地点P2位于利用者U2的私人区域Ar2内,乘车地点P3位于利用者U3的私人区域Ar3内。
因此,乘车地点P2与乘车地点P3的组合满足上述条件1及条件2,当将第2利用者U2与第3利用者U3匹配为车辆90的共乘者时,在第2利用者U2与第3利用者U3之间可能知晓彼此的自己家的位置。对此,共乘支援系统1避免第2利用者U2与第3利用者U3的组合而进行共乘者的匹配,以仅选择第2利用者U2与第3利用者U3中的一方或者第2利用者U2和第3利用者U3都不选择的方式来决定车辆90的共乘者。
这里,第2利用者U2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共乘希望者,由第2利用者U2使用的便携终端62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希望者终端,第2利用者U2希望的第2乘车地点P2的信息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上下车地点信息。此外,第3利用者U3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共乘希望者,由第3利用者U3使用的便携终端63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希望者终端,第3利用者U3希望的第3乘车地点P3的信息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上下车地点信息。
此外,在图1中,关于乘车地点P4和P5,上下车地点间距离M2为规定距离Mth以下,因此,满足上述条件1。但是,乘车地点P4和P5均位于私人区域Ar1~Ar5的范围外,因此,不满足上述条件2。因此,对于第4利用者U4和第5利用者U5,,共乘支援系统1设为共乘的匹配对象。
这样,共乘支援系统1进行出发地点P1~目的地点Pg的基于车辆90的共乘的匹配,除去第3利用者U3,将第1利用者U1、第2利用者U2、第4利用者U4及第5利用者U5匹配为共乘组。然后,共乘支援系统1将决定的共乘组的运行表的信息保存于预约数据库33,将包括运行表的预约信息向第1利用者U1的便携终端61、第2利用者U2的便携终端62、第4利用者U4的便携终端64及第5利用者U5的便携终端65发送。
这里,由作为车辆90的共乘者的第1利用者U1、第2利用者U2、第4利用者U4及第5利用者U5使用的便携终端61、62、64、65相当于本发明的共乘者终端。
第1利用者U1按照运行表,驾驶车辆90而在出发地点P1出发,在乘车地点P2接第2利用者U2,在乘车地点P4接第4利用者U4,在乘车地点P5接第5利用者U5,去往目的地点Pg。第1利用者U1的便携终端61或车辆90的车载设备向共乘支援系统1随时发送包括车辆90的当前位置的车辆位置信息CP_i。
共乘支援系统1将表示共乘的运行状况的共乘运行信息RN_i向作为车辆90的共乘者的第1利用者U1、第2利用者U2、第4利用者U4及第5利用者U5的便携终端61、62、64、65发送。在共乘运行信息RN_i中,包括车辆90的当前位置、到达乘车地点的到达报知、到达下车地点的到达报知等信息。便携终端61、62、64、65基于共乘运行信息RN_i,将表示车辆90的运行状况的引导画面显示于显示部。
这里,出发地点P1位于第1利用者U1的私人区域Ar1内,乘车地点P2位于第2利用者U2的私人区域Ar2内。因此,当包括出发地点P1的私人区域Ar1内的车辆90的行驶位置的信息显示于第1利用者U1以外的第2利用者U2的便携终端62的显示部、第4利用者U4的便携终端64的显示部、以及第5利用者U5的便携终端65的显示部时,第1利用者U1的自己家51的位置信息有可能被第2利用者U2、第4利用者U4及第5利用者U5知晓。
关于乘车地点P2也同样,当包括乘车地点P2的私人区域Ar2内的车辆90的行驶位置的信息显示于第2利用者U2及作为驾驶员的第1利用者U1以外的第4利用者U4的便携终端64的显示部及第5利用者U5的便携终端65的显示部时,第2利用者U2的自己家52所处的区域的信息有可能被第4利用者U4及第5利用者U5知晓。
对此,当车辆90在第1利用者U1的私人区域Ar1内行驶的期间,共乘支援系统1禁止向第2利用者U2的便携终端62、第4利用者U4的便携终端64及第5利用者U5的便携终端65发送基于共乘运行信息RN_i的车辆位置的信息。由此,避免了在第2利用者U2的便携终端62的显示部、第4利用者U4的便携终端64的显示部及第5利用者U5的便携终端65的显示部中显示第1利用者U1的自己家51附近的位置。
同样,当车辆90在第2利用者U2的私人区域Ar2内行驶的期间,共乘支援系统1禁止向第4利用者U4的便携终端64及第5利用者U5的便携终端65发送基于共乘运行信息RN_i的车辆位置的信息。由此,避免了在第4利用者U4的便携终端64的显示部及第5利用者U5的便携终端65的显示部中显示第2利用者U2的自己家52附近的位置。
[2.共乘支援系统的结构]
参照图2,配合图1的方式而对共乘支援系统1的结构进行说明。共乘支援系统1是由CPU 10、存储器30、通信部40等构成的计算机系统。通信部40是用于经由通信网络500而在由第1利用者U1~第5利用者U5分别使用的便携终端61~65及车辆90的车载装置91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
在存储器30中保存有共乘支援系统1的控制用程序31、利用者数据库32及预约数据库33。CPU 10通过读入并执行存储器30所保存的控制用程序31,作为利用者登记部11、预约管理部12、上下车地点信息取得部13、上下车地点间距离计算部14、共乘匹配部15、车辆位置识别部16、车辆位置信息提供部17及车辆位置报知禁止部18发挥功能。
由上下车地点信息取得部13执行的处理相当于本发明的共乘支援方法中的上下车地点信息取得步骤,由上下车地点间距离计算部14执行的处理相当于本发明的共乘支援方法中的上下车地点间距离计算步骤。此外,由共乘匹配部15执行的处理相当于本发明的共乘支援方法中的共乘匹配步骤。
利用者登记部11基于从第1利用者U1~第5利用者U5的便携终端61~65发送的登记申请信息,向共乘支援系统1登记第1利用者U1~第5利用者U5,将第1利用者U1~第5利用者U5的个人信息等保存于利用者数据库32。预约管理部12接收从便携终端61~65发送的预约申请信息RS_r(参照图1)并受理共乘的预约申请,将通知可否预约的预约可否通知向便携终端61~65发送。
上下车地点信息取得部13基于预约申请信息RS_r,识别第1利用者U1~第5利用者U5所希望的乘车地点及下车地点。上下车地点间距离计算部14针对第1利用者U1~第5利用者U5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计算上下车地点间距离M。共乘匹配部15进行避免了希望满足上述条件1及条件2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的利用者的组合的匹配,来决定车辆90的共乘组。如上所述,在图1的例子中,决定了由第1利用者U1、第2利用者U2、第4利用者U4及第5利用者U5构成的共乘组SG1。
车辆位置识别部16基于从车载装置91或者作为车辆90的驾驶员的第1利用者U1的便携终端61发送的车辆位置信息CP_i(参照图1),识别车辆90的当前位置。车载装置91及便携终端61向共乘支援系统1随时发送由未图示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等检测到的包括车辆90的当前位置的车辆位置信息CP_i。
车辆位置信息提供部17在基于车辆90的共乘运行时,向作为共乘组SG1的共乘者的第1利用者U1、第2利用者U2、第4利用者U4及第5利用者U5的便携终端61、62、64、65随时发送包含有由车辆位置识别部16识别的车辆90的当前位置的共乘运行信息RN_i(参照图1)。接收到共乘运行信息RN_i的便携终端61、62、64、65将表示车辆90的当前位置、车辆90到达乘车地点等的引导画面分别显示于显示部61a、62a、64a、65a。
车辆位置报知禁止部18在车辆90的共乘者中的任意一个乘车地点位于共乘者的私人区域内的情况下,在车辆90在乘车地点所处的私人区域内行驶的期间,针对由车辆位置信息提供部17进行的共乘运行信息RN_i的发送,禁止关于车辆位置的信息的发送。由此,禁止了便携终端61、62、64、65中的私人区域的位置信息的报知。
[3.共乘的预约处理]
参照图3,对由第1利用者U1~第5利用者U5的便携终端61~65执行的共乘的预约处理进行说明。这里,将第1利用者U1~第5利用者U5统称为利用者U,将便携终端61~65统称为便携终端60。此外,将显示部61a~65a统称为显示部60a。
便携终端60通过执行从共乘支援系统1提供的共乘支援应用(应用程序),按照图3的流程图而进行共乘的预约处理。在图3的步骤S1中,便携终端60在存在由利用者U进行的希望利用条件的输入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2。
在步骤S2中,便携终端60将包括希望利用条件的预约申请信息RS_r(参照图1)向共乘支援系统1发送。如上所述,在预约申请信息RS_r中包括角色、出发地、目的地、出发日期时间及自己家位置的信息。在接收到预约申请信息RS_r的共乘支援系统1中,由共乘匹配部15进行共乘的匹配,根据匹配结果来决定可否进行共乘的预约。然后,从共乘支援系统1向便携终端60发送通知可否预约的预约可否通知。
便携终端60在步骤S3中从共乘支援系统1接收到预约可否通知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4。在步骤S4中,便携终端60在通过预约可否通知识别出完成了共乘的预约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5,将预约内容显示于显示部60a。
另一方面,在通过预约可否通知识别出无法进行共乘的预约时,便携终端60使处理从步骤S4进入步骤S10,将预约不成立的情况显示于显示部60a。
[4.共乘的匹配处理]
按照图4所示的流程图,配合上述图1的例子对由共乘支援系统1执行的共乘的匹配处理进行说明。
在图4的步骤S20中,预约管理部12在接收到从第1利用者U1~第5利用者U5的便携终端61~65中的任意一个便携终端发送的预约申请信息RS_r时,将预约申请信息RS_r的内容记录于预约数据库33,使处理进入步骤S21。在图1的例子中,如图5的预约申请列表100所示,第1利用者U1~第5利用者U5的希望利用条件被记录于预约数据库33。在预约申请列表100中,针对向第1利用者U1至第5利用者U5发布的各利用者ID,记录自己家位置、角色、出发地、目的地、出发日期时间、决定的共乘组。
在步骤S21中,预约管理部12根据从预约申请信息RS_r识别出的希望利用条件,在作为角色而指定了驾驶员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30,登记新的共乘组并记录于预约数据库33。在图1的例子中,针对作为角色而指定了驾驶员的第1利用者U1,登记新的共乘组。
另一方面,根据希望利用条件,在作为角色而没有指定搭乘者时,预约管理部12使处理从步骤S21进入步骤S22。步骤S22~步骤S23是由共乘匹配部15进行的处理。共乘匹配部15在步骤S22中,检索存在空闲座位的共乘组中的符合希望共乘条件的共乘组。
在接下来的步骤S23中,共乘匹配部15针对由上下车地点信息取得部13取得的共乘预定者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以及共乘希望者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通过上下车地点间距离计算部14来计算上下车地点间距离M。然后,试行共乘的匹配,使得预约完毕的共乘预定者与申请了预约的共乘希望者的组合不成为满足上述条件1及条件2的禁止组合。
在上述图1的例子中,通过共乘的匹配,决定了去除第3利用者U3的由第1利用者U1、第2利用者U2、第4利用者U4及第5利用者U5构成的共乘组SG1,以避免作为禁止组合的第2利用者U2与第3利用者U3的组合。
在接下来的步骤S24中,预约管理部12在由共乘匹配部15进行的避免了禁止组合的共乘的匹配成立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25,将共乘的预约登记于预约数据库33。然后,在接下来的步骤S26中,预约管理部12向完成了预约的共乘组的共乘预定者的便携终端发送包括共乘运行表的共乘预约信息。
在图1的例子中,向作为共乘组SG1的共乘预定者的第1利用者U1、第2利用者U2、第4利用者U4及第5利用者U5的便携终端61、62、64、65发送共乘预约信息。图6例示出图1所示的利用车辆90进行的共乘的共乘运行表110,示出车辆90从出发地点P1出发的出发预定时刻、到达作为接人地点的P2、P4、P5的到达预定时刻、以及到达目的地点Pg的到达预定时刻。此外,示出在各乘车地点乘车的利用者。
另一方面,在由共乘匹配部15进行的共乘的匹配不成立时,预约管理部12使处理从步骤S24进入步骤S31,将通知无法预约的不能预约信息向共乘希望者的便携终端发送。在图1的例子中,向第3利用者U3的便携终端63发送不能预约信息。第3利用者U3能够确认便携终端63的显示部63a所显示的不能预约信息,识别出无法预约,采取发送变更了希望利用条件的预约申请信息RS_r等的应对。
[5.运行支持处理]
按照图7~图8所示的流程图,对由车辆位置信息提供部17及车辆位置报知禁止部18执行的运行支持处理进行说明。
在图7的步骤S50中,车辆位置信息提供部17在成为从共乘运行表110识别出的出发时刻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51,开始向第1利用者U1的便携终端61发送基于共乘运行信息RN_i(参照图1)的车辆位置信息。由此,在便携终端61的显示部61a中显示表示车辆90的当前位置等的引导画面。
另外,向第2利用者U2、第4利用者U4及第5利用者U5的便携终端62、64、65开始发送不包括车辆90的当前位置信息的共乘运行信息RN_i,便携终端62、64、65在显示部中显示报知开始了共乘的运行的引导画面。
在接下来的步骤S52中,车辆位置报知禁止部18等待由车辆位置识别部16识别的车辆90的位置从第1利用者U1的私人区域Ar1脱离,使处理进入步骤S53。通过步骤S52的处理,在车辆90在第1利用者U1的私人区域Ar1内行驶的期间,禁止向第2利用者U2、第4利用者U4及第5利用者U5的便携终端62、64、65发送共乘运行信息RN_i。
由此,能够防止在第2利用者U2、第4利用者U4及第5利用者U5的便携终端62、64、65示出第1利用者U1的私人区域Ar1的位置而使其他共乘者知晓第1利用者U1的自己家51所在的私人区域Ar1的位置。
在步骤S53中,车辆位置信息提供部17向第2利用者U2、第4利用者U4及第5利用者U5的便携终端62、64、65开始发送包括车辆90的当前位置信息的共乘运行信息RN_i。在接下来的步骤S54中,车辆位置报知禁止部18在识别出由车辆位置识别部16识别的车辆90的位置处于第2利用者U2的私人区域Ar2内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55。然后,车辆位置报知禁止部18在步骤S55中,中断向第4利用者U4及第5利用者U5的便携终端64、65发送基于共乘运行信息RN_i的车辆位置信息。
由此,第4利用者U4及第5利用者U5的便携终端64、65中的车辆90的当前位置(私人区域Ar2内的位置)的显示被禁止,仅显示到达乘车地点P2的到达通知。而且,能够防止第2利用者U2的自己家52所在的私人区域Ar2的位置被第4利用者U4和第5利用者U5知晓。
在接下来的步骤S56中,车辆位置信息提供部17在识别出第2利用者U2已经乘上车辆90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57,结束向第2利用者U2的便携终端62发送基于共乘运行信息RN_i的车辆位置信息。
在接下来的图8的步骤S58中,车辆位置信息提供部17在识别出由车辆位置识别部16识别的车辆90的当前位置从第2利用者U2的私人区域Ar2脱离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59。然后,车辆位置信息提供部17在步骤S59中,重新开始向第4利用者U4及第5利用者U5的便携终端64、65发送基于共乘运行信息RN_i的车辆位置信息。由此,重新开始在便携终端64、65显示车辆90的当前位置。
在接下来的步骤S60中,车辆位置信息提供部17在识别出第4利用者U4已经乘上车辆90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61。然后,在步骤S61中,车辆位置信息提供部17结束向第4利用者U4的便携终端64发送基于共乘运行信息RN_i的车辆位置信息。
在接下来的步骤S62中,车辆位置信息提供部17在识别出第5利用者U5已经乘上车辆90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63。然后,在步骤S63中,车辆位置信息提供部17结束向第5利用者U5的便携终端65发送基于共乘运行信息RN_i的车辆位置信息。
在接下来的步骤S64中,车辆位置信息提供部17在根据由车辆位置识别部16识别的车辆90的当前位置而识别出车辆90到达目的地点Pg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65。然后,在步骤S65中,车辆位置信息提供部17向第1利用者U1、第2利用者U2、第4利用者U4及第5利用者U5的便携终端61、62、64、65发送通知到达目的地点Pg的目的地到达信息。
通过图7~图8的运行支持处理,在图1所示的车辆90的运行路线Rt中,在车辆90在第1利用者U1的私人区域Ar1行驶的期间,禁止向第2利用者U2、第4利用者U4及第5利用者U5的便携终端62、64、65发送车辆位置信息。此外,在车辆90在第2利用者U2的私人区域Ar2行驶的期间,禁止向第4利用者U4及第5利用者U5发送车辆位置信息。
由此,防止了第1利用者U1的自己家51所处的区域的信息被其他共乘者知晓,此外,防止了第2利用者U2的自己家52所处的区域的信息被作为驾驶员的第1利用者U1以外的其他共乘者知晓。
[6.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共乘匹配部15将满足上述条件1及条件2的共乘希望者的组合作为禁止组合来处理,但也可以不判断条件2,将满足条件1的共乘希望者的组合作为禁止组合来处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定了以第1利用者U1~第5利用者U5的自己家51~55为中心的私人区域Ar1~Ar5,但私人区域不限于此。例如,能够将包括利用者的工作地点、学校地点、就诊地点等利用者不想被他人知晓的场所或设施的区域设定为私人区域。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车辆位置报知禁止部18在车辆90在某个共乘者的私人区域内行驶的期间,禁止由车辆位置信息提供部17向驾驶员以外的其他共乘者的便携终端发送车辆位置信息,由此,避免了任意一个共乘者的私人区域的信息被报知给其他共乘者。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向其他共乘者的便携终端发送指示禁止显示私人区域内的位置的信息,来避免任意一个共乘者的私人区域的信息被报知给其他共乘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备车辆位置信息提供部17,向作为车辆90的共乘者的第1利用者U1、第2利用者U2、第4利用者U4及第5利用者U5的便携终端61、62、64、65发送了车辆位置信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省略车辆位置信息提供部17,构成进行至共乘的匹配为止的共乘支援系统。此外,具备车辆位置报知禁止部18,通过车辆位置报知禁止部18,进行了禁止由车辆位置信息提供部17发送车辆位置信息的处理,但也可以省略车辆位置报知禁止部1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针对提供基于车辆90的移动的第1利用者U1和希望乘上车辆90的第2利用者U2~第5利用者U5而进行共乘的匹配处理的情况。在图1中,即便在从X公司Y工厂300回家的多个利用者以Pg为出发地而乘上车辆90、并且通过共乘在去往作为目的地的P1的中途的下车地点利用者从车辆90依次下车的情况下,也进行同样的匹配处理,能够防止任意一个共乘者的私人区域的位置信息被其他共乘者知晓。在该情况下,共乘匹配部15避免各利用者希望的下车地点间的距离成为规定距离Mth以下的利用者的组合而决定共乘组。
此外,在共乘的中途混杂有乘上车辆90的利用者与从车辆90下车的利用者的情况下,共乘匹配部15也避免乘车地点与下车地点间的距离成为规定距离Mth以下的利用者的组合而决定共乘组。
另外,图2是为了容易理解本申请的发明而通过主要的处理内容区分地示出共乘支援系统1的功能结构的概要图,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区分来构成共乘支援系统1的结构。此外,各结构要素的处理可以由1个硬件单元执行,也可以由多个硬件单元执行。此外,图7~图8所示的各结构要素的处理可以由1个程序执行,也可以由多个程序执行。
[7.由上述实施方式支持的结构]
上述实施方式是以下结构的具体例。
(第1项)一种共乘支援系统,其支援希望车辆的共乘的多个共乘希望者的匹配,其中,所述共乘支援系统具备:上下车地点信息取得部,其针对作为多个所述共乘希望者中的任意共乘希望者的第1共乘希望者及第2共乘希望者,取得第1上下车地点信息和第2上下车地点信息,该第1上下车地点信息是从由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使用的第1希望者终端发送的、包括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在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和下车地点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信息在内的上下车地点信息,该第2上下车地点信息是从由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使用的第2希望者终端发送的、包括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在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和下车地点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信息在内的上下车地点信息;上下车地点间距离计算部,其基于所述第1上下车地点信息及所述第2上下车地点信息,计算上下车地点间距离,该上下车地点间距离是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在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与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在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之间的距离;以及共乘匹配部,在所述上下车地点间距离为规定距离以下的情况下,去除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与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的组合而进行多个所述共乘希望者的匹配,由此决定所述车辆的共乘者。
在第1项的共乘支援系统中,第1共乘希望者及第2共乘希望者考虑徒步移动的负担减轻等,设想为将第1上下车地点信息及第2上下车地点信息的乘车地点与下车地点设定在自己家附近等私人区域内。因此,当第1共乘希望者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与第2共乘希望者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之间的距离较短时,在第1共乘希望者与第2共乘希望者的重复的私人区域内设定双方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的可能性变高。
而且,像这样在第1共乘希望者与第2共乘希望者的重复的私人区域内设定了双方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的情况下,当第1共乘希望者在地理上熟悉的自身的私人区域内识别出乘车或下车的第2共乘希望者时,第2共乘希望者的私人区域的位置信息可能被第1共乘希望者知晓。同样,当第2共乘希望者在地理上熟悉的自身的私人区域内识别出乘车或下车的第1共乘希望者时,第1共乘希望者的私人区域的位置信息可能被第2共乘希望者知晓。
对此,第1项的共乘支援系统针对希望车辆的共乘的第1共乘希望者及第2共乘希望者,在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之间的距离为规定距离以下的情况下,将其从共乘匹配部的匹配组合中去除。由此,能够防止乘上共乘的车辆的乘车地点或从车辆下车的下车地点较近的第1共乘希望者与第2共乘希望者匹配而导致共乘者的私人区域的位置信息被其他共乘者知晓。
(第2项)在第1项所记载的共乘支援系统的基础上,其中,即便所述上下车地点间距离为所述规定距离以下,当成为所述上下车地点间距离的计算对象的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在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及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在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均不在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或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的私人区域内时,所述共乘匹配部也不去除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与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的组合而进行多个所述共乘希望者的匹配。
根据第2项的共乘支援系统,在第1共乘希望者及第2共乘希望者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不在私人区域内的情况下,不去除第1共乘希望者与第2共乘希望者的组合而进行共乘的匹配,由此,能够提高匹配的可能性。
(第3项)在第1项或第2项所记载的共乘支援系统的基础上,其中,所述共乘支援系统具备:车辆位置识别部,其识别所述车辆的位置;以及车辆位置信息提供部,其向由通过所述共乘匹配部匹配的所述车辆的共乘者使用的共乘者终端发送表示由所述车辆位置识别部识别的所述车辆的位置的车辆位置信息。
根据第3项的共乘支援系统,能够确认共乘者终端中的车辆的位置,能够支援共乘者对车辆的利用。
(第4项)在第3项所记载的共乘支援系统的基础上,其中,所述共乘支援系统具备车辆位置报知禁止部,该车辆位置报知禁止部在由所述车辆位置识别部识别的所述车辆的位置在多个所述共乘者中的任意共乘者的私人区域内时,禁止其他所述共乘者的所述共乘者终端中的基于所述车辆位置信息的所述车辆的位置的报知。
根据第4项的共乘支援系统,能够防止任意的共乘者的私人区域的位置被其他共乘者知晓。
(第5项)在第1项至第4项中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共乘支援系统的基础上,其中,作为所述共乘希望者的私人区域,设定有所述共乘希望者的自己家、工作地点、学校地点及就诊地点中的至少任意一个所处的区域。
根据第5项的共乘支援系统,能够防止设想为不想被共乘希望者知晓的区域的自己家、工作地点、学校地点及就诊地点中的至少任意一个所处的区域的位置被其他共乘者知晓。
(第6项)一种共乘支援方法,其由共乘支援系统执行,该共乘支援系统支援希望车辆的共乘的多个共乘希望者的匹配,其中,所述共乘支援方法包括:上下车地点信息取得步骤,针对作为多个所述共乘希望者中的任意共乘希望者的第1共乘希望者及第2共乘希望者,取得第1上下车地点信息和第2上下车地点信息,该第1上下车地点信息是从由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使用的第1希望者终端发送的、包括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在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和下车地点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信息在内的上下车地点信息,该第2上下车地点信息是从由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使用的第2希望者终端发送的、包括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在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和下车地点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信息在内的上下车地点信息;上下车地点间距离计算步骤,基于所述第1上下车地点信息及所述第2上下车地点信息,计算上下车地点间距离,该上下车地点间距离是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在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与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在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之间的距离;以及共乘匹配步骤,在所述上下车地点间距离为规定距离以下的情况下,去除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与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的组合而进行多个所述共乘希望者的匹配,由此决定所述车辆的共乘者
通过由共乘支援系统执行第6项的共乘支援方法,能够实现上述第1项的共乘支援系统的结构。

Claims (5)

1.一种共乘支援系统,其支援希望车辆的共乘的多个共乘希望者的匹配,其中,
所述共乘支援系统具备:
利用者登记部,其从多个所述共乘希望者取得出发地、目的地、出发日期时间及自己家位置的信息作为所述共乘的希望利用条件,将所述共乘希望者的所述自己家位置的周边范围设定为私人区域;
上下车地点信息取得部,其针对作为多个所述共乘希望者中的任意共乘希望者的第1共乘希望者及第2共乘希望者,取得第1上下车地点信息和第2上下车地点信息,该第1上下车地点信息是从由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使用的第1希望者终端发送的、包括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在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和下车地点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信息在内的上下车地点信息,该第2上下车地点信息是从由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使用的第2希望者终端发送的、包括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在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和下车地点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信息在内的上下车地点信息;
上下车地点间距离计算部,其基于所述第1上下车地点信息及所述第2上下车地点信息,计算上下车地点间距离,该上下车地点间距离是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在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与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在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之间的距离;以及
共乘匹配部,在所述上下车地点间距离为规定距离以下,且成为所述上下车地点间距离的计算对象的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在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及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在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均在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或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的所述私人区域内的情况下,该共乘匹配部去除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与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的组合而进行多个所述共乘希望者的匹配,由此决定所述车辆的共乘者,
即便所述上下车地点间距离为所述规定距离以下,当成为所述上下车地点间距离的计算对象的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在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及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在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均不在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或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的所述私人区域内时,所述共乘匹配部也不去除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与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的组合而进行多个所述共乘希望者的匹配,由此决定所述车辆的共乘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乘支援系统,其中,
所述共乘支援系统具备:
车辆位置识别部,其识别所述车辆的位置;以及
车辆位置信息提供部,其向由通过所述共乘匹配部匹配的所述车辆的共乘者使用的共乘者终端发送表示由所述车辆位置识别部识别的所述车辆的位置的车辆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乘支援系统,其中,
所述共乘支援系统具备车辆位置报知禁止部,该车辆位置报知禁止部在由所述车辆位置识别部识别的所述车辆的位置在多个所述共乘者中的任意共乘者的私人区域内时,禁止其他所述共乘者的所述共乘者终端中的基于所述车辆位置信息的所述车辆的位置的报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乘支援系统,其中,
作为所述共乘希望者的私人区域,设定有所述共乘希望者的自己家、工作地点、学校地点及就诊地点中的至少任意一个所处的区域。
5.一种共乘支援方法,其由共乘支援系统执行,该共乘支援系统支援希望车辆的共乘的多个共乘希望者的匹配,其中,
所述共乘支援方法包括:
利用者登记步骤,从多个所述共乘希望者取得出发地、目的地、出发日期时间及自己家位置的信息作为所述共乘的希望利用条件,将所述共乘希望者的所述自己家位置的周边范围设定为私人区域;
上下车地点信息取得步骤,针对作为多个所述共乘希望者中的任意共乘希望者的第1共乘希望者及第2共乘希望者,取得第1上下车地点信息和第2上下车地点信息,该第1上下车地点信息是从由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使用的第1希望者终端发送的、包括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在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和下车地点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信息在内的上下车地点信息,该第2上下车地点信息是从由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使用的第2希望者终端发送的、包括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在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和下车地点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信息在内的上下车地点信息;
上下车地点间距离计算步骤,基于所述第1上下车地点信息及所述第2上下车地点信息,计算上下车地点间距离,该上下车地点间距离是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在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与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在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之间的距离;以及
共乘匹配步骤,在所述上下车地点间距离为规定距离以下,且成为所述上下车地点间距离的计算对象的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在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及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在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均在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或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的所述私人区域内的情况下,去除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与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的组合而进行多个所述共乘希望者的匹配,由此决定所述车辆的共乘者,
在所述共乘匹配步骤中,即便所述上下车地点间距离为所述规定距离以下,当成为所述上下车地点间距离的计算对象的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在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及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在所述共乘中的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均不在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或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的所述私人区域内时,也不去除所述第1共乘希望者与所述第2共乘希望者的组合而进行多个所述共乘希望者的匹配,由此决定所述车辆的共乘者。
CN202011525312.6A 2019-12-25 2020-12-22 共乘支援系统及共乘支援方法 Active CN1130338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34869 2019-12-25
JP2019234869A JP7286529B2 (ja) 2019-12-25 2019-12-25 乗合支援システム、及び乗合支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33863A CN113033863A (zh) 2021-06-25
CN113033863B true CN113033863B (zh) 2024-06-07

Family

ID=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3836A (zh) * 2015-10-14 2016-01-13 深圳市十方联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拼车方法和设备
CN106096749A (zh) * 2015-04-29 2016-11-09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共乘范围轮廓
JP2019133354A (ja) * 2018-01-30 2019-08-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自動運転システム、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移動体
CN110214331A (zh) * 2016-12-22 2019-09-06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在寻找适当的同乘人时辅助用户的装置、计算机程序产品、信号序列、交通工具和方法
JP2019178960A (ja) * 2018-03-30 2019-10-17 株式会社ナビタイムジャパン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CN110608748A (zh) * 2018-06-14 2019-12-2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方法
JP2019219973A (ja) * 2018-06-21 2019-12-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6749A (zh) * 2015-04-29 2016-11-09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共乘范围轮廓
CN105243836A (zh) * 2015-10-14 2016-01-13 深圳市十方联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拼车方法和设备
CN110214331A (zh) * 2016-12-22 2019-09-06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在寻找适当的同乘人时辅助用户的装置、计算机程序产品、信号序列、交通工具和方法
JP2019133354A (ja) * 2018-01-30 2019-08-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自動運転システム、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移動体
JP2019178960A (ja) * 2018-03-30 2019-10-17 株式会社ナビタイムジャパン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CN110608748A (zh) * 2018-06-14 2019-12-2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方法
JP2019219973A (ja) * 2018-06-21 2019-12-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大数据背景下动态共乘的研究进展;沈弼龙;赵颖;黄艳;郑纬民;;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70119(第01期);第34-49页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80116B2 (en) Vehicle dispatch management system and vehicle dispatch management server
CN110785786B (zh) 车辆信息提供装置、车辆信息提供方法及存储介质
US10847035B2 (en) Demand responsive operation system
US11514545B2 (en) Rideshare management system, rideshare management method, and program
JP6731006B2 (ja) 車両呼び出しシステム
CN110062872B (zh) 路径搜索系统、路径搜索装置、路径搜索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US2012020359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safe taxi service
CN112313724B (zh) 商用车辆运用系统
US2017029153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objects within a vehicle
CN101551943A (zh) 经由短距离无线通信的交通工具减速控制
JP2020077431A (ja) 配車サービス提供装置、配車サービス提供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4192366A (ja) 配車システム
JP2019121040A (ja) 駐車制御装置、車両制御装置および駐車制御方法
JP7067441B2 (ja) 運行支援装置、車載装置、運行支援システム、運行支援方法及び運行支援プログラム
WO2012134623A1 (en) System for providing voice communication
CN112189224A (zh) 上下车位置决定方法、上下车位置决定装置以及上下车位置决定系统
JP2012160130A (ja) タクシー情報提供システム及びタクシー情報提供方法
KR20200008676A (ko) 지오펜스의 예외 목적지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3853638A (zh) 车辆调度服务上车地点决定方法以及车辆调度服务上车地点决定系统
CN110929901A (zh) 合乘移动体的使用辅助系统和合乘移动体的使用辅助方法
CN113033863B (zh) 共乘支援系统及共乘支援方法
US10694488B2 (en) Device location detection for enhanced device connection for vehicles
KR20130023812A (ko) 애플리케이션 기반 버스 운행정보 제공 방법
KR20130130930A (ko) 지피에스 분석 자동탑승 확인방법
CN113033863A (zh) 共乘支援系统及共乘支援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