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29459B -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29459B
CN113029459B CN202110453531.6A CN202110453531A CN113029459B CN 113029459 B CN113029459 B CN 113029459B CN 202110453531 A CN202110453531 A CN 202110453531A CN 113029459 B CN113029459 B CN 1130294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an
engine oil
pressure
pressing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5353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29459A (zh
Inventor
吴南波
解华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jiao Lanbo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anjiao Lanbo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jiao Lanbo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anjiao Lanbo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5353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294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29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294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294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294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04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 G01M3/0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by observing bubbles in a liquid pool
    • G01M3/1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by observing bubbles in a liquid pool for containers, e.g. radia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油底壳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一用于承载液体的承载箱以及一用于固定所述发动机油底壳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连接有气密性检测管道,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用于施压的施压夹具,所述施压夹具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密封腔,所述密封腔连通有施压介质输送管道,所述密封腔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各所述安装孔内一一对应的连接有施压柱,各所述施压柱用于抵接所述发动机油底壳的外表面以实现施压夹持。本发明对发动机油底壳的固定,不受其顶部平整度以及高低度的影响,都可将发动机油底壳牢牢固定,保证各种发动机油底壳敞开口有效密封,不会漏气,提高气密性检查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油底壳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变速箱,别称变速器,是用来改变来自发动机的转速和转矩,并能固定或分档改变输出轴和输入轴传动比的汽车配件,为了保证变速箱的使用安全性,需要使用气密性检查装置对变速箱进行气密性检测。
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1446511B,授权公告日为2010.06.23,名称为“发动机油底壳气密性检查试验机”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气密性检测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有一个由立柱联接着顶架和底座的机架,在所述机架的顶架下设有用于安放发动机油底壳的托架,在所述托架的上方设有通过导向杆活动地装在所述顶架上的施压夹具,在所述施压夹具与所述顶架之间装有加压气缸;在正对托架的下方设有水箱,所述水箱与所述底座之间装有举升气缸”,通过施压夹具和发动机油底壳托架将发动机油底壳固定,之后将发动机油底壳移动至水箱中观察气密性是否合格。
上述发明专利的施压夹具为平板设置,当其对壳体进行固定时,对顶部为水平面的壳体有较好的固定效果,可保证壳体的敞开口与托架之间密封,不会漏气,但是当对外表面为倾斜面或者外表面有稀疏凹凸棱的壳体进行固定时,传统的施压夹具与壳体的接触面大大降低,导致壳体外表面受力不均,使敞开口与托架之间的密封效果较差,容易导致漏气,降低气密性检查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的气密性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油底壳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一用于承载液体的承载箱以及一用于固定所述发动机油底壳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连接有气密性检测管道,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用于施压的施压夹具,所述施压夹具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密封腔,所述密封腔连通有施压介质输送管道,所述密封腔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各所述安装孔内一一对应的连接有施压柱,各所述施压柱用于抵接所述发动机油底壳的外表面以实现施压夹持。
上述的发动机油底壳的气密性检测装置,所述密封腔内通过弹性密封膜分隔成连通施压介质输送管道的第一空间以及用于设置施压柱的第二空间,各所述施压柱的端部均抵接弹性密封膜。
上述的发动机油底壳的气密性检测装置,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支撑板以及承载板,所述承载板通过滑动机构滑动连接于支撑板上,所述承载板用于承载发动机油底壳。
上述的发动机油底壳的气密性检测装置,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支撑板上的滑轨以及固定安装在承载板上的导向轨,所述导向轨的侧壁和滑轨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导向轨的内壁面和滑轨的顶面之间形成有避让间隙;
还包括滚轮机构,所述滚轮机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滚动连接于承载板下表面的滚轮,所述支架通过弹性伸缩件连接于支撑板上,当所述施压夹具对发动机油底壳进行施压夹持时,所述滚轮机构下移且滑轨的顶面和导向轨的内壁面相接触承载施压夹具的下压力。
上述的发动机油底壳的气密性检测装置,所述承载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软垫。
上述的发动机油底壳的气密性检测装置,所述支撑板具有一延伸到承载箱外侧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上安装有与支撑板上的滑轨和滚轮机构的位置一一对应的另一滑轨和另一滚轮机构。
上述的发动机油底壳的气密性检测装置,所述延伸部与支撑板之间为断开设置;
所述支撑板上的滑轨和延伸部上一一对应的另一滑轨的对立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动槽和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内活动设置有卡位条,所述卡位条和第一活动槽之间固定连接有可让卡位条复位的复位弹簧,所述卡位条靠第一活动槽外侧一端的底面为可让卡位条自由移出第二活动槽的倾斜面,所述第二活动槽内固定安装有可吸附卡位条的永磁铁,所述永磁铁的外侧面和第二活动槽的开口之间形成有可供卡位条插入的限位空间,且所述限位空间内固定安装有可检测卡位条插入的信号传感器,所述信号传感器靠近永磁铁一侧。
上述的发动机油底壳的气密性检测装置,所述承载箱的材质为透明材质。
上述的发动机油底壳的气密性检测装置,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可使施压夹具上下移动的第一动力机构;
还包括可使承载箱上下移动的第二动力机构。
上述的发动机油底壳的气密性检测装置,所述施压柱分为上部和下部,所述上部的横截面面积大于下部的横截面面积,所述上部的底部搭接于所述密封腔的腔壁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油底壳的气密性检测装置,通过在本体的底部活动贯穿设置多个施压柱,当对发动机油底壳进行固定时,本体向下移动,各施压柱分别与发动机油底壳顶部的不同位置接触,根据发动机油底壳顶部高低度的不同,各施压柱的长度随之改变,使其顶部的不同位置均可被施压柱施压作用力,直至将发动机油底壳压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对发动机油底壳的固定,不受其顶部平整度以及高低度的影响,都可将发动机油底壳牢牢固定,保证发动机油底壳敞开口有效密封,不会漏气,提高气密性检查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油底壳的气密性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油底壳的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部分固定机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和延伸部顶部两滑轨之间的第一位置状态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和延伸部顶部两滑轨之间的第二位置状态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和延伸部顶部两滑轨之间的第三位置状态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承载箱;2、固定机构;3、本体;4、弹性密封膜;5、施压柱;6、滚轮机构;7、弹性伸缩件;8、滑轨;9、导向轨;10、承载板;11、软垫;12、支撑板;13、延伸部;14、永磁铁;15、弹簧;16、卡位条;17、信号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如图1-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油底壳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一用于承载液体的承载箱1以及一用于固定发动机油底壳的固定机构2,固定机构2连接有气密性检测管道,固定机构2包括用于施压的施压夹具,施压夹具包括本体3,本体3上设置有密封腔,密封腔连通有施压介质输送管道,密封腔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各安装孔内一一对应的连接有施压柱5,各施压柱5用于抵接发动机油底壳的外表面以实现施压夹持。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气密性检测装置用于对发动机油底壳进行气密性检测,发动机油底壳为具有一敞开口的半个壳体结构,一般而言,其通过敞开口与另一壳体对接以形成发动机的外壳。本实施例中,固定机构2用于整体将发动机油底壳进行固定,并将其敞开口压紧密封(发动机油底壳上的其他通孔进行封堵密封,此为现有技术,不赘述),防止漏气,气密性检测管道与外部输气设备连接并伸入到发动机油底壳内部,用于给发动机油底壳的内部充气,其中,固定机构2分为上部的施压夹具部分,和下部的支撑部分,两部分为上下垂直布置,上部的施压夹具与第一动力机构固定连接,使得施压夹具可上下移动,下部的支撑部分用于放置发动机油底壳,可将发动机油底壳的敞开口扣在支撑部分上,承载箱1的内部存放有检测液体,如水,承载箱1与固定机构2可相对移动,在固定机构2将发动机油底壳固定后浸没到检测液体内进行气密性检测,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可将承载箱1中与第二动力机构固定连接,使承载箱1上下移动,或者将固定机构2与第二动力机构固定连接,使固定机构2上下移动,只要可以将发动机油底壳移入和移出承载箱1均可。其工作原理为:当进行气密性检测时,可先将发动机油底壳放置在固定机构2上的支撑部分,并使其敞开口覆盖住气密性检测管道,之后第一动力机构使施压夹具向下移动,使施压夹具的底部抵接发动机油底壳上表面,直至将发动机油底壳压紧固定,并使发动机油底壳的敞开口密封,然后第二动力机构将密封好的发动机油底壳移入承载箱1中的检测液体内,直至浸没发动机油底壳,当发动机油底壳被淹没后,通过外部输气设备给发动机油底壳内部充气,通过观察承载箱1中的检测液体是否有气泡产生,来判断气密性是否合格,有气泡产生则气密性不合格,反之合格。发动机油底壳的气密性检测具有国家标准,不赘述其具体细节。本发明通过提供一施压夹具,使得发动机油底壳可被压紧固定并使其敞开口密封,从而在通入气体时,可防止漏气,准确检测气密性的准确性,在现有技术中,施压夹具为一平面板或者多条横板、横杆组成,其底面均为一平整面,对发动机油底壳进行下压时,只能压住壳体外表面最凸起的部分,对于外表面倾斜或者有稀疏凹凸棱的壳体,在压紧时,其外表面容易受力不均,使敞开口的密封效果较差,本实施例的施压夹具,其创新点在于,施压夹具包括本体3,本体3上设置有密封腔,密封腔连通有施压介质输送管道,施压介质可以是各类液压油,也可以是气体,密封腔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各安装孔内一一对应的连接有施压柱5,如此向密封腔内通入施压介质,即可对各施压柱5进行施压,且无论施压柱5在密封腔内的高度如何,受到的压力均一致或基本一致,固定机构2对发动机油底壳进行固定时,其敞开口被支撑部分密封,相对于敞开口的另一端被各施压柱5挤压以实现对发动机油底壳的施压夹持。
本实施例中,可对除发动机油底壳以外的多种类型的壳体进行气密性检测,当对被检测的发动机油底壳进行固定时,本体3在第一动力机构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直至发动机油底壳正上方对应的各个施压柱5均与其顶面相接触,此时各施压柱5的底部高度会因发动机油底壳顶面各处高低度的不同而不同,使发动机油底壳顶面的不同位置均可被施压柱5施压作用力,完成初固定,之后向密封腔中通入施压介质,随着施压介质向密封腔内不断输入,使密封腔内的气压逐渐增强,该压力使各施压柱5向下施压,将发动机油底壳压紧,确保发动机油底壳敞开口不会漏气,完成最终固定,本实施例中的各个施压柱5的设置,适用于发动机油底壳、变速箱壳、电机壳等多种外表面倾斜或者有稀疏凹凸棱的壳体,不受壳体外表面不同高低度的影响,都可将壳体受力均匀并牢牢固定,保证壳体敞开口有效密封,不会漏气,提高气密性检查的准确性,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通入本体3密封腔内的施压介质优选为气体,和通入气密性检测管道的气体一致,均由外部同一个输气设备提供,使其进气管分别与施压介质输送管道和气密性检测管道相连接,不会额外增加设备来通入施压介质,该输气设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可输气加压的气缸即可。
本实施例中,为提高发动机油底壳的受力均匀性,各施压柱5可呈矩阵式或者圆周式的等间距均匀排列,且施压柱5应全面覆盖发动机油底壳的顶面,使得各施压柱5在下压夹持发动机油底壳时,能够将下压力均匀且全面地施压到发动机油底壳上的各个位置,同时密封腔内各处气压值相同,使得各施压柱5的受力大小相同,因而不会出现发动机油底壳受力不均的情况,而均匀全面的受力可确保发动机油底壳的敞开口处不会漏气。
进一步的,本体3的密封腔内通过弹性密封膜4将其分隔成连通施压介质输送管道的第一空间以及用于设置施压柱的第二空间,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之间处于密闭状态,弹性密封膜4可为具有良好弹性且不易漏气的材质制成,如橡胶等,当通入施压介质时,弹性密封膜4可使施压介质只存留在第一空腔中,不会进入第二空腔隔绝,从而可有效防止密封腔内的施压介质从施压柱5与本体3的贯穿处泄漏,提高密封效果;同时,在为通入施压介质以及通入施压介质的整个过程中,各施压柱5的端部均抵接弹性密封膜,使各施压柱5的受力不会因为弹性密封膜的安装而受到影响。
再进一步的,固定机构2下部的支撑部分包括支撑板12以及承载板10,承载板10用于承载发动机油底壳,承载板10通过滑动机构滑动连接于支撑板12上,使得承载板10可在支撑板12上前后滑动,承载板10上可安装拉手,当需要放置和取下发动机油底壳时,可通过拉手将承载板10向前滑动,使承载板10更加靠近操作人员位置,从而可方便将发动机油底壳放置在承载板10上,或者从承载板10上取下。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支撑板12具有一延伸到承载箱1外侧的延伸部13,且延伸部13的宽度和承载板10的宽度相同或相近似,延伸部13顶部的结构布置和支撑板12顶部的结构布置相同,分别安装有与支撑板12上的滑轨8和滚轮机构6的位置一一对应的另一滑轨和另一滚轮机构,延伸部13的顶部高度可与支撑板12的顶部高度相同,延伸部13顶部与支撑板12顶部之间的位置高度通过上述的第二动力机构控制,其中,该气密性检测装置上可安装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二动力机构连接,用于控制两者的运行状态,第一动力机构优选为下压气缸,与本体3的顶部固定连接,使本体3上下移动,实现对发动机油底壳的夹持固定,第二动力机构优选为抬升气缸,与承载箱1的底部固定连接,使承载箱1上下移动,且可实现发动机油底壳浸没在承载箱1内的液体中。
上述通过设置延伸部13,并调整好高度后,可使承载板10在向前拉动时,将承载板10移动到延伸部13上,使承载板10拥有更大的移动空间,满足承载板10更加靠近操作人员位置的同时,可与施压夹具完全错开,使承载板10的顶部没有施压夹具的阻碍,当放置和取下发动机油底壳时,可将发动机油底壳的抬起高度任意提高,使操作更加便利。
另外,延伸部13与支撑板12之间为断开设置,断开的宽度即为承载箱1内壁到支撑板12外表面之间的距离,该距离不大于2cm,确保承载板10可以顺利地在延伸部13和支撑板12之间移动,且使其不会影响承载箱1与固定机构2之间的相对移动。
本实施例中,滑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支撑板12上的滑轨8以及固定安装在承载板10上的导向轨9,导向轨9的侧壁和滑轨8的侧壁滑动连接,其中,导向轨9和滑轨8的截面呈T形,并滑动卡接,该设计方式可对承载板10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其在移动时不会左右晃动,提高稳定性。
但是该方式承载板10移动时的摩擦力偏大,为减少摩擦力,再进一步的,导向轨9的内壁面和滑轨8的顶面之间形成有避让间隙,使导向轨9的内壁面和滑轨8的顶面不接触,同时该装置包括滚轮机构6,滚轮机构6的数量有多个,分别均匀分别在滑轨8之间,滚轮机构6包括支架,支架上设置有滚动连接于承载板10下表面的滚轮,该避让间隙则由滚轮机构6的支撑作用提供,从而利用滚轮与承载板10之间的滚动连接,可在移动承载板时更加平滑顺利,有效解决了如何减少摩擦力的问题。
在本发明中,滚轮机构6在起到减少摩擦力作用的同时,也在承受来自施压夹具的下压力,当下压力增大时,滚轮机构6上的滚轮所承受的压力很大,长时间的使用容易操作滚轮轴的变形,甚至断裂,从而造成滚轮机构6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为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给出了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再进一步的,为解决上述滚轮机构6使用寿命的问题,如图4所示,支架通过弹性伸缩件7连接于支撑板12上,支撑板12上设置有与多个滚轮机构6一一对应的凹槽,弹性伸缩件7以及支架的下半部位于凹槽内不会脱离,且支架的外表面和凹槽的内壁活动接触,使支架稳定地位于凹槽内。
本实施例中,当将发动机油底壳放置在承载板10上没有对其施压夹持时,在弹性伸缩件7的弹力支撑下,导向轨9的内壁面和滑轨8的顶面之间的避让间隙一直存在,且滚轮机构6上的滚轮与承载板10的下表面接触,可使承载板10顺利移动;当施压夹具对发动机油底壳进行施压夹持时,弹性伸缩件7被压缩,滚轮机构6下移且滑轨8的顶面和导向轨9的内壁面相接触,避让间隙消失,此时滑轨8承载施压夹具的下压力,从而可将施压夹具的下压力从滚轮机构上转移至滑轨上,可有效增加滚轮机构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支架位于凹槽内的部分为T形,凹槽的形状与其相适配,可对支架进行限位,使其不会从凹槽中脱离。优选的,凹槽的底部可设置排水孔,排水孔贯穿支撑板12,因为凹槽中会在检测时进入液体,而排水孔可将该进入的液体顺利排出,重新流到承载箱1中。
本实施例中,弹性伸缩件7为弹簧或者弹性钢片,满足上述各状态弹力的需求即可。
因为本实施例中,优选为抬升气缸将承载箱1进行上下移动,从而使发动机油底壳浸没在承载箱1的检测液体中,此过程支撑板12为固定形式,延伸部13为可上下移动,在延伸部13移动时,会存在延伸部13和支撑板12的顶部高度难以对准的情况,容易导致两者高度差过大,使承载板10在延伸部13和支撑板12之间移动时卡死;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如图5-8所示),进一步的,支撑板12上的滑轨8和延伸部13上一一对应的另一滑轨的对立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动槽和第二活动槽,第一活动槽内活动设置有卡位条16,卡位条16和第一活动槽之间固定连接有可让卡位条16复位的复位弹簧15,卡位条16靠第一活动槽外侧一端的底面为可让卡位条16自由移出第二活动槽的倾斜面,第二活动槽内固定安装有可吸附卡位条16的永磁铁14,永磁铁14的外侧面和第二活动槽的开口之间形成有可供卡位条16插入的限位空间,且限位空间内固定安装有可检测卡位条16插入的信号传感器17,信号传感器17靠近永磁铁14一侧,信号传感器17可将检测信号传输给可控制第二动力机构(采用优选的抬升气缸)的控制器。在上述结构中,延伸部13和支撑板12上下完全错开时(如图6所示),此时卡位条16和永磁铁14之间没有吸附,卡位条16在弹簧15的弹力作用下完全位于第一活动槽中,当需要拉动承载板10时,可启动抬升气缸将承载箱1和延伸部13从上向下移动,位于第二活动槽中的永磁铁14向下一起移动,永磁铁14的底面下移到卡位条16顶面位置时,开始逐渐产生吸附力,但此时在弹簧15的弹力作用下,该吸附力不足以使卡位条16向外侧移动,当永磁铁14的底面到达卡位条16倾斜面位置时(如图7所示),此时永磁铁14和卡位条16之间的吸附力大于弹簧15的弹力,卡位条16被永磁铁14吸附,卡位条16在吸附力的作用下向外侧移动并进入到第二活动槽中的限位空间内,延伸部继续下移时(如图8所示),此时在吸附力的作用下,卡位条16继续进入到第二活动槽中的限位空间内,且卡位条16从信号传感器17的顶部经过,由于卡位条16倾斜面的存在,使得卡位条16不会碰触到信号传感器17,此时信号传感器17检测到卡位条16的进入,并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自动控制抬升气缸停止运行,此时将延伸部13与支撑板12的顶部高度差被控制在设定数值范围,且该设定数值范围小于导向轨9的内壁面和滑轨8的顶面之间的避让间隙,使承载板10可以在延伸部13与支撑板12上自由滑动,从而可有效解决承载板10出现卡死的现象,而且在此状态下,卡位条16的倾斜面不会完全进入到第二活动槽内,当第二动力机构使承载箱1和延伸部13向上移动时,在倾斜面的设置下,卡位块16将自动从第二活动槽内移出,并在弹簧15的作用下,使卡位块16复位,不会影响承载箱1中的检测液体浸没发动机油底壳。
再进一步的,承载板10的顶部安装有软垫11,优选为螺钉固定的方式连接,或者卡接的方式连接,方便后期对软垫11的更换,软垫11由弹性较好的可恢复性橡胶制成,在施压夹具将发动机油底壳进行施压夹持时,发动机油底壳的敞开口将压迫软垫11发生形变,向下凹陷,从而可使发动机油底壳的敞开口与软垫11之间牢牢密封,确保不会漏气,而施压夹具向上移动释放下压力之后,软垫11又可自行恢复原状,可进行一次再次使用。
再进一步的,承载箱1的材质为透明材质,优选为透明塑料,价格便宜且安全实用,当进行观察气泡时,可直接从外部进行观察,更加方便,而为了增加承载箱1与第二动力机构之间的牢固性,以及承载箱1不被第二动力机构破坏,可在承载箱1与第二动力机构之间固定安装一平板,该平板优选为硬木板或耐形变金属板。
本实施例再进一步的,施压柱5分为上部和下部,上部的横截面面积大于下部的横截面面积,上部的底部搭接于密封腔的腔壁上,使得施压柱5不会从安装孔中脱离。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发动机油底壳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一用于承载液体的承载箱(1)以及一用于固定所述发动机油底壳的固定机构(2),所述固定机构(2)连接有气密性检测管道,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用于施压的施压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压夹具包括本体(3),所述本体(3)上设置有密封腔,所述密封腔连通有施压介质输送管道,所述密封腔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各所述安装孔内一一对应的连接有施压柱(5),各所述施压柱(5)用于抵接所述发动机油底壳的外表面以实现施压夹持;
所述固定机构(2)还包括支撑板(12)以及承载板(10),所述承载板(10)通过滑动机构滑动连接于支撑板(12)上,所述承载板(10)用于承载发动机油底壳;
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支撑板(12)上的滑轨(8)以及固定安装在承载板(10)上的导向轨(9),所述导向轨(9)的侧壁和滑轨(8)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导向轨(9)的内壁面和滑轨(8)的顶面之间形成有避让间隙;
还包括滚轮机构(6),所述滚轮机构(6)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滚动连接于承载板(10)下表面的滚轮,所述支架通过弹性伸缩件(7)连接于支撑板(12)上,当所述施压夹具对发动机油底壳进行施压夹持时,所述滚轮机构(6)下移且滑轨(8)的顶面和导向轨(9)的内壁面相接触承载施压夹具的下压力;
所述支撑板(12)具有一延伸到承载箱(1)外侧的延伸部(13),所述延伸部(13)上安装有与支撑板(12)上的滑轨(8)和滚轮机构(6)的位置一一对应的另一滑轨和另一滚轮机构;
所述延伸部(13)与支撑板(12)之间为断开设置;
所述支撑板(12)上的滑轨(8)和延伸部(13)上一一对应的另一滑轨的对立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动槽和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内活动设置有卡位条(16),所述卡位条(16)和第一活动槽之间固定连接有可让卡位条(16)复位的复位弹簧(15),所述卡位条(16)靠第一活动槽外侧一端的底面为可让卡位条(16)自由移出第二活动槽的倾斜面,所述第二活动槽内固定安装有可吸附卡位条(16)的永磁铁(14),所述永磁铁(14)的外侧面和第二活动槽的开口之间形成有可供卡位条(16)插入的限位空间,且所述限位空间内固定安装有可检测卡位条(16)插入的信号传感器(17),所述信号传感器(17)靠近永磁铁(14)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油底壳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腔内通过弹性密封膜(4)分隔成连通施压介质输送管道的第一空间以及用于设置施压柱(5)的第二空间,各所述施压柱(5)的端部均抵接弹性密封膜(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油底壳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1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软垫(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油底壳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箱(1)的材质为透明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油底壳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可使施压夹具上下移动的第一动力机构;
还包括可使承载箱(1)上下移动的第二动力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油底壳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压柱(5)分为上部和下部,所述上部的横截面面积大于下部的横截面面积,所述上部的底部搭接于所述密封腔的腔壁上。
CN202110453531.6A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Active CN1130294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3531.6A CN113029459B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3531.6A CN113029459B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29459A CN113029459A (zh) 2021-06-25
CN113029459B true CN113029459B (zh) 2022-03-04

Family

ID=76454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53531.6A Active CN113029459B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294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16630B (zh) * 2022-02-18 2022-04-29 常州江苏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 一种滤波器腔体用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15508013B (zh) * 2022-11-16 2023-04-07 西安成立航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航空发动机机匣气密性检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04612B2 (ja) * 1996-03-22 2000-10-30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リークテスタ及びリークテスト方法
CN202177493U (zh) * 2011-07-19 2012-03-28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油底壳壳体密封性检测装置
CN205236820U (zh) * 2015-11-27 2016-05-18 济南悦创液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模具移动装置
CN205373973U (zh) * 2016-02-23 2016-07-06 无锡市贝尔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油底壳气密性试漏装置
CN206348108U (zh) * 2016-12-26 2017-07-21 东风模具冲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托盘移动式油底壳气密性检测设备
CN209745468U (zh) * 2019-02-21 2019-12-06 钛深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薄膜触觉传感芯片测试的装置
CN209894432U (zh) * 2019-07-23 2020-01-03 昆山成源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通讯模块壳体气密性测试治具
CN210243103U (zh) * 2019-09-18 2020-04-03 江阴市同方机械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油底壳气密性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29459A (zh) 2021-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29459B (zh)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01852681U (zh) 气泡测漏装置
CN109253844B (zh) 一种在线式车轮气密检测装置
CN213120995U (zh) 一种检测在线压力管道泄漏的装置
CN205785720U (zh) 一种波纹管密封圈的密封性能试验装置
CN113049199B (zh) 一种真空罐气密性检测设备
CN219084318U (zh) 一种球类生产漏气位置检测设备
CN114273893B (zh) 一种减震器缸筒底阀组件装配工装
CN216747653U (zh) 一种钻井液防漏堵漏效果实验装置
CN214583873U (zh) 一种电子管测漏装置
CN214040517U (zh) 管体密封结构漏水检测装置
CN115219115A (zh) 稳定的气测装置及气测方法
CN219736710U (zh) 一种用于管道气密性检测的装置
CN219830232U (zh) 一种阀门密封性检测设备
CN111504558A (zh) 一种机械密封气密性气动检测装置
CN215004105U (zh) 一种用于检测滤头密封的工装
CN220419055U (zh) 气体冲击检测装置
CN220230842U (zh) 一种排水管道漏水检测试验装置
CN219142131U (zh) 一种压力表密封性便捷检漏器
CN216594026U (zh) 一种测漏装置
CN220288905U (zh) 一种用于管道的密封检测装置
CN219977659U (zh) 一种密封阀检测装置
CN212030835U (zh) 一种机械密封气密性气动检测装置
CN220289268U (zh) 一种消防水带耐压爆破试验机
CN218411597U (zh) 一种水利工程建筑物渗流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