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228A - 提升/支承桥的方法以及用该方法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提升/支承桥的方法以及用该方法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228A
CN1130228A CN 95102277 CN95102277A CN1130228A CN 1130228 A CN1130228 A CN 1130228A CN 95102277 CN95102277 CN 95102277 CN 95102277 A CN95102277 A CN 95102277A CN 1130228 A CN1130228 A CN 11302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dge shape
bridge
actuator
pressure receiver
receiver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510227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769C (zh
Inventor
野中晴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TSUO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O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O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O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B9510227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769C/zh
Publication of CN1130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2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76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6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一种提升/支承在下构件上的桥或类似物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是用驱动楔形驱动件的驱动装置,借助于在其下面上具有斜坡的上楔形压力接受件和在其上面上具有斜坡的楔形驱动件的相对滑动,相对于下构件提升上楔形压力接受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桥已被提升之后,上楔形压力接受件和楔形驱动件被限制其相对运动。楔形驱动件和上楔形压力接受件之一个上具有凸起,而另一个具有导引部,在导引部的间隔中可装入止挡件。

Description

提升/支承桥的方法以及用该方法的装置
本发明涉及提升/支承桥的方法,该方法用来设置和更换被夹在诸如桥的上构件和下构件之间的支承装置,并且涉及该方法用的支承装置本身。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甚至在窄小作业区中不大可能更换现存支承装置而设置新的支承装置时用来提升/支承桥的方法。
如图15所示,在上构件A(以下称为“桥”)和下构件B之间,夹在适当位置处的多个支承件C是用来传递桥A的诸如静载荷或动载荷的竖直载荷可靠地到下构件B,或者吸收桥A的伸张或收缩的水平运动,该水平运动是由于温度改变和/或由于地震形成的水平运动,所述上构件是由支承装置支撑的诸如完成的桥或高速公路。已经设置的支承件C(以下称“现存支承件”)在多年长时间之后,由于载荷或地震振动常常会老化,由于弯曲应力或由于雨水或风砂的侵融的损害它们的载荷吸收功能退化或者伤失了。如果现存支承件C老化了还留着,它们不能吸收桥A上的各个载荷。因此,桥A自身常常裂缝或毁坏和倒塌而产生严重事故。这种危险使得必需要以新的支承件来更换老化的现存支承件C。
在现有技术中,现存支承件C用下述方法更换,如图16所示。在现存支承件C附近,堆架金属板或钢台座以使之实质上到达现存支承件C的水平上而准备作暂时支撑D。在接近支承件C处,设置液动千斤顶E,该千斤顶E能支撑着桥而提升上述桥A,顶起桥A直到离开现存支承件C,(顶起若干毫米到1厘米),支撑桥以下称为提升桥。然后,桥A借助于由若干金属板制成的暂时支承件F临时地支撑着,现存支承件C被移去并更换一个新的支承件。这之后,桥A被再顶起到高于暂时支承件的水平高度以便移去暂时支撑件F,然后下降千斤顶。除了上述更换支撑件C的方法之外,已知的方法诸如是架子法或临时层台法,该方法是根据支承件C设置的状态而采用的。
然而,这些方法不能平稳地提升桥A,并且仍然是对要求的作业是不利的,因为为提升操作而设置暂时支撑D就延长作业期并提高了维修费用。此外,工人承受着沉重的负担和严重危险,他们被卷入事故之中。于是我们发明了安全而容易地提升桥A的方法,以及采用这种方法的装置,它们已被申请专利和被实践。例如,在公开号54002/1992的日本专利或专利号为4,944的美国专利中公开的。如图17(I)到(III)中所示,在现存支承件C附近,有协同作用的推/拉装置200,楔形驱动件201具有上和下斜坡面,并被夹在两个楔形压力接受件202和203之间,借助于液动千斤顶在纵长方向上驱动楔形驱动件201时,如图17中(II)所示,楔形驱动件201在下楔形压力接受件203的斜坡上滑动向上,而上楔形压力接受件202在楔形驱动件201的斜坡上滑动向上以便提升桥A。为了保持这种状态,适当数目的马蹄形板止挡件207跨越千斤顶装置204的滑动杆206而被装在间隔中,该间隔是形成在液动千斤顶装置204的反作用接受板205和楔形驱动件201之间的,以便使止挡件占有该间隔,所以就暂时地限制了楔形驱动件201的运动。与此同时,现存支承件C被修理或以没示出的支承件C’来更换。在这些作业之后,如图17中(III)所示,在纵长方向拉楔形驱动件201,以便下放桥A,于是就结束修理或更换作业。顺便提一下,在这些修理或更换支承件C的作业的过程中,由于来自交通车辆的变动载荷的结果,桥A被位移或振动,但这些载荷被滑动板208以及没有示出口冲击吸收板吸收了,该滑动板是夹在上楔形压力接受件202和桥A的下面这间的。根据这些方法和装置,在现有技术中已经是危险或不可能的现存支承件C的维修或更换能在短时间内容易而安全地执行,这在土木工程和施工现场中是要被评价的。
我们的提升方法和装置看来已经解决了现存支承件的维修和更换作业中的所有问题,虽然这方法和装置在安全稳定地提升桥时是有效的,可是液动千斤顶在止挡件207已被装入之后作为附件而留着是不必需。所以这方法和装置是严重的浪费。
另一方面,在实际作业区,为现存支承件用的地方是各不相同的,并且是预料之外的。例如,某些现存支承件C可能没有用于其自身维修或更换的作业空间。这看来是由于这样的事实产生的,即在早期的桥A结构中没有考虑必须在现存支承件C附近设置为了移去而用的足够的作业空间,因为桥A设置在支承件C上。如图18所示,现存支承件C座落在托放桥(follow-slam bridge)上或类似构件上,是在其附近也就是在下构件上方具有很小的作业间隙的,所以支承件不能被移去。此外,由于现存支承件的诸如老化或扭弯的损伤,桥A可能向着下构件B从其初始参考位置下沉,从而使下构件B和桥A之间的间隙变窄。在最坏的情况下,不仅不留有作业间隙,而且不留有使现存支承件C脱离接触的这种小间隙。特别是水泥桥,这个问题更为严重,因为桥A下面与下构件的上面之间的间隙设计得很窄。
特别是,上述我们的提升方法和装置是优越于已知的方法的,其中,借助于嵌入的提升装置,桥A能被安全平稳地提升,该装置具有进入桥A和下构件B之间的间隙中的小的厚度。然而,这里有留有的并且是与已知方法共有的问题,其中,维修或更换现存支承件C时桥A被提升和被支撑着。特别是,为了维修或更换现存支承件C,至少需要作业空间S,如图19中虚线所指示的。于是,前述情况实际上不能执行现存支承件C的维修或更换是因为没有为了移去现存支承件C的作业空间S。当然,不仅需要更换现存支承件C,而且需要返回下沉的桥A的水平面到始初位置。如果现存支承件C留着,因为它是这样,桥A自身可能很快倒塌,因为现存支承件C破损,这就招致严重的灾难。这就是要借助于用暂时支撑D的传统方法更换现存支承件,如图16所示,或者用大型吊车提起桥A,或者用大型机械更新桥A和下构件B。
因此,我们已做了精心研制探查并想出了一种甚至在没有留有用来更换支承件的作业空间而设置新的支承件的可能性,而废除传统方法的原理,该传统方法是借助于提升桥A用新的支承件来更换现存支承件或者修理或移去现存支承件C。因此,我们用改变的原理已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所有问题,该原理中,支承件自身具有提升桥的功能而又在提升和支撑桥时引入长时间的反作用和支持。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桥的提升/支承方法两者,该方法可在即使在窄的作业场所,不能更换现存支承装置的情况下用来更换新的支承装置,以及提出用此方法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特殊问题,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提升/支承在下构件上的桥或类似物的方法,该方法是借助于使用用来驱动楔形驱动件的驱动装置,在它们的斜坡上相互相对地滑动在其下面上具有斜坡的上楔形压力接受件和在其上面上具有斜坡的楔形驱动件,以使之相对下构件提升上楔形压力接受件的上面,其中,在桥已被提升之后,上楔形压力接受件和楔形驱动件的相对运动是被限制的,用这方法,在上楔形压力接受件和楔形驱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被限制之后,驱动装置可被移去的。
用于有效地限制运动的装置包含:形成在上楔形压力接受件和楔形驱动件的一个上的凸起,该凸起是向着另一件凸出的;导引部形成在另一件上并且其尺寸是可使凸起在其中滑动的;一个或多个止挡件装在每个间隔中,该间隔是在凸起滑动后留在导引部中的。止挡件可从上楔形压力接受件侧壁或楔形驱动件侧壁装入导引部中以限制两件的相对运动。
此外,驱动装置包含:液动中心孔千斤顶;以及延伸穿过千斤顶的滑动杆,并且滑动杆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到楔形驱动件上,而其另一端与千斤顶的驱动部分结合。
再有是,在实践中,板形底板夹在上楔形压力接受件和桥的下面之间,这样上底板和板形底板在它们的接触面上可滑动,因此,由于桥的振动和桥的膨胀或收缩的位移可被在下构件上方充分地被吸收。
为了实施上述提升/支承方法,提出了一种用于支承桥或类似物的装置,该装置包含:在其下面上形成有斜坡的上楔形压力接受件;在其上面上形成有斜坡的楔形驱动件,斜坡具有相等的倾斜角,以使之能使楔形驱动件的斜坡在上楔形压力接受件的斜坡上滑动,并适合于在纵向被推和拉;啮接部包含形成在上楔形压力接受件和楔形驱动件一个上的导引部,导引部用在纵向上凹缺侧壁的一些部分来形成的,至少包含侧壁和斜坡之间的边缘,而滑动凸起形成在另一件上,其尺寸可使导引部只在纵向上运动;止挡件适合于装在间隔中,该间隔是滑动凸起在纵向运动之后留在导引部内的。
在本发明的支承装置中,用硬橡皮制成的板形底板放置在上楔形压力接受件上,此外,支承装置还可包含:硬橡皮制成的板形底板具有装在上楔形压力接受件上面上的凹陷内的下部;以及上底板,该上底板装接到桥的下面上,并可滑动地与桥的下面装接。在实践中,至少在其上面上板形底板形成有滑动层,该滑动层具有小的滑动磨擦阻抗。
事实上,基板在其上面上形成有用于楔形驱动件的滑动面以及用于只在纵向运动楔形驱动件的位置限制件两者,基板位于楔形驱动件下方并被固定在用于桥的下构件上。
为了提供一种不昂贵的支承装置,这一点是重要的,即,提出的用于运动楔形驱动件的装置包含液动中心孔千斤顶以及穿过千斤顶延伸的滑动杆,滑动杆在其引导端可拆卸地连接到楔形驱动件上,而其另一端与千斤顶的驱动部分结合,所以,在桥已被提升之后,千斤顶能被移去。
根据本发明的桥提升/支承方法和装置中,楔形驱动件和上楔形压力接受件是放置在下构件的上面上,靠近现存支承件处,而斜坡相互抵靠,所以,上楔形压力接受件的上面被提升而提升桥。在提升之后,上楔形压力接受件和楔形驱动件被限制相互相对运动。在此,运动限制装置例如可用包含凸起,导引部和止挡件的啮接装置,在上楔形压力接受件和楔形驱动件之一个中形成导引部,装入的凸起则设置在另一件上,当上楔形压力接受件放置在楔形驱动件上方时,凸起位于导引部内的长向端。在桥已被提升之后,上楔形压力接受件和楔形驱动件的相对运动借助于止挡件而被限制,所以,提升和支承状态能被稳定地维持长时间,以允许被当作支承装置使用。当然,在支承装置和现存支承装置一起使用时,桥的反作用被引到本发明的支承装置而缓解现存支承装置上的荷载,该现存支承装置是功能变差了的。为了更换现存支承装置,根据本发明,桥能被提升和支承一个短时间,用新的支承装置更换现存支承装置之后下降,所以,桥就被用新的支承装置支承着。
在上述下构件的上面由水泥面构成的情况下,该水泥面具有高的磨擦阻抗,以使得楔形驱动件的滑动受阻。这里就可插入一个基板,该基板在其上面上具有滑动面以允许楔形驱动件只在纵向滑动,并且基板固定在下构件上以使得楔形驱动件可动。其次,为了在纵向运动楔形驱动件,滑动杆延伸进入液动中心孔千斤顶,滑动杆的引导端固定到楔形驱动件的前面上,而其另一端与千斤顶体的驱动部分结合,反作用接受件夹在千斤顶体和上楔形压力接受件前面之间,或者基板的前面之间。当滑动杆被拉时,楔形驱动件和杆一起纵向运动,所以,上楔形压力接受件提升以使桥被提升,因为楔形驱动件的斜坡和上楔形压力接受件的斜坡相互滑动。与此同时,凸起在上述导引部内滑动而留出从凸起从初始位置到滑动位置的间隔。当桥被提升到适当位置时,提升作业中断而保持着拉力,止挡件装入到这些间隔中,所以楔形驱动件完全地防止了返回。即使上述千斤顶释放并从楔形驱动件上拆除,由于上述止挡件,桥被防止从提升的位置下降,甚至是由于振动和膨胀或收缩它被位移时也这样,所以,支承装置可被用作为一种维持支承件。
另一方面,在硬橡皮的板形底板具有其下部装入上楔形压力接受件上面上形成的凹部内的情况下,以及上底板装接在桥的下面上的情况下,上底板是可滑动地放置在板形底板上的,在长期使用后,泥土和砂子沉积在下构件上而埋没基板而使楔形驱动件它们的相对运动不可能。甚至在这情况下,由于桥产生的振动和膨胀或收缩被板形底板和上底板吸收,它们是位于上楔形压力接受件上方的,它们不被沉积物埋没。
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提升/支承方法的原理图;
图2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提升/支承方法的原理图;
图3是分解立体视图,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支承装置;
图4是竖直截面,显示相同实施例的支承装置的中央部分;
图5是一端视图,显示相同支承装置的导引部分;
图6是侧视图,显示相同支承装置的导引部分;
图7是立体图,显示相同支承装置的基板的另一实施例;
图8是侧视图,显示支承装置夹在下构件和桥之间的状态;
图9是侧视图,显示千斤顶装接到支承装置上的状态;
图10是侧视图,显示桥被支承装置提升的状态;
图11是侧视图,显示桥被支承在借助于支承装置的提升位置,而千斤顶是被移去的;
图12是分解立体图,显示本发明的支承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图13是局部侧视图,显示相同支承装置的,而千斤顶夹在下构件和桥之间的状态;
图14是侧视图,显示桥被相同支承装置提升并为支承的状态;
图15是立体视图,显示存在的支承件的使用状况;
图16是解释性示意图,显示现有技术的方法和装置的一个例子;
图17是表示按中心部分取的竖直截面,图示现有技术的提升/支承方法和装置:(I)显示提升/支承装置位于预定位置的状态;(II)显示桥被提升的状态;(III)显示桥被提升并被支撑的状态;
图18是解释性的示意图,显示作业间隙;
图19是解释性的示意图,显示作业间隙。
本发明将结合附图作详细描述。图1和图2是原理图,显示本发明的技术原理。标号101指示上楔形压力接受件,该件具有在其下面上的斜坡102,标号103指示楔形驱动件,该件在其上面上形成有能在前述斜坡102上滑动的斜坡104。于是,在使斜坡102和104滑动的方向上移动楔形驱动件103,因此就提升诸如桥的重型构件。在此,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是用具有这种斜坡的楔形驱动件提升桥或类似物,如图17所示。并且是只移动和限制相应于本发明的楔形驱动件103的楔形驱动件201。然而,这种结构的装置是依赖于反作用接受件的安装强度的,该反作用接受件是支承个别单个载荷的,所以它不能在长期使用中经受招致危险的偏斜。因此,在本发明中,上楔形压力接受件101和楔形驱动件103联合以使之具有它们的运动限制,并且是被成一体的。所以它们能补偿抵消在沿斜坡方向上的载荷作用,所以保证在长期使用中限制的安全性。此外,上楔形压力接受件101的上面和楔形驱动件103的下面是能相互地滑动的以使之不仅完成短期内的提升支承而且完成长期内的支承。
用于限制上楔形压力接受件101和楔形驱动件103的运动的装置举例说是件101和103的一个形成有向着另一个的凸起105,另一个形成有导引部106其尺寸是允许凸起在其中滑动的。例如在图1所示情况下,凸起105被形成为从上楔形压力接受件101上悬垂,并且允许凸起105在形成于楔形驱动件103中的导引部106中滑动。于是,如图2所示,借助于用已知的液动千斤顶装置推或拉楔形驱动件103和/或上楔形压力接受件101,凸起105能在导引部106中滑动。由于凸起105的这种滑动,建立了从凸起105从初始位置到滑动位置延伸的间隔107。借助于将一个或多个止挡件108嵌入间隔107中,凸起105被停止回复,因为止挡件是以硬的弹性可变形材料诸如金属或高聚合物或可复原材料诸如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在本发明中,在相对运动被限制的情况下,作用在止挡件108上的压缩力被减振阻尼的,防腐处理的木质材料也可被用作止挡件108,这种情况是可以的。
另一方面,在止挡件108能被从上楔形压力接受件101或楔形驱动件103的侧壁嵌入以限制它们的运动时,为了嵌入止挡件108,上述作业空间S不是必需的,只要在下构件和桥之间留有高度能夹入上楔形压力接受件101和楔形驱动件103即可。
参考附图,现将对直接使用上述方法的桥支承装置予以说明。图3是立体图,显示根据本发明的支承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图4是竖直剖面,显示支承装置的中央部分。标号1指示上楔形压力接受件,它以轻而硬的材料制成,诸如高聚合物或钛,并形成顶视图为方形而具有的水平顶面,以及在纵长方向(即滑动方向上)具有其厚度逐渐不同的底面以使之具有斜坡2。斜坡2是纵向地形成在其整个长度上而在其两个侧壁之间的中央部带有槽3,槽3具有平行于上面而使竖直剖面留有等厚度的底以及开敞的下侧。另一方面,上楔形压力接受件1在其侧壁靠近前面处而不是在两端处,也就是在两侧靠近厚的部分处形成有滑动凸起4,如所示,凸起具有矩形断面并具有它们的引导端,引导端位于所述斜坡2之下。这些滑动凸起4可与前述上楔形压力接受件1一起整体模制,或者分别模制再用螺钉装置将其固定在上楔形压力接受件1上。如所示。
在本发明中,上楔形压力接受件1用被酚醛树脂(fenolic resin)浸渍的特殊纤维材料的叠层件制成。这种叠层件由块体制成,即用带有液体树脂的特殊纤维材料的浸渍基体纺织织物的块体制成,在反应用的反应容器中以拌合苯酚、甲醛以及添加剂来制备块体,通过干燥并切割成预定尺寸,用成形压制来层叠切割的块体并形成叠层件。块体被机加工成预定的形状,并使其滑动面以石蜡处理使之做成上楔形压力接受件1。在此,上述材料的物理特性诸如比重为1.39,硬度为98HRM。此外,材料的机械加工特性诸如在层叠方向(所谓的“竖直方向”)压缩强度为25.3kg/mm2,在沿纺织织物方向(所谓的“水平方向”)压缩强度为14.9kg/mm2。在竖直方向的弯曲强度13.0kg/mm2,在水平方向弯曲强度为14.3kg/mm2,竖直方向冲击值为45.2kgf·cm/cm2,在水平方向冲击值为24.9kgf·cm/cm2,磨耗0.02mm/hr(试验状况压力P=60kg/cm2,滑动速度V=1m/s)。伴随的是这些特性值是在温度为20℃的状态下取得的。
此外,标号5指示楔形驱动件,它是用上述上楔形压力接受件1相同的材料制成的,这楔形驱动件5在其给出的方形顶轮廓形状的上面上形成有斜坡6,该斜坡具有相同的倾斜角以用来以滑动方式设置上楔形压力接受件1,并具有水平的下面以便使之能纵向运动。楔形驱动件5在其总长度上具有垂直的隆起脊7,该隆起脊7是在纵方向上的,在它的两侧壁之间的中央部分是能装配到上述槽3中的,并且具有平行于驱动件5下面的上边缘,在竖直截面中从同一下面是等高的。此外,隆起脊7在其纵向中心处形成有一般的安装孔或螺纹孔以用来固定后面描述的液动中心孔千斤顶的滑动杆,楔形驱动件5还由其两侧壁凹陷而形成有纵向导引部分9,该导引部分是在包含侧壁和斜坡6边缘的部分上,靠近但不包含前端的位置处,也就是靠近薄侧处,如所示的那样。导引部分9不限于如所示那样具有上和下端开敞的通槽,而可以例如是带有底的槽。如果导引部分装配于上述滑动凸起4上,它是适合于允许凸起在其中于纵向方向上运动的。因为导引部分9由至少在侧壁上的凹陷而形成,并且如本实施例中的斜坡的隆起脊6对于导引部9和滑动凸起4的相对位置就能从楔形驱动件5的侧壁上可见地认定。即使上楔形压力接受件1和楔形驱动件5处于它们的连接状态。
上述滑动凸起4和导引部分9构成啮接部10,如图5,图6所示是具有特殊的相对尺寸的。图5是纵向方向上竖直端截面,显示啮接部10的一部分,图6是侧壁方向的侧视图,只显示一部分。只要滑动凸起的厚度大小于或等于导引部分9中的短侧壁13的宽度或者小于其二倍或更小,而导引部分9中的长侧壁11抵靠滑动凸起4的内侧壁12,滑动凸起4可被使用。考虑到安全性,t≤t1是要求的,另一方面,滑动凸起4和导引部分9的长度关系是自然地要求的,如图6所示,为了适合,长侧壁11的长度L1比滑动凸起4的长度长,因为滑动凸起是位于导引部分9中的。具有这种关系,滑动凸起4能在导引部分9中运动。为了允许凸起4在导引部分9内运动,凸起4的长度L与长侧壁11的长度L1的差值范围是被确定的。然而,借助于考虑上述上楔形压力接受件1的长度,或者楔形驱动件5的长度以及斜坡2和6的角度,这种运动距离能被合适地设置以保持必须的提升。
如图1和2所示,滑动凸起4和导引部分9设成作用的,此外,如图3中16处的设计,在这些件14已装到间隔15中之后,要求盖件16装接前述止挡件14,所以可防止止挡件14脱出。这是因为止挡件14很容易从侧方向脱出,直至由于桥的振动和桥的膨胀或收缩,水平载荷使滑动凸起4在相对提升时的方向相对导引部分9被运动,以使它们进入抵靠而施加压缩载荷到止挡件上为止。在止挡件5装入之后,甚至拉驱动力施加到楔形驱动件5上再移动楔形驱动件5,因为斜坡2和6之间由于桥的静态竖直载荷引起的高静摩擦阻抗,上楔形压力接受件1和楔形驱动件5是不移动的。一旦以自然或人为地将压缩载荷施加到止挡件14上,止挡件14即难于从侧方向脱出。但是只要设置上述盖件16,这种安全性可保证。
标号17指示基板,该基板在其上面上形成有滑动面18,以用来滑动上述楔形驱动件5,在滑动面18的两侧具有位置限制件19以用来允许楔形驱动件5仅只在纵长方向上移动。基板17被用于减小楔形驱动件5和下构件的安装面之间的磨擦阻抗。基板17用不锈钢板制成,具有低摩擦阻抗,或者用其它金属板制成,或者用硬树脂制成,并且只在滑动面18作抛光或相似的加工。此外,如所示,上述位置限制件19可以由在滑动面18上以楔形驱动件5宽度上等距离的固定平行板来制备。当然,位置限制件19只能将楔形驱动件5限制在纵长方向上运动,并且可以假如是在楔形驱动件5中或上于纵长方向上形成凹陷或隆起脊,以及在基板17上或中形成相应的隆起脊或凹陷。这将在下面描述。此外,基板17位于楔形驱动件5下方并且用已知的诸如螺钉的固定装置而被固定在诸如桥的下构件上。例如在基板17上方没有操作空间的情况下,模制的基板17具有从其前边缘向下延伸的固定板20。然后,基板17能借助于将其固定板20固定到下构件的侧壁上而固定。如图7所示,当然,根据下构件的上面和桥的下面之间的间隙基板17是可用已知的方法调节其位置的,既可夹入板件来调节下构件上面和基板17之间的高度,也可用切除下构件的上面来调节该高度。
此外,标号21指示板形底板,该底板是支承装置最重要的元件之一。板形底板21位于上述上楔形压力接受件1上,并且是用硬橡皮或类似材料制成的。底板21可以例如是传统的诸如辊子型底板以及所示的板形底板21,但是底板21不要求有大的高度而是合适的高度,因为本实施例中呈现的情况是夹入间隙最小的。此外,这种情况也是可以的,即,以不锈钢或聚四氟乙烯(PTFE)制成的滑板被夹入在板形底板21和上楔形压力接受件1之间的抵靠面上,所以板形底板21自身可滑动,如将在以下具体说明。
根据本发明而构成的支承装置的使用的例子示于图8到图11中,首先,用已知的方法诸如螺栓,将上述基板17固定在下构件B的上面与靠近现存支承件处,与此同时,如果下构件B的上面不是水平的,将夹入板(没显示)或类似件夹入到基板17和下构件B之间以使基板17的上面水平。然后,将楔形驱动件17放置到基板17的滑动面18上而位于上述位置限制件19之间。当然,因为本实施例应用液动中心孔千斤顶作为移动楔形驱动件5的装置,将千斤顶的滑动杆的一端固定到楔形驱动件5上是方便的。然后,放置上楔形压力接受件1,而使其滑动凸起4装配到楔形驱动件5的导引部分9中直到斜坡2和6进入相互抵靠。与此同时,隆起脊7自然就装入槽3中,所以上楔形压力接受件1在其宽度上的移动被限制了,并且板形底板21是位于上楔形压力接受件1上。这一系列工作既可是连续依次完成也可以预先全部叠成一件的状态来完成。在这种初始状态,上楔形压力接受件1和楔形驱动件5移位而在它们的薄部分相互抵靠,而板形底板21可以如图8所示为最小高度。在这种初始状态下,隆起脊7的上边缘和槽3的底是在最狭小状态或者就是接触状态,但是,它们不承受中心载荷,因为是在楔形驱动件5被移动之后的它们的间隙是被变大了的。
下一步是,借助于将千斤顶的滑动杆22的一端穿过安装孔8而固定到楔形驱动件5的前面上,从而使上述液动中心孔千斤顶装接到楔形驱动件5上,既可用支承的千斤顶体23来抵靠基板17的前面和上楔形压力接受件1的前面,也可用支承的反作用接受件24来代替千斤顶体23抵靠这些前面和千斤顶体23,该反作用接受件24具有能使滑动杆22插入穿过的穿通孔,这是用插入千斤顶体23的滑动杆22并用非返回螺母25或类似件固接液动中心孔千斤顶的,如图9所示。
因此,当千斤顶被驱动时,滑动杆22向图右方移动,所以楔形驱动件5在基板17的滑动面18上被向着千斤顶滑动,以便使上楔形压力接受件1沿着楔形驱动件5的斜坡6和上楔形压力接受件1的斜坡2上升。在上楔形压力接受件1上面的板形底板21很快就抵靠桥或类似件的下面,并使其提升。与此同时,凸起4在前述导引部分9内滑动,以建立凸起初始位置到滑动位置的间隔5,如图10所示。
此外,当桥或类似件被提升到合适的位置时,借助于调整千斤顶的力提升操作被中断,上述凸起4由于装入一个或多个止挡杆14于导引部分9的间隔15中而完全地防止了退回,而杆22用紧上非返回螺母25暂时地限制其返回,或者保持千斤顶力于一预定水平。这种状态示于图11。
在提升已被保持之后,即使上述千斤顶的力减小到零,在只有来自桥或类似件的静态竖直载荷施加到本装置上时,上楔形压力接受件1和楔形驱动件5之间的相互相对移动通常是不会有的。然而,如果由于桥的振动和桥的膨胀或收缩产生的水平载荷建立时,滑动凸起4将向着相对上述方向上移动,但是它们的移动被止挡件14限制,所以它们不能返回,所以桥或类似件不会从被保持的提升位置下降。此外,由于那些载荷,止挡件14被压缩并被防止脱出。当最后将上述千斤顶从楔形驱动件5上除去时,本装置单独地留着并被用作为支承装置。当然,上述驱动装置不限于中心孔千斤顶装置,而能用例如普通的液动千斤顶装置,只要它能在纵长方向上移动上楔形压力接受件1或楔形驱动件5即可。
在此将结合附图12到14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因为本实施例的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相同的元件标以相同的标号,并且它们的详细描述也省略了。本实施例的特点是改进了抗地震能力,以便可长时间使用作为支承装置并允许上楔形压力接受件1和桥A下面之间水平移动而几乎没有受沉积物和桥的下面的影响。
上楔形压力接受件1在其上面上形成有凹陷部26而留有它的周边,所以可使板形底板21的下部装入其中而没有横向位移,并且以金属的加强件27埋入在它的厚部分的端面,加强件是包含上述槽3的端部的并且它是部分压装上述反作用接受件24的。在此,板形底板21例如可由橡皮垫28制成,它是用现有技术中的例如用于桥的橡皮支承,并且是用不锈钢的加强件埋入氯丁二烯橡胶基体中而构成,并且在其上面上形成有PTFE制成的滑动层29以便改善滑动特性。
楔形驱动件5形成有上述隆起脊7并带有从薄部分到厚部分贯通延伸的安装孔8,在其厚部分的端上埋入方形接受螺母30以用来容纳从薄部分插入安装孔8中的滑动杆22的接纳和上紧的导引端。此外,楔形驱动件5在其下面两侧形成有槽31和31,该槽穿过驱动件5以平行于隆起脊7而延伸。
基板17在其上滑动面18上位于相应的上述槽31和31处形成有一对长的平行隆起脊32和32,该隆起脊32和32装配在槽31和31中,固定板20被固定到基板17的前侧下面上,而留有相当端边缘板厚度的距离。设置这些槽31和隆起脊32是用来防止楔形驱动件5相对基板17横向移动或被扭动,以便确保楔形驱动件5平滑地纵向移动。此外,基板17在其后面处,即相对于固定板20的端边缘处具有抵靠止挡件33以用来防止楔形驱动件5从后面垂落。再有是,位置限制件19用螺栓而被固定在滑动面18的两侧接近基板17的前侧处。桥A被提升,并将止挡件14装入导引部分9中。在这之后,位置限制件19和19固定到基板17上以便可靠地限制楔形驱动件5的横向运动,而改善了抗地震性能,并防止止挡件14从侧向脱出,所以上述盖板4可省略了。此外,基板17在其两侧边缘的前部和后部具有调节件34以用来找平基板17。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反作用接受件24形成为其平坦面抵靠上楔形压力接受件1的加强件27,而以凸起边缘37与上述基板17的前端边缘36的下面啮接,所以当然地防止了反作用接受件24的升起。上述固定板20被形成为在其预定位置上具有螺纹孔,以便在提升之后,用螺钉将限制件38上紧到基板17的相应部分上而使反作用接受件除去时面对抵靠止挡件33。
此外如图13所示,安装基板17的下构件B事先用钻或类似方法被部分地去除一些,基板17的水平用调整件34来调整。在此之后,固定板20用锚定螺钉39而被固定到下构件B的侧壁上,水泥灰浆40铺设到基板17的下面或类似面的下方,所以就使基板17完全地固定在下构件B上。此外,在铺设水泥灰浆40之前,如果需要的话,将加强杆焊接到现存的水泥钢筋上。如果下构件B和基板17之间的间隙大约为15mm或更大,接合水泥可被注入,其它接合树脂也可被注入。另一方面,在桥A上固定有上底板41,该上底板由强固且杰出滑动性能的材料制成,诸如具有滑动下面的不锈钢。在被固定有上底板41的情况下,桥A下面的不平整被校正,然后用合适的装置诸如锚定螺钉将上底板41固定。在此之后,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将楔形驱动件5,上楔形压力接受件1和板形底板21叠在基板17上,滑动杆22装紧到楔形驱动件5上,并且被与中心孔千斤顶(或千斤顶体23)装接。
在现存支承件破损的情况下,桥A下沉超过设计值,所以要除去不能用的现存支承件,用本装置将桥提升到预定水平上,装入止挡件14,本装置就可作为一个新的支承装置,另一方面,在现存支承件虽然不足够但保持其功能的情况下而没有被除去,桥A用本装置被提升的范围在水平上是觉察不到的并引入一个反作用,止挡件14如前所述被装入,本装置可与现存支承件并列作为新的支承装置而分担作用在现存支承件上的载荷。
如图14所示的状态是本装置用作支承装置,在这种状况下,止挡件14被装入到导引部9中以便限制上楔形压力接受件1和楔形驱动件5产生相对运动,位置限制件19和19固定在止挡件14的侧部以限制楔形驱动件5的横向移动并防止止挡件14横向地脱出。此外,在止挡件14已被装入之后,除去滑动杆22而以短拉杆42代替,拉杆42的一端装紧在上述接受螺母30中,它的另一端穿过垫片43用螺母44紧上,所以上楔形压力接受件1和楔形驱动件5完全地成为一体。此外,限制件38装接到固定板20上,它连同上述抵靠止挡件33一起防止楔形驱动件5相对基板17前、后移动,和从基板17脱出。此外,由于桥的振动和桥的膨胀或收缩,水平位移由板形底板21的滑动层29和上底板41的下面的滑动运动吸收。在这里,上述基板17的滑动面18和楔形驱动件5的下面具有它们的被处理的表面,所以在提升时,楔形驱动件5很容易移动。只要板形底板21的滑动层29和上底板29的下面之间的摩擦阻抗是小的,楔形驱动件5不会相对基板17运动。因此,即使基板17和楔形驱动件5被沉积物淹埋,支承装置的功能不会变坏。
如前所述,本发明具有突出的功效是即使在没有用来除去现存支承件操作空间,没有移去桥本身,新的支承装置能被设置,并且桥水平面能被复原到建造时要求的原始值,即使由于现存支承件伤失而使桥的水平面比初始值低。此外,因为支承自身提升桥,并被设置作为新的支承装置,在作业期间,支承件既可不停止其上的车辆或类似物的交通运行,也可以不限制车辆交通。还有是,因为使用的楔形驱动件在其上面上有斜坡。它只要求有较小高度,该高度是小于具有两个斜坡面的楔形驱动件的高度的,所以可适合于应用在窄的间隙处作业,当然,这是十分自然的,即根据间隙尺寸,具有两个斜坡的楔形驱动件可被使用。
此外,本发明的支承装置使用独立可分开的元件,该元件包括楔形驱动件,上楔形压力接受件,基板,液动千斤顶,这就是说,这些元件不像现有技术的现存支承件的支承装置那样而不是成整体的。因此,本发明的支承装置在作业侧可容易地组装,并能安全地容易地运输到高的工作作业侧而缩短作业期。在桥或类似物已提升之后,液动千斤顶(或驱动装置)可被除去而被用于其它作业区,所以昂贵的液动千斤顶可再用许多次,从而大大地降低了成本花费。特别是,如果采用液动中心孔千斤顶,滑动杆穿过千斤顶延伸并连接到千斤顶的驱动部分上,滑动杆的导引端连接到楔形驱动件的前面上,其另一端以非返回螺母上紧,所以,根据千斤顶驱动部分的运行,借助于向着千斤顶体拉楔形驱动件来执行提升操作,因此千斤顶很容易移去,因为它至少不需要固定。此外,如果千斤顶体的行程短,可借助于返回驱动部到初始状态并且进一步紧上非返回螺母它能再拉楔形驱动件,因此,千斤顶体尺寸,重量可以做得小,并容易保持。
另一方面,如现有技术那样,仅只是楔形驱动件具有其移动限制的情况下,它的返回限制力直接由反作用接受板接受,所以反作用接受板主要是用来防止楔形驱动件的返回,并且是不能长时间使用的。然而,在本发明中,止挡件或多个止挡件装在间隔中以使这有效地自身完全限制上楔形压力接受件和楔形驱动件之间的共同运动,所以压力接受板可以省去,而使结构简单,此外,因为压缩载荷施加到止挡件上,这些件只要以能对载荷耐久的材料制成即可自如地取出,所以它们能长期使用。
此外,在硬橡皮或类似材料制成的板形底板的情况下,该底板具有下部,该下部装在形成于上楔形压力接受件上面上的凹陷部中,并且,上底板装到桥或类似件的下面上时,是适合于放在板形底板上的,振动和桥或类似件的膨胀或收缩能被板形底板和上底板吸收,它们是位于上楔形压力接受件上方的,而接受件是被沉积的沉土或砂埋没的,即使沉土或砂子沉积在下构件上使基板和楔形驱动件相互相对运动变坏,所以支承装置能长时间使用。因为至少在其上面上板形底板形成有滑动层,板形底板和装接于桥或类似件上的上底板之间滑动运动能更为平滑。

Claims (12)

1、一种提升/支承在下构件上的桥或类似物的方法,该方法是用驱动楔形驱动件的驱动装置,借助于在其下面上具有斜坡的上楔形压力接受件和在其上面上具有斜坡的楔形驱动件的相对相互滑动,相对于下构件提升所述上楔形压力接受件的上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桥已被提升之后,所述上楔形压力接受件和所述楔形驱动件被限制其相对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桥的提升/支承方法,其中,在所述上楔形压力接受件和所述楔形驱动件的相对运动被限制之后,所述驱动装置移去。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桥的提升/支承方法,其中,用于有效限制运动的方法包含形成在所述上楔形压力接受件和所述楔形驱动件之一个上的凸起,该凸起向着另一件凸出;形成在另一件上的导引部,该导引部的尺寸是可滑动所述凸起的;一个或多个止挡件在所述凸起滑动之后,装入所述导引部留出的每个间隔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桥的提升/支承方法,其中,所述止挡件被装入在所述上楔形压力接受件的侧壁或所述楔形驱动件的侧壁的所述导引部内以限制所述两件的相对运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桥的提升/支承方法,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含液动中心孔千斤顶,延伸穿过所述千斤顶的滑动杆,把滑动杆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楔形驱动件上,而其另一端与所述千斤顶的驱动部份结合起来。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桥的提升/支承方法,其中,将板形底板夹在上楔形压力接受件和所述桥的下面之间,上底板和所述板形底板在其接触面上可滑动,因此,由于振动和所述桥的膨胀或收缩而产生的位移充分地在下构件上方被吸收。
7、用于支承桥或类似物的装置,该装置包含:
在其下面上形成有斜坡的上楔形压力接受件;
在其上面上形成有斜坡的楔形驱动件,该斜坡具有均一的倾斜角以使之在所述上楔形压力接受件的斜坡上滑动并适合于在纵向被推、拉;
啮接部分包含形成在所述上楔形压力接受件和所述楔形驱动件之一上的导引部,导引部是在纵向用凹缺侧壁的一些部分而成的,至少包含侧壁和斜坡之间的边缘,滑动凸起形成在另一件上,其尺寸只能在纵向运动所述导引部;
止挡件适合于装在间隔中,间隔是在滑动凸起已作纵向运动之后,留在所述导引部中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桥支承装置,其中,还包含用硬橡皮制成的板形底板,该底板放在所述上楔形压力接受件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桥支承装置,其中,还包含:用硬橡皮制成的板形底板,该板形底板具有装入形成在所述上楔形压力接受件上面中的凹陷内的下部;上底板装接到所述桥的下面上并且是可滑动地设置在板形底板上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桥支承装置,其中,至少在其上面上所述板形底板形成有滑动层,该滑动层具有小的滑动摩擦阻抗。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桥支承装置,其中,还包含基板,该基板在其上面上形成有用于所述楔形驱动件的滑动面和用于所述楔形驱动件只在纵向运动的位置限制件两者,所述基板位于所述楔形驱动件下方并固定在用于桥的下构件上。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桥支承装置,其中还包含用于移动所述楔形驱动件的装置,所述装置包含液动中心孔千斤顶,延伸穿过所述千斤顶的滑动杆,滑动杆的引导端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楔形驱动件上,其另一端与所述千斤顶的驱动部分结合,所以,在桥被提升之后,所述千斤顶可被移去。
CNB951022776A 1995-03-02 1995-03-02 提升/支承桥的方法以及用该方法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4769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951022776A CN1154769C (zh) 1995-03-02 1995-03-02 提升/支承桥的方法以及用该方法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951022776A CN1154769C (zh) 1995-03-02 1995-03-02 提升/支承桥的方法以及用该方法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228A true CN1130228A (zh) 1996-09-04
CN1154769C CN1154769C (zh) 2004-06-23

Family

ID=5074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510227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4769C (zh) 1995-03-02 1995-03-02 提升/支承桥的方法以及用该方法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769C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54590C (zh) * 2003-04-03 2009-10-28 法国埃菲尔金属制造公司 移动一个重负荷的装置
CN101945548A (zh) * 2009-07-09 2011-01-1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支撑结构及采用该支撑结构的电子装置
CN103993559A (zh) * 2014-05-16 2014-08-20 河南省交通工程加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桥梁支座脱空的解决方法
CN101945547B (zh) * 2009-07-09 2014-12-1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7620262A (zh) * 2017-09-20 2018-01-23 广东和立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保留全部锚固螺栓的盆式支座更换施工方法
CN112482812A (zh) * 2020-12-04 2021-03-12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既有混凝土受压构件的卸载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54590C (zh) * 2003-04-03 2009-10-28 法国埃菲尔金属制造公司 移动一个重负荷的装置
CN101945548A (zh) * 2009-07-09 2011-01-1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支撑结构及采用该支撑结构的电子装置
CN101945547B (zh) * 2009-07-09 2014-12-1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3993559A (zh) * 2014-05-16 2014-08-20 河南省交通工程加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桥梁支座脱空的解决方法
CN103993559B (zh) * 2014-05-16 2016-04-27 河南省交通工程加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桥梁支座脱空的解决方法
CN107620262A (zh) * 2017-09-20 2018-01-23 广东和立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保留全部锚固螺栓的盆式支座更换施工方法
CN107620262B (zh) * 2017-09-20 2019-08-16 广东和立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保留全部锚固螺栓的盆式支座更换施工方法
CN112482812A (zh) * 2020-12-04 2021-03-12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既有混凝土受压构件的卸载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769C (zh) 2004-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202751B1 (ko) 다단식 쐐기형 잭장치
JP4463137B2 (ja) 自動沈下調整機能付きまくらぎ
KR101659250B1 (ko) 상부신축이동이 가능한 안전지지볼트가 결합된 교량상판 인상장치
KR100610586B1 (ko) 교량용 교좌장치
CN1154769C (zh) 提升/支承桥的方法以及用该方法的装置
CN113718640A (zh) 一种可调节位移的垫块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1764758A (zh) 利用加压装置的反作用力维修和加固已有结构的系统及其方法
CN1014251B (zh) 固定铁路钢轨的扣件
CN110541580A (zh) 一种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系统
JP2809114B2 (ja) 橋梁等の扛上支持方法並びに支承装置
KR101949248B1 (ko) 프리셋팅 장치가 부착된 탄성받침
KR101790166B1 (ko) 복합 플레이트 보강 구조 및 시공 방법
CN210732811U (zh) 一种用于浇筑预应力梁的台座底模结构
CN112281562A (zh) 一种桥台引道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0636315U (zh) 一种公路桥梁用支撑垫块
CN110396917B (zh) 一种立交桥拼接式墩柱
KR102393722B1 (ko) 수평변위 제어가능한 전단키
CN1548655A (zh) 桥梁伸缩缝装置
JP2003206510A (ja) 既設弾性支承の機能変更補修工法
KR100704405B1 (ko) 콘크리트 도상의 방진침목 교체 시공방법
TWI708002B (zh) 豎井的下沉裝置及施工方法
CN211315346U (zh) 一种拼接式管道支墩
DE102008062973B3 (de) Vorrichtung zur Lagerung von Brückenkonstruktionen, insbesondere für Führungs- und Festpunktlager
KR100918270B1 (ko) 조경시설물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KR102167032B1 (ko) 교체가 간편한 교량받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