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17716B - 封堵器 - Google Patents

封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17716B
CN113017716B CN201911253714.2A CN201911253714A CN113017716B CN 113017716 B CN113017716 B CN 113017716B CN 201911253714 A CN201911253714 A CN 201911253714A CN 113017716 B CN113017716 B CN 1130177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ccluding
fiber
disk
yarns
kn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537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17716A (zh
Inventor
王禹都
陈贤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5371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177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17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77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177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77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57Implements for plugging an opening in the wall of a hollow or tubular organ, e.g. for sealing a vessel puncture or closing a cardiac septal defe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57Implements for plugging an opening in the wall of a hollow or tubular organ, e.g. for sealing a vessel puncture or closing a cardiac septal defect
    • A61B2017/00575Implements for plugging an opening in the wall of a hollow or tubular organ, e.g. for sealing a vessel puncture or closing a cardiac septal defect for closure at remote site, e.g. closing atrial septum defects
    • A61B2017/00606Implements H-shaped in cross-section, i.e. with occluders on both sides of the open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封堵器,封堵器包括网格结构的封堵主体,封堵主体包括多根编织丝和多股纤维线,多根编织丝和多股纤维线以相互交错的方式编织形成网格结构。本发明的封堵器能够减缓对组织的磨损,并且有利于减低了封堵器的夹持力,从而有利于减少对组织不利影响。

Description

封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封堵器。
背景技术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Defect,VSD)及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缺损疾病。近年来,心脏缺损封堵器(以下简称封堵器)己经广泛地应用于ASD、VSD等先天性心脏缺损疾病的介入治疗。心脏缺损封堵器介入疗法具有创伤轻微、手术安全快捷以及疗效确切等优势。
封堵器一般包括网状结构的封堵框架和通过缝合线固定于封堵框架内部的阻流膜。封堵器的治疗原理是:将封堵器通过介入手术输送至病人的心脏缺损部位,封堵器释放后堵塞缺损部位,缺损部位周围的组织也会向内生长爬覆,最终完成对封堵器的内皮化,由此修复心脏缺损部位。
传统的封堵器的封堵框架大多由超弹性合金制成,例如镍钛合金。镍钛合金具有优良的回弹性,可以保障封堵器在体内能够良好的成型。但当内皮化完成、心脏缺损被修复后,植入体内的封堵器不能被人体组织吸收,只能永久存在于缺损部位。此外,小规格封堵器往往相对大规格封堵器而言更硬,对人体内组织的压迫磨损更大。因此,金属封堵器容易产生房室传导阻滞、瓣膜损伤、残余分流、心脏磨穿或金属离子过敏等远期并发症和不利影响。目前,已经有多家厂商着手于生物封堵器的研发,并且安全性、有效性也已得到初步验证。使用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制作的可吸收封堵器在植入体内一段时间后,高分子聚合物降解并被机体吸收,能够避免传统金属封堵器长期留在体内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现有的可吸收封堵器依然存在易产生房室传导阻滞、心脏磨穿等对组织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提供一种封堵器,解决现有封堵器存在的对组织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
一种封堵器,封堵器包括网格结构的封堵主体,封堵主体包括多根编织丝和多股纤维线,多根编织丝和多股纤维线以相互交叉的方式编织形成网格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根编织丝和多股纤维线中,一部分编织丝和一部分纤维线以平行间隔的方式排列形成第一编织方向丝线,另一部分编织丝和另一部分纤维线以平行间隔的方式排列形成第二编织方向丝线,第一编织方向丝线和第二编织方向丝线交叉编织形成网格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编织方向丝线中的一部分编织丝和一部分纤维线以平行交替的方式排列,第二编织方向丝线中的另一部分编织丝和另一部分纤维线以平行交替的方式排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根编织丝以平行间隔排列的方式形成第一编织方向丝线,多股纤维线以平行间隔排列的方式形成第二编织方向丝线,第一编织方向丝线和第二编织方向丝线交叉编织形成网格结构;或者,
多根编织丝和多股纤维线中,一部分编织丝和多根纤维线以平行间隔的方式排列形成第一编织方向丝线,另一部分编织丝以平行间隔的方式排列形成第二编织方向丝线,第一编织方向丝线和第二编织方向丝线交叉编织形成网格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封堵主体包括第一封堵盘和与第一封堵盘相连的腰部,第一封堵盘的径向尺寸大于腰部的径向尺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封堵主体还包括第二封堵盘,第二封堵盘与腰部的远离第一封堵盘的一端相连,且第二封堵盘的高度大于第一封堵盘的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封堵主体还包括第二封堵盘和至少一个中间封堵盘,腰部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腰部和至少一个中间封堵盘交替设置于第一封堵盘和第二封堵盘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中间封堵盘的径向尺寸均小于第一封堵盘和第二封堵盘的径向尺寸;或者,
至少一个中间封堵盘的径向尺寸大于腰部的径向尺寸,并且,当至少一个中间封堵盘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中间封堵盘的径向尺寸相等或不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中间封堵盘的径向尺寸比第一封堵盘的径向尺寸小1~6毫米,且中间封堵盘的径向尺寸比第二封堵盘的径向尺寸小1~6毫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股纤维线中每股纤维线的规格范围为50D/18F-600D/144F。
上述封堵器的封堵主体包括多根编织丝和多股纤维线,相对于编织丝,纤维线较为柔软,能够减缓对组织的磨损,并且有利于减低了封堵器的夹持力,从而有利于减少对组织不利影响。
进一步地,上述封堵器中的多根编织丝和多股纤维线交错编织在一起,纤维线的体积较为蓬松,使得封堵器的即时封堵性能较优,可以省略阻流膜,能够避免了使用缝合阻流膜所带来的多种潜在失效情况。并且,减少了缝合阻流膜的工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以及封堵器的不良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封堵器植入至心脏室间隔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实施例的封堵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四实施例的封堵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五实施例的封堵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六实施例的封堵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七实施例的封堵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八实施例的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八实施例的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八实施例的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第八实施例的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第八实施例的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第八实施例的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第八实施例的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第九实施例的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第九实施例的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第九实施例的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第十实施例的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第十一实施例的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第十一实施例的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第十一实施例的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第十一实施例的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第十一实施例的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平行”、“径向”、“一端”、“中间”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编织方向和第二编织方向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个或者两个方向,即,第一编织方向和第二编织方向不平行即可,为了方便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封堵器进行描述,下面将“第一编织方向”优选为由下向上向左倾斜的方向,将“第二编织方向”优选为由下向上向右倾斜的方向。另外,在介入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一般将用户操作介入医疗器械的一端称为该介入医疗器械的“操作端”或者“近端”,将介入医疗器械上首先伸入人体内的一端称为该介入医疗器械的“植入端”或者“远端”,并依据此原理定义介入医疗器械任一部位的“操作端”、“近端”和“植入端”、“远端”。“轴向”一般是指介入医疗器械在被输送时的长度方向,“径向”一般是指介入医疗器械的与其“轴向”垂直的方向,并依据此原理定义介入医疗器械上任一部件的“轴向”和“径向”。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多根编织丝11和多股纤维线12混编的封堵器100。封堵器100包括网格结构的封堵主体110,封堵主体110的一端形成有栓头50,封堵主体110的另一端形成有封头40。封堵主体110包括多根编织丝11和多股纤维线12,多根编织丝11和多股纤维线12以相互交错的方式编织形成网格结构。并且,多根编织丝11和多股纤维线12的一端汇聚于栓头50,另一端汇聚于封头40。多根编织丝11由可降解聚合物材料制成。在一实施方式中,制成多根编织丝11的可降解聚合物材料选自左旋聚乳酸、消旋聚乳酸、聚乙醇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羟基脂肪酸脂、聚二氧环己酮、聚己内酯、聚葡萄糖酸、聚羟基丁酸、聚酸酐、聚磷酸酯、聚乙醇酸及聚二恶烷酮中的至少一种。在一实施方式中,可降解聚合物材料含有立构复合物晶体,且可降解聚合物材料的立构复合结晶度范围为5%~80%。
多股纤维线12的材料选自左旋聚乳酸、消旋聚乳酸、聚乙醇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羟基脂肪酸脂、聚二氧环己酮、聚己内酯、聚葡萄糖酸、聚羟基丁酸、聚酸酐、聚磷酸酯、聚乙醇酸及聚二恶烷酮中的至少一种。每股纤维线12由多根纤维线汇聚而成。
需要说明的是,编织丝11和纤维线12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一实施方式中,多根编织丝11和多股纤维线12的总数范围为16-400根。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多根编织丝11和多股纤维线12的总数范围为36-192根。
在一实施方式中,编织丝11的丝径范围为0.05mm-0.5mm。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编织丝11的丝径范围为0.1mm-0.3mm。
在一实施方式中,多股纤维线12中每股纤维线的规格范围为50D/18F-600D/144F。
在一实施方式中,多股纤维线12中每股纤维线的规格范围为50D/72F-600D/72F。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多股纤维线12中每股纤维线的规格范围为90D/72F-300D/72F。上述规格的含义是指,以50D/72F为例,每股纤维线12包含72根纤维线,这72根纤维线的总质量为50坦尼尔(D)。其他规格具有相同的含义,此处不再赘述。
多根编织丝11和多股纤维线12分别以第一编织方向和第二编织方向交叉编织,并经定型形成封堵主体110。多根编织丝11和多股纤维线12的数量比例和排布方式可以依据不同的应用环境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缺损部位。例如,小丝径的编织丝11和较细的多股纤维线12组合、小丝径的编织丝11和较粗的多股纤维线12组合、大丝径的编织丝11和较细的多股纤维线12组合、大丝径的编织丝11和较粗的多股纤维线12组合、第一编织方向全是编织丝11与第二编织方向全是多股纤维线12的组合、第一编织方向上纤维线12的数量多于第二编织方向上编织丝11的数量多的组合、两个编织方向上具有不同粗细的编织丝11和/或纤维线12等等。封堵主体110的一端形成有栓头50,封堵主体的另一端形成有封头40,栓头50用来汇聚并固定靠近栓头50的编织丝11和纤维线12,封头40用来汇聚并固定靠近封头40的编织丝11和纤维线12。
上述封堵器100的封堵主体110包括多根编织丝11和多股纤维线12,相对于编织丝11,纤维线12较为柔软,能够减缓对组织的磨损,并且有利于降低封堵器100的夹持力,从而有利于减少对组织不利影响。例如,有利于避免房室传导阻滞、心脏磨穿等。
并且,每股纤维线12由多根纤维线12汇聚形成,每股纤维线12的体积较为蓬松,使得多股纤维线12可以快速吸附血细胞,在纤维线12的表面形成血栓而逐渐形成较为密实的结构,从而可以较快地完成封堵,使得封堵器100的即时封堵性能较好。因此,上述封堵器100可以省略阻流膜。
无阻流膜的编织丝11和纤维线12混编封堵器100能够大大减小封堵器100径向拉伸后的尺寸,因而,封堵器100更容易装配至较小尺寸的输送系统内。同时,省略了阻流膜的封堵器100具有灵活、柔软的特性,使得拉伸后的封堵器100的硬度较小,有利于提高输送性能。进一步地,传统的阻流膜与封堵主体的固定方式一般采用缝合线缝合的方式,缝合的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如在植入后阻流膜受到血流冲击而承受张力时,针脚处的缝合线会对阻流膜有切割作用,易导致阻流膜撕裂以及脱落。阻流膜只可能通过有限个数的针脚与封堵主体缝合在一起,释放后的阻流膜边缘会有不少缝隙,降低封堵器的即时封堵能力等等。省略了阻流膜的封堵器100能够避免上述诸多阻流膜失效模式带来的不良影响。另外,从工业化生产的角度来讲,无阻流膜的封堵器100减少了缝合阻流膜的工序,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以及封堵器100的产品不良率。
另外,当封堵器100植入至机体内一段时间后,由可降解聚合物材料制成的多根编织丝11和多股纤维线12能够降解并被机体吸收,能够避免金属封堵器长期留在体内所带来的诸如金属离子释放、传导阻滞和磨损等不利影响。
封堵器100为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卵圆孔未闭(PFO)封堵器或血管塞封堵器等。
为了对实施例中封堵器100的结构特征、目的和效果进行更加清楚的阐述,现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实施例中封堵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封堵器100,包括网格结构的封堵主体110,封堵主体110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封堵盘10、第二封堵盘20和腰部30。腰部30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封堵盘10和第二封堵盘20。封堵器100还包括封头40和栓头50。封头40和栓头50分别设于第一封堵盘10和第二封堵盘20上。封堵主体110由两个编织方向(第一编织方向和第二编织方向,例如,经度方向和纬度方向)的编织材料编织并定型而成。请参阅图3,其中,每个编织方向均由9根直径为0.1mm的编织丝11和9股纤维线12(每股纤维线12的规格为90D/72F)平行交替组成,共36根。具体地,编织方式为不同编织方向上的编织丝11或纤维线12上下交错编织(平纹织),即,两个编织方向上的编织丝11或纤维线12均为一上一下的规律交织形成编织网。编织丝11和纤维线12的两端分别用封头40和栓头50进行收束固定,然后通过热定型工序定型成为使编织网定型为具有第一封堵盘10、腰部30和第二封堵盘20的封堵主体100。
请参阅图1,当封堵器100植入至心脏200内的室间隔缺损部位201处后,第一封堵盘10和第二封堵盘20分别展开在缺损部位201的两侧,腰部30填充在缺损部位201处,使得封堵器100可以稳定地固定在缺损部位201,第一封堵盘10和第二封堵盘20处较密编织的丝、线混编网格结构可以起到一定封堵作用,同时,还可以快速吸附血细胞,逐渐形成更加密实的结构,进而对缺损形成完全封堵。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封堵主体100由两个编织方向(第一编织方向和第二编织方向)的编织材料编织而成,其中每个方向均由48根直径为0.1mm的编织丝11和48股纤维线12(每股纤维线12的规格为150D/72F)以平行交替的方式组成,两个编织方向共192根(编织丝11的根数和纤维线12的股数之和)。具体地,编织方式为不同编织方向上的编织丝11或纤维线12上下交错编织(平纹织),即,两个编织方向上的编织丝11和纤维线12均为一上一下的规律交织。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封堵主体100由两个编织方向(第一编织方向和第二编织方向)的编织材料编织而成,其中,每个方向均由18根直径为0.3mm的编织丝11和18股纤维线12(每股纤维线12的规格为300D/72F)以平行交替的方式组成,两个编织方向共72根(编织丝11的根数和纤维线12的股数之和)。具体地,编织方式为不同编织方向上的编织丝11或纤维线12上下交错编织(平纹织),即,两个编织方向上的编织丝11和纤维线12均为一上一下的规律交织。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封堵主体100由两个编织方向(第一编织方向和第二编织方向)的编织材料编织而成,其中,每个编织方向由9根直径为0.15mm的编织丝11和27股纤维线12(每股纤维线12的规格为150D/72F)以平行间隔的方式组成,以3股纤维线12为一组,一组纤维线12和一根编织丝11间隔排列。两个编织方向共72根(编织丝11的根数和纤维线12的股数之和)。具体地,编织方式为不同编织方向上的编织丝11和/或纤维线12上下交错编织(平纹织),两个编织方向上的编织丝11和/或纤维线12均为一上一下的规律交织。如此编织,纤维线12占据的表面积较大,有利于提高即时封堵效果。
实施例五
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封堵主体100由两个编织方向(第一编织方向和第二编织方向)的编织材料编织而成,其中,第一编织方向由18股90D/72F纤维线12(每股纤维线12的规格为90D/72F)以等间距平行的方式组成,第二编织方向由18根直径为0.1mm的编织丝11以等间距平行的方式组成,两个编织方向共36根(编织丝11的根数和纤维线12的股数之和)。具体地,两个编织方向上的编织丝11和纤维线12一上一下交错交织形成封堵主体100。
实施例六
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封堵主体100由两个编织方向(第一编织方向和第二编织方向)的编织材料编织而成,其中,第一编织方向由9根直径为0.15mm的编织丝11和9股纤维线12(每股纤维线12的规格为150D/72F)平行交替组成,第二编织方向由18根直径为0.15mm的编织丝11以等间距平行的方式组成,两个编织方向共36根(编织丝11的根数和纤维线12的股数之和)。具体地,编织方式为不同编织方向上的编织丝11和/或纤维线12上下交错编织(平纹织),两个编织方向上的编织丝11和纤维线12均为一上一下的规律交织。
实施例七
如图7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封堵主体100由两个编织方向(第一编织方向和第二编织方向)的编织材料编织而成,其中,每个方向均由9根直径为0.15mm的编织丝11和9股纤维线12(每股纤维线12的规格为150D/72F)平行交替组成,两个编织方向共36根(编织丝11的根数和纤维线12的股数之和)。具体地,编织方式为不同编织方向上的编织丝11和纤维线12上上下下交错编织(斜纹织),两个编织方向上的编织丝11和纤维线12均为两上两下的规律交织。
实施例八
如图2所示,封堵主体110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封堵盘10,第一封堵盘10的径向尺寸大于腰部30的径向尺寸,封头40形成于第一封堵盘10外或形成于第一封堵盘10内,封堵主体110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封堵盘20,第二封堵盘20的径向尺寸大于腰部30的径向尺寸,栓头50形成于第二封堵盘20外或形成于第二封堵盘20内。第一封堵盘10和第二封堵盘20通过腰部30相连。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封头40和栓头50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8所示,封头40和栓头50均在封堵主体110的内部。如图9所示,封头40在封堵主体110的外部,栓头50在封堵主体110的内部。如图10所示,封头40在封堵主体110的内部,栓头50在封堵主体110的外部,并且第二封堵盘20的中部形成内凹区域,栓头50收容于内凹区域中,栓头50的近端端面低于第二封堵盘20的近端端面,或者,两个端面平齐。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封头40和栓头5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省略。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汇聚和固定多根编织丝11和多股纤维线12的自由端。例如,采用环状线圈收紧的方式。
进一步地,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第二封堵盘20和第一封堵盘10还可以是有倾角的和/或第二封堵盘20和第一封堵盘10具有不同的尺寸(如径向宽度不同以及第二封堵盘20的高度(轴向长度)大于第一封堵盘10的高度(轴向长度))。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封堵主体还可以为由第二封堵盘20或第一封堵盘10中的一个与腰部30结合形成,即封堵主体可以只设置有第二封堵盘20或第一封堵盘10中的一个。
实施例九
封堵主体110包括第一封堵盘10、第二封堵盘20和位于第一封堵盘10和第二封堵盘20之间的中间封堵盘60,中间封堵盘60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腰部30与第一封堵盘10和第二封堵盘20相连,如图15、图16和图17所示。中间封堵盘60的径向宽度与第一封堵盘10和第二封堵盘20的径向宽度相等或不等。中间封堵盘60的轴向长度与与第一封堵盘10和第二封堵盘20的轴向长度相等或不等。中间封堵盘60为盘状、柱状或圆台状等。
实施例十
如图18,封堵主体110包括第一封堵盘10、第二封堵盘20和位于第一封堵盘10和第二封堵盘20之间的中间封堵盘60,中间封堵盘60的一端与第一封堵盘10直接相连,中间封堵盘60的另一端与第二封堵盘20通过腰部30相连。腰部30的径向尺寸均小于第一封堵盘10、第二封堵盘20和中间封堵盘60的径向尺寸。中间封堵盘60大致为梯形网格结构。
实施例十一
第二封堵盘20与第一封堵盘10之间设置至少一个中间封堵盘60和多个腰部30,且每个中间封堵盘60的径向尺寸大于腰部30的径向尺寸,多个腰部30和多个中间封堵盘60交替设置于第一封堵盘10和第二封堵盘200之间,中间封堵盘60通过腰部30与第一封堵盘10和第二封堵盘20相连。中间封堵盘60之间通过腰部30相连,如图19、图20、图21、图22和图23所示。中间封堵盘60轴向长度与第一封堵盘10和第二封堵盘20的轴向长度相等或不等。当中间封堵盘60为多个时,多个中间封堵盘60的径向尺寸相等或不等。
在一具体的示例中,如图23所示,中间封堵盘60为一个,腰部30为两个。
中间封堵盘60的径向尺寸(或称为径向宽度,下同)比第一封堵盘10的径向尺寸小L,L的范围为1~6毫米。并且,中间封堵盘60的径向尺寸比第二封堵盘20的径向尺寸小L,L的范围为1~6毫米。L在上述取值范围内,使得位于两端的第一封堵盘10和第二封堵盘20的径向尺寸合适,以使第一封堵盘10和第二封堵盘20与病变部位组织接触、锚定的面积足够大,以提高锚定作用。例如,当封堵器100为心脏封堵器时,第一封堵盘10和第二封堵盘20能够勾住缺损通道两侧的组织而实现锚定作用。当封堵器100为血管封堵器时,第一封堵盘10和第二封堵盘20的外周面能够与血管内壁抵接而使封堵器100能够可靠地锚定于需要封堵的血管中。同时,中间封堵盘40的径向尺寸与第一封堵盘10和第二封堵盘20的径向尺寸的差值在上述范围内,一方面使得封堵器100的整体的柔性较好,有利于输送,另一方面,有利于调整封堵器100的轴向长度或调整第一封堵盘10和第二封堵盘20的角度,以和缺损部位的形状、长度等相匹配。
在一具体示例中,L的范围为2~4毫米。
需要说明的是,图23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封堵盘10和第二封堵盘20的径向尺寸相等,中间封堵盘60与第一封堵盘10的径向宽度差值和中间封堵盘60与第二封堵盘20的径向宽度差值相等。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封堵盘10和第二封堵盘20的径向尺寸可以不相等,中间封堵盘60与第一封堵盘10的径向宽度差值和中间封堵盘60与第二封堵盘20的径向宽度差值可以相等或不相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器包括网格结构的封堵主体,所述封堵主体包括多根编织丝和多股纤维线,所述多根编织丝和多股纤维线为可降解聚合物材料;所述多股纤维线中每股纤维线由多根纤维线汇聚形成;所述多股纤维线中每股纤维线的规格范围为50D/18F-600D/144F;所述多根编织丝和所述多股纤维线以相互交叉的方式编织形成所述网格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编织丝和所述多股纤维线中,一部分编织丝和一部分纤维线以平行间隔的方式排列形成第一编织方向丝线,另一部分编织丝和另一部分纤维线以平行间隔的方式排列形成第二编织方向丝线,所述第一编织方向丝线和所述第二编织方向丝线交叉编织形成所述网格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编织方向丝线中的所述一部分编织丝和所述一部分纤维线以平行交替的方式排列,所述第二编织方向丝线中的所述另一部分编织丝和所述另一部分纤维线以平行交替的方式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编织丝以平行间隔排列的方式形成第一编织方向丝线,所述多股纤维线以平行间隔排列的方式形成第二编织方向丝线,所述第一编织方向丝线和所述第二编织方向丝线交叉编织形成所述网格结构;或者,
所述多根编织丝和所述多股纤维线中,一部分编织丝和所述多根纤维线以平行间隔的方式排列形成第一编织方向丝线,另一部分编织丝以平行间隔的方式排列形成第二编织方向丝线,所述第一编织方向丝线和所述第二编织方向丝线交叉编织形成所述网格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主体包括第一封堵盘和与所述第一封堵盘相连的腰部,所述第一封堵盘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腰部的径向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主体还包括第二封堵盘,所述第二封堵盘与所述腰部的远离所述第一封堵盘的一端相连,且所述第二封堵盘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封堵盘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主体还包括第二封堵盘和至少一个中间封堵盘,所述腰部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腰部和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封堵盘交替设置于所述第一封堵盘和所述第二封堵盘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封堵盘的径向尺寸均小于所述第一封堵盘和所述第二封堵盘的径向尺寸;或者,
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封堵盘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腰部的径向尺寸,并且,当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封堵盘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中间封堵盘的径向尺寸相等或不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封堵盘的径向尺寸比所述第一封堵盘的径向尺寸小1~6毫米,且所述中间封堵盘的径向尺寸比所述第二封堵盘的径向尺寸小1~6毫米。
CN201911253714.2A 2019-12-09 2019-12-09 封堵器 Active CN1130177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53714.2A CN113017716B (zh) 2019-12-09 2019-12-09 封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53714.2A CN113017716B (zh) 2019-12-09 2019-12-09 封堵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17716A CN113017716A (zh) 2021-06-25
CN113017716B true CN113017716B (zh) 2023-01-03

Family

ID=76451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53714.2A Active CN113017716B (zh) 2019-12-09 2019-12-09 封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177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50282B (zh) * 2023-03-24 2023-10-13 山东华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封堵器、其制备方法和封堵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39724B2 (en) * 2004-03-19 2015-05-26 Aga Medical Corporation Device for occluding vascular defects
DE102014107113A1 (de) * 2014-05-20 2015-11-26 Acandis Gmbh & Co. Kg Medizinische Vorrichtung und System
CN104352260B (zh) * 2014-10-13 2017-11-21 深圳市科奕顿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左心耳封堵系统
CN208145027U (zh) * 2017-06-22 2018-11-27 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无膜双腰封堵器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17716A (zh) 2021-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64403B (zh) 可吸收封堵器
US9826980B2 (en) Occluder for occluding an atrial appendage and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for
CN111544060B (zh) 封堵器
JP6038054B2 (ja) 3次元および透かし編みのニットを備えている人工装具
WO2017041555A1 (zh) 可吸收封堵器
CN114007519A (zh) 具有可伸缩腰部的封堵器
CN113017716B (zh) 封堵器
CN110720958A (zh) 封堵器及封堵系统
CN113057694B (zh) 封堵器及其制作方法
CN212650856U (zh) 一种混编封堵器
CN114767179B (zh) 一种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CN114680956A (zh) 封堵器械
CN113017718B (zh) 封堵器械
CN113017717B (zh) 封堵器械
CN209932834U (zh) 一种上下腔型房间隔缺损专用封堵器
CN116350282B (zh) 一种封堵器、其制备方法和封堵系统
CN109498075A (zh) 一种带倒刺的小型植入器械
CN209884221U (zh) 封堵器及封堵系统
CN114052815B (zh) 封堵器
CN111297411B (zh) 植入式器械及其制备方法
CN116269547A (zh) 封堵装置与封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