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97411B - 植入式器械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植入式器械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97411B
CN111297411B CN201811510582.2A CN201811510582A CN111297411B CN 111297411 B CN111297411 B CN 111297411B CN 201811510582 A CN201811510582 A CN 201811510582A CN 111297411 B CN111297411 B CN 1112974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nodes
braided
woven
occlude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1058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97411A (zh
Inventor
褚华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1058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974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97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974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974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974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57Implements for plugging an opening in the wall of a hollow or tubular organ, e.g. for sealing a vessel puncture or closing a cardiac septal defe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57Implements for plugging an opening in the wall of a hollow or tubular organ, e.g. for sealing a vessel puncture or closing a cardiac septal defect
    • A61B2017/00575Implements for plugging an opening in the wall of a hollow or tubular organ, e.g. for sealing a vessel puncture or closing a cardiac septal defect for closure at remote site, e.g. closing atrial septum defects
    • A61B2017/00601Implements entirely comprised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open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57Implements for plugging an opening in the wall of a hollow or tubular organ, e.g. for sealing a vessel puncture or closing a cardiac septal defect
    • A61B2017/00575Implements for plugging an opening in the wall of a hollow or tubular organ, e.g. for sealing a vessel puncture or closing a cardiac septal defect for closure at remote site, e.g. closing atrial septum defects
    • A61B2017/00606Implements H-shaped in cross-section, i.e. with occluders on both sides of the open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57Implements for plugging an opening in the wall of a hollow or tubular organ, e.g. for sealing a vessel puncture or closing a cardiac septal defect
    • A61B2017/00646Type of implements
    • A61B2017/00654Type of implements entirely comprised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opening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入式器械及其制备方法。该植入式器械包括编织框架,编织框架由多根编织丝编织而成,多根编织丝交错形成多个网络节点,多个网络节点包括固定网络节点,多根编织丝在固定网络节点处通过粘结剂固定相连,粘结剂为生物可吸收的粘结剂,且粘结剂中含有促内皮化物质。该植入式器械能够较快地内皮化。

Description

植入式器械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植入式器械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经导管介入封堵器微创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和卵圆孔未闭(PFO)等先天性心脏病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方法。
目前主流的封堵器大都采用金属丝或高分子丝编织形成编织网,然后通过模具将编织网定型成各种不同的形状以适应不同的生理结构,以达到治疗不同缺损的目的。
然而,封堵器在使用过程中,封堵器与血液接触时,在封堵器表面容易形成血栓,形成的血栓可能从器械上脱落而导致血栓栓塞等问题。为了解决易形成血栓的问题,现有的研究在封堵器的表面上引入促内皮化物质,如生长因子、蛋白质、多肽等物质。但当封堵器植入体内之后,生长因子、蛋白质、多肽等物质就会快速溶于血液中,只能短暂甚至不能起到促内皮化作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较快地内皮化的植入式器械。
进一步,提供一种植入式器械的制备方法,以制备能够较快地内皮化的植入式器械。
一种植入式器械,包括编织框架,所述编织框架由多根编织丝编织而成,所述多根编织丝交错形成多个网络节点,所述多个网络节点包括固定网络节点,所述多根编织丝在所述固定网络节点处通过粘结剂固定相连,所述粘结剂为生物可吸收的粘结剂,且所述粘结剂中含有促内皮化物质。
一种植入式器械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编织框架,所述编织框架由多根编织丝编织而成,所述多根编织丝交错形成多个网络节点;
将至少部分所述多个网络节点处的编织丝用粘结剂进行固定形成固定网络节点,使所述多根编织丝在所述固定网络节点处固定相连,其中,所述粘结剂为生物可吸收的粘结剂,所述粘结剂中含有促内皮化物质。
上述植入式器械的编织框架的网络节点包括固定网络节点,编织框架的多根编织丝在固定网络节点处通过生物可吸收的粘结剂固定相连,粘结剂中含有促内皮化物质,当粘结剂在生物体内降解时能够逐渐释放出促内皮化物质,避免了在植入时促内皮化物质被血流冲走,起到长效地、持续地促内皮化的作用,因而能够较快地内皮化。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方式的封堵器的编织框架的编织过程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方式的封堵器的编织框架的固定网络节点的分布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方式的封堵器的编织框架的固定网络节点的分布示意图;
图5~图7为图1所示的封堵器的编织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封堵器的装载状态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的封堵器封堵缺损部位的状态示意图;
图10为现有的封堵器植入猪的房间隔处2个月后内皮化情况;
图11为实施例1的封堵器植入猪的房间隔处2个月后内皮化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更加清楚地描述本发明的结构,采用“远端”、“近端”作为方位词,该方位词为介入医疗器械领域惯用术语,其中“远端”表示手术过程中远离操作者的一端,“近端”表示手术过程中靠近操作者的一端。
提供一种能够较快地内皮化的植入式器械。在一实施方式中,植入式器械为封堵器。
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的封堵器100,包括编织框架20。编织框架20为由多根编织丝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编织丝的材质可以为在生物体内不可腐蚀的金属,例如,编织丝可以为镍钛合金丝、钴铬合金丝或不锈钢丝等。或者,编织丝的材质也可以为生物可降解材料。例如,生物可降解材料可以为聚消旋乳酸(PDLLA)、聚D-乳酸(PDLA)、聚L-乳酸(PLLA)、聚乙醇酸(PG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羟基脂肪酸脂(PHA)、聚二氧环己酮(PDO)或聚己内酯(PCL)等。
本实施方式中,编织框架20包括第一封堵单元22、第二封堵单元24和腰部26。腰部2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封堵单元22和第二封堵单元24连接,形成两端大中间小的两盘一腰结构。第一封堵单元22、第二封堵单元24和腰部26为一体式结构。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编织框架20的结构不限于两端大中间小的两盘一腰结构。例如,编织框架20中的封堵单元的个数为一个,此时,封堵单元和腰部相连形成截面大致呈T形的封堵框架。
编织框架20由多根编织丝编织而成。例如,编织框架20由两组或多组方向不一的编织丝编织而成。请参阅图2,以两组编织丝为例,编织框架20由一组经度编织丝210和一组纬度编织丝220上下交错编织形成。经度编织丝210和纬度编织丝220交错的部位形成多个网络节点230。请一并参阅图3,多个网络节点230中,至少部分为固定网络节点231,交叉点处的经度编织丝210和纬度编织丝220在固定网络节点231处固定相连。
多根编织丝在固定网络节点231处通过粘结剂固定相连。例如,交叉的经度编织丝210和纬度编织丝220在固定网络节点231处通过粘结剂固定相连。
粘结剂为在生物可吸收的粘结剂。在一实施方式中,粘结剂的材料包括可降解聚合物和促内皮物质。其中,促内皮化物质分散于可降解聚合物中。
在一实施方式中,可降解聚合物选自聚乳酸(PLA)、聚乙醇酸(PG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羟基脂肪酸脂(PHA)、聚二氧环己酮(PDO)、聚己内酯(PCL)、聚葡萄糖酸、聚羟基丁酸、聚酸酐、聚磷酸酯(PPE)、聚二恶烷酮及聚碳酸酯(PC)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聚酸酐可以为聚[双(对羧基苯氧基)甲烷]、聚癸二酸酐、聚己二酸酐或聚十二酸酐等等。
可以采用浸提、喷涂等方法将粘结剂沉积或粘附于网络节点230处而使交叉的经度编织丝210和纬度编织丝220固定相连,形成固定网络节点231。
上述粘结剂材料不仅能够使固定网络节点231处的编织丝较可靠地固定相连,且这些材料在植入人体后不会对人体产生毒性,安全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粘结剂的材料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材料。任何能够将编织丝进行粘结且对人体无毒无害的材料均可应用。
当粘结剂中的促内皮化物质含量过低时,在粘结剂的总质量一定的前提下,封堵器100所携载的促内皮化物质的量过少,会导致促内皮化的效果不佳。当当粘结剂中的促内皮化物质含量过高时,在粘结剂的总质量一定的前提下,粘结剂所含的可降解聚合物的量较少,这会使粘结剂在编织框架20的粘结性能不足,从而导致粘结剂易从编织框架20上脱落,最终难以实现持续的促内皮化的作用。因此,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粘结剂中,可降解聚合物和促内皮化物质的质量比不小于0.5。
上述封堵器100的编织框架20的网络节点230包括固定网络节点231,编织框架20的多根编织丝在固定网络节点231处通过生物可吸收的粘结剂固定相连,粘结剂中含有促内皮化物质,当粘结剂在生物体内降解时能够逐渐释放出促内皮化物质,避免了在植入时促内皮化物质被血流冲走,起到长效地、持续地促内皮化的作用,因而能够较快地内皮化。从而,上述封堵器100能够有效地消除或降低血栓形成且血栓脱落而产生血栓栓塞的风险。
并且,促内皮化物质是通过粘结剂引入,粘结剂粘结在编织框架20的至少部分网络节点230上,粘结剂并没有覆盖编织框架20的镂空部位或者粘结剂覆盖编织框架20的镂空部位的面积很小。因此,通过粘结剂粘结在封堵器100的网络节点230上的方式引入促内皮化物质,不会显著地增加封堵器100拉伸后的径向尺寸,不会显著增加封堵器100入鞘的阻力,不会造成装载困难,需要匹配的鞘管的尺寸也不要求相应地增大。
编织框架20的编织是将多根丝上下交错编成网格状的编织网,编织网中位于上下层的丝之间仅仅是交错设置,丝与丝之间并不是固定连接,这会导致编织网的稳定性较差。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封堵器械的各部分受力不均匀,容易导致编织丝相互位移,造成网格不均,这会影响植入人体后封堵器械的形状,从而会影响治疗效果。另外,为了增加阻流效果,通常需要在编织网中增加阻流膜,编织网受力不均或编织丝移位也会导致阻流膜的位移,从而影响封堵效果,进而影响治疗效果。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粘结剂引入促内皮化物质不仅起到了长效、持续的促内皮化的作用,粘结剂把编织框架20的至少部分网络节点230处的编织丝固定相连,形成固定网络节点231,固定网络节点231能够约束编织框架20的变形,从而提高了编织框架20的结构稳定性,使得封堵器100即便在血流的持续冲击下,亦能保持正常的构型且位于编织框架20内部的阻流膜亦不易发生位移,从而保证封堵效果。
粘结剂的用量过少,会导致固定网络节点231处编织丝的粘结效果不佳。但粘结剂的用量过多,一方面会使封堵器100的整体刚性过大而影响其输送性能;另一方面,可能会产生异物反应加剧的风险。因此,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粘结剂的质量为编织框架20的质量的0.2~3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编织框架20由镍钛合金丝、钴铬合金丝或不锈钢丝等金属丝编织而成时,粘结剂的质量为编织框架20的质量的0.2~5%。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编织框架20由聚乳酸(PLA)、聚消旋乳酸(PDLLA)、聚D-乳酸(PDLA)、聚L-乳酸(PLLA)、聚乙醇酸(PG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羟基脂肪酸脂(PHA)、聚二氧环己酮(PDO)或聚己内酯(PCL)等生物可降解材料编织而成时,粘结剂的质量为编织框架20的质量的1~30%。
编织丝之间在非固定相连的交叉点处可以相对滑动,将该非固定相连的网络节点定义为非固定网络节点。例如,未粘附有粘结剂的网络节点230,均为非固定网络节点。
当固定网络节点231的数量太少时,非固定网络节点的数量相对较多,即粘结剂的质量相对较少,在可降解聚合物和促内皮化物质的质量比确定的情况下,封堵器100可携载的促内皮化物质较少,并且编织框架20中可以相对滑动的编织丝较多,导致封堵器100的刚性不足,稳定性较差。在这种情况下,促内皮化的效果不佳,且数量较少的固定网络节点231对封堵器100的稳定性能提升的幅度有限。为保证一定的促内皮化作用及提升封堵器100的稳定性,在一实施方式中,固定网络节点231的数量占所有网络节点230总数量的百分比不小于25%,即固定网络节点231的数量占所有网络节点230总数量的百分比为25~100%。当固定网络节点231的数量占所有网络节点230总数量的百分比为100%时,编织框架20的所有网络节点230均为固定网络节点,如图4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为兼顾封堵器100的入鞘阻力,固定网络节点231的数量占所有网络节点230总数量的百分比为25~95%。
请再次参阅图1,封堵器100还包括设于第一封堵单元22上的远端封头40和设于第二封堵单元24上的近端栓头60。远端封头40和近端栓头60均用于汇聚编织丝。并且,近端栓头60上设有活动连接组件(图1未示),活动连接组件用于与输送系统活动连接,以装载和固定封堵器100,并在将封堵器100输送至病变部位后,能够释放封堵器100。具体地,可以在近端栓头60上设有螺纹、多股丝等与输送系统活动连接。
第一封堵单元22为网盘结构。请参阅图5,第一封堵单元22包括第一远端盘面222、第一近端盘面224及连接第一远端盘面222和第一近端盘面224的第一脊部226。请参阅图6,第一远端盘面222包括位于第一远端盘面222中部的第一过渡区228和围绕第一过渡区228的第一边缘区221。第一过渡区228的面积占第一远端盘面222的面积的20~95%。
请再次参阅图5,第二封堵单元24也为网盘结构。第二封堵单元24包括第二远端盘面242、第二近端盘面244及连接第二远端盘面242和第二近端盘面244的第二脊部246。请参阅图7,第二近端盘面244包括位于第二近端盘面244中部的第二过渡区248和围绕第二过渡区248的第二边缘区241。第二过渡区248的面积占第二近端盘面244的面积的20~95%。
封堵器100的形状较为复杂,不同的部位的受力情况不同,不同部位的网络节点230对封堵器100整体刚性的贡献程度不一。为了将封堵器100装载于输送系统中,需要将封堵器100进行轴向拉伸,并且在输送过程中保持轴向拉伸的状态。在到达病变部位后,封堵器100被释放,由轴向拉伸状态恢复为成型状态。封堵器100被轴向拉伸并装载于输送鞘管300中的状态如图8所示。请一并对照图5和图6,在轴向拉伸状态和成型状态之间,变形较大的区域集中在第一脊部226、第二脊部246和腰部26。第一脊部226、第二脊部246和腰部26中的网络节点230被固定时,封堵器100整体被拉伸较为困难。因此,在第一脊部226、第二脊部246和腰部26中设置固定网络节点231会影响输送性能。并且,在成型状态(同植入状态),请参阅图9,封堵器100主要靠第一封堵单元22和第二封堵单元24的盘面对缺损部位400进行夹持,省略第一脊部226、第二脊部246和腰部26中的固定网络节点231,对封堵器100的封堵性能没有影响。因此,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保证粘结剂的总质量一定,促内皮化物质的含量一定,且固定网络节点231的数量占所有网络节点230总数量的百分比不小于25%的前提下,第一脊部226、第二脊部246和腰部26均不设有固定网络节点231。
进一步地,在轴向拉伸状态和成型状态之间,第一过渡区228和第二过渡区248也属于变形较大的区域。并且,在植入缺损部位400后,第一过渡区228和第二过渡区248对封堵器100较为可靠地夹持于缺损部位400的贡献较小。因此,在一实施方式中,在保证粘结剂的总质量一定,促内皮化物质的含量一定,且固定网络节点231的数量占所有网络节点230总数量的百分比不小于25%的前提下,第一过渡区228和第二过渡区248上均不设有固定网络节点231。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保证粘结剂的总质量一定,促内皮化物质的含量一定,且固定网络节点231的数量占所有网络节点230总数量的百分比不小于25%的前提下,第一封堵单元22和第二封堵单元24上均不设有固定网络节点231,腰部26上设有固定网络节点231。腰部26上设有固定网络节点231,能够增加腰部26的支撑力。
上述封堵器100的编织框架20的多个网络节点230包括固定网络节点231,编织框架20的多根编织丝在固定网络节点231处固定相连,能够约束编织框架20的变形,使得该封堵器100的稳定性较好。无论是在手术操作过程中还是封堵器100被植入人体后,即便是在血流的冲击下,由于固定网络节点231的存在,封堵器100中,能够相对位移的编织丝较少甚至没有,因而不会产生网格不均而导致封堵器100变形的情况,从而能够保证治疗效果。通过在封堵器100的编织框架20上引入含有促内皮化物质的粘结剂,一方便提高了封堵器100的结构稳定性,避免在持续的血流冲击下编织框架20变形;另一方面,内皮化作用,使得内皮细胞较快地在封堵器100表面上爬附,在封堵器100的表面形成致密的内皮细胞膜,实现良好的封堵。因此,在封堵器100的编织框架20上引入含有促内皮化物质的粘结剂,大大提高了封堵器100的封堵效果。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封堵器100还包括阻流膜(图未示),阻流膜设于编织框架20中。具体地,阻流膜可以设于第一封堵单元22、第二封堵单元24或腰部26中。或者,第一封堵单元22和第二封堵单元24可以同时设有阻流膜。或者,第一封堵单元22和第二封堵单元24之一与腰部26同时设有阻流膜。又或者,第一封堵单元22、第二封堵单元24和腰部26均设有阻流膜。由于封堵器100的稳定性较高,且内皮细胞爬附的速度较快,在血流的冲击下,能够避免编织丝移位而导致阻流膜的位移的情况,且内皮细胞膜层能够快速包住阻流膜而进一步限制了阻流膜位移,因而能够保证治疗效果。
并且,通过合理地设置固定网络节点231而引入促内皮化物质,并使得封堵器100的稳定性较好,无需通过提高网格密度,即通过增加编织丝的方式来提高封堵器100的稳定性,因而能够减少编织丝的数量,从而减少异物植入不良反应的风险;也无需通过在封堵器100的编织框架20上覆膜而引入促内皮化物质,避免显著增加封堵器100的入鞘阻力和增加封堵器100释放的困难。
在一实施方式中,编织框架20由18~144根编织丝编织而成。
在一实施方式中,编织框架20由14~72根编织丝编织而成。
在一实施方式中,编织丝的丝径范围为0.1~0.4毫米(mm)。
需要强调的是,编织框架20的多根编织丝在固定网络节点231处固定相连是指编织框架20中,交叉的编织丝,在交叉点处固定相连,固定相连的点即为固定网络节点231。一个交叉点上的编织丝的数量,可以为两根或两根以上。
进一步,提供一种植入式器械的制备方法,以制备能够较快地内皮化的植入式器械。
以下以封堵器的制备方法为例进行说明。
一实施方式的封堵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提供编织框架,编织框架由多根编织丝编织而成,多根编织丝交错形成多个网络节点。
编织丝的材料与上文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编织框架中,编织丝上下交错排列。例如,编织丝上下交错排列形成井形编织网格。编织丝之间仅是简单搭接,简单接触,未形成固定连接。将编织丝编织形成编织网后进行定型,形成编织框架。上下交错的编织丝的丝径,例如经度编织丝和纬度编织丝的丝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经度编织丝和纬度编织丝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步骤120:将至少部分多个网络节点处的编织丝用粘结剂进行固定形成固定网络节点,使多根编织丝在固定网络节点处固定相连,其中,所述粘结剂为生物可吸收的粘结剂,所述粘结剂中含有促内皮化物质。
在一实施方式中,通过粘结剂将编织丝在网络节点处进行粘结固定,形成固定网络节点。具体地,可以采用浸提、喷涂等方法将粘结剂沉积或粘附于网络节点处而使编织丝固定相连,形成固定网络节点。
粘结剂与上文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将生物可吸收的粘结剂溶于溶剂中形成粘结剂溶液。具体地,将可降解聚合物和促内皮化物质溶解于溶剂中,配制成含有促内皮化物质的粘结剂溶液。在一实施方式中,溶剂选自氯仿、四氢呋喃、已酸已酯、乙腈、间甲酚、邻氯苯、硝基苯、三氯乙酸、乙酸异戊酯、甲苯、乙酸戊酯、三氯乙烯、六氟异丙醇、二氯甲烷、苯酚、四氯乙烷、二氯甲烷及丙酮中的至少一种。由于粘结剂的分子结构差异,溶解性有所不同。如: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能溶于间甲酚、邻氯酚、硝基苯或三氯乙酸等溶剂中。
聚丙烯(PP)能溶于烃类或乙酸异戊酯等溶剂中。
聚乙烯(PE)加热可溶于甲苯、乙酸戊酯或三氯乙烯等溶剂中。
聚左旋乳酸(PLLA)能溶于氯仿或六氟异丙醇等溶剂中。
聚消旋乳酸(PDLLA)能溶于乙酸乙酯、丙酮、乙腈、四氢呋喃或氯仿等溶剂中。
聚乙醇酸(PGA)能溶于六氟异丙醇等溶剂中。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能溶于二氯甲烷、氯仿、四氢呋喃、丙酮或乙酸乙酯等溶剂中。
聚羟基脂肪酸脂(PHA)能溶于氯仿或六氟异丙醇等溶剂中。
聚二氧环己酮(PDO)能溶于苯酚或四氯乙烷等溶剂中。
聚己内酯(PCL)能溶于甲苯、二氯甲烷或丙酮等溶剂中。
可以理解,粘结剂溶液的溶剂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种类。任何能够溶解粘结剂且不能溶解编织框架的编织丝的溶剂均可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可降解聚合物和促内皮化物质的溶解性能差异较大时,可以分别配制可降解聚合物溶液和促内皮化物质溶液,然后将两者混合,得到粘结剂溶液。
在一实施方式中,采用浸提法形成固定网络节点。将编织框架部分或全部浸入粘结剂溶液中,保留至少5秒(s),使得粘结剂溶液充分浸润编织框架,然后缓慢提升,提升速度为0.01~0.5米每秒(m/s)。残留的粘结剂溶液会在编织框架上形成一层液体膜,由于溶剂的快速挥发,溶液的浓度越来越高,液体越来越少,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液体膜破裂,剩余的液体富集在编织框架的网络节点处,最终在网络节点处析出固体,将网络节点进行固定,干燥后,形成固定网络节点。
在一实施方式中,当粘结剂溶液的浓度较高,液体挥发较快时,液体膜不易破裂,为了确保液体膜破裂可以对编织框架进行喷气处理,强制把液体膜吹破,以仅在网络节点上沉积粘结剂而形成固定网络节点。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一次固定效果不好,或者结合强度不够,可进行多次操作,即重复浸提的过程,将编织框架的至少部分部位浸渍于粘结剂溶液中,然后将编织框架从粘结剂溶液中提起。按上述工艺进行第一次浸提操作后,第二次或之后重复操作时浸渍时间要较短,不宜超过5s。这是由于重复操作时,溶液会将第一次析出的至少部分固体粘结剂重新溶解。重复操作时要求提升速度也较快,宜在0.05~1米每秒(m/s)。
可以理解,可以根据实际要形成固定网络节点的部位将编织框架的具体部位浸渍于粘结剂溶液中,保留一定时间后再缓慢提升至编织框架离开粘结剂溶液。例如,将不需要形成固定网络节点的部位进行隔离保护后,再将编织框架浸渍于粘结剂溶液中,以在需要的部位形成固定网络节点。或者,将部分编织框架浸渍于粘结剂溶液中,如将第一封堵单元和腰部浸渍于粘结剂溶液中,在第一封堵单元和腰部形成固定网络节点后,将第一封堵单元浸渍于能够溶解粘结剂而不能溶解编织丝的溶剂中使粘结剂溶解,最终仅在腰部形成固定网络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粘结剂中的可降解聚合物和促内皮化物质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种类,任何具有粘结作用,能够在编织框架的网络节点处沉积并将编织丝固定相连且对人体无毒无害的可降解聚合物和具有促内皮化作用的物质均可应用于上述编织框架中。溶剂也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溶剂,任何能够溶解粘结剂,且能够快速挥发的溶剂均可用于溶解粘结剂形成粘结剂溶液。
需要说明的是,粘结剂溶液中,粘结剂的浓度没有限制。粘结剂的浓度可以较低或较高或者达到饱和,只需保证粘结剂的质量与编织框架的质量比满足要求即可。需要指出的是,当溶质浓度较低时,单次析出的粘结剂的质量有限,需要多次操作才能达到理想的粘结效果。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粘结剂溶液的浓度可以为30mg/mL、15mg/mL、50mg/mL、20mg/mL或10mg/mL等。或者,粘结剂溶液为饱和溶液。
当编织丝的丝径越大,在浸提的过程中,可以提高粘结剂的浓度,以利于较多的粘结剂沉积于网络节点处而提高粘结性。或者,浸提的步骤重复多次,使粘结剂沉积于网络节点处的量越多,提高粘结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编织框架上形成固定网络节点后还包括热处理的步骤,以提高固定网络节点处编织丝的连接强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热处理的步骤具体为将形成有固定网络节点的编织框架置于高于可降解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10~60℃的温度下保温5~60min,以提高粘结剂的致密度和结晶性能,有利于提高固定网络节点处编织丝的连接强度。在高于可降解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10~60℃的温度进行热处理,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固定网络节点处编织丝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保证热处理的温度不超过熔点或软化点温度,从而保证编织框架整体结构和性能的稳定性。在一实施方式中,热处理的温度为45~120℃。
上述封堵器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能够在编织框架上形成牢固可靠的固定网络节点,使得固定网络节点处的编织丝可靠地固定相连,从而提高封堵器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以封堵器为例对植入式器械和植入式器械的制备方法进行了阐述,但植入式器械的种类不限于封堵器,任何编织的、需要促内皮化的植入式器械均可以应用上述方案。
具体地,植入式器械可以为支架,如管腔支架,具体可以为主动脉支架、冠脉支架、外周支架等等。用多根编织丝编织形成编织框架,多根编织丝交错形成多个网络节点,然后按照上述的形成固定网络节点的方法使多根编织丝固定相连,形成固定网络节点,从而在植入式器械的编织框架上引入促内皮化物质,且不增加植入式器械的入鞘阻力。
以下进一步通过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植入式器械及其制备方法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将一组包括丝径0.40mm的20根平行排列的聚左旋乳酸(PLLA)编织丝作为经度编织丝和一组包括丝径0.40mm的20根平行排列的聚左旋乳酸(PLLA)编织丝作为纬度编织丝上下交错编织形成编织网,将该编织网进行热定型形成编织框架,编织框架包括第一封堵单元、第二封堵单元及分别连接第一封堵单元和第二封堵单元的腰部,编织框架包括多个网络节点。
将聚消旋乳酸(PDLLA)溶于乙腈中配制聚消旋乳酸溶液,将磷脂酰胆碱溶解于乙醇中,配制成饱和的磷脂酰胆碱溶液;将聚消旋乳酸溶液和磷脂酰胆碱溶液按体积比为9:1进行混合得到粘结剂溶液。其中,聚消旋乳酸的重均分子量为30w,聚消旋乳酸与磷脂酰胆碱的质量比为7:1。将编织框架的第一封堵单元和第二封堵单元进行隔离保护,将腰部浸渍于30mg/mL的粘结剂溶液中,至少浸渍5s后,将编织框架以0.5m/s的速度从粘结剂溶液中提出,粘结剂沉积于编织框架的网络节点上,干燥后,粘结剂将网络节点处的编织丝固定,形成固定网络节点。
将形成固定网络节点的编织框架于70℃下热处理5min(PDLL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5–60℃),然后在腰部处固定阻流膜,得到封堵器。该封堵器中,粘结剂的质量占编织框架的质量的1.5%,固定网络节点的数量约占网络节点总数量的25%。
由于此实施例只将腰部的网络节点进行了固定。可以通过测试腰部的支撑力来评价网络节点固定的效果。支撑力测试:将封堵器的腰部固定,在腰部施加一个径向压力,测试在相同外力下腰部的变形量大小,即变形量越小说明腰部的支撑力越好。测试结果表明,腰部网络节点固定的封堵器,其腰部支撑力较网络节点自由的封堵器大50%以上。
将结构和规格相同,但不含有粘结剂的封堵器和本实施例1的封堵器分别植入两只巴马猪的房间隔处,2个月后取出相应的组织,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封堵器的内皮化程度,结果如图10和图11所示。由图10和图11对比可知,2个月后,本实施例1的封堵器已经完成内皮化,封堵器的表面有一层较厚的内皮细胞;而不含有粘结剂的封堵器表面仍有裸露的丝材,并未完全内皮化。
实施例2
将一组包括30根丝径0.10mm的平行排列的聚左旋乳酸(PLLA)编织丝作为经度编织丝和一组包括30根丝径0.10mm的平行排列的聚左旋乳酸(PLLA)编织丝作为纬度编织丝上下交错编织形成编织网,将该编织网进行热定型形成编织框架,编织框架包括第一封堵单元、第二封堵单元及分别连接第一封堵单元和第二封堵单元的腰部,编织框架包括多个网络节点。
将聚消旋乳酸溶于丙酮中配制浓度为10mg/mL的聚消旋乳酸溶液,将磷脂酰胆碱溶解于乙醇中配制成浓度为20mg/mL的磷脂酰胆碱溶液;将聚消旋乳酸溶液和磷脂酰胆碱溶液按体积比为7:1进行混合得到粘结剂溶液。其中,聚消旋乳酸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00Da,聚消旋乳酸与磷脂酰胆碱的质量比为7:2。将整个编织框架浸渍于粘结剂溶液中,1min后,将编织框架以0.1m/s的速度从粘结剂溶液中提出,用冷风吹破液体膜后,粘结剂沉积于编织框架的网络节点上,干燥后,粘结剂将网络节点处的编织丝固定,形成固定网络节点。
将形成固定网络节点的编织框架于60℃下热处理30min,然后在腰部和两个封堵单元处固定阻流膜,得到封堵器。该封堵器中,粘结剂的质量占编织框架的质量的30%。固定网络节点的数量占网络节点总数量的100%。
由于此实施例封堵器所有的网络节点均进行了固定。可以通过测试第一封堵单元(远端的封堵单元)的稳定性和腰部的支撑力来评价网络节点固定的效果。稳定性测试:将封堵器固定在指定直径(缺损直径较腰部直径小2~4mm)的缺损模型上,在第一封堵单元上施加轴向外力,测试封堵器从缺损上发生脱落的外力。支撑力测试:将封堵器的腰部固定,在腰部施加一个径向压力,测试在相同外力下腰部的变形量大小,即变形量越小说明腰部的支撑力越好。测试结果表明,腰部网络节点固定的封堵器,其腰部支撑力较网络节点自由的封堵器大100%以上。第一封堵单元的稳定性较网络节点自由的封堵器大100%以上。
实施例3
将一组包括50根丝径0.20mm的平行排列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编织丝作为经度编织丝和一组包括50根丝径0.20mm的平行排列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编织丝作为纬度编织丝上下交错编织形成编织网,将该编织网进行热定型形成编织框架,编织框架包括第一封堵单元、第二封堵单元及分别连接第一封堵单元和第二封堵单元的腰部,编织框架包括多个网络节点。
将聚消旋乳酸(PDLLA)溶于乙酸乙酯中配制15mg/mL的聚消旋乳酸溶液,将Tyr-RGD溶于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浓度为20mg/mL的Tyr-RGD的溶液,将聚消旋乳酸溶液和Tyr-RGD的溶液按体积比8:1混合得到粘结剂溶液。其中,聚消旋乳酸的重均分子量为400000Da,聚消旋乳酸和Tyr-RGD的质量比为6:1。将编织框架的第一封堵单元和腰部浸渍于粘结剂溶液中,浸泡1min后,将编织框架以0.02m/s的速度从粘结剂溶液中提出,粘结剂沉积于编织框架的网络节点上,干燥后,粘结剂将网络节点处的编织丝固定,形成固定网络节点。由于浓度较小,可以多次固定操作。第二和第三次都将编织框架的第一封堵单元和腰部继续浸渍于粘结剂溶液中浸泡3s后,以0.05m/s的速度快速提起,充分烘干。
将形成固定网络节点的编织框架于70℃下热处理20min,然后在腰部和第一,第二封堵单元处固定阻流膜,得到封堵器。该封堵器中,粘结剂的质量占编织框架的质量的8%。固定网络节点的数量占网络节点总数量的75%。
由于此实施例只将第一封堵单元和腰部的网络节点进行了固定。可以通过测试第一封堵单元的稳定性和腰部的支撑力来评价网络节点固定的效果。稳定性测试:将封堵器固定在指定直径(缺损直径较腰部直径小2~4mm)的缺损模型上,在第一封堵单元上施加轴向外力,测试封堵器从缺损上发生脱落的外力。支撑力测试:将封堵器的腰部固定,在腰部施加一个径向压力,测试在相同外力下腰部的变形量大小,即变形量越小说明腰部的支撑力越好。测试结果表明,网络节点固定的封堵器,其腰部支撑力较网络节点自由的封堵器大50%以上。第一封堵单元的稳定性较网络节点自由的封堵器大50%以上。
实施例4
将一组包括30根丝径0.30mm的平行排列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编织丝作为经度编织丝和一组包括15根丝径0.30mm的平行排列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编织丝作为纬度编织丝上下交错编织形成编织网,将该编织网进行热定型形成编织框架,编织框架包括第一封堵单元、第二封堵单元及分别连接第一封堵单元和第二封堵单元的腰部,编织框架包括多个网络节点。
将聚羟基丁酸酯(PHB)(PHB玻璃化转变温度约为15℃)溶于氯仿中配制浓度为50mg/mL的聚羟基丁酸酯溶液,将FGF溶于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浓度为30mg/mL的FGF溶液,将聚羟基丁酸酯溶液和FGF溶液按体积比6:1混合得到粘结剂溶液。其中,聚羟基丁酸酯的分子量为30000Da,聚羟基丁酸酯和FGF的质量比为10:1。遮挡住不需要形成固定网络节点的部位,采用喷涂法在需要形成固定网络节点的部位喷涂粘结剂溶液,溶剂挥发后,粘结剂沉积于编织框架的网络节点上,干燥后,粘结剂将网络节点处的编织丝固定,形成固定网络节点。编织框架的第一脊部、第二脊部、腰部、第一过渡区和第二过渡区不设有固定网络节点。
将形成固定网络节点的编织框架于45℃下热处理15min,然后在腰部处固定阻流膜,得到封堵器。该封堵器中,粘结剂的质量占编织框架的质量的6%。固定网络节点的数量占网络节点总数量的50%。
通过测试第一封堵单元的稳定性和腰部的支撑力来评价网络节点固定的效果。稳定性测试:将封堵器固定在指定直径(缺损直径较腰部直径小2~4mm)的缺损模型上,在第一封堵单元上施加轴向外力,测试封堵器从缺损上发生脱落的外力。支撑力测试:将封堵器的腰部固定,在腰部施加一个径向压力,测试在相同外力下腰部的变形量大小,即变形量越小说明腰部的支撑力越好。
由于此实施例中编织框架的第一脊部、第二脊部、腰部、第一过渡区和第二过渡区不设有固定网络节点。第一脊部、第二脊部、腰部、第一过渡区和第二过渡区的网络节点主要起协调变形的作用,对稳定性和支撑力的影响较小。测试结果表明,网络节点固定的封堵器,其腰部支撑力较网络节点自由的封堵器大80%以上。封堵单元的稳定性较网络节点自由的封堵器大80%以上。
实施例5
将一组包括30根丝径0.05mm的平行排列的镍钛合金编织丝作为经度编织丝和一组包括30根丝径0.05mm的平行排列的镍钛合金丝作为纬度编织丝上下交错编织形成编织网,将该编织网进行热定型形成编织框架,编织框架包括第一封堵单元、第二封堵单元及分别连接第一封堵单元和第二封堵单元的腰部,编织框架包括多个网络节点。
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PLG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50℃)溶于四氢呋喃中配制30mg/mL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溶液,将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溶于水中配制成100mg/mL的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溶液,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溶液和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溶液按体积比4:1混合得到粘结剂溶液。其中,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D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的质量比为6:5。将整个编织框架浸渍于粘结剂溶液中,1min后,将编织框架以0.05m/s的速度从粘结剂溶液中提出,粘结剂沉积于编织框架的网络节点上,干燥后,粘结剂将网络节点处的编织丝固定,形成固定网络节点。为了增加粘结效果,可以进行多次固定。再重复浸提的步骤5次,每次都是将整个编织框架继续浸渍于粘结剂溶液中浸泡2s后,以0.2m/s的速度快速提起,每次均需要充分烘干再重复下一次。
将形成固定网络节点的编织框架于70℃下热处理25min,然后在腰部处固定阻流膜,得到封堵器。该封堵器中,粘结剂的质量占编织框架的质量的7%。固定网络节点的数量占网络节点总数量的100%。
由于此实施例封堵器所有的网络节点均进行了固定。可以通过测试第一封堵单元(远端封堵单元)的稳定性和腰部的支撑力来评价网络节点固定的效果。稳定性测试:将封堵器固定在指定直径(缺损直径较腰部直径小2~4mm)的缺损模型上,在第一封堵单元上施加轴向外力,测试封堵器从缺损上发生脱落的外力。支撑力测试:将封堵器的腰部固定,在腰部施加一个径向压力,测试在相同外力下腰部的变形量大小,即变形量越小说明腰部的支撑力越好。测试结果表明,腰部网络节点固定的封堵器,其腰部支撑力较结点自由的封堵器大50%以上。第一封堵单元的稳定性较结点自由的封堵器大50%以上。
实施例6
将一组包括72根丝径0.20mm的平行排列的镍钛合金编织丝作为经度编织丝和一组包括72根丝径0.20mm的平行排列的镍钛合金丝作为纬度编织丝上下交错编织形成编织网,将该编织网进行热定型形成编织框架,编织框架包括第一封堵单元、第二封堵单元及分别连接第一封堵单元和第二封堵单元的腰部,编织框架包括多个网络节点。
将聚左旋乳酸(PLL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约为60℃)溶于氯仿中配制20mg/mL的聚左旋乳酸溶液,将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溶于水中配制成30mg/mL的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溶液,将聚左旋乳酸溶液和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溶液按体积比6:1混合得到粘结剂溶液。其中,聚左旋乳酸的分子量为400000Da,聚左旋乳酸和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的质量比为4:1。将编织框架的第一封堵单元的网络结点选择性遮挡掉2/3,剩下1/3裸露。将遮挡处理后的第一封堵单元浸渍在粘结剂溶液中,浸泡1min后,将编织框架以0.01m/s的速度从粘结剂溶液中提出,粘结剂沉积于编织框架的网络节点上,干燥后,粘结剂将网络节点处的编织丝固定,形成固定网络节点。
将形成固定网络节点的编织框架于90℃下热处理18min,然后在腰部处固定阻流膜,得到封堵器。该封堵器中,粘结剂的质量占编织框架的质量的0.2%。固定网络节点的数量占网络节点总数量的10%。
由于此实施例封堵器械的第一封堵单元的部分网络节点进行了固定。可以通过测试第一封堵单元的稳定性来评价网络节点固定的效果。稳定性测试:将封堵器固定在指定直径(缺损直径较腰部直径小2~4mm)的缺损模型上,在第一封堵单元上施加轴向外力,测试封堵器从缺损上发生脱落的外力。测试结果表明,第一封堵单元的部分网络节点固定的封堵器,第一封堵单元的稳定性较网络节点自由的封堵器大10%以上。
实施例7
将一组包括30根丝径0.20mm的平行排列的聚左旋乳酸(PLLA)编织丝作为经度编织丝和一组包括30根丝径0.15mm的平行排列的聚左旋乳酸(PLLA)编织丝作为纬度编织丝上下交错编织形成编织网,将该编织网进行热定型形成编织框架,编织框架包括第一封堵单元、第二封堵单元及分别连接第一封堵单元和第二封堵单元的腰部,编织框架包括多个网络节点。
将聚消旋乳酸溶于丙酮中配制饱和的聚消旋乳酸溶液,将将磷脂酰胆碱溶解于乙醇中,配制成饱和的磷脂酰胆碱溶液,将聚消旋乳酸溶液和磷脂酰胆碱溶液按体积比5:1混合得到粘结剂溶液。其中,聚消旋乳酸的重均分子量为80000Da,聚消旋乳酸和磷脂酰胆碱的质量比为5:1。将编织框架的第一封堵单元和腰部浸渍于粘结剂溶液中,0.5min后,将编织框架以0.3m/s的速度从粘结剂溶液中提出,用冷风吹破液体膜后,粘结剂沉积于编织框架的网络节点上,干燥后,粘结剂将网络节点处的编织丝固定,形成固定网络节点。重复上述过程一次,其中,重复步骤的浸渍时间为2s,提出的速率为1m/s。
将形成固定网络节点的编织框架的第一封堵单元浸渍在丙酮中至第一封堵单元中的粘结剂完全溶解于丙酮中后提出,仅在腰部形成有固定网络节点。
将仅在腰部形成固定网络节点的编织框架于70℃下热处理60min,然后在腰部处固定阻流膜,得到封堵器。该封堵器中,粘结剂的质量占编织框架的质量的10%。固定网络节点的数量占网络节点总数量的25%。
由于此实施例只将腰部的网络节点进行了固定。可以通过测试腰部的支撑力来评价结点固定的效果。支撑力测试:将封堵器的腰部固定,在腰部施加一个径向压力,测试在相同外力下腰部的变形量大小,即变形量越小说明腰部的支撑力越好。测试结果表明,网络节点固定的封堵器,其腰部支撑力较网络节点自由的封堵器大100%以上。
实施例8
将一组包括14根丝径0.30mm的平行排列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编织丝作为经度编织丝和一组包括14根丝径0.30mm的平行排列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编织丝作为纬度编织丝上下交错编织形成编织网,将该编织网进行热定型形成编织框架,编织框架包括第一封堵单元、第二封堵单元及分别连接第一封堵单元和第二封堵单元的腰部,编织框架包括多个网络节点。
将聚二氧环己酮(PDO,玻璃化转变为-10~0℃)溶于四氯乙烷中配制10mg/mL的聚二氧环己酮溶液,将Tyr-RGD溶于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浓度为20mg/mL的Tyr-RGD的溶液,将聚二氧环己酮溶液和Tyr-RGD的溶液按体积比4:1混合得到粘结剂溶液。其中,聚二氧环己酮的重均分子量为120000Da,聚二氧环己酮与Tyr-RGD的质量比为2:1,将整个编织框架浸渍于粘结剂溶液中,浸泡1min后,将编织框架以0.5m/s的速度从粘结剂溶液中提出,粘结剂沉积于编织框架的网络节点上,干燥后,粘结剂将网络节点处的编织丝固定,形成固定网络节点。由于浓度较小,可以多次固定操作。第二和第三次都将整个编织框架分别浸渍于粘结剂溶液中浸泡3s和2s后,分别以0.2m/s和1.0m/s的速度快速提起,充分烘干。
将形成固定网络节点的编织框架于50℃下热处理20min,然后在腰部处固定阻流膜,得到封堵器。该封堵器中,粘结剂的质量占编织框架的质量的6%。固定网络节点的数量占网络节点总数量的100%。
由于此实施例封堵器所有的网络节点均进行了固定。可以通过测试第一封堵单元(远端封堵单元)的稳定性和腰部的支撑力来评价网络节点固定的效果。稳定性测试:将封堵器固定在指定直径(缺损直径较腰部直径小2~4mm)的缺损模型上,在封堵单元上施加轴向外力,测试封堵器从缺损上发生脱落的外力。支撑力测试:将封堵器的腰部固定,在腰部施加一个径向压力,测试在相同外力下腰部的变形量大小,即变形量越小说明腰部的支撑力越好。测试结果表明,网络节点固定的封堵器,其腰部支撑力较网络节点自由的封堵器大50%以上。第一封堵单元的稳定性较网络节点自由的封堵器大50%以上。
实施例9
将一组包括30根丝径0.30mm的平行排列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编织丝作为经度编织丝和一组包括15根丝径0.30mm的平行排列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编织丝作为纬度编织丝上下交错编织形成编织网,将该编织网进行热定型形成编织框架,编织框架包括第一封堵单元、第二封堵单元及分别连接第一封堵单元和第二封堵单元的腰部,编织框架包括多个网络节点。
将聚羟基丁酸酯(PHB)(PHB玻璃化转变温度约为15℃)溶于氯仿中配制浓度为50mg/mL的聚羟基丁酸酯溶液,将FGF溶于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浓度为30mg/mL的FGF溶液,将聚羟基丁酸酯溶液和FGF溶液按体积比9:2混合得到粘结剂溶液。其中,聚羟基丁酸酯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Da,聚羟基丁酸酯和FGF的质量比为15:2。遮挡住不需要形成固定网络节点的部位,采用喷涂法在需要形成固定网络节点的部位喷涂粘结剂溶液,溶剂挥发后,粘结剂沉积于编织框架的网络节点上,干燥后,粘结剂将网络节点处的编织丝固定,形成固定网络节点。编织框架的第一脊部、第二脊部和腰部均不设有固定网络节点。
将形成固定网络节点的编织框架于45℃下热处理15min,然后在腰部处固定阻流膜,得到封堵器。该封堵器中,粘结剂的质量占编织框架的质量的6%。固定网络节点的数量占网络节点总数量的50%。
通过测试第一封堵单元的稳定性和腰部的支撑力来评价网络节点固定的效果。稳定性测试:将封堵器固定在指定直径(缺损直径较腰部直径小2~4mm)的缺损模型上,在第一封堵单元上施加轴向外力,测试封堵器从缺损上发生脱落的外力。支撑力测试:将封堵器的腰部固定,在腰部施加一个径向压力,测试在相同外力下腰部的变形量大小,即变形量越小说明腰部的支撑力越好。
由于此实施例中编织框架的第一脊部、第二脊部和腰部均不设有固定网络节点。第一脊部、第二脊部和腰部的网络节点主要起协调变形的作用,对稳定性和支撑力的影响较小。测试结果表明,网络节点固定的封堵器,其腰部支撑力较网络节点自由的封堵器大60%以上。封堵单元的稳定性较网络节点自由的封堵器大60%以上。
实施例10
将丝径为0.40mm的聚对二氧环己酮编织丝作为经度编织丝和一组包括丝径0.40mm的20根平行排列的聚对二氧环己酮编织丝作为纬度编织丝上下交错编织形成管腔编织框架,管腔编织框架包括多个网络节点。
将聚左旋乳酸(PLLA)溶于乙腈中配制30mg/mL的聚左旋乳酸溶液,将Tyr-RGD溶于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浓度为20mg/mL的Tyr-RGD的溶液,将聚左旋乳酸溶液和Tyr-RGD的溶液按体积比6:1混合得到粘结剂溶液。其中,聚左旋乳酸的重均分子量为210000Da,聚左旋乳酸和Tyr-RGD的质量比为9:1。将整个管腔编织框架浸渍于粘结剂溶液中,至少浸渍5s后,将管腔编织框架以0.5m/s的速度从粘结剂溶液中提出,粘结剂沉积于管腔编织框架的网络节点上,干燥后,粘结剂将网络节点处的编织丝固定,形成固定网络节点。
将形成固定网络节点的管腔编织框架于110℃下热处理5min,得到管腔植入器械。
采用平板挤压法测试管腔植入器械的径向支撑性能,该管腔状的植入器械的径向支撑性能明显高于未形成有固定网络节点的管腔植入器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8)

1.一种封堵器,包括编织框架,所述编织框架由多根编织丝编织而成,所述多根编织丝交错形成多个网络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包括固定网络节点,所述多根编织丝在所述固定网络节点处通过粘结剂固定相连,所述粘结剂为生物可吸收的粘结剂,且所述粘结剂中含有促内皮化物质;
所述编织框架包括第一封堵单元、第二封堵单元和腰部,所述腰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封堵单元和所述第二封堵单元,所述固定网络节点位于所述腰部;或
所述编织框架包括第一封堵单元、第二封堵单元和腰部,所述腰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封堵单元和所述第二封堵单元,所述第一封堵单元包括第一远端盘面、第一近端盘面及连接所述第一远端盘面和所述第一近端盘面的第一脊部,所述第二封堵单元包括第二远端盘面、第二近端盘面及连接所述第二远端盘面和所述第二近端盘面的第二脊部,所述腰部、第一脊部和第二脊部上均不含有所述固定网络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网络节点的数量占所述编织框架的全部网络节点数量的25~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还含有可降解聚合物,所述可降解聚合物选自聚左旋乳酸、聚消旋乳酸、聚乙醇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羟基脂肪酸脂、聚二氧环己酮、聚己内酯、聚葡萄糖酸、聚羟基丁酸、聚酸酐、聚磷酸酯、聚二恶烷酮及聚碳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聚合物和所述促内皮化物质的质量比为不小于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的质量占所述编织框架的质量的0.2~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促内皮化物质选自生长因子、多肽及磷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生长因子选自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血小板衍生因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多肽选自酪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丝氨酸-精氨酸五肽、环(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酪氨酸-赖氨酸)及包含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序列的多肽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磷脂选自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及磷脂酰肌醇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远端盘面包括第一过渡区和围绕所述第一过渡区的第一边缘区,所述第二近端盘面包括第二过渡区和围绕所述第二过渡区的第二边缘区,所述第一过渡区和所述第二过渡区上均不含有所述固定网络节点。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封堵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编织框架,所述编织框架由多根编织丝编织而成,所述多根编织丝交错形成多个网络节点;
将至少部分所述多个网络节点处的编织丝用粘结剂进行固定形成固定网络节点,使所述多根编织丝在所述固定网络节点处固定相连,其中,所述粘结剂为生物可吸收的粘结剂,所述粘结剂中含有促内皮化物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封堵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至少部分所述多个网络节点处的编织丝用粘结剂进行固定形成固定网络节点,使所述多根编织丝在所述固定网络节点处固定相连的步骤包括:
将可降解聚合物和促内皮化物质溶于溶剂中配制粘结剂溶液;
将所述粘结剂溶液与所述编织框架的至少部分网络节点接触,所述粘结剂溶液的溶剂挥发后在所述至少部分网络节点处析出所述粘结剂而将所述编织丝在所述至少部分网络节点处固定,形成固定网络节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封堵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粘结剂溶液与所述编织框架的至少部分网络节点接触的步骤之后,所述粘结剂溶液的溶剂挥发后在所述至少部分网络节点处析出所述粘结剂而将所述编织丝在所述至少部分网络节点处固定的步骤之前,还包括进行喷气处理的步骤。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封堵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粘结剂溶液与所述编织框架的至少部分网络节点接触,所述粘结剂溶液的溶剂挥发后在所述至少部分网络节点处析出所述粘结剂而将所述编织丝在所述至少部分网络节点处固定,形成固定网络节点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编织框架的至少部分部位浸渍于所述粘结剂溶液中,然后将所述编织框架从所述粘结剂溶液中提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封堵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编织框架的至少部分部位浸渍于所述粘结剂溶液中的时间大于或等于5秒。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封堵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编织框架从所述粘结剂溶液中提起的速度为0.01~0.5米每秒。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封堵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编织框架的至少部分部位浸渍于所述粘结剂溶液中,然后将所述编织框架从所述粘结剂溶液中提起的步骤至少重复一次。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封堵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编织框架的至少部分部位浸渍于所述粘结剂溶液中,然后将所述编织框架从所述粘结剂溶液中提起的重复步骤中,所述编织框架的至少部分部位浸渍于所述粘结剂溶液中的时间不超过5秒。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封堵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编织框架的至少部分部位浸渍于所述粘结剂溶液中,然后将所述编织框架从所述粘结剂溶液中提起的重复步骤中,将所述编织框架从所述粘结剂溶液中提起的速度为0.05~1m/s。
17.根据权利要求9~16任一项所述的封堵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粘结剂溶液与所述编织框架的至少部分网络节点接触,所述粘结剂溶液的溶剂挥发后在所述至少部分网络节点处析出所述粘结剂而将所述编织丝在所述至少部分网络节点处固定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对形成固定网络节点的所述编织框架进行热处理的步骤。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封堵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形成固定网络节点的所述编织框架进行热处理的步骤包括:
将形成固定网络节点的所述编织框架置于45~110℃的温度下保温5~60min。
CN201811510582.2A 2018-12-11 2018-12-11 植入式器械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12974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10582.2A CN111297411B (zh) 2018-12-11 2018-12-11 植入式器械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10582.2A CN111297411B (zh) 2018-12-11 2018-12-11 植入式器械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97411A CN111297411A (zh) 2020-06-19
CN111297411B true CN111297411B (zh) 2023-06-06

Family

ID=71156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10582.2A Active CN111297411B (zh) 2018-12-11 2018-12-11 植入式器械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9741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85925A1 (de) * 1989-02-28 1990-09-05 GebràœDer Sulzer Aktiengesellschaft Geflochtene Gefäss-Prothese
JP2000217928A (ja) * 1999-02-02 2000-08-08 Takai Iryoki Kk ステント
GB2475778A (en) * 2009-05-20 2011-06-01 Arsenal Medical Inc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comprising a self-expanding tubular structure
CN102579170A (zh) * 2012-02-10 2012-07-18 东华大学 一种热塑性可降解纤维编织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99905B1 (en) * 1996-04-16 2001-10-09 Depuy Orthopaedics, Inc. Bioerodable polymeric adhesives for tissue repai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85925A1 (de) * 1989-02-28 1990-09-05 GebràœDer Sulzer Aktiengesellschaft Geflochtene Gefäss-Prothese
JP2000217928A (ja) * 1999-02-02 2000-08-08 Takai Iryoki Kk ステント
GB2475778A (en) * 2009-05-20 2011-06-01 Arsenal Medical Inc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comprising a self-expanding tubular structure
CN102579170A (zh) * 2012-02-10 2012-07-18 东华大学 一种热塑性可降解纤维编织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97411A (zh) 2020-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81498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agement of aneurism, perforation and other vascular abnormalities
US20180064446A1 (en) Occluder For Occluding An Atrial Appendage And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for
US8734483B2 (en) Spider PFO closure device
US9554783B2 (en) Closure device and method of closing a bodily opening
US20050113868A1 (en) Device, with electrospun fabric, for a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procedure, and methods thereof
US9295456B2 (en) Occlusion device for closing anatomical defects
Zhu et al. Anim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fully biodegradable atrial septal defect (ASD) occluder
Li et al. Biodegradable polymeric occluder for closure of atrial septal defect with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US20090209999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losure of Atrial Septal Defects
CN109770964B (zh) 封堵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73142B (zh) 一种降解速率可控的可降解封堵器的制备方法
Liu et al. Novel biodegradable polycaprolactone occlusion device combining nanofibrous PLGA/collagen membrane for closure of atrial septal defect (ASD)
Huang et al. Development and preclinical evaluation of a biodegradable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occluder
Shi et al. Biodegradable atrial septal defect occluders: a current review
CN109820548B (zh) 封堵器、其制备方法及封堵系统
US10905405B2 (en) Occlusion device for closing anatomical defects
CN111297411B (zh) 植入式器械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82016B (zh) 封堵器及其制备方法与植入器械
CN109464167B (zh) 封堵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80951A (zh) 封堵器及其制备方法
Xu et al. Progress of biodegradable polymer application in cardiac occluders
Yu-feng et al. Anim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Fully Biodegradable Atrial Septal Defect (ASD) Occluder
CN116056664A (zh) 用于无瘢痕乳房固定术的植入物及系统
CN114052815A (zh) 封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