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05827A - 一种轨道交通爬升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轨道交通爬升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05827A CN113005827A CN202110151663.3A CN202110151663A CN113005827A CN 113005827 A CN113005827 A CN 113005827A CN 202110151663 A CN202110151663 A CN 202110151663A CN 113005827 A CN113005827 A CN 11300582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imbing
- track
- machine
- parking
- stopp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9194 climbing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503987 Clematis vitalb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23/00—Easily dismountable or movable tracks, e.g. temporary railways;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3/00—Other railway systems
- B61B13/12—Systems with propulsion devices between or alongside the rails, e.g. pneumatic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爬升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爬升架,爬升架上设置有爬升轨道,用于承载车辆及爬升机的荷载;爬升机,爬升机支撑于爬升轨道上,用于沿着爬升轨道进行爬升;爬升机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爬升机处于第一位置时,爬升机与第一线路轨道相匹配连接,当爬升机处于第二位置时,爬升机与第二线路轨道相匹配连接,第一线路轨道与第二线路轨道处于不同高度;驻车轨道,驻车轨道设置于爬升机上,用于使车辆从第一线路轨道或第二线路轨道驶入爬升机并进行停驻;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爬升机的爬升。本发明实现了车辆在运营过程的整体爬升,避免了因车辆自身爬坡能力不足导致的展线工程,缩短了线路长度,降低了工程造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轨道交通领域,特别是一种轨道交通爬升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准时、速达、舒适、安全、环保等优点,近年来在城市和景区中使用越来越广泛。以山区的轨道交通为例,当轨道交通在山区使用时,由于列车爬坡能力的限制,线路经常需在山间进行大量盘绕,才能实现从山底到山顶的运输。
在交通领域,纵坡指的是路线纵断面上同一坡段两点间的高差与其水平距离之比,以百分率表示,最大纵坡是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使用的最大坡度值,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控制指标。列车线路的最大纵坡一般为3%,即每提升3m的高度需要的最少线路长度为100m,如上所述,当轨道交通在山区使用时,为实现在山底与山顶之间的运输,轨道交通线路需在山间进行盘绕穿梭,因此需要修建大量的桥梁及隧道工程,耗费人力和物力。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爬升系统及方法,可以实现车辆的整体爬升。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爬升系统,包括:
爬升架,爬升架上设置有爬升轨道,用于承载车辆及爬升机的荷载;
爬升机,爬升机支撑于爬升轨道上,用于沿着爬升轨道进行爬升;
爬升机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爬升机处于第一位置时,爬升机与第一线路轨道相匹配连接,当爬升机处于第二位置时,爬升机与第二线路轨道相匹配连接,第一线路轨道与第二线路轨道处于不同高度;
驻车轨道,驻车轨道设置于爬升机上,用于使车辆从第一线路轨道或第二线路轨道驶入爬升机并进行停驻;
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爬升机的爬升。
另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爬升方法,包括:
设置爬升架,并基于爬升架设置爬升轨道,用于承载车辆及爬升机的荷载;
设置爬升机,并基于爬升轨道对爬升机进行爬升;
设置爬升机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爬升机处于第一位置时,使爬升机与第一线路轨道相匹配连接,当爬升机处于第二位置时,使爬升机与第二线路轨道相匹配连接,使第一线路轨道的高度不同于第二线路轨道的高度;
基于爬升机设置驻车轨道,基于驻车轨道使车辆从第一线路轨道或第二线路轨道驶入爬升机并进行停驻;
设置控制装置,并基于控制装置控制爬升机的爬升。
由以上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轨道交通爬升系统,将车辆整体在包括诸如从山底到山顶在内路况下进行直接提升,可大大减少线路盘绕长度,既能够降低工程费用,又能够缩短运行时间,具有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爬升系统的立面布置图。
图2为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爬升系统的侧视图。
图3为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爬升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说明:1、爬升架;2、爬升轨道;3、爬升机;4、驻车轨道;5、桥墩;6、止挡器;7、防护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爬升系统,包括:
爬升架1,爬升架1上设置有爬升轨道2,用于承载车辆及爬升机3的荷载;
爬升机3,爬升机3支撑于爬升轨道2上,用于沿着爬升轨道2进行爬升;
爬升机3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爬升机3处于第一位置时,爬升机3与第一线路轨道相匹配连接,当爬升机3处于第二位置时,爬升机3与第二线路轨道相匹配连接,第一线路轨道与第二线路轨道处于不同高度;
驻车轨道4,驻车轨道4设置于爬升机3上,用于使车辆从第一线路轨道或第二线路轨道驶入爬升机3并进行停驻;
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爬升机3的爬升。
在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中,爬升架1为为衔接所述第一线路轨道和所述第二线路轨道的结构,所述衔接所述第一线路轨道和所述第二线路轨道的结构包括双片桁架,爬升架1设置在桥墩5上。
在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中,爬升轨道2上设置有钢轨和/或滑道。
在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中,爬升机3通过爬升驱动机构及其传动系统在所述爬升轨道2上移动实现爬升,所述爬升驱动机构及其传动系统采用卷扬机牵拉机构和/或齿轮齿条驱动机构和/或齿轮链条机构或电动顶升系统和/或液压顶升系统。
在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中,驻车轨道4的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设置止挡器6,止挡器6包括第一止挡器和第二止挡器,第一止挡器和第二止挡器具有限位位置,当第一止挡器和第二止挡器处于限位位置时,在驻车轨道4的延伸方向上对车辆进行限位。
在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中,驻车轨道4的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分别设置有防护架7,防护架7包括第一防护架和第二防护架,第一防护架和第二防护架用于在与驻车轨道4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对车辆进行限位。
在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中,观光平台设置于爬升机3的顶面,且设置于驻车轨道4外侧。
如图3所示,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爬升方法,该方法包括:
设置爬升架1,并基于爬升架1设置爬升轨道2;
设置爬升机3,并基于爬升轨道2对爬升机3进行爬升;
设置爬升机3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爬升机3处于第一位置时,使爬升机3与第一线路轨道相匹配连接,当爬升机3处于第二位置时,使爬升机3与第二线路轨道相匹配连接,使第一线路轨道的高度不同于第二线路轨道的高度;
基于爬升机3设置驻车轨道4,基于驻车轨道4使车辆从第一线路轨道或第二线路轨道驶入爬升机3并进行停驻;
设置控制装置,并基于控制装置控制爬升机3的爬升。
在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中,将爬升架1设置衔接所述第一线路轨道和所述第二线路轨道的结构,具体可以设置为双片桁架结构,且将爬升架1设置在桥墩5上;基于轨道交通爬升系统所处的地形和/或车辆的长度、重量和/或爬升机3的重量和/或爬升坡度,匹配设置爬升轨道2的规格及爬升架的结构尺寸;在爬升轨道2上设置设置钢轨和/或滑道;基于爬升驱动机构使爬升机3在爬升轨道2上爬升。
在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中,在驻车轨道4的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设置第一止挡器和第二止挡器,设置第一止挡器和第二止挡器的限位位置,当第一止挡器和第二止挡器处于限位位置时,在驻车轨道4的延伸方向上对车辆进行限位。
在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中,在驻车轨道4的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分别设置第一防护架和第二防护架,使第一防护架和第二防护架在与驻车轨道4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对车辆进行限位。
在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爬升机和/或驻车轨道4设置观光平台。
下面以山路铁路轨道交通爬升系统及方法为例,再结合图1、图2、图3具体说明如下:
总体而言,爬升系统由爬升架1、爬升轨道2、爬升机3、驻车轨道4、防护架7、止挡器6、控制装置等构成。
爬升系统的底部与山底的线路轨道连接,爬升系统的顶部与山顶的线路轨道连接,列车可以从山底轨道驶入爬升系统的驻车轨道4上,停稳后可将驻车轨道4与山底的线路轨道断开,升起止挡器6,爬升机3可沿爬升轨道2爬升至山顶,在与山顶的线路轨道搭接后,止挡器6降落,列车可以驶出驻车轨道4,继续向山顶线路前进;反之亦可将列车从山顶的线路轨道降落至山底的线路轨道。
关于爬升架1,爬升架1可采用桁架结构或其他能设置爬升轨道并容纳和支承载有列车的爬升机在其内实现爬升的其他结构,爬升架1的竖杆可作为爬升轨道2,爬升轨道2的实际倾角及结构尺寸可根据地形、列车长度、总重等确定;爬升架1可以支撑在桥墩5上,组成线路的一部分。
关于爬升轨道2,爬升轨道2用于支撑爬升机3爬升,爬升轨道2可采用钢轮轨,其规格与爬升机3的总质量及爬升坡度有关,爬升轨道2亦可采用滑块或其他方式。
关于爬升机3,爬升机3可以用于承载列车重量,并能够将列车上升或下降,爬升驱动机构可采用卷扬机缆索牵拉、齿轮驱动或其他牵拉顶升方式。
关于驻车轨道4,驻车轨道4可以铺设在爬升机3上,驻车轨道4的类型需与线路轨道系统一致,从而保证列车可通过驻车轨道4行驶进入爬升机3并驻车。
关于防护架7,驻车轨道4两侧设置防护架7,以防止在极端情况发生时,车辆朝向侧向坠落。
关于止挡器6,驻车轨道4的两端设置有可自动爬升的止挡器6,防止极端情况下,车轮前后滑动。
关于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设置在方便操作及维修养护的位置。
此外,爬升机3或驻车轨道4可扩展后在四周设置观光平台。
总体来说,本发明实施例利用爬升系统,实现了列车在运营过程中的整体爬升,缩短了线路长度,降低了工程造价,提高了轨道交通对于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最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爬升系统除可作为旅游列车的爬升系统外,还可用作特色景点专门的观光体验项目。
虽然上文描述的过程流程包括以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但是,应当清楚了解,这些过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这些操作可以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例如使用并行处理器或多线程环境)。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方法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装置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装置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仅为本说明书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说明书。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说明书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说明书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轨道交通爬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爬升架,所述爬升架上设置有爬升轨道,用于承载车辆及爬升机的荷载;
爬升机,所述爬升机支撑于所述爬升轨道上,用于沿着所述爬升轨道进行爬升;
所述爬升机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爬升机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爬升机与第一线路轨道相匹配连接,当所述爬升机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爬升机与第二线路轨道相匹配连接,所述第一线路轨道与所述第二线路轨道处于不同高度;
驻车轨道,所述驻车轨道设置于所述爬升机上,用于使车辆从所述第一线路轨道或所述第二线路轨道驶入所述爬升机并进行停驻;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爬升机的爬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爬升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爬升架为衔接所述第一线路轨道和所述第二线路轨道的结构,所述衔接所述第一线路轨道和所述第二线路轨道的结构包括双片桁架,所述爬升架设置在桥墩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爬升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爬升轨道上设置有钢轨和/或滑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爬升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爬升机通过爬升驱动机构及其传动系统在所述爬升轨道上移动实现爬升,所述爬升驱动机构及其传动系统采用卷扬机牵拉机构和/或齿轮齿条驱动机构和/或齿轮链条机构或电动顶升系统和/或液压顶升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爬升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驻车轨道的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止挡器和第二止挡器,所述第一止挡器和所述第二止挡器具有限位位置,当所述第一止挡器和所述第二止挡器处于所述限位位置时,在所述驻车轨道的延伸方向上对所述车辆进行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爬升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驻车轨道的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护架和第二防护架,所述第一防护架和所述第二防护架用于在与所述驻车轨道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对所述车辆进行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交通爬升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观光平台,所述观光平台设置于所述爬升机的顶面,且设置于所述驻车轨道外侧。
8.一种轨道交通爬升方法,其特征在于,
设置爬升架,并基于所述爬升架设置爬升轨道,用于承载车辆及爬升机的荷载;
设置爬升机,并基于所述爬升轨道对所述爬升机进行爬升;
设置所述爬升机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爬升机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使所述爬升机与第一线路轨道相匹配连接,当所述爬升机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使所述爬升机与第二线路轨道相匹配连接,使所述第一线路轨道的高度不同于所述第二线路轨道的高度;
基于所述爬升机设置驻车轨道,基于所述驻车轨道使车辆从所述第一线路轨道或所述第二线路轨道驶入所述爬升机并进行停驻;
设置控制装置,并基于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爬升机的爬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交通爬升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爬升架设置为衔接所述第一线路轨道和所述第二线路轨道的结构,且将所述爬升架设置在桥墩上;
基于所述轨道交通爬升系统所处的地形和/或所述车辆的长度、重量和/或爬升机的重量和/或爬升坡度,匹配设置所述爬升轨道的规格及爬升架的结构尺寸;
在所述爬升轨道上设置钢轨和/或滑道;
基于爬升驱动机构使所述爬升机在所述爬升轨道上爬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交通爬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驻车轨道的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设置第一止挡器和第二止挡器,设置所述第一止挡器和所述第二止挡器的限位位置,当所述第一止挡器和所述第二止挡器处于所述限位位置时,在所述驻车轨道的延伸方向上对所述车辆进行限位。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交通爬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驻车轨道的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分别设置第一防护架和第二防护架,使所述第一防护架和所述第二防护架在与所述驻车轨道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对所述车辆进行限位。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交通爬升系统,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爬升机和/或所述驻车轨道设置观光平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51663.3A CN113005827A (zh) | 2021-02-03 | 2021-02-03 | 一种轨道交通爬升系统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51663.3A CN113005827A (zh) | 2021-02-03 | 2021-02-03 | 一种轨道交通爬升系统及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05827A true CN113005827A (zh) | 2021-06-22 |
Family
ID=76383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151663.3A Pending CN113005827A (zh) | 2021-02-03 | 2021-02-03 | 一种轨道交通爬升系统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005827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135980A (ja) * | 1998-10-30 | 2000-05-16 | Niigata Chiiki Kaihatsu Kenkyusho:Kk | 軌道車両の軌道面移動装置 |
KR20150015785A (ko) * | 2013-08-01 | 2015-02-11 | 한국철도기술연구원 | 수평컨베이어 방식을 이용한 prt 차량 수직이송장치 |
CN205771644U (zh) * | 2016-05-27 | 2016-12-07 | 山东洪源日用品有限公司 | 斜坡道运输系统装置 |
CN108423017A (zh) * | 2018-05-22 | 2018-08-21 | 中建空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侧向爬升的交通系统 |
CN108639069A (zh) * | 2018-05-22 | 2018-10-12 | 中建空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适用于车站的轨道系统 |
CN110789536A (zh) * | 2019-11-25 | 2020-02-14 | 中建空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垂直升降式空中轨道交通系统 |
-
2021
- 2021-02-03 CN CN202110151663.3A patent/CN11300582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135980A (ja) * | 1998-10-30 | 2000-05-16 | Niigata Chiiki Kaihatsu Kenkyusho:Kk | 軌道車両の軌道面移動装置 |
KR20150015785A (ko) * | 2013-08-01 | 2015-02-11 | 한국철도기술연구원 | 수평컨베이어 방식을 이용한 prt 차량 수직이송장치 |
CN205771644U (zh) * | 2016-05-27 | 2016-12-07 | 山东洪源日用品有限公司 | 斜坡道运输系统装置 |
CN108423017A (zh) * | 2018-05-22 | 2018-08-21 | 中建空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侧向爬升的交通系统 |
CN108639069A (zh) * | 2018-05-22 | 2018-10-12 | 中建空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适用于车站的轨道系统 |
CN110789536A (zh) * | 2019-11-25 | 2020-02-14 | 中建空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垂直升降式空中轨道交通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457626B (zh) | 一种在限高区安装预制梁的方法 | |
KR101193608B1 (ko) | 교량 가설용 앵커장치를 구비한 빔 런처 | |
US8950337B1 (en) | Personal transportation rail system | |
KR20160023656A (ko) | 수직 및 수평 이동 시스템 | |
CN105648916A (zh) | 一种架桥机及该架桥机的架设方法 | |
CN110230261A (zh) | 一种双层同步梁上架梁的安装施工方法 | |
CN207498754U (zh) |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新型铺轨机 | |
CN110607736A (zh) | 一种桩基轨板梁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11350135B (zh) | 大跨度钢桁梁浮拖架设施工方法 | |
CN113622310A (zh) | 适用于小半径曲线路段的运梁架梁的方法 | |
CN113005827A (zh) | 一种轨道交通爬升系统及方法 | |
CN211079870U (zh) | 一种桩基轨板梁结构 | |
CN108482392B (zh) | 用于空铁系统的逃生装置及空铁系统 | |
CN210366808U (zh) | 一种用于轨道行走的升降拆除装置 | |
CN110936965A (zh) | 大跨度桥梁悬挂式空铁疏散平台 | |
CN108423017B (zh) | 侧向爬升的交通系统 | |
CN100543256C (zh) | 多用途立体车架 | |
CN110939071A (zh) | 一种装配式钢-混工字组合梁桥无支墩施工方法 | |
JP6672545B2 (ja) | 撤去部材搬出方法、及び部材更新方法 | |
CN115961549A (zh) | 一种斜拉桥大吨位整节段钢梁后喂梁式架设施工方法 | |
KR101016152B1 (ko) | 케이블 인양장치와 가설인양대와 수평이동부재를 이용한 교량 상부구조물의 급속교체시공방법 및 급속교체시공장치 | |
CN208469795U (zh) | 用于空铁系统的逃生装置及空铁系统 | |
EP3702231B1 (en) | String track structure | |
KR101525557B1 (ko) | 3개의 자동 앵커리지 및 유압 실린더를 구비한 빔 런처 | |
WO2015023214A1 (ru) | Транспортная систем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