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50135B - 大跨度钢桁梁浮拖架设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大跨度钢桁梁浮拖架设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50135B
CN111350135B CN202010106512.1A CN202010106512A CN111350135B CN 111350135 B CN111350135 B CN 111350135B CN 202010106512 A CN202010106512 A CN 202010106512A CN 111350135 B CN111350135 B CN 1113501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ch
floating
steel truss
truss girder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0651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50135A (zh
Inventor
赵立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9th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hir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9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r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9th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hir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9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0651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501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50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01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501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01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recting or assembling bridges
    • E01D21/06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recting or assembling bridges by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the bridge or bridge s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钢桁梁浮托架设施工领域,提供了一种大跨度钢桁梁浮拖架设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岸边设置地笼;在桥墩顶部平台上设置纵向顶推装置;在浮船上设置第一卷扬机、第二卷扬机、第三卷扬机、第四卷扬机和第五卷扬机;通过第一卷扬机和第二卷扬机牵拉浮船,纵向顶推装置同步顶推;移动到位后,更换钢丝绳走向,第一卷扬机和第二卷扬机继续拖拉;纵向移动到位后,通过横向顶推装置和第三卷扬机带动钢桁梁横移。本申请通过不同卷扬机与地笼连接,可有效避开既有桥墩等障碍物,减少了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同时,钢桁梁在横移过程中,可通过第二转向滑轮组改变钢丝绳的走向,完成钢桁梁的横移过程,操作便利,增加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大跨度钢桁梁浮拖架设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桁梁浮托架设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跨度钢桁梁浮拖架设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桥梁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跨江河的桥梁形式层出不穷,尤其是钢桁梁以建筑高度低、样式美观、跨度大等优势在铁路、公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中被大量使用。目前,在沿海城市及内陆河流较多的城市中修建铁路桥、高架桥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大跨度简支钢桁梁跨越通航运河的情况。浮运拖拉法具有施工周期短、经济性好、断航时间短等优点,对于在有通航要求的河流上作业时优势明显,因此被广泛应用。
现有技术中,浮运拖拉法需借助浮拖系统,通过浮拖系统的移动带动钢桁梁移动。其中,浮拖系统包括浮运装置和拖拉系统,浮运装置包括浮船和设置在浮船顶部的浮墩支架,浮拖支架与钢桁梁连接。拖拉系统包括设置在浮船上的多个卷扬机,卷扬机上的钢丝绳与岸边或既有桥墩上的锚固装置连接,通过卷扬机牵拉钢丝绳带动浮船移动,进而带动钢桁梁移动,完成钢桁梁浮运拖拉过程。但是,由于浮船无法横移或横移过程较为复杂,且在浮拖过程中,浮船容易受到既有线老桥墩或老桥台的影响,进而影响施工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跨度钢桁梁浮拖架设施工方法。
上述大跨度钢桁梁浮拖架设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两侧岸边处各设置两个地笼;
步骤二,在靠近岸边的桥墩上建设临时支撑支架和平台,在平台的顶部架设纵梁,并在纵梁上设置纵向顶推装置;
步骤三,将钢桁梁架设在纵梁上,顶推钢桁梁,直至钢桁梁的端部伸出平台一个节段;
步骤四,在平台伸出段相对应的位置处拼装浮船,并在浮船上设置第一卷扬机、第二卷扬机、第三卷扬机、第四卷扬机和第五卷扬机,浮船注水,使得浮船顶部露出水面的距离为设定尺寸;
步骤五,在浮船的顶部架设托梁支架,浮船抽水,使得托梁支架的顶部升起并支撑在钢桁梁的底部;
步骤六,第一卷扬机、第二卷扬机、第三卷扬机和第五卷扬机分别与相应的地笼连接,通过第一卷扬机和第二卷扬机牵拉浮船,纵向顶推装置同步顶推钢桁梁;
步骤七,当浮船移动到一定位置后,断开第三卷扬机与地笼的连接,并将第四卷扬机上的钢丝绳与地笼连接,同时,将第二卷扬机上的钢丝绳绕过既有桥墩,并通过第一转向滑轮组进行转向后再与地笼连接,通过第一卷扬机、第二卷扬机、第四卷扬机和第五卷扬机继续拖拉浮船;
步骤八,当钢桁梁在纵向方向上的位置移动到位后,断开第二卷扬机与地笼的连接,并将第二卷扬机上的钢丝绳绕过第二转向滑轮组后与地笼连接,使得钢丝绳的牵拉方向与钢桁梁的横移方向相同,将平台上的纵梁撤出并安装横梁和横向顶推装置,通过横向顶推装置和第三卷扬机的牵拉使得钢桁梁在横向方向上移动,当钢桁梁移动到位后落粱。
可选的,在所述步骤一中,靠近钢桁梁纵向顶推起点一侧的两个地笼分别设置在新线设计位置的两侧,设置在靠近钢桁梁纵向顶推终点一侧的两个地笼分别设置在既有线和新线设计位置的外侧,第一转向滑轮组和第二转向滑轮组均设置在既有线的外侧。
可选的,既有线的外侧设有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和第三定滑轮,所述第一定滑轮和所述第三定滑轮设置在地笼与既有线的垂线上,所述第一定滑轮和所述第三定滑轮组成所述第一转向滑轮组;所述第二定滑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定滑轮朝向钢桁梁纵向顶推起点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定滑轮与浮船在纵向方向上移动的终点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和所述第三定滑轮组成所述第二转向滑轮组。
可选的,纵梁的顶部设有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沿着钢桁梁的纵向行驶方向设置,横梁的顶部设有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滑道沿着钢桁梁的横向行驶方向设置,钢桁梁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到均匹配的滑移小车。
可选的,所述纵梁设置在第一枕木上,所述横梁设置在第二枕木上,所述平台上设有用于支撑钢桁梁的千斤顶,钢桁梁纵向移动时,将第一枕木固定在平台的顶部;当钢桁梁横向移动时,千斤顶将钢桁梁撑起,取出第一枕木,并将第二枕木固定在平台的顶部,千斤顶下落,钢桁梁支撑在横梁。
可选的,在所述步骤四中,浮船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所述第一浮体的第一端伸出所述第二浮体,所述第二浮体的第二端伸出所述第一浮体,所述第一浮体和所述第二浮体的内部均设有多个可供液体充入的容纳腔,所述第一浮体和所述第二浮体之间通过多根垫梁连接,所述托梁支架设置在所述垫梁的顶部,所述第一卷扬机和所述第二卷扬机设置在所述第二浮体的顶部,所述第三卷扬机、第四卷扬机和第五卷扬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浮体的顶部,且所述第一卷扬机设置在所述第二浮体的伸出端,所述第三卷扬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浮体的伸出端。
可选的,所述第一浮体和所述第二浮体均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浮箱,所述浮船在拼装过程中,先拼装第二浮体,再拼装第一浮体,第二浮体则沿着朝向第二卷扬机方向拼装,第一浮体则沿着朝向第五卷扬机方向拼装,且浮船在拼装过程中,优先安装卷扬机,并将卷扬机与地笼连接。
可选的,在所述步骤七中,浮船移动过程中,当第三卷扬机上的钢丝绳临近既有桥墩时,将第三卷扬机与地笼连接的钢丝绳断开,再将第四卷扬机上的钢丝绳与该处的地笼连接;第二卷扬机上的钢丝绳临近既有桥墩时,将第二卷扬机上的钢丝绳绕过既有桥墩,并通过第一转向滑轮组进行转向后再与地笼连接,此时,确保第二卷扬机上的钢丝绳处于拉紧状态。
可选的,在所述步骤八中,通过放置垫木,使得该处的钢桁梁的底部所在的竖直高度与新线桥墩的高度相适应;通过将浮船内的水抽出,使得该处的钢桁梁底部所在的竖直高度与新线桥墩的高度相适应。
可选的,钢桁梁在纵移和横移过程中,实时观察钢桁梁是否偏离行驶路线,当钢桁梁偏离行驶路线时,可通过朝向内浮船注水或将浮船内的水抽出使得浮船复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通过不同卷扬机与地笼连接,以及通过第一转向滑轮组改变钢丝绳路线,可有效避开既有桥墩等障碍物,减少了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同时,钢桁梁在横移过程中,可通过第二转向滑轮组改变钢丝绳的走向,使得钢丝绳的牵拉方向与钢桁梁的横移方向相同,完成钢桁梁的横移过程,操作便利,缩短了对既有航道占用的时间,增加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钢桁梁纵移过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钢桁梁纵移过程中避开桥墩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钢桁梁横移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浮船;11、第一浮体、12、第二浮体;13、注水孔;14、抽水孔;2、地笼;3、第一卷扬机;4、第二卷扬机;5、第三卷扬机;6、第四卷扬机;7、第五卷扬机;8、第一定滑轮;81、第二定滑轮;82第三定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大跨度钢桁梁浮拖架设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两侧岸边处各设置两个地笼2。
具体地,靠近钢桁梁纵向顶推起点一侧的两个地笼2分别设置在新线设计位置的两侧,其中,两个地笼2应均设置在浮船1的外侧,进而使得该处的两个地笼2与卷扬机之间的钢丝绳能够拉伸,用于保证浮船1的平衡。设置在靠近钢桁梁纵向顶推终点一侧的两个地笼2分别设置在既有线和新线设计位置的外侧,同理,该处的两个地笼2也应设置在浮船1的外侧。
步骤二,在靠近岸边的桥墩上建设临时支撑支架和平台,在平台的顶部架设纵梁,并在纵梁上设置纵向顶推装置。通过纵向顶推装置可推动钢桁梁沿纵向方向移动。
步骤三,将钢桁梁架设在纵梁上,通过纵向顶推装置顶推钢桁梁,直至钢桁梁的端部伸出平台一个节段。使得钢桁梁的端部伸出,便于其伸出端支撑在浮船1装置上。
步骤四,在平台伸出段相对应的位置处拼装浮船1,并在浮船1上设置第一卷扬机3、第二卷扬机4、第三卷扬机5、第四卷扬机6和第五卷扬机7,浮船1注水,使得浮船1顶部露出水面的距离为设定尺寸。其中,浮船1的侧面设有用于注水的注水孔13,浮船1的顶面设有用于抽水的抽水孔14。其中,注水孔13的位置应靠近浮船1的顶部,避免浮船1在下沉过程中,注水孔13被埋没。
具体地,浮船1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浮体11和第二浮体12,第一浮体11的第一端伸出第二浮体12,第二浮体12的第二端伸出第一浮体11,使得第一浮体11和第二浮体12组成“Z”字形。其中,第一浮体11的第一端所处的方向和第二浮体12的第一端所处的方向相同。第一浮体11和第二浮体12的内部均设有多个可供液体充入的容纳腔,注水孔13和抽水孔14均与容纳腔连通。为了便于描述,将第一浮体11内部的容纳腔称为第一容纳腔,第二浮体12内部的容纳腔称为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沿着第一浮体1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第二容纳腔沿着第二浮体12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该种分布方式便于调节浮船1平移系统两端的重量,进而便于调整浮船1平移系统的行驶路线。
第一浮体11和第二浮体12之间通过多根垫梁连接,垫梁沿着第一浮体11和第二浮体12的宽度方向设置,增加第一浮体11和第二浮体12连接的牢固性。托梁支架设置在垫梁的顶部,用于支撑钢桁梁。第一卷扬机3和第二卷扬机4设置在第二浮体12的顶部,第三卷扬机5、第四卷扬机6和第五卷扬机7设置在第一浮体11的顶部,且第一卷扬机3设置在第二浮体12的伸出端,第三卷扬机5设置在第一浮体11的伸出端。该种设计方式通过地笼2与不同的卷扬机之间的连接,使得钢丝绳有效避开既有桥墩,确保钢桁梁稳定纵移。
第一浮体11和第二浮体12均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浮箱,每个浮箱上的侧面均设有注水孔13,顶面均设有抽水孔14,处于中部位置的浮箱,可将抽水孔14和注水孔13均设置在浮箱的顶部,或者不设置抽水孔14和注水孔13,通过管道使其与相邻的浮箱连接,实现该处两个浮箱同步注水和抽水。或者只设置抽水孔14不设置注水孔13,通过管道使其与相邻的浮箱连接,实现该处两个浮箱同步注水,抽水过程中,通过两个抽水孔14同时抽水,增加抽水效率。浮船1在拼装过程中,先拼装第二浮体12,再拼装第一浮体11,第二浮体12则沿着朝向第二卷扬机4方向拼装,第一浮体11则沿着朝向第五卷扬机7方向拼装,且浮船1在拼装过程中,将已拼装好的浮箱注水,并优先安装卷扬机,将卷扬机与地笼2连接,且控制每个浮箱的注水量,确保浮箱平稳,防止拼装的部分浮船1被水流冲走。而在抽水过程中,通过各个浮箱同时抽水和注水保证浮船1的稳定性。
步骤五,在浮船1的顶部架设托梁支架,浮船1抽水上升,使得托梁支架的顶部升起并支撑在钢桁梁的底部。具体地,当托梁支架支撑在钢桁梁的底部后,利用钢丝绳和手拉葫芦将托梁支架与钢桁梁固定绑紧,并用钢丝绳将托梁支架与第一浮体11和第二浮体12拉紧,使钢桁梁与浮船1平移系统在浮拖过程中形成一个整体,确保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此时,钢桁梁应伸出托梁支架一定距离,便于落粱。
步骤六,第一卷扬机3、第二卷扬机4、第三卷扬机5和第五卷扬机7分别与相应的地笼2连接,通过第一卷扬机3和第二卷扬机4牵拉浮船1,纵向顶推装置同步顶推钢桁梁。第一卷扬机3、第二卷扬机4以及纵向顶推装置均为钢桁梁的纵移提供驱动力,减少单个设备的受力,进而增加各设备的使用寿命。
步骤七,如图2所示,当浮船1移动到一定位置后,断开第三卷扬机5与地笼2的连接,并将第四卷扬机6上的钢丝绳与地笼2连接,同时,将第二卷扬机4上的钢丝绳绕过既有桥墩,并通过第一转向滑轮组进行转向后再与地笼2连接,通过第一卷扬机3、第二卷扬机4、第四卷扬机6和第五卷扬机7继续拖拉浮船1。
具体地,浮船1移动过程中,当第三卷扬机5上的钢丝绳临近既有桥墩时,将第三卷扬机5与地笼2连接的钢丝绳断开,再将第四卷扬机6上的钢丝绳与该处的地笼2连接。第二卷扬机4上的钢丝绳临近既有桥墩时,将第二卷扬机4上的钢丝绳绕过既有桥墩,并通过第一转向滑轮组进行转向后再与地笼2连接,此时,确保第二卷扬机4上的钢丝绳处于拉紧状态。通过设置第一转向滚轮组改变钢丝绳的路线,使得第二卷扬机4上的钢丝绳保证拉伸程度的同时,避免刮碰到既有桥墩,进而使得第一卷扬机3和第二卷扬机4继续为浮船1提供拉力。
步骤八,如图3所示,当钢桁梁在纵向方向上的位置移动到位后,断开第二卷扬机4与地笼2的连接,并将第二卷扬机4上的钢丝绳绕过第二转向滑轮组后与地笼2连接,使得钢丝绳的牵拉方向与钢桁梁的横移方向相同,将平台上的纵梁撤出并安装横梁和横向顶推装置,通过横向顶推装置和第三卷扬机5的牵拉使得钢桁梁在横向方向上移动,当钢桁梁移动到位后落粱。
具体地,钢桁梁在横移前,通过在横梁的下方放置垫木,使得该处的钢桁梁的底部所在的竖直高度与新线桥墩的高度相适应。通过将浮船1内的水抽出,使得该处的钢桁梁底部所在的竖直高度与新线桥墩的高度相适应。该处的相适应是指钢桁梁底部所在的竖直高度大于或等于新线桥墩的高度,使得钢桁梁能够顺利落粱。
步骤九,落粱完成后,拆除临时支撑支架和平台,并通过第一卷扬机3和第二卷扬机4,或者第三卷扬机5和第五卷扬机7将浮船1拖至岸边,拆除浮船1。
本申请通过不同卷扬机与地笼2连接,以及通过第一转向滑轮组改变钢丝绳路线,可有效避开既有桥墩等障碍物,减少了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同时,钢桁梁在横移过程中,可通过第二转向滑轮组改变钢丝绳的走向,使得钢丝绳的牵拉方向与钢桁梁的横移方向相同,完成钢桁梁的横移过程,操作便利,缩短了对既有航道占用的时间,增加施工效率。
本申请的第一转向滑轮组和第二转向滑轮组均设置在既有线的外侧。其中,既有线的外侧设有第一定滑轮8、第二定滑轮81和第三定滑轮82,第一定滑轮8和第三定滑轮82设置在地笼2与既有线的垂线上,第一定滑轮8和第三定滑轮82组成第一转向滑轮组。第二定滑轮81设置在第一定滑轮8朝向钢桁梁纵向顶推起点的一侧,且第二定滑轮81与浮船1在纵向方向上移动的终点位置相对应,第一定滑轮8、第二定滑轮81和第三定滑轮82组成第二转向滑轮组。其中,第三定滑轮82可用于钢丝绳的转向以及用于钢丝绳的绷紧。通过该种设计方式改变钢丝绳的路线,结构简单,便于操作,降低劳动人员的工作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纵梁的顶部设有第一滑道,第一滑道沿着钢桁梁的纵向行驶方向设置,横梁的顶部设有第二滑道,第二滑道沿着钢桁梁的横向行驶方向设置,钢桁梁的底部设有与第一滑道和第二滑到均匹配的滑移小车。其中滑槽为交叉设置的两组,两组滑槽的连接处断开,使得滑移小车可单独沿着横向方向或纵向方向上的滑道上滑动。
其中纵梁设置在第一枕木上,横梁设置在第二枕木上,平台上设有用于支撑钢桁梁的千斤顶,钢桁梁纵向移动时,将第一枕木固定在平台的顶部。当钢桁梁横向移动时,千斤顶将钢桁梁撑起,取出第一枕木,并将第二枕木固定在平台的顶部,千斤顶下落,钢桁梁支撑在横梁。结构简单,便于纵梁的更换。
钢桁梁在纵移和横移过程中,实时观察钢桁梁是否偏离行驶路线,当钢桁梁偏离行驶路线时,可通过朝向内浮船1注水或将浮船1内的水抽出使得浮船1复位。具体地,浮托过程中每一顶程测量一次浮船1平移系统的水位变化和钢桁梁中线偏移情况,根据测量结果及时控制浮船1平移系统加上或抽水体积及利用卷扬机调节浮船1的位置。当检测到钢桁梁朝向第二浮体12的第二端的方向偏移时,将第一浮体11的第一端内的水部分抽出,或者在第二浮体12的第二端加水,使得浮船1平移系统朝第一浮体11的第一端方向偏移,进而矫正钢桁梁的位置。再朝向第一浮体11的第一端注水,或者将第二浮体12的第二端内的水抽出,使得浮船1平移系统保持平衡,继续行驶。反之原理相同。
本申请的浮船1的设置方式能确保施工作业的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施工难度,大大缩短施工工期,通过控制第一浮体11和第二浮体12内部的注水量,改变浮船1平移系统两端的重量,进而调节浮船1平移系统的位置,确保钢桁梁沿纵向移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大跨度钢桁梁浮拖架设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两侧岸边处各设置两个地笼;
步骤二,在靠近岸边的桥墩上建设临时支撑支架和平台,在平台的顶部架设纵梁,并在纵梁上设置纵向顶推装置;
步骤三,将钢桁梁架设在纵梁上,顶推钢桁梁,直至钢桁梁的端部伸出平台一个节段;
步骤四,在平台伸出段相对应的位置处拼装浮船,并在浮船上设置第一卷扬机、第二卷扬机、第三卷扬机、第四卷扬机和第五卷扬机,浮船注水,使得浮船顶部露出水面的距离为设定尺寸;
在所述步骤四中,浮船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所述第一浮体的第一端伸出所述第二浮体,所述第二浮体的第二端伸出所述第一浮体,所述第一浮体和所述第二浮体的内部均设有多个可供液体充入的容纳腔,所述第一浮体和所述第二浮体之间通过多根垫梁连接,托梁支架设置在所述垫梁的顶部,所述第一卷扬机和所述第二卷扬机设置在所述第二浮体的顶部,所述第三卷扬机、第四卷扬机和第五卷扬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浮体的顶部,且所述第一卷扬机设置在所述第二浮体的伸出端,所述第三卷扬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浮体的伸出端;
步骤五,在浮船的顶部架设托梁支架,浮船抽水,使得托梁支架的顶部升起并支撑在钢桁梁的底部;
步骤六,第一卷扬机、第二卷扬机、第三卷扬机和第五卷扬机分别与相应的地笼连接,通过第一卷扬机和第二卷扬机牵拉浮船,纵向顶推装置同步顶推钢桁梁;
步骤七,当浮船移动到一定位置后,断开第三卷扬机与地笼的连接,并将第四卷扬机上的钢丝绳与地笼连接,同时,将第二卷扬机上的钢丝绳绕过既有桥墩,并通过第一转向滑轮组进行转向后再与地笼连接,通过第一卷扬机、第二卷扬机、第四卷扬机和第五卷扬机继续拖拉浮船;
步骤八,当钢桁梁在纵向方向上的位置移动到位后,断开第二卷扬机与地笼的连接,并将第二卷扬机上的钢丝绳绕过第二转向滑轮组后与地笼连接,使得钢丝绳的牵拉方向与钢桁梁的横移方向相同,将平台上的纵梁撤出并安装横梁和横向顶推装置,通过横向顶推装置和第三卷扬机的牵拉使得钢桁梁在横向方向上移动,当钢桁梁移动到位后落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钢桁梁浮拖架设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中,靠近钢桁梁纵向顶推起点一侧的两个地笼分别设置在新线设计位置的两侧,设置在靠近钢桁梁纵向顶推终点一侧的两个地笼分别设置在既有线和新线设计位置的外侧,第一转向滑轮组和第二转向滑轮组均设置在既有线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跨度钢桁梁浮拖架设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既有线的外侧设有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和第三定滑轮,所述第一定滑轮和所述第三定滑轮设置在地笼与既有线的垂线上,所述第一定滑轮和所述第三定滑轮组成所述第一转向滑轮组;所述第二定滑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定滑轮朝向钢桁梁纵向顶推起点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定滑轮与浮船在纵向方向上移动的终点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和所述第三定滑轮组成所述第二转向滑轮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钢桁梁浮拖架设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纵梁的顶部设有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沿着钢桁梁的纵向行驶方向设置,横梁的顶部设有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滑道沿着钢桁梁的横向行驶方向设置,钢桁梁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到均匹配的滑移小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跨度钢桁梁浮拖架设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设置在第一枕木上,所述横梁设置在第二枕木上,所述平台上设有用于支撑钢桁梁的千斤顶,钢桁梁纵向移动时,将第一枕木固定在平台的顶部;当钢桁梁横向移动时,千斤顶将钢桁梁撑起,取出第一枕木,并将第二枕木固定在平台的顶部,千斤顶下落,钢桁梁支撑在横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跨度钢桁梁浮拖架设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体和所述第二浮体均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浮箱,所述浮船在拼装过程中,先拼装第二浮体,再拼装第一浮体,第二浮体则沿着朝向第二卷扬机方向拼装,第一浮体则沿着朝向第五卷扬机方向拼装,且浮船在拼装过程中,优先安装卷扬机,并将卷扬机与地笼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钢桁梁浮拖架设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七中,浮船移动过程中,当第三卷扬机上的钢丝绳临近既有桥墩时,将第三卷扬机与地笼连接的钢丝绳断开,再将第四卷扬机上的钢丝绳与该处的地笼连接;第二卷扬机上的钢丝绳临近既有桥墩时,将第二卷扬机上的钢丝绳绕过既有桥墩,并通过第一转向滑轮组进行转向后再与地笼连接,此时,确保第二卷扬机上的钢丝绳处于拉紧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钢桁梁浮拖架设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八中,通过放置垫木,使得该处的钢桁梁的底部所在的竖直高度与新线桥墩的高度相适应;通过将浮船内的水抽出,使得该处的钢桁梁底部所在的竖直高度与新线桥墩的高度相适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钢桁梁浮拖架设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钢桁梁在纵移和横移过程中,实时观察钢桁梁是否偏离行驶路线,当钢桁梁偏离行驶路线时,可通过朝向浮船内 注水或将浮船内的水抽出使得浮船复位。
CN202010106512.1A 2020-02-21 2020-02-21 大跨度钢桁梁浮拖架设施工方法 Active CN1113501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6512.1A CN111350135B (zh) 2020-02-21 2020-02-21 大跨度钢桁梁浮拖架设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6512.1A CN111350135B (zh) 2020-02-21 2020-02-21 大跨度钢桁梁浮拖架设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0135A CN111350135A (zh) 2020-06-30
CN111350135B true CN111350135B (zh) 2021-07-20

Family

ID=71194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06512.1A Active CN111350135B (zh) 2020-02-21 2020-02-21 大跨度钢桁梁浮拖架设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501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26560B (zh) * 2021-02-26 2022-12-13 江苏雷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大跨度钢桁梁架设方法
CN113651249B (zh) * 2021-08-06 2024-05-28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中承式提篮拱桥吊索区梁段吊装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7793A (zh) * 2007-09-05 2008-02-06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 钢结构管道拱桥浮拖施工方法
CN101560752A (zh) * 2009-04-02 2009-10-21 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浮托顶推架设钢桁梁施工方法
JP2014047525A (ja) * 2012-08-31 2014-03-17 Hitachi Ltd 棟間ブリッジ架設工法
CN203684099U (zh) * 2013-12-10 2014-07-02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墩大跨度钢桁梁桥的浮拖锚固定位系统
CN205934737U (zh) * 2016-08-17 2017-02-08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大跨度桥梁浮拖施工用牵引系统
RU2612050C1 (ru) * 2015-10-22 2017-03-02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Морско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ени адмирала Г.И. Невельского" Способ сооружения пролетного строения вантового мостового перехода через морской судоходный пролив
CN107244388A (zh) * 2017-05-17 2017-10-13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安装钢梁的浮拖船以及桥梁架设系统、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7793A (zh) * 2007-09-05 2008-02-06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 钢结构管道拱桥浮拖施工方法
CN101560752A (zh) * 2009-04-02 2009-10-21 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浮托顶推架设钢桁梁施工方法
JP2014047525A (ja) * 2012-08-31 2014-03-17 Hitachi Ltd 棟間ブリッジ架設工法
CN203684099U (zh) * 2013-12-10 2014-07-02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墩大跨度钢桁梁桥的浮拖锚固定位系统
RU2612050C1 (ru) * 2015-10-22 2017-03-02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Морско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ени адмирала Г.И. Невельского" Способ сооружения пролетного строения вантового мостового перехода через морской судоходный пролив
CN205934737U (zh) * 2016-08-17 2017-02-08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大跨度桥梁浮拖施工用牵引系统
CN107244388A (zh) * 2017-05-17 2017-10-13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安装钢梁的浮拖船以及桥梁架设系统、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高位浮拖技术架设1-64m钢桁梁施工工艺;韩牛牛;《铁道建筑技术》;20111231;第35-37页 *
高位浮拖架设钢梁施工技术;吕凤国等;《科技资讯》;20071231(第38期);第251-25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0135A (zh) 2020-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72882A (zh) 一种桥梁主梁悬臂拼装的梁段运输方法
CN111851313A (zh) 打桩架桥施工一体机及其施工方法
CN102367650A (zh) 一种钢管拱桥的施工方法
CN111350135B (zh) 大跨度钢桁梁浮拖架设施工方法
CN110468743B (zh) 一种用于旧桥墩帽改造的移动式吊架及施工方法
CN102433844A (zh) 栈桥悬臂提梁系统、桥面预制梁架设施工系统及方法
CN105019357A (zh) 一种拱桥敞口格构式钢梁上异形预制桥面板的安装方法
CN110205948A (zh) 一种宽体架桥机及其架设方法
CN202369933U (zh) 栈桥悬臂提梁系统及桥面预制梁架设施工系统
CN106400693A (zh) 一种斜坡道钢箱梁运梁车及运梁方法
CN101787677A (zh) 应用双机双吊液压数控跨缆吊机架设悬索桥主梁的方法
WO2023005126A1 (zh) 钢箱梁提运架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7987749U (zh) 骑索式桥面吊机
CN103061268A (zh) 一种高速公路(双跨)跨线桥梁架设方法
CN212612030U (zh) 打桩架桥施工一体机
CN102561192A (zh) 一种无墩悬挂式桥梁的建造方法
CN112144401B (zh) 一种基于曲线轨迹和大纵坡环境下的架桥机过跨方法
CN116497760B (zh) 一种重力式沉箱码头预制梁板架桥机安装方法
CN216892057U (zh) 一种大跨度钢混混合梁桥钢箱梁段浮托顶推施工系统
CN212895958U (zh) 下挂移动式桥面吊机
CN114703757B (zh) 斜拉桥钢横梁多功能支架及钢横梁的拼装方法
CN115961549A (zh) 一种斜拉桥大吨位整节段钢梁后喂梁式架设施工方法
CN113944115B (zh) 用于大跨径斜拉桥砼主梁拆除的全自动一体化拆桥机
CN111945572B (zh) 多联拱桥架桥机及多联拱桥架桥方法
CN211872667U (zh) 用于钢桁梁浮拖架设的浮船平移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