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02185A - 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02185A
CN113002185A CN202110170746.7A CN202110170746A CN113002185A CN 113002185 A CN113002185 A CN 113002185A CN 202110170746 A CN202110170746 A CN 202110170746A CN 113002185 A CN113002185 A CN 1130021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ing
light intensity
printing
cylinder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707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02185B (zh
Inventor
张毅
郁君健
刘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LAC Precis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LAC Precis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LAC Precis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LAC Precis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7074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021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02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0218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36937 priority patent/WO2022166396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021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021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3Printing on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not being in sheet or web form, e.g. spherical or cubic obj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3Printing on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not being in sheet or web form, e.g. spherical or cubic objects
    • B41J3/40733Printing on cylindrical or rotationally symmetrical objects, e. g. on bott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2Controlling the irradiation means, e.g. image-based controlling of the irradiation zone or control of the duration or intensity of the ir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4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using UV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41J29/393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包括:建立图案浓度与光强之间对应关系的控制表;将待打印图案划分成多个区域,并将柱体表面柱体待打印体表面划分成对应的区域,获取每个区域内图案的浓度;将所述待打印图案打印到所述柱体待打印体表面上;根据所述控制表中图案浓度与光强之间的对应关系,采用相应光强对所述柱体待打印体表面上各个区域进行烘干。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分析图案不同区域中基本色彩墨水的用量,对于每个划分后的区域根据烘干时需要的光强施加对应的光强进行烘干,使烘干效果最好,打印质量最佳。

Description

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码印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数码印刷中常常需要对柱体表面进行印刷,其中一种利用数码印罐机在易拉罐罐体外表面打印各种高精度图案,设备工作时,UV(紫外)墨水由喷头以墨滴的形式喷到受材表面,这种墨水对特定波长的紫外光敏感,可由具有特定波长的LED紫外灯烘干,将图案固化在基材(即罐体)表面。一般要用到4种或更多种颜色的墨水(基色),依次由喷头喷到易拉罐圆柱面上,喷印过程如后文描述。每次喷印一种颜色的墨水同时(或有一定延时)对刚喷在基材上的墨滴烘干,然后移到下一工位,喷下一种颜色的墨水并烘干,直到完成所有颜色墨水的喷印和烘干。对于“一遍打印(1pass)”方法,即喷头在基材表面扫过一遍就完成打印(另一种是多遍打印,喷头在基材同一位置扫过多次才完成打印),这种生产工艺决定了烘干过程对最终的打印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烘干过度和不足都会造成打印质量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用于一遍打印方法,提高打印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包括:
建立图案浓度与光强之间对应关系的控制表;
将待打印图案划分成多个区域,并将柱体表面划分成对应的区域,获取每个区域内图案的浓度;
将所述待打印图案打印到所述柱体表面上;
根据所述控制表中图案浓度与光强之间的对应关系,采用相应光强对所述柱体表面上各个区域进行烘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建立图案浓度与光强之间对应关系的控制表,具体包括:第1步:分别在各基色层按色彩浓度选择一系列标准测试色,其中的墨滴均匀分布;第2步:记录当前测试条件;第3步:调整烘干灯光强;第4步:打样和烘干喷墨打印图案;第5步:对比标准色与打样结果,如果色彩一致性达不到要求,重复步骤第3、4、5步,否则进行下一步;第6步;记录、存储当前标准色及其对应的光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试条件包括喷头和待打印基材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喷头和待打印基材之间的相对距离、喷头喷出墨滴时的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待打印图案划分成多个区域的方法包括:
将待打印图案沿对应所述柱体表面的轴向和周向按预设的距离划分成多个区域;或者,
对待打印图案的图案特性进行分析,将图案的浓度所需要的烘干光强属于同一预设范围内的连续区域划分为一个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采用相应光强对所述柱体表面上各个区域进行烘干中,烘干光源由若干烘干灯光源单位组成,所述若干烘干灯光源单位按照所述柱体表面的轴向排列,所述若干烘干灯光源单位可分区单独控制,每个单独控制的分区为一个控制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采用相应光强对所述柱体表面上各个区域进行烘干,具体包括获取各分区的输入控制信息与光强输出对应关系;根据输入控制信息与光强输出对应关系和各分区烘干时需要的光强,得到各分区的输入控制信息;将所述各分区的输入控制信息输出到各分区的烘干灯光强控制电路得到分区烘干时需要的光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入控制信息是电流信息或者电压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采用相应光强对所述柱体表面上各个区域进行烘干,还包括:检查烘干灯光强控制电路控制的光源单位是否失效;检查所述输入控制信息与光强输出对应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则更新所述输入控制信息与光强输出对应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查所述输入控制信息与光强输出对应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则更新所述输入控制信息与光强输出对应关系,具体包括:利用光电传感器移动到某一烘干光源的正上方对应基材处的适合高度处,烘干灯光强控制电路按一定规律输出控制信息,同时记录接收到的光电传感器输出的光强信息;然后将检测得的二者关系曲线与已有关系曲线比较,如变化超出预定范围,则更新所述输入控制信息与光强输出对应关系。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数码印刷机,该数码印刷机采用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通过分析喷墨打印图案中不同区域中基本色彩墨水的用量,对于每个划分后的区域根据烘干时需要的光强施加对应的光强进行烘干,使烘干效果最好,打印质量最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中的喷头和烘干灯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对应的数码印罐机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中的颜色浓度光强控制表的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中的打印生产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中的UV墨水的固化深度和紫外线光照强度的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因不同图案或同一图案不同区域所用墨量不同,不同打印速度下,基材在灯光下经历的时间长度不同,基材接受的光强差异会很大,如用同样的光强烘干,难以保证烘干效果一致,进而影响打印质量的一致性。可以理解,UV墨水固化一方面和固化时间有关,但是当紫外线光照强度达不到要求时,表面的UV墨水被固化,但是底层的UV墨水没有被固化。也就是说UV墨水的固化深度和紫外线光照强度成正相关,具体关系可以参阅图5。为满足对打印图片质量稳定性的要求,烘干时由LED灯提供的光强也应随着图案的不同、打印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同时,这种变化如何进行、如何实现,即本发明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为实现烘干灯的智能化控制而设计。
本发明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可用于所有具有柱体表面的物体,所述柱体可以是圆柱体、椭圆柱体、棱柱。所谓柱体可以是前后贯穿即中空的,也可以是实心的。对于柱体的制作材料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纸,或者是塑料。当然,最常见的柱体之一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易拉罐。易拉罐按照制作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二片罐和三片罐。其中,二片罐指的是由罐盖和带底的整体无缝的罐身两个部分组成的金属容器,这类金属容器的罐身是采用拉伸的方法,形成设定形状的。这种杯状容器的成型方法属冲压加工,所以二片罐也常称为冲压罐。
数码印罐机是根据数码喷墨原理实现的。常见的数码喷墨打印图案中千百种色彩都是由C、M、Y、K四种基色组成的(也有更多基本颜色的系统,以下讨论以四基色为例)。参阅图1,打印时,基材从装有四色墨水的四个喷头下通过,喷头根据图案要求依次在基材上喷射相应墨量的墨水。而在另一位置设置一烘干灯,喷墨后的基材从灯前通过时,烘干灯对刚喷上的墨水烘烤,使其固化在基材上。
在上述数码印罐机中,传统的做法是,对一批具有相同图案的罐体打印采用相同的烘干光强,直至工作结束。这种操作的问题是:
(1)如果同一图案不同区域色彩差异较大时,单位墨量接受的烘干光能量差异也较大,烘干效果不一致;
(2)连续打印不同图案,而这些图案色彩相差较大时,烘干效果也不一致;
(3)先喷印的颜色会被烘干多次,如不合理控制光强,会烘干过度,影响打印的色彩效果。
上述所谓“相同的烘干光强”在传统设计中是指相同的光强控制信号,所有烘干光源光源单位(所谓光源单位,可以是灯珠)接受同一控制信号的控制,实际应用中,同一光源不同光源单位的性能会有所不同,因而实际发出光辐射能量也会各不相同,从而影响了一致性。
本发明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设计的。分析喷墨打印图案不同区域中基本色彩墨水的用量,以及打印时基材从烘干灯前通过的速度,即可确定使用多大光强才能使基材上单位墨量获得大致相同的光辐射能量,或遵循其他光能量需求准则,使烘干效果最好,打印质量最佳。同时,通过对烘干灯光珠分区控制以及光强的监测,可以改善光源输出光强的控制精度。
为了方便理解本发明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下面介绍实现本发明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对应的实现结构。可以理解,下面介绍的系统只是一种可能的实现,也可以采用其他体现本发明的系统结构。
如图2所示,系统由一个大转盘,安装在大转盘上的若干芯棒,与每个芯棒同轴安装的角度编码器,安装在打印工位的喷头和烘干灯组成。若干喷头被安装在基座不同位置,位于芯棒上方,烘干灯与喷头相对,安装在芯棒下方,形成不同的打印工位,打印不同颜色。在1号打印工位之前的一个工位基座上装有一传感器检测某一指定芯棒的出现,在一指定芯棒的安装轴承下方装有感应标志并随该芯棒一起公转,此芯棒即定义为1号芯棒,上述传感器即为1号芯棒检测传感器。在1号打印工位之前的另一个工位(也可以与1号芯棒检测处于同一工位)基座上装有一传感器,用于检测芯棒上是否有罐,此传感器即为有无罐检测传感器。被打印的罐体套在芯棒上,由大转盘带动做公转,大转盘做间歇运动,依次将罐运送到各个工位,芯棒带动罐体做自转。当芯棒公转停留在某一打印工位时,芯棒带动罐体在该位置自转,同时喷头开始喷墨打印,烘干灯在适当时机(滞后于打印180°,也可能是其它角度)开启、烘干,完成后,公转启动,移动至下一位置,重复上述动作,进行新罐打印或不同色彩的打印。
具体结构可以参考中国专利CN 109501476 A、CN207257125U。可以理解,本发明除了采用上述转盘式的,也可以采用一些直线型的系统,在此不再赘述。
芯棒的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大转盘边缘位置,芯棒主体呈悬臂状伸出,随大转盘在大转盘电机的控制下做间歇转动(公转),同时芯棒也绕自己的轴线转动(自转)。罐体套在芯棒上,与芯棒没有相对运动,随芯棒一起公转和自转。
与芯棒同轴装有一个角度编码器,每转产生N个均匀(按角度)脉冲,代表芯棒转过的角度,即位置信息。
喷墨系统由喷头、墨路和喷头控制器组成。控制器根据收到的数字化的图案信息向喷头发出控制脉冲,控制喷头的各个喷孔喷射出大小不一的墨滴或不喷射墨滴。
烘干系统由光源控制器、光源驱动器和光源组成。其中控制器由处理器及相关电路组成,负责信息处理,逻辑分析,与上位机通讯、接受指令,向驱动器发出控制信号等工作;驱动器实现功率放大,驱动光源发光;光源由若干烘干灯光源单位组成,光源单位按一定规律排列,可分区单独控制,每个单独控制的分区为一个控制单元。
可以理解,通过将光强输出按若干个由一个或多个(不定数量,按需)最小控制单元组成的区域进行分区控制,将大大减小对整体模块化光源单位控制带来的差异累计,可以精确到对每个分区每个控制单元的控制,来减小对整体同步控制产生的差异,这样烘干质量才能得到精细化保证,打印精度得以提升。
罐体图案展开后呈矩形,喷墨打印图案由墨滴堆积而成。形成墨滴的墨水有4种基本颜色(C、M、Y、K),分成4个基本颜色层。各色墨滴有4级灰度(也有支持更多灰度级的喷头,以下讨论以4级灰度为例),0—无墨滴,1—小墨滴,2—中墨滴,3—大墨滴。图形分辨率有不同选择,以下讨论以600dpi x 600dpi为例。
可以理解所谓喷墨打印图案指的是将图片分解成四种基本颜色后的基本颜色层时每一层像素需要喷墨构成的图案,每个像素对应了一个墨滴,每一像素的灰度级别对应了墨滴的大小。对于每种基本颜色层对应的喷墨打印图案来说,本发明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都是同样适用的和重复的。下文所述待打印图案都是基本颜色层即每一层需要喷墨构成的图案。
本发明一种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一:建立图案浓度与光强之间对应关系的控制表。
也就是说,本发明首先需要建立光强控制模型,具体如下:
(1)标定光源控制电流与基材表面接受到的光强之间的关系
烘干灯控制光强的最小单位称为烘干灯光源控制单元,一个控制单元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光源单位。光强控制系统控制信息链组成如下:
光强控制量(x)→单元控制电流(i)→单元输出光强(d)→基材位置接受的光强(D)→光电传感器在基材位置接受的光强(D1)→传感器输出(Vd)
Vd=f(x)
(2)建立各基本颜色墨滴分布、烘干灯光强、打印质量三者的关系(建模)
通过分析、实验,建立各基本颜色墨滴分布、烘干灯光强、打印质量三者的关系(建模),结果以函数、曲线或表格的形式保存起来。此过程相当于建模,或对打印机烘干系统做标定,实现过程如图3所示。
第1步:分别在CMYK各基色层按色彩浓度选择一系列标准测试色,其中的墨滴均匀分布;第2步:记录当前测试条件(所述测试条件包括喷头和待打印基材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喷头和待打印基材之间的相对距离、喷头喷出墨滴时的温度等与打印效果相关的因素);第3步:调整烘干灯光强;第4步:打样和烘干喷墨打印图案;第5步:对比标准色与打样结果,如果色彩一致性达不到要求,重复步骤第3、4、5步,否则进行下一步;第6步:满意,记录、存储当前标准色及其对应的光强;第7步:如第5步中尝试所有可能性后仍然不满意,可查找其他原因。
分析结果:得到颜色浓度光强控制表,建立了墨滴(像素)分布-光强关系
表1颜色浓度光强控制表
Figure BDA0002938841730000091
上表中Sci、Smi、Syi、Ski分别代表C、M、Y、K四种颜色的不同浓度值(范围),这些值可根据需要由不同的评价标准确定,Pci、Pmi、Pyi、Pki分别代表对应Sci、Smi、Syi、Ski的光强值。
步骤二:将待打印图案划分成多个区域,并将柱体待打印体表面划分成对应的区域,获取每个区域内图案的浓度。
具体如下:
图案分析空间:图案分析可用一个三维空间描述,X—周向坐标,Y—轴向坐标,z—浓度,浓度可用单位面积上累计像素灰度加权值(或其他标准)表示。
光强控制空间:可将光强控制过程在一个三维空间中描述,X—周向坐标,Y—轴向坐标,Z—光强。
角度编码器输出脉冲、图片像素、烘干灯控制单元关系:编码器N个脉冲/转,图片周向NX像素,轴向NY像素,图片分辨率k(dpi),烘干灯每个控制单元对应的图片像素数nc
周向分区: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即固定分区和特性分区。
固定分区——沿周向平均分为nx个区域,每个区域包含NX/nx个像素,或N/nx个编码器脉冲。
特性分区——按某种特性分区(如一定大小的移动窗口内像素累计值的变化在一定范围的区域),分区大小不定。
轴向分区:以烘干灯控制单元为单位分区。
光强分级:根据试验结果分为k级。
(a)静态分区:(先分区后分析)将待打印图案沿对应所述柱体待打印体表面的轴向和周向按预设的距离划分成多个区域(一般为均匀分割)。根据表1颜色浓度光强控制表确定各分区所需光强。可以理解,对于没有太多突变或者没有大片区域颜色接近的图案都可以采用静态分区法。或者
(b)动态分区:(先分析,后分区)对待打印图案的图案特性进行分析,将图案的浓度所需要的烘干光强属于同一预设范围内的连续区域划分为一个区域。比如可以理解对于有些图案比如存在某个大片区域的纯色或者颜色变化不大的背景,可以将该背景作为一个区域。(主要是色彩浓度分析),根据颜色浓度光强控制表确定各分区所需光强,然后根据分析结果沿周向和轴向将喷墨打印图案分成若干区域。各区域大小、形状可能不等,不同图案划分结果也可能不同。
(c)静态动态混合型分区:用于图案有明显色彩突变的情况,多数区域采取静态分区,以突变处为分区边界,其余部分采用动态分区。
分析结果得表2,分区—光强对应关系(X,Y,Z)。其中,Xi(xi1,xi2)—周向分区,xi1起始位置,xi2终止位置,Yj—轴向分区,Zij—分区内光强或其他图案特征信息(Pcij,Pmij,Pyij,Pkij)
表2-分区—光强对应关系
Figure BDA0002938841730000101
步骤三:将所述待打印图案打印到所述柱体待打印体表面上。可以理解,可以采用现有的喷墨控制方法将所述待打印图案打印到所述柱体待打印体表面上,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四:根据所述控制表中图案浓度与光强之间的对应关系,采用相应光强对所述柱体待打印体表面上各个区域进行烘干。
其中,所述采用相应光强对所述柱体待打印体表面上各个区域进行烘干,具体包括获取各分区的输入控制信息与光强输出对应关系;根据输入控制信息与光强输出对应关系和各分区烘干时需要的光强,得到各分区的输入控制信息;将所述各分区的输入控制信息输出到各分区的烘干灯光强控制电路得到分区烘干时需要的光强。
更具体的实施方式如下:
将分析结果即表2,传送给光源控制器;
开始打印后,光源控制器根据芯棒编码器的输出脉冲信号判断当前位置,确定当前位置所对应的图案分区(对应周向同一位置,沿轴向可能有多个分区)。
由表2查得当前各分区所需光强,再由表3(如下)及插值算法(如需要)得到各分区所需光源控制信息,并将其输出至烘干灯光强控制电路(功放)。
因不同光源,同一光源不同光源单位,以及相关电路特性存在差异,产生相同输出光强所需控制信息(电压/电流)可能会不同,所以应事先对系统做好标定,即建立各个控制通路的输入控制信息与光强输出对应关系(曲线/表格)。在如下表3中,I为光强控制信息输入,C为光源单位控制单元,Pij为控制信息Ii在控制单元Cj输出端产生的输出光强。
表3输入控制信息与光强输出对应关系
Figure BDA0002938841730000111
光源驱动电路根据输入控制信息I驱动各单元光源单位,得到所需光强。
综上所述,光强控制过程相关信息的流动路径如下:
Figure BDA0002938841730000121
下面介绍本系统的一个具体工作过程:
参阅表4:系统工作时,光源控制器的处理器记录、保存每一芯棒和每一工位的相关信息。
表4光源控制器记录相关信息
Figure BDA0002938841730000122
具体如下:
(1)处理器收到1号芯棒检测传感器信号后即可判断出各工位处芯棒的编号;
(2)处理器收到有无罐检测传感器信号后即可判断出各工位处芯棒上是否有罐;
(3)处理器收到控制大转盘运动的PLC传来的动停角信号后即可知当前系统是否处于停角;
(4)处理器收到并记录各芯棒角度编码器输出脉冲便可知相应芯棒当前位置;
(5)处理器收到各喷头控制器传来的开始打印信号及角度编码器信息即可知对应喷头的起始打印角度位置;
开始工作时,大转盘间歇运动,各芯棒顺次经过各个工位,进罐(送进)系统依次将罐加载到芯棒1、2、3、…、n、1、2、3、…,第一个罐加载到1号芯棒。1号芯棒经过1号芯棒检测工位时,位置传感器输出检测结果,处理器收到1号芯棒信号,将其记录在1号芯棒的存储单元。1号芯棒经过有无罐检测工位时,有无罐检测传感器输出检测到的信号,处理器收到有无罐信号,将其记录在1号芯棒的存储单元。随后,1号芯棒会依次经停打印工位1、2、3……。每当停在一个打印工位时,处理器会收到PLC发出的大转盘停角信号,如果芯棒有罐,处理器还会收到喷头控制器发出的打印启动信号,处理器会将收到的这些信号记录在1号芯棒的存储区。其他芯棒也经历相同过程。
表5记录结果
Figure BDA0002938841730000131
1号芯棒:处理器根据1号芯棒检测传感器的输出发现1号芯棒,并以此确定其他各芯棒的编号,建立芯棒与打印工位的对应关系,从而查询、更新芯棒的状态,确定是否满足开启烘干灯的条件。
打印工位1:当一芯棒到达打印工位1时,处理器收到PLC发出的停角信号后,开始持续计数该芯棒角度编码器的输出脉冲(A向信号);处理器收到喷头打印启动信号时,记录角度编码器当前计数值(此时可能尚未收到z信号),直至公转一周结束,开启下一个循环。因烘干灯与喷头安装位置相隔180°,可据此确定烘干灯启动角度,即当喷头喷出的墨滴随罐体表面转到烘干灯位置时启动烘干灯,随后可根据从角度编码器收到的z信号将该角度换算成以z信号位置为参考的绝对角度位置,这就是烘干启动位置。之后,根据需要或预设准则设定烘干停止位置。
以上烘干启动与停止位置均以角度编码器输出脉冲为度量单位,并记录在该芯棒存储区中(见上表)。
打印启动/停止角度:打印启动和打印停止角度(位置)由喷头控制器根据停角信息、有无罐信息、角度编码器信息决定,可以有不同方式,首先要满足停角要求和有罐要求,在此基础上,收到某一角度位置标志信号(如编码器z相信号)时开始打印,完成一周(360°)打印(或其他预设停止条件)后,停止打印。
根据当前角度编码器标志的位置换算成图片像素位置,即可开始打印,完成一周(360°)打印(或其他预设停止条件)后,停止打印。
如第一层在收到对应角度编码器z相信号时开始打印(或在某一指定角度开始打印),则建立了芯棒角度与图片像素的对应关系,并据此实现多层色彩的准确套印。
烘干启动位置/烘干停止位置——一圈打印模式:如果只在停角阶段自转一周,则在打印工位1只烘干打印结果的前半圈,烘干启动角度为打印起始角位置+180°,烘干停止角度为打印起始角位置;在其他打印工位,烘干一圈,即前一工位打印的后半圈和本工位打印的前半圈,而最后打印工位打印的后半圈在其后相邻工位烘干。
如果在停角阶段完成整圈烘干,则在停角阶段自转至少持续1.5圈,烘干启动角度为打印起始角位置+180°,完成一整圈烘干后回到相同位置,即烘干停止角度为打印起始角位置+180°
其他打印工位:当一芯棒到达其他打印工位(除打印工位1外)时,如打印条件满足,可根据在打印工位1确定的烘干起始和停止位置进行烘干。
烘干条件:系统处于停角;芯棒上罐在正确位置;在打印工位1时,喷头开始打印;到达烘干启动角度(位置),或处于烘干启动区间。
烘干操作:在某一打印工位,烘干启动后,烘干控制器作如下操作;
根据角度编码器给出的当前角度位置信息,由上文表2得到对应区域图案特征信息(如光强);再由表3及相应算法(如插值算法)得到光源控制单元所需的控制输入信息;将控制输入信息输入光源功率放大单元,实现对烘干光强的智能控制。
随时间的流逝,各光源单位会逐渐老化,老化的程度不尽相同,始终采用一样的光强控制信号,烘干效果的一致性会变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采用相应光强对所述柱体待打印体表面上各个区域进行烘干,还包括:检查烘干灯光强控制电路控制的光源单位是否失效(根据烘干灯驱动信息即电流或者电压,来判定光源单位是否失效,也就是能不能正常发光);检查所述输入控制信息与光强输出对应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则更新所述输入控制信息与光强输出对应关系。
所述检查所述输入控制信息与光强输出对应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则更新所述输入控制信息与光强输出对应关系,具体包括:利用光电传感器移动到某一烘干光源的正上方(正对发光面)对应基材处的适合高度(此处也即是罐体承接墨滴处,即罐体表面位置),烘干灯光强控制电路按一定规律输出控制信息,同时记录接收到的光电传感器输出的光强信息;然后将检测得的二者关系曲线与已有关系曲线比较,如变化超出预定范围,则更新所述输入控制信息与光强输出对应关系。更具体的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1所示,选取两个相邻芯棒,在两芯棒间安装一组光电传感器对应光源的基本控制单元,传感器的电源与信号线经电滑环与外部电路相连(或电池供电,无线传送信号),处理器通过A/D转换采样该传感器输出。光电传感器随大转盘运动,光源检测时,可使其停留在待检光源上方,控制器处理器输出不同控制量,便接收到对应的光电传感器输出量,从而建立起控制量与光强的函数关系。
光源控制单元——a.检查光源控制单元的光珠是否失效;b.检查控制信息-光强曲线是否变化,如有变化,更新曲线。具体操作如下:
在设备维护时,大转盘将光电传感器移动到某一烘干光源的正上方对应基材处的适合高度处,光源控制器的处理器按一定规律输出控制信息(控制量),同时记录接收到的光电传感器输出的光强信息。然后将测得的二者关系曲线与已有关系曲线(上文表3)比较,如变化超出预定范围,则更新表3,补偿光源变化的影响,保证烘干效果的稳定性、一致性。
整体光源——除分别测量各光源基本控制单元的光强外,还可将光源基本控制单元同时点亮,检测光源整体亮度的变化。
为了更加清楚再一次理解本发明,本发明可以解决的技术问题或者达到的有益效果,罗列如下:
建立稳定的墨量(颜色浓度)与光强对应关系,保证烘干强度的一致性。
因不同图案所用墨量不同,不同打印速度下,基材在灯光下经历的时间长度不同,基材需要的能量差异会很大,如用同样的光强烘干,难以保证烘干效果一致,进而影响打印质量的一致性。为满足对打印图片质量稳定性的要求,烘干时由LED灯提供的光强也应随着图案的不同,打印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同时,这种变化如何进行、如何实现,要由系统自行分析、判定、决定。本系统即为实现烘干灯的智能化控制而设计。
同一图案不同部分颜色浓度不同却用相同的烘干强度------会导致颜色浓度深的地方接收到的能量过多或过少,烘干过度或不足,颜色浓度浅的地方也同样。使能量不能按需分配。
不同图案用相同的烘干强度------也存在以上相似的问题。
先打印的颜色烘干次数过多-----每个工位打印一些颜色,先打印的颜色经过每个工位被烘干一次,后打印的颜色比先打印的颜色烘干次数少,这样容易造成先打印的颜色被过度烘干而影响质量。
不同打印速度烘干强度也需要改变------打印速度快就意味着烘干时间短,所需烘干强度大,反之所需烘干强度就小。所以,不同的打印速度不能够用相同的烘干强度,需将烘干强度与打印速度匹配。
不同的光源单位、光源输出强度不同-------不同的光源单位、光源如果用相同的烘干控制输入,会导致输出强度差异。输出强度大的光源单位、光源所需的烘干控制输入小,反之亦然。所以需要随时调整、匹配所需的对应光强控制输入。
光源器件老化造成输出光强变化-----不同的光源、光源单位等器件随着时间和使用频次的增加,其输出的强度不同程度的将受到影响,需要随时监测后,及时作出光强输入的对应性的调整,同样的光强不同器件的输出可能有所不同。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图案浓度与光强之间对应关系的控制表;
将待打印图案划分成多个区域,并将柱体表面划分成对应的区域,获取每个区域内图案的浓度;
将所述待打印图案打印到所述柱体表面上;
根据所述控制表中图案浓度与光强之间的对应关系,采用相应光强对所述柱体表面上各个区域进行烘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图案浓度与光强之间对应关系的控制表,具体包括:第1步:分别在各基色层按色彩浓度选择一系列标准测试色,其中的墨滴均匀分布;第2步:记录当前测试条件;第3步:调整烘干灯光强;第4步:打样和烘干喷墨打印图案;第5步:对比标准色与打样结果,如果色彩一致性达不到要求,重复步骤第3、4、5步,否则进行下一步;第6步;记录、存储当前标准色及其对应的光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条件包括喷头和待打印基材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喷头和待打印基材之间的相对距离、喷头喷出墨滴时的温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待打印图案划分成多个区域的方法包括:
将待打印图案沿对应所述柱体表面的轴向和周向按预设的距离划分成多个区域;或者,
对待打印图案的图案特性进行分析,将图案的浓度所需要的烘干光强属于同一预设范围内的连续区域划分为一个区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相应光强对所述柱体表面上各个区域进行烘干中,烘干光源由若干烘干灯光源单位组成,所述若干烘干灯光源单位按照所述柱体表面的轴向排列,所述若干烘干灯光源单位可分区单独控制,每个单独控制的分区为一个控制单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相应光强对所述柱体表面上各个区域进行烘干,具体包括获取各分区的输入控制信息与光强输出对应关系;根据输入控制信息与光强输出对应关系和各分区烘干时需要的光强,得到各分区的输入控制信息;将所述各分区的输入控制信息输出到各分区的烘干灯光强控制电路得到分区烘干时需要的光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控制信息是电流信息或者电压信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相应光强对所述柱体表面上各个区域进行烘干对应基材处的适合高度处,还包括:检查烘干灯光强控制电路控制的光源单位是否失效;检查所述输入控制信息与光强输出对应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则更新所述输入控制信息与光强输出对应关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所述输入控制信息与光强输出对应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则更新所述输入控制信息与光强输出对应关系,具体包括:利用光电传感器移动到某一烘干光源的正上方,烘干灯光强控制电路按一定规律输出控制信息,同时记录接收到的光电传感器输出的光强信息;然后将检测得的二者关系曲线与已有关系曲线比较,如变化超出预定范围,则更新所述输入控制信息与光强输出对应关系。
10.一种数码印刷机,其特征在于:该数码印刷机采用权利要求1到9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CN202110170746.7A 2021-02-08 2021-02-08 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0021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0746.7A CN113002185B (zh) 2021-02-08 2021-02-08 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
PCT/CN2021/136937 WO2022166396A1 (zh) 2021-02-08 2021-12-10 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0746.7A CN113002185B (zh) 2021-02-08 2021-02-08 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02185A true CN113002185A (zh) 2021-06-22
CN113002185B CN113002185B (zh) 2022-05-24

Family

ID=76384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70746.7A Active CN113002185B (zh) 2021-02-08 2021-02-08 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02185B (zh)
WO (1) WO202216639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66396A1 (zh) * 2021-02-08 2022-08-11 苏州斯莱克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5448A (zh) * 2002-06-06 2004-11-10 �����ɷ� 印刷彩色图像的方法及装置
JP2014069367A (ja) * 2012-09-28 2014-04-21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乾燥装置、乾燥装置を備えた印刷装置、および乾燥方法
CN106739542A (zh) * 2017-01-22 2017-05-31 广州市申发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快速高效旋转曲面数码喷墨印刷机
CN106985550A (zh) * 2016-01-18 2017-07-2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液滴干燥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8263101A (zh) * 2018-03-22 2018-07-10 浙江理工大学上虞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数码印花转印纸定位烘干装置及其烘干方法
CN108944041A (zh) * 2018-06-27 2018-12-07 中山松德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二维码的定位高速喷码印刷方法
CN109501476A (zh) * 2018-12-21 2019-03-22 苏州斯莱克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码印罐机打印精度控制方法以及数码印罐机
CN110341307A (zh) * 2018-04-05 2019-10-1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干燥装置、用于干燥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0757977A (zh) * 2019-12-06 2020-02-07 东莞市图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打印固化方法及打印固化系统
CN112223929A (zh) * 2020-10-21 2021-01-15 深圳市汉森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羽化处理的喷墨打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02185B (zh) * 2021-02-08 2022-05-24 苏州斯莱克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5448A (zh) * 2002-06-06 2004-11-10 �����ɷ� 印刷彩色图像的方法及装置
JP2014069367A (ja) * 2012-09-28 2014-04-21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乾燥装置、乾燥装置を備えた印刷装置、および乾燥方法
CN106985550A (zh) * 2016-01-18 2017-07-2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液滴干燥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6739542A (zh) * 2017-01-22 2017-05-31 广州市申发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快速高效旋转曲面数码喷墨印刷机
CN108263101A (zh) * 2018-03-22 2018-07-10 浙江理工大学上虞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数码印花转印纸定位烘干装置及其烘干方法
CN110341307A (zh) * 2018-04-05 2019-10-1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干燥装置、用于干燥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8944041A (zh) * 2018-06-27 2018-12-07 中山松德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二维码的定位高速喷码印刷方法
CN109501476A (zh) * 2018-12-21 2019-03-22 苏州斯莱克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码印罐机打印精度控制方法以及数码印罐机
CN110757977A (zh) * 2019-12-06 2020-02-07 东莞市图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打印固化方法及打印固化系统
CN112223929A (zh) * 2020-10-21 2021-01-15 深圳市汉森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羽化处理的喷墨打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66396A1 (zh) * 2021-02-08 2022-08-11 苏州斯莱克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02185B (zh) 2022-05-24
WO2022166396A1 (zh) 2022-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09891B2 (ja) 三次元物体プリンタにおけるz軸の印字ヘッド位置を特定および制御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9572216B (zh) 一种喷墨打印机打印方法
US2018020787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3d printing
CN106183414B (zh) 喷墨打印设备和检查图案打印方法
CA3118328A1 (en) Intelligent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A1277176C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decorating a container
US6360656B2 (en)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printing on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JP6535279B2 (ja) 3次元表面に印刷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13002185B (zh) 柱体表面打印烘干控制方法
US2002009728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inting on a curved surface with an ink jet printer
CN1997522A (zh) 经表面形态修正的打印
CN102815094A (zh)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US9751329B2 (en) Method for printing on elevation contours of the print object
US8824001B2 (en) Printing method,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dium
EP141579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igning multiple nozzle members in a solid free form fabrication tool
CN110450550A (zh) 喷墨打印装置及喷墨打印装置用打印方法
CN115997108A (zh) 印刷装饰的方法及其装置
CN203945694U (zh) 三维打印机
CN107433769A (zh) 实时表面能预处理系统
CN109501476B (zh) 一种数码印罐机打印精度控制方法以及数码印罐机
CN115817047A (zh) Oled像素层喷印落点位置规划与喷印控制方法
JP6084533B2 (ja) テストチャート形成方法、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画像補正方法
CN102248815A (zh) 流体喷射装置的调整值的检测方法、流体喷射装置
EP3906147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color uniformity in inkjet printing
JP6494242B2 (ja) 印刷装置の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