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00763B - 辊锻设备及其辊锻工艺 - Google Patents

辊锻设备及其辊锻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00763B
CN113000763B CN202110466813.XA CN202110466813A CN113000763B CN 113000763 B CN113000763 B CN 113000763B CN 202110466813 A CN202110466813 A CN 202110466813A CN 113000763 B CN113000763 B CN 1130007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
forging
gear
sleeve
progr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6681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00763A (zh
Inventor
项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Fulu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Fulu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Fulu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Fulu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6681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007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00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007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007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007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9/00Forging presses
    • B21J9/10Drives for forging presses
    • B21J9/18Drives for forging presses operated by making use of gearing mechanisms, e.g. levers, spindles, crankshafts, eccentrics, toggle-levers, rack b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5/00Methods for forging, hammering, or pressing; Special equipment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9/00Forging presses
    • B21J9/10Drives for forging presses
    • B21J9/20Control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rging press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preceding subgrou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org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辊锻设备及其辊锻工艺,辊锻设备包括机体以及设置在机体上的第一锻辊、第二锻辊和驱动装置,第一锻辊和第二锻辊彼此匹配,并且第一锻辊上设置有从动齿轮;驱动装置包括动力装置、与动力装置驱动连接的驱动轴和套设于驱动轴上的套筒;套筒与驱动轴在轴向上滑动连接,在周向上固定连接;驱动装置还包括与套筒驱动连接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在套筒滑动到第一位置时与从动齿轮相啮合并驱动第一锻辊正转;第二齿轮在套筒滑动到第二位置时与从动齿轮啮合并驱动第一锻辊反转。本发明通过设置使第一锻辊实现正转与反转相切换的驱动装置,使得辊锻设备能够对工件进行正向辊锻与反向辊锻,方便工件的抽离,提高工件的辊锻质量。

Description

辊锻设备及其辊锻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辊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辊锻设备及其辊锻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锻造行业的迅速发展,辊锻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锻造新工艺。辊锻属于回转压缩成型类,多用于以延伸变形为主的锻造过程,除了模锻制坯外,对长轴类、板件类中某些锻件可以实现最终成型。因此在工业应用中辊锻分为制坯和成型辊锻两类,而辊锻机是专门为辊锻工艺设计、制造的专用设备。辊锻机结构简单、易操作,可实现自动化生产,因此辊锻机比模锻具有更高的技术经济优势。
现有技术中的辊锻机通常采用朝单一方向持续转动的形式,使得设置于第一锻辊和第二锻辊上的锻模对工件进行辊锻。当第一道次的辊锻完成时,第一锻辊和第二锻辊进入空转行程,方便工件撤出并进行第二道次的辊锻。但是,当待加工工件为长轴类工件时,第一锻辊和第二锻辊不再具有空转行程,因此,这种朝单一方向持续转动的形式不能够对长轴类工件进行撤出,限制了辊锻机的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辊锻机不能够加工长轴类工件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辊锻设备及其辊锻工艺,包括机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机体上的第一锻辊、第二锻辊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锻辊和所述第二锻辊彼此匹配,并且所述第一锻辊上设置有从动齿轮;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动力装置、与所述动力装置驱动连接的驱动轴和套设于所述驱动轴上的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驱动轴在轴向上滑动连接,在周向上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套筒驱动连接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在所述套筒滑动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从动齿轮相啮合并驱动所述第一锻辊正转;所述第二齿轮在套筒滑动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并驱动所述第一锻辊反转。
优选地,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在周向上可相对于所述套筒转动预设角度,以使所述第一齿轮或所述第二齿轮能够通过周向的浮动啮合到所述从动齿轮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套筒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构件,所述弹性复位构件用于使不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的所述第一齿轮保持在初始位置;
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套筒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构件,所述弹性复位构件用于使不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的所述第二齿轮保持在初始位置。
优选地,所述套筒在远离所述驱动轴的一端还设置有能够驱动所述套筒轴向移动的推动构件。
优选地,所述推动构件能够使所述套筒移动并保持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优选地,所述驱动轴上设置有可沿径向伸缩的弹性限位结构,所述套筒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卡置所述弹性限位结构的通孔,所述弹性限位结构能够嵌入至所述通孔中,使套筒保持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优选地,所述辊锻设备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配置成,在所述辊锻设备连续执行N次相同的程序时,将该程序作为预执行程序,并在第(N+1)次动作时执行该所述预执行程序;并且,
所述控制模块还配置成,在所述辊锻设备执行该程序的过程中,接收到用户改变程序的指令时,重新记录改变后程序的执行次数,并在连续执行N次时,更新所述预执行程序;
其中,N为≥2的正整数。
优选地,所述辊锻设备的操作按键设置于所述机体上,所述机体上在临近所述操作按键的位置设置有射频识别模块;
所述辊锻设备还配置有手套,所述手套上设置有用于表征身份的磁条;
在所述射频识别模块识别到所述磁条,并且所述按键被操作时,所述辊锻设置执行相应的操作指令。
优选地,提供一种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辊锻设备;
使所述套筒滑动到所述第一位置,以使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从而驱动所述第一锻辊正转;
使所述套筒滑动到所述第二位置,以使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从而驱动所述第一锻辊反转。
优选地,所述辊锻工艺还包括:
在所述辊锻设备连续执行N次相同的程序时,将该程序作为预执行程序,并在第(N+1)次动作时执行该所述预执行程序;
其中,N为≥2的正整数。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前述的辊锻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辊锻设备上设置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动力装置带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上套设有套筒,其中套筒能够与驱动轴在轴向上滑动连接,在轴向上固定连接,使得驱动轴在带动套筒转动的同时,套筒能够相对于驱动轴的轴向方向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套筒上驱动连接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当套筒移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齿轮与第一锻辊上的从动齿轮啮合并驱动第一锻辊正转,使得第一锻辊和第二锻辊能够对进入辊锻设备的工件进行第一次辊锻。然后,当套筒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二齿轮与第一锻辊上的从动齿轮啮合并驱动第一锻辊反转,使得第一锻辊和第二锻辊能够对撤出辊锻设备的工件进行第二次锻辊。
本发明通过在辊锻设备上设置能够控制第一锻辊正转与反转的驱动装置,使得第一锻辊和第二锻辊在正转时能够配合工件的推入行程,第一锻辊和第二锻辊在反转时能够配合工件的撤出行程,因此,辊锻设备能够无妨碍地对长轴类工件进行辊锻加工,不会对长轴类工件的撤出产生干扰。另外,本发明的辊锻设备能够在工件的推入行程和撤出行程都分别进行辊锻,能够提高辊锻设备的加工效果。
2、通过将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在周向上能够相对于套筒转动预设角度,使得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对于套筒具有一定的转动空间。当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与第一锻辊上的从动齿轮进行啮合时,由于从动齿轮与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之间具有缓冲空间,方便从动齿轮与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的啮合,降低齿轮之间啮合的困难程度,不容易发生伤齿。
3、通过在第一齿轮与套筒之间以及第二齿轮与套筒之间设置弹性复位件,使得弹性复位件能够将与从动齿轮脱离啮合的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进行复位,使得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回位至初始位置,方便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再次与从动齿轮进行啮合。
4、通过在辊锻设备上设置有控制模块,并将控制模块配置为在连续执行N次相同程序时,能够将该程序作为预执行程序,并在第(N+1)次动作时执行该预执行程序。通过上述控制模式,使得辊锻设备能够记忆并自动执行多次的重复的指令,提高辊锻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工的干预,节省人力。
5、通过在机体上设置操作按键,并在机体上临近操作按键的位置处设置射频识别模块;另外,辊锻设备还配置有专用的手套,并在手套上设置有用于表征身份的磁条,使得操作人员仅在佩戴手套触碰操作按键时,使得射频识别模块能够识别到手套上的磁条,才能使辊锻设备执行相应的操作。通过上述设置方式,使得辊锻设备仅能够被专业的人员或者被认可的人员进行操作,提高了辊锻设备的安全性。
6、通过提供一种辊锻工艺,并将辊锻工艺设置为套筒移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使得从动齿轮带动第一锻辊正转,进而第一锻辊能够对送入辊锻设备的工件进行第一次辊锻,第一次锻辊与第二锻辊能够对工件进行初步整形,使得工件具有接近成品的外形轮廓。
通过将套筒滑动至第二位置,第二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使得从动齿轮能够驱动第一锻辊反转,进而第一锻辊能够对撤出辊锻设备的工件进行第二次辊锻,第一锻辊与第二锻辊能够对经过初步整形之后的工件进行二次整形,二次整形能够弥合初步整形所遗留的部分缺陷,使得经过二次整形之后的工件能够完全贴合成品工件的外形轮廓,提升了辊锻设备对工件的加工精度。
7、通过提供一种辊锻工艺,使得被送入辊锻设备的工件能够被正转的第一锻辊进行初步成型处理;且该工件撤出辊锻设备时能够被反转的第一锻辊进行二次处理。由于工件在成型过程中会经过两次辊锻处理,因此可以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相对地降低每次辊锻过程中辊锻设备施加给工件的作用力,降低辊锻设备的工作强度,能够对辊锻设备的内部零件进行保护,有效提高辊锻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辊锻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锻辊、第二锻辊和驱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处于第一位置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处于第二位置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机体;11、第一锻辊;111、第一辊模;112、从动齿轮;12、第二锻辊;121、第二辊模;13、模腔;
2、驱动装置;21、动力装置;22、驱动轴;221、弹性限位结构;23、套筒;231、第一齿轮;232、第二齿轮;233、通孔;24、推动构件;
3、待加工工件;
4、控制模块;41、按键;42、射频识别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该部分实施例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基于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其它所有实施例,仍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顶部”“底部”、“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4并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辊锻设备做具体说明。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辊锻设备包括机体1以及设置于机体1上的第一锻辊11、第二锻辊12和驱动装置2。第一锻辊11和第二锻辊12的轴线彼此平行,且第一锻辊11的端面上设置有从动齿轮112,第一锻辊11的圆柱面上设置有第一辊模111;第二锻辊12的圆柱面上相应地设置有第二辊模121,第一锻辊11与第二锻辊12以相同的转速相反的转向匀速转动,使得相对的第一辊模111与第二辊模121之间形成有模腔13。操作人员通过控制待加工工件3并将待加工工件3送入模腔13内,使得第一辊模111与第二辊模121对待加工工件3进行辊锻,直至待加工工件3成型。
如图2和图3所示,设置于机体1上的驱动装置2包括动力装置21、与动力装置21驱动连接的驱动轴22和套设于驱动轴22上的套筒23。其中动力装置21可以选用多种任意可行的实施方式,例如柴油发动机、大功率电动马达等,动力装置21与驱动轴22驱动连接,带动驱动轴22转动。
如图3所示,套筒23套设于驱动轴22的外表面,且套筒23能够相对于驱动轴22在轴向方向上滑动,在周向方向上固定连接。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套筒23内壁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滑槽,驱动轴22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滑槽相匹配的滑块,滑块能够在滑槽内沿轴向滑动,滑槽能够限制滑块在周向方向上的移动。
如图3和图4所示,套筒23远离驱动轴22的一端还设置有能够驱动套筒23进行轴向移动的推动构件24,推动构件24能够推动套筒23到达第一位置(参考图3)和第二位置(参考图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推动构件24可以采用多种任意可行的实施方式,例如电磁推杆、油缸或气缸等。
如图3所示,驱动轴22的外周面上还设置有可沿驱动轴22的径向伸缩的弹性限位结构221,套筒23的内壁上相应地设置有与该弹性限位结构221相匹配的通孔233。当套筒23沿驱动轴22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弹性限位结构221从驱动轴22上弹起,并卡接在套筒23上的通孔233内,阻挡套筒23继续移动,进而将套筒23保持在第一位置。相应地,当套筒23沿驱动轴22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弹性限位结构221同样从驱动轴22上弹起,并卡接在套筒23上的通孔233内,使套筒23保持在第二位置。
如图3所示,驱动装置2还包括设置于套筒23上的第一齿轮231和第二齿轮232,第一齿轮231和第二齿轮232同轴布置,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齿轮231与第二齿轮232选用斜齿齿轮。当套筒23相对于驱动轴22沿轴向移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齿轮231能够与从动齿轮112相啮合,第二齿轮232不与从动齿轮112相接触,并处于空转状态。第一齿轮231与从动齿轮112处于啮合状态下,第一齿轮231能够带动从动齿轮112正转,因而与从动齿轮112固定连接的第一锻辊11同样处于正转状态。
如图4所示,当套筒23相对于驱动轴22沿轴向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二齿轮232能够与从动齿轮112相啮合,第一齿轮231与从动齿轮112脱离接触并处于空转状态。第二齿轮232与从动齿轮112处于啮合状态下,第二齿轮232能够带动从动齿轮112反转,因而与从动齿轮112固定连接的第一锻辊11同样处于反转状态。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通过在辊锻设备上设置能够控制第一锻辊11正转与反转的驱动装置2,使得第一锻辊11和第二锻辊12在正转时能够配合工件的推入行程,第一锻辊11和第二锻辊12在反转时能够配合工件的撤出行程,因此,辊锻设备能够无妨碍地对长轴类工件进行辊锻加工,不会对长轴类工件的撤出产生干扰。另外,本发明的辊锻设备能够在工件的推入行程和撤出行程都分别进行辊锻,能够提高辊锻设备的加工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设置于套筒23上的第一齿轮231与第二齿轮232在周向上能够相对于套筒23转动预设的角度,使得第一齿轮231与第二齿轮232相对于套筒23具有一定的转动空间。当第一齿轮231或第二齿轮232与第一锻辊11上的从动齿轮112进行啮合时,由于从动齿轮112与第一齿轮231或第二齿轮232之间具有缓冲空间,方便从动齿轮112与第一齿轮231或第二齿轮232的啮合,不至于齿轮在啮合时产生较大的冲击,降低齿轮之间啮合的困难程度,不容易发生伤齿。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齿轮231与第二齿轮232相对于套筒23能够转动的预设角度可以设置为任意可行的角度范围,例如,第一齿轮231与第二齿轮232相对于套筒23在周向上能够转动2°-15°,其中预设角度等于第一齿轮231或第二齿轮232上相邻的两个齿之间所夹的角度。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齿轮231与套筒23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能够带动第一齿轮231在套筒23上进行转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当第一齿轮231与从动齿轮112脱离啮合时,由于此刻的第一齿轮231所处的位置与初始位置产生了相对较大的位置差,导致后续的行程中第一齿轮231再次与从动齿轮112进行啮合时,会由于与初始位置相差有较大的位置差,导致第一齿轮231与从动齿轮112之间的啮合不顺畅。
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在在第一齿轮231与套筒23之间设置第一弹性复位件,使得弹性复位件能够将与从动齿轮112脱离啮合的第一齿轮231进行复位,使得第一齿轮231回位至初始位置,方便第一齿轮231再次与从动齿轮112进行啮合。进一步地,第二齿轮232与套筒23之间同样设置有第二弹性复位件,使得第二弹性复位件能够带动第二齿轮232在套筒23上进行转动,直至第二齿轮232回位至初始位置。第二齿轮232与套筒23之间的第二弹性复位件与第一齿轮231与套筒23之间的第一弹性复位件的作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辊锻设备还包括有控制模块4,控制模块4配置成当辊锻设备在连续执行N次相同程序时,能够将该程序作为预执行程序,并在第(N+1)次动作时执行该预执行程序。其中,N为≥2的正整数。例如,当操作人员控制辊锻设备连续进行了两次相同的辊锻过程,则辊锻设备的控制模块4将上述两次的控制程序作为预执行程序,当操作人员第三次控制辊锻设备动作时,控制模块4则直接调取预执行程序并执行该预执行程序。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在辊锻设备上设置有控制模块4,并将控制模块4配置为在连续执行N次相同程序时,能够将该程序作为预执行程序,并在第(N+1)次动作时执行该预执行程序。通过上述控制模式,使得辊锻设备能够记忆并自动执行多次的重复的指令,在需要多次执行相同的程序时,无需操作人员重复的输入程序,而是由控制模块4直接抽调预执行程序并自动进行执行,提高辊锻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工的干预,节省人力。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控制模块4还配置成在辊锻设备执行该程序的过程中,接收到用户改变程序的指令时,控制模块4会重新记录改变后的程序的执行次数,并在连续执行N次时,更新预执行程序。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将控制模块4设置为可更新的形式,使得操作人员能够通过人工干预停止控制模块4继续执行上述的预执行程序,并使控制模块4在得到操作人员输入的改变程序的指令时,会重新对新程序的执行次数进行计数,在新程序执行N次时(N为≥2的正整数),将新程序作为预执行程序进行自动执行。上述的控制模块4的设置方法能够提供给操作人员干预辊锻设备的操作方式,使辊锻设备具有一定的纠错能力,使得辊锻设备在具有一定的自动化程度的同时,还能够保证操作人员对辊锻设备的可操控程度。
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辊锻设备在机体1上设置操作按键41,并在机体1上临近操作按键41的位置处设置射频识别模块42;另外,辊锻设备还配置有专用的手套,并在手套上设置有用于表征身份的磁条,使得操作人员仅在佩戴手套触碰操作按键41时,使得射频识别模块42能够识别到手套上的磁条,才能使辊锻设备执行相应的操作。通过上述设置方式,使得辊锻设备仅能够被专业的人员或者被认可的人员进行操作,提高了辊锻设备的安全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辊锻工艺,该辊锻工艺使套筒23滑动到第一位置,以使第一齿轮231与从动齿轮112啮合,从而驱动第一锻辊11正转;使套筒23滑动到第二位置,以使第二齿轮232与从动齿轮112啮合,从而驱动第一锻辊11反转。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提供上述辊锻工艺,使得第一锻辊11和第二锻辊12能够对经过初步整形之后的工件进行二次整形,二次整形能够弥合初步整形所遗留的部分缺陷,使得经过二次整形之后的工件能够完全贴合成品工件的外形轮廓,提升了辊锻设备对工件的加工精度。
进一步地,由于工件在成型过程中会经过两次辊锻处理,因此可以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相对地降低每次辊锻过程中辊锻设备施加给工件的作用力,降低辊锻设备的工作强度,能够对辊锻设备的内部零件进行保护,有效提高辊锻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
虽然图中未示出,但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中的推动构件24的移动范围具有两个极限位置,上述两个极限位置分别为推动套筒23到达第一位置处和推动套筒23到达第二位置处,当推动构件24到达两个极限位置时,推动构件24能够停留在极限位置,进而带动套筒23也停留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将推动构件24的移动范围设置极限位置,使得推动构件24自身就能够完成带动套筒23到达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并将套筒23保持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的作用,无需在驱动轴22上设置弹性限位结构221,能够增强套筒23与驱动轴22的结构强度,降低加工难度。
至此,已经结合前文的多个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这些具体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拆分和组合,也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凡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和/或技术原理之内所做的任何更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辊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辊锻设备包括机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机体上的第一锻辊、第二锻辊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锻辊和所述第二锻辊彼此匹配,并且所述第一锻辊上设置有从动齿轮;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动力装置、与所述动力装置驱动连接的驱动轴和套设于所述驱动轴上的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驱动轴在轴向上滑动连接,在周向上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在远离所述驱动轴的一端还设置有能够驱动所述套筒轴向移动的推动构件;
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套筒驱动连接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在所述套筒滑动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从动齿轮相啮合并驱动所述第一锻辊正转;所述第二齿轮在套筒滑动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并驱动所述第一锻辊反转;
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在周向上可相对于所述套筒转动预设角度,以使所述第一齿轮或所述第二齿轮能够通过周向的浮动啮合到所述从动齿轮上;
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套筒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复位构件,所述第一弹性复位构件用于使不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的所述第一齿轮保持在初始位置;
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套筒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复位构件,所述第二弹性复位构件用于使不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的所述第二齿轮保持在初始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构件能够使所述套筒移动并保持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上设置有可沿径向伸缩的弹性限位结构,所述套筒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卡置所述弹性限位结构的通孔,所述弹性限位结构能够嵌入至所述通孔中,使套筒保持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辊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辊锻设备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配置成,在所述辊锻设备连续执行N次相同的程序时,将该程序作为预执行程序,并在第(N+1)次动作时执行该所述预执行程序;并且,
所述控制模块还配置成,在所述辊锻设备执行该程序的过程中,接收到用户改变程序的指令时,重新记录改变后程序的执行次数,并在连续执行N次时,更新所述预执行程序;
其中,N为≥2的正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辊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辊锻设备的操作按键设置于所述机体上,所述机体上在临近所述操作按键的位置设置有射频识别模块;
所述辊锻设备还配置有手套,所述手套上设置有用于表征身份的磁条;
在所述射频识别模块识别到所述磁条,并且所述按键被操作时,所述辊锻设置执行相应的操作指令。
6.一种辊锻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种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辊锻设备;
使所述套筒滑动到所述第一位置,以使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从而驱动所述第一锻辊正转;
使所述套筒滑动到所述第二位置,以使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从而驱动所述第一锻辊反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辊锻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锻工艺还包括:
在所述辊锻设备连续执行N次相同的程序时,将该程序作为预执行程序,并在第(N+1)次动作时执行该所述预执行程序;
其中,N为≥2的正整数。
CN202110466813.XA 2021-04-28 2021-04-28 辊锻设备及其辊锻工艺 Active CN1130007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6813.XA CN113000763B (zh) 2021-04-28 2021-04-28 辊锻设备及其辊锻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6813.XA CN113000763B (zh) 2021-04-28 2021-04-28 辊锻设备及其辊锻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00763A CN113000763A (zh) 2021-06-22
CN113000763B true CN113000763B (zh) 2021-12-24

Family

ID=76380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66813.XA Active CN113000763B (zh) 2021-04-28 2021-04-28 辊锻设备及其辊锻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0076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25716A (en) * 1939-02-27 1940-09-03 Emeric Gaspar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rolling and forging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EP2316589A1 (de) * 2009-10-29 2011-05-04 SMS Meer GmbH Verfahren und Walzmaschine zum Reckwalzen eines Werkstücks
CN106068522A (zh) * 2014-02-07 2016-11-02 克朗设备公司 用于经由在移动客户端设备上显示的编码车辆对象监控工业车辆的系统和方法
CN208214111U (zh) * 2018-05-22 2018-12-11 中山市金腾五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华司螺母自动铆合设备
CN111745112A (zh) * 2020-06-16 2020-10-09 安徽博斯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辊双支承推杆齿轮直联机构和曲柄压力机
CN111829820A (zh) * 2020-08-24 2020-10-27 福州格摩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采集深度的核辐射土壤采集小车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25716A (en) * 1939-02-27 1940-09-03 Emeric Gaspar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rolling and forging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EP2316589A1 (de) * 2009-10-29 2011-05-04 SMS Meer GmbH Verfahren und Walzmaschine zum Reckwalzen eines Werkstücks
CN106068522A (zh) * 2014-02-07 2016-11-02 克朗设备公司 用于经由在移动客户端设备上显示的编码车辆对象监控工业车辆的系统和方法
CN208214111U (zh) * 2018-05-22 2018-12-11 中山市金腾五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华司螺母自动铆合设备
CN111745112A (zh) * 2020-06-16 2020-10-09 安徽博斯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辊双支承推杆齿轮直联机构和曲柄压力机
CN111829820A (zh) * 2020-08-24 2020-10-27 福州格摩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采集深度的核辐射土壤采集小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00763A (zh) 2021-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53598A (zh) 刚柔自动切换可变刚度柔性驱动器装置
CN101648240A (zh) 一种板材加工的冲压机床
CN104942191B (zh) 滚丝机
CN111531057A (zh) 一种用于汽车零件制造的具有清洁功能的冲压系统
CN204341987U (zh) 叉臂间距可调式伸缩叉
DK202330069A1 (en) Wind power door frame flange production device based on sliding type working table
CN113000763B (zh) 辊锻设备及其辊锻工艺
CN204172414U (zh) 自动冲床
CN203125283U (zh) 一种新型抛光机
CN209238789U (zh) 一种自动偏心齿轮式压力机
CN208303596U (zh) 一种用于筒体周向切口的旋转冲裁机构
CN201376089Y (zh) 多工序合一的活塞加工专用车床
CN105643614A (zh) 一种工件搬移机械手
CN201482861U (zh) 一种板材加工的冲压机床
CN104259508A (zh) 可同时加工两个以上工件的镗削机
CN204036881U (zh) 采用直线电机的双工位冲压机
CN204868203U (zh) 一种电磁式自动化取件机械手
CN209063091U (zh) 一种上料加工机械手
CN209319782U (zh) 一种三轴纵走式机械手
CN208613591U (zh) 一种冲压机上的自动接料装置
CN204148548U (zh) 可同时加工两个以上工件的镗削机
CN205571105U (zh) 蛋糕模多工位一次成型旋压设备
US2788534A (en) Mechanism for imparting rotary motion to index tables and the like
CN205237223U (zh) 一种枪管剂管机
CN220971519U (zh) 一种多工位回转复位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Roll forging equipment and roll forging process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1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24

Pledge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Linhai Branch

Pledgor: Taizhou Fulu Auto Parts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330003537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