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84653A - 空气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84653A
CN112984653A CN202110171839.1A CN202110171839A CN112984653A CN 112984653 A CN112984653 A CN 112984653A CN 202110171839 A CN202110171839 A CN 202110171839A CN 112984653 A CN112984653 A CN 1129846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heat
water
air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7183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84653B (zh
Inventor
任智慧
焦家海
宋军
王得水
李鸿蔚
何中凯
陈默
陈昕
曾彪
朱正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Gezhouba Group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Co ltd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Gezhouba Group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Co ltd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Gezhouba Group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Co ltd,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China Gezhouba Group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7183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846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84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846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846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846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Compression cycle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12/006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air-to-ai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1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forming water dispersions in the air
    • F24F6/14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forming water dispersions in the air using nozz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4Free-cool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包括新风通道、排风通道、换热系统及水路系统。换热系统中的第一换热器设置于新风通道内,将第二换热器设置于排风通道内。制冷时,第二换热器与排风通道内的排风换热,实现对排风中冷量的回收。由第二换热器流入第一换热器冷媒对新风通道内的新风吸热,以降低新风的温度。在除湿时,利用第一换热器使得新风冷凝析出水分,进而导致新风温度较低。储水箱内储藏高温水,高温水进入到第三换热器中,利用第三换热器能够实现新风的再热,保证新风在制冷除湿时温度的稳定。

Description

空气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空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维持室内环境温度、空气质量等要求,空气处理装置一般要求净新风量大于或等于排风量,空气处理装置一般利用换热系统中的换热器,实现对新风的加热或制冷。然而,在制冷的过程中,为了降低新风中的湿度,利用换热器实现新风中水分的冷凝析出。但是,一般经过除湿后往往会导致新风的温度过低,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不能保证对新风除湿的温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空气处理装置,该空气处理装置可以达到保证对新风除湿后的温度稳定的技术效果。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新风通道、排风通道、换热系统及水路系统,所述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及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及所述压缩机串联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新风通道内,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排风通道内;
所述水路系统包括储水箱及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与所述储水箱串联连接,且所述第三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新风通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换热器上设置有喷淋水管,所述喷淋水管与所述第三换热器并联连接,所述喷淋水管上设置有喷头,所述喷头用于向所述新风通道内喷射水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淋水管的进水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控制水阀,所述第一控制水阀用于控制所述喷淋水管的通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头喷射水雾的方向朝向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喷头用于向所述第一换热器喷射水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水箱包括保温水箱及散热水箱,所述保温水箱与所述散热水箱并联设置,以使所述保温水箱与所述散热水箱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三换热器串联连接;所述水路系统还包括第二控制水阀,所述第二控制水阀设置于所述保温水箱及所述散热水箱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连通处,所述第二控制水阀用于控制所述保温水箱与所述第三换热器串联连通或所述散热水箱与所述第三换热器串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路系统还包括第四换热器,所述第四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通路及能够与所述第一换热通路进行热交换的第二换热通路,所述第一换热通路与所述储水箱串联设置,所述第三换热器并联于所述第一换热通路与所述储水箱的串联通路上,所述第二换热通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及所述第二换热器串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路系统还包括第三控制水阀,所述第三控制水阀设置于所述第三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换热通路与所述储水箱的串联通路的连通处,所述第三控制水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或所述第一换热通路的通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换热器的第二换热通路并联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端,所述第二换热通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端的连接处设置于开关阀,所述开关阀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二换热通路的通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换向阀,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均通过所述换向阀连接于所述压缩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全热交换芯体,所述全热交换芯体包括进风风道及能够与所述进风风道进行热交换的出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与所述新风通道相连通,且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于所述进风风道的出口的一侧,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的出口的一侧。
上述空气处理装置,将换热系统中的第一换热器设置于新风通道内,将第二换热器设置于排风通道内。在制冷状态下,使得由压缩机排出的高温冷媒进入第二换热器,利用第二换热器与排风通道内的排风换热,实现对排风中冷量的回收,冷媒温度降低。由第二换热器流入第一换热器的冷媒的温度降低,进而第一换热器能够对新风通道内的新风吸热,以降低新风通道内新风的温度,实现对新风制冷的目的。在制冷除湿状态下,利用第一换热器中的低温冷媒,使得新风中的水分冷凝析出,进而经过第一换热器后的新风的温度较低。储水箱内储存较高温度的水,高温水进入到第三换热器中,利用第三换热器能够在新风排出之前在新风通道内,实现新风的再热效果,保证新风排出时的温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在附图中: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空气处理装置省略水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三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的水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空气处理装置在制冷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空气处理装置在制冷除湿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的水路系统在制冷状态下的水路循环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的水路系统在制热状态下的水路循环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空气处理装置在制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的空气处理装置在制热加湿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空气处理装置在除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空气处理装置,100、新风通道,200、排风通道,310、第一换热器,320、第二换热器,330、压缩机,340、换向阀,350、节流件,360、第二接水盘,370、开关阀,410、储水箱,411、保温水箱,412、散热水箱,413、第一进水管,414、第一出水管,415、第二进水管,416、第二出水管,417、第一注水管,418、第二排水管,419、第二注水管,420、第三换热器,430、喷淋水管,432、喷头,434、第一控制水阀,436、挡板,440、第一接水盘,450、第二控制水阀,460、水泵,470、第一测温件,480、第二测温件,490、第四换热器,492、第三控制水阀,500、全热交换芯体,510、进风风道,520、出风风道,530、新风风机,540、回风风机,600、安装壳,610、第一开口,620、第二开口,630、第三开口,640、第四开口,700、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至图3,一实施例中的空气处理装置10,能够有效提高新风的制冷或制热,且至少能够提高新风的制冷或制热效果。具体地,空气处理装置10包括新风通道100、排风通道200、换热系统及水路系统。
所述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310、第二换热器320及压缩机330,所述第一换热器310、所述第二换热器320及所述压缩机330串联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器310设置于所述新风通道100内,所述第二换热器320设置于所述排风通道200内;所述水路系统包括储水箱410及第三换热器420,所述第三换热器420与所述储水箱410串联连接,且所述第三换热器420设置于所述新风通道100内。
上述空气处理装置10,将换热系统中的第一换热器310设置于新风通道100内,将第二换热器320设置于排风通道200内。在制冷状态下,使得由压缩机330排出的高温冷媒进入第二换热器320,利用第二换热器320与排风通道200内的排风换热,实现对排风中冷量的回收,冷媒温度降低。由第二换热器320流入第一换热器310的冷媒的温度降低,利用第一换热器310能够对新风通道100内的新风吸热,以降低新风通道100内新风的温度,实现对新风制冷的目的。在制冷除湿状态下,利用第一换热器310中的低温冷媒,使得新风中的水分冷凝析出,进而经过第一换热器310后的新风的温度较低。储水箱410内储存较高温度的水,高温水进入到第三换热器420中,利用第三换热器420能够在新风排出之前在新风通道100内,实现新风的再热效果,保证新风排出温度的稳定。
在制热状态下,使得由压缩机330排出的高温冷媒经过第一换热器310与新风通道100内的新风换热,以提高新风的温度。由第一换热器310流入第二换热器320的冷媒的温度降低,进而第二换热器320能够对排风通道200内的排风吸热,以提高第二换热器320中冷媒的温度,实现对排风中热量的回收。而在制热状态下,可选地,为保证制热效果,储水箱410内储存较高温度的水,高温水进入到第三换热器420中,利用第三换热器420能够增强对新风的制热效果,进一步提高新风温度。
参阅图1,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换向阀340,所述第一换热器310与所述第二换热器320均通过所述换向阀340连接于所述压缩机330。通过设置换向阀340,方便切换由压缩机330流出的冷媒进入第一换热器310与第二换热器320的顺序,进而实现对新风通道100内新风的制冷和制热的切换。
具体地,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节流件350,所述节流件350串联至所述第一换热器310与所述第二换热器320之间。所述节流件350用于控制冷媒在第一换热器310与第二换热器320之间的流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310为便于实现空气与冷媒热交换的换热器。第二换热器320为便于实现空气与冷媒热交换的换热器。由于第一换热器310与第二换热器320均需要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便于实现空气与冷媒的热交换。具体地,第一换热器310为管翅式换热器。第二换热器320为管翅式换热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310还可以为其他能够实现空气与冷媒热交换的换热器,第二换热器320还可以为其他能够实现空气与冷媒热交换的换热器。
参阅图1及图2,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换热器420上设置有喷淋水管430,所述喷淋水管430与所述第三换热器420并联连接,所述喷淋水管430上设置有喷头432,所述喷头432用于向所述新风通道100内喷射水雾。通过喷淋水管430及喷头432向新风通道100内喷水雾,能够实现对新风通道100内空气加湿的目的。由于喷淋水管430内水为储水箱410内的水,进而在制热状态下,喷出温度较高的水雾,使得在制热状态下的加湿过程能够保证空气温度的稳定,避免由于水雾而导致空气温度降低。
可选地,喷淋水管430并联于第三换热器420的出水端上,以使经过第三换热器420换热后的水通过喷淋水管430上的喷头432喷射出来。由于水的热传导性能相比于冷媒的热传导性能差,进而进入到喷淋水管430内的水的温度与进入到第三换热器420中的水温的温差较小,能够保证由喷淋水管430喷出的水雾的温度对新风通道100内的经过换热后空气的温度影响较小,保证排出到室内的新风温度的稳定。
可选地,所述喷淋水管430还可以并联于所述第三换热器420的进水端,以使由储水箱410出来的水先经过喷淋水管430后进入第三换热器420。
一实施例中,所述喷淋水管430的进水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控制水阀434,所述第一控制水阀434用于控制所述喷淋水管430的通断。当需要加湿时,通过第一控制水阀434打开喷淋水管430,使得水进入到喷淋水管430,进而实现对空气的加湿;且通过第一控制水阀434能够控制进入到喷淋水管430内水的流量,进而控制加湿量。若不需要进行加湿时,通过第一控制水阀434控制喷淋水管430关闭即可。
一实施例中,所述喷头432喷射水雾的方向朝向所述第一换热器310,所述喷头432用于向所述第一换热器310喷射水雾。在制热状态下,进入到第一换热器310中的冷媒应该为高温的冷媒,以便于利用第一换热器310进一步提高水雾的温度,保证新风的制热温度。
一实施例中,所述水路系统还包括挡板436,挡板436设置于喷淋水管430背向于喷头432的一侧。具体地,挡板436设置于第三换热器420上。利用挡板436能够有效阻挡水雾,便于水雾稳定喷向第一换热器310。在其他实施例中,挡板436还可以省略。
一实施例中,所述水路系统还包括第一接水盘440,第一接水盘440设置于喷淋水管430的下方。利用第一接水盘440能够接到由喷淋水管430上的喷头432喷出水雾。
一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320的下方还可以有第二接水盘360,第二接水盘360能够接由第二换热器320析出的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换热器420为便于实现水与空气换热的换热器。具体地,第三换热器420为管翅式换热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换热器420还可以为其他能够实现水与空气换热的换热器。
参阅图1及图3,一实施例中,所述储水箱410包括保温水箱411及散热水箱412,所述保温水箱411与所述散热水箱412并联设置,以使所述保温水箱411与所述散热水箱412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三换热器420串联连接。在制热状态下,可以使得保温水箱411与第三换热器420串联连接,可以利用保温水箱411储存热水,避免保温水箱411内水的热量散失掉,进而保证第三换热器420内水的温度及喷淋水管430喷出的水雾温度。而将散热水箱412与第三换热器420串联连接,利用散热水箱412能够散掉第三换热器420或与散热水箱412连接的其他换热器热交换后的热量。
一实施例中,所述水路系统还包括第二控制水阀450,所述第二控制水阀450设置于所述保温水箱411及所述散热水箱412与所述第三换热器420的连通处,所述第二控制水阀450用于控制所述保温水箱411与所述第三换热器420串联连通或所述散热水箱412与所述第三换热器420串联连通。通过设置第二控制水阀450,能够控制第三换热器420与保温水箱411连通,或第三换热器420与散热水箱412连通。在本实施例中,保温水箱411与散热水箱412均通过第二控制水阀450连接于第三换热器420。
具体地,散热水箱412上连接有第一进水管413及第一出水管414,第一进水管413与第一出水管414远离所述散热水箱412的一端均通过第二控制水阀450连接于第三换热器420;保温水箱411上连接有第二进水管415及第二出水管416,所述第二进水管415及第二出水管416远离保温水箱411的一端均通过第二控制水阀450连接于第三换热器420。
可选地,散热水箱412上还连接有第一注水管417及第一排水管,利用第一注水管417便于向散热水箱412注水,利用第一排水管便于将散热水箱412内的水排出。保温水箱411上还连接有第二注水管419及第二排水管418,利用第二注水管419便于向保温水箱411注水,利用第二排水管418便于将保温水箱411内的水排出。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注水管417与第二注水管419分别设置控制阀,以控制注水情况。
在另一实施例中,保温水箱411或所述散热水箱412与所述第三换热器420的连通处分别设置有第二控制水阀450,利用第二控制水阀450分别控制第三换热器420与保温水箱411或散热水箱412连通。
一实施例中,储水箱410与第三换热器420之间设置有水泵460。具体地,所述第二控制水阀450与所述第三换热器420之间设置有水泵460。利用水泵460,能够为水在储水箱410及第三换热器420之间的循环提供动力。
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水箱412内设置有第一测温件470,利用第一测温件470便于测量散热水箱412内的水温,进而便于后续制冷的控制。所述保温水箱411内设置有第二测温件480,利用第二测温件480便于测量保温水箱411内的水温。
一实施例中,所述水路系统还包括第四换热器490,所述第四换热器490包括第一换热通路及能够与所述第一换热通路进行热交换的第二换热通路,所述第一换热通路与所述储水箱410串联设置,所述第三换热器420并联于所述第一换热通路与所述储水箱410的串联通路上,且所述第二换热通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310及所述第二换热器320串联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四换热器490的第二换热通路并联于所述压缩机330的排出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换热通路与所述压缩机330排出端的连接处设置于开关阀370,所述开关阀370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330与所述第二换热通路的通断。使用时,通过开关阀370控制由压缩机330排出的高温冷媒能够进入到第二换热通路中。在不使用水路系统时,可以利用开关阀370关闭第二换热通路,以使冷媒在第一换热器310与第二换热器320之间流通。
在制冷时,可以使得储水箱410内的水进入到第一换热通路,与第二换热通路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以利用第一换热通路中的水吸热,带走一部分冷媒的热量,从而利用提高制冷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制冷时,使得散热水箱412内的进入到第一换热通路。
而在制热时,使得储水箱410内的水进入到第一换热通路,进而利用冷媒加热储水箱410内的水,利用温度升高的热水进入到第三换热器420和/或喷淋水管430中,以提高制热过程中空气的温度,进一步提高新风温度。在本实施例中,制热时,使得保温水箱411内的水进入到第一换热通路中。
可选地,保温水箱411还可以与用水设备串联连接。当空气处理装置10不使用保温水箱411时,保温水箱411内储存的热水还可以供其他用水设备的使用。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换热器420并联于所述第四换热器490的第一换热通路的进水端。使得储水箱410内水先经过第三换热器420后在进入到第四换热器490的第一换热通路中,便于利用储水箱410控制判断进入到第三换热器420内的水温。具体地,第三换热器420的进水端及出水端均并联于第一换热通路的进水端。当水先经过第三换热器420后,由第三换热器420流出的水能够进入到第一换热通路中,进而使得第三换热器420、第四换热器490及储水箱410形成串联回路。
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换热器420还可以并联于所述第四换热器490的第一换热通路的出水端。以使储水箱410内的水先经过第四换热器490后进入第三换热器420。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换热器420与所述第四换热器490的第一换热通路还可以为两条并联连接的独立通路。即第三换热器420的进水端与第一换热通路的进水端分别连接于储水箱410,第三换热器420的出水端与第一换热通路的出水端分别连接于储水箱410。
一实施例中,所述水路系统还包括第三控制水阀492,所述第三控制水阀492设置于所述第三换热器420与所述第一换热通路与所述储水箱410的串联通路的连通处,所述第三控制水阀492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换热器420和/或所述第一换热通路的通断。
可选地,第三控制水阀492设置于第三换热器420与储水箱410的连通处。利用第三控制水阀492控制第三换热器420与储水箱410的连通。当第三换热器420与储水箱410断开时,以使储水箱410内水进入到第四换热器490的第一换热通路中。当第三换热器420与储水箱410连通后,可以使得水先经过第三换热器420后进入到第一换热通路中,以使第三换热器420、第四换热器490及储水箱410形成串联回路。或者还可以使得水仅经过第三换热器420。
可选地,第三控制水阀492设置于第一换热通路与储水箱410的连通处。利用第三控制水阀492控制第一换热通路与储水箱410的接通或断开。或者,第一换热通路与第三换热器420均通过第三控制水阀492连接于储水箱410,利用第三控制水阀492控制储水箱410于第一换热通路或第三换热器420的连通情况。
一实施例中,第四换热器490为便于实现水与冷媒的换热。具体地,所述第四换热器490为套管式换热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四换热器490还可以为其他能够实现水与冷媒换热的换热器。
参阅图1,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10还包括全热交换芯体500,所述全热交换芯体500包括进风风道510及能够与所述进风风道510进行热交换的出风风道520,所述进风风道510与所述新风通道100相连通,且所述第一换热器310设置于所述进风风道510的出口的一侧,所述第二换热器320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520的出口的一侧。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320还可以设置于出风风道520入口的一侧。在其他实施例中,全热交换芯体500还可以省略。
室内的空气进入到全热交换芯体500的出风风道520内,室外的新风进入到进风风道510内,进而使得进风风道510内的空气与出风风道520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对出风风道520内空气热量或冷量的回收,进一步提高换热能效。
参阅图1,一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10还包括新风风机530,所述新风风机530设置于所述新风通道100内。通过设置新风风机530,能够便于实现新风在新风通道100内的流通。
一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10还包括回风风机540,所述回风风机540设置于所述回风通道内。通过设置回风风机540,能够便于实现排风由排风通道200内的流通。
一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10还包括安装壳600,所述全热交换芯体500设置于所述安装壳600内,所述安装壳600上形成有位于室内的第一开口610与第二开口620及位于室外的第三开口630与第四开口640;所述安装壳600内形成有新风通道100及与所述新风通道100分隔设置排风通道200,新风通道100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开口610与第三开口630连通,排风通道200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二开口620及第四开口640连通。
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还包括过滤器700,所述过滤器700设置于所述新风通道100的入口处。通过设置过滤器700能够有效过滤新风,进一步提高进入到室内空气的洁净程度。在其他实施例中,过滤器700还可以省略。一实施例中,在排风通道200的入口处还可以设置有过滤器700,提高进入到排风通道200内的空气洁净程度。
在图4、图5及图8至图10的方案中,附图中实心箭头为冷媒的流通方向,空心箭头为水的流通方向,线条箭头为空气的流通方向。
参阅图4及图6,在制冷状态下时,压缩机330将冷媒压缩后形成高温高压的冷媒排入到第四换热器490中,在第四换热器490中与散热水箱412中流入的水进行热交换,水温升高。温度升高的水流回散热水箱412,利用散热水箱412的散热效果散走热量。由第四换热器490流出的冷媒进一步进入到第二换热器320中,与排风中的冷量进行热交换,使得第二换热器320中冷媒的温度进一步降低。进一步降温后的冷媒经过节流件350的节流后变成低温低压冷媒进入到第一换热器310,利用第一换热器310与新风通道100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对新风通道100内空气制冷的目的。而新风通道100内的空气在与第一换热器310进行热交换之前,利用全热交换芯体500吸收排风通道200内空气的部分冷量。上述制冷过程,有效提高制冷效果,提高空气处理装置10的运行能效。
而制冷状态下时,可以先使保温水箱411中的水进入到第四换热器490中,利用第四换热器490将温度升高的水储存至保温水箱411内,并进行保温,以便于后续使用保温水箱411内的水。当保温水箱411内的水的温度达到一定温度后,可以切换至散热水箱412与第四换热器490进行水路循环。
参阅图5及图6,在制冷状态下进行除湿时,与如4所示的制冷状态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用第一换热器310使得新风冷凝析出水分,实现新风除湿的目的。使得散热水箱412与第三换热器420及第四换热器490形成串联回路,散热水箱412内水进入到第三换热器420中,利用第三换热器420与经过与第一换热器310进行热交换后的温度较低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利用第三换热器420适当提高新风的温度,保证新风的温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制冷除湿状态下,可以使得保温水箱411与第三换热器420及第四换热器490形成串联回路。而当保温水箱411中的水温较高时,可以切换至散热水箱412中的水进入到第四换热器490中。
参阅图7及图8,在制热状态下时,压缩机330将冷媒压缩后形成高温高压的冷媒排入到第四换热器490中,在第四换热器490中与保温水箱411中流入的水进行热交换,水温升高并流回保温水箱411储存。由第四换热器490流出的冷媒进一步进入到第一换热器310中,利用第一换热器310与新风通道100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对新风通道100内空气制热的目的。
可选地,此时可以选择开启第三换热器420,使得温度升高后的水进入到第三换热器420中与新风通道100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进一步提高新风通道100内的空气的稳定,提高制热效果。
而新风通道100内的空气在与第一换热器310进行热交换之前,利用全热交换芯体500吸收排风通道200内空气的部分热量。由第一换热器310流出的降温后的冷媒进入到第一换热器310中,利用第二换热器320与排风中的热量进行热交换,回收排风中的热量后流会至压缩机330中。在另一实施例中,第四换热器490还可以不启动。使得冷媒由压缩机330直接流入第一换热器310中。
参阅图7及图9,在制热状态下进行加湿时,与如8所示的制热状态的不同之处在于:由于利用第四换热器490使得保温水箱411中储存热水,进而开启第三换热器420及喷淋水管430,使得升温后的水进入第三换热器420继续保证新风通道100内空气的温度。而由喷淋水管430喷出的水雾,避免温度较低而导致影响新风通道100内空气的温度,实现在加湿的过程中,避免空气温度降低的效果。
当保温水箱411中的水温降低到一定温度后,可以关闭第三换热器420及喷淋水管430,利用第四换热器490与冷媒的热交换,使得保温水箱411中的水温升高,以保证后续加湿过程中的空气的温度。
参阅图7及图10,在制热状态下进行除霜时,在制热状态下,由于第二换热器320中的冷媒温度较低,进而导致第二换热器320容易结霜。进而在除霜过程中,空气不流通,使得压缩机330流出的高温的冷媒进入到第二换热器320中,利用高温冷媒实现对第二换热器320化霜的目的。化霜后的冷媒进入到第一换热中,此时可以开启第三换热器420及喷淋水管430,由于保温水箱411在制热状态下储存有热水,进而利用喷淋水管430能够向第一换热器310喷射热水。热水能够与第一换热器310中的冷媒换热,以提高冷媒温度,进而提高冷媒的化霜温度,缩短化霜时间,增强化霜效果。而当化霜完毕后,切换至制热状态时,利用第三换热器420能够加热新风通道100内的空气,可有效提高制热启动过程中的防冷风效果,提高使用舒适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
新风通道;
排风通道;
换热系统,所述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及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及所述压缩机串联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新风通道内,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排风通道内;及
水路系统,所述水路系统包括储水箱及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与所述储水箱串联连接,且所述第三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新风通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换热器上设置有喷淋水管,所述喷淋水管与所述第三换热器并联连接,所述喷淋水管上设置有喷头,所述喷头用于向所述新风通道内喷射水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水管的进水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控制水阀,所述第一控制水阀用于控制所述喷淋水管的通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喷射水雾的方向朝向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喷头用于向所述第一换热器喷射水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包括保温水箱及散热水箱,所述保温水箱与所述散热水箱并联设置,以使所述保温水箱与所述散热水箱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三换热器串联连接;所述水路系统还包括第二控制水阀,所述第二控制水阀设置于所述保温水箱及所述散热水箱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连通处,所述第二控制水阀用于控制所述保温水箱与所述第三换热器串联连通或所述散热水箱与所述第三换热器串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系统还包括第四换热器,所述第四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通路及能够与所述第一换热通路进行热交换的第二换热通路,所述第一换热通路与所述储水箱串联设置,所述第三换热器并联于所述第一换热通路与所述储水箱的串联通路上,所述第二换热通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及所述第二换热器串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系统还包括第三控制水阀,所述第三控制水阀设置于所述第三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换热通路与所述储水箱的串联通路的连通处,所述第三控制水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或所述第一换热通路的通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换热器的第二换热通路并联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端,所述第二换热通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端的连接处设置于开关阀,所述开关阀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二换热通路的通断。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换向阀,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均通过所述换向阀连接于所述压缩机。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全热交换芯体,所述全热交换芯体包括进风风道及能够与所述进风风道进行热交换的出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与所述新风通道相连通,且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于所述进风风道的出口的一侧,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的出口的一侧。
CN202110171839.1A 2021-02-08 2021-02-08 空气处理装置 Active CN1129846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1839.1A CN112984653B (zh) 2021-02-08 2021-02-08 空气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1839.1A CN112984653B (zh) 2021-02-08 2021-02-08 空气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84653A true CN112984653A (zh) 2021-06-18
CN112984653B CN112984653B (zh) 2022-10-04

Family

ID=76347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71839.1A Active CN112984653B (zh) 2021-02-08 2021-02-08 空气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8465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0781A (zh) * 2021-11-29 2022-03-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751432A (zh) * 2022-11-07 2023-03-07 沧州青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暖通处理系统

Citation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90789A (ja) * 2007-02-05 2008-08-21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0139213A (ja) * 2008-12-15 2010-06-24 Daikin Ind Ltd 空調システム
CN201926049U (zh) * 2010-12-15 2011-08-10 广州科力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造船涂装车间温湿度控制装置
CN202149545U (zh) * 2011-07-14 2012-02-22 清华大学 一种带热回收和加湿功能的新风机组
CN203177357U (zh) * 2013-04-03 2013-09-04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户式新风除湿机
CN103591645A (zh) * 2013-11-25 2014-02-19 杨建良 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
EP2712415A1 (en) * 2011-05-11 2014-04-02 Carrier Corporation System for condensate energy utilization
JP2014190672A (ja) * 2013-03-28 2014-10-06 Japan Organo Co Ltd 空気調和装置
CN104329739A (zh) * 2014-10-22 2015-02-04 西安工程大学 立管间接、低温表冷与高压微雾相结合的自适应空调机组
CN204611974U (zh) * 2015-04-24 2015-09-02 浙江欧伦电气有限公司 深度除湿新风系统
CN105402834A (zh) * 2015-12-14 2016-03-16 北京威斯汀豪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品质空气调节处理系统
CN206257751U (zh) * 2016-11-23 2017-06-16 浙江欧伦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新风除湿机
CN106885308A (zh) * 2017-03-31 2017-06-23 谭莹 一种热泵式热回收新风净化除湿一体机
CN106895520A (zh) * 2017-02-15 2017-06-27 南京腾亚睿尼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源热泵恒温、恒湿、恒氧空调机组
CN207035387U (zh) * 2017-07-11 2018-02-23 北京致绿室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多功能新风空调机
CN107842963A (zh) * 2017-09-20 2018-03-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7688316U (zh) * 2017-12-27 2018-08-03 浙江杰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除霾恒湿全热交换新风机组
CN109959099A (zh) * 2019-04-22 2019-07-02 山西阳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除湿新风余热回收热水空调装置
CN209116475U (zh) * 2018-10-15 2019-07-16 广东雅士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全新风恒温恒湿空气处理机组
CN209558604U (zh) * 2018-12-10 2019-10-29 江苏致远高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用新风除湿机
CN210070102U (zh) * 2019-04-10 2020-02-14 山西阳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埋管水源除湿加湿新风机组
JP2020118383A (ja) * 2019-01-25 2020-08-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除湿機能付き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US20200363082A1 (en) * 2017-11-28 2020-11-19 Wai Koon LOW Portable air cooler

Patent Citation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90789A (ja) * 2007-02-05 2008-08-21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0139213A (ja) * 2008-12-15 2010-06-24 Daikin Ind Ltd 空調システム
CN201926049U (zh) * 2010-12-15 2011-08-10 广州科力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造船涂装车间温湿度控制装置
EP2712415A1 (en) * 2011-05-11 2014-04-02 Carrier Corporation System for condensate energy utilization
CN202149545U (zh) * 2011-07-14 2012-02-22 清华大学 一种带热回收和加湿功能的新风机组
JP2014190672A (ja) * 2013-03-28 2014-10-06 Japan Organo Co Ltd 空気調和装置
CN203177357U (zh) * 2013-04-03 2013-09-04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户式新风除湿机
CN103591645A (zh) * 2013-11-25 2014-02-19 杨建良 建筑一体生态舱新风机组
CN104329739A (zh) * 2014-10-22 2015-02-04 西安工程大学 立管间接、低温表冷与高压微雾相结合的自适应空调机组
CN204611974U (zh) * 2015-04-24 2015-09-02 浙江欧伦电气有限公司 深度除湿新风系统
CN105402834A (zh) * 2015-12-14 2016-03-16 北京威斯汀豪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品质空气调节处理系统
CN206257751U (zh) * 2016-11-23 2017-06-16 浙江欧伦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新风除湿机
CN106895520A (zh) * 2017-02-15 2017-06-27 南京腾亚睿尼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源热泵恒温、恒湿、恒氧空调机组
CN106885308A (zh) * 2017-03-31 2017-06-23 谭莹 一种热泵式热回收新风净化除湿一体机
CN207035387U (zh) * 2017-07-11 2018-02-23 北京致绿室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多功能新风空调机
CN107842963A (zh) * 2017-09-20 2018-03-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
US20200363082A1 (en) * 2017-11-28 2020-11-19 Wai Koon LOW Portable air cooler
CN207688316U (zh) * 2017-12-27 2018-08-03 浙江杰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除霾恒湿全热交换新风机组
CN209116475U (zh) * 2018-10-15 2019-07-16 广东雅士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全新风恒温恒湿空气处理机组
CN209558604U (zh) * 2018-12-10 2019-10-29 江苏致远高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用新风除湿机
JP2020118383A (ja) * 2019-01-25 2020-08-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除湿機能付き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CN210070102U (zh) * 2019-04-10 2020-02-14 山西阳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埋管水源除湿加湿新风机组
CN109959099A (zh) * 2019-04-22 2019-07-02 山西阳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除湿新风余热回收热水空调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0781A (zh) * 2021-11-29 2022-03-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110781B (zh) * 2021-11-29 2023-01-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751432A (zh) * 2022-11-07 2023-03-07 沧州青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暖通处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84653B (zh) 2022-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04975B2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02401519B (zh) 空调器的室外机
CN112984653B (zh) 空气处理装置
CN107110516B (zh) 空调热泵系统与蒸发式冷却系统
US20120312035A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KR20130092249A (ko) 히트 펌프
KR101881085B1 (ko) 이동형 냉난방기
KR101060475B1 (ko) 자연제상을 이용한 농수산물용 냉난방시스템
CN112984678A (zh) 空气处理装置
JP4092919B2 (ja) 空気調和機
KR101122725B1 (ko) 히트펌프식 냉난방장치
WO2021258819A1 (zh) 冰箱
JP4045551B2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機
CN101307963A (zh) 热泵式空调机
CN211575619U (zh) 空调系统
CN107869808B (zh) 热回收式膜法溶液空调
CN206207620U (zh) 膜法溶液风式制冷设备
JP4096890B2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機
CN110285613A (zh) 水气分离装置、制冷设备及分离空气中水蒸气的方法
JP2006153321A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機
CN219014476U (zh) 移动空调
CN219414975U (zh) 一种冷热水盘管组件以及新风空调机组
CN112393423B (zh) 热水及空气处理多功能模块、控制方法及热水器
CN220771325U (zh) 新风机组
CN220818662U (zh) 一种具有除湿性能的集中供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