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14476U - 移动空调 - Google Patents

移动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14476U
CN219014476U CN202223123043.8U CN202223123043U CN219014476U CN 219014476 U CN219014476 U CN 219014476U CN 202223123043 U CN202223123043 U CN 202223123043U CN 219014476 U CN219014476 U CN 2190144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air conditioner
refrigerant
heat
control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2304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国明
刘丹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2304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144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144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144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空调,包括壳体;压缩机,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控制阀,与出液口和进液口连接;第一换热器,与控制阀连接;第二换热器,一端与控制阀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一换热器连接;第三换热器,一端分别与第二换热器和控制阀连接且另一端与进液口连接;第一风机;移动空调处于除湿模式时,控制阀控制制冷剂流经出液口后,制冷剂的一部分依次流经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和进液口,制冷剂的另一部分依次流经第三换热器和进液口,室内空气与第一换热器换热降温而析出冷凝水,室内空气分别与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换热升温。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空调能够进行恒温除湿,避免室内温度降低,具有出风舒适的优点。

Description

移动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空调。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移动空调在为室内除湿时,室内空气会流经蒸发器并与蒸发器换热,蒸发器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以使室内空气温度下降而析出冷凝水,但是长时间运行除湿模式后通常会导致室内环境温度降低,当室内温度下降达到移动空调的最低制冷温度时,移动空调会停止运行,无法再继续除湿,而且,经过除湿后的空调风的出风温度较低,吹风舒适感较差。一些技术中的移动空调通过增设一个换热器,并利用该换热器加热降温除湿后的空气,以提高除湿后排向室内的空气温度,但是,由于其结构设置不合理,导致制冷剂的管路连接较复杂,不易布置且制冷剂流动路线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移动空调,该移动空调能够进行恒温除湿,避免室内温度降低,具有出风舒适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移动空调,包括:壳体,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压缩机,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控制阀,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分别与所述出液口和所述进液口连接;第一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一端与所述控制阀连接;第二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控制阀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三换热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和所述控制阀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液口连接,所述移动空调处于除湿模式时室内空气先与所述第一换热器换热降温而析出冷凝水,再与所述第三换热器换热升温;第一风机,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风机运转,引导室内空气从所述第一进风口流入所述壳体,再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换热形成换热气体,所述换热气体从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回室内;所述移动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所述控制阀控制制冷剂依次且循环流经所述出液口、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进液口;所述移动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所述控制阀控制制冷剂依次且循环流经所述出液口、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进液口;所述移动空调处于除湿模式时,所述控制阀控制制冷剂流经所述出液口后,制冷剂的一部分依次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进液口,制冷剂的另一部分依次流经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进液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空调能够进行恒温除湿,避免室内温度降低,具有出风舒适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平行且间隔设置;在平行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正投影不超出所述第三换热器的正投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之间的距离为10mm~2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移动空调还包括:除霜支路,所述除霜支路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出液口连接,且所述除霜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所述一端连接;所述移动空调处于除霜模式,所述控制阀控制制冷剂流经所述出液口后,制冷剂的一部分依次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进液口,制冷剂的一部分依次流经所述除霜支路、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进液口;其中,流经所述除霜支路的制冷剂与所述第二换热器换热,提高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温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移动空调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于所述除霜支路上,所述单向阀允许制冷剂由所述除霜支路的所述一端流向所述除霜支路的所述另一端,且阻止制冷剂由所述除霜支路的所述另一端流动所述除霜支路的所述一端;第一通断阀,所述第一通断阀设于所述除霜支路上,用于控制所述除霜支路的通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移动空调还包括:第二通断阀,所述第二通断阀的一端与所述控制阀连接,所述第二通断阀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所述另一端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的所述一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控制阀是否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所述另一端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的所述一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移动空调还包括:第三通断阀,所述第三通断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所述一端,所述第三通断阀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所述另一端和所述控制阀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换热器的所述一端是否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所述另一端和所述控制阀连接;电子膨胀阀,所述电子膨胀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所述一端,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所述另一端和所述控制阀连接,用于控制流入所述第三换热器的所述一端的制冷剂的流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移动空调还包括:毛细管,所述毛细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所述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所述一端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移动空调还包括:第二风机,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包括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朝向室内,通过所述第二风机运转,引导室内空气从所述第二进风口流入所述壳体,再与所述第二换热器换热,最后从所述第二出风口流到室外,或所述第二进风口朝向室外,通过所述第二风机运转,引导室外空气从所述第二进风口流入所述壳体,再与所述第二换热器换热,最后从所述第二出风口流到室外;其中,所述移动空调处于所述制热模式、所述制冷模式或者所述除湿模式时,所述第一风机打开,所述第二风机打开;所述移动空调处于除霜模式时,所述第一风机打开,所述第二风机关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阀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所述一端连通,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第四开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所述另一端连通;其中,所述移动空调处于所述制热模式或者所述除霜模式时,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且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连通;所述移动空调处于所述制冷模式或者所述除湿模式时,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连通,且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三开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空调的原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的排布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的原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的原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空调处于制除湿模式时的原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空调处于除霜模式时的原理图。
附图标记:
移动空调1、
压缩机100、进液口110、出液口120、
控制阀200、第一开口210、第二开口220、第三开口230、第四开口240、
第一换热器300、第二换热器400、第三换热器500、
除霜支路600、单向阀610、第一通断阀620、
第二通断阀700、第三通断阀710、电子膨胀阀720、毛细管7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空调1。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空调1包括壳体、压缩机100、控制阀200、第一换热器300、第二换热器400、第三换热器500和第一风机。
壳体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压缩机100安装于壳体内且设有进液口110和出液口120,控制阀200安装于壳体内且分别与出液口120和进液口110连接,第一换热器300安装于壳体内且一端与控制阀200连接,第二换热器400安装于壳体内,第二换热器400的一端与控制阀200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一换热器300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换热器500安装于壳体,第三换热器500的一端分别与第二换热器400的另一端和控制阀200连接,第三换热器500的另一端与进液口110连接,移动空调1处于除湿模式时室内空气先与第一换热器300换热降温而析出冷凝水,再与第三换热器500换热升温,第一风机安装于壳体内,第一风机运转,引导室内空气从第一进风口流入壳体,再与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三换热器500换热形成换热气体,换热气体从第一出风口流回室内。
移动空调1处于制冷模式时,控制阀200控制制冷剂依次且循环流经出液口120、第二换热器400、第一换热器300和进液口110;移动空调1处于制热模式时,控制阀200控制制冷剂依次且循环流经出液口120、第一换热器300、第二换热器400和进液口110;移动空调1处于除湿模式时,控制阀200控制制冷剂流经出液口120后,制冷剂的一部分依次流经第二换热器400、第一换热器300和进液口110,制冷剂的另一部分依次流经第三换热器500和进液口110,室内空气与第一换热器300换热降温而析出冷凝水,室内空气分别与第二换热器400和第三换热器500换热升温。
举例而言,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三换热器500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且换热后的气流再流入室内,第二换热器400可以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并将换热后的气体排向室外,或者,第二换热器400可以与室外空气进行换热,并将换热后的气体再排向室外。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实线表示制冷剂的流动路径,虚线表示无制冷剂流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空调1,通过将壳体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第一风机安装于壳体内,第一风机运转,引导室内空气从第一进风口流入壳体,再与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三换热器500换热形成换热气体,换热气体从第一出风口流回室内,也就是说,第一风机可以运转形成由第一进风口流向第一出风口的气流,且气流在由第一进风口流向第一出风口的过程中会流经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三换热器500,进而可以利用气流与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三换热器500换热,以降低气流温度或者提高气流温度,从而可以为室内制冷或者制热。
另外,压缩机100安装于壳体内且设有进液口110和出液口120,控制阀200安装于壳体内且分别与出液口120和进液口110连接,第一换热器300安装于壳体内且一端与控制阀200连接,第二换热器400安装于壳体内,第二换热器400的一端与控制阀200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一换热器300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换热器500安装于壳体,第三换热器500的一端分别与第二换热器400的另一端和控制阀200连接,第三换热器500的另一端与进液口110连接,这样,控制阀200可以控制由压缩机100的出液口120流出的制冷剂的流向,以使移动空调1的制冷剂的流动路径可以轻松切换,实现移动空调1的制冷模式、制热模式或者除湿模式,而且第一换热器300、第二换热器400和第三换热器500与压缩机100之间的连接较为简单,便于布置,且有利于提高制冷剂在循环流动时的通畅性。
具体地,移动空调1处于制冷模式时,控制阀200控制制冷剂依次且循环流经出液口120、第二换热器400、第一换热器300和进液口110,此时,第二换热器400充当冷凝器,第一换热器300充当蒸发器,制冷剂在第二换热器400内与空气换热,向空气中释放热量而使制冷剂降温,再流入第一换热器300中与由第一进风口流向第一出风口的气流进行换热,进而可以吸收由第一进风口流向第二进风口的气流的热量,以降低气流的温度,实现为室内的制冷,同时制冷剂可以在第一换热器300中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而温度升高,以使制冷剂可以以高温气体的形式再次流回压缩机100。
移动空调1处于制热模式时,控制阀200控制制冷剂依次且循环流经出液口120、第一换热器300、第二换热器400和进液口110,此时,第一换热器300充当冷凝器,第二换热器400充当蒸发器,制冷剂在第一换热器300内与由第一进风口流向第一出风口的气流进行换热,向由第一进风口流向第一出风口的气流中释放热量,以提高气流的温度,实现为室内的制热,制冷剂再流入第二换热器400中与空气进行换热以提高制冷剂的温度,使制冷剂可以以高温气体的形式再次流回压缩机100。
移动空调1处于除湿模式时,控制阀200控制制冷剂流经出液口120后,制冷剂的一部分依次流经第二换热器400、第一换热器300和进液口110,制冷剂的另一部分依次流经第三换热器500和进液口110,室内空气与第一换热器300换热降温而析出冷凝水,室内空气分别与第二换热器400和第三换热器500换热升温。
此时,第一换热器300可以充当蒸发器,第二换热器400和第三换热器500可以充当冷凝器,上述一部分制冷剂经过第二换热器400降温后再流入第一换热器300,并在第一换热器300中与由第一进风口流向第一出风口的气流换热以降低气流的温度,气流可以降温析出冷凝水;上述另一部分制冷剂可以流入第三换热器500与空气换热以加热空气。
这样,由第一进风口流向第一出风口的气流可以依次经过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三换热器500,从而可以使气流先与第一换热器300换热降温而析出冷凝水,再与第三换热器500换热升温,使气流除湿后的温度升高至与室内空气相等或者相近的温度后再排向室内,以使移动空调1可以为室内空气进行恒温除湿,避免室内空气温度降低,有利于提高移动空调1在除湿时的出风舒适性,用户体验更好。
如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空调1能够进行恒温除湿,避免室内温度降低,具有出风舒适的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三换热器500平行且间隔设置,这样,当气流依次经过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三换热器500,气流在流经第一换热器300时能够与第一换热器300充分换热后再流向第三换热器500与第三换热器500换热,有利于提高气流分别与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三换热器500的换热效率,且将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三换热器500间隔开,能够减少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三换热器500的直接换热,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三换热器500分别与气流的换热效率。
另外,在平行于第一换热器300的平面上,第一换热器300的正投影不超出第三换热器500的正投影,这样,与第一换热器300换热后的气流可以全部经过第三换热器500,进而使经过第一换热器300降温除湿后的所有空气都能够流经第三换热器500,并通过与第三换热器500换热升温后再排向室内,避免了经过第一换热器300降温除湿后的气体直接排向室内,更有效地避免了室内空气温度在除湿时降低,有利于实现恒温除湿,提高除湿时的出风舒适度。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三换热器500之间的距离为10mm~20mm。其中,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三换热器500之间的距离指的是,第一换热器300的朝向第三换热器500的一侧和第三换热器500的朝向第一换热器300的一侧之间的距离。
举例而言,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三换热器500之间的距离可以为D,D可以为10mm、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19mm或者20mm。
这样,一方面避免了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三换热器500之间的距离过小,有利于降低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三换热器500之间的直接热交换的概率,使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三换热器500能够分别与由第一进风口流向第一出风口的气流进行换热,以提高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三换热器500分别与气流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三换热器500之间距离过大,有利于减小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三换热器500的整体占用空间,便于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移动空调1还包括除霜支路600。
除霜支路600的一端与压缩机100的出液口120连接,且除霜支路600的另一端与第二换热器400的一端连接,移动空调1处于除霜模式,控制阀200控制制冷剂流经出液口120后,制冷剂的一部分依次流经第一换热器300、第二换热器400、第三换热器500和进液口110,制冷剂的一部分依次流经除霜支路600、第二换热器400、第三换热器500和进液口110,其中,流经除霜支路600的制冷剂与第二换热器400换热,提高第二换热器400的温度。
此时,第一换热器300充当冷凝器,第二换热器400和第三换热器500充当蒸发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一部分制冷剂在与第一换热器300换热后流向第二换热器400,该部分制冷剂通过第一换热器300与由第一进风口流向第一出风口的气流换热后的温度降低,气流温度升高并流向第三换热器500,在移动空调1长时间处于制热模式时,该部分制冷剂流入第二换热器400会导致第二换热器400降温结霜,上述另一部分制冷剂直接由压缩机100经除霜支路600流向第二换热器400,该部分制冷剂的温度较高,直接流入第二换热器400可以为第二换热器400升温除霜,且两部分制冷剂都通过第三换热器500和与第一换热器300换热后的气流进行换热,以提高流经第三换热器500的制冷剂的温度,从而可以提高流回压缩机100的制冷剂的温度,有利于减少流回压缩机100的制冷剂中的液态制冷剂的含量,有效地避免了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100,避免压缩机100发生液击现象。
而且,通过设置除霜支路600,一部分制冷剂直接流向第二换热器400为第二换热器400进行除霜,这样,移动空调1在长时间运行制热模式时,可以直接通过开启除霜支路600为第二换热器400进行除霜,移动空调1可以在制热的同时为第二换热器400进行除霜,无需停止移动空调1的制热模式,移动空调1可以持续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室内空气不会突然下降,用户更为舒适,制热效果更好,且除霜更加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移动空调1还包括单向阀610和第一通断阀620。其中,第一通断阀620可以为电磁阀。
单向阀610设于除霜支路600上,单向阀610允许制冷剂由除霜支路600的一端流向除霜支路600的另一端,且阻止制冷剂由除霜支路600的另一端流动除霜支路600的一端,第一通断阀620设于除霜支路600上,用于控制除霜支路600的通断。
由此,可以通过控制第一通断阀620的通断来控制除霜支路600的连通和断开,控制方式简单,便于切换,而且,当移动空调1开启除霜模式时,一部分制冷剂由第一换热器300流向第二换热器400,另一部分制冷剂由除霜支路600流向第二换热器400,通过设置单向阀610,可以避免由第一换热器300流出的制冷剂通过除霜支路600逆流回压缩机100,制冷剂流动更更加通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移动空调1还包括第二通断阀700。其中,第二通断阀700可以为电磁阀。
第二通断阀700的一端与控制阀200连接,第二通断阀700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换热器400的另一端和第三换热器500的一端连接,用于控制控制阀200是否与第二换热器400的另一端和第三换热器500的一端连接。
这样,如图6所示,当移动空调1开启除霜模式时,可以通过关闭第二通断阀700来断开第二换热器400与控制阀200之间的连通,进而可以避免流经第二换热器400的制冷剂直接流回压缩机100,流经第二换热器400的制冷剂可以流向第三换热器500,并通过第三换热器500和与第一换热器300换热后的气流换热,以提高流向压缩机100的制冷剂的温度,有利于降低流回压缩机100的制冷剂中的液态制冷剂的含量,有效地避免了压缩机100出现液击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移动空调1还包括第三通断阀710和电子膨胀阀720。其中,第三通断阀710可以电磁阀。
第三通断阀710的一端与第三换热器500的一端,第三通断阀710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换热器400的另一端和控制阀200连接,用于控制第三换热器500的一端是否与第二换热器400的另一端和控制阀200连接,电子膨胀阀720的一端与第三换热器500的一端,电子膨胀阀720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换热器400的另一端和控制阀200连接,用于控制流入第三换热器500的一端的制冷剂的流量。
由此,当移动空调1处于除湿模式时,可以开启第三通断阀710,以使压缩机100的部分制冷剂可以通过第三通断阀710流向第三换热器500,进而可以利用制冷剂在第三换热器500中与由第一进风口流向第一出风口的气流进行换热,以通过第三换热器500加热降温除湿后的气流,使降温除湿后的气流温度升温至与室内空气温度相同或者相近的温度,以实现室内的恒温除湿。
另外,当移动空调1处于除霜模式时可以通过开启第三通断阀710,使流经第二换热器400为第二换热器400除霜后的制冷剂可以流向第三换热器500,在第三换热器500中吸收热量升温后再流回压缩机100,以提高制冷剂的温度,降低制冷剂中的液态制冷剂的含量。
并且,当移动空调1处于除霜模式时,可以通过开启电子膨胀阀720为流向第三换热器500的制冷剂进行节流,以使流向第三换热器500的制冷剂流量可以较小,制冷剂在第三换热器500中可以与气流充分换热,制冷剂可以更好地吸收气流的热量升温,换热更加充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移动空调1还包括毛细管730。
毛细管7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换热器300的另一端和第二换热器400的一端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毛细管730的阻力大于第一通断阀620的阻力,当开启第一通断阀620,即移动空调1开启除霜模式时,由压缩机100的出液口120流出的制冷剂的大部分会流向除霜支路600,进而流向第二换热器400,以为第二换热器400进行除霜,而少部分的制冷剂会流向第一换热器300,以保证移动空调1的正常制热。
并且,当移动空调1开启制冷模式时,制冷剂由压缩机100流向第二换热器400,并在第二换热器400中降温,再通过毛细管730节流后流向第一换热器300,通过毛细管730对流向第一换热器300的制冷剂进行节流,能够进一步地降低制冷剂的温度,从而进一步降低进入第一换热器300内的制冷剂的温度,制冷剂在第一换热器300内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第一换热器300对流经其的气流的制冷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移动空调1还包括第二风机。
第二风机安装于壳体内,壳体包括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二进风口朝向室内,通过第二风机运转,引导室内空气从第二进风口流入壳体,再与第二换热器400换热,最后从第二出风口流到室外,或第二进风口朝向室外,通过第二风机运转,引导室外空气从第二进风口流入壳体,再与第二换热器400换热,最后从第二出风口流到室外。
也就是说,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三换热器500位于一个移动空调1的室内侧腔室内,第二换热器400位于移动空调1的室外侧腔室内,室内空气经第一进风口流经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三换热器500,再由第二换热器400排向室内,第一换热器300能够为室内空气进行加热或者降温,以实现移动空调1的制冷或者制热,且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三换热器500能够为室内空气进行恒温除湿。
举例而言,第二换热器400所处的腔室的第二出风口可以通过单风管与室外连通,第二进风口朝向室内,这样,室内空气可以由第二进风口进入壳体内,以与第二换热器400进行换热,且换热后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二出风口排向室外,避免与第二换热器400换热后的气流影响移动空调1的制冷或者制热。
或者,第二换热器400所处的腔室的第二出风口可以通过单风管与室外连通,第二进风口可以通过另一个单风管与室外连通,这样,室外空气可以由第二进风口进入壳体内,以与第二换热器400进行换热,且换热后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二出风口排向室外,避免与第二换热器400换热后的气流影响移动空调1的制冷或者制热。
其中,移动空调1处于制热模式、制冷模式或者除湿模式时,第一风机打开,第二风机打开;移动空调1处于除霜模式时,第一风机打开,第二风机关闭。
由此,当移动空调1处于制热模式、制冷模式或者除湿模式时,第一风机能够增大流经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三换热器500的风量,进而提高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三换热器500与室内空气的换热效果,而当移动空调1处于除霜模式时,第一风机打开可以提高流经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三换热器500的风量,以使第一换热器300能够正常为室内制热,而关闭第二风机能够降低流经第二换热器400的风量,制冷剂流经第二换热器400以为第二换热器400进行除霜时,制冷剂的热量能够更多地用于除去第二换热器400的结霜,避免了制冷剂的热量在第二换热器400内与空气发生大量的热交换,减少了热量损失,除霜效果更好,而且能够减小为第二换热器400除霜的时间,除霜速度更快。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控制阀200具有第一开口210、第二开口220、第三开口230和第四开口240。其中,控制阀200可以为四通阀。
第一开口210与压缩机100的出液口120连通,第二开口220与第一换热器300的一端连通,第三开口230与压缩机100的进液口110连通,第四开口240与第二换热器400的另一端连通。
其中,移动空调1处于制热模式或者除霜模式时,第一开口210与第二开口220连通,且第三开口230与第四开口240连通;移动空调1处于制冷模式或者除湿模式时,第一开口210与第四开口240连通,且第二开口220与第三开口230连通。
也就是说,控制阀200有两种连通状态,当移动空调1的模式进行切换时,例如,移动空调1由制热模式切换至制冷模式,或者移动空调1由制冷模式切换至制热模式时,仅通过切换控制阀200的连通状态即可切换制冷剂的流向,控制方式简单,易于实现,且有利于简化移动空调1的制冷剂的流动管路,便于布置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空调1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本申请中移动空调1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移动空调1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移动空调1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和湿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压缩机,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控制阀,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分别与所述出液口和所述进液口连接;
第一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一端与所述控制阀连接;
第二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控制阀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
第三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三换热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和所述控制阀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液口连接,所述移动空调处于除湿模式时室内空气先与所述第一换热器换热降温而析出冷凝水,再与所述第三换热器换热升温;
第一风机,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风机运转,引导室内空气从所述第一进风口流入所述壳体,再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换热形成换热气体,所述换热气体从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回室内;
所述移动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所述控制阀控制制冷剂依次且循环流经所述出液口、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进液口;
所述移动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所述控制阀控制制冷剂依次且循环流经所述出液口、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进液口;
所述移动空调处于除湿模式时,所述控制阀控制制冷剂流经所述出液口后,制冷剂的一部分依次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进液口,制冷剂的另一部分依次流经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进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平行且间隔设置;
在平行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正投影不超出所述第三换热器的正投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之间的距离为10mm~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除霜支路,所述除霜支路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出液口连接,且所述除霜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所述一端连接;
所述移动空调处于除霜模式,所述控制阀控制制冷剂流经所述出液口后,制冷剂的一部分依次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进液口,制冷剂的一部分依次流经所述除霜支路、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进液口;
其中,流经所述除霜支路的制冷剂与所述第二换热器换热,提高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于所述除霜支路上,所述单向阀允许制冷剂由所述除霜支路的所述一端流向所述除霜支路的所述另一端,且阻止制冷剂由所述除霜支路的所述另一端流动所述除霜支路的所述一端;
第一通断阀,所述第一通断阀设于所述除霜支路上,用于控制所述除霜支路的通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通断阀,所述第二通断阀的一端与所述控制阀连接,所述第二通断阀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所述另一端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的所述一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控制阀是否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所述另一端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的所述一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通断阀,所述第三通断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所述一端,所述第三通断阀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所述另一端和所述控制阀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换热器的所述一端是否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所述另一端和所述控制阀连接;
电子膨胀阀,所述电子膨胀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所述一端,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所述另一端和所述控制阀连接,用于控制流入所述第三换热器的所述一端的制冷剂的流量。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毛细管,所述毛细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所述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所述一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风机,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包括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朝向室内,通过所述第二风机运转,引导室内空气从所述第二进风口流入所述壳体,再与所述第二换热器换热,最后从所述第二出风口流到室外,或所述第二进风口朝向室外,通过所述第二风机运转,引导室外空气从所述第二进风口流入所述壳体,再与所述第二换热器换热,最后从所述第二出风口流到室外;
其中,所述移动空调处于所述制热模式、所述制冷模式或者所述除湿模式时,所述第一风机打开,所述第二风机打开;
所述移动空调处于除霜模式时,所述第一风机打开,所述第二风机关闭。
10.根据权利要求4-9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所述一端连通,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第四开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所述另一端连通;
其中,所述移动空调处于所述制热模式或者所述除霜模式时,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且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连通;
所述移动空调处于所述制冷模式或者所述除湿模式时,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连通,且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三开口连通。
CN202223123043.8U 2022-11-23 2022-11-23 移动空调 Active CN2190144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23043.8U CN219014476U (zh) 2022-11-23 2022-11-23 移动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23043.8U CN219014476U (zh) 2022-11-23 2022-11-23 移动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14476U true CN219014476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47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23043.8U Active CN219014476U (zh) 2022-11-23 2022-11-23 移动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144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97003B (zh) 空调系统及其相应的加湿控制方法
CN213395597U (zh) 一种空调器
CN113154522B (zh) 一种多联空调机系统及除霜控制方法
CN213841111U (zh) 空调器
CN112443997A (zh) 空调器
CN114777214A (zh) 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486532A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213395606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0832213U (zh) 空调器
CN112443999A (zh) 一种空调器
CN112444001A (zh) 空调器
CN112444000A (zh) 空调器
CN109539620B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219014476U (zh) 移动空调
KR20090006334U (ko) 공기조화기
CN110631286A (zh) 换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0740787U (zh) 换热系统
CN210892242U (zh) 换热系统
CN211575619U (zh) 空调系统
CN210892244U (zh) 换热系统
EP2568233B1 (en) Air conditioner
CN112444002A (zh) 空调器
CN112444003A (zh) 空调器
CN214501455U (zh) 空调器
CN112577101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