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77708A - 自行车链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链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977708A CN112977708A CN202110237133.0A CN202110237133A CN112977708A CN 112977708 A CN112977708 A CN 112977708A CN 202110237133 A CN202110237133 A CN 202110237133A CN 112977708 A CN112977708 A CN 11297770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oth
- downshift
- upshift
- promoting
- spro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02—Toothed members; Worms
- F16H55/30—Chain-whee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ars, Cams (AREA)
- Transmissions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行车链轮,包括链轮主体和多个链轮齿。多个链轮齿包括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的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多个链轮齿包括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的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与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在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的周向方向上相邻,二者之间没有另一个齿。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和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设置有沿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一连续凹部。
Description
本申请为申请日是2019年06月27日、申请号是201910568121.9、发明名称是“自行车链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链轮。
背景技术
骑自行车正在成为越来越流行的娱乐形式以及交通方式。此外,骑自行车已成为对于业余爱好者和专业人士都非常受欢迎的竞技运动。无论自行车是用于娱乐、交通还是竞赛,自行车工业都在不断改进自行车的各种部件。自行车链轮是已经被广泛地重新设计的一种自行车部件。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自行车链轮包括链轮主体和多个链轮齿。链轮主体具有相对于自行车链轮的旋转中心轴线的第一轴向面对表面和第二轴向面对表面。第二轴向面对表面在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上与第一轴向面对表面相反。第一轴向面对表面构造成在自行车链轮安装到自行车的组装状态下面向自行车的中心平面。多个链轮齿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从链轮主体径向向外延伸。多个链轮齿包括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的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从第二轴向面对表面朝向第一轴向面对表面凹入。多个链轮齿包括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的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从第二轴向面对表面朝向第一轴向面对表面凹入。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与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相邻在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的周向方向上,二者之间没有另一个齿。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和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设置有沿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一连续凹部。
利用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链轮,第一连续凹部可以减小换挡促进区域的周向范围,该换挡促进区域构造成便于其中自行车链条在自行车链轮和另一个链轮之间换挡的换挡操作。这可以增加自行车链轮中的换挡促进区域的总数。因此,可以在换挡促进区域中确定且快速地执行换挡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在自行车链轮的旋转驱动方向上设置在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的上游侧。
利用根据第二方面的自行车链轮,可以在换挡促进区域中更确定地执行换挡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包括第一升挡促进齿和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第一升挡促进齿沿轴向方向凹入。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沿轴向方向凹入并且在周向方向上与第一升挡促进齿相邻,二者之间没有另一个齿。
利用根据第三方面的自行车链轮,第一升挡促进齿和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平稳地执行升挡操作,在升挡操作中自行车链条从自行车链轮换挡到较小的链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多个链轮齿包括最后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最后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与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在周向方向上相邻,二者之间没有另一个齿,最后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在旋转驱动方向上设置在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的的下游侧。
利用根据第四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最后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平稳地执行升挡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包括第一降挡促进齿和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第一降挡促进齿沿轴向方向凹入。第一附加降挡降挡促进齿沿轴向方向凹入并且在周向上与第一降挡促进齿相邻,二者之间没有另一个齿。
利用根据第五方面的自行车链轮,第一降挡促进齿和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平稳地执行降挡操作,在降挡操作中自行车链条从较小的链轮换挡到自行车链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根据第一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多个链轮齿包括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与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在周向方向上相邻,二者之间没有另一个齿,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在旋转驱动方向上设置在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的上游侧。
利用根据第六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平稳地执行降挡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包括第一升挡促进齿和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第一升挡促进齿沿轴向方向凹入。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沿轴向方向凹入并且在周向方向上与第一升挡促进齿相邻,二者之间没有另一个齿。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包括第一降挡促进齿和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第一降挡促进齿沿轴向方向凹入。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沿轴向方向凹入并且在周向方向上与第一降挡促进齿相邻,二者之间没有另一个齿。第一升挡促进齿、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第一降挡促进齿和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设置有第一连续凹部。
利用根据第七方面的自行车链轮,可以在换挡促进区域中更确定地执行换挡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根据第七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与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在周向方向上相邻,二者之间没有另一个齿。
利用根据第八方面的自行车链轮,可以增加自行车链轮中的换挡促进区域的总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根据第八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在旋转驱动方向上设置在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的下游侧。
利用根据第九方面的自行车链轮,可以增加自行车链轮中的换挡促进区域的总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根据第一至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多个链轮齿包括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的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多个链轮齿包括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的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与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在周向方向上相邻,二者之间没有另一个齿。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在自行车链轮的旋转驱动方向上设置在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的上游侧。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和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设置有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沿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二连续凹部。
利用根据第十方面的自行车链轮,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和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可以使换挡操作更快。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十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第一连续凹部具有从链轮主体的第二轴向面对表面沿轴向方向限定的多个凹部深度。
利用根据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车链轮,可以维持换挡促进区域中的自行车链轮的强度,并且在换挡促进区域中确定地执行换挡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据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包括第一升挡促进齿和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第一升挡促进齿沿轴向方向凹入。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沿轴向方向凹入并且在周向方向上与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相邻,二者之间没有另一个齿。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在旋转驱动方向上设置在第一升挡促进齿的上游侧。多个凹部深度包括第一升挡凹部深度和第二升挡凹部深度。第一升挡凹部深度从链轮主体的第二轴向面对表面沿轴向方向限定。第二升挡凹部深度从链轮主体的第二轴向面对表面沿轴向方向限定。第二升挡凹部深度与第一升挡凹部深度不同。第一升挡促进齿至少部分地具有第一升挡凹部深度。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至少部分地具有第二升挡凹部深度。
利用根据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车链轮,可以维持换挡促进区域中的自行车链轮的强度,并且在换挡促进区域中确定地执行换挡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据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第一升挡凹部深度大于第二升挡凹部深度。
利用根据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车链轮,可以在换挡促进区域中确定地执行换挡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据第十一至第十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链轮被构造成使得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包括第一降挡促进齿和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第一降挡促进齿沿轴向方向凹入。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沿轴向方向凹入并且在周向方向上与第一降挡促进齿相邻,二者之间没有另一个齿。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在旋转驱动方向上设置在第一降挡促进齿的下游侧。多个凹部深度包括第一降挡凹部深度和第二降挡凹部深度。第一降挡凹部深度从链轮主体的第二轴向面对表面沿轴向方向限定。第二降挡凹部深度从链轮主体的第二轴向面对表面沿轴向方向限定。第二降挡凹部深度与第一降挡凹部深度不同。第一降挡促进齿至少部分地具有第一降挡凹部深度。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至少部分地具有第二降挡凹部深度。
利用根据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车链轮,可以维持换挡促进区域中的自行车链轮的强度,并且在换挡促进区域中确定地执行换挡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据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第一降挡凹部深度大于第二降挡凹部深度。
利用根据第十五方面的自行车链轮,可以在换挡促进区域中确定地执行换挡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据第十二至第十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多个凹部深度包括从链轮主体的第二轴向面对表面沿轴向方向限定的第三升挡凹部深度。第三升挡凹部深度与第一升挡凹部深度不同。第一升挡促进齿部分地具有第三升挡凹部深度。
利用根据第十六方面的自行车链轮,可以维持换挡促进区域中的自行车链轮的强度,并且在换挡促进区域中确定地执行换挡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据第十六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第三升挡凹部深度大于第二升挡凹部深度。
利用根据第十七方面的自行车链轮,可以维持换挡促进区域中的自行车链轮的强度,并且在换挡促进区域中确定地执行换挡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根据第四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最后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包括设置在与第一轴向面对表面的相同侧的升挡凹部。
利用根据第十八方面的自行车链轮,可以在换挡促进区域中确定地执行升挡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根据第六方面的自行车链轮构造成使得最初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包括设置在与第一轴向面对表面相同侧的降挡凹部。
利用根据第十九方面的自行车链轮,可以在换挡促进区域中确定地执行降挡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一种自行车链轮包括链轮主体和多个链轮齿。链轮主体具有相对于自行车链轮的旋转中心轴线的第一轴向面对表面和第二轴向面对表面。第二轴向面对表面在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上与第一轴向面对表面相反。第一轴向面对表面构造成在自行车链轮安装到自行车的组装状态下面向自行车的中心平面。多个链轮齿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从链轮主体径向向外延伸。多个链轮齿包括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的至少四个轴向凹入的齿。至少四个轴向凹入的齿从第二轴向面对表面朝向第一轴向面对表面凹入。至少四个轴向凹入的齿设置有沿周向方向延伸的连续凹部。第二十方面可以与第一至第十九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组合。
利用根据第二十方面的自行车链轮,可以减轻自行车链轮的重量。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考以下详细描述,将容易地获得,同时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更完整意图及其许多伴随的优点。
图1是包括自行车传动系的自行车的原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自行车传动系的自行车链轮组件的侧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III-III线截取的自行车链轮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2中所示的自行车链轮组件的自行车链轮的侧视图。
图5是图2中所示的自行车链轮组件的自行车链轮的侧视图。
图6是图2中所示的自行车链轮组件的自行车链轮的侧视图。
图7是图2中所示的自行车链轮组件的自行车链轮的侧视图。
图8是图2中所示的自行车链轮组件的自行车链轮的侧视图。
图9是图2中所示的自行车链轮组件的自行车链轮的侧视图。
图10是图2中所示的自行车链轮组件的自行车链轮的侧视图。
图11是图2中所示的自行车链轮组件的自行车链轮的侧视图。
图12是图2中所示的自行车链轮组件的自行车链轮的侧视图。
图13是图8中所示的自行车链轮的局部侧视图。
图14是图8中所示的自行车链轮的局部顶视图。
图15是沿图13中的XV-XV线截取的自行车链轮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16是图8中所示的自行车链轮的局部立体图。
图17是图8中所示的自行车链轮的另一局部立体图。
图18是图8中所示的自行车链轮的另一局部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在各个附图中表示相应或相同的元件。
首先参见图1,自行车10包括自行车车架BF和自行车传动系11。自行车传动系11包括曲柄组件2、花鼓组件4、自行车链轮组件12和自行车链条C。自行车链轮组件12具有旋转中心轴线A1。自行车链轮组件12由花鼓组件4相对于自行车车架BF绕旋转中心轴线A1可旋转地支撑。曲柄组件2包括曲柄轴2A、右曲柄臂2B、左曲柄臂2C和前链轮2D。右曲柄臂2B和左曲柄臂2C固定至曲柄轴2A。前链轮2D固定至曲柄轴2A和右曲柄臂2B中的至少一个。自行车链条C与前链轮2D和自行车链轮组件12接合,以将蹬踏力从前链轮2D传递到自行车链轮组件12。曲柄组件2包括在图示实施例中作为单个链轮的前链轮2D。然而,曲柄组件2可包括多个前链轮。自行车链轮组件12是后链轮组件。然而,自行车链轮组件12的结构可以应用于前链轮。
在本申请中,以下方向术语“前”、“后”、“向前”、“向后”、“左”、“右”、“横向”、“向上”和“向下”以及任何其他类似的方向术语指的是基于坐在自行车的车座(未示出)上并且面向车把(未示出)的使用者(例如,骑车者)确定的那些方向。因此,用于描述自行车链轮组件12的这些术语应当相对于以在水平表面上的直立骑行姿势使用的配备有自行车链轮组件12的自行车来解释。
如图2所示,在自行车链轮组件12安装到花鼓组件4上的安装状态下,自行车链轮组件12通过锁定构件4B固定至花鼓组件4的链轮支撑体4A。自行车链轮组件12构造成与自行车链条C接合,以在蹬踏过程中在自行车链条C和自行车链轮组件12之间传递驱动旋转力F1。在蹬踏过程中,自行车链轮组件12在旋转驱动方向D11上绕旋转中心轴线A1旋转。旋转驱动方向D11沿相对于自行车链轮组件12的旋转中心轴线A1的周向方向D1限定。反向旋转方向D12是旋转驱动方向D11的相反方向并且沿周向方向D1限定。
自行车链轮组件12包括自行车链轮。在该实施例中,自行车链轮组件12包括多个自行车链轮SP1至SP9。自行车链轮SP1对应于低速挡。自行车链轮SP9对应于高速挡。多个自行车链轮SP1至SP9的总数不限于该实施例。
如图3所示,自行车链轮SP1至SP9在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轴向方向D2上以相应的齿轮间距布置。自行车链轮组件12包括多个间隔件SC1至SC6。间隔件SC1沿轴向方向D2设置在自行车链轮SP1和SP2之间。间隔件SC2沿轴向方向D2设置在自行车链轮SP2和SP3之间。间隔件SC3沿轴向方向D2设置在自行车链轮SP3和SP4之间。间隔件SC4沿轴向方向D2设置在自行车链轮SP4和SP5之间。间隔件SC5沿轴向方向D2设置在自行车链轮SP5和SP6之间。间隔件SC6沿轴向方向D2设置在自行车链轮SP6和SP7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自行车链轮SP1至SP9和间隔件SC1至SC6是彼此分离的构件。然而,自行车链轮SP1至SP9和间隔件SC1至SC6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与自行车链轮SP1至SP9和间隔件SC1至SC6中的另一构件一体地设置为一件式整体构件。
如图4所示,自行车链轮SP1包括链轮主体SP1A和多个链轮齿SP1B。多个链轮齿SP1B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从链轮主体SP1A径向向外延伸。链轮主体SP1A包括构造成与花鼓组件4(图3)接合的内花键开口SP1C。内花键开口SP1C具有内花键大直径DM11和内花键小直径DM12。在该实施例中,内花键大直径DM11为64.2mm,内花键小直径DM12为60.3mm。然而,内花键大直径DM11和内花键小直径DM12不限于该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内花键开口SP1C的花键的总数为6。然而,内花键开口SP1C的花键的总数不限于该实施例。链轮主体SP1A包括多个开口SP1D。内花键开口SP1C和开口SP1D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从链轮主体SP1A中省略。
如图5所示,自行车链轮SP2包括链轮主体SP2A和多个链轮齿SP2B。多个链轮齿SP2B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从链轮主体SP2A径向向外延伸。链轮主体SP2A包括构造成与花鼓组件4(图3)接合的内花键开口SP2C。内花键开口SP2C具有内花键大直径DM21和内花键小直径DM22。在该实施例中,内花键大直径DM21为64.2mm,内花键小直径DM22为60.3mm。然而,内花键大直径DM21和内花键小直径DM22不限于该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内花键开口SP2C的花键的总数为6。然而,内花键开口SP2C的花键的总数不限于该实施例。链轮主体SP2A包括多个开口SP2D。内花键开口SP2C和开口SP2D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从链轮主体SP2A中省略。
如图6所示,自行车链轮SP3包括链轮主体SP3A和多个链轮齿SP3B。多个链轮齿SP3B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从链轮主体SP3A径向向外延伸。链轮主体SP3A包括构造成与花鼓组件4(图3)接合的内花键开口SP3C。内花键开口SP3C具有内花键大直径DM31和内花键小直径DM32。在该实施例中,内花键大直径DM31为64.2mm,内花键小直径DM32为60.3mm。然而,内花键大直径DM31和内花键小直径DM32不限于该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内花键开口SP3C的花键的总数为6。然而,内花键开口SP3C的花键的总数不限于该实施例。链轮主体SP3A包括多个开口SP3D。内花键开口SP3C和开口SP3D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从链轮主体SP3A中省略。
如图7所示,自行车链轮SP4包括链轮主体SP4A和多个链轮齿SP4B。多个链轮齿SP4B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从链轮主体SP4A径向向外延伸。链轮主体SP4A包括构造成与花鼓组件4(图3)接合的内花键开口SP4C。内花键开口SP4C具有内花键大直径DM41和内花键小直径DM42。在该实施例中,内花键大直径DM41为64.2mm,内花键小直径DM42为60.3mm。然而,内花键大直径DM41和内花键小直径DM42不限于该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内花键开口SP4C的花键的总数为6。然而,内花键开口SP4C的花键的总数不限于该实施例。链轮主体SP4A包括多个开口SP4D。内花键开口SP4C和开口SP4D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从链轮主体SP4A中省略。
如图8所示,自行车链轮SP5包括链轮主体SP5A和多个链轮齿SP5B。多个链轮齿SP5B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从链轮主体SP5A径向向外延伸。链轮主体SP5A包括构造成与花鼓组件4(图3)接合的内花键开口SP5C。内花键开口SP5C具有内花键大直径DM51和内花键小直径DM52。在该实施例中,内花键大直径DM51为41.7mm,内花键小直径DM52为38.3mm。然而,内花键大直径DM51和内花键小直径DM52不限于该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内花键开口SP5C的花键的总数为6。然而,内花键开口SP5C的花键的总数不限于该实施例。链轮主体SP5A包括多个开口SP5D。内花键开口SP5C和开口SP5D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从链轮主体SP5A中省略。
如图9所示,自行车链轮SP6包括链轮主体SP6A和多个链轮齿SP6B。多个链轮齿SP6B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从链轮主体SP6A径向向外延伸。链轮主体SP6A包括构造成与花鼓组件4(图3)接合的内花键开口SP6C。内花键开口SP6C具有内花键大直径DM61和内花键小直径DM62。在该实施例中,内花键大直径DM61为41.7mm,内花键小直径DM62为38.3mm。然而,内花键大直径DM61和内花键小直径DM62不限于该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内花键开口SP6C的花键的总数为6。然而,内花键开口SP6C的花键的总数不限于该实施例。内花键开口SP6C可以从链轮主体SP6A中省略。链轮主体SP6A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开口。
如图10所示,自行车链轮SP7包括链轮主体SP7A和多个链轮齿SP7B。多个链轮齿SP7B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从链轮主体SP7A径向向外延伸。链轮主体SP7A包括构造成与花鼓组件4(图3)接合的内花键开口SP7C。内花键开口SP7C具有内花键大直径DM71和内花键小直径DM72。在该实施例中,内花键大直径DM71为41.7mm,内花键小直径DM72为38.3mm。然而,内花键大直径DM71和内花键小直径DM72不限于该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内花键开口SP7C的花键的总数为6。然而,内花键开口SP7C的花键的总数不限于该实施例。内花键开口SP7C可以从链轮主体SP7A中省略。链轮主体SP7A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开口。
如图11所示,自行车链轮SP8包括链轮主体SP8A和多个链轮齿SP8B。多个链轮齿SP8B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从链轮主体SP8A径向向外延伸。链轮主体SP8A包括构造成与花鼓组件4(图3)接合的内花键开口SP8C。内花键开口SP8C具有内花键大直径DM81和内花键小直径DM82。在该实施例中,内花键大直径DM81为41.7mm,内花键小直径DM82为38.3mm。然而,内花键大直径DM81和内花键小直径DM82不限于该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内花键开口SP8C的花键的总数为6。然而,内花键开口SP8C的花键的总数不限于该实施例。内花键开口SP8C可以从链轮主体SP8A中省略。链轮主体SP8A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开口。
如图12所示,自行车链轮SP9包括链轮主体SP9A和多个链轮齿SP9B。多个链轮齿SP9B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从链轮主体SP9A径向向外延伸。链轮主体SP9A包括构造成与花鼓组件4(图3)接合的内花键开口SP9C。内花键开口SP9C具有内花键大直径DM91和内花键小直径DM92。在该实施例中,内花键大直径DM91为41.7mm,内花键小直径DM92为38.3mm。然而,内花键大直径DM91和内花键小直径DM92不限于该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内花键开口SP9C的花键的总数为6。然而,内花键开口SP9C的花键的总数不限于该实施例。内花键开口SP9C可以从链轮主体SP9A中省略。链轮主体SP9A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开口。
在该实施例中,内花键大直径DM11至DM41彼此相等。内花键小直径DM12至DM42彼此相等。内花键大直径DM51至DM91彼此相等。内花键小直径DM52至DM92彼此相等。然而,内花键大直径DM11至DM41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与内花键大直径DM11至DM41中的另一个不同。内花键小直径DM12至DM4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与内花键小直径DM12至DM42中的另一个不同。内花键大直径DM51至DM91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与内花键大直径DM51至DM91中的另一个不同。内花键小直径DM52至DM9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与内花键小直径DM52至DM92中的另一个不同。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内花键大直径DM11至DM41与内花键大直径DM51至DM91不同。内花键小直径DM12至DM42与内花键小直径DM52至DM92不同。然而,内花键大直径DM11至DM41可以等于内花键大直径DM51至DM91。内花键小直径DM12至DM42可以等于内花键小直径DM52至DM92。
自行车链轮SP1至SP9具有彼此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将详细描述自行车链轮SP5,并且为了简洁起见,这里将不再详细描述自行车链轮SP1至SP4和SP6至SP9,而下面关于自行车链轮SP5所描述的内容可应用于自行车链轮SP1至SP4和SP6至SP9。
如图13所示,多个链轮齿SP5B包括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51。多个链轮齿SP5B包括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51。
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51与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51相邻,二者之间在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周向方向D1上没有另一个齿。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51设置在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51的在自行车链轮SP5的旋转驱动方向D11上的上游侧。然而,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51可以设置在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51的在自行车链轮SP5的旋转驱动方向D11上的下游侧。
如图3所示,链轮主体SP5A具有相对于自行车链轮SP5的旋转中心轴线A1的第一轴向面对表面SP5A1和第二轴向面对表面SP5A2。第二轴向面对表面SP5A2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在轴向方向D2上与第一轴向面对表面SP5A1相反。第一轴向面对表面SP5A1构造成在自行车链轮SP5安装到自行车10的组装状态下面向自行车10的中心平面10A。中心平面10A限定为垂直于旋转中心轴线A1。如图1所示,例如,中心平面10A限定在自行车车架BF的横向中心处。
如图3所示,链轮主体SP6A具有相对于自行车链轮SP6的旋转中心轴线A1的第一轴向面对表面SP6A1和第二轴向面对表面SP6A2。第二轴向面对表面SP6A2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在轴向方向D2上与第一轴向面对表面SP6A1相反。第一轴向面对表面SP6A1构造成在自行车链轮SP6安装到自行车10的组装状态下面向自行车10的中心平面10A。自行车链轮SP5的第二轴向面对表面SP5A2沿轴向方向D2面向自行车链轮SP6的第一轴向面对表面SP6A1。间隔件SC5在轴向方向D2上设置在自行车链轮SP5的第二轴向面对表面SP5A2和自行车链轮SP6的第一轴向面对表面SP6A1之间。
链轮主体SP5A具有在轴向方向D2上从第一轴向面对表面SP5A1到第二轴向面对表面SP5A2限定的轴向宽度W5。轴向宽度W5的范围为1.7mm至2mm。在该实施例中,轴向宽度W5是1.9mm。然而,轴向宽度W5不限于该实施例和上述范围。
链轮主体SP6A具有在轴向方向D2上从第一轴向面对表面SP6A1到第二轴向面对表面SP6A2限定的轴向宽度W6。轴向宽度W6的范围为1.7mm至2mm。在该实施例中,轴向宽度W6是1.9mm。然而,轴向宽度W6不限于该实施例和上述范围。
自行车链轮SP5具有限定为将轴向宽度W5二等分的轴向中心平面CP5。轴向中心平面CP5限定为垂直于旋转中心轴线A1。自行车链轮SP6具有限定为将轴向宽度W6二等分的轴向中心平面CP6。轴向中心平面CP6限定为垂直于旋转中心轴线A1。
齿轮间距GP5在轴向方向D2上限定在轴向中心平面CP5和CP6之间。齿轮间距GP5的范围为3.5mm至5mm。在该实施例中,齿轮间距GP5是4.1mm。然而,齿轮间距GP5不限于该实施例和上述范围。
自行车链轮SP1至SP4和SP7至SP9具有与自行车链轮SP5和SP6的轴向宽度W5和W6基本相同的轴向宽度。自行车链轮SP1至SP4和SP7至SP9具有与自行车链轮SP5和SP6的齿轮间距GP5基本相同的齿轮间距。因此,为简洁起见,这里将不再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51从第二轴向面对表面SP5A2朝向第一轴向面对表面SP5A1凹入。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51从第二轴向面对表面SP5A2朝向第一轴向面对表面SP5A1凹入。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51在轴向方向D2上从第二轴向面对表面SP5A2朝向第一轴向面对表面SP5A1凹入。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51在轴向方向D2上从第二轴向面对表面SP5A2朝向第一轴向面对表面SP5A1凹入。
如图13所示,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51包括第一升挡促进齿TU51A和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U51B。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U51B与第一升挡促进齿TU51A相邻,二者之间在周向方向D1上没有另一个齿。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U51B设置在第一升挡促进齿TU51A的在旋转驱动方向D11上的上游侧。然而,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U51B可以设置在第一升挡促进齿TU51A的在旋转驱动方向D11上的下游侧。第一升挡促进齿TU51A和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U51B中的一个可以从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51中省略。
第一升挡促进齿TU51A构造成便于升挡操作,在升挡操作中自行车链条C从自行车链轮SP5换挡到较小的链轮SP6(图2)。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U51B构造成便于升挡操作。具体地,第一升挡促进齿TU51A构造成在升挡操作中减少自行车链轮SP5和自行车链条C之间的干涉。第一升挡促进齿TU51A构造成在升挡操作中首先使自行车链条C从自行车链轮SP5脱轨。具体地,第一升挡促进齿TU51A构造成在升挡操作中首先使自行车链条C的内链板从自行车链轮SP5脱轨。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U51B构造成在升挡操作中减少自行车链轮SP5和自行车链条C之间的干涉。具体地,第一升挡促进齿TU51B构造成在升挡操作中使自行车链条C的外链板从自行车链轮SP5脱轨。
如图15所示,第一升挡促进齿TU51A沿轴向方向D2凹入。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U51B沿轴向方向D2凹入。第一升挡促进齿TU51A在轴向方向D2上从第二轴向面对表面SP5A2朝向第一轴向面对表面SP5A1凹入。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U51B在轴向方向D2上从第二轴向面对表面SP5A2朝向第一轴向面对表面SP5A1凹入。
如图13所示,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51包括第一降挡促进齿TD51A和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B。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B与第一降挡促进齿TD51A相邻,二者之间在周向方向D1上没有另一个齿。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B设置在第一降挡促进齿TD51A的在旋转驱动方向D11上的下游侧。然而,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B可以设置在第一降挡促进齿TD51A的在旋转驱动方向D11上的上游侧。第一降挡促进齿TD51A和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B中的一个可以从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51中省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U51B与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B相邻,二者之间在周向方向D1上没有另一个齿。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U51B设置在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B的在旋转驱动方向D11上的下游侧。然而,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U51B与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B之间的位置关系不限于该实施例。
第一降挡促进齿TD51A构造成便于降挡操作,在降挡操作中自行车链条C从较小的链轮SP6(图2)换挡到自行车链轮SP5。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B构造成便于降挡操作。具体地,第一降挡促进齿TD51A构造成在降挡操作中减少自行车链轮SP5和自行车链条C之间的干涉。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B构造成在降挡操作中减少自行车链轮SP5和自行车链条C之间的干涉。
如图15所示,第一降挡促进齿TD51A沿轴向方向D2凹入。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B沿轴向方向D2凹入。第一降挡促进齿TD51A在轴向方向D2上从第二轴向面对表面SP5A2朝向第一轴向面对表面SP5A1凹入。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B在轴向方向D2上从第二轴向面对表面SP5A2朝向第一轴向面对表面SP5A1凹入。
如图16所示,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51和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51设置有沿周向方向D1延伸的第一连续凹部CR51。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连续凹部CR51设置在第二轴向面对表面SP5A2上。第一连续凹部CR51也可以称为连续凹部CR51。第一升挡促进齿TU51A、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U51B、第一降挡促进齿TD51A,以及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B设置有第一连续凹部CR51。换句话说,多个链轮齿SP5B包括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至少四个轴向凹入的齿TU51A、TU51B、TD51A和TD51B。至少四个轴向凹入的齿TU51A、TU51B、TD51A和TD51B从第二轴向面对表面SP5A2朝向第一轴向面对表面SP5A1凹入。至少四个轴向凹入的齿TU51A、TU51B、TD51A和TD51B设置有在周向方向D1上延伸的连续凹部CR51。第一连续凹部CR51在周向方向D1上从第一降挡促进齿TD51A延伸到第一升挡促进齿TU51A。然而,第一连续凹部CR51的结构不限于该实施例。至少两个轴向凹入的齿可以设置有在周向方向D1上延伸的第一连续凹部CR51。
如图13所示,多个链轮齿SP5B包括最后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TU51C。最后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TU51C与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51相邻,二者之间在周向方向D1上没有另一个齿。最后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TU51C设置在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51的在旋转驱动方向D11上的下游侧。最后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TU51C构造成在升挡操作中最后与自行车链条C的外链板脱离接合。
在该实施例中,最后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TU51C与第一升挡促进齿TU51A相邻,二者之间在周向方向D1上没有另一个齿。最后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TU51C设置在第一升挡促进齿TU51A的在旋转驱动方向D11上的下游侧。然而,第一升挡促进齿TU51A、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U51B和最后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TU51C之间的位置关系不限于该实施例。
多个链轮齿SP5B包括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TD51C。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TD51C与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51相邻,二者之间在周向方向D1上没有另一个齿。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TD51C设置在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51的在旋转驱动方向D11上的上游侧。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TD51C构造成在降挡操作中首先接收自行车链条C,在降挡操作中自行车链条C从较小的链轮SP6(图2)换挡到自行车链轮SP5。
在该实施例中,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TD51C与第一降挡促进齿TD51A相邻,二者之间在周向方向D1上没有另一个齿。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TD51C设置在第一降挡促进齿TD51A的在旋转驱动方向D11上的上游侧。然而,第一降挡促进齿TD51A、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B和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TD51C之间的位置关系不限于该实施例。
如图15所示,第一连续凹部CR51具有从链轮主体SP5A的第二轴向面对表面SP5A2沿轴向方向D2限定的多个凹部深度DP51。多个凹部深度DP51包括第一升挡凹部深度DPU51A和第二升挡凹部深度DPU51B。第一升挡凹部深度DPU51A从链轮主体SP5A的第二轴向面对表面SP5A2沿轴向方向D2限定。第二升挡凹部深度DPU51B从链轮主体SP5A的第二轴向面对表面SP5A2沿轴向方向D2限定。第二升挡凹部深度DPU51B与第一升挡凹部深度DPU51A不同。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升挡凹部深度DPU51A大于第二升挡凹部深度DPU51B。然而,第一升挡凹部深度DPU51A可以等于或小于第二升挡凹部深度DPU51B。
多个凹部深度DP51包括从链轮主体SP5A的第二轴向面对表面SP5A2沿轴向方向D2限定的第三升挡凹部深度DPU51C。第三升挡凹部深度DPU51C与第一升挡凹部深度DPU51A不同。第三升挡凹部深度DPU51C与第二升挡凹部深度DPU51B不同。在该实施例中,第三升挡凹部深度DPU51C大于第二升挡凹部深度DPU51B。第三升挡凹部深度DPU51C小于第一升挡凹部深度DPU51A。然而,第一至第三升挡凹部深度DPU51A至DPU51C之间的尺寸关系不限于该实施例。第三升挡凹部深度DPU51C可以等于或小于第二升挡凹部深度DPU51B。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升挡促进齿TU51A至少部分地具有第一升挡凹部深度DPU51A。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U51B至少部分地具有第二升挡凹部深度DPU51B。第一升挡促进齿TU51A部分地具有第三升挡凹部深度DPU51C。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U51B至少部分地具有第一升挡凹部深度DPU51A。然而,第一升挡凹部深度DPU51A可以从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U51B中省略。第三升挡凹部深度DPU51C可以从第一升挡促进齿TU51A中省略。
如图15所示,多个凹部深度DP51包括第一降挡凹部深度DPD51A和第二降挡凹部深度DPD51B。第一降挡凹部深度DPD51A从链轮主体SP5A的第二轴向面对表面SP5A2沿轴向方向D2限定。第二降挡凹部深度DPD51B从链轮主体SP5A的第二轴向面对表面SP5A2沿轴向方向D2限定。第二降挡凹部深度DPD51B与第一降挡凹部深度DPD51A不同。第一降挡凹部深度DPD51A大于第二降挡凹部深度DPD51B。然而,第一降挡凹部深度DPD51A可以等于或小于第二降挡凹部深度DPD51B。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降挡促进齿TD51A至少部分地具有第一降挡凹部深度DPD51A。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B至少部分地具有第二降挡凹部深度DPD51B。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B至少部分地具有第一降挡凹部深度DPD51A。然而,第一降挡凹部深度DPD51A可以从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B中省略。
第二升挡凹部深度DPU51B等于第二降挡凹部深度DPD51B。第一升挡凹部深度DPU51A与第一降挡凹部深度DPD51A不同。第一升挡凹部深度DPU51A大于第一降挡凹部深度DPD51A。然而,第二升挡凹部深度DPU51B可以与第二降挡凹部深度DPD51B不同。第一升挡凹部深度DPU51A可以等于或小于第一降挡凹部深度DPD51A。
第一升挡促进齿TU51A包括面向轴向方向D2的第一升挡轴向表面TU51A1。第一升挡凹部深度DPU51A沿轴向方向D2从第一升挡轴向表面TU51A1限定到第二轴向面对表面SP5A2。
第一升挡促进齿TU51A包括面向轴向方向D2的第一附加升挡轴向表面TU51A2。第三升挡凹部深度DPU51C沿轴向方向D2从第二轴向面对表面SP5A2限定到第一附加升挡轴向表面TU51A2。
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U51B包括面向轴向方向D2的第二升挡轴向表面TU51B1。第二升挡凹部深度DPU51B沿轴向方向D2从第二轴向面对表面SP5A2限定到第二升挡轴向表面TU51B1。
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U51B包括面向轴向方向D2的第二附加升挡轴向表面TU51B2。第二附加升挡轴向表面TU51B2设置在轴向方向D2上与第一升挡轴向表面TU51A1的轴向位置相同的轴向位置处。
第一降挡促进齿TD51A包括面向轴向方向D2的第一降挡轴向表面TD51A1。第一降挡凹部深度DPD51A沿轴向方向D2从第二轴向面对表面SP5A2限定到第一降挡轴向表面TD51A1。
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B包括面向轴向方向D2的第二降挡轴向表面TD51B1。第二降挡凹部深度DPD51B沿轴向方向D2从第二轴向面对表面SP5A2到第二降挡轴向表面TD51B1限定。
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B包括面向轴向D2的第二附加降挡轴向表面TD51B2。第二附加降挡轴向表面TD51B2设置在轴向方向D2上与第一降挡轴向表面TD51A1的轴向位置相同的轴向位置处。
如图15所示,第一连续凹部CR51包括升挡促进凹部CR51A、换挡促进凹部CR51B、降挡促进凹部CR51C和附加升挡促进凹部CR51D。升挡促进凹部CR51A具有第一升挡凹部深度DPU51A。换挡促进凹部CR51B具有第二升挡凹部深度DPU51B和第二降挡凹部深度DPD51B。降挡促进凹部CR51C具有第一降挡凹部深度DPD51A。附加升挡促进凹部CR51D具有第三升挡凹部深度DPU51C。
如图16所示,升挡促进凹部CR51A设置在第一升挡促进齿TU51A和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U51B上,以便于升挡操作。换挡促进凹部CR51B设置在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U51B和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B上,以便于升挡操作和降挡操作。降挡促进凹部CR51C设置在第一降挡促进齿TD51A和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B上,以便于降挡操作。
换挡促进凹部CR51B沿周向方向D1设置在升挡促进凹部CR51A和降挡促进凹部CR51C之间。降挡促进凹部CR51C在设置在换挡促进凹部CR51B的在旋转驱动方向D11上的上游侧。升挡促进凹部CR51A设置在换挡促进凹部CR51B的在旋转驱动方向D11上的下游侧。附加升挡促进凹部CR51D设置在升挡促进凹部CR51A的在旋转驱动方向D11上的下游侧。然而,第一连续凹部CR51的结构不限于该实施例。升挡促进凹部CR51A、换挡促进凹部CR51B、降挡促进凹部CR51C和附加升挡促进凹部CR51D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从第一连续凹部CR51中省略。
如图17所示,最后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TU51C包括设置在与第一轴向面对表面SP5A1相同侧的升挡凹部TU51C1。升挡凹部TU51C1构造成在升挡操作中将自行车链条C导向较小的链轮SP6(图2)。
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TD51C包括设置在与第一轴向面对表面SP5A1相同侧的降挡凹部TD51C1。降挡凹部TD51C1构造成便于在降挡操作中自行车链条C在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TD51C处的初始接收。
如图18所示,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TD51C包括设置在与第二轴向面对表面SP5A2相同侧的附加降挡凹部TD51C2。附加降挡凹部TD51C2构造成便于在降挡操作中自行车链条C在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TD51C处的初始接收。
如图17所示,多个链轮齿SP5B包括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D。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D与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TD51C相邻,二者之间在周向方向D1上没有另一个齿。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D设置在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TD51C的在旋转驱动方向D11上的上游侧。
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D包括设置在与第一轴向面对表面SP5A1相同侧的降挡凹部TD51D1。降挡凹部TD51D1构造成在降挡操作中便于自行车链条C与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D的接合。
如图13所示,自行车链轮SP5包括多个第一齿底B51A至B51H。最后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TU51C沿周向方向D1设置在齿底B51A和B51B之间。第一升挡促进齿TU51A沿周向方向D1设置在齿底B51B和B51C之间。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U51B沿周向方向D1设置在齿底B51C和B51D之间。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B沿周向方向D1设置在齿底B51D和B51E之间。第一降挡促进齿TD51A沿周向方向D1设置在齿底B51E和B51F之间。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TD51C沿周向方向D1设置在齿底B51F和B51G之间。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D沿周向方向D1设置在齿底B51G和B51H之间。第一连续凹部CR51沿周向方向D1从齿底B51B延伸到齿底B51F。
当沿旋转中心轴线A1观察时,径向线L51A限定为从旋转中心轴线A1延伸到齿底B51A。径向线L51B限定为从旋转中心轴线A1延伸到齿底B51B。径向线L51C限定为从旋转中心轴线A1延伸到齿底B51C。径向线L51D限定为从旋转中心轴线A1延伸到齿底B51D。径向线L51E限定为从旋转中心轴线A1延伸到齿底B51E。径向线L51F限定为从旋转中心轴线A1延伸到齿底B51F。径向线L51G限定为从旋转中心轴线A1延伸到齿底B51G。径向线L51H限定为从旋转中心轴线A1延伸到齿底B51H。
第一升挡轴向表面TU51A1和第一附加升挡轴向表面TU51A2沿周向方向D1设置在径向线L51B和L51C之间。第二升挡轴向表面TU51B1和第二附加升挡轴向表面TU51B2沿周向方向D1设置在径向线L51C和L51D之间。第二降挡轴向表面TD51B1和第二附加降挡轴向表面TD51B2沿周向方向D1设置在径向线L51D和L51E之间。第一降挡轴向表面TD51A1沿周向方向D1设置在径向线L51E和L51F之间。
当沿旋转中心轴线A1观察时,径向线L51E设置在第一降挡轴向表面TD51A1和第二附加降挡轴向表面TD51B2之间的边界上。当沿旋转中心轴线A1观察时,径向线L51D设置在第二降挡轴向表面TD51B1和第二附加升挡轴向表面TU51B1之间的边界上。当沿旋转中心轴线A1观察时,径向线L51C设置在第二附加升挡轴向表面TU51B2与第一升挡轴向表面TU51A1之间的边界上。
如图13所示,自行车链轮SP5包括构造成便于升挡操作的第一升挡促进区域FU51。自行车链轮SP5包括构造成便于降挡操作的第一降挡促进区域FD51。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51(第一升挡促进齿TU51A和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U51B)和最后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TU51C设置在第一升挡促进区域FU51中。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51(第一降挡促进齿TD51A和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B)、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TD51C以及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D设置在第一降挡促进区域FD51中。第一升挡促进区域FU51在周向方向D1上限定在齿底B51A至B51D之间。第一降挡促进区域FD51在周向方向D1上限定在齿底B51D至B51H之间。这里使用的术语“升挡促进区域”旨在指代意欲设计为促进升挡操作的区域。这里使用的术语“降挡促进区域”旨在指代意欲设计为促进降挡操作的区域。
如图8所示,多个链轮齿SP5B包括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52。多个链轮齿SP5B包括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52。
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52与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52相邻,二者之间在周向方向D1上没有另一个齿。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52设置在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52的在自行车链轮SP5的旋转驱动方向D11上的上游侧。然而,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52可以设置在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52的在自行车链轮SP5的旋转驱动方向D11上的下游侧。
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52具有与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51的结构基本相同的结构。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52具有与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51的结构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51和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51的描述可以用作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52和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52的描述。
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52包括第二升挡促进齿TU52A、第二附加升挡促进齿TU52B和最后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TU52C。第二升挡促进齿TU52A、第二附加升挡促进齿TU52B和最后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TU52C具有与第一升挡促进齿TU51A、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U51B和最后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TU51C的结构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第一升挡促进齿TU51A、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U51B和最后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TU51C的描述可以用作第二升挡促进齿TU52A、第二附加升挡促进齿TU52B和最后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TU52C的描述。
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52包括第二降挡促进齿TD52A、第二附加降挡促进齿TD52B、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TD52C和附加降挡促进齿TD52D。第二降挡促进齿TD52A、第二附加降挡促进齿TD52B、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TD52C和附加降挡促进齿TD52D具有与第一降挡促进齿TD51A、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B、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TD51C和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D的结构基本相同的结构。这样,第一降挡促进齿TD51A、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B、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TD51C和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D的描述可以用作第二降挡促进齿TD52A、第二附加降挡促进齿TD52B、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TD52C和附加降挡促进齿TD52D的描述。
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52和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52设置有沿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周向方向D1延伸的第二连续凹部CR52。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连续凹部CR52设置在第二轴向面对表面SP5A2上。第二连续凹部CR52具有与第一连续凹部CR51的结构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第一连续凹部CR51的描述可以用作第二连续凹部CR52的描述。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连续凹部CR52也可以称为连续凹部CR52。第二升挡促进齿TU52A、第二附加升挡促进齿TU52B、第二降挡促进齿TD52A和第二附加降挡促进齿TD52B设置有第二连续凹部CR52。换句话说,至少四个轴向凹入的齿TU52A、TU52B、TD52A和TD52B设置有沿周向方向D1延伸的连续凹部CR52。
自行车链轮SP5包括第二升挡促进区域FU52和第二降挡促进区域FD52。第二升挡促进区域FU52和第二降挡促进区域FD52具有与第一升挡促进区域FU51和第一降挡促进区域FD51的结构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第一升挡促进区域FU51和第一降挡促进区域FD51的描述可以用作第二升挡促进区域FU52和第二降挡促进区域FD52的描述。
如图8所示,多个链轮齿SP5B包括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至少一个第三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53。多个链轮齿SP5B包括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至少一个第三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53。
至少一个第三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53与至少一个第三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53相邻,二者之间在周向方向D1上没有另一个齿。至少一个第三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53设置在至少一个第三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53的在自行车链轮SP5的旋转驱动方向D11上的上游侧。然而,至少一个第三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53可以设置在至少一个第三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53的在自行车链轮SP5的旋转驱动方向D11上的下游侧。
至少一个第三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53具有与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51的结构基本相同的结构。至少一个第三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53具有与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51的结构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51和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51的描述可以用作至少一个第三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53和至少一个第三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53的描述。
至少一个第三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53包括第三升挡促进齿TU53A、第三附加升挡促进齿TU53B和最后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TU53C。第三升挡促进齿TU53A、第三附加升挡促进齿TU53B和最后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TU53C具有与第一升挡促进齿TU51A、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U51B和最后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TU51C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第一升挡促进齿TU51A、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U51B和最后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TU51C的描述可以用作第三升挡促进齿TU53A、第三附加升挡促进齿TU53B和最后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TU53C的描述。
至少一个第三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53包括第三降挡促进齿TD53A、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TD53C和附加降挡促进齿TD53D。第三附加升挡促进齿TU53B还起到对应于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B的降挡促进齿的作用。因此,至少一个第三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53还包括第三附加升挡促进齿TU53B。第三降挡促进齿TD53A、作为降挡促进齿的第三附加升挡促进齿TU53B、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TD53C以及附加降挡促进齿TD53D具有与第一降挡促进齿TD51A、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B、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TD51C以及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D的结构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第一降挡促进齿TD51A、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B、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TD51C和附加降挡促进齿TD51D的描述可以用作对第三降挡促进齿TD53A、作为降挡促进齿的第三附加升挡促进齿TU53B、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TD53C和附加降挡促进齿TD53D的描述。
至少一个第三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53和至少一个第三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53设置有沿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周向方向D1延伸的第三连续凹部CR53。在该实施例中,第三连续凹部CR53设置在第二轴向面对表面SP5A2上。第三升挡促进齿TU53A、第三附加升挡促进齿TU53B和第三降挡促进齿TD53A设置有第三连续凹部CR53。第三连续凹部CR53具有与第一连续凹部CR51的结构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第一连续凹部CR51的描述可以用作第三连续凹部CR53的描述。
自行车链轮SP5包括第三升挡促进区域FU53和第三降挡促进区域FD53。第三升挡促进区域FU53和第三降挡促进区域FD53具有与第一升挡促进区域FU51和第一降挡促进区域FD51的结构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第一升挡促进区域FU51和第一降挡促进区域FD51的描述可以用作第三升挡促进区域FU53和第三降挡促进区域FD53的描述。
自行车链轮SP2至SP4和SP6至SP8具有与自行车链轮SP5的结构基本相同的结构。
如图5所示,例如,多个链轮齿SP2B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21和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21。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21包括第一升挡促进齿TU21A、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U21B和最后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TU21C。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21包括第一降挡促进齿TD21A、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21B、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TD21C以及附加降挡促进齿TD21D。
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21和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21设置有沿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周向方向D1延伸的第一连续凹部CR21。第一升挡促进齿TU21A、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U21B、第一降挡促进齿TD21A以及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21B设置有第一连续凹部CR21。
如图5所示,多个链轮齿SP2B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22和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22。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22包括第二升挡促进齿TU22A、第二附加升挡促进齿TU22B和最后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TU22C。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22包括第二降挡促进齿TD22A、第二附加降挡促进齿TD22B、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TD22C和附加降挡促进齿TD22D。
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22和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22设置有沿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周向方向D1延伸的第二连续凹部CR22。第二升挡促进齿TU22A、第二附加升挡促进齿TU22B、第二降挡促进齿TD22A以及第二附加降挡促进齿TD22B设置有第二连续凹部CR22。
如图6所示,多个链轮齿SP3B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31和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31。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31包括第一升挡促进齿TU31A、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U31B和最后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TU31C。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31包括第一降挡促进齿TD31A、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31B、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TD31C以及附加降挡促进齿TD31D。
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31和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31设置有沿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周向方向D1延伸的第一连续凹部CR31。第一升挡促进齿TU31A、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3131B、第一降挡促进齿TD31A以及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31B设置有第一连续凹部CR31。
如图7所示,多个链轮齿SP4B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41和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41。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41包括第一升挡促进齿TU41A、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U41B和最后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TU41C。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41包括第一降挡促进齿TD41A、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41B、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TD41C以及附加降挡促进齿TD41D。
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41和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41设置有沿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周向方向D1延伸的第一连续凹部CR41。第一升挡促进齿TU41A、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4141B、第一降挡促进齿TD41A以及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41B设置有第一连续凹部CR41。
如图9所示,例如,多个链轮齿SP6B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61和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61。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61包括第一升挡促进齿TU61A、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U61B和最后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TU61C。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61包括第一降挡促进齿TD61A、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61B、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TD61C以及附加降挡促进齿TD61D。
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61和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61设置有沿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周向方向D1延伸的第一连续凹部CR61。第一升挡促进齿TU61A、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61、第一降挡促进齿TD61A以及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61B设置有第一连续凹部CR61。
如图9所示,多个链轮齿SP6B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62和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62。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62包括第二升挡促进齿TU62A、第二附加升挡促进齿TU62B和最后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TU62C。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62包括第二降挡促进齿TD62A、第二附加降挡促进齿TD62B、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TD62C以及附加降挡促进齿TD62D。
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62和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62设置有沿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周向方向D1延伸的第二连续凹部CR62。第二升挡促进齿TU62A、第二附加升挡促进齿TU62B、第二降挡促进齿TD62A和第二附加降挡促进齿TD62B设置有第二连续凹部CR62。
如图10所示,例如,多个链轮齿SP7B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71和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71。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71包括第一升挡促进齿TU71A、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U71B和最后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TU71C。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71包括第一降挡促进齿TD71A、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71B、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TD71C以及附加降挡促进齿TD71D。
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71和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71设置有沿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周向方向D1延伸的第一连续凹部CR71。第一升挡促进齿TU71A、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U71B、第一降挡促进齿TD71A以及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71B设置有第一连续凹部CR71。
如图10所示,多个链轮齿SP7B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72和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72。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72包括第二升挡促进齿TU72A、第二附加升挡促进齿TU72B和最后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TU72C。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72包括第二降挡促进齿TD72A、第二附加降挡促进齿TD72B、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TD72C和附加降挡促进齿TD72D。
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72和至少一个第二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72设置有沿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周向方向D1延伸的第二连续凹部CR72。第二升挡促进齿TU72A、第二附加升挡促进齿TU72B、第二降挡促进齿TD72A和第二附加降挡促进齿TD72B设置有第二连续凹部CR72。
如图11所示,例如,多个链轮齿SP8B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81和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81。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81包括第一升挡促进齿TU81A、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U81B和最后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TU81C。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81包括第一降挡促进齿TD81A、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81B、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TD81C以及附加降挡促进齿TD81D。
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81和至少一个第一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81设置有沿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周向方向D1延伸的第一连续凹部CR81。第一升挡促进齿TU81A、第一附加升挡促进齿T81B、第一降挡促进齿TD81A以及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81B设置有第一连续凹部CR81。
如图11所示,多个链轮齿SP8B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83和至少一个第三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83。至少一个第三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83包括第三升挡促进齿TU83A、第三附加升挡促进齿TU83B和最后链条接合升挡促进齿TU83C。第三附加升挡促进齿TU83B还起到对应于第一附加降挡促进齿TD81B的降挡促进齿的作用。因此,至少一个第三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83包括第三降挡促进齿TD83A、作为降挡促进齿的第三附加升挡促进齿TU83B、最初链条接合降挡促进齿TD83C和附加降挡促进齿TD83D。
至少一个第三轴向凹入的升挡促进齿TU83和至少一个第三轴向凹入的降挡促进齿TD83设置有沿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周向方向D1延伸的第三连续凹部CR83。第三升挡促进齿TU83A、第三附加升挡促进齿TU83B和第三降挡促进齿TD83A设置有第三连续凹部CR83。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含”及其衍生词旨在是开放式术语,其指定所述的特征、元件、部件、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但不排除其他未述的特征、元件、部件、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该概念也适用于具有相似含义的词语,例如,术语“具有”、“包括”及其衍生词。
当以单数使用时,术语“构件”、“部分”、“部”、“部段”、“元件”、“主体”和“结构”可以具有单个部分或多个部分的双重含义。
本申请中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仅仅是标识符,但是没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顺序等。此外,例如,术语“第一元件”本身并不暗示“第二元件”的存在,术语“第二元件”本身并不暗示“第一元件”的存在。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一对”可以包括这样的配置,其中除了一对元件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或结构的配置之外,该对元件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或结构。
术语“一”(或“一个”)、“一个或多个”和“至少一个”在本文中可互换使用。
最后,如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基本上”、“大约”和“近似”的程度术语表示所修饰术语的合理偏差量,使得最终结果不会显著改变。本申请中描述的所有数值可以被解释为包括诸如“基本上”、“大约”和“近似”的术语。
显然,鉴于上述教导,本发明的许多变型和变化都是可能的。因此,应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发明可以不同于本文具体描述实施。
Claims (1)
1.一种自行车链轮,包括:
链轮主体,所述链轮主体具有相对于所述自行车链轮的旋转中心轴线的第一轴向面对表面和第二轴向面对表面,所述第二轴向面对表面在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轴向面对表面相反,所述第一轴向面对表面构造成在所述自行车链轮安装到自行车的组装状态下面向所述自行车的中心平面;
多个链轮齿,所述多个链轮齿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从所述链轮主体径向向外延伸;
所述多个链轮齿包括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的至少四个轴向凹入的齿,所述至少四个轴向凹入的齿从所述第二轴向面对表面朝向所述第一轴向面对表面凹入;以及
所述至少四个轴向凹入的齿设置有沿周向方向延伸的连续凹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6/028,425 US10865870B2 (en) | 2018-07-06 | 2018-07-06 | Bicycle sprocket |
US16/028,425 | 2018-07-06 | ||
CN201910568121.9A CN110682991B (zh) | 2018-07-06 | 2019-06-27 | 自行车链轮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68121.9A Division CN110682991B (zh) | 2018-07-06 | 2019-06-27 | 自行车链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77708A true CN112977708A (zh) | 2021-06-18 |
CN112977708B CN112977708B (zh) | 2022-10-25 |
Family
ID=6894384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68121.9A Active CN110682991B (zh) | 2018-07-06 | 2019-06-27 | 自行车链轮 |
CN202110237133.0A Active CN112977708B (zh) | 2018-07-06 | 2019-06-27 | 自行车链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68121.9A Active CN110682991B (zh) | 2018-07-06 | 2019-06-27 | 自行车链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865870B2 (zh) |
CN (2) | CN110682991B (zh) |
DE (1) | DE102019209454A1 (zh) |
TW (1) | TW202005870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9177797A (ja) * | 2018-03-30 | 2019-10-17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自転車用リアスプロケット組立体 |
US11518474B2 (en) * | 2019-01-24 | 2022-12-06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arrangement |
US11591044B2 (en) * | 2020-08-28 | 2023-02-28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and bicycle sprocket |
EP4011756A1 (de) * | 2020-11-30 | 2022-06-15 | SRAM Deutschland GmbH | Fahrrad-ritzel mit nur einem abgabe- oder fangzahn pro schaltungsunterstützender stirnseitiger vertiefung und mit einem stabilisierungszahn im bereich der vertiefung |
US11685470B2 (en) | 2021-10-01 | 2023-06-27 | Shimano Inc. | Bicycle component controller, bicycle component control system and bicycle component control method |
TWI846167B (zh) * | 2022-11-25 | 2024-06-21 | 彥豪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自行車後飛輪 |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8318859U1 (de) * | 1983-11-03 | Langenscheidt, Juergen, 4690 Herne | Kettenrad für Zweiräder, insbesondere Motorräder | |
US4608878A (en) * | 1980-08-18 | 1986-09-02 |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 Reduced-weight gear crank |
US20020160869A1 (en) * | 2001-04-30 | 2002-10-31 | Barnett Robert L. | Chain guide apparatus for bicycle |
CN1799932A (zh) * | 2005-01-08 | 2006-07-12 | 株式会社岛野 | 换位辅助齿半径比参考齿半径大的自行车链轮齿 |
CN1833121A (zh) * | 2003-04-16 | 2006-09-13 | 查廷组件公司 | 用于自行车传动装置和其它原动力的组合链轮 |
CN101249872A (zh) * | 2007-02-23 | 2008-08-27 | 洛克塞格尔国际公司 | 带有两个齿盘的自行车曲柄组 |
CN101327831A (zh) * | 2007-06-18 | 2008-12-24 | 天心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改进的链轮结构 |
CN202765218U (zh) * | 2012-07-03 | 2013-03-06 | 岛野股份有限公司 | 自行车链轮 |
CN103144734A (zh) * | 2011-12-06 | 2013-06-12 | 什拉姆有限责任公司 | 链环 |
JP2015178874A (ja) * | 2014-03-19 | 2015-10-08 |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 無段変速機構 |
CN107002837A (zh) * | 2014-12-09 | 2017-08-01 | 加特可株式会社 | 变速机构 |
CN107813899A (zh) * | 2016-09-14 | 2018-03-20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链轮组件 |
CN107813900A (zh) * | 2016-09-14 | 2018-03-20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链轮 |
CN110525573A (zh) * | 2018-05-24 | 2019-12-03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多级链轮和自行车链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313345B1 (en) * | 1987-10-21 | 1994-01-12 |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 Multistage sprocket assembly for a bicycle |
US6475110B1 (en) * | 2000-03-17 | 2002-11-05 | Shimano Inc. | Bicycle front chainwheel assembly |
US6340338B1 (en) * | 2000-09-13 | 2002-01-22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
JP4115249B2 (ja) * | 2002-11-05 | 2008-07-0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転車 |
DE10347784B4 (de) * | 2003-10-10 | 2017-04-06 | Sram Deutschland Gmbh | Geräuscharme Kettenschaltung |
FR2878499B1 (fr) * | 2004-12-01 | 2007-02-16 | Salomon Sa | Dispositif de commande de changement de vitesse pour un systeme de transmission par chaine et pignons |
US7686721B2 (en) * | 2005-05-11 | 2010-03-30 | Shimano Inc. | Bicycle chainring |
US8092329B2 (en) * | 2005-08-31 | 2012-01-10 | Wick Werks, LLC | Bicycle chain rings with ramps |
US8617015B2 (en) * | 2005-09-27 | 2013-12-31 | Wick Werks, LLC | Bicycle chain rings |
US7824287B2 (en) * | 2005-12-02 | 2010-11-02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
US8550944B2 (en) * | 2008-10-01 | 2013-10-08 | Sram, Llc | Multi-speed sprocket assembly |
US8235850B2 (en) * | 2008-12-01 | 2012-08-07 | Tien Hsin Industries Co., Ltd. | Multiple sprocket assembly |
US9376165B2 (en) * | 2009-10-16 | 2016-06-28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
CN201961494U (zh) * | 2010-09-09 | 2011-09-07 | 马真理 | 小轮自行车增变速装置 |
US9085340B1 (en) * | 2014-03-14 | 2015-07-21 | Tien Hsin Industries Co., Ltd. | Electronic front derailleur |
US9463844B2 (en) * | 2014-09-01 | 2016-10-11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and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
US9334014B2 (en) * | 2014-09-01 | 2016-05-10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and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
US9919764B2 (en) * | 2015-01-15 | 2018-03-20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
US9403578B1 (en) * | 2015-02-05 | 2016-08-02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and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
US9926038B2 (en) * | 2015-07-28 | 2018-03-27 | Shimano Inc. | Bicycle sprocket, bicycle rear sprocket, and bicycle multiple sprocket assembly |
-
2018
- 2018-07-06 US US16/028,425 patent/US10865870B2/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5-10 TW TW108116157A patent/TW202005870A/zh unknown
- 2019-06-27 CN CN201910568121.9A patent/CN110682991B/zh active Active
- 2019-06-27 CN CN202110237133.0A patent/CN112977708B/zh active Active
- 2019-06-28 DE DE102019209454.6A patent/DE102019209454A1/de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8318859U1 (de) * | 1983-11-03 | Langenscheidt, Juergen, 4690 Herne | Kettenrad für Zweiräder, insbesondere Motorräder | |
US4608878A (en) * | 1980-08-18 | 1986-09-02 |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 Reduced-weight gear crank |
US20020160869A1 (en) * | 2001-04-30 | 2002-10-31 | Barnett Robert L. | Chain guide apparatus for bicycle |
CN1833121A (zh) * | 2003-04-16 | 2006-09-13 | 查廷组件公司 | 用于自行车传动装置和其它原动力的组合链轮 |
CN1799932A (zh) * | 2005-01-08 | 2006-07-12 | 株式会社岛野 | 换位辅助齿半径比参考齿半径大的自行车链轮齿 |
CN101249872A (zh) * | 2007-02-23 | 2008-08-27 | 洛克塞格尔国际公司 | 带有两个齿盘的自行车曲柄组 |
CN101327831A (zh) * | 2007-06-18 | 2008-12-24 | 天心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改进的链轮结构 |
CN103144734A (zh) * | 2011-12-06 | 2013-06-12 | 什拉姆有限责任公司 | 链环 |
CN202765218U (zh) * | 2012-07-03 | 2013-03-06 | 岛野股份有限公司 | 自行车链轮 |
JP2015178874A (ja) * | 2014-03-19 | 2015-10-08 |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 無段変速機構 |
CN107002837A (zh) * | 2014-12-09 | 2017-08-01 | 加特可株式会社 | 变速机构 |
CN107813899A (zh) * | 2016-09-14 | 2018-03-20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链轮组件 |
CN107813900A (zh) * | 2016-09-14 | 2018-03-20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链轮 |
CN110525573A (zh) * | 2018-05-24 | 2019-12-03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多级链轮和自行车链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05870A (zh) | 2020-02-01 |
DE102019209454A1 (de) | 2020-01-09 |
US20200011408A1 (en) | 2020-01-09 |
CN110682991A (zh) | 2020-01-14 |
US10865870B2 (en) | 2020-12-15 |
CN112977708B (zh) | 2022-10-25 |
CN110682991B (zh) | 2021-05-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82991B (zh) | 自行车链轮 | |
CN107640275B (zh) | 自行车链轮支撑构件和自行车链轮组件 | |
EP1413508B2 (en) | Top sprocket assembly for a rear sprocket assembly and rear sprocket assembly for a bicycle | |
US9334014B2 (en) | Bicycle sprocket and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 |
TWI704086B (zh) | 自行車鏈輪總成 | |
US9376165B2 (en) | Bicycle sprocket | |
TWI659897B (zh) | 可交換自行車鏈輪 | |
US20160059931A1 (en) | Bicycle sprocket and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 |
US7442140B2 (en) | Gear assembly for a bicycle gear change | |
CN108454776B (zh) | 自行车链轮组件 | |
CN114802584B (zh) |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 |
US10618598B2 (en) | Bicycle chain | |
TWI706893B (zh) | 自行車鏈輪 | |
CN114655350A (zh) | 自行车链轮装置 | |
CN107914819B (zh) |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 |
CN110525573B (zh) | 自行车多级链轮和自行车链轮 | |
US11338887B2 (en) | Bicycle rear sprocket | |
TWI757531B (zh) |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