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69833A - 锁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锁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69833A
CN112969833A CN202080006013.3A CN202080006013A CN112969833A CN 112969833 A CN112969833 A CN 112969833A CN 202080006013 A CN202080006013 A CN 202080006013A CN 112969833 A CN112969833 A CN 1129698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lock member
locking
operation surface
mov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60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69833B (zh
Inventor
杉山义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lu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lu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lux Corp filed Critical Hilu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969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698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698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698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6Connectors, e.g. plugs or so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18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to effect movement of a bolt or bol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05B81/66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the bolt position, i.e. the latching statu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28Locks for glove compartments, console boxes, fuel inlet covers or the like
    • E05B83/34Locks for glove compartments, console boxes, fuel inlet covers or the like for fuel inlet covers essentially flush with the vehicle surfac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05B81/04Electrical
    • E05B81/06Electrical using rotary 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2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actuator 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 E05B81/32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 E05B81/34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of geared transmiss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02Lock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在锁定装置(1)中,锁定构件(2)具有锁定销(21)、被引导部(23a、23b)、操作面(24),锁定销(21)至少在锁定位置(P1)处从形成于壳体部(5)的贯通孔(53)突出,操作面(24)伴随着锁定构件(2)的移动而使检测开关(4)的检测部(41)成为接通状态或断开状态,被引导部(23a、23b)伴随着锁定构件(2)的从解锁位置(P2)向锁定位置(P1)的移动而接近壳体部(5)的形成有贯通孔(53)的孔形成部(54),壳体部(5)的引导部(56)具有嵌合部(58a、58b),该嵌合部(58a、58b)与被引导部(23a、23b)的被嵌合部(22a、22b)嵌合,在锁定构件(2)移动时,限制锁定构件(2)的在包含与操作面(24)垂直的垂直方向(G)的成分的方向上的移动,通过使用该锁定装置,能够高精度地检测锁定销的位置。

Description

锁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等的普及不断进展。在这些车辆中,当蓄电池的剩余量减少时,在充电设施处进行蓄电池的充电。
蓄电池的充电通过将从充电设施延伸的供电线缆连接于车身的供电口来进行(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公开有为了防止蓄电池的充电时间内的供电线缆的更换或偷盗等而将供电线缆锁定于车身的锁定装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211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车身中的配置锁定装置的空间有限,因此当利用限位开关等要检测以短的行程移动的锁定销的位置时,在锁定销发生晃动的情况下有时无法准确地检测位置。在由于锁定销的晃动而无法利用限位开关等适当地检测位置的情况下,难以检测是否被锁定,难以进行确认了安全的控制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了锁定销的晃动的锁定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以下,作为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而说明多个形态。这些形态可以根据需要任意组合。
本发明的一见解的锁定装置具备锁定构件、驱动机构、检测开关、壳体部。锁定构件能够在限制对象物的移动的锁定位置与解除对象物的移动的限制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驱动机构使锁定构件移动。检测开关检测锁定构件的位置。壳体部将锁定构件支承为能够移动。壳体部具有对锁定构件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部。锁定构件具有锁定销、被引导部、操作面。锁定销至少在锁定位置处从形成于壳体部的贯通孔突出。被引导部沿锁定构件的移动方向形成。操作面伴随着锁定构件的移动而使检测开关的检测部成为接通状态或断开状态。被引导部伴随着锁定构件的从解锁位置向锁定位置的移动而接近壳体部的形成有贯通孔的孔形成部。引导部从孔形成部向与锁定构件的从锁定位置朝向解锁位置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引导部具有嵌合部,该嵌合部与被引导部的被嵌合部嵌合,在锁定构件移动时,限制锁定构件的在包含与操作面垂直的垂直方向的成分的方向上的移动。
这样,在锁定构件移动时,通过限制锁定构件的在包含与操作面垂直的垂直方向的成分的方向上的移动,能够抑制从锁定构件的操作面向存在检测开关无法检测的可能性的方向的分离。
因此,能够抑制锁定销的晃动。
由于锁定销的晃动被抑制,从而检测开关的检测精度提高,在锁定构件的行程短的情况下,即使是锁定构件的移动时的稍微的晃动也容易产生检测开关的未检知,因此也能够进一步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被引导部也可以是与锁定销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地设置的槽部。引导部也可以与槽部嵌合,当锁定构件在所述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移动时,引导部相对于被引导部滑动。
这样,在锁定构件形成槽部,在锁定构件移动时槽部相对于引导部滑动,由此能够限制锁定构件的在包含与操作面垂直的垂直方向的成分的方向上的移动。
操作面也可以面向检测部。操作面也可以是以随着从孔形成部侧远离而接近检测部的方式倾斜。也可以在锁定构件移动到锁定位置时,检测部被操作面按压而成为接通状态。
这样,通过检测部被操作面按压,能够利用检测部检测锁定构件的位置。
锁定销也可以具有与锁定的对象物卡合的前端部和在前端部的相反侧设置的后端部。锁定构件也可以具有锁定主体,该锁定主体具有与锁定销的后端部连接的连接部。被引导部也可以是以从锁定主体的连接部侧向锁定构件的移动方向的相反侧延伸的方式设置于锁定主体。操作面也可以设置于锁定主体的侧面。
由此,在锁定构件移动时,锁定构件的被引导部相对于引导部滑动,因此能够限制锁定构件的在包含与操作面垂直的垂直方向的成分的方向上的移动,能够抑制从锁定构件的操作面向存在检测开关无法检测的可能性的方向的分离。
槽部也可以在锁定主体的与孔形成部相对的端部具有切口状的开口端部。引导部也可以是从孔形成部立起设置的肋。槽部也可以具有与肋的厚度大致相同的槽宽。
由此,在锁定构件移动时,锁定构件的槽部相对于肋滑动,因此能够限制锁定构件的在包含与操作面垂直的垂直方向的成分的方向上的移动,能够抑制从锁定构件的操作面向存在检测开关无法检测的可能性的方向的分离。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高精度地检测锁定销的位置的锁定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锁定装置的配置的一例的图。
图2(a)是从锁定销突出一侧观察锁定装置而得到的外观图,图2(b)是表示锁定销从壳体突出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表示图1的锁定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在图1的锁定装置中从第一壳体部分去除了锁定构件、驱动机构及检测开关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a)是从形成有操作面的一侧观察图1的锁定构件而得到的立体图,图7(b)是图7(a)的锁定构件的从相反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8(a)是图7(a)的锁定构件的俯视图,图8(b)是图8(a)的锁定构件的主视图,图8(c)是图8(a)的锁定构件的仰视图。
图9是表示在图5的引导部配置有锁定构件的状态的图。
图10(a)是表示解锁位置处的锁定构件与引导部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0(b)是表示锁定位置处的锁定构件与引导部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1(a)是表示解锁位置处的锁定构件与检测开关的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11(b)是表示锁定位置处的锁定构件与检测开关的配置关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锁定装置。
(锁定装置的概要)
本实施方式的锁定装置可以为了将与车身的供电口连接的供电线缆(对象物的一例)锁定而使用。锁定装置通常设置于车身,但是只要能够将供电线缆锁定即可,其配置部位不受限定。锁定装置也可以不将供电线缆自身而将与供电线缆连结的构件锁定。锁定装置通过使锁定销突出并限制供电线缆的移动来防止供电线缆从供电口被拆卸,详情在后文叙述。需要说明的是,锁定装置也可以作为加油口盖的锁定装置等的、通过销的前进来抑制对象物的移动的锁定装置使用。
接下来,以下说明锁定装置的配置的一例。
图1是表示锁定装置1的配置的一例的图。如图1所示,在例如具备蓄电池作为驱动源的车辆101上搭载有能够利用外部电源对车辆101的蓄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系统。在车辆101的侧面设有供电口102,该供电口102设置于供电线缆且供充电连接器110插入。在供电口102配置有进口103。在车辆101的进口103的上方设有由后述的锁定臂112卡定的卡定突起104。而且,在卡定突起104的上方配置有本实施方式的锁定装置1。锁定装置1作为一例以其锁定销21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需要说明的是,锁定装置1的配置并不局限于此,只要对应于锁定的对象物而适当变更部位及姿势即可。
在充电连接器110的前端设有与进口103连接的供电插头111。在供电插头111设有作为与进口103连接时的防脱件发挥作用的锁定臂112。
锁定臂112具有前端侧的爪部113和根侧的操作部114。锁定臂112设置成能够以设置在爪部113与操作部114之间的转动轴112a为中心转动(参照箭头A)。在锁定臂112安装有施力构件115,该施力构件115对爪部113以向下方转动的方式施力。
在将供电插头111装配于进口103时,如果将供电插头111朝向进口103插入,则爪部113与卡定突起104的斜面抵接。如果克服施力构件115对锁定臂112的作用力而进一步插入,则爪部113由卡定突起104的斜面引导,爪部113卡挂于卡定突起104。
另一方面,在拆卸供电插头111时,通过抑制操作部114而锁定臂112以转动轴112a为中心转动且爪部113抬起(参照双点划线),与卡定突起104的卡定被解除。由此,能够将供电插头111从进口103拆卸。
本实施方式的锁定装置1设置在卡定突起104的上方。锁定装置1使锁定销21例如沿上下方向(箭头B方向)移动。在图1中,锁定装置1在爪部113卡定于卡定突起104的状态下,使锁定销21向锁定臂112的上侧的锁定位置P1(实线)移动(箭头B1方向),由此限制操作部114的操作产生的锁定臂112的转动。而且,在将供电插头111从进口103拆卸时,使锁定销21向比锁定位置P1靠上方的解锁位置P2(双点划线)移动(箭头B2方向),解除锁定臂112的转动的限制。
在图1中,锁定位置P1设置在比解锁位置P2靠下方处,但是锁定位置P1和解锁位置P2的配置并未限定于此。例如,根据进行限制的构件的位置,也可以将锁定位置P1设置在解锁位置P2的上方,还可以将锁定位置P1和解锁位置P2左右地配置。
(锁定装置的结构)
图2(a)是从锁定销21突出一侧观察锁定装置1而得到的外观图。图2(b)是表示锁定销从壳体突出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表示锁定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示出B1方向和B2方向。图4是图3的俯视图。
锁定装置1具备锁定构件2、驱动机构3、检测开关4、壳体部5。锁定构件2能够在限制对象物的移动的锁定位置P1与解除对象物的移动的限制的解锁位置P2之间移动。作为对象物,可以列举充电连接器110,但是并不局限于此。
驱动机构3使锁定构件2移动。驱动机构3只要能够使锁定构件2移动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具有电动机、齿轮,但是并不局限于此。
检测开关4检测锁定构件2的位置。作为检测开关4,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例如限位开关等,但是只要能够检测锁定构件2的位置即可,并不局限于此。
壳体部5将锁定构件2支承为能够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而壳体部5包括锁定构件2、驱动机构3、检测开关4,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驱动机构3的一部分设置于壳体部5的外侧。总之,壳体部5只要将锁定构件2支承为能够移动即可,是否包括其他的结构可以根据周围的结构等而适当变更。壳体部5也可以是车辆101的车身的一部分。
(壳体部)
图5是表示从第一壳体部分51去除了锁定构件2、驱动机构3及检测开关4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壳体部5将锁定构件2支承为能够移动。
壳体部5具有引导部56。引导部56引导锁定构件2的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56例如形成作为肋,在由该肋引导的锁定构件2作为一例形成有作为槽部的被嵌合部22a、22b(参照后述的图7(a)、(b)),但是反之,也可以在引导部56形成槽部,在锁定构件2形成与槽部嵌合的突部。引导部56只要能够将锁定构件2沿着移动方向B引导即可,其形状不受限定。
如图2(a)及图3所示,作为一例,壳体部5具有第一壳体部分51和第二壳体部分52。第一壳体部分51为大致箱形状,配置有锁定构件2、驱动机构3及检测开关4。第二壳体部分52是将第一壳体部分51覆盖的大致盖形状的构件。图3也可以说是示出第二壳体部分52从第一壳体部分51拆卸后的状态。
如图5所示,第一壳体部分51具有形成有贯通孔53的孔形成部54。孔形成部54例如是图5所示的第一壳体部分51的底面,但是并不局限于面形状。而且,孔形成部54只要是形成于使锁定销21突出的一侧的壳体部的面即可,也可以不是底面。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a)所示,孔形成部54在其外侧具有圆柱状突部55,贯通孔53形成于圆柱状突部55的中央。该圆柱状突部55也可以不用特别设置,但是具有对锁定销21进行引导而且从外部进行保护的功能。
引导部56从孔形成部54向与锁定构件2的从锁定位置P1朝向解锁位置P2的移动方向B2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例如图5及图6所示,引导部56是在形成底面的孔形成部54立起设置的部位。引导部56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肋形状。
引导部56只要能够引导锁定构件2的移动即可,例如,具有对锁定构件2的锁定销21进行引导的销引导肋部57和与锁定构件2的被引导部23a、23b的被嵌合部22a、22b(参照图7(a)、(b))进行嵌合的嵌合部58a、58b。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56沿着与贯通孔53的轴平行的方向延伸。而且,引导部56为板状,具有构成表面和背面的与贯通孔53的轴平行的两个面。引导部56隔着销引导肋部57而设置于两侧。
销引导肋部57为筒状,供锁定构件2的锁定销21插通。嵌合部58a、58b与锁定构件2的被引导部23a、23b的被嵌合部22a、22b嵌合,在锁定构件2移动时,限制锁定构件2的在包含与操作面24垂直的垂直方向G(参照后述的图11(a))的成分的方向上的移动,详情在后文叙述。
两个嵌合部58a、58b例如隔着销引导肋部57配置。嵌合部58a与嵌合部58b在俯视观察下隔着销引导肋部57而配置在一直线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而设有两个嵌合部58a、58b,但是也可以仅设置任一方。而且,此时,后述的被引导部及被嵌合部也可以仅设置一个。而且,根据锁定构件2的被嵌合部22a、22b的位置,嵌合部58a、58b的位置也可以适当变更。
(锁定构件)
锁定构件2能够在限制对象物的移动的锁定位置P1与解除对象物的移动的限制的解锁位置P2之间移动。锁定构件2由壳体部5支承为能够移动。
锁定构件2只要能够限制对象物的移动即可,形状等不受限定。作为限制移动的对象物,例如,可以列举上述供电线缆,但也可以不是将供电线缆自身而是将与供电线缆连结的构件锁定。
锁定构件2只要能够由驱动机构3驱动即可,形状不受限定,例如,可使用图7(a)~(b)及图8(a)~(c)所示的结构。图7(a)是从形成有操作面24的一侧观察锁定构件2而得到的立体图。图7(b)是从与图7(a)相反的一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8(a)是锁定构件2的俯视图,图8(b)是锁定构件2的主视图,图8(c)是锁定构件2的仰视图。
锁定构件2具有锁定销21、锁定主体22、操作面24、传递部25。
(锁定销)
锁定销21至少在锁定位置P1,从形成于壳体部5的贯通孔53突出。需要说明的是,在解锁位置P2处,锁定销21可以从贯通孔53突出,也可以不突出。锁定销21例如为圆柱状的构件,沿着锁定构件2的移动方向B形成。锁定销21具有对供电线缆的锁定臂112的移动进行限制的前端部21a和设置在前端部21a的相反侧的后端部21b。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仅限制锁定臂112的移动,因此前端部21a的形状仅为圆柱,但也可以是具有与锁定的对象物卡定的卡定突起等的形状。锁定销21以在锁定位置P1处前端部21a从壳体部5分离规定的距离的方式从解锁位置P2移动。锁定销21只要移动能够将充电连接器110连接于进口103的距离即可。
(锁定主体)
锁定主体22与锁定销21连接,伴随着锁定主体22的移动,锁定销21也移动。锁定主体22例如使用图7及图8所示的形状。锁定主体22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形成有孔部22d,该孔部22d具有配置锁定销21的圆柱状的空间。锁定销21配置在孔部22d内,在其后端部21b与锁定主体22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销21固定于锁定主体22。
锁定主体22具有第一侧面221、第二侧面222、连接部22c。连接部22c与锁定销21的后端部21b连接。
第一侧面221和第二侧面222沿着锁定销21的轴向延伸,隔着锁定销21配置。第一侧面221具有被引导部23a。第二侧面222具有被引导部23b。被引导部23a和被引导部23b以与锁定销21相对的方式配置。锁定主体22只要能够不晃动地进行引导即可,也可以为被引导部23a和被引导部23b中的任一方。在第一侧面221中,与被引导部23a并列地设置操作面24。而且,在第二侧面222中,与被引导部23b并列地设置传递部25。
在锁定销21的侧面与锁定主体22之间形成有孔部22d的空间,在锁定销21与被引导部23a之间、锁定销21与被引导部23b之间形成空间。在该锁定销21的周围的空间配置壳体部5的引导部56的销引导肋部57(参照图5)。
(被引导部)
被引导部23a、23b沿着锁定构件2的移动方向B形成。被引导部23a、23b伴随着锁定构件2的从解锁位置P2向锁定位置P1的移动而接近壳体部5的形成有贯通孔53的孔形成部54(参照图5)。
另外,被引导部23a、23b以从锁定主体22的连接部22c侧向锁定构件2的从锁定位置P1向解锁位置P2的移动方向B2的相反侧延伸的方式设置于锁定主体22。
被引导部23a具有与引导部56的嵌合部58a嵌合的被嵌合部22a。而且,被引导部23b具有与引导部56的嵌合部58b嵌合的被嵌合部22b。
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引导部23a、23b设置成切口状。被引导部23a、23b分别隔着供嵌合部58a、58b插通的空间而具有一方侧缘部和另一方侧缘部。一方侧缘部和另一方侧缘部分别具有能够相对于引导部56的表面和背面进行滑动的滑动面。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引导部23a、23b作为一个切口状的槽而分别与被嵌合部22a和被嵌合部22b连续设置。被引导部23a、23b也可以与被嵌合部22a和被嵌合部22b另行设置,例如,也可以在第一侧面221和第二侧面222中设置作为能够相对于壳体部5的内部表面进行滑动的面。被引导部23a、23b具有在锁定主体22的孔形成部54侧设置的切口状的开口端部23c、23d。
(被嵌合部)
被嵌合部22a例如是与锁定销21的移动方向B大致平行地设置的槽部。被嵌合部22b例如是与锁定销21的移动方向B大致平行地设置的槽部。
被嵌合部22a例如从锁定主体22的与孔形成部54相对的端部22e沿着移动方向B形成至相对于被引导部23a而与端部22e相反的一侧。被嵌合部22a具有与在引导部56的前端设置的嵌合部58a的端面抵接且面向锁定销21的轴向的平面部。
另外,被嵌合部22b例如从锁定主体22的与孔形成部54相对的端部22e沿移动方向B形成至相对于被引导部23b而与端部22e相反的一侧。被嵌合部22a具有与在引导部56的前端设置的嵌合部58a的端面抵接且面向锁定销21的轴向的平面部。被嵌合部22a的宽度与嵌合部58a的宽度大致相同,被嵌合部22b的宽度与嵌合部58b的宽度大致相同。而且,被嵌合部22a、22b也可以与被引导部23a、23b另行地设置作为例如从锁定主体22突出的部位。
上述的壳体部5的引导部56与作为槽部的被嵌合部22a、22b嵌合,当锁定构件2在解锁位置P2与锁定位置P1之间移动时,相对于被引导部23a、23b进行滑动。引导部56中的嵌合部58a经由开口端部23c与被嵌合部22a嵌合,引导部56中的嵌合部58b经由开口端部23d与被嵌合部22b嵌合。由此,引导部56能够相对于被引导部23a、23b滑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嵌合部58a设置在从孔形成部54立起设置的引导部56的端部侧。
锁定构件2以与引导部56嵌合的方式配置。图9是表示在引导部56配置有锁定构件2的状态的图。图10(a)是表示解锁位置P2处的锁定构件2与引导部56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10(b)是表示锁定位置P1处的锁定构件2与引导部56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0(a)及图10(b)是图9的CC′间的向示剖视图。
如图所示,以将锁定销21插入贯通孔53、将嵌合部58a与被嵌合部22a嵌合、将嵌合部58b与被嵌合部22b嵌合的方式,将锁定构件2配置于引导部56。在通过后述的驱动机构3使锁定构件2从锁定位置P1(参照图10(a))移动至解锁位置P2(参照图10(b))时,被嵌合部22a相对于嵌合部58a滑动,被嵌合部22b一边相对于嵌合部58b滑动一边移动。通过该滑动,能限制伴随着锁定构件2的移动的、嵌合部58a和嵌合部58b的在宽度方向D(参照图6)上的晃动。而且,利用锁定构件2的行程,在锁定销21的长度方向的范围内使被嵌合部22a、22b相对于嵌合部58a、58b滑动,因此不需要将锁定构件2沿移动方向B延长而能够抑制锁定装置1的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如图6所示,作为肋的嵌合部58a、58b以隔着销引导肋部57将第一壳体部51a的侧壁之间连结的方式形成,但是嵌合部58a、58b也可以至少仅形成于与被嵌合部22a、22b嵌合的部分。
(操作面)
操作面24伴随着锁定构件2的移动而使检测开关4的检测部41成为接通状态或断开状态。操作面24面向检测部41。操作面24以随着从孔形成部54侧远离而接近检测部41的方式倾斜。通过该倾斜,在锁定构件2移动到锁定位置P1时,检测部41被操作面24按压而成为接通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操作面24只要能够使检测开关4的检测部41成为接通状态或断开状态即可,因此并不局限于倾斜面而也可以是一部分突出那样的形状。而且,并不局限于在锁定位置P1处被操作面24按压而成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也可以是在锁定位置P1处从操作面24开放而检测部41成为断开状态,通过检测该断开状态,来检测锁定构件2移动到锁定位置P1的情况。
例如图7(a)所示,操作面24设置于第一侧面221的表面。操作面24由设置于第一侧面221的突部26的一面形成。而且,操作面24以面向锁定销21的前端侧的方式设置,伴随着锁定构件2的向孔形成部54侧的移动而相对于检测开关4的检测部41滑动。
突部26在图8(a)的俯视观察下为由第一面26a和第二面26b形成的三角形形状,比第一侧面221的被引导部23a向外侧突出。第一面26a表示被嵌合部22a侧的面,第二面26b表示与被嵌合部22a相反的一侧的面。第一面26a和第二面26b沿移动方向B形成。
如图7(a)所示,操作面24以随着从第二面26b的与孔形成部54相对的一侧的端26be朝向端部22e而接近被引导部23a的方式倾斜。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后述,但是操作面24只要能够切换检测开关4的检测部41的接通/断开状态即可,因此只要基于与检测开关4的配置关系而形成即可,并不局限于图7(a)所示那样的形状。
(传递部)
传递部25被传递来自驱动机构3的驱动力。通过从驱动机构3向传递部25的驱动力的传递而锁定构件2在锁定位置P1与解锁位置P2之间移动。传递部25例如为齿轮形状,如图7(b)所示,形成于锁定主体22的第二侧面222。
传递部25的齿轮形状的多个齿分别沿着与移动方向B大致垂直的方向形成于被引导部23b的表面。而且,多个齿大致沿移动方向B排列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传递部25能够通过后述的驱动机构3的结构适当变更。
(驱动机构)
驱动机构3使锁定构件2在锁定位置P1与解锁位置P2之间移动。驱动机构3按照电气性的指令而向锁定构件2传递驱动力。驱动机构3只要能够向锁定构件2的传递部25传递驱动力即可。
作为一例,如图3所示,驱动机构3具有电动机31、蜗杆32、蜗轮33、第一传递齿轮34、第二传递齿轮35。
电动机31以旋转轴成为与锁定构件2的移动方向B大致垂直的方向的方式配置。蜗杆32安装于电动机31的旋转轴。蜗轮33与蜗杆32啮合,进行旋转方向的转换。第一传递齿轮34通过连结轴部36与蜗轮33连结,通过与蜗轮33相同的轴而旋转。第二传递齿轮35与第一传递齿轮34啮合。第二传递齿轮35的旋转轴与第一传递齿轮34平行地配置。第二传递齿轮35与锁定构件2的传递部25的齿轮形状啮合。
由此,当向电动机31发送驱动信号时,蜗杆32与电动机31的旋转轴一起旋转,伴随着蜗杆32的旋转而蜗轮33旋转。当通过蜗轮33的旋转而第一传递齿轮34旋转时,第二传递齿轮35旋转,通过第二传递齿轮35与传递部25的啮合而锁定构件2沿移动方向B移动。
驱动机构3也可以是图3所示那样的使用了传动装置和齿轮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滚珠丝杆等,但是通过如图3所示将各结构的旋转轴配置成与移动方向B大致垂直,能够抑制沿移动方向B的锁定装置1的厚度。
(检测开关)
检测开关4检测锁定构件2的位置。检测开关4具有检测部41。检测部41伴随着锁定构件2的移动而成为接通状态或断开状态。检测开关4可以使用例如限位开关,但是没有限定于此。
例如,如图4所示,检测开关4配置在锁定构件2的第一侧面221侧。而且,如图5所示,检测部41以与锁定构件2的第一侧面221相对的方式设置。检测部41沿着与锁定构件2的移动方向B大致垂直的方向F移动,在移动到锁定构件2侧(箭头F2)时成为断开状态,在被锁定构件2按压而向与锁定构件2相反的一侧移动(箭头F1)时成为接通状态。
图11(a)及图11(b)是表示沿图4所示的箭头E方向观察到的锁定构件2与检测开关4的配置关系的示意图。箭头E是与移动方向B大致垂直且与操作面24大致平行的方向。图11(a)示出锁定构件2配置于解锁位置P2的状态。图11(b)示出锁定构件2配置于锁定位置P1的状态。
如图11(a)所示,在锁定构件2配置于解锁位置P2的状态下,检测开关4的检测部41与操作面24接触,但是未被按压而成为断开状态。如图11(b)所示,当通过驱动机构3的驱动而锁定构件2向下方移动时,由于操作面24以随着从孔形成部54侧远离而接近检测部41的方式倾斜,因此检测部41被操作面24按压(箭头F1方向),成为接通状态。这样,通过检测部41成为接通状态而能够检测锁定构件2配置于锁定位置P1的情况。
在该锁定构件2的锁定位置P1和解锁位置P2移动时,嵌合部58a相对于被嵌合部22a滑动,嵌合部58b相对于被嵌合部22b滑动,因此嵌合部58a及嵌合部58b的在作为宽度方向的箭头D方向上的晃动受到限制,能够防止操作面24从检测部41的分离。
通过D方向上的晃动的限制来限制锁定构件2的在包含与操作面24垂直的垂直方向G的成分的方向上的移动,因此能够抑制从锁定构件2的操作面24向存在检测开关4无法检测的可能性的方向上的分离。与操作面24垂直的垂直方向G的成分是指与操作面24垂直的垂直方向G的向量成分,宽度方向D是包含与操作面24垂直的垂直方向G的方向。而且,存在检测开关4无法检测的可能性的方向是至少包括检测部41的接通/断开之间的移动方向(参照箭头F)的向量成分的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不包含操作面24的垂直方向G的成分的方向是图11(a)及图11(b)中的纸面垂直方向且与操作面24平行的方向(参照图4的箭头E)。在该不包含操作面24的垂直方向G的成分的方向上,在与操作面24相对的范围内,锁定构件2相对于检测部41也可以晃动移动些许量。在该情况下,检测开关4与操作面24的F方向上的距离不变化,因此不会对检测开关4的检测造成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面24的垂直方向G相对于嵌合部58a、58b的宽度方向D在俯视观察下倾斜,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垂直方向G也可以相对于宽度方向D大致平行。这是因为,由于锁定构件2的在宽度方向D上的晃动受到限制,因此垂直方向G的移动受到限制。
(锁定装置的动作)
首先,锁定装置1的锁定构件2配置于解锁位置P2,锁定销21未从贯通孔53突出。
在该状态下,如果将供电插头111向进口103插入至爪部113卡挂于卡定突起104为止,则从车身的控制部向锁定装置1的电动机31传送驱动信号。
当电动机31进行旋转驱动时,其驱动力经由蜗杆32、蜗轮33、第一传递齿轮34及第二传递齿轮35向锁定构件2的传递部25传递,锁定构件2向锁定位置P1开始移动。通过锁定构件2的向锁定位置P1的移动而操作面24按压检测部41时,检测部41成为接通状态,从检测开关4向车身侧的控制部发送信号。于是,从控制部向电动机31发送驱动停止信号,电动机31的驱动停止,锁定构件2停止于解锁位置P2。需要说明的是,在使锁定构件2从锁定位置P1向解锁位置P2移动时,进行与上述相反的动作,检测部41的由操作面24进行的按压被解除而检测部41成为断开状态时,控制部使电动机31停止,锁定构件2停止于解锁位置P2。
如以上所述,在锁定构件2移动时,通过限制锁定构件2的在包含与操作面24垂直的垂直方向G的成分的方向上的移动,能够抑制从锁定构件2的操作面24向存在检测开关4无法检测的可能性的方向上的分离。
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锁定销21的位置。
另外,在锁定构件2的行程短的情况下,即使是锁定构件2的移动时的稍微的晃动也容易产生检测开关4的未检知,因此更能够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另外,在锁定构件2形成槽部作为被嵌合部22a、22b,在锁定构件2移动时,通过被嵌合部22a、22b相对于引导部56滑动而能够限制锁定构件2在包含与操作面24垂直的垂直方向G的成分的方向上的移动。
另外,操作面24面向检测部41,以随着从孔形成部54侧远离而接近检测部41的方式倾斜,由此检测部41被操作面24按压,通过检测部41能够检测锁定构件2的位置。
另外,被嵌合部22a、22b为槽部,引导部56的嵌合部58a、58b为肋,由此,在锁定构件2移动时,锁定构件2的槽部相对于肋滑动,因此能够限制锁定构件2在包含与操作面24垂直的垂直方向G的成分的方向上的移动,能够抑制从锁定构件2的操作面向存在检测开关4无法检测的可能性的方向上的分离。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锁定装置具有能够高精度地检测锁定销的位置的效果,作为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或电动汽车等的供电线缆锁定的装置等有用。
标号说明
1:锁定装置
2:锁定构件
3:驱动机构
4:检测开关
5:壳体部
21:锁定销
22a:被嵌合部
22b:被嵌合部
23a:被引导部
23b:被引导部
24:操作面
53:贯通孔
54:孔形成部
56:引导部
58a:嵌合部
58b:嵌合部
P1:锁定位置
P2:解锁位置。

Claims (5)

1.一种锁定装置,具备:
锁定构件,能够在限制对象物的移动的锁定位置与解除所述对象物的移动的限制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
驱动机构,用于使所述锁定构件移动;
检测开关,检测所述锁定构件的位置;及
壳体部,将所述锁定构件支承为能够移动,
所述壳体部具有对所述锁定构件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部,
所述锁定构件具有:
锁定销,至少在所述锁定位置处从形成于所述壳体部的贯通孔突出;
被引导部,沿着所述锁定构件的移动方向形成;及
操作面,伴随着所述锁定构件的移动而使所述检测开关的检测部成为接通状态或断开状态,
所述被引导部伴随着所述锁定构件的从所述解锁位置向所述锁定位置的移动而接近所述壳体部的形成有所述贯通孔的孔形成部,
所述引导部从所述孔形成部向与所述锁定构件的从所述锁定位置朝向所述解锁位置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
所述引导部具有嵌合部,该嵌合部与所述被引导部的被嵌合部嵌合,在所述锁定构件移动时,限制所述锁定构件的在包含与所述操作面垂直的垂直方向的成分的方向上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其中,
所述被引导部是与所述锁定销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地设置的槽部,
所述引导部与所述槽部嵌合,当所述锁定构件在所述解锁位置与所述锁定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引导部相对于所述被引导部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锁定装置,其中,
所述操作面面向所述检测部,
所述操作面以随着从所述孔形成部侧远离而接近所述检测部的方式倾斜,
在所述锁定构件移动到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检测部被所述操作面按压而成为接通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锁定装置,其中,
所述锁定销具有与锁定的对象物卡合的前端部和在所述前端部的相反侧设置的后端部,
所述锁定构件具有锁定主体,该锁定主体具有与所述锁定销的所述后端部连接的连接部,
所述被引导部以从所述锁定主体的所述连接部侧向所述锁定构件的移动方向的相反侧延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锁定主体,
所述操作面设置于所述锁定主体的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定装置,其中,
所述槽部在所述锁定构件的与所述孔形成部相对的端部具有切口状的开口端部,
所述引导部是从所述孔形成部立起设置的肋,
所述槽部具有与所述肋的厚度大致相同的槽宽。
CN202080006013.3A 2019-04-26 2020-04-27 锁定装置 Active CN1129698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85060 2019-04-26
JP2019085060A JP7129377B2 (ja) 2019-04-26 2019-04-26 ロック装置
PCT/JP2020/017933 WO2020218603A1 (ja) 2019-04-26 2020-04-27 ロッ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69833A true CN112969833A (zh) 2021-06-15
CN112969833B CN112969833B (zh) 2022-05-31

Family

ID=72942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6013.3A Active CN112969833B (zh) 2019-04-26 2020-04-27 锁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960970B1 (zh)
JP (1) JP7129377B2 (zh)
CN (1) CN112969833B (zh)
WO (1) WO2020218603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19165A (ja) * 2002-09-25 2004-04-15 Twinbird Corp 充電機器及び充電台
CN101847805A (zh) * 2010-06-04 2010-09-29 杭州市电力局 一种可移动的充电联接器
JP2012090706A (ja) * 2010-10-26 2012-05-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蒸気滅菌器
CN102938518A (zh) * 2011-08-15 2013-02-20 潘军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连接器
CN203288816U (zh) * 2013-05-31 2013-11-13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3863214A (zh) * 2012-12-13 2014-06-18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锁闭装置及锁闭系统
CN204266728U (zh) * 2013-10-31 2015-04-15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盖锁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05975A1 (en) * 2011-10-25 2014-03-12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Vehicle charging device
JP5947202B2 (ja) 2012-12-13 2016-07-06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ロック装置
JP2014239617A (ja) 2013-06-10 2014-12-1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外部充電器接続構造
DE102013106220A1 (de) * 2013-06-14 2014-12-18 Rahrbach Gmbh Türverriegelung
ITUB20159755A1 (it) * 2015-12-30 2017-06-30 Christian Olivo Dispositivo di bloccaggio per serramenti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19165A (ja) * 2002-09-25 2004-04-15 Twinbird Corp 充電機器及び充電台
CN101847805A (zh) * 2010-06-04 2010-09-29 杭州市电力局 一种可移动的充电联接器
JP2012090706A (ja) * 2010-10-26 2012-05-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蒸気滅菌器
CN102938518A (zh) * 2011-08-15 2013-02-20 潘军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连接器
CN103863214A (zh) * 2012-12-13 2014-06-18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锁闭装置及锁闭系统
JP2014120231A (ja) * 2012-12-13 2014-06-30 Tokai Rika Co Ltd ロック装置
CN203288816U (zh) * 2013-05-31 2013-11-13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4266728U (zh) * 2013-10-31 2015-04-15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盖锁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29377B2 (ja) 2022-09-01
CN112969833B (zh) 2022-05-31
WO2020218603A1 (ja) 2020-10-29
EP3960970A1 (en) 2022-03-02
EP3960970B1 (en) 2024-01-31
JP2020181750A (ja) 2020-11-05
EP3960970A4 (en) 2023-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23596B2 (en) Power plug locking device
US8951060B2 (en) Charging coupling and charging coupling arrang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motor vehicle
US9281618B2 (en) Lock device
US8646296B2 (en) Steering locking device
JP5629616B2 (ja) 給電プラグロック装置
US8240176B2 (en) Steering lock device
CN111213289B (zh) 车辆插座用的端口锁定致动器装置
US20140111144A1 (en) Charge connector locking apparatus
JP5624822B2 (ja) 電動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EP3139452B1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20150115619A1 (en) Lid lock device
EP2694336B1 (en) Steering lock device
KR102355948B1 (ko) 커넥터 어셈블리
CN112752892A (zh) 进退移动装置
US20190100103A1 (en) On-vehicle device and display attachment device
CN112969833B (zh) 锁定装置
JP7083355B2 (ja) 車両インレット用ポートロック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
JP7083353B2 (ja) 車両インレット用ポートロック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
JP7028157B2 (ja) 車両
JP5645745B2 (ja) 電動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CN108631121B (zh) 致动器的设置构造
US20230112102A1 (en) Hydrogen tank-loaded vehicle
KR102655269B1 (ko) 전기자동차 충전용 인렛장치
JP2019023401A (ja) ロック装置
JP7368436B2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