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63056A - 一种从车内快速开启的汽车门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从车内快速开启的汽车门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63056A
CN112963056A CN202110210244.2A CN202110210244A CN112963056A CN 112963056 A CN112963056 A CN 112963056A CN 202110210244 A CN202110210244 A CN 202110210244A CN 112963056 A CN112963056 A CN 1129630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locking
opening
lock
auto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1024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63056B (zh
Inventor
吴何畏
管飞
张俊
韩峰
程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filed Critical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Priority to CN20211021024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630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63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630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630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630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05B81/04Electric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2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actuator 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 E05B81/32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56Control of actua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01Mechanical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s-free locking or unlock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05B85/12Inner door handl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从车内快速开启的汽车门锁,在用于锁止解锁或者开锁的时候,通过拨动内开启转动臂发起动作,内开启转动臂转动带动链接支臂动作,链接支臂动作带动锁止联动臂转动,锁止联动臂转动带动锁止摇臂转动,锁止摇臂转动带动开启推臂转动,使得开启推臂回到与外开启摇臂能够相互作用的位置,使锁体复位准备下一次开锁,同时,内开启转动臂继续转动直到推开卡爪,使卡爪与卡板脱开解锁,从而实现一次拉动内开启转动臂,直接实现锁体的锁止解锁功能和开锁功能。本发明的门锁布置在司机门一侧,便于司机快速开启,同时给司机的整车控制权提供了可靠性保障。

Description

一种从车内快速开启的汽车门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车内快速开启的汽车门锁。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汽车上的车门锁为了实现其功能的多样性,被设计的越来越复杂。其中,单独对于从车内开启的方式而言,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技术的深入,操作起来也变得繁琐起来。例如:从车内开门时要先解开中控锁止机构,才能拉动内开手柄打开车门(一般在锁体上中控锁止机构启作用后,外开启是打不开门锁的,起到了防护外部开启的作用;内开启在一定的条件下也是打不开门锁的,起到了防止内开启误操作打开车门的作用);或者从车内开拉动一次内开手柄,解开中控锁,然后再拉动一次内开手柄才能解开门锁(这种开启方式行业内称双拉开启)。这种内开启方式从安全和防盗的角度来设计是可行的,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由于乘员不清楚内开手柄的这种设计功能,在下车开门时,经常会出现开门的误操作,要么是拉动了内手柄,中控解锁没有解开,无法开门,等待中控锁止机构解锁后,才能开门;要么是拉动了一次内手柄,打不开车门四下的去找锁止提钮解开中控锁止。这样客户体验往往就变得比较差。特别是对于司机一侧的车门,由于司机是具有对汽车驾驶的最高指挥权,因此司机对于这一侧门锁的防止误开启的功能需求并不太高,相反的司机由于在某些特殊场合,停车以后需要快速的先行下车,因此需要针对司机门这一侧的需求特点做差异化的设计。
一般轿车或乘用车都有4个侧门锁,侧门锁的功能不仅仅是保证车门能够紧紧的锁在车身上,具有一定的强度,在受到撞击时不脱开。它们还具有类似于室内门这样的防盗作用,即:防护防盗作用,阻止未被授权的人进入车内;防止汽车行驶过程中,因为误操作内开启手柄,打开车门,对车内的乘员造成生命危险。因此,在汽车门锁系统中,起到这种防护防盗作用的叫做锁止装置,一般可以通过电动和手动来实现解锁和锁止,电动时通过一个微型电机驱动转臂,实现锁止装置脱开,手动时通过车门锁芯的转动实现锁止装置脱开。这种锁止装置是通过隔开锁体内部的咬合连接机构,实现外部和内部打不开门锁。在这种机理的作用下,我们经常使用的乘用车具有以下这几种情况:
1)某一种门锁使用工况为:在车门关闭后,锁止机构启动锁止,人站在车外拉动外拉手打不开车门,人在车内拉动内拉手也打不开车门,只有通过将连接锁止机构的锁止钮拨动后,解开锁止机构,才能通过内、外拉手打开车门。
2)另一种门锁使用工况为:在车门关闭后,锁止机构启动锁止,人站在车外拉动外拉手打不开车门,人在车内第一次拉动内拉手也打不开车门,但此次拉动替代了方案一中锁止钮拨动的作用,解开了锁止机构,那么第二次拉动就可以直接打开车门锁了。但是,一般思维的情况下,第一次拉动打不开,都不会再尝试拉动第二次了,同时,这种两次拉动的方式,对于安全性也有弊端,分不清楚导致使锁止状态还是解锁状态,必须要加入一些信号探测开关来进行监控。特别是对于司机一侧的车门,不便于司机快速开启车门。
3)还有一种电控门锁使用工况为:在车门关闭后,锁止机构为电动机构,启动锁止后,人站在车外拉动外拉手打不开车门,人在车内拉动内拉手也打不开车门,只有通过电控按钮,按下解锁键以后,电动锁止机构解锁,才能通过内、外拉手打开车门。
在这种功能组合的条件下,有多种功能矩阵可以实现,但是,无论功能矩阵内怎么排列组合,都受限于锁体的内部机构和运动结构,无法实现既能起到外部防护防盗作用,又能达成快速便捷内开启的设计目标。
对于方案1),主要的技术缺点是:由于这一套系统中包含的机构装置较多,它是通过较多的机构来实现了功能,所以产品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偏差。因为这一套系统中额外多了锁止钮连接机构,由它来操作锁止机构解锁,所以当这个锁止钮连接机构失效了,那么锁止机构无法解锁,最终导致的是锁止机构锁止后,从车内就无法打开车门,从外也打不开车门,车内形成了封闭环境,造成车内的安全系数大大降低,对车内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威胁。例如:在汽车发生交通事故以后,车门被撞,恰好这个锁止钮连接机构被卡住,整车电路也断电了,那么从车内外就无法操作锁止机构解锁,因此也无法打开车门。造成了对车内的人员营救困难,需要破拆车门,这样是十分危险的,也不利于整车的被动安全。
对于方案2),由于它取消了锁止钮连接机构,减少了零件所以安全系数有所提升。但是,其主要的技术缺点是:因为要实现拉动手柄两次开启门锁,所以在锁体内部要增加一个单向运动的机构,实现第一次锁止装置解锁后,锁体内部的连接机构通过这个单向运动机构能够复位,回到准备开启的位置,实现第二次拉动开启。因为锁体内增加了单向机构,所以单向机构的可靠性就决定了二次开启的稳定性,所以它同样有零件多,结构复杂,成本高,可靠性要求高的不足。
对于方案3),其主要的技术缺点是:因为它减少了锁止钮机构,和单向运动机构,所以它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全部依靠电控装置,依靠电动锁止,正因为它是电动的,所以在没电的情况下,是无法实现锁止解锁的,因为整车在使用了一些年以后,整车馈电,没电的情况是会发生的,所以这种方案的安全系数也是很低的,同样会有打不开门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从车内快速开启的汽车门锁,在门锁锁止机构起作用的情况下,可以无需锁止钮机构或单向运动机构的配合且不依赖电动锁止机构,仅通过拉动内开启装置(内开手柄),实现一次操作直接打开司机侧车门锁。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从车内快速开启的汽车门锁,所述汽车门锁设置在司机驾驶室一侧,包括锁体和锁销,所述锁体包括锁机底板、卡板、卡爪、外开启摇臂、锁止联动臂、链接支臂、内开启转动臂、开启推臂、锁止摇臂;所述卡板和卡爪分别通过卡板芯轴和卡爪芯轴固定于锁机底板上,所述卡板和卡爪在受到外力的驱动下能够旋转一定角度;所述外开启摇臂通过外开启摇臂固定轴固定于锁机底板上,并绕外所述开启摇臂固定轴转动;所述锁止联动臂通过锁止联动臂固定铆轴固定于锁机底板上,并绕所述锁止联动臂固定铆轴转动;所述链接支臂的两端分别与锁止联动臂和内开启转动臂连接;所述内开启转动臂通过内开启转动臂固定轴固定于锁机底板上,并绕所述内开启转动臂固定轴转动;所述开启推臂和锁止摇臂通过锁壳固定于锁机底板上;所述开启推臂的一端通过开启推臂旋转固定轴固定于锁壳上并绕所述开启推臂旋转固定轴转动,另一端通过开启推臂导向固定轴固定于锁止摇臂上;所述锁止摇臂与锁止联动臂相互联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想要操作锁止解锁或者开锁的时候,通过拨动内开启转动臂发起动作,内开启转动臂转动带动链接支臂动作,链接支臂动作带动锁止联动臂转动,锁止联动臂转动带动锁止摇臂转动,锁止摇臂转动带动开启推臂转动,使得开启推臂回到与外开启摇臂能够相互作用的位置,使锁体复位准备下一次开锁,同时,内开启转动臂继续转动直到推开卡爪,使卡爪与卡板脱开解锁,从而实现一次拉动内开启转动臂,直接实现锁体的锁止解锁功能和开锁功能。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链接支臂的两端设有第一联动销轴和第二联动销轴,所述第一联动销轴与锁止联动臂连接,所述第二联动销轴与内开启转动臂连接。所述链接支臂通过第一联动销轴和第二联动销轴将内开启转动臂与锁止联动臂链接在一起,将内开启转动臂的动作传递给锁止联动臂。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卡板芯轴的轴向上安装有卡板回位扭簧件;所述卡爪芯轴的轴向上安装有卡爪回位扭簧件。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锁体安装在车门上,所述锁销安装在车身上,通过所述锁体与锁销的咬合来保持车门锁紧状态。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锁体的卡板上设有U形槽,用于与锁销相咬合。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锁体内设置有信号开关,所述信号开关与车载电脑相连接,用于控制汽车其他车门的电控锁止装置工作。所述信号开关探测到司机一侧的门锁是否打开,如打开则向车载电脑发出信号,使其他三个车门锁锁止机构被电动机构驱动解锁,实现其他几个车门的开启功能。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开启推臂的两端均设有导向槽,所述开启推臂旋转固定轴和开启推臂导向固定轴分别穿设于导向槽内。所述导向槽便于开启推臂随着锁止摇臂转动而联动转动。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锁止摇臂上设有槽形特征,所述锁止摇臂与锁止联动臂通过所述槽形特征相互联动。所述锁止联动臂的一端通过槽形特征与锁止摇臂相连接,当锁止联动臂转动时,带动锁止摇臂联动。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锁止联动臂受锁止联动臂扭簧限制而压向一侧。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开启推臂靠近外开启摇臂的一端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与外开启摇臂相互作用以传递外开启摇臂的转动动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在用于锁止解锁或者开锁的时候,通过拨动内开启转动臂发起动作,内开启转动臂转动带动链接支臂动作,链接支臂动作带动锁止联动臂转动,锁止联动臂转动带动锁止摇臂转动,锁止摇臂转动带动开启推臂转动,使得开启推臂回到与外开启摇臂能够相互作用的位置,使锁体复位准备下一次开锁,同时,内开启转动臂继续转动直到推开卡爪,使卡爪与卡板脱开解锁,从而实现一次拉动内开启转动臂,直接实现锁体的锁止解锁功能和开锁功能。
(2)本发明的门锁布置在司机门一侧,便于司机快速开启,同时给司机的整车控制权提供了可靠性保障;同时,只将该门锁布置在司机驾驶室一侧,其他三个门锁仍为需要锁止机构解锁后,拉动内外拉手才能打开车门的技术状态,在司机门锁上布置一个信号开关,该信号开关探测门锁是否打开,如打开会向车载电脑发出信号,使其他三个车门锁锁止机构被电动机构驱动解锁,实现其他几个门的开启功能。
(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取消了锁止钮机构,直接将锁体的内开启机构与锁止机构相连,内开启时先去解开锁止机构,不单纯依靠电动锁止机构解锁,取消了锁体内部的单向机构,也不依靠两次开启来实现;减少了零件,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门锁的锁体总成装配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门锁的爆炸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门锁的锁体锁紧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门锁锁紧位置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门锁打开位置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门锁锁止上锁位置示意图。
图7(a)-(b)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锁止上锁位置细化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门锁锁止解锁位置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门锁开锁位置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门锁开锁后机构复位停止位置示意图。
图中:1:锁机底板;2:锁壳;3:信号开关;4:卡板芯轴;5:卡板回位扭簧;6:外开启摇臂;7:外开启摇臂回位扭簧;8:外开启摇臂固定轴;9:锁止联动臂扭簧;10:锁止联动臂;11:第一联动销轴;12:链接支臂;13:第二联动销轴;14:内开启转动臂回位扭簧;15:内开启转动臂;16:内开启转动臂固定轴;17:开启推臂旋转固定轴;18:开启推臂导向固定轴;19:开启推臂;20:卡爪芯轴;21:锁止摇臂连接轴;22:卡爪回位扭簧;23:锁止摇臂;24:卡爪;25:卡板;26:电控锁止装置;27:锁销;28:锁止联动臂固定铆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发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发明提供一种从车内快速开启的汽车门锁,在门锁锁止机构起作用的情况下,可以无需锁止钮机构或单向运动机构的配合且不依赖电动锁止机构,仅通过拉动内开启装置(内开手柄),实现一次操作直接打开司机侧车门锁;同时,通过电信号的输出传递,使整车电脑驱动其他几个车门的中控锁止机构解锁,从而实现快速便捷的将车门打开,避免因为操作过程的繁琐,造成误操作,慢操作,或者操作顺序不对使机构之间发生运动冲突,零件损坏。
如图1,本发明的汽车门锁主要包括机械锁紧装置和电控锁止装置。其中,机械锁紧装置主要集成了卡板、卡爪、推臂、摆臂、锁机底板等零件,组成了机械锁紧机构,实现车门锁体的锁紧功能和能够被打开的功能。电控锁止装置主要集成了微型电机,齿轮,摆臂,实现了电动控制锁止和解锁的功能。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从车内快速开启的汽车门锁,所述汽车门锁设置在司机驾驶室一侧,包括锁体和锁销,所述锁体包括锁机底板1、卡板25、卡爪24、外开启摇臂6、锁止联动臂10、链接支臂12、内开启转动臂15、开启推臂19、锁止摇臂23。
锁机底板1上分别装有卡板25、卡爪24、锁壳2、外开启摇臂6、外开启摇臂扭簧7、外开启摇臂固定轴8、锁止联动臂扭簧9、锁止联动臂10、锁止联动臂固定铆轴28、第一联动销轴11、链接支臂12、第二联动销轴13、内开启转动臂回位扭簧14、内开启转动臂15、内开启转动臂固定轴16、电控锁止装置26;锁壳2上装有开启推臂旋转固定轴17、开启推臂导向固定轴18、开启推臂19、锁止摇臂连接轴21、锁止摇臂23;前述部件组成了锁体部分,一般锁体部分安装在车门上,锁销安装在车身上,通过他们的咬合状态从而保持车门锁紧的状态。
所述卡板25和卡爪24分别通过卡板芯轴4和卡爪芯轴20固定于锁机底板1上,所述卡板25和卡爪24在受到外力的驱动下能够旋转一定角度;所述外开启摇臂6通过外开启摇臂固定轴8固定于锁机底1板上,并绕外所述开启摇臂固定轴8转动;所述锁止联动臂10通过锁止联动臂固定铆轴28固定于锁机底板1上,并绕所述锁止联动臂固定铆轴28转动;所述链接支臂12的两端分别与锁止联动臂10和内开启转动臂15连接;所述内开启转动臂15通过内开启转动臂固定轴16固定于锁机底板1上,并绕所述内开启转动臂固定轴16转动;所述开启推臂19和锁止摇臂23通过锁壳2固定于锁机底板1上;所述开启推臂19的一端通过开启推臂旋转固定轴17固定于锁壳2上并绕所述开启推臂旋转固定轴17转动,另一端通过开启推臂导向固定轴18固定于锁止摇臂23上;所述锁止摇臂23与锁止联动臂10相互联动连接。
具体地,如图2-3所示,卡板25与卡爪24在各自固定芯轴的轴向上分别安装有卡板回位扭簧件5和卡爪回位扭簧件22,卡板25与卡爪24在受到外力的驱动下,可以旋转一定的角度,此时会压缩扭簧,由于有复位扭簧的作用,卡板25与卡爪24在外力撤销后,会受到复位扭簧的扭力作用,回到初始位置。
卡板25上设有U形槽,用于与锁销27相咬合。如图4,锁销27进入卡板25U形槽后,会推着卡板25运动,一直到卡板25与卡爪24啮合以后,锁销27与卡板25U形槽锁紧,完成锁紧功能。
当需要开锁时,如图5,通过推开卡爪24,使卡爪24脱开与卡板25的咬合,卡板25在受到卡板回位扭簧5复位力的作用下转动,锁销27的圆柱体从卡板25的U形槽内脱出,从而使卡板25与锁销27脱开,实现开锁功能。
当锁体处于锁紧状态时,通过拨动锁止摇臂23,它通过传递机构,使推开卡爪24的机构不能再推开卡爪24,从而使锁体无法开锁,实现锁止上锁。
当需要锁止解锁或开锁时,通过拨动内开启转动臂15发起动作,依次传递动作给链接支臂12、锁止联动臂10、锁止摇臂23、开启推臂19、外开启摇臂6,通过这些部件的相互配合,完成解锁和开锁功能。
由于锁壳2起到支撑和遮挡的作用,对功能影响不大,故后续部分图中不予显示。且由于电控锁止装置26与本发明专利的核心保护点关联不大,部分固定轴和回位扭簧起到固定和复位的作用,与本发明专利之间的关联不大,故也不显示。部分图中只显示锁体内部的咬合部分以及锁止开启的传递机构。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6-7所示,当锁体处于咬合锁紧状态时,启动锁止上锁功能,这一过程是靠拨动锁止摇臂23或者锁止联动臂10来发起动作,进而带动开启推臂19动作来实现。具体地,拨动锁止摇臂23或锁止联动臂10,锁止摇臂23转动,通过开启推臂导向固定轴18带动开启推臂19绕开启推臂旋转固定轴17联动转动,使开启推臂19运动到无法传递外开启摇臂6的动作的位置。
锁止摇臂23与锁止联动臂10之间依靠锁止摇臂23上的槽形特征相互联动。锁止联动臂10依靠锁止联动臂固定铆轴28固定在锁机底板1上,同时锁止联动臂10可以绕着锁止联动臂固定铆轴28转动,但是锁止联动臂10被锁止联动臂扭簧9限制,压向一侧。锁止摇臂23依靠卡板芯轴4固定,且可绕着卡板芯轴4转动,同时锁止摇臂23被锁壳2上的一些特征限位(锁壳2未显示),停靠在限位处。
开启推臂19的一端被开启推臂旋转固定轴17固定在锁壳2上(锁壳2未显示),且开启推臂19可以绕着开启推臂旋转固定轴17转动,而开启推臂19的另一端通过开启推臂导向固定轴18固定在锁止摇臂23上。开启推臂19上有导向槽特征,该导向槽特征用于在锁止摇臂23转动时,保证开启推臂19可以随锁止摇臂23一起绕开启推臂旋转固定轴17联动转动。
当锁止上锁后,开启推臂19被锁止摇臂23推开,开启推臂19上的开启推臂旋转固定轴17抵住右侧导向槽的最左端,开启推臂导向固定轴18抵住左侧导向槽的最左端,开启推臂19上的凸块处于无法与外开启摇臂6相接触的位置。此时,外开启摇臂6在受到开门动作时,外开启摇臂6运动,但由于开启推臂19上的凸块与外开启摇臂6不接触,使得外开启摇臂6的转动位移无法传递到开启推臂19上去,进而,开启推臂19也就无法推动卡爪24,这时件24卡爪不会与件25(图中未画出)脱开,门锁也不会被打开,实现了锁止上锁功能。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8-9所示,当要操作锁止解锁或者开锁的时候,可以通过车内内开拨动内开启转动臂15发起动作,带动链接支臂12、锁止联动臂10、锁止摇臂23和开启推臂19动作,其中,在内开启转动臂15转动但未接触卡爪24之前,带动开启推臂19转动到能够与外开启摇臂6相互作用的位置,即使开启推臂19能够传递外开启摇臂6的动作,完成解锁;然后内开启转动臂15继续转动到接触卡爪24并推开卡爪24,卡爪24与卡板25脱开,卡板25受到卡板回位扭簧5的复位力作用下转动,卡板25与锁销27解除咬合状态,完成开锁;从而实现一次拉动内开启转动臂15,直接实现锁体的锁止解锁功能和开锁功能。
其中,内开启转动臂15被内开启转动臂固定轴16固定在锁机底板1上,并且可以绕其转动。同时,内开启转动臂15与锁止联动臂10通过一个链接支臂12链接在一起,链接支臂12分别通过两个铆轴(第一联动销轴11和第二联动销轴13)与内开启转动臂15与锁止联动臂10链接。
其中,链接支臂12的两端开有椭圆孔,保证在运动过程中有足够的余量来实现与锁止联动臂10和内开启转动臂15相连不干涉。
当拨动内开启转动臂15时,内开启转动臂15带动链接支臂12动作,链接支臂12带动锁止联动臂10动作,但此时,通过转动行程的设定,可以保证内开启转动臂15还未接触卡爪24,所以此时不会打开车门锁。但这时锁止联动臂10的摆动会通过锁止摇臂23上的槽形特征传递给锁止摇臂23,带动锁止摇臂23绕着卡板芯轴4转动,进而通过开启推臂导向固定轴18带动开启推臂19绕着开启推臂旋转固定轴17转动。一方面使得开启推臂19回到与外开启摇臂6能够相互作用的位置,使锁体机构复位准备下一次开锁,另一方面,随着内开启转动臂15的继续转动,带动链接支臂12、锁止联动臂10、锁止摇臂23、开启推臂19继续动作,直到推开卡爪24,使得卡爪24与卡板25脱开,卡板25受到卡板回位扭簧5的复位力作用下转动,使卡板25与锁销27解除咬合状态,从而实现一次拉动内开启转动臂15,直接实现锁体的锁止解锁功能和开锁功能。
在内开启转动臂15接触到卡爪24位置之前,只要确保内开启转动臂15通过链接支臂12,使锁止联动臂10与锁止摇臂23相互联动,带动开启推臂19到达锁止解锁即可。同时,依靠锁止联动臂扭簧9,使得这一机构在扭簧的复位力的作用下,更具有档位吸入感,确保了两个位置的可靠实现。
如图10,当门锁开锁后,所有机构都受到扭簧的作用复位在限位位置后,此时,锁止摇臂23上设计的有特征与卡爪24之间形成了干涉位置,门锁是开锁状态,此时,无论是拨动锁止摇臂23还是锁止联动臂10,受到锁止摇臂23上设计的特征的影响,均无法往锁止状态的方向拨动,从而实现锁止防误功能。
本发明将门锁布设在司机侧车门,当司机要操作锁止解锁或者开锁的时候,通过车内内开拨动内开启转动臂15发起动作,一方面使得开启推臂19回到与外开启摇臂6能够相互作用的位置,使锁体机构复位准备下一次开锁,另一方面,内开启转动臂15继续转动,直到推开卡爪24,使卡爪24与卡板25脱开解锁,从而实现一次拉动快速的开启门锁。本发明通过内开启转动臂15、链接支臂12、锁止联动臂10、开启推臂19、外开启摇臂6、锁止摇臂23、卡爪24和卡板25这一系列的传递机构,得以实现一次拉动快速的开启门锁,防止事故或者在特殊情况下,因为故障亦或者慌张而影响开启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从车内快速开启的汽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门锁设置在司机驾驶室一侧,包括锁体和锁销,所述锁体包括锁机底板、卡板、卡爪、外开启摇臂、锁止联动臂、链接支臂、内开启转动臂、开启推臂、锁止摇臂;所述卡板和卡爪分别通过卡板芯轴和卡爪芯轴固定于锁机底板上,所述卡板和卡爪在受到外力的驱动下能够旋转一定角度;所述外开启摇臂通过外开启摇臂固定轴固定于锁机底板上,并绕外所述开启摇臂固定轴转动;所述锁止联动臂通过锁止联动臂固定铆轴固定于锁机底板上,并绕所述锁止联动臂固定铆轴转动;所述链接支臂的两端分别与锁止联动臂和内开启转动臂连接;所述内开启转动臂通过内开启转动臂固定轴固定于锁机底板上,并绕所述内开启转动臂固定轴转动;所述开启推臂和锁止摇臂通过锁壳固定于锁机底板上;所述开启推臂的一端通过开启推臂旋转固定轴固定于锁壳上并绕所述开启推臂旋转固定轴转动,另一端通过开启推臂导向固定轴固定于锁止摇臂上;所述锁止摇臂与锁止联动臂相互联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从车内快速开启的汽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接支臂的两端设有第一联动销轴和第二联动销轴,所述第一联动销轴与锁止联动臂连接,所述第二联动销轴与内开启转动臂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从车内快速开启的汽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芯轴的轴向上安装有卡板回位扭簧件;所述卡爪芯轴的轴向上安装有卡爪回位扭簧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从车内快速开启的汽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安装在车门上,所述锁销安装在车身上,通过所述锁体与锁销的咬合来保持车门锁紧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一种从车内快速开启的汽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的卡板上设有U形槽,用于与锁销相咬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从车内快速开启的汽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内设置有信号开关,所述信号开关与车载电脑相连接,用于控制汽车其他车门的电控锁止装置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从车内快速开启的汽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推臂的两端均设有导向槽,所述开启推臂旋转固定轴和开启推臂导向固定轴分别穿设于导向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从车内快速开启的汽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摇臂上设有槽形特征,所述锁止摇臂与锁止联动臂通过所述槽形特征相互联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从车内快速开启的汽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联动臂受锁止联动臂扭簧限制而压向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从车内快速开启的汽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推臂靠近外开启摇臂的一端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与外开启摇臂相互作用以传递外开启摇臂的转动动作。
CN202110210244.2A 2021-02-25 2021-02-25 一种从车内快速开启的汽车门锁 Active CN1129630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10244.2A CN112963056B (zh) 2021-02-25 2021-02-25 一种从车内快速开启的汽车门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10244.2A CN112963056B (zh) 2021-02-25 2021-02-25 一种从车内快速开启的汽车门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63056A true CN112963056A (zh) 2021-06-15
CN112963056B CN112963056B (zh) 2022-02-08

Family

ID=76286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10244.2A Active CN112963056B (zh) 2021-02-25 2021-02-25 一种从车内快速开启的汽车门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63056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5059A (zh) * 2004-07-06 2007-06-20 约翰·菲利普·薛瓦利埃 锁止装置
FR2918403A1 (fr) * 2007-07-04 2009-01-09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Appareil de verrouillage de porte pour un vehicule
CN103422738A (zh) * 2012-05-18 2013-12-04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车门的锁止解除装置
CN104912407A (zh) * 2015-06-23 2015-09-16 江苏皓月汽车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前门锁体
CN107700982A (zh) * 2017-11-10 2018-02-16 姚明成 一种汽车前门锁体机构总成
CN109267861A (zh) * 2018-10-12 2019-01-25 湖北航宇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双拉式应急开启门锁机构
CN109356471A (zh) * 2018-12-25 2019-02-19 湖北文理学院 一种开锁机构及汽车门锁
CN209637454U (zh) * 2019-01-21 2019-11-15 河南星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锁系统的双连杆式电动转换机构
CN210316933U (zh) * 2019-05-13 2020-04-14 钟洪杰 一种汽车门锁
CN212336975U (zh) * 2020-04-30 2021-01-12 浙江信衡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集成门锁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5059A (zh) * 2004-07-06 2007-06-20 约翰·菲利普·薛瓦利埃 锁止装置
FR2918403A1 (fr) * 2007-07-04 2009-01-09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Appareil de verrouillage de porte pour un vehicule
CN103422738A (zh) * 2012-05-18 2013-12-04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车门的锁止解除装置
CN104912407A (zh) * 2015-06-23 2015-09-16 江苏皓月汽车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前门锁体
CN107700982A (zh) * 2017-11-10 2018-02-16 姚明成 一种汽车前门锁体机构总成
CN109267861A (zh) * 2018-10-12 2019-01-25 湖北航宇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双拉式应急开启门锁机构
CN109356471A (zh) * 2018-12-25 2019-02-19 湖北文理学院 一种开锁机构及汽车门锁
CN209637454U (zh) * 2019-01-21 2019-11-15 河南星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锁系统的双连杆式电动转换机构
CN210316933U (zh) * 2019-05-13 2020-04-14 钟洪杰 一种汽车门锁
CN212336975U (zh) * 2020-04-30 2021-01-12 浙江信衡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集成门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63056B (zh) 2022-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04184B (zh) 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打开和关闭装置
US6883839B2 (en) Automobile vehicle lock
WO2014175007A1 (ja) 車両用ドアのラッチ制御装置
CN111877889B (zh) 用于车辆的电机驱动的车门锁闩
JP2014514475A (ja) 自動車ドアロック
CN109798034B (zh) 一种带报警和二次保险功能的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围门锁
CN113107289B (zh) 用于车辆的电动车门闩锁设备
EP0634547B1 (en) Door locking system for vehicles
PL178100B1 (pl) Zamek uruchamiany elektrycznie, zwłaszcza do drzwi pojazdu
CN112963056B (zh) 一种从车内快速开启的汽车门锁
CN212406408U (zh) 开闭体的开闭装置
JP2007169903A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CN212454000U (zh) 一种机动车门锁
CN112302437B (zh) 用于车辆的电动门锁
CN117545905A (zh) 用于车辆的盖板的关闭组件
CN210798577U (zh) 一种新型脱开机构
CN111622623B (zh) 门锁装置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2593787A (zh) 一种具有夜晚锁功能的中控汽车门锁
CN114687621B (zh) 用于电动滑门的锁装置、电动滑门总成和车辆
CN114687622A (zh) 用于电动滑门的锁结构、电动滑门设备和汽车
CN218029543U (zh) 一种按钮式的外装锁
EP1160403B1 (en) Lock for a door of a motor vehicle
CN111425080B (zh) 一种机动车门锁
CN221002354U (zh) 用于车门的把手装置、包括该把手装置的车门系统和车辆
CN111608506B (zh) 内手柄总成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